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材料性研究

2024-09-01

非材料性研究(精选11篇)

非材料性研究 篇1

摘要: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 探讨辛伐他汀对该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剂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应用辛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行ALT复常率、血脂、B超等检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1%和77.4%, 比较无明显差异;副作用方面,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例与2例, 也无明显差异;在降血脂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副作用小, 且疗效显著, 在降血脂方面, 使用高剂量后效果尤为突出。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辛伐他汀,血脂

脂肪肝指各种原因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1], 引起肝脏脂类物质调节失衡, 细胞内脂肪过多堆积的一种临床肝类病理综合征。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代谢应激等, 患者患病前并无过量饮酒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 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 该病的全球发病率约为全球人口的1/5。该病是非良性和稳定的病症, 若不采取及时诊治, 可导致肝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甚至引起肝硬化, 因此,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治疗在临床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现将采取辛伐他汀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心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共接诊14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其中男70例, 女72例, 年龄48~78岁, 平均56岁。按患者服药剂量的多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以服用高剂量辛伐他汀的73例患者为观察组, 以服用低剂量辛伐他汀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选择哈尔滨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辛伐他汀药物。观察组:3次/d, 一次口服10mg辛伐他汀;对照组:3次/d, 一次口服5mg辛伐他汀联合5mg安慰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1个疗程 (60天为1个疗程) , 停药后2周内进行复查。

1.3 疗效判定

通过观察患者有无乏力、腹胀、恶心、呕吐等体征, 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B超检查[2], 以确定患者的疗效情况。显效:患者各项病症均已消除或大幅度改善, 各项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项病症有明显好转, 各项检查显示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各项病症和检查无变化或加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构成表示。

2 结果

两组患者服药1个疗程后经复查发现, ALT总有效率分别为84.9%和87.0%, 降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86.3 %和84.1%;B超总有效率分别为60.3%和52.2%;在降血脂方面, 使用高剂量的辛伐他汀观察组疗效更佳。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 但均表现较为轻微, 不影响治疗过程。两组患者服药1个疗程后对临床各项指标的观察与对比, 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9%和76.8%, 两组患者服药1个疗程后疗效情况, 见表2 。

3 讨论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3], 致病因素可能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炎、药物等[4]。临床研究提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质过氧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关系密切, 导致患者血脂异常。临床治疗主要是从降脂、抗氧、增胰岛素过敏等方面入手治疗。辛伐他汀作为降血脂的药物之一, 是一种抑制还原酶的抑制剂, 主要功能是抑制患者体内合成胆固醇限速酶的活性, 从而达到阻止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通过减少胆固醇促使肝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代偿性增强, 以尽快去除患者血液中脂蛋白;同时该药还可借助降低患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 小白鼠实验证明了该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身体器官系统有好的作用, 通过减少脂类化合物的活性延缓患者的肝纤维进度, 改善患者肝脏血液循环功能, 缓解患者病症。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原因较为复杂, 治疗方式也较多, 本研究主要是从降低患者血脂方面入手, 通过给予患者服用剂量不同的辛伐他汀观察患者ALT复常率、降血脂总有效率、B超总有效率情况, 分析该药对该病的疗效和用药剂量的多少, 结果显示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辛伐他汀无论剂量高低在对于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方面疗效均较为显著, 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且副作用并未存在因药量增加而变得明显的特点, 但在降低患者血脂方面, 高剂量组疗效更佳, 可能是因为该药促进了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改善了胰岛素抵抗能力, 减少了肝脏对葡萄糖的生成。

总之, 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面对影响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的该病, 应引起高度重视, 平时注意生活习惯、控制体重的同时, 可服用辛伐他汀控脂和减少胆固醇合成来治疗该病。在副作用较小, 且与剂量高低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为降低患者血脂, 促进胰岛素分泌, 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和减少葡萄糖生成, 临床可采用高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该病。高剂量的该药适用于伴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学荣, 戚忠玺, 耿兰书.脂肝清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 17 (1) :11-13.

[2]郭宏华, 李宏宇, 黄凤飞.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 2006, 23 (9) :641-642.

[3]展玉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 2006, 21 (4) :290-291.

[4]赵伯维, 蔡珍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7) :825-827.

非材料性研究 篇2

地震的`孕育、发生与震源位置及其岩石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岩石均质度在岩样变形直至破裂过程中对声发射事件活动状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非均匀性对岩样声发射活动状态的时间演化过程有着较大影响,所得结论进一步支持了分区研究强地震前兆异常的必要性.

作 者:李志雄 陶本藻 焦明若 路鹏 李圣强 吴婷 泽仁志玛 Li Zhixiong Tao Benzao Jiao Mingruo Lu Peng Li Shengqiang Wu Ting Zeren Zhima 作者单位:李志雄,Li Zhixiong(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07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市复兴路63号,100036)

陶本藻,Tao Benzao(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079)

焦明若,Jiao Mingruo(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

路鹏,Lu Peng(防灾科技学院,燕郊,065201)

李圣强,吴婷,泽仁志玛,Li Shengqiang,Wu Ting,Zeren Zhima(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市复兴路63号,100036)

非材料性研究 篇3

[关键词]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冠脉动脉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575;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4-0015-0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ty hcart dis-ease,CHD)发生的危险因素复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指标存在相关性,且有临床研究证实NAFLD患者CH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NAFLD患者,早发冠心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也较高。文献显示吸烟、嗜酒、较少体育锻炼等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导致CHD的发病显现年轻化趋势,目前针对CH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对年轻的CHD患者与NAFLD的相关性的分析相对较少。本文对年龄≤45岁的CH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CHD年轻化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45岁以下心前区疼痛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0例)和非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50例)。排除标准: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陸心脏病等:②其他脏器的严重疾患:如肾病、肝病、恶性肿瘤等;③重度感染和免疫系统疾病等;④研究者认为不适宜人选的其他患者。

1.2诊断标准

1.2.1危险因素确定的标准①高血压、糖尿病、NAFLD的诊断标准均依据中国最新指南标准;②CHD家族史定义为一级亲属中有CHD患者;③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kg/m2),BMI,>25 kg/m2定义为肥胖。

1.2.2冠心病诊断及评估标准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标准进行评价:以直径法表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心病的诊断为: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中任何一支狭窄≥50%,并分为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左冠状动脉主干受累狭窄≥50%计为双支病变,大的分支血管对角支、钝缘支、右室支分别归类于相应主支中。双支及以上病变即为多支病变。

1.2.3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以腹部超声表现为主要参考指标,以下3项如具备2项者,则被诊断为弥漫性脂肪肝: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声强于肾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1.3观察指标

