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修复再治疗

2024-10-20

前牙修复再治疗(精选7篇)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1

年轻恒前牙冠折在临床工作中常见, 好发于上颌中切牙的切端或切角, 周口市中医院口腔科选择2006年来门诊就诊的26例冠折年轻恒前牙进行断冠再黏结修复, 经观察, 临床效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年龄8~16岁的年轻恒前牙冠折26例, 男性15例, 女性11例, 全部为上颌前牙, 其中中切牙21例, 侧切牙3例, 尖牙2例。冠折后牙齿无松动, 无根折, 牙齿无移位, 断端位于龈上 (斜行冠折断端位于龈下的不超过龈下1mm) 。游离端保存完好, 无缺损, 26例中有2例牙本质暴露, 24例牙髓暴露者中有13例根尖已闭合, 11例牙根未发育完成。

1.2 材料选择

盖髓剂:Dycal (Dentisply美国) ;酸蚀剂:35%Gluma (Heraeus Kuler德国) ;黏结剂:Gluma通用型黏结剂 (Heraeus Kuler德国) ;复合树脂:Charisma (Heraeus Kuler德国) ;流动复合树脂:flow line (Heraeus Kuler德国) 。

1.3 操作方法

1.3.1 初步检查

检查断端是否吻合, 用生理盐水将游离端冲洗干净, 去净表面污物, 牙髓暴露者去净断端髓腔内的残髓及髓腔角后保存于生理盐水中, 每2~3d换一次生理盐水。

1.3.2 牙体准备

牙本质暴露者, 生理盐水冲洗牙齿断面, 干燥后Dycal覆盖牙本质断面, 玻璃离子水门汀暂时修复断面, 观察2周若无临床症状, 去除暂封物, 行断冠再接;牙髓暴露者牙根未发育完成时, 行活髓切断术, 观察2周;牙根发育完成者, 行去髓术观察1周后若无临床症状, 行断冠再接。

1.3.3 断冠黏结

在牙体断端和游离端的牙釉质上各磨一凹形斜面[1], 自然光线下表1修复体在1、3年时的随访结果 (例, %) 比色、干燥、隔湿, 酸蚀剂酸蚀15s, 冲洗15s, 用干燥空气吹干, 涂黏结剂, 光照, 用流动复合树脂黏结两侧断面, 釉质斜面和缺损部分用光固化树脂分层光照修复 (以上操作均按材料厂家说明书严格进行) , 去除多余材料, 调, 打磨, 抛光。做根管治疗者, 可利用牙齿断面的髓腔辅助固位。断端位于龈下者加用排龈线, 术毕嘱患者勿咬硬物, 并避免再次受外力损伤。

2 结果

分别对修复体在1、3年时进行边缘着色、磨损、断端脱落、牙龈炎症方面进行随访。 (术后3年有2例失访) , 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修复后的第1年, 有2例牙龈炎主要是由于断端位于龈下, 龈下结合部粗糙致菌斑堆积所致, 复查时重新打磨抛光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后改善。修复后3年复查24例患牙1例边缘着色是由于材料和牙齿之间有菲边, 去除菲边重新抛光后染色消失。1例因咬硬物脱落, 1例因再次受伤脱落, 均给以重新修复。从表1中不难看出, 随时间推移, 断冠再接成功率略有下降。

