水域滩涂

2024-09-18

水域滩涂(通用3篇)

水域滩涂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第二条 (三) 项规定:渔业水域,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蟹、贝、藻类及其他水行动植物的养殖场所。

关于滩涂的解释较多, 笔者赞同下述说法。滩涂是指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 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 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 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 滩涂有时被水淹没, 有时又出露水面, 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 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根据滩涂的物质组成成分, 可分为、、泥滩三类;根据潮位、宽度及坡度, 可分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三类。由于岸的类型多样, 水流的作用以及河流的含沙量等因素的影响, 有的岸受水的冲刷, 滩涂向陆地方向后退;有的岸堆积作用强, 滩涂则向有水方向伸展;有的岸比较稳定, 滩涂的范围也较稳定。滩涂是水产养殖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渔业水域滩涂主要用途在于从事水产养殖。按其地理位置可分为陆地上江河湖泊的渔业水域滩涂和海域的渔业水域滩涂。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娱乐、采矿、通讯等用地的增加, 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行为也日益增多。笔者发现, 学者们对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的称谓不尽相同, 有直接称“渔业水域滩涂征用”的, 有称“失海失涂”的, 有称“征海”的, 也有称“公益征收”的, 还有称“占用”的。同一问题, 各种称谓却不一而足。不可否认汉语语言文字含义的丰富多彩性, 但在制度层面上我们更需要的是统一。

一、对各种称谓的分析

纵观各种称谓, 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难谓其有明显错误, 但仔细推究, 笔者认为, 上述称谓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一) 渔业水域滩涂与海域的关系

渔业水域滩涂的范围涵盖了海域, 海域只是渔业水域滩涂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究竟是使用“海域”还是“渔业水域滩涂”?关键看研究者是从整体上研究还是从部分上研究, 本无谁对谁错, 但若从立法制度设立的层面来看, 为节省立法资源, 从整体上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无疑应是最佳选择。

(二) “征用”和“征收”的关系

因公益使用渔业水域滩涂到底是征收还是征用, 抑或征收征用兼有?我国未修改前的《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征收、征用不分。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在《宪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分了征收征用。所谓征收, 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根据法律强制取得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和公民的不负缴纳义务的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并给予适当补偿的法律制度。而征用, 是指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 以给予补偿为条件, 对原属于私人或集体所有的财产进行利用, 待特定的公共事业目的完成后, 仍将其归还原所有人的行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 (1) 二者都是为了公共利益。 (2) 实施主体都是国家。 (3) 都有法定条件和程序。 (4) 均要补偿。 (5) 强制性。区别: (1) 征收不用返还, 征用则要返还。 (2) 征收补偿的是被征收人完全丧失其财产的代价, 征用则补偿被征用人丧失财产支配期间的代价。 (3) 征收通常在和平环境下进行, 征用则常在紧急状态下。 (4) 征收的对象主要是不动产, 征用的对象则是动产和不动产。根据《物权法》第121条规定, 在征收征用不动产和动产时影响到其上的用益物权, 则用益物权人有权获得补偿。以上是征收征用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 在属于国家所有的水域滩涂, 像海域和陆地上公有水域, 因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使用国有水域滩涂, 不存在征收征用, 所以此时不能称“征收征用”, 应当叫失水 (海) 失滩, 或者如上述使用一些模糊性词语。笔者认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理由如下:前文已述, 渔业水域滩涂按地域可分为陆地上的渔业水域滩涂和海域的渔业水域滩涂。根据我国法律, 陆地上的渔业水域滩涂可分为集体的渔业水域滩涂和国有的渔业水域滩涂。