(1)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2)冠状动脉造影以标准Ju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或以Seldinger法穿刺左、右桡动脉插入6F桡动脉鞘(Teru-no),5F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认冠状动脉病变。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目测并以计算机定量分析法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3)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生化检查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Hkach7600DDP,Japan),凝血检测采用思塔高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TA-Evolution,France)。(4)肝脏超声检查。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earson法;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情况方面,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四项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相比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男女人数之比更高、高血压病、NAFLD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NAFLD患病率的比较

NAFLD患病率在冠心病患者中为63.75%,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36.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9.514,P<0.01),见表1。

2.3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以CHD为因变量,以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及NAFLD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提示NAFLD和高血压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习惯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文献报道与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冠心病和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异常和apoA水平下降;McMullan认为,35~44岁患者由于血压控制率低、吸烟率高、体重超重率高、工作紧张和生活压力大、非健康生活方式比率高,使中青年人冠心病发病率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率也相应增多,导致中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情况较为常见。为减少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关注中青年冠心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显示,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中青年患冠心病者中的男性所占比例更高,高血压病、NAFLD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与文献报道一致。

复习NAFLD的病因、致病机制,其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Day等提出的“二次打击”理论阐明了NAFLD的致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是中心环节,NAFLD患者血清中氧自由基和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明显增高,而多种炎症因子与NAFLD组织学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独立于经典危险因素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目前认为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NAFLD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增多的机制包括:①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功能紊乱;②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减少;③小颗粒LDL和TG的浓度增高,同时HDL的浓度降低;④与血栓形成相关的PAI-1合成增加;⑤大量炎症因子产生,如TNF-αIL-6和CRP等。NAFLD患者大多存在数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现象,NAFLD与CHD关系的密切性,不仅可提示CHD的存在,还可能进一步参与了其发病过程凹。在NAFLD患者中,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仍然是早发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并成为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

鉴于NAFLD与CHD的危险因素存在共性,本研究重点分析了NAFLD与CAD的关系。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患者合并NAFLD者比例(63.75%)高于非冠心病组(36.00%)(P<0.01),提示CHD与NAFL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原因是二者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相似,在导致NAFLD的发生和加重CHD的病变中,胰岛素抵抗可作为重要的高危因素。餐后脂质代谢异常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与NAFLD导致的异常脂蛋白代谢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14例患者, 均按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标准确诊为NAFLD[2]。其中男54例, 女60例, 年龄32~66岁, 平均年龄 (44.1±4.2) 岁;所有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饮食及运动治疗。排除标准:入组前1个月接受过其它药物治疗者;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适当运动和控制饮食。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 0.4 g/次,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 0.5 g/次, 3次/d。两组均以3个月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临床总体疗效, 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空腹胰岛素 (FINS)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体重指数 (BMI) 、腰/臀比 (WHR)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ALT、AST、TG、TC均恢复正常, B超检查脂肪肝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ALT、AST、TG、TC下降值大于治疗前的2/3, B超示肝回声轻度增强;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ALT、AST、TG、TC无改善或改善较小, B超检查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组别比较采用χ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 χ2=4.34, P<0.05。

2.2 ALT、AST、FIN S、T C、T G、BM I、W HR水平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ALT、AST、TC、TG、BMI水平均有显著改善, 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 ALT、AST、FINS、TC、TG、BMI、WHR水平均有显著改善, 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1) 与治疗前相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NAFLD发病机制为“二次打击”学说。胰岛素抵抗 (IR) 是指第一次打击, 大约98%的NAFLD患者存在IR, 因此IR已成为NAFLD的特征。促进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沉积于肝脏, 肝细胞发生脂肪病变。第二次打击即过氧化脂质、氧化应激, 导致炎性反应和肝细胞损伤。增加了肝细胞凋亡的机率, 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4]。第二次打击导致过氧化脂质反应加重, 刺激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 加重IR。脂肪水平如TC、TG不断增加, 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 脂肪酸输出及氧化减少, 促进了肝内脂肪的进一步堆积[5]。

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 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 降血糖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肝功水平, 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 抑制脂肪分解并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 参与肝细胞蛋白质、糖代谢, 防止TG体内积聚, 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及NAFLD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指标[6]。该研究表明, 应用二甲双胍组可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改善ALT、AST、FINS、TC、TG、BMI、WHR水平, 表明与二甲双胍联用, 对于患者的肝功能、胰岛素抵抗、血脂等方面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4例NAFLD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 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比较临床总体疗效, 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空腹胰岛素 (FINS)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体重指数 (BMI) 、腰/臀比 (WHR)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 (46/57)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 (36/57) (P<0.05)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ALT、AST、TC、TG、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 ALT、AST、FINS、TC、TG、BMI、W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二甲双胍联用, 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 改善脂质水平及肝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指标,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二甲双胍,还原型谷胱甘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O07:10.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06年2月份修订) [J].肝脏, 2006, 11 (1) :68-70.

[3]向毅, 罗文杰.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J].当代医学, 2012, 18 (17) :18-19.

[4]楚蓝.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9, 36 (6) :383-385.

[5]Méndez-Sánchez N, Arrese M, Zamora-Valdés D, 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Liver Int, 2007, 27 (4) :423-433.

非材料性研究 篇5

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采用DSC研究了聚丙烯及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纳米分散的硅酸盐片层在很少的加入量时即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与此同时,无机物含量仅为1%时即可明显加快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

作 者:刘晓辉 范家起 漆宗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刊 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年,卷(期):17(6)分类号:O631.1+3关键词: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 非等温结晶 结晶度 结晶速率

非材料性研究 篇6

增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机制研究

● 韦 冬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不直接运用权力手段而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推动工作的综合实力,基本构成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性格气质和作风情感等。增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选拔制度是基础,教育培养是条件,目标考核是动力,关怀激励是保障。

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从“负责人”到“带头人”的转变,彰显了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带头、带领和带动功能,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由人的自身素质产生,是指“一种不依靠权力,而是凭借本人的形象、语言、实力、品德、情商、人际关系和对细节的关注而产生的一种影响他人、支配他人的力量。”[1]由于它不具有强制性、驱使感和约束力,所以被影响者在这种影响力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是主动、自愿、信任的心理状态。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书记的权力相对较小,非权力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更长久、更深刻。

大学生具有文化素质高、思维敏捷、独立意识较强、自我感觉良好等特点,他们更倾向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加上相互之间年龄相仿、身份平等、阅历相当、目标相同等客观原因的作用,对于担任书记的大学生来说,其对支部及其成员所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权力性影响力。结合当前大学生担任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实际,从他们在大学生群体和党组织建设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着眼,努力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领导能力,发挥他们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对培养“五带头”党组织负责人,建立“五个好”大学生党组织,深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

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综合表现为一个人的“软实力”,是一种不直接运用权力手段而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推动工作的综合实力,其基本因素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性格气质和作风情感等,这些因素既相互制约,又独立作用,经过综合内化后形成影响和支配他人的一种力量。

