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任务”模式

2024-09-19

“项目—任务”模式(精选12篇)

“项目—任务”模式 篇1

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康运动的开展, 我国体育教育的理念和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活跃, 新教法、新模式、新思想层出不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是国家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也是普通高校制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为更好地贯彻《纲要》的精神, 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按照《纲要》的精神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 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式, 对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

1 高职院校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由于职业教育办学历史造成的原因,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学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 基本都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惯性发展, 这样的教学思路既不能体现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特色需求。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其问题逐渐显现, 就是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问题, 其主要表现如下。

1.1 教师方面, 对于高职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理念还比较模糊

近年来, 高职体育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但课程深层次的涉及仍旧较少, 并未摆脱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 重教轻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重视运动技术的教授, 轻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重视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轻视体育意识和自愿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3) 轻视身体教育, 重视心理和文化教育。

因此, 不仅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效性、文化性等方面欠缺, 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以及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也需要提高。

1 . 2 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 体育教学基本沿袭原有的教学模式, 按照“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 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及练习方法的指导。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的三年级的学生, 大部分在准备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一般高职院校对三年级的学生都没有开设体育课程, 加上就业率的考核影响, 学分制的实施基本没到位, 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没能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联系, 体育课程的开设类型少, 体育理论知识狭窄, 因此满足不了各种层次、各种水平以及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

1.4 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内容的指令性、统—性、固定性制约着教学互动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从而来检查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充裕的时间来拓展创新, 从而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

1.5 课程改革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

由于课程改革涉及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许多方面, 课程与教学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 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跟上等, 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

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每个项目的实施,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中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高职教育的体育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 而不是学术体系, 因此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 也应与工作任务相对接。体育课程模式可以理解为打破传统体育学科体系, 以整体的职业分析为背景,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所学的内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相结合,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如营销系包含有营销与策划等服务性较强的专业, 该系体育课程设计瑜伽、健美操等教学项目, 这样可以面向市场需求, 塑造学生整体的形象, 增加学生交际交往等能力。这应该是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

3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地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及健康的体育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与高职体育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 除了能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外, 还能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分析如下。

(1) 在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上,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项目导向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 在课程结构及设置方面实施“按分层次、模块化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即按第一学期基础素质课, 第二、三、四学期专项选修课, 三年级俱乐部活动课4个层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制定合理的个人锻炼计划, 提升自身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等。

(3)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利用集体性项目,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发挥自身潜力, 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巧妙引导,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学有所获。项目导向式教学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合作方式,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各自特长的发挥,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建立起团队中彼此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 为其职业生涯的顺利畅通创造有利空间。

(4) 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在项目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正确性, 更重要的是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是“好”或者“更好”, 而不是以对与错来区分。在项目教学中, 学生会根据自身的不同思维方式、经历、阅历、经验等, 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因此, 学习结果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样化的。

(5) 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最大限度给学生提供选择教师、上课时间、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鼓励他们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学习、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 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参与老师对话的全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体验, 他们才敢于交流, 敢于在群体中表现自我, 使个性得到张扬。

4 结语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这个模式的出发点, 使学生知识、技能、经验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尽快适应社会这个模式的目标。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坚定执行《纲要》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实践和应用的基础上, 树立创新的精神, 不断学习, 多次实践, 用科学的态度检验教改计划和具体方案实施的正确性, 并不断改正在改革中出现的错误, 真正实施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前进中不断的探索, 取得的成效也不断的提高。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中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才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和最佳选择。

摘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公共体育教育是素质拓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评价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对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课程的结构和设置、教学活动和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构建, 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乃至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能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12) .

[2]胡振浩, 童建民.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12 (6) .

[3]曹锦飞.我国高职院校78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10) .

[4]曾永忠, 董伦红, 赵苏喆.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 .

