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精选10篇)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1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通过观看田径比赛及赛事录像、查阅文献、收集比赛资料、赛事评论等方法, 对学院参加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的11名田径运动员进行研究。
二、研究分析
通过带领学院田径运动员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及训练, 可以看到影响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 不良的赛前心理状态。
1.赛前过度兴奋状态。运动员比赛前过度兴奋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比赛前提前兴奋;一种则是赛前过度兴奋。运动员可能在赛前出现兴奋状态, 即在正式比赛的前几天就开始兴奋, 过早地进入了竞赛状态, 从而使得自己的身体提前进入比赛状态, 心理状态也达到了比赛时的最佳水平。而处于赛前过度兴奋的运动员则由于兴奋过度, 往往会出现心跳急剧加速、呼吸短促、情绪不稳定, 甚至伴有紧张、烦躁、不安等心理因素, 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思维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失常, 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平时应有的水平, 甚至不如平时训练, 致使比赛的失败。
2.赛前淡漠状态。比赛失常的原因有很多种, 其中运动员赛前情绪低落对比赛提不起积极性。赛前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的运动员通常表现为心情沉重、注意力集中不到比赛中去, 对取得比赛胜利缺乏信心, 甚至有弃权的想法。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运动员赛前盲目自信一般可以造成运动员对比赛对手的实力进行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 使自己在比赛前盲目自信, 骄傲自满, 不认真对待训练, 不能客观地分析比赛的情况, 以致在比赛中注意力下降、态度懈怠, 出现困难时, 由于生理心理准备不足, 不能迅速地应对, 导致比赛的失败。
(二) 训练及比赛经验不足。
1.训练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平时训练水平越高, 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信心就越足。如果运动员参加了全年 (包括冬训) 的系统训练, 身体机能、技战术等训练比较好, 训练效果也很好, 那其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信心十足, 心理状态稳定。训练水平高, 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
2.运动员赛场经验不足。运动员赛场经验不足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经验决定高职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控制情绪, 克服困难, 发挥正常水平。缺乏经验, 不能准确地预料比赛中的种种情况, 盲目忧虑或乐观, 造成选手注意力分散, 不能合理调控心理而影响运动员成绩。所以, 经常参加比赛或模拟比赛是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控制能力的关键。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 赛前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变化, 影响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的发挥程度。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发挥训练水平的情况下取得优异成绩, 不仅要具备身体训练优势和技战术方面的优势, 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的优势。因此, 要想让运动员充满信心、轻松比赛和积极投入训练、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心理, 就要及时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 树立自信心训练。
1.明确比赛最终的任务是什么。只有让运动员明确参加比赛的最终任务是什么, 才会加强比赛过程中的责任感, 做好赛前的充分热身准备,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不畏惧比赛。因此赛前要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录像等方式充分了解有关比赛的情况, 及时调整好自我平时训练计划和参加比赛的计划, 做到“知己知彼”, 分析对手与判断准确, 以便做到“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 在比赛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从而取得比赛胜利。
2.激发运动员比赛前有良好的比赛动机。动机是以促进为前提的动机也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活动的心理动力, 是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核心, 能够激发起运动员优秀的比赛动机, 是运动员赛前心理做好准备的尤为重要的内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的种类是多种多样和十分复杂的, 确立正确的比赛动机对运动员能够产生较为持久的促进作用, 加强活动集体荣誉感, 从而在比赛就能努力拼搏, 争取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发挥自我的潜能努力去争取胜利。因此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有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比赛动机。
(二) 明确目标, 树立信心。良好的信心是能够完美发挥自身能力和技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信心是相信自己美好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调节状态。树立良好的信心, 能使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过程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从而激励自己勇敢、坚定而顽强地进行拚搏和奋斗;如果没有良好的信心, 就很难有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决心, 甚至会导致自我心理活动过程产生紊乱的情绪, 直接影响自我在比赛中技战术实力的发挥。在比赛中, 造成运动员丧失信心的原因是很多的, 如对比赛畏惧缺乏正确认识和自我的判断, 身体和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缺乏比赛经验, 在比赛中没有自信心取得胜利, 或者对于以前的失利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形成或畏惧对手的心理等等。因此, 要加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教育、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培养一定胜利的信心。
(三) 与强手过招。在平时训练或阶段性的成绩测试中, 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高低, 不考虑成绩和名次, 只要求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越某一较强对手, 培养高昂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优势。
(四) 克服赛前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的方法。
1.运动员呼吸调节法。利用运动呼吸调节的方式, 这是运动员比赛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方法, 通过加深呼吸使运动员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运动员的情绪紧张激动时, 呼吸气短, 这时可以利用较为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 可以达到放松紧张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 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 增加高情绪高涨的状态。
2.想象成功再现。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都会有最好成绩的出现, 回忆过去训练难忘的印象和完美比赛经历, 想象当时赛前、赛中的情景, 回忆当时自信的状态和愉快乐观的心态, 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 从内到外都增加了力量, 变得极其自信、从容不迫。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回忆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难忘的、取得冠军的比赛的场景的印象, 能大大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
(五) 对自身的评估。在比赛前可以采用某一项简单的技术动作作为热身练习, 让教练员评价这个动作。是否和平时训练时是一致的, 从而检验你的紧张情绪和比赛状态, 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 减轻并且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六) 专门性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抵抗外界对自身的干扰。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自我暗示法、心理调整法、自我放松法、集中注意力提升法、模拟比赛训练法等等, 能消除运动员比赛前过度紧张心理情绪、全神贯注投入比赛、调整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四、结语