国家因公益使用集体的渔业水域滩涂, 像土地的征收征用一样, 既有永久征收行为, 也会有短期的征用返还行为。

至于国有的渔业水域滩涂, 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原理, 国有的渔业水域滩涂交给单位、集体、个人有偿使用过程中, 国家因公益需要使用该渔业水域滩涂, 国家既可以长期永久收回该渔业水域滩涂 (例如建桥梁) , 也可以短期临时使用该渔业水域滩涂 (例如救灾) , 使用过后再将使用权返还使用人。前种情况收回的不是所有权, 而是使用人的使用权, 乃不动产上的用益物权, 该行为的性质应是征收, 征收对象是不动产用益物权。后种情况很明显是征用, 其征用的也是不动产用益物权, 但要返还。国家因公益需要使用国有渔业水域滩涂, 根据具体情况, 既可以征收, 也可以征用, 既灵活高效, 也能物尽其用, 还有利于使用权人。

可见, 陆地上的渔业水域滩涂不论是集体的渔业水域滩涂还是国有的渔业水域滩涂都是既存在征收, 也存在征用。

与陆地上的渔业水域滩涂不同, 海域上的渔业水域滩涂在我国只能归国家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海域上的渔业水域滩涂因公益需要使用时, 根据具体情况, 既可以征收, 也可以征用。理由与上述国有的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的道理相同。这时征收征用的也是海域用益物权。

以上分析可见, 因公益需要使用渔业水域滩涂, 其行为的性质既有征收也有征用。

(三) 征海和占用是比较模糊的用语

成文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避免。但立法者或制度的制定者在创制法律制度时, 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性词语。征海到底是征收还是征用应明确, 占用则还有非法占用, 那就不是补偿问题了。

(四) 失海失涂与征收征用的关系

失海失涂的原因较多, 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公益目的征收征用。 (2) 因违法使用被管理部门收回。 (3) 闲置逾法定期限被收回。 (4) 国际关系原因。例如北部湾一带因中越划界而导致一批渔民失海。 (5) 自然因素。水流长期冲刷、地壳运动等也会造成渔民失水失涂。 (6) 侵权行为等。可见, 公益目的征收征用只是渔民百姓失海失涂的原因之一。失海失涂的原因不同, 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因公益目的征收征用而导致渔民百姓失海失涂, 重在补偿;因违法使用被管理部门收回和闲置逾法定期限被收回而失海失涂, 不仅不予补偿, 可能还要处罚;因国际关系和自然因素导致失海失涂, 重在社会保障、安置和救济;因侵权行为导致失海失涂则重在赔偿。总体来说, 在制度构建的层面上, 失海 (水) 失涂的渔民百姓应考虑如何给予社会保障和救济, 渔业水域滩涂的征收征用则应考虑征收征用的条件以及渔民百姓应如何获得补偿。二者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不可随意混用。

二、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渔业水域滩涂的外延大于海域滩涂的外延, 学者们既可以从整体上研究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补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也可以部分的只研究海域滩涂的补偿管理等问题。但从制度设立的层面观之, 为节约资源, 从整体上去研究, 使用渔业水域滩涂的称谓比较合适。 (2) 渔业水域滩涂既有征收, 也可能存在征用。单纯的征收或单纯的征用都是不全面的。 (3) 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仅是失海失涂的原因之一, 在研究过程中, 二者关注的对象不同。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征收征用的条件和补偿, 而失海失涂则主要关注的是保障和救济。 (4) 征海、占用等模糊性用语在研究或制度创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5) 法律制度的创设者应综合考虑国家整个法律制度概念的一致性。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对相同的意思采用不同的术语表达, 既会给法律制度带来混乱, 也会给司法适用带来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

[1]许友光, 易建平, 黄滨.对渔业水域滩涂征用补偿的思考.江西水产科技, 2006 (1) :2~6.中国渔业经济, 2006 (3) :31-33

[2]林光纪.海域征用中渔业补偿的制度经济学探讨.

[3]李正骥, 贾冰凌.关于征海补偿问题的探讨.国土资源.2003 (10) :32.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5) :47-52

[4]全永波“.失海渔民”的权益缺失与法律救济.

[5]吴树敬, 管加兴.关于认真解决温州市渔民失海失涂问题的探讨.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 (1) :96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2007.3

[6]吴卓.因公益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及补偿研究.