“项目—任务”模式 篇2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笔者首先分析传统的授课模式下造成机械制图教学“瘫痪”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态度差

制图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这种能力,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天生具备的,大部分学生是靠老师去培养的,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制约了这门课的学习。

2.传统教材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

对于一门新课的学习,入门的学习内容,必须具备的因素为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而我们传统的教材,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很多图样陈旧老套,一看就很难,学生很难找到这门课学习的“入口”,还没学或者只学了一点就放弃了。我们的课本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学习热情。

3.传统学习内容太多

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劳动版的《机械制图》,这本书作为老师的教参很好,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点的讲解很严谨,但是作为技校生的课本,内容拖沓冗长,沉闷,缺乏针对性。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以往我们的课堂由于时间比较紧,以及对学生的偏见,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先画,学生跟着画,教师习惯了“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独立的思考的机会和成功的惊喜。

面对制图教学的“举步维艰”现状,经过多方的调研,我们提出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的实施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主要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图备课组的老师采用了“学案式”的编写结构,用任务驱动的模式编写,以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为主线,将原有课本的内容分为8个教学项目,8个教学项目的内容分解为35个学习任务。项目中包括相应的任务,每个任务基本按“任务目标”“任务内容”“知识链接”“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思考和实践”6个环节编写。

1.引言

每个项目都有启发性的引言。一是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二是承前启后,体现项目与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项目的基本内容。

2.学习目标

说明该项目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

3.任务目标

对项目学习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和具体化,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完成任务目标,促进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4.任务内容

任务内容是学习任务的具体描述。也是引言中提到的零件的简化。

5.知识链接

以“学以致用”为前提,介绍任务中“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6.任务实施

采用分步图解的方法阐述任务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制图教学以图为主的特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7.知识拓展

为了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展该次任务的相关知识点,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提供一些阅读资料,或给出相对于该节课任务难度大一点的三视图。其目的主要为学习潜力大的学生拓展学习和创新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8.思考与实践

为使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设计与该次任务对应的开放式、探究性的相关思考和操作题,通过练习实践活动来消化和领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做补图补线的题目,对该堂课知识的巩固。

三、实施效果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将近两年了。这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其实施效果是明显的。对照以前制图教学的“弊端”,我们看到了制图教学的希望,看到了学校数控专业的希望。

四、小结

“项目—任务”模式 篇3

摘要:本文以会计经济业务核算内容繁简度为划分标准,将会计工作主体对象分为个体经营者、商业服务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三种类别,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对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设计,并要求依照知识技能渐进式组织模式对学生开展逐步深度互动式教学。

关键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0引言

基础会计是一门高职会计专业入门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基础课。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1]。作为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的基础理论课程,对于没有任何会计实践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该课程总觉得枯燥乏味,即使学完整个课程,也难以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流程,进而导致高职学生“重技能、强实践”特色流于形式化。因此,我们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重新设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施流程。

1课程内容设计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原则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完成任务来举一反三,进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其主要实施流程结构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2]。

1.1项目设计

根据会计核算经济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笔者将《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设计成三个不同类型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核算项目模块。这三个主体的经济业务核算就作为三个项目,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项目一为个体经营者经济业务核算,项目二为商业服务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项目三为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如此设计是为了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认知规律。在如此渐进式教学安排下,等学生做到项目三即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时,已经熟悉了会计业务核算基本方法和流程,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学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1.2任务设计

无论是哪一个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流程都是相同的。根据这一特点,笔者选取最基本的流程针对每一会计主体设计了相同的工作任务。任务一是编制会计凭证,任务二是登记会计账簿,任务三是编制会计报表。每一项目都必须完成这样的三个任务,在这样的重复练习中,学生自然就熟悉了会计的基本核算流程。当然每一个项目中任务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

2任务要求设计

每个项目模块教学任务名称虽然相同,但是学习深度与广度要求差别很大。任务要求及难度对比见表1。

2.1个体经营者经济业务核算任务教学设计

在开展项目一学习之前,学生毫无会计基础,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故需要在项目一中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会计基础》概念,如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在项目一中对于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需要完整深入,只需能够支持他们完成项目任务即可。这样,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例如“资产”要素,学生只要能够知道案例中涉及到的哪些是会计主体的资产即可,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做到。学生感到任务不难解决,将易于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有利于后继教学项目任务模块的学习。项目一中的核算任务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下核算流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到一些专业名词和术语,但无需深度阐释,可留待后继情境化教学项目模块教学中逐步解决。

由于个体经营者会计核算业务很简单,涉及的账户只有几个,教师可手把手教学生做账,同学们觉得新鲜有趣,易于掌握,如此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商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任务教学设计

