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计

2024-10-20

医院设计(共12篇)

医院设计 篇1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新院区项目建设用地230亩, 总建筑面积220000m2, 规划一期床位1500张, 二期床位500张, 一期建设总投资约为10亿元人民币。作为大型的医疗建筑综合体, 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流线过长、就医效率下降等实际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功能与形式的高效统一、优化医院流程成为设计的重点。

设计灵感, 基于文化

方案灵感来源于河南的历史文脉, 借用传统文化的“坤卦”厚德载物——大地之德来承托医院的职责和使命。因此命名为“Healing Land (坤愈园) ”。在院区规划上, 利用“坤”卦象形“三”依次排开门诊、医技、病房楼三段式;“坤”即象征土地与繁荣;“圆”即象征天空与希望。曲线的主街代表水和河流, 象征许昌与其他城市连结一心, 功能体块的高低起伏代表叠峦起伏的山脉。因此, 坤愈园是天与地的凝聚之境, 孕育万物的自然之源。

场地布局, “王”型经典

由于老院区周边用地紧张, 将新院区规划于东部高新区, 地块在魏文路以东, 清苑路以南, 德星路以西, 文轩路以北, 周边仅北侧为已建成的住宅区, 其余地块均在规划建设中, 因此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对周边城市建筑的影响。

设计中结合许昌市当地特有的城市结构肌理及地块特点, 采用高效的集中式与院落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呈“王”字型, 实现院区竖向交通与水平交通流线最优化, 合理排布功能的同时缩短医疗流线。



门诊、急诊及儿科中心设在地块南部, 人流量最大的综合门诊位于正中, 急诊位于最明显的西南角, 邻近城市主干道, 儿科中心位于相对安静独立的东南角;为丰富院区天际线, 采用单栋楼双护理单元模式, 集约资源配置。住院部设在院区北侧单独设置住院出入口, 既可满足院区日照, 又可使住院患者享受到最佳院区景观视野;医技与门急诊、住院部的连接都颇为紧密, 设在两者之间, 实现资源集约及高效就诊;考虑到许昌市当地主导风向, 后勤楼设于东北角, 以减少对院区内部环境影响;全科医生培训中心设于医技楼西侧, 千人报告厅面向西侧, 在方便与院区各科室示教联系的同时也为西侧城市主干道增添丰富的建筑立面,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交通流线, 结合多中心模式

为解决区域之间运转流线过长导致医疗效率下降的问题, 方案突破了传统式布局, 采用多个中心模式, 如住院部内, 在首层设分中心医技区, 使住院患者的常规医技检查在病房区内部解决, 急诊部内, 设置分中心医技区, 使急诊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完成就诊流程。

建筑内部, 除采用医疗主街串联各主要部门, 同时增加次级联系, 如设置环形连廊, 实现患者及医生工作人员分流与末端连接, 创建主干——枝干——分枝的联系模式, 提高整个院区的就医效率。

内部流线, 针对需求

*大厅及共享空间室内环境室外化

为解决内部人流组织与内部流线的交叉问题, 设计了双医疗主街布局, 并且合理配合大厅与共享空间的设计。门诊大厅及共享空间为4层挑高, 通过大玻璃落地窗将庭院景观及广场绿化引入建筑内部, 使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就可享受到阳光、绿化, 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也可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问题, 做到室内环境室外化。

*门诊采取庭院式布局

医疗主街和诊室间围合而成开敞式内院, 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 使患者在集中式布局的医院内可以感受到开阔明亮的环境氛围。次级医院主街使各功能科室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做到相对独立, 互不交叉穿越。各科均设有开敞明亮的候诊空间, 电子叫号的应用使患者有序就诊, 创建了安静候诊环境, 提高了医护效率。

*医技科室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医技区位于住院部及门诊楼之间, 候诊厅面向主街, 宽敞舒适, 既能和门诊部、住院楼有便捷的联系, 又独立成区, 方便管理。另外, 考虑到规模带来的流程过长引起的就诊不便, 在住院部一层、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急诊等区域根据需求分别设置小规模医技检查科室。

*病房楼采用多通道组织

整体布局上, 病房楼每层设计4个护理单元, 合并为相对独立的两组楼体。病房楼内流线设计采用多通道组织, 除了患者探视流线和手术室专用通道外, 污物、尸体流线与送餐流线分离设置, 污衣收集与尸体临存由地下一层北侧单独设置连接通道, 集中组织外排, 送餐通道则在南侧设置连接通道, 两线分离布置。

护理单元的设置不同于以往两区域分布模式 (病房区与医辅区) , 而是精确地将护理单元区分为病房区、医疗救治区、医患生活区、医护辅助区及医护休息区5个部分, 合理高效。交通组织采用复廊式布局, 护士站居中布置, 护理路线短捷。

*后勤服务楼独立成区

针对医院后勤供应的特殊性, 将后勤服务楼单独设置, 共2层, 可满足独立成区的设计要求。

结语

在医疗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超大规模医院项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许昌市中心医院项目从场地局部、医疗街构架、内部区域划分等不同角度对方案进行多维审视, 以求在有限条件下使医学流线更高效便捷。

医院设计 篇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了新的医院建筑,人们对医院建筑设备的现代化要求也与日俱增。医院电气设计一直是国内电气设计行业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为了迅速园院建筑电气设计水平,并与国际接轨,值此“医院建筑电气设计疑难点开始,特邀请全国各地专家,集思广益,举办了这次关于“医院建筑电气设计的疑难点”专家答疑活动。此次活动中的疑难点皆来自建筑一线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国内医院建筑电气设计的难点和颇具争议性的焦点。在这次答疑活动中,各位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设计经验畅所欲言,对以下所提的这些问题,都作了自己颇有见识的分析和解答。使读者能够通过专家们的这些解答,既能客观认识问题本身,提高自己的技术修养,又可以集百家之所长,不断创新。

一、用电负荷及估算

针对综合医院所建城市、地域不同、规模标准不等,如何合理地估算用电负荷? 按医院建筑的辖属等级可分为四级:(1)省级医院建筑;(2)市、地级医院建筑;(3)县级医院建筑;(4) 乡镇级医院建筑。按医院建筑的面积规模可分为三级:(1)建筑物面积:1万m及以下;(2)建筑物面积:1万~3万m;(3)建筑物面积:3万m以上。供电等级可按医院建筑的辖属等级可分为四级:(1)省级医院;(2)市、地级医院;(3)县级医院;(4)乡、镇级医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中指出了医院的用电负荷指标:40~70W/m,《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指出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约为12w/m,上述指标是针对县(区)级及以上医院而确定的,用电负荷指标相对比较低。医院通常由门诊、医技、住院三部分组成,其中门诊、医技用房的用电负荷主要为日负荷,住院用房的用电负荷主要为夜负荷。

影响用电负荷的因素主要有照度的标准、空调、水泵、电梯、通风机,医疗设备的配置等;只有熟悉医疗装备的配置、医疗设备的电气容量估值和合理选择计算系数,才能满足具体场所的用电负荷要求。对于洁净手术室的专用空调,通常不属于设计院出图范围,仅预留容量,但各厂商的数据差别较大,通常会在后期调整。由于医疗需求的发展太快,应留有足够的用电裕量。 22222

医院与住宅不同,其用电负荷应与医院的级别和类别有关,如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其医疗设备不同),与医院所处城市、地域关系不大。因此宜按使用功能(门诊、住院、检验)分别计算负荷。

医院的规模标准不同,能源(如空调的能源)不同,电负荷相差较大。目前北京市规划用电80VA/m,适合一般性的医院工程。但新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出台后,因备用电源容量(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用电)增加较大,用电指标将相应提高。

建议综合用电负荷指标:

无中央空调时40~60W/m,

有中央空调时:

a.电制冷方式70~90W/m

b.直燃机方式50~70W/m,

部分工程实例变压器装机容量:

真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楼

1.7万m 2×800kVA

承德医学院病房楼

4. 4万m 2×1000+1250kVA

沧州市人民医院病房楼

3.2万m 2×l000kVA

邢台市人民医院病房楼

4.4万m 2×l000+1250kVA 2 22222

护理单元内的抢救室负荷级别如何定?

一般护理单元的个别抢救室的负荷级别可按该护理单元的级别来定,但设计时最好事先和医院建设方沟通后再定较为妥当。一般护理单元内的抢救室负荷级别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考虑。建议与手术、抢救有关的设备用电皆按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供电,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独立性。

根据医院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属于2类场所,恢复供电时间为≤0.55s。重要负荷采用医用IT系统。

如何根据不同场所和不同性质的负荷,采用合理的需要系数?

可采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所列出的需要系数。医用放射设备的计算可参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的第十章。据有关设计资料介绍,医院照明负荷需要系数为0.5~0.6,其中门诊楼照明负荷需要系数为0.6~0.7,一般病房楼照明负荷需要系数为0.65~0.75,高级病房楼照明负荷需要系数为0.5~0.6。

设计中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和工艺要求来合理选择需要系数,医院建筑中如功能检查科室、中心检验科室、ICU、手术室等处为了符合使用的要求在供电末端预留安装容量可大一点,但需要系数的选择可小一些。现在不分任何种类的医院建筑工程,均要求照明、电力负荷分别供电源线路,需要系数可分为以下几种:A、照明;B、电力;C、医技电力;D、放射设备医技电力;E、空调电力;F、电梯电力;G、消防设备电力等负荷需要系数。在医院建筑工程中,依以上种类分别取需要系数较为合理。

医院照明、空调、电梯等用电负荷的需要系数与一般建筑没多大区别,主要区别在于专用设备(如X光机、CT机等)的用电负荷计算。

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各专业的设备按照设备的容量进行计算。放射科大型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多台设置时可按照二项式法进行计算。不同场所如门诊、医技、病房的照明均有不同的使用率,一般情况可参见现行的设计手册。

负荷等级划分应更具体化、统一化。比如:《技术规程》中规定走道照明为一级负荷,而其他规范中未提及;另外对于医院中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要求最好能有明确要求,采用UPS还是EPS?切换时间,容量选择,供电时间等?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中将医疗区走道照明规定为一级负荷应该是恰当的,对于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建议从规范或规程上对供电提出要求(如市电双电源的切换方式或油机的自启动方式及时间或此用电区域不间断电源的型式、容量、切换时间等),根据医疗设备的特点,建议采用EPS为宜,容量以该区域特别重要负荷(计算容量)的1、2倍为宜,切换时间应≤10ms,供电时间≥180分钟。

负荷等级的划分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已有明确的规定,但此规范现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目前正在修订之中,关于医院内“电气设备与人体电气接触状况的场所分组和允许间断供电的时间的场所分级”可参阅《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770页之表来设计。不间断电源设备应按负荷性质、大小、运行方式、电压及频率波动范围、允许间断供电时间、波形畸变系数及切换波形是否连续等各项指标确定。一般对于电子计算机负荷供电,其输出功率应大于各设备额定功率总和的1.5倍;对于其他负荷供电,为计算电流的1.3倍,再之还要兼顾到上述负荷的最大冲击电流不应大于不间断电源设备的额定电流的1.5倍。

现行规范中未规定手术室负荷属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通常除两路供电外,还应设置柴油发电机供手术室、电梯、ICU、CCU及部分照明负荷供电。当然,规范中对于医院中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最好能明确,其切换时间,供电时间,容量选择等最好能有明确要求(设计人员有据可依)。

最好提出“设备负荷等级一览表”供设计人员参考?

