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缺陷

2024-10-11

设计缺陷(通用12篇)

设计缺陷 篇1

我们一向认为, 科技的进步能使我们更具有活力, 但事实上它可能让我们更为脆弱。1853年2月10日, 一艘名叫查尔斯·马洛里的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出发, 仅用了13天的旅程就到达了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岛, 对于一艘小型轮船来说, 这是一个突破航程的新纪录。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 查理·玛诺瑞成为了最新型的轮船之一, 因为它令人惊奇的现代化工程技术和新颖设计能够将地球上大多数与世隔绝的小岛连接成岛屿链, 与其它地方建立。然而, 当轮船停靠在火奴鲁鲁岛的时候, 任何值得庆祝的理由都被它悬挂在桅杆上的黄旗大打了折扣, 因为它预示着了查尔斯·马洛里上带有一种毁灭性的可怕疾病——天花。

夏威夷群岛以前从未遭遇过这种疾病, 尽管努力地采取了紧急检疫和接种措施, 天花仍然肆虐了当地的人口。到了夏天, 病毒感染了其中的瓦胡岛, 并迅速开始蔓延到其它岛屿。毛伊岛上一名叫德怀特的当地医生, 以一种近乎绝望的行动试图保护小岛远离疾病。他跑到海岸向所有人大喊:“不要让任何人上岛!赶走他们!赶走他们!他们带来了可怕的疾病!”然而, 经历了整个夏天和秋天, 该岛人口由于天花的感染造成了大幅度地削减。1854年1月, 当流行病的蔓延接近尾声时, 瓦胡岛的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 而整个夏威夷群岛的人口减少了五分之一。

幸运的是, 天花传染病已经过去了。乘着科技革命的浪潮驶进火奴鲁鲁岛的轮船同时为我们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从此以后, 人们感受到空间距离在逐步缩短, 日常生活速度在不断加快,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大多数情况下, 科技的进步可以使我们感到更为安全:自1850以来, 世界人均预期寿命几乎翻了一番。仅1990年以来, 全世界人均寿命又增加了六年。在第一世界国家, 疫苗和抗菌药物的发展已经显著降低了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

消灭了天花, 我们随之也消灭了脊髓灰质炎和麦地那龙线虫病。每次新生代的工程技术革命都带来了更轻的、更强大的、更安全的材料, 从而生产了更为耐用的、更安全的汽车、飞机和基础设施。例如, 2008年明尼阿波利斯的新高速公路W35桥在2007年崩塌的废墟上建成, 其中装有323个光纤传感器, 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桥梁承重力、腐蚀性和移动性的实时监测数据。

科技还有其它的好处:通过国际贸易、互联网和其它全球通信方式, 科技使人与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人类更加热爱和平。我们已经不愿视彼此为敌人, 相反如著名的科普作家史提芬·平克认为的那样:“《我们的天性更加善良》 (2011) ”。由于科技的发展, 距离的跨越和贸易合作的逐渐扩大促进了人类商品和思想的交流, 人们不再愿意与自私邪恶的、不讲人道主义的人合作, 而更愿意选择坚持互利互惠原则的人作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从而也使得人们的生存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随着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直线上升, 大家都毋庸置疑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过去几十年中, 科技的车轮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必将围绕科技进步的轴心一直向前发展。在此过程中, 一些老的问题将逐渐被解决, 甚至过去那些令人恐惧的自然灾难也正在逐步被人类驯服, 例如大有前景的预警海啸探测系统也许很快就能阻止类似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灾难, 而这些灾难曾经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伤痛。

由于科技给予自然界太多的回报, 借用哲学家埃德蒙·伯克和康德的话来说, 科技因此而显得无比崇高。康德认为:“只要人类没有被某种力量所统治, 大自然就会变得崇高”。甚至完全可以这样认为, 因为科技的万能, 自然界曾经发生的那些可怕场景, 在将来甚至可能不会再成为事实, 而变成为一种超验的愉悦。崇高源于人的自我意识, 即人类是独立于自然的并且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所谓崇高就是把危险的事情变得安全, 这是人类对有能力将自己置于安全环境中的再次肯定, 因此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都会把我们朝着更为辉煌的时代推进。然而, 事实上在一切表象之后却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危险。查尔斯·马洛里的故事证明了在最新的技术成就中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危险性。虽然夏威夷接种天花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好在由于该岛屿与大陆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才不至于有更大范围的蔓延。夏威夷虽然距离圣弗朗西斯科有近2400英里, 但是由于与其他文明社会相距更加遥远, 一般情况下任何携带天花的船只在病毒自身耗竭前都未能到达预期的目的地。然而, 由于科技促使查尔斯·马洛里航行的速度太快, 它根本无法摆脱这次传播疾病的旅行后果, 从而为这些偏远的夏威夷群岛输送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杀手。

事实上, 曾经使我们生活变得更轻松的科技经常带来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1859年9月1日, 英国天文学家李察·卡林顿目睹了一个日冕物质抛射现象 (CME) ——一场从日冕中逃逸出来的太阳风和太阳磁能产生了喷发。卡林顿事件, 不仅是第一个有记载的CME, 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喷发, 它不仅带来了一场光与磁效应的奇妙显示, 同时也释放出一种不祥的强烈预感。而现在的太阳耀斑“卡林顿现象”的规模, 据科学家观测估计, 在2022年前它有百分之十二的机会会撞击地球。这种事件一旦发生, 其结果就会对我们的先进文明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CME带着相同的强度正面撞击地球, 可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摧毁。据2008年一个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估计:卡林顿事件如果再次发生, 将导致美国基础设施的毁坏, 这可能需要花四年到十年的时间和消耗数万亿美元来进行恢复。特别脆弱的是, 由于大量的变压器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依赖, 太阳磁能中巨大的通量很容易使变压器的磁芯负担过重, 导致铜芯的高热和熔化。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 将导致人类社会灾难性的崩溃。这种情形对于我们“未开化”的祖先来说是完全不可能想象得到的。

尽管科技进步平抚了曾经发生的危险事件, 但有时候人类文明并不一定按我们预设的方向行进。如果一件事物由安转危, 那么我们将重新定义它的崇高性。或许我们对这点一直都有认识,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想象中总是充满了世界末日式的灾难。我们对反映人类狂妄及其后果的故事题材乐此不疲, 正例如电影《后天》, 总想通过灾难性背景来反映平凡人对抗狂妄的典型事例。借此, 我们总是提醒自己:我们所创造的每一件物品, 都有它脆弱的本质, 我们应该为它造成的后果时刻做好准备。或许, 那只是一种途经坟墓的警示,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建立忧患意识, 我们很容易忘记曾经发生的危险。我们曾经从对灾难性疾病的恐惧中获得了免疫力, 接受了他们正在一次次扼杀我们的事实。由于对病毒传播方式的误传和偏见, 疫苗使用的有效性在部分西方国家一度受到质疑, 导致了病毒感染的再次复苏。1995年, 美国百日咳的死亡率从1950年的1100人降到了6人。但是在过去十年来又急剧爆发, 根据2013年报道的数据, 已经超过48000人被感染, 其死亡率也比1995年明显增长了5137例。

与此同时, 对使用抗菌素的错误理解以及随之而来的过量使用培育了新生代抗菌素产品, 然而它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对地球上的人口造成浩劫。从前的可治愈性疾病如淋病可能不久将再次失控。正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瑞登在2013年的书中写到:“由于人类对抗菌素管理不善, 绝大多数抗药性微生物已经在医院涌现。”