前牙冠折对患儿的发育、美观、功能及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多主张及时修复, 以恢复其功能及外观。年轻恒前牙冠折的修复多主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和断端树脂粘连修复[2], 随着复合材料的改进和黏结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者选择应用断端再接技术修复前牙冠折[3,4],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牙色材料在色泽、形态与硬度上能与牙釉质相媲美, 断冠再接因其创伤小、费用低、色泽形态逼真、美观等优点备受患者青睐。其缺点是功能性较差, 患儿吃东西受限制。以后待患者成年后可改用其他永久性的修复方法。但临床只要掌握恰当的适应证, 正确规范地操作, 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制备合适固位形, 断冠再接作为一种过渡性修复, 还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摘要:目的 观察年轻恒前牙断冠再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外伤冠折的恒前牙行断冠再黏结治疗。在治疗后1、3年对修复体进行边缘着色、磨损、断冠再脱落及牙龈炎症的追踪观察。结果 断冠再接后1年成功率92.3%, 3年后失访2例, 成功率83.3%。结论 断冠再黏结作为年轻恒前牙冠折后的一种过渡性修复, 值得推荐。临床上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可以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年轻恒牙,黏结修复

参考文献

[1]王嘉德, 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314-315.

[2]邓辉.儿童口腔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18.

[3]宋光泰, 聂德周.儿童前牙冠折断端再接修复[J].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 (5) :390-391.

[4]孙海花, 刘海燕.儿童恒前牙冠折再接修复的治疗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5, 15 (2) :63.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前牙错畸形患者8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5例, 年龄16~41 (27.6±12.5) 岁, 其中包括牙错位、缺失以及中线偏斜者19例, 邻牙倾斜、缺牙间隙变小者17例, 反者7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26例, 年龄17~40 (28.1±12.7) 岁, 包括牙错位、缺失以及中线偏斜者20例, 邻牙倾斜、缺牙间隙变小者18例, 反者5例。研究对象的上述各项自然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修复或正畸治疗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在行治疗前, 首先对患者展开口腔全面检查, 检查内容涉及有患者牙弓形状、面形以及缺牙区情况等, 同时应对残留牙情况、牙轴倾度等予以注意。针对患者病情实施多科会诊, 对最佳的治疗方案予以拟定。而后对患者展开牙周、牙体等的基础治疗。患者矫正治疗技术包括: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依照患者的病情对矫治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在接受上述矫正治疗之后, 对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选择, 对患者实施义齿修复, 而后采取保持器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满意度。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成功:治疗结束后, 修复体形态、大小与同名牙相匹配, 可以符合正常牙齿的解剖形态, 前牙区对不同咬合位置不存在明显障碍, 修复体与邻牙的接触部位同正常牙保持一致, 牙齿形态呈现为正常, 正畸牙相对稳定, 不存在反弹、松动等现象, 修复体功能呈现为正常。治疗失败:未有达到上述治疗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成功率

经统计,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

经统计,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前牙错畸形为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 随着人们对美观程度的要求, 近几年矫正治疗前牙错畸形的患者逐年增多。然就诊患者的口腔疾病表现不一, 错患者存在牙周、牙体情况欠佳, 左右或上下牙齿比例不协调, 以及牙齿需换位排列等诸多现象, 因此临床治疗矫正存在一定困难, 单纯行正畸治疗无法获得满意效果, 或者根本无法展开正畸治疗[3]。本研究发现接受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患者, 其矫正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单纯修复或正畸治疗, 表明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对行单一治疗的缺陷予以克服, 从而使患者面形、咬合关系得到根本解决, 改善矫正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亓宏明, 黄旭明, 王霞.牙列缺损伴错畸形修复前的正畸治疗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0, 2 (1) :96-97.

[2]张秉艳.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40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17 (6) :封3.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18~35岁, 平均年龄22岁。牙列缺损中, 缺牙1颗者18例, 缺牙2颗者12例。3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中, 内倾深覆牙合2例, 反牙合3例, 错位扭转5例, 散在不规则间隙20例。其中之间有2~4mm间隙者9例, 牙齿远中倾斜, 无牙例拥挤;过小牙, 近远中有间隙, 牙冠短小者11例。

