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性人才(精选12篇)
技能性人才 篇1
一、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模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的第一个变化是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全球化的新动力, 对资金的吸引力加速上升。部分发达国家还对主要出口国举起贸易保护大棒。而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正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为两大支柱, 构筑游离于原有贸易规则、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新格局。
与上述变化相对应的, 则是近两年来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之十年前发生的巨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对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上, 注重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践环节上, 几乎没有一套完整的锻炼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导致培养的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后很难独立开展业务, 增大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外贸企业在经济一体化时期面临的危机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外贸发展迅速, 尤其是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创新高。仅从数字上看, 成绩可喜, 从出口产品的级别上看, 则遭遇了巨大的潜在危机, 中国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以原材料及初加工产品为主, 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 陷入与发展中国家激烈竞争的“囚徒困境”。
尽管如此, 由于经济的调整增长, 中国外贸企业仍然发展迅速。统计资料表明, 截至2003年, 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已达36万家, 是1998年的两倍, 照此速度, 按一个新增企业仅需要外贸专业人才10人计算, 5年内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将超过240万人。一般来说, 外贸企业提供的国际业务岗位主要包括四类:进出口获单、单证处理、报关、商检, 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4%、36%、22%、18%。这几个岗位由于需求增加快, 已明显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征对上述中国外贸的严峻形势, 各外贸企业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 在引进外贸人才, 扩大进出口贸易业务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一) 外贸专业的毕业生, 首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企业都遇到过外贸人员卖单、非法收取佣金、带走客户资源及泄露企业商业机密, 让企业蒙受损失的情况。
(二) 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贸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还需要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外贸谈判, 必要的国际法, 尤其是近二十来年欧盟及美国等对我国外贸的反倾销起诉应对。
(三) 较强的营销能力。外贸业务涉及海关、物流等多方面, 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 外贸人员必须建立广泛的客户关系, 并能够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三、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征对外贸企业的新需求, 作为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 人才培养是任何一个国家重大的战略目标之一, 也是高校办学的永恒主题。人才是基础, 教育是关键。良好的教育不仅影响被教育者的一生, 也体现出办学者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二)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 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 是学生难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对口工作, 因而放弃自己的专业转向其它领域。另一方面, 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又不是十分满意。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四、国际贸易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一) 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对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展开调查, 结合学校开展的课程建设开发3至5门核心“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导向, 任务驱动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 以课程内容能够在企业进行能力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进行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式改革,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 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得到思维拓展的训练。
(二) 强化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 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 至10% 的双语课程, 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国际贸易专业大一、大二开设的英语课时已达到200多节, 10多个学分, 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这为开设双语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 是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 实践教学采取企业学习和实验室模拟实习两种方式。
一是与外贸公司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传统的外贸公司和企业改制, 单纯依赖大公司大企业很难解决实习基地问题。
二是对于现场教学困难的课程, 可以采用实训室的模拟化教学。各高校近两年来都在大力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 建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中心。
(四) 一凭多证
调查显示,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约为60%, 而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约为70% 至90%, 有的甚至达到100%,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后者往往拥有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职业技能证书, 这成为吸引用人单位的一大亮点。鉴于此, 结合当前社会上对急需的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人才的需求状况,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让学生一凭多证, 增长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应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又一举措。
技能性人才 篇2
周咏渠 陈炎强 陈庆安
潘秋花(女)谭柳仙(女)文权仔 郑达聪 徐文佳 冯红卫
朱利均 徐旭松 易知峰 胥爱存 冯庆诗
王莉宁(女)曾健祥 范建石 丁先锋 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副机长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班长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教师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花圈部班长 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检验中心技术员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
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南沙厂区设备维修中心仪表主管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造价主任 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科长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安全主任 广州永联钢结构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广州造船厂有限公司装配班长
广州市广利船舶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电工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组长 广州广爱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股长 广州怡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领班
敖是义 广州医学院实习科长
阳春梅(女)广州市人杰彩印厂财务经理 曾波前 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仓管员
王宇萱(女)广州市新蓝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 沈文娟(女)彭登兵
高志英(女)宋远红(女)庞 毅
王美香(女)李 玲(女)李秀红(女)陈春果(女)蔡 军
刘 丽(女)吕 丹(女)刘作辉 王玉平廖志向
聂杰容(女)曾才星
广州市新蓝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主管
广州市喜洋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市非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广东国讯电信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劳资专员 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广州市越秀区思媛幼儿园出纳
广州市鲲跃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人事专员 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针灸推拿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师 广州华新商贸有限公司物流总监
广州臻钰美容连锁机构副店长
广州市海王星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技术员
广州市光大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维修副班长
广州市荔湾区大华酒楼会计 广州市电车公司线长 周晃祥 广州市电车公司部门主任
陆 莹(女)广州市航讯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员 刘 兵 欧祖飞 广州市航讯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部门主管 广州市西关世家园林酒家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
符春红(女)黄 思(女)林仕灵(女)刘国清 刘思巍 文书法 梁炳生 陈 伟
唐春艳(女)印立松 高永进
高 丹(女)陈斯健
郭海霞(女)赖伟南 刘保军 刘杰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会计 广州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广东新金山置业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汇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 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机楼主管 广州市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 主治医师 广州市银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电工 广州市湘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
广州市戴丝玉内衣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 广州市耀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市竞宇房地产按揭代理有限公司副主任
广州金日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课长 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汽车驾驶与维修员
广州鸿粤星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配件主管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管理员 广州骏泽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电梯安装部长 广东阅海轩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军华 马 志 荣永辉 谭 斐 吴 杰
钟趣丽(女)陈冬梅(女)王汉松 钟伟锋 别少敏 陈保华
谭凯怡(女)卓 艳
蔡舜凤(女)唐辉明