毕竟, 我们生活在因遭受骨髓灰质疾病祸患或曾经感染天花的社区已经生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已经长期脱离疾病威胁的警醒, 我们甚至在灾难性的现实面前变得麻木不仁, 较少严肃地考虑我们如何保护自己远离这些威胁。海瑞·裴斯克在《宽恕设计》一书中有关于设计师失误的分析:尽管有着重大的技术进步, 但是建筑和桥梁仍然在发生倒塌, 飞机和轿车仍然有坠毁, 这并不是因为科技本身, 而是因为设计师未能记住前辈们的根本教训。“不幸的是”, 裴斯克写到:“在对成功反复强调的时代, 由于来自失败的教训太容易被遗忘, 才塑造了科技进步的强大内涵。在某种程度上, 今天我们对错误的感知能力与3万年前或3千年前一样, 估计将来也同样不会进步。失败成为了科技社会的必然产物。”尽管我们取得了技术成就, 但是人类的文明并没有取得我们所期望的进展。如果科技按照线性发展, 它将致使人类置身于遗忘、愚蠢和失败的循环境地。我们可能不会陷入黑暗时代的危险, 但我们发现一代代人不断地被上着生或死的课程。

为了保护我们免遭最坏的影响, 我们不经意地建构了自己的恐慌, 而无视每一个系统的设计。可以这样说, 任何科技的能耐, 由于受到设计本身和执行者的个体限制, 一定总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回顾一下股票市场:1929年, 道·琼斯指数开始跌落, 不少人试图阻止其下滑, 包括几个主要银行的负责人, 为了维护市场的信心, 他们在1929年10月24日公开地购买了一批高于他们采购价格的零散股票。虽然最终没有产生多大的效力, 但是这样做至少减缓了五天的指数下滑, 同时各界人士开始起来阻止这场危机。然而现在, 就算是这种保护措施也无济于事。2010年3月6日, 当股市开始下跌的时候, 一个计算机程序的失误导致了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 道·琼斯指数在一分钟之内超过了600个点的起落。起初分析学家完全无法对这件事情的发生作出解释, 最终发现是由于所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在高速运转中扮演了交易的角色, 它其实对人类自身的直觉、自信或愚钝等影响行为决定的因素并不能进行感知。然而, 由人类设计出来的规范操作程序仍然扮演了同样的恐慌, 而且按照一种更快的、不可控的规模在自行演进。

最终, 我们周围的科技注定是要失败的, 因为事实上它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 正如佩特罗斯基所写的那样:“所有的东西, 尤其是任何设计系统中的人与事是相互作用的, 失败是因为它们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这意味着它们是必然包含失败的, 甚至带有非常严重的缺陷。”机器人和自动驾驶仪可以纠正人的错误, 却无法弥补自己设计师的失误。也许一个光明的未来科技较少依赖于新设备, 而在于如何学会更好地了解人类自身, 尤其是不要忘记从教训中获取能力。科技的未来如果没有对过去的长远回顾将一无是处, 亦即我们在向前耕耘的同时, 应让历史的错误和教训得到充分的体现。

设计缺陷 篇2

关键词:土建结构;设计缺陷;应对策略

土建行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土建结构的改建和完善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土建物的相关要求,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但是在土建结构设计过程中,质量的提高幅度一直是研究人员攻克的难度,无法到达人们要求的进度,而且土建行业的过快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专业人员继续深入研究,以此推动土建行业的长足发展。

1土建结构设计概述

1.1内容

土建结构的设计需要从美观效果和实际情况出发,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实用性和质量的前提下满足环保与外观等方面的要求,全面掌握土建物数据,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学性。通常土建结构设计分为土建整体结构设计、施工数据计算准备、方案施工等阶段,涵盖暖气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同时需求的不同会使土建物的形态和结构也不同,划分不同土建物的依据主要是土建物的诸多差别,划分依据包括:

①土建材料不同:主要结构有混凝土原料、木材、混合材料、钢筋、砌体等;

②层数与高度的差距:超高层、多层、高层、单层;

③结构形态不同:框架;筒体、大路、排架、剪力墙;

④用途不同:工业土建、民用土建。

1.2缺陷

(1)设计图纸模糊。在土建施工之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土建结构图纸的设计,使图纸的数据和细节相对详尽,从而正确指导施工。但是在实际方案设计过程中,基本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如相关数据的精确度不够、细节标注不够明确、图表不详尽等,导致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把握设计图纸传达的意义,也无法准确判断材料尺度标准,继而影响土建施工的整体质量,甚至出现施工事故[2]。

(2)土建基础选型不科学。土建的根本就是土建地基,这也是土建项目的要点和基础,必须要慎重对待,如在选择地基基坑时应对综合考虑不同的方面,如天气、岩层、土质等,严格考察地基的均匀沉降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这些问题,导致设计方案的操作性和安全性较低。

(3)地下室外墙安全隐患。地下室外墙的可靠对土建物的安全具有一定影响,是土建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外墙的厚度防水性要求较高。在具体设计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外墙的重要作用,不能全面了解外墙施工要求,忽视工程质量影响,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导致施工中经常发生意外。

2土建结构设计缺陷的应用对策

要想有效应对土建结构设计中的缺陷,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①保证图纸设计的详尽。土建施工的重要依据就是土建图纸,设计人员在绘制结构图纸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详细绘制,选择标准的图集,注重土建物相对重要的地方。完成图纸的初步绘制之后,设计人员应该严格审查图纸,保证图纸的详细与准确,从而减少土建错误情况的出现,加快土建施工的进度,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②保证基础选型的科学。对于土建基础选型而言,其是土建后续施工的主要方向及大标准,只有保证基础选型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才能提高土建物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在基础选型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对当地的季节风雪、地质岩层活动、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

③合理设计地下室外墙。在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应该实地勘察土质,综合分析多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墙体长度与厚度设计的准确性;同时对墙体混凝土强度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加强墙体施工管理,按照适度和适量的原则,不宜过小或过大,否则会出现坍塌和崩裂的事故。

④提高浇混凝土楼板质量。为了有效解决浇混凝土楼板质量问题,需要与生产供给商厂家进行协商,让其提高供给混凝土的质量,但由于供给商提供的混凝土是在运输中凝固而出现问题,并不是自身产品质量问题,因而这种方式缺乏一定的可行性[4]。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鼓励施工人员适当调和水和石灰的比例,使其与规定标准相符,以此达到施工材料要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结构设计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图纸模糊、土建基础选型不科学、地下室外墙安全隐患、浇混凝土楼板质量问题等,严重影响土建物的质量和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从具体情况出发,认真考虑地质、地貌、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设计出详尽合理的方案图纸,严格遵守设计标准,保证基础选型的科学,合理设计地下室外墙,提高浇混凝土楼板质量,从而有效解决土建结构设计缺陷,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和结构设计水准,实现土建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安全座椅测试:警惕设计缺陷 篇3

儿童在快速行驶的汽车内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张儿童座椅可以很好地保护儿童。

那么市面上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如何呢?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就联同奥地利、瑞士、法国、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共同完成了对242款儿童安全座椅的一系列测试。

关键要素

选购儿童安全座椅有三个关键因素:安全性、操作性与人体工学设计。

首先,安全性会通过对儿童汽车座椅正面碰撞和反面碰撞进行检测。这类碰撞试验复杂而昂贵,此次连同多国组织共同完成的检测结果更具国际性和权威性。然后,会由家长和专家评估操作性:儿童汽车座椅是否能够很好地安装并合适儿童?最后,人体工学设计则考量孩子坐着是否舒服,是否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舒展双腿。

基金会建议消费者选择最好是带有ISOFIX固定装置的座椅。ISOFIX固定装置位于座位和靠背之间。该座椅固定方式在正面碰撞的安全性测试中特别突出,可以很好地固定住身体,比座椅和安全带连接更加安全。目前几乎所有新型汽车都有ISOFIX的标准接口。

安全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消费者在选购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好的儿童座椅很宽,会占据后排并列两个位置。消费者购买时,需注意座椅是否与汽车匹配。

在使用时,家长要注意,即使是很短的路程,也请使用儿童座椅并确保安全带是正确系上的。儿童座椅的安全带必须紧密地贴住身体,孩子和安全带之间以平放一只手的距离为佳。

警惕设计缺陷

在2013年5月的测试中,取得最佳成绩的座椅是德国Kiddy Phoenixfix Pro 2。该供应商提供的适用于年龄较大儿童的汽车安全座椅质量很好,能够有效降低汽车互相碰撞时对宝宝身体各重要部位的冲击。它还保持着得分最高的记录长达四年之久,在欧洲被评为整体安全性能最佳的婴童安全座椅。

在2012年6月的碰撞测试中,带有ISOFIX固定装置的Kiddy Guardianfix Pro出现座椅从其三点式固定安全带中脱落的危险缺陷。在2013年10月新的测试中,它的后继型号Kiddy Guardianfix Pro 2 凭借过硬的质量,取得了较高的分数。

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儿童座椅是没有缺陷的。但也有例外,德国Cybex Aton 3的座套就检出甲醛超标。同样地,Chicco Neptun也由于含有害物质而受到大家的关注。Vorganger Convertibile在测试中由于头垫松动,被评为不合格。

如何选择?

