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应用领域

2024-09-16

热点应用领域(精选12篇)

热点应用领域 篇1

摘要: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人类对生物技术认识不断深入,相关国家纷纷把生物技术运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药物。欧盟的科技实力在世界占有显著地位。本文简要分类评述了欧盟在生物制药、疫苗、药物开发、体外诊断、新兴疗法等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情况,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欧盟,医药,生物技术,应用

生物技术是一项与医药产业结合极为紧密的高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研究应用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把生物技术作为发展医药工业,特别是21世纪医药产业的战略重点。欧盟作为科技发达国家和比较发达国家的联合体,其科技实力在世界占有显著地位。据欧洲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04年欧盟25国研发经费总额为1950亿欧元,仅次于美国2500亿欧元。为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驱动型经济体,欧盟将现代生物技术视为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技术之一。特别是在疯牛病、口蹄疫等流行性疾病频频出现的严峻形势下,欧盟意识到必须充分应用生物技术的研发成果,消除自身面临疾病危害方面的危机,提升对遗传疾病、流行疾病及罕见疾病的处理能力。因此,欧盟在大力倡导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战略的同时,将生物医药技术作为研发重点领域,加快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努力提高其医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此,笔者特将欧盟医药生物技术主要应用领域的发展近况分类简述,以供参考。

1、生物制药

据统计,1996至2005年,欧盟平均每年推出6种新的生物制药产品[1],其总数占该时期推出的药品总数的9%(见图1)。到2005年,欧盟的在用生物制药产品约有85种,该数量是1996年的两倍。另有数据表明,2005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药品市场大约为3720亿欧元(约占世界药品市场的80%),其中欧盟的占有率为33%。2005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生物制药市场为385亿欧元,大约占当年药品市场的10%,其中欧盟的占有率为30%,该占有率与欧盟的药品市场占有率很接近。而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生物制药产品的平均交易额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翻了三番,到2005年,每年的交易额已达1.33亿欧元。可以看出,总体上,欧盟的生物制药市场平均增长率相当于其药品市场的两倍,且生物制药产品在药品总交易额中所占比例是日益增加的,欧盟生物制药市场很具活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也说明了生物制药越来越重要。[2]

来源:ETEPS[3]

临床试验方面,1996年到2005年期间,欧盟用于临床试验的药品及生物制药产品的绝对数量增加了40%。2005年,欧盟公司有109种生物制药产品投入临床试验。生物制药产品在临床试验中所占的份额始终保持在11%左右(见图2)。

来源:ETEPS[3]

然而,欧盟在生物制药产品开发和营销方面的地位相对较弱。据IMS Health,MIDAS和MAT公司2005年12月的报告显示[4],2005年销售额排名前10的生物制药产品(这10种产品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中仅有15%的可用产品是由欧盟公司开发的,而10%和54%的可用产品分别由瑞士公司和美国公司开发。当我们留意于销售额排名前1 0的生物制药产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产品大部分(10个中的7个)由美国公司和两个由瑞士公司生产,只有一个由欧盟公司参与生产。

2、疫苗

疫苗是药物市场中的配角,仅占全球药物市场的1%左右(5.63亿欧元)。然而,使用疫苗的数量已明显增加:过去十年中,美国和欧盟在用疫苗数量翻了一番。欧盟是疫苗的主产地(52%)(见图3)。重组疫苗占所有在用疫苗的20%,大多数产品均为乙肝疫苗。26%的重组疫苗由欧盟公司研制,17%的重组疫苗由美国公司研制。

来源:ETEPS[3]

2001年以来,欧盟市场上的重组疫苗数量始终保持稳定,而常规疫苗的数量则不断攀升,从而导致重组疫苗的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到14%。但按绝对价值计算,重组疫苗的市场价值在过去的十年中几乎翻了四倍,其收益从1996年的6500万欧元增加到2005年的2.59亿欧元,相当于欧盟整个疫苗市场的46%(美国为54%)。这似乎意味着重组疫苗在经济上更加成功,产生了更高的平均交易额(2005年重组疫苗的平均交易额为2350万,常规疫苗的平均交易额为1700万欧元),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增长趋势(见图4)。

来源:ETEPS[3]

研究表明,通过疫苗预防慢性传染的有效性达95%[5],常规疫苗和重组疫苗的效果没有区别。从不同接种战略和成本效率的角度来,欧盟舆论普遍认为现有乙肝疫苗的有效性是一致的。虽然没有任何研究对比过不同疫苗的成本效率影响,但可以想见,人们对重组疫苗及其实用性的信心在过去的15年中有利促进了欧盟国家乙肝发病率的降低。

临床试验方面,从重组疫苗在疫苗临床试验中所占的份额表明,重组式生物技术在过去10年中对疫苗的发展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2005年,在所有投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中,重组疫苗占到了75%,高于1996年的40%~50%[3],可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重组疫苗投入市场,其中包括正在开发的重组炭疽势疫苗和抗脑膜炎球菌血清组的脑膜炎疫苗[6]。

3、药物开发生产

药物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包括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两大主要步骤。药物发现方面,生物技术为甄别既定目标和候选药物提供了多种功能技术。近期“生物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及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同时识别并选择多个潜在的药物目标(高能量/微阵列筛选技术)。临床试验可以测验候选药物的安全性和效能,越来越多的药物遗传学手段(即通过识别患者药物反应的潜在基因差别来调整治疗方法)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运用。此外,药物遗传学还可以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用于确认预定的生物标记[7]。因此,随着人们对生物技术的认知不断加深,生物医药技术运用的潜在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欧盟科研人员认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运用仍然无法降低淘汰率(投入临床试验的10种候选药物中只有1种药物能获得许可)[8]和药物开发的成本(开发新的生物制药产品的平均成本预计约为9.2亿欧元,稍高于常规药物的开发成本)[9],这表明科学进步与临床应用间的缺口正不断扩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高淘汰率应归因于目标疾病的复杂性和相关科学知识的不完整,成本高,至少应部分归因于开发时间长,以及需要设计大型临床试验以符合法规的要求(特别是安全要求)。与此同时,一些分析家还暗示新技术的应用将使成本进一步提高(至少在短时间内),因为这需要对许多目前还缺乏了解的潜在药物目标进行识别[10]。

因此,还无法肯定现代生物技术是否大大改善了研发的进程。但它同时也暗示了可以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合作和知识转换来挖掘现代生物技术的潜力,从而推动医疗产品的发展[11]。欧盟的“创新药物计划(Innovative Medicines Initiative)”表明欧盟正在向这一方向迈进,该计划为来自工业界、学术界、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医疗保健供应商和病人组织[12]的所有技术持有者提供了一个会聚的平台。

4、体外诊断

现代生物技术诊断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通常包括免疫化学检测和分子检测。免疫化学检测被用于发现免疫反应,其方法是测量身体的抗原/抗体对外来药剂的反应。检测的主要工具是重组抗体,这些抗体可用于检测癌症、过敏和传染病等多种疾病。分子检测包括调查与特殊基因型有关的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用基因方法检测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如肌肉萎缩症)以及癌症(如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和用于识别乳腺癌趋向的两种检测手段)和传染病(如艾滋病检测)等其他疾病。基因检测可用作诊断和识别病情发展(预测)的辅助手段。基因检测还可用于生育决策,而且当父母的家族有严重的遗传性障碍的先例时也可以派上。其应用范围包括带菌者检测、出生前检测和胚胎植入前诊断(比如在进行体外受精时)。据估计,DNA检测目前已用于1000例以上的遗传性障碍。用于诊断、核实或预测目的的基因检测的次数将超过每年70万次,其经济维度将达到5亿欧元左右[13]。

据欧洲技术经济政策支援网络2006年发布的《BioEU Task2 Main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的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预计将超过220亿欧元[3],大约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药物市场总和的6%。免疫化学和分子测试约占体外诊断市场的30%,即66亿欧元(其中免疫化学的市值为54亿欧元、分子诊断测试的市值为12亿欧元)。5个欧盟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约占2004年现代生物技术诊断市场的26%(17亿欧元),该比例与这5个国家在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的占有率类似(见表1)。

没有信息可以确定欧盟公司在现代生物技术诊断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体外诊断销售额排名前15的公司列表中看出一些端倪。因为根据销售数字[3],这15家公司代表着约80%的体外诊断市场。这15家公司中仅有两家欧盟公司(即德国Bayer Diagnostics公司和法国BioMerieux公司),其销售额为20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9%。因此,从销售推广方面来看,欧盟还处于弱势。

1免疫化学和分子诊断;2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来源:ETEPS[3]

