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与任务的设计(精选12篇)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1
引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中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开设此课程教学时学生已具有了一定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 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跟教师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有不少同学会把刚开始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差, 课堂练习往往就变成学生在为教师设计网页, 学期结束时, 能设计出具有个人鲜明特点网站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通过实践, 我们对项目教学法有了一些认识,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来谈些做法。
一、分析教材, 确立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 项目是指围绕所选取题目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观察、研究, 进而展示和分享新学知识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要想成功地做好一个项目, 必须在项目的设计上下功夫, 使项目切实可行。因此项目的创设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依据课程大纲来进行设计, 使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完成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2.必须根据学校及周围资源条件进行设计, 包括设备情况、信息来源、活动可开展的范围等, 使项目的开展能在有利而且可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下去;3.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从而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中, 在适度的紧张中完成课程大纲的学习目标;4.计算机类相关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计算机的工具性。
二、项目的实施
为了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更加明晰, 我们将项目构建成了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三个阶段和相关关键环节的结合。三个阶段就是项目的开始阶段、展开阶段和结束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教师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教学, 如分组、项目提纲的讨论、搜集素材、知识点的讲解、表达、展示等。下面说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一个网站的设计及发布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1. 项目的开始阶段。
在项目的开始阶段, 《网页设计与制作》的首节课我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场, 给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专题网站, 让学生上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网站, 要求学生在网站浏览的同时, 总结此网站的风格特点, 采用了什么修饰的方式, 是怎样安排布局的, 并把自己的心得介绍给老师与同学,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引入项目教学法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开始阶段的教学活动要把握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学生分组有所控制, 学生分组不宜过大, 一般以3人为宜;二是分组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知识结构, 尽量在小组内形成互补, 以利于讨论的开展和后继学习的顺利进行;三是分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要善于倾听,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四是总结时要从欣赏的角度给予肯定, 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在组织小组展开设计系统方案选题的讨论时, 各个小组提出了多种方案并对数据收集方法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对此, 教师要尽可能予以帮助、指导和支持。
2. 项目的展开阶段。
项目实施的第二阶段, 即展开阶段, 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为完成项目而开展自主性地学习, 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辅导, 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本着发挥学生个人特长, 让每一位学生融入网站设计的全过程, 结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制定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网站设计计划书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讨论, 成立项目小组, 设立项目经理来负责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网站。项目经理是网站设计的总指挥, 教师要求项目经理对本组同学进行项目层次分项, 让每个同学负责一到两个小项目。
项目组在确定好各自任务后, 就进入具体《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觉这样大一个网站, 我怎么完成, 我怎么能设计制作的出具有个人鲜明特点受人欢迎的网站来呢?针对这些疑惑我在教学时采用把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来让学生完成的方式, 每一节课上教授学生3-4个知识点,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网站设计制作。如在学习框架设计时, 我就让项目组学生带着任务去看书学习, 每个项目组通过看书学习回答如下问题: (1) 什么是框架? (2) 框架的作用? (3) 框架与网页的关系? (4) 框架的优缺点? (5) 根据各自网站主页布局怎样合理使用框架?至于框架的建立、保存、调整等学习安排到其他若干节课来逐步完成。教学要从简单到复杂, 把课堂上所学知道逐步应用到各自的网站项目上来。这样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完成每一个小小的任务, 最后就如建高楼一样, 把所学知识点串起来, 学生就可以完成以前想象中不能完成的任务。
3. 项目的结束阶段
项目的第三阶段, 即结束阶段, 主要是对项目活动的回顾、评价、分享以及展望。结束阶段的几个关键环节如下表所示。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通过作品的展示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 对每个学生作出正确的评定。评定从两方面入手:即结果性评定和过程性评定。结果性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作态度。为了使评定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定。即教师、组内、组间, 每个层面的评定内容有所不同。
四、总结反思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完成教师安排教学内容为其要完成的项目服务。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领悟、实践过程里得到提高。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后而获得的成功愉悦和满足感,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他学会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学也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转变为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 这为中职生走向社会, 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2】张琰.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2, 5.
【3】柳娜, 张卓远.项目教学方法应用[J].林区教学, 2010, (08) .
【4】秦艳.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29) .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2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
二○一三年七月
一、课程设计题目
中国矿业大学地下工程中心项目实施策划。
二、课程设计目的1、巩固学生所学的《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2、使学生掌握针对具体工程进行项目实施策划的过程和要点。
3、培养和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4、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地下工程中心工程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地下工程中心项目位于南湖校区东北处,行健东路东侧。地下工程中心包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含中心实验室、岩土力学实验室、地下工程实验室、MTS实验室、小模拟厅等)、建筑结构与材料实验室、道桥与爆破工程实验室等几部分组成。项目用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地上建筑层数为4层。项目总投资为6815.12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6个月。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地下工程中心项目的实际情况,立足于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立项之后),从建设单位的角度进行项目实施策划,主要策划内容包括:
1、组织策划
(1)合理选择本项目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承发包方式,构建出项目组织结构图,并简要论述各类任务承担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2)根据项目规模和建设单位的工作内容,建立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绘制出组织结构图,并对项目经理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界定。
2、招投标与合同策划
(1)根据所选择的承发包方式,建立本项目的合同体系,并对各类工程合同的计价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并简要阐述建设单位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2)对本项目进行施工招标策划(应与承发包方式相对应),选择合理的招
标方式,并对招标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关键时间点进行策划。
3、项目目标策划
(1)合理制定本项目的主要管理目标,包括: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以及安全目标。
(2)对实现各类管理目标的控制措施进行策划,包括:投资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安全控制措施。
五、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
2、应合理划分各章节内容,要求详略适当,重点突出;
3、应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和法规,论述过程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必拘泥于本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
4、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不得抄袭,最后每人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报告内容必须手写,统一采用A4复印纸,要求用黑色水笔书写,字迹应工整;
(2)报告内容应图文并茂,文字简练通顺,图表统一编号,用词规范,报告应标注页码,页数不得少于20页,字数不少于10000字;
(3)封面见附件,直接用A4白纸打印即可,打印后手填相关信息,报告采用左侧装订。
《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
题目:中国矿业大学地下工程中心项目实施策划 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3
关键词:项目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69-02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群都要开设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面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专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面向或就业的建筑设备类专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为适应专业的最新发展,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教育特色,经过重新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改进、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课程改革和整体开发的主要内容
1.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为广东的建筑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全面实施“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体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依据建筑设备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经过整合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为介绍AutoCAD 、天正建筑以及天正电气的使用方法。这三款软件都是目前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建筑设备类专业技术人员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既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工作条件接轨,也与专业软件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2.编写特色鲜明的“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实训教材
