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热点及趋势

2024-06-12

研究热点及趋势(精选12篇)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1

数字档案是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进行存储、传输和利用的一种数字化形式的记录。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 数字档案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如与载体分离、依赖性 (存储和利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易遭受攻击、保管复杂 (既需要考虑存储媒介, 还要考虑传输利用相关软件) 等。正是由于数字档案的这些不足, 使得其安全性在应用之初就受到关注。国内关于数字档案安全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我国数字档案安全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及趋势进行统计分析, 有助于明确已经取得的进步、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 数字档案安全研究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 关于档案学相关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分析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 这种方法尽管准确性可能较高, 但主观性强、成本高而效率低。利用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来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客观、科学并且有效的方法[1]。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发表的数字档案相关研究论文进行统计, 来分析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热点和趋势。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00-2009年) 为数据来源, 以关键词为检索入口, 检索方式为: (关键词=“数字档案”or关键词=“电子文件”) and关键词=“安全”[2], 检索时间为2010年3月15日—20日, 共检出434篇文献。剔除一稿多发、报道性、目录介绍等文章36篇, 共剩下有效论文398篇。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 对整理后的论文进行年代、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方面的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1.5统计软件。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 论文发表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时间可以基本反映其研究发展过程并预测未来趋势。国内对数字档案安全的研究总体上逐年快速增长, 其中2009年发文量比2000年增加了457.1%。为了对随后几年内国内数字档案安全发文量进行预测, 本文以年代为自变量, 论文数量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由于事先无法确定年代 (x) 和论文数量 (y) 两个变量符合的数学模型, 因此在做回归分析时, 最合理的做法是利用曲线参数估计法 (Curve Estimation) 。曲线参数估计法的分析结果可以计算出十种关于x和y的回归曲线。通过比较拟合系数、显著性检验和T检验, 得出论文数量和年代最符合直线 (Adjusted R2=0.952, F=158.462, Sig.=0.000) , 回归方程为y=-14368.3+7.19x。

2. 主要作者及机构分析。

对论文作者及其机构进行统计可以分析某领域研究作者与单位的集中与离散程度, 找出主要研究力量。2000-2009年总共有469位作者独自或以合著的形式发表了398篇论文。其中独著论文302篇, 占总数的75.9%, 仅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438位, 占总作者数的93.4%, 最高论文数量的作者占一篇论文作者数的2.1% (≈1/62) , 与洛特卡定律基本吻合。

我国对档案安全的研究相对比较分散, 一方面缺乏发表高数量论文的作者, 甚至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都不多, 另一方面发表高论文数量的机构也比较缺乏, 由此可以说明此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有明显优势的个人及机构。此外, 档案安全领域内单个发文量较多的还是来自理论研究部门的高校学者, 不过总体上实践工作部门与理论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几乎相当, 分别各占53.6%和46.4%。

3. 主要期刊分析。

通过来源期刊的统计分析, 可揭示某一研究领域论文的空间分布情况, 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区, 供研究者参考[3]。2000-2009年收录数字档案安全相关论文的期刊共183种, 其中只收录一篇论文的期刊有140种, 占总期刊数的76.5%, 说明数字档案安全论文在分布上具有很高的分散性。尽管如此, 由于数字档案安全是档案学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因此主要收录此领域论文的期刊还是档案学专业期刊, 如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等。下表是近十年来国内收录数字档案安全相关论文十篇以上的期刊, 共七种, 并收录此领域论文110篇, 占总论文数27.6%, 由布拉德福定律可知, 这七种期刊处于收录数字档案安全论文的核心区。

4. 关键词分析。

(1) 热点分析。一篇文献的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 如果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 则可反映出该关键词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4]。不过通过标引关键词来考察数字档案安全研究热点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原因是: (1) 很多关键词专指度太低, 很难反映出具体的研究内容; (2) 由于作者表述方式的不同, 存在许多同义不同形的关键词; (3) 存在许多专指度太高而频率很低的关键词, 忽略这些关键词会造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的不准确, 但如果不对这些关键词做任何处理, 由于其出现的频率太低, 使得没有统计的价值。因此, 本文针对以上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1) 去掉过于泛指的关键词, 或者把这些关键词与其他专指度高的关键词进行合并; (2) 把同义不同形的关键词归为一类; (3) 把专指度太高的关键词归到它的上位类。

关键词整理后发现, 398篇论文共出现关键词746个 (不重复的为138个) , 去掉没有实际意义但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如安全、档案、电子档案、电子文档、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 最后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安全技术、安全措施、信息安全、应用领域、安全保管、档案管理等16个。分析这些关键词, 可以看出2000-2009年数字档案安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 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数字档案安全的基础, 国内比较倾向于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数字档案安全, 包括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水印等技术, 与之相关的主要有公钥加密算法、RSA算法、高级加密算法等。 (2) 安全措施与安全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保证数字档案安全的对策, 宏观方面主要指数字档案安全策略的研究, 目前主要侧重于长期安全保存、信息安全保密、异质备份、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等方面, 如网络设备安全策略、信息分类策略、信息保密策略、病毒防范策略、系统开发与维护安全策略、虚拟专用网 (VPN) 安全策略、安全事件的调查与响应策略、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策略等。微观方面主要指数字档案安全措施的研究, 日志管理、容灾备份、审批、分级授权等措施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3)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与载体安全相比, 信息安全是数字档案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网络环境是数字档案较为复杂的生存环境, 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4) 应用领域。即分析各领域内的数字档案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高校、城建行业、医院、公共档案馆、政府机关、电力系统、城市勘测行业、煤矿以及银行等。 (5) 安全保管。它侧重于研究数字档案物理载体的保管方面, 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基本相对。

(2) 趋势分析。为了更加客观地考察数字档案安全的研究历程及趋势,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16个关键词在2000-2009年出现频率的变化。可发现: (1) 有些关键词在2000-2009年中出现的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上升趋势的关键词有安全措施、信息安全、应用领域、安全保管、安全保密、信息化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说明这些关键词在数字档案安全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预计其未来的研究热点将会继续。其中安全保管、安全措施与信息安全三个关键词在某些年份出现的频率稍有下降, 但并不影响其总体上升的趋势。下降趋势的关键词有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 其中安全技术在2001-2007年的关注度一直上升, 随后两年下降。安全管理在2007年出现的频率最高, 随后也下降。 (2) 部分关键词在这十年中出现的频率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 如档案管理、网络安全、安全策略、研究背景、不安全因素、风险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尽管不能得出它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但从它们在近几年出现的频率与21世纪头几年相比, 有明显的上升, 由此可以预测随后几年这些关键词仍然会受到较高的关注。

结合本文的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研究对比, 我国在以后关于数字档案安全的研究中, 应注意:一是结合各个学科的专业优势, 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二是加强案例分析和行业/企业实践应用研究;三是纯技术研究并不是档案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机构的优势,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应加强档案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研究 (制度、机制及策略等) , 理论研究机构应注重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各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近十年发表的数字档案安全研究论文, 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 从年代分布、发文作者及机构、收录期刊和关键词等角度分析此领域国内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以期为进一步的数字档案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档案安全,研究热点及趋势,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苏新宁.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00-2004) ———基于CSSCI的分析[J].情报学报, 2007, 26 (3) .

[2]数字档案与电子文件可看做档案界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 为了保证文献搜集的齐全性, 故而并列使用.

[3]杨利军.基于关键词统计分析知识管理研究现状[J].情报科学, 2009, 27 (9) .

[4]马费成, 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J].情报学报, 2006 (4) .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2

3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已取代传统通信技术成为我国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在现阶段,我国无线通信技术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不断更新与研发无线通信技术,使无线通信技术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在通信方面的要求,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李勇成.浅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热点[J].西部皮革,,39(8):13.

[2]张东,袁唐杰,戴海波,等.无线通信技术的热点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9):43.

中国哲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篇3

摘要:文章基于CSSCI论文标引关键词数据,对2005-2006年中国大陆哲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就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以及哲学各二级学科的研究热点加以客观描述,并对研究的趋势作出分析。

关键词:哲学;关键词分析;热点和趋势;CSSCI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1-0069-05

哲学学科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等具体门类和分支;哲学学科所研究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有的是一般的哲学问题,有的是各哲学门类或分支的特有问题,还有的是哲学不同分支之间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因交叉而出现的问题。因此,通过cSScI收录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通过分类处理、具体分析来考察学科研究的热点,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05-2006年度CSSCI哲学论文关键词标引数据,对2005-2006年的哲学热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哲学门类;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类处理,既把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热点和研究趋势,也能够说明各哲学门类和分支的具体热点与趋势。

2005-2006年CSSCI共收录哲学论文8278篇,这些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有16000多个,其中被标引15次以上的有160个左右。下面分类对这些标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加以分析,了解2005-2006年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一、哲学门类关键词分析

根据我们对哲学研究成果的观察和了解,哲学论文中如果直接标引哲学或哲学各门类的名称为关键词,则所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大多与学科或各门类的自我描述、反思或建设有关,即便是具体人物、流派或问题的研究,也与上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如表1中被标引的哲学(60次)、哲学研究(22次)、哲学观(18次),显然都是学科相关问题的标示。

分析表1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的哲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心。

如果合并马克思主义哲学(324次)、马克思主义(133次)、马克思(132次)、马克思哲学(87次)、西方马克思主义(33次)等高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量,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哲学研究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的关键词标引数达到577次。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如果合并中国哲学(112次)、中国哲学史(33次)和中国古代哲学(15次),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达到了160次,排名第二,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规模决定的。但就中国哲学自身来说,学科的自我反思和建设显然也有较高的热度。如果将科学哲学(83次)、技术哲学(54次)和工程哲学(20)这些通常视为科学技术哲学的关键词相加,其标引数为157次。与西方哲学相关的关键词标引数,如西方哲学(61次)和西方哲学史(15次),共76次。这表明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学科反思和建设也有一定的热度。

分析表1还可以看到,一些具体分支和方向是2005-2006年的研究热点,如政治哲学、实践哲学、道德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特别是政治哲学、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通过关键词的标引数来看,2006年比2005年有大幅度提升,增热趋势明显。

二、哲学基本问题关键词分析

哲学作为一个形态较为成熟的人文学科,学科研究所围绕的核心问题通常包括一些历久弥新的“老问题”。同时,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致思于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往往是在新的理论和实践境遇中出现的,需要展开新的探索。

表2给出了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标引关键词。

通过分析表2可以看到。一些哲学学科中的基本问题,如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辩证法、方法论、自由、存在论等,仍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一定是专门进行的,往往更多地是在具体研究中加以涉及。另外一方面,一些现当代哲学研究中所凸现的“新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如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生活世界、人类中心主义、真理、主体间性等,作为关键词的标引数排列较前,且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成为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对象。特别是现代性、后现代问题的讨论,显然成为热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3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3,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理论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荣辱观也成为重点的关键词或标引数上升幅度较快的关键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研究中,除马克思之外,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也有增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也是重点。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也获得了持续关注。

四、中国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4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中国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4,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哲学学派的研究看,先秦儒道哲学、周易哲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等仍是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的重点人物看。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荀子,汉代的董仲舒,宋明理学家中的朱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以及现代新儒家中的冯友兰、牟宗三等,是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就哲学问题而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人生境界等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独特问题,仍有广泛的理论效应。此外,关于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也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五、西方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5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西方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5,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是研究的重点。此外,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研究热度有较大上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黑格尔,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胡塞尔、德里达等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六、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6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4

将材料学和焊接学两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以CSCD国内权威数据库的作为数据源,采用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对1989~2013年材料学、焊接学等学科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并利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和相关软件,构建这两门学科的关键词词频分布表、类团关系图等,通过对所构建的两个学科的共词知识图谱进行详细比较对比,分析两门学科的当前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前景。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系统。本文选取CSSCI1989~2013年收录的期刊---钢铁研究学报和复合材料学报、电焊机和焊接技术做样本,套录该期刊文献的所有题录信息。具体方法:打开CSSCI检索界面,收录年限选定为1989~2013,在[来源文献]检索界面的[期刊名称]中分别输入“钢铁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和电焊机、焊接技术”期刊刊名,[匹配] 限定为“精确”,同时[每屏显示]设定为50条,套录这些期刊在这一时期内文献的题录信息,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分别整理后,分别得出在这一时期内材料学和焊接学题录数据库。然后通过利用C#自编的计算机程序,按照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得到一个材料学和焊接学的关键词排名,频次总数分别是16 057个和21 622个。