5、新兴疗法

5.1 细胞疗法

细胞疗法是正在发展中的新疗法。目前最先进的细胞疗法是组织工程学(T E),其目标是利用细胞、辅助支援结构及生物分子使坏死的组织和器官复生。市场上大约有40种组织工程学产品,主要包括自体皮肤替代物、软骨和骨骼产品,这些产品的年销售额约为6000万欧元。该领域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研发活动的当前目标是糖尿病(以胰岛素制造细胞为目标)和心血管病(制造心脏瓣膜和血管),长期目标是全器官替换。除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合适的骨骼生物材料、理解和控制细胞分化、现成的产品、预防免疫性排斥、按比例增加制造程序、质量控制工具等)之外,发展组织工程学的挑战还在于:欧盟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现有的组织工程学产品并不是唯一的救生手段,面临着(更便宜的)常规产品的激烈竞争。欧盟的公共机构正在讨论为组织工程学制定新的法规[14]。

其它细胞疗法(如用胎儿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仍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细胞治疗的新特点还表现在美国和欧盟公司的临床试验虽然级别较低,但次数却不断增多。自1999年以来,欧盟公司的表现越来越活跃,仅2006年就进行了15次的临床试验。美国公司开展临床试验的次数约为欧盟的两倍(2006年进行了30次临床试验),但自2002年以后没有明显增加。然而,许多细胞疗法主要是检测单个病人自身的细胞,尚未进入特定产品的开发阶段。因此临床试验的次数将影响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

5.2 纳米医学

纳米医学一词可定义为纳米级或纳米结构材料在医学中的运用,这些材料因其结构而具有独特的医学效用(如,具有跨越生物障碍或组织被动靶向的能力)[15]。纳米医学在递送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药物方面的潜力得到公认,它将为发展复杂和灵敏的诊断技术做出贡献。然而,在纳米医学广泛用于临床之前,还必须克服几项挑战。

纳米医学可用于药物(和基因)递送、体外诊断、体外成像和生物材料植入。目前,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DD),其市场占有率高达75%以上[15]。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旨在提高生物药效率和药物代谢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药物效用和针对性,减少药物副作用的目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药物递送能力(如把药物更加精确的递送到病源位置)。

纳米医学是正在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递送先进诊断器和创新型治疗器械的巨大潜力。近年来,有关纳米医学的研究性刊物急剧增加(2004年共出版1200多篇)[15],其中的76%针对药物递送。欧盟在出版纳米医学研究刊物方面占主导地位,占全世界此类出版物的36%,美国占32%。在过去的5年中,人们对纳米医学应用的商业兴趣不断增加,从专利注册数量的上升可明显看出这一趋势。然而,欧盟在专利注册方面落后于美国,后者的纳米医学专利占全球的54%,前者为25%,这表明欧盟很难把研究能力转化为产品。2004年,市场上有38种纳米医学产品,预计销售额为54亿欧元[15]。

6、结语

生物技术作为医药科技革命的推进器正在悄然拓展和创新医药功能,进而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欧盟作为一个由多个成员国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生物医药技术应用涉及领域广泛,不仅为新药物的发现、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新技术,还为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为巩固欧盟在医药领域的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欧盟在药品开发方面的竞争力仍然较弱,这与其生物技术行业还不太发达和成熟不无关系。就产品的临床试验而言,2005年,美国公司投入临床试验的产品就比欧盟公司多75%。即便在欧盟地位较强的疫苗领域,目前美国公司在临床试验上也已经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可以说,欧盟在促进生物医药技术快速转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强大的挑战。

热点应用领域 篇2

应用伦理学研究热点扫描

现代伦理观视野不断扩大的一个理论结果就是应用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认为,“应用伦理学”是一门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伦理道德在人类各个实践领域里应用的科学.它不是现成的`伦理学原理的简单延伸和推演,而是对存在于人类社会广泛的实践活动领域里、对各门科学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理论思考,具有新的对象、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它是从最新的科学研究实践出发所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如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等.

作 者:陈颖健 作者单位:刊 名:国外科技动态英文刊名: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 TECHNOLOGY ABROAD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环保领域创业投资热点 篇3

目前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市召开的西海岸环保研讨会成了环保技术企业及相关产业投资者的展示会,我在本次会议上有三个发现:1、新型绿色产品呈爆炸式增长;2、行业日渐繁荣;3、价格越来越有竞争性。

当前全世界的共同期望是降低矿物能源价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预计这场革命在未来十年内将带动一个年产值达数万亿美元的产业。虽然现在关注的焦点大多在能源方面,但事实上碳基产品是全球经济的基础,这点必须改变。比如,仅次于能源和交通的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源就是水泥业,这个行业每年产值达数万亿。

我在西海岸环保研讨会上看到数不胜数的新解决方案。有些通过降低材料成本的方法来节省资金,保护环境。有些从减少能耗中获益。虽然大部分环保产品的价格仍高于传统碳基产品,但价格水平已经明显低于2007年,未来几年内价格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环保领域的起步机会

现在正是创业者趁机加入环保产业的好机会。即使经济危机会令消费者抓紧自己的钱袋子,但环保之路同时也意味着省钱之道。

从哪里起步呢?首先应从你熟悉的地方入手。你是开餐馆或建筑公司的吗?现在这两个市场中已经涌现出大量的环保产品。如果你在帮人做屋顶或者是一位电工,你现在所用的技能和安装屋顶太阳能系统的要求是一样的。太阳能的成本正在不断下降,相对普通生活供电越来越有竞争力。美国国会已经将为购买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企业和个人的30%抵减税优惠延长到2016年,并取消了家庭太阳能减税额的2,000美元上限。如果你是电器设备销售商,有许多即将下线的新节能产品可供选择,这些智慧型产品能自动跟踪电力公司的价格,算出成本最低的操作时间。

或许你已经开始研究起这类产品,希望能降低企业成本,但你是否也考虑过成立相关企业呢?可以把你现在的企业当成测试中心,试验你感兴趣的那些绿色环保技术。算出某个产品能节省多少钱或能帮你赚多少钱,然后到生产这个产品的公司去寻求合作机会,你可以要求做分销商或加盟商。

如果你手里正握有一项环保技术,现在是从面向环保技术的风投资本那里获得融资的好机会。他们正在向环保产业中投入千百亿美元,非常期望这个行业中能出现首个像Google或微软那样的超级明星企业。他们关注的投资方向有能源生产、节能、智能测量工具等。1974年欧佩克石油禁运期间涌现出许多好技术,但从来没有走进市场。风险资本现在正为这些“旧”技术提供资金援助,因为在油价高涨、用电需求呈2位数增长的今天,这些技术更显弥足珍贵。

如果你拥有一种环保产品,零售商会非常欢迎。我在大会上听到一位与会者谈起在纽约举行的一场环保时装秀。越来越多可持续发展型材料和生产商的出现已经在服装和家具行业内部掀起了一场设计革命。

最后要分享的是我在这次会议上听到的最令人感动也最有盈利潜力的项目,商界正在努力为“金字塔最底层人群”提供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全世界还有十几亿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每天都有人因不洁的饮用水而死。一家名为IDEO的企业率先开始设计新产品,号召为全球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价格可以承受的净水和清洁能源。

我在这次会议中看到,如果你的创意或产品能造福全球经济不发达地区和我们的环境,就有大批正在寻求解决方案的投资人、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捧着资金等你上门。

谨防投资过热

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正从私人投资者手中流入清洁技术领域,美国联邦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也将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注入80亿美元贷款。一时间,投资环保产业似乎成了人人唾手可得的丰美果实,只要伸手就可以将其纳入怀中。

看看身边其他家庭和企业,似乎到处都有人在安装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电池板。还有110亿美元的资金被投入“智能电网”项目,这是一个号称能够覆盖全美的清洁能源高压输电系统,令人禁不住联想到美国上世纪50年代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庞大州际高速公路网。

面对如此火热的局面,为什么很多专业人士却警告投资者谨慎涉足清洁技术领域呢?格伦·克罗斯顿(Glenn Crostort)是Starling Up Green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主要协助别人创办或发展环保相关的企业。克罗斯顿认为:“投资者眼前确实有难得的长线投资机会,但是从短期来说,后续资金需求难以确定,尤其是那些有VC参与,但近期没有退出策略的公司。环保路线并不能保证每家企业都不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

如同其他曾经风靡一时的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投资中已经暴露出某些隐患。Greentech Media公司的报告称,美国的VC机构已经在2009年第一季度签下59项绿色技术投资协议,投资总额高达8.361亿美元——几乎是这个行业在2007年一整年获得的投资总额。尽管环保行业目前仍未有太大惊喜,VC对后续发展依然看多,满心期盼他们今日栽种的那些稚嫩幼苗明天能化为参天大树。

当下的环保投资热点是什么?权威人士认为是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和生物燃料。不过,这些产业中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刚刚开始经营的小企业,可能几年之内都不会有成熟产品进入市场。

作为专业投资者,怎样才能获利呢?一个办法是投资那些在环保产业上有巨额投入的大型上市企业(比如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互联网巨头Google);另一个办法是投资那些参与清洁能源早期开发的VC基金。其实这样也还是在赌,背后的风险_生并不小(新技术企业必须先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然后获得市场认可,之后才能开始谈赚钱)。不过只要所投资的新企业中有一家能够上市,投资者就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率。