1、请先尝试。专业经销商建议,在你买一个儿童座椅之前,最佳途径是在您自己的汽车内安装座椅,让孩子尝试坐一下,以此来检查座椅的大小和舒适度。

2、请查看是否符合安全认证标准。欧洲 ECER44/03 安全认证标志是目前欧洲最为严格的安全认证标准。德国Kiddy,德国 Recaro、德国Concord、英国Britax、日本Bombi、美国Graco和意大利Chicco,它们的产品全都通过了ECE-R44/04认证,值得信赖。

3、请不要选择二手儿童汽车座椅。不要在旧货市场买二手儿童汽车座椅,除非你明确知道它的来源,否则可能存在质量及安全隐患。

4、关于装饰。大多数儿童座椅都具有不同的颜色、材料及样式。这些装饰影响了价格,但是在安全中不起什么作用,所以如果你想选择一个质优价廉的儿童座椅,那么不要考虑装饰的因素。家长可以买一个带有可清洗座套的儿童座椅,在使用前先清洗干净。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框架设计 篇4

2008年5月, 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这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0年4月, 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标志着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然建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中指出,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本质分类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我国尽管在《配套指引》对缺陷的认定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但仍存在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

二、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困难

(一) 内控缺陷严重程度缺乏认定标准

《配套指引》第四章第十七条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三类:重大缺陷, 指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指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 不过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中披露, 2011年, 234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56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占比6.67%;2184家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占比93.33%。而在15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中, 只有3家披露了重大缺陷, 有11家披露了重要缺陷, 有149家披露了一般缺陷。那么, 是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一个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么?答案是否定的。

内控缺陷严重程度认定标准的模糊化, 使得企业对内控缺陷的认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 重大缺陷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本身就难以度量, 况且规范中并没有给出度量的标准, 那么, “重要缺陷的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这一依赖重大缺陷认定的认定也就并不准确, 难以区分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而一般缺陷的认定标准更是依赖前两个认定, 如果前两个认定都不准确, 如何判定一个缺陷是“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缺乏标准的认定让企业无从下手, 也给一些企业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二) 有关内控缺陷的规范缺乏细化指导规则

《配套指引》里, 只有第六章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中规定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认定的一般程序, 并没有针对内控缺陷的规范出台细化的指导规则。如识别缺陷的方法, 如何根据缺陷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缺陷必须对外报告, 如何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内控缺陷都没有明确。

监管层出于监管对象在企业规模、经营规模、发展阶段、风险偏好、行业特征等方面有差异的考虑, 采用原则导向的认定, 留给企业自行选择确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权利。笔者认为, 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宜采用规则导向, 或者将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进行互补利用。

三、企业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困难的解决方法探析

上述两个方面的内控缺陷认定困难, 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 此文试图给出企业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困难的解决框架, 以给企业在实施内控自评时提供一些建议。笔者认为, 解决企业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困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不严格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配套指引》中规定,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是否达到了内控目标是最本质相关的, 而财务报告只是五大控制目标中的一个。前人文献中大多先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分别识别, 如王惠芳 (2011年) 建议“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层面内控缺陷应明确定义和区分”, 刘建伟等 (2012年) 分别建立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但是笔者认为, 不应严格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首先, 注册会计师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将会在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而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也就是说, 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企业需要对所有使内部控制偏离内控目标的内部控制缺陷予以关注。其次,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重点应该放在对其影响程度的认定, 且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很难严格区分是否与财务报告相关, 在一段时间内不影响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也许在下一时段就会转化为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所以, 本文认为, 对企业来说, 不应严格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二) 通过定量或二级定性化标准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更有依据的区分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 参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认定标准和定性认定标准。1.定量标准, 可以根据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占企业资产、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等的比率而确定。本文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参照2007年日本颁布的《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评估及审计制度》的规定, 一项会计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造成的公司合并税前收益错报率大于5%为重大缺陷。2.定性标准, 可以根据配套指引五方面的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内控缺陷进行分类, 对应总结出五方面的内控缺陷。五类控制缺陷可根据企业最常发生的业务类型来设二级细目。

在操作过程中, 对重要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和信息披露事务、对控股子公司管控等关键控制点也要进行密切关注, 见表1。

(三) 内控缺陷规范宜采用原则式与规则式互补的制定思路

原则式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内控缺陷可能导致的结果来进行认定, 如是否会导致企业目标偏离, 需要企业自己判断, 前文第一部分已经述及这种方法的弊端;规则式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规范可以通过列举各种关键控制点中可能出现的缺陷, 让企业有据可依。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控缺陷标准的认定基本采用原则式, 本文认为企业可以采用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互补的制定思路, 在判定企业是否存在内控缺陷时可按照原则式的规范, 看内控缺陷是否会导致企业目标偏离;而在将内控缺陷具体分类时, 特别是按照定性标准进行分类时按照规范式将内控缺陷与定性标准或二级定性标准中的关键点一一对应。

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要首先确定缺陷造成的损失可否进行量化, 其次再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进行认定。在制定思路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互补的框架, 具体流程图如图1。

参考文献

[1]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 2011 (02)

[2]刘建伟, 郑瞳.内部控制缺陷概念、分类与认定[J].财会月刊, 2012 (12) .

[3]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 2011 (08) .

设计缺陷 篇5

微软称,M网站ilovemeenger.m.com/存在跨站点脚本错误。 可以利用该漏洞诱骗用户点击恶意URL链接,这样就可以获得用户的hotmail登录cookie,从而达到访问用户hotmail账户的目的,

Hotmail是全球最为流行的电邮服务,现有激活用户约亿多。上周六,一名荷兰程序师AlexdeVries首先发现该漏洞,据悉,跨站点脚本漏洞属于网站设计缺陷,被微软视为严重的安全漏洞。

微软代表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hotmail用户目前无任何威胁,我们已经关闭了‘ILoveMeenger’站点。”该站点主要为M信使用户提供表情、显示图像和背景等服务。

帕萨特排水槽漏水疑存设计缺陷 篇6

厂方至今无诚意解决,期待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处理,给消费者合理的解决办法。”江苏扬中何先生向《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称。

就何先生反映的问题,记者检索《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平台后发现,问题并不是个例,根据车主投诉反映,漏水情况基本相似,投诉车主分布在国内不同地区,漏水现象涉及上海大众帕萨特和新桑塔纳两个车型。

两车型漏水非个例

山东诸城孙女士是全新桑塔纳轿车,“发现发动机舱在洗车、下雨天存在多处漏水现象,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给4S店打电话,说等上海大众厂家的处理意见,至今上海大众拿不出处理意见,希望上海大众迅速处理问题,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严重的设计缺陷,希望厂家尽快给予消费者解决此类问题。”