1.2 治疗方法

对30例患者口腔进行常规的全面检查, 包括面形、牙弓形状、缺失牙区情况, 余留牙牙周、牙体情况、覆牙合、覆盖、牙轴倾度、中线等[3]。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取X线全景片, 通过测量与分析, 制定正畸与修复方案, 并与患者沟通, 经患者同意后先行正畸治疗[2]。患者经牙周、牙体等基本治疗后, 20例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 10例采用经典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 如集中间隙, 开拓缺失牙间隙, 竖直基牙, 压低过长对颌牙, 整平过陡的Spee曲线, 调整覆牙合、覆盖关系。创造良好的牙列及基牙条件后, 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3]。之间有2~4mm间隙者9例, 2mm间隙直接用烤瓷冠修复, 间隙3~4mm, 通过正畸牵拉将近中较大的间隙分散到远中变成3个小间隙, 减少磨除牙体组织进行联冠修复。过小牙, 近远中有间隙, 牙冠短小者可通过烤瓷联冠修复[4]。修复后戴用合适的保持器结束治疗修复后保持半年至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成功:修复体的大小、形态与同名牙相匹配, 符合牙齿的正常解剖形态;修复体与邻牙间的接触部位与同名正常牙的接触部位一致 ;不同咬合位置时前牙区无障碍;牙形态正常, 正畸牙位置稳定, 无松动, 无反弹复位;修复体能正常行使功能, 修复体形态正常边缘密合, 无缝隙, 色泽自然, 前牙美观, 间隙关闭好, 无继发龋等并发症。失败:间隙复发、粘接烤瓷桥松脱、崩瓷、烤瓷冠脱落, 食物嵌塞, 基牙根尖病变疼痛, 修复牙冠不对称, 牙龈炎、继发龋等, 以上有1 项或多项出现均视为失败。随访半年至1年[2,3,4]。

2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治疗后, 30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 修复体经半年至1年随访, 27例成功, 患者满意率占90%, 3例失败, 不满意率占10%。失败病例表现为固定义齿有移位现象, 3例患者不满意重做。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 人们开始越来越注意牙齿的美观及注重牙齿的健康。任何前牙的间隙或畸形都影响患者的牙齿美观, 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视牙齿的修复与治疗。有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烤瓷牙修复前正畸治疗的目的是矫正错位牙, 恢复牙弓的正常形态, 为烤瓷牙修复创造良好的牙列及基牙条件, 以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因此, 在治疗前要对患者的缺牙情况、前牙错位情况、间隙分布情况以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做全面考虑, 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良好而稳定的牙周状况是正畸治疗和义齿修复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5]。

本文中, 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患者满意率占90%, 满意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前牙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正畸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口腔进行常规的全面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取X线全景片, 通过测量与分析, 制定正畸与修复方案, 经患者同意后先行正畸治疗, 创造良好的牙列及基牙条件后, 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0例患者的错畸形都得以矫治, 修复体经半年至1年随访, 27例成功, 患者满意率占90%, 3例失败, 不满意率占10%。结论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患者满意率占90%, 满意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牙,错畸形,治疗,牙列缺损,正畸,修复

参考文献

[1] 张志愿.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13.

[2] 师宏斌.牙缺失伴错牙合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9) :187-188.

[3] 李迎霞.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2008, 2 (17) :68-69.

[4] 唐丽举, 邵康奕.上前牙不规则间隙应用烤瓷冠桥修复探讨.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1, 2 (4) :220-221.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前牙缺隙修复前行辅助正畸治疗患者57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33例, 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为33.4岁;患者中依据邻牙情况分类, 邻牙拥挤13例, 邻牙倾斜10例, 邻牙稀疏23例, 邻牙扭转14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应行正畸科及修复科会诊, 确定正畸治疗及后续修复治疗方案, 同时有效控制牙周、牙体及牙髓病变, 注意防止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采用节段弓技术行正畸治疗, 保持3~5个月后转口腔修复科行烤瓷牙或隐形义齿安装。其中邻牙拥挤者, 采用奥丝节段弓, 于拥挤牙近远端及中间加入垂直区, 再行移动排列牙齿;邻牙倾斜者, 采用镍钛丝或奥丝节段弓于倾斜侧加T型曲, 对侧加垂直区以纠正牙齿倾斜;邻牙稀疏者, 采用不锈钢节段弓, 以弹力线牵动邻牙;邻牙扭转者, 采用镍钛丝或奥丝节段弓, 扭转角度大于30度者于扭转牙齿近远端及中间加入垂直曲, 而扭转角度小于30度者则直接利用高弹性节段弓矫正扭转牙齿。