伴随不断提高的运动员训练技术水平, 运动员彼此之间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因素差距在逐渐缩小, 比赛的最后胜负, 往往不仅仅决定于运动员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因素,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过往的各种实践表明, 良好的心理因素已成为当代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提高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因此在田径项目比赛和运动员训练中, 心理状态好坏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 同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员取得较好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动员水平接近的情况下, 心理因素的好坏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大多田径运动员身体、技战术训练都较理想, 训练成绩也很好, 但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应有的训练水平, 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赛前心理状态不好。因此, 使运动员在赛前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赛前心理状态,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强.谈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训练[J].体育研究与教育, 1993
[2]郑日昌.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满庆寿.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所致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70例产后出血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 评价心理干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SAS、SD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SAS、SD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心理状态;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 剖宫产时≥1000 ml, 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1]。产后出血其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2]。出血不仅导致产妇发生生理变化, 还对产妇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如易产生烦躁、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不良的心理反应容易加重病情, 尤其是焦虑、抑郁情绪可以使产妇出现产后心理障碍, 严重的会出现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护理是以心理支持为基础, 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与应对技巧有机结合, 鼓励患者说出所想的问题和心理矛盾, 从更深层次改变其错误认知, 改变其对疾病不正确的观点, 教会患者正确的应对方式和技巧, 帮助患者分析和认识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适应应激能力, 积极应对各种不良刺激, 从而减轻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3]。对于产后出血产妇, 加强心理干预护理, 可以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文对70例产后出血患者分组后分别实施两种护理模式, 观察其在改善产后出血所致产妇焦虑和抑郁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1月~12月三明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的产妇70例,平均年龄25.5岁;初产妇48例, 经产妇22例;顺产52例, 剖宫产18例;出血原因:宫缩乏力51例, 产道损伤10例, 胎盘残留9例;排除有传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产妇;将7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同时, 产妇及家属均同意参与该研究, 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符合伦理要求。
1. 2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均按产后出血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即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治感染等。
1.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干预护理, 具体方法包括:①评估心理状况及实施心理干预:经积极治疗, 病情稳定后应详细评估产妇的一般情况及观察情绪状态的变化;询问产妇对本次分娩的期盼和实际体验;回忆分娩情景的频率;对分娩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重点了解产后出血产妇有无焦虑、抑郁情绪, 针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产妇的沟通, 聆听产妇的倾诉, 理解产妇的感受, 了解其所担心的问题及其程度, 给予针对性的解释。用产妇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语言亲切, 态度和蔼, 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鼓励和表扬产妇。要尊重产妇并给予同情, 不向产妇提要求或强制其做决定, 并接受各种行为表现。应耐心的向产妇讲解治疗及检查的目的, 通过交谈、抚摸、握手等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让产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③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因大多数产妇缺乏必要的常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重视新生儿性别, 易出现情感脆弱、焦虑等不良情绪[4], 所以应侧重改变产妇的错误认知, 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 并针对其存在的困惑进行疏导, 让产妇消除顾虑, 放松心情, 精神愉快, 使其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5]。④争取家庭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主动给予产妇关爱与关心, 使其增加安全感。同时, 争取家属关心、照顾及支持并做好出院指导。两组产妇分别在分娩后第1天(干预前)及出院前1天(干预后)评估其焦虑、抑郁程度。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使用Zung开发的SDS和SAS对两组产妇在心理干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进行评测。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SDS评分在干预前、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在干预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2。
三、小结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射击 运动员 赛前状态 调节
中图分类号:G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75-02
1.引言
赛前训练时每个周期的重要环节,它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前期、中期和临赛期。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前人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易于理解和可操作的方法,帮助运动员、教练员解决好赛前训练的问题。讨论的重点就是青少年射手临赛前的准备与安排。
2.研究对象
1981年后出生的晋中市射击队手枪、步枪运动员共26名。其中男子16人,女子10人。
3.研究方法
3.1观察法
对上述运动员在山西省第十届运动会期间临赛前的表现进行观察,检验赛前安排的合理性。
3.2调查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发现运动员赛前和赛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应激症状,研究和讨论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赛中行为的矫正与治疗。
3.3文献资料法
对观察和调查访问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合亲人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归纳出结论。
4.研究结果
观察与问卷调查显示,运动员在射击比赛前的表现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状态:
在比赛中26名运动员有5人超水平发挥,问卷调查结果属于正常的兴奋状态和适度紧张状态。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比较理想,技术动作准确,出现问题果断处理。
15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了训练的平均水平,问题调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过度兴奋或者生理紧张。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一般,但问题发生后,尚能白行正确处理,或者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能够适时地做出调整,发挥了正常水平。
有4名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了过度兴奋状态,临赛前一天不能入睡,身体准备极不充以致比赛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变形,平常的好动作的感觉丧失殆尽。一个项目的比赛失利之后,更担心下一个项目比不好,完全没有了自信心,导致比赛失败。
有两名运动员在赛前状态松散,他们的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不能适应比赛的基本要求。
5.分析与讨论
5.1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剖析
5.1.1兴奋状态
