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心理调整论文

2024-06-05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共11篇)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 篇1

作者联系方式:

详细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体育组

邮 编:

邮 箱:

电 话:

张晓铁

518000 zhangxiaotie100@126.com *** 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研究

张晓铁

刘 鸿

(福田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分析讨论法等方法,对本市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不良心理现象。针对其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作者提出并采用了体育情报法、心理讲座法、对抗训练法、实战训练法、现场考核法、闭目静养表象法、音乐调节法、体会交流互激法、运动按摩、模拟比赛法、肌肉放松法、呼吸调整法、自我暗示法、激励法、自我正确评价比赛等对比赛前后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整方法,对本校运动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关键词: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

心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状态是环境、人的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作用。田径是一种在中小学普及都很广泛,竞争非常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健康的身体,完善的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外,对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然而,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训练水平较低、比赛机会少,心理状态还不稳定,比赛中运动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比赛来临时,中学生运动员受赛前心理影响较成年运动员更大,运动员在心理上的负担较重。往往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等等的不良的赛前心理状态。因此,及时充分了解运动员心理状态,科学的抓好其心理训练,使中学生选手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是部分(含我校队员)参加本市中学生运动会的男女运动员。跟踪调整训练对象是我校田径队20名成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了众多相关研究资料。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含赛前心理状态、不良心理产生原因、不良心理调整训练的效果等内容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100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8%。问卷的信度检验,其相关系数r为0.94;问卷的效度检验,其有效性为高。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结果分析,分别走访了我市运动训练、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运动心理学表明:一切体育运动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比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往往与受运动员不良的心理影响。从本次研究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表明自己有或有过不良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对比赛的冷淡和亢奋。而造成运动员产生赛前过度紧张、焦虑及兴奋等不良心理的原因主要有:① 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② 场地陌生,不适应新的比赛环境;③ 对手过强而造成心理压力;④ 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⑤ 自

张晓铁(1976.10-):硕士,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身意志力不够强和抗压能力不够;⑥ 过去比赛失败阴影,产生的负作用;⑦ 赛前准备不充分,或 因有伤病在身而失去信心;⑧ 心理过度紧张而产生系列生理反应;如出汗、头晕而导致焦虑不安进一步加深;⑨领导的重视程度、教练员关心鼓励运动员的程度及集体的凝聚力等;⑩ 与运动员的个性,尤其是气质有关。

从表1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有赛前的心理紧张和焦虑现象,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所占的比率最大(分别为43.8%、51%)。从临赛前运动员的睡眠和饮食状况调查结果看,选择不正常人数比例达30.2%和36.5%,也足可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在调查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原因的结果来看(见表2),不同项目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原因有所不同,水平较高运动员选择有关竞赛任务和规模的大小方面原因的较多;水平相对较低运动员则选择有关训练水平高低和比赛经验丰富与否方面的较多;而认为自己比赛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的运动员,选择自身意志力不强和抗压能力不够较多。另外,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过度紧张、运动员的个性气质、领导的重视、教练的关心和信认等等都是相当部分运动员选择的原因。

表1 赛前不良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选择内容

选择内容

正常

不正常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焦虑程度

43.8

34.3

21.8

2.1

睡眠状况

69.7

30.2 紧张程度

51.0

30.2

14.5

4.2

饮食状况

63.5

36.5 表2 赛前不良心理状况原因调查结果

导致赛前过度紧张和焦虑的不良原因

人数

百分比(%)① 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

12.5 ② 场地陌生,不适应新的比赛环境;

17.7

③ 对手过强而造成心理压力;

23.9 ④ 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

35.4 ⑤ 自身意志力不够强和抗压能力不够;

28.1

⑥ 过去比赛失败阴影,产生的心理暗示;

7.3 ⑦ 赛前准备不充分,或因有伤病在身而失去信心;

26.0 ⑧ 心理过度紧张而产生系列生理反应,而导致焦虑不安进一步加深;

21.8 ⑨ 领导的重视程度、教练员关心鼓励运动员的程度及集体的凝聚力等;

19.7 ⑩ 与运动员的个性,尤其是气质有关; 16 16.6 11 其它

6.3 2.2.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

赛前的不良心理表现导致运动员心能和体能的消耗,更为严重的是减弱了运动员的意志力,从而削弱了其自我动力。进行赛前心理调整,就是要使参加比赛的心理过程积极化,运动员所有的情感意志和认识过程都以适合比赛条件的要求而进行。因此,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整的方法步骤也有不同。

2.2.1 调整的方法与步骤 2.2.1.1 赛前主要调整方法

(1)体育情报法

体育情报法包括通过比赛记录、实地观察、网络等媒体信息,搜集对手或竞赛的相关资料,以便明确训练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精诚合作下,使训练控制达到最佳化,做到训练心中有数。该法尤其适用对较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

(2)心理讲座法

通过讲座,使运动员知晓一些相关的运动心理知识,能积极面对比赛和竞争,3 明白全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比赛结果,就是比赛的过程。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赛前正常的心理反应,更有利于其在坚强意志支配下,水平的正常发挥。

(3)对抗训练法

主要采取队内赛和兄弟院校的同项目队员的对抗性比赛,重在了解对手、正确对待对手,做到知己知彼,以消除心理紧张,保证其正式比赛时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4)实战训练法

