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扶贫论文

2024-09-16

心理扶贫论文(共4篇)

心理扶贫论文 篇1

一、习近平论心理贫困和心理扶贫

一切经济现象发生背后的深层原因都应在人的心理中去寻找。比如,我们说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业制度变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就是因为该制度变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激发正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致贫的原因很多,但人自身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人自身的心理或精神原因。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就必须首先瞄准、找准“人”身上的心理致贫原因。人的心理因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心理因素这一非物质原因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中的伟大作用。24年来,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观念扶贫”、“精神扶贫”、“扶贫要先扶志”的扶贫理念。例如,199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同志聚焦贫困与发展问题的著作———《摆脱贫困》,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该书中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先飞、先富的关键是我们头脑里要有先飞、先富的意识。我们一向认为,地方贫困,但人的精神和心理不能贫困;贫困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人的精神和心理贫困。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首要意义并不是摆脱人们物质上的贫困,而是首先要摆脱人们头脑中的意识、精神和心理贫困,只有摆脱了心理和精神的贫困,才能彻底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扶贫要扶志”的扶贫理念。例如,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指出,“扶贫要扶志,有志气、自力更生很重要!”[2]不到一年时间,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再次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3]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扶贫要扶志,要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省代表团座谈时指出,“扶贫要扶志,补齐精神短板。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贫困者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精神扶贫则使人精神上有力量,实践中有力量,这样扶贫就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不拔掉精神上的穷根,就不能拔掉经济上的穷根。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5]“扶贫要扶志”中的“志”是什么?《辞海》对“志”字义的基本解释是:“在心为志”,“志”即人的心理或精神“[6]。”扶贫要先扶志“即扶贫要先扶人的心理或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一文中还提及了“新邵贺贫”、“两个县争戴国家贫困县的帽子”、“一个县一直戴着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帽子”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看了一些材料,反映说2012年初,某省某县(经查实为湖南省新邵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该县政府网站上随即发布‘特大喜讯’,热烈祝贺该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就是“新邵贺贫”事件)。还有一个案例,是说两个县争戴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落败的县长含着泪说,我们县这次之所以没能争取到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格,就是因为我们县实在太穷了。再有,有一个地方一直戴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其实,2005年该县就已经进入了全国百强县之行列,2011年因媒体曝光,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格才被取消。据说,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中部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评比榜单上,竟有17个国家级贫困县。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一下,该摘帽子的就要坚决摘,不该戴就坚决不要戴,没什么好照顾的!”“新邵贺贫”(1)、“争戴贫困县帽子”的现象,一方面暴露了如今贫困地区政府及民众总是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于外部帮扶(或扶贫),贫困地区政府及民众“等、靠、要”的对外依赖心理还相当严重,贫困人口自力更生精神、劳作精神、自信心和坚韧意志严重缺乏,这在贫困地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实质上就是人们心理贫困(或精神贫困)的表现,心理或精神贫困已成为制约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非物质原因。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行国家扶贫政策体系的某些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在救济扶贫、物资扶贫、资金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项目开发扶贫、对口帮扶扶贫、生态扶贫、搬迁(移民)扶贫等的同时严重忽略了贫困人口心理(或精神)贫困与心理(或精神)扶贫。如今,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某些深层心理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习近平心理扶贫观对新时期反贫困的启发

检验一项扶贫政策的得失成败,主要不是看外部给贫困地区和人口多少援助资金、开发项目等,关键要看该扶贫政策是否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而不能使贫困地区政府和贫困地区人口产生负向指望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和畏惧(困难)心理,更不能“越扶越懒”、“越扶越贫”。在脱贫致富中,能否最大限度激发贫困地区政府和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就是通过某些制度安排(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来激励人的积极心理和行为,促使人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勉地工作或劳动以创造财富,就是变过去“外部(扶贫部门)要我(农户)富”的被动扶贫模式为现在“我自己(农户)要富”的主动脱贫模式,其实质就是持续不断地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在动机或欲望的人的心理过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理贫困和心理扶贫的思想给新时期中国反贫困实践以巨大启发,这就是:国家在物资扶贫、资金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项目开发扶贫、对口帮扶扶贫、生态扶贫、搬迁(移民)扶贫等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贫困人口心理(或精神)贫困与心理(或精神)扶贫问题,切实把心理扶贫提上国家顶层议事日程和反贫困实践上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序,跋,1-4,7-8,67-68,215-216.