最后还有个办法,你可以成为当地某家清洁技术企业的天使投资人,进入企业董事会。一来可以发挥你的经营能力,帮助一家新企业发展壮大;二来能为自己手里的闲钱找个好项目,趁低价入股,一旦公司取得成绩,可能会带来数百倍的回报。当然,做企业总有失败的可能,假如真的那么不走运,至少你还能靠这种投资减免一大笔税金。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热点题型透析 篇4

盖斯定律是瑞士化学家盖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的一条关于反应热的定律, 其核心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或者说,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是测定和计算反应热。盖斯定律及其应用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盖斯定律, 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多年来, 高考命题者青睐盖斯定律, 热点题型包括判断反应热、比较反应热与物质的稳定性、计算反应热等。

题型一依据盖斯定律判断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特征是发生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与测定条件 (温度、压强)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只表示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等有关, 但与反应途径无关。盖斯定律是定性判断ΔH的主要依据之一。

【例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用盖斯定律, 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2010·山东高考)

B.同温同压下, H2 (g) +Cl2 (g)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2010·山东高考)

C.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011·江苏高考)

D.2SO2 (g) +O2 (g) 2SO3 (g) 和4SO2 (g) +2O2 (g) 4SO3 (g) 的ΔH相等 (2012·福建高考)

【解析】本例涉及几种与盖斯定律和焓变有关的说法, 考查依据盖斯定律判断焓变。A项所述为盖斯定律的应用, 表述正确;B项, ΔH与反应途径无关, 同温同压下, 同一反应的ΔH应是相同的, 表述错误;C项,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ΔH是正确的, 但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表述错误;D项, ΔH中的mol-1表示每摩尔反应, 显然2SO2 (g) +O2 (g) 2SO3 (g) 和4SO2 (g) +2O2 (g) 4SO3 (g) 的ΔH不等 (后者是前者的2倍) , 表述错误。

【答案】A

题型二依据盖斯定律比较反应热与物质的稳定性

怎样比较反应热?依据盖斯定律, 可将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 依据运算后得到的新反应或新过程的ΔH是大于0还是小于0, 来比较运算前各ΔH的大小。

怎样比较物质的稳定性?从能量的角度来说, 能量越低越稳定, 燃烧热概念中“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中的“稳定”即是此意, 这就好比山顶上或半山腰上的石头比山脚下的石头能量高、不稳定一样。

对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可将它们发生相同反应 (如燃烧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减而得出它们相互转化的ΔH, 通过ΔH来比较它们的能量高低, 从而得出其稳定性结论。对于有相关的产物或反应物的反应, 也可用同样的思路来确定其能量高低和稳定性强弱。

【例2】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大小, 在横线上填写“>”或“<”。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 将 (1) 、 (2) 、 (3) 各组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 可得:H2O (l) H2O (g) ΔHa=ΔH1-ΔH2;S (g) S (s) ΔHb=ΔH3-ΔH4;4Al (s) +2Fe2O3 (s) 2Al2O3 (s) +4Fe (s) ΔHc=ΔH5-ΔH6。

由于ΔHa>0、ΔHb<0、ΔHc<0 (铝热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 , 所以, ΔH1>ΔH2, ΔH3<ΔH4, ΔH5<ΔH6。

【答案】><<

【解后思悟】ΔH的符号、数值、单位是一个整体, 比较ΔH的大小不能仅看数值, 还应比较其符号。对于放热反应, 放出的热量越多, 其ΔH越小。通过本题的比较, 可以得出结论:生成物相同、反应物状态不同的反应[如 (2) ], 若为放热, 则ΔH气<ΔH液<ΔH固 (放出的热量依次减少) , 若为吸热则相反;反应物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的反应[如 (1) ], 若为放热, 则ΔH气>ΔH液>ΔH固 (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 , 若为吸热则相反。

【例3】 (2011·海南高考) 右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 (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

(1) 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2) 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 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4)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解析】因I-半径比F-半径大, 所以Mg2+与I-间的离子键作用力比Mg2+与F-间的离子键作用力弱, (1) 正确。依题意有:

由 (b) 式- (c) 式得:MgBr2 (s) +Cl2 (g) MgCl2 (s) +Br2 (l) ΔH=-117.3kJ·mol-1<0;由 (c) 式- (a) 式得:MgF2 (s) +Br2 (l) MgBr2 (s) +F2 (g) ΔH=+600kJ·mol-1。故 (2) (3) (5) 均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 越稳定的物质内部化学键键能越大, 故 (4) 错误。

【答案】 (1) (2) (3) (5)

【解后思悟】结构相似的物质, 能量越低越稳定, 物质内部的化学键键能越大。

题型三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计算反应热是盖斯定律最重要的应用。依据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像代数式一样, 进行移项、变向、同乘以某个数后相加减等数学运算, 从而得出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ΔH。

【例4】 (1) (2012·江苏高考)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 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Al2O3 (s) +3C (s) 2Al (l) +3CO (g) 的ΔH=______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kJ·mol-1。

(2) (2012·广东高考) 碘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则电池反应的ΔH=_____。

【解析】 (1) 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直接相加, 可消去AlCl3 (g) 和AlCl (g) 而得:Al2O3 (s) +3C (s) 2Al (l) +3CO (g) , 所以ΔH= (a+b) kJ·mol-1。

(2) 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直接相减, 可消去O2 (g) 和Li2O (s) 而得:4Li (s) +2I2 (s) 4LiI (s) ΔH= (ΔH1-ΔH2) , 所以电池反应2Li (s) +I2 (s) 2LiI (s) 的ΔH= (ΔH1-ΔH2) /2。

【答案】 (1) a+b (2) (ΔH1-ΔH2) /2

【例5】 (2012·课标卷) 工业上利用天然气 (主要成分为CH4) 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 (ΔH) 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和-283.0kJ·mol-1, 则生成1m3 (标准状况) CO所需热量为_____。

【解析】由三种气体的燃烧热可以写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由CH4与CO2制备CO, 肯定与O2无关, 怎样消去O2呢?由 (1) - (2) ×2- (3) ×2, 在消去O2的同时消去了H2O, 得:CH4 (g) +CO2 (g) 2CO (g) +2H2 (g) ΔH= (-890.3+2×285.8+2×283.0) kJ·mol-1=+247.3kJ·mol-1, 那么, 生成1m3 (标准状况) CO所需热量为:

【答案】5.52×103kJ

【解后思悟】应用盖斯定律由几个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新反应的ΔH的思路和步骤是: (1) 观察, 要由已知的反应得出所要求的反应, 需要消去哪些物质? (2) 思考, 怎样消去这些物质, 是相加还是相减, 还是需要移项或乘以n (或1/n) 后再相加减? (3) 运算, 将热化学方程式按 (2) 的思路进行运算, 得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4) 计算, 将ΔH按 (3) 的运算步骤同步计算, 得出所要求的ΔH。

【练习精选】

1.已知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是放热反应, 则1mol正丁烷比1mol异丁烷的能量_____ (填“高”或“低”) , ______ (填“正”或“异”, 下同) _____丁烷比丁烷稳定。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分别为ΔH1和ΔH2, 则ΔH1______ (填“>”或“<”) ΔH2。

2. (2011·上海高考)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gI2 (g) 中通入2gH2 (g) , 反应放热9.48kJ

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 (1) 的产物比反应 (2) 的产物稳定

D.反应 (2) 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 (1) 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3. (1) (2012·天津高考) 金属钨用途广泛, 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 以及灯泡的灯丝。已知:温度过高时, WO2 (s) 转变为WO2 (g) 。

答案:1.高异正>2.D 3. (1) +203.9kJ·mol-1 (2) -1641.0kJ·mol-1 (3) CH4 (g) +H2O (g) CO (g) +3H2 (g) ΔH=+206.1kJ·mol-1

教育技术的领域拓展与前沿热点 篇5

访谈者:Spector教授,你好。我们先谈谈本领域的几个关键问题。我们都知道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是两个关系特殊的共同体。有些学者认为,这两个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关注点,但采用了不同的途径,它们相互间的独立性比任何人想到的还要强。当问到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学者都建议这两个共同体间应该有更多的协作交流,以便受益于双方。而您认为教育技术共同体并不独立于学习科学共同体而存在,教育技术研究者关注的是整个培训机构、学习环境和项目进展形势的循环及学习成果;而学习科学更狭隘地关注学习成果。您能详细解释一下两者对学习成果关注的区别吗?