2.2 数据处理说明

从两个学科关键词排序中分别截取一定频次的关键词,其中材料学关键词截取词频大于22次、焊接学关键词截取词频大于50次,由此,得出了两个学科的99个和102个高频关键词。再将这些类似性质的关键词进行归整,从而分别确定了两个学科的80个和63个高频关键词表,将这两个关键词表(见表1-1、表1-2)作为共词分析我国材料工程学科的基础。

2.3 构造关键词共词矩阵

2.3.1构造原始共词矩阵

由于以上两个学科选定的关键词是材料工程学科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它们代表了当前我国材料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为了能进一步更好地反映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对这些高频关键词作如下处理:在已建立的题录数据库中,利用自编的计算机程序分别对两个学科确定的80个和63个高频关键词两两进行共词检索,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个80×80的共词矩阵(部分数据见表1-3)和一个63×63的共词矩阵(部分数据见表1-4)。

以上两个表格中的共词矩阵是一个相关、对称矩阵, 对角线上的数据为该词出现的频次,主对角线单元格的数据为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

2.3.2 构造相关矩阵

本文在对两个学科的原始矩阵进行包容处理时采取Salton指数法,处理数据部分结果见表1-5和表1-6, Salton指数法的计算公式为[3]:S=Nij/(Ni×Nj)1/2(3-1)。 其中,Ni,Nj分别表示关键词i和j的频次,Nij表示关键词i和j共现的频次。

以上两个表格相关矩阵中的数字为相似数据,数字的大小表明了相应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大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反之,数值越小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

2.3.3 构造相异矩阵

由于相关矩阵中的‘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误差过大,为了方便进一步处理,两个学科相异矩阵的部分数据详见表1-7和表1-8。

以上两个表格相异矩阵中的数据,正好与相关矩阵相反,数值越大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越远,相似度越差;反之,数值越小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

2.4 聚类方法与聚类图

具体方法:在SPSS17.0软件界面中输入要分析的相异矩阵,然后选择[分析]——[分类]——[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组间距离法;度量标准--区间选择共词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

3.5 构建类团关系图

类团关系图主要用连线的粗细来明确类团间的关系强弱,类团间的关系强弱以连线的粗细来表示,两个类团之间的连接线就越粗,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关系越强, 反之则亦然[4]。具体方法是首先计算出各个类团的内部联系强度与其外部联系强度,然后利用先进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绘制出两个学科的类团关系图。通过对两学科类团的形成、演化、新增及消失的过程研究,动态地揭示我国材料工程学科的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总体状况描述

材料学科(以钢铁研究学报和复合材料学报为代表) 从1983年到2013年共有9 302篇论文,每种期刊年均155.03篇,平均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数为1.73个。经过规整、缩减后,这一阶段频次不小于22次的高频词共80个, 其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有限元分析、层合板、数值模拟等出现200次以上,说明网络环境下以复合材料为核心的材料性能分析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具体分析内容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等方面。

焊接学科(以电焊机和焊接技术为代表)从1984年到2013年共有11 778篇论文,每种期刊年均196.3篇,平均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为1.84个。这一学科(焊接学科)论文总数与材料学科相比基本持平,但是篇均关键词数却略有上升。经过规整、缩减后,这一阶段频次不小于50次的高频词共63个,与材料学科相比,焊接工艺以2 368次居于首位,焊机、焊缝、焊接电源、焊接控制、焊接质量、 焊接电流、电焊、埋弧焊、焊条等是出现200次上的高频词,可见,在该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是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工业参数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直接决定或影响到焊接质量和焊接效果,这也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的实践性。

3.2研究主题的异同

从材料学科形成的聚类图可以看出,我国材料学科的主要热点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材料工艺、参数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材料学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部分之一。该类团群主要包括“材料热处理类团” “材料工艺性能研究类团”两个类团。在该阶段,从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来看,随着有计算机技术、数据/值模拟仿真技术及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材料学科研究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更加精准化。第二,材料热处理参数、方法始终是材料学科发展的重点。

3.1.2工程材料研究

工程材料研究始终是材料学科研究的主要方向。工程材料类团群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类团、非金属材料类团、 复合材料类团。金属材料类团一直是材料学科发展的主流,各种有色金属它们是现代各种机器零部件的生力军, 它们为材料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复合材料类团的研究是材料学科发展的延续和补充。在现当代化生产中, 随着对材料性能需求的日益提高,单纯的金属材料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各类机器零部件的使用要求,为此复合材料的研究被材料学家们纳入了研究领域,并且自从复合材料进入研究领域开始,到现在,乃至未来,复合材料的研究都将经久不衰,这一点从关键词词频分布都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出现的频次排列第一、层合板、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构等关键词的都属于这一类团,并且频次分布也很靠前。

3.1.3材料性能缺陷研究

材料性能缺陷研究也是我国材料学科乃至全世界材料学科研究的主题。这一研究类团群主要包括材料加工方法类团和材料缺陷类团。材料缺陷类团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疲劳、裂纹、磨损、断裂、夹杂物等,这些关键词频次的分布在本研究统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怎样预防材料的各种缺陷,提高材料的加工及使用性能,至关重要。紧接着引出了材料学家们所关注的材料的加工类团(转炉、电弧炉、热轧、冷轧、轧制等)。虽然这一类团群的关注度不如工程材料研究,也不如材料工艺参数的研究。但是无论从各种工程材料来说,还是从各种材料的工艺参数研究来说其目的都是怎样去避免材料的各种缺陷,从而提高和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达到人们生产加工的目的。

从焊接学科的聚类图可以看出,我国焊接学科的主要热点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3.1.3.1焊接工艺参数研究。同材料学科一样,焊接学科的焊接接工艺参数研究是本学科的研究主题和重点。在这一类团群中焊接工艺这一关键词在频次表中出现的次数达到了2 368次,可见在焊接学科中,工艺参数研究所站的比重和地位。焊接工艺规范、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手法等方面是这一类团研究的主题,而这一研究主题随着焊接设备和焊接方法的不同焊接工艺亦有不同。

3.1.3.2焊接类型方法研究。这一类团是一个大面类团,焊接类型和方法直接决定或影响焊接工艺、决定了焊接设备、焊接工具的选择。这一类团的关键词主要有: 手工电弧焊、堆焊、焊接方法、激光焊接、搅拌摩擦焊、点焊、埋弧焊、钎焊、氩弧焊、气体保护焊等。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及焊接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类团正朝着自动焊接、 机器人焊接等自动化方向发展。

3.1.3.3焊接工程、工具、材料研究。焊接工程、工具、材料这一类团群涉及焊接材料、焊接环境、焊接设备工具,从而间接地决定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工艺流程。 这一研究类团,从各种焊接对象材料(管道、铝合金、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等)说起,涉及了焊接结构、焊接工程、 工程建设及焊接应用。分析了焊条、药芯焊丝的使用环境、使用方法等。这一主题类团的研究,是该学科研究的基础,研究主题关键词虽然词频分布没有排在前列,但关键词词频分布的范围广。未来该主题的研究将朝着细化焊接工具方向,具体可能以焊接工具研究所形式出现。

3.1.3.4焊接质量控制研究。这一类团的研究主题是焊接学科研究的目的所在。不管焊接工艺如何合理、焊接方法如何选择、焊机及焊接工具的选择的多么具有针对性,其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的焊接质量。在这一研究主题中,分析了各种焊接缺陷(裂纹、缺陷、变形等)各作者、学者提出了如何规避焊接缺陷的各种方法、技巧。目前这一研究主题随着焊接材料的多样化,生产要求的提高而日益严峻,机器人技术、自动焊技术的发展对焊接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其普及应用任重而道远。

4 类团关系分析

确定了材料学科、焊接学科类团后,就可以研究各学科类团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哪些类团是核心类团,它与其他类团之间联系密切;哪些类团是非核心类团,它与其他类团之间联系疏松;哪些类团与其他任何类团都没有任何关系,属于相对独立类团。为此,笔者根据各类团之间的内、外相互关系,利用pajek软件绘制出了既能反映自身类团的内部联系强度又能反映这个类团与其他类团的外部联系强度的类团关系图(如图1-1、图1-2所示)。在图中,类团的内部联系强弱用节点的大小来表示,节点越大,表明该类团的内部联系强度越小,反之,则相反;节点连线的颜色深浅和连线的粗细程度和表示两节点间的外

部联系强度,两节点间连线颜色越深、连线越粗,则表示两类团之间的外部联系强度越大,反之,则相反。

5 结语

本部分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方法,利用聚类分析、先进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软件Pajek,分别绘制出材料学科和焊接学科两学科的聚类图、类团关系图,对两个学科: 材料学科和焊接学科研究主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两个学科的发展变化特点:

5.1 材料学科和焊接学科都属于工学学科,其发展 研究主题存在共性

从两个学科的研究主题来看,我国材料学科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体现在复合材料、材料工艺参数研究、材料性能缺陷研究上,而焊接学科体现在焊接工程、工具材料、焊接工艺参数研究、焊接质量(缺陷)控制上。两个学科之间研究主题框架基本一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生产实践,都是为了规避缺陷(材料缺陷、焊接缺陷),提升加工质量。

5.2 热点研究领域显现新特征

两大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各有新特征:材料学科的陶瓷基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等;焊接学科的自动焊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5.3 两个学科研究范围和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阶段性、变化性

两个学科不论是材料学科还是焊接学科都是从工程材料研究到工艺参数研究,最后再到性能缺陷研究,整个研究过程呈现出连续性、稳定性、阶段性、变化性的特点。每个阶段在各自基础上由细化整体上呈现发展性。

摘要:本文将知识图谱这一最新的科学计量学技术方法应用到我国材料工程学科中,通过将两门学科(材料学和焊接学)作为研究对象,全方位的构建两门学科的共词知识图谱,以此来凸显两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发展。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5

今天,我们踏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可能比此更为本质性的是,今天,我们踏入了一个新时代的门槛,我们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基础上,人类的大多数即将第一次告别乡村居住生活,50%以上的人口将在城市里生活,这就是全球性的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这不仅造成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变异,而且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促使区域城市体系内部各城市的重新定位和重新组合,全球性统一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这就是城市的全球化时代。

从城市研究方面看,我国的城市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步较迟。一方面,与国际城市科学研究长期隔离,与近年国际城市学理论研究动态严重脱节,对国际城市学界研究热点缺乏跟踪,无法借鉴国际城市学界的经典成果。另一方面,城市研究与 展中大量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脱节,对直接关系到近50%国民生活的城市人民经济生活状态,对城市社会的安定和对影响城市城市环境质量的重大问题,缺乏法定程序的、操作性强的和政策导向性研究成果。少数学者关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即无扎扎实实地国际文献追踪和研读,又缺乏实实在在的实际城市管理实践参与,或写一些无关实际城市发展痛痒的教科书式的常识性的文章,或浮躁地疾呼政治运动式的口号,研究与发展政策实践脱节十分严重。世纪转折点上城市管理研究的八大热点

分析国际城市管理学界近五年来最关心的、讨论最热烈的热点研究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际城市研究最近动态的全貌。按照大量收集阅读到文献的出现频率,世纪转折点上国际城市学界的课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八大研究热点。

2.1有关全球城市体系中大都市竞争力的空间经济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在全球化趋势下空间经济布局的动态发展,以及全球和区域城市体系内部结构重组研究,分析评介城市个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城市的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以研讨提升城市在整个全球和区域城市体系中竞争的政策导向。

2.2有关信息系统支撑的城市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规划编制、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新技术系统支撑,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新技术达到城市管理更有效的支持,此类研究包括大量城市发展政策与管理的网络信息系统实例和分析比较。

2.3有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虚拟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应用数码信息技术思考和制作城市空间发展的剧本情节模拟(scenario),对城市的建筑工程、未来建筑群体和环境进行空间虚拟,发现将出现的城市建设问题和指出城市规划管理将面临的任务。

2.4有关城市和各区级别上的公共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研讨信息管理系统的导入以及未来的城市公共信息系统管理的不同可能性,这里包括重要的内容有新技术带来的市民的公共参与,城市管理的民主化等社会进步问题。

2.5有关“精干/Lean”的城市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从机构的机能上分析和比较研究城市管理体系,指出当前城市管理机构的机能性臃肿和混乱的所在,提出精干的(lean)城市管理机构方案的可能及其实施效果研讨。