范丽平(女)谢培如(女)钟惠才 董华贵 赖日清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培训主管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部长 广州市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职员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广州市公路管理局北城分局打字员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专业教师 广州市银裕彩印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市银裕彩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处处长 广州市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管理员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科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石化服务厅)营销代表
连州丰辉社会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广州群英精密橡塑有限公司人事助理 广州宏港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教师 富田-日捆储运(广州)有限公司系长 广州精工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员 广州石油机械厂数控车工组长
彭林凤(女)广州文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徐新汉 广州市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国梅(女)广州六福首饰有限公司中级分石员 谢景夏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邹 业 刘汉胜 王学银 林宏平
何蓉蓉(女)张松伟 李志武 颜纯青 罗红尾 杜志清 罗奕波 蔡炯绚 幸耿鹏 陈双明
陈惠敏(女)彭文科
赵秋丽(女)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大修队维修班长 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 广州立白(番禺)有限公司安环健科经理 广东精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副部长
广州科盛隆纸箱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物控部主任 广州骏发电气有限公司工艺员
广州市番禺区胜美达旧水坑电子厂经理 广州市天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数控工程师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焊接技师 广州广日物流有限公司营运部部长 广州富菱达电梯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 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生产工艺技术员 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广州市番禺永华家具有限公司技术开发课课长
番禺区石碁镇石碁中心幼儿园 教研组长 广州市番禺疗养院医师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大客户商务经理 巫 静(女)广州市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财务 高洪升 陈浩章 黄开林 广州星河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副组长 广州市科尔海悦酒店有限公司总监
王艳梅(女)刘 胜 吴 斌 肖 罡
陈幼琴(女)彭敏兰(女)孔道华 胡克田 刘平平何春宪 李启华 杨 勇 李文德 雍全兵 史 彬 白庆权
广州大学城一卡通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次长
万信达(广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广州市鸿日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财务经理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技能员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班长
广州市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员工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工程主管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会计 钢光(番禺)喇叭制品有限公司机电部主管 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工段长 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班组长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主管 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污水处理高级技术员 李彩红(女)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产品技术专员 骆晓静(女)广州麦芽有限公司检验工程师 吴艳峰 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
袁琰榕(女)广州天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内务经理 黄北林
陈德升 胡记权 吴 科 吴建龙 杨龙周 付兴红
蒋海荣(女)叶子贵
陈 锋(女 徐院平古广群 雷建辉 李向锋
夏 燕(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通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工程主管
广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东海橡塑(广州)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 广州太平洋马口铁有限公司技师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新项目启动负责人 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课长 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工长
广州恒雅空调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人资课系长
豪雅(广州)光学有限公司工程师 广州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线长
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主管
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班长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开发室主任
广州松铃工业有限公司配套员 黄景超 莫菊红 罗小华 詹永明 李亚军
刘奇艳(女)何金好(女)张湘斌
龚素琴(女)谢利喜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变电站站长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班长
广州逸泉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中餐厨师长 广州盛盈气体有限公司经理
增城市运豪五金塑料有限公司副经理
广州市行盛安全玻璃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广州增立钢管结构有限公司技术员
广州市荣晋幕墙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广州市钜溢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2010广州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名单
王齐顺(女)广州创越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环卫工人 李红岗 广州市地铁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保安队长
罗红霞(女)黄 丽(女)张 蕾(女)陈宏义 邹伟聪
陈盼盼(女)薛 勇 钱 文 曾 彬
陆汉梅(女)戴代进
罗晓鸿(女)王荣生 鄢胜平
邹瑞珍(女)张耀岭 梁文标
陈碧兰(女)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火场文书 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站务组长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游览服务中心热线接线员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科长
广州市广利船舶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船舶电工
广州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中药师 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员 广东胜佳超市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海军南海舰队第一招待所销售主管
广州市海珠区金悦皮具厂厂长 海幢街道办事处协管队副队长
广州市电车公司驾驶员 广州立康制衣工业有限公司厂长
广州市竞宇房地产按揭代理有限公司副主任
天河区统计局统计员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职员 广东瑞华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人和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
蓝雪琴(女)广州德威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环保、健康及安全张国友 周福田
罗伙连(女)吴桂利 刘 磊 詹华斌 薛建涛
彩 花(女)吴锡彬
吴兰华(女)林燕玲(女)郑绍敏
罗芳英(女)韦慧林(女)杨焱磊 林业东
何红梅(女)贾 刚
部经理
广州市摩地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广州市格风服饰有限公司商品专员 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城管执法队辅助队员 广州市创冶有色金属线材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副中队长 广东金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科长 番禺区洛浦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工作人员
番禺区洛浦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人员
广州番禺汽车客运站有限公司服务员 沙湾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劳动保障办事员
广州市番华金银珠宝有限公司人事助理 广州盈信电子有限公司番禺制造厂生产主任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
广州广日物流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
广州绿北洋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课长 广州市威柏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经理 张满球 张水清 魏文才 林明京
屈雪晴(女)刘旭歌(女)岳凯 贺洪跃
刘 蓉(女)余添强 赖育芳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保洁工 广州珠江牛奶有限公司兽医
建滔(番禺南沙)石化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
广州保税区雅兰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课长
广州麦芽有限公司出口营销业务主任 广州日华化学有限公司副厂长
广州太平洋马口铁有限公司总理办科员 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组长
增城市运豪五金塑料有限公司运作副总监
2010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
名单
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 广州文化假日酒店 广州市公安局户政处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厂商会
广州市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樱泰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从化市民乐劳务有限公司 广州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银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广州绿北洋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广州麦芽有限公司
推进技能人才培养 篇3
经过大赛组委会前期紧张筹备,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装行业协(商)会协办的富怡·第三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初赛工作接近尾声。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两届,并成为行业内关注度极高的选拔制版技能人才赛事之一。主办方表示,大赛得到了全行业制版从业人员的积极响应,每年有近千余名专业制版技术人员参与报名。今年经过初赛的严格选拔有百余人入围决赛,决赛预计将于6月举行。
据了解,大赛以促进全国服装样板制作领域的研究创新和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主旨,首届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参赛对象包含国内服装企业、设计工作室、服装院校等相关机构从事服装制版工作的人员。
大赛设置初赛、决赛两轮评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装行业协(商)会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初赛评比,选定入围决赛名单。决赛以现场考评方式为主,包括男装、女装两个门类,选手要接受理论考核、工艺技术文件编制、服装制版、样衣制作、立体剪裁五大部分考核。