项目二选择商业企业为会计业务核算主体,企业会计工作比个体经营者要规范完整,而商业企业会计工作业务范畴主要涉及购销环节,比制造业企业简单。项目二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项目一中所学各会计基本概念名词。基于对项目一所学任务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项目二业务复杂了,但任务形式还是熟悉的,学生并不会觉得很陌生。除了与项目二任务对应的各会计基本理论需要掌握外,项目二还要求学生熟悉各类原始凭证,并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等技巧。

在项目二中,项目一中已经做过的内容,教师可以指导进行,而之前没有做过的内容,教师仍需手把手教会学生。因为学生已有一些经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项目二完成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流程,也能区别整个会计业务核算过程中哪些是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哪些是有专业技术含量的内容。由于商业服务业企业主要涉及购销业务,因此,会计核算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大多是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有了项目一学习培训基础,学生完成项目二任务也比较容易。

2.3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任务教学设计

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项目是三个项目中最复杂的,这类主体不仅包括购销业务,还有生产过程的核算。该项目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全熟练掌握会计工作业务核算全过程。有了前两个项目的学习经验,这一项目中重点解决的是判断经济业务记到什么账户里,而和前两个项目相同的核算内容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例如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错账的更正方法则根据自己实际错误的情况灵活应用。这些操作教师都不再进行专门指导。教师在这一项目中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经济业务,以及指导解决核算中遇到的具体操作问题。

项目三任务完成过程中,因为业务复杂,涉及的账页种类多,学生能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并且也能体会到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

3小结与讨论

通过完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三个渐进式教学项目模块,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会计工作所需要的细致、耐心和规范,真正理解会计核算要求的内涵。

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岗位分工的会计场景教学研究”资金与政策支持下,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在12级会计专业四个班学生中,抽出一个班开展基于岗位分工的会计场景项目化教学实验。经过两年的项目化教学实施,教改班无论在会计基础课考试成绩还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比非教改班有了显著提升。

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理论的学习枯燥而乏味,加上高职学生不擅长理论学习,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教授方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刚学习会计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以购物发票为例让学生认识原始凭证,学生能够从会计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发票。另外,学生完成登账、编报的任务后,会令他们充满成就感,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学习兴趣。

②提高动手能力。由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是通过项目载体,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基础会计,学习中会遇到具体操作的问题。尤其是在项目三中,业务复杂,涉及的账页种类很多,学生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下怎样登记原材料明细账,日记账的对方科目栏怎样填写等。这些问题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不会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学会怎样操作,进而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达到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也调高了动手能力。

③培养细致、耐心、规范的会计职业习惯。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都要求按照会计手工操作规范来进行。如果粗心导致记账错误,就需要运用规范的方法进行更正。学生在这样的操作中就会意识到要细致、耐心和规范。这正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职业习惯。由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意识到细心、耐心的重要性,并促使自己养成这一良好的职业习惯。

4结语

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需要在会计仿真实训室中进行,在管理层面还需推进落实有效制度保障,激发课程开发团队团结协作意识;在实施层面,需投入配备大量财务账册、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仪器设备及相关财务软件及开发适应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总之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后继教学研究中逐步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孙志洁.《基础会计》课程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9):108-109.

[2]章卫芳.任务驱动型会计项目课程设计———以《基础会计》为例[J].职教论坛,2010(8):25-29.

[3]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03).

基金项目:

安徽省2012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岗位分工的会计场景教学研究”(项目批号:2012jyxm649)。

作者简介:

林海燕(1976-),女,安徽临泉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项目—任务”模式 篇4

一、高职高专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多缺陷,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按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理论体系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过分强调账务处理;理论内容偏多、偏深,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教室,没有实际生产企业作依托,所学理论没有得到及时的运用,不能转化成会计职业技能。

(二)实训教学内容重复单调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推行模拟实习,不少学校加大了实训教学的力度,但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仍是在校内模拟进行账务处理。与此同时,实训教学内容单调重复,主要以练习手工记账为主,财务管理内容偏少,一般未能涵盖会计课程以外的更多课程,且重复处理的会计业务操作多,而诸如投资、减值准备等业务操作却很少,缺乏系统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模拟实习很难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实习得不到社会支持