主要是模拟正式比赛的时间、强度进行的训练方法,主旨在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适应能力,特别是要让运动员对于容易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和动作失调的各种刺激逐步产生适应,提高其应付比赛的心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比赛定势。在模拟实战情况时,要求运动员将表象、应急控制、注意集中思维控制等技能,能全面合理地结合于技、战术行为之中,以形成良好的技能习惯,增强适应能力。

(5)现场考核法

在比赛的前一到两个月,领导、教练到现场对运动项目进行抽查考核。一方面了解运动训练的情况,提出比赛前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运动员提高适应性的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考核,客观地对每一个运动员作中肯的评价,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感受性。

(6)闭目静养表象法

训练放松结束后,待心绪平静时,运动员静坐或静躺,并仔细回想当天训练中某个环节,乃至整个训练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尽可能多地唤起参与运动时的各种感觉。这样不仅可使运动员的运动过程得到反馈,有助动力定型,而且还能促使运动员自我意识加深,增强信心。该法很适用于对水平不高,欠信心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7)音乐调节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对情绪过激及情绪抑制的运动员使用的。在赛前阶段,对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可用不同的音乐进行调节,前者用稳定法,听一些节奏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其心理平和;后者用激奋法,让其听一些铿锵激奋的进行曲或舞曲,以激发其心理功能,使其心理处于比赛前的良好状态。

(8)体会交流互激法

该法实质是通过各种方法调节心理后,每个人与队友进行交流,把自己良好的感受、体会与队友分享,使之从交流中得到新的启示,产生心理互动和互激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9)运动按摩法

运动按摩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减轻心理压力的一项积极措施。不仅训练中,在临竞赛和竞赛中都应注意实施,可使运动员感到人文关怀,是消除训练或比赛紧张情绪的最佳途径之一。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心理不成熟、比赛经验不足等,比赛前按摩显得尤为重要[1]。2.2..1.2 临赛主要调整方法

(1)模拟比赛法

将训练比赛当作正常比赛来进行,通过模仿比赛现场的情形,提前营造比赛氛围,也可适时干扰运动员比赛。如:观众起哄、对手不友好等方式。以锻炼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比赛能力,为正式比赛提前预热。

(2)肌肉放松法

当感到极度紧张时,有意识的控制某些肌肉群,使之放松,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如:运动员心情沉重、情绪低落时,往往会表现在脸上。这时,可以有意识的强迫自己微笑,使脸部肌肉放松,随之带来情绪的轻快好转。

(3)呼吸调整法

当人的情绪变化时,呼吸的节奏也会有所改变。为此,可以通过控制呼吸深度与节奏来调节不良情绪。如①觉得兴奋过度时,就放慢呼吸节律,做深长有规律的呼吸,即深呼吸。②兴奋抑制时,则要加快呼吸,直到力量和兴奋性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4)自我暗示法

运用内部语言不断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暗示体会以前比赛时的最佳竞技状况时的心理表象,以调整情绪状态。如:“我要赢你”、“我坚决把你拼掉”等等语言,不断进行自我暗示。(5)激励法

运动员面临即将到来的比赛,有时过于紧张,对比赛有顾虑,既希望获胜,又缺乏胜利的信心,甚至意志消沉。对此,教练要加以引导,让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队员多想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变策略,使其保持心理上的镇定。教练要会用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关心鼓励运动员,增强其参赛信心。2.2..1.3 赛后调整方法

经过激烈的比赛,无论是胜或负,都会在运动员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影响。赛后及时认真总结比赛的得失,客观的评价比赛的过程,既肯定成功的一面,更看到不足之处,以及胜利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有利于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竞技状态也不会为一时的胜败所困扰。对运动员心理的恢复、下次竞赛的准备、以及运动员的成长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3 临赛前心理状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20人)

选择项目

症状缓解程度

0

适应力的提升

0

自信心的增强

0

表4 不良心理状况调整训练效果赛后调查结果(调查对象20人)

选择项目

很有效

有效

效微

无效 超常发挥(9人)

0

正常发挥(7人)

0

发挥偏佳(4人)

0

0

发挥失常(0人)

0

0

0

0

2.3 实施的效果

3.2.1不良心理状况得到改观

针对不同运动员及不同心理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的选择性调节,我校田径队无论相关男女运动员,赛前的不良心理状况都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并且缓解程度大的又属多数(见表3),大部分运动员临赛前期的失眠、焦虑状态消失了,能正确地对待比赛。这种心理调整训练的效果与赛后的调查结果也相一致。(见表4)3.2.2 赛前适应性大大增强

在这段心理训练以前的比赛中,上场前总有队员紧张过度,个别运动员手脚出冷汗,提前热身活动也打不起精神,自信心不是很强。通过心理调节性的训练,队员赛前的饮食、睡眠正常,上场前自信心增强,比赛适应能力得到提升,比赛中能正常发挥或者超出平时的最好成绩。建议

(1)、对待赛前不良心理的调整,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在具体的运动训练中,不仅要重视心理训练,而且要把恰当的心理训练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始终。要力争使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并实施有效调节,为其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2)、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根据实情,灵活采用不同训练方法。

总之,赛前心理的有效调整性训练,是消除不良心理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临危不乱,适应各种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运动训练多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中学阶段,正确有效的调整更有利运动员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进选.运动前按摩在少儿运动中的应用[J].少年体育训练,2004,(5).[2]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2007.[3] 孙东华.李荣.心理状态与短跑运动员性格的影响[J].少年体育训练, 2008,(1).[4] 孙赞堂.如何调整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心态[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88-89.6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 篇2