无论哪类建筑,其负荷等级的划分都是根据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安全、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的大小来划分,医院建筑也不例外。除消防负荷应执行《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1 50045-95)(版)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版)的有关供电等级要求外,医院的特别之处一是在于病人的行动不便,

二是有手术室、检验室等不允许中断供电的特殊场所。因此医院建筑供电要考虑的应是这些特殊情况,如将住院部走道照明、病房插座等的供电等级划分为一级负荷;将手术室、检验室等不允许中断供电场所的照明、电力负荷划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现行规范中并未规定哪类建筑应配备发电机组,只是规定哪级负荷应采取哪种供电要求,如“特别重要负荷”应由应急电源供电,但发电机并不是应急电源的惟一选择,根据工程实际可以有多种选择。因此,只要根据用电部位、性质划分负荷等级就行了,不必具体规定是设发电机、UPS 或EPS 。

在新的医院规范中除强调涉及病患生命危险场所的供电可靠性外,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用电也提出了要求。双路供电应该是医院的基本要求。重要设施末端可以设置电池系统,保证生命安全系统的供电。

二、柴油发电机的设置

具体何种规模及性质的医院应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比如是按床位数、手术室数量、医疗设备数量,还是按级别(县级、地区级、省级)?

按规模、医疗设备的重要性来确定。规范中对医院建筑是否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对于引自二个区域降压变压器的二路10kv,按规范可以满足一级负荷供电的要求,但是否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并和建设单位和当地供电部门协商而定。近年来,供电系统运行经验证明,从市政电力网引接二路电源有同时发生故障的案例,不能满足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有一定规模或档次较高的医院均有必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在工程设计中,我们常把ICU、CCU、产房、手术部、高层电梯及所有消防设备等划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另外对于其他专业提出的特别重要负荷,应仔细研究,尽可能采取非电气保安措施减少特别重要负荷的容量。

应根据电源情况来确定是否设置柴油机,电源不能满足一级负荷要求及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时,应设置发电机组。建议只要有手术的医院就应有自备电源,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UPS 或EPS。如:某医院为800 床的大型综合医院,配置了一台容量为1320kw的柴油发电机组。

二是有手术室、检验室等不允许中断供电的特殊场所。因此医院建筑供电要考虑的应是这些特殊情况,如将住院部走道照明、病房插座等的供电等级划分为一级负荷;将手术室、检验室等不允许中断供电场所的照明、电力负荷划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现行规范中并未规定哪类建筑应配备发电机组,只是规定哪级负荷应采取哪种供电要求,如“特别重要负荷”应由应急电源供电,但发电机并不是应急电源的惟一选择,根据工程实际可以有多种选择。因此,只要根据用电部位、性质划分负荷等级就行了,不必具体规定是设发电机、UPS 或EPS 。

在新的.医院规范中除强调涉及病患生命危险场所的供电可靠性外,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用电也提出了要求。双路供电应该是医院的基本要求。重要设施末端可以设置电池系统,保证生命安全系统的供电。

二、柴油发电机的设置

具体何种规模及性质的医院应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比如是按床位数、手术室数量、医疗设备数量,还是按级别(县级、地区级、省级)?

按规模、医疗设备的重要性来确定。规范中对医院建筑是否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对于引自二个区域降压变压器的二路10kv,按规范可以满足一级负荷供电的要求,但是否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并和建设单位和当地供电部门协商而定。近年来,供电系统运行经验证明,从市政电力网引接二路电源有同时发生故障的案例,不能满足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有一定规模或档次较高的医院均有必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在工程设计中,我们常把ICU、CCU、产房、手术部、高层电梯及所有消防设备等划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另外对于其他专业提出的特别重要负荷,应仔细研究,尽可能采取非电气保安措施减少特别重要负荷的容量。

应根据电源情况来确定是否设置柴油机,电源不能满足一级负荷要求及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时,应设置发电机组。建议只要有手术的医院就应有自备电源,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UPS 或EPS。如:某医院为800 床的大型综合医院,配置了一台容量为1320kw的柴油发电机组。

医院建筑设不设柴油机组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医院的重要性及医院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正确的、合理的负荷分级是供电系统设计的前提。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将“县(区)级以上医院”中的“急诊部用房、监护病房、手术部、分娩室、婴儿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血液透析室、病理切片分析、CT扫描室、区域用中心血库、高压氧仓、加速器机房和治疗室及配血室的电力和照明,培养箱、冰箱、恒温箱的电源”(详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第3.1.2条)等均划分一级负荷。目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正在修订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院的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单纯以行政级别(县、市、省等)来确定医院的重要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来划分负荷等级已不能适应我国医院建设的需要。对医院的重要性的划分应重其功能。无论它的行政级别如何、所有制性质如何、综合医院还是专业医院、床位数规模是否足够多,从中断供电是否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中断供电是否有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一根本问题考虑,只要其功能需要,这样的医院中某些场所和某些设备的电源都应按相应级别的负荷对待。具体应执行《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第二是外部供电能力是否满足负荷的要求。柴油发电机作为一种自备电源,它对电力系统电源可起补充的作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柴油发电机。

(1)当医院一级负荷中有特别重要负荷时,除由两路电源供电外,可设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2)当医院的一级负荷仅有一路电源供电或第二电源不能满足一级负荷的条件或自备电源较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经济合理时,可设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二电源(备用电源)。(3)当医院的二级负荷仅有一路电源供电,难以获取符合要求的另一路电源时,可设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三、照度水平

照度标准是什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对医院各场所照度标准有详细描述。

照度标准就是在工程照明设计时,国家制定的统一照度标准要求值。据实践,现行的国家照度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较久,已不适合现在的照明设计中照度要求。在实际工程照明设计中,可选取规范规定的照度值上限或适当提高。

当医院发生火灾,需要切断手术室非消防照明电源时,应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并宜在断电前通知手术室,以保证手术病人安全。

我国12月1日即将实施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第5.2.6条已作了规定,详见此标准第18页。此外,该标准对照明节能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在第6.1.5条中,规定了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一般新建、改建与扩建的医院建筑照明设计应执行此标准。

四、防雷接地、屏蔽、等电位联接

当前,新的医疗设备较多,有的是从国外引进,对这些设备的接地要求说法不一,设计人与甲方对设备接地、建筑防雷接地、屏蔽接地、等电位联结等认识不一致。医院的接地保护应如何做?

医院接地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1)防雷接地;

(2)配电系统接地;

(3)建筑设备接地(如消防、结构化布线、监控、楼控等系统);

(4)医疗设备接地(含保护接地、工作性接地、等电位联结、屏蔽接地);

(5)总等电位联结。

综合医院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系统,各医疗设备机房应设专用接地端子箱,并通过接地干线引至基础接地体,采用联合接地极。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大型医疗设备应预留单独接地条件。

医疗电气设备工作性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技术要求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公共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小于1.0n。如须采用单独接地,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m。为降低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装置外露部分的接触电压,降低或消除从建筑物外部窜入电气装置外露部分上的危险电压,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需在建筑物内做等电位联结。医院单体建筑物楼层低、占地面积少,并且该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允许时,可根据建筑物内各类型设备要求,分别作接地保护系统。但是,有条件时作一点接地保护系统更安全可靠。

医院单体建筑物楼层高、占地面积大时,设备采用分类接地保护系统难度大,不宜实施,这时,应在该建筑物内变、配电室或配电控制室内作一点接地保护系统装置。医疗建筑采用共用接地系统。设备接地、建筑防雷接地、屏蔽接地等共同接到一个的总接地装置上。敏感电子设备的布置应避免在建筑物迎雷面的外侧。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接地均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国际上先进的医院专用智能化系统如何做?手术室的等电位联结具体做法怎样做?等电位端子箱是否一定要与基础接地极连接?等电位端子箱是否一定要与楼面钢筋网相焊接?等电位接地干线正确做法是什么?能否利用防雷引下线或柱内主筋作为等电位接地干线,是否存在雷电反击导致危害病人的可能?

国内较先进的专用智能系统有:

(1)手术部专用空调系统。此系统操作及管理隶属于医疗管理部门,可根据手术的类别、台数开启相应机组,对手术室温、湿度进行自动调节,并可根据实际冷负荷情况,对机组台数进行自动投切控制。

(2)手术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及手术室医疗教学监视系统。该系统均由手术部管理且操作权限不同,前者对手术室各区域及人员的活动进行监视管理,后者则为医疗活动的教学及网络技术支持服务。

手术室的等电位联结做法在标准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中有示例,且该示例与国标GB50343-2004有着较好的协调。我们在工程设计中在各手术部均应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箱且指明做法要求,并且此端子箱应与楼面钢筋网焊接。

端子箱应与明设于竖井内的接地干线连接,接地干线引至基础接地极,不应利用防雷引下线或柱内钢筋作为等电位接地干线,否则有可能因雷电反击对病人或设备造成危害。

局部等电位联结应包括该范围内所有能同时触及的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等电位联结箱应与楼面钢筋网联结。等电位接地干线的做法可参见国标准图集。所谓雷电反击是指防雷保护装置遭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产生很高的电位。当防雷保护装置与建筑物内部设备、线路和其他金属管线的距离太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感应电压现象。防止反击的措施,是将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相联结。有条件最好将每层的钢筋与所有的防雷引下线实行电气连接。等电位端子箱分接地与不接地两种,视安全保护方式而定。从防雷的角度等电位联结尽可能利用结构钢筋。

等电位联结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一个是辅助等电位联结,另一个是局部等电位联结。

(1)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总保护导体(保护干线);总接地导体或总接地端子;建筑物内公用管道,如煤气管、水管;可利用的建筑金属结构件,集中采暖和空调系统的金属构件的联结,称为总等电位联结。

来自建筑物外的可导电部分应在其户内紧靠入口处实行总等电位连结是将进户处的各金属管线与建筑等电位干线相连。大型建筑因地基面积大,各类进线距离远,将其接到同一个接地极不现实,在建筑物钢筋均为绑扎连通的前提下,入户的金属管就近与建筑物内钢筋连接即可。

辅助等电位联结:

(2)辅助等电位联结:所有可触及的固定式设备金属外壳和外部可导电部分。还应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钢筋及插座的保护导体在内的所有保护导体相连接,称为辅助等电位联结。

(3)局部等电位联结:一般是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防护。

手术室采用辅助等电位联结。强调患者环境(2.5m)范围内所有金属物的等电位联结。电气装置的PE线除与等电位端子箱联结外,还要与上一级的PE 线连接。辅助等电位连线的截面与等电位要求的电位差有关,而PE线的截面与主回路的截面有关。

关于接地:对于各功能性房间,如手术室、CT 室等,是采用接地线直接引至接地体接地?还是在电气管井内设一总接地铜排,从其引出?以上两种接地方式那一种更为合理?