国内现有同类教材建设早已跟不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一,目前国内建设类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数停留在AutoCAD建筑制图入门操作级的“基础”、“教程”层次上,编写内容基本上仅局限于对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命令的分析讲解,满足于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建筑构件的绘制和编辑修改,脱离工作实际,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即使有按项目来划分教材章节的,各项目也是“各自为政”,项目之间没有关联,不利于命令的反复应用和知识的连贯。按照这种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能很好地掌握建筑施工图纸的绘制特点及基本操作方法,不能迅速准确地绘制一张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图纸上,往往连最基本的线型表达都是错误的,根本无法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其二,一些专门介绍AutoCAD建筑专业制图的书籍,往往又过于专业和繁杂,讲解重点放在专业图纸的绘制上,对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往往省略或简略地介绍,不适合作为教材提供给初学者学习使用。其三,介绍天正建筑和天正电气软件的书籍少之又少,很难选择到适合作为教材的版本。而且,让学生买两本教材上一门课程也是不合适的。其四,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以笔者所任教的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在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技能鉴定考证之前一个月,学校还要专门组织辅导班,对报考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培训,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绘制典型的建筑图纸为线索来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编写体例编写了一本《AutoCAD 2012与天正设计》教材,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体现了广东地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以及近几年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结晶,还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考试的内容,满足学生参加技能鉴定考证的需要,是一本体现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工学结合实践指导教材,填补了国内教材的空白。
3.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开展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了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在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以及图像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要努力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将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排列,学习性项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序化,实践性项目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培养能力。
项目设计以绘制一张建筑施工图为线索来进行,可操作性强,符合本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逐步提高职业能力。例如在介绍使用AutoCAD 2012软件的使用方法时,不是从理论上大量介绍绘图软件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而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基于典型实际设计工作任务和设计工作过程导向,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的主线主要是按照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案例,绘制一张典型建筑施工图纸的实际工作任务先后顺序展开(如图1所示),通过对绘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纸典型实例的讲解,将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操作命令融入到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典型任务实例的分析讲解中,做到内容真实丰富、步骤详细,能够让初学者摆脱枯燥无味的操作命令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建筑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绘图技巧。
4.实现“学考融合”
课程考核采取项目式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1 实际设计工作任务顺序
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终结性考核,突出过程和阶段性考核和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系统研究近几年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技能鉴定考证的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接受了考证前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学生在绘图方面“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要求。
5.建立并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笔者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的包含有教学图纸、考证图纸、练习图纸、专业图库、电子图块、电子图例等的教学资源库,并建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院级精品网络课程,方便学生远程学习。
6.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过程全部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专业机房内,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完成。建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内拥有学生机60台,教师机1台,学生机为联想启天M2682电脑,教师机为方正电脑。所有电脑都预装AutoCAD、天正建筑以及天正电气等软件的最新版本,全面反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机房内的电脑使用交换机连接成局域网,通过校园网光纤接入校园网并进入Internet网。机房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教师机控制全部学生机进行教学演示及信息传送。
三、实践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目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的示范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建筑设备类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以及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和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參考文献: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4
1 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过于依赖课程的知识体系
课程知识体系教学以知识点驱动,尽管对We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设有相应的实验、实训课时,并增加了实验、实训课的课时在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中的比重,但这些实验、实训内容过于依赖课程的知识体系,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针对社会的需求进行实验、实训,导致其最终结果仅仅只是模拟了教材而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当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却难以把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最终并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很好地设计和开发Web应用系统。
1.2 职业能力目标的制定不能跟上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中,企业运行和社会管理要求技能型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职业能力目标制定上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导致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社会的需要脱节。
1.3 缺乏实际项目的开发体验
Web程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但囿于书本知识的理论性及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学生难以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从而导致无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结合应用
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能力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实际工作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让学生进行职业学习,同时教学方法也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笔者在Web程序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创新,对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项目分解成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覆盖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Web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技能。两种教学法结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项目这一学习内容的载体以及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不但让学生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项目过程来获取职业意识和方法,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将这两种教学法在Web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中结合应用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2.1 课程定位
We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核心技能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高级语言(C#)编程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技术这些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内置对象及控件的学习和应用,学生最终具备Web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图1所示。
2.2 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活动。授课内容不再按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组织,而是以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为导向,将实际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体系,同时将知识技能精心设计并包含在工作任务中,使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而完成本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
将项目分解、重构为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以下三个特点:存在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本课程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在线考试系统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载体,我们将其分解、重构为10个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在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提出的每个工作任务,首先进行此工作任务描述,即让学生了解我们将要做什么,由此引出其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最后进行具体实施。这样,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不会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无用武之地,也不会出现只会实际操作而不理解的现象。
在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后,接下来给学生布置实训题目,同时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是指在没有教师或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多个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一种比独立学习、双人学习要求更高的学习组织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内容可相同也可不同。小组学习发生在能提供自由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协作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解决冲突、承担责任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体验和判断自身行为对小组的影响,提高分析工作内容、分配任务、协调工作过程以及评估和展示成果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可以达到较高的认知目标。实训小组一般不超过四人,每个人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在以后的实训课程中,将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线考试系统开发完毕后,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资料搜集及整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Web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在线考试系统开发完毕之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这一学生熟悉的项目让学生按小组进行综合实训,每个小组都实施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对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到发布和维护整个一系列过程都有了更加真实的学习与体验,通过图书管理系统整个项目让每个小组成员亲身体验到了软件开发中的种种困难,更体会到了完成项目后的自豪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渴望以及提高了学生资料搜集及整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
