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例谈

2024-09-16

《中彩那天》教学例谈(精选4篇)

《中彩那天》教学例谈 篇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修理厂的技工, 买彩票中了大奖——奔驰汽车, 而中奖彩票是别人请他代买的。在汽车和诚信的选择中, 他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中, 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 他最终选择了诚信, 把大奖还给了它的主人。教师在指导阅读时, 可凭借语言还原形象, 引领学生走进语境亲近人物, 揣摩人物心理, 体会人物情感, 亲历道德抉择, 感受抉择中的艰难和抉择后的快乐, 使学生得到语言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

一、引入情境, 尝试道德选择

课文叙述的中彩, 生活中并不多见。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道德选择, 学生却经常可以碰到。为缩小学生与文本的差异, 可这样引导:同学们,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走在路上, 四下里空无一人, 可眼前却清晰地躺着一个鼓鼓的钱包, 随手捡起钱包, 该怎样处理呢?出租车司机晚上到家, 猛然间发现后座上有顾客遗忘的背包, 拿起一看, 里面钞票不菲, 该怎样处理?到商店购物, 回家发现人家多找了钱, 又该怎么办?……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 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为什么?———引导选择, 陈述事理。一般而言, 学生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老师须加以赞赏, 并顺势一转:同学们, 面对上述假设, 大家都有自己正确的选择, 老师很是欣慰。如果有这么一天, 上述情景不是假设, 而真的碰到了, 我们的选择也许比现在要困难, 甚至是艰难。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彩那天》, 去经历、去感受一次道德的抉择。

二、初读感知, 把握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生字字音, 并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利, 接着让他们浏览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人, 他们与中彩有怎样的关系?此后, 引导以不同的方法概括内容, 以培养学生速读感知、把握内容的能力。

1. 词语串联。

让学生读准“维持、拮据、梦寐以求、神情严肃、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特别高兴”等词语, 结合课文说说“维持、拮据、梦寐以求、迷惑不解”的意思, 进而借助上述词语串联内容:“我”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 生活很拮据。父亲买彩票中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 却神情严肃;“我”闷闷不乐, 感到迷惑不解, 从母亲口中得知事情真相, 原来中彩的彩票是父亲为库伯代买的。父亲回家后, 打电话叫库伯把汽车开了回去, 这下父亲显得特别高兴。

2. 人物联系。

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人, 他们与中彩有怎样的联系, 借助这种联系说说主要内容:“我”知道中彩了很高兴, 可父亲却神情严肃, “我”迷惑不解, 妈妈告诉了“我”事情真相, 那奔驰车应该是库伯的。父亲回家后, 打电话把事情告诉库伯, 库伯派人把车开走了, 父亲很高兴。

3. 句子关联。

先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再根据中心与内容的关系概括:“我”一家生活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虽然家中拮据, 但父亲经过抉择, 把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交给了它真正的主人。汽车没有了, 但是我知道“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除了概括内容外, 上述概括的方法不同, 目标也有所区别:词语串联既能降低概括难度, 还能促进词语的理解;人物联系既能理清课文线索, 还能理解人物间的关系;句子关联既能把握中心句子, 还能感悟语言的情感。

三、亲近人物, 揣摩内心世界

课文重点借父亲的表现, 突出了中彩以后父亲极其复杂的内心变化, 凸显了道德抉择的痛苦和艰难。可围绕“抉择艰难”引导细读深思, 想象情境, 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其变化过程, 以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

1. 从神情的异样看。

中彩以后, 孩子“简直不相信那是真的”, 父亲却“神情严肃, 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 都被他赶了下来”。对上述句子可这样引导:中彩了, 父亲本该高兴, 为什么“神情严肃”, 并几次把孩子从车上赶下来呢?如果你就是父亲, 能谈谈自己的心思吗?——体会父亲的“两难”:留下汽车, 可以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 但却失去了长期固守的诚信;让出汽车, 虽难拥有朝思暮想的汽车, 但却坚守了多年固守的诚信。

2. 从潜藏的故事看。

母亲告诉了“我”潜藏于“中彩以后”的故事, 其故事恰恰表现了爸爸抉择的痛苦和艰难。对此, 可这样引导: (1) 回家后, 我知道了“中彩”的秘密, 你能介绍其中的秘密吗?———引导从“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知道中彩的彩票是库伯的;从“那K字用橡皮擦过, 留有淡淡的痕迹”, 想象父亲知道中彩后的举动, 揣摩他当时的内心, 体会父亲对奔驰汽车的渴望, 对擦拭举动的纠结。 (2) 如果父亲不将汽车让出是不是可以?为什么?———学生自由表述, 教者适时引领:看起来不让似乎可以, 因为对中彩的“内情”, 库伯不知, 他人不晓, 不让出汽车, 谁也不会知道。其实不让肯定不行, 真诚是做人之本, 中彩的内情虽然库伯不知道, 但父亲心中有数, 不让出汽车, 内心一定有愧。