(一)思想道德影响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组织的负责人,思想政治素养是任职的首要条件。党组织负责人只有做到政治成熟、思想先进,才能正确指引和不断推动组织的发展创新。因此,支部书记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所形成的政治品格,以及在实践中表现的思想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同时,道德是做人之本,也是党组织书记成事之基。经验表明,具有高尚品德者,必然博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向往,进而形成“趋之若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知识能力影响力。能力体现人的水平,既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标志,也是产生非权力性影响的关键。列宁曾指出:“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靠比较丰富的经验、比较渊博的学识以及比较卓越的才能。”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是大学生的天职,而作为学生党组织的“领队”,能带头做到“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在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上出类拔萃,在工作中善统筹、能协调、敢创新,具备这种才能的自然就成为同龄人的首领,必能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向心力和感召力。

(三)性格气质影响力。作为书记,既是党组织带头人,又是普通大学生,如果具有良好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就会产生一种亲和力。现实中,个性真诚朴实、谦虚认真,或宽容雅量、乐于助人的,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群体中自然产生一种吸引力,从而使支部凝聚力增强。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品行、人格、姿态和价值取向等是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内在的因素,也是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

(四)作风情感影响力。作风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情感是一个人对于外界人或事的态度检验。作为党组织的负责人,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学识多寡,坚持亲民、为民、忧民的作风,对群众充满感情的,就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同样,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怀着朴素的人生价值观,就能与同龄人建立融洽的情感,从而取得广大同学的信赖。

二、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实然导向

一般来说,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通常由辅导员担任。但是,随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日渐壮大,在高年级成立党支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加上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由大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正在不断增加。如果说由辅导员或专任教师担任书记,在学生党员以及支部中所起作用,既靠权力性影响力,也靠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话,那么,大学生在担任书记时,其作用的发挥基本上靠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现实中,大学生担任书记主要受到如下几种因素的影响,或者说存在四种误区。[2]

(一)以学习好为标准。学生,顾名思义以学业为生,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和最主要责任。学习好不好理当是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尺,而作为担任支部书记的学生,学习好固然是任职的重要条件,但作为一个基层组织负责人,除此之外还应具有组织能力、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等更多的必备条件,才能履行好带头人的作用。

(二)以工作好为标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主要任务是组织建设,比如党员发展不仅工作量大、重复活多,而且繁杂琐碎,需要有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的挑此重担。所以,学生支部书记通常从工作能力强的党员中产生,有时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干脆指定具体人,直接授命自认为“可堪当此任者”,而且认为由于在组织建设中付出了辛劳,学习差点也没关系。

(三)以人缘好为标准。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面向学生,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党员活动,联系师生相对较多,往往确定师生关系好、同学关系好的担任。事实上,因为标准不明确,甚至使喜欢拉关系讲义气的“老好人”因习惯一团和气、江湖义气等为人方式而博得部分同学的认可,从而当上了支部书记。

(四)以求全责备为标准。支部书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也是开展学生党建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应由德智体优秀、工作出色、责任心和事业心都较强的党员担任。可现实中,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难以确定合适的人选,甚至由学生党员轮流担任,美其名曰“让学生党员都得到锻炼”。

综上,由于在“准入”机制上不严格、不规范,按上述几种导向确定的支部书记,在政治素质、品德作风、知识才能和群众关系等综合素质上,与作为一名党组织带头人的标准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或明显差距,加上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严格培训,他们在学生群体当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就不容乐观了。

三、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机制建构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书记工程”。我们要从书记抓起,就必须着眼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工程建设”,以发挥书记的应有作用。[3]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养和提高他们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机制,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基层组织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一)实施民主选拔机制,凸显核心作用,增强感召力。选拔优秀的骨干党员担任书记,找准带头人,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基础。大学生思想开放、奉行民主,高校在选配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时,必须注重学生党员的民主意识,按党章的规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基层组织选举的工作规范,以民主的方式选定支部“带头人”。事实证明,“民选”书记比其他方式产生的,更有公信力,其责任心和影响力也更强。高校要事先做好宣传动员,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制订学生任党组织书记的办法,通过明确选人标准、严格选举规程,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参与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行使民主权利过程成为党员产生认同感和向心力的过程,使具有带头、带领、带动能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挑起重任。

(二)健全教育培养机制,提高知识技能,增强说服力。针对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专门组织开展组织能力、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等专题的系统培训,是提高工作能力、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办法。高校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通过多种办法开拓渠道,并逐步形成切实管用的教育培养机制。首先,以党校为基本阵地,在实施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开设以支部书记为对象的上岗培训、业务研讨,开展诸如党史党章知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发展工作规范等量身订做式的培训。其次,以网上学习为重要平台,结合其热衷网络的特点,整合各种资源,建立适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工作需要的网络化平台,使其能随时随地随心接受教育、交流心得、研习技能。此外,以建立传帮带制度为载体,通过“一对一”、“手拉手”、“师生挂联”等方式,让师生结成对子,发挥优秀教师党员、专兼职辅导员、专职党务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等作为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作用,“手把手”指导他们当首领、带队伍、建堡垒,让他们知晓书记应懂政治、精业务、靠群众、识大体、讲正气、讲原则。

(三)推行目标考核机制,发挥激励功能,增强创新力。目标考核作为现代管理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保证决策落实、考核管理绩效和改进领导工作。实践证明,党组织工作的考核,首要任务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考核机制构建基层党建的责任平台,引导书记找准定位,立足岗位争优秀、作表率,彻底解决党建是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当前,部分高校参照考核评价各级领导干部的做法,试行建立支部书记的目标考评制度。但目标考核的内容应结合学生支部特点,既考核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风建设和支部活动等,更要科学地设置考评书记的内容、程序,并形成机制。如通过确定考评内容,让书记工作有“方向”;通过设定分值权重,使考评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让书记干事有“目标”;通过明确考评方法,采取专项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让书记工作有“动力”;通过合理界定考评等次,让书记履职有“说法”;通过规范考评程序,让书记考评有“条理”;通过综合运用考评结果,让书记干好有“激励”。

(四)落实关怀激励机制,历练人格个性,增强亲和力。以成长成才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关怀激励机制,探索从政治、思想、精神、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关爱这支基层组织书记队伍,是激发和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办法,也是培养良好品格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政治上,落实其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支部党员的评优评先主动听取支部书记意见;在思想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在精神上,坚持开展表彰等活动,激励其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生活上,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在心理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工作上的传帮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其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在提高勇于自新的学习力、身先士卒的感召力、善抓落实的执行力、服务他人的亲和力上带好头、做表率,在其支部建立党内关怀机制,以身作则地将上级组织对其关心关怀用实际行动传递和辐射到整个支部。如牵头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爱心站等,关心帮助困难同学,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建立支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带动党员和同学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