2.6有关城市地段和城市地域的振兴(Revitalization)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在城市空间管理中,如何通过采用权利下放的工业政策导向(decentralizing policy for industry)和经济现代化的控制(controlling of modernization),以及通过规划管理达到城市特定的局部地段的振兴。

2.7有关促进城市经济的企业外部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分析研究通过改善企业外部经济领域管理机构的高置和管理机制,达到促进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的任务,有不少的实践案例。

2.8有关城市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重点在于:城市新移民的管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在城市中混合居住的社会管理,新旧移民社会集团在城市空间上的分离(segregation)的防治,新移民的溶化(Assimilation)管理;

以上是个人大量阅读文献整理为基础的统计结果,可能有所偏颇。

3.纪转折点上大都市的四大挑战

提到的当前国际城市发展与管理科学的八大研究热点,并非偶然,它们是世纪转折点上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这些大趋势带来的城市问题所决定的。

3.1大城市全球化

1)资本和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中心的全球性调控,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促使全球性统一的城市体系的形成。一个城市能否得到充足的外来资金,直接关系到其是兴旺发达还是逐步衰亡,关系到全市人民的就业岗位的保障,关系到城市社会和家庭的稳定祥和,这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命运。

表:国际城市学界研究热点与城市发展趋势

2)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快速工业化与其全球化过程相互推动,大都市周边的新型工业区(开发区)、新居住区迅速崛起,城市以其工业加入“一球装配线”。而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大量旧厂房、旧仓库、码头闲置,急切需要注人新的经济活力,以求复兴,重新开发和利用。

3)全球城市体系中跨国集团控制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产业、就业岗位和产品市场。两大类“全球城”(Global City)开始出现:“全球城A型(Global City A)”成为世纪经济组织的高度集聚点,金融和服务业的重要节点,产品技术创新基地和工业产品输入市场。“全球城B型(Global City B)”则以其工业化为主导,利用其工业产品占领全球各地市场,并在积累一定的全球化基础后,能否抓住机遇向“全球城A型”转变,实现历史性的空间经济地位的提升,事关该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整体地位。相反,大多数城市在全化后的全球城市体系中将处于被“全球城”控制的地位,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4)城市政府普遍被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经营组织作用,在国民经济越来越受到跨国集团的影响的时候,城市作为全球化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其政府在经济指挥经营作用却在日益提升。

3.2空间市场化

1)由于在本世纪末的20年间市场经济的地域在世界范转内大规模扩大。城市空间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出现大规模置换和结构重组,原有建筑的功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正在以空前的规模改变和改造,如厂房成为办公楼,仓库变为商场,码头改为娱乐中心频繁出现。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中的社会原则、生态原则、长远原则、整体原则和美学原则在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2)城市旧市区功能正在发生置换和更新。这引起经济发展对文化传统保护的空前挑战。而在发展中国家,普通受到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力量不足的困扰,受到社会和政府控制力不强的影响,受到急功近利的心态的支配,造成城市文化传统的大规模破坏。城市传统保护在总体上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3)对于城市空间发展,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核心区别在于建设投资的多元化。城市发展在不知未来的投资者、未来的投资项目、投资规划、投资时间的情况下,如何编制其空间发展规划,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规划,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的规划管理者无所适从。

4)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原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利用市场机制更有效地调配资料,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更以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在市场化了的代间,在缺乏健全和明确的法治条件下,在法律法规未能充分实施之前,常常会走向异经,反过来否定了原本的目的。

3.3信息网络化

信息的网络化、虚拟社区和虚拟城市的出现带来了今天大城市时空的重新定义。工业化大生产曾使人口在大都市集聚,今日的信息技术有可能减轻大都市内部的人口密度压力和交通的压力。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也都需要重新定义。信息网络化对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的挑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除了大都市传统真实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未来理想空间外,正在创造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在网络上不断扩张,城市生活工作交往的时间距离正受到根本性的改变。

2)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城市发展规划未来的可能性和问题研究的模拟手段。

3)提供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入口,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这类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导入,将会引起社会控制网络化的革命性进步。

3.4全球城市化

1)全球的城市化和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都已经达到或即将越50%的历史性的关键点。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在过去100年对自然资源和能源泉的消耗,达到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19世纪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280PPM,到20世纪中期上升到350PPM。我们的城市文明方式足以对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构成严重的威胁。

2)发达国家大致在本世纪70年代相继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华沙 于70%,步入后城市化阶段。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新移民的吸纳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大城市的承担的任务极为艰巨。

3)中国城市化从80年代的14%,提高到1995年的29%,现在的实际城市化水平,经我们的计算,已经过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达到45%左右。目前的大城市一般集聚了其常住市民总数的1/3到1/4不等的活动人口,其中大多数是潜在的新的城市移民。我国大城市如何吸纳这1/3到1/4的新市民,事关中国大城市其经济活力保护和社会稳定维护。

4.结语

应用题在高考中的热点及趋势初探 篇6

应用题解题的一般步骤分为四步,即审题、建模、求解、评价.

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通过审题,抓住关键点,弄清问题的变换过程,找出主要关系.

建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题中的非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建立数学关系式.

求解:选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化归,使问题得到解决.

评价:应用问题既要符合数学科学,又要符合实际背景,因此,对解出的结果要进行验证或评估.

近年来高考数学应用题模型,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函数模型、三角模型、数列模型等.本文就这几种常见模型进行剖析,给同学们以参考.

一、函数模型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的最优化问题,常常可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例1(2012年高考江苏卷17)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在地平面上,y轴垂直于地平面,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y=kx-120(1+k2)x2(k>0)表示的曲线上,其中k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

(1)求炮的最大射程;

(2)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3.2千米,试问它的横坐标a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

分析:(1)求炮的最大射程即求y=kx-120(1+k2)x2(k>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求出后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求炮弹击中目标时的横坐标的最大值,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解.

解析:在y=kx-120(1+k2)x2(k>0)中,令y=0,得kx-120(1+k2)x2=0,

由实际意义和题设条件知x>0,k>0,

∴x=20k1+k2=201k+k≤10,当且仅当k=1时取等号.

∴炮的最大射程是10千米.

(2)∵a>0,∴炮弹可以击中目标等价于存在k>0,使ka-120(1+k2)a2=3.2成立,

即关于k的方程a2k2-20ak+a2+64=0有正根.

由Δ=400a2-4a2(a2+64)≥0得a≤6.

∴当a不超过6千米时,炮弹可以击中目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方程和基本不等式等知识,考查数学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2011年高考江苏卷17)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cm).

(1)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2)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3)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分析:(1)包装盒的侧面积就是四个全等的矩形的面积之和,其长(即包装盒的底面边长)为2x,宽(即包装盒的高)为60-2x2,这样包装盒的侧面积S就用x表示出来了,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函数(注:要根据x的实际意义求出其取值范围).

(包装盒的体积V=a2h=22(-x3+30x2),只需求导就能解决问题.

解析:设包装盒的高为h(cm),底面边长为a(cm),由已知得

a=2x,h=60-2x2=2(30-x),0

S=4ah=8x(30-x)=-8(x-15)2+1800,所以当x=15时,S取得最大值.

(2)V=a2h=22(-x3+30x2),V′=62x(20-x),

由V′=0得x=0(舍)或x=20.当x∈(0,20)时,V′>0;当x∈(20,30)时,V′<0.

所以当x=20时,V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此时ha=12,即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12.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力、数学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角函数模型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三角函数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模式:在建筑学方面的应用,在测量方面的应用,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在天文学方面的应用.

例3(2010年高考江苏卷17)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H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高度h=4cm,仰角∠ABE=α,∠ADE=β.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α、β的值,tanα=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发现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实际高度为125m,试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探讨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热点研究及变化趋势, 选取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 在题名或关键词中含有“心理护理”的文献基本上是关于临床心理护理的文献, 大多为某种疾病、某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而且题名或者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因此检索式为“题名或关键词=心理护理 (精确) ”, 文献类型定义为期刊论文, 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年—2015年, 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10日, 共检索出27 890篇文献, 以notefirst格式保存文章的题录, 包括文章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期刊等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及讨论。将文献题录以每3年1个单位, 用notefirst格式保存。

1.2方法和软件词频分析法就是利用能够揭示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词在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频次的高低来确定领域内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本研究选用的共词矩阵挖掘工具是书目共现分析系统 (Bicomb) 2.0, 对题录中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 将以notefirst格式保存的题录分为3个时间段2007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 (以下简称3个时间段) , 将3个时间段的题录导入Bicomb 2.0软件, 对每个时间段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 进行合并后, 由于篇幅限制, 提取每个时间段排在前20位的关键词。

关键词共现主要是统计一组关键词两两出现于同一篇文献的频次, 利用Bicomb软件对关键词建立共现矩阵, 然后使用分析集成软件Ucinet 6.0中的二维数据分析程序Netdraw对核心关键词共现矩阵绘制可视化网络图[1]。可视化网络图是利用关键词的共现进行绘图, 共现关键词个数的截取一般根据预设值的所截取的个数决定, 一般预设值为50个, 但是由于2007年—2009年词频总体偏低, 所以关键词共现预设值改为25, 2010年—2012年和2013年—2015年关键词共现预设值为50个, 因此2007年—2009年是在39个词之间的共现可视化, 2010年—2012年为48个词之间的共现可视化, 2013年—2015年为66个词之间的共现可视化。所得到的可视化网络图有以下特点: (1) 图中越接近中心的网络节点在整个关系网中越处于中心地位; (2) 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远近关系可反映关键词间的亲疏关系; (3) 节点连线的粗细代表关系强弱, 连线越粗, 则代表相互联系越紧密[2]。

2结果

2.1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文献量分布情况以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 收集国内2007年—2015年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文献, 总共27 890篇文献, 由于检索时2015年文章还未收录完全, 所以2015年文献量较前几年明显少。

2.2 3个时间段高频关键词表由于篇幅限制, 经过Bicomb软件的词频分析, 提取每个时间段前20位关键词。见表1。

2.3 3个时间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网络图经过预设值选定, 2007年—2009年是39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现, 2010年—2012年是48个词, 2013年—2015年是66个词。将Bicomb软件形成的共现矩阵导入Ucinet软件中, 通过二维数据分析软件Netdraw得出共词关系的网络图, 结果见图2~图4。可以看到3个图中都是以心理护理为中心关键词向外辐射, 与之相连接的词就是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 线条越粗代表共现频次越高, 也可以认为是该时间段研究热点。

2007年—2009年高频关键词有焦虑、抑郁、老年人、健康教育、手术;2010年—2012年高频关键词有焦虑、抑郁、健康教育、围术期、产妇、乳腺癌、手术;2013年—2015年高频关键词有焦虑、抑郁、健康教育、围术期、生活质量、效果。

3讨论

3.1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文献量趋于平稳本研究对象是2007年—2015年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文献, 但从文献量来看, 从2007年开始, 文献量逐年增长, 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一直到2013年达到最多, 到2014年稍降的趋势, 但是文献量还在4 000左右, 2015年的文献量由于检索时还未收录完全, 不能作为最后数据。总体来看在本研究中, 从2007年开始文献量上升, 在最近几年趋于平稳, 未来几年文献量有可能保持平稳发展。

3.2 3个时间段高频关键词变化分析由于篇幅的限制, 本研究选取的是3个时间段前20位高频词, 但从截取的高频词分析, 2010年—2012年与2007年—2009年相比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以生活水平为基础, 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说明相比于上一个阶段, 除了临床上直观的治疗护理措施得到的效果, 还要关注病人在社会中能活的“好不好”, 因此在此阶段注重了心理护理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多采用量表, 主要有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 [3]、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QLQ-C30) [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5]等。某医院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病人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对照试验, 放疗结束2个月, 观察组功能量表得分和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症状领域和单项测量量表中, 疲倦、失眠和食欲丧失3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说明临床心理护理可以改善食管癌放疗病人的负性情绪, 提高其生活质量[5]。