1.3 判定标准

(1)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成功判定标准[5]为:患者前牙排列整齐, 牙齿松动现象消失, 无反弹现象, 咬合关系良好, 咀嚼功能恢复, 修复位置美观。 (2) 患者满意度判定标准:患者满意判定标准[6]为:患者满意修复前正畸治疗, 总体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牙齿美观及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及后续治疗, 临床治疗成功率为100%;患者前牙排列齐整美观, 口腔功能良好, 无牙齿脱落松动现象;术后随访1~4年, 平均为1.6年;患者中安装烤瓷牙43例, 隐形义齿14例;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2% (50/51) 。

3 讨论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来我科矫正前牙拥挤的成年患者21例, 其中男性6例, 女性15例;年龄18~43岁;均为安氏I类错, 无明显骨性错。

1.2 方法

1.2.1 辅助检查

拍摄口腔曲面断层全景片及口内根尖片, 详细检查牙周状态;复制研究模型, 进行测量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方案。

1.2.2 矫治方案

修复前正畸技术主要包括邻面去釉和切端降、正畸移动错位牙, 最终进行牙弓排齐与整平。视具体情况邻面去釉后, 采用固定矫治技术, 先使用Ni Ti圆丝进行牙列排齐, 然后逐步更换Ni Ti方丝及不锈钢方丝, 必要时可辅以Ni Ti螺簧、弹力橡皮圈来调整间隙, 以靴形曲、“T”形曲来直立牙齿, 也可根据需要对个别病例减数拔牙[1]。

1.2.3 修复保持

去釉的牙按设计方案做全冠或瓷贴面修复, 经拔牙或间隙过大者行固定桥修复, 去釉量少于0.25 mm的不予修复, 但要做好防龋处理, 最后戴活动保持器。

1.3 观察指标

1.3.1 牙龈缘线测量

在研究模型上测量错牙矫正前后及修复前后牙龈缘线的位置, 并了解其健康状况。

1.3.2 其他检查

磨牙咬合关系、复发情况、牙髓活力、牙周情况及牙齿松动度。

1.3.3 主观评价

治疗满意度、牙齿敏感情况。

2 结果

2.1 错位牙牙龈缘线的改变

修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复查, 牙龈缘线未见明显改变, 且牙龈缘线与相邻牙协调。

2.2 治疗后评价

疗程最短5个月, 最长14个月。牙齿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 磨牙关系矫治前后无明显改变, 修复体修复后戴活动保持器, 经复查未见明显复发, 修复体未见松动、崩瓷现象, 且修复体周围牙龈健康, 患者无牙髓不适主诉, 牙髓活力检查正常。

3 讨论

3.1 正畸治疗成年人牙列拥挤

随着人类食物的精细化, 人类的咀嚼器官发生了明显退化, 以至于人类的牙量和颌骨的骨量出现不调, 临床常表现牙列拥挤[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减数拔牙, 但对于拥挤仅存在于牙弓前段的安氏I类患者, 拔牙矫治往往不易被接受。另外, 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社交需要, 一般不便使用口外支抗, 为此, 支抗的控制和磨牙关系的改变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2]。

3.2 修复治疗成年人牙列拥挤

近年来, 牙科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工艺技术的进步而日臻完善。现代牙科修复材料自然逼真、舒适耐用, 且能使生物相容性和仿真效果达到统一, 使得修复治疗成年人牙列拥挤的方法被广泛应用[3]。但用修复方法治疗错位牙需磨除较多的健康牙体组织, 必要时甚至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因此, 就需要寻求更完善的方法矫治牙齿, 既不使牙齿失活, 也不需拔除牙齿。