[2]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30日)[G].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6):56-59.

[3]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1).

[4]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2015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15-10-17(2):2.

[5]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如何补齐?[EB/OL]www.chinanews.com/ll/2016/03-18/7802567,shtml.

[6]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453.

心理扶贫论文 篇2

扶贫健康扶贫

时间:2017-03-01 湖南日报2月26日讯(记者 贺威)2月25日至26日,省委副书记乌兰在永州调研时强调,要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协同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不落一户一人。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畜牧兽医、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等特色专业。新田县职业中专实施“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工程,就地或在劳务输出地免费培训实用技术。乌兰肯定了学校教育扶贫的创新举措,要求职业院校要面向困难群体,通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订单式”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现教育扶贫与产业发展“双赢”。

健康扶贫是乌兰此次调研的重点,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和新田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乌兰详细询问贫困人口参合覆盖面,住院、门诊报销比例等情况。她说,要通过数据分析,对贫困户实现精准医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减少因病致贫的比率;大型医疗机构要通过结对帮扶,帮助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素质,为基层培养更多全科医生,提升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针对因地方病、慢性病致贫的群众,要发掘地方特色中医药资源,对症施治,减少群众看病负担,实现更加精准的健康扶贫。

在伊园油茶基地高产油茶林,乌兰察看茶树长势,仔细了解油茶的效益、产量以及发展面临的困难。油茶挂果前林下套种紫薯、百合等经济作物,挂果后养鸡、养蜂,大幅提高了效益。乌兰对此表示肯定,她勉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继续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论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扶贫工作 篇3

1 导致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

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贫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这些因素的交叉影响在学生身上形成了几个难以解脱的矛盾。

1.1 物质贫乏与现实需要的矛盾

这是大学生心理贫困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逐渐实行大学生缴费上学, 绝大多数大学又设在大中城市, 消费水平较高, 要顺利完成学业, 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不少农村生源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堪重负, 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同学之间消费上的相互攀比, 更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物质贫乏与现实需要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 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障碍和人格扭曲。

1.2 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自卑心和自尊感是贫困生的一对心理矛盾, 而且往往是自尊心越强, 自卑感也就越强。贫困生主要来自贫困地区, 家境较为贫寒, 同时由于教育条件落后而使自己在学习、生活、素质等方面往往不如别人, 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从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然而, 贫困生又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 尊重满足与否所引起的情感反应非常强烈, 对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相当敏感, 老师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和平常的举动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使他们感到压力。面对强大的压力, 贫困生往往会因此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心里的积郁和苦闷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和释放, 心理问题越积越多, 甚至于到了无法摆脱的地步。

1.3 前途未卜与家庭期望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建立, 竞争机制的引入, 大学生不再由国家统包统分, 他们必须进入人才市场, 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 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 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现实明白地告诉他们, 大学毕业就等于“捧到”“铁饭碗”的美好生活已成为历史, 职业稳定感荡然无存, 而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艰难投资四年的希望将成为泡影。作为农村生源的贫困生, 他们上大学极不容易, 他们被倾注了父母甚至全村父老乡亲的厚望, 因而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 无颜见“江东父老”。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 一旦受到挫折便会为此焦虑不安, 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甚至绝望而演变成心理疾病。

1.4 良好愿望与助贫方式不当的矛盾

对贫困生的各种资助工作, 本来是件好事, 资助者具有良好的愿望, 但是由于采取的方式不当, 使一些农村生源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 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 感到是在接受“施舍”, 挫伤了自尊心, 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