Spector:这个话题很尖锐,也很重要。

我认为,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之间出现差异是不幸的。这两个共同体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融合的可能。最近我和施普林格(Springer)学术出版社达成了协议,将与麦基尔大学的Susanne Lajoie共同撰写《探索学习科学、教学系统和绩效技术》(Explorationin the Learning Sciences,Instructional Systems and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系列丛书,阐述学习科学、教学系统和绩效技术三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以促进跨学科的对话和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本丛书的顾问委员会包含了来自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按照当前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多位作者从事跨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我将自己定位为跨两个学科的研究者,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我被邀请参与该丛书编写工作的原因。作为教育与心理咨询主席,Susanne Lajoie教授也是一位跨学科的研究者。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将她定位成一名学习科学研究者。这主要是由于她早期关于智能辅导系统的研究。很多智能辅导系统研究者都算是学习科学研究者。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科学杂志的创刊编辑Janet Kolodner是来自智能辅导系统研究团队的。我早年从事的有关教学开发的自动化支持领域的工作与智能辅导系统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同时,我也活跃在其他关注教学设计问题、开发过程、评估和评价模型的相关领域中。通过一些研究,我逐渐对理解人类如何从结构不良的问题领域获得经验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这个研究兴趣点包括基于情境仿真的学习环境的建构和评价,并最终引向对在复杂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领域(如工程设计、环境计划、医疗诊断等)中专家前进发展评估的关注。我所期望的是找到一种切实可靠的方法,促进在这种复杂领域中的学习。由于我对学习和教学的生命周期方面(如计划、分析、评估和评价)的兴趣,我常常被我在美国的同事称为教学技术研究者,而非学习科学研究者。这个情况也并非那么让人讨厌。我认为我是一个希望帮助学习和教学发展的人,这也是我对Susanne La-joie的定位。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我在欧洲的卑尔根大学工作了近四年,因此我也有很多欧洲的朋友和同事。我发现欧洲人不像美国人那样,这么明确地区分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那么为什么两者会有区别,而且偶尔双方还刻薄相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心理学原因,即核心学者个性的显著差异。这也许是一些院系分裂成学习科学部分和教学系统部分的一个原因(比如,印第安那大学)。另一个造成分离的可能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在过去的5到10年,美国曾努力资助联邦政府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的传统实验研究。为了获得资助金,一些获得批准的申请人发现从事心理学研究比教学开发更有优势。在所属机构的名字上加上“科学”二字比加上“系统”二字更能在资金申请上获得有利位置。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断。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都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但讽刺的是,有人发现学习科学研究领域实际上运用更多的是定性研究方法,而教育技术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

我总结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间的差别除了给一部分人对归属哪个精英集团产生错觉外,没有实际的目的。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都为研究各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付出努力,都关心学习的结果,都对设计研究感兴趣,都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我相信总的来说,教育研究团体受到了过度孤立和傲慢态度的影响。如果我们都想成为一个科学家,那么我们必须乐于承认错误并包容他人的意见。

访谈者:是的,学习科学研究者和教育技术研究者共享着一个目标,即促进学习和教学,以及为此而来的许多研究方法、途径、观点。教育技术研究者不是行为主义者或只是对定量研究方法感兴趣。同样,学习科学研究者也不是对设计和开发过程毫无兴趣。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这个兴趣点最近集中在设计研究方法上。来自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团体的研究者们都开发过很多有趣的、基于计算机的协作学习环境。他们都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并希望通过一个宽阔的情景系统地促进学习。当然二者在关注点上会有所不同,但仍旧共享着大量的关注和兴趣领域。我们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关于整合的。当前,有很多关于技术整合的讨论,但却少有实质性的工作开展起来。我们需要对与教与学相关的技术整合有一个强有力的定义。如果支持学习的技术种类与方法持续增加的话,做好这个定义可能真是一个难题。那么,如何排除这些潜在的阻力,去为整合作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研究者需要哪些必须要注意或关注的、要重点聚焦的地方?除了对整合的定义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制约了现如今研究的发展?

Spector:我认为对技术集成下定义对教育技术研究而言是有一定用处的。我相信我们应该将技术集成理解为“将技术整合到学习和教学中”。我们知道教学就是支持、促进有目的的学习。这个定义对于教学研究———通常能包含关于起支持作用的资源和活动的效力与效率的问题———很有用处。教学研究很明显是一种应用研究。我们也知道有目的学习是目标定向的人的活动,它包括导致持续转变的一系列过程。人的学习就包含在这个持续转变的过程中。这个定义说明发生转变是重点,因此对研究有一定的启示,说明有必要先确定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和能力水平,然后不断地检测学习者学习后的状态和持续时间。我将这些传统的定义视为最基本的定义。我们要在教育科学中开展研究就必须基于这些传统定义的基石。

大多数教育技术者所说的技术有广泛的含义。技术包含系统地或规律地应用科学知识的目的和实践过程。使用这样的定义,我们就既可以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实际的人工制品,如计算机;又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过程和步骤,如在混合物中识别出化学元素的过程;抑或看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框架或系统,如公历。这种技术的广义定义对于研究意图来说是有用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个定义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研究有一个理论或科学的基础。我们应当将我们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一个已识别的科学基础上。第二,这个定义使我们发现更多能够影响预期的或目标定向的学习结果的因素。

接下来是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在整合技术以支持学习的情境中“整合”的定义。一种消除争议的方法是用“使用”技术支持学习代替“整合”技术支持学习。使用这种方法包含了一定的约定,如:研究员分辨各种类型的使用、关注主要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当所有置身于学习和教学的人———如设计者、开发者、教学者、学生等———关注技术的使用,从而涌现出多种形式、规模的技术使用时,这种方法就变得尤为丰富。

正如你所认为的,我赞成放弃使用像“整合”这样有争议的词汇,而用“使用”这样简单的词汇取而代之。我相信这种策略能够让我们理解我们将要做什么和讨论什么。另一种解决的方法是使用类推的方法保留“整合”。在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国家曾系统地努力整合学校———让非洲籍美国人和英国籍美国人的孩子进入一样的学校学习,而不是继续在传统的分离学校中学习。问题便随之产生了:在美国,整合学校是否获得了成功?或者哪种程度上的整合学校获得了成功?我的建议很简单:当人们不再讨论这么多有关学校整合的问题、不再讨论在特殊学校中的不同种族群体,而更多地讨论学习和教学行为是学校环境的重要成分时,整合便起到了作用。当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转变(整合)而是教学时,这个转变(整合)就是成功的。当在教学情境中用于支持学习的技术的使用不再成为焦点,并且人们将关注点转移到学习的结果上,那么技术的整合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是成功有效的整合。

访谈者:第三个关键问题是技术与理论的关系。你说过,“教育技术成熟的标志就是我们现在要认真严肃地研究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相关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还不知道如何提高学习和理解能力。”①教育技术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任何的事物都应该有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才能趋于全面。现在我们很多的教师,包括一些专家,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看待和衡量一套理论,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由于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使得许多很好的理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那么是否能做出一些实际的行动来改变这种局面呢?

Spector:这个问题是关于教育技术研究的科学基础的。假如进行适当的设想和实施,那么科学既是累积的又是渐进的,为了达到累积,必须具备可重复使用的、可验证的和可靠的仪器,学术研究必须是可复制的且事实上是可重复的,同时调查研究应该在可接受的框架或观点的背景下着手。当然多角度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研究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与研究者团体公认的符合。

我们在教育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在于我们容易淹没在潮流与幻想的诱惑下而忘记了既定的方法。许多研究人员希望能快速成名,因而开发了新的工具,而不是使用标准的已经核实和被证明是可靠的工具。如果每一个研究报告都是在新的工具、新的操作定义、新的方法等的引导下完成的,那么就很难对它们进行元分析(Meta-analyses),即通过若干研究综合调查结果和推动教学技术稳步前进。

还有一个强烈的倾向是过于注重定性研究方法和设计的需要,而忽略最终进入实验设计和因果关系的研究的需求。如果每一个研究都是探索性的定性研究,就很难发展理论、制定检验假设和进行能令人信服的反驳假设的有意义的因果关系研究。我认为,我们过于宣传不同的立场和方法,而实证研究却太少。当然两者都是必须的,但宣传不应该阻碍对其它解释和反驳假设的实证研究。

访谈者:下面我们进入对具体理论和技术的讨论。复杂文字是指在显示输出与编辑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一般语言字符(如拉丁语)那样从左到右按线性方式布局,而是要经过一些特殊处理的语言文字。用复杂文字书写的文章段落即为“复杂文本(ComplexText)”。对这些复杂文本的处理,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处理机制。复杂文本布局引擎就是专门用来处理复杂文本布局和显示的一个部件。包括OpenType字体技术、ICU布局引擎等。

概念化思维是一种依据狭义的概念及其衍生族类(比如依据概念形成的判断和推理)而想问题的方式,被不少人认为是人类理性思维最重要的方式。那么在您看来,对于复杂文本,相比较于新手,专家的概念化思维、解决方案和专家地图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而使得两者之间产生差距?这种差距是否就是导致专家和新手在处理时使用的处理机制有本质不同的原因?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来培养和发展呢?