一、不同训练水平的学生参赛前的心理状态

在比赛中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获取胜利的重要筹码。摔跤一级运动员在比赛前能保持头脑清醒、肌肉放松、技术发挥正常、没有思想包袱、情绪稳定、具有力争取胜的决心和准备。摔跤二级运动员中具有上述心理表现的占33%, 对上述几种心理状态表示一般或不具备的占67%。同样, 在新生中, 只有10%的人在比赛中能具有上述心理表现。

二、不同运动年限的学生参赛前的心理状态

通过调查, 笔者认为心理因素跟比赛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技术上的优势而心理状态薄弱是很难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在比赛中, 运动员出现心率过速、呼吸困难的情况是很多见的。通过调查:训练1-2年的学生有65%的人在比赛中“经常”有这种情况, 有30%的人“有时”有这种情况, 有5%的人“偶尔”有这种情况, 没有“从不”这种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运动员在比赛时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如果在整场比赛中一味地出现心率加快、动作不协调、肌肉僵硬等一系列情况, 那么说明运动员在比赛前没有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从而导致比赛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在同样紧张的情况下, 从调查中发现, 学生训练年限4年的比训练1-2年的心理素质要好得多。

三、不同比赛经验的学生参赛前的心理状态

心理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扬长避短和遏制对手所采取的计策与行动。因为在对抗性的摔跤比赛中竞赛者双方始终贯穿着发挥与反发挥、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斗争, 而运动员争取胜利的意图, 是通过合理的战术行动和战术心理来实现的, 心理战术是比赛的“灵魂”, 因为它支配着技术的应用, 影响着技术的发挥。

四、对策

1. 运动员比赛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

运动员获得最好的成绩往往伴随相吻合的心理状态。经调查分析, 如下心理基本代表了良好而适宜的赛前心理状态:

(1) 自信

临战前运动员要有夺取胜利的强烈愿望。运动员精神状况优劣常与其对所从事项目的关心、投入与否密切相关。在做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坚信自己的身体、技术、战术能力, 把自己比做最具“冠军相”的人物, 对获胜充满信心, 视自己是这方面的高手, 感到自己在驾驭着局势, 自然无所畏惧了。

(2) 镇静

运动员多次经历竞赛, 能体会到在创造最好成绩时都伴有心理上的安然和镇静。资料统计表明, 心理镇静感与精神集中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 着急焦躁的心理状态则与精神不能集中明显相关。临战前运动员应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要有冷静而清醒的思维能力, 善于克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排除各种不良干扰。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 会妨碍搏击动作的完成。倘若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 在搏击的紧要关头, 常会因心情过于紧张而使技术大失水准, 越焦虑则越失败, 战术发挥也越会失常。如果能充分认识潜在的困难, 准确判断形势, 做到轻装上阵, 那么就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战胜对手。

(3) 放松

一个能轻松自然地等待表现的运动员自然是具有必胜信念的。比赛前他或许也会产生精神紧张, 可一旦出现在赛场上, 他就能控制住情绪, 并以最佳状态进行比赛。此种等待时的状态常可谓之“赢家的状态”。当运动员有这样的感觉时, 他就能感到自己身体能量供应充足, 体力充沛, 肌肉放松。统计资料表明, 肌肉放松的程度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4) 注意力集中

上场前想些什么, 对运动员能否发挥水平有直接联系。运动员上场前应分析自己体能状况、技术特长, 找出对手薄弱环节, 规划好相应的战术措施, 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实战中发挥水平。同时, 运动员应策划困难条件下的应变方略, 决不担心失败可能引发的后果。

2. 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必须掌握的调节方法

(1) 模拟训练法

在赛前的训练中制造比赛气氛, 场地、灯光、器材、观众等尽量与正式比赛条件相同, 使运动员在训练中, 通过适应比赛时的客观条件刺激, 达到减少赛前过分紧张心理状态的效果, 此为环境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运动员参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模拟训练法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 在脑海中建立正确动力结构, 以便使技战术在意外情况下, 正常发挥这种状态, 有抑制运动员在赛前出现的恐惧心理状态的作用。模拟训练法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大类, 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境对运动员进行训练, 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术、战术等。语言图像模拟法是利用语言和图像进行模拟训练, 如描述未来比赛的情形, 模拟观众大声呼喊、喝彩等, 给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和干扰, 从而产生赛前的焦虑状态, 通过这种训练, 锻炼运动员心理稳定发挥。还有一种战术模拟训练, 即在训练中由教练或其他运动员模仿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来帮助运动员训练,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碰到对手时心中有数, 心理上处于稳定状态, 减少无准备造成的心理紧张。

(2)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 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 运动员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 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它的步骤是: (1) 入静放松, 赛前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听故事、听笑话、猜谜语、做游戏、歌唱、舞蹈或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散心等方法, 回避各种可能造成紧张的不利信息, 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 有利比赛中精神饱满, 情绪稳定。 (2) 内心描述, 它有助于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 加快动作的熟练和改进速度, 加深和巩固动作的效果。如:跆拳道运动中的腿法组合练习, 左侧抢踢、右侧后旋, 这个动作要连贯, 自由运用有一定难度, 采用表象训练法则效果很好。先将动作要领顺序、腿法如何配合步法等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三到五遍, 然后进行实际动作的分解和连贯训练, 这种对动作的表象体验, 加深对实战全过程的动作定型, 使运动员进入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使想象的时间长度尽量与实战的时间接近, 并随之加入环境因素。这种状态使运动员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增加实战取胜的欲望, 有利于消除消级的心理状态。