2 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扶贫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大量事实表明, 一个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很难在其它方面得到顺利发展。因此, 对于“双困生” (即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 的心理问题, 高校要给予高度关注, 做好其心理扶贫工作。但是, 在做好工作中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 讲究一定的技巧, 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或者事与愿违的结果。“双困生”的心理扶贫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物质支持是解决心理贫困的必然要求, 是心理工作的首要原则。邓小平同志说过, 只讲革命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是唯心主义。心理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所引起的, 满足贫困学生的经济需求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等资助体系, 充分发挥其在资助贫困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途径, 努力探索社会力量资助贫困生的途径和方法, 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同时, 物质问题的解决, 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消除心理问题, 甚至有的贫困生因接受了物质帮助而加重心理矛盾。因此, 在物质支持的基础上, 还必须进行精神鼓励。对经济困难学生, 在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的同时, 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 使其树立理性观念, 坦然面对现实。

2.2 思想引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这是心理扶贫工作的重要原则。思想与心理是既有区别, 又相联系的两个概念。俄国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普列汉诺夫认为, 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态, 它们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自发的、不系统的反映形式。思想体系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系统的、深刻的反映形式。因此, 思想与心理, 脱离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唯心主义。“双困生”问题, 既要进行思想教育, 又要加强心理辅导, 但以心理辅导为主, 因为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直接源泉和动力。通过思想教育, 解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引导他们理智地、科学地直面挫折, 用坚强的意志克服暂时的困难。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 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增强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及时排除成长中的一些心理障碍, 提高心理素质。

2.3 他助与自助相结合

他助与自助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一方面, 心理扶贫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帮助;另一方面, 心理扶贫的效果, 还要靠受扶贫者的思想心理运动转化的实现。他助只是解决问题的外因, 而自助才是解决问题、矛盾的内因。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 即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教师的任务就是“助人自助”,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双贫生”在接受他人物质、精神帮助的同时, 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作用, 把物质和精神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 积极把握各种有利的机会, 克服自卑感和“等、靠、要”思想, 努力做到自力更生, 同时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修养、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

2.4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既有共同性的一面, 又有其个性的一面。只有科学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共性与个性, 才能掌握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的教育工作规律, 才能有针对性地和有成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和心理引导工作。因此, 要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以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双困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创造条件, 最大限度让他们参与所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个别教育中,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 个性品格迥异, 不同的学生所遭遇的问题不完全一样, 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集体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个别教育要以个别谈心为主。

2.5 教育与体验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客体的关系, 首先是实践关系。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价值目标的推动下, 按照内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 人的认识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因此, “双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要依靠教育, 另一方面要靠实践体验。只有两者的结合, 才能使认识转化为行动, 情感得到升华, 情绪得以牢固控制。高校应当重视社会实践对于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 克服心理矛盾的重要作用, 并为其实践体验积极创造条件。

总之, 大学生的心理扶贫工作, 有赖于学校、老师、同学和学生自己以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同时务必要贯彻上述基本原则,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导致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物质贫乏与现实需要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前途未卜与家庭期望的矛盾;良好愿望与助贫方式不当的矛盾。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扶贫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思想引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他助与自助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与体验相结合。

关键词: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贫困

参考文献

[1]龙晓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2003 (5) .

知识扶贫和经济扶贫 篇4

钱重要还是书重要,我想一般穷人自然能分辨出来。我认为,应先拿钱帮助穷人,是直接帮助。拿书本帮助穷人,是间接帮助。

直接帮助的效果较大,时间也较短,但不利于长远。

间接帮助的效果更大,时间却更长,但不利于眼前。正方1 经济扶贫是最重要的只有在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知识。没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那是在有鱼的基础上,鱼就好比经济,如果没有经济,就没有知识的基础。

只有发展好经济,才能发展好知识,只有得到知识,才会更好地发展经济。但前提是在经济的基础上。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经济扶贫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在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知识。没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那是在有鱼的基础上,鱼就好比经济,如果没有经济,就没有知识的基础。只有发展好经济,才能发展好知识,只有得到知识,才会更好地发展经济。但前提是在经济...我想告诉你日本在二战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美国的援助只是片面的真正的原因是它们一贯擅长的人才培养、知识重组!它们靠提高知识竞争力来使日本崛起这就说明: 知识扶贫更重要,如果没有经济,何来知识 知识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