3.3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年人牙列拥挤

成年人牙列拥挤的正畸和修复的治疗方法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已被普遍采用, 且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然而如何避免两种方法的不足, 需要我们将两者的理念和方式结合起来, 找到治疗成年人牙列拥挤的新方法。首先, 测量牙量和骨量, 预测非拔牙的可能性, 并进行预排牙试验[4], 在患者知情并同意治疗的情况下, 对设计义齿修复的错位牙进行邻面去釉或切端降;然后, 对其施以矫治技术矫正排齐牙齿;最后, 施行修复体美容修复。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所需时间短, 患者易于接受, 本研究为5~14个月完成正畸修复治疗, 平均7.5个月。复诊检查后, 患者磨牙关系无明显改变, 牙髓活力正常, 修复体周围牙周组织健康。因此, 通过本研究观察, 可以认为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单纯性成年人前牙拥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徐宝华.现代临床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3]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0例牙周病所引起的前牙移位病患, 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在19~68岁, 平均年龄为37.5岁;牙周病病程越在9~48d, 平均病程为19.8d;在40例前牙移位病患的病患中发生前牙发生扇状散开移位的病患8例, 发生扭转的病患13例, 发生倾斜的病患9例, 有前牙伸长的病患9例;发生深覆

3度的病患10例, 2度病患10例, 1度病患17例;深覆盖为3度的病患5例, 2度病患14例, 1度病患16例;

1.2 诊断标准分析

切牙的牙体完整程度, 没有牙髓和根尖周病变的发生, 牙龈组织有效退缩至根中的1/3之一或是以上, 牙周袋明显缩小且<3.8mm, 前牙发生的扇状散开、倾斜和伸长等移位现象得到改变, 与对牙没有咬接触现象。

1.3 治疗方法分析

1.3.1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给予病患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指导病患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措施, 根据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并同时使用局部消炎的药物。牙周稳定以后可以进行正畸修复治疗。

1.3.2 正畸治疗方法

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方法对病患的移位前牙进行正畸修复, 治疗之后使用保持器进行维持, 同时还给予牙周夹板等辅助措施进行保持, 随访5~11个月, 使用专业软件对病患在治疗之前与治疗指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进行测量, 分析其二者之间角度的相差数值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应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角度测量相差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 所表现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方法进行治疗, 40例病患的前牙都恢复正常水平的覆

覆盖关系, 畸形现象得到有效矫正, 牙周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相差数值统计分析见表1。

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正畸修复治疗方法使病患的唇倾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3 结论

经过相关研究指出牙齿的正常位置的保持依赖于健康完整的牙周组织, 并且也与牙槽骨的高度有紧密的联系[3], 当人体的牙周组织发生病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牙齿就失去了应该具有的依托结构, 就会导致牙齿发生错位和松动现象, 特别是前牙的移位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在医治的方法选择上如果只是治疗牙周病, 牙齿的移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不仅影响病患的面部美观, 也可能导致牙周病的复发[4]。

正畸修复治疗在传统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下治疗。正畸修复治疗过程中的带环可以通过腭弓或是Nance弓对变形的牙齿进行支持, 有效纠正前牙的移位现象, 根本改善前牙深覆与深覆盖的畸形现象, 将发生错位现象的牙齿排列整齐;同时正畸修复之后的疗效维持也很关键, 对治疗之后病患的随机采访发现, 有30.47%的病患在治疗之后出现复发现象, 所以为了有效防止复发现象的发生, 除了使用专门的保持器进行保持外, 还要辅助使用舌侧固定与牙周夹板进行维持。