重庆李先生,“2013款新桑塔纳1.6MT风尚版,雨天或者洗车的时候,发动机舱有漏水,可以看到由前挡流下的水,全部都流到发动机前舱中,水流一般会顺着内部线路流到发动机护板上。对发动机内舱中的电子元件带来极大隐患。影响行车安全,易发生自燃,漏水位置都在引擎盖下方左右各20厘米左右。”

山东的张先生于5月6号购买新桑塔纳1.6L手动豪华版,6月底发现发动机舱漏水,洗车或下雨时前挡风玻璃上面的水大部分流进发动机舱。找4S店维修,其工作人员回复,“如果光你自己的车是这样的,那可以修或者换,但是现在全国的所有桑塔纳都漏水,因此,需要等上海总部的回复或处理方案。”

设计排水口小堵塞水流

对于帕萨特和新桑塔纳的漏水现象,业内普遍认为,排水孔设计得比较小,排水孔里还放有一个漏斗形胶皮圈,该胶皮圈口径上大下小,露天停车时树叶等杂物很容易掉进去,堵塞后造成积水。

上海大众有关技术人员也曾向媒体表示,发动机舱下面有积水多为枯叶进入,造成电瓶下面的两个排水口堵塞,但并不同意存在设计缺陷的。

“按照正常情况,雨水是从车子的前挡下去,经过发动机舱内的出水口将水排到外面。但如果出水口堵塞就容易造成积水并从空调管回流到副驾驶室或浸入电路板上。”业内人士则认为,上海大众帕萨特的排水口设计肯定有问题,“按照正常情况,雨水是从车子的前挡下去,经过发动机舱内的出水口将水排到外面。但如果出水口堵塞就容易造成积水并从空调管回流到副驾驶室或浸入电路板上。

武汉姚先生留言提出建议,“下大雨时前档的水会从中间水槽拼接处漏到发动机舱中,时间长了容易发霉和腐蚀电器和线路。建议厂家召回改进水槽的设计,改为一体式水槽”。

漏水缺陷影响行车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混合后的雨水腐蚀性很强,若遇进水情形,会造成电路板短路生锈,进而慢慢对金属部分产生锈蚀现象,电路产生接触不良现象,严重的话,甚至引起短路烧毁现象。

软件缺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7

1 软件缺陷管理模型

软件测试活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测试、概要设计测试、详细设计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软件测试管理是一种活动,可以对软件测试各阶段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流程进行管理、跟踪、记录其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系统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同时将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记录下来,进行跟踪、控制和监督,同时生成缺陷报告并对其进行管理[2]。

本文结合前人的工作,结合软件开发和测试的过程,提出了软件缺陷管理工作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系统分析员将需求分析提交到需求库,并指定给测试经理和项目经理;测试经理接收到需求分析后,将需求分析审核测试划分为若干任务指派给各测试人员,测试人员接收到任务后进行需求规格测试,对找到的需求缺陷创建缺陷实例,进入BUG库,并指派给测试经理;测试经理对所找到的需求缺陷进行审核鉴别,审核缺陷的是否为真实缺陷,审核缺陷的登记,确定对该缺陷的下一步处理方案等。如果确定该缺陷要立即进行处理,测试经理则将该缺陷指派给对应的需求分析人员。对于设计和编码做同样的处理。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的功能描述

根据软件缺陷管理的特点和需求,系统应该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测试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获得测试任务,通过系统创建测试用例、管理测试用例,通过系统创建缺陷,管理跟踪缺陷。

2)测试经理可以通过该系统创建测试任务,指派测试任务,审核软件缺陷,指派软件缺陷。

3)决策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当前软件缺陷的状态,分析软件的质量。

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

2.2 软件缺陷的属性及生命周期

软件缺陷的管理是本系统的重要内容,一个完整的缺陷数据信息主要由缺陷的基本属性、状态和等级等组成。我们主要考虑的软件缺陷信息有:1)所属模块,软件缺陷属于整个项目中具体的模块编号。2)缺陷类型,该缺陷属于什么样的BUG,需求错误,设计错误或则编码错误等。3)严重程度,描述缺陷的破坏程度,分为严重、主要、次要和轻微四个等级。4)优先级,描述缺陷解决的紧急程度,分为紧急、很高、高、中和低等5个级别。5)缺陷的状态,描述缺陷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6)拥有者,发现缺陷的人。7)指派给,指定该缺陷由谁负责下一步处理。8)解决者,解决该软件缺陷的人。9)缺陷标题,缺陷的简要描述。10)重现步骤,再现该缺陷的操作步骤,供相关人员找到该缺陷的原因。11)用例,该缺陷所对应的测试用例。12)附件,与缺陷相关的文件。

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分为创建,未审核,分配,打开,拒绝中,拒绝,修正,异议,关闭等几个状态,各状态间的转换如图3所示。

2.3 系统的结构

系统结构采用J2EE的三层架构设计,三层分别是客户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其中应用服务层按照MVC设计思想进一步分层设计,包括:表示层,控制,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该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模型、视图和控制分离,各组件之间有较低的耦合度,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增加了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1)表示层的设计主要采用JSP,CSS,JavaScript等将模型数据,业务关系展示给用户。

2)控制层处理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操作,实现针对不同的用户请求进行不同的页面流重定向。

3)模型层实现对数据库表的封装,数据库中每一张表都对应一个JavaBean和一个与该JavaBean相关的java类以实现相关的业务逻辑。

3 系统实现

本文,MVC模式采用Structs框架实现。Structs框架是一个很好的MVC的应框架。Structs框架的优点:视图与业务逻辑分离,使开发者只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有丰富Struts标记库(TagLib),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开放源码,可以查看代码并能检查代码[3]。在Structs框架中,模型由Action和ActionForm对象构成,所有的Action处理器对象都是从Structs的Action类派生的子类,Action处理器对象封装了具体的处理逻辑,调用业务处理模块,并且把响应提交到合适的视图组件以产生响应。

例如在收到测试人员新缺陷记录的请求后,将测试人员在页面上输入的缺陷信息数据填入模型类中,然后控制器进行业务处理,将一条新的缺陷数据添加到系统中。实现的部分关键代码如下:

4 总结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缺陷管理模型,该模型实现了软件测试过程的自动管理,定义了缺陷的生命周期和相应的状态变换,达到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的目的。系统采用J2EE三层架构,并且运用了Struts模板技术,实现了MVC经典的模式,使系统结构松散,具体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摘要:软件缺陷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研究了软件缺陷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软件缺陷管理系统,采用J2EE三层架构和MVC设计模式实现该系统,系统提供BUG跟踪、软件功能模块、测试用例、部门及角色管理功能,并提供大量统计报表功能。

关键词:软件缺陷,软件质量,MVC

参考文献

[1]鞠秀娟,赵明.基于CMM的缺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S1).