根据心理能量的倒U型原理,运动员临赛前适度的兴奋是身体和心理动员比较适宜的表现,是发挥最佳竞技能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比赛的欲望十分强烈,自信心强,心理和技、战术准备比较充分,队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应付自如。本次比赛中超水平发挥的5名运动员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状态。他们在比赛中虽然也有个别动作出现了个别问题,但解决得较及时,多数动作处于流畅状态,因此,取得了较好的运动成绩。与此相反的状态是过度兴奋状态,这种状态常常是由过分强烈的取胜动机所引起,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生理上往往会出现失眠、多梦、幻想;行为上则多表现为话多,总想与人聊天,多动,已经较熟练掌握的动作也常常发生变形;情绪多变,易激动,大起大落。观察结果所显示的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的4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动作失常,相同的问题一再重复发生,是心理能量超过了最佳区域的表现。
5.1.2紧张状态
运动员临赛前表现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比赛中的发挥,也是身体和心理动员比较适宜的表现,是发挥最佳竞技能力的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早已为前人的研究所证明,也符合倒U型原理。过度紧张状态多表现为生理的,如失眠、语塞、口吃、尿频、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肢体振颤。行为上则多表现为害怕比赛的恐惧心理,甚至产生逃避心理。
5.1.3抑制、超限抑制状态
与兴奋状态相对应,这种运动员临赛前兴奋不起来,无法进入正常状态,这是心理能力达不到最佳区域,心理动员不足的表现。而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超限抑制,则表现为目光呆滞,反应迟缓,注意力不能转移。思维僵化是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表现。
5.1.4泛散状态
这种运动员临赛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健忘,思绪混乱,面对比赛不知所措;这种运动员根本不具备一般运动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需要从选材方面及早发现,以避免人、财、物力的浪费。
5.2影响赛前心理的原因分析
重大比赛前心理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的任务不是要设法消除这种变化,而是如何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从而尽量降低这些心理变化对运动员的影响,使他们发挥平时的训练水平。这是赛前心理准备的基本任务。
赛前的心理准备并不是孤立的,要想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最根本的还是技、战术的准备,如果准备充分,运动员的自信心必然增强。自信心强则比赛的欲望就强,他们不担心比赛失误,对比赛保持着适度的兴奋与适度的紧张,这种兴奋与紧张时正常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能适当地提高运动员比赛前的唤醒程度。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思维反应灵活,动作敏捷流畅,处理问题沉着,技、战术运用得当,是运动员参赛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
体能准备是赛前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能(主要是耐力)准备充分,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就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射击运动是一项以静力性耐力为基础,以动作的稳定性、精确性与一致性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饮食与营养准备也是赛前管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射击运动特点并不要求饮食含有很高的热量,而应以多糖,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由于射击运动员用眼的强度远远高于其他运动项目,因此它们对于维生素A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静力性耐力决定了对高糖食品的要求。因此,赛前的饮食必须注意这些特点。
有了上述各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赛前的心理准备主要应立足于改变运动员对赛前和比赛情景的认知方式,在比赛中确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打一发丢一发,发发从零开始;想过程,不想结果,注意集中在动作上”的思想,这是优秀训动员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另外,在比赛目标确定上也应该做到让运动员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而非高不可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绩的期望值,同时也减轻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到有条不紊,赛前还应该制定完整的比赛方案。方案应尽量针对运动员在考核和比赛中出现过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应付自如,不会因突然出现的问题不知所措。
6.结论与建议
(1)赛前准备是以技、战术准备为前提的、以心理准备为核心的、以体能和饮食营养的准备为辅助的、综合的、全面的准备过程。对射击运动而言,心理准备又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运动员赛前赛中的表现,必须从小抓起,并贯穿在运动员成长的整个过程中。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4
长跑不仅是田径运动比赛中比赛时间和距离比较长的耐力性竞赛项目, 而且是动作比较单一, 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 要求大脑皮层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反复单一的均衡刺激, 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状态。身体素质是保证运动质量的物质基础, 运动技术是基本条件, 而心理素质能使两者能够发挥内部动力, 挖掘最大的潜能。因此, 中长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合理的运动技术, 较强的心肺功能, 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就需要在赛前把生理和心理调到最佳状态。那么, 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本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使大学生运动员形成良好赛前心理状态的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全国高校大学生长跑运动员60人, 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均为二级以上水平, 平均年龄20.4±1.03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参阅运动心理学、田径教材, 及各类相关论文和文献资料。
2.2.2、访谈法:咨询全国部分高校专家、教授, 探究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
2.2.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求, 进行问卷设计, 并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 拟定了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最后确定为正式问卷, 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5, 经征询专家, 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可靠, 可用于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测量。结果表明问卷信度很高, 符合要求。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采用最大频数组的组中值作为该因子的权重, 并根据各因素子项的权重系数值, 权重系数t≥0.1的因素定义为极重要因素, 权重系数0.05≤t<0.1因素定义为重要因素;把t<0.05的因素划分为一般因素。 (见表1)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因子
3.1.1、竞技能力 (t=0.147)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有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竞技能力是运动员赛前心理稳定的前提, 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表2) , 大部分参赛运动员都认为竞技能力极重要, 竞技实力与心理状态成正比, 实力越强, 赛前心理状态越好。
3.1.2、耐力水平 (t=0.115)
长跑需要耐力、力量、速度、技术, 属于有氧代谢范畴, 因此运动员的耐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比赛, 同时也影响着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耐力水平高的运动员绝对有信心完成整个比赛, 对整个比赛不会产生畏惧, 更不用担心比赛过程中会因为体力的下降而影响竞技能力, 将会以一种平和自信的心态去完成整个比赛。
3.1.3、运动焦虑 (t=0.105)
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 对当前的和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景产生的担忧倾向。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 积极的方面, 焦虑情绪促进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最大激发潜能, 使运动员在大赛中得以超常发挥的一个心理生理基础。其次, 也有消极的方面, 过度的焦虑会造成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 让人意识范围变狭窄, 影响运动的精确度和机体的协调程度, 就会影响成绩的发挥。因此, 教练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刺激运动焦虑水平适当增高, 使之处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 以利于体能的充分释放和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