Spector:迄今为止我在关于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域内的学习这方面工作已近10年了。使我尤为感兴趣的是,在解决劣构问题的情境以及需要在信息不完整时作出合理决定的情境中,人们是如何发展专业知识的。这些劣构问题适合多种可接受的解决办法和替代解决办法。简单的知识测试不一定能反映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即使是高水平的相关知识也可能只是专业知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简而言之,这一领域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评估学习的进展。研究表明,虽然专家们很可能会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都能识别出劣构问题解决情况中类似的关键因素,并找出这些关键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们去研究专家是如何概念化一个复杂问题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那么最终的概念能够表明,这种模式在评估学习进展的过程中可能是有用的。随着知识和能力的不断获得,原先经验不足的那些学生的问题概念化能力将变得越来越与那些确定相似关键因素及其关系的专家相似。附加说明的概念图或注明因果影响的图可以用来捕获和分析问题概念化,在弗赖堡大学,我已和同事开发了一套工具,用于评估与复杂问题相关的知识水平。这一领域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

访谈者: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工程模型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与对抗大大缩小了。长时间以来,建构主义和系统方法被人们认为是互不相容的,在设计和实施学习支持方面经常是对立的两种观点。最近,全任务模式(Whole-task Models)、辅助模式学习的模式(Models for Model-facilitated Learning)越来越多地将教学设计中的系统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原则整合在一起。建构主义与系统思考的“关系解冻”部分地体现了人们为支持复杂、动态、劣构的学习所做出的努力。这种差距与对抗之间的缩小意味着什么呢?上述的两种模式是如何做到整合教学设计中的系统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原则、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的呢?这些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哪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Spector:我认为建构主义被误解的时间太长了,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者之间从来都不存在重大的争端或分歧。正确的理解是,建构主义是一种描述了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和发展知识及能力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是一种描述性理论。其次,建构主义的核心是人构建内在交涉,以使他们了解他们所经历的观念。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一文中说:“我们自己描绘事实。”我们对我们经历的事情建立内在表征。在维特根斯坦另一篇题为《哲学调查》(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的文章中,他注意到,我们倾向于谈论这些内在表征(Internal Representations)。人性的这两个基本方面———心智模式和话语———形成建构的基石。教学设计人员都接受这个基石。由于建构主义认识论是描述性的,任何人能否决的都不多。人无法阻止构建内在表征,没有一个人能避免一切对这些话语的表述。人所做的是:建立内在表征(构造意义)和交流(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解释)。教学设计人员一直认为,在设计和开发时,需要对这些进行解释。

访谈者:在传统面对面学习环境之外的两种教学形式———在线形式与混合形式———中的教师能力标准,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和新型教学范式的创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详细阐述和解释。因为教师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决定着教学最后的效果。那么在线形式与混合形式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形式有哪些新的方面需要对教师能力标准进行一番改进?或者是哪些方面的变化促进了标准的改变?这些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和新型教学范式的建立起到了什么具体的推动作用?何以去适应这一转变?

Spector:我最近与David Merrill在编辑一本特殊的期刊———《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它侧重于e3-学习(e3-Learning),即有趣的、有效的和高效率的学习。编辑的动机来自悉尼的一个《澳大利亚教育技术学月刊》(ASCILITE)会议,在那次会议上,Pierre Dillenbourg和我是主发言人,事实上我们都表示,e-Learning中的e应该要么消失要么代表“有效”(Effective)。重要的是,学习环境或教学系统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学习,即它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这与技术或方法无关,这是关于学习的。的确,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个有效的讲师,也许和在课堂情境下的有效讲师是不同的。然而在某种层面上,关于标准这一问题,同样的标准是应用于国际标准委员会的。绩效和教学已开始争论。例如,一个在线的指导教师和一个面对面的指导教师都必须能够促进讨论或及时提供翔实的信息反馈。在线环境和面对面场景中的行为是有区别的。因此,应该改变的是标准如何表现和评估,而不是标准本身。

访谈者:教育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已从“内容中心”(Content-centric)的视角转向了“使用者中心”(User-centric)———这种视角是关于“人是怎样处理内容”的,当然人对内容的处理通常是在与他人协商、合作或竞争中完成的。该视角已经成为很多开发者与研究者的兴趣焦点。那么这种视角的转变,体现了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或者说研究思路的哪些重要转变?哪些方面的因素促使了这些转变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转变对于现阶段和将来的研究会有何影响?

Spector:关于计划和实施学习环境和教学系统中的内容中心、用户中心、教师中心这几种方式存在着讨论。在我看来,这三者是相关的,且问题不在于从何处开始。该系统必须具有有效的、有意义的、有适当顺序的内容;序列可能为学习者或系统所控制,是动态确定的或固定的;重要的是内容须是高品质的(事实上是有意义的并与确定的目标相关的)。教员必须知道如何利用内容来支持学习;这可能需要教员指导和训练。教学的目的是支持学习,因此学习者成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对于计划以及实施而言,这是对的。E3-教学(E3-instruction)很可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以和讲师(系统)为中心的。如果椭圆可以有两个中心,那么为什么有效教学不能有三个中心?

访谈者:技术的发展已使得为那些被时间、距离、文化和语言所隔离的学习者们提供教育资源和访问路径成为可能。尽管现在很多学校和大学都在正常使用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但创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与体验才是真正的挑战。那么您认为创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需要哪些必要的基础与知识准备呢?现阶段应用的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据您看来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何处?又需如何去克服以开发或生成新的更有效的系统呢?

Spector:正如我早些时候说的,重点绝不应该只在技术本身。这也同样适合于学习管理系统。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有不同的功效和局限性。人们几乎不可能在任一学习或教学情况下完成应该完成的任何事。我们的学科基本上是实用的和最优化的。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专注于目标———改善学习。我们几乎必须总是接受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限制,但是这是学习和教学的本质。对于那些把时间花在惋惜最终以薄弱的学生为结尾或不得不使用自己喜欢的系统这一事实的人而言,我要说的是,克服它,并继续保持改进和支持学习的进取心。

访谈者:就您个人的研究兴趣和心得,您曾经总结过美国教育技术四点教训:(1)利用技术促进教育是需要高投入的,但是效果不一定明显。(2)大规模地用一种传播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证明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多种传播方式共同使用,不仅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还能保持原有的已经证明有效的传播方式好的特点。(3)很多学习的目标不是确定的,或者是没有明确表述的。忽略这些就不可能引导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得到全面的提高。(4)对于一些利用传统手段的、并且已经证明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没有必要去用新兴技术。①这些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道路上所出现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同样也出现了,所以这个反思,对我们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有所启示。那么,如果我们现在想要进一步发展教育技术,就会引伸出许多下一步的问题:如何权衡技术促进教育的高投入和效果之间的距离?或是怎样避免再一次陷入这种困境?多种传播方式之间共同使用,如何确保其中产生的相互影响朝着我们预计的方向或轨道实行?会不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我们又怎样去预测和解决这种问题?怎样设计其运用方式?这种都是我们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Spector:的确,我已经发现了我们已犯的一些大的错误。其一是采取了更换策略,这是一个由于人的偷懒倾向而导致的错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功效和限制,这是在计划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我们应认识到,不同的学习者需要不同类型的支持。不是任何人都使用我学习的方式。我是通过认真倾听,静静思考,发展形成思想,并最终通过积极涉及一些课程中介绍的知识的方法来学习的,而其他的人则通过即时活跃于课程介绍的一个或多个知识来学习。有些人在看到其中一个演示后就即刻想要尝试,另外的人希望在进行一个新的程序前重复观看先前的演示。什么是重要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吗?不!重要的是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在何种程度发生。访谈者:当前教育技术与学习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如《技术、教育、认知和学习》(Technology,Education,Cognitive and Learning)杂志的创办、学者论文的发表、专业协会的成立。值得一提的一个例子就是“47rs俱乐部”,我们知道您也是该俱乐部的“荣誉会员”,而国内对这个俱乐部的情况可能需要更多的了解,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俱乐部的情况吗?这个俱乐部是怎样支撑教育技术与学习科学之间的交流的?

Spector:这就是我认为的又一种假的两分法(False Dichotomy)。学习科学和教学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技术在美国之外不常存在。47rs俱乐部是一个由大多数生于1947年的教育研究人员组成的非正式组织。该组织包括一些可称为学习科学家的人和一些可称为教学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人在这一组织中,很少讨论学习科学或教学设计本身相反,当我们举行非正式会议时,我们更倾向于讨论具体问题,如如何评估劣构问题解决域内的学习,心理模型的发展和教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遗忘比获得新知识更难等。

访谈者:我们知道您目前正工作于学习与绩效支持实验室,使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个实验室的详细情况及你们的最新研究项目。您能为我们详细介绍实验室的情况以及目前最新的研究吗?