[7]丁海俊.所有权.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134~135

[8]彭万林.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38

水域滩涂 篇2

(2008年~2015年)

为完善我县水产养殖管理制度,维护渔业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渔业生产,促进渔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农渔发„2002‟5号)精神,结合我县渔业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我县位于广东的西北部,北纬23.739°,东经113.009°,处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县的过渡地带。我县地形复杂,东为丘陵,西为平原,南为清远市区,北为滨江山区。境内河流属北江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有北江、滨江、潖江、威井河、秦皇河,江河面积33569 亩。全县水库60座,面积 9801亩,其中龙须带水库正常水面面积约4600亩,大秦水库743亩,黄竹坑水库458亩,其他水库约4000亩。

(二)水文气候条件。我县境内属亚热带季侯风气候,光照、热量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平均最高气温38.7℃,平均最低气温-0.6℃,无霜期335天。年平均光照1688小时,日照率38%,年积温7884.9℃,辐射年平均总量100.01千卡/CM。年降雨量2215毫米,境内径

2流量大,地下水丰富,水质清洁良好。养殖水温一般略低于气温,没有冰冻现象。PH值6.4~8.3,溶解氧含量一般变动范围为6.2~10.5毫克/升,溶解氧较高,为水生生物繁殖和发展淡水渔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生物资源状况。我县北江流域浮游植物两年平均生物量为1.4633毫克/升;浮游动物两年平均生物量为2.097毫克/升;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288.726克/平方米,主要属软体动物占98.78%。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鱼、鳙鱼、鲮鱼、鲤鱼、倒刺鲃、白甲鱼、银鲴、花鱼骨、唇鱼骨、红眼鳟、刺鲃、鳊、鲂、大眼红鲌、翘嘴红鲌、盔鲇、草鱼、黄尾鲴、刺鳅、沙鳅、河虾、桂华鲮、唇鱼、似鮈、蛇鮈、斑鳠、黄颡鱼、青鱼、鲫鱼、胡子鲇、斑鳢、大眼鳜、瓣结鱼等。

二、水产养殖现状

(一)基本情况。2007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53820亩,比1997年增长65.3%。其中鱼塘43518亩,山塘2269亩,水库6498亩,河涌1530亩。水产养殖总产量19551吨,比1997年增长90.1%。其中池塘养殖产量为18949吨,占养殖产量的97%。

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我县淡水养殖的主要类型,主要养殖草鱼、鳙、鲢、鲮、鳜、淡水白鲳、罗非鱼、鲫鱼、鲤鱼、斑点叉尾鮰、鳗鱼、甲鱼、观赏鱼等。我县鱼塘主要集中在太和、山塘、太平、三坑等镇,面积31256亩,占全县鱼塘面积的72%,是我县和清远市水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2.水库(山塘)养殖。主要有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鲮鱼、魴鱼等。1997年后由于水产养殖投入少、收益稳定,外来投资者逐步到我县开发水库(山塘)进行水产养殖。2007年,全县水库(山塘)水产养殖总产量332吨,平均37公斤/亩。产量不高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少,管理不到位,捕捞技术跟不上等。

3.水产种质资源和种场建设。近年我县具有良好增养殖性状及开发价值的种质资源受到破坏,天然资源量明显下降,繁衍的鱼苗越来越少。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我县建立了滨江珍稀种质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清新县滨江河迳口电站水闸—龙颈镇杨屋村河段,长约 40 公里,面积 1400 公顷,主要保护金钱龟、山瑞、斑鳠、刺鲃、倒刺鲃、黄尾鲴、刺鳅、沙鳅等珍稀物种及其他经济鱼类,是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渔业自然保护区的通告‣(清府„2005‟29号)发布的最大的保护区之一。2007年,全县有10个私营鱼苗场,其中山塘镇种苗孵化基地具有孵化、生产家鱼及多种名优鱼类的能力。