3.1.4、自信程度 (t=0.102)
自信是促使长跑运动员竞技实力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极重要的因素。自信程度高的运动员在进入比赛后, 不论是体力控制还是战术运用都能做到“收放自如”并能保持稳定状态而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通过训练认清自己、认清比赛的本质, 不断的总结每次训练比赛的得失、收获, 才会不断地在思想上和技术及能力上成长和脱变, 从而从量变达到质变, 从根本上丰富比赛经验, 让自己不断成熟。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能力和所做事情的本质, 才能更有把握把事情做成功。
3.1.5、比赛动机 (t=0.053)
比赛动机是推动运动员进行比赛中的内在动力, 比赛动机过强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混乱, 使其运动能力下降, 直接影响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 是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分考虑个人的得失及比赛结果容易造成害怕失败、紧张不安或淡漠消极的情绪反应, 直接影响动作技术水平的发挥和导致战术安排方面的失败, 使比赛成绩下降。
3.1.6、运动疲劳 (t=0.049)
动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性。对运动员来说, 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 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 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
由于赛前训练调整计划安排不当, 或由于运动员参赛过多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恢复性训练, 或由于运动员不积极配合, 或自身缺乏经验, 以及运动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都会导致运动员身体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 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 抑制过程加强, 参赛时不能进入状态, 达不到适当的激活水平。
3.2、训练情况因子
3.2.1、心理训练 (t=0.112)
长跑比赛中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速度、力量、耐力和合理的技术, 更需要运动员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赛前心理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心理状态稳定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取得出色的成绩的经历要以固定的信息储存在记忆中, 树立必胜的信心, 要正视自己的实力水平, 对于比赛中出现实力强于自己的选手要有充分的估计, 临赛时就不会担心和过于紧张。只有经过充分的赛前心理训练才能临战不惧,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保证竞技实力的发挥和战术的合理运用, 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3.2.2、战术安排 (t=0.106)
战术安排要具有灵活性。赛前要根据其它选手的报名成绩, 对运动员的实力水平做出合理估计后, 安排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战术, 使运动员充满自信, 不仅能在比赛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节奏, 而且能够针对其强劲对手的实力对自己的战术做出灵活变动。
3.2.3、训练程度 (t=0.103)
教练员运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借用高科技监测手段使运动员在尽可能短的训练周期内, 掌握动作的技术和提高竞技能力, 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增强运动员的参赛信心, 使其赛前心理状态趋于稳定。从表三分析得知, 训练程度要针对不同的个体, 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训练程度越好, 成绩也越好。当运动员成绩处于平台期时, 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调整训练方法, 降低运动员的焦虑状态, 重新树立参赛信心, 保持稳定的情绪, 训练程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3.3、外界因子
3.3.1、场地 (t=0.050)
大学生长跑比赛一般是在塑料跑道进行, 那么对比赛场地的适应是相当重要的。运动员适应场地, 一上跑道就会显得兴奋, 动作轻松, 充满信心, 反之, 则会使运动员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 影响比赛成绩。场地与运动员的成绩密切相关。
3.3.2、观众情绪 (t=0.032)
调查表明, 运动员的比赛状态与比赛的外界观众情绪及其它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紧张、焦虑导致动作僵硬的另一主要原因与周围环境中的教练员、队友及观众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常常也会出现对运动员心理状态产生异常影响, 这必然会影响处于比赛之中的运动员成绩。所以, 运动员赛前要根据教练员的指导,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受外界观众情绪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3.3.3、环境与气候 (t=0.020)
环境与气候也是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一个因素。良好的环境与气候会使运动员的心情显得舒畅, 对于比赛充满信心, 把比赛当成是一种享受。无形之中缓解了运动员的比赛压力, 使之能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参加比赛。
3.4、结论与建议
3.4.1、结论
3.4.1. 1、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的好坏。
3.4.1.2、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极重要因素有竞技实力、耐力水平、心理训练、战术安排、运动焦虑、训练程度、自信程度;重要因素有比赛动机、场地器材、身体疲劳;一般因素有观众情绪、环境与气候。
3.4.1.3、对竞技实力和耐力水平是长跑运动员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 是影响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极重要因素, 没有竞技实力和耐力水平就不可能形成赛前良好的心理状态。
3.4.1. 4、长跑运动员赛前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是科学、合理、有效, 综合、利用各种因素的结果。
3.4.1.5、保持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稳定是获得比赛成功的基础, 是长跑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内在实力, 只有通过训练, 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逐步形成。
3.4.2、建议
3.4.2.1、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对对竞技实力, 只有具备雄厚的竞技实力和体能实力后, 再结合心理训练和战术安排才能逐步获得赛前良好的心理状态。
3.4.2.2、心理训练必须结合比赛情景, 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处在比赛氛围中, 把完成训练当比赛, 使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成绩做到心中有数, 主动发现在完成训练任务时每个关键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熟悉完成比赛距离的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正规比赛时, 仅仅看成是一次平常训练, 从而保证心理状态的稳定, 有利于发挥出运动水平, 取得优异成绩。
3.4.1.3、明确比赛任务, 树立必胜的自信心, 确立合理的比赛目标, 这样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保证比赛顺利的完成。
摘要:以全国高校大学生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研究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 为大学生长跑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 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因素
参考文献
[1] (德) 迪特.海克弗特, (美) 查理斯.D.斯皮尔约格体育运动中的情绪及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专业委员会, 1989, 276-227
[2]黄希斌.浅析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训练[J]福州师专学报, 1998, 1
[3]王强, 彭铃群.影响田径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4]刘淑慧.自强.自信.自控--讨论瓦伦达心态与运动员在赛前心理准备[J].体育科学, 2001, 21 (6) , 74-76
[5]权德庆.《体育统计》[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6]高键, 王选艳, 胡静萍.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37 (6) , 32-33
[7]邓树勋, 洪泰国, 曹志发.《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5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状态;改进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6-01
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以及在比赛中对成绩的影响