(3) 自我控制训练法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 篇3

关键词:调整;赛前;心理状态;方法

一、运动员赛前的常见心理状态

1.过分自信状态

这种状态多發生在技术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中,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对比赛中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估计不足,把赛前准备活动看得无关紧要。

2.冷漠状态

该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状态差,身体活力明显降低,反应慢、对比赛缺乏自信。热身运动不能够使身体各项机能被调动起来,动作呆滞,不能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

3.恐惧状态

恐惧心理大多存在于青少年及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中,由于参赛者的比赛经验不足;比赛前对自身的实力和对方的强弱不能合理评估,心理负担重,不能稳定自身的心理状态,思前想后,大赛前,心神不安,辗转难眠,呼吸加快,从而造成心理恐惧。

4.参赛状态

参赛状态是最好的状态,运动员能保持适度的兴奋,情绪稳定,头脑清醒,有赢得比赛的自信,对自己的技术能准确评估。

二、产生赛区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1.比赛组织

一些自然因素,如强风和大雨,反常的气温的影响,都可能使那些不适应的运动员受到干扰。除了这类自然因素外,不公平的裁判及带有敌对情绪的观众等,都同样会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构成负面影响。

2.运动员的身体状态

运动员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亦会对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造成影响。如长期处于失眠状态、饮食不合理、自己增加运动量还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均会减缓日常训练后恢复训练的速度。

3.教练员和训练

训练制订得不合理,如超负荷训练,进程超过运动员承受范围,行程排布过密等,均会使运动员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如果运动员长期处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下,就有可能进展至过度训练的误区。

三、调节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几种方法

1.明确训练动机法

正确的训练动机是保证训练的积极源泉。训练中教练员应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目的的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以及训练中运用一些比赛实例,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运动员的道德感、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决心。

2.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能力

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各种具有实践性条件进行模拟训练,如播放比赛气氛的录音,安排不公正的裁判,在不平等的比赛条件下进行训练,使运动员适应各种内外界的刺激,培养比赛中自我调控能力,排除一切干扰,全神贯注地参加比赛。

3.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有的项目比赛时间较长,长时间的生理负荷要求运动员有相应的训练水平,同时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身体上的极度疲劳,坚持到最后胜利。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逐步培养运动员的顽强精神,培养运动员坚韧不屈、不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4.帮助运动员建立信心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有意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让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始终维持在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之中。并且教练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劝导,使运动员能够以平常心面对比赛的胜利和失败,消除他们因受不正确的胜负观念影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让运动员建立一种自豪感,同时觉得自己有实力去和别人竞争,充满参赛必胜的信心。

5.正确教育引导不同气质类型的运动员

在赛前对兴奋型、抑制型这两种类型的运动员都可采用“音乐调节法”和“自我暗示法”进行心理的调节,但根据他们“过热”和“过冷”两种特点,其调节形式也不尽相同。

(1)“音乐放松法”。根据两类运动员赛前的不同心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曲目。对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可让其多听一些轻松欢快、节奏感强、能够振奋人心、增强气势的乐曲;而对于急于求胜的运动员就需要听一些轻柔优美的旋律,以缓解比赛前过度兴奋的情绪。赛前收听音乐,可以使神经过程趋于平衡,化解由于情绪因素而造成的肌肉紧张,调解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音乐所激发的情绪在客观上使运动员心理上产生了新鲜的喜悦,使过分激动和忧郁的情感得以缓解,在生理、心理上以及在完成动作质量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2)“自我暗示训练法”。对于容易兴奋的运动员,当比赛开始状态较差时,容易产生慌乱失措的状态,对于这种运动员,我们编排了一些暗示性语言:“努力拼搏,决不气馁”“等你失误就是我翻盘的时候”等;要鼓励抑制类型运动员,暗示语可以是:“稳健地发挥出正常水平,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使他们对胜利充满自信并渴望与对手较量。

教练员必须长期重视心理训练,建立宽松愉悦的训练环境,让运动员在良好的心态下,合理地承受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必胜中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彭立刚,张平.关于赛前最佳状态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3(03).

[2]常璞.高校全能运动员的心理调节[J].田径,2003(06).

作者简介:张含军,男,1972年1月出生,学历: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沛县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网球运动员 心理状态 调控

论文摘要:本文拟就网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在比赛中产生消极心理的主要原因、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决,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改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其比赛成绩。

一、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对于初学者和一般的爱好者来说,不良心态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对网球的陌生或者生疏,步法与欠缺技术,另外也存在遇事急于求成,不能冷静应对的面对。不良心态产生的因素则更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重地考虑胜负的前因后果。有的运动员重视比赛的最终结果,只能赢而不能输,得过重,不能够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输赢。所以在比赛中失利时,便焦虑不安,产生过度紧张。

2、应变能力薄弱。赛前没有正确分析双方的实力。比赛一开始,情况与赛前不同,便产生紧张的状态。有些运动员,一般比赛时步法还算稳定,战术水平发挥较好,但一碰上“怪手”、“怪球”,或者对方突然变化路线,便不能迅速适应,诱发了紧张心理。

