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统计

2024-09-21

审计统计(精选9篇)

审计统计 篇1

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实务的发展, 审计需求不断提高和审计资源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是目前审计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统计抽样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运用。

由于我国审计事业起步较晚, 在统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比较晚。在前期, 我国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审计抽样的研究成果, 文献主要涉及的都是对西方学者的审计抽样理论及方法、审计法则的直接翻译。1978年底以后实行改革开放, 梅格斯 (W.B.Meigs) 等人写的审计教材的译本开始在国内流通, 抽样审计实务问题才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 此后学术界陆续展开统计抽样审计相关研究。实务界直到1995年注册会计师才颁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2003年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 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则于2005年颁布18号审计抽样准则。这些审计准则的颁布, 使实务中运用统计抽样审计有法可依。统计抽样审计的理论依据最主要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

一、抽样审计的理论依据

1、抽样审计的前提是制度基础审计

长期以来, 审计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 不同的阶段, 审计关注的焦点各有所不同, 只有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 才能成功地运用抽样审计。若被审计单位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必须采用详细审计方式, 以确定被审计的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根本谈不上使用抽样审计。只有在良好的内部系统下, 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评, 从而依赖内部控制系统下所产生的经济业务, 仅需对部分业务进行抽查, 就能得出总体的审计结论。因此, 统计抽样的前提基础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广泛运用。当下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内部控制也越来越成熟, 具备成功运用抽样审计的环境。目前在审计实务中抽样审计技术被大量地运用于财务审计中, 少见其运用于工程审计, 笔者将抽样审计模型与工程项目审计特点进行有机结合, 探索统计审计技术在工程审计的应用, 并利用计算机的手段实现较为复杂的样本量计算和总体审计结果的推断。

2、统计抽样的理论依据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统计抽样审计的最根本理论基础。具体而言, 概率论为抽样审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理统计为它提供科学和具体的方法论基础。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阐明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的一系列定理的总称, 该定律指出, 如果研究总体是由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构成, 整体对象各项目数据是呈正态分布, 而且每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都相对较小, 那么, 对这些大量不同因素加以综合平均的结果, 使得因素的个别影响将会抵消, 从而显示出它们共同的特征, 使总体具有稳定的性质, 从而认证了抽样平均数趋于总体平均数, 因而, 可以从样本审计特征推导出总体的审计特征。

当我们面对大量同类业务进行审查时, 各项具体业务从表面上看是随机的, 偶然性占统治地位, 所以我们可以视其为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由于受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等因素的制约, 资料内部一定存在着本质性的联系。我们可以抽取样本进行审计, 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大数定律, 归纳总结得出的结果会使这些个别资料的影响相互抵消, 能够显现出被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 所以可以根据样本审计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大数定律认证了抽样审计的可行性, 但并没有为审计抽样理论提供系统的具体的方法论基础。因此, 还有一个理论依据便是数理统计: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都是从数量上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学科, 但数理统计的研究更为深入、具体、精确, 其核心是抽象推断。数理统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合理收集数据——抽样方法设计和选择;二是由局部收集的数据怎样比较正确地分析和推断整体情况, 对误差的控制——统计推断。抽样推断理论为统计抽样具体方法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审计中的统计抽样是依据数理统计原理从被审计单位资料中抽出一部分进行审查, 以推断全部被审单位资料的审计结论的方法。从研究对象上来看, 统计抽样推断研究事物间必然性数理特征, 而抽样审计理论是对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对其合法性、效益性等方面做出评价, 它涉及的不仅仅局限于数量特征, 还包括很多品质特征, 因此, 这就产生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定性评价 (属性抽样) 和定量评价 (变量抽样) 两大类型的抽样审计方法。在此, 笔者以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如何在工程审计的应用做一些探索, 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较为复杂的计算, 即保证了抽样审计的科学性, 也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工程审计的特点和抽样指标的设定

1、工程审计的特点

一般而言, 工程项目具有金额大, 数量少, 具体建设周期长的特点, 涉及的业务不仅是财务问题, 更多的则是工程项目本身的合规性、合法性问题。在工程项目审计时, 审计人员根据工程管理的要求, 首先应关注项目立项过程是否合规, 包括项目的储备库建设、立项流程、立项依据、建设标准及目预 (估) 算等。其次关注项目招标、施工单位的选择、分包情况、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否科学, 符合程序及规范要求;项目后期应关注物资的招标环节、配送和领用环节、节余和废旧物资的处理情况;最后竣工后结 (决) 算时要重点关注竣工结算的审核、现场工作量核对、结算方式与合同条款或标书的一致性等, 此外还应关注建设资金的日常管理、竣工决算编制的规范性。除上述规范性审查外, 还要对工程项目的决算金额进行审查, 确定工程造价, 并计算出核减额, 确定原先的预算是否适当, 并评价预算管理水平。因此大多数情况是每个项目竣工后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细查, 不存在统计抽样的问题。但在一些特殊行业, 如:电讯、电力等行业网络建设及其后期维护, 每年会发生大量的小型工程项目, 以省级公司为例, 每年有几万个项目, 且金额数少则几千, 大到几十万, 对此类业务审查, 审计人员不可能每一个项目进行全面细查。因此, 这就面临着审计资源供应与审计项目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 只要被查工程有良好的内部控制, 数据是呈正态分布, 工程总体各项目是由相互独立的项目随机构成, 而且每个工程项目对总体的影响都相对较小, 那么, 对这些大量工程项目加以综合平均的结果, 项目的个别影响将会抵消, 从而显示出该类工程项目的共同的数据特征, 即整体核减率水平。因此, 按照统计抽样的理论, 审计人员只需要抽取少量的样本进行审查, 并根据样本核减率得出全部工程项目的核减率和核减额指标。利用此审计结论, 可能评价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2、抽样指标的设定和审计流程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性审查时, 我们可运用属性抽样的方式, 将相关内部控制要求, 设定为属性范围。根据项目立项、实施和决算不同阶段, 设定相应的属性标准, 如:立项阶段项目是否有依据、有无经过严格立项审批、选择建设单位时是否经过招投标程序、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等作为属性评价标准;建设阶段可将物资的领用、配送、退库等的内部控制规范作为属性标准;在决算阶段可将工作量的核对、结算方式、决算编制规范等作为属性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进行属性抽样时, 根据事先确定的质量指标要求, 如因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而形成的错误率、可靠程度、精确度等计算确定样本量, 并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审查, 最后根据可容忍的错误, 以评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否良好, 且被有效执行。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变量审查时, 根据工程审计的特点, 审计人员更关注工程项目的核减额或核减率指标, 且经大量数据验证, 当同类工程项目数量较大时, 其数据也呈正态分布, 符合统计抽样的先决条件。为便于理解, 方便审计人员运用, 我们可将工程审计中的核减率定义为原统计抽样模型中的差错额, 将最后总体结论中的精确度概念理解成误差, 有于管理者进行工程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

开展统计抽样审计前, 审计人员可根据一定的项目审计质量要求, 如:项目的重要性、以前年度审计的核减率、工程管理的要求等确定抽样质量指标。其审计程序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流程, 在工程项目审计前, 审计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和审计抽样允许误差、以前年度本单位同类工程项目的核减率等因素, 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科学的样本量并对确定审计抽样风险。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是可容忍误差的组成部分, 在实质性测试中,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而在符合性测试中, 内部控制设置健全性程度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主要依据。可容忍误差是测试总体推断结论的预计值。在工程项目的实质性测试中, 可容忍误差体现为工程决算及账务处理的预计错弊程度, 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的抽样允许误差, 在工程项目审计中, 此指标一般以核减率表示;在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测试中, 可容忍误差体现为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下其执行的预计错弊程度, 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处理控制的抽样允许误差, 此时以错误率表示 (即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比率) 。下面笔者以实质性抽样为例, 说明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运用。

三、建立工程审计抽样模型

根据统计抽样模型, 首先要定义被查总体, 按照同质性的要求, 审计人员根据同类工程项目确定被查工程整体。其次是样本量的确定:抽样流程样本量是根据四个量来确定的, 即总体 (此处指筛选出的工程数据总量) 、工程项目审计的可靠性程度、估计的工程核减率标准差、管理层可容忍的误差四个量, 利用统计抽样模型, 计算得出应抽取的样本量, 其公式如下:

(注上式中:n’是指重复抽样, n是指不重复抽样, 实际工作中运用不重复抽样)

其中:

Ur是管理层对工程项目所需要可靠性程度对应的系数 (即, 如取可靠性程度为95%, 则Ur=1.96) ;

S0是审计人员根据以往经验对估计的工程项目预计核减率的标准差;

A是审计人员设定的工程项目总体的核减率的精确度 (此处理解成核减率的误差率) 。

N是经过筛选的被审计总体, 此处是指工程项目总数量。

审计人员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样本量后, 可以采用随机选取样本、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选取样本。然后按照常规技术方法审查被抽取的工程项目样本, 得出这些项目的核减额或核减率指标。同时, 还需计算确认样本的核减率标准差, 并将其与预先估计的核减率标准差进行比较, 只有当样本核减率标准差小于或等于预先估计的核减率标准差时, 说明抽样规模充分, 无需扩大样本量。此时, 可根据样本结果推导出被查总体的审计结论。

首先要计算总体工程项目的核减额平均值的估计值 (EV) :

其中, 为样本核减率的平均值, Y为选定审查对象工程项目部数总金额。然后计算估计总体核减额, 最后计算实际达到的误差率:

其中, 其中为工程项目审计实际误差限度, Ur管理层要求的项目审计达到可靠性程度对应的系数, N是工程项目总体的记录数, n是审计人员抽取工程项目样本数,

最后做出结论:在审计人员事先设定的可靠性水平 (一般为95%) 下, 被查工程项目总体核减额在之间, 即核减率为

在统计抽样模型的开发和运用时, 我们还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 开发了拓展模型的应用, 如分层抽样等, 可以在即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使工作效率更高, 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

四、工程抽样审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及验证

由于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涉及大量的计算, 在信息化时代这些大量的运用可以通过事先设定的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审计要求, 我们按上述思路设计完成了抽样审计的计算程序, 以下我们通过一个案例对抽样审计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运用进行实验与验证。

例如:审计管理人员要求工程项目抽样审计的可靠程度为95%, 根据以前年度审计的经验核减额的估计标准差为20000元, 误差度为5%, 我们将相关指标输入, 见下图界面:

稍等片刻, 程序按既定要求, 根据有机抽样的原则, 自动选取86个样本, 被抽取的样本见下图所示:

审计人员对抽取的样本进行审查后, 输入样本结果, 程序会自动推出整体被审项目的审计结论, 送审项目的总金额为37358344元, 审定值为35816601元, 核减率为4.13%。详见下图所示:

我们运用数据库对整体数据进行检验, 真实值为35467960元, (见下图所示) , 根据工程抽样审计报告可知, 整体金额估计值为35816601元 (详见上图) , 误差度不足百分之一, 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证明本抽样模型有效。

综上所述, 在特殊行业中, 工程审计面临项目多, 金额少, 审计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统计抽样的理论与工程审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机结合, 开创了抽样审计在工程领域运用, 为其它行业更广泛地运用统计抽样提供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审计实务, 统计抽样技术从七十代受到关注以来, 被广泛运用于财务审计中, 到目前为止却鲜见其在工程审计中运用。本文根据工程审计的特点, 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主要理论依据, 对统计抽样模型进行改造, 并对要素内含做了重新定义, 论述了统计抽样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试图解决特殊行业工程审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统计抽样,工程审计,模型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季玲.抽样审计在现代审计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6 (6) :27

[2]邹志国.浅析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J].财会月刊, 2010.6

[3]邱雪琴.论抽样审计的方法及其运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8:53-55

[4]张书慧, 王炳富.审计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分析[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0 (7) :57-58

[5]张杰明.审计抽样的发生与发展 (上) , 会计与审计, 1993.12

[6]冯辉.论数学是审计理论基础之一,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12

[7]唐庆银, 张彦.审计抽样设计中的几个难点探索[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1, 15 (2)

[8]肖红彦, 张红霞.审计数据抽样分析系统开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8 (9)

[9]张丽.统计抽样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税纵横, 2008 (21)

[10]黄海, 邓德美, 张锐.统计软件在审计抽样中的应用——以stata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09.2

[11]郑石桥, 陈丹萍, 吕君杰, 苍玉权, 朱春华等.统计抽样课题研究报告

审计统计 篇2

二0一一年财务综合工作总结

2011年,XX市供销社在上级社和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以落实省、XX市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年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年活动,企业活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今年以来,全国供销总社XXX,监事会主任X等领导先后到XX进行考察调研,省、市供销社工作会议先后在XX召开,《农民日报》、《XX日报》等媒体先后对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宣传报道,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预计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上级社安排的计划,统计口径商品总购进8.6亿元,占计划的108%,商品总销售完成9.4亿元,占计划的109%,实现利税470万元,占计划的110%。

二、我市供销系统基本情况:

我系统现有所属独立法人(财会报表单位)企业26家,其中:市社直属企业7个,基层社15个,专业合作社4个。全系统资产总计1.8亿元,负债总额2880万元,净资产1.5

亿元。

三、主要工作

1、财务核算和其他管理工作

(1)加强基层会计基础工作,发挥财会职能作用。今年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召开基层会计会议7次,规范供销社系统会计基础工作。严格会计核算纪律,确保会计核算规范、真实、完整。做好全系统月、年报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启动并实施了供销社系统会计数据网上直报,提高会计报表的报送质量和效率,确保会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加强了财会分析工作,发挥会计信息作用,今年共出具各种财务分析报告26份,为领导决策、争取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

(2)进一步发挥现金流量的优势,优化资金调度,在保证经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提高资金的效益,为新型网络建设建设提供了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3)抓好系统汇总会计报表改革。强化社有企业管理、开放开门办社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财会工作新思路、汇总会计指标体系,今年又有三家企业归附到供销社旗下。

(4)做好会计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今年共组织所属单位32名会计进行了8次业务培训,完成了46名会计人员全国网络信息录入工作,并全部通过了当地财政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资格考试。

(5)今年根据市社党委安排,组织两个审计调查小组,对下属及涉及网络建设承担单位进行了6审计调查,之前,先对被调查单位发放了审计调查提纲和审计通知书及相关表格,通过座谈、实地查看、检查账册等,对所属单位的人员构成、资产负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及处理、历史包袱、发展思路有了全面了解,调查完毕后,由审计小组归纳汇总,向党委提交了6次比较客观实际的调查报告,为供销社监控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

(6)建立长效审计监督机制,对所属企业开展定期或随机审计,对重大业务事项进行专项审计,年终普审,依据《XX市供销社企业法人代表经营业绩考核奖惩办法》,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年薪、社有资产承租费收取、管理费上交、职工养老金缴纳、财产保险统筹、资产保值、安全稳定六项业绩指标作了明确规定,根据六项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与个人收入相互挂钩,对网络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重点奖励6人,同时其他单位参照应收承租费基数提取奖励基金。这一措施加速了网络建设快速发展,也提高了企业法人的积极性。

(7)根据省、市社工作要求,组织人员积极开展统计普查和专项调查,尽力做到应统尽统,将承认供销社章程,服从供销社管理,供销社引领引办的企业、专业社、协会及经济组织的经营数字和业务活动纳入供销社统计范围,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应该由供销社统计反映的内容和数字。今年又

有三家企业归附到了供销社名下。

2、盘活供销社存量资产,加快发展社有企业。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产、资源的优势,通过新建网络项目带动资源整合,重新打造供销社的骨干企业。二是要搞好资产重组工作,将有效资产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如,今年新建的文祖超市由日用品管理经验丰富的垛庄社来实施建设和经营。

3、积极争取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一是加强了与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争取了农业专业社项目2个。二是要继续做好供销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今年抽调人员与车辆成立专门小组,对所属26家单位资产进行了全面查实,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2起。

4、做好项目专项资金申报,争取优惠政策支持。

2011年,在XX市社的指导帮助下,积极申报各类、各级项目工程12个,及时汇报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争取财政和相关部门支持,保证了各个工程项目顺利开、竣工。其中市级项目4个、市社支持项目拨款90万元;省级项目1个,省社支持项目拨款50万元;总社新网工程项目1个、支持资金40万元;专业合作社项目市级、省级各一个。

截止2011年11月底,共投资960万元,相继建设了2100平方XX供销X超市、800平方的X日用品配送中心三期扩建,6000平方的水X社区服务中心已经开工、400水XX河直营

超市等项目。在各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从筹措资金、审核预算、竣工决算到工程款结算,财会人员全程参与,工程款专款专用、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保证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问题

1、虽然甩掉了历史经济包袱,确保了社有资产的完整,但资产变现能力差,资产保值尚可,增值缺乏后劲,流动资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瓶颈。

2、如何盘活现有资产,改变靠房租收入吃饭,集中有限资金支持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如何发展建设“新网工程”和农村便民超市、综合服务中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今后重点探讨的课题。

3、基层财会、审计、统计人员大多一人兼职,年龄偏大,知识面窄,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急需年富力强、富有朝气、能够干事创业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供销事业中去。

五、2012年工作计划

1、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使市社机关尽快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新网工程”的创建中去。

2、开展对社有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收支预算考核工

作,切实把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到实处;科学合理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收支指标,强化日常检查、考核、兑现奖惩等工作。

3、继续筹措资金,确保2012年新网工程项目的建设。

2012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继续建设X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农大厅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大世界等项目,真正实现总社和省市社提出的建设和恢复日用品、农资、农超对接、社区服务、资金互助五大服务网络体系,收复供销社农村流通的主阵地。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管理中还会出现相当多的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借鉴兄弟单位及各地先进经验,不断自我完善,才能使供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大的飞跃。

审计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探析 篇3

关键词:统计抽样方法,介绍,选择分析

一、审计抽样的分类

(一) 属性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固定样本量抽样也被称为是固定样本规模抽样, 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这种抽样方式根据表格或者公式来确定固定样本数量并进行审查, 然后用全部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出总体结果, 这种抽样结果的表达方式一般是“多大比例”, 比如, “经抽样检查发现未经过正式签字而进行开支的支票占总数的8%—10%”。

2、停—走抽样。

停—走抽样是固定样本抽样的改进, 也被称为连续抽样或者行止抽样。停—走抽样是一种边抽样边判断的审查方式。采用固定样品抽样时, 如果选取的样品数量不够则容易出现总体偏差率较大的现象。停—走抽样是从预计总体的偏差率为零开始, 边抽样边评估, 然后得出审计结果。通常的状况下, 工作人员都是先抽取出一定量的样品审查, 审查的结果如果可以接受就停止并得出结论, 如果不能接受就增加样品量继续审查, 直到得出满意结果为止。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在具有既定的可信赖度的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 至少要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这种抽样方式一般应用于发生概率极小的情况下, 多是被应用于查找舞弊现象。

(二) 变量抽样

1、比例估算法。

比例估算法是样本的审定值和账面值的比例作为总体的真实值和账面值比例的一种抽样方法。

2、单位平均数估算法。

单位平均数估算法将样本的单位平局数当做是总体单位平局数的一种抽样方法。这种算法适用于总体呈正态分布的情况。

3、差错估算法。

差错估算法的计算原理和单位平均数估算法相类似, 它主要计算的是样本的审定值和账面值的平均差错, 并将这个差错作为总体的真实值和账目值的平均差错。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项目之间的误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

4、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法将整体以一定的规律或标志来分层若干层, 然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一定的样本, 汇总后计算所需总体估计量的一种抽样方式。

(三) 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也就是原单位抽样。是指将总体中的一个货币单位作为抽样样本。它的原理是依据属性抽样中的“偏差率”概念。

二、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分析

不同的抽样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精确度也大不相同。所以, 在进行抽样的选择时就要考虑到抽样方法自身特点和总体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 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根据审计目标选择

在进行审计方法的选择时, 重要的是考虑审计目标的情况。不同的审计工具审计目标和审计需求是所不同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抽样的调查时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需求, 然后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 我们可以采用实质的测试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二) 根据审计效果来选择抽样方法

选择抽样还可以根据审计的效果来进行。审计的效果指的是该种抽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相符程度。而影响到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下面两方面:

1、总体项目特征的分布。

每一个总体项目的特征分布情况都不会相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分布情况的差异性做出选择。举例来说, 如果总体项目的特征呈现出斜性的分布, 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法。因为分层抽样法可以以特征来进行分层, 每一层的情况差异不大, 得到的结果精确度高。而如果项目的总体特性呈现正态的分布, 那使用差错估算法或者是单位平均数估算法精确度要比较高一些。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

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也是影响抽样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举例来说, 如果在总体项目中, 差错情况比较少, 那么我们此时使用单位平均数估算法和比例估算法, 效果要远远好于差错估算法。差错估算法主要是将样本的审定值和账面值的平均差错作为总体的真实值和账目值的平均差错的审计方法。但是在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很小的情况下, 能够进行差错估算的规模也很小, 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就很不可靠。反过来说, 如果总体项目中的差错比较多的话, 采用差错估算法就会比采用其他方法要好的多, 因为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 能够进行差错估算的样本规模也多, 采用了更多样本的审查结果自然是比较可靠。