经过层层选拔,中国服装协会将会为全国决赛中排名前十的选手授予“十佳服装制版师”荣誉称号,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排名第十一至第三十名的选手将获得“优秀奖”及证书;并设立“优秀组织奖”鼓励协助大赛组织工作的单位。此外,获奖者优秀作品和其所在企业产品将有机会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展出。(王赛)
技能性人才 篇4
1“海上丝绸之路”与邮轮旅游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从地区到产业,“一带一路”的战略将给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与国际旅游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
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旅游方式,邮轮旅游已成为中国休闲旅游新业态和新需求之一。近年来,我国邮轮市场的发展势头迅猛,邮轮接待规模逐年攀升,我国邮轮产业已步入“到港服务与公民出境服务并举”的阶段。据交通运输部预计,2020年中国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450万人次,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有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2025年中国将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国[3]。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史称“陶瓷之路”“香药之路”“茶叶之路”,它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它的历史甚至超过“陆上丝绸之路”[4]。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因其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文化特质,为现代邮轮旅游航线的设计和开发提供资源。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旅游企业也将邮轮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投向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结合:《三亚市邮轮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已率先提出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规划中设定了“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10~20天的航程。路线设计为:由三亚出发,到达广东省的雷州半岛、越南岘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斯里兰卡、印度的孟买、阿曼的马斯喀特、阿拉伯半岛的亚丁、埃及的陶菲克港,然后经新加坡返航至三亚[5];2013年,由中国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等单位联合策划,为期23天的“重走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邮轮产品推出;2014年,广西北海市表示:“北海将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邮轮经济”[6]。
2“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源特质与可雇佣性技能分析
2.1“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源特质
(1)历史的久远性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泉州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
(2)旅游资源的多样丰富性
“海上丝绸之路”沿途港口,人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具有历史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中国境内的如:泉州、广州和宁波,境外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水城”之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称),不仅具备优良的港口条件,且在漫长的文明和经济的交流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的人文旅游资源,适合作为邮轮旅游的停靠港。
(3)文化的兼容和多元性
“海上丝绸之路”贯通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把各国的物产和文化推出并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各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信仰、语言文字、服饰礼仪等得到了传播交流,随着漫长的历史演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均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整合兼容。
(4)海洋文化心理的独特性
蔚蓝色的海洋具有独特无限的魅力,面对海洋,必须具备广博的胸襟。在古代较为简陋的航海技术下,数十条通往五洲四海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爱拼敢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体现。海洋文化的独特性正是表现为这种百折不挠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性格。
2.2 可雇佣性技能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对可雇佣性的研究,到9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可雇佣性理论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国外对于可雇佣技能的研究经典性的成果主要有五项(如下表所示)。国内对于可雇佣性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少有研究将该理论直接用于指导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对于休闲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引入可雇佣性的理论视角,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注:资料整理自宋国学[7],李洁[8]相关研究成果。
3 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质基于可雇佣性技能视角邮轮旅游人才培育的要求
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源特质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海洋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同于陆地旅游的特质,它除了传统旅游相关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具有其特有的一些属性。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对52艘邮轮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资料,借鉴可雇佣技能理论成果,结合对海洋旅游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邮轮旅游人才应具备四个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如下图所示)。
3.1 海事技能
海事技能,对于邮轮上工作的人员主要指海员知识和技能,可归为可雇佣技能中的基础技能。具有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海员素质要求。作为在邮轮上从业的旅游人才,首先要参加海员基本安全培训(Z01)、保安意识培训(Z07)、客船培训(T06)和国际航运英语的证书培训,通过相应的理论和实操考试,取得由中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颁发的《海员证》。
3.2 相关的岗位操作技能
岗位操作技能,可归为可雇佣技能中的基本技能。邮轮被誉为是“漂浮的海上酒店”和“移动的度假村”。邮轮上的岗位丰富,陆地豪华酒店所具有的部门邮轮上基本都有,并且还有许多陆地酒店不具备的岗位。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类岗位:餐厅、酒吧、客舱、岸上观光设计、娱乐、邮轮产品设计销售等。所有的这些岗位,都要求从业者掌握服务程序、服务礼仪和具体的操作技能要求。
3.3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可归为可雇佣技能中的基本能力技术。根据可雇佣性技能理论,语言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等能力。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而邮轮上比较通用的语言是英语。作为邮轮旅游人才,不仅要有很好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还要有英语表达能力。中国人的英语教育虽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总体水平较低。据多家邮轮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透露,英语水平是步入邮轮行业工作的第一能力,若英语表达能力不足,连面试也无法通过,更无从谈及上邮轮就业。
除了英语之外,越来越多的邮轮公司对掌握一些特殊小语种的邮轮旅游人才特别青睐,如韩语、西班牙语、日语、中国的粤语等。
3.4 思维技能和个人品质
相关素质和技能,可以归为可雇佣技能中的适应性技术。
(1)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邮轮是一个“小联合国”,以美国嘉年华公主邮轮在地中海地区的某一航次为例:980名员工来自54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2054名乘客则来自64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9]。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员工需要预先学习掌握各种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并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2)敬业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邮轮工作,需要面对汪洋大海,并在异国他乡连续生活几个月甚至更久。虽然邮轮的建造水平和设施也越来越先进,但是邮轮上的娱乐和服务设施多为针对游客提供。较之于陆地上的工作,邮轮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且上班下班都在邮轮上,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会给从业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所有这些,都需要邮轮工作者具有敬业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3)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
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可归为可雇佣技能中的人际技术。这是对从事海上交通活动群体的需要,这种精神是海上从业者的重要精神,也是邮轮从业者的重要职业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故而在邮轮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这方面意识的渗透和教育。
(4)灵活应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大海瞬息万变,邮轮上的游客和工作人员来自全球各地。作为邮轮旅游工作人员,面对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事件,这就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沉着冷静。
4 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给我国多项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为现代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源。邮轮旅游人才的培育要依据海洋文化的特殊性展开,培育出符合海洋旅游需求的专业服务人才。
摘要: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为经济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给我国多项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目前世界邮轮产业呈持续增长态势,邮轮旅游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关注。根据对邮轮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借鉴可雇佣技能理论成果,结合对海洋旅游特征的分析,文章认为邮轮旅游人才应具备四个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关键词:一带一路,可雇佣性,邮轮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4.
[2]郭鹏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3]郑炜航等.2014年中国邮轮发展报告[R].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2015.
[4]陈惠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性质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
[5]深圳康辉旅行社.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EB/OL].(2012-09-14).旅交汇,http://www.17u.net/wd/xianlu/3360190.
[6]中新网广西新闻.北海打造港口邮轮经济融入21世纪海上丝路平台[EB/OL].(2014-03-08).http://www.gx.chinanews.com/content-26-84521-1.
[7]宋国学.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国际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10-14.
[8]李洁.探究国外提升毕业生就业力绿色渠道[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4):12-13.