总之,增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选拔制度是基础,教育培养是条件,目标考核是动力,关怀激励是保障。各高校应将增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机制建设作为新时期高校党的工作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抓书记、书记抓的关键节点,使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将“五带头”当作一种价值追求,不断地锤炼党性,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宿春礼.非权力影响力的七堂课[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

[2]袁尚伟等.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与培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3]丁勇,陈诗.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影响力的现状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D267

A

1009-928X(2012)01-0033-03

本文系广西高校党建与德育工作研究课题“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DJ19。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

非材料性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就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诊断标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药物等所致的脂肪肝。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55.4±3.1) 岁, 平均病程 (42.1±4.3) 年。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54.9±3.7) 岁, 平均病程 (44.3±5.2)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 如改变饮食结构、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党参、茯苓、生姜、龙胆草、虎杖、陈皮、柴胡、芍药、甘草、山药、山楂、麦芽等中药, 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在治疗期间两组均不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脂、肝功能。使用美国贝克曼CX7+CX 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水平。

1.4 疗效标准

按照疗效指数制定疗效判断标准[3]。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指数达100%为痊愈;疗效指数在60%~99%为显效;疗效指数在30%~59%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变化的比较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 治疗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显著低于治疗组治疗前 (P<0.05) , 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的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TC、TG、ALT、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 (P<0.05) , 且显著低于治疗组治疗前 (P<0.05)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查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均正常, 未损害现心、肾及造血系统。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研究报道, NAFLD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40%, 而Ⅱ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发病率高于此值。且NAFLD多发病于40~50岁, 呈低龄化趋势,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NAFLD药物, 西药治疗可促进恢复疾病, 对改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 但临床观察疗效不理想[4]。临床主要采用非药物治疗方式, 如调整饮食结构,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等。

目前学者们对NAFLD的发病原因尚缺乏统一认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二次打击学说”, 该学说的核心观点是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的脂肪沉积是首次打击, 在此基础上诱发脂肪变性, 而原有致病因素和应激产生的细胞因子产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成为二次打击, 导致肝脏发生炎症。持续发生的炎症形成炎症-坏死循环, 进展为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坏死等。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 但根据其病因及临床表现, 涉及“积聚”、“痞满”、“胁痛”、“痰痞”、“肝癖”等病证范畴。NAFLD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中气不足等, 气机被痰性黏滞所阻滞, 导致气机不畅, 进而使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淤血湿热阻滞而痞结于肝络。

本研究采用益气健脾、除湿化淤的中药治疗NAFLD患者。本治疗组方中当归、党参、茯苓、生姜补中益气;龙胆草、柴胡、虎杖清湿热、泻肝胆实火;陈皮、柴胡、芍药、甘草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山药、山楂、麦芽消食化积, 行气散淤, 活血祛淤止痛之功。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中药治疗NAFLD患者有较满意疗效, 患者血清中TG、TC、ALT、AST均有显著好转, 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调节血脂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无不良反应发生, 体现了中医疗法治疗NAFLD的优越性。

总之, 中医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确切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党参、茯苓、生姜、龙胆草、柴胡、虎杖、陈皮、芍药、甘草、山药、山楂、麦芽等中药, 疗程为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 治疗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可靠。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1]曾武武.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2) :102-104.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5) :641-644.

[3]陈丽.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 (7) :141-142.

非材料性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陶然亭社区服务中心口腔科就诊的60岁以上的患者88例。按根面龋坏的程度, 筛选出204颗患牙纳入研究对象。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观察组 (使用ART) 和对照组 (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材料

玻璃离子:FujiⅨ (日本GC公司生产)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材料;设备:光固化机 (QHL75TM Curing Light) 。

1.3 方法

观察组:首先使用用刮匙去除根面龋坏死组织软化的牙体组织, 将悬薄的无基牙质去除干净, 清洁消毒窝洞使用75%乙醇, 隔湿, 使用无油压缩空气, 最后吹干。依据说明书, 按粉液比例调拌玻璃离子, 适量填充于龋损面, 在材料未完全凝固前进行初步形态修整, 待完全凝固后使用金刚钻对外形修整, 抛光后于充填物表面均匀涂抹凡士林, 使之形成保护层。对照组:用高速涡轮机去除根面龋坏组织, 冲洗干净。用75%乙醇消毒窝洞, 隔湿, 无油压缩空气吹干, 酸蚀剂酸蚀窝洞洞壁60 s后, 三用抢冲洗、吸唾、干燥、隔湿后涂布粘结剂, 光照20 s固化, 再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 光照40 s固化。

1.4 疗效标准

成功:牙髓正常活力, 无临床症状;充填体完整且表面光滑, 无过度磨损, 无脱落、折断;无继发龋形成, 无渗漏, 洞壁与充填体密合, 探之光滑, 坚硬, 大小深度均无变化;原有症状消失, 无牙髓刺激症状。

失败:出现上述任何1项指标异常均为失败。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数据示为 (±s) ,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8例患者 (204颗患牙) 治疗后6个月复查时, 失访3例共5颗患牙, 实访率为97.55%。治疗后1年复查实访率为90.20%。2组病例的治疗结果见表2。两组治疗方法半年 (χ2=0.507, P<0.05) 和1年后 (χ2=1.087, P<0.05) 成功率相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随访比较两组失败情况, 见表3。

3 讨论

根面龋是老年口腔疾患中最常见的牙体疾病之一, 因生理或病理增龄性改变、牙周病或不良义齿修复导致牙龈退缩, 牙根暴露;或因不良义齿使基牙不易清洁区域易形成菌斑, 导致根面龋发生[3,4,5]。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年龄与根面龋病变程度呈正相关[6,7,8]。根面龋好发于多个牙面, 可涉及颊、舌、近中及远中面, 一般不是典型的Ⅴ、Ⅲ类洞, 不易制备固位形。由于老年人在治疗中与医生合作差, 更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另外, 根面龋多发于牙齿的邻面近龈缘处, 彻底去除龋坏组织和干燥窝洞较困难, 且易被唾液、血液污染, 所以对于修复材料的要求, 不但要恢复牙体形态和功能, 还要能阻止龋活动性。

根面龋常位于牙齿邻面近龈缘处, 因不直接承受咀嚼压力, 不要求充填材料的有高强度的抗压性, 近年来, 国内学者报道, 应用传统的方法制备洞形, 如用银汞等材料充填效果不佳, 因为银汞合金是良导体, 粘接性能差, 对固位条件要求高, 充填易脱落及牙本质过敏发生率高, 疗效不尽人意。目前多采用非银汞合金类充填材料 (有一定粘结力) 来充填根面窝洞[9,10]。Fuji IX玻璃离子粘固粉[11]粘固性强, 不需要任何酸蚀技术及粘结剂就能与窝洞密合粘固, 凝固后由于氟的释放, 可以防龋, 其次可以减少牙齿与材料间微间隙, 提高充治疗的成功率[12,13,14]。该研究表明:88例患者 (204颗患牙) 治疗后6个月复查时, 失访3例共5颗患牙, 实访率为97.55%, 观察组成成功率88.57%高于对照组67.02%, 治疗后1年复查实访率为90.20%, 观察组成成功率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3.4%。