3、对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过于敏感。大型比赛中,一般观众过多,喝彩与喧哗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还有裁判错判、误判;比赛时间、突发应急事情等等。对此,运动员不能适应,产生更多反应,有的表现得不冷静、沉不住气,甚至伴有急躁情绪等,这些也是造成心理紧张的原因之一。

二、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类型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研究对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直接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1、赛前激动状态。调查显示过分激动的比例为18%,此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为情绪过度激动,经常出现动作失常,而且,体力分配不妥,有的第一轮比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也有的甚至在一局结束之后,依然不能平静下来,导致输掉整场比赛。表中数据显示,赛前激动人数比例是78%,分析可以得出,调节运动员赛前激动心理状态是调控对策的重中之重。

2、赛前淡漠状态。调查显示赛前淡漠的状态的比例为13%,这种状态表现为:运动员消极被动,在比赛中会明显体力不支,失误也明显增多,在第一局刚开始不久就被拉大比分,甚至严重的`还在比赛中弃权。另外,也有运动员赛后承认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调查显示盲目自信的比例是16%,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为,比赛一开始就猛冲猛打,恨不得一下子把比分拉开。但一旦出现失误,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册,急躁烦恼,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比赛连续失败。有的也是因为第二局根本没体力和对方拼打,输的很惨。

上述三种不良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能力发挥有普遍性的消极影响,对比赛的成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种类型的运动员,他们表现出典型的过度兴奋,,很难以很平和的心态去控制自己的动作,甚至完全失去对动作力量的正确分配和调整能力。第二种类型的运动员,又过于消极,他们经常偏离运动活动的方向,动作缓慢无力,这样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第三种类型的运动员,盲目轻敌,往往因为因准备不够充分而输掉比赛。

三、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首先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构建最佳的心理状态。比赛既是技术和体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其身体机能技术充分发挥、争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2、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甚至比单纯训练其技能更重要。因为,只有队员在一种高昂的情绪下训练才能更好地进入训练状态,所以,一定要在从运动员心理特点出发、示范正确,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经常转换练习和变换活动的肢体部分,在兴趣疲劳出现前转换到另一活动上,使运动神经细胞更替得到休息和恢复,达到训练效果。同时要树立为国争光的目标,这样培养他们对训练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达到训练的一定效果。

3、针对个别不良心理状态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在比赛中运动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比赛中,如果裁判员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出现误判、漏判,甚至故意偏袒一方的情况,如果运动员事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会影响情绪,进而影响战术的发挥。

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表现往往受心理状态的制约。如果情绪不好,那么熟练的动作也会变得不灵活,肌肉也会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发僵,坚定的信心也可能会动摇,清醒的头脑也会变得混乱。因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要提升自己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不断改善自己。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对运动技能的考验,还是对其心理机能的考验,因此,运动员要在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中强化心理能力的形成。运动员首先要端正比赛动机,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同时,还要训练战术,在瞬息万变的比赛场上,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一己之长攻敌之短,应善于随机应变,根据比赛的形势及时调整战术。

总之,运动员要在实践中把自己培养长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人,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

4、结论

从调查分析来看,赛前心理状态的波动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比赛成绩的评判,不仅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其临场发挥的能力,特别是其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整。有效的指导运动员在赛前的不良情绪,为比赛做好最佳准备状态。

参考文献:

[1]黄翔,不良心态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表现及其调节方法[j]、体育科技,(03)

[2]朱振涛,乒乓球业余选手的不良心态及其调节方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2)

调整嫉妒心理的技巧 篇5

1、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要有豁达的人生观

彻底摆脱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的个人得失。俗话说得好,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情的,无事就容易生是非。所以,使自己充实起来,是避免嫉妒的有效方法。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有所归,应该正视对方比自己强,有的地方比自己高明,从而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寻找最佳的位置。

2、提高道德修养,客观评价自己

封闭、狭隘意识使人鼠目寸光,因此,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与人为善。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

3、看到自己长处,加深相互了解

银行招聘面试前心理调整 篇6

有些考生由于是第一次进入面试阶段,对面试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不是很清楚,因此会出现焦虑的心理,担心自己在面试过程中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是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面试具体考什么、有哪些要求,特别是要熟悉近几年考试出现的新题型,做到心中有数。任何问题只要自己能够预测到,那么在真正面试时就会游刃有余。要在知识、面试技巧和形象上做好准备,事先可进行一些必要的模拟演练来强化自己对于面试的适应能力,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面试的前一天,可以提前去考场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想象一下明天自己就会坐在这个地方来模拟,这样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个高压的环境,方便自己在真正面试的时候能够不被新环境所影响。

(二)系统脱敏训练

面试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因此,语言表达十分重要。有部分考生由于工作经验尚浅或者性格比较内向,在语言表达上不是很清晰,会出现一些口头语,或者是怕自己答错了就不敢过多的阐述。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敢于当众讲话的自信。这就要求考生在面试之前要多看一些相关的热点材料来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身临其境地答一些题目。可以找朋友、亲属做考官,通过多次练习来提升自己的信心,克服紧张心理,也可以对着镜子自己进行模拟,观察自己的表情,还可以通过录自己答题的音频来检测自己口头语及停顿的问题,让自己提高得更快。征服畏惧必须要付诸实践,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直到获得成功。

