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美容修复(精选8篇)
前牙美容修复 篇1
前牙缺失是常见的口腔修复缺损畸形。完整的牙列对于面部容貌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牙齿支持起唇、颊部的丰满度, 口角处的轮廓以及颜面部的长度。它维护了面下1/3部处于静态和适宜的高度, 给人以一种和谐的美。前牙缺损缺失, 由于口腔匝肌失去牙列支持而变得内陷和松弛, 上下唇出现放射状皱纹, 唇红部变窄, 口角下垂, 出现苍老面容, 影响咀嚼效率, 说话出现语言模糊, 甚至会“唾沫四溅”, 使患者心理负担极为沉重。可见前牙在维护容貌美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共修复前牙缺失患者1368例。其中, 男548例, 女820例。
1.2 修复方法
主要方法为烤瓷冠桥、塑胶活动托牙、铸造活动支架活动托牙、种植义齿、附着体义齿、太极扣义齿及其他。
2 结 果
1368例患者中, 烤瓷冠桥701例占51.2%, 塑胶活动托牙291例占21.3%, 铸造活动支架活动托牙187例占13.7%, 种植义齿42例占3.1%, 附着体义齿6例占0.4%, 太极扣义齿3例占0.2%, 其他138例占10.1%。烤瓷冠桥患者反映较好, 复诊率低, 患者易接受。而种植义齿、精密附着体义齿等, 因受经济因素影响, 修复较少, 不能广泛普及。前牙缺失修复的主要功能是美观, 咀嚼功能次之。患者因美观原因而修复者1 231例占90.0%。金属冠桥因与自然牙不协调而淘汰, 患者无1例要求制作。
3 讨 论
正常牙具有自己特有的美, 这种美属于医学美范畴, 前牙正常牙应有以下特征: (1) 牙齿大小、形态、轴倾度正常, 排列整齐; (2) 上、下牙弓为中性 (牙合) 关系; (3) 上、下牙弓中线一致, 与面部中线协调一致; (4) 前牙覆 (牙合) 覆盖正常。在烤瓷修复时应充分考虑前牙的以上特征, 不能单纯追求感性美而破坏正常的 (牙合) 关系, 应特别注意有无早接触, 如果不及时调改, 可能产生正中 (牙合) 障碍或下颌运动障碍, 成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潜在因素。活动托牙是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牙槽嵴和黏膜做支持, 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获得固位和稳定, 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 并能维护口腔组织健康、美观、舒适, 患者能自由取戴的一种修复体。它不仅能修复已经缺失的天然牙, 更重要的是保护口腔内尚存留的天然牙及其支持义齿的牙槽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如何提高咀嚼效率、改善发音和满足或提高美学方面的要求。种植义齿是采用人工种植入颌骨获取固位支持的修复体, 它与常规修复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口腔医师要负责协调颌骨内空间和人工牙修复空间的关系, 它能更好的恢复改善口腔功能及美观。
金属烤瓷牙修复牙齿缺损缺失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与传统的修复材料相比, 优点如下: (1) 具有天然牙的半透明性, 吸光性, 折光性和颜色。因此, 自然逼真, 从美学角度评价, 迄今尚无能与其媲美者。 (2)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组织反映良好, 工艺过程简单, 修复边缘准确。 (3) 材料表面光滑致密, 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斑附着能力。 (4) 调改方便。其缺点: (1) 强度不如金属冠; (2) 牙体预备严格; (3) 磨除基牙组织多。
金属熔合烤瓷冠桥虽然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如果在修复过成中运营不当, 也会影响修复效果。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和谐, 把美学的这一原理运用于临床中,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形态的和谐。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近远中径与切龈径的比值接近0.618∶1, 这一“黄金分割”比例蕴含了其内在的和谐美。前牙的修复, 不仅要尽量按这一“黄金分割”比例恢复前牙的形态, 更要从容貌的整体考虑自然和谐。男性患者选用较为丰满的牙, 近中切角修成锐角;女性患者则选用较纤细的牙, 切面宜修圆钝表面平坦;年轻患者尽量恢复牙齿正常的形态, 对于老年患者可在切缘上作出人为的磨损状态, 给人以真实感和协调感;青年人下唇内曲线弯曲程度大, 而老年人则渐趋平直, 排切牙时应特别注意侧切牙与中切牙在平面上相差的距离应符合特征。在修复过程中, 还可运用视错觉原理及视觉平衡原理, 例如对于缺隙过大的前牙, 就可以缩小正面受光面积, 使唇面中部的亮面减小, 近远中暗面增加, 并使纵形发育沟适当加深, 这样可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2) 色泽的和谐。烤瓷牙色选择恰当与否, 也可影响修复效果。在用比色板进行比色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牙体色泽年轻人较浅, 随着年龄的增加色泽逐渐加深;②牙颈部色泽较切缘及牙体的色泽稍深, 特别是老龄患者颈部色泽较牙体应深, 并注意颈部与牙体不要形成明显的色泽界限;③注意与邻牙色泽一致或接近, 并请患者认可, 应当注意的是, 多数患者选择的色泽较自己的正常牙偏白偏浅, 医师应耐心解释清楚。 (3) 功能的和谐。前牙主要功能是在咀嚼中切断食物, 保持容貌、发音。应该说如金属烤瓷牙达到了咬牙合的和谐, 也就达到了功能和谐。 (4) 与牙周支持组织的和谐牙周组织包围和支持着牙齿组织, 牙周组织健康与否, 对金属烤瓷牙修复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牙体预备时, 必须做到: (1) 牙体预备充分, 唇面应磨除1.5mm, 邻面应磨除倒凹, 将最大周径降至龄嵴缘下, 近远中轴壁向切方聚合5°~10°。不能因为担心磨除牙体组织过多而预备不充分, 影响烤瓷冠的就位。 (2) 必须形成肩台式凹面。由于金属烤瓷冠颜色可以从龈缘透出, 因此牙体预备时应深入龈下0.5~1.5mm, 并形成肩台式凹面, 使牙龈完全遮盖烤瓷牙的冠颈缘。另外在烤瓷中加工过程中, 颈缘瓷应把金属内冠的冠颈缘完全覆盖, 这样金属内冠的边缘才不会外露, 影响修复的效果。若金属烤瓷冠龈区与牙体出现间隙时可引起嵌塞而导致牙龈炎。有学者研究了4种冠修复材料对牙龈下优势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金属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陶瓷最弱, 肩台式凹面的预备好坏和金属烤瓷冠边缘与肩台的密合程度都将对牙周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金属烤瓷牙与牙周组织支持程度, 将影响修复的效果。
金属烤瓷牙必须达到以上4个方面的和谐, 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医学美容的研究和探索, 使自身有较强的美容审美能力, 从而达到较高的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修复, 美容性,前牙缺失,义齿