没错,他们是靠提高知识竞争力来使日本崛起,我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是——

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他们如何培养人才?“美国的援助只是片面的: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的确,有知识才能发展经济。但是,没有经济发展的这个前提,你如何去发展知识? 非洲——

一个贫困的国家,他们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因而知识发展落后,知识发展落后,因而经济发展更加落后。形成一恶性循环。只有经济得到发展,知识才能得到发展 所以——经济扶贫更重要

首先我要纠正你,我方并没有否认知识扶贫的重要性,只不过是经济扶贫比知识扶贫更重要而已!!

还有,英国和美国根本没有可比性!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说过,知识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而美国和英国都有经济前提,所以说二者没有可比性!你要知道:我方并没有否认知识扶贫,只是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然后努力发展

所以宁可流芳百世的去死也不活在这个世界上来干点什么?笑。完全是个人英雄主义。死了就一了百了还谈什么品德。若以重要性来说,经济。唯有经济可以促进一切。同学你要先了解没有经济什么都发展不起来你没有钱就等于没有一切。说是经济或者知识,如果连饭都不吃饱又有谁去关注更高的精神需求?没有钱来促进教育又谈什么知识扶贫?

知识扶贫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又有多少人能等得了?若以人的生存来说经济是唯一的可以应时的办法,然后再是长远的发展。还是那句话,您学成了一切然后去饿死就是好的?

好吧,您饿死了没关系,重要的是所有的投资在你身上完全没有了价值。经济可以应时,而知识更为长远。我要问你说你喜欢你父母中的哪个,怎么回答? 反方 孤独的天才 2010-1-31 20:38 原帖由 yuewuhen 于 2010-1-31 20:26 发表

所以宁可流芳百世的去死也不活在这个世界上来干点什么?笑。完全是个人英雄主义。死了就一了百了还谈什么品德。若以重要性来说,经济。唯有经济可以促进一切。同学你要先了解没有经济什么都发展不起来你没有钱就等于没有...那么按照你的这种说法,你是赞同正方的:经济扶贫更重要?? ?经济可以促进一切,但是没有知识的指引、,那么又怎么会有持续的经济发展?笑? ? 如果按照长期打算,知识扶贫更重要

那么按照你的这种说法,你是赞同正方的:经济扶贫更重要?? ?经济可以促进一切,但是没有知识的指引、,那么又怎么会有持续的经济发展?笑? ? 如果按照长期打算,知识扶贫更重要...同学你要知道我本身就是这个观点。并且,请注意,如果没有经济知识又怎么发展的起来?这两种相依相生缺一不可这就是我的观点。

好吧,我知道“笑”非常容易雷同。我浅笑生春言笑晏晏梨涡浅浅贝齿隐隐。

知识扶贫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又有多少人能等得了?若以人的生存来说经济是唯一的可以应时的办法,然后再是长远的发展。还是那句话,您学成了一切然后去饿死就是好的?...任何一个国家,绝对不会从短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个人才的培养,只是需要二十几年,而在这段时间内,我没有说我只是一味的学习,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在学习的!所以,你的观点,只看到了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忽视了没有经济援助,不代表是没有经济发展。49# 我浅笑生春言笑晏晏梨涡浅浅贝齿隐隐。那这是不是算是知识扶贫?我还是请您注意这是我刚才的观点而您还说我怎样离题,现在就换一种说法,算什么?还有,参照我上面说的,在抓经济的时候同时不能放过知识,这两种本来就不能分开而你要让我说谁重要是不是强人所难?酸甜可口美味多汁的橙子和爽脆可口而又美观养眼的红苹果你爱哪个? 反方 孤独的天才 2010-1-31 20:50

那门我问你,南非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援助,为什么现在发展在那这么好?去抢钱?不是的吧!