牙体充填后出现的微渗漏可导致充填体边缘着色、继发龋、牙髓病变等不良后果。影响充填体微渗漏的因素有充填材料的类型、洞型的制备、牙体组织自身结构和牙髓组织的活力。光固化复合树脂是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直接充填牙体的材料, 具有美观性好、可塑性好、抗压强度高等优点, 但其在聚合过程中的收缩、受热膨胀等可形成较大的微渗漏。玻璃离子因与牙体组织间形成化学结合, 释放氟, 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接近、固化收缩小, 有利于修复体边缘密合, 能有效地防止微漏。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篇9

1 发病情况和自然史

1.1 发病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NAFLD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2004年上海普通成人NFALD的发病率为15.4%[1], 2011年北京普通成人NAFLD的发病率为35.1%[2];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 其发生率为51%~83%, 女性更常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8%~55%, 儿童NAFLD常发生在12~14岁, 以男孩常见[3]。同时在NAFLD患者中糖尿病的检出率为10.3%~26.4%[4]。在肥胖症患者中的NAFLD的发生率为47%~90%, 研究发现, 当BMI>24时, 脂肪肝的发生率为20.9%, BMI>26时, 脂肪肝的发生率为42.9%, BMI>28时脂肪肝的发生率为100%, 脂肪肝的发生率与BMI密切相关[5]。

1.2 自然史和分期

如果不对NAFLD加以干预, 约20%的患者会进展到肝硬化, 部分患者发生亚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癌 (HCC) , 30%~40%的患者死于肝相关性疾病[3]。两项研究显示, 第一次肝穿为NAFLD的患者, 3年及3.7年后再次肝穿, 发展为NASH者分别为61.5%和64%;NASH10~15年内肝硬化的发生率为15%~25%[6,7]。根据病理变化可将NAFLD分为4期:肝脂肪变、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伴纤维化和肝硬化。根据脂肪细胞浸润的程度分为:轻度 (脂肪变性细胞占肝细胞的5%~33%) 、中度 (脂肪变性细胞占肝细胞的34%~66%) 、重度 (脂肪变性细胞大于肝细胞总数的66%) [8]。

2 发病机制

2.1 二次打击理论

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公认的发病机制, 首先由于某些原因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脂代谢异常, 血液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升高, 肝脏中脂肪异常累积, 浸润肝细胞, 肝细胞中出现大量脂肪滴, 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第2次打击则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氧化应激使脂质过氧化损伤, 尤其是细胞内脂质毒性, 导致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多, 肝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坏死以及纤维化[9]。

2.2 免疫因素

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 激活肝脏内的库普弗细胞, 活化库普弗细胞释放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 导致肝细胞损伤。这些炎性因子又造成胰岛素抵抗, 引起恶性循环[10]。

2.3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血症

在NAFL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均可见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黏膜屏障受损, 细菌以及细菌产生的细菌脂多糖 (LPS) 进入门静脉, 激活库普弗细胞, 从而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11]。

2.4 肾素-血管紧张素 (RAS) 系统

研究表明肝脏局部也存在RAS, 可在正常肝组织内检测到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AngⅡ和AngⅡ1型受体 (AT1R) 等多种RAS的主要成分, 静止期的HSC只表达肾素和ACE, 而活化的HSC高表达肾素、ACE、AT1R、AngⅡ等RAS的重要成分, 表明局部产生的AngⅡ参与人类肝脏组织的重构。在AngⅡ超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中, 增加脂肪酸起始合成途径能够诱导肝脏发生脂肪变性, 用替米沙坦能减轻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IR以及脂质在肝脏和骨骼肌中的沉积[12]。

3 临床表现

单纯NAFLD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部分患者可能感觉到肝区不适, 肥胖和体重超标可能是唯一的体征。发展到NASH其症状和体征与其他肝炎无区别, 到肝硬化阶段肥胖和体重超标可能不复存在, 甚至出现消瘦, 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体征和症状完全一致。

4 诊断

4.1 高危人群

NAFLD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肥胖、BMI>24、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13,14]。

4.2 影像学诊断

当肝脏脂肪含量>33%时, B超和CT可做出诊断, 此时在病理学上已经是中度脂肪肝。发生NALSH肝脏回声由降低变为增高, 或者出现远场回声减弱近场回声增强, 进展到肝硬化时影像学改变和肝炎后肝硬化相似[13,14]。

4.3 病因诊断

NAFLD诊断时应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炎。无饮酒史的定义为乙醇摄入量男性<40g/d, 女性<20g/d, 一般超过5年。或者近期累计摄入乙醇男性<140g, 女性<70g[13,14];但是对酒精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NAFLD和病毒性肝炎可以同时存在。

4.4 生化指标

生化检查可发现HDL<1.03mmol/L (女性<1.29mmol/L) , TG≥1.7mmol/L, 空腹血糖>5.6mmol/L, 随机血糖>7.8mmol/L;ALT、AST>1.5ULN, 一般不会超过4ULN;细胞角蛋白18阳性,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IL-6升高, 肝纤维化指标升高[13,14]。

5 治疗

5.1 基础治疗

对NAFLD患者, 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是基本要求;运动是最好的治疗, 每天30~6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是有益的, 不能耐受剧烈运动的患者以散步为主要运动方式, 每天不少于1000m, 并逐渐增加距离, 最好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BMI<24。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TG、升高HDL、改善糖耐量, 部分NAFLD患者通过单纯运动就可以治愈。少量饮酒对NAFLD影响尚有争议, Dunn等[15]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 少量饮酒者 (<20g/d) 较不饮酒者诊断为NASH的概率更低;并且少量饮酒者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的发生率低。鉴于少量饮酒可增加血液HDL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美国NAFLD诊疗指南对于不饮酒或仅少量饮酒的NAFLD患者的饮酒问题暂无推荐意见[16]。

5.2 药物治疗

5.2.1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不但具有抑制肝脏糖异生、肝糖原输出, 改善肝脏和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 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还有抑制脂肪组织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减少其对β细胞的脂肪毒性的作用。窦艳玲等[17]将141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3组, 分别给予生活干预 (控制饮食和运功) 、二甲双胍1.5g/d、生活干预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6个月, 二甲双胍组和联合治疗组ALT、TG、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优于生活干预组 (P<0.05) 。