(三) 根据审计效率进行选择

这里的审计效率指的是在对同一个总体项目进行审计时在达到同一审计目标的情况下, 抽取样本的规模。也就是说如果在同样的审计结论的精确度与可信赖度时, 哪一种抽样方法所使用的样本数量越少, 哪一种抽样方法就更有效。

(四) 根据审计成本进行选择

审计成本是在进行抽样选择时考虑的较多的因素。审计成本指的是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的总和。一般来说统计方法越复杂, 在审计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与物资就要高, 它的成本也就越大。审计成本并不是固定的, 尤其是现在, 计算机和各种的专业软件被应用到了审计工作中, 审计的成本已经大大下降了。

在进行抽样法的选择时, 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各种因素。抽样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审计结果的精确度,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选择好的抽样方法就要精通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和适用情况,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 然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才可以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效娟 刘增泰 周建成 付丽娜.审计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浅谈[J].管理观察, 2011 (35)

[2]王颖 蕾绪忠.小议审计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2)

审计统计 篇4

围绕党委、政府2015年工作思路、要点和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我们经管中心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明年工作打算如下:(一)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

1、农村财务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是经管中心的核心工作,明年,我们重点要抓好村庄的财务收支、严把资金的审批、各种支出单据的合理和合规性、财务公开的及时和真实性、各种专项资金和土地补偿费的发放落实情况,加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

2、加大对村庄财务的审计力度。年内对我镇所有村庄的财务,包括帐内帐外的债权债务、各种收支单据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各种专项资金和土地补偿费的发放落实情况、经济合同的兑现情况、各种工程的建设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村庄限期整改。严格控制村庄库存现金限额,加强备用金领用的管理。

(二)扎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总结确权登记颁证村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上级要求,对剩余村庄全面推进。利用二轮土地延包台帐、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土地承包相关原始档案资料和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文件资料,摸清土地现状,查清每块地的名称、坐落、四至、面积、权属性质、土地种类和经营方式,逐户摸清农户家庭承包状况,对土地承包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以及承包地块、四至、面积、土地变动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核对。搞好调查摸底工作。聘请专业公司测量、绘制农户承包地空间位置图,做到位置明确详细,群众认可。在清查农户承包地块,表明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入户核查土地承包信息,敬公示无异议后由农户签字确认。按照申请、审核、登记、颁证的程序,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三)选好并组织好XX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阳光村务异地经济责任审计村庄及其审计工作。

(四)全面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五)加强业务指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不断成立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已成立的合作社进一步规范服务与管理,争取1-2家专业合作社达到“四化”标准。

(六)做好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登记工作。

(七)做好各项统计报表,搞好今年的秋冬播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核定工作。

2015年,XX市商业联合会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领会市政府关于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简称“四新”)企业发展的指示,围绕全市商务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联合、服务、自律、创新”,服务商贸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挥好“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积极作用。

一、立足扩大内需基点,服务商业提能增效 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积极配合政府,推进上海商业创新转型,促进消费、加快发展。

1、继续搭建平台,引领思维创新。要关注上海商业发展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适时组织学习交流和研究探讨。年内重点是:一要关注网络消费崛起。紧跟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推动传统商业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全流通渠道转变,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二要关注智慧商业建设。重视大数据时代,触摸屏、app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对企业与顾客交流互动,把握消费心理和习惯、掌握消费热点和导向的重要意义。三要关注社区商业发展。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到来,需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业态,推进商品、服务进社区、进小区,增加便民措施和服务网点,满足便民消费需求,落实惠民消费举措。

2、继续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要按照“上海消费总动员”活动的要求,服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发展目标。一是做好组织发动工作。继续组织发动行业协会和区商联会按照当月的活动主题,配合落实各项工作。帮助企业加强联合、抱团营销,形成行业互动的新格局,组织有行业特点、主题鲜明的联合营销活动。二是承办好上海购物节。重点做好“百联杯”上海优秀商业形象作品评选、“诚信服务宣传月”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为展示上海商业缤纷靓丽形象、推介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企业合作交流发挥平台作用。三是办好年货购物展销会。要结合辞旧迎新和岁末年初消费的特点,继续做好组织发动和招展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商品和服务,营造热烈、祥和的迎春氛围。四是做强行业品牌活动。积极支持、配合协会努力将国际黄金珠宝节、连锁加盟展、上海茶博会、汽车销售服务节、中山家电节、五角场联动营销等活动打造成行业、区域性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力、增强影响力。

二、立足提升商业诚信,着力改善营商环境

要围绕推进商务信用建设,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建立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正确价值体系,引导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推动经济有效公平、可持续发展。

1、继续推进自律,营造诚信氛围。要把发挥诚信企业在商业领域中的正能量作用作为推进诚信工作的一项抓手。一是“真牌真品”承诺活动。配合知识产权、商务委、工商、食药监、版权等部门加强检查和督导,继续开展专题培训、案例评比等工作,推进企业提高执行制度、践行承诺、严格自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专业市场培育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总体工作部署和《XX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方案》,对纳入培育名单的7家市场开展专项培训、落实提升工作,帮助市场管理者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市场的有序规范经营。三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继续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咨询、鉴别、宣传、服务”的现场活动,为市民提供鉴别、咨询等服务,普及消费常识、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四是诚信服务宣传月。继续开展商业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商业十大杰出人物、服务品牌、技术能手、销售能手等先进推荐、评选和表彰活动;认真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在行业内营造学先进、树标杆的良好氛围。推荐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加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相关评比活动。同时,配合市质监局等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名牌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推进工作。

2、继续提高质量,夯实发展基础。要发挥我会行业质量工作促进会秘书长单位作用,搭建好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之间质量工作的桥梁。一是推进标准制定。根据行业和市场情况指导推进协会制定和修订社会团体标准,加强对已颁布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力度。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我会起草的《上海名牌(服务)评价细则:第2部分零售业服务》的评审工作。二是推进信用评定。要重视质量信用评价对行业规范和提升的价值,发挥协会的行业主导作用。按照《企业质量信用分级评价准则》,尝试建立由协会统一组织和发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三是承担处理工作。勇于配合和承担质量管理部门委托的质量后处理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整改、提升工作。四是定期组织活动。就市场比较突出的质量问题和工作情况确定主题、组织讨论;学习推广先进企业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

三、立足发挥枢纽功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要发挥枢纽管理作用,努力探索与商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道路。

1、反映基层呼声,发挥桥梁作用。深入会员单位调研,发掘和推广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企业发展难题,帮助会员反映问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出谋划策。就行业性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积极向政府传达呼声。

2、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对外交往。一是要加强与国外商会的联系联络和交流,为商业企业和行业协会必要的商务洽谈提供服务;二是加强协会间和企业间的协作交流,及时挖掘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三是加强兄弟省市商联会的交流,增进友谊,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3、发挥机制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食品药品行业联络委员会、区县联络委员会机制作用,加强联动、促进交流。二是举办好企业家沙龙,适时就市场热点问题、政府政策导向、商务合作信息等进行研讨和交流。

四、立足协会自身建设,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治国中,提升行业协会自身工作和服务能力。

1、平稳推进换届,提升办会质量。2015年是商联会的换届年,要在市商务委、市社团局支持和指导下,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稳妥的推进换届工作。一要对第四届理事会工作进行客观、真实的回顾和总结,为下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好建议,以利我会工作发扬成绩,克服问题,继续前进。二要搞好举荐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协商推荐产生出新一届理事会名单。体现行业代表性,社会影响力和献身社团工作的积极性。三要组织起草相关资料,严格按照换届工作的法定程序和要求,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2、发挥“中心”作用,扩宽服务领域。一是办好商云社会组织评估咨询中心。按照《XX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行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由我会牵头,委托该中心对剩余的符合参评条件的行业协会开展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商云社会组织评估咨询中心作用,拓展对非会员单位的行业协会、基金会、民非单位的评估服务。二是做好培训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商业职工专业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商业等级营销师培训,会同会员单位等开展三级商业营销师培训;二是开展商业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等各类专题培训;三是根据需求,继续与会员单位在调研基础上开展技能培训。

3、完善内部治理,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要进一步整改完善联合会内部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育和储备,物色和充实后备人才,抓好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市商联会能级。

2015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之年,是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开局之年。我委总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好五项工作,即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进国资监管改革、着力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着力加大央企对接工作力度、着力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四个增长,即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实现利润增长5%,资产总额增长1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2%以上。(一)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积极参与对投融资公司的“七清”工作,即清资产、清负债、清收入、清支出、清投向、清资源、清子公司,进一步摸清底子。

二是按照《中共XX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

三是推进投融资公司重组,对产业相似、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投资公司进行整合,将市本级投融资公司重组为2-3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市本级的经营性资源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经营性资源资产进行归集,注入投融资公司。

四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对经营性项目全面开放股权,引进多元投资主体,按混合所有制形式进行投资建设。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推行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运营。对经营性子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每个集团公司要选择1-2家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公益类企业重点对辅业、配套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到2020年,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要全面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部推行混合所有制。

五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分类建立企业董事会。对公益类企业实行执行董事制度;对功能类、竞争类国有独资公司实行外部董事制度,逐步做到外部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比例超过50%;对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照公司章程推荐董事人选。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建立董事会及董事履职评价、损失评价、责任追究机制。对国有独资公司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对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照有关法律和公司章程,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企业推荐监事人选。

(二)着力推进国资监管改革

一是制定履职清单。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管资本为主履行出资人职责,清理国资监管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制订《XX市国资委管好资本、服务企业履职清单(试行)》,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厘清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和企业的权力边界。

二是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按照省委、省政府湘发〔2014〕7号文件精神,2015年底前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与下属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企脱钩后的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形成的企业,以及新组建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全部由市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统一监管,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

三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并实行分类监管。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对全市国有企业按公益类、功能类、竞争类对企业实行分类。制定分类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提高考核针对性。分类进行薪酬管理,探索建立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对公益类和功能类企业,实施目标管理,兼顾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薪酬主要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同时对任命制企业负责人和市场选配企业负责人实行差别化的薪酬标准。对竞争类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完全挂钩,职业经理人薪酬与市场接轨,并探索有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长效激励相配套的业绩挂钩、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

四是加强国有产权代表管理。建立国有产权代表制度,明确产权代表选拨、委派等相关条件、程序,逐步实行产权代表聘任制,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产权代表队伍。制定国有产权代表履职管理办法,规范产权代表履职行为。建立产权代表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建立“以管资本为主”要求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对原有监管制度进行梳理,2015年制定出台“1+8”国资监管制度体系,“1”就是一个总的指导文件,即《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8”就是八个配套实施文件,即《XX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有产权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分类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投融资公司重组方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国有企业章程管理办法》、《投融资公司经营性投资管理办法》。