上述两种做法均有采用,我们认为采用接地干线铜排敷设于电气管井再由其引出接地线至各功能房间的做法较好。

具体哪种做法更合理要看各功能性房间在建筑物内布局所处的位置。如CT、MRI、PET、直线加速器等放射科用房往往位于地下室及一层,离配电竖井又较远,这样的话,采用直接引接地线比较合理;如其他有些功能科室,位于楼层较高且布置比较分散,单独引接地线显然不妥,利用竖井总接地铜排则较为合理。对于各功能性房间,如手术室、CT室等是采用在走道设接地端子箱及在电气管井内设总接地铜排相结合的方式接地。

经过工程实践证明,各功能性设备接地不宜采用公共接地的方式。因各功能性设备接地电阻值要求不一致,共同接地线不宜达到各种要求接地电阻值。所以,分别引用接地线较合理。

哪些房间需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应进一步明确,对于各种功能房间的等电位联结做法是否有标准图,并说明标准图的名称和页次?

需做局部等电位联结的房间包括:手术室、重病监护室、门诊治疗室、放射科机房、功能检验机房、设洗浴设备的病房卫生间及建筑设备机房(消防控制室、监控机房、水泵房等)。在国标《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中对胸腔手术室等电位联结有图示,其他需设局部等电位联结的房间可依照规范及详图的精神实施。事实上许多医疗设备资料中对等电位联结都有图示要求。

所有的电气灾害如人身遭受电击、电气火灾、电气信息设备的损坏等均由电位差的原因引起放电而造成的。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能有效消除或减小电位差,使设备及人员获得安全保护。医院内某些场所如手术室、ICU、产房、血透等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均采用IT 隔离电源系统保护,以上场所则需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其他如医疗仪器设备比较贵重及和患者密切接触的1、2区工作场所,如放疗机房、各功能检查科室等处为了设备及人身安全宜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对有浴室的卫生间、手术室、导管造影、RCU、CCU、重症监护、肠胃镜、内窥镜、治疗室、功能检查室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国标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 (02D501-2第19页)有胸腔手术室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

为与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防护区别,目前用辅助等电位代替局部等电位。新的医院规范中的1类、2类场所(有医疗电气装置的场所)均需要辅助等电位联结。

五、漏电保护

医院内具体哪些场所必须配置6mA、10mA漏电保护器,目前有哪些厂家生产6mA、10mA漏电保护器?医院内属于自躯体保护区域及心脏保护区域的电气回路应装设漏电保护器或线路绝缘及负荷监视装置,如心脏手术、肾透析、胸腹引流、骨关节、放射治疗,重症监护等医疗场所。

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电流为10mA漏电,动作电流为(0.5~1.0)I△n(可调整时),开断时间应小于40ms。目前市场所见的漏电保护器不是针对医疗设备而开发的,医院应采用专用保护装置。供建筑电气使用的漏电保护器漏电额定电流为10mA及以下,动作时间小于100ms的产品。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均采用30mA动作电流的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开关。因为漏电开关的动作电流选择,要考虑到供电的可靠性须满足其值要大于该回路及设备固有漏电电流值的二倍以上。实践运行选择大于回路额定整定电流的1/l000作为漏电动作电流是比较可靠的;在IEC60364标准中规定医疗场所的漏电动作电流30mA及以下就可以了。在工程中,漏电保护开关往往用在普通插座回路中,有些配电支线距

离可能比较长且一个回路中会有同时使用多台医疗电器设备的情况。这样的话,就要慎用象6mA、10mA小动作电流的漏电保护开关,以免误动作影响正常的供电;如要用6mA、10mA小动作电流的漏电保护开关,一般就地设置且需控制插座的数量(医疗用电设备的台数)。在手术室可配置10mA漏电保护器,目前有奇胜、施耐德、ABB、西门子等厂家生产10mA漏电保护器。10mA漏电保护器是一些西方国家规范中的标准。目前,IEC关于医疗场所的标准中要求在1类、2类场所设置30mA以下的漏电保护器,没有再具体的要求。我国规范将等同采纳这一标准。有专家认为如果采用10mA 漏电保护器,应配置在2类场所医用1T 系统以外的回路。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4.310第(6)条,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疗电气设备.14.3.11 第(3)条,医疗电气设备为6mA漏电电流保护整定值。医院内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有许多与人体接触,设计时如何区分?6mA漏电电流保护动作值是多少,目前生产6mA漏电开关极少数(大部分不生产), 设计时是否医院内全部选用6mA漏电整定值?否则如何界定?

有与人体接触的医疗设备所在的场所分两类:

(1)躯体保护区域即1组场所,指的是除心脏手术外的其他医疗场所。如门诊治疗、检查、X 光或CT 检查、牙科手术、外科手术等场所。(2)心脏保护区域即两组场所指的是心脏手术及其重症监护场所。在1组场所,医疗设备供电由房间插座或插座箱供电,线路采用漏电断路器保护,额定漏电电流10mA动作时间≤40ms即可。在两组场所,常采用隔离变压器引出的IT 系统,线路保护采用绝缘监视器,此时是否中断供电的重要指标是预期危险电流。两组场所内医疗设备供电回路也有采用下述供电方式的:手术小车医疗电气装置前的线路,设漏电保护,额定漏电电流10mA,动作电流可为50%~100%I△n,动作时间≤40ms。

因大部分厂家不生产6mA的漏电开关,目前均选用30mA的。以前有些工程在图纸中注明采用6mA的漏电断路器,但实际定货中也均改成了30mA。初期设计不可能解决移动设备的电源保障,应视配置抢救设备而定,照明应设置备用电源。

六、手术室、重病监护室的供电安全

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要科室及病房的供电电源安全性应如何考虑?在消防联动控制设计时,是否作为非消防电源切除?应切除时,在什么时候切除更合理?

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手术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应按一级特别重要负荷供电。考虑医疗手术的重要性,尚应在部分手术室设不间断电源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消防联动控制设计中,不应切除手术部、重症监护室的电源,因为此部分供电方式多为从变配电室至未端的放射式供电,与其他区域影响不大。发生火灾时及时可靠地进行人员疏散和做到火灾为可控制燃烧是最为重要的。

医院手术室,中心监护室(ICU)等重要科室,可采用集中设置EPS应急电源设备和分散设置IT隔离供电电源系统,以防外部电源故障及用电设备接地故障而引起的断电事故,保证供给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普通病房,一般按二、三级负荷考虑,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高层建筑病房,按二级负荷供电,供电干线可采用竖向双母线槽奇偶层互为备用。在消防联动时,可以作为非消防电源切除。但要注意,一般不允许采取自动联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还有如手术室自动感应门等设备要有必要的末端应急电源装置来保障。

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要科室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考虑,所有病房内均设置了应急照明,在消防联动控制设计时,不作为非消防电源切除。

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要科室的病房电源不应切除电源。但与现行规范有冲突,我院的某工程中就遇到了此类问题。此类负荷应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要保证独立供电,至少要能以房间划分供电回路并能单独切除。标示明显,配备手/自动切除转换开关、并设在现场,有人做手术时处于手动切除状态、火灾时只能在现场手动切除;无人做手术时处于自动切除状态、火灾时可消防联动切除;切除时机应选在确认发生火灾后。

医院中“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电源在火灾联动时建议不作切除,因如果万一误动作就可能导致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人命关天!即使真正在发生火灾时,也有继续供电的必要,以提供紧急处置的条件,待撤离后再切除电源。

七、防止电磁干扰问题

电子医疗仪器如何防止无线电干扰?

电子医疗仪器要求CE认证;有些磁疗等场所设屏蔽笼。所有电气设备应满足相关的电磁兼容(EMC)的要求,应符合有关电磁兼容标准。为减少感应过电压以及EMI的影响应考虑如下情况:

(l)敏感设备要远离潜在干扰源。如外墙边,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附近。

(2)敏感设备要远离大电流母线或设备,如电梯,大型影象设备。采用不同的变压器。

(3)敏感设备电源电路中设置滤波器或SPD。

(4)选用适当延时特性的保护器。

(5)金属外护物的等电位联结与屏蔽。

(6)电力电缆与信号电缆间充分隔开(大间距或屏蔽)或者直角交叉。

(7)电力电缆与信号电缆与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充分隔开(大间距或屏蔽)。

(8)电缆布线路径避免环路。

(9)联结的接线尽可能的短。

(10)在布局上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变配电室、柴油机房等。

(11)机房土建设计中做金属屏蔽层。

(12)机房设防静电地板并做接地连接。

(13)电源系统应设过电压保护。

(14)大/中型电子医疗设备应按A/B 级雷电防护等级进行相应的设计及施工。

八、弱电系统的设置

如何根据医院规模设置弱电系统?

我们设计过的医院局限于三级综合医院。曾经做过的弱电系统的取舍较大程度取决于甲方对功能的要求及资金情况。常见的弱电系统包括:通信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事故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病房呼叫信号及公共显示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大多数弱电系统目前还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其系统需求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很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只作系统配置推荐,不做硬性规定。弱电系统的设置标准可按医院的等级

相应分为三级:甲级(完善型)、乙级(普及型)、丙级(基本型),三级标准中再推荐“应”或“宜”设置哪些弱电系统。

甲级综合性医院:“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医院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排队叫号系统、BAS 、视频监控系统、呼叫及显示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可提升医疗信息化和便民服务水平的系统); “宜”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力自动监控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触模屏导诊系统、门禁系统、远程视频会诊系统等。乙级综合性医院:“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医院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呼叫及显示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可提升医疗信息化和便民服务水平的系统); “宜”设置BAS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力自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触模屏导诊系统等。

丙级综合性医院:“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医院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呼叫及显示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可提升医疗信息化和便民服务水平的系统); “宜”设置BAS 、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等。

说明:医院BAS 的设计有别于一般建筑的BAS,除了节能、集中管理等作用外,还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对不同科室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设定。因此在医院建筑设计规程中对这些特殊之处应有所体现。医院弱电系统的设置不应按照规

模来进行设置。应根据使用需求和投资情况进行设计。区别在于所采用的产品档次不同,设置的点数多少不同等。

医院管理系统设置的标准是什么?

医院管理系统是与医院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管理是通过信息实现的。医院信息系统是面向大、中型医院的通用系统,它涉及医院主要管理职能和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可根据医院规模设置相应各子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下列各子系统:

(1)门诊管理:身份登记,挂号与预约,病案流通,门诊收费。

(2)住院管理:住院登记,病案编录,医务统计。

(3)经济管理:病房入、出、转换,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

(4)血库管理:献血管理,用血管理,血库管理。

(5)药品管理:药库管理,制剂管理,临床药房,门诊药房药品统计查询。

(6)手术室管理:手术室预约,手术登记,麻醉信息管理。

(7)器材管理:医疗器材管理,易消耗品管理,消毒供应室管理。

(8)检验信息管理:检验处理,检验科室管理。

(9)检查信息管理:检查申请预约,报告处理,检查科室管理。

(10)支持分系统:开发管理,数据字典管理,工作人员与权限管理。

医院管理系统设置的标准即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门诊信息化(挂号、就医、处方、取药);医院内部管理信息化(人事、财务、药品进出、设施等);医疗/科研/办公信息化。其标准应根据医院的规模、等级、投资和院方管理的需求而定。

什么场所设置保安监控系统?