5.2.2 牛磺酸熊去氧胆酸 (TUDCA) 和多烯磷脂胆碱。

多烯磷脂胆碱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 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肝炎的治疗。TUDCA是一种新研制的胆汁酸酰胺化物, 也是熊去氧胆酸 (UDCA) 与牛磺酸结合形成的胆汁酸。研究显示与UDCA相比较, 除具有利胆作用外, TUDCA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更强, 能有效抑制肝脏组织内TGF-β1的合成和表达, 进而抑制肝脏星状细胞的活化过程, 减轻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组织内的合成和蓄积, 最终发挥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周建等[18]比较了UDCA联合多烯磷脂胆碱与TUDCA联合多烯磷脂胆碱对NAFLD的疗效, 将5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UDCA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组和TUDCA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组, 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 (ALT、GGT、TG、HDL-C) 和影像学指标 (B超和CT) 均有显著改善 (P<0.05) , 但是后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前者 (P<0.05) 。说明TUDCA对NAFLD的疗效优于UDCA。

5.2.3 其他。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胆碱、双环醇都被推荐用于NAFLD的治疗[14], 疗程一般在6~12个月以上;但是不宜同时使用过多的抗炎保肝药物, 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最新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联合双环醇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NAFLD[19]。调脂药物在NAFLD中的应用尚无统一意见,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低胆固醇、LDL的作用外, 还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血栓和抗菌作用。现有的研究表明能有效改善NAFLD/NASH患者的血脂和肝功能, 延缓NAFLD进展成NASH, 但是对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无明显效果。贝特类药物是治疗NAFLD合并高甘油三酯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 能改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肝功能指标及代谢综合征, 对肝组织学几乎没有影响, 表明贝特类药物对NAFLD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贝特类药物能否减轻肝脏脂肪变或肝纤维化仍待进一步研究[20]。水飞蓟素具有稳定细胞膜、抗氧化反应等多种作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接受性词汇量研究 篇10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 词汇习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词汇是信息的载体, 学生掌握词汇的水平往往能够决定其传达信息的范畴和能力。二语词汇通常被分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 前者是从语言理解的角度考察词汇知识, 指学习者在阅读或听力语篇中可以理解的词汇, 后者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考察词汇知识, 指学习者在写作和口语中能够自由表达的词汇。词汇量是衡量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多少直接影响其语言运用能力, 比如Astika (1993) 指出词汇量与写作质量有密切的相关性。[1]Coady等人 (1993) 的研究表明, 词汇量能很好地预测阅读理解能力。[2]我国外语界对于英语词汇量的实证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桂诗春先生1985年所做的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研究为我国英语词汇量的调查奠定了基础。[3]周大军、文渤燕 (2000) 对理工科学生在校四年的英语接受性词汇量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前两年词汇量增长显著, 后两年却呈下降趋势, 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上前紧后松以及学生学习方法上轻视强化记忆等问题。[4]张桂萍等 (2005) 考察了大学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被动词汇量和主动词汇量的发展情况, 发现被动词汇的发展“停滞”在高频词级, 被动词汇和自由主动词汇没有相关关系, 研究者指出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有限和相对单调的语言输入以及较少的语言实践机会是词汇发展的障碍。[5]蔡基刚 (2010) 指出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上存在严重的应试教学倾向,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懈怠以及教育系统上费时低效,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6]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随着二语词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二语词汇习得理论的不断完善, 学习者的英语词汇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同时, 高校非英语专业只在基础阶段的两年时间里有英语课程, 基础阶段之后学习者主要靠自主学习, 学习条件发生了变化, 基础阶段两年的课程辅助和课程后的自主学习会给学习者语言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能力的培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探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阶段接受性词汇量的发展变化, 同时考察英语课堂教学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影响。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一至四年级接受性词汇量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 在有英语课堂教学和无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接受性词汇量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为某教育部大学英语改革教学示范点一到四年级的311名非英语专业学生, 其中有8名学生没有完成测试项目或答题不符合要求, 因此进入最后数据分析的人数为303名, 各年级和专业大门类人数详见表1。该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只针对基础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 三、四年级不再开设英语课。所有的被试在入学时就参加了入学英语分级测试, 均为英语二级班的学生, 入学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本研究进行时, 四个年级的被试均处于2011-2012学年的第一学期末。为尽量均衡专业差别给词汇知识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每个年级的文科学院和理工科学院的被试人数基本相当。

2.3 测试方法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仿纵贯法 (pseudo-longitudinal) 进行, 由于在四年内被试所处的外语学习环境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所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起点相似、代表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的词汇能力进行测量, 得出结果可以看成学习者词汇能力的模拟历时发展, 即通过某一时间点的横向调查来了解学习者词汇的纵向发展情况。

本研究采用Schmitt等人 (2001) [7]在Nation (1990) [8]的词汇水平测试 (Vocabulary Levels Test, 简称VLT) 基础上的改进版本来测量被试的接受性词汇量。该测试按照词汇使用的频率设计, 考察被试在2000、3000、5000、10000词级以及学术词汇五个层次的词汇水平。每个词级有10组题, 每组包括6个目标词和3个英文释义。要求被试标出与所给释义相符的3个单词的序号, 每个词级30个选项, 五个词级共150个。VLT是现有公认的比较规范的词汇测试 (Meara, 1996:38) 。[9]

本研究设计了问卷以为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和英语学习背景。我们希望通过问卷了解到被试的英语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对词汇学习以及词汇教学的看法, 为研究提供立体视角。

2.4 数据收集

四个年级的所有测试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测试是在英语课堂时间内完成的, 学生在任课教师和研究者的共同监督下完成问卷、词汇水平测试。非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由于不再开设英语课, 数据的收集是笔者和一名硕士生共同监督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问卷, 35分钟内完成词汇水平测试。测试中学生不可以查字典或相互讨论。

2.5 评分及数据分析方法

对于测量接受性词汇量的词汇水平测试, 被试答对1题得1分, 答错得0分, 总分150分。然后将每个词频等级的分数转化成词汇量, 总词汇量为不包括学术词汇的其他4个词级的词汇量总和。本研究以词族作为词汇量的统计标准。Bauer和Nation (1993) 认为一个基础词及其无需逐个学习的派生词和屈折形式构成一个词族。[10]如enjoy, enjoyable, enjoyment是3个词形, 但词族只是1个:enjoy。以词族为基本计算单位有助于词汇量研究的标准化。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接受性词汇量的发展

表2汇总了四个年级接受性词汇量的描述性统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性平均总词汇量一至四年级分别为3619、3875、4507和4749, 呈逐步上升的态势。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在一般要求层次, 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 本研究中四年级学生的词汇量达到4749个, 基本达到要求。