Spector:我目前仍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与我的合作伙伴们致力于东南亚农村K-8学校技术整合的研究,同时主要与雅加达的Terbuka大学继续进行印度尼西亚分布式基础教育项目的研究。我正计划致力于进一步发展评估工具和技术以支持复杂学习的工作。佐治亚大学的学习和绩效支持实验室(Th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Support Laboratory)由教育学院的院长直接主管,它涉及若干学科的研究人员,并由Michael J.Hannafin教授领导,他是我们长期的朋友和同事,刚刚被任命为“教育科技的研究和开发”的研究室主任。这意味着,《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ETR&D)杂志的两个编辑现处于同一机构,且办公室相邻。

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热点技术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1.1移动互联网技术概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移动接入相关技术,从而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在无线情况下获取所需信息的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无线终端技术在用户之间的全面使用,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手机与互联网的连接,而是实现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资源的紧密结合。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利用移动重点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目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也让移动终端更为快速便捷,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业存在着问题,无线终端多样的种类,也使得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各具特性,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时间上也具有批次性的特点,使得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呈现断断续续的走向。

1.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现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在电子商务和社交领域中具备客观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电子通信领域更具优势,互联网业务种类的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从市场业务增长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仍集中在特殊增值业务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符合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阶段性发展,并对整个通信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不同地区具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人民生活条件等因素也影响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导致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经济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差异。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自从2008年3G时代的开始后,移动互联网产业也逐渐丰富了更多的业务,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上网速度与数据信息量的提升,也能让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里,娱乐化、商务化、行业化和信息化将成为主要目标。

2.1信息化和商务化

信息时代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信息类业务,从传统的文字表达转化为了图片和视频等数字化阶段,而传统互联网技术也增加了许多新型技术手段,从而提升商品的可见度,改变公众对商品的态度和认知,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商务化的发展,也在满足了人们购物、炒股和商业交易的同时,强化了互联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2娱乐化和行业化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娱乐业务的增长最为迅速,并逐渐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经营者最重要的业务额增长点之一,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也促进了国内移动运营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开发出了移动虚拟总机、无线DDN及移动定位等业务,提升了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而信息化产业作为创新热度最活跃的朝阳产业,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将在社交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移动支付领域和日常工具领域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多元化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

3.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讯息领域

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通信行业发展也需要将大量的有价值讯息呈现给用户,这样才能让用户在互联网中获得更多信息,并进一步开发通信行业的客户市场资源。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讯息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服务、交通报告服务和天气预报服务中,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优势,可以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播报,并且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对新闻需求的定制模式,让新闻事件变成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的形式,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实性应用。而交通状况报告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方便用户出行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播报服务和电子地图技术,让用户能够及时掌握城市交通状况的信息。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结合GPS和天气预报服务,并与气象部门展开合作实时对天气进行预报,不但能够扩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服务范围,还进一步挖掘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

3.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沟通领域

移动通信的用户沟通服务主要以手机QQ和微信服务为主,通过移动QQ服务让用户实现双向通信,并且移动互联网技术中的WAP或GPRS技术也能让移动终端和计算机更加接近,促进了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效结合。而微信软件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应用成功的沟通软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之间的实时通信,并且将手机和电脑功能进行了充分整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让用户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产品体验。

3.3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娱乐领域

传统的手机单机游戏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发展,在提升了手机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到洲际游戏行业的实测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手机游戏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游戏画面、速度和功能,并完善樂了手机游戏市场,并使移动互联网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源和经济成果。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也将会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时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鹏;程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 2014(09):247.

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 篇7

一、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

齐沪扬、陈昌来主编的《应用语言学纲要》 (2004) 中认为:“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各有关实际领域的学问的统称, 即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 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由此可见,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 中国语言学界关于“应用语言学”内涵的看法, 大致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应用语言学, 最初指语言教学 (包括母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 具体说来, 就是指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广义的应用语言学, 指语言研究成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 包括语言教学、翻译、词典编纂、人工智能等的应用研究;特别是把诸如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自然科学色彩浓厚的分支学科纳入了应用语言的领域, 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型学科。如果为“应用语言学”下定义, 当然要采用广义的概念, 那就是———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一门年轻而有远大发展前途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应用语言学理论问题研究

“应用语言学”这一名词的最早提出者波兰语言学家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就认为, 应用语言学是相对于理论语言学而言的, 其对象是把理论语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应用语言学家科德一生都坚持认为:“应用语言学是一种活动, 不是理论研究, 而是把理论研究的成果付诸运用。”按照科德的说法, 应用语言学本身不是一门科学, 而是以“纯语言学”为基础的技术。因而国内有部学者觉得似乎有必要建立起这一学科自身的理论框架。因为一门学科若没有自身的理论, 应用起来就必然是一种低水平层次的, 况且称之为“学”, 必然需要建立起一套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学科体系。冯志伟先生曾经指出:“应用语言学正是在语言学与其他各个学科的交接点上发展起来的, 绝不只是把现成的语言知识或语言理论拿过来应用一番。研究应用语言学必须从应用着眼, 在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的交接点上下功夫, 分析语言和语言学应用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从中探求其一般原则、方法和规律, 以建立科学的体系, 由此产生应用语言学自己的理论。”以于根元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者, 大力倡导建立应用语言学自己的理论, 提出了如交际理论、动态理论、中介理论、层次理论、潜显理论、人文性理论等一系列的应用语言学理论。

三、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

1、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在20世纪末, 中国语言学界发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一件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已把应用语言学列进中国语言学领域。这意味着国家有关权威部门认可了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不仅仅限于第二语言教学, 其主要部分还包括了中文信息处理、一般语言教学和语言社会应用研究。这就为培养应用语言学的高级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文化语言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著作大量涌现, 1985年开始提出并形成了“文化语言学”。在这个研究领域, 主要代表性论著是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邢福义主编的《文化语言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 曲彦斌主编的《中国民俗语言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 邵敬敏主编的《文化语言学中国潮》 (语文出版社, 1995) 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对语言的人文性研究, 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主流。

四、应用语言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离不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它的研究范围必然有着不断扩大和变化的趋势, 实践对其提出的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实验性与开放性显得更突出, 研究者们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 相关学科知识的缺乏已严重制约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目前, 许多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感兴趣的英语工作者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常会因为自己的汉语功底不尽人意而感到力不从心, 而汉语研究者多会因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太高而远离这个领域, 因此新兴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TDK-EPC瞄准多个热点领域 篇8

TDK-EPC为TDK集团分公司, 新一年针对多个热点领域推出全新产品。

高铁是中国建设的重点, TDK-EPC最近的成功案例是为CRH3 (Velaro CN) 高速列车提供高性能电力电容器。针对不同的牵引应用, TDK-EPC具有完整的电力电容器解决方案:针对高速列车, 有MKK油浸电容/MKP电容用于中间直流回路DC-link、谐振电路和交流滤波模块;针对机车, 有MKK油浸电容/干式电容/MKV电容分别用于中间直流回路DC-link、谐振电路和吸收电容。

同时, 针对消费市场, TDK-EPC推出一款基于SESUB (源自TDK的嵌入式硅基板) 的划时代新型集成技术。爱普科斯在三维射频 (3D-RF) 设计领域的能力以及TDK的SESUB基板技术使得TDK-EPC进一步推动整体射频前端解决方案的微型化。新型模块结构比以前更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机制造商耗时的设计工作。SESUB并非仅适用于射频模块, 同样可用来实现微型DC/DC变频器, 并将其用于手机、消费装置以及汽车电子器件。

热点应用领域 篇9

作为全球科学计算和基于模型设计的软件供应商的领导者, MathWorks所提出的基于模型的设计理念, 是用于开发控制、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机电和其他嵌入式系统的经济高效的方法。不但可提高产品质量, 还可以将开发时间缩短50%甚至更多。

MathWorks公司首席研究员Jim Tung分析:“嵌入式系统的日益复杂化为设计工程师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基于硬件的先测试后修改的模式比较落后, 不益于产品的开发。而基于模型的设计流程, 通过在早期设计阶段使用模型, 工程师们可以创建可执行的规范设计, 并立即验证和检验这些规范。同时还可以加速项目在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调试和分析的转换。”

基于模型的设计流程在设计、产品实现和测试与验证三个阶段都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 在设计部分, 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师可以对模型进行需求追踪和测试, 将产品的缺点暴露在产品开发的初期, 节约了仿真时间和成本。而产品实现阶段, 自动代码生成工具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 同时避免了人为引入的错误。测试与验证则贯穿整个设计流程, 设计者可以在初期的需求阶段就开展测试, 及早地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改, 从而加速测试流程。

正是由于基于模型的设计流程具有如此卓越的特性, 从而在工业界得以广泛应用, 覆盖了航空航天、汽车、通信和机器人设计等热点应用领域。

“针对汽车的设计开发, 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工具, 帮助开发者完成发动机的控制、变速箱的控制、操稳性等相关设计。而对于当下新兴的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型的汽车, 我们公司的产品也应用的很广泛。”Jim Tung表示, “混合动力电动HEV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然而, 相比于传统的汽油车, HEV的设计非常复杂, 要求在多个工程领域之间进行协作和优化。而且HEV相比传统的汽油车引入了大量的新部件和新技术, 为开发过程增加了不少难度。最重要的是, 无论是系统架构的复杂性还是独有器件的特性都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参考。”

除了固有的设计复杂度, 在HEV的构建中还会遇到开发流程复杂度问题。各种组件的高度耦合要求不同的工程团队彼此协作并共享各自的设计。这会带来多领域设计的复杂度问题。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解决并改进与这些流程相关的众多不足。核心理念是, 从需求捕获和设计到实现和测试, 开发流程都以系统模型为中心。该系统模型是可执行的设计文档, 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将仿真作为关键的校验和验证步骤对其进行细化。此外, 在光伏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领域, MathWorks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