rcr技能人才建设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发[2004]9号),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的作用,现就加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技能人才是掌握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明显进展,技能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全省4800万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技术知识培训的不足5%,能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人才短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技能人才匮乏。我省已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只有12%接受过职业技能训练,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三是工业、服务业中技能人才严重短缺。700万城镇从业人员中,技术工人不足一半,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4%。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四是技能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市场机制和管理方式还相对滞后。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在人才,在于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制造业向我国、我省转移的机遇,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本领和劳务输出的市场能力,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下决心切实抓紧抓好。
2、总体目标。到2010年,培训种养加、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实用人才500万人以上,其中农村骨干实用人才100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0万人,培养紧缺技能人才1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培训达到2000万人次,重点建设好60个技能人才输出基地县。抓好各类技能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重视传统医药、文化艺术等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重点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一批适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结构调整需要的种植、养殖、加工大户,一批能够适应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一批能够适应转岗就业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广泛的人才支持。
3、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作贡献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坚持“四统筹”:即城乡统筹,注意向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倾斜;高技能和其他技能人才统筹,在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着眼于大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需求统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围绕就业结构调整培养结构,大力推行定单式培养;培训资源的统筹,统一规划培训基地和教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技能人才的培训。
4、实施原则。坚持分级负责,省、市、县、乡一级抓一级;分类指导,区别不同类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步实施,每年要制定培训规划,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注重抓好落实。
二、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户“三个一”活动,为每个农户培养一名实用人才,使其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找到一个致富门路,使贫困户家庭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农业生产需要,采取“一事一训”和“一技一训”等方式,每年培训500万人次。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每年培训“绿证”学员10万人。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年培训优秀农村青年3.3万人。继续实施“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工程”。以农广校为依托,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省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有60%以上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百千万工程”,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每年分层次培训500名村党支部书记、1000名村“两委”成员、10000名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6、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尽快提高全省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把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不断扩大培养规模,鼓励实行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步伐。组织实施“10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充分发挥企业等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完善技师带徒办法,支持个人自学,培养一批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各企事业单位要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不少于3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到2010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0万人,其中高级工4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10万人,力争使高技能人才在全省技术工人总量中的比例达到20%。
7、抓紧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努力满足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的迫切需要。选择100所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作为全省紧缺技能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优先培养培训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各地也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确定当地培养培训紧缺技能人才的优先专业领域,引导各类职业院校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加快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力争到2010年全省培养各类紧缺技能人才100万人。
8、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安排培训内容,采取定点、定向等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转岗就业的竞争力。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打造“劳务经济”品牌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其知名度,在全省重点抓好50个技能人才输出基地县,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劳务输出专业乡、村。力争到2010年,全省累计培训农民工2000万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岗位培训1200万人次。
三、不断完善形成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机制
9、完善评价选拔机制。坚持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技师培训、考核与评聘改革工作力度,改革考评办法,打破比例、年龄、资历、身份界限,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参加技师考评,也允许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逐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对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登记,定期考核,优胜劣汰。积极在农村技能人才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技能人才,可在农民技术职称系列对应级别内确认相应的农民技术职称。实行高等职业院校与高级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学历证、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度,逐步达到互通互认。对确实优秀并具有管理才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法定程序聘为乡(镇)、村干部,优先推荐为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观摩研讨等活动,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0、健全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用人单位的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鼓励用人单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机制。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职位,实行特岗特薪。用人单位选聘、招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在内部分配上可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技能人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承包、领办企业,并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收入。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省委、省政府设立的“河南省杰出人才奖”,授予荣誉称号。对荣获国家“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者,由政府或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继续开展“河南省技术能手”评选活动。研究制定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奖励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一定的培训补助费,鼓励人人学技能、人人成才。
11、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坚持以政府支持为主导,多渠道筹措技能人才培养经费。各级政府要将公办技能人才培养院校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计划,扶持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的办学培训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捐资助学,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外资合作办学,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多元化。
四、加强领导,确保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2、加强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要制定工作方案,抓紧落实,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局面。
13、完善统分结合、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好用人单位职工的职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转移前培训工作。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事部门要积极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能人才的岗位培训考核。教育部门要指导各类职业院校按照市场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科技部门要着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加强星火人才培训。财政部门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奖励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 共育技能人才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新模式 技能人才
学校概况:河南省医药学校创建于1981年,隶属河南省教育厅,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内唯一的医药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培养医药类生产、经营和医院制剂等方面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中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 “全国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优秀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学校开设了化学制药、药物制剂等18个专业。医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医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人才。学校与省内外800余家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信息网络,每年都举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供需见面会,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年来均呈现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
企业概况:辅仁药业集团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业酒业为主导产业集研发生产经营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旗下拥有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上市公司上海辅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产品涵盖了中西药制剂、生化制药、生物制药、原料药等多个门类。
目前辅仁已形成拥有水针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滴剂、胶剂等多个剂型近百个品种剂型及品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年可生产水针剂亿支,粉针亿支,冻干粉针亿支等,制剂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辅仁”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也迎来了自己快速发展的契机。随着医药企业异地发展、多元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这样的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该校针对这些特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以培养企业需要人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与辅仁药业集团一直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企业不仅成为学校实践教学基地,而且成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制定教学计划的咨询和指导机构;学校则成为企业的人才资源培训基地,实现产、教、研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新路子,深受学生、企业和社会的欢迎和肯定。