从标准差看, 一到四年级逐渐变大, 四年级学生接受性词汇量的标准差最大, 说明年级越高, 学习者之间的差异越大。

为了考察四个年级的接受性词汇量有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我们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F=24.800, p=.000, 表明四个年级的接受性词汇量存在显著差异。Scheffe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无明显差异 (p=.399) , 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p=.484) , 而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有明显差异 (p=.001) , 说明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学生的接受性词汇量显著增长。文秋芳 (2006) 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的变化时提出了“学习黄金期假设”, 她认为2-3年级是大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 学生在经过1-2年级的调整期后, 进入2-3年级, 熟悉了教学、生活环境, 适应了大学的教学方法, 学习步入了快车道。[11]另外, 接受性词汇量的显著增长也可能得益于课堂的直接词汇教学。课堂上教师对生词的讲解、课后词汇练习题、听写和造句等这些活动为学习词汇提供了最佳机会。最后,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除了英语课堂教学外, 学生还会用相当一部分课外时间学习英语, 动机增强, 学生的接受性词汇量自然显著增加。

为了研究每个年级在五个词频层次 (2000、3000、学术词汇、5000和10000) 上的发展情况, 分别进行了五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五次Scheffe事后多重比较 (p<.05)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在2000、3000、学术词汇、5000和10000词频层次上四个年级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一年级与二年级之间在五个词频层次上都无显著差异, 说明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接受性词汇量在五个词频层次都没有显著增加。三年级与四年级之间在五个词频层次上也无显著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在2000、3000词频层次上无显著差异, 而在5000、10000和学术词族层次上有显著差异, 说明从二年级到三年级接受性词汇量的显著增长表现在5000、10000词族以及学术词族上。

此次研究发现与周大军、文渤燕 (2000) 对理工科学生英语接受性词汇量的跟踪调查不同。他们发现学生一、二年级词汇量增长显著, 而三、四年级却很快滑坡, 学生毕业时的词汇量仅相当于他们第一学年末的词汇量水平。他们使用词汇量调查试卷, 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用词汇表 (1—4级) 》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文理科本科用) 词汇表的A级 (5—6级) 中, 随机等距抽词分别组成5份试卷, 每卷200词。而本研究采用Schmitt等人设计的词汇水平测试进行接受性词汇量的测量。选取的测量工具的不同可能是造成结果有所差异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 这十多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不少高校还自主研制出了网上外语学习系统,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和学新模式的出现, 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及更优越的条件学习英语, 因此本研究得出学生的词汇量四年来逐步增长不足为奇。

3.2 有无课堂教学下接受性词汇量的发展

本研究的测试是在第一学期末, 所研究的三年级的阶段是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 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还有课堂教学, 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末他们又刚刚参加完四、六级考试, 因此三年级可以看成是二年级的一个延续, 而此时只有四年级是完全没有英语课堂教学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二、三年级的发展变化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下学生接受性词汇量发展的特点。从结果看, 学生的接受性词汇量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有显著增长。对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来说, 每周4-5小时的大学英语课是其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 所以学习者接受性词汇量的显著增长直接得益于英语课堂教学, 基础阶段的英语课程辅助对于学生语言接受性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从三年级到四年级, 学生的接受性词汇量无显著增长, 说明学习者在课程后的学习上, 接受性词汇量的发展趋于停滞, 学习者语言接受能力无显著意义的提高。基础阶段英语课程并没有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持续动力。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各个高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五花八门、比较混乱, 在调查中, 很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乔梦铎等, 2010:11) 。[1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消极接受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他们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很少有机会进行语言运用, 这样很不利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

4 结束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的接受性词汇量逐渐变大, 并在二年级到三年级有显著发展;英语课堂教学对学习者接受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而在高年级课程后学习下, 学习者接受能力无提高, 英语课堂没有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反映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高校可以采取有效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实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原则, 如开设EAP和ESP课程。这类课程的开设能满足学生较大词汇量的需求, 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该文只探讨了接受性词汇量这一个维度, 对于产出性词汇量还没有涉及,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会探讨学习者四年产出性词汇量的发展, 从多维度视角更加立体地探索中国学生词汇能力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Astika G G.Analytical assessment of foreign students’writing[J].RELC Journal, 1993, 24:61-72.

[2]Coady J, Mgoto J, Hubbard P, et al.High frequency vocabulary and reading proficiency in ESL readers[C]//Huckin T, Haynes M, Coady J.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Vocabulary Learn ing.Norwood, NJ:Ablex, 1993.

[3]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量的调查和分析[J].现代外语, 1985 (1) :1-6.

[4]周大军, 文渤燕.理工科学生的词汇发展状况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32 (5) :356-361.

[5]张桂萍, 韩淑芹, 诸美玲.中国学生课堂环境下主动词汇与被动词汇的发展[J].现代外语, 2005, 28 (4) :374-382.

[6]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4) :306-308.

[7]Schmitt N, Schmitt D, Clapham C.Developing and exploring the behavior of two new versions of the Vocabulary Levels Test[J].Language Testing, 2001, 18 (1) :55-88.

[8]Nation I S 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9]Meara P.The dimensions of lexical competence[C]//Brown G, Malmkjaer K, Williams J.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in Sec 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0]Bauer L, Nation I S P.Word famil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1993, 6:253-279.

[11]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8 (3) :189-195.

非材料性研究 篇11

然而,由于在热红外面阵探测器、深低温光学制冷等关键技术的限制,此前热红外谱段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在国内尚无成熟样机提供数据,因此也少有人从事相关热红外高光谱图像数据的处理工作。

现依托于在科技部863计划支持下研制的国内第一套热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研究了相关的热红外高光谱图像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提出了一套处理方法,得到了优良的热红外高光谱数据集。为后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1 基于光栅分光的热红外高光谱系统

热红外高光谱系统采用Sofradir公司生产的MARS VLW RM4型号探测器芯片[3],自行研制冷屏,杜瓦进行探测器组件封装,该红外高光谱成像仪载荷工程样机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光谱范围:8.0~11.5μm;成像波段数:180;光谱分辨率:42 nm;量化位数:14 bits;瞬时视场:1mrad;总视场:14.5°;NEΔT:≤0.2 K@300 K(平均)。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实物图如图2所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目标信号经过成像镜会聚到狭缝处,经过光栅分光后再入射到探测器焦平面。每一列对应一个光谱通道,每个光谱通道的光谱宽度为42 nm,共180通道。由于目标不同的光谱维数据在探测器上成像只有一列,因此需要通过扫描的方式得到目标景物的高光谱图像。通过合并每个光谱通道在时间维上的图像,最终得到高光谱数据集,用以提取目标景物的光谱信息,如图3所示。

2 热红外高光谱图像非均匀性处理方法

由于受热红外探测器制作工艺、工作条件、功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的热红外探测器阵列性能还远比不上可见光探测器,存在较大的噪声和非均匀性。同时考虑到热红外背景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目标信号是十分微弱的。对于热红外高光谱图像,最大可能的去除非均匀性噪声和提高信噪比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经实际检验,提出了一套基于两点校正的处理方法,方法处理流程如图4。