[2]陈文海,秦晓.软件测试管理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南阳酒店防雷设计方案的缺陷分析 篇8

《南阳酒店项目防雷设计优化方案》(发表于《建筑电气》2011年第6期,以下简称“南文”)虽然是国外的防雷工程优化案例,但因为采用BS EN62305:2006(idt IEC62305:2006)标准,和中国的防雷标准联系非常紧密;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此案例对我们的防雷设计有一定的意义。

根据“南文”介绍,南阳酒店工程是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市区的四星级酒店,地下4层,裙房4层,“L”形塔楼最高处104.75m,总建筑面积47900m2。方案执行英国BS EN 62305:2006(idt IEC62305:2006)和阿布扎比质监局(RSB)发布的《The Electricity Wiring Regul-ations 2007》(以下简称《EWR》)等标准。

1接地体的选择

1.1防雷接地体

“南文”的接地采用接地井方案,利用刚性铜质接地棒作为垂直接地极,此为BS 6651-1999对待有防水层的阀板基础的标准接地做法,此方法在国内很少采用。《EWR》6.8.3条要求,除防雷系统不接入电气装置总接地端子(Main Earthing Terminal简称MET)外,雷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均应按BS EN 62305执行。按照BS EN 62305-3,此类垂直接地极做法(标准称为A型接地体)仅适用于“小型建筑物(如家庭房屋)或已有建筑物”等耐受冲击电流能力较高的场所。对于有较多敏感电子系统或者有较高火灾危险的建筑物,适合采用B型接地装置(即环形接地体)。

虽然,“南文”图4接地井大样图中,接地棒上端标有“φ50 PVC管用于环形接线”的工艺要求,但是,BS EN 62305特别注明,在环状导体与土壤的接触部分少于接地体总长度的80%时,该接地体的布置仍为A型接地体。

与A型接地体相比,B型接地体的突出优点在于:

1)能更好地在各引下线之间建立等电位连接,以均衡电位;

2)与土壤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更快地泄放雷电流;

3)有利于在导电建筑物墙体附近实行电位控制,避免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伤害的风险(例如,本案例的玻璃幕墙铝合金框架等);

4)有利于防电磁脉冲(LEMP)的需要。

对于此类设有防水层的建筑物,BS EN 62305环形接地体的标准做法见图1,在防水层下方的100mm~200mm厚素混凝土内设置环形接地体(可采用25mm×3mm裸铜带)。根据分析,潮湿的素混凝土内一般含有超过4%的水份,其内部做为接地体的裸铜带可按与土壤直接接触对待;同时,由于有混凝土的保护,接地体的防腐和防机械损伤都有保障。

1.2电气装置接地体

“南文”的图1中电气装置接地共设置了20处垂直接地极,分别为:

1)发电机中性点接地井,共1处;

2)发电机外壳接地井,共2处;

3)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井,共4处;

4)变压器外壳接地井,共2处;

5)高压柜接地井,共2处;

6)低压柜接地井,共4处;

7)电信接地井,共4处;

8)UPS接地井,共1处。

与其他形式接地极相比,垂直接地极的效率相对较高,且能提供较低的接地电阻。按照《EWR》6.3.2条,“电气装置的接地极均应连接到MET”,便于电气装置和配电的接地测量,便于均衡电位。“南文”中从MET引出接地极20处(且各类接地极之间无连接线)没有必要。按《EWR》6.4.6和A5(k),主进线断路器为500~2500A时,只需设置两处截面为70~150mm2的垂直接地极即能满足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即使对于敏感设备的功能性接地,《EWR》6.9.3只要求从MET引出专用接地干线,以避免单一接地线受损时,设备发生间接接触故障而产生的电气干扰。

因此,电气装置没有必要单独设置那么多垂直接地极,较少的接地极也易于实现《EWR》所规定的与防雷接地极的隔离要求,且可节约投资。笔者认为,本案例可仅设置2~4处φ15铜质接地棒作为电气装置的接地极。

2引下线的设置

2.1风险评估

BS EN 62305-2防雷系统的防护等级(LPL)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总的风险计算公式为:

式中:N——危险事件的数目;

Px——损害的概率;

Lx——导致的损失。

具体到雷击建筑物的风险

式中:RA——活体损坏的风险;

RB——实体损坏的风险;

RC——内部系统受损坏的风险。

把总风险组成R=∑Rx与可承受的值RT进行比较,RT典型值见表1。

1)如果R≤RT,则不需进行雷电防护;

2)如果R>RT,且RB>RT,被评估建筑物应选用适当防护等级的LPS类型,使得RB≤RT;进一步选择适当的内部系统电磁脉冲防护系统(LPMS)等保护措施,可以实现R≤RT。

经过风险评估确定LPS类型后,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的间距可以根据表2确定。

BS EN 62305-2风险评估的内容繁多,过程复杂,“南文”中未见相应的内容。国际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在未采取风险评估,或者不可能做详细调查时,LPS应按最高防雷等级选取[1](实际上,该方案的引下线间距正是小于等于10m)。“南文”优化设计图2中共设置了10处防雷接地井,均设置在“L”形塔楼建筑靠外墙处。按照BS EN62305 5.3.6条和5.4.2.1款,每处人工垂直接地极、与其相连的引下线,以及相应的测试点应一一对应,以便于检测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和防雷引下线的电气导通情况。因此,该方案的防雷引下线应只有此10处。

2.2引下线设置

BS EN 62305-3 5.3.1注2和F5.3.1强调,“应围绕建筑物周边等距离,尽可能多地设置防雷引下线。通过周边引下线分流,可以减少雷电流对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闪击,以及对敏感设备电磁干扰的风险。如大跨距建筑物等无法在某一侧设置引下线时,可在其它侧额外设置补偿引下线,使得引下线的平均间距满足要求”。首先,本案例中已设置的引下线平均间距并不满足要求;其次,本建筑不属于无法在建筑物某一侧设置引下线的情况,其“L”形塔楼部分可以再增设9处(11~19号)引下线,参见图2。

3防雷等电位连接带(均压环)的功能

3.1分流系数

BS EN 62305增加了“防雷等电位连接”的术语;对于高度大于20m的大型建筑物通常需要在楼层上设置防雷等电位连接带(即我国标准中的均压等电位连接环以下简称均压环)。

“南文”要求在建筑物楼层上部设置均压环,认为均压环能“有效减小引下线的电感,不仅起到分流作用,还能降低火花或者闪击的概率、均衡电位、降低反击电压。”

网格型接闪器配合均压环和环形接地体的分流模型参见BS EN62305-3图C.3(即图3)。分流系数kc随均压环的增加而逐步减小,当建筑物楼层上设置3层环形导体(满足h1取值5m~20m)后,kc4达到最小,引下线之间实现均流。当然,也可以依据BS EN 62305-3 E4.3.6的条款,利用圈梁内环形自然钢筋的绑扎即可满足分流目的。

在建筑物h1高度处,防雷引下线上的电位按下式计算:

U0——雷电流流过防雷装置时,接地装置上的电阻电压降(kV);

UL——雷电流流过防雷装置时,引下线上的电感电压降(kV);

I——雷电流幅值(kA);

R0——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

di/dt——雷电流陡度(k A/μs);

L1——引下线的单位长度电感(μH/m),一般取定值,等于1.5μH/m;

h1——计算点到接地体(或最近的等电位连接环)之间的距离。

3.2防雷系统和电气装置接地系统隔离

当按“南文”的做法将防雷系统和电气装置接地系统隔离时,见图4。

当发生雷击建筑物时,因防雷接地极和电气装置接地极隔离,理想情况下,可认为电气装置MET的电位接近为0V。无论是否设置均压环,闪络电压均接近为:

1总接地端子(MET);2局部等电位连接板5均压环;R0接地等值电阻。

3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4 PE干线;

由此可见,由于防雷系统和电气装置接地系统隔离,雷电流引起的高电位与电气装置接近于0V的低电位之间有很大电位差,使得均压环没有产生明显的优化效果,未实现“南文”中所预想的“降低火花或者闪击的概率、均衡电位、降低反击电压”等功能。

3.3防雷和电气装置共用接地系统

当防雷系统和电气装置共用接地系统时,如图5所示,设置均压环,并采用等电位连接后,闪络电压为Uab=Uae=L1×hx1×di/dt。通常hx1远小于h1,使得引下线的雷电闪络电压大大减小,有利于设备安全运行,以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3.4防侧击措施

由于“南文”未介绍本案例的楼层高度104.75m×80%=83.8m以上部位的防侧击措施,本文不宜猜测,也不做讨论。

4标准问题及其影响

“南文”认为“BS EN 62305:2006和我国的防雷接地标准截然不同”。实际上,我国防雷规范一直和国际电工组织TC81委员会的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GB 50057-94是基于对IEC 61024的修改;GB 50057-94(2000版)修订时增加了IEC61312防电磁脉冲的相关内容;GB50057-2010主要引用了IEC 62305系列规范的内容。我国的建筑物防雷国家标准如果能像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那样,直接将IEC 62305引进为欧洲标准供成员国执行,相信会消除很多误解。