前牙美容修复 篇2
【关键词】种植牙,美学修复,牙龈诱导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52-02
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龈乳头缺如或者不足,极易产生黑三角,对上颌前牙美观修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龈乳头是否存在是对种植修复美观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的关键原因。而牙龈诱导对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牙龈美观和外形具有有效改善作用。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上颌前牙种植采用牙龈诱导对美学修复的影响,选取在我院收治60例上颌前牙种植患者,其上颌前牙种植牙中采用牙龈诱导取得很好美观效果,现整理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收治的需要采用上颌前牙缺失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9.4±3.2)岁,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掉牙周炎患者、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自行签署种植修复手术同意书,共植入种植体60枚,其中上颌中切牙43枚,上颌侧切牙12枚,上颌尖牙5枚。
1.2方法:患者采取口腔常规检查,手术前进行上颌前牙解剖学分析,评价患者软组织和骨组织量,检查患者前牙区是否存在明显缺损。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常规消毒麻醉,切开上颌前牙缺牙区骨膜,骨面定位,选择合适种植体尺寸,保证初期稳定性,术后局部冷敷,手术期间,要求患者禁烟禁酒,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患者在种植2个月,待患者骨结合状况基本稳定后采用临时冠修复,此时种植体与骨结合扭矩大于35Ncm,开始处理种植体周围牙龈塑性,制作树脂临时冠,穿龈部分设计为凹形,高度抛光减小对牙龈的刺激,避免牙龈功能性负重,叮嘱患者2周来复诊1次,观察患者临时冠的形态,及时调整,保证唇舌侧牙龈光滑,最大程度模仿自然牙。患者戴用临时冠4个月后进行永久修复,取下转移体,选择相应的基台,依照患者牙龈的具体形态选择全瓷冠或者是贵金属烤瓷冠修复,叮嘱患者3月后复查。
1.3评价指标:患者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患者直观评价是指患者在戴入口一段时间后,患者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回答问卷完整美观效果的评价,在评价中采用10cm长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
客观评价采用龈乳头指数评价,龈乳头丧失为0度,龈乳头未达到正常值的1/2记作I度,龈乳头高度超过正常值的1/2记作II度,龈乳头高度充满邻间隙记作III度,龈乳头高度伴有增生记作IV度。
2.结果
60例患者主观满意调查结果VAS平均为90.5分,各时期龈乳头指数见表1所示,永久修复后3个月,患者各时期龈乳头指数明显提高。
表1 各时期龈乳头指数
3.讨论
上颌前牙区是人口腔中的重要美观区域,与人的面部外观和语音功能息息相关,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有必要采取美学修复,上颌前牙种植不仅要求能够恢复缺牙区的硬组织和牙齿,还要求能够达到自然美观的状态,与临牙的软硬组织相互协调。
临床中影响种植治疗美学效应的因素有很多,同时包括了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美学效果受到间隙大小、角度、软组织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口腔医师从种植计划的制定到修复体的完整,采用术区植骨术和软组织外科成形术能够恢复龈乳头的外形美观性。在以往研究中指出上颚美学区是保存軟硬组织的修复方式,能够避免牙槽突的吸收,保证种植体获得理想的置入方向,但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想要得到良好的种植体三维位置,有必要进行增量处理。在以往研究中分析牙龈诱导在Ankylos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牙龈诱导能够提高美观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类似。在本研究中分析牙龈诱导对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影响,能够避免形成牙龈萎缩,结果表明患者主观满意度平均为90.5,表明患者对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美观效果比较满意,能够改善牙龈外形和美观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主观满意调查结果VAS平均为90.5分,临时修复时40牙位在0度,20牙位在I度,永久修复后3个月,24牙位在III度,31牙位在II度,5牙位在I度,患者各时期龈乳头指数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牙龈诱导在上颌前牙种植中能够明显改善牙龈外形。
综上所述,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采用牙龈诱导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提高美学效果,在手术的开展中要求患者定期来院检查,及时调整临时冠的形态,通过患者具体的表现共同决定最终形态,方便牙龈的修复。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观察时间较短,牙龈诱导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吴康,赵保东,王国栋等.牙龈诱导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7):573-575.
[2] 胡秀莲,林野,于海燕等.种植暂时修复体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软组织处理技术[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2,17(1):18-20,30.
[3] Panagiota-Eirini Spyropoulou,Michael Razzoog,Marianella Si-erraalta.Restoring implants in the esthetic zone after sculpting and capturing the periimplant tissues in rest position :A clinical report[J].J Prosthet Dent ,2009,102(6):346-347.