2.3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We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故采取以平时课堂完成实训情况为主,期末实践为辅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具体的比例如表2所示。
3 结论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给予了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实践和自主提高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实施要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香会.论项目任务教学法在ASP.NET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6):135-136
[2]王淑敏.ASP.NET动态网站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5
项目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地块基本特征概述
(一)规模尺寸:占地393.804亩。北临青龙路、东临新飞大道,南临朗公庙中街村用地,西临大泉排。地块东西约950米、南北约300米。其中北临青龙路与东临新飞大道、南临朗公庙中街村地块约93亩为五星级酒店用地。其余酒店用地以西约300亩为住宅用地
(二)区位、环境:地块位于新飞大道与青龙路交叉口,就新乡市城区局部区域现状而言,属于城区的中心偏东南地带,因为开发时间不长,目前配套设施不太完善。但就未来城区范围而言,符合新乡市政府“东扩南移”的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不久将成为未来的高端生活居住区,具突出的区位价值;
(三)交通:地处青龙路与新飞大道交叉口,又为通往省会郑州的重要交通要道口。路况很好,交通出行十分便利,因为开发时间不长,地块周边开通的公交线路不是太多,而且运作较不规范,但有望在年内得到改善;
(四)生活配套:地块处于新城区,周边的生活配套较为缺乏,仅有的生活配套设施分布散乱,规划水平与层次比较滞后,故项目周边的生活配套的成熟度会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大问题.二、政府规划设计条件新乡市天福置业有限公司
(一)规划城市道路红线宽度
青龙路60米(绿线100米),新飞大道100米
(二)建筑规划要求:
建筑最突出部分(含附属物)退青龙路红线不少于30米,退大排泉河岸绿线不少于10米,退地界不少于4米。
三、具体设计内容
(一)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按900亩住宅用地设计(包括小区大门)
(二)具体项目详细规划设计按300亩住宅用地设计(项目地块基本特征里已述)
(三)设计深度到施工图设计前,各单体建筑外立面要求出效果图(包括小区大门)
(四)因原地块整体标高低于现有市政道路路面约150CM,要拿出规划处理方案
(五)由于市政外排水较高,汛期可能出现下水不能直排的情况,需在雨水与污水排放方面要有详细合理科学的说明并考虑雨水再利用,并特别强调整体雨、污水排放及整体园区合理自然排放方案
(六)沿青龙路考虑二层适合结构的商业建筑
四、其他说明
(一)宗地图里原规划的振中路已取消,可不考虑原有的规划路
(二)因暂没有市政部门规划各种管线接口位置和高程只需在红线内标注走向
(三)其他详细说明见规划设计建议书
(四)地界障碍坐标标注图中给水暗渠无法迁移
(五)暂不设立业主会所
五、完成时间要求
从接到项目规划设计任务书即日起十五日内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任务”教学实施技术 数据库SQLServer
一、背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地改革发展,如今高职教育已进入了“工学结合”时代。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模拟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过程,就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化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逐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模式,是在工学结合的基本前提下,把课程设计和开发建立在企业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基本参照点是工作过程,要求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相关企业工作过程的分析,选取典型项目为载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形式精心设计学习情境。科学地把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再形成工作过程的任务说明,再将项目任務转化为学习任务,即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遵循由易到难渐进的原则,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选取难易程度不同的子项目组合,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得教学任务与项目任务相匹配,最终实现人岗匹配。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法实施技术
教学设计者应该基于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情境,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工作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关键是工作项目的设计和具体实施项目和任务。
下面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库SQLServer2000》课程为例。
1.工作项目的设计
“项目•任务”教学法是设计一个能够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大项目,按照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解成小的任务,围绕着相同的应用背景,将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贯穿于各章节的教学过程之中,最终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大项目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以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学生普遍熟悉或感兴趣的系统的完整项目是比较好的。因此结合教材,选择“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作为课程的示范项目,本课同时选取“图书管理数据库系统” 、“网店商品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分别为实训项目、实习项目;从而构成了示范项目、实训项目、实习项目三级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方法。这三个项目系统既具有普遍性,又涵盖了作为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所必备的各项岗位技能和素养。从中归纳典型系统功能模块,将系统功能模块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真实工作任务,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全部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项目具体模块中的子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采用子项目引领,将子项目开发任务转化为若干个任务,进而转化为课程设计的工作任务。
2.具体实施项目和任务
整个项目按工作流程及知识结构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要兼顾子项目的难易程度来安排教学顺序;对每个子项目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的完成主要以数据库开发模式——分组形式进行,每组人员为5~7名,每组设立“项目经理”(即组长),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项目的安排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责任心、进取心、必要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阶段:教师演示一个示范项目任务,学生实践一个实训项目任务,前后两者课时比例为1:1,示范项目与实训项目同步完成后,安排一周时间完成实习项目。
(1)演示教学示范项目,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教师采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融入工作情境,通过分析各个工作任务引出基本知识与技能。其工作任务源于实际工程项目但不能照搬项目,应按照涵盖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加工提炼。示范项目主要由教师在课常上演示完成。要注意流程,还要注重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随着项目的逐步进行,教师的演示应适当减少,甚至可以只讲思路,或者给出任务后由学生提出解决办法。
(2)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它是三级项目中最核心的项目,特别要注意项目体系中知识点的分配。实训项目和示范项目的知识点要对应,适合初学者模仿学习,还要适当超前,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宽知识。首先,下达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应划分出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逐步下达给学生。同时提出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指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教材中的位置和相应的参考资料。其次,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在完成学习情境规定的任务的过程中,各组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分组协作学习。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及时监督任务进程,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必要时进行集体或个别辅导。最后,验收实训项目。待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项目的基本任务进行严格验收打分,对不同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具体的点评,对一个项目总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3)实习项目。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五步法完成工作任务。按照分析项目、设计方案、计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评价5个阶段组织模拟顶岗实习,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大纲紧密围绕学习情境组织实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思想。
“五步法”概要:
A.分析项目:描述项目,学生搜集资料、阅读学习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
B.设计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项目任务要求设计方案。
C.计划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修改设计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布置任务。
D.实施任务: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提供技术与知识支持。
E.检查评价:按任务要求,检查完成情况,修改错误并再次检查直至没有错误,各小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书写项目报告,上交项目报告,教师给予点评。
3.教学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评价的指向是过程性知识。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时,要根据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测试、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A.参与方面:考勤考核占10%,学习态度占10%。
B.理论方面:笔试成绩约占30%的比重,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C.实践方面:实践成绩由实训成绩(20%)和实习成绩(30%)组成。实训成绩来自于平时上机完成实训项目任务的考核,考查学生对SQL Server的基本操作技能;实习成绩来自于学生完成实习项目的质量和实习项目报告,其内容为完成实习项目任务的方法过程、知识收获与能力体会等;实习项目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积累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结束语
我们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教学规律、课程大纲、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方面选取了工作过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模式。整个教学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组织与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培养学生具有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尽量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与前沿企业接轨,更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小晓: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教学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09.