1 密切校企合作,优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2012年8月学校与辅仁药业下属子公司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企业捐助价值400万元的仪器设备和现金5万元共建校内实训场,目前捐资助学款和第一批价值230万元的仪器设备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另外,辅仁药业还作为学校常年的实训基地,每年吸纳一百多名学生来企业实习。学校还主动为企业的研发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丰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
2 强化服务意识,接受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辅仁药业多年来不断接受河南省医药学校的专业教师来厂实践,为教师深造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近几年来已有20多位学校的教职工到企业实践,同时指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带教,学校先后聘请辅仁药业集团质检中心主任赵家骧、合成车间主任李正朝、抗生素车间主任牛四清等技术骨干到该校担任药物分析检验、药物制剂、药理学等专业课的讲授工作。2012年辅仁药业集团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青年教师实践基地”。
3 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共同发展
3.1 订单培养,工学交替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首先需要学校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按照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办学与传统办学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由全日制教学改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二是由以前学校培养企业使用的教学用人模式改为按企业要求来培养人才的模式,三是由学校一家招收学生、管理学生、组织教学变为了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管理。这些都需要学校转变思想,大胆实施改革和創新,把企业的需要变成我们的实践课题,把企业的要求变成我们的目标,把企业的困难变成我们的困难,把企业的愿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把服务企业、方便企业做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双方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和确定培养方案。并开设药物制剂、制药设备维修两个专业教学班,学制三年,采取工学交替的办学方式,按企业的要求开设主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生产人员和人才储备人员,课程设置为18门,其中专业课10门,基础课8门,管理上配备班主任,建立常规的教学管理制度,并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学生毕业以后,学校发放河南省教育厅签发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在校期间进行中级工鉴定考试,同时发放中级工证。
确定好培养方案以后,校企双方积极配合,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生源。河南省医药学校依托各类招生平台和招生资源,积极宣传校企合作班。辅仁药业集团通过电视广告,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双方共同努力,组建了辅仁药业班和辅仁药械班。学校负责选择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教学。正式组织教学时,为使教学适合学员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学校按照因材施教、提升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学员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对于校企合作的学员,进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方针,既在校学习一年专业知识,到企业实践一年,最后一年在回到学校有的放矢的再进行理论学校这种“1+1+1”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使学员将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企业得到进百名的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很多学员在企业一线成为了技术骨干,中坚力量。辅仁班学员王亚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广,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在短短的半年中,已经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班组长。学员张超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工作当中,几个车间主任争着要这名技术人员。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借助学校的资源优势,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校企合作办班以合作理念新、办学方法新、培养对象新、教学方法新的“四新”特色,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3.2 邀请企业中坚力量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材的编写和课程设置。 学生先后邀请多名辅仁药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到我校的教材编写工作,他们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到的相关知识、经验充分融入教材,并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做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使该校的课程开设与教学体系更贴合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对学生的考评工作。每月学校都会请企业专家为所教的班级进行评分,客观的反应出班级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 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该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校企合作,2012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学校办学的一种发展方向,校企双方找好结合点和切入点,实现校、企、生的三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学校的培养素质,只有毕业生素体提高了,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学校才能占领更多的市场。该校与辅仁药业集团的校企合作证明,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的发展越快,步子越实,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3]王军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成果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殷翔文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技能性人才 篇7
1 公司人员现状
2006年6月水管体制改革后成立的聊城安泰黄河养护公司, 现有在职职工164人, 其中有141名工人, 这些工人中有修防工技师6人, 高级工98人, 中级工12人, 初级工5人, 无等级人数20人 (主要是05、06年参加工作的退伍士兵) , 可以看出工人中技师和高级工的数量能够占到74%, 这表明该公司高技能人才较多, 数字令人欣喜。但是让我们再看一下公司人员的年龄结构, 51岁以上40人, 41岁-50岁41人, 31岁-40岁23人, 30岁以下50人, 在职职工平均年龄41岁;并且年龄较大的多数在维修养护一线, 从事体力劳动。而且工人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49人, 占47%;综合分析一下, 现状就令人担忧了:技能人才较多但年龄普遍偏大, 再加上体弱多病, 已不适宜从事体力劳动, 承担繁重的养护任务, 力不能及。水管体制改革后的维修养护企业人员结构相差无几, 技能人才的开发, 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2 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要“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 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进一步强调:“重视技能、重视技工, 要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文明时尚。我们不仅要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教授、专家, 也要尊重那些自已动手、实际操作, 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 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 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 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从事工程维修养护为主的企业, 特别是将来要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维修养护体系, 高学历、高理论素质人才固然重要, 有实际操作技术的技能人才更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操作技能人才素质的高低, 决定着工程质量、决定着市场占有率、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技能人才的开发、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建设技能人才队伍的做法
怎样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实现维修养护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增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公司可以结合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 并纳入公司发展总体规划。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 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可以推行名师带徒制度, 并通过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式, 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
3.2 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法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 结合公司对人才的短期需要和长期需求,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 提供实习场地, 选派实习指导教师, 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而对年龄长技术熟练的职工, 多从实用技能方面进行培训, 使其有一技之长, 提高工作效率。
3.3 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钻研岗位技能, 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和攻关项目, 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为鼓励职工学习, 公司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参加培训人员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 对参加公司紧缺职业 (工种) 高级技能以上培训, 获得相应职业资格且回公司继续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培训和鉴定补贴。
3.4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 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 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结合生产和服务岗位要求, 强化标准, 健全程序,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特点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 反对和防止高技能人才考评中的不正之风。对在技能岗位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人才, 可进一步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 允许他们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各养护公司可以联合在维修养护工作任务不是很繁重的时节, 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 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同时, 可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通过科技协会、技师协会、职工技术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协会以及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 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 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
3.5 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 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 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 在进行重大生产决策、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时, 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头人的作用, 并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公司应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完善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办法, 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 对高技能人才在聘任、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 制定相应的鼓励办法;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 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 通过奖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奖励。
3.6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职工工资总额1.5%—2.5%) ,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 应按相关规定提取职工技术培训经费, 重点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S
技能性人才 篇8
一、铁路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
企业通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实际中一次职业技能大赛对企业职工来说就是一次检阅,也给予职工们一个互相学习及交流的平台,因此实际中很多企业对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要求等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以此促进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活动的举办与深入。不过在职工技能大赛举办过程中,各个企业不能盲目照搬模式,而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赛实施方案,充分提高职工技术钻研的积极性。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自身经验分析,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技术人才的氛围,进而在企业内部引导职工参与到相关培训及及不断深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其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铁路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