[4] 邸萍,林野,罗佳等.上颌前牙单牙种植修复中过渡义齿对软组织成型作用的临床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1):59-64.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06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前牙列畸形患者100例,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入选病例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3:27,年龄20~46岁不等,平均(31.32±2.32)岁,外伤性冠折10例,前牙重度四环素牙21例,氟斑牙11例,死髓变色牙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26,年龄21~46岁,平均(31.47±2.74)岁,外伤性冠折11例,前牙重度四环素牙20例,氟斑牙12例,死髓变色牙7例。入选病例牙周情况良好,牙槽骨无吸收,牙根完整。比较两组前牙列畸形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应用直丝弓技术为本组患者进行前牙正畸治疗。观察组常规拍摄正、侧面X线,取全口牙列模型,充分了解患者牙列咬合、牙齿排布情况,为患者制定2~3套修整方案。残根残冠患者,先接受根管治疗,并为其准备桩核、牙体;牙体缺损患者,先为其应用光固化树脂恢复形态。唇侧错位患者,唇侧牙体组织切割量为烤瓷冠厚度(1.5mm),唇侧错位越严重,牙体组织切割量越多,保留牙冠及活髓的机会越少:常规为舌侧错位患者预备基牙,错位重者截冠,错位轻者加厚金属基底冠唇侧。局麻下为活髓牙进行牙体预备,预备时,切除端磨2.0mm,舌侧磨1.0mm,唇侧磨0.5~1.5mm,远远中磨1.5mm。颈缘做肩台,控制肩台宽1.0mm,保证肩台内圆钝,边缘光滑。常规排龈、取模,对颌牙颜色比色,加工义齿。将上下颌石膏牙模型对准咬合,在模型底座上划出正中矢状而及上下磨牙咬合线,去除预计修复牙齿的颈缘上1cm处,恢复牙齿排列及外形。
1.3 疗效评定
良好:烤瓷冠完整、无松动、变色及脱落,牙髓活力正常,基牙无牙髓刺激症状,修复体颈缘密闭性良好,患者满意,随访半年无不良反应;一般:随访半年患者主诉疼痛感;差: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出现烤瓷牙碎瓷。比较两组疾病平均治疗时间。
1.4 数据处理
借助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以()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 (%)]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前牙修复效果为良好、一般、差的例数分别为45例、5例、0例,对照组对应为25例、20例、5例,比较两组前牙修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平均治疗时间
观察组前牙修复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1.21±3.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1.21±31.21)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6.211,P<0.05)。
3 讨论
牙列不齐又称错牙合畸形,多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良口腔习惯引起。牙列不齐不仅会引起牙周组织病变,造成发音、吞咽、咀嚼等功能障碍,还会影响面容美观,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烤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前牙修复良好率为90.0%,疾病治疗时间为(21.21±3.21)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2],提示烤瓷冠可提高前牙修复良好率,缩短疾病治疗时间。
前牙排列不齐的成年患者,骨骼已发育成熟,丧失了最佳矫治年龄,临床矫正难度较大。外科正畸方法治疗前牙排列不齐,创伤大,术后牙髓坏死率高,因此不建议推广。人工断牙再接治疗前牙排列不齐患者,卒中脱落、贴面变色、断牙牙冠形态修整受限等问题,影响患者恢复质量。烤瓷冠为临床上常用的前牙美容修复方法之一,具有颜色可调制、外表逼真美观、强度高、坚固耐磨、生物相容性佳、清洗方便的优点,颇受患者青睐。
近年来,齿科材料不断发展,烤瓷冠的修复材料也口益完善,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与天然牙色泽相似,化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应用烤瓷冠进行前牙修复时,应注重修复的个性化,并尽量按照美容标准制定修复方案。
综上所述,烤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玲.全瓷冠美容修复在成人前牙修复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11(14):2085-2086.
诊断蜡型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篇4
诊断蜡型(diagnostic wax- up)作为口腔修复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前牙美容修复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诊断蜡型是医患之间一个有效的沟通工具。在临床治疗开始之前,通过制作诊断蜡型可以充分模拟最终的修复效果,从而让患者对设计方案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并可以就牙齿的排列及形态提出其个人的意见,以便对修复设计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制作诊断蜡型还是医技之间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蜡型能够充分表达医生的设计理念,技师也可以就加工工艺为医生提出相应的意见。此外,医生通过制作诊断蜡型,可以检验美学修复前个性化设计方案的临床可行性,并对医生实际牙体预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诊断蜡型是修复体质量得到控制和设计方案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现介绍一例诊断蜡型在前牙全瓷冠桥美容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病例。