3. 从最终的决定看。

父亲回家后, 就打电话让库伯把汽车开走, 这表明父亲回家路上对道德抉择已有明确答案。而抉择过程肯定艰难, 为让学生具体而真切地感受父亲一路所想, 可这样引导: (1) 领取汽车时父亲是神情严肃, 而打了电话后则非常高兴, 因为父亲通过一路思考, 已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就是父亲, 请联系家庭的生活、自己的希望, 展示一下一路的心理活动。———体会汽车对父亲的诱惑, 父亲对汽车的向往; (2) 如果你就是父亲, 联系“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还会想些什么?———体会最终抉择的原因 (以诚为本、真诚待人;宁可物质贫乏, 不可精神空虚) 、抉择以后的欣喜 (交出了汽车, 守住了诚实;失去了物质财富, 收获了精神财富) 。

四、再现形象, 享受抉择快慰

父亲擦字迹时的忧郁和纠结, 打电话时的喜悦和干脆, 让汽车时的真诚和坦然, 浓缩了父亲抉择的全部过程, 其过程既是艰难的, 又是成功的;既是勇敢的, 又是智慧的。而课文对上述内容只是轻描淡写。为促使学生走进语境, 享受抉择成功的快慰, 可这样引导: (1) 父亲与库伯通话, 双方可能谈些什么?能再现通话的过程吗?———感受父亲的高兴和坦然、库伯的意外和敬佩。 (2) 库伯派人来开汽车时, 来人与父亲各会说些什么?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感受父亲的坦然和果断, 来人的惊异和赞叹! (3) 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 知道了内情, 而父亲又没有让出汽车, 你此后坐在这样的汽车里, 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为什么?———感受孩子的不安和苦涩; (4) 如今, 父亲让出了汽车, 如果你有幸坐到了库伯的奔驰车里, 又是怎样一种感觉?为什么?——感受孩子的坦然和自豪。

五、联系实际, 升华学生情感

“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两句是理解的重点, 也是难点, 可这样引导:

⒈联系课文理解。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使其明白:一家人很有骨气, 在生活很拮据的情况下, 能把汽车给予它的主人, 虽然生活依旧贫困, 美好愿望可能永难实现, 但一家人心情轻松而愉悦, 精神纯洁而富有, 腰板硬朗而挺直, 想到这件事, 全家都会有一种自豪感。父亲打电话时, 家人都知道汽车就将回到它真正的主人手中, 梦寐以求的汽车也许永远不会与家人谋面, 但此时此刻, 全家人都是最轻松、最愉悦、最自豪、最骄傲的, 这样的精神享受是任何物质享受无可比拟的。

⒉联系实际理解。可这样引导:我们肯定没有遇到这类的中彩事件, 但生活中类似的道德选择可能经常遇到, 你曾经遇到过怎样的难题, 是怎样选择的, 当时是怎样想的?如果当时选择出错, 也请大胆地表述出来, 如果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通过联系生活, 真情表白, 可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 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中彩那天》教学例谈 篇2

花沟中心小学

李佳佳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故事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和父亲的神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文章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教学中,我把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在3——9自然段,体会父亲在拨通电话把车给库伯时而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中拓展文本,具体给本堂课做了如下安排:

一、注重阅读感悟。

在教学《中彩那天》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书,了解故事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问题,在读中去解决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比如:

1、“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分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下来。”这是为什么?

2、“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难题?

3、得知我们家中彩后我和父亲的表情各是什么样的?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读后收获,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很快,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引导学生一起去解答“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弄清:爸爸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再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反复朗读7-8两个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

在指导学生学习3—8自然段时,我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读议结合解决问题—合作讨论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把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较为积极,讨论激烈,提出了如下几个有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母亲为什么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我结合学生自己给出的解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并且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答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去想象故事的发展结局。我让学生想一想: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之后再写一写。最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在学生奇妙的想象中赋予故事新的内容。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像爸爸这样的人,还让学生评判一下“我”对库伯把车开走的看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看得出他们幼小的心灵似乎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课后拓展。

在学完这课后,我布置任务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父亲这样做的看法,这样也让学生把道德问题深入到生活中,使学生对道德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回顾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读书思考问题比较积极,放手让他们自己讨论时,学生自己好像觉得没话可说了。而且有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似乎只是停留在别人说过后的一种点头同意,并没有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所以今后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我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有些多,其实有些问题不需要出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读书就知道了。设计的问题太多只会过多的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只需要抓住一个主要问题即可,然后层层展开,效率会更高。