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涵盖很多方面,笔者经过总结将其分成六大板块,接下来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1.加快人才成长速度
铁路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这也是提高企业效能的有效措施。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在企业职工之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劳动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也就是说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快速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评选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等完善健全,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力
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能力不仅是岗位竞争的需求,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求。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做好各种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职工团队的整体技能水平。通过在职工中举行技能大赛,在职工群体里掀起学习、竞争的浪潮,最终实现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就需要调动职工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动员职工参与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技能大赛。在职工中埋下竞争的种子。除此之外,相关负责人还需要在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展开技能大赛,将员工求胜意识激发出来,让职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展现自身风采,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及创新,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
3.强化职工自我学习意识
为确保职业技能大赛取得预期结果,赛前企业可以组织职工进行技术练兵及攻关等活动,通过赛前活动的组织,将职工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彻底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锻炼职工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普通职工向技术工转变、单一技术技能转为多项技术技能。这样在技能竞赛举办过程中,还可以有效促进技能人才的技术创新,大量的技术人才不断摸索及学习,在企业中营造出尊重知识、利用知识的氛围,彻底激发职工竞争及忧患意识,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知不觉间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职工内在学习愿望及动力,实现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目的。
4.促进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
铁路企业举办职工技能大赛,除了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外,还能做好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好学、好问的工作氛围。这样职工通过技能大赛学习到许多先进工作经验及操作方法,将这些东西带回到生产实践中,在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绩效,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同时又给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所以说实际中职工培训机制、职工素质及技能竞赛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断开展及深化职工技能大赛,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中随着劳动关系的改变,会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干部可上可下的良好竞争机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提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因为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内部就很容易出现轻视技能培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现象,对企业形象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铁路企业应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筹办职工技能大赛,通过赛事的举办培养职工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帮助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6.有助于形成科学人才观
企业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在内部营造出重视技术、尊重技术的氛围,促进个技能人才之间的竞争交流,实现工作环境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渠道,形成人才快速成长的社会氛围,最终实现科学人才观的确立,将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的的宝贵资源,突破一切非技能因素的印象,发挥技术人才的作;通过岗位练兵及技术比武等活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任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不形成死板的唯学历等岗位机制。
三、铁路企业如何通过职业技能大赛选拔技能人才
如何通过职业技能大赛选拔技能人才,首先要需要确保企业领导层重视大赛,其次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最后就是做好大赛环节的设置。
1.相关企业领导重视大赛
企业技能大赛选拔人才的成败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大赛预算审批、资源协调等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可以这样说,没有企业各级领导的支持,职业技能大赛根本没有可能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实际中需要强化各级领导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
2.严密的组织程序设计
只有科学严密的组织程序设计才能确保技能大赛的顺利进行,确保选拔人才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大赛程序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工种选定及公信力设计原则。
(1)选定比赛工种的原则
铁路企业在确定比赛工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该工程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也就是人才选拔的专业含金量要高,这样企业职业技能大赛才可以实现与国家行业接口,在比赛过程中提高技能含量。通常情况下根据大赛的层面需要考虑不同的问题,如表1所示。
其次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参赛工种要具有普遍新、广泛性和代表性,使企业职工的参与面要广,参与人数要多,然后通过严格、公平、合理的竞赛环节设计,达到层层选拔突出特定人才,最终要达到通过竞赛选拔技能人才的同时还能普遍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效果。
(2)大赛公信力设计
在设计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本身就要坚持公正原则。设计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赛事工种的技能核心及专业工种特点进行深入对比分析。赛事评价原则不能过于单一,而是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点考察选手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个工种赛事的评价都要公正公开,将偶然获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竞赛的趣味性原则
原因是现代企业中,年轻力量不可忽略,新时代的年轻人,思想活跃,不喜欢墨守成规、简单枯燥的模式,为了提高这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不影响竞赛标准的前提下,适当的设计竞赛环节的趣味性,特别是理论知识方面,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分析大赛组织方案
为确保职业技能大赛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做好大赛组织方案的设计工作:采用专家遴选及考评团队组合,赛事方案设计中所有项目的专家考评组均需要采用奇数值,避免出现评价结果相同,一般情况下采用三人制专家考评组,这三人需要具有代表性,我们铁路单位会在内部筛选出专业理论型、现场技术技能型及实践经验型专家各一名,保证专业团队的客观公正性;职业技能大赛除了为铁路企业选择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技能人才队伍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赛事举办强化职工技能培训。所以实际中对赛事上的所有项目,所有部门都要进行全员动员,大赛组委会应该组织赛前培训,结合每项赛事的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因此我们举办赛事赛前培训的原则就是:对于那些不能保证顺利进行的项目(主要是选手比赛中涉及到使用高精密工量卡具、仪器仪表、测量工具、铁路线路检测设备等;涉及到必须使用大赛提供的系统技术环境以及比赛所使用的仿真模型),这类项目就要做好赛前培训工作。
4.确保大赛公正的措施
(1)比赛位置的科学布置
安排理论考场位置的时候,需要坚持集约管理与资源优化的设计原则,实际中在理论考场中同时安排100人左右及3个项目进行比赛。第一个方法在位置安排上:岔开同一项目的选手,同一部门的选手也岔开;再者就是在理论收卷环节,在一间考场中只需要设置一个主席台,上面做好不同工种标签,选手交卷过程中实现考卷的自动分类,提高收卷效率。
(2)抽签电子化
理论考试结束后进行实操比赛,但实操比赛容易受到工位、设施及评委人数的限制,参赛选手也受到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对比赛先后顺序产生争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采用电子化抽签方式,随机产生比赛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公平公正,所有参赛选手都可以接受。抽签过程中,参赛选手不需要移动,只需要坐在位置上说出自己的号码即可,这样保证公正性的同时不会造成赛场秩序混乱,切实有效完成选手比赛顺序确定工作。
(3)设计专用草稿纸
比赛进行中,为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性,我们设计专门的比赛草稿纸,草稿纸上只填写编码。这样就算笔试试卷拆封,考评专家也不能判断选手的真实信息,这也是确保职业技能大赛公正公平的基本措施之一。
(4)阅卷公开化
对所有赛事理论考卷进行公开集中阅卷,各个参赛部门的领队可以在阅卷场地进行现场观摩。
(5)转换“参赛卡”
实际中考评专家不知道选手个人信息,能得到只有一个编码,因此不了解选手来自单位哪个部门,有效避免考评专家照顾某位选手情况的出现,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每个项目打分环节由三个考评专家独立打分,在专用表格上记录相应分数,避免考评专家之间出现默契打分、相互讨论等情况。
(6)选手评级系统分析
比赛中实操环节设计独立待考室,待考室封闭管理,选手进出赛场路径不同;比赛中利用自激励式评价系统,计算机系统中放置比赛试题及评价标准,将人为影响因素彻底隔绝开,能够使用仿真模拟系统的尽可能在同一台仿真平台集中操作,实现多种不同品牌和控制逻辑的DCS系统在同一仿真平台的有效集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人才上面,如何提高铁路企业内部人才质量是管理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铁路企业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职工参与技能创新的积极性,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延盛,姜颖,何琳锋,等.结合技能竞赛,创新“赛训一体”特色教学方法——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101.
[2]孙雪梅.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技术成果的转化及推广应用——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J].电子测试,2015,(20):78.
[3]相玉红.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34.
技能性人才 篇9
焦伟在解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 “还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 提高专业和行业的吻合度,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服务经济社会, 是历史使命。
钳工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金属加工技术, 钳工作业主要包括錾削、锉削、锯切、画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 (见螺纹加工) 、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教材大多采用高职院校编写的教材, 专业理论知识抽象、深奥。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形成学生基础与教材知识的严重不对等, 抽象性、专业性很强的课本知识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望而生畏;使原本对学习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学生更加感觉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 寻求适合中等职业学生实际、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钳工基本技能》校本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 更是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必须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过程
(1) 《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 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具钳工的考核要求为基本为依据, 确定培养目标的十个项目, 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 将围绕项目或工作任务的相关知识、加工方法步骤、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构成基本项目或任务单元, 通过完成一个个基本项目或任务单元来完成项目目标。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 使新课程更加科学规范。
(2) 旧版《钳工基本技能》理论性强, 学习难度大。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按照錾削、锉削、锯切、画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 (见螺纹加工) 、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顺序编排, 理论性强, 需要学时较多。中职学校由于其他课程的限制, 不能够开设以上全部课程内容, 学生从旧版教材里学不到想学的内容。我们几位专业教师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淡化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在新版课程结构上, 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能力出发, 遵循专业理论的学习规律和技能的形成规律, 特别加强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训练, 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 设计了十个项目:台虎钳的拆装、钻床的拆装、刀口角尺制作、划规的制作、手锤的制作、创意开瓶器、六角螺母的制作、锉配凹凸体、燕尾圆弧配合、五边形配合。学生在各个项目引领下学习钳工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避免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如钳工工具、锉削等知识, 教师应该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 讲授前应补讲或先上好复习课 (讲授过的班级) , 这样就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放置于项目化教学中, 使学习既生动有趣, 又能完成预定的操作技能。通过训练各个项目, 能够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 利用钳工基本技能制作加工每一个工件的能力。新版教材的最后附有巩固练习 (共六个练习) 、历年机电 (包括机械) 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全国钳工技能鉴定理论试题、技能大赛试题, 各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操作。