1 病史与口腔检查
患者,女,27岁,汉族。主诉:因上前牙散在间隙,要求美容修复。患者既往史无特殊。
口腔检查(图1、2):3 3缺失;ⅢⅢ乳牙滞留,冷(-)、探(-)、叩(-),松动Ⅲ度;2 2过小牙,冷(-)、探(-)、叩(-),松动Ⅰ度;4 4之间散在间隙;3 3远中间隙;前牙超、覆无异常。
X线辅助检查:ⅢⅢ牙根完全吸收,仅存软组织连接;2 2牙根短小。
2 初步诊断
3 3缺失;ⅢⅢ乳牙滞留;2 2过小牙;前牙散在间隙。
3 病案分析
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制定一个整体治疗方案。本病例的修复治疗方案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患者前牙虽存在散在间隙,但间隙排列分布均匀且左右对称,前牙超、覆无异常,双侧第一磨牙中性。因此,无需正畸治疗。通过认真细致的医患沟通后,患者选择了仅对上前牙进行“单纯修复治疗”的方案,并且希望采用全瓷修复材料; ②ⅢⅢ乳牙滞留,松动Ⅲ度,X线示:ⅢⅢ牙根完全吸收,仅存软组织连接。建议拔除后固定义齿修复;(3)2 2过小牙,松动Ⅰ度,X线示:2 2牙根短小,故不应单独作基牙。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以下治疗计划:ⅢⅢ拔除;择期4-1,1-4全瓷固定义齿修复。
本病例采用的LAVA (3M ESPE) 氧化锆支架陶瓷材料可以提供优良强度,保证本病例设计中2 个四单位联冠桥的坚固耐久,卓越的透光性能够散射、折射和反射日光,表现出天然牙的外观,良好的磨光性确保低磨损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科学而严谨的修复步骤,成为本病例最终修复成功的关键。
4 修复前准备(图 3)
进行充分的 医 患 沟 通 并 制 定 修复治疗计划,拔 除 松 动 的乳牙以及进行必要的龈上洁治,为下一步修复治疗创造条件。
5 制作前牙诊断蜡型(图 4)
深入而细致的医患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对预期修复体的形态、颜色、个性化要求,针对患者的脸型、气质和肤色,医生提出技术性建议并取得患者的认可。术前制取印模,制作医生和患者在最终美学效果上最容易存在差异的诊断蜡型,椅旁与患者进行沟通,少量修改直至患者认可。
6 制作牙体预备前口内诊断性暂时修复体(图 5~8)
应用诊断蜡型,制取硅橡胶印模,准确复位在患者前牙区,制作患者牙体预备前内诊断性暂时修复体。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使得医患交流结果更加具体化、实物化,使患者能够直接观察到修复体戴入自己口内后的实际效果,最终确定美容修复设计。之后,拍摄口腔数码照片。
7 高标准的牙体预备与精确印模(图 9)
唇(颊)面预备1.5mm,为修复体创造足够空间,保证美学效果;过小牙,唇面少量预备;单线法排龈后,F880.314.016(EDENTA,瑞士)精修肩台,制备出1mm宽度均匀、光滑连续的圆凹形肩台(chamfer)。硅橡胶矫正印模技术(correctiontechnique)制取精细印模,为高精度LA-VA全瓷修复体加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制作牙体预备后暂时修复体(图 10)
应用诊断蜡型上制取的硅橡胶印模,可以直接、便捷地制作牙体预备后暂时修复体,制作的暂时修复体从形态上更加接近最终修复体,有利于患者在等待复诊期间调整、适应前牙咬合状态,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认可。
9 修复体检查、试戴
修复体修形后上釉前安排患者试戴。检查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探针探查冠边缘的与牙体组织的连续性,对悬突部位采用白色砂石(Dura-WhiteStones,松风)在2N压力30 000~5 000r/min转速下仔细磨改,反复试戴检查直至满意;检查咬合情况,精确调;最后结合诊断蜡型和口腔数码照片,与患者一起对修复体的形态进行评估,少量椅旁修改并最后取得患者的认可后,送交技工室上釉(图11)。
10 修复体粘固
常规清理牙面,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TM Unicem, (3M ESPE)粘固。刮匙小心顺根尖方向剥离预固化1~2 s的多余水门汀材料后,充分光照固化。修复体戴入后,冠边缘密合、无悬突,龈缘软组织无压迫,牙冠外观形态逼真自然,获得极佳的修复美容效果(图 12~14)。
前牙美容修复 篇5
关键词:美容冠,修复,成年人,前牙错合畸形,疗效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物质形态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相关统计调查,我国超过30% 以上青年群体对自身前牙个别畸形或牙齿规整性不满意,这部分群体中有60% 以上的人想通过牙科错颌矫正来达到明眸皓齿的理想标准。目前常规的正畸矫正治疗存在耗时长、起效慢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尤其对牙齿早已发育成型的成年患者矫治难度大、易反弹等不足[1]。而随着现代正畸矫正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配合医学美容观念的发展,其美容冠修复技术逐步受到临床患者的成分肯定。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前牙畸形患者手术美容冠修复方式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 2014年7月前牙畸形患者190例,男性39例,女性151例,年龄21 ~ 51岁,平均年龄(35.1±2.2)岁,其中 ,36例牙错位 ,43例牙列拥挤 ,27例牙齿唇倾, 84例牙间隙过大,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5例,通过与患者沟通制定合适患者的个体化美容冠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95例,采用常规直丝弓技术进行正畸修复。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前牙畸形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 法