4.不同区域的水产养殖。

清西区域:是全县水产养殖面积最大区域,养殖面积36021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67%。年产量15242吨,占全县产量78%,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域。主要品种有鳜鱼、草鱼、鳙鱼、鲢鱼、鲮鱼、鲫鱼等,其中鳜鱼养殖占全县养殖的70%以上。清东区域:养殖面积6518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12%。年产量2058吨,占全县产量的10.5%。主要以养殖四大家鱼、罗非鱼、淡水白鲳、鲮鱼等,也有部分养殖优质鱼如鳜、叉尾鮰等。大部分是鱼畜禽混养模式。

滨江区域:养殖面积11582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1.5%,年产量2251吨,占全县产量的11.5%。主要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养殖和管理技术较低。区域内有一个大型的水库—龙须带水库306.67公顷(4600亩),是我县水产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二)存在问题。

1.水域资源分散经营,养殖模式和管理技术落后,集约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较低。

2.渔业增殖手段落后,水产增养殖生物资源的恢复成效不明显。

3.水域管理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水域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水域管理水平及水域利用程度较低。

4.养殖渔业监测、监视、预报和救助等保障体系不完善,渔业病害防治网络落后。

5.优势养殖区域已充分利用,部分区域存在过度开发甚至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

三、水产养殖业的前景

我县已开发淡水养殖面积5万多亩,待开发淡水养殖水面积潜力仍然很大。我县地处亚热带,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增养殖的种类利用和广度选择。水生生物生长期长,单位水体的生产效率高于中高纬度地区,有利于增养殖种类的提早繁殖。同时我县紧靠珠三角,交通便利,切合当地水产品消费习惯。本县生产的水产品无污染质量好,竞争力较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食物结构要求的明显变化,水产品的社会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将日益增大。然而我国海洋及淡水流域资源因过度捕捞已明显衰退,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主要依靠发展水产增养殖解决。我国加入世贸后的初期阶段,国外水产品对我县水产养殖市场冲击较大。但随着我县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检测手段的健全,这种影响将会逐步减弱。同时,加入世贸扩大了水产养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促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新品种和资金的引进和养殖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我县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到2015年,预计我县水产增养殖业将发生明显变化。

(一)在总体水域空间资源受限制的情况下,将致力于寻求发展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多元生态养殖。为确保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健康养殖技术将成为其主要内涵。水域滩涂的使用逐步依据水域环境特点、养殖容量及相关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养殖开发布局及种类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为满足城市菜篮子工程需求,具有集约化水平高的名优鱼类养殖基地将应运而生。

(二)以国际水产质量安全标准及水产养殖业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严格规范水域滩涂的使用行为。对养殖环境、养殖企业的生产技术尤其药物使用,及水产品加工技术等进行严格监管。水产养殖企业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及开发经营水平,其经营管理体制将发生较大变化,将由股份制公司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做大做强并逐步向基地化、集团化迈进。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实施科技兴渔和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实施养殖证使用制度,合理配臵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水产养殖在农业产值中的份额,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2015年前,整治和规范水域滩涂使用,根据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养殖规模,调整养殖布局,优化养殖种类结构,努力发展以健康养殖为基础的生态养殖和无公害养殖;改进低产低效益养殖项目的养殖模式,积极发展“三高”养殖,集约化养殖。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荒滩荒水开发,加强资源增殖保护区建设,并带动多元增养殖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名优品种养殖及特色养殖,注重改进传统养殖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

(三)总体目标。1.2015年前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科学化、规范化,水产养殖有序开发。

2.2015年前完成已养水域滩涂的整治工作,水域滩涂的开发规模基本符合养殖容量要求,养殖结构、布局和管理技术得到优化。逐步推广和普及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通过整治和巩固淡水增养殖,积极发展荒滩荒水等处女地的增殖、养殖,全县水产养殖规模、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2015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60300亩,比2007年增长12%,年均递增1.5%;总产量30412吨,比2007年增长50%,年平均递增6.25%。