和我国的防雷接地标准截然不同的是《EWR》。其标准中要求“防雷保护系统和电气装置接地系统应做隔离”和“防雷接地极和电气装置的接地极应有7m间距”等规定不合理,落后于中国标准,由此导致了“南文”中部分方案的先天不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要求防雷系统和电气装置接地系统隔离,直接产生上文3.2中防雷系统接地极对MET及其所连接的电气装置的反击电压I×R0的存在,此反击电压在整个建筑物内普遍存在、如影随形;即使当防雷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0=1Ω,I×R0仍有达到几百千伏的可能,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5结论

1)本项目的防雷接地体应采用环形接地体,不宜采用垂直接地体(接地井方案);

)各类电气设备不应单设接地体,不应将防雷接地和电气装置接地隔离,而应由MET集中引出接地线,并设置防雷和电气装置共用的联合接地体;

)防雷引下线数量偏少,应沿建筑物周边均匀设置引下线,以达到减少闪击和防电磁干扰的目的;

)仅对于防雷而言,总等电位连接比减小接地电阻更重要;

5)《EWR》部分条款不合理,执行此标准的我国工程师应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Vernon Cooray.Lightning Protect ion[M].TheInstitut 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London,United Kingdom2010,377.

[2]BS EN62305-2,2006[S].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2006.

[3]BS EN62305-3,2006[S].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2006.

设计缺陷 篇9

众所周知,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在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追求自身会计利润的最大化。国有控股银行当然也不例外。

传统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都是以财务指标、会计方法为基础和核心的, 而在现代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我们发现这种传统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已经很难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了。尽管如此, 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 同时也是管理创新的动力, 也为能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国外的企业普遍成功使用了一种新的制定绩效指标体系的方法, 那就是平衡计分卡法。它融合了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对被测评人的看法, 是一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制度, 有助于评价、培养和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二、现状

目前, 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绩效评价系统的评价目标主要是各个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是总行, 而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则主要由更高一级的银行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的, 因此, 现有基础上的部门绩效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各部门评价标准不一致

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局部评价与总体评价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和力量整合。这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是分行部门绩效评价制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而实施的对象则是下级的对口部门, 这就决定了现存的绩效评价系统有着其天生的局限性, 这样得出的评价结论并不能为全行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战略方针提供任何实践意义;部门评价指标更多考虑的是市场开发和业务发展, 它并不太关注质量到底完成的如何, 一句话概括就是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 这就有可能导致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局部价值与总体价值、局部经营目标与总体经营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要想解决上述矛盾, 国有控股银行的决策层必须尽快调整绩效评价系统来引导经营行为和实现所设立目标。

2. 设计层面上的局限性、管理工作的临时性和信息的滞后性

我国很多国有控股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布置, 因此, 下属部门在实际的考评中并不能完全理解总行的构想, 对人员的考评结果也并不能达成其设计初衷, 更多的时候部门评价结果只是服务于短期工作目标和计划。即使这样, 有时还出现经营误导。例如, 某行今年的经营效益特别的好, 完全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上级要求的年度目标, 并借此好时机优先处理一下以前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 可是有可能一些专业部门会在第四季度突然下达类似考评奖励收息超利的文件, 这就会使部分下属机构误以为可以不优先处理历史问题, 而把精力放在扩大本年度效益方面, 这种考核就是一种经营误导, 而这种事情在各行之中也不是偶尔才发生的。有些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分行正在探索实施新的部门绩效评价系统, 其系统基本上是以计财部门为中心设计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 以及责任会计核算基础薄弱等相关原因, 这种绩效考核指标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沦为了一种临时操作;除此之外, 大多数的部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是以计划完成程度为核心的, 这也决定了评价系统信息的滞后性, 并不能对银行未来的经营发展提供支持。

3. 缺乏相应的配套约束激励机制, 使绩效评价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优秀的评价结论将会导致人员的合理流动, 促进部门间的良性竞争,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在现行的部门绩效评价系统中, 我们很少看到这一点。对于被评价人来说, 现有的评价系统得出的评价结果好坏与否与其未来的工作职责, 以及其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意识并无直接关系, 评级过程和结果流于形式, 并无实质内容。

三、绩效绩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 国家放宽了银行准入标准,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种种现状的逼迫下, 国有控股银行对自己的管理也有所改善。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 银行的绩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的国有控股银行中对行长的考核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比如包括了效益财务类的指标, 增加了一些持续发展类, 风险内控类等指标, 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平衡计分法的原则, 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其中涉及到的财务类指标在所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是很大的, 它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管理类的指标。这种指标的设计很可能就会造成“有钱就是爷”的“唯财论”。在另一方面, 财务指标的权重偏高, 将会给行长及营销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行长在制定工作内容时会不自觉地使银行的整体工作重心向着完成财务指标任务转移, 这样也可能形成更大的银行操作风险。

因此, 在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 银行在设计财务指标的时候, 不仅应该综合考虑外部 (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 而且应该考虑内部 (管理水平, 以及是否处在转型期) 等综合因素, 这样的指标才是合理的、合情的。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现在的指标而破环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企业长此以往下去, 肯定会被市场所抛弃。

2. 部门的绩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下, 银行各个部分之间的总体的经营目标的完成率实际上是不大理想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银行的总的经营目标和行动方针很好, 但这些好的方针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到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上, 造成总行和分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的脱节, 无法将总的经营目标和行动计划彻底的贯彻下去。

银行对下属各个分部门的考核是极其简单的, 首先是其在实际工作中只强调了前端营销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 其次是在对前端业务部门的绩效考评中更重视简单的财务类指标。而且下属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并不能完全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银行业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服务性行业, 其提供的是一种无形产品。增加客户数量, 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对于银行经营目标的完成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在财务指标权重过大的绩效评价体系下, 前端业务部门却忽视了服务质量;在另一方面, 由于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不合理, 相关的部门及员工可能会更加关注短期的结果, 而无法看到企业长远发展。前端部门往往都把精力投入到目前市场需求最大、最能够提高部门销售业绩的业务上了, 却对用户满意度、用户结构等这些更重要的指标视而不见, 其结果就是完成了短期目标, 却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对于前端部门而言, 国有控股银行对于管理控制等中后端的部门则是缺乏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的指标, 各个部门不管是干的好还是干的坏, 基本上都是一样, 他们所得的分值也是基本上一样的, 几乎没有管制和激励。这种做法实际上和吃大锅饭并无两样。银行的经营指标没有针对性的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绩效指标, 而且对各个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 结果造成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 部门之间就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部门跟部门之间有道厚厚的“墙”, 缺乏沟通和协作,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 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有控股银行各个分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 适用于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员工的考核也只是仅有的每年年末的360度考评,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人文背景下, 中庸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 大家更愿意做“和事老”而不愿意去得罪人。因此, 360度考评的方式只是流于形式, 真正的优秀者并不能真正的脱颖而出, 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关系户”思想的严重影响, 那些能力低下, 不思进取者也不能完全的被剔除。同时360度考核也并不能完全量化, 人情分及感情因素等会严重影响对员工的考核。

此外, 国有控股银行的KPI考核体系并没有覆盖到所有员工, 员工的考核成绩直接与部门的考核成绩是相联系的。部门内部无法体现出个人差异化, 因此, 经常会出现“少做少错, 多做多错”的现象。如果员工的绩效无法与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相联系, 也就很难谈得上业绩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孙宗虎, 罗辉.绩效考核量化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马福山.J银行L分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J].经济师, 2011, 12.

[4]郑淞, 温晓兰.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04) .

[5]贾建军.建立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绩效评估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06, (7) .