无论是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还是从事运功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都会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体检。其中,有因适度的紧张而完成了一个较困难的动作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有因过度兴奋而造成动作失败,与奖牌失之交臂的运动选手。有些人只有在单独进行练习的时候动作技能完成的非常出色,也有些人必须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才能摘取胜利的果实。这些都与学生或者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或者运动员发挥出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运动员比赛低迷,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通过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对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发现,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兴奋。由于运动员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尚不健全,日夜想念与比赛有关的各类信息,导致赛前过早的出现高度兴奋状态。在赛前的训练课中就表现出较好的成绩,运动员的体力和精力较早的被消耗。导致运动员在临场比赛的时候,最佳状态已过,兴奋点处于低潮。表现为神志不安,呼吸急促,四肢无力,节奏失调,难于自控。最终导致比赛中不能发挥最好成绩。
(二)过于紧张。体育心理学中讲到,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之为紧张。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运动员往往由于某种原因,比如第一次比赛、在陌生场地比赛、过去比赛的阴影,往往产生的心跳加快、心率不齐等现象。从而导致比赛中动作僵硬,呼吸急促,不能发挥出正常的竞技水平。
(三)过于自信。运动员对比赛没有进行很好估计,盲目乐观,过于高估自己,对比赛及对手缺乏全面的了解,总以为自己可以取胜,可是比赛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以失败而告终。
(四)过于焦虑。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分3种主要成分,分别是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手心出汗、尿频、大量流汗,甚至产生负面的自我暗示,无法专注,导致比赛中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出正常的运动水平。
(五)过于情绪低落。运动员由于赛前受伤或者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经常表现出无形的烦恼和愤怒,情绪低落,体力不支。训练中常常因为小事而脾气暴躁,沉默寡言,不愿意和队友交谈。对比赛缺乏信心,缺乏斗志,甚至厌恶比赛。从而导致比赛欲望严重下降,动作无力,技术失调,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二、导致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根据调查表明,影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往往是运动员担心在比赛中发挥不好,不能满足训练或比赛对经济上和时间上的要求,训练比赛场所的变更,对自身天赋和潜力的怀疑,与其他运动员之间的不和谐以及运动损伤等。综合分析那些成百上千的影响因素,我把使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陌生的比赛场地,不适应新环境。2.比赛的重要程度,领导的重视程度。3.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4.对手过强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不战而退。5.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6.运动员自身个性,自身意志力不够强,抗压能力不足。7.赛前准备不充分,或者有伤在身,处于疲劳状态。8.教练的关心和同学的鼓励,造成压力过大。9.过去比赛的阴影,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三、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对策分析
(一)经常带着学生参加比赛,提前适应比赛场地。经常带着学生参加比赛,有助于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场地,以便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消除对陌生场地的顾忌,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前适应比赛场地有利于运动员较早的熟悉比赛环境,好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二)领导和教练要做好赛前的思想工作,正确激励运动员,减轻运动员负担。领导要做好比赛之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教练员如果发现运动员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或者有趋势,应及时鼓励运动员,正确引导运动员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运动员的思想负担。
(三)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水平,这样对于改善运动员的自信,降低运动员的状态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运动员自己提高调整不良心理状态的水平。以便在比赛中能够独立应对突发的状况或者问题困难。
(四)教练员在比赛之前要认真系统训练,调整运动员状态,避免受伤。比赛前的系统训练,伤病情况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以及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这就要求教练员具备较高的训练水平。及时调整运动员的赛前状态,使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出现在比赛当中。同时,教练员要防止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训练计划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同时防止运动员在赛前出现疲劳期。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6
中学生篮球教练员一定要为每一位队员做好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目的在于增强队员心理稳定性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念, 并积极通过各种措施来消除赛前心理障碍、理顺思路、调整情绪, 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向, 形成最理想的赛前心理状态。
2. 篮球比赛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定义
赛前心理状态这一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许多学者认为赛前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之前, 由于内外部各种刺激以及运动员对各种刺激的认知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丘宜均《实用运动心理学》1998年) 。赛前心理状态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界定。本文所探讨的赛前心理状态时间是指球队针对比赛召开赛前准备会到比赛正式开始之前这段时间内队员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到比赛开始这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
3. 中学生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特点
《体育心理学》中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为四种类型: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赛前冷漠状态, 赛前盲目状态, 战斗准备状态。中学生篮球队员参加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 缺乏比赛经验, 心理品质、智力品质发育不完善, 体能、技能等运动能力相对薄弱, 而且中学生队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 在赛前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中学生篮球队员不良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表现为:恐惧心理;过度紧张或兴奋、松懈心理;盲目自信或气馁、沮丧浮躁心理。
4. 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
4.1 比赛的任务。每次比赛有不同的任务, 当学校或教练对比赛任务制定过高时会使队员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去, 从而影响其原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4.2 比赛的动机。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队员参加比赛的欲望, 体验满足, 实现价值和效能感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获得某重奖励或利益, 比赛的价值。这两方面都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4.3 运动员对于比赛的自我定位。
4.3.1 对自我技、战术的认识。队员盲目的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 就会降低对待比赛态度, 对比赛漫不经心。反之队员低估自己实力也会使队员恐惧、沮丧。可见, 队员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能力对于赛前心理状态十分重要。
4.3.2 赛前指定所要承担的比赛任务。中学生篮球队员个性强, 有些队员若不满足或不适应教练员在赛前为其制定的比赛任务和战术, 容易产生赛前冷漠、消极的心理状态。
4.3.3 队员预期安排的上场时间。中学生队员性格特点多样性, 情绪波动大。对于不同个性的队员所安排的上场时间也直接影响队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4.4 比赛对手的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比赛经验不足, 在对弱队比赛前容易产生轻敌思想, 对强队比赛则产生畏惧思想, 信心不足, 缺乏克服困难的积极性、主动性。