保安监控监视器设置的场所应包括:主要出入口和通道、大厅、走道、电梯(楼梯)前室、重要库房区、电梯轿箱、护士站、收费及出院结算处、挂号处、财务处、ICU 病房,贵重药品库、档案(病历)室内、设有门禁的重要房间门口等公共场所。

病房楼的护理单元及公共场所设置摄像机。在医院的贵重物品间、计算机主机房宜设置防盗报警探测装置。

设置保安监控监视器要考虑病人的隐私,医院CCTV 的设置应以保护病人的财物安全为主,在可能触及私密的场所切不可设置。

说明:医院CCTV 的特点是除了保安用途之外,还应在ICU 病房、层流病房等隔离病房设独立的功能性CCTV ,用于隔离病人与家属亲友的“会面”。

综合布线系统设置的地点、数量是什么?

综合布线系统设置的标准,可参照国家有关规范。并根据计算机使用场所在门诊室、医护单元、办公用房、电子医疗设备治疗室、挂号、交费、结算等地点设置。

例如:(l)医疗区域、诊断室(每房间2点),医生值班室(每房间1点),护士站(每处2点),重病监护室(每处2点),手术部医生休息室(2点),功能检查检验室(每处2点)。(2)非医疗区域可按照BG/T50311-2000的系统设计要求实施。(3)医院综合布线应按综合配置设计系统。

医院的综合布线系统是作为医院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语音系统的布线,因此其设置的部位和数量是基于医院业务流程的需求,切不可按平方米规定。应按照结构化布线的6 个子系统进行设计。应考虑设置医院的信息中心及主配线机房,按照建筑的规模及信息点(语音及数据使用点)分布的数量设置楼层分配线间,信息点的设置可按照医院信息化使用的要求进行设计。

呼叫及显示系统设置的地点及相应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呼叫及显示系统应用于住院部病房是必要的,门诊及放射科有时也设呼叫及显示系统。一般在建筑设计时只设病房呼叫及显示系统,门诊及放射科的呼叫及显示系统由建设单位管理,所设置的呼叫及显示系统,如病房、候诊区等,在可视范围内保证显示清晰,考虑残障人员应有声光。

公共显示装置应设置于医院大厅或不同医疗区域(如门诊区、急诊区、住院部、手术部、放射科等)的主出入口门厅处。此系统的技术要求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电气部分上的描述的比较全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中有具体规定及要求。根据工程实践,通常在病房楼中病房护理单元设置呼叫系统,护士站设置呼叫主机,走廊设置显示屏,病房内每床位设置呼叫分机,另外,大型医院门诊楼中的大型科室(如:内科、外科等)宜设置呼叫缺诊信号系统。

呼叫系统应具备:呼叫声、光显示、呼叫对讲传输功能、呼叫识别确认功能、及呼叫紧急优选处置功能。该系统选用总线型配制为宜。

在医院门诊楼的挂号、收费大厅处设置医疗信息显示屏,用于介绍医院医疗、门诊、挂号信息。在进出

口处宜设置触摸屏信息查询终端,为就诊人员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在病房楼的护理单元设置医护对讲系统,用于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对讲。门诊楼的就诊单元设置呼叫系统,用于管理病人有序就诊。

什么场所设置门禁系统?

在重要的档案室、药品库、血库、检验科、财务室、管理、有安保要求的场所等可以设置门禁系统。对于限制无关人员出入口的办公区和重要设备机房房间的出入口宜设置门禁装置。除了精神病医院,一般医院门禁系统的设置原则是尽可能少设或不设。有需要设门禁系统的部位是公共区与办公区隔离的通道门、公共区中十分重要的设备、管理或办公用房。在设防时主要的出入通道,需要实行病人及医务人员分开的区域,还有重要的闲人免进的场所如:传染区、信息中心、部分的行政办公区域等须设置门禁系统。

九、关于设计深度

施工图设计时,手术室一般做到什么深度比较合适,仅预留电源,还是将手术灯、观片灯、中央信号盘等等都设计到位?如设计到位有时会出现甲方购置设备不合适的情况,希望知道其他设计院的习惯做法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我们在手术室设计中曾做医院电气设计概述到室内电源总箱到位,并配出正常照明、手术灯、观片灯、信号盘等回路,同时对手术室局部等电位联结及接地做了设计。经过分析后认为:由总配电箱配出回路只做到正常照明,并做好局部等电位联结及接地即可。因为不同的手术对配电及医疗设备的要求差异较大,建筑设计无法做到真正的到位。

洁净手术部的供配电设计,一般可由净化公司专业深化设计。我们除手术室外其他的用房均设计到位(每间手术室预留电源箱),并提出图中未详的技术要求,满足甲方编制招标文件的需要,最后配合或审核承包商提供的深化设计文件。往往招标和深化设计在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这就需要在施工图设计时合理估算负荷容量,如深化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估算负荷容量差别较大,则还需调整总体设计。可效仿弱电系统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图设计时可先预留电源及弱电进户箱,待设备及工艺布置确定后再进一步出深化施工图。

手术室一般要做到施工招标图深度。手术室的等级确定后,电源系统应根据手术室的级别而确定。平面的深度与业主关系较大。

十、关于使用标准图问题

医疗设备配电要求是否有标准图。如无影灯、CT机血透设备血库等?并说明标准图的名称和页次?

X射线机标准图:河北标(原华北标) 98D6-P61-P67,其他无标准图。

手术室详细做法是否有标准图?手术室中的绝缘检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什么级别的手术室、CCU、CIU应考虑隔离电源系统?如何进行该系统的设计?尚未见到标准图,手术室中的绝缘检测需采用线路绝缘监视器或线路绝缘和过负荷监视器来实现,其结线图见图1。

目前见到的资料表明,该电源系统用于心脏手术及CCU、ICU病房。建筑设计中未见到此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择,似乎由医疗工艺专业设计及其配套电气工种设计为宜。

规范中明确规定:心胸外科的手术室必须采用IT隔离供电电源系统,IT系统必须装设绝缘监视及接地故障报警系统或显示系统。IT系统供电的负荷设备,一旦出现一个接地故障点,系统仍能带故障运行,保证了供电的连续性;但第一个接地故障点的出现,需要绝缘监视仪来报警,还需要操作人员来排除故障。如系统中没安装绝缘监视仪,则在出现第二个或第三个接地故障点时,会使故障电流增大最终导致系统内断路器跳闸,使整个IT系统失电。绝缘监视仪主要是监视系统内相对地的绝缘电阻;根据IEC规定,在ICu、CCu、手术室等场所均须采用IT 隔离供电电源系统。对于具体工程,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医院等级、工程资金等多方面因素认真研究而定。在导管造影、RCu、CCu、重症监护、抢救室考虑了隔离电源系统,该系统按德国Bender产品设计。

手术室绝缘检测一般均采用德国(Bender)本得尔的产品,洁净手术室均可考虑设置,但考虑其价格因素根据各地实际状况,至少空气净化100级手术室应设置隔离电源系统。由于手术室仅予留电源,因此现在只在设计说明中提出要求。

医院设计 篇3

关键词:消防电源;消防配电线路;消防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为大型综合性医院,位于安宁市,距离昆明市区21km,规划总建筑面积381898.5m2,包括综合医院、教育基地、老年疗养三部分。设计总病床规模3300床,门急诊量5000人次/日。其中综合医院包括门诊楼。医技住院楼(含A、B、C住院楼和医技楼)、高压氧楼、感染楼以及污水处理站等多栋建筑物。总建筑面积230309.67m2(地上187981.46m2,地下42328.21m2),最高建筑高度约为71.8m,为大型综合医院,总病床规模为1800床(含预留),是集医技治疗。医疗保健及远程医疗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的综合性医院。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医技住院楼为联体建筑群,其地下室相连,地面上通过院街相接,属于一类高层医院建筑。整个建筑长约240m、宽126m,建筑平面中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的组织较复杂,对消防疏散的要求很高。

1 消防设计的范围或内容

消防电源及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2 消防电源

(1)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医技住院楼(含A、B、C住院楼和医技楼)为联体建筑群,其地下室相连,地面上通过院街相接,属于一类高层医院建筑。

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控制室、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防火卷帘、消防电梯、消防排水泵等用电及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

(2)在门诊楼和医技住院楼的地下一层设三处变、配电房及两处发电机房,共设置12台变压器及4台柴油发电机组。

(3)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从市政引入三路10kV电源,两用一备。平时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一路电源备用;当有一路电源检修或故障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供给整个医院的用电。

当市电停电时,从市电开关辅助触点取发电机启动信号,发电机自启动,分别启动相应的柴油发电机组,并在15s内向应急母线供电,保证消防设备和手术室、急诊等一级负荷用电。

(4)高压采用手车式金属铠装开关柜和环网柜,低压采用MNS型组合抽屉式开关柜,变压器选用SCB10型干式环保低损耗变压器。

(5)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用电由两个电源供电,且在最末端一级配电箱自动切换。

(6)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明显标志。

3 消防配电线路的选型与敷设

消防配电线路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电力电缆和电线,控制电缆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电缆。

消防用电配电线路暗敷时穿管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且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

4 消防应急照明

(1)备用照明:在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防排烟机房、弱电总机房等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场所设置备用照明,按正常照明的照度要求。设计中采用自带蓄电池加应急发电机电源的方式供电,保证转换时间小于5s,持续供电时间满足要求。

(2)在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主要出入口、地下车库等处设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0.5LX,楼梯间内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LX。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设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LX。

(3)火灾时,疏散通道上的应急照明可由消防控制室强制点亮。

(4)疏散照明、出口指示灯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自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持续供电时间大于30min。

(5)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的有关规定。平面图中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应明确标注和说明。

(6)本建筑单层面积较大,上下错落,出口与通道较多,设置疏散指示和安全出口灯,特别注意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在院街区域,若能设置智能疏散照明系统,会更有利于消防疏散(种种原因未设),可动态导向,给出最近的逃生路线。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此建筑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一级保护对象,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在门诊楼二层(实为地面一层,可直通室外地面消防车道)设消防控制中心,门口直通室外。在医技住院楼设两处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手动控制台,接受和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的指令,联动消防水泵、灭火装置、非消防电源断电、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防排烟装置、电梯等设施,并显示、记录各种报警及联动状态。消防泵、防排烟风机除自动控制外,尚可在综合手动控制台上手动控制(通过硬线控制电缆)。