设计缺陷 篇10

众所周知, 我国的林木资源十分匮乏, 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人们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却与日俱增, 资源紧缺严重制约我国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木材等级差异、原材料品质参差不齐, 导致出现木材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废料多、浪费严重等问题。木材表面无损检验就成为木材加工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对提高木材资源利用率、保证木材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检测木材缺陷的方法有人工检测、激光检测、X射线检测、CT和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基于振动声学的检测以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检测方法等[3,4]。国内外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木材表面识别的研究非常重视, 很多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木材加工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5,6]。然而, 现有的图像识别检测系统绝大部分只能完成单一面的木材缺陷的检测, 尽管在加拿大已投入使用可以双面检测的Woodeye木材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但是由于设备购买、维修、保养成本过高, 且并不能适应所有规格的木材, 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全面地完成木材表面图像的采集, 考虑翻转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承载能力大的优势[7], 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木材缺陷双面检测的翻转机构, 此装置只需安装于现有的木材检测系统中, 即可实现检测过程中木材的自动翻转, 操作简单、适用性好。

1 木材缺陷双面检测翻转装置的结构设计

1.出料支架;2.出料带传动;3.出料电机;4.出料挡边;5.导轨;6.滚珠丝杠;7.丝杠电机;8.出料检测摄像机;9.传动吸盘;10.滑块螺母;11.传动气缸;12.进料检测摄像机;13.翻转气缸;14.翻转安装板;15.翻转吸盘;16.翻转支架;17.进料挡边;18.进料带传动;19.进料电机;20.进料支架;21.检测装置安装架;22.传动支架;23.翻转电机

本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 主要由进料机构、出料机构、翻转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 其中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支架20、进料电机19、进料带传动18和进料挡边17, 进料机构是将皮带轮铰接在支架上, 通过安装在支架一端的伺服电机带动皮带轮转轴转动, 通过带传动传输实现进料, 机构中的进料挡板可实现待测木板在传输过程中, 能顺利安稳地在皮带上传输;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挡边4、出料带传动2、出料电机3和出料支架1, 出料机构的原理同进料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吸盘15、翻转电机23、翻转气缸13、翻转支架16和翻转安装板14, 翻转机构是将伺服电机固定在翻转支架上, 翻转支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 电机转轴一端设置一个安装板, 安装板两面分别装有气缸和吸盘, 在工作过程中用于吸附待检测木板, 实现待测木板的翻转;传动机构包括导轨5、滚珠丝杠6、滑块螺母10、传动气缸11、传动吸盘9、丝杠电机7以及传动支架22, 在传动机构中, 通过翻转支架上的丝杠螺母机构实现传动, 下方的导轨起导向作用。其中滑块螺母上装有气缸和吸盘, 用于将已翻转木板吸附, 由丝杠螺母机构传输至出料机构, 进行木材另一面的检测。

2 木材缺陷双面检测翻转装置的工作原理

木材检测翻转机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前期, 在木材图像检测过程前, 操作者将待检测木材放置于右侧的进料机构, 由伺服电机带动皮带轮传动, 通过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完成进料检测探头后, 木材继续随着带传动传输。到达翻转机构下方后, 翻转机构上的气缸活塞杆伸出, 吸盘牢牢吸附木材后, 为了防止大尺寸木材与装置碰触, 先启动翻转电机, 电机轴带动气缸、吸盘和安装板转动180°, 而后气缸活塞杆收回, 从而实现木材翻转。翻转后气缸、吸盘安装板托举木材, 传动机构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 通过丝杠螺母机构运动到木材上方, 传动机构中的气缸活塞杆部分伸出带动吸盘伸出, 吸盘触及木材并将其吸附, 此时翻转吸盘释放。传动吸盘紧紧吸附木材后, 气缸活塞杆收回, 传动伺服电机启动, 将木材运送至出料机构上方。定位后传动机构中的气缸活塞杆全部伸出带动吸盘伸出, 将木材送及出料机构传输带上, 传输吸盘释放。木材置于出料机构后, 随着出料机构中的带传动一起移动并反向运动到出料机构检测探头, 实现木材表面缺陷的双面检测。

3 翻转机构的控制

用于木材缺陷双面检测的翻转机构包括对进料机构、翻转机构、传动机构、出料机构四个部分的控制, 要求在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过程中对木材实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总的控制模块如图3所示。

用于木材缺陷双面检测的翻转机构采用PLC可编程实现智能控制, 选用西门子S7-200小型可编程器功能最强的单元CPU226, 并选用四个伺服电机实现木材在进料机构、翻转机构、传动机构以及出料机构精确的速度位置控制, 在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木材缺陷检测探头处安装接近开关使木材运输在此处时停止运输并完成木材缺陷双面检测。其控制参数如表1所示, 原理图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针对现有木材图像识别检测系统只能进行单面检测的问题, 给出了一种用于木材缺陷双面检测的翻转机构的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 并给出了该装置的控制方案。将该机构与木材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结合, 可实现木材双面检测, 对于进一步的木材优选等加工工艺有着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光前.新的历史环境下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人造板, 2014, (03) :1-4.

[2]赵勇.木材检验对木材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及提高策略[J].科学中国人, 2014, (16) :192.

[3]郭继龙, 南生春, 杨全文.木质材料无损检测和评价方法[J].木材加工机械, 2012, (06) :51-55.

[4]朴顺姬, 戚大伟, 金雪婧.多尺度分形特征在木材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 2012, (05) :56-59.

[5]Va′clav Sebera, et al.Using optical full-field measurement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o measure strain on a tree subjected to mechanical load[J].Tree, 2014.28 (4) :1173-1184.

[6]S.Haldar, et al.Multi-scale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lmetto wood using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o develop a template for biologically-inspired polymer composites[J].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11, 51 (4) :575-589.

设计缺陷 篇11

但是时至今日,尼康中国除了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份针对D600单反用户发布用户公告,便再无下文。

尼康官方承认D600易进灰

今年2月,尼康官方公告指出,“一些用户指出使用尼康D600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照片上会出现多个颗粒状影像。当因数码相机的结构使得彻底清除这些尘埃非常困难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只有在某些罕见的情形下,这些尘埃在影像中非常明显醒目。所以,尼康将对用户提供服务,以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

对此,尼康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请按照用户手册(第301-305页)关于“清洁影像感应器”进行清洁,或用气吹手动清洁。如果这些措施无法完全清除尘埃颗粒,问题依然存在,请与您最近的尼康售后服务中心或尼康特约维修站联系。我们会收下您的相机,并对您的相机做彻底的检查和清洁。

尼康针对D600的首次回应也引来了微博网友热议,有网友幽默地表示:“太坑爹,尼康意思就是除尘基本靠抖,感动不在了……”

尼康D600易进灰早已见报端

据了解,尼康相机的清洁服务在一年保修期内免费,购买超过一年的用户则需要支付130元/次。但尼康的客服人员表示,清洗一次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进灰尘,清洗后能保持多久无灰状态也无法确定,跟用户使用情况和使用条件有关。

2012年10月,国外媒体就曾报道了尼康D600可能存在传感器极易进灰的问题。他们发现每台出租后返回的D600(出租前都经过清理)的传感器上都有大量灰尘。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并对20台D600进行了测试。一般来说,出租的器材中有25%在返回后需要做清理,但是这个比率在20台D600上却是100%——全部需要清洁传感器。

消费者称尼康D600存设计缺陷应召回

记者了解到,尼康相机出现问题并非首次。据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消费者就曾集体投诉尼康数码单反相机D7000拍照时出现“污点”,被认为是设计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对此,尼康方面并不承认是质量问题,只是表示免费维修。

而时隔一年多年,尼康又一款单反相机D600再次深陷“进灰门”,再次被消费者称为设计缺陷,要求召回。

云南汤先生:尼康D600单反相机,快门600次开始,就发现所拍摄照片污点多。看论坛上反映此问题相对普遍和严重,相机是1万多的高档商品啊,如此问题尼康还不承认。

我投诉了2次,他们不入正题,只是反复告诉我到售后进行维修,顾左右而言他。售后只是进行清理,但时间不久,还会有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据说是设计和材料质量问题,里面摩擦掉的灰,会掉很长时间的!现在人们反应很大,要求召回!