2.1 基于波段的两点校正算法

在进行校正前,应首先剔除以下几种情况的坏点像元:(1)响应率过高或者过低的点;(2)响应波动太大的点;(3)响应不变的点,即盲元。

常规的红外图像两点非均匀性校正算法期望输出采用的是全焦平面像元输出的平均值,但在高光谱图像中,焦平面上的不同列,也就是不同谱段的像元之间的输出是不同的,必须区别对待。为此,采用两点校正算法时应单独对每列图像进行,而不是以整个焦平面为单位进行。在进行非均匀性校正之前,先提取每个通道的光谱图像,由于黑体在每个波段上辐射的能量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基于每个通道的光谱图像进行两点法校正。按如下公式计算[4]。

式(1)中,Vi,s(φ2)和Vi,s(φ1)分别是低温黑体和高温黑体在第i个光谱通道上的平均响应;Vj(φ2)和Vj(φ1)分别为第j个像素点对低温黑体和高温黑体的响应值;ki,j和bi,j分别为第i个光谱通道第j个像素的增益和偏置系数。

2.2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条纹去除[5]

红外焦平面器件一般有多路信号输出端口,各个输出端口之间存在信号的不一致性,另外,不同位置的红外探测光敏元对相同红外辐射也会产生不同的输出信号,最终使得红外图像内出现一种类似于条纹状的非均匀性高频噪声。经过常规的非均匀性校正,一般仍会在图像中残留较严重的条纹噪声,这种条纹噪声是基于焦平面是4路输出的基础上的。现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一维傅里叶变换的条纹噪声去除技术。快速傅里叶变化(FFT)表达式如下。

将图像的像元依焦平面1,2,3,4路输出的顺序按时间先后排列成一维数列,之后经过FFT变换,将FFT的谱线中以4为周期和以160,320为周期的谱线置0(这些点的谱线值过高,意味着存在着以这些值为频率的周期信号,这里也可以取其左右相邻谱线幅值的均值),最后得到的数据再反变换即可得到消除条纹的图像。方法简图如图5。

同时,对于实际红外拍摄图像的时候,图像本身可能含有这几个频率的谱线,但实际图像中,不会有如此整数的强烈谱线,这几根特殊谱线的幅值与其相邻谱线的值基本相似。为此可以考虑将原本置0的谱线用左右相邻的谱线强度的平均值代替。

以经过非均匀校正后黑体红外图像为实验数据,对比传统的基于矩匹配[6]的方法。为了更客观地对本文算法进行评价,以图像剩余非均匀性,图像RMS噪声为依据对图像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剩余非均匀性,均方差越低,则表示图像的质量越好。实验结果如图6和表1所示。

从处理结果和剩余非均匀性的降低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这种条纹噪声去除方法的有效性。

2.3 像元合并

对于一般的机载应用场合,相对于速高比,热红外探测器的帧频是有很大余量的。因此当提取出不同波段的条带图像时,每个波段的图像的像元在时间维上是有重叠的,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像元进行叠加来提高性噪比[7]。结合所搭载飞机的速高比,本文所使用的热红外高光谱机载成像系统使用6个像元的合并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7。

3 实验室和飞行试验验证

为综合验证本文提出的针对热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非均匀性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验室,利用转台和红外波段反射镜来模拟飞机推扫过程,采用热红外制冷型320×256焦平面器件。通过反射镜的转动,扫描远处目标场景,而焦平面本身并不运动,从而得到推扫图像。之后迅速用不同温度的黑体采集定标校正数据,用以后续的处理,同时推扫了一组常温黑体的图像,可以用来计算这幅黑体推扫图像经过最终处理后的剩余非均匀性,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非均匀性校正采用两点法,采集的两个定标温度点为15℃,25℃。所有扫描的原始图像为320×256×1 044帧。

从结果可以看到,在8~11μm的波段上获得了清晰的图像。为量化分析最终的处理结果,以推扫的黑体图像来计算最终的剩余非均匀性,这里剩余非均匀性使用国际定义,计算如下,对于一个M行N列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其非均匀性UR为

式(4)中,d和h分别为死像元和过热像元个数,R(i,j)为探测器不同像元。

最终得到的处理后的中心波长为10μm的推扫黑体图像的剩余非均匀性为0.001 9,全波段NETD平均低于200 km,结果理想。以此为基础,最终于舟山完成了飞行试验,相关试验参数如下,速高比决定了成像系统的最小帧频数,其计算如表2。

M=V/H,其中V表示飞机的速度(m/s),H表示飞行高度(m),最终M的单位为rad/s。

经过对得到的数据处理,最终处理得到的热红外100谱段的数据以及最终的高光谱数据集如下,可以看到经过本文相关方法处理,在热红外波段得到了清晰均匀的图像(图9),结合地物中布置的光谱定标版,得到了地物的8~11.5μm的高光谱数据集,为后续应用打下了基础。

图9热红外高光谱数据立方体(部分)Fig.9 Thermal infrared hyperspectral data sets

4 结论

针对光栅分光的热红外高光谱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结合基于波段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和基于一维傅里叶变换的条纹噪声去除的综合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热红外高光谱图像非均匀性校正功能,不具有场景依赖的特点,并且保持了目标信号的原始光谱特性。经过实验室和飞行试验验证,得到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为后续热红外高光谱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热红外高光谱成像因其被动成像、全天候工作等诸多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受限于热红外面阵探测器、深低温光学系统等关键技术,少有基于实用样机高光谱数据集的数据处理研究。现以国内首次研制的实用热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为依托,研究了一套相关的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为进一步光谱数据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热红外高光谱系统,非均匀性校正,条纹噪声

参考文献

[1] Murphy R,Kohin M,Backer B.Recent developments in uncooled IR technology.In SPIE,2000:12—16

[2] 王建宇,李春来,姬弘桢,等.热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5;34(1):51—59Wang Jian yu,Li Chunlai,Ji Hongzhen,et al.Status and prospect of thermal infrared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2015;34(1):51—59

[3] Corporation S.Technical data package Mars VLW RM4.France:Sofradir Corp,2013

[4] 林颖,徐卫明,袁立银,等.长波红外高光谱非均匀性校正及光谱特征提取.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4):605—610Lin Ying,Xu Weiming,Yuan Liyin,et al.Nonuniformity correction for LW infrared hyperspectral and its spectral feature abstraction.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2011;40(4):605—610

[5] Ji H,Li C,Chen X,et al.Research on spatial noise of high resolution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system.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SPIE)Conference Series.2014:92632A—92632A—10

[6] 刘正军,王长耀,王成,等.成像光谱仪图像条带噪声去除的改进矩匹配方法.遥感学报,2002;6(4):279—284Liu Zhengjun,Wang Changyao,Wang Cheng,et al.Destriping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by an improved moment matching method.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2;6(4):279—284

上一篇:投资环境分析政策建议下一篇:联系生活 学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