热点应用领域 篇10

1 变压器线圈热点温度测量的重要性

从变压器运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 变压器内部热点温度对变压器性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短时危险性有两种:一是在高场强区域内 (如线圈和引线处) 可能出现气泡, 使其绝缘强度下降。二是在较高温度下, 变压器的机械特性会出现短时的变劣, 使其抗短路强度降低。长期危险性有三种:一是导线绝缘的机械特性在较高温度下, 热劣化过程会加快。二是在较高温度下变压器内的绝缘材料老化。三是在较高温度下变压器的密封材料劣化加快。

线圈温度决定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对于A级绝缘的变压器温度每增加6度, 变压器绝缘老化速度增加一倍。变压器的工作寿命减少一半。近年来, 为了降低变压器噪声和防范油流带电的隐患, 使用自然油循环冷却技术大量应用。采用自然油循环技术的变压器在运行中产生一种新的情况, 铜油温差明显增大。如果仍以顶层油温为报警参数实施保护已不能适应运行需要。必须对变压器线圈温度进行实时测量控制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实时监测变压器线圈热点温度的变化, 能使变压器输送容量至最大值, 提高变压器的经济价值和效率。

2 几种变压器线圈热点温度测量方法的比较

2.1 计算法:

根据建立的变压器热模型, 导出热点温度计算公式。优点是经济、简便、实用性强。缺点是计算复杂, 很多计算参数由经验得出, 通用性不强, 在现场无法使用。

2.2 热模拟法:

安装线圈温度计得出线圈温度。原理是通过测量线圈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换算出来线圈的温度。优点是经济、可以直接启动冷却系统。缺点是准确性差, 测量温度并且有一定的时差。

2.3 光纤测温法:

该种方法在线圈中埋设传感器并使用光纤传播信号, 可以在高电压高磁场环境下准确测量。光纤测温装置的优点:首先通过直接测量线圈最热点温度进行温升试验, 检验变压器真实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其次依据直接测量获取的热点温度可以在不破坏绝缘或降低变压器寿命的前提下, 安全且最大化的增加负载以及核准变压器的过载能力。

3 光纤测温技术的原理

在变压器线圈中埋设感温传感器探头, 由于探头采用了一种在长期内发出按指数衰减荧光的材料。这些感温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 具有耐高温、耐化学、性能稳定。

磷光体传感器位于光纤的末端, 在控制器里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传到传感器, 然后再返回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线提取光线衰减时间, 根据衰减时间得到热点的温度。

4 光纤温控器的安装和使用

4.1 传感器安装

芯式变压器是将传感器放入加工后的幅向垫块。然后将幅向垫块放在线圈的目标热点位置。

4.2 油箱壁结合板安装

油箱壁结合板有四个锥螺纹用于安装贯通器。在油箱上开孔后, 可将结合板焊接在油箱壁或用螺丝安装在油箱壁上。

4.3 内外光纤安装

变压器内外光纤的连接部分一般称为贯通器。将带有锁紧螺帽的内部光纤型接头与贯通器连接好。外部光纤一端接到贯通器, 另一端接到光纤测温系统本体。

下面就产品SFZ-240000/220的在线光纤测温系统的安装和工艺进行介绍。

a.传感器探头安装位置

光纤半导体探头位于光纤线缆末端, 为监测线圈温度, 探头应安全的与线圈热点毗邻, 还要确保线圈电流突变不会被挤压。

b.传感器何时安装

根据变压器型号可知变压器有低压、高压、调压三个线圈, 且传感器要安装在三个线圈上, 便于操作处理传感器要在线圈套装时安装。

c.传感器探头如何固定

将绝缘垫块做成带有豁口的成型垫块, 将传感器探头埋在豁口垫块里, 再将垫块粘牢。

d.传感器在线圈中如何布线

当光纤引出到线圈表面后, 用绝缘纸带把光纤固定在线饼表面, 留有一定的松弛裕度。穿过线圈压板的圆孔后, 顺着压板表面引到油箱上的法兰盘, 通过法兰盘与外部光纤连接 (见图1) 。

5 热点光纤测温装置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5.1 光纤探头必须埋设在线圈上端部位, 该部位涡流损耗比较集中, 并且可能还要特殊加强电气绝缘。埋设部位需经过严格的热点温度设计。

5.2 带有贯通器的焊接式油箱壁结合板安装在油箱壁上, 由于该处贯通器无法安装阀门, 故初装时必须认真仔细, 避免出现渗漏油现象。

5.3 如对安装有热点光纤测温装置的变压器进行吊罩或吊芯大修时, 需密切注意对光纤测温装置油箱壁结合板的保护, 必要时需解开光纤与贯通器的连接。

6 结论

相对于绕组温度计技术的局限性, 变压器线圈热点光纤测温技术目前已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得到认可并开始应用。光纤测温技术可真正达到变压器线圈热点温度的实时监测, 从而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GB/T 15164-9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国家标准) .

[2]IEC 354-199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

[3]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 (第二部分.温升) .

增强现实:互联网应用的新热点 篇11

虚与实的结合

严格地说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并不是一种新技术。简单地理解,AR就是在人们能感知到的真实世界上叠加虚拟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这种技术的雏形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而真正作为一个技术名词被提出则是在1992年左右。早期的AR技术主要是通过视频摄像机捕捉一个现实世界的物体,并把该图像放在计算机屏幕上。然后,软件跟踪这个用户或物体在实际空间的移动,这样该用户或物体就可以和屏幕上的一个虚拟物体进行互动了,比如进行视频游戏。而新近广泛使用的AR技术则是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捕捉现实世界的图像,然后在显示器显示的图像上添加文本、链接或其他信息。比如,用手机摄像头对准一幢大楼或者地标建筑,然后便可在你的屏幕上接收到关于这个地点的有帮助的信息。

在AR的所有应用领域中,基于智能移动手机的AR被认为最有市场前景。事实上,AR技术的兴起与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其标志性的事件则是2007年苹果的iPhone手机发布以及苹果公司在其App Store上发布了增强现实程序——iPhone 3GS专用的增强现实地铁向导程序。该程序在手机摄像头拍到的图像上叠加上前方地铁车站的信息,如到达车站的距离和路线名等,用来引导手机用户走出复杂的伦敦地铁。这一应用让更多人知道了这样一种一直藏在深闺中的技术,也让人们看到AR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钱”景。

“基于智能手机的AR应用是综合利用智能手机上摄像头、各种传感器(包括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陀螺仪等)以及GPS、3G网络等多种技术来实现的,从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体验。”触景无限科技(北京)公司首席市场官檀林介绍说。触景无限科技(北京)公司4月底刚刚发布了一款支持增强现实技术的浏览器和一个面向内容提供商开放的增强现实内容发布平台,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国内首款支持增强现实的产品。

具体来说,AR应用会先读取你手机的GPS数据,找到你在所处的位置,并用陀螺仪和重力加速度感应器等感知你手机所指的方向。然后,该应用在搜索后台数据库来查看该物体是否做了标记,是否有相关的信息(包括文本、超链接、图片等,可以由第三方提供),如果有就会把该物体的相关信息放在显示屏上的物体旁边。

市场刚起步

谈赢利尚早

目前,业界普遍看好AR技术,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根据Juniper Research的一篇研究报告预测,到2014年,移动AR市场的年销售收入将增长到7.32亿美元。

“AR技术可能会启动一个新的广告市场,让广告业主的广告投放更有针对性。”檀林介绍说,“比如,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相比),AR的广告可以在用户真正关注某个对象的时候推送过来,这要比LBS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

不过,檀林并不认为AR市场将很快爆发。他认为AR市场的真正启动可能还需要2〜3年,甚至5年。“虽然触景无限是一家初创公司,赢利是很现实的压力,但我们也并不认为AR市场将很快启动。”

实际上,即使在国外AR也还处于市场的早期。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一些的荷兰SPRXMobile其开发的手机增强现实浏览器Layer在业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实现赢利。

困扰AR市场的原因之一是当前的智能手机存在技术上的局限,限制了其支持AR软件的能力。比如,GPS的数据精度不够、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另一个问题是商业模式方面的。檀林透露,他的公司把市场重点放在高附价值的内容展示及导航上(特别是面向知名大品牌的服务),认为这个市场可能先期启动。比如,把手机相机对准一家饭店。AR应用就可以使用其数据库中的信息识别出这家饭店,并且提取有关这个饭店的具体信息——营业时间、菜谱、消费者评价、方位等等;在游览风景名胜时可以即时了解观光地的解说、历史、附近的风土人情、旅馆和餐厅等等。

目前,对于AR的未来,业内人士普遍有信心。认为随着更高级的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进入市场,AR应用将更加自如地识别和跟踪物体,同时商业模式也将逐渐成熟,到时AR也许真的将是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热点。