你们的老师没有说过他们以前学习的日子?几乎天天人人都是饿着肚子的,但是他们坚持住了,我试问

有哪个国家连饭都一碗没有,还去谈经济、知识?? ? 完全把知识扶贫寄托在饿死上,嘿嘿,没人傻? ?学你??笑

问反方辩友,南非素有黄金之国的美誉,生产黄金,这你不会不知道吧? 52# 扶贫,我们便是假设这个国家是怎样的落后而贫穷,不然您扶的哪门子贫?到比尔盖茨他家里发钱去?请问他们在知识有了成果之前如何?还不是依靠经济?并且知识本身就是为了经济。

反方 孤独的天才 2010-1-31 21:01

那又如何 黄金

只是一种地产? ? 怎么能算经济的扶贫呢?

再怎么贫困 我相信

也不可能说你这个国家是快要饿死了的 人人没力气还去搞发展?搞建设? 那什么也不是啦

经济扶贫和知识扶贫最终的目的是远离贫困。而知识扶贫只是经济扶贫的一个提高。经济扶贫不是“施舍”,经济扶贫只是为了带动知识扶贫。

讨论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双方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经济与知识都处于贫困状态。那如何扶贫?只能先发展好经济,才能发展好知识。!

经济扶贫不是“施舍”,我还要重申一遍。

经济扶贫不是一味的捐助食物或金钱,那不叫扶贫,那只能叫做“施舍”。

你可以退一步想想,清朝时的“科举制度”不也是知识的发展么?可是中国在那时就远离贫困了么?

正是因为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注入,工业生产,中国的社会才真正有了大幅度的飞跃!

如果没有经济,怎么工业生产?怎么注入高科技?

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也就没有能力去注入高科技,去生产,去扶贫!

没错,贫不代表什么都没有。

但什么是扶贫?扶贫就是远离贫困。

怎样远离贫困?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知识。更好的发展知识,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从而远离贫困。非也

中国的例子 如何解释

你说的例子并不代表扶贫,中国至今还未远离贫困。而中国不应该当做成一个例子。

我之前说过,论“重要与否”的问题需要经济与知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说的例子只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

你敢说,在清朝那时没有知识发展?不能!可是使中国远离贫困了么?没有!反而使中国步步沦落。

中国现在正在一步步远离贫困,而远离贫困的前提,就是经济的发展问题。——所以可以看出,经济扶贫更重要些 因为西部、山区的教育不完善 为什么东部的城市发达? 那是因为

邓小平优先改革东部(当然不否定东部的自然优越)

现在,大学生教书去西部 因此落后的西部 发展起来

没错,既然你说改革,改革也就是经济的改革。历代王朝的“变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经济改革!

“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发展成为我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难道不是经济扶贫吗?

既然你都承认邓小平优先改革东部,侧面就是说东部是因为经济发展才社会发达。在经济发展后,知识才开始发展。也就是侧面承认经济扶贫更重要。“西部,山区的教育不完善。”为什么不完善?因为没有经济发展,他怎么去搞教育? 经济扶贫不只是一味的捐助金钱和食物。

我不否认知识发展的重要性,但我认为经济扶贫比知识扶贫更重要!再怎么贫困 我相信

也不可能说你这个国家是快要饿死了的 人人没力气还去搞发展?搞建设? 那什么也不是啦...好,以你而说,这个国家本来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才产生的知识对吧?那两者谁更重要就显而易见了,只有经济好才有能力去对知识扶贫,而知识可以回过头来反哺经济。我们先假设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知识都很落后,只能选其一,是说是哪个?自然是经济。知识的累积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好,就算他累积好了,他也不可能立刻转化为经济,比如英国的第二次工业大革命,它有知识,只是并没有应用于经济方面,它在这方面是抵触的。

“就是中国,我们的老师常说的,他们的初中是拉着裤带、挨饿的学习,每个人因为这艰苦环境而更加努力,尽管有时老师、同学们饿得晕了过去,但是他们坚持了下去,他们就是70、80后,一个坚强的代名词,尽管当时中国人民大多挨饿,但是,当70、80后人才进入社会后,中国的社会有了大幅度的飞跃!新鲜的血液注射进来了!在同样对等的情况下,我说:知识扶贫,更重要!”