(3)按火灾自动报警规范在不同场所设置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或它们的组合。气体灭火区域、防火卷帘处探测器的设置满足规范要求。在B栋住院楼的三、四层厨房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

(4)按规范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按钮、警铃。

(5)在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弱电电池房、CT/DR/DSA设备房、网络机房、档案库房设置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在MRI、直线、回旋加速器房设置厂家自带柜式气体灭火系统;在医技楼一层锅炉房设置水喷雾灭火控制系统;在B栋住院楼的三、四层厨房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及燃气报警控制器。在医技楼共三处大空间设有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相应的探测器对其实现

监测。

(6)设置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电梯轿厢内设置与消控室的直通电话。

(7)应急广播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由系统中的模块控制对着火层及相关层进行广播,在联动控制台亦能手动选择楼层(区)广播。消防广播主用与备用扩音机容量满足规范要求。

(8)按照云南省当地的规定,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总监测点数约580点,监控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内。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250V的铜芯电缆,控制线路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500V的铜芯电缆。暗敷时穿管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且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消防电话、消防广播线路单独穿管敷设;消火栓按钮的直接启泵线单独穿管敷设。

(10)火灾报警系统的电源和接地等满足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电为一级负荷,双电源末端切换箱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并设置UPS电源。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设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6 结语

总之,医院建筑中有关消防电气设计的内容较多,做好消防电气设计和审查,对于保证建筑安全,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娴,女,供职于深圳市精鼎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电气。

茅台职工医院:山地医院设计探索 篇4

贵州省茅台职工医院位于贵州仁怀市茅台镇, 是茅台集团出资建设的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74972㎡, 总建筑面积为139000㎡, 地上13层, 地下2层。一期规划800床, 建一体化的医疗大楼, 二期为住院大楼和康复养老病房。

针对周围山地地形, 如何在复杂的山地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医院流程?如何用山地环境的特点来应对医疗环境设计?茅台职工医院从以下5方面进行了设计探索——

分层驻台, 应对高差地形

茅台职工医院所处的山地环境中, 医疗功能与地形高差是主要解决的矛盾。医院设计初期, 通过对使用场地上的高差分析, 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约15m。对此高差, 一般通过分层驻台的方式平整用地, 但由于医院建筑内部功能复杂, 流线较多, 院感和无障碍设计要求严格, 因此避开用地坡度较大、坡向不利的区域, 选择相对平坦的位置, 形成相对完整的2~3个平台, 从而避免因分台过多带来的交通不便。

另外, 在设计中选择了一个适宜的标高对地形进行整合, 而标高在该医院中是非常重要的建设依据。

医院主体建筑位于用地较为平坦宽敞的北端, 该区域与北侧道路中段标高基本相平, 且高于西侧道路和其南侧的区域标高, 有利于形成具有较强视觉效果的沿街立面形象, 同时在南侧设置地下室, 利用南北高差减少土石方量, 可形成侧窗的通风和采光。

2.功能流线示意图

大集中、小分散式布局

依据山地高差的特点, 医院整体采用一体化集中布局, 将整个医院主要的功能区, 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等完整紧凑地设计到一个单体建筑物内。该布局不仅保持了院内各功能空间之间的紧密性, 达到缩短交通距离, 缓解运输压力, 避免交叉感染, 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患者就诊的目的, 而且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功能空间设置上, 结合山地天然的生态绿色条件, 使空间中的患者感受良好的疗愈环境。医院首层或以上标高地设置门诊和部分医技用房, 以打造良好的光照和绿化环境。大型设备医技空间如放射科、核医学科等设置在地下层, 利用台地高差, 将采光通风从医院侧面引入到内部。如此, 通过集中式布局将外部联系转为建筑的内部联系, 有效解决医院内无障碍设计问题。

医院中的感染科、病房等功能空间采用分散布局方式, 局部采用连廊与主体连接, 充分实现无障碍交通联系, 有效减小了患者群之间的交叉感染。

3~4.鸟瞰图

5.分层入口示意图

6.用地坡度分析

医疗空间功能, 上下通达的横向交通

在无障碍设计上, 以保证医院内流线的通达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为设计原则。医院的山地地形决定了院内医疗空间功能需采取上下通达的横向交通设计, 据此入口选取在标高较高的位置, 即地势较高的用地北侧, 以期从“高”点入, 实现功能“降”式。在医院用地较为紧张的现状下, 将医疗功能竖向集中设置, 不增加垂直和水平流线, 较大节约门诊建筑基底, 扩大景观绿化面积。

针对医院门诊入口人车密集、高低道路的特点, 设计中利用地形, 在门诊楼前设置一个舒适安全的入口广场对各流线进行分流, 起到保障人、车快速、安全到达医院内部的作用, 实现无障碍通行。并利用地形高差在低标高点处设置可同层平进的出入口, 解决大量人流集散问题。

患者进入医院门诊大厅后, 身处于门诊医技楼竖向高度的中间位置, 可上可下进入各医疗单元, 缩短了患者就诊流线, 减小了单向交通流线的压力, 提高了医疗效率, 有效地控制了门诊医技楼的高度。

分层入口, 多元分流

在入口设计中, 基于医院集中式的布局特点, 入口不宜多、相近, 因此设计充分利用高差, 形成多个接地层, 最终采用分层入口、多元分流的设计方法。从入口广场的标高层可以分别进入普通门诊、急诊、体检、儿科、儿保等部分, 而利用地形高差在低于广场9m处的标高层设置住院入口, 低于广场12m处设置后勤管理出入口, 并分别布置了入口广场, 这样使得各个流线的出入口有序、自然分开, 同时又避免人流过于集中, 缓解交通压力。

绿色环境, 退台式景观

在医院的环境设计中, 充分利用山地环境的特殊性, 依据医院所处山地的坡度, 采用退台、架空、弱化转角等处理方式, 将绿色环境引入建筑内部, 使建筑与环境彼此融合, 丰富了医院空间层次, 创造独特景观, 在城市界面又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形象。

医院设计任务书 篇5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根据国家及技防有关部门规定,委托上海帝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门急诊大楼进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要求如下:

一、系统符合标准.(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视频监控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二、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勘察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实际情况,需在监控中心新装22寸彩色液晶监视器10台,每台监视器通过视频解码器显示实时监控图像,重新安装中心机房电视墙。需新装16路数字硬盘录象机4台,将新装的视频系统画面全部显示到视频监控系统中,通过光纤将门急诊大楼64路数字视频信号传输到住院大楼的监控中心, 所有画面都传输到监控中心, 通过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管理服务器使所有的图像均可在电视墙上方便的切换和显示。新增加的摄像机分布根据技防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主要针对门急诊大楼的进出通道,电梯出入口,及容易造成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重点地段以及发生医患纠纷的场所进行重点监控。门急诊大楼出入口设置实时监控,监视人员的出入。图像要求清晰可辨。

视频监控系统能充分发挥其特有职能,为安全运营提供强大的支持功能,能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便于有效处理及制止事态漫延,并为日后提供查询录像

资料,以保障正常运营次序及完善各项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监控系统可同时进行多路录像,录像参数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设置。录像具备回放功能,回放能够达到实时并且不影响录像;并可通过数据库,实现历史图像存储与查询。

监控系统应采用标准化、规格化、通用化设备,具备信号丢失报警功能。录像,在监控中心通过硬盘录像机进行操作。系统录像格式可用通用播放软件进行回放。录像资料的调用必须设置权限,只有授权用户才能采集、存储、拷贝录像资料。

通过硬盘录像机对所有记录图像进行回访,录像资料保存时间不低于30天。

终端采用16路硬盘录像机4台,采用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管理服务器对图像进行切换显示,并配置10台22寸和2台40寸液晶显示器。

三、建设工期:2013年8月30日前完成系统改造建设并通过验收投入试运行。

四、工程投资额约为:69.6638万元

五、工程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系统建成后: 有效的记录门急诊大楼出入口行人进出时间及行人人员面部特征,过道监控能监控行人动态,摄像机可对偏僻地区进行监控防范。能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发生案情,能为公安侦察破案提供有效线索。

门急诊大楼出入口监控必须达到能清楚的监控并能识别出入人员面部特征。室内的主通道监控基本实现覆盖。

终端采用硬盘录像机录像,所有视频信号均录像,录像格式全部为数字格式,录像保存时间为30天。

采用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管理服务器切换显示在22寸监视器和40寸液晶显示器上。

公章:

医院户外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篇6

医院户外园林景观的合理规划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体现在景观自然属性和医院之间的环境跳跃,二是景观的空间布局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三是景观植物可以释放出大量有益健康的负离子。正因为以上特性,更需在进行景观规划时遵循与自然生态协调,充分贴合病人的官能感受,力求安全性和疗养性能最大化等原则,以实现医院户外景观的最大健康效益。

医院户外园林景观的健康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医院不再是单纯的治疗基地,而是逐渐演化为集治病与修养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医院内部的景观设计绝不仅仅是为了环境的美观,更重要的其实是基于景观基础上的辅助疗养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患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1.景观自然属性与医院之间的环境跳跃

医院是一种人工营造的专门用来治疗疾病的场所,患者到医院的目的是为了检查身体和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治病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医院的根本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医疗组织开始认识到用治病来概括医学的目的是不准确的,医院存在的目的不应该是治病,而是维护患者健康,这就将医院的性质进行了一个转变,而绿色景观的布置正是为了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绿色景观可以和医院的单调氛围形成一种环境差,从而给患者更加愉悦的心情。比如,当住院患者從华西医院的病房内往外看时,可以观赏到自然的清水绿树,缓解患病期间的不佳心情。

2.医院户外空间布局形式提高互动性

医院的自然景观不仅可供观赏之用, 更重要的意义是它能促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自然之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并适当运动。就如春天来临时人们总是喜欢外出踏青,久处医院的患者也希望在治疗之余能够到花园中散步,感受自然的气息,这一举动不仅可以舒缓心情,更能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促进身体机能的更快恢复。成都市华西医院在建院规划时,将医院腹地专门划定为医疗绿地,使得患者能够在就诊之余受自然气息感染,放松心情。可想而知,患者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下,走进绿化区域稍作停留或是散步,将会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对健康有益无害。

3.景观植物产生大量负离子有益健康

现代研究已经表明,负离子这一物质能够与人类的皮肤和呼吸道发生反应,起到平衡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的作用。医院中充满了各种电子检测仪器,在给患者带来精密检测结果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损害。此外,医院空气中还悬浮着大量的阳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进行干扰,从而容易导致头晕目眩等症状。绿色自然景观的布置则正好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与医院空气中存在的电磁辐射和阳离子发生中和作用,从而缓解医护人员疲劳,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医院户外景观规划原则

医院户外园林景观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布置园林景观时,也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求实现最大的健康效益。

1.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对自身的种种认识,最开始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而每一地区的自然生态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若破坏生态来改造景观,则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华西医院的景观布局中,就充分考虑了成都市的生态特点,考虑到成都夏季湿热的气候,华西医院在第一和第三住院楼之间设计了常绿廊架,廊架周围还布置有小卖部、休闲茶座等,充分顾及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使得他们能在炎炎夏日之中,还能感受到清风徐来的款款凉意。