(3) 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文字性概念过多、内容陈旧, 中职学生难以理解接受。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每一个章节有大量的文字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这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滞后, 而且教学要求比较死板。中职学生看到这些大量文字概念,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即使学好, 到毕业时, 这些知识已经过时, 他们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学效益也得不到体现。为此, 我们几位专业教师在《钳工基本技能》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处理上删除过时的内容, 增加先进的内容, 合并类似的内容, 去掉重复的内容, 减少理论烦琐的内容, 增加实践个性的内容, 拍摄了大量的加工图片。贯彻“循序渐进”“少而精”“以例代理”和“以图代理”的原则, 力求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 使学生的技能构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个项目课程图文并茂, 一目了然, 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例如项目六创意开瓶器的制作, 学生通过创意开瓶器的构思设计、余料的去除、内凹表面的锉削、刨光等任务导学、动手制作, 在过程中相互交流, 制作出了不同的开瓶器。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开瓶器可以用来打开啤酒瓶等, 心里很是满足、自豪, 觉得学到的知识非常有用, 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每个项目的最后附有拓展阅读, 就是针对各项目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或者超纲内容, 同时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管理技术等内容, 在项目的最后作出了延伸或补充, 使教材富有时代感, 以使学生更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各项目中的问题、发展前景。
(4) 新版《钳工基本技能》每个项目在形式安排上, 通过项目目标、实践操作 (包括任务、所需材料设备和工量具图标、加工步骤:图样分析→操作) 、检测评分表、注意事项等形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突出关键部分和重点、难点。在编排过程中力求遵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 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尤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导学形式, 让学生能比较轻松自如地学习操作。
三、新版《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实践优势
新版《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在我校中职机电专业三个班级中试行实践应用, 学生100%通过国家钳工中级工考试。在我校高三对口三个机电班中推广使用, 学生顺利通过江苏省技能考试, 平均分远远超过省控分数线。总之, 从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看, 取得的效果有以下几点:
(1) 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 可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我校加强了与本市内的著名校企 (双钱集团、英田集团、熔盛重工) 的合作力度, 中职机电班级直接以企业命名, 比如双钱机电班、英田机电班、熔盛机电班, 学校分批派钳工专业课教师到这些企业挂职锻炼, 且经常组织定点班级学生下厂参观或实习,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模拟双钱、英田、熔盛重工班组流程模式, 能真正构建“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情境。学生能根据加工图纸, 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这样, 我校的学生一毕业能直接到相关企业就职, 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 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有利于等级工考核。新编《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编写思路是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 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具钳工的考核要求为基本为依据, 确定培养目标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都有利于钳工等级工考核。如钳工中级工的技能要求, 在新编教材最后都附有, 各类考生可以根据相关需要选择练习。
(3) 课程中的典型案例项目可以推广加工。新编《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会聚了多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 集合了他们较强的实践经验, 比如刀口角尺的制作, 划规的制作, 手锤的制作, 六角螺母的制作等, 都是属于典型的案例项目任务、典型的零件加工。项目化课程已经在全校和全市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全面实践应用、推广,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摘要:教师要通过对中等职业机电专业教育的前景规划和对原先使用的《钳工基本技能》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结合机电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 设计制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新的项目目标, 并制定新开发教材编写内容, 开发中职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特色校本教材。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参考文献
[1]姜波.钳工工艺学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技能性人才 篇10
1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1.1组织建设
1) 强化组织机构。近年来,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领导, 加强机构建设, 强化机构职能, 下设办公室, 专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 加强队伍建设。学校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 学校从事职业技能鉴定专兼职工作人员逐渐增加到8名, 培养督导员1名, 考评员21名。3) 加强制度建设。学校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 在严格执行上级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法规制度的同时, 还制定《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关于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办法 (试行) 》等18个规章制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职责》等7个职责。4) 加强鉴定信息化。学校创建了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网站, 现已完善上网相关资料, 分管领导正在审核, 批准同意后即可上网, 促进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
1.2鉴定总结
1) 扩大鉴定范围。近年来, 开展的技能鉴定工种如下: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工、无线电装接工、音响调音员、实验员、商品营业员、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现代教育技术操作员、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网络安装与维护扩大到钳工、车工、数控车床工、机械制图员、仓库保管工、计算机高新技术、服装制作工等。
2) 鉴定具体情况。
备注:以上数据不完全精确, 仅供参考。
1.3情况分析
1)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次逐年增加, 鉴定规模总体扩大。
2) 有些教学部积极宣传、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 学生参加率较高, 极个别教学部不重视技能鉴定工作, 学生参加率低。
3) 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不平衡, 有些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技能鉴定, 考多证书, 有些专业的学生几乎无人参加技能鉴定。
4) 有些技能鉴定的试题不是题库抽题, 技能鉴定培训完全是为了学生通过鉴定而培训, 导致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 企业对该证书认可度不大。
5) 校外技能鉴定很少, 基本没有开展。
1.4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没有高度重视技能鉴定工作, 虽然提倡“双证制”, 但没有严格执行。
2) 师生对技能鉴定不是很重视, 认为企业用工紧张, 没有技能鉴定证书也能找到工作, 有无证书在获取就业岗位时没有区别。
3) 对技能鉴定的培训没有纳入到实践教学中去, 有些实践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跟职业技能标准脱节, 导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普遍不高。
4) 新开专业的技能鉴定工种没有明确, 这些专业的技能鉴定没有开展。
5) 对外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很少, 现有的软硬件设施不能对外有效开展。
2开展鉴定的对策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严格执行学生毕业“双证制”是学校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客观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2.1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网站等宣传载体, 宣传技能鉴定基本知识 (包括什么是技能鉴定、技能鉴定内容、技能鉴定特点及层次、报名条件等) 、技能鉴定生源、政策法规、社会用人要求等, 提高师生对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性的认识。
2.2做好规划
1) 校内规划。根据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 对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进行总体规划, 并分解到各教学部, 要求各教学部完成硬性指标。在规划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规划初、中级技能劳动者的培养, 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
2) 校外规划。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情况, 规划对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同时尽可能整合校外资源, 联合培养技能人才。
2.3建好队伍
1) 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理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指导思想,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严格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 主动对外联系业务,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2) 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设备, 结合学校发展实际, 把真正懂专业技术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送出去参加培训, 获得考评员资格, 充实考评员队伍, 为开展技能鉴定储备人才。
3) 加强培训师资建设。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双达标的岗位技能培训教师队伍, 这支队伍要不拘一格, 从工人技师、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 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 并组织到生产一线跟班实习, 增强岗位技能培训教师队伍实践的能力, 以有效保证岗位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
2.4加强技能培训
1) 职业知识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大纲的要求, 实行模块化教学, 组织理论培训。
2) 操作技能培训。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建设功能齐全、软硬件配套的仿真职业环境;规范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实训基地开放制, 低价开放部分实训基地,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对应国家、市里和区县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 积极组织校内的预赛和培训活动;制定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完成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2.5强化顶岗实习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从组织管理、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职责、学生职责、考核评价等细化, 学生要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申请表、顶岗实习考核表、顶岗实习汇总表”等资料, 既保障较大范围的顶岗实习管理, 又落实单一实习的跟踪监控, 促进学生将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迅速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增强实践技能。
2.6落实“双证”制度
严格推行“双证书”制度,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全校所有专业的教学计划都要求体现双证或多证书制, 建立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积分体系。
2.7健全激励机制
1) 课程融通。学生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课程, 在中 (高) 职阶段的对应课程可免考, 且该科理论和操作成绩可评为优秀。
2) 资金奖励。对于正在参加或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养的学生, 优先参评国家资助, 国家奖 (助) 学金。
3) 评优推先。对于正在参加或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养的学生, 优先参评三好、优干、优秀 (优良) 毕业生。
4) 就业。对于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养的学生, 负责就业的职能部门协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规划设计, 优先安排就业, 安置到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发展潜力大、待遇好的岗位。
学校只要通过抓内涵促发展, 完善技能培养软硬件需求,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就能培养出企业争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05]35号) .