与2010年—2012年相比较, 2013年—2015年新的高频词有效果、影响、心理状态、冠心病和临床效果。对于心理状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心理护理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6,7,8], 也就是临床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 说明临床心理护理不光关注于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和措施, 也注重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效果。另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节奏加快, 出现了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紧张、大量吸烟等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导致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9], 而冠心病病人发病后也会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 临床多表现为焦虑和抑郁, 这样又会导致病情加重[10], 因此需要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3 3个时间段研究热点变化分析本研究热点的分析是利用Ucinet软件中Netdraw对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做出的可视化网络图, 可以看到3个时间段都是围绕着心理护理网络关系图。图中线条越粗代表与中心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 可以代表所在时间段的研究热点。2007年—2009年研究热点有焦虑、抑郁、老年病人、健康教育、手术;2010年—2012年研究热点有焦虑、抑郁、健康教育、围术期、手术、乳腺癌;2013年—2015年研究热点有焦虑、抑郁、围术期、健康教育、生活质量、效果。

焦虑和抑郁时临床上心理护理研究出现频次较多的心理相关问题, 是临床病人比较常见的负性情绪, 对此的研究较多也有相对成熟的测量量表, 较为熟知的就是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等。因此在3个时间段焦虑和抑郁都是研究的热点, 而且通常二者会同时出现。另外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是健康教育, 护士的一个角色就是健康的宣讲者, 而且也与护士与病人接触相对较多有关。健康教育存在于不同疾病、年龄段的病人中, 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11,12,13]。手术病人也是临床心理护理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群体, 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 病人对手术治疗往往心存恐惧且过度担心, 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常导致血压不稳、心慌气闷等不良反应, 不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术后的康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4]。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病人术前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诱导、心理干预, 解除或缓解其心理负担, 适时的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围术期过程中, 护士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影响病人的情绪[15], 因此要善于应用心理护理对围术期病人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

2012年—2012年新出现的研究热点是乳腺癌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属全球高发恶性肿瘤, 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以2%的速度递增,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达3%~4%[16]。乳腺癌不仅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 同时由于手术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且女性通常较男性敏感、情绪多变, 病人会出现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 严重影响病人康复效果[17], 我国乳腺癌增长速度快, 病人数量大, 因此乳腺癌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热点。对于乳腺癌病人, 要实施个体化、家庭支持为主的心理护理, 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引导与干预, 使病人早日消除负性情绪, 回归家庭和社会[18]。

与2010年—2012年比较, 2013年—2015年的热点研究增加了生活质量的关注点和临床心理护理的效果。生活质量已经是全世界健康事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不仅提高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 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临床护理的关注热点[19]。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逐渐开始关注精神心理的满足, 这也是整体护理提出的必要条件。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再仅仅是物质水平的提高, 对于提高临床病人的生活质量, 除了促进健康, 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20]。另外新出现的热点是对临床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的研究增加, 这也是护理程序中重要的一个步骤:评价, 只有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才能看到心理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并且进行调整。目前对于临床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评价也是利用量表进行, 并且较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21]。

综上所述, 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文献量基本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通过3个时间段词频分析, 心理护理研究的较多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负性情绪集中在焦虑和抑郁, 重点人群有老年人、产妇和围术期病人, 对临床心理护理需要性较大的疾病人群是冠心病、糖尿病、乳腺癌病人。在研究热点的变化上, 长期的研究热点包括焦虑、抑郁、围术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新的研究热点有乳腺癌、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可以发现, 研究热点、重要关注点与疾病的发生率和人们对健康的态度息息相关, 因此未来临床心理护理研究的热点也会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产生的健康问题而变化。

摘要:[目的]对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做出分析, 为了解临床心理护理发展以及未来研究热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2015年万方数据库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文献, 分为2007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3个时间段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 (Bicomb) 软件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 利用Ucinet软件的Netdraw对共现矩阵做出可视化网络图。[结果]共检索出27 890篇文献, 词频分析高频关键词集中在焦虑、抑郁、老年人、产妇、冠心病、糖尿病、乳腺癌、围术期、生活质量、心理干预等。研究热点分析持续热点为焦虑、抑郁、健康教育、围术期, 2010年—2012年出现的热点为产妇, 2013年—2015年出现的热点为生活质量和效果。[结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研究的热点除了关注过程, 也越来越注重心理护理产生的效果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研究热点受疾病发生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影响。

点击社会热点研究命题趋势 篇8

热点一健全民主法制彰显公平正义

时事聚焦:

1.7月8日, 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联合发文, 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2.7月8日,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

3.7月10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对当前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

4.7月18日, 中央部门2012年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集中向社会公开。

5.7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 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6.8月8日, 中共中央纪委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 国家能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

7.8月15日,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上半年, 全国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不断加大办案力度, 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5706件8048人, 其中重特大案件3272件, 有力地惩治和预防了渎职侵权犯罪。

8.8月22日至26日, 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 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再次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热点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特别是监察制度的演变。

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史实, 特别是辛亥革命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3.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立完善过程及认识。

4.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法治的建设及对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影响。

5.近代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发展过程及认识。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备考:

一是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中西方政治文明差异与联系, 从而深刻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与多元;二是注意梳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和影响;三是归纳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热点二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永续和平与繁荣

时事聚焦:

1.7月14日, 来自两岸四地24所高校的近300名参加支教的大学生从台湾师范大学出发, 奔赴大陆、台湾24所偏僻乡村或部落学校。

2.7月15日,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的公告》, 出台11项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

3.7月20日, 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当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出贺电祝贺。

4.7月22日,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在第五届海峡两岸观光交流圆桌会上表示, 双向旅游交流人数则近800万人次, 旅游已成为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的主渠道。

5.7月24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开幕。此次论坛以“弘扬中山精神、携手振兴中华”为主题。

6.7月31日, 两岸妈祖佑南疆2013祈福活动暨第四届琼海市南海传统文化节在海南省琼海市开幕。

7.8月3日, 第八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暨2013年海峡青年节在福州启动, 本次活动以“中国梦·中华情”为主题, 来自海峡两岸的2000多名青少年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交往、培养友谊。

热点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中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 特别是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2.近代列强侵华, 特别是对台湾的侵略与殖民, 以及两岸人民团结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实, 如1895年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斗争。

3.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与特征, 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4.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5.台湾问题的产生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实现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6.历史上各国的分裂与统一, 如美国内战和德国、朝鲜半岛问题等。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考查:

一是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来考查台湾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二是比较分析美国内战和德国、朝鲜半岛问题等问题考查实现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热点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选拔治国理政人才

时事聚焦:

1.7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与“千人计划”专家座谈时强调,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把“千人计划”进一步抓实抓好。

2.8月17日, 全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会议落下帷幕, 公务员考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选拔治国理政人才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3.8月21日上午, 由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组织的2013年中央机关初任培训公务员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暨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在京举行。

热点涉及的主要历史知识点有: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认识, 如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演变。

2.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冲击了八股取士,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公开选拔人才, 《资政新篇》规定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对八股取士进行了改革;清未新政废除了八股取士;辛亥革命后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借鉴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

3.新中国成立以来,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并且在1953年进行第一次普选,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制定了宪法, 保证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不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

4.古代希腊确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成年男性公民几乎可以担任任何公职, 在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中实行抽签选拔,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为近代西方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5.近代西方主要的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基础上, 实行了近代文官制度。

6.巴黎公社起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经过人民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并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备考:

一是注意从背景、标准、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比较分析古代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 特别是科举制的演变;二是注意比较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在人才选拔方面的探索;三是注意分析归纳西方在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与演变;四是注意比较分析巴黎公社、苏俄和新中国在人才选拔方面的联系。

热点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大国

时事聚焦:

1.7月1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他强调, 要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2.8月22日, 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指出,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 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让中国青少年的科学梦展翅飞翔。

热点涉及的主要历史知识点有: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特点、原因及影响, 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落后近代西方的原因和影响。

2.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及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科技在核技术、空间技术、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发展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3.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时期西方科技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影响。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重大发明和影响。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备考:一是比较分析明清时期中西科技的差异及原因;二是比较分析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差异;三是比较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差异。

专题二经济部分

热点一掀起反垄断风暴稳定市场秩序

时事聚焦:

1.7月1日, 一家美国工会养老金在递交给联邦法院的诉状中表示, 高盛集团、花旗集团和其他10家银行违反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定, 限制信用违约掉期 (CDS) 市场的竞争。

2.7月29日,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案件公布平台正式开通运行, 并公布了12起垄断案例。

3.8月7日,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合生元、多美滋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罚单。

4.8月12日, 上海市物价局对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及部分金店的价格垄断行为作出了处罚决定。

5.8月23日,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表示, 石油、电信、汽车和银行等行业, 已在发改委下一步反垄断视野之内。

热点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主要的经济政策与制度, 特别是对市场的管理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近代中国政府采取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措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设厂的限制和清末新政;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资政新篇》鼓励工商业发展, 保护专利发明等;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民族资本主义显著发展;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 党对工商业合法经营采取保护政策。

3.新中国成立初期, 通过银行之战和米棉之战, 打击投机分子, 稳定物价和市场;通过三大改造, 逐渐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否定了市场;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

4.近代以来, 伴随着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引发世界性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而中国等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先后被迫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5.20世纪以来,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政策逐渐向国家干预政策转变, 特别是二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市场配置为主、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日益形成。

2014年高考可以从四个方面备考:一是比较分析明清之际中西经济政策的差异及影响;二是比较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在管理市场方面的主张及措施;三是比较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在管理市场方面的主张及措施;四是建国以来, 我们是如何认识、管理和利用市场的。

热点二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载体变政策红利为制度红利

时事聚焦: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通过《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设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 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2.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在沪对外发布《黄浦区关于建设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的十大举措》暨“黄浦金融创新十条”, 提出将在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以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金融为主体的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 以主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3.为解决有关法律规定在试验区内的实施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26日审议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 (草案) 》。

热点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开放的最早通商口岸之一, 较早的接受西方的近代文明, 成为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中心之一。

2.上海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 近代在上海发生的重大的革命事件较多, 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

3.建国初期,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城市在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政策等原因, 上海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 20世纪90年代, 随着浦东开放,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开放区形成发展, 上海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心之一。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以近现代上海的变化为线索, 比较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二是以新中国以来上海的变化为线索,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影响。

热点三促进交通现代化全面推进城镇化

时事聚焦:

1.7月1日, 南京至杭州 (宁杭) 、杭州至宁波 (杭甬) 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行线路最多、停靠站点最密、运输量最大的地区。

2.7月5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12) 》显示, 目前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7个城市累计开通7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近些年来, 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3.中部内陆腹地连接海峡西岸的第一条快速铁路———向 (塘) 莆 (田) 铁路, 将于今年9月底开通运营, 通车后将结束闽赣两省7个老区县不通火车的历史。

4.8月16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日前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

5.8月17日, 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以“新角色、新机遇”为主题, 针对城镇化过程中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讨。

热点涉及的主要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城镇和交通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2.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镇化和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但也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的特征。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和交通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 既存在着扭曲性的快速发展, 也存在严重滞后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和交通近代进程快速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古希腊的城邦发展和古罗马的城市发展历史。

5.近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的扩张, 欧美城镇化和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特别是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先后兴起, 欧美城镇化和交通近代化快速发展, 但出现了城市污染、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备考:一是比较分析中国古代、近代到现代三个时期城镇化的演变及其特征;二是分析交通近代化与城镇化之间的联系;三是近代西方城镇化和交通近代化演变及其经验教训。

热点四加强核安全促进核发展

时事聚焦:

1.7月1日至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国际核安保大会再次呼吁加强核安保的级别。

2.日本核电站新安全标准7月8日正式实施。北海道、关西、四国及九州4家电力公司当天上午向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提交申请, 就重启5座核电站的10个机组展开安全审查。

3.7月15日, 俄罗斯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海事防务展上宣布, 2016年俄罗斯将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漂浮核电厂。

4.8月10日, 台湾监察机构的调查报告发现, 位于台湾新北市的第一核能发电厂, 在过去3年多, 流出受核燃料污染的水源, 并多次被验出具有放射性, 但至今未有查明原因。

5.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 (规制委) 8月21日上调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泄漏事故等级至国际核能事故分级表3级, 这意味着出现重大异常情况。

6.2013年8月22日至23日, “首届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聚焦核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研讨当前核电信息化建设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 切实推进核能行业业务规范与标准制定工作。

7.8月24日, 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台山核电站1号1750兆瓦核能发电机出厂发运。

热点涉及的主要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及其特征。

2.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重视核能技术并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核技术逐渐转向民用领域, 如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使用, 这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

3.三次科技革命与重大科技发明, 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核能技术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的调整、特征及影响。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归纳概括我国核技术发展的历程、背景及影响;二是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启示。

专题三外交部分

热点一加强中欧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时事聚焦:

1.7月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来华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的罗马尼亚总理蓬塔和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

2.7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自由贸易协定》在京正式签署。这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份自贸协定, 不仅是中瑞关系新的里程碑, 而且将对中欧合作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共同向世界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信号。

3.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习近平指出, 瑞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 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 中瑞关系一直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4.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7月27日宣布, 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安排。

热点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欧友好交流的史实。

2.近代中欧关系呈现的特征、表现和原因, 特别是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征和影响。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欧关系由紧张到友好的原因及影响。

5.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特别是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6.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进程、特点及影响。

2014年高考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注意分析古代和近代中欧关系的变化及原因;二是注意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欧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三是注意归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和启示。

热点二十年携手共进十载耕耘收获

时事聚焦:

1.7月2日, 由中国政府出资的《东盟地区论坛成立20周年纪念册》发布仪式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

2.7月23日, 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对外宣布, 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有望在2015年实现5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

3.8月2日, 中国—东盟高层论坛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

4.8月26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表示, 中国把发展同东盟关系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 将继续巩固和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

5.8月29日, 为庆祝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在北京举行。

热点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中国古代与东盟地区的友好交流, 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2.近代中国与东盟各国都遭遇列强的侵略,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都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 特别是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3.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推动了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先后赢得了民族独立, 并且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携手反殖反霸斗争, 如亚非国际会议和不结盟运动。

4.新中国成立以来, 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保持友好关系, 联系日益密切。

2014年高考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是如何联合进行反殖反霸斗争的;二是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为线索, 归纳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三是以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为线索, 归纳分析中国与东盟的友好联系。

热点三聚焦东北亚维护地区稳定

时事聚焦:

1.7月4日,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六轮谈判在韩国釜山结束, 中韩两国就基本方针几乎达成协议。此次谈判是《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发布后两国举行的首轮谈判。

2.7月8日至10日, “海上联合—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实兵演习阶段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圆满结束, 这为中俄海军全面合作奠定基础, 联演有助于维护本地区安全稳定。

3.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7月9日向内阁会议提交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并获得批准。

4.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7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成果, 进一步拓展双边各领域和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 广泛深入交换意见。

5.据国家海洋局消息:7月26日, 中国海警2350、2101、2506、2166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发布中国海警维权巡航执法消息。

6.正在朝鲜访问并出席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纪念活动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7月26日在平壤参谒友谊塔, 并前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凭吊烈士。朝韩双方在7月27日分别举行活动纪念朝鲜半岛战争结束。

7.7月30日, 加利福尼亚州格伦代尔市中央公园举行慰安妇铜像揭幕仪式, 这是慰安妇铜像首次竖立在美国城市。

8.8月17日, 经过7轮谈判, 朝鲜和韩国终于就开城工业园区重启问题达成协议。8月18日, 朝鲜同意韩方关于今年中秋节举行离散家属团聚的提议。朝韩红十字会8月23日的工作会谈就离散家属团聚达成协议, 活动将于9月25日至30日在金刚山旅游区内举行。

9.据日本共同社28日报道, 日本外务省27日向自民党外交部会提交总额达6843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428亿元) 的2014年度预算申请草案。草案中提出的申请金额较上年度的最初预算增加12.5%。其中包括用于对外积极宣传钓鱼岛、竹岛 (韩国称独岛) 及北方四岛 (俄称南千岛群岛) 是日本领土的10亿日元预算申请。

10.8月26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新闻发布会, 敦促日本领导人“深刻自省”,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以获得其他国家尊重和信任。这本是反映国际公理和人类良知的呼声, 却不料引起日本当局的强烈反弹。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8月27日向媒体宣称, 要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解释为什么要敦促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深刻自省”。

热点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东北亚地区的中、日、朝、韩和俄等主要国家的历史演革, 特别是日本的崛起与发展。

2.近代列强对东北亚地区的侵略和掠夺, 以及对东北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及影响。

3.近代日本法西斯侵略及影响, 东北亚地区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反法西斯的抗争, 日本帝国主义最终无条件投降。东北亚地区人民先后通过民族解放斗争获得民族独立, 并为国家富强继续进行努力。

4.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友好交流,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与东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对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5.围绕东北亚地区形成的大国关系及外交政策的演变, 如中、日、俄和美等国间的外交关系。

2014高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围绕现今东北亚地区的焦点问题, 如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等问题, 进行相应地归纳和分析;二是系统归纳东北亚地区涉及到大国间外交关系的演变;三是注意分析中国对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热点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时事聚焦:

1.“七七事变”76周年之际, 建川博物馆抗战文物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真实的物品见证历史,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

2.日本第二十三届参议院选举结果7月21日揭晓, 由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获得64个席位, 从而结束了长达6年众参两院分别由执政党和在野党把持的“扭曲国会”现象。

3.7月29日晚,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发表演讲时称:“ (德国) 魏玛宪法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纳粹宪法。如果我们学习 (纳粹的) 手段怎么样? (国民) 不再争吵, 并且会接受 (修改宪法的事实) 。”麻生太郎的言论遭到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予以强烈谴责, 要求遏制日本右翼势力扩张。

4.据日本媒体报道,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决定8月15日战败日当天不参拜靖国神社, 但会以自民党总裁名义自费献上“玉串料”作为祭祀费。8月15日, 日本部分内阁成员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招致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5.8月28日,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涉日本历史问题表态回答了记者提问时指出:敦促日本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日方应端正态度, 认真履行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有关表态和承诺, 尊重广大受害国人民感情, 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近邻和国际社会。

热点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与日本保持长期友好交流。

2.近代中国与日本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为挽救民族危机, 中日都进行不懈的探索。强大后的日本成为侵华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手段最野蛮的主要凶手, 成为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障碍。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 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初期, 日本追随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 直到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 中日正式建交, 中日关系时好时坏, 中日关系最敏感的是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近期日本右翼势力抬头, 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引起爱好世界和平人们的批判。

2014年高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备考:一是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考查中日关系的演变;二是以德日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来考查。

专题四社会部分

热点一加强环保 和谐生态

时事聚焦

1.7月3日, 环境保护部发出通知, 要求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工作。

2.世界气象组织7月3日发布的《全球气候2001—2010:气候极端事件10年》报告称, 21世纪最初10年是自1850年有现代测量数据以来最热的10年。

3.7月6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 (简称《意见》) , 力争推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4.7月7日, 武汉要求在汉高校年底前非节水器具全部更换。正是此类一个个节水的“小动作”, 创造了“大辉煌”。

5.7月20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20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 保护生态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能源资源安全, 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6.从7月24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上获悉:国家林业局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

7.英国剑桥大学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3位学者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发表文章称, 北极地区永久冻土融化所释放的温室气体甲烷, 可能将造成超过6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8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8月2日在内蒙古开幕。李克强在贺词中指出, 荒漠化防治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 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9.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 以总量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基础完善为着力点, 开展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

热点涉及的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关于保护环境、实现和谐的思想主张, 如老子的“无为”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大肆掠夺中国资源, 导致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3.建国后, 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盲目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仅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而且破坏自然环境;改革开放初期, 片面强调GDP, 忽视环境保护,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 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生态持续恶化现象得到初步遏制。

4.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以区域为中心, 联系古今相关史实进行归纳;二是以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典型事件为切口, 进行小切口、深分析的考查;三是以三次科技革命为切入点, 考查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热点二创新民生举措 优化民生保障

时事聚焦:

1.7月3日, 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了2012年的老龄工作, 部署了今后一个阶段和本年度的重点工作。

2.7月7日, 中央财政再次下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7亿元, 全年共下拨专项补助资金22.6亿元, 用于保障57.4万名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

3.7月9日, 中央财政下拨城乡低保补助资金286.5亿元, 用于支持各地做好城乡低保工作, 切实保障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加上已提前下拨的701.2亿元,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的987.7亿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已全部下拨。

4.7月15日, 中央财政下拨就业专项资金103.84亿元, 主要用于支持各地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就业增长。

5.8月2日, 保监会宣布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 今后保险公司可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产品费率, 人身险产品的“差异化”将迈上新台阶。

热点涉及的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历代政权实行宽刑薄税的政策及古代关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主张, 如孟子的“仁政”思想。

2.近代随着列强侵华, 中国小农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中国社会经济一片凋敝。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针对民生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主张, 如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民生主义”和无产阶级开展的土地革命等。

3.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但由于党犯了“左”的错误, 盲目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导致国民经济困难。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4.近代欧美各国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 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不断暴露, 特别是每次经济危机爆发后, 人民生活困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缩小贫富差距, 如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 福利国家制度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发展完善。

2014年高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备考:一是注意归纳分析中国历代关于民生保障的思想主张的演变;二是比较分析中外民生保障的异同;三是注意分析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利与弊。

热点三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型

时事聚焦:

1.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2013) 》7月4日在京发布。数据表明, 2012年, 全国电视节目和服务出口共约4.95亿美元。40条城市主流院线中, 年度票房过亿元的有25条, 占比62.50%。

2.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7月8日在京开幕。获悉: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出达1935.49亿元, 比2011年增长40.47%。

3.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促进信息消费, 提升3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年内向全国推广。7月18日, 中国电信在南京开通其首个4G试验网。

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 (Chinajoy) 7月24日在上海开幕。据悉:上半年中国游戏出版产业发展增速依然强劲。

5.7月31日,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业界期待, 这一平台在技术应用创新的推动下, 改善网络谣言治理现状。

6.8月14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 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7.8月15日, 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 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 都应坚守“七条底线”,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8.8月26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8071亿元。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

9.8月26日,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此次评选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多边性文化活动。

10.8月27日, 第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暨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在京举行, 旨在表彰在介绍、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外国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

热点涉及的主要历史知识点有:

1.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的发展及特征。

2.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影响。特别是在外来文明的影响下, 近现代中国以传媒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我国科技、文学和艺术发展现状。

3.古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4.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伴随着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信息安全等问题日益突显。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9

(一) 中国三十年的旅游发展现状

其一, 经济的因素越来越多地介人到旅游活动中, 旅游活动在全面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恰当地处理好旅游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使二者形成水与乳的关系, 才能带动整个旅游业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其二,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以服务取胜将是21世纪旅游业持续竞争的焦点。其三, 娱乐休闲、科学考察探险将成为21世纪旅游需求的两大主题。人们不再注重物质的发展, 需要的更多的是休闲娱乐为自己的精神享受找到合理的方式, 三十年的旅游发展也为今后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在基础设施上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不断进步的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是国家扶植的重点对象, 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进步。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旅游文化的结合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学术土壤, 任何一个新兴学科都不可能缺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一, 中国旅游文化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其二, 中国古代从司马迁到顾炎武, 治学与旅游相结合, 一直是广大读书人相沿不改的传统;其三, 中国传统的旅游文化对人的因素十分看重;其四, 中国先民对于旅游资源保护和建设均强调自然本色而反对人为雕凿。当代旅游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种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旅游文化想结合有利于当写文化的基础稳定, 在自然方面上体现出资源的丰富性与保护完整性, 为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开发。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在为其发挥文化作用。而当代旅游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为作用, 在当代的旅游文化中植入中国的传统的文化有利于当代的旅游文化尤其发展的基础, 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在此得到了发挥与利用。

二、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热点分析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于旅游活动规律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大量的经验教训面前, 人们充分意识到了旅游文化的重要特性, 旅游文化研究理论界也开始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对旅游文化现象展开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 当代旅游景区社会文化市场化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旅游文化上也出现了文化市场化的特点, 而这种文化市场化的发展也是存在着利与弊, 文化迎合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文化的认同挺高文化的知名度, 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能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建设, 给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这也在一些方面上给本地旅游文化带来新的问题, 这种市场化的转变需要文化本身适应市场, 这就使本地的文化缺失了独特性与自然性, 表现为文化的大众性, 在这基础上一些不被游客认可的旅游文化将会被淘汰, 而这些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 这就给我国的问文化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缺失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遗憾。专家为此讨论正在这种变革的发展中怎样保护那些有价值的文化, 提出合理的方案, 使文化更好的发展, 旅游文化也在市场化中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道路。

(二)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旅游文化的地位下降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现代的文化体验颇多, 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离我们而去。现代更多的旅游是倾向于现代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而传统的应有的风格的文化已经衰退下去。这是我们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对这种传统的衰落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当代的旅游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这是值得深度研究的问题。许多学者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各抒己见, 看法不一。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这也是当今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果把传统文化很好的利用到旅游上来, 我相信无论是在旅游业上还是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上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着个问题的研究是学者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是好的现象。不断衰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被重视, 需要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着对于旅游、经济、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发展与进步。