2.充分贴合病人的官能感受

医院户外景观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通常是不同植物、不同结构之间的配合和转换,以给人营营造出最美的官能感受。华西医院就是基于这里理论,将医院绿地划分为入口功能园、景观功能园和核心景观园三个部分,其景观布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景色逐步深化,给人的感官刺激也逐步增强,充分营造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此外,在具体的植物分配时,又结合了点线面三者合一以及孤植与群植相穿插的特点,位于绿地中心的生命广场有一颗硕大的黄葛树,枝干发达,树叶茂盛,是周围小环境圈中的一大亮点,且成为患者及家属避阳乘凉的好去处。

3.安全和疗养性能考虑

医院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其给人的环境美感,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安全和健康的原则,选择不易发生病虫害、不易引起过敏症状且气味怡人的植物,此外,还应考量植物的杀菌效果,尽可能地选择能够释放出杀菌素的植物如松柏、冷杉等,以杀灭容易附着的各种真菌、细菌,降低患者感染率。此外,就是植物的保健作用。在华西医院就专门建有大片的保健林,种植大的乔木,寓意丰富且集安全性、经济型和休闲性、保健性为一体,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户外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环境美化,其基于景观基础上的辅助疗养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患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跳跃性、空间布局以及释放大量负离子等层面。因此,在进行医院户外景观规划时,要尊重自然生态原则, 充分贴合病人的官能感受,并实现安全性和疗养性能的最大化。

医院设计 篇7

闽东医院位于福建省福安市, 是闽东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院区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 新建病房综合楼, 满足约1000床的住院及5000人次的日门诊量, 并且在新建大楼建成后, 再拆除3号门诊楼, 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整个院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4万m2, 建设用地1.28万m2。病房综合楼层数为地上22层, 地下2层, 总建筑面积7.91万m2。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6.62万m2, 地下建筑面积1.30万m2。地下停车167辆 (采用机械停车) 。

2 设计原则

医院建筑不只满足病人日常的治疗需要, 建筑师所制造的医疗空间还要具有以下特点: (1) 一个精神松弛的场地———寂静的环境可以舒缓紧张的心情。 (2) 一个给予人文关心的场地———为病人治疗服务。 (3) 一个性能与美学共存的空间———短捷高效的医疗进程和夺目清楚的标识体系设计。 (4) 一个充满时代性及地域性的建筑———结合医院特点, 进行“定制化”设计, 体现医院建筑功能特色。尝试将社会学的观念融入设计中, 本着“国际化、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环保节能、可连续发展”的观念, 努力创制一个性能正当、过程科学、技能优秀、环境美好的建筑。

3 设计理念

3.1 应势而合

建筑布局中, 讲究顺势而为。合, 又寓意着围合、融合、和谐, 医院综合楼的设计, 考虑在暂时保留3号门诊楼, 以满足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实施, 在设计中, 采用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避免建筑的斜角正对道路,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相对于两条道路的立面效果, 使建筑和地势联珠联璧合,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3.2 韵律

作为医院的主体, 综合楼和原有1号病房楼首尾呼应, 采用直线和折线的引申和变异, 加以虚实对比的韵律感, 谱写医院建筑的“健康之韵”

4 规划设计

根据地形和规划条件, 综合楼需退鹤山西路道路红线21m, 退世纪大道道路红线16 m, 西侧退让消防间距不小于9 m。北侧与6号病房楼和3号门诊楼留不小于6m的安全施工距离。

为更好地适应医院发展和运营, 本项目分两步实施:第一步:现在南侧用地范围内建设综合病房楼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建成投入使用后, 将原来6号病房楼和3号门诊楼的功能搬入新建综合楼中。第二步:拆除3号门诊楼建设地下车库, 由于3号楼地势较高, 为顺应地势, 建设两层地下室, 其上布置康复绿地, 形成整个医院康复绿地。同时改造6号病房楼, 作为新综合楼的裙房, 完成医院功能的优化整合。使之与新建大楼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整个院区形成以该建筑和1号病房楼为双核心, 2号楼, 4号楼, 6号楼为辅的医疗场区。

5 交通组织

院区内道路结构力求简单便捷, 合理组织院区交通。出入口设置的原则为“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住院与就诊分流”。

(1) 院区各出入口均布置在鹤山西路和秦溪路上。

(2) 新建综合楼主出入口设置在鹤山西路, 结合出入口设置入口广场, 就诊人流经入口广场引导到达门诊出入口。

(3) 急诊出入口与秦溪路上原1号楼住院探视出入口合用, 方便急诊患者快速到达急诊区。

(4) 后勤出入口独立设置在秦溪路上, 后勤人流车流通过后勤出入口进入后勤区。

(5) 污物出口设置在鹤山西路西侧, 污物由地下打包, 利用夜间, 分时段由污物出口运出院区, 避免对其他流线造成影响。

新建病房综合楼于原有1号病房楼的围合, 形成沿鹤山西路和秦溪路的入口广场区。连接起医院的各个出入口。

内部采用环形道路系统, 将各个出入口串联起来, 使各类人群都能方便快捷的到达院区各个部分。

停车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 地上主要为急救及无障碍车位。其他机动车通过地库出入口将车辆引入地下, 最大化实现人车分流, 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 (见图1、2) 。

6 建筑立面设计

本项目立面设计风格, 一虚一实, 以及横向线条为立面构成要素, 互相穿插对比, 形成典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形态。以大面积的虚实对比、精致的细部设计、丰富的形体造型, 塑造现代医院建筑新形象, 具有标志性、时代性。

7 功能布局

本项目集中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 功能较为复杂, 设计中引入医疗街的概念, 各功能模块相互独立成区, 通过医疗街道串联起来。做到医患分流, 患患分流。使各种流线简单明了。

各功能采用竖向分区, 分别设置不同的竖向交通, 1~12层为门急诊区、医技区, 13层及以上为住院区。

(1) 地下空间规划:为了充分利用土地, 地下一层设置放射科、120调度中心、消防控制中心、非机动车停车及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等设备用房。机动车停车采用机械立体车位。地上和地下空间各自成区, 相互不影响。

(2) 地上部分: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门诊部分设置九层, 采用医疗街+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首层布置三层通高的门诊及住院大厅, 阳光充足, 使患者体验轻松开阔的就医环境。在大厅中部共设置两部自动扶梯和两部门诊电梯, 专门服务于门诊患者方便快捷地到达所需就医楼层。考虑到医患分流, 在大厅中部设置了两部专门供医生使用的医护电梯。儿科单独出入口设置在综合楼北侧, 且为了照顾到儿童和孕妇这些特殊人群, 专门设置了两部直接到达儿科中心和妇产科中心的病人梯。在急诊急救部分设置一部专门供急诊患者的急诊专用电梯。住院入口设置在综合楼北侧正中, 并设置八台病床电梯直达住院部, 其中一台病床电梯设置为手术专用梯, 一台作为药品运送电梯。

手术中心部分在设计过程中, 严格遵守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三区划分的原则, 设置了洁净走道和污物通道, 医务人员和患者通过洁净走道进入手术室, 术后物品打包后, 经过污物走道运送到污物电梯。

13层以上的病房层, 每层均为一个科室, 医护工作区域设置在两个护理单元的中部, 医护办公区域采用开敞的大空间设计, 同时设计医护休闲区域, 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缓解疲惫以及探讨医护经验及知识的一个交流空间。在每个护理单元的端部扩大走廊空间, 设置一个供家属休闲以及聊天的一个区域 (见图3、4) 。

8 消防设计

本项目综合楼的周边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操作场地, 消防车道净宽大于4m, 距建筑外墙均不小于5m, 消防登高操作场地不小于8m×15m, 同时设置了消防救援窗口, 满足消防通道及登高的要求;新建建筑与周边原有建筑的防火间距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综合楼建筑高度为90.30m (建筑室外地面到屋面) , 为一类高层医疗建筑,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总的分为48个防火分区, 其中地下室6个防火分区, 均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地上每个防火分区均不超过2000m2, 地下机械停车库防火分区不超过2600m2, 地下室其他功能用房防火分区不超过1000m2, 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本建筑共设置6部疏散楼梯, 19部电梯, 其中2部为消防电梯, 满足疏散和消防的要求。

9 结语

医院病房综合楼与地势契合, 浑然天成, 与原有建筑呼应, 和谐共生, 经过重新塑造的入口广场, 和谐的建筑, 健康的韵律, 共同打造闽东地区医疗建筑事业的新篇章。跟着医疗各性能组成的有机增加与医疗技能的快速进步, 医疗建筑已成为目前更新速度最快的建筑类型之一。目前, 我国医院体系也在经历着涉及体制、模式和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时期, 怎样提升各大医院的总体机能, 其实对医院来说是全方位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医院设计 篇8

“变形医院”实际上是基于现实

谈到此次“变形医院”的设计灵感, 作为70后的陈亮称自己成长深受“变形金刚”的影响, “因为兴趣, 所以热爱”陈亮将自己的个人爱好与工作相结合。“如同变形金刚一样, 医院通过建筑空间的形态变化和空间转换, 实现以患者为中心。”

“变形医院”, 实际上是一座适应性的医院摩天楼, 以“变形”与“适应性空间”为核心关键词。

“变形的概念其实是运用空间变换改变行动方式, 实现房间的移动, 用机械装置简化和缩短功能空间流程, 让整座医院建筑围绕患者运动, 真正地‘以患者为中心’, 从而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 形成一个全新的就医流程。该过程与物流概念相似, 首先对患者进行编号, 然后将患者与所在的房间传送到整体的医疗设备传输系统中, 患者抵达设备上的站点进行相关检查与就诊, 完成后再通过设备传输进入下一个环节, 如此形成就医循环链。另外, 通过适应变化的形态, 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医疗环境下的就诊, 还能够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很好的归类, 归类方法均是以数字化、自动化进行处理, 旨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陈亮解释道。

实际上, “变形医院”中所提到的空间变换, 这个所谓超越现实的想象归根结底还是基于现实, 这种概念早已在狭小且功能复杂的空间中有所使用, 比如被运用在航空母舰上以对战斗机进行最为合理的调度, 高效完成起飞、降落、检修等功能。空间的变换适应不同的使用方式, 对未来医疗的发展变化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影响。陈亮谈及到未来医院的设计理念, 虽然有些天马行空, 却是基于很多理性、现实的思考。毕竟设计本身其实就是基于现实的思考。

“变形医院”的实质是简单化流程

“‘变形医院’看似一个十分大胆超前的想法, 但实际上是可以应用到现实当中去的。目前很多医院的设计趋于模块化, 提倡功能空间的灵活多变。因此, ‘变形医院’要体现的也是一个患者的使用体验, 包括医疗流程和功能划分。”