4.5 场地、环境对运动员的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比赛经验少, 训练时间少, 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由于比赛的环境和气氛 (主、客场) , 赛前对比赛球的手感、篮筐高低、天气等条件的适应程度等, 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队员的心理状态。
4.6 教练员的赛前指挥艺术对运动员的信任程度的影响。
4.7 体能与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与身体机能相联系, 只有在身体条件达到最佳水平时, 队员才能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高程度。
5. 调整赛前心理状态的方法
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就要注重心理稳定性、自信心及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特别是要进行控制和缓和比赛过程中紧张焦虑情绪的专门训练, 以保证队员能够正常或者超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5.1 合理制定比赛方案。我国运动心理专家丁雪琴对比赛方案的制定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她认为合理的比赛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5.1.1 进行赛前动员, 激发队员良好的比赛动机、确定适宜目标。
5.1.2 全面分析比赛形式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还要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让队员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
5.1.3 教练员制定比赛方案前要根据全队情况和每个队员的个人特点, 要通过教练员与队员的沟通。让教练了解运动员的心理, 运动员了解教练的意图。这样才能使全队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 才能发挥每一个队员的优势, 让队员们建立信心, 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地贯彻比赛任务。
5.2 确定良好的比赛心理定向。心理定向指对同类刺激按固定方式予以反应的心理倾向。在赛前能否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向直接决定运动员能否调整好赛前的心理的状态。
5.3 充分利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 把队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引导到最佳的比赛状态。
5.3.1 放松训练。针对赛前过于紧张的队员进行放松训练, 不仅有助于紧张情绪的调节, 还可以降低因紧张而消耗的能量。具体方法有:肌肉放松法, 呼吸调节法, 快乐游戏法等。
5.3.2 表象训练。在赛前, 对于正确技、战术动作的表象, 可以起到增进队员自信心, 达到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如:通过回忆自己训练时的成功表象建立信心。
5.3.3 语言激励。队员可以运用自我暗示鼓励自己, 克服不良情绪。另外教练员的语言激励和队员相互之间的鼓舞, 也是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6. 总结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7
一、不同训练水平的学生参赛前的心理状态
在比赛中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获取胜利的重要筹码。摔跤一级运动员在比赛前能保持头脑清醒、肌肉放松、技术发挥正常、没有思想包袱、情绪稳定、具有力争取胜的决心和准备。摔跤二级运动员中具有上述心理表现的占33%, 对上述几种心理状态表示一般或不具备的占67%。同样, 在新生中, 只有10%的人在比赛中能具有上述心理表现。
二、不同运动年限的学生参赛前的心理状态
通过调查, 笔者认为心理因素跟比赛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技术上的优势而心理状态薄弱是很难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在比赛中, 运动员出现心率过速、呼吸困难的情况是很多见的。通过调查:训练1-2年的学生有65%的人在比赛中“经常”有这种情况, 有30%的人“有时”有这种情况, 有5%的人“偶尔”有这种情况, 没有“从不”这种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运动员在比赛时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如果在整场比赛中一味地出现心率加快、动作不协调、肌肉僵硬等一系列情况, 那么说明运动员在比赛前没有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从而导致比赛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在同样紧张的情况下, 从调查中发现, 学生训练年限4年的比训练1-2年的心理素质要好得多。
三、不同比赛经验的学生参赛前的心理状态
心理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扬长避短和遏制对手所采取的计策与行动。因为在对抗性的摔跤比赛中竞赛者双方始终贯穿着发挥与反发挥、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斗争, 而运动员争取胜利的意图, 是通过合理的战术行动和战术心理来实现的, 心理战术是比赛的“灵魂”, 因为它支配着技术的应用, 影响着技术的发挥。
四、对策
1. 运动员比赛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
运动员获得最好的成绩往往伴随相吻合的心理状态。经调查分析, 如下心理基本代表了良好而适宜的赛前心理状态:
(1) 自信
临战前运动员要有夺取胜利的强烈愿望。运动员精神状况优劣常与其对所从事项目的关心、投入与否密切相关。在做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坚信自己的身体、技术、战术能力, 把自己比做最具“冠军相”的人物, 对获胜充满信心, 视自己是这方面的高手, 感到自己在驾驭着局势, 自然无所畏惧了。
(2) 镇静
运动员多次经历竞赛, 能体会到在创造最好成绩时都伴有心理上的安然和镇静。资料统计表明, 心理镇静感与精神集中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 着急焦躁的心理状态则与精神不能集中明显相关。临战前运动员应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要有冷静而清醒的思维能力, 善于克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排除各种不良干扰。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 会妨碍搏击动作的完成。倘若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 在搏击的紧要关头, 常会因心情过于紧张而使技术大失水准, 越焦虑则越失败, 战术发挥也越会失常。如果能充分认识潜在的困难, 准确判断形势, 做到轻装上阵, 那么就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战胜对手。
(3) 放松
一个能轻松自然地等待表现的运动员自然是具有必胜信念的。比赛前他或许也会产生精神紧张, 可一旦出现在赛场上, 他就能控制住情绪, 并以最佳状态进行比赛。此种等待时的状态常可谓之“赢家的状态”。当运动员有这样的感觉时, 他就能感到自己身体能量供应充足, 体力充沛, 肌肉放松。统计资料表明, 肌肉放松的程度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4) 注意力集中
上场前想些什么, 对运动员能否发挥水平有直接联系。运动员上场前应分析自己体能状况、技术特长, 找出对手薄弱环节, 规划好相应的战术措施, 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实战中发挥水平。同时, 运动员应策划困难条件下的应变方略, 决不担心失败可能引发的后果。
2. 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必须掌握的调节方法
(1) 模拟训练法
在赛前的训练中制造比赛气氛, 场地、灯光、器材、观众等尽量与正式比赛条件相同, 使运动员在训练中, 通过适应比赛时的客观条件刺激, 达到减少赛前过分紧张心理状态的效果, 此为环境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运动员参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模拟训练法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 在脑海中建立正确动力结构, 以便使技战术在意外情况下, 正常发挥这种状态, 有抑制运动员在赛前出现的恐惧心理状态的作用。模拟训练法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大类, 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境对运动员进行训练, 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术、战术等。语言图像模拟法是利用语言和图像进行模拟训练, 如描述未来比赛的情形, 模拟观众大声呼喊、喝彩等, 给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和干扰, 从而产生赛前的焦虑状态, 通过这种训练, 锻炼运动员心理稳定发挥。还有一种战术模拟训练, 即在训练中由教练或其他运动员模仿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来帮助运动员训练,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碰到对手时心中有数, 心理上处于稳定状态, 减少无准备造成的心理紧张。
(2)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 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 运动员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 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它的步骤是: (1) 入静放松, 赛前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听故事、听笑话、猜谜语、做游戏、歌唱、舞蹈或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散心等方法, 回避各种可能造成紧张的不利信息, 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 有利比赛中精神饱满, 情绪稳定。 (2) 内心描述, 它有助于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 加快动作的熟练和改进速度, 加深和巩固动作的效果。如:跆拳道运动中的腿法组合练习, 左侧抢踢、右侧后旋, 这个动作要连贯, 自由运用有一定难度, 采用表象训练法则效果很好。先将动作要领顺序、腿法如何配合步法等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三到五遍, 然后进行实际动作的分解和连贯训练, 这种对动作的表象体验, 加深对实战全过程的动作定型, 使运动员进入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使想象的时间长度尽量与实战的时间接近, 并随之加入环境因素。这种状态使运动员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增加实战取胜的欲望, 有利于消除消级的心理状态。