观察组:在治疗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让患者述说其需求,根据医学美容方面来看待其前牙畸形的治疗方式,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例如对前牙错位者进行向腭舌侧内收,对牙列拥挤者进行近远中减径,牙间隙过大患者调整内收,在矫正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牙列咬合、牙齿排布、修复体的固定点等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适量消炎药物避免感染。制备牙体后应用利多卡因行神经阻滞麻醉会侵润麻醉,按照指定的治疗方案对备牙与畸形前牙进行外展、内收或减径等适当修改。随后压排龈线,精修肩台。随后对印模行石膏灌注,制作美容冠,清洗和氧化内冠,脱敏治疗。最后口内试戴美容冠7d调颌,存档修复完毕,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直丝弓技术进行正畸修复。
1.3 疗效评价
根据前牙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优:牙列规范整齐,色泽柔和与相邻牙齿协调一致,无痛感,无破损,未见松动退,密合性良好;良:牙列规范;牙齿基本功能良好,无疼痛感,密合性较好;可:牙齿形态、色泽、功能有所改善,但牙冠存在一定的松动、退色或闭合不紧密;差:牙齿形态、色泽、功能未见好转。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评估患者对前牙畸形的治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 < 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 者治疗有 效率显著 优于对照 组(x2=7.2809,P =0.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美容修复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6265,P =0.0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牙颌畸形主要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因个口腔不良习惯长长期影响导致的发育畸形,该症状容易造成口腔发音、咀嚼以及吞咽障碍,并且前牙对于整体面部具有较大的影响,若前牙畸形会损伤颜面的美观,对患者自身心理产生严重危害。对于该病大多在早期利用正畸矫正治疗[2],但对于部分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成年患者却因牙龈、骨质等因素影响,造成正畸器械矫正效果差、耗时长等不足。罗顺云等[3]通过对成年前牙畸形患者采用钻隙加牙间骨截开复位手术进行矫正,效果令人满意,不过该手术操作复杂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难以推广。
美容冠矫正修复技术则是国外较为先进的牙齿美容技术,该技术在过去常规烤瓷牙修复的基础上以强调整体美观为主要的修复目的[4],尤其在矫正成年人前牙错合畸形具有明显的治疗修复效果,通过对牙冠部位进行专业的修复并配合医疗美容方式强化患者面部整体美观。该方式具有治疗时间短,无明显疼痛感,牙齿坚固并且并发症率低等优点受到患者充分认可。美容冠矫治技术主要有4大优点:1利用数码技术精确定位,系统科学评估牙齿的状态;2先进的比色技术,确保牙齿色泽自然,可长期保持一定的光泽;3应用美国无痛技术,最大程度避免疼痛,对牙齿根部无损伤;4美容冠修复后牙齿承受力50kg左右的拉力,不易脱落[5]。
前牙修复中的前导功能设计 篇6
1前导的基本知识
1. 1概念
前导( anterior guidance) 指前牙的接触面对牙齿约束下的下颌运动的影响[1 - 3]。前导是人类牙齿建牙合过程进化演变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为当下颌处于前伸和侧向运动的非正中位置时后牙发生牙合接触的分离[2]。这种牙合分离能避免非正中关系位时后牙侧向受力和颞颌关节过度负载,使得咬肌、翼内肌即刻放松。假如前导不存在或存有缺陷,在非正中运动中磨牙、 前磨牙将有牙合接触,强有力的闭颌肌在进行功能和副功能期间会持续收缩[1,4],从而造成后牙磨耗过快或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临床问题。
1. 2分类
按照下颌运动方向不同,前导可分为切导和尖牙导两部分。在下颌前伸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由上颌切牙舌侧引导,叫做切导; 侧方运动由上颌尖牙舌侧引导,叫尖牙导。在下颌运动过程中切导或是尖牙导一般引导距离为2 ~ 6 mm,其距离长短、是否造成后牙牙合分离对维护口颌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1,4 - 5]。
1. 2. 1切导指下切牙沿着上前牙舌侧斜面的前伸运动,运动路径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上下切牙切缘对刃位置结束( 图1) 。切导导致后牙牙合分离的原因在于正常人在矢状面方向前导斜度大于髁道斜度,因此当前伸下颌时,前导会使下颌向下运动,在上下后牙之间产生了间隙,即后牙的咬合分离[1 - 2]。
1.2.2尖牙导指下牙沿着上颌尖牙舌侧斜面的侧向运动,运动路径是从牙尖交错位开始,工作侧上下尖牙尖对尖位置结束(图2)。尖牙导的原理是由于上颌尖牙(或切牙)的舌侧斜度比髁道斜度大,在侧向运动中也出现相同的牙合分离现象[1]。在下颌的侧向运动中尖牙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能使后牙区脱离牙合接触,是天然牙列中最常见的咬合排列[2,4,5]。
1. 3意义
前导功能的生理意义在于其能保证功能和副功能运动范围内的下颌前伸运动中,所有后牙都能达到即刻的咬合分离, 仅由前牙的接触来指导运动[3]。前导的临床意义则在于它是一个能由口腔医师和技师共同设计控制的因素,保证义齿正常行使生理功能[1,4]。医师在进行前牙修复时,应该通过个体化设计义齿形态、排列和位置以避免下颌在前伸运动时后牙区的任何咬合干扰。为避免个别牙齿咬合负担过重,下颌运动时应尽可能让所有前牙同时、同等地牙合接触,有利于咬合应力更好地分布( 图3、4) 。医师在尖牙导修复设计时最好能让侧切牙同时轻接触共同支持下颌运动( 图2) ,以利于分散咬合负担, 可以同时由多个牙齿承担[2 - 4]。如果义齿前导设计不良,牙合力就会过分集中于某个牙齿舌腭侧造成患者感觉不适,进而会造成义齿崩瓷( 图5、6) 甚至基牙牙冠折断等不良后果。
2前导的临床设计
在临床上,前导设计根据前牙缺损和余留牙情况可以分为2种: 第一种是患者前牙仍然保存有前导关系,只需要记录并利用其指导修复体的制作; 第二种是患者口内的前导已经丧失,这就需要重新为其设计协调的前导关系。第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临床前牙修复遇到的类型,以往文献中有人提出采用可塑性树脂堆塑个别切导盘记录前导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方法繁琐、无法精确读数等缺点。本文下面将结合临床病例,讲解一种新型前导记录与转移方法。