对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最好是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但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去实习,即使去了也不让他们接触实际业务的会计处理。学生很难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业务不熟,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且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

由于按理论框架教学,长期以来会计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即由教师先讲授各章节知识点,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是公式化的,每堂课教学的形式都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学生练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使得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五)考核方式单一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课程考核重心放在期末的理论知识考试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而企业更重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学校和企业在学生评价标准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企业用人与学生就业两难的结果。学生为了通过这种纯理论知识的考试,死读书,读死书。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思考

会计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为导向、以穿插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先从部分课程整合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开始,再提出具体任务试点,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到绝大部分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项目的设置

项目的确认要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岗位,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根据会计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每个工作岗位组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形成一个教学单元;确定会计岗位能力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任务。以任务为驱动确定所要学习的会计核算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所有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核心,将项目分解安排到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模块和不同的章节中。例如在学生大一阶段,根据《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等课程,按贴近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创建职业情景,将教学项目设置为:会计建账、会计记账、会计算账、会计过账、会计报账等。在大二阶段,根据《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设立出纳岗位项目、存货岗位项目、往来结算岗位项目、固定资产核算岗位项目、工资核算岗位项目、成本核算岗位项目、财务成果岗位项目等岗位项目。在大三阶段,根据《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课程,设立税务代理项目、财务分析项目、审计项目等。

(二)任务的确立

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遵循以岗位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以岗位任务为驱动来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前要了解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既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既考虑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潜力。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出纳岗位为例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如右图所示。

(三)任务实施

会计项目任务的实施,需要一个会计团队来完成。因此,在项目任务实施之前,教师应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时要兼顾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等。由小组成员推荐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并详细记录整个项目的进展。同时,为了保证组内学生能更好地合作,可通过考评等手段将组内学生的“利益”绑到一起,使他们共同完成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去主动、大胆地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其创造性,而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知识的多与少,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四)任务提交及评价

完成任务后,学生须提交各自或小组的工作成果。可以采用报表、账簿、项目报告书或项目总结等形式。项目的评价应当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学习小组及其成员之间必须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得失,并把工作步骤、过程和结果都通过总结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整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对其学习成绩做出全面的评价。在检查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检查者、引导者、总结者,应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检查评价总结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指导他们的学习。

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中应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教材

由于我国会计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受“会计学科导向”影响深远,对会计的职业教育缺乏必要的研究和认识,使得会计教材在编写的基本观念、指导思想、体例设计、内容安排、理实比例上等更多地沿袭学科教育的做法,理论和实际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一味强调理论系统性、体系全面性,忽视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缺乏职业技能引导。目前市面上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学科体系的知识系统进行编写,缺乏职业教育内在特质,不适合项目教学的开展。要真正推行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有基于项目课程的教材与之配套。学校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进行教材开发是—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推行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求教师不仅能从事理论教学,还能够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将企业会计岗位及其工作内容进行细分,从而开发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项目和具体任务。

(三)改变考核方式

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适应, 需要对课程考核办法进行改革。传统的考核形式单一, 考核内容过于依赖于教材, 考试命题趋向标准化。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 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只注重分数不注重积累。项目教学法方式应采用“多元评价”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基础理论和项目实践两部分组成。根据各课程的不同特点, 项目考试成绩比重可以占70%左右。对于会计项目实践的考核, 可以由企业专家、教师和项目组长共同组织进行。企业从对实施项目满意度的角度给予评价;教师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角度给予评价;项目组长从团队精神、分组协作的具体表现和贡献大小的角度给予评价。评价时填写相应的表格, 保证各方评价客观公正, 同时, 各评价主体不能只盯着分数, 应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指导学生的学习。在评价中, 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会, 直接听取意见, 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泽民, 侯金柱.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施宝林.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4) .

[3].范唯, 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4) .

[4].胡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审计, 2010, (4) .