我们再来说这个问题。请问他们当时是仅仅考虑知识一个问题么?他们就没有进行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努力?他们就十几二十年的不吃不喝?而且重要的是,你有知识,你没有经济方面的支持来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设想,又有什么作用?知识它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你没有意见吧?但是如果你没有经济的基础也就无从谈起知识。

我们可以把它带入为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追求,只是人可以没有精神追求,但是你一天不吃饭,就会出现大问题。我们从生存上来说,经济,远比知识重要。但是不是说有经济没有知识就是好的,只有经济和知识同时发展,才会是一个合格的社会。

对了,还有反方同学说到的“贫困并不是一无所有”,我们已经说过哪个更重要,这就是说在他们同时处在不合格的情况下你选择哪个。

至于清朝问题。抱歉,请不要拿已经灭亡的朝代做例子。为什么灭亡?难道不是说明它在这一方面的处置不当么?还有东西部,东部正是因为它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对富庶的社会才可以被选中,才更为发达。而且我甚至可以把东部当做经济发达的例子。

西部。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你在吃不上饭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去学习知识?就算开了学校,所有人都在地里劳作又有谁会去上?好,就算真的有些人眼界高,可是它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承担这些问题。

再次做一个总结,只有经济足够强大才能支撑起知识发展,因为知识的基础积累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最后投入生产也需要一定的经纪支撑。知识是可以反哺经济,只是知识是建立在经济可以支撑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的。我认为它们不相上下,但是让我选择一个的情况下,只有经济可以带动一切。

扶贫。如果你要知识扶贫的话那么你还要负担这个国家未来几十年的经济问题,如果这个国家吃的上饭,你还扶个什么,自己天天向上不就得了。而经济扶贫可以促进发展最后他自己可以摆脱知识贫困。...如果你一直按照饿死-吃不上饭的环境来看 那我承认经济扶贫重要 但是 我问你

国家连饭都吃不上啦

你拼什么有这个国家的诞生 物极民必反 经济扶贫重要,有一句名言说得好,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如果你有满脑子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77# 而扶贫本身就是一种“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的行动。我们看看贫困户的年收入,平均一下大概是一千元左右。就是一千元能干什么?吃饭都不够,还谈什么知识。而扶助贫困,便要以经济为先。79# 我们经常看电视都知道。如果有人给一千万跟自己喜欢的人让自己选。男主角会毫不犹豫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还会说出一大堆道理出来。但是那只是电视。如果现实生活当中真的这样让你选你会怎么样。我们先不说一千万。以我们现在就以十万来说。我是会选择十万还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80# 所以是扶贫,请不要歪曲或夸大我的观念。如果不贫困你扶她做什么?笑,知识不能立即转化为金钱或者其他东西,所以我才一直在强调如果仅够温饱甚至于只能出去乞讨就只能在经济扶贫上下功夫。窗体底端

生计的情况下进一步的追求知识。

好吧,我来举个例子。请问,一个人一万块钱的收入来支撑整个家庭还有有闲钱来进行教育么?他们只能不断的用廉价劳动力来换取口粮。至少在现代

知识的价值超过了金钱

我也同意,但是没有钱,怎么教育,也是一样,如果他们很饿呢,甚至饿死了呢,还是靠社会的人来帮助,那些社会的人都是靠什么的呢,是经济!只给你经济

你也只是好一会儿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嗯,那我问你,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如果有人给一千万跟自己喜欢的人让自己选,主角会毫不犹豫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还会说出一大堆道理出来。但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你会怎么选呢

反方 孤独的天才 2010-2-1 12:51 “那么为什么有人吃不饱 还去学习知识?” 抱歉我只能说,他们是十三亿人中极其少数的那么几个有远见的人,还不算现实。而且他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仅仅是学费一样,没有好心人的经济援助,也只能出去打工。我还是认为经济扶贫是重要的。而知识扶贫可以晚那么一二十年。当然如果没有知识再多的金钱也是昙花一现。