图 4 对颌下前牙前导检查
2. 1一般情况
患者,女,57岁,高校教师;牙体缺损已行根管治疗术,于2011-07行钴铬合金烤瓷单冠修复;因牙体缺损8年前行树脂修复,后部分树脂脱落变色( 图7) ;远中向舌侧明显扭转( 图8) 。患者就诊主诉要求改善前牙形态并且戴用舒适。
2. 2治疗设计
包括修复体的美学设计和前导设计2部分。前者通过诊断蜡型和诊断饰面制定牙唇侧和切端的美学设计方案:牙拟行全瓷“贴面冠”修复;牙因均已行成品钉核树脂修复,拟行全瓷联冠修复。因与本文主题无关,对此不作具体介绍。对于修复体的前导功能的个体化设计主要如下: 考虑到患者舒适度的要求,计划首先在患者口内记录其个体化的切导值和尖牙导值( 左侧、右侧) ,并将其录入至一种数字化全可调虚拟牙合架系统中指导最终修复体的制作。本文还用同一设备依据平均值切导值设计制作出修复体,在临床与个体化值修复体进行比较。
2. 3主要过程
2. 3. 1前导的口内记录前导记录应在患者拆除旧修复体前进行,建议通过咬合一种专用咬合铝蜡片进行( Bock bite reg- istration wax,恩根,德国Yeti牙科设备公司) ( 图9 ) 。该材料特点是蜡片中央夹有一层铝箔( 图10) ,其作用在于避免蜡片被咬透而折断,同时铝箔可以避免蜡的蠕变带来蜡片变形。
2.3.1.1个体化切导记录医师首先培训患者如何上下切牙咬合到切缘相对的位置,方法是嘱患者用其手指指腹紧贴上颌中切牙唇侧做下颌前伸运动直至切缘相对;反复训练多次后,在患者半开口位口内放入咬合铝蜡片,让患者做前伸至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并咬合至两者接触(图11);取出蜡片即完成个体化切导记录。
2. 3. 1. 2个体化尖牙导记录记录方法与切导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训练患者用手指记忆工作侧上下尖牙尖对尖咬合的状态; 然后嘱患者咬合铝蜡片( 图12) ,左侧和右侧侧方各咬合一张蜡片,共获得2张咬合铝蜡片记录,加上切导记录蜡片共获得3张咬合铝蜡片( 图13) 。
图 10 蜡片中间的铝箔
图 11 记录个体化切导值
图 12 记录右侧个体化尖牙导值
2. 4髁导的牙合架转移
在前导的牙合架转移之前应先进行个体化髁导的转移和数值记录,在进行髁导转移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首先制取患者拆除旧修复体前口内上下颌的研究模型; 进行面弓记录并据此将上颌研究模型转移固定于全可调牙合架( Artex CR,德国阿曼- 吉儿巴赫公司) 上,然后依据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将下颌工作模型固定至牙合架下颌架环上。髁导的牙合架转移方法是依次将前伸、左右侧咬合铝蜡片复位至牙合架上的上下颌研究模型之间( 图14) ,分别松开牙合架左右侧、后方前伸、侧向髁导固定螺丝,调整髁球与髁导板至轻接触,各自记录此时牙合架相关刻度度数。本病例实测值如下: 左侧前伸髁导值20°,右侧前伸髁导值35°; 左侧侧方髁导值7°,右侧侧方髁导值10°。
2. 5前导的牙合架转移
本文推荐采用一种专用的个体化切导盘( 图15) ,它与常见的零度切导盘或平均值切导盘不同,其结构上有前后、左侧和右侧三个方向上的调节螺丝,并可分别读取各方向上的精确角度度数( 图16) 。以切牙导为例,现将记录切牙导的铝蜡片复位至牙合架上的工作模型上,此时由于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牙合架切导针会与切导盘底面分离,将切导盘在矢状面竖起直至针与盘底面刚接触,此时可以读取切导盘相应度数即为切导的个体化值。两侧尖牙导的个体化值同上方法,本病例实测值如下: 切牙导个体化值为6°( 图17) ,左侧尖牙导个体化值为14° ( 图17) ,右侧尖牙导个体化值为29°。
2. 6切导值指导下的修复体设计
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患者口内牙体预备、取模和工作模型灌注等临床操作,利用面弓和全可调牙合架记录并转移工作模型后,在技工室通过数字化全可调虚拟牙合架系统( Ceramill Mo- tion,德国阿曼- 吉儿巴赫公司) ,在给定的切导值指导下进行全瓷修复体的设计。由于该系统所模拟的虚拟牙合架与临床使用的实物牙合架设计尺寸等完全一致,因此其虚拟下颌运动效果与实物牙合架上完全一致,并能自动调牙合消除模拟下颌运动过程中的咬合干扰数据。本研究切导值设置了2组参数,实验组为实测的个体化髁导和切导值,对照组为文献报道的髁导、切导平均值参数。
2. 6. 1切导个体化值的模拟在虚拟牙合架系统中赋予实测的个体化髁导和切导值( 参见2. 4、2. 5) ( 图18) 。
2. 6. 2切导平均值的模拟髁导值: 左右侧前伸髁导值均为35°,左右侧侧方髁导值均为15°; 切导值: 切导值为15°,左右尖牙导值为35°。
2. 7修复体的临床试戴
利用数字化义齿加工设备加工出2组设计的修复体基底, 先在石膏模型上检查其适合性( 图19) ,然后在临床患者口内试戴通过咬合纸进行前导检查( 图20) ,检查后牙咬合高低情况并询问患者主观感觉。
图 13 记录前导的 3 个咬合蜡片
图 16 个体化切导盘与零度切导盘
图 19 修复体基底在模型试戴情况
具体结果如图21所示: ( 1) 个体化切导值制作出的修复体( 左侧) 明显优于平均值修复体( 右侧) ,前者具有更均匀广泛的引导咬合接触面积,对下颌前伸和侧向引导更为顺畅平滑; ( 2) 在正中关系位时戴入个体化值修复体后前后牙咬合均匀一致,基本不需对前牙修复体基底做调改,而平均值修复体则能明显观察到后牙为达到最大紧密咬合接触,需要进行较大咬合调改; ( 3) 患者对个体化值修复体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平均值修复体。上述临床结果充分表明采用个体化切导值和数字化全可调虚拟牙合架系统能够设计出更适合于患者的个体化修复体切导,帮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终完成的前牙修复效果如图22 ~ 23所示。
参考文献
[1]谢秋菲.临床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91-97.
[2]韩科,张豪.学理论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8-79.
[3]张富强.修复与重建临床病例解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1-74.
[4]王新知.口腔固定修复中的美学重建[M].1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20-223.