(三) 旅游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转向问题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 而在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文化存在着一个转变的方向, 这深深的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异化问题, 这种异化问题表现在旅游文化为使其自身存在竞争力对民族文化的改造上, 这在旅游文化研究中成为一大热点问题, 本身的民族文化就有其多样性在里面, 就其名族文化的自身来说, 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其国家文化的代表性, 在旅游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国家民族的多样性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与基础, 旅游文化的发展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这种民族文化的转向也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民族文化受到重视使其自身得到有力的发展环境, 也是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断提高, 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 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 也会促进其发展, 专家们的讨论与研究为这种转变提供了理论的支持。而旅游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两个方面, 不能等同混为一种, 这种转变充分展示出两种文化的内在不同性。

(四) 旅游人群自身的文化对景区自身的文化影响问题

旅游人群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来源, 在不同的旅游文化景区本身也存在着自己的本地文化, 这就和旅游者的自身文化产生了不同, 在此方面上可能就会想成对旅游文化风景区的不同理解, 旅游区游客的一部分认同, 与一部分不认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不认同的游客会给景区带来负面的作用, 这就给当代的旅游文化带来了不利影响, 导致旅游文化的受到排斥, 表现在其自身的设计与变革, 、适应不同的人群的需求, 那么这个转变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景区自身的本族文化的衰退与丧失等, 研究人员看到了这种影响, 努力找寻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解决这种矛盾成为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

(五) 当代旅游文化研究基本理论问题

旅游文化研究基本理论也是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 是内部研究为主体还是外部研究为主体的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与其说这是一场对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不如说是对旅游文化的自身与内容的地位问题存在分歧, 也就是说现在在旅游文化的领域内对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 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 而且在旅游文化的讨论中更是有对其旅游文化的界定问题产生了分歧, 旅游文化本身的就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专家的讨论对旅游文化研究基本理论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 当代旅游文化发展建设问题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的文化在其建设上与有形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 面对这种文化的建设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例如对旅游文化宣传的这一方面上的问题, 因为旅游存在多种那么这种宣传也是多种的, 这就个文化的宣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而且对旅游文化的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存在区别, 很难鉴定这种素质程度, 需要合理且有效的规则来提升对建设者的要求这才能有效的建设旅游文化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在旅游文化的应用问题上也是一大难点, 对此研究的程度也较高, 许多专家为此进行讨论怎样应用, 应用到的地区和范围都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中国旅游文化未来发展趋势

(一) 向文化方面转变

中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 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 海外游客对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 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 其中对华侨的调查, 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 因为文化做为精神方面是对精神上的提高, 当代社会下人们已经有以一个很大的转变就是在自然与文化之间, 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与对文化与知识的理解, 都对文物古迹表现出浓浓的兴趣, 在黄金周期间, 故宫的旅游人数更是创下了史上之最。这种回归文化的势头还会继续增加, 人群更是有了一个质的转变, 华侨对中国大陆的认同感来源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所以在当前情况下, 文化的作用不断突出。这也体现出人们的态度的转变过程。文物古迹作为文化的依托在文化的传承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这种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向这种文化的转变。长城也是文物古迹中的代表, 也代表了国家的优秀文化, 游客的认可也显示向文化转向的发展。

(二) 生态保护与旅游文化的相互作用加强:

中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但是由于中国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历史较短。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 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 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保护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有了一个明显的态度的转变。我国面积广阔,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是旅游的开发要与当代的生态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是对旅游开发的首要条件, 我们需要经济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环境, 而这种生态保护也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只有当地的生态保护做的到位, 旅游景区的质量的不断增强, 才能招揽大量的游客。例如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开发与利用, 对藏羚羊的保护尤为重要,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难得的自然资源, 作为国家的资源, 保护要第一位, 为此随着旅游的开发, 生态保护也会得到加强, 而游客的增多也为当地的风景区带来大量的资金来做生态环境保护, 这种双向的互动, 是当代旅游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 旅游文化内涵价值提升

旅游产品开发从“外向型”向“内涵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 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 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 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 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 从而提升产业素质, 获得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内涵价值的不断提升是人们对旅游的文化的认同的表现, 由于人群不同所以人们对文化的要求, 旅游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 不断丰富自身所体现的内容是旅游文化发展的一大动力。人们的文化需求要在文化的场景中发展与利用, 外在型与内涵型是旅游产品的在发展中形成的各自的文化形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对文化产品的外向型的需求, 这就为旅游文化向内涵型发展提供了动力。这种文化内涵价值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文化自身的变革与发展, 是从广众的旅游到文化旅游内向型的转变的深刻体现。而且研究发现这种转变的趋势将会大大提高旅游文化的整体发展, 这种旅游文化内涵价值的提升是一大当代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

结语

由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很短, 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 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 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 可一旦结果显现, 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注重旅游的社会影响是研究旅游文化的关键, 现代的社会发展复杂, 而旅游是人的精神享受, 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现在可以看出人的精神已经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也将更为紧密, 当代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也会向社会倾斜。二者的关系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重点, 这有利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的拓展。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这不仅是旅游的经济利益方面更是旅游在社会方面作用的突出体现, 在这一程度上就要求我们现在的研究者的方向与变革。

参考文献

[1]肖洪根.国内外旅游丈化研究述评田.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01:69-75.

[2]马波.中国旅游丈化研究的回顾与前呀田.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2:8-10.

[3]喻学才.近年来旅游文化研究概况与社会科学动态, 1989.10.

[4]姜组波.庄兴成.旅游丈化研究述评匪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143-146.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10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热点

引言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京津冀三地重大发展机遇。对于如何推动三地协同发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及时总结与梳理国内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总体趋势,聚焦研究热点与难点,以回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对理论研究的新要求。本文以2014年2月1日 ~ 2015年1月31日期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报刊文章为样本,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热点主题、薄弱环节等进行分析,横向上重点分析政界、商界、学界、媒体、百姓等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的热点领域,纵向上重点考察京津冀三地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58类中央报刊发文所关注的热点领域,识别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各自定位与诉求,探究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1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主题词为:“京津冀”并含 “协同发展”,时间限定: 2014年2月1日 ~ 2015年1月31日; 检索条件: 精确, 检索到 “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文献1952篇, 经过比对、去重、筛选后获取精确文献1607篇, 其时间分布与相应月份发布文章篇数见图1。自2014年2月份以来,载文量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报刊载文量大幅度持续上升,5月份报刊累计发文数量达到235篇,居于首位,随后载文量逐渐下降,热度有所下降。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发展轨迹主要受到国家政策导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要求的影响。

从2014年2月 ~ 2015年1月的1年间,各类报刊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载文量看 ( 见表1) ,京津冀三地日报载文数量最多,《河北日报》、《天津日报》、《北京日报》载文量分别为78篇、63篇和24篇,中央报刊中 《人民政协报》、 《人民日报》、 和 《中国经济周刊》的载文数量位列前三名 ( 见表2) ,分别为21篇、18篇和18篇,可见从中央到地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均非常重视。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发展轨迹主要受到国家政策导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要求的影响。 由于京津冀三地对协同发展问题高度重视,在本地新闻媒体发文数量颇多,特别是河北省各地市新闻媒体数量更多,为了保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构的准确性,本文以中央报刊文章为主要对象。 通过对375篇中央报刊文献的关键词、主题词的提炼,分析其出现频次,进而探究该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

2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关注的热点

在研究中,将获取的文献按照作者所属领域划分为政界、学界、商界、媒体与百姓等5类, 将其代表性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系统梳理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的热点领域。

2. 1政界关注重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大气污染治理”、 “交通一体化”、 “产业对接协作”( 1)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制定,并将视其为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2) 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突破口,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建立统一区域产业准入、环保政策体系和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 3) 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注的热点。纵观世界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都是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载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首先打通交通运输发展的大动脉,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区域的综合运输整体效能,推动三地交通 “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 管理协同”。 ( 4) 产业对接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点,三地政府对于产业对接与协作具有积极性,但对于具体需要转移与承接的产业仍未达成共识,北京一方面需要疏散功能,同时也要为自身功能升级留出空间。而河北方面由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和地级市自身发展的要求,提出拒绝接收低端产业与低效项目,希望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2. 2学界比较关注“协同发展路径与切入点”、 “区域生态廊道”、“城市功能定位”、“法治体系建设”学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涵盖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对协同发展路径、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城市功能定位、法治体系建设等问题较为关注。孙久文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对接协作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1]。叶堂林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抓住四大机遇,北京新机场建设机遇、天津获批 “综合改革创新区”的机遇、京津冀三地优化空间结构的机遇和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机遇[2]。王立国指出京津保地区生态廊道建设是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建设有轨交通连接大中小城市,且在城市连接带保有林地或水面,形成生态廊道,构建必要的生态交换层和隔离带,能够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最终改善生态环境[3]。祝尔娟认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北京与天津两大核心城市分工合作关系[4]。莫纪宏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利益问题,必须建立完善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利益平衡以及利益取舍[5]。

2.3商界主要关注“产业转移”、“企业升级”、“配套政策与设施”、“人才”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于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态度不一,企业界总体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持乐观态度,希望通过三地协同发展创造更多便利的投资环境与经营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与资本的自由流动。(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企业带来发展空间,在首都新机场带动下,河北的工业园区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机遇,但京津两地企业能否愿意转移至河北的关键在于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支持。(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重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升级与转型的促进作用。 ( 3) 北京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方面优势明显, 对人才吸引力高于津冀两地,智力密集型企业难以搬迁。( 4)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认为京津冀合作发展需要以城市群为支撑,各个城市需明确自身定位,河北金融发展滞后,天津风险投资领域不够活跃,京津冀三地需建立科技、 创新、经济、政策上协同机制,吸引企业、高校、 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

2.4媒体频繁聚集“规划编制”、“打破行政壁垒”、“产业转移”

新闻媒体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的关注度极高,并开设 《建言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报道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打破行政壁垒、产业转移、金融改革、 大气污染治理、交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问题,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明确三省市功能定位,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并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协调衔接, “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光明日报》载文称,京津冀三地已下决心打破自家 “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突破行政壁垒,严格执行 “区域规划一张图”,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共同努力[6]。在京津冀产业对接与协作方面,由于三地在经济、科技、公共资源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使得三地协同发展存在矛盾,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三方争夺和发展的重点产业。

2.5百姓关注“楼市”、“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区域均衡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百姓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房价的影响、对大气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区域均衡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 京津冀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不应该成为房价一体化,同时,须出台配套的鼓励性和限制性政策,刺激产业和资源合理转移。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当务之急。京津冀协调发展是全国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缩小城市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方面,博友认为,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需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新的疏散地点需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且应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医保的跨区域结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

3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与合作领域

从中央报刊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的发文情况看,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不同,在三方博弈过程中,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三方争夺和发展的重点产业, “三高”产业与低端制造业是三方想淘汰的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交通一体化是三方协同的出发点和载体,自由贸易试验区、首都二机场、京津科技新干线为京津冀三地合作创造重要战略机遇。

3.1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把握的战略机遇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首都第二机场与京津科技新干线的规划建设为三地协同发展提供契机。 中国 ( 天津) 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园区,为京津冀三地共建北方投资和便利化的创新区提供契机。在国务院批复的 《中国 ( 天津)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天津自贸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新引擎,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对于调整京津冀三地交通格局、促进三地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规划实施首都二机场与京津冀区域内主要交通节点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强化天津和保定等城市的交通节点功能,有效推动京津冀三地形成完善经济的交通网络。要抓住京津冀共建科技新干线的机遇,统筹规划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和利用总部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3.2京津冀三地争抢的产业与领域

金融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三地争抢的重点领域。三地面对共同治理大气污染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三地在产业选择倾向于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具有污染性和低端制造业是三地均不愿承接的产业。北京虽然面临着功能疏解,但也要为自身建设世界城市保留发展空间,因此, 不会将所有产业都向外转移。

在产业对接协作上,三地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结构体系。北京具有政策、人才和科技优势,应着力发展以科技和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天津凭借其制造业与港口优势以及金融运营基础,应逐步打造成先进制造基地、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金融创新示范区。河北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与京津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在学校、医院等涉及民生的配套设施方面,北京方面提出,原则是在满足首都市民需求的前提下,再适度疏解功能。校本部、院本部不再扩大规模,鼓励到外地设立分校、 分院。