反方 孤独的天才 2010-2-1 17:03 “当然如果没有知识再多的金钱也是昙花一现。” 您看懂我的话了没。自己读。

钱不像是时间,挤不出来。而且大部分人的收入仅仅够维持生存,并且还要应付疾病意外等等的开支,怎么会有钱。

经济扶贫是最重要的

只有在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知识。没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那是在有鱼的基础上,鱼就好比经济,如果没有经济,就没有知识的基础。

只有发展好经济,才能发展好知识,只有得到知识,才会更好地发展经济。但前提是在经济的基础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经济扶贫才是最重要的!!!正方 欧阳香海 2010-1-28 21:10 如果没有经济,何来知识 知识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

没错,他们是靠提高知识竞争力来使日本崛起,我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是——

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他们如何培养人才?“美国的援助只是片面的: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的确,有知识才能发展经济。但是,没有经济发展的这个前提,你如何去发展知识? 非洲——

一个贫困的国家,他们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因而知识发展落后,知识发展落后,因而经济发展更加落后。形成一恶性循环。只有经济得到发展,知识才能得到发展 所以——

经济扶贫更重要

正方 欧阳香海 2010-1-28 21:30(首先我要纠正你,我方并没有否认知识扶贫的重要性,只不过是经济扶贫比知识扶贫更重要而已!!

还有,英国和美国根本没有可比性!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说过,知识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而美国和英国都有经济前提,所以说二者没有可比性!你要知道:我方并没有否认知识扶贫,只是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正方 欧阳香海 2010-1-31 20:54 问反方辩友,南非素有黄金之国的美誉,生产黄金,这你不会不知道吧? 正方 欧阳香海 2010-1-31 21:15 经济扶贫和知识扶贫最终的目的是远离贫困。而知识扶贫只是经济扶贫的一个提高。经济扶贫不是“施舍”,经济扶贫只是为了带动知识扶贫。

讨论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双方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经济与知识都处于贫困状态。那如何扶贫?只能先发展好经济,才能发展好知识。正方 欧阳香海 2010-1-31 21:39 经济扶贫不是“施舍”,我还要重申一遍。

经济扶贫不是一味的捐助食物或金钱,那不叫扶贫,那只能叫做“施舍”。

你可以退一步想想,清朝时的“科举制度”不也是知识的发展么?可是中国在那时就远离贫困了么?

正是因为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注入,工业生产,中国的社会才真正有了大幅度的飞跃!如果没有经济,怎么工业生产?怎么注入高科技?

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也就没有能力去注入高科技,去生产,去扶贫!

但什么是扶贫?扶贫就是远离贫困。

怎样远离贫困?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知识。更好的发展知识,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从而远离贫困。

你说的例子并不代表扶贫,中国至今还未远离贫困。而中国不应该当做成一个例子。

我之前说过,论“重要与否”的问题需要经济与知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说的例子只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

你敢说,在清朝那时没有知识发展?不能!可是使中国远离贫困了么?没有!反而使中国步步沦落。

中国现在正在一步步远离贫困,而远离贫困的前提,就是经济的发展问题。——所以可以看出,经济扶贫更重要些 经济扶贫不只是一味的捐助金钱和食物。

我不否认知识发展的重要性,但我认为经济扶贫比知识扶贫更重要!经济扶贫你看小岗村现在。

知识扶贫你看教育补贴都到了谁的口袋。

这两句说明经济,知识扶贫就是扶贪。

另外。消灭贫富差距,通过改革可以做到吗? 经济扶贫,朝鲜的货币改革似乎达到了扶贫的目的? 原帖由 孤独的天才 于 2010-2-1 22:11 发表 但我不认为朝鲜的货币改革 起到了什么实质作用

那么这位反方啥啥。知识扶贫怎么起作用呢? 长久经济持续发展干知识扶贫啥? 只有知识的发展的好

在将来你培养的这些人才进入社会后 就会产生相应的价值

上一篇:心电图变化下一篇:《中彩那天》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