美学在前牙修复的临床应用 篇7
1前牙美学概念
美学的范畴太广, 什么是前牙美学, 一句话显得自然逼真, 对称协调就是美学。作为口腔修复科医生, 要善于针对具体病员的性别、年龄、职业、体形、面型、上下牙列排列情况及安氏分类情况、个性特征及心理要求等作出具体的整体的及局部的设计, 才能制作出满足病员心理需求的完美修复体。
2前牙美学形态
2.1 高点区
常常为外形高点, 折光性较强, 美学表现力较强, 可选用一些明度较高的材料。
2.2 正常部分
表现力差, 只作为牙齿的构成部分。
2.3 动态负间隙
是指牙列中相邻的接触部分, 对光的反射角度不同而形成明暗不同的区域, 往往指牙齿的颈部和邻面, 一明一暗给人以动态的感觉。
2.4 黑色间隙
是指上牙切缘与下牙切缘或下唇间形成的间隙。
2.5 切端透明层
切端半透明、较薄的部分, 可增加牙齿质感, 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3美学特性
美学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轮廓, 大小, 排列位置, 外形和表面纹理, 颜色。
牙冠的轮廓、大小、排列位置、外形和表面纹理及颜色应与对侧同各牙对称, 与邻牙相协调, 此点对前牙修复的美观尤为重要。
3.1 牙冠的轮廓
牙齿的轮廓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对侧同名一致。即使对侧牙切端较细, 所要恢复的牙齿也应该呈同样的外形, 近远中角的弧线、倾斜、边缘峭的凹陷, 隆起都应加以体现与牙列相协调, 从而保证修复体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3.2 牙冠的大小
牙冠的大小可以根据牙列的排列和外形以及着色的情况加以调整, 若要形成与邻牙无接触的牙冠, 就必须使牙冠的宽度缩窄, 而某些情况牙冠又必须做得比较宽大。具体方法是:如果牙冠的近远中切角比较平坦, 接触点就稍偏向唇侧或切端, 此时切缘几乎呈直线状而显得较长, 从而使牙冠看起来较宽。另外, 着色法可改变牙冠的宽窄, 灰色可使牙冠显得窄, 明亮的颜色可使牙冠显得宽。
若遇缺牙区间隙过宽或过窄的异常情况, 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达到改善美观的目的。 (1) 若前牙缺隙大于同名牙, 轻者可以通过加大桥体牙唇面突度, 扩大邻间隙, 制作轴向发育沟、纹等, 利用视觉误差以达到改善美观的目的, 严重者可酌情加一个小牙。 (2) 若前牙缺隙小于对侧同名牙可以通过适当磨除基牙的近缺隙面牙体组织, 以加宽间隙, 同时减小牙体唇面突度, 制作近远中向横沟、纹, 或排牙时将桥体牙适当扭转或与邻牙重叠[1]。这样, 可显示桥体牙的形态、大小接近正常。
3.3 牙齿的位置与排列
根据牙的位置和排列的不同, 可使牙冠显得宽长, 也可使之显得窄短。
3.4 牙冠的外形与表面纹理
牙齿与表面受光照后, 一些小的凹凸及表面的一些纹理部分就比其他部分显得亮一些, 它可首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这种形态、表面纹理及搭配可以用于表现牙冠的倾斜度和表面形态效果。
4牙齿的颜色特性及颜色选择
4.1 牙齿的颜色特性
自然牙的颜色从明亮黄白到深褐色, 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牙列中, 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等, 位置不同颜色也随之不同。一个牙齿本身从颈部到切端颜色也是随部位而变化的。同时, 牙色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年龄增加至老年人, 牙色从明亮黄白色变成较暗的黄褐色。这一点口腔修复科临床医生务必注意, 选颜色时要考虑牙色的增龄变化, 要用发展的观点, 不能只顾目前情况的牙色。
由于天然牙与牙科修复材料间存在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其光谱分布也不可能一样。因此要使修复体与天然牙的颜色在所有光照条件下都能达到颜色匹配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务必给患者讲清楚,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由于存在同色异谱现象[2] (指对于特定标准观察者和特定照明体, 具有不同光谱分布而有相同三刺激值的颜色) , 正是利用同色异谱的原理才使具有不同光谱分布的修复体与天然牙的颜色在自然光下相匹配。同色异谱是牙科颜色匹配上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即使是同一厂家, 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批号的修复材料的光谱分布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要使修复体间的颜色相匹配 (即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 , 就要求医生、技师均在标准光源照明条件下比色、调色和制作修复体。
4.2 颜色选择
4.2.1 颜色选择时的条件
患者头直立, 坐下后头与医生眼睛大致同高, 术者站在患者和光源之间。房间墙壁的颜色以灰色较好。牙齿和比色板要放在最不易形成反射光的位置, 形状、大小、表面的性质必须大体相同。选色时要适当快一点观察标本和牙齿, 必须要在近看、远看颜色都相匹配才可以。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同色异谱现象, 最好能选用与修复体同一材料的比色板, 其结果要比用不同材料制作者好。
4.2.2 选颜色的基本步骤
4.2.2.1 确定色调
若使用按色调和彩度排列的VITA商品比色板。它有A、B、C、D四种色调。可以从中取出A4、B4、C4和D4这4个色片, 它们是这4种色调中彩度最大的, 这可以更有效地看出色调间差异。将这4个色片分别贴近比色的牙齿, 从中选出相匹配或接近的, 此时应注意颈部的颜色。因为此处的彩度最高。如有尖牙存在, 可以根据它来确定色调, 因为它是牙列中彩度最高的。彩度较低时, 不易辨出色调的区别。
4.2.2.2 确定彩度
一旦选好了色调, 如为A组, 即可将其他组片置于一边, 用A组中的5个色片来确定彩度, 此时要注意比较真牙和比色板色片的中部。为制作出外观自然的修复体, 要意识到牙列中不同牙齿的颜色是有差异的, 上中切牙的彩度与前磨牙差不多, 下切牙的彩度通常比上切牙低一级, 尖牙的彩度比中切牙高二级。在同名牙列缺失时, 可以参考列举的相应牙齿。VITA系列产品除了商品比色板外, 还提供了一套用与修复体相同的瓷烧成的比色片。有不同透明瓷片、牙本质瓷片和牙釉质瓷片, 利用这些单个的色片, 牙医可以系统地确定哪一个色号的不同透明瓷、体瓷和切端瓷可以用来制作修复体。
4.2.2.3 明度的确定
明度的选择比色调的选择更为重要, 关键的一步是用所选的明度来确定不透明瓷。如果明度选错了, 在金属烤瓷冠较薄的颈部效果尤为令人不满。
4.2.2.4 确定半透明区的分布
半透明是真牙的重要特性。要注意和记录半透明区的分布及半透明程度, 后者要根据切端瓷片来确定。
4.2.2.5 确定个性特征
个体之间牙的颜色是有所不同的, 单个牙的颜色也是不单一的, 最明显的是不少牙的颈部、中部和切端的颜色有明显差异, 并且这种差异并不与比色板片上的差异相同。如某个真牙的颈部颜色与A3相近, 而切端都与B2相近, 这就需要对这种牙齿进行分部位比色, 此时采用牙体瓷片、切端瓷片来选色会更容易些。
此外如能在修复体上模仿出微裂, 钙化不良、色斑、磨耗的切端面等特征, 修复体就会更为逼真[2]。作为一个口腔修复科医生, 若具备了上述审美学知识, 制备出来的修复体, 一定具有人性化, 深受患者和追求美的人青睐。
参考文献
[1]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31.