3.3京津冀三地共享共建的领域

在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领域三地已达成协同合作的共识[7]。推动交通一体化建设,提升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的经济服务和辐射力,三地应从顶层设计出发,以服务三地为根本出发点,加快高速公路、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对接,推动京津冀三地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外资进入,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很难出现,三地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共同保护水资源。

4现有研究不足与展望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 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但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具体如下:

(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其战略意义是探索跨区域的改革创新。京津冀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到多重利益博弈,包括财税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顺、GDP考核机制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改革等[8,9]。 这就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不仅仅限于解决北京问题,而是探索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跨区域协同发展与改革的经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

( 2) 如何理清京津冀区域内部关系,确定京津冀经济区域的有效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京津冀区域内经济联系相对松散,要形成合理的区域之间分工协作,首先需要从顶层设计与实施层面均建立可持续的良性互动机制。

( 3) 目前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研究较少涉及到构建公共政策服务平台。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是区域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战略保障, 对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政策引导和鼓励能够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的比较优势,为三地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4) 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内在逻辑还不够系统。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之前, 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就从多个角度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0],但是由于尚未形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系统化逻辑分析, 学者们在理论应用时各执一词,使得在具体政策实施时缺乏统一的理论标准。

( 5) 鲜见京津冀区域内各级政府间的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政府间的行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地方政府间长期且普遍存在博弈行为,对这些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理清这些行为的传导变化过程,对于建立相互约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1]。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11

关键词 大众分类法 高频关键词 标签 共词分析

分类号 G254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7.022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of Folksonomy in Recent Ten Years in China

Zhang Congyu, Zhang Yunzho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word analysis of papers published between 2006 and 2015 in CNKI databas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domestic folksonomy by using SATI, SPSS and such kinds of software. By extracting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field and conduct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multiple dimension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dissimilarity matrix,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s explored and seven hot topics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folksonomy are concluded, which are the integration of folksonomy and traditional internet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knowledge discovery in folksonomy, social tagging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folksonomy in Web2.0, the integration of folksonomy and ontology, the tag cloud navigation and tag recommend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olksonomy in college libraries.

Keywords Folksonomy. High-frequency keywords. Tag. Co-word analysis.

Folksonomy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的网络资源组织方法,它于2004年由著名信息学者Thomas Vander Wal首次提出[1], Vander Wal称其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分类法”。与传统的分类方法不同,folksonomy的分类由用户自主完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习惯,以标签的形式对资源进行分类,这种简单、灵活的分类方法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服务性网站中[2]。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则起步较晚,2006年初国内学术期刊上出现了首篇folksonomy相关研究论文[3]。Folksonomy一经引入,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今,我国对folksonomy的研究已有十年,在这期间人们不仅感受并利用了folksonomy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其固有的一些缺陷,对folksonomy的研究视角也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以CNKI数据库中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folksonomy研究领域的期刊论文为对象,利用SATI、SPSS19.0等工具,通过共词分析法,探讨国内folksonomy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期为今后folksonomy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

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依托国内期刊回顾folksonomy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主要关注公开发表于期刊的文献,而相关专著、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不在本文考察之列。本文选定CNKI数据库作为所需的文献来源,在专业检索中以KY='folksonomy'+'社会化标注系统'+'社会化标注'+'大众分类法'+'分众分类法'+'社会标签'+'自由分类法'+'标签云'+'网络标注'+'大众标注'为检索表达式,检索时间限定为2006年至2015年,并在检索结果中将学科领域精炼到工程科技Ⅰ类、工程科技Ⅱ类、社会科学Ⅰ类、社会科学Ⅱ类、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互联网技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档案与博物馆、经济管理科学等几个领域中,最终得到310条文献记录。去掉重复文献、不相关文献以及无关键词的文献,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94篇。经过统计,得到关键词497条,共计词频1172次。在统计高频关键词时,本文做了如下处理(见表1):①合并具有相同含义的关键词,例如将自由分类法、大众分类法、分众分类、分众分类法、大众分类、自由分类、社会分类法、公众分类法、大众化分类等合并为folksonomy;②剔除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关键词,例如研究进展、网站、服务等关键词。经过合并与筛选,最终得到关键词82条。由普赖斯公式(m=0.749×nmax,nmax代表最高频关键词的词频,m代表核心关键词的的词频)计算得出词频大于或等于10的核心关键词,共计10个。

nlc202309091107

10个关键词显然不足以用来研究folksonomy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最终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词条4频次为阀值,共选取43个关键词为我国folksonomy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

本文使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为共现矩阵生成的辅助工具。该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对文献题录信息处理,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字段信息的抽取、词条频次的统计和知识单元共现矩阵等的构建[4]。本文将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以ENDNOTE格式导出,将导出的文件导入SATI,并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抽取,对抽取出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在原始的ENDNOTE格式的文件中,人工对关键词进行上述合并、删除等筛选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再次导入SATI,抽取关键词字段,选择Co-Occurrence Matrix(Dissimilarity)选项,设定ROWS/COLS选项知识单元数为43,生成43×43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见表3。

2 高频关键词共词分析

2.1 聚类分析

共词分析需要用到多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其核心方法之一。基于关键词的聚类分析依照“物以类聚”的思想[5],本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导入表3所示的相异矩阵,选择系统聚类,聚类方法为组内聚类,得到聚类分析树状图。

根据系统聚类树状图,经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在阀值为23.5处将聚类分析的结果分为7个类团较为合适,见图1。类团一主要包括folksonomy、标签、信息组织、本体等9个关键词;类团二主要包括知识发现、形式概念分析、知识管理等4个关键词;类团三主要包括社会化标注系统、信息检索、语义标签等8个关键词;类团四主要包括Web2.0、OPAC、社会性软件、Wiki等8个关键词;类团五主要包括语义标注、本体构建、Web3.0等4个关键词;类团六主要包括标签云、个性化推荐、标签推荐等5个关键词;类团七主要包括聚类、高校图书馆、经典扎根理论等5个关键词。

2.2 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也是共词分析法的核心内容之一[6]。本文将表2所示的相异矩阵导入SPSS19.0统计软件,运用多维尺度分析工具(multidimensional scale, ALSCAL),对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进行二维尺度分析,得到可视化结果。

根据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folksonomy领域的研究可大致分为六个区域,见图2。区域一包括folksonomy、标签、信息构建等14个关键词;区域二包括知识发现、形式概念分析等8个关键词;区域三包括社会化标注系统、语义标签、推荐算法等7个关键词;区域四包括豆瓣网、Wiki等5个关键词;区域五包括本体构建、标签本体、Web3.0等6个关键词;区域六包括高校图书馆、经典扎根理论、数字图书馆3个关键词。

3 研究结论及探讨

本文根据2006年至2015年国内folksonomy领域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和多为尺度分析图,结合表2所示的高频关键词词表,对目前国内folksonomy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7大类主题。

3.1 folksonomy与传统网络信息组织体系的融合研究

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一与多维尺度分析图中的区域一关键词有很高的重合度,结合两部分的关键词,确定主题一为folksonomy与传统网络信息组织体系的融合。该主题共包含9个关键词,主要有folksonomy、标签、信息组织等,占总频次的92.64%。该主题聚焦的要点包括:(1)folksonomy对传统信息组织理论的补充。folksonomy的出现,将自由灵活、集体智慧、动态迅速、成本低廉的优势带入了传统信息组织体系,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信息组织必须依靠专家、构建及维护费时费力的困境,为传统信息组织体系注入了新活力。(2)folksonomy与传统分类法的异同及互补。folksonomy与传统分类法(如分类词表和主题词表)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各具优劣,且在构建、维护等环节存在互补性,该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是建立folksonomy与传统分类法的映射关系,利用folksonomy遴选标签进而构建词表[7]。(3)folksonomy对网络资源分类及导航理论的推进。标签云图的出现和应用极大程度上改良或替代了Web1.0时代依托网络信息门户、网络主题指南作为网络资源导航的主流模式。folksonomy与传统网络信息组织体系的融合,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与集成的关系。两者融合的过程也历经了异同分析阶段、互补吸纳阶段,正在趋向于集成及一体化的阶段。

3.2 folksonomy中知识发现的研究

依照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二,参考多维尺度分析图中的区域二,本文将该主题称为folksonomy中知识发现的研究。该主题共包含4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词频位次整体比较靠前,其中词频较高的有知识发现、形式概念分析,占总频次的60.87%。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技术有多种,形式概念分析法是近年来知识发现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方法。图2中关键词“知识发现”与“形式概念分析”距离较近即是最好的佐证。此方面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1)语义知识发现研究。利用知识发现相关理论与方法,挖掘和揭示标签间隐含的概念关系,提高folksonomy语义精确度和丰富度,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利用概念格对关联标签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关联标签间的“语义关联词”和“语义下位词”的关系[8]。(2)用户知识发现研究。该研究主要包括用户行为发现与用户偏好发现两个方面。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捕捉用户的偏好,进而为标签推荐、导航等功能提供数据基础,更好地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管理,代表性的研究是构建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用户行为发现模型,以探究folksonomy用户行为中隐含的个性知识和共性知识[9]。除形式概念分析法外,知识发现的技术和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关联规则挖掘、粗糙集理论等,有学者还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量化了标签间的语义距离[10]。跨folksonomy平台的知识发现及各种知识发现理论与方法之间的相互结合和补充使用将是一段时间内该主题研究的趋势。

nlc202309091107

3.3 社会化标注系统的研究

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三与多维尺度分析图中的区域三关键词有很高的重合率,本文将该主题称为社会化标注系统的研究。该主题共包含8个关键词,主要有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聚合、语义标签、信息检索等,占总频次的72.55%。国内学者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化标注系统的资源聚合方面。目前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的研究主要从深度聚合和广度聚合两个方向进行。深度聚合一般是指从系统中资源的内部特征出发对资源的语义聚合,通常采用本体、关联数据等工具增强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间的语义关系,提高资源的可检索性[11]。广度聚合是从系统中资源的外部特征出发,采用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资源的机构关联、作者关联、文献关联及资源网络密度、资源网络节点度等维度挖掘资源间的关联,实现资源聚合[12]。除此之外,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信息检索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即通过增强标签间的语义提高社会化标注系统的查全率、查准率等信息检索的能力,代表性的研究是通过改进标签-资源矩阵权重计算算法,利用潜在语义分析技术提高社会化标注系统标签语义检索效率[13]。社会化标注系统领域研究仍将围绕实现资源深度聚合和广度聚合两个维度及对聚合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展开。另外,如何实现跨系统的资源聚合与导航将是该领域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3.4 Web2.0环境下folksonomy的应用研究

该主题主要依照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四,参考多维尺度分析图中的区域二与区域四得出。该主题共包含8个关键词,主要有Web2.0、OPAC、受控词表、社会性软件、Wiki、Ajax、豆瓣网,占总频次的92.45%。该主题下研究的热点包括:(1)Web2.0环境下folksonomy在图书馆2.0特别是OPAC2.0中的应用。OPAC2.0是Web2.0下社会化了的OPAC,folksonomy与OPAC2.0结合的主要方式是用户可以为搜索到的资源设置标签,在标签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照人工编制的受控词表来增强标签的准确性。另外,OPAC系统还可与社会标签网站相融合从而构建立体的检索模型,在提高检索效率的同时增强用户间的互动[14]。(2)Web2.0典型技术(如社会性软件、Ajax、Wiki等)对folksonomy应用与推广的支撑。学者普遍认为Wiki与folksonomy的产生可以很好地满足Web2.0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理念,而社会性软件则是Web2.0时代folksonomy技术应用的平台[15]。(3)Web2.0下国内folksonomy应用或实验研究多以豆瓣网为实验素材展开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该主题下的相关研究带有浓厚的实践色彩,未来的研究热点也会随着folksonomy实践与应用的不断拓展而涌现。