(三)摆脱完美心态

很多考生在买了辅导书或者报了辅导班之后,就有追求完美的心态,希望自己能够在几天的时间里改掉自己所有的不足,将面试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完美主义者会给自己制造一些心理压力,会在面试过程中尽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却忽视了面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展示出自己适合这个岗位的特质。但是在模拟的过程中,此类考生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多,或者每天要改正和接受的东西太多了,导致没有达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在短短的几天没有明显的进步就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考生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大的进步。面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考官要选的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合适的。因此,考生只需要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到最好就可以了。不要把面试看得太重,以平常心对待,看得过重,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要明白,这只是一次谈话,只要把想说的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好。

(四)主动进行倾诉

当模拟几天之后,高强度的安排让有些考生到达了瓶颈期。当拿到一道题目之后,一点头绪都没有,或者答案毫无逻辑,觉得自己练习得越多反而却越乱,从而产生了焦虑的心理。每个人接受的程度不一样,有些人在同样的时间能够接受较多的内容,而有些人就需要用两倍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因此,考生要主动找一些发泄的方法,可以适当的休息,也可以找其他人倾诉,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让自己尽快渡过瓶颈期。

尽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有些考生因为换了新的环境,换了新的考官依然会有紧张感。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考生往往会出现紧张、怯场、不安等现象,因此影响到自己的状态。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 篇7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以参加河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运动员(郑州大学)为研究对象。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支撑。

1. 2. 2 观察法和谈话法

对参赛运动员在不同比赛时期的心理状态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并就某些相关问题面访了教练员和相关运动员。

1. 2. 3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在比赛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这些心理状态对运动员最终比赛成绩的影响,同时寻求适合大学生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运动员基本情况

本文以河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郑州大学37名参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下。(表1-表3)

2 . 2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判断与分类

通过调查,河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大致可归纳为下列4类。(见表4)

2. 2. 1 过度紧张状态

由于参与省大运会的大学生运动员中普通生运动员所占比例较大,他们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赛前呈这种心理的人较多,占调查人数的62.2%(见表4)。由表4可知,处于这种状态的男女运动员相对较多,说明赛前过度紧张状态是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比较常见的赛前状态。这种状态具体表现是呼吸短促、情绪反复无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2. 2. 2 战斗准备状态

这是一种理想的赛前心理状态,它为运动员提高比赛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表4中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赛前具备这种状态的运动员约占总人数的27%(见表4),而处于这种状态的男生所占比例高达21.6%(见表4),男运动员比例明显高于女运动员,这说明男生在赛前由于性格特点,好胜心相对女生较强,因此男生运动员处于此种状态的比例较高。

2.2.3 淡漠状态

具备该状态的运动员赛前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赛前疲劳,没有信心去迎接比赛,有的甚至出现想放弃比赛不良想法。根据调查赛前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较少,在郑州大学参赛运动员中只有一名男生处于这种状态,占总人数的2.7%(见表4),说明这种状态在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状态中较为少见。

2. 2. 4 盲目自信状态

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一般赛前表现为:对即将来临的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认识不足,妄自微薄,无视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单调。由表4可知,处于这种状态的男生有两名,占总人数的5.4%,女生有一名,占总人数的2.7%,赛前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8.1%。

2 . 3 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成因分析

根据对教练员的走访以及对运动员调查问卷中理论数据的分析与总结,造成参赛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有:比赛动机、竞赛的激烈程度、社会对比赛的期望、个人特点等,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比赛动机 (见表 5)

根据调查如表5所示,62.2%的运动员对名次有较高或很高的期望,有这种期望就产生了动机。动机的强度对比赛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在调查的队员中高比赛动机产生的结果就是,只有56.5%的队员发挥了自己正常的训练水平;而在比赛中对名次期望程度适中的动员所占比例为76.9%,这些队员基本发挥出了自己平时的训练水平。这表明适中的比赛动机有利于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对其水平的发挥有积极的作用。

2. 3. 2 竞赛的激烈程度

由于河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相同组别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训练水平、文化程度大致相同,因此比赛较为激烈。激烈的比赛程度使队员因为估计不足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走向极端,进而引起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2 . 4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手段与方法

根据对相关参考文献的查阅,同时对一些成绩突出,运动水平稳定的参赛同学以及优秀教练员的询问与咨询,从中总结出一些适合我们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整的手段与方法。

2.4.1 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积累比赛经验

系统合理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技术战术水平,这是保持良好赛前心理状态的必要因素。同时,使运动员在比赛前保证自我心理状态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其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水平。

2.4.2 将比赛动机调整到适宜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比赛动机水平,运动员自我操作效率较低,中等动机水平时运动员操作效率最高。运动员应在保证自己理论技术学习与日常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明确参赛的目的,将自我参赛动机调整到适宜的水平。

(注:丙组无本科专科之分,本研究以本科为例。)

(注1:丙组无本科专科之分,本研究以本科为例;注2:参赛项目涉及运动员的兼项情况。)

(注:丙组无本科专科之分,本研究以本科为例。)

(注:运动员所占比例为所占调查总人数比例 ,运动员水平正常发挥比例为占此种比赛动机人数比例。)

2.4.3 教练员要因材施教

作为教练员,人生阅历丰富,心理状态平稳,而运动员因为受年龄、参赛经验、训练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临场参赛时教练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促使运动员赛前心理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保证其训练水平的正常发挥。

2.4.4 参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应多请教、多沟通

普通院系甲组参赛运动员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像省大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的运动员,可以向教练或者队内参赛经验丰富、运动水平高、成绩水平稳定的高水平运动员询问关于比赛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赛前心理调整的方法与经验,增加参赛前的自信心,减轻赛前心理紧张程度。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1)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是运动员比赛取胜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训练水平相差不大的大学生运动员之间,赛前心理状态稳定与否决定着运动员成绩的优劣。