纳米复合树脂前牙修复的临床应用 篇8
1. 1 临床资料 收集门诊病例共30例48个牙, 男16例, 女14例。年龄12~71岁, 为龋病, 外伤或者是磨损等造成的前牙牙体缺损, , 以Z350 纳米树脂修复。追踪观察2年, 每年复查1次。
1.2 材料 FiltekTM Z350 纳米树脂系列、37%酸蚀剂、AdperTM p romp tTM自酸蚀黏结剂 (3M, 美国) ;光固化机 (赛特力, 法国) 。
1.3 方法 常规去除龋损组织, 修整洞形, 清洁牙面, 隔湿吹干, 牙本质暴 露的窝洞不要吹干, 而是用棉球蘸干。洞深近髓者用Lonosit - Baseliner光固化材料垫底, 酸蚀牙釉质15秒, 将AdperTM p romp tTM自酸蚀黏结剂2 液按1 ∶1混合搅拌5 s, 用小棉棒加压均匀涂布15 s, 轻吹成一薄层, 再涂第二遍, 吹成薄层光照10 s, 分层充填修复外形, 每层光照20 s。修复成形后调牙合, 打磨, 精细抛光。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对修复体色泽协调性、表面状况、边缘完整性及牙髓状况等方面进行观察, 评定标准标准如下。优:修复体与牙体之间在色泽、半透明性和遮光性上无差别或协调。修复体形态完整, 表面光滑, 边缘密合, 无台阶或折裂, 无变色或着色, 无继发龋或牙龈炎, 牙髓活力正常;良:修复体与牙体之间在色泽、半透明性和遮光性上不协调, 但在正常牙色范围内。修复体形态较完整, 表面有轻度粗糙或凹坑, 洞缘无台阶, 边缘轻度着色, 无继发龋或牙龈炎, 牙髓活力正常;差:修复体与牙体之间在色泽、半透明性和遮光性上不协调, 超出正常范围或在美容方面有不能忍受的缺陷。修复体局部或全部脱落, 洞缘有明显台阶, 变色或着色, 出现继发龋、牙龈炎, 或有牙髓病变, 出现其中任何一项均列为差。优、良计为成功, 差为失败。
2 结果
1年成功率为97.91% , 2年为95.83% , 2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 P> 0. 05) 。2年内Z350纳米树脂充填物染色及脱落率较低。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 Z350纳米树脂在操作性能、美观性和持久性方面均较满意, 是前牙美容修复的理想材料。
3 讨论
前牙缺损的治疗, 除材料外关键是牙齿颜色的选择。影响牙齿颜色的因素, 主要来自牙体和材料。牙体存在色素多见于龋齿, 有时受活髓牙和唇面牙体组织剩余单薄所限, 给去除龋坏色素、恢复牙体正常色泽带来困难, 为了达到充填修复的高质量, 要求医生严格操作, 必要时应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来保护牙髓, 但是一定要薄, 唇面不建议使用以保证修复牙的美观。在修复中, 活髓牙增强固位, 只要釉质面积够大, 并不需要置自功自断螺纹钉, 否则就不是复合树脂修复的适应证, 而应当改全冠修复。选择复合树脂的颜色是牙齿美学的重要部分, 它应与自然牙冠颜色相匹配, 其反差越小越理想。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 ①选色应在自然光线下医患共同完成,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达到医生与患者对前牙美容审美观点的一致; ②选色时间一般为5 s, 延长时间会导致对颜色的感受性降低, 从而影响美观效果; ③选色应与同名牙、邻牙尽可能一致, 许多学者对自然牙冠颜色的测量分析结果认为, 牙冠中区域颜色最稳定, 代表性最好。颈部区域因受牙龈影响而偏红黄色, 切端区域与龈端相近。因此, 临床选色应多参照中区域。④以比色板为依据, 用其对自然牙进行视感比色测定, 它能较客观的反应被测牙的颜色, 但有差距, 现有学者也建议应用复合树脂原材料制作比色板, 以更具有准确性。在应用中我们认为, 选择树脂颜色应较比色板偏白色, 只有这样, 光照后树脂颜色才能与自然牙体的色泽更加匹配[1] 。
修复体的变色染色直接影响着牙齿的美观效果 变色染色还与修复体表现的光洁度有关, 任何粗糙面都会加重色素的污染。因此, 一定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重要的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正确选用磨光抛光工具, 使修复体表现达到高度光洁, 复查中发现, 光洁度越高, 污染率越低, 其牙齿颜色越令人满意, 美学效果越好[2]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Z350纳米树脂行前牙美容修复的疗效。方法对各类前牙龋损等48例牙体预备后应用Z350纳米树脂行牙体美学修复, 分别于修复后1年、2年复查, 对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年成功率为97.91%, 2年为95.83%, 2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年内Z350纳米树脂充填物染色及脱落率较低。结论Z350纳米树脂在操作性能、美观性和持久性方面均较满意, 是前牙美容修复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纳米复合树脂,美容修复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