Word任务项目小结 篇5

Word任务项目小结

一、项目目的在Word2003操作系统中,我们可以在Word 文档输入所需的文本,为了使文本的内容更能达到表达效果,还可以插入表格。为了使文本的内容有更好的审美视觉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文本进行处理修饰,掌握Word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

二、项目内容

Word的操作内容包括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这是对文字的修饰,其次还有段落的排版与修饰,例如,字符间距、行距、特殊格式还有首字下沉、分栏、特殊符号和编号的设置、边框和底纹等。

三、学习方式

Word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

式。课堂上老师先对理论的知识进行讲解,必要时还会实际进行操作演示。为了能及时巩固所学的理论,我们会在学习玩理论后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四、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是对文字及格式的修饰,其中有首字下沉、段前段后间距的调整,插入特殊符号等,主要是要熟悉各个设置项目菜××班×× 学号:

计算机基础

单所处的位置。难点是涉及Word中表格公式的处理与运用及目录的制作与生成。这里关于对函数的选取插入要正确运用。

五、预期成果

通过理论的学习,有的知识并不明白,但是通过实际上机操作,有些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基本的操作掌握的较为熟练,基础性的内容基本上没问题。表格及公式的修饰及运用有些地方还不太熟悉,但经过向老师和同学的请教,也就很快掌握了。

六、学习心得

Word操作系统的学习中,我觉得不仅是在这个项目的学习中,在整个计算机的学习中,我们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时,觉得理论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费劲,有时,理论很令人费解,但操作起来却很简单。所以要多上机练习操作,因为熟能生巧。在学习中,我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人多力量大,集体智慧结晶有时令我们意想不到,我们通过合作大大地提高了效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操作方面,对于刚刚学过的地方,操作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且操作步骤也不是很很熟练,这就要求我要及时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总而言之,要想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程,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要有踏实的作风,最后,重要的是注重实践的操作。

“项目—任务”模式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 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笔者首先分析传统的授课模式下造成机械制图教学“瘫痪”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态度差

制图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这种能力,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天生具备的,大部分学生是靠老师去培养的,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制约了这门课的学习。

2.传统教材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

对于一门新课的学习,入门的学习内容,必须具备的因素为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而我们传统的教材,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很多图样陈旧老套,一看就很难,学生很难找到这门课学习的“入口”,还没学或者只学了一点就放弃了。我们的课本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学习热情。

3.传统学习内容太多

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劳动版的《机械制图》,这本书作为老师的教参很好,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点的讲解很严谨,但是作为技校生的课本,内容拖沓冗长,沉闷,缺乏针对性。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以往我们的课堂由于时间比较紧,以及对学生的偏见,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先画,学生跟着画,教师习惯了“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独立的思考的机会和成功的惊喜。

面对制图教学的“举步维艰”现状,经过多方的调研,我们提出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的实施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主要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图备课组的老师采用了“学案式”的编写结构,用任务驱动的模式编写,以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为主线,将原有课本的内容分为8个教学项目,8个教学项目的内容分解为35个学习任务。项目中包括相应的任务,每个任务基本按“任务目标”“任务内容”“知识链接”“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思考和实践”6个环节编写。

1.引言

每个项目都有启发性的引言。一是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二是承前启后,体现项目与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项目的基本内容。

2.学习目标

说明该项目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

3.任务目标

对项目学习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和具体化,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完成任务目标,促进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4.任务内容

任务内容是学习任务的具体描述。也是引言中提到的零件的简化。

5.知识链接

以“学以致用”为前提,介绍任务中“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6.任务实施

采用分步图解的方法阐述任务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制图教学以图为主的特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7.知识拓展

为了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展该次任务的相关知识点,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提供一些阅读资料,或给出相对于该节课任务难度大一点的三视图。其目的主要为学习潜力大的学生拓展学习和创新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8.思考与实践

为使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设计与该次任务对应的开放式、探究性的相关思考和操作题,通过练习实践活动来消化和领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做补图补线的题目,对该堂课知识的巩固。

三、实施效果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将近两年了。这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其实施效果是明显的。对照以前制图教学的“弊端”,我们看到了制图教学的希望,看到了学校数控专业的希望。

四、小结

总而言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技工院校的学生,拯救了我们的数控专业,也让我们这些制图教师重拾“失落已久”的“教学热情”。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敢于挑战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改变,就没有出路,改变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项目—任务”模式 篇7