(2)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院系甲组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主要区别在于,参赛经验,训练水平及运动经历等方面。

(3)在诸多因素中,赛前心理状态是运动员竞赛成绩的最大影响因素,而比赛动机是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稳定与否的主要因素。

(4)保持大学生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稳定是获得比赛成功的前提,是大学生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内在实力,只有通过训练,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逐步形成运动员良好的赛前心理素质。

3. 2 建议

(1)学校领队和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做到心里有数,努力激发他们树立正确、适当的参赛时机,同时及时纠正少数运动员的不良参赛动机。

(2)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临场自我调节能力,掌握基本心理学常识,对自我运动水平与运动状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保持自我赛前心理状态的稳定。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索 篇8

在摔跤训练和比赛中,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强调过硬的基本功和超众的身体素质固然重要,而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心理素质的好坏也是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下面就摔跤运动员赛前的心里训练问题浅谈如下:

摔跤这个项目对抗性很强,彼此是在最紧密的直接接触中进行搏斗,而且随时变换姿势和位置。而技术方面是由许多复杂的、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动作组合而成的。比赛时更要求运动员要头脑清醒、随机应变及时而果断地采取行动,变换战术和技术才能克敌制胜。然而,想做到这一点并是不容易的,这就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训练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内、外因素干扰的能力,使之增强自我情绪控制,冷静地对待外部环境,适应比赛和抵抗干扰的能力,保证运动员以最好的情绪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能分析彼此的实力, 抓住战机把自己平时训练的技术、技巧发挥出来。

赛前和赛中运动员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由于比赛经验不足或因过去的比赛失利而怯场;畏惧对手,对比赛缺乏取胜的信心和勇气,情绪上悲观消沉,比赛时拘谨失常,放不开,以致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盲目自信,以旧眼光看人,傲慢自大,缺乏自知之明,在比赛中一遇到困难就变的急躁,导致失利;经不住比赛的考验,意志品质薄弱,在关键时刻缺乏再坚持一下的毅力,功亏一篑;由于观众的呐喊或裁判的一时错判等外界因素而激动、暴躁,不能自控或情绪沮丧失去信心,导致实力不能正常发挥;思想保守,缺乏拼搏的精神和勇夺胜利的雄心壮志,遇强手甘拜下风,在水平接近甚至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本来具备了取胜的条件,但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变得怯懦,一味防守,不敢进攻,企图以微弱的优势保持到终场,结果优胜的条件得不到利用和发挥,使自己由主动变为被动,从胜利走向失败;摔跤赛前几乎每个级别都要降体重,为的是自己参加适合的级别取得好名次,但是由于降体重造成运动员腹部的饥饿感,心里素质差的运动员就会变得急躁、不能自控,从而输掉比赛。

加强心理训练:使运动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运动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质;让运动员参加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阶段的小结,使运动员主动地进行训练,吃透自己的技术情况、素质情况和心理情况,提高运动员独立思考、自我控制和独立作战的能力;摔跤比赛体力消耗很大,通往冠军的路往往是精神力量的战斗,是对意志的严峻考验,要靠平时训练中的一点一滴的培养,制定的训练计划要坚决完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懒散,教练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解除其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加强意志训练;赛前应使运动员清楚地了解比赛的时间、地点、比赛的规则,对手的情况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同运动员一起确定比赛的战术和随机应变的对策,使运动员知己知彼,头脑清晰地参加比赛,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头脑中本来没有路,想象的次数多了就成了一条路,让运动员比较早地演练比赛中的各种情况,并且想象得很真实,临场就不会有陌生感,比赛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一些年轻的运动员,因为年龄小,比赛经验不足,其情绪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时会变为相反的方向,教练员要当一个好演员,隐藏起不利于比赛的个人情绪,而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表演出一种适宜的情绪,以此来影响队员的情绪,使其适度兴奋而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前绝大数运动员会感到紧张,这时可以让运动员自我暗示,调整呼吸、心跳。教练员可以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使运动员转移思想,放松情绪,使运动员心态恢复到正常水平。

调整心理迎接新学期主持词 篇9

经过了一个寒假,很多同学心理上还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要重新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多多少少会感到一些不适应。然而,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展开,这要求我们同学尽快自我调整,以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如何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从寒假的轻松状态尽快调整到开学的临战状态呢?我们学工部心理教育中心温馨送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自我心理调整,积极投入到新的学期中来:

第一、调整好心态和生物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明确寒假过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寒假中,可能许多心愿没有达成,但仍要“朝前看”,不要再陷入回忆。同时寒假期间有可能通宵玩耍或很晚睡觉,这时很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尽量恢复上学期间的正常作息习惯。

第二、复习上学期的学习要点。由于休息了一个寒假,大家可能对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因此不妨抽空回顾一下知识要点,“温故而知新”,为接下来的学习巩固好基础。

第三、确立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入新学期,我们应该有新的展望和打算。可以在开学这几天好好计划一下,例如本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在学校要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项新技能等等。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第四、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同学之间,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最好能互相鼓励监督,恢复共同的作息时间,积极进入新学期学生的角色,假期中尚未完成的活动可以等待下一个假期。共同制定目标计划,体验积极进取的乐趣。