(三)着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

继续做好上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扫尾工作。积极协调指导好成员单位XX县市区的改革任务落实,全面完成上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遗留问题。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支持、帮助XX市妥善处理国光瓷业等10家企业的遗留问题。大力推进在株中央、省属企业“三供一业”的分离改造移交工作。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的部署,全面铺开在株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改造移交工作,启动在株省属企业的“三供一业”分离改造移交工作。切实做好企业改革中的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着力加大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力度。

2015年要落实央企、省企对接合作工作机制,着力实施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巩固对接合作工作成果,确保2015年开发一批重点项目,落实2-3个项目签约。一是夯实项目基础工作。深入研究央企、省企发展战略,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园区的沟通联系,抓好项目策划包装,重点突出先进装备制造、航天航空、有色冶金、现代物流、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地产开发等领域策划项目,重点抓住南车、北车合并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对接机会。二是加强信息源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多渠道收集项目招商信息。加强与上级国资委的联系,巩固央企对接省市联动机制。通过上级国资委牵线搭桥,拓宽与中央省属企业的对接渠道。主动加强与央企投资规划部门的联系沟通,了解企业的投资情况,争取获得企业投资计划与产业布局规划。加强中央和省属驻株企业的联络,积极挖掘项目,寻求总部支持。三是组织招商洽谈,力争项目签约。积极推动项目洽谈,促成项目成熟一个签约一个。力争文化创意产业园、加普惠发动机维修、大唐电力重组桃水煤矿、中国五矿中钨高新落户株洲等项目签约。

(五)着力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在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一是探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企业领导人员专业化、去行政化。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实行有区别的领导人员管理模式。分类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式,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与薪酬体系。二是建立国有产权代表的选拔机制和履职管理制度。三是对集体企业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改变超龄任职和年龄偏大的现状。

在企业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巩固国资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抓好后续的整改落实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作风建设。二是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实现企业基层党组织生活规范化。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发展党员进口关,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四是切实开展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厂务(司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五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推行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制,健全审批效能评价机制,实行首问责任制。

一、优化发展环境,夯实招商基础。一是着力硬件环境的优化,抓好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是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和承接大项目、好项目的优良载体。我们将全力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来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良项目入驻生根,努力把工业集中区建成产业集群培植的集中区,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通过抓好园区建设,给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最优的硬件环境,使招商引资由“多元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二是着力软件环境的优化,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开展好招商引资项目全程零距离、零时间无偿服务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问题协调处理机制,及时为企业破解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给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最优的服务环境;同时积极加强对《XX县关于鼓励投资兴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县城规划范围内工业用地工地暂行规定》《XX县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暂行规定》等优惠政策的宣传、解释、落实力度,给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最优的政策环境。通过优化招商环境,使招商引资由“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

二、创新招商方式,主动出击招好商。一是推进以商招商。鼓励现有企业和投资者参与招商,充分挖掘广东湖南商会、云南邵东商会、浙江邵东商会等商会的客商资源,力促客商抱团来我县投资;二是依托活动招商。通过招商小分队拜访、组织恳谈会、推介会等,有目标、有目的的宣传推介邵东,有力地促进项目对接和洽谈;三是整合县内招商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对重点招商区域、重点意向项目、意向投资客商进行重点跟踪,主动出击,逐一落实,以增进招商实效。

三、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履约。项目和资金引进来了,必须抓好项目的履约、落实才能出成效。县委、县政府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实协调力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审计统计 篇5

近年来, 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接连爆发的重大财务报告弊案和相关一系列的审计失败案例, 例如安然事件及后来的世通公司和施乐公司相继暴发的审计丑闻, 中国的“银广厦”、黎明股份丑闻、麦科特事件等, 都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 也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激烈的讨论和研究。各国也纷纷制定了包括证券法、公司法在内的相关制度来规避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这些制度中都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聘请外部审计师对其所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以此来保证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审计质量。并且在大部分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中均规定审计师的聘用、审计费用一般由公司的股东大会决定, 公司管理当局不得对审计师的聘任起决定作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 我们发现这些决策大部分是由公司管理当局最终决定的, 从而导致审计师可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妥协, 从而削弱审计师的独立性, 按照管理当局的想法进行相关审计业务, 难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审计质量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 并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然而, 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为迟缓, 为证券市场提供鉴证服务的审计市场则更显年轻, 审计师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相关研究发现, 在这个处于成长早期的市场中, 公司对审计质量的需求, 尤其是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并非出于自愿, 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部门管理的需求, 公司的会计行为与审计师的审计行为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因此, 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既有利于相关利益者增进对审计服务市场的认识, 也有助于对我国审计服务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从而有利于规范证券市场的运作, 积极应对审计服务国际化的趋势。

国外对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多, 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硕, 研究方法也相对成熟。The Metcalf Committee report (1976) 认为长审计任期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管理层产生密切的关系, 从而导致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影响;Li和Wang (2005) 认为审计任期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审计任期的最佳时期为5年。此文支持了在我国实施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 并为强制轮换的年限提供了经验证据。然而, Myers&Omer (2003) 则认为长审计任期抑制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会计利润上的操控能力, 即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Ghosh&Moon (2005) 分析了资本市场参与者认可的审计质量与公司审计任期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分析者认为收入质量随着审计任期增加而提高。而Catanach Jr.和Walker (1999) 则认为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行为、经济利益的考量、审计任期以及市场结构的完整性, 而不能简单的对某一方面进行独立分析。

国内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基本上大多数研究都是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以后, 国内学术界才逐渐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涌现出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比较分析之后发现, 我国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任期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类型、审计任期与审计收费、审计任期与盈余管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上。张萍、姚秀萍、郑健鹏 (2006) 认为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人员是否具有独立性;夏立军、陈信元 (2006) 采用截面Jones模型分析得出当审计任期小于6年时,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审计任期超过6年时,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刘启亮 (2006) 认为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延长,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越来越大, 审计质量越来越差, 他还认为短审计任期 (一般指≤5年) 的盈余管理的增长幅度比长审计任期 (一般指>5年) 更大。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 发现大部分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首先, 在理论研究方面, 其研究结论基本雷同, 观点基本相似, 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次, 在实证研究范围方面, 其主要集中在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类型、审计任期与审计费用、审计任期与盈余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上, 其他领域则涉及甚少, 研究范围过窄;最后, 在进行实证研究时, 大部分论文选取的样本时间都较短, 绝大部分只选择2-3年的数据, 很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基于此, 本文采用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主要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 以2012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 从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来分析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我国加强证券市场的审计质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本文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如下的假设:

假设1:审计质量与审计任期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2: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度下, 会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仍然显著负相关。

为了证明假设, 本文以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统计研究。在所获得的数据和目标思路的指引下, 构建合理的模型验证假设, 并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一) 变量设计

本文以审计质量作为研究模型中的因变量, 自变量则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包括事务所类型、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的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上市年数。

(二) 数据收集

鉴于相关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另外制造业上市公司多, 为避免小样本数据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样本主要来自2014年沪深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指标、审计意见类型、审计事务所资料及各种数据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 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资料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进行了核对。在进行研究样本筛选时, 为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正常性和稳定性, 剔除了数据缺失以及被ST、PT的公司数据, 最终选出50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最终样本来进行实证研究。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三) 调研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1. 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衡量审计独立性的指标为注册会计师是否对在财务方面存在可能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上市公司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因此模型的因变量为注册会计师是否出具持续经营意见。本文因变量为审计质量, 依据De Angelo (1981) 及Watts&Zimmerman (1983) 的定义, 审计品质系指会计师是否可以发现及真实报导财务报告误述的联合机率分配, 前者受会计师专业能力的影响, 后者则受会计师是否能够维持审计独立性而定。其获得的依据如前文所描述的收集方法, 其描述性统计如表2。

根据表2可知, 样本公司的审计质量均值为20.73, 标准差是6.93, 方差是48.05, 说明不同样本间的数据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偏度系数g为-0.13, 说明审计质量的分布是负偏斜的, 即均值在峰值的左边, 长尾拖在左边;峰度系数k为0.30, 说明审计质量分布比正态分布更集中, 有比正态分布更长的尾部。

2.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自变量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因素, 各变量表示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平均值为3.3年, 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的平均值为4.4年, 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 无论是注册会计师任期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任期值, 都未达到《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中5年的最长年限的规定。

从下页表4可以看出, 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企业数量约占样本总体的6.7%, 而上期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企业数量约占样本总体的3.3%, 说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并不普遍但是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另外, 3.6%的公司聘请“四大”在国内的合作所为注册会计师, 意味着在中国的审计市场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占有率并不高,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着市场分割的现象。

(四) 回归分析

本文中的因变量是审计质量, 用Quality表示,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用Wi矢量来表示, Wi决定着企业的审计质量,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审计行为。用公式表示为:

Quality=β0+βiWi+ε (β0、βi为回归系数, ε为随机误差项, i=1, 2, …, n) (公式一)

作为Quality的解释变量 (自变量) , 包括事务所类型、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的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上市年数。根据前文所列的因变量 (定量变量) , 公式一可列为:

Quality=β0+β1Style+β2Long+β3Tenure+β4Opinion+β5Size+Β6Lever+β7Roa+β8Age+ε (ε为随机误差项)

其中, Style为事务所类型, 当年所聘事务所为“四大”时取1, 否则取0;Long表示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 本文采用公司当年审计报告中两位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审计公司年数较长者的任期;Tenure为会计师事务所任期, 本文采用公司当年所聘事务所连续审计公司年数;Opinion为当年审计意见, 为虚拟变量, 代表样本公司当年年度报告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如果公司当年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意见, 取值为l, 否则取值为0;Size为上市公司的规模;Roa为盈利能力, 选用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为公司当年净利润除以公司当年年末总资产;Age为上市年数, 公司上市年数以当年年度减去首次上市时年度进行计算;Lever为资产负债率, 为公司当年年末总负债除以公司当年年末总资产, 表示公司的偿债能力。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解释

(一) 单因素变量结果分析

表5列出了审计意见与审计任期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从中明显看出, 不论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 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均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 即随着会计任期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 增加, 公司获得非标准意见的概率减少, 说明较长的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有副作用。但由于是单变量分析的结果, 没有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 因此只能提供初步结论, 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1. 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SPSS 19.0软件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检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Hossain (1995) 的研究表明, 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未超过0.8或0.9, 证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 不会对多元回归模型的科学性产生影响。

由表6可知, 8个解释变量中, 事务所类型、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的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与上市年数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9,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 不会对此模型的科学性产生影响。因此, 各个变量的设计是科学的。

2.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PSS 19.0软件, 将审计质量及其各个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拟合, 即将事务所类型、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的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上市年数等8个指标全部放进模型, 得到回归结果 (见表7) 。