3.5 folksonomy与本体的融合研究

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五与多维尺度分析图中的区域五关键词有很高的重合率,本文称该主题为folksonomy与本体的融合。该主题共包含标签本体、Web3.0、语义标注、本体构建4个关键词。国内学者对该主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词频也可以推断出该主题的研究尚未成熟。folksonomy与本体的优势互补使二者能够更好地迎合Web3.0时代的需要[16]。该主题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1)folksonomy向本体的融合。其核心的研究内容是利用folksonomy时效性强、成本低廉、简单灵活等优点,从folksonomy中抽取本体概念辅助本体的构建,以弥补本体构建过程中更新缓慢、成本高昂、灵活性差等缺点。最新的研究进展是有学者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法对主题词表和folksonomy融合的数据集构建本体[17]。(2)本体向folksonomy的融合。其核心的研究内容是将现有本体映射到folksonomy的标签中,弥补folksonomy结构中语义模糊的不足[18],或者利用标签本体控制用户的标注行为,规范标注活动。本方向一方面将着眼于自动或半自动地从folksonomy标签集中抽取概念和概念关系以促进folksonomy向本体的融合,另一方面将不断探索建立二者映射关系的高效、简洁、准确的方法,以促进folksonomy向本体的融合。

3.6 标签云导航与标签推荐研究

根据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六并参考多维尺度分析图,该类团下的关键词间的内在关系主要聚焦在标签云导航与标签推荐相关方面,该主题共包含5个关键词,词频较高的关键词有标签云、个性化推荐、标签推荐,占总频次的75%。该主题下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基于标签云图的资源导航。通过探究标签云的可视化效果对用户使用情况的影响来调整标签云的属性,提高标签云的易用性,实现标签云的可视化导航,从而有效地帮助用户查找和发现感兴趣的资源。(2)标签个性化推荐。标签推荐所采用的方式,多从用户、资源、标签间的三元关系切入,探究用户标签标注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特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国内标签推荐相关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计算机及系统工程领域,该领域下协同过滤等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以及如何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功能,将是标签推荐主题下的研究趋势。

3.7 folksonomy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该主题主要依据聚类分析图中的类团七和多维尺度分析图中区域六中的关键词共现关系分析而得出。该主题共包含5个关键词,关键词的词频位次不高,可以看出该主题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图书馆由于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各科研领域内较新的研究成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是目前folksonomy应用较新的领域。一段时间以来,folksonomy在高校图书馆中使用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于此,国内学者提出使用经典扎根理论从不同角度对folksonomy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与“经典扎根理论”在图2区域六中距离较近即是对此最好的体现。近年来folksonomy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典型应用主要体现在:(1)folksonomy版权问题。对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标注行为和标签往往凝结了标注者的智慧,从这个角度看,folksonomy也会衍生出保护标签著作权的问题,代表性的研究是王翠英提出的folksonomy版权机制模型[19]。(2)信息服务问题。Folksonomy的引入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效果均产生了影响,代表性的研究是有学者从传播机制的角度出发,剖析folksonomy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等方面应用的特点及存在的缺陷[20]。

nlc202309091107

4 结语

本文在提炼出国内folksonomy研究的43个高频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共词分析方法,通过SPSS的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统计分析功能,直观、形象地刻画和揭示出十年来我国folksonomy领域研究的七个主题,对每个主题的核心研究内容及未来趋势分别进行了阐述。但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国内folksonomy领域研究虽然历经了十年之久,发文量仍然不大,这对所提取的高频关键词的数量和词频都有影响。尽管本文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例如选取4频次作为词频阈值,并结合核心文献的内容对研究热点展开了分析和探讨,但仍有不完善之处。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来把握folksonomy领域研究热点仍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 1 ] 毕强,王雨.国外Folksonomy应用研究的前沿进展及热点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7):36-42.

[ 2 ] 余金香.Folksonomy及其国外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7):38-40.

[ 3 ] 梁桂英,李记旭.Folksonomy初探[J].图书馆杂志,2006,25(4):46-49.

[ 4 ]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 5 ] 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27(7):118-120.

[ 6 ] 张红春,卓越.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1,8(4):111-121.

[ 7 ] 王英.Folksonomy与传统分类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完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3):45-47.

[ 8 ] 滕广青,毕强,高娅.基于概念格的Folksonomy知识组织研究:关联标签的结构特征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28(6):22-28.

[ 9 ] 张云中.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构建Folksonomy用户行为知识发现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28(7/8):66-75.

[10] 黄微,高俊峰,李瑞,等.Folksonomy中Tag语义距离测度与可视化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30(7/8):64-70.

[11] 贺德方,曾建勋.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200):79-87.

[12] 邱均平,王菲菲.基于共现与耦合的馆藏文献资源深度聚合研究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3):25-33.

[13] 宣云干,朱庆华.基于LSA的社会化标注系统标签语义检索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4):11-14,57.

[14] 冯倩然,吴丹.社会标签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88-92.

[15] 夏明春.基于Web2.0的资源整合[J].情报科学,2007,25(12):1865-1868.

[16] 熊回香,王学东.面向Web3.0的分众分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03):104-107.

[17] 邱璇,李端明,张智慧.基于FCA和异构资源融合的本体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12-117+50.

[18] 王翠英.本体与Folksonomy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8(5):85-88.

[19] 王翠英.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版权机制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2):64-70.

[20] 陈珏静.高校图书馆 Folksonomy传播机制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33(10):54-61.

张丛昱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上海,200444。

张云中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上海,200444。

(收稿日期:2016-01-06 编校:陈安琪)

研究热点及趋势 篇12

(一)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采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为主题检索期刊,共得到289篇文献。为保证研究文献的有效性,剔除会议讲话、专题报告等非研究性文献,得到270篇有效文献。对270篇有效文献进行题目、作者、期刊、年代、关键词的剔除操作,并保存为TXT格式文本。对有效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处理,如将“农职”“农村职教”等规范为“农村职业教育”,从而得到研究资料。

(二)统计方法

研究以BICOMB软件和SPSS19.0软件为研究工具。基本步骤为:第一,在BICOMB软件系统中建立一个新项目,编号自定,格式类型选定“CNKI自定义.<TXT>”;第二,将文献的TXT格式文本输入“选择目录”进行提取;第三,统计文献年代、期刊、关键词等并导出相应的Excel表格;第四,抽取词频≥6的39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建立词篇矩阵;第五,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19.0中,采用系统聚类,得到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概况

1. 文献年代分布

通过BICOMB软件的统计功能,对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在年度发布量进行分析。根据文献年代分析发现,2000年之前,文献年发表量较为平稳,2000年至2012年间文献年发表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文献年发表量高峰。但之后文献年发表量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热度历经起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2. 期刊载文量分析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270篇有效文献来自140种期刊。关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较为高产的期刊有《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教通讯》,共计高达73篇,载文量约占总数的27.0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业经济》的载文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7种期刊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期刊,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另有179篇文献分散在133种期刊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质量有待提升。

(二)高频关键词确认与分析

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献研究热点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对270篇有效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获得关键词总频次是1367次。根据Donohue,J.C.在1973年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的临界值计算公式[1]及我国学者孙清兰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的计算公式最终确定高频低频词阈值为6[2],统一同义关键词,得到39个高频关键词,频次之和为725。其中,农村职业教育出现频次为181,在高频关键词总频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占比例达到24.9%。另外,政策支持(53)、职业教育(51)、三农问题(36)、农村剩余劳动力(30)的词频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初步反映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重点所在。

(三)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和聚类树状图分析

1. 共现矩阵分析

为明确探析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将关键词词篇矩阵导入SPSS19.0中,通过系统聚类OCHIAI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获得相似矩阵。在相似矩阵中,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越大,联系更为紧密,反之则愈远。高频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与其他高频关键词的相近度由近到远的顺序为政策支持(0.379)、新农村建设(0.244)、农村职教发展(0.231)、对策(0.210)、农村剩余劳动力(0.203)、新型职业农民(0.169)、三农问题(0.150)、职业教育(0.124)。这说明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时,较多地将农村职业教育与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新型职业农民等结合起来论述。

2. 聚类树状图分析

通过SPSS19.0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可以计算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并将联系密切的关键词聚为一类,形成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由聚类分析可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分为四类,即四个研究领域。根据每一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构成集合,将其分别命名为:第一类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及国外经验研究;第二类为新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及影响因素研究;第三类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第四类为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政策研究。

三、问题与讨论

农村地区是我国最庞大的人口聚集地,同时也是文化素质低下、生存技能薄弱的代表群体的生存地。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供给当地发展所需人才等重要任务,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与“三农”的联系最为切近的教育类型。随着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也繁荣起来并形成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及国外经验研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得到极大的关注,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也备受重视。一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种必然趋势[3],同时也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产生诸多问题。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准,办成“离农”教育,基本上转变为城市输送劳动力的“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及规模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4],社会大众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参与度不高、资金的缺乏及师资队伍不足[5]等都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制约。实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改革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其次,建立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统筹使用政策,加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有序流动和均衡配置[6]。再次,形成多渠道教育资金投入机制。最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保障制度[7]。二是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借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改革与建设,还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简单地讲,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通过立法来调整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并保障人力、财力、物力的供给;政府大力扶持且实行基本免费的教育和培训[8];农村职业教育有效地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且有效防止教育腐败现象等。同时,认真、严格地评估、监控农业职业教育的质量,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发达国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举措[9]。因此,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10]。

(二)新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及影响因素研究

新农村即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农村新的建设。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参与,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主要包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两大类型。当下,各地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来说还存在诸多问题。两类培训都存在重视力度不足,培训经费欠缺,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针对性的特点[11]。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还存在农民工的有效需求以及培训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目标与实践存在矛盾等特点[12]。针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不足,学者也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效果受到制度性因素,当地经济、文化和资源条件因素,农业发展的水平与方向及人员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制约[13]。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效果还受到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14]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配套的政策缺乏等(主要是指农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因素的影响。

(三)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育和培训者素质既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在规模、结构和整体水平上已有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内部结构不合理。首先,师资队伍基本来源于公招,师资引进渠道单一[15]。其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16]。师资队伍成长外在环境缺乏;对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政策性支持欠缺。只有对现有的问题进行解决与调整,才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成长,进而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成果。第一,促进学校内部教师的合理流动[17],给予农村职业学校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实现教师来源多元化。第二,创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机制。建立教师成长的培养平台,促进教师成长的基础工作[18]。第三,加强对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政策制度倾斜。制定有利于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政策、教师聘任制度、编制政策,提高教师的待遇、工资、福利,尤其是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相应的比例[19]。

(四)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政策研究

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能够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性因素,更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出台一系列规范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政策,形成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经费投入模式,实际上构成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模式新的框架[20]。另外,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政形成合力促使农村职业教育实现“生活费资助+免学费”的资助模式[21]。但目前来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依然薄弱,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资模式。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与投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国家或政府的直接性财政投入。在国家颁布的法律或法案中直接规定或明确国家财政投资的比例与数额,涉及配套的各项事业经费和专项使用经费。二是政府部门要求企业或私人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领域[10]。

四、研究展望

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不断成熟,但研究内容更多侧重于对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本身内容的研究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与建议,而对于如何制定有关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及对政策本身的论证、评价,政策本身的价值,政策与农村经济的适应性,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等领域研究依然略显薄弱。因此,未来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应该加强相关领域的探讨。

(一)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设计及其评价研究

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设计必须考虑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设计研究基本集中在招生政策、办学政策、财政政策、教学政策方面等[23]。由此可见,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设计研究更多集中在政策内容上,而对政策设计的人员构成、政策设计的过程、论证的过程等都未做出详细的研究。另外,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评价研究,这类研究文献中显示出的对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评价更多是从政策本身文本内容来谈及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积极性[24],而非从政策实施结果、人才培养结果以及再就业农民的薪资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贡献来论证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积极意义。有关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弊端简单地表述为“政策中一些命令式的表达、缺乏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削减了政策的执行力,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24]。文献中所论述的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弊端或消极影响依然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未从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实施结果来进行研究,如此评价则过于简单、单薄,缺乏科学性与信服力。

(二)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研究

在CNKI文献库期刊栏目下,设定“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并含“价值”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篇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甄别,只有一篇文献内容论述到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由此表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价值的文本分析研究相当匮乏。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在改革开放以后,先后经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26]。但是,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并不只有如此唯一的出发立场,例如,农村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当地城镇化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寻求政府干预与市场介入的适当平衡,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构建适应当地经济变化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等。因此,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大对政策价值研究的力度,扩大价值研究的方向,不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成熟。

(三)关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研究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所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27]。为此,必须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开发农村人力资源[28];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27]。另外,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政策支持[30]。可以说,农村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新农村建设是农村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动力。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在如此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新农村建设又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做出如何的调整与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果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贡献之间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当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此才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长足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深化农村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针对性建设研究

上一篇:话剧创作下一篇:变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