2.平震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7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贸易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它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同步,教授外贸业务中的各种单据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流转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外贸单证综合操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由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已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要求,这迫切需要《外贸单证实务》的任课老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外贸单证实务》,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商务英语沟通交流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进出口合同履行能力、办理国际货物通关和运输能力、能够服务于外贸业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外贸合同的履行过程以及各环节所涉及的单据;熟悉信用证定义、流转程序和类型,知晓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的要点;明确出口结汇单据的制作要点;掌握进口单据的制作要点。
(二)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交易磋商的内容拟制外贸合同;能够根据外贸合同分析、审核修改信用证;能够缮制全套出口单据;能够缮制全套进口单据。
(三)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学目标,笔者遴选教学内容时主要是基于任务驱动,将若干个教学内容分解为工作任务,通过导入一个完整的任务样本或案例,让学生对毕业后要做的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项目一。外贸合同的洽商与签订,主要包含两个任务:第一,外贸合同的交易磋商;第二,外贸合同的签订。
2.项目二。信用证(开、审、改),主要包括6个任务:第一,信用证开证申请书的填制;第二,阅读信用证MT700报文;第三,分析信用证条款;第四,制作信用证通知书;第五,审核信用证;第六,制定改证申请书。
3.项目三。出口结汇单据的缮制,主要包括8个任务:第一,发票、装箱单的缮制;第二,托运委托单、海运提单的缮制;第三,航空运单的缮制;第四,出口报关单、报检单的缮制;第五,投保单、保险单的缮制;第六,出口许可证的缮制;第七,汇票的缮制;第八,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单据的缮制。
4. 项目四。进口单据的缮制,主要包括3个任务:第一,进口报关单的缮制;第二,进口付汇核销单的缮制;第三,进口许可证的缮制。
(二)单元教学模式设计
以项目三,任务七:汇票的缮制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回顾旧知。回顾装箱单和发票的作用和缮制,随机抽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考核。第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网络资源,播放一位外贸单证员在制作汇票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第三,以讲导学,以疑促学。教授汇票的含义、种类以及缮制内容,并出示一张填制错误的汇票,让学生分析,分组答疑。第四,以演示助学习。老师根据一份信用证填制汇票,学生观察学习。第五,以操作促合作。学生分组根据另一份信用,自主缮制汇票。第六,学生纠错。安排学生分组纠错。第七,教师总结。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特色
(一)教学方法
《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高职学院大学二年二期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强;已学过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函电等,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而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揉合串联,特别是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遇到极大的障碍。根据学生的特点,应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扬长避短,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1. 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是把单证员工作岗位面临的工作作为一个项目载体,分解其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然后选择、组织《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的课程模式,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掌握单证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明确单证员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
把进出口业务单据的制作拆分为若干个任务,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各组之间相互评估,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队与协作能力,同时也强调学生个体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特色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课程目标,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技能训练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构建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继续完善项目化课程结构体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 课证融合。
本课程的教学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考证相融合,上课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单证员考试内容相融合。采取“以考证促改革”“以考证促演练”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获得“双证”,毕业即就业。
2. 双语教学。
由于在进出口贸易实践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单据、合约都是用英文拟订的,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运用大量专业英语进行讲授,使学生熟悉业务操作真实环境,掌握单证员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3.“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此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即教师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演示,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提高“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建议
(一)让教师下企业锻炼,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队伍
虽然“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单证知识,还要有真实的单证实操经验。因此,对于绝大部分教授《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师而言,入企业进行挂职学习锻炼,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解决教师实践教学经验匮乏的很好的办法,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兼职老师到课堂上进行单证实战的教学,双管齐下,这对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变革教学方法
由于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单纯让教师满堂灌的方法已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因此,变革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信息化背景下,年轻人更加愿意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工具来进行学习。而微课作为可以置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授课视频,通过“提问式”“案例教学”“讨论”等多种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而学生成为课堂演绎的“主角”。这样,让学生在趣味式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应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多思考,多开发出高质量的微课,供同学们课前课后学习。
摘要:《外贸单证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授外贸业务中的各种单据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流转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外贸单证综合操作的能力。基于此,通过介绍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学设计过程,提出提高“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建议,以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外贸单证实务
参考文献
[1]彭磊义.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8).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8
该课程目标采用传统先理论后实践, 忽视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职教专家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戴士弘“课程项目任务化”理论为指导, 在学校开展质量工程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对《变频调速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 探索出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任务为推力, 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模拟工厂实际工作过程,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做、学、教掌握知识要点及操作技能, 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相应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 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情景设计
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阶段课程培养目标的情况下, 结合课程教学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本课程具体设计过程中, 遵循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以工作过程任务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 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的学习情境, 结合生产应用实际设计每个项目作为教学单元, 将每一部分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加以结合, 以变频器的安装、操作调试、应用为主线, 将变频器的原理融入到每个项目中。项目单元任务设计遵循从易到难, 由简至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 将课程设计成三个项目, 即项目一“恒压供水控制系统”;项目二“啤酒生产线传送系统”;项目三“变频器在工矿企业的应用”。项目一又分为两个子项目, 第一个子项目“一号宿舍楼一拖一恒压供水系统”分为8个单元任务, 第二个子项目为“全校一拖N恒压供水系统”;项目二分为8个单元任务;项目三为课外完成项目。
二、教学组织实施
项目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一体化教学培养人才目标的需求, 根据不同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 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示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教学过程模拟工厂实际工作过程, 主要参照获取职业资格的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六步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具体过程以项目一子项目一中的“工频—变频切换运行”单元任务为例, 具体介绍教学实施过程。
(一) 任务分析。