热点应用领域 篇12

关键词:医教结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文献综述

一、前言

近年来,医教结合的主张不断被重新提出,并写入相关政府工作文件[1]。2014年出台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医教结合……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2];《201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提出,“探索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年龄阶段残疾儿童医教结合服务的有效方法,完善特殊教育医教协同保障机制”[3];《2015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也提出,“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 试点”[4]。但医教结合的理论基础至今仍争议不断[5], 有学者认为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6],也有学者认为医教结合其实是一个似热实冷的话题[7], 是对特殊教育本质的扭曲[8]。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显示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历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9]。它能直观地揭示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概貌、 研究热点及研究重点等信息[10],以科学计量的方法弥补个人主观经验在文献综述中的不足。郭文斌、 陈秋珠曾借用科学知识图谱探讨我国特殊教育的研究热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1]。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绘制出目前我国医教结合研究的现状,并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归纳出近十年来我国医教结合研究的热点与内容,探究未来研究的趋势与重心。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采用高级检索,期刊年限为“2005~2014”、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主题为“医教结合”,以此条件检索出文献55篇。剔除非规范性文献,如无作者的文献、会议信息、 调研数据、学习通知等,最终得到有效文献45篇。检索时间为2015年3月15日。最后,对材料进行标准化。对同一含义不同表述的关键字做标准化处理,例如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等关键字统一合并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本研究将Bicomb2.0 (书目共现分析系统)、 SPSS18.0软件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其中Bicomb2.0由中国医科大学信息学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宏盛计算机有限公司开发。

研究的基本进程为:第一,确定高频关键字。采用Bicomb2.0软件对45篇文章进行关键字统计,根据研究需要,抽出22个词频大于2的关键字作为高频关键字;第二,建立高频关键字共现矩阵。对于确定的22个高频关键字,利用Bicomb2.0软件中的共现分析功能,产生共现矩阵;第三,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这一公式将共现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导入SPSS18.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形图;第四,进行多维尺度分析。通过“相异矩阵=1-相似矩阵”这一公式将相似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导入SPSS18.0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多维尺度分析图;第五,结合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绘制出科学知识图谱。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解释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从总体上对我国2010~2014年来医教结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整理,藉由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情况、关键字词频统计与分析、高频关键字的聚类图及分析以及高频关键字多维尺度分析等内容,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医教结合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一)研究成果公开发布情况

1.年代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医教结合研究从无到有,虽然研究成果数量上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 可见,国内学术界对医教结合研究越来越重视。

2.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特殊教育》发表的文章最多,占总篇数的31.11%,是国内学者研究医教结合的主要学术刊物。其次是 《中国妇幼保健》 (15.56%)、《上海教育科研》(13.33%)。不少研究成果也发表在《中国学校卫生》《重庆医学》等核心期刊,这说明医教结合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学、教育学、 医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

3.作者单位

从图3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医教结合研究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18.18%), 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7.58%)、上海交通大学(7.58%)。研究人员层次较为多样,有高校教师、高校硕博士研究生、教育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以及一线特殊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等,但总体上仍以高校教师为主。一线特殊学校的研究成果较少,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二)高频关键字词频统计及分析

关键字是一系列主题词的逻辑组合,是学术论文的主题思想的分析与提炼[12]。某一问题的研究文献越多,则相关主题词的出现频次也越多[13]。本研究对45篇文章的192个关键字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共抽出22个词频大于2的高频关键字,占总关键字的52.08%,其结果如表1所示。除了“医教结合”这一高频关键字外,前8个高频关键字分别为“干预” (9)、“特殊教育”(9)、“教育”(7)、“语言”(6)、“儿童” (4)、“康复”(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 以及“课程”(4)。这22个高频关键字排序初步反映了目前我国医教结合研究的热点、重点。但是,仅仅对高频关键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很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需要进一步使用共现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

(三)高频关键字的聚类图及分析

共词聚类分析法是以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某一研究领域内具有代表性且关系密切的关键字聚集成类[14]。聚类结果反映的是这些关键字之间的亲疏状况,关键字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则它们的距离越近; 反之,则较远。从图4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近年来医教结合研究关键字可以分为三大类,具体分布见表2。

种类1主要包括高危儿的干预、性与生殖健康两个方面。在高危儿的干预方面,医教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高危儿智力发展、早期社交能力以及良好情绪形成[15],降低高危儿智能低下的发生率、提高高危儿的存活质量[16],明显减少伤残发生率[17]。在性与生殖健康的研究上,医教结合的性与生殖健康综合性干预模式对改变初中生生殖健康行为具有一定效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18],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中、职校学生生理健康的需求[19]。

种类2主要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残疾儿童的教育与语言、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医教结合的对象四个大类。在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上,我国高校的医教结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20],在高校危机干预体系的心理转介应强调医教结合,设立绿色通道[21]。在残疾儿童的教育与语言方面,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对象包含了残疾儿童,其在对象和目标上又都指向残疾儿童的功能与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与代偿[22]。相关研究表明,医教结合模式可显著提高一到二岁幼儿的语言水平和沟通能力[23]。在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上,陈志刚等人就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施医教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为其他地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24]。在医教结合的对象上,其研究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两大类。医教结合使ADHD疾病诊断更加完善,使其治疗更具效果[25]。此外,教师与家长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动性[26]。 在综合性干预方面,临床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27]。

种类3主要包括康复与课程、医教结合理论的思考两个方面。在康复与课程方面,近年来,不少特殊学校和专家学者正在不断地探索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转变,开发、实施康复课程[28]。目前,我国大多数残疾儿童都是学校教育的适龄对象,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都有康复的需求[29]。因此,合理的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应当从教育部发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挥康复训练课程作用[30]。在医教结合理论的思考方面,学界对医教结合理论仍争议不断。陆莎认为,医教结合是历史的退步[31];但傅王倩等人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医教结合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医教结合不是残疾模式的倒退,反而能促进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32]。傅王倩等人还对沈晓明的观点[33]提出质疑,认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学的设计而非教育的对象[34];但也有其他学者认为,教育因人而存在,特殊教育的对象决定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35],何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至今未有共识。张伟峰则从医教结合的理论依据、相关观念的探析[36],实施背景、 内涵与积极作用[37]等方面探讨医教结合是否是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盛永进认为,目前这些医教结合的争论存在学科立场模糊或缺失等问题[38]。医教结合应强调特殊学校和教师所能掌握的内容,以特殊学校为落脚点,以教学的设计为重要环节,切莫为了“医”而“医”[39]。

(四)高频关键字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通过对测量量之间的距离分析发现其空间结构,借由二维平面距离来反应对象之间的相似度,具体表现在有高相似的关键字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研究热点[40]。结合多维尺度分析图和聚类分析图,绘制出我国医教结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Stress=0.19824;RSQ=0.82089),结果如图3所示。

战略坐标图将二维平面空间领域划分成四个象限,用来描述各研究领域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根据战略坐标图的解读原则[41]:“医教结合下的课程与康复”(领域3)中的“医教结合理论的思考”落在第一象限,说明该部分内容的向心度和密度较大,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密切,是目前国内医教结合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医教结合下的课程与康复”(领域3)中的“康复与课程”落在第二象限,这说明该部分内容较受到重视,在目前国内医教结合研究中的表现较为活跃;但因为其内部联系较为松散, 未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分解演化到其他领域。 “高危儿的干预和性与生殖健康”(领域1)落在第三象限,说明该部分内容内部联系较为密切,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但因为该部分内容与其他内容的联系较为松散,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消亡。“医教结合的实施”主要落在第四象限,这说明该部分内容的向心度和密度较小, 是目前国内医教结合研究中的边缘主题,发展尚不成熟。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较为直观地反映出2010~2014年我国医教结合研究的热点,并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定性和定量地探讨我国目前医教结合研究的发展现状。近十五年来,我国医教结合研究数量逐年增多;研究者以高校教师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危儿的干预和性与生殖健康”“医教结合的实施”和“医教结合下的康复与课程”三个领域;理论性研究多,直面医教结合现场的实证研究少;医教结合的理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医教结合的课程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根据目前我国医教结合的研究状况,未来的研究还可做以下努力:

第一,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证研究。目前医教结合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危儿的干预、性与生殖健康两个部分,此方面的研究者也以医学专业人员为主。在未来研究中,教育相关人员可以从幼儿的早期教育干预、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殊学校的实践出发,在早期疗育场所或特殊学校开展直面特殊教育现场的实证研究,探讨医教结合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第二,夯实医教结合的理论基础。目前医教结合的研究主要处于争论阶段,理论基础尚未达成共识, 如医教结合中的“医”和“教”分别指的是什么,“医” 和“教”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等等。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医教结合理论进行哲学思考,从特殊教育学的专业角度探讨“医”与“教”在概念上的分野,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切莫为了“医” 而“医”。

【热点应用领域】推荐阅读:

舆论热点05-20

关注热点05-29

时代热点06-10

开发热点06-27

热点经济07-02

热点跟踪08-07

热点扫描08-15

法律热点08-17

媒体热点08-19

时政热点08-25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下一篇: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