由表7可知, 回归方程的常数项β0为11.782, 且t检验值为0.465, 概率P等于0.64, 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回归方程的系数来看, 注册会计师任期的系数为-3.289, 符号为负, t检验值为-0.44, 事务所任期的系数为-9.9, 符号为负, 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即企业审计年限越长, 审计质量越差。

四、结论分析

(一)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事务所规模以及声誉来衡量审计质量, 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借由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实证检验,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 即担任审计师的时间越长, 审计的质量就比较难以确保真实, 根据李建然、陈信吉的研究表明:会计师任期不论是否超过7年, 任期愈长审计质量愈佳, 即使在任期7年之后, 任期对审计质量的提升程度不若前7年。基本上, 结果并不支持过去证券主管机关强制5年必须进行所内轮调的立法旨意, 亦不支持目前审计准则公报之建议, 要求每第7年应进行所内会计师轮调之规范旨意。这些研究结论意味着恰当的审计任期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2.规模越大、上市年度越久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信誉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承担本企业的审计业务。

(二) 结论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 结合研究结论, 我们发现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 即担任审计师的时间越长, 审计的质量就比较难以确保真实。然而根据前文提到的李建然、陈信吉的研究结果来说, 为提高审计质量, 会计师定期轮换政策不应该仅仅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上实施, 同时应将该政策扩大到整个会计师的执业过程中。除了该项建议外, 为提高审计质量,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1.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相关监管措施。

我国审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 因此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解决当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不要使其成为公司的一个摆设, 杜绝“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承担各自应该承担的风险, 这将可以抑制经营者对虚假审计报告的需求, 切断经营者诱逼审计合谋的手段, 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利益相关者, 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另外, 应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的监管和处罚机制, 降低事务所轮换的制度成本, 这样才能使事务所轮换制度从理论有效变为现实可行。

2. 改革现有的审计师聘任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大部分形式大于实质内容, 并没有严格执行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的要求, 使得控股股东集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 一权独大, 破坏了审计关系中的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机制, 难以保持公正执业最根本的条件———独立性。因此, 上市公司应改革审计师聘任制度, 将审计师聘任权交给第三方来执行。同时还可专门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上市公司审计师的聘任、审计费用的支付等重要事项。根据李建然、陈信吉的研究结果, 说明应将现有的5年审计轮换制度扩大到7年, 这样能保证较高的审计质量, 同时, 监管部门在进行审计监督检查时更要对规模小、上市年限短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

3. 规范审计市场, 不断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

目前, 我国审计市场存在集中度偏低, 市场结构较分散, 审计市场价格竞争异常激烈等问题。我们认为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是十分有益的, 一方面市场集中可以大大缩小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 另一方面, 有利于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自身的发展或兼并扩大审计规模, 提高审计质量,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品牌, 通过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力来降低对客户的经济依赖, 增强与客户的谈判手段, 转向质量竞争, 培育良好的审计市场, 以提高对审计质量的需求。另外, 审计工作很多情况往往需要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来完成, 所以我们应确保相关人员具备高素质来进行相关工作, 审计师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企业要建立相关规则来严格控制会计师的聘用和选拔,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 确保注册会计师随时掌握不断更新的审计业务知识和相关常识;建立咨询机构和资料库。

(三)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审计统计 篇6

失效的国家治理必将产生腐败和混乱,国家治理是今天的政府审计必须关注的“责任”,政府审计是反腐建设的重要工具(李金华,2005)。“免疫系统观”(刘家义,2008)认为政府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是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有条件、有责任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受托经济责任观”(蔡春,2007)认为被审计对象受托经济责任得以全面有效履行需要政府审计对权力实施有效监控。“国家治理观”认为政府审计通过维护经济安全、提高政府透明度、治理腐败、协助应对危机等方面服务于国家治理。此外,相关学者使用案例研究法(蔡春、蔡利,2012)和统计分析法(李江涛、苗连琦等,2011)证明了政府审计能够预防和惩治领导干部腐败。这些研究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政府审计本质及其反腐功能做出了贡献;但是,其中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或逻辑层面,因此,关于政府审计如何发挥其反腐功能还待进一步具体的研究。

按照Michael Porter价值链的概念,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企业价值链是从研发设计开始,经过生产加工,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创造、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业务流程(许平彩等,2011)。简言之,企业价值链以产品为载体,包含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实现。同样,政府审计也是由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等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组成。那么,政府审计价值链是什么?它能创造什么价值?政府审计如何通过价值活动发挥其反腐功效?本文从价值链视角探索我国目前政府审计的反腐功能,试图提供为抑制腐败的政府审计对策。

2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 政府审计价值链模型

企业价值链活动以产品为载体,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库成品完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活动。类比企业产品,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是政府审计产品,也是政府审计价值链的载体。政府审计过程是由设计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制发审计决定书与移送处理书、执行审计决定所组成。政府审计产品的生产关键过程是由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者收集与分析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报告与决定、执行后续审计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流程的集合体。因此,我们推理出政府审计价值链是从审计者自我规范开始,通过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审计报告与决定的出具、后续审计的执行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业务流程所构成。在政府审计价值链中,价值增加主要体现在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强化民主法制两方面,而经济秩序安全和民主法制的丧失是腐败之源。

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与政府审计过程特质,图1构建了政府审计价值链模型。政府审计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政府审计基本活动包括“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审计者搜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以形成审计证据)、“审计报告与决定的出具”(包括审计质量的监管与审计报告的出具与公布)、“直接后勤”(是指为了搜集审计证据、出具审计报告、完成后续服务等而发生的直接相关各种活动)和“后续审计”(是指审计整改检查和将需处理案件移送至相关部门的协助处理行为);政府审计辅助活动则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基础设施、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方法和技术开发、审计外部咨询与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明确指出,“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审计价值链中的审计目标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2.2 研究假设

企业价值链理论认为,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Kwaku Ahenkora(2012)用结构性访谈法对企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参与者认为增加市场占有率以提高产品质量的战略活动最为重要。按照委托代理理论,政府审计机关接受人民的委托,通过执行财政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发现违法腐败行为,公告审计结果以震慑腐败分子,并将应继续处理案件移送其他部门以惩戒腐败分子等来履行其部分受托责任。DeAngelo(1981)指出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发现和报告错误”的联合概率。赵劲松(2005)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审计具有行政性特点,其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发现、报告和纠正违规违法问题的联合概率。不难发现,政府审计“发现被审计对象异常处”“公告审计结果威慑腐败分子”“将应继续处理的案件移送至其他部门处理以惩戒腐败分子”是其实现反腐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审计价值增值活动的核心体现。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价值增值,反腐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其“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移送应处理问题案件”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实现,因此,政府审计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为“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审计报告与决定的出具”“后续审计”三个环节。

(1)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

“发现错误”是政府审计抑制腐败的基础环节,而审计发现错误主要通过“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价值链增值活动实现。“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能力”是指政府审计机关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形成审计证据、发现错误的案件及金额的能力。审计者“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能力”越强,价值增值越多,政府审计反腐的作用越大。本文用“发现的问题案件件数”及“发现的应处理金额”作为替代变量,从广度和深度上衡量其能力高低。审计者发现的问题案件越多、金额越充分,对政府审计反腐功效的贡献越大。因此,提出假设1:

H1a:发现问题案件数越多,政府审计价值增值越多,其反腐的作用则越大。

H1b:发现问题金额越大,政府审计价值增值越多,其反腐的作用则越大。

(2)审计产品的完工

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结论是政府审计的直接“产品”。政府审计产品的完工程度反映审计结论最终被开发利用的情况,本文采用“批示采用率”(批示采用篇数/提交报告篇数)衡量。审计报告与决定真实、及时、完整地被采纳与公示,一方面,对潜在腐败者起到震慑作用,减少腐败发生;另一方面,了解详情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舆论等方式对政府工作人员起到监督作用,助于防腐。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产品完工程度越高,价值增值越多,政府审计反腐的作用越大。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审计结论“批示采用率”越高,政府审计价值增值越多,其反腐的作用则越大。

(3)后续审计的完善

“后续审计的完善度”指政府审计机关整改检查程度和将应移送案件移送至相关部门处理的程度,本文用“问题案件落实率”(已移送案件数/应移送案件数)及“问题金额落实率”(已处理金额/应处理金额)衡量。问题案件落实率和金额的落实率越高,后续审计越完善。政府审计机关将发现的问题案件移送至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根据政府审计机关提供的情况进行处理。政府审计机关通过行使监督权和部分协助处理权,促使问题案件最终落实。政府审计“后续审计”监督被审计对象对贪污腐败的整改情况,案件处理力度直接威慑到腐败人员,对其违法行为起到警示作用。政府审计机关后续审计完善度越高,价值增值越多,政府审计反腐的作用越大。因此,提出假设3:

H3a:“问题案件落实率”越高,政府审计价值增值越多,其反腐的作用则越大。

H3b:“问题金额落实率”越高,政府审计价值增值越多,其反腐的作用则越大。

3 实证模型和数据来源

3.1 实证模型

(1)选择变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腐败涉及的罪名主要是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从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情况统计表”看,政府审计查处结果主要涉及未达标金额以及应移送相关部门处理的案件。未达标金额和应移送案件数一定程度上反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腐败程度,因此,本文采用政府审计机关查处未达标金额增长率、移送案件件数增长率两个指标反映腐败情况,增长率越低,政府审计在抑制腐败中发挥的作用越大,是政府审计在反腐中价值增值的重要体现。同时,考虑到地方政府审计规模不一、不同年份政府审计腐败治理力度不同以及不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对腐败程度的影响不同,本文选取审计单位个数、年份及地区(按东、西、中三区划分)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

(2)确定模型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证明前文假设。相关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Anti代表政府审计反腐功效,用Gcass(问题案件增长率)、Gmoney(问题金额增长率)两个指标分别表示。模型中,预期β1、β2、β3、β4、β5均为负数。

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机关为样本,数据从《中国审计年鉴2007-2010》手工搜集整理而来。对于每个年度而言,得到32个样本,共取得样本128个。在对一些数据披露不全和数据披露疑似错误的无效样本进行剔除后,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16个。本文用SPSS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如下图表所示:表2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图2为腐败程度变动情况,分别为“问题案件增长率”和“涉案金额增长率”的年均值变化情况;图3、图4分别为审计产品完工程度和后续审计完善情况,用“报告批示采用率”“问题案件移送率”和“问题金额落实率”的年均变动反映。