在该阶段, 教师给出工作任务, 提出任务要求, 引导学生利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 学会分析任务需求, 明确任务要求、技术要求、使用要求等, 查阅相关产品信息, 掌握任务分析的本领。如在“工频—变频切换运行”单元中, 笔者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引入到单元任务中, 给出变频器故障系统进行工频变频切换的任务, 让学生查找在生产实践中可能用到工变频切换, 并能根据工作任务进行问题思考、参考资料、参考工作任务、参考网站等, 能够初步形成任务解析。
(二) 方案确定。
该阶段, 各小组可根据前一阶段的任务分析进行讨论, 明确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制定工作方案。本单元任务基于已掌握电动机正反转、变频器外部数字、模拟端子的基础上学习变频器与继电器联合控制电动机转动。以此为基础, 确定工作方案如电路设计、系统安装、参数设定、运行调试等步骤, 准备所需工具和设备以及人员分工。各小组需要将工作方案进行展示讲解, 由教师参与审定,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与学生互动交流, 最终完善确定工作方案。
(三) 工作实施。
确定方案后, 接下来就是动手实施。根据工作方案, 进行主电路与控制电路设计、系统安装与接线、参数设置、操作运行等工作。学生根据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方案, 教师根据实施情况穿插知识链接、引导讲解、操作示范。
(四) 调试检查。
该阶段属于学生自查自评环节, 各小组自我评定方案运行调试, 审视项目完成情况, 按照《项目评分标准》自我打分, 教师主要职责为观察学生调试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 总结汇报。
该阶段旨在总结、反馈项目工作过程, 各小组汇报交流本组的项目准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心得体会等环节, 其他小组发表意见;教师依据《项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并强调该项目应掌握的知识点。
三、教学思考
《变频调速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进行两年, 较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 在动手实践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 课程不再枯燥。但教改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还需认真思考, 重点关注。
(一) 分组形式。
组建学习小组是让学生模拟企业工作状态,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任务。但如何组建小组是分组学习的关键, 通常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 但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设计与项目相关的游戏进行分组, 再根据分组结果适当调整小组成员, 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工作过程中。
(二) 教材选定。
课程项目化, 教学内容需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故在教材选用时, 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以“一”为主, 多种辅助的教材模式, 教改教师需根据设备和学生特点, 设计编写课程项目校本教材, 重点突出学生“怎么学和怎么做”, 还可根据教学需求, 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和实验设备。
(三) 考核方式。
学生成绩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建议将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 设置平时素质考评、任务考评、实训实践考评、课程期末考试四项内容。考核内容突出操作实践, 即任务、实训实践考评占50%, 期末考试40%, 素质考评10%。
(四) 教学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训能力是实施工作过程导向,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教改教师应努力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开阔自我视野。同时, 《变频调速技术》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化, 也促进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王淑芳等.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4] .李健.项目教学法在《变频器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 2011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9
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联合运用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 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 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 辅之以适当的示范和引导, 组织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协商讨论和协作学习, 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质量情况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即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虽各有特点, 但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过程都可以用完整思维行动去实现, 都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主线, 都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可以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联合运用两种教学方法, 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活动导向, 实现高职教学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课程在高职院校房地产营销策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谓专业课中的专业课。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涵盖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 包括项目拿地、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市场定位、项目产品设计、项目营销策划、项目物业管理等内容。它是一门围绕一个项目的开发流程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各开发环节承上启下, 环环相扣。同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各环节又由不同的工作任务组成, 非常适合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传统的《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课程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讲授, 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角色和地位, 相关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比较缺乏, 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 我们应该改变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课程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 把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引进课堂。
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联合运用形式及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可采用项目引导、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把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作为项目, 小组讨论, 按工作过程环节分解为具体工作任务, 以具体任务为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教师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分析, 确立项目工作程序, 确定每个行动程序的工作任务, 将项目总任务按工作过程环节分解。
2.采用分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小组学生围绕具体工作任务资讯、知识技能、决策完成任务的知识技能选择、计划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实施完成任务计划、检查是否按计划完成任务, 对完成任务结果进行评价。以具体任务组织教学, 小组合作依次完成各项任务。
3.项目展示与交流:各学习小组合并任务成果形成项目成果, 设置展示平台, 让小组代表展示任务作品和项目成果。
4.展示评价与信息反馈: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 教师把建议或意见反馈给学生。
5.归档与应用:对成果进行整理归档。
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以上过程。如《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学习情境教学过程。
在确定项目任务环节共分为三步。首先, 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切实提高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有实战的感觉, 在“做中学”。在教学准备环节, 任课教师先在学生方便到达调查的范围内, 选好一块处于拟出让或挂牌阶段的地块, 并详细了解、记录 (如拍照) 该地块的情况, 包括土地面积、规划容积率、限制高度等用地指标。
其次, 分析项目流程, 在本门课程的前两节课, 任课教师以该地块为例 (把该地块的基本情况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展示给学生) , 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 把房地产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分解成不同的任务目标。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启发学生, 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等职业能力。通过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各环节的调查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的全程项目开发流程及典型任务与逻辑关系展示如图1所示。
再次, 分解各环节任务, 房地产项目开发流程分清后, 下面就需要把各个环节进行任务分解。例如, 房地产项目投资机会分析环节可以分解为:前期市场调研+成本费用估算;房地产市场调研环节可以分解为:营销环境调研+竞争对手调研+消费者需求调研+广告效果调研;房地产项目市场定位环节可以分解为:项目形象定位+产品定位+客户定位+价格定位;房地产项目产品创意与策划环节可以分解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策划+户型设计策划;房地产项目市场营销策划环节可以分解为:制定营销目标与计划+研究营销策略+编写营销策划方案;房地产项目销售执行环节可以分解为:置业顾问培训+委托广告设计与制作+联系媒体推广+接受预约登记+售楼处设计及样板间策划+制作售楼模型及楼书+测算成本确定销售价格+签订售房合同+市场监控及策略调整。
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为第二个环节, 这个环节以市场调研环节为例。由学生自由结队组成5~7人的小组, 每个小组自行确定其中的一个调查主题, 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针对各组的调查任务, 学生咨询调查知识与技能、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方案、检查是否按计划实施、评价调查成果;教师照此实训教学的思路、形式与内容事先撰写好实训指导书。学生在教师和实训指导书的引导下, 分组完成共计5个项目的内容, 各自完成1篇市场调查报告, 从而最终完成本环节整个教学内容。
项目展示与交流是第三个环节, 这个环节是在实际的市场调查项目运作过程中。研究人员除了要向客户提交书面报告, 一般还要进行口头陈述。教师也要对学生作同样的要求, 使他们具备专业调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因此, 每小组提交报告的方式除了word文档形式以及纸质版材料, 还需要提交PPT文档, 并进行当场演说, 汇报展示各组调查情况与调查报告。
项目评价与反馈是第四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项目成果, 教师把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学生。
归档与应用是最后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是对成果进行归档, 便于以后教学或项目实际应用 (与企业沟通合作) 。