(3) 自我控制训练法
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研究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2011级跆拳道专项生50名。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有关书籍和资料。
1. 2. 2 访谈法
多次和跆拳道专项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比赛前的不同心理状态。并询问跆拳道教研室老师,征求其建议并进行总结。
1. 2. 3 问卷调查法
对北京体育大学2011级跆拳道专项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分析。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其中教育学院25份,竞技体育学院25份,被调查对象的训练年限均超过3年,均参加了6次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锦标赛。
1. 2. 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讨论和分析
2 . 1 跆拳道专项生整体状况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盲目自信的占22%,淡漠的占14%,焦虑的占16%,过分激动占32%,而最佳状态只占1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差的赛前心理状态要远远多于好的赛前心理状态。而在差的赛前心理状态中盲目自信和过分激动的占了大部分比例。
2 . 2 不同学院对比分析
从表2、表3中不同的比例问题可以看出,赛前心理状态在教育学院和竞技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生的问题关键点是不同的。教育学院学生的主要赛前心理状态出现在过分激动型而竞技体育学院学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盲目自信上。另外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得出在最佳状态的比例中竞技体育学院的学生要好于教育学院的学生。
通过上面的统计分析,严重说明我校跆拳道专项生在心理训练方面特别是赛前心理状态上存在缺陷。
2 . 3 赛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2.3.1 比赛动机
参赛运动员的比赛动机是否正确。这是影响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它是赛前心理状态好坏的基础,只有培养出正确的比赛动机,赛前心理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2. 3. 2 训练目标和任务
训练目标和任务的制定是否确切,是否符合运动员实际,是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它将对赛前心理状态起指引导向作用。
2. 3. 3 参赛的次数
运动员参加比赛次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参赛次数多,经验也就相对多,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处理比赛问题的能力,对运动员调节赛前心理状态起着基础作用。
2.3.4 对手水平
对手水平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着间接导向作用。对手水平过高会使自己处于过分紧张状态,而对手水平远远低于自己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盲目自信的赛前心理状态。
2.3.5 运动员的个性品质
不同运动员拥有不同的心理品质,有些运动员天生心理素质好,那么在对待比赛中出现差的赛前心理状态的纪律就要小些,反之亦然。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1)跆拳道赛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比赛的胜负。
(2)我校跆拳道专项生赛前心理状态中过分激动型所占比例最大。
(3)不同的训练年限和竞技水平对赛前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例如教育学院学生和竞技体育学院学生的赛前心理状态表现不同。
3. 2 建议
(1)运动员和教练员都要从理论上高度充分认识赛前心理状态的概念和具体分类,努力提高科学理论认识水平,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到心理训练中。
(2)跆拳道赛前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心理教育过程,应该从运动员刚开始接受跆拳道时就应该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摘要:跆拳道比赛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和对抗性,比赛过程中双方斗智斗勇,除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较量外,心理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赛前的心理状态。本论文首先简述了跆拳道运动员几种常见的赛前心理状态,然后针对赛前心理状态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做了具体分析。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9
师范院校足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是队员比赛前在内心里产生的情绪状态, 这些情绪状态使他们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变化, 其中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变化, 物质代谢过程, 脉搏、呼吸、血压、体温及汗腺、血糖水平等变化。通过教学、训练和带队观察和反馈信息, 现将师范院校足球队员赛前常见的心理状态归纳分析。
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这各状态常常出现在一些初次代表校队参加比赛的新队员身上。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队员, 经常表现为心情紧张, 呼吸短促, 心跳加快, 心神不定。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 知觉和表象不连贯, 注意力不集中。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主要是队员由于刺激物引起的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 兴奋过程过度升高, 致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的结果。从产生的原因来看, 与队员的训练程度、比赛经历、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及个性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为防止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产生, 应注意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程度, 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 提高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和道德修养。
2、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这种状态常常出现在那些多次代表校队, 参加比赛的老队员身上。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队员, 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估计不足, 通过以往的比赛情况认定对手较弱, 从而过高估计本队的实力, 相信本队肯定能够获得胜利。在这种轻敌思想的支配下, 对面临的困难不宜察觉, 持安然消极的态度, 盲目乐观。表现在心理过程方面、知觉、思维迟缓, 注意力下降, 思想麻痹, 对比赛积极准备不够。因此, 赛前盲目自信状态对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起着不良的影响, 例如:跟弱队打比赛时, 个人传球、过人和射门都比较随意, 一旦比分落后, 又显得过分紧张, 战术配合单一, 技术动作走形, 射门射偏。
3、赛前情绪低落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足球队员, 通过以往的比赛情况认定对手整体实力要高出本队, 所以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已失去信心, 认为本队很难取胜。这时运动员情绪低落, 全身提不起精神, 意志消沉, 缺乏斗志和果断性, 知觉和注意力减弱。产生这些原因是与运动员对比赛不利条件想的过多, 缺乏顽强战斗意志和信心, 以及赛前训练过度疲劳等有关。为克服队员情绪低落状态, 应认真研究双方具体情况, 对比赛持正确态度, 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方案, 增强信心, 鼓舞斗志, 并且防止赛前过度疲劳。
二、师范院校足球队员赛后心理状态的评析
比赛后球队无论胜负, 都会在每个球员心理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心理学上对胜利或失败这些概念具有广泛的含义, 胜利并不完全是获得第一名, 无论任何比赛凡是显示出自己最高实力的选手, 都可以说是胜利者。而失败者则是在比赛中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水平。但是, 应该说胜利和失败都会给队员在心理上带来积极与消极的情绪体验。
1、胜利时的心理状态