根据表2的描述性数据可以发现:被采纳的审计报告数占提交报告数比重的均值不到0.6、最小值仅为0.28、最大值只有0.84,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审计机关出具的报告以及建议等的可采纳性程度仍不高,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审计信息的披露从数量上存在问题,公告透明度仍然有待提高。问题案件落实率和问题金额的落实率最大值大于1,不符合数学逻辑。究其根源,可能是在后续解决审计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审计机关追查出更多的问题金额或是在后续处理中被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主动承认并处理了相关错误金额,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审计在执行审计程序的过程中存在因疏忽造成问题金额不能被及时发现的问题。问题案件落实率均值只有0.39,说明应移送案件最终被移送处理的情况不佳,应移送至司法纪检等部门的案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图2所示两条曲线走势基本相似,说明衡量政府腐败程度的指标选择合理。图3所示政府审计报告批示采纳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取得了进步。图4两条曲线走势与图2相反,初步说明案件落实程度与腐败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政府审计工作链中后审计产品完工程度和后续审计完善度越大,腐败程度越低,初步支持假设3。进一步也说明政府审计是抑制国家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和工具。

4.2 多元回归分析

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样本数据异方差后,对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回归结果显示两个个模型的F值检验的伴随概率约等于0,说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模型整体的显著性水平较高。

从表3所列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

发现的问题案件数(Fcass)的系数在(1)、(2)列中符号为正,与预期不符,故不能证明假设1a。发现问题金额数(Fmoney)的系数在(1)、(2)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不符,故不能证明假设1b。这也就说明了政府审计反腐功效的发挥仅靠发现问题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的报告和解决问题。

注:*表示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批示采用率(Report)在(1)、(2)列中在1%显著度水平下,符号为负,与预期相符,支持假设2。

(1)、(2)列中,问题案件落实率(casssolve)和问题金额落实率(moneysolve)分别在在0.001、0.05或0.01的显著度水平下符号为负(除列2中moneysolve的系数不显著),说明问题案件落实率、问题金额落实率与案件增长率、问题金额增长率、涉案人数增长率均呈负相关关系,支持假设3a和假设3b。进一步说明,后续审计环节完善度越高,价值增值越多,政府审计反腐的作用越大。

此外发现,在三列回归结果中,β8(R1)比β9(R2)的绝对值均大,说明不同地域下政府审计反腐功效有所差异。从回归结果得知,东部地区对腐败抑制的贡献大于中部地区。

通过对三个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问题案件落实率(casssolve)和问题金额落实率(moneysolve)在模型中总体上显著为负(除列2中β5不显著),说明政府审计机关后续服务环节整改检查和协助处理问题的力度越大,对腐败防范的作用越大,支持假设3。第二,审计报告批示采用率(repor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审计报告建议或报告的公示程度越强,对腐败防范的作用越大,支持假设2。第三,模型中β1、β2或是符号为正或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不符,拒绝假设1。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政府审计服务于国家腐败治理的程度取决于审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完工程度和衔接程度,而非单一环节,后面环节的欠佳会影响到政府审计价值链上前面环节反腐功效的发挥。具体而言,政府审计产品完工程度低会影响到审计证据搜集与加工环节在抑制腐败中的价值增值,后续审计环节的欠佳,将影响到产品完工环节在抑制腐败中的价值增值。即:仅有较强的“审计证据搜集与加工能力”和“审计产品完工能力”不足以保证政府审计的反腐功效;政府审计只有将问题整改检查并移送相关案件至其他部门后,才能保证其反腐作用得到充分恢复。

4.3 稳健性检验

本文在研究中对回归分析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稳健性检验:首先,对于“后续审计”的代理变量,本文也采用了“已移送司法纪检等部门处理人数/应移送司法纪检等部门处理人数”来表征。三个模型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887、0.788、0.512,拟合度较高;三个模型F检验伴随概率均趋近0,显著性水平较高;基本结论保持一致。其次,本文计算了各个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通过检验,发现所有变量的VIF系数均在1.6以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5 结论和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后续审计”是政府审计价值链上的关键节点,对腐败防范的作用效果最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加工”“审计产品完工”不重要,“后续审计”是以“审计产品”为基础的,“审计产品”则是审计证据搜集与加工的结果。因此,推论出政府审计抑制腐败现象功效的发挥需建立在三大环节有效契合的基础上。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①突出政府审计行政性特点,强调整改和整改检查

与民间审计相比,政府审计具有行政性特点,即政府审计不仅应发现和报告问题,更加应该追查问题的解决情况,协助相关部门解决问题。2012年“央企审计门”事件中,央企大鳄们被审计出来的问题金额巨大,相比之下,最终被纠正改正及处置的范围和力度则略显苍白。政府审计不仅需要“审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发现问题,“完工审计产品”报告问题,更要完善其“后续审计”,即政府审计机关要合理运用其审计处理处罚权,并进一步落实整改检查;同时,政府审计机关应该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案件报告并移送交由相关部门处理。2011年实施的“新国家审计准则”将“审计整改检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做出详细阐述,说明国家对政府审计“后续审计”的重视;但是,“新准则”并未对“检查未果”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处理规定,不利于整改检查功效的发挥。

本文建议政府审计机关在执行政府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将问题案件落实率和问题金额落实率等反映后续审计完善程度的指标作为衡量政府审计工作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重点关注政府审计的“后续审计”环节,重视审计整改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将查处的问题落实,彻底打击违法腐败现象。

②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满足社会各层对审计信息的需求

相比民间审计报告,社会各界对政府审计公告的关注程度明显偏低,相应地,社会公众在腐败监督中发挥的作用较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审计政府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部分信息产权主体(公民)的需求。一方面,从数量上看,披露的信息仍不够充分;另一反面,从质量上看,披露的内容难以分级次地满足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需求。公民作为政府审计信息的产权主体,理所当然的对某些非保密性审计信息享有知情权。近年,我国政府审计披露机制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仍旧不能满足部分信息产权主体需求,普通公民对政府审计信息的重视不够,尚不能有效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披露的审计信息没受到关注,作为信号的审计信息难以有效传递给信息产权主体,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建议政府审计就不同的信息需求主体,有针对有级次的披露审计信息,将审计信息成功传递给信息产权主体,以便其监督。

③增加审计产品质量的保证体系

保证政府审计产品质量的源头在于规范产品生产者,即要强化审计者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人员的录用主要是通过国家公务员统一考试,统考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主要测试从业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言语能力;建议政府审计借鉴“三会”从业人员录用“2+X”模式,综合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从录用环节保障从业者专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春,陈晓嫒.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1):10~14.

[2]蔡春,蔡利.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初步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3~19.

[3]李金华.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今日中国论坛,2005,(1)13~5.

[4]李江涛,苗连琦,梁耀辉.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1,(3):24~30.

[5]李哲,刘世林.政府审计的涵义,地位和作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1):59~62.

[6]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7][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许平彩,叶陈毅,唐雪翠.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经济,2011,(3):162~164.

[9]赵劲松.关于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特征的一个分析框架[J].审计研究,2005,(4):67~68.

审计统计 篇7

审计难、审计处理更难是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重大问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和做出审计处理处罚是推进政府审计效率效果的重要方向。根据 《中国审计年鉴》,审计项目按行业类型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运用审计、企业审计、其他。这些行业的审计成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行业的审计成果利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行业的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文献缺乏直接研究行业特征对审计成果及其利用之影响的研究文献,本文根据舞弊三角形理论,提出关于行业特征与审计成果及其利用的理论框架,并用分行业审计数据来检验这个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没有发现直接研究行业特征对审计成果及其利用之影响的研究文献。相关的文献有两类,一是行业特征对审计的影响,二是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关于行业特征对审计的影响,一是行业特征与审计行业专门化,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行业特征是审计行业专门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审计行业专门化才具有价值(Hogan&Jeter,1999;韩洪灵,陈汉文,2008;谢盛纹,袁丹如,2011)。二是行业特征与审计收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行业特征影响审计收费(伍丽娜,2003;Gnhan, et al,2008)。关于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一些文献认为,舞弊具有行业特征(迟克举,1998;杨雷梅,2000)。一些文献发现,行业特征对上市公司发生信息披露违规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黄彦军,2005)。还有一些文献发现,行业特征会影响舞弊的手段,例如,Beasley(2000)发现信息技术业和金融服务业行业的欺诈手段存在显著差异,信息技术业最常见的欺诈手段是收入欺诈,而金融服务业最常见的手段是资产欺诈和资产盗用。一些文献发现,行业特征会影响舞弊的动机,例如,柳木华(2006)发现,财务报告欺诈存在行业倾向性,公用事业、金融行业的财务报告欺诈行为很少,因为这些行业属于政府垄断行业,能通过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经营压力相对小;并且公司规模大,从事包括财务报告欺诈在内的违规活动的成本高,所以这些行业发生财务报告欺诈的几率小。农、林、牧、渔业公司具有经营风险大、“靠天吃饭”的特点,这成为了公司财务报告欺诈的压力;同时该行业的会计处理又具有特殊性,这又为欺诈创造了机会。因此,该行业是财务报告欺诈比例最高的行业。综合类公司是指主业不突出或没有主业的多元化经营公司,虽然多元化经营理论上能够使公司分散风险,但多元化经营公司因为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经营活动,分散公司的资金和管理精力,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可能致使公司在每个经营领域都不及所在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公司具有竞争力,从而使公司面临更大经营压力。所以,多元化经营公司为什么比专业化经营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报告欺诈行为。此外,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舞弊手段还存在差异,而一些行业的舞弊手段则存在共性。上述这些研究都是以企业为对象,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但是,本文研究的政府审计对象分为九个类型,企业审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 并且,政府审计的行业划分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划分,事实上是审计对象的划分。本文研究不同审计对象类型对审计成果及其利用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舞弊三角形理论舞弊三角形理论认为,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的反舞弊准则(SAS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压力要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监控不健全。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或称为自我合理化,使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组织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舞弊行为。

(二)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中国审计年鉴》将全国行业分为九类: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可以归为财政审计方面,其主要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业;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行业包括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行业针对的不仅仅是建设单位,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中涉及到的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金融审计行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外资运用审计行业主要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使用国外资金建设的项目、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企业审计行业主要包括我国中央国有企业和国务院规定的中央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企业;其他行业是指除了上述八个行业之外的一些行业。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行业规模不相同。不同的行业,根据其行业自身的性质及属性,其行业规模必定是存在差别的。行业规模又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行业数量规模不同。不同行业,涉及的单位数量不同,一个组织所属的分支机构可能也存在较大差别,有些行业的一个组织可能存在多个分支机构,而另外一些行业没有这种情形;第二,行业金额规模不同。不同行业营运的业务规模可能存在较多差异,例如,金融行业、行政部门涉及的金额可能较大;第三, 行业地域规模不同。不同行业涉及的地域及地域大小是不相同的,有些行业的营运地域相对集中,而另外一些行业的营运地域则相对分散。(2)行业组织架构不相同。不同的行业,在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行业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等基本要素是存在区别的。(3)行业属性不相同。不同的行业,其行业属性是不相同的。企业主要生产产品,金融行业主要提供货币产品和金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主要进行实物的建造。不同的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于舞弊三要素都会形成重要影响,从而影响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及舞弊的类型。首先,不同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影响舞弊压力,不同行业的经营特征不同,面临的经营推力压力和竞争力不同,经营的难度也不同,不同行业的员工激励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特征都可能会影响不同行业对于舞弊有不同的压力或需求。其次,不同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影响舞弊机会,不同行业业务营运不同,组织框架不同,业务流程不同,这些特征会影响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舞弊机会。第三,不同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影响舞弊借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道德文化,有不同的员工队伍,这些员工会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这些因素会影响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舞弊借口或合理化难度。