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联合运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认真筛选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 愈加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 更加重视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正是一种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习者在项目工作任务完成中的实践性活动。为达到效果, 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调查经验, 对市场调查项目的运作有较深入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调查项目。
合理分配小组为了提高小组的行动能力, 一是把全班具有一定威信、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做组长, 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行动力较强的组长。二是小组人数不能太多, 一般3~5人, 这是为了防止某些学生有依赖心理, 得不到锻炼, 影响学习效果。三是合理搭配男女学生的比例, 以提高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了解课程所对应的岗位, 认真细分任务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习者在项目工作任务完成中的实践性活动。为达到效果, 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对项目的运作有着较深入的了解, 这样, 才能更准确地进行项目的任务细分, 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细分任务。只有项目任务细分到位, 学生的学习才更能贴近实践, 学生毕业后才能最大限度地与企业要求实现“零距离”。
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 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 而是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建构, 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实践者, 教师退居“二线”和“后台”。这样的教学角色与传统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开展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 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成为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指导他们获取多种学习资源及其途径, 最后, 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
注重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联合运用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如果这一环节无效或者缺失的话, 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也会让项目教学过程无章可依, 没有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其实也是给予学生反馈的过程。通过信息反馈, 一方面, 学生可以明确自己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应当着重弥补的地方,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相关专业技能;另一方面, 也能让学生坚信自己的优势与长处, 促使其自我肯定, 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综上所述, 在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的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的联合运用, 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局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兴趣盎然,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证明, 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两者的有机联合运用更将收到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J].教育与职业, 2008, (11) .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10
ESP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用中学, 学中用, 学用统一”。因此ESP教学模式就应区别以往常见的教学模式, 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讲解, 语言分析, 课文翻译以及课后练习这一传统的语言学习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这类的课程教学缺乏对语言技能及语言运用的训练, 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难以学以致用。因此, ESP教学模式的使用时必须带有特定内容的, 具有明显目的, 是有意义的语言活动。ESP教学方法必须采用项目化设计, 即任务式, 案例式方式进行情景式教学。
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学习能力目标和工作能力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是的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大道学习语言的目的。对于此教学阶段设计, 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大致相同的教学模式。Skeman设计了三阶段任务教学模式:任务前, 任务中, 任务后。Willis也提出相似的教学法模式:任务前, 任务环, 语言聚焦。Skeman认为, 项目任务布置前的活动之一就是教学, 包括语言形式的教学。
由于英语学习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属于外来习得, 而其外贸英语函电又具有较鲜明的篇章结构和专业英语特点, 因此Skemana的项目任务阶段分化型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我们的教学环境。以下的实务模拟操作过程可以充分展示整个教学流程。
项目任务型教学法, 即把语言能力目标和工作能力目标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将每一个章节都形成一个任务变成一个整体计划, 最终使得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1.1 设置案例情景, 导入专业知识背景
案例教学法 (Case Method of Teaching) , 是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20年代率先推出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实际上融入了交际教学法, 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商务世界, 激发他们学习和交际的动机,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对自如的学习进行反思朔评估。 (Nunan, 1989) 。
课前, 教师可根据行业需求分析将章节要点置于外贸案例的情景中, 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差, 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构建学生写作任务的背景体会, 从而产生写作的渴望, 为了完成自己各自的特定任务而写作。这一环节是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关键, 而外贸函电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任务设置需要符合真实性, 生活性和趣味性的要求。
现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Uint 2建交函 (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 ”的教学为例, 介绍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情况。
先将全班分成两方, A公司要求建立外贸往来业务关系, B公司是考虑接受方。通过网络媒体真实引进A, B公司相关产品生产场景, 让A和B公司的学生处在商业公司职员的位置, 认真分析自己所在公司的优劣势, 明确各自的写作任务。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如何介绍自己的公司, 如何推广自己的产品, 并树立了“商人”意识的建交方法。
1.2 学习相关外贸知识, 共同分析写作任务
首先,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国际贸易知识, 以分配好的小组为单位围绕布置的项目任务开展讨论, 形成写作构思大纲。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作为公司的业务员该怎样向潜在的客户介绍自己的公司优势产品, 表达想与之建交的愿望等。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以鼓励为主, 不要急于补充内容。
然后, 进人第二阶段的分析, 老师要求学生阅读两份不同的英文建交函, 让学生分析所看的两份建交函, 进行比较, 体会差别。这样, 学生就会明自此类商务信函的写作特点, 掌握写作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这一环节中, 学生也可学习到交际策略和沟通原则。
1.3 学生完成任务
经过以上对写作任务的分析交流, 学生已对建交函的特点和写作思路有了清楚的了解, 同时有两份实际建交函范文作参考, 他们会急于想完成任务———写出建交函。教师此时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 可以利用学过的短语、句型, 也可以互相讨论, 查阅资料, 还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 形成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逐渐引导、指点, 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1.4 展示写作成果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写作任务, 然后通过报告, 讨论等各种方式展示作品。这一环节主要注重交流, 把握好写作的意义。如果这时学生有创新性思维的交流, 教师应该按照实际商业工作的尺度给予支持和鼓励, 让学生在整个过程更深层次领悟创新性和实际能力。
1.5 评价写作任务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老师可以抽查一部分学生的邮件作为范例, 认真批改, 做出合理评价。评价可以从信函的格式、写作的七大原则、内容的切题性以及语句通顺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当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 多表扬, 多鼓励, 并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时, 针对学生信函出现的问题和语言难点进行讲解, 并利用多媒休教学的优势, 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邮件, 让学生互相学习, 加强练习。
2 结论
ESP课程的项目化任务式设计教学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外贸函电业务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而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将商业交际性和学生写作的原动力的真实性相结合, 使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解决以往教学过程枯燥的生搬硬套的写作局面, 大大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融外贸知识与英语语言为一体, 达到了ESP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把语言学习、写作技巧和外贸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既能强化语言知识又能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可以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根据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紧密结合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特点, 通过分析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的可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 设计相关有效地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模式,外贸英语函电
参考文献
[1]Leo Janes and Richard Alexander: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尹小莹.1997外贸英语函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25-30.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素材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39-02