浙江毛先生:我购买了尼康D600相机,正常使用后发现CMOS上有无数小黑点,去售后清理过两次。每次清完的时候是好了,但不出一两天又全是灰。网上几乎所有的D600用户都有这问题,而且尼康也出台了声明,但声明基本是废话,既无解决方案,对如果出了保修期后清NCMOS如何处理等问题也没有正面回答。我要求换机,换不会掉灰的D600!

上海刘先生:D600机身质量存在问题,掉渣污染CMOS成像。去年9月30号买的,用了一段时间机身内部就陆陆续续掉渣。去官方售后清洁过3次,态度还不太好,一开始就忽悠用户,说是用户自身问题,造成进灰。每次清洁都有维修回执单,保存在家里。凭什么花一万多买个产品,还没事搭精力和时间去维护清理,所有用户都有这样的问题。

尼康应该给予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果是涉及缺陷,应该进行召回,不能敷衍了事!

记者手记

相信尼康D600进灰问题已经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包括DPReivew在内的多个知名网站和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一系列的测试也清晰地显示D600确实存在不正常的进灰现象。

而尼康对此问题的回应是:如果照片上出现的灰尘或异物造成了困扰,建议用户联系当地的尼康服务中心。

从内容来看,尼康的“联系当地服务中心”只是指常规的相机清洁处理,而非针对D600“进灰门”的处理。

不管是外部进的灰也好,还是内部掉的渣也罢,面对如此多消费者针对同一款相机的投诉,我认为尼康最好的回应,应该是承诺如何改进技术,而不是“提供服务”。

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放眼看世界,哪辆新上市的汽车不是经过新用户实际使用后,根据4S店反馈的集中意见进行改进的?无论人与器材,都会有优缺点。但尼康公司对消费者提出“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的问题,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难怪让花大价钱购买D600相机的消费者窝火。

设计缺陷 篇12

1 设计与制造缺陷引发的发动机问题

1.1 水箱开锅现象普遍

发动机出现水箱开开锅有多方面原因, 水少, 水泵坏或控制电路坏, 水套堵塞, 使用的燃油不合规定, 点火正时不对,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环境温度太高。冷却系工作不良导致冷却液温度过高, 水套内的污垢过多, 节温器, 水泵, 风扇总成出现故障等都有可能导致出现水箱开锅现象, 不过大多是由于发动机里的水泵叶轮损坏, 水箱内的水无法有效的循环和冷却的原因。

1.2 熄火不易重新启动汽车

汽车发动机经常出现停车熄火以后不能重新启动和动力不稳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汽车发动机内高压油管溢油原因导致的。在发动机的液压传动油路中, 连接各个液压元件并通过油压的传递使各个工作元件正常工作的液压元件叫高压油管, 高压油管又可以称为橡胶软管组合件, 它就像人的血管一样。汽车发动机的血管出现了问题, 发动机当然不能正常启动。

1.3 发动机异响

发动机异响分为很多种, 针对异响的产生首先要检查发动机外部情况, 看看是不是由于发电机, 水泵, 助力泵等产生的异响。此处所讲的发动机异响主要是指发动机内部产生的异响。发动机内部异响的产生大多是气门或者连杆曲轴瓦之间的间隙过大造成的, 检查发动机异响就需要将发动机拆开检查, 导致发动机产生异响的原因很多, 而且发动机的温度、保养紧密相联。

2 当前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缺陷的优化措施

依据上文因设计与制造缺陷造成发动机故障的问题, 以下对不同的问题提供针对性性的解决办法, 尽量对发动机设计与制造阶段的缺陷进行优化, 提高汽车发动机的质量。

2.1 对发动机水箱开锅问题的排除

如果发动机出现水箱开锅现象, 发动机会因为散热不良, 导致温度过高, 这时应当即刻停止驾驶, 并且采取措施使发动机的水温保持在正常温度, 如果发现发动机水泵出现问题, 应当立即进行更换。造成发动机水泵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发动机内的防冻液数量不足。防冻液在发动机内部的功能是防冻冷却, 由于发动机的机身大部分是金属制成, 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高温现象, 金属导热性能强, 如果防冻液数量不足, 就容易让水温比较高, 导致发动机散热较慢, 产生高温现象, 并且加剧内部元件的磨损。发动机水泵中的叶轮选用的是塑料材料, 质地比较脆弱, 其缺陷就是不耐高温, 由于叶轮受热损坏, 导致发动机冷却液难以循环, 发动机机的水温就更高, 排除发动机水箱开锅问题首先必须保证发动机内具备充足的防冻冷却液。其次对发动机要经常进行检查, 对散热器材经常擦洗, 使发动机的散热器材保持干净清洁的状态, 便于发动机及时散热。保证发动机的散热风扇功能良好, 注意散热风扇的皮带松紧度。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发动机温度居高不下, 应当及时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可以选择打开汽车引擎盖, 用湿毛巾捂住水箱盖, 把水箱盖拧下来, 进行降温, 切记不要用冷水进行浇灌, 以免引起气缸出现问题。

2.2 对熄火后难以启动问题的排除

针对高发动机难以启动问题, 是否是因为油阀密封性问题导致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验。首先利用油量调节杆对发动机内的油量进行调节, 以到达高压油管停止供油为标准。将柱塞直槽的位置调整和套筒油孔一致, 然后往柱塞直槽内压入低压燃油, 同时增大油压, 这时观看发动机油阀状态, 如果油阀没有上升, 继续增大油压, 当油压达到最大时, 油阀还没有上升的迹象, 就说明油阀的密封出现问题。油阀的密封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更换发动机油泵解决发动机难以启动的问题。也可以选择更换对密封性较好油阀偶件替换密封性不严的。保证油阀时刻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是解决发动机启动困难的有效方法。油管在冷车后可能回入空气, 若正成常发动后油管里都充满汽油, 就会正常, 但是冷车后, 油管不能保持压力, 空气跑进去, 所以冷车启动时汽油泵需要持续打油进入油路, 能让汽缸内油气足够充足至火花塞点火产生足够爆炸动能趋动发动机才能顺利启动。

2.3 发动机异响的排除

发动机出现异响问题首先要靠边停车对发动机进行检查, 然后对异响部位进行定位。定位方法可选用一把螺丝刀顶住怀疑部位, 用耳朵倾听。还可以选择分缸断火法进行听诊, 或者打开活塞和气缸, 仔细观察活塞裙部和发动机气缸内壁, 查看是否有纵向拉痕的痕迹, 如果有的话, 可以选择沾了油的细纱布进行研磨, 消除拉痕以后对发动机重新进行组装, 检测是否能重新启动。排除发动机异响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检查发动机部位的螺栓, 查看是否有松动现象, 如有松动应及时进行拧紧加固。其次检查发动机温度, 观察是否因为发动机温度过高导致排气系统不畅, 如果发现排气管出现受损或者破裂现象应及时进行修复。第三, 观察发动机轴承和油压, 查看发动机轴承状态是否良好, 油压压力是否正常。如果问题较大, 则应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 结语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 不同阶段发动机出现的故障形式也不同, 应根据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缺陷的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 采用针对性方法排除发动机故障, 提高发动机质量, 并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张涛.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J].科技信息, 2011 (20) :360.

[2]夏水华, 王晓青.汽车发动机故障中发现的设计与制造缺陷[J].汽车工程师, 2011 (06) :15-19+36.

[3]杨勇.汽车发动机常见的设计和制造缺陷浅谈[J].电子制作, 2013 (14) :226.

上一篇:水利工程地质环境下一篇:速度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