(三)行业特征与审计成果及其应用以上分析的行业特征与舞弊三要素的关系,审计当然不只是针对舞弊。一般来说,审计主题有两个,一是行为,二是信息。行为主题的审计主要关注审计对象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信息主题的审计主要关注审计对象是否存在信息虚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行为违规和信息虚假类似于舞弊。所以,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事实上也就说明了行业特征对违规和信息虚假的影响。审计成果表现为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情况,包括: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不同行业其在违规金额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我们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不同行业的审计成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每个行业的审计处理处罚都分为五类:应上交财政, 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应该归还原渠道资金,应调账处理和移送处理。其中,前四类处理处罚是针对单位的,移送处理是针对个人的。每个行业的处理处罚因自身特征的不同,必定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不同行业的审计处理处罚具有显著差异性

审计效率具体表现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每个行业,其谋求机会主义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其审计处理处罚的执行情况必定不同,因此,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不同行业的审计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采用2003年至2010年的审计年鉴中分行业总表的统计数据,所分行业分别为: 预算执行、财政决算、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固定资产投资、 金融、外资运用项目、企业以及其他行业。上述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审计年鉴》。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1)审计成果。审计成果用发现的单个项目违规程度表示。量度单个项目违规程度的最好变量是以项目违规金额和项目规模之比,然而,公开数据中没有项目规模的数据。所以,本文采用项目平均违规金额(X1)来量度项目违规程度。采用这个指标,有两个缺陷,一是不同年度的被审计单位组合不同,从而带来被审计单位的平均规模不同,进而影响单位平均违规金额来量度单位违规程度的可靠性;二是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水平不同,进而影响单位平均违规金额来量度单位违规程度的可靠性。针对第一个缺陷,本文认为,由于每个省市的审计机关每年审计项目都在数百家之上,有的省市甚至审计项目在数千家,所以,庞大的数量可以较大程度上抵消被审计单位组合不同对平均规模的影响。针对第二个缺陷,由于本文采用的是2003-2010年审计年鉴分行业总表的统计数据,所以庞大的数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审计人员水平的不同。(2)审计处理处罚。对于审计处理处罚的假设,本文从对单位的处理处罚和对人的处理处罚两个方面来设计变量。对于单位的处理处罚包括:应上交财政,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应该归还原渠道资金,应调帐处理。分别用上述处理处罚金额占违规金额的比例来表示,具体是应上交财政率(X2)、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率(X3)、应该归还原渠道资金率(X4)和应调账处理率(X5)。对人的处理处罚,主要是审计移送,即人员处理度(X6)。(3)审计效率。 审计效率具体表现在上交财政执行率(X7)、减少财政拨款执行率(X8)、归还原渠道资金执行率(X9)、调账处理执行率(X10)、审计建议采纳率(X11)和移送人员处理率(X12)。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注:* 审计移送人数= 移送司法机关涉案人员+ 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涉及人员+ 移送有关部门涉及人员;** 实际处理人数= 司法机关已追究刑事责任人数+ 纪检监察部门已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 有关部门已处理人数

五、实证分析

(一)总体分析结果根据上文所述的变量设计和样本选择,本文采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不同行业之间在审计成果及其利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注:***、**、*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根据表2所示,X1,X3和X6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其他9个变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区分存在显著差异和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分别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之进一步分析(1)单个项目违规程度(X1)X1的描述性结果如表3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是F=13.448,Sig.=0,表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是,金融行业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结合表3和表4的数据发现,金融行业单个项目违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金融行业违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原因可能基于三个行业,一是行业数量规模大,涉及分支机构多,组织分层多;行业金额规模大,金融机构营运的资金数量很大;三是行业地域规模大,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分布地域广泛。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金融机构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从而违规程度较高。(2) 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率(X3)。X3的描述性结果如表5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是F=21. 602,Sig.=000,表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是,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结合表5和表6的数据发现,在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中,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相对来说,财政拨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 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违规问题之后,首先的处理处罚就是减少财政拨款。(3)人员处理度(X6)。X6的描述性结果如表7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是F=23.597,Sig.=000,表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是,金融行业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结合表7和表8的数据发现, 金融行业人员处理度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与本文前面发现的金融行业违规程度较高有密切关系,正是金融行业的违规程度高,所以,处理处罚也就相对较严厉,从而对人员处理的力度也相对较大。总体来说,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发现金融行业的审计成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和金融行业在审计处理处罚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行业的特征不同造成的。

(三)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分析在本文的12个变量中,除了上述三个变量,其他九个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审计处理处罚方面的三个变量(变量X2,变量X4和变量X5)不存在差异性,是因为这九个行业的应上交财政金额、应归还原渠道金额和应调账处理金额在总违规金额中占的比重相差不多,所以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其次,审计效率方面的六个变量(变量X7-变量X12)不存在差异性,主要原因是这九个行业对审计机关做出的审计决定中的处理处罚意见,整改情况,或者说是执行率相对处于同一水平线,所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得到一定的支持,假设3没有得到支持。这其中的原因是,我国的政府审计由于审计资源限制和审计目标取向的影响,对于每个行业的审计还没有考虑行业特征。

六、结论

审计统计 篇8

一、统计抽样在公路工程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公路工程由于其建设的离散性大,建设过程控制环节纷繁复杂,因而对审计过程中代表性样品的筛选必须科学有效,能反映工程建设重点环节的整体水平。而统计抽样技术恰恰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专业性审计要求,因而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审计中得以广泛应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科学确定公路工程抽样规模。

对公路工程某一建设环节来说,其发生的事件样本总量可能会有成百上千件,而要对这些事件进行逐项审计显然是难以实现的,而采取统计抽样技术进行取样数理分析,就可以合理确定出能科学表征事件样本总体的抽样规模,达到精简抽样工作量、提高抽样保证率系数的显著功效。如公路路面工程的造价审计(以路面厚度控制)、路面质量水平审计(以路面弯沉水平控制)等内容均可通过科学的抽样规则将抽样规模确定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使审计规模科学有效。

2. 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在公路工程审计中通过采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专项审计,使抽取的样本更具客观性,能够较好地表征样本的整体水平和实际状况,审计结果对公路工程管理评价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同时按照统计抽样规则取得的统计抽样证据,由于其具有与工程实际高度的吻合性,因而据此得出的审计结论往往可以追溯验证,以实际的建设管理效能水平结果实现对审计结论的验证作用,确保公路工程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对已获证据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评价性。

统计抽样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是为了对所审计的公路工程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性质评价和数值认定,因而其采集的统计数据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评价性,以利于审计人员据此对事件作出科学准确的定性定量评价结论。如公路工程中抽取的工程质量数值(厚度、弯沉值等)、投资数值(分部分项工程投资额度、人材机花费等)均可定量评价出工程概预算偏离程度及符合度,进而得出其造价控制的合理性水平。在抽取的公路基建程序文件资料审查当中,则可由资料的完备程度及事件记录痕迹定性评价出公路工程建设的合规性及舞弊严重程度,为监督执纪提供很好的事实依据。

二、统计抽样的类型及取样规则

统计抽样审计按了解对象的特征不同(对不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对公路工程测试的目标不同而确定)分为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三种类型。

1. 属性抽样含义及其取样规则。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测定总体的某种属性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抽样方法,主要用于公路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如工程拨款是否经授权、工程账款是否过期、变更事项是否合理、有无舞弊行为等。内部审计师据以评估总体情况的基础是差错发生率。按抽样方式不同,属性抽样又分为固定样本量抽样、发现抽样、连续抽样等。

一般地,属性抽样下抽取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样本量;Ur为可靠程度系数(一个正态标准差常被称为可靠程度系数);A为要求的精确度;P为预期总体差错率(等于偏差数/样本量)。

2. 变量抽样含义取样规则。

变量抽样指在精确度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测定总体的某种属性数值的大小或数值错误额的大小而采用的抽样方法。主要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具体细目的实质性抽样测试,目的是获取总体货币金额的证据。如估计公路工程项目总体的工程量(长度、宽度、厚度)、工期跨度,核查各分部分项工程其中支付账项及账户余额等,从而判断账户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由样本的差错额据以推断总体的差错额。按抽样方式不同,变量抽样分为单位平均值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等方法。

变量抽样一般都呈标准的正态分布,样本量的计算公式分为两种情况:

(1)放回抽样情况下:

式中:n为样本量;Ur为可靠程度系数(一个正态标准差常被称为可靠程度系数);Sxj=总体估计的标准离差=[∑(Xi-X均)2/N]1/2;N为总体量;A为要求的精确度(总体的精确度或可容忍的总体最大误差);a为要求的精确度(抽样单位或个体的精确度)。

(2)非放回抽样情况下:

3. 货币单位抽样含义及取样规则。

货币单位抽样是指每一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位的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它把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综合在一起,可以同时考虑总体的发生率和金额变异系数,适用于估计一定总体发生率下的最大金额差异数。通常货币单位抽样又被称为属性和变量联合抽样(CAV)、累进货币金额抽样(CMA)、按概率比例大小抽样(PPS)、与大小成比例抽样(SPS)。

三、统计抽样审计法的实施程序

公路工程在运用统计抽样法进行审计监督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的审计程序进行,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准确和科学,减少审计错断的风险,在有限成本下合理实现审计目标。其实施程序如右上图所示。

实施中内审人员会根据样本误差,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审计总体误差进行推断,并根据抽样结果评价,确定审计证据是否足以证实某一审计总体特征。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则可通过增加样本量来提高可靠程度,降低抽样风险。

四、统计抽样法在公路工程审计中的实际运用

2014年笔者在对蓟县盘山大道路面工程造价的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合同目标对路面厚度水平与设计要求的吻合度进行审计核算。该路面设计为7cm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4cm厚AC-13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按照《交通运输部内部审计实施细则》及《公路工程交竣工验收规范》的规定,以路面钻芯机每1 000米每路幅钻取芯样1个的标准,对5.569km下面层钻取12个芯样,实测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如下:

公路工程厚度服从概率分布中的t分布规律,其分位点a通常取值为0.025。

在n=12,a=0.025的分布条件下,查t(n)分布表可知:

确定抽样厚度的统计代表值:

厚度代表值与厚度设计值的偏差=5.4-7.0=-1.6(cm)