《中彩那天》教学例谈 篇3

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 不良社会风气和部分家长不讲诚信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行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学生中诚信缺失现象频频出现。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培植学生诚信品质的重任,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真诚待人, 老实做人, 讲老实话, 办老实事, 培养学生守时, 守信, 言必行, 行必果, 树立诚信观念, 让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

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 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做到不自欺, 不欺人, 讲信用, 重信誉, 是语文这一人文学科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

立足课堂, 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人教版语文教材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不同角度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涉及诚信内容的课文为数不少。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彩那天》就是一篇很好的有关诚信内容的课文。故事讲的是一个修理厂的技工, 无意中抽中大奖, 但是抽中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 经过思想斗争, 他把大奖送还给同事。 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懂得, 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通过学习本文, 学生体会感受主人公诚信的品格, 从而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语文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进行思想教育, 要注意方式方法, 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感知能力,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诚信教育的洗礼。为体现这一教学重点, 渗透诚信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我是这样进行教育设计的。

一、初读课文, 感知诚信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 以便以学定教。 这时, 学生一般会从价值观方面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或为“父亲”的做法所感动, 或表示不理解。 无论学生的感想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一致与否, 教师都不要急于下结论, 能初步感知文中父亲的诚信就行,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主要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具体到具体的词句) 获得的, 也可以把这些内容画出来。

二、换位思考, 体会诚信

学生读课文、谈感想、画出引发感想的内容后, 可启发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特别是抓住画出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默读思考: 如果你是那位以一人的工作承担起家庭生活责任、梦寐以求能有一辆车的父亲, 想把这辆车留下来, 你会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 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父亲对拥有车的渴望, 为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诚信品格打下基础。

面对诱人的奔驰车, 在同事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情况下, 父亲完全可以自己留下, 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父亲的实际需要和所作所为的对比中体会他人格的美丽, 为他的诚信品格所感动, 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三、感情朗读, 赞美诚信

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行的, 而不是靠教师的说教。 为强化本文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启发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戏剧化”的朗读。 这是进行创造性朗读和体验的良好途径。 通过戏剧化朗读更能突出表现父亲诚信的美丽品格, 如果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他们的心灵无疑将再次受到净化。

四、辨析讨论, 内化诚信

组织学生针对作品的不同认识、看法展开争鸣性的讨论。教师可就父亲当时的表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用 “假如你是… … ”“如果你在… … 这时候… … ”“面对此情此景你… … ”这一类语言启发学生讨论。 讨论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 我们一家人心情怎样? 为什么“父亲显得特别高兴”, 他给我们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等等。 通过辨析讨论, 进一步加深对父亲诚信品格的体会,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将诚信内化于心, 心服于“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

五、练习写话, 强化诚信

发挥想象, 写一段话:

1. 学到这里, 同学们应该注意到, 文中妈妈说话了, 我也说话了, 唯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 多么遗憾。 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2.同学们, 车被开走了, 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 请写出来。

就作品中含蓄的意味深长的结尾进行续写, 或补充作品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而跳跃、略写的部分。 这样的环节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切己体察,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丰满人物形象, 强化认识父亲的诚信品格多么美好高尚。

六、推荐阅读, 巩固诚信

学完课文后, 我向学生推荐了几篇有关诚信的故事, 如《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 》、《华盛顿砍倒樱桃树 》、《诺言 》, 学生课外阅读, 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通过课外延伸阅读, 学生更崇尚诚信, 因为信守大大小小的诺言会让这个世界更肃穆而神圣。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4

《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家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彩得了一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他并不高兴,原来中彩的彩票是他的朋友的,但是朋友并不知道,因此他面临着留下汽车还是把汽车还给朋友这一道德难题。最后他毅然把汽车还给了朋友。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虽然他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而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紧紧抓住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为切入口,以及当中彩领取汽车时,“我”与父亲迥然不同的神情去引导学生思考,为领悟下文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难题做铺垫。这一处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什么事道德难题? “道德难题”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联系上下文读书回答问题很不错,接着,我又围绕父亲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展开讨论,假如你就是这位生活贫穷,靠一个人的工养活一家六口人的父亲,你的心里会怎样想?这一环节,旨在拓展想象,联系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这一环节设计的不错。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阅读,当讲完课文后,我给学生讲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想一想,中国留学生缺的是什么?2.请你送给这位留学生一句话。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课外的一则资料,结合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实力正确的价值观。

一节课下来,不足之处还是很多的: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总给学生提问,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来回答问题。也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显得很被动。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在练习说话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激励性不高。板书不及时,这与平时自己的课堂随便有很关系。

上一篇:心理扶贫论文下一篇:译文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