摘要:目的 全面分析和研究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导致的前牙移位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0例牙周病所引起的前牙移位病患做为研究对象, 在传统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 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方法对病患的移位前牙进行正畸修复, 治疗之后使用保持器进行维持, 同时还给予牙周夹板等辅助措施进行保持, 随访511个月, 使用专业软件对病患在治疗之前与治疗指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进行测量, 分析其二者之间角度的相差数值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治疗, 病患的前牙都可以达到正常情况下的覆覆盖关系, 病患的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相差数值得到明显的改善, 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修复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移位的前牙进行归位, 有效的改善病患前牙与颌骨间关系, 达到正常情况下的覆覆盖关系, 解决病患的外观, 同时在治疗过程当中应注意给予一定的保持措施, 防止移位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正畸修复治疗,治疗效果,前牙移位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23-24.

[2]樊明文.牙周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4, 1 (4) :55-56.

[3]黄其立.掌跖角化过度—牙周病综合征[J].华中医学杂志, 1981, 11 (3) :94-95.

前牙修复再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3],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5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9±3.4)岁,所有患者经过X线检查,均出现前牙位移、牙齿松动等症状,患者的咀嚼功能严重下降,以上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实验,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均予以牙周基础性治疗,然后予以正畸治疗。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餐后要漱口,清洁牙周,将不良的修复体取出,同时予以牙周手术治疗以控制牙周炎症的反应,当炎症有明显的改善后,进行正畸修复。正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应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将磨牙黏结颊面管,把患齿移动切牙、牙尖部位行黏结托槽,将前牙排列整齐后用多曲唇弓压低上下前牙,同时结扎牙尖,并挂橡皮链,正畸治疗的时间在10个月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以及治疗前后颌凸角、下颌平面角、面角、Y轴角等观察指标,分析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评价标准

①牙周袋深度:牙周袋底到龈缘之间的距离。②前牙间牙槽骨高度:X线检查全口曲面断层片中釉牙骨质界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牙槽骨高度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3.28±0.55) mm、前牙覆盖(2.62±0.57) mm、前牙间牙槽骨高度(5.14±0.54)mm,有明显的改善,P<0.05,详细见表。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颌凸角、下颌平面角、面角、Y轴角

治疗后患者的颌凸角(9.4±3.5)、下颌平面角(29.1±7.5)、Y轴角(63.2±5.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面角治疗后为(82.7±5.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

3 讨论

牙周病是牙龈、牙根外组织等出现炎症导致的一种口腔疾病,是患者牙齿脱离的重要原因。牙周疾病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以及形成牙周袋等症状。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牙周病易导致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安全[5]。对于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单纯治疗牙周病并不能纠正前牙移位,不利用于恢复正常口腔的咀嚼功能,增加了牙周病的复发几率。相关文献报道,在予以患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畸形程度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轻度牙周损伤位移患者,不用行矫正治疗,可以用药物修复牙周组织,从而达到矫正牙齿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痛苦症状。对于畸形严重的患者易导致面部畸形,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矫正治疗,降低患者的痛苦。为了保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要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保证前牙移位良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应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导致的前牙移位,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本次研究与该报道结果一致[6]。

本次研究中在正畸治疗前先要求患者清洁牙周,将不良修复体去除,然后应用药物或者牙周手术治疗控制牙周炎症,最后进行正畸修复。正畸修复可以改善牙齿的外观以及牙周的组织生理学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牙槽骨高度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的颌凸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面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正畸修复治疗可以有效的纠正患者的前牙移位,改善牙齿的美观度,利于患者前牙咬合功能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牙龈出血、牙周疾病等症状。

综上所述,应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9):10-12.

[2]葛振林,卢嘉静,祁涛,等.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4):229-231.

[3]郭俊英,何爱敏,郭玲丽,等.中老年牙周病晚期前牙移位正畸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58-259.

[4]杨颖,张艽.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83-185.

[5]于鹏,陈明.老年牙周病患者前牙移位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4):205-208.

上一篇:医院设计下一篇:技能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