按照《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的计价调整规定及盘山大道合同文件要求,盘山大道AC-25粗粒式砼面层预算费用为1 089万元,路面实际厚度代表值达到设计厚度要求的比率=5.4/7×100%=77.14%,核准费用=77.14%×1 089=840.05(万元),核减费用=1 089-840.05=248.95(万元),核减率=1-77.14%=22.86%。

同时审计结论指出,为达到路面设计质量标准的要求,建议将下面层不足的1.6cm厚度在上面层铺筑过程中予以补足,使沥青砼面层总厚度满足偏差不大于8mm的质量标准要求,即上面层铺筑厚度代表值应满足的范围在[4.8cm,6.4cm]区间内,方可验收通过,予以竣工结算。

根据设计标准,盘山大道日平均流量3 000辆、运营年限20年、基准收益率10%。通过考虑盘山大道建设投资和维修保养投资的时间价值,对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分析如下:

由于沥青砼结构层设计厚度与实际厚度误差产生的使用价值差别要素如表2所示:

原设计造价情况下的寿命周期成本=1 089+0.4×20×[(1+10%)20)]/[10%×(1+10%)20]=1 157.11(万元)

原设计方案下运输时间节约费用=365×3 000×1.0÷10 000×[(1+10%)20-1)]/[10%×(1+10%)20]=932.24(万元)

则:原设计方案下的效益成本=1 157.11-932.24=224.87(万元)

而实际施工厚度情况下的寿命周期成本=840.05+0.6×20×[(1+10%)20-1)]/[10%×(1+10%)20]=942.21(万元)

则:实际施工厚度产生的效益成本=942.21-372.90=569.31(万元)

通过比较可见,由于厚度不足,效益成本较设计效益成本提高额=569.31-224.87=344.44(万元)。

故审计建议要求其恢复设计结构厚度标准,无形中产生社会效益值344.44万元,实现了增值344.44万元的效益水平。

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取样实测分析,使盘山大道合同造价结算更为合理准确,与发生的实际费用相吻合,杜绝了国家资金超额拨付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当拨付,产生资产保值效益达344.44万元,实现了审计增效的预期目标。

五、统计抽样审计成效

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通过采用统计抽样技术进行审计监督,使审计资源分配更趋合理、审计样本筛选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审计结论的科学公正性和客观性,审计效能大幅提高,产生了较好的审计效益。

以2014年对蓟县范围内公路工程项目审计的结果看,其审计效能如表3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统计抽样审计降低了审计成本,将审计能效大幅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的认同度和信任度显著增高,全年挽回管理缺陷损失计558万元,节约审计成本35万元,收到了可观的审计效益。

六、结论

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流作用日益增强,其推广应用领域也得以不断拓展和延伸,技术先进性将在未来不断的实践摸索和理论创新中得以优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朱剑飞,侯春梅,统计抽样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1).

王大春.统计抽样审计原理分析及在企业内审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纵横,2012(7).

胡亚敏.统计抽样调查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观察,2009(9).

王锐.公路桥梁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方法及要点[J].审计月刊,2014(1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审计统计 篇9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与管理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

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说法各异,但基本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根据基金项目专用用途及功能的不同,认为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以及其他保障基金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主体部分,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图1注:补充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一种补充,其资金来源于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并由非政府组织负责管理,如互助保障基金;民间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用于慈善事业和民办福利事业。

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基金由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补充保障基金构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投资收益、股权资产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所组成的战略型储备基金。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组成。

无论哪种观点,社会保险基金都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功能、最大的资金比重以及广泛的覆盖面均是其他各项基金所不能相比的。故本文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状况进行分析。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使用、投资运营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和监督,以实现社会保障政策目标的管理系统统称。

1. 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与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保险费以及政府各级财政补贴。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是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承担;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完全缴纳。此外,由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政府各级财政补贴成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社会保险待遇支出,是指按照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支付条件和方式向社会保险对象支付的各项保险金,大多是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二是管理服务费用支出,通常包括社会保障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各项服务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

2.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应既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又能实现资金的盈利性。在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中,失业和工伤保险是暂时性支付,对象是个别的,因此失业、工伤保险基金不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因其时间长、规模大和影响范围广等因素,成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最重要的部分。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决定及通知,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具体规范。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别管理的运营模式。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入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动用;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禁投资于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3. 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体系

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为了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以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各部委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以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为辅,兼以社会监督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统计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覆盖情况

从图2可看出,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覆盖的人数基本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06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生育保险所覆盖的人数分别达到了20137万人、22311万人、11645万人、12173万人、7775万人。养老保险覆盖的人数在1991年至1992年间大幅增长,增长率为40.29%,在其他各年份均保持个位数的增长速度。如图2和图3所示,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的增长最快,大多数年份的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尤其是在1997年,增长率达到了105.91%,1995年、2000年以及2001年增长率也超过了80%。而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在2004年至2007年大幅增长,平均增长率达20%以上。失业保险覆盖的人数在不同年份有增有减,但整体呈增长趋势;工伤保险覆盖的人数除在2001至2002年间有所减少外,其余各年也呈增长趋势。

上述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覆盖人数的绝对数值,此外仍需考察相对数值,即社会保险基金覆盖人数与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2007年底,我国全国就业人数达到76990万人。从图4可看出,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人数与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的相对比例增长最快,1996年仅为0.65%,但从2000年开始相对比例增长加速,2002年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与全国就业人数之比首次达到两位数,为12.75%,2007年增至28.98%,1994~2007年平均相对比例为9.86%。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相对比例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与全国就业人数之比为26.16%,1994~2007年平均相对比例为19.57%。失业保险覆盖人数的相对比例则表现平稳,在10%与16%之间浮动,年平均相对比例为13.44%。2007年,失业保险覆盖人数与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为15.13%。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情况

从图5可看出,近十几年来,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年收入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07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总收入达到108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7.24%。其中,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7.62%,1994年和1995年的增长率分别达119.86%和206.29%;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25.43%,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27.64%;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增长也较快。如图6所示,基金总收入主要由养老保险基金构成,各年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86.62%,因此基金总收入的增长率与养老保险基金非常接近。此外,其他各类基金收入占基金总收入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医疗保险表现突出。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情况

与快速增长的基金收入规模相对应,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年支出额增长也较快。截至2007年底,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总支出达到788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7.05%。其中,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最快,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1.68%;养老保险基金次之,年平均增长率为25.34%;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1.86%。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建立后,支出增长也较快,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0.65%、42.78%。同样如图8所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基金总支出的大部分。此外,其他各类基金支出占基金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1989~2007年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基金年平均净结余分别为360.43亿元、50.33亿元、162.35亿元、19.41亿元、8.28亿元。各类社保基金年净结余整体呈增长趋势,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基金的年净结余增长较快,其中除养老保险在1998年净结余为-52.6亿元之外,在其余各年均为正值。失业保险基金较二者增长次之;而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基金的年净结余增长则较平缓。从相关资料可知,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年支出占收入之比较大。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基金仍是关注的焦点,二者年支出收入比平均值位居前两位,分别为87.79%、77.24%;生育保险与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收入比次之,分别为62.43%、60.11%;工伤保险基金年支出收入比平均值最小为47.95%,但仍接近50%。

(四)社会保险基金的累积规模

1993年底,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累积规模为303.7亿元,而到2007年底已经增长至1123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0.52%。其中增长最快的仍是医疗保险基金,年平均增长率为99.63%,所占基金总累积规模的比例也不断增长。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平稳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0.84%和27.13%。如图9所示,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余构成了大部分的基金累积结余,截至2007年,其所占比例仍保持在60%以上。

三、强化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思考

自从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应新形式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二十二个年头。在这期间,通过法规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保工作的深入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且呈稳定增长趋势;社会保障基金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累积结余也快速增长。

如前所述,截至2007年底,我国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20137万人、22311万人、11645万人。虽然这三项社会保险基金覆盖人数逐年增加,但其与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仅为26.16%、28.98%、15.13%,均未达到三成。1994~2007年年平均比例分别为19.57%、13.44%、9.86%。显然,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相对覆盖比例仍较低。

截至2007年底,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支规模分别达到10813亿元、7889亿元,累积结余达到11236亿元,三者的总规模合计为29938亿元,相当于该年GDP的12.14%。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社会保障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对巨额社保基金的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9~2007年期间,我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以及生育保险基金的年均支出占收入比分别达到了87.79%、60.11%、77.24%、47.95%、62.43%。同时,五项基金总和的年均收入增长率仅比年均支出增长率高出0.19个百分点。其中,除了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的年均收入增长率与年均支出增长率的差额大于零之外,其余三项基金均为负值,即基金年均收入增长率跟不上支出增长率。这些均表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增长过快,造成基金支付压力增大。并且存在长期潜在风险,即可能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虽然,根据数据显示,自从1999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各年均有正的净结余,且呈增长趋势。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保基金的负担也迅速加重。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54亿,占总人口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亿,占总人口比例为8.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一数字在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并于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将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并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因此,庞大的老年群体一方面解释了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支出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也对养老与医疗保险的未来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底,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累积规模为11236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余为7391亿元、医疗保险基金累积结余为2477亿元。然而以目前的累积结余水平是否能够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支出要求,仍是个未知数。故当前除了要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性之外,还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效益性,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按照目前的规定,除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之外,其他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能进行银行存款以及国债投资。银行利率水平与国债收益率较低,加之通货膨胀以及人为损失浪费等因素,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效益低下。

解决社保基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多种途径。如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提高社保基金运行效率、拓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加速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以及征收社会保险税等等。此外,不可忽视审计监督在社保基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审计自身的本质及职能所决定的。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并揭露社保基金在征缴、收入、支出、结余以及投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规范了社保基金管理,从而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社保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在基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1.审计监督可揭露基金征缴中存在的应收未收、征缴面较窄的问题,从而保证社保基金征缴的完整性;2.通过审计监督揭露社保基金收入中隐瞒、截留、坐支、转移等问题,确认基金收入的真实性;3.审计监督能揭露挤占挪用、贪污侵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问题,保证了社保基金支出的合规性;4.审计监督可揭露违规投资运营、效益低下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以评价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情况。

此外,不能仅仅停留在将审计监督用于判断在社保基金管理中是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层面上。我们还要分析和查找运行机制和管理中的问题,并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在制度建设上的建议,堵塞漏洞,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因此,强化社保基金审计有利于解决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课题组.构建个人经济保障体系迫在眉睫[J].中国证券报[J].2004年6月2日

[2]齐海鹏,刘明慧,付伯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许琳主编.社会保障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Z].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2006(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实施办法.1996(12)

[6]中国审计特约评论员.正确认识社保资金审计[J].中国审计.2006(17)

上一篇:服务应用下一篇:树木的嫁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