(四)规划原则。

1.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等相协调,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益相统一。

2.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开发规模、布局、种类结构和开发模式等的合理性。

3.统筹兼顾,多元化综合发展,实行养殖开发与增殖开发,扩展水产增养殖空间,减轻传统养殖区域的生态压力。

4.合理规划与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相结合,并为目前渔业结构调整设定预留区。

五、重点功能区规划

(一)池塘养殖区。池塘养殖是全县水产养殖的重点,其中重点发展太和镇、山塘镇、太平镇、三坑镇。以现有技术为依托,积极提倡和推行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对养殖系统内的水质调控技术、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水产优质饲料技术等的应用和推广,带动全县的池塘养殖发展。

(二)水库(山塘)养殖区。水库(山塘)养殖重点是滨江区域。大型水库采取增养殖方式;中型水库实行库湾拦养、网箱养殖等精养与大面积粗养相结合;小型水库和山塘要合理投放大规格鱼种和增投青饲料,全面推广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经验。发展水库、山塘网箱4立方米左右小体积养殖,以罗非鱼、草鱼、斑点叉尾鮰、鳜、鳗鱼等摄食性鱼类为主,重点解决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与加工,病害防治方式及自动投饵和调控等技术。

(三)河沟库湾养殖区。河沟库湾养殖重点主要是飞来峡镇。利用北江及其支流人工拦网放种养殖,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养殖方式和方法与山塘、水库养殖相近。

(四)资源增殖保护区。指为保护水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免遭破坏而划定的区域。我县资源增殖保护区在滨江河,重点保护的对象是珍稀与濒危水生生物及重要经济种类的繁殖与栖息场所。这种资源以对其物种和繁殖、栖息环境实行严格保护为主,并在条件具备时进行人工增殖,以促进资源得到恢复。

六、区域布局规划

(一)清西片健康养殖带。该区域的水产养殖面积大,水质、条件优良,有两个大型水产养殖龙头企业,水产人才、技术基础较好。目前已发展养殖的名优品种有鳜鱼、四大家鱼、甲鱼等。重点做好名优新品种淡水鱼的引进和养殖。

(二)清东片罗非鱼养殖带。该区域传统以养殖罗非鱼、淡水白鲳为主。该区域有“鱼牧”养殖结合的习惯,利用水面养鹅、鸭,塘边养猪,降低生产成本,养殖产量也较高。该区域重点抓罗非鱼、淡水白鲳的高产养殖。

(三)滨江片家鱼养殖带。该区域特点是鱼塘老化,设施条件较差,山塘水库面积比较大,传统养殖以四大家鱼、鲮鱼、鲤鱼养殖为主。该区域重点发展草鱼、魴鱼的养殖。通过加大池塘改造、技术培训投入,提高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实施养殖证制度,对维护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规划养殖业布局,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涉及广大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动员,周密部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本规划的内容和意义,积极投入保护与开发水域滩涂的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执行本规划的自觉性。

(二)加强水域滩涂管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计划,结合我国全面实施渔业战略调整和养殖水域、滩涂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对全县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规划,严禁缺乏科学论证乱围垦行为,有效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与其他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工作。提倡和鼓励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的生产开发,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养殖生产实行严格控制。

(三)实施养殖容量控制制度,加快养殖结构的调整。科学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发挥养殖水域滩涂最佳效益。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和养殖密度过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鼓励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水域,减轻养殖区的压力,使养殖规模、密度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养殖品种结构渐趋合理,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水域滩涂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水产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四)建立养殖证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利用数字投影信息等监测手段,建立水域滩涂保护与利用管理为主要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养殖证的实施情况,加强水域滩涂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动态监管和信息反馈。健全保障服务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水域滩涂合理使用的执法力度。

水域滩涂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前 言

为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我县渔业资源,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发展,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我县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对渔业水域进行规划。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上一篇:群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一篇:农民财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