陈亮接着说:“当大家普遍认为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是非常复杂、甚至有些深不可测的时候, 能不能反过来思考可否用纯技术的手段将这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患者为中心点的变形医院, 就是通过形态的变化, 转换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 以达到极大缩短医疗流程的目的。”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这也是陈亮所坚持的理念。

另外, “变形医院”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物流系统, 患者在护理舱系统中进行传送治疗, 实现“人不动、空间动”。因此, “变形医院”这种想法, 并不是超越现实的, 反而更加实际。

未来医院的设计探索

通过这个竞赛, 陈亮谈到, “变形医院只是一个开始, 若以此作为方向继续研发, 会对新的医疗模式产生新的探索。”未来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要在有限的资源内容纳非常复杂的医院功能, 将受到很多的制约。未来可通过科技来节约空间, 达到节约土地资源、实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陈亮还对变形医院进行延伸, 大胆提出未来医院可以行走, 或进行小规模的移动或转换, 比如大城市的医疗设备相对比较完善, 那么在一些小城市或落后地区设置相同的模块的功能房间, 患者生病后只需进入房间内进行身体检查, 数据自动传送到医院, 根据大数据信息得出报告从而简化就诊流程。他相信这是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

陈亮认为, 由于医疗体制的不同, 目前能够快速实现“变形医院”概念的更多是民营医院, 很多高端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设标准正在不断向国际化靠拢。这里陈亮纠正一个观念, 很多人认为美式的高端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环境设计投资比较高, 而实际上恰恰相反, 比如美国的很多医院并不像国内医院使用大理石材料、树脂板等高价材料, 反而是采用实用、具有人性化、温馨的常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改善环境, 这也正是变形医院的设计思维。

谈及国内医院建筑的设计现状, 陈亮直言不讳:“目前虽有很多援建医院矗立在非洲、蒙古等地, 但发达国家医院建筑还鲜有中国团队的身影。归结原因在于中国设计市场本身存在不规范、恶性竞争等问题。而国外的设计市场相对比较规范, 主要是因为高低端品牌划分的比较清楚, 这样使各层次设计公司与甲方的要求互相匹配。而国内市场缺乏细化过程, 没有很好的行业保护。”

“整体看中国的设计, 已呈国际化趋势, 形成了国际村落的概念, 如北京就和纽约、东京的形式已无太大的区别, 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城市。中国得到这样超前的发展也是得益于国际化的建筑市场, 因此设计师开放思维、多元化交流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因素。”陈亮感慨道。

结语

医院设计 篇9

总体原则

在文化元素的提取上, 要深刻挖掘文化内涵, 协调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是医院历史的根本, 现代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方向。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突出医院文化的特征性和专属性。在建筑设计角度一味地对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意义不大,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区域才是关键。

现代医院建筑在空间和立面上受医疗功能和流程的限制颇多, 因此在文化元素的表达上, 宜将文化与功能结合, 既应保证文化表达的通俗性, 又需避免肤浅的“外貌”工程影响医院的使用功能。具体地说, 应在保证现代大型医院的科学布局关系和医疗分区的基础上, 在近人的尺度和公共景观区域表达文化元素。

地域文化分析

四川特有的地域特点, 促成了成都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一直以它开放包容的形象活跃在中国城市的舞台上。在文化上, 成都有着广泛的包容性和纳新性, 这一可贵的特质契合了华西的文化特质。而文化的体现离不开对场地的解读, 锦江院区项目所在地位于成都三圣花乡区域, 绿化植被极佳, 基地北侧和东侧均为宽阔的城市绿化带。整体外部条件为设计一个景观极佳的绿色花园式医院提供了先天条件, 将建筑、景观、文化三者紧密结合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微观体现。

华西文化解读

*中西合璧

华西,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 代表着一种中西合璧的厚重感, 也与华西的包容和博爱密不可分, 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学精神孕育了华西医院先进的医术和伟大的医德, 也让华西医院在百年历史中开创了无数的先河。正是华西这种勇于创新的先进性和包容性使得我们有勇气在文化元素的体现上做出更多的尝试。

*玫瑰与荷花

解读和提炼东西方文化在华西医院历史上的共生关系成为关键。华西医院的前身是教会医院, 有着强烈的西方教会印记, 玫瑰以玫瑰花窗的建筑形式不断在建筑语汇中被表达。而华西医院老校区内的荷花池景观, 则承载了无数华西人的记忆。因此我们将东西方文化以玫瑰和荷花作为体现, 将荷花池与地面中式景观体系和上下客区域结合, 并在屋顶花园布置西方庭院, 结合玫瑰花窗的天窗形式解决中庭采光, 为室内带来活泼清新的光影效果。

立面造型上提炼传统教会和医院共有的十字造型, 简洁处理入口门厅的开窗设计, 既直观传递了教会医院的文化符号, 又一气呵成地将整个建筑体量联系成整体。

*建筑与环境

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们在新院区中诠释老院区的景观体系, 将代表华西气质和特点的入口、雕塑、银杏树等合理布置在新院区内, 最终实现以现代医疗功能为骨架、结合东西方文化特色景观细节的建筑群落。

医院特质的人文表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服务妇女儿童的专科医院, 针对妇女儿童的人文设计也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对建筑尺度和空间布局的处理力争减弱公共空间的压抑感, 并用柔和的圆弧处理角部, 表达柔和亲切的妇女儿童形象。圆形的入口门厅, 在完成多个方向人流的引导和疏散任务的同时也将阳光与自然引入室内。浅粉色的石材墙面如母性般温暖, 富有亲和力, 搭配局部跳动的彩釉玻璃, 构成了专属于妇女儿童的医院形象。

医院设计 篇10

建筑环境使我们能够观察人类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情景,显示社会对一些根本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精神病院的建筑布局以极其特殊的方式说明了这一点。在这里,当人们看到那些精神失常的患者时会感到特别压抑,毕竟有些患者是在违背自己意愿,甚至被剥夺自由的情况下接受治疗的。

为此,经过对精神病调查研究,我们将在建筑上改变精神病院建筑令人压抑的特点,用以居住形态为导向的楼体结构,小规模建筑形态,使患者在长期住院的过程中有居家的感觉,通过增加室外活动空间及室内活动空间的康复训练,使这部分人更快的恢复健康。

2 项目概况

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构改革,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建成功能完备、满足本市居民需求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建设规模为床位500张,日门急诊量200人次。

项目用地位于大同市南三环路西延段南侧,为近似长方形地块,四周均为城市道路,现有用地视野开阔。占地面积约68 000m2,建筑高度为17.55m,总建筑面积32000m2。

3 规划特点

3.1 与大同古城文化肌理相结合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保存了完整的古代城市脉络。大同街道的格局延续了隋唐的里坊制,形成的建筑物空间序列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

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为精神病重点专科医院,该地块相对较方正,其建筑形体用院落式的格局体现有序列的建筑空间,呼应大同市的城市脉落。通过一些调查实践表明,为了使患者能尽快出院,其生活的环境应与现实生活环境不能相差太远,对于增加建筑的历史气息和文化脉络有利于病人特别是封闭病区病人健康的恢复。

3.2 结构模型———模块化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造成部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长,同时由于部分患者逐步丧失了社会生活能力,需终生住院治疗、生活。因此,医疗建筑堪比一个小城市。医院的医疗服务,应在高效、快捷和安全、秩序的基础上,形成各种人流、车流、医疗流程、物流支持系统和信息流的“链”,各条链共同构成医院的医疗服务系统。

本工程日门诊量为200人,病床数为500床。病人住院时间长的特点使围绕病人每天的生活恢复健康的流线为中心的特点形成一个新的功能模块特点。室内空间的活动,室外空间的活动,其功能结构模型应努力使医院的功能链和整体的空间具有可识性,并保持更多的连续性,使医院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组合。功能结构关系和空间的成长紧凑而清晰、简单、快捷和有序化。

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布局紧凑,预留了较大的发展用地,特别是留出了较大的南向场地作为康复训练,保持了医院总体脉络和整体的医疗功能链可持续的发展。

3.3 建筑形态、功能与“院中院”

罗杰·S·伍尔瑞克对美国宾乡法尼亚的保罗纪念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影响进行了长达10a的研究。研究表明,如果病人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到室外园林中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需要的药品减少30%,而康复度提高30%,对护士的需要也较少。因而本建筑通过集中的院落绿化空间及开敞的绿化空间创造舒适的环境。以创造生态、自然绿色为基础,少量人工雕饰做点睛的“颐养型”景观,给患者带来最大程度的身心的愉悦,起到配合治疗的效果。本工程在用地南侧通过微地形变化围合院落空间,平坦的绿化用地及小路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绿化环境。

依功能需求形成模块化的布局方式,病房楼以板式形态围合院落出现,舒展而视线良好,结合康复中心,可相对独立成为“院中院”。门急诊部分将形成尽端式的板式科室单元,长方形布局及科室组团候诊有利于通风采光和建筑节能。

3.4 规划布局及交通组织

规划用地为近似长方形布局,北侧为城市主干道,人流主要方向来自北侧及西侧。因而用地北侧作为门急诊主要入口,通过西方园林几何图形较强的特点为人们展现一个开放的形象。病房楼设在在南侧,有良好视野,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细腻的尺度为人们展现一个亲切的特征。中部为医技区,方便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后勤保障区位于住院部北侧,将视野最佳的南侧用地用于病人康复训练。这样使病房区人流区域独立、动静分区明确。

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用地四周有城市道路的有利条件,住院区交通组织连接用地西侧城市道路,门诊功能区连接北侧城市道路,后勤区连接南侧城市道路。机动车范围控制在用地周边区域,就近停车,不穿越医疗区内部,内部为步行区域,达到人车分流和交通的有序化。

在医院停车规划中,不设置集中的停车场,各区域都有独立充足的地上停车场,位置便利。

4 建筑设计

4.1 功能区域布置

总体布局由北向南为门急诊、医技、病房。病房区位于南侧,充分展开面向康复活动区。

4.1.1 门急诊区

门急诊为板式科室单元组合成的长方型模块,在标准模块中组织门诊各功能科室。急诊设于门诊东侧两个模块中。1层布置门诊大厅、急诊厅、收费、取药大厅、心理康复科出入口;2层门诊及功能检查;3层为门诊及办公。就诊人流可通过门诊前广场进入门诊大厅。司法鉴定和心理康复门诊均有独自对外的出入口。

4.1.2 医技区

医技区位于门诊、病房的中部。地上1层布置影像科;2层布置检验科;3层布置手术部。

4.1.3 病房区

病房大部分房间面向南侧,病房楼之间形成大型庭院园林空间。大型绿化带及庭院绿化为病人提供的活动休息环境。

4.2 内部交通组织

通过水平交通系统及垂直交通系统组织了大型医院内部种类繁多复杂的人流、物流流线。方格网水平交通体系,简洁明了,快捷地组织起门诊、医技、病房各功能单元。分类设置垂直交通系统,清晰有效地组织各功能系统的人流、物流。垂直交通均沿水平交通网格相对集中设置。主街、电梯构成了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网络,使人流物流方便快捷地到达医疗区楼内每个角落。