[2]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5]赵居礼, 贺天柱.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技能人才强则实业强 篇11
技能立国,实业强国。技能型人才是保障实体企业生产系统正常运转和设计后产品质量最关键、最核心的力量。当前的中国,高技能人才缺口一再拉大与纯学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一再提升之间的矛盾,不仅频频冲击着时下的教育体制,更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作为制造业大区和工业经济强区,杭州市萧山区首当其冲。
“要创建技师学院!”萧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锤定音。以技师学院创建为契机,加快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吸引更多萧山区的“新生代”走上一条适应时代正常发展的成长道路,逐步改变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打破企业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这项“保民生、强实业、促转型”的战略举措,成为学校、企业与政府共同关心的重点工程。
谁来培养人才?
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师资队伍建设当做学校内涵提升的关键来抓。因此,造就一支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能力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成为萧山区技工学校的“一号战略”。通过校外引进和综合培训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支快乐型、幸福型、学习型、自燃型、合作型的教学团队渐成气候。
一方面,从全国范围内引进优秀职教师资,吸纳包括曾获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最高奖——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的职教名师、浙江省技工院校“教研之星”、浙江省学科带头人和各级技术能手,充实学校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制定教师全员培训长效机制,年培训专项经费多达30万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被安排至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等高等学府深造,学校甚至还遴选出部分骨干教师远赴德国“镀金”。
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深造,学校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同样常抓不懈。基于校企合作所呈现出来的双向互动态势,学校与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红剑集团、杰牌控股、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杭州二棉纱线、杭州中科新松光电有限公司、浙江友成控股有限公司、万达集团等数十家中外大中型企业达成共识,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以了解企业的一线生产信息与最新生产技术,并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案例带回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给教学质量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愈发轻松,教师授课言之有物,而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教科研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运用。近3年来,学校教师所完成的立项课题研究、发明专利申请、校本教材编写和学术论文发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比以往有大幅提升。2012年,学校获得中国职协年度优秀科研单位奖和优秀组织奖,就是最好的佐证。
如何培养人才?
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技工学校中心工作之一。
校园修葺,改善硬环境,打造魅力校园;文化浸润,优化软环境,打造活力校园。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设更好的环境氛围,萧山区技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投入近亿元的改扩建工程的推进,一所美丽大气的新校园已屹立在萧山大地上,俨然成为萧山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魅力校园建设,改变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萧山区技工学校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硬环境。而围绕着“厚德、健行、精技、强能”的校训,践行“大爱、责任、专注、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大爱、责任、快乐、自信、勤奋、专注、创新的先进校园文化也逐步形成,又提供了优良的软环境。
由于现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的要求越来越高,德育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创新德育模式,以“脸面阳光自信”“地面整洁干净”“墙面体现文化”三面建设为载体,延展德育内涵。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并率先在区内学校中开展学生党建工作。2012年,萧山区委组织部还以萧山区技工学校学生工作为题材的“创先争优”专题片进行了电视专题报道。
学校专业建设紧贴萧山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目前已开设数控加工、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等九大专业,各专业配套实训设备总投入已达3600余万元,学生人均实验、实训设备价值已超2万元,为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提供了设备保障。自2012年起,萧山区技工学校还实现了“高级技工+大专学历”“技师+本科学历”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了人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学历。
除了全日制学生学制教育之外,萧山区技工学校的另一个中心工作就是开展社会培训,以践行技工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天然使命。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萧山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萧山区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杭州市萧山区退役士兵培训基地……学校所承担的社会培训项目越来越多,反哺社会蔚然成风。
为满足企业员工、农民、退役士兵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提升的需求,学校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在全省率先推出业余“高技能+高学历”班,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同步进行,当前就读总人数已近2000人。通过“送培进企、企业组班”和培训中心集中组班,学校为全区企业年培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逾13000人。如今,学校已建立“上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完整培训体系,这一体系为萧山区职技能型人才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其中高级技师的培养系全省县区级单位首家。
如何建立评价?
近3年来,学校新生报考持续升温,生源质量连续走高,全日制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薪酬和发展等方面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更具优势,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如今的萧山区技工学校,不仅面貌焕然一新,成绩更是百尺竿头。
2009级到2012级新生录取成绩350分以上的考生从占录取总数的9%上升到93%,400分以上的考生从4人到123人,2012级新生中一专业录取最低分达416分。在生源大战中捷报频传,抢占萧山技职教育的制高点,不得不说,这是对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褒奖。
作为同样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的壮举,萧山区技工学校的学子在技能竞赛中首次冲出浙江、走向全国,也印证了坚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决策与方法都是正确的。仅2012年,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总量达到了81项,其中第一名的一等奖10个。获奖总量比2009年增加了636%,比2010年增加了200%,比2011年增加了163%。在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上,学校代表杭州市参加了所有项目的角逐,数控机床装调获全省第一名,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银奖。同时学校获得了优秀教学组织奖,基本实现了学校所提出的“整体提升、局部突破、个别超越”的战略目标。刚结束的2013年浙江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杭州市选拔赛中,数控加工、数铣加工中心和模具制造三个项目荣膺杭州市第一,将代表杭州市参加浙江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又一次成为杭州市技校和职高的一匹黑马。
坚信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才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的标准,萧山区技工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据此而展开。培养时代召唤、企业需要、社会满意的高技能人才,是振兴实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萧山区技工学校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作者简介:
加强技术练兵争做技能人才 篇12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技术练兵是企业的一种常态, 人人争当“先进模范”、个个争做“技术能手”蔚然成风。曾几何时, 时移世易, 世风日下;匠人遭贬, 技能被弃, 企业对产品不再精雕细琢, 员工的岗位技能每况愈下, “工匠精神”日渐淡化甚至在一些企业消失, 员工职业道德的缺失和技术素质的匮乏, 严重阻碍了一些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健康发展。时至今日, 由于一些企业长期疏于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以至于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无法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技术练兵是一个企业提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在稳步发展中, 要营造一种“尊重劳动、重视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同时根据市场形势和发展需要, 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技能水平, 并从中发现人才, 选拔人才, 从而造就一批创新型员工。
技术练兵不能流于形式, 要将其纳入企业管理机制, 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技术练兵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按照员工不同的岗位, 在培育特别技能人才的同时兼顾一般技术人员, 在突出重要岗位的同时不忘普通岗位, 目的是激励员工不论在什么岗位, 人人愿意学知识、练技术, 使之个个文武兼备, 昆乱不挡, 都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近, 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四川省首届制革职业技能竞赛”, 以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第二届全国制革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 以激活全省制革企业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内生动力为宗旨, 对强化企业技术练兵活动, 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