【Abstract】TBLT is a way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As one of the five task elements put forward by Nunan, input material is the object and visual basis and supporter for a task’s implementation, which can influence students’ attitudes to a task, even their emotion to language learn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nput material design for TBLT, and suggests several key points on input material design. It also advocates that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task design, a careful design for input material is the first step when TBLT entering higher voc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put material design
一、任務型教学的基本理论
1.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Prabhu)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其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之后,其理论和内涵得到不断的扩展和深化。目前,国外任务型学习与教学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已涉足社会文化领域。主张重建课堂情景,把活动和任务作为语言学习和发展的支架,强调意义和互动。90年代末以来,威廉斯(Williams)等和普萨克(Pusak)等人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原则,成为任务型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主张使用真实的资料和提供各层面的语言学习体验,强调合作学习的价值,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我国的任务型学习研究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外的任务型学习理论和模式已经引进并广泛应用于国内的课堂,且备受推崇。
2.任务的概念
大量学者曾给任务下过不同的定义。斯基汉(Skehan1998)的定义包括了任务的大部分特征:任务是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意义是首要的,有某些交际问题需要解决,与真实的活动有某种联系,以结果作为任务的评价。[1]
Nunan(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基于输入材料的各项活动、师生角色、任务执行的环境等要素组成。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于学生的生存技能,服务于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应用型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更强调实用性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选择也多采用大量应用型的内容。以《新编实用英语》为例,每一单元都以一定的情境为切入点,围绕同一话题展开多种交际能力的训练,力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主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打破为了教语言而教语言的传统,做到“学为了用,学用结合”。[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外语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任务型学习正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以外语为媒介,以特定的情境和人类社会生活为背景,来生成话语的学习活动。任务型教学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完成语言的习得,并且能够通过语言来解决问题,处理事务。同时,注重认知力、能力和情感调控力三个方面潜能的发展,能够改变学习语言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务型学习的这些特点与高职语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谋而合,是“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终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3]
三、素材(即输入材料)设计对于任务型教学的重要作用
所谓素材,即Nunan的任务五要素中的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素材可以是文字材料,如课文或对话,也可以是非文字材料,如图画、影音资料,或与任务输入相关的一个活动等。素材设计对任务型教学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素材(输入材料)是其它任务要素的载体
它是最直观的任务要素,是直接面向学习者的要素,是其它各要素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媒介和载体。成功的素材中能明确体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掌握整个任务的实施方向。成功的素材是各项任务活动开展的依据和指导,基于素材所开展的活动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同时,素材也是对环境或情景的设置或导入,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不同的情境又决定着师生在任务中的角色。素材本身也往往会对参与者的角色做出规划。也可以说,素材决定着整个任务的内容和过程。
2.是学习者建构语言的基础
埃利斯(Ellis,1994)提出的外语习得模式表明习得的第一步是对输入的感知,然后在理解输入的基础上,变为吸入,[2]即输入材料与原语言知识结构相互作用内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先前的语言知识结构本身也受到新输入的材料的影响,而受到改造和重组,由此双向的语言建构过程得以完成。在整个过程中,素材即输入材料是新、旧语言知识的接触面,是语言建构的第一步和基础。
3.直接体现语言的情感功能,从而决定学习者的兴趣和对任务的认同。
情感功能涉及听、说双方的情感状态。建构主义认为,成功的输入材料能引起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使学习者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对近100名高职在校生的调查中发现,约20%的学生明确表示长期以来对英语有反感情绪,约40%的学生虽然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长期没有成效,也认为自己英语学习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Rod Ellis说,学习者的这种态度决定其是否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素材中所传递的情感功能是引起学习者兴趣,使学习者对任务产生认同的直接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从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就现在的大学生而言,电脑科技、运动娱乐、流行音乐、休闲旅游、中外文化探索、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材料等都是能够引起认同的任务素材。
四、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素材设计
教材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很多高职高专教材都提供了专门的任务活动。有时为了完整实现任务型教学的功能,教师也需要自己设计一些任务素材,作为教材素材的补充。
1.由易入难,阶梯状的素材。
Willis认为任务难度的选择要适中,难易适中的任务才能使学习者更从容地处理语言资源,减少交际中由词语或陌生的资源而带来的过多障碍,从而使学习者有能力来应付挑战,得到激励。考虑到高职学生中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素材过于繁杂,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挫伤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过于浅显,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呈阶梯状递进。这样可以兼顾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任务的挑战性,使学生摆脱“语言学习”的刻板手段。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N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任务素材也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这样,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系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现实中的素材
最好的素材莫过于真实的素材。Long和Crooks认为,学习任务应该和“真实世界的”目标任务(target tasks)相联系,并且这些目标任务是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以其将要从事的事来确定的。[4]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素材的选择和设计亦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包括学生的兴趣需求、知识需求、交际需求、专业需求等。合乎真实需求的任务素材设计可从以下各方面考虑: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和智力因素,与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Jack C. Richards 和Theodore Rodger 提到很多以语言为基础的现实的素材都可以在教室里使用,如标志、杂志、广告、报纸以及一些形象的原始资料,如地图、图片、符号、图表都可以作为素材,开展交流活动。
学生自己设计搜集的现实素材,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Entertainment and Tourist Attractions一课中,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想去的地方,通过报纸、网络等手段得到关于这个地方详细的信息,并设计一张路线图,制定旅游计划,还可以让学生展示照片、自己制作VCD资料。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任务素材。
3.创造信息差的素材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教材中某些任务形式欠灵活,信息量不大。教材中提供的大都是共享信息,缺少相对的新信息。新信息指的是交谈双方都想知道的信息。交谈的目的就是取得这些信息。[2]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差”。而基于书面的局限性,教材时常不能满足任务型教学中的这一重要原则,因而不能引起足够的互动,使任务活动变为机械的语言操练。如果学习者共同表演一个对话,但知道对方将要说什么,这种活动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了。在活动中过多的关注“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偏离了任务型教学的“用语言做事,在做中学”的目标。也使得任务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需要师生能够解放思想,共同寻找、设计出能够促进双方互动的素材。如Applying for a Job 一课的素材设计,除教材外还包括:学生甲(招聘方)持有一份空白申请表,包括个人资料,申请职位,资历、所学专业课程,外语水平,申请原因等以及公司对职位的要求,学生乙(应聘方)持有一份报纸招聘广告和个人简历。双方交换信息,完成job interview的任务。
4.含有足够有效信息的素材
有效的信息应符合两个标准:第一,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水平;第二,为任务的实施提供足够的线索和语言支持。如果素材超出学生可以驾驭的能力或可用素材过少,会使学生的参与比例降低,达不到预期效果。高职学生往往表现出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而语言基础较薄弱,长期交际训练缺失的问题,使目标语言反而成了他们完成任务的“障碍”,而单纯完成任务又达不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因此,素材应尽量为学生消除这种障碍,并为任务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意义上的线索。Promoting Activities一课的素材设计,任务内容a sales meeting. Talk about the potentials of a new product,then write a prospectus for the product。
素材1:产品图片、产品简介
素材2:产品图片、产品描述、近六个月的市场调查线性图及分析、客户反馈
维特洛克(Wittrock)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与长期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建构新信息的意义。显然素材2能给予学生更多可选择的新信息,包括意义信息和语言信息,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建构和生成,帮助他们利用目标语来完成任务。
真实、有效的素材能够拉近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高职院校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生动的素材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从素材的设计入手是任务型教学走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出发点,为任务在高职课堂的成功实施创造了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新编实用英语》天津版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奥苏伯尔.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篇12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带动,《食品分析》,教学改革