4.3 功能分析

功能区域的布置,既可减少微观流程相互穿越,又渗入了专科细分、相互支持、资源共享的现代医院的发展模式。

根据各使用部分的人流量,以及各主要功能的内在关联度,合理安排布局,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就医行程,并充分利用诊疗资源。门诊由下至上将人流量大的内外等科室安排在较低的楼层,减少大量人流通过垂直交通上下,增加就诊时间。医技部作为医疗支持体系,与门诊、病房各功能单元形成系统化医疗体系,分别根据相关联系紧密度,布局同层或上下紧邻,形成便捷的支持系统。门诊和各类检查科室、药房、治疗中心,病房与康复治疗之间关系紧密,通过最近的平面布置和交通组织加强之间的联系,减少穿越和增加效率。

医疗主街使各门诊科室与医技科室、病房科室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组团式的候诊空间减少了走廊带形的特征,分别设置的门诊出入口可减少病人来回穿梭的机会。门诊楼面向主干道,为人们带来开放的就医环境。

护理单元:开放病区共设置6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30个床位;封闭病区共设置8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40个床位.每个护理单元通过对护士站空间的开放增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大多数病房南向布置,面向院落康复区及开放康复区,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针对封闭病房区,本工程充分考虑了安全技术措施。护理单元设置病人与医护分开的双走廊,病人病房外窗设置防撞安全玻璃,并为开启扇设置防护格栅。增加病房吊顶高度,减少露明管线,以防止病人破坏和自缢等行为。对于公共卫生间及淋浴尽量靠近护士站,设置低矮开敞隔断以方便医护人员加强监护,并增加蹲位数量,适当加大淋浴间距来方便病人使用。

4.4 建筑形象

建筑形体塑造着重体现亲切小巧的尺度,使患者有居家的感觉,并通过外墙灰砖的装饰面层与当地院落文化特色相互融合。门诊医技部以理性严谨的阵列式单纯元素为依托,中间穿插玻璃体中庭及玻璃走廊贯穿全局,沿主街展开富有韵律的院落建筑。总体建筑形象结合功能展现了理性的特征。

4.5 建筑空间设计

门急诊、医技、病房根据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层高,以利高效节能。门诊的内庭院可保证科室的采光通风,病房的内庭院为冬季室外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门诊部以尺度开阔的中庭组织建筑入口空间,在视觉上是空间系列的高潮和导向中心。医院的门诊医技部分都围绕着一个大型的中庭布置,垂直交通电梯,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植物、水景、照明等都有秩序地设于中庭周边,创造了一个有静有动,构图丰富,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

室内的“医疗主街”从北侧中庭直至住院部南入口,将整个建筑包括中庭两侧的各个功能单元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功能联系。依托“医院街”还布置的绿化内院,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问题,也增添了人性化的情调,对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通过对以上论述,最终实现创建一所集预防、治疗、康复、科教研为一体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在尊重地方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情况下,利用地形,强调生态和绿色,体现对医院内的各类使用者的关心,创建适宜的就诊、工作空间、居家住院模式。

摘要:通过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建筑设计,阐述了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一些设计特点。文章着重提出了精神病院的总体规划格局和建筑空间组织,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建筑空间。

关键词: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筑设计,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081105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讨论稿)(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Z].

[2]周颖,孙耀男精神病医院住院部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0(2):102-107.

[3]许崇涛,刘少文,洪晓虹,等.在精神病院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3):167-168.

[4](德)菲利普.默伊泽尔,克里斯托.席尔默.专科医院和专科门诊(精)[M].付天海,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医院设计 篇11

【关键词】附建式战时急救医院;战时人员给水量;设备选型;平战转换

1.关于选取战时人员给水量设计标准问题

根据现行附建式人防工程设计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下面简称《规范》)表6.2.3战时人员生活饮用水量标准中提到 “急救医院伤病员饮用水4~5L/(人.d)、生活用水60~80 L/(人.d)”,工作人员饮用水3~6L/(人.d)、生活用水30~40 L/(人.d) ”。这跟《人民防空医疗救护设计标准》(RFJ10-95)(下面简称《标准》)5.3用水量标准的规定不一致。《标准》表5.3.1将人员用水划分为伤病员饮水、伤病员生活用水、医务人员饮水、医务人员洗漱用水、医务人员卫生用水和煮食用水。前者分类笼统,后者对人员的各项用水指标进行详细分类,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两规范对于用水量的规定有差异。附《标准》5.3.1人员用水量表内容:“伤病员饮用水2~3(升/人.天),伤病员生活用水30~50(升/人.天),医务人员饮水5~6(升/人.天),医务人员洗漱用水5~10(升/人.天),医务人员卫生用水24(升/人.天)”。

经计算,伤病员饮用水 2~3 L/(人.d),伤病员生活用水 30~50 L/(人.d)。

医务人员饮用水5~6 L/(人.d),医务人员生活用水34~40L/(人.d)。从计算结果看出,在伤病员用水方面《规范》比《标准》大;医务人员用水方面《标准》比 《规范》大。参照本院统计的医院人员用水量,结合《医院污水处理技术工程实例》,得出《标准》的取值比较接近实际数据,更具有参考意义。

普通附建式人防人防地下室一般只考虑进风竖井、进风扩散室、除尘室、虑毒室、洗消间、防毒通道和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的洗消。战时医院还要考虑手术室洗手室洗手间洗消、化验室洗涤间、洗消间的洗消,计算洗消用水量时要多方面进行考虑。附《标准》表5.3.2 洗消用水量表内容:“伤病员淋浴洗消40L/(人.次),伤病局部洗消10L/人,口部地坪、墙面洗消5~10L/m2(一次),医械器具消毒10~15L/次。”

从上表看出,伤病员淋浴洗消和伤病局部洗消可由伤病员人数确定,墙面洗消按面积计算,而医械器具消毒水量仍是不确定数值。

2.相关给排水设备的选型

2.1排污泵的选择

战时急救医院对设备选型有特殊要求。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院(一期)工程人防地下室为例,该项目有三个污泵间,承担战时冲水厕所、检查室和洗涤室的排水。《标准》6.3.1“防空地下室的污废水宜采用机械排出。”,除此以外未对排污泵作具体要求。污泵间集水井应采用无堵塞排污泵,该项目采用WQG系列带切割刀片的移动式排污泵。

WQG系列排污泵机体采用新型硬质钛化镍材料制造,可使泵安全运行800小时以上;壳体用AISI304不锈钢制成,坚固、耐腐蚀;根据用户需要配备全自动控制柜,可对泵漏水、漏电、过载及超温进行保护,提高了防护掩蔽时间内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排污泵选型时既要满足《标准》要求,也要考虑防护能力、安全性等功能。

2.2管材的选择

《规范》6.2.14規定“1.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给水管道应采用钢塑复合管或镀锌钢管;2.防护阀门以后的管道可采用其他符合现行规范及产品标准要求的管材。”从规范来看镀锌钢管和钢塑复合管均符合要求。

国内最常用的镀锌钢管是热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多为给水涂塑复合钢管、给水衬塑复合钢管、钢塑复合压力管等,前者使用螺纹连接,后者多采用热熔连接和卡环连接。螺纹连接容易渗漏,而卡环连接严密性差,容易脱落;热熔连接要求在焊接过程中保证电压稳定。在施工条件都无法保证完善的临战转换阶段,施工人员难以保证上述三种管道连接方式的严密性。

在欧洲广泛使用的PE钢塑复合管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该管采用卡压式连接,快捷、严密性好,只需使用配套的卡压钳就可完成连接。本人认为非常适合在临战转换时期在施工条件差、时间紧迫、人手短缺的情形下使用。

人防地下室预埋的排水、排污管通常被设计为热镀锌钢管,其根据是《规范》6.3.14“3 在结构底板中及以下敷设的管道应采用机制铸铁管或热镀锌钢管。”然而战时急救医院设置有化验室和细菌检查室,在使用期间会产生大量医疗废水。这些废水通常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有毒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必将导致二次污染和环境污染,甚至影响战后环境恢复。热镀锌钢管的耐腐蚀性差,不适合排放医疗废水。PE涂塑钢管内衬的PE80涂层能抵御稀硫酸的氧化。

PE塑料可通过时温等效原理的实验推导得出使用寿命。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瑞典BODYCOTE实验室和比利时的BECETEL实验室测试得出PE管的寿命可超过100年。对于常年预埋在底板的PE涂塑钢管来说,能与建筑同寿命,保证可以随时使用。

预埋的热镀锌钢管长期处于不使用的状态,经历多年后,管道内侧的镀锌层会破损或脱落。机制铸铁管耐腐蚀性差,接口为卡箍连接或承插连接,极容易漏水。故可认为PE涂塑钢管比普通镀锌钢管和机制铸铁管更加适合应用于战时急救医院排水。

3.平战转换问题

急救医院的给排水系统平战转换设计复杂,转换工作量较大,同时受临战转换时限的制约。为降低工作量,根据《广州市人防工程平战转换要求》规定的部分给排水设备必须平时安装。本人结合相关设计经验,提出以下两点以供探讨:

(1)预埋在结构板底的排水管按照人防图纸在平时安装到位,必须注意战时冲水厕所和化验室、细菌检查室预埋管道的位置,相应集水井的污水应单独排到室外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内。这里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战争期间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极可能被破坏,但是医疗废水也不能直接排到室外,否则将会污染环境。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建议使用移动式不锈钢水箱贮存医疗废水,在掩蔽时间后移动到室外进行净化处理。

(2)给水系统原则上要平时安装到位,鉴于平时地下室功能是停车库,大部分的战时房间都是平战转换期间构筑,给水支管不可能准确定位安装。故建议平时只安装给水干管,预留支管接口,并作明显的标记。

4.结语

战时急救医院是人民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选取设计参数和设备选型将直接影响医院的战时功能。本人根据一系列急救医院人防设计经验提出上述观点,以供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防空科研所.人民防空医疗救护设计标准RFJ10-95[S].17-18.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S].内部发行.122-129.

[3]徐凤,朱建荣等.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CJ/T250-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2-28.

“妇幼医院”设计守望未来 篇12

目前, 我国拥有3025所妇幼保健机构、398家妇产医院、72家儿童医院, 担负着8.7亿妇女儿童的健康守护重任,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中, “妇幼医院”可谓是主力军。

在今年2月17日卫生部发布的《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 已明确将加强国家级妇幼保健中心建设, 在省、市、县三级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妇产科、儿科和妇幼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加强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在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规定设置妇产科和儿科, 建设省级和市级儿童医疗中心, 合理增加儿童医院数量, 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等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妇女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工作任务和重心。可以预见, 未来我国“妇幼医院”建设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妇幼医院”建筑设计工作必将面临更新的挑战。

本期策划将集中为您介绍当前“妇幼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创新思想和探索经验, 并展示5家“妇幼医院”的设计实例, 以期能为广大建设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共同守望“妇幼医院”建设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论文下一篇:前牙修复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