比赛取得胜利无疑会给这些一般水平的师范院校足球队员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表现为对自己在场上良好表现的一种满意感, 确信自己在队中的价值, 希望还要加强训练, 争取参加下一场比赛并且能够再次取得胜利。然而有时胜利后也会给个别球员在心理上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 主要表现为骄傲自满, 盲目自信, 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轻视同队的其他队员, 认为他们都不如自己, 对后面的训练产生懈怠、疏忽、松散等消极情绪。对于这样的球员教练员应该特别重视, 因为一个人往往会带动全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状态。这样无形中将会给球队造成致命的打击。
2、失败时的心理状态
比赛失利以后球队中的部分球员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表现为怨天尤人, 丧失信心, 活力不足, 意志沮丧, 自暴自弃等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失败后的球员其活动性和意志沮丧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百分比明显偏高。当然比赛失利后球员也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表现为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训练中注意加强和提高, 并争取在下一场比赛中获得胜利。
总言之, 球员对胜败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 与意识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具有集体主义意识倾向的球员, 当获得胜利时, 往往从中得到鼓舞继续前进;失败时也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更加刻苦训练。而带有个人主义意识倾向的球员, 胜利时会骄傲自满, 狂妄自大;失败时则垂头丧气, 止步不前。因此, 做为教练员在挑选和训练师范院校足球队员时, 一定要注意加强和提高球员的思想觉悟, 培养每个球员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样才能促进球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论
在足球场上比赛双方不仅仅是在技战术合理运用上比高低, 争胜负, 而且也是在比心理, 比意志, 师范院校足球队员在比赛中心理上有许多表现形态, 通过上面的评析可以看出在这些不同的表现形态中, 存在许多共同的心理特点, 研究和掌握师范院校足球队员的比赛中的心理特点, 对于提高这些球员的心理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通过几年足球队教学与训练的经历,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师范院校足球队队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进行评析, 旨在为师范院校足球队队员在比赛中更好的克服不利的心理状态, 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散打,赛前心理状态,克服方法
前言
散打是两名运动员按照竞赛规则, 使用武术中的腿法、拳法、摔法等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进行研究, 从广义上说就是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施以影响, 为运动员能够正常发挥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从狭义上说, 运动员掌握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 能更好的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赛前心理训练对促进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提高以及在比赛中发挥出色, 创造优异的成绩有重要意义。
1. 赛前心理状态
1.1 发挥最佳经济水平的表现
最佳竞技水平是运动员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的结果。它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坚定的自信心、对比赛的责任感和良好心理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技战术训练和充分的赛前心理调整, 及时地克服各样心理问题, 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 更好地达到赛中最佳竞技状态。
1.2 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
1.2.1 动机
运动员参赛的动机不同, 往往会随比赛的胜败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一般来说, 具有良好动机的运动员, 能在处于下风的情况下, 克服困难, 发挥自己的长处, 抓住有利时机, 进而取得好的运动成绩。反之, 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向困难屈服。有良好动机的运动员会根据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分析情况, 确定自己在比赛中应该运用的技战术, 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从而达到情绪的稳定, 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而一心想取得胜利的运动员, 只是把比赛结果限于满足自己的要求, 或不考虑比赛任务而盲目自信, 或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往往因求胜心切而忽视对自己和对手的情况的正确分析;因害怕失败而极度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注意力下降, 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导致比赛失败。
1.2.2 自信心
自信心是运动技战术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竞赛中的失利往往是因为运动员自信心不足而造成的。运动员参赛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很多, 参赛的失败体验是影响自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种失败的情景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 成为一种心理的障碍, 平时刻苦训练形成的良好技术水平也不能充分地发挥。如不及时消除这种心理问题, 则会使运动员逐渐丧失自信心, 影响以后的比赛等。
2. 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2.1 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运动员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个别心理训练两种。一般心理训练又称长期心理训练, 它是贯穿于运动员整个的运动生涯 (即开始从事训练到退役) 并且针对所有运动员均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所实时的训练方法。包括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过程中, 主要培养运动员的参赛动机、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挫折耐受力、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力、战术配合能力和集体责任感等, 从此之外还包括个性心理倾向的矫正和培养。个别心理训练又称短期心理训练。主要是使运动员具备所从事的运动所必需的特殊心理品质, 或是使运动员针对具体比赛形成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培养一个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既需要长期心理训练也需要个别的心理训练相结合, 并且贯穿于运动员训练及其日常生活中, 使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 技战术训练科学结合起来。
2.2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克服方法
比赛前, 运动员的情绪必须处在不害怕、不紧张、不盲目相信自己、不淡漠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赛前散打运动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对手的技战术水平, 做到知己知彼, 沉着冷静。对于经验丰富的运动员更加应该沉着应战, 不动声色, 抛开心理上、精神上的负担, 正确分析对手, 知己知彼, 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战术, 战胜对手。此外在散打运动员可以在赛中适当时机做几次深呼吸, 喊两声, 会增加信心, 缓解运动员赛前紧张、激动情绪。
3. 结论与建议
赛前, 运动员受到场地的影响, 观众的干扰, 往往心理恐慌, 表现为消极状态、情绪低沉, 四肢无力、淡漠、厌战, 失去自信心, 想尽快结束战斗。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在散打比赛前, 运动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了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这种状态的出现, 就要进行赛前的心理调整训练。培养一个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既需要长期心理训练也需要短期的训练相结合, 并且贯穿于运动员训练及其日常生活中, 使心理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 技战术训练科学合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散打比赛中, 运动员发挥自己的长处, 克制对手的长处, 取得比赛的主动权, 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马景卫.散打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状态与调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2]祝大鹏, 胡亦海.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其关系研究[G].2013年, 第36卷.
【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推荐阅读:
赛前心理状态08-18
赛前心理08-26
赛前心理调整论文06-05
赛前状态焦虑10-02
赛前应激状态11-29
赛前焦虑06-07
足球运动员:赛前11-29
迎国庆活动赛前讲话稿09-05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08-24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态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