近年来,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随着高校的扩招, 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人数每每攀升, 已连续多年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 深究其根, 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高校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应更加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性人才。
1.研究背景
《食品分析 》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能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除了在课堂上获得坚实理论基础之外, 课外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目前该课程教学及学习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为: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该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解、传授知识为主, 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重视, 学生学习被动, 课堂气氛沉闷;教材内容很难跟上知识快速更新的脚步, 学生思维局限性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②学生缺乏科研意识, 创新能力不足。 在目前的培养体系下, 大多数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仅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接收和深化, 缺乏科研实践的意识和氛围, 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 且参与过程中科研态度不够严谨, 成果甚微, 这样的结果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③在科研管理上重教师、轻学生, 学生科研经费不足, 科研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笔者具有多年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经验, 针对目前食品科学专业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以《食品分析》课程为例, 提出“课内任务驱动, 课外项目带动”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2.主要研究内容
2.1《食品分析 》 课内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理论教学效果是评价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手段,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课内任务驱动, 即在课内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模式提高接受知识的趣味性, 通过课堂作业、课堂提问得分制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该教学法是一种 “以能力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其特色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完成了角色的对调, 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让学生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参与者, 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不再单纯地从教师的授课中获取知识, 而是从亲身参与的行为 (实验、实践) 中自觉地获取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进行自我总结和客观评价, 从而转化为学习和再学习的动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教学法的这些特点, 特别适合于《食品分析》教学实践。该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等单调的知识点, 如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引导学生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采用边复习、边思考、边引入新知识的方式, 同时在学习中融入一些学科发展动态、企业文化及教师自身科研经历等方面的知识, 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组织手段上, 不局限于传统的教授, 而是结合课堂内容应用一些提问、讨论甚至辩论等教学方法。 总之,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能贯穿于该课程教学中, 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2.2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 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实现理论体系的强化和升华。
《食品分析 》课程是一门理论性、 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仅仅通过该课程32学时的实验课时, 学生很难把握课程的精髓。 因此,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及实践机是食品科学学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近五年来, 在学校的支持和学院的努力下, 我院科研平台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 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与此同时, 我院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申报,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省部级课题、 校级课题申报上硕果累累, 我院整体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食品分析 》教学改革提出的 “课外项目带动”模式要求以院、系、专业方向为基础, 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 拟组建多个以学生为主体的, 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开展科研活动, 支持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促进个性发展。实施过程中, 可以我校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SRP)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挑战杯等多种形式, 大力发展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 通过此类项目的申报及实施, 学生在资料查阅、申报书撰写、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项目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 为今后更高层次的课题执行及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此外,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搭建了师生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研方法与专业知识, 而且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严谨的治学态度、真诚的处世之道。
2.3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训练基地,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工科院校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 要培养该专业综合性人才, 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组织学生真正下企业, 通过参观学习甚至是一定时间的生产实践。 目前, 我院已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并连续多年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生产实习, 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 近几年我院与兵团很多食品企业构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且联合企业进行了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如果能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新增与该专业紧密相关的校外创新基地, 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使理论与实践得到较好的衔接,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 最好能够联系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学生学习、培训的机会, 对我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将是锦上添花。借此机会,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企业生产, 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 而且在工作经验、企业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积累, 并对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3.成果与成效
该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践以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 目前已在食品学院2013级学生中得以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课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明显调动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较好。 在“课外项目带动”模式实践中,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3级学生中已有65%的学生参与各类科学研究,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参与科研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课堂理论, 而且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立意及科研执行有了一定的认识。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预计在我院2014级、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中持续开展, 对《食品分析》及其相关课程如《食品化学 》、《食品工艺学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果蔬贮藏及加工》、《食品生物化学》 等的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期望对我院乃至我校相关及相似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辐射和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关于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 (学刊) , 2013, 9:85-87.
[2]徐聃.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林区教学, 2008, 7:16-17.
[3]易翠平, 程云辉, 刘瑞兴, 等.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3, 6:76-78.
[4]李雯昕, 蒋玉梅.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5, 6:17-18.
[5]方蕾, 赵全, 卞春, 等.《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 5:58-60.
[6]陶永霞, 黄文书, 冯作山.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 2014, 08:99-100.
【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推荐阅读:
项目任务设计11-12
项目教学任务书设计07-01
项目委托设计任务书09-26
综合体项目设计任务书09-21
滨海旅游策划项目性质与任务12-30
某房地产项目施工图设计任务书08-26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畜产品加工》课程的探究与实践06-27
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08-29
任务项目08-27
项目任务驱动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