心理专家 如何调整好考生情绪 篇10

距离7月7日高考只有半个月时间了,很多学校已经给考生放假。考生正利用最后的时间做准备,家长该做些什么?6月20日,心理学专家杨眉副教授谈了家长们在这个阶段该怎样和孩子相处,怎样帮助孩子调整状态、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有很大影响,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活跃思维,增强记忆力,而消极低落的情绪则会抑制思维。杨眉说,在最后半个月时间里,考生要做的事无非是学习和管理情绪,学习的事要由孩子自己负责,但就管理情绪而言,孩子和家长都能做,而且家长要做得更多。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时,家长要制定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最低目标是至少要维持孩子现有的情绪状态,不能让其情绪变坏。要达到这样一个最低目标,家长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给孩子的压力有正面压力和反面压力两种,反面压力就是直接批评指责孩子,现在父母一般都很注意不给孩子施加反面压力,但来自正面的压力却很多。比如,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有的父母故意装成什么事都没有,但对孩子关怀备至,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这些正面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这段时间,家长要把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纳入正常轨道,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回忆一下以前孩子刚上高一或以前没有高考压力时是怎么做的。

二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学习特别勤奋,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或是听说某某学习效率特别高,你向人家学着点,这样比较容易让孩子受打击。

三是不要低估孩子的应付能力。孩子经过多年的训练,都有了比较成熟的应试能力,对此,家长应该有信心。例如,有的孩子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题,家长无法接受,但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就不要再去干涉,以免矫枉过正。在考试前夕,家长此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习惯。

四是要控制自己对孩子的过多关注。最后阶段,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再去请家教或是做其他辅导,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愿望,再和老师商量,都认为有必要再去请。总之是以孩子的意愿为条件。

管理情绪的最高目标是让孩子和自己都心情愉快地去面对高考。这首先要求家长和孩子都换一种思路,不把高考当作一个战场,而是当作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去迎接,去珍惜。

其次,学会正视并接受目前的烦躁、紧张等情绪。高考毕竟是人生的大事,紧张烦躁是正常的,不紧张烦躁倒是反常的,适度紧张是必须的。

第三,家长要通过鼓励去强化孩子的积极情绪。不只是孩子,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赞许的期望,如果家长每天对孩子有一两次鼓励赞扬,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高昂起来。这种鼓励赞扬不一定是学习上的,很琐碎的生活小事都可能让孩子高兴起来。但是鼓励和赞扬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第四,创造愉快的家庭气氛。孩子考前半个月整天都在家里,家庭气氛对孩子情绪影响很大。家长应该想方设法活跃气氛,每天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讲去做,都可以调动孩子的情绪。

浅谈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 篇11

一、振奋积极状态

这是一种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首先运动员对比赛的目的任务明确,有强烈的责任感,表现为:能有机的变压力为动力,精神饱满,劲头十足,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信心坚定。其次是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这样的心理准备状态下,运动员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其兴奋正好达到比赛所需的程度,而不超过能控制自己动作的界限,在比赛中往往能较好地或超水平发挥。这种状态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把比赛当负担,能较好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认为比赛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二、紧张胆怯状态

这是一种不利于比赛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为忐忑不安,过度兴奋,情绪急躁,不知所措,头昏脑胀,对自己应有的水平和战胜对手缺乏自信心。在生理方面也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失眠厌食,手脚发抖,口喝或小便频繁等现象,比赛中动作失常,技术水平下降。这种状态大多发生在参加比赛少的新队员身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运动员过多考虑比赛的胜负与个人的得失,自己太想表现,又不能很

好的调整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心理上压力过大。

三、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这种状态是对即将面临的比赛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盲目自信,相信自己能较容易战胜对方。不能充分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准备克服困难,精力不集中,知觉、思维均表现迟钝,虽然情绪愉快,但属于消极盲目乐观。其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不对头,掌握的情报不全面,有的是运动员自身的骄气和目中无人造成的。

以上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比赛成绩的发挥。培养建立有利于比赛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耐心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语言,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精系统的兴奋性。心理训练分为两个方面,即一般心理训练和比赛心理训练。在日常训练中,一般心理训练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赛前心理训练。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比赛的意义。目的明确对建立和改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动机对人的整个行动起有效的作用,积极性、顽强性都是由它决定。

2、分析对手情况和制定战术。在赛前要和运动员一起仔细分析即将面临的比赛和对手的技战术情况,分析运动员自身的情况,加以对比,制定出可行的战术,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解决的方法,使运动员事先对比赛对手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

3、进行模拟训练、比赛。对面临的比赛场地、条件、环境加以了解,根据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摸拟训练或比赛,如播放比赛气氛的录音,安排不公正的裁判和不平等的比赛条件,向心力及反心力的比赛(向心力指有力训练方法及手段),使运动员适应各种内外刺激,培养赛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作到不受内外界的干扰保持镇定的情绪,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

4、赛前表象训练及自我放松。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反映了动作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力量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运用想象力,通过内心的表象,帮助内心的表象把成功的机制及技术要点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去实践。使运动员形成注意力集中,想象体会做起来就象成功再现那样的习惯。自我放松主要是进行积极性的休息,进行愉快的谈话,转移淡化头脑中对比赛的思考。同时可以进行自我暗示、提示,使肌肉放松,思想情绪安静,以调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加速睡眠,保持体力。

上一篇:采访师爷爷作文下一篇:陈设设计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