一、“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单片机课程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解构和对其工作过程体系的重构, 把单片机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设计分割成一个个符合单片机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项目, 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教学项目来实现单片机的学习任务。每个教学项目按照工作过程体系以3~4个小任务的形式展开。

教学项目是教学方法的应用, 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项目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强化技能和实践应用的教学载体, 它是由围绕技能和实践应用而设计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课堂教学的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的项目。

“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学和做, 让学生在学、做的过程中, 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学习单片机课程的相关知识, 理解并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的精髓。它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作用, 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实用的实例 (教学项目) , 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前的必要准备

1.了解课程的职业特点。了解单片机相关岗位的职业特点和企业对单片机应用与开发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 是我们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必要前提。我们可通过Internet网络、人才市场、到企业进行专项调研或同业内专家进行座谈等不同形式, 广泛地收集资料, 然后加以归纳、整理, 最终得出该课程的职业特点。

2.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单片机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调研与分析, 我们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 (1) 让学生明白单片机究竟有什么用。 (2) 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最小工作系统。 (3) 让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编程让单片机在端口操作、显示、高级输入、时间控制等工程方面的典型应用, 即初步学会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4)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和欲望。

3.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即单片机系统硬件设计阶段、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阶段和单片机系统软、硬件联调及功能测试阶段。只有完全清楚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工作过程, 我们才能在设计教学项目时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体系, 按照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来设计教学项目,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分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开发实验板及教学项目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三个阶段进行。

(一) 设计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实施, 合理设计教学项目是关键。教学项目的设计要根据课程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总课时量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精心安排。以51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我们根据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经过整合, 把整个课程结构确定为7个单元21个教学项目, 具体如表1所示。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趣味性、实用性原则。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 一方面尽可能考虑声光器件的使用, 让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效果通过声光器件形象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尽可能考虑实用性, 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2. 模块化、结构化原则。

为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我们对教学项目采用模块化的设计, 把内容相近的、相对类似的教学项目集中放在一个单元中进行学习, 整个课程结构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个单元。

3. 低起点、小步子原则。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觉得难, 容易学, 在教学项目设计时, 起点要尽可能放低, 特别是刚开始的几个项目, 必须简单而具体;教学项目与教学项目之间的步子也尽可能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学习的难度。

(二) 设计开发实验板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非常注重动手的课程。学习单片机最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边学习, 边演练, 循序渐进, 这样能将用到的指令理解、吃透。因此, 为使教学项目顺利实施, 必须设计开发好教学项目所需要的学习用的实验板, 使每个教学项目都可以在实验板上完成。

我们在实践研究过程中,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并开发了5个实验用模块板, 分别是单片机模块、指令 (按键) 模块、LED显示模块、七段数码管模块、LCD显示模块。

采用这种模块组合的好处在于既方便实验时的操作, 又考虑到了硬件连接的相关知识。实验板可以买现成的, 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开发, 也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做, 这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 教学项目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每一个教学项目的设计我们是按先硬件设计, 后软件设计, 再软硬件联调的过程展开的, 也就是按照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过程展开教学。教学项目的一般实施过程为:任务一, 按要求认识并搭接单片机外围电路;任务二, 按要求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编写程序;任务三, 对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下载与调试。下面以“延时小灯的设计”教学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延时小灯的设计”教学项目】描述:使用单片机的P1.0脚去控制一个发光二极管按1s时间间隔进行亮灭闪烁, 即延时小灯的设计。

任务一:认识并搭接单片机控制延时小灯的外围电路。其原理图和实物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任务二:按要求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编写程序。程序如下:

任务三:对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下载与调试。 (略)

任务四:对程序中相关语句与函数进行学习。 (略)

从以上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充分遵循先硬件、后软件、再软硬件的三阶段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单片机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项目的组织必须遵循“三个一体化”原则, 即理实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 理实一体化。

教学项目的设计是以实现某个典型的工程应用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如延时小灯的设计、10秒倒计时的设计等。为完成某工程应用, 不仅要会实践操作, 而且还要有相关的编程等理论知识。

2. 软硬件一体化。

我们知道,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 可见, 单片机课程的学习既有硬件的学习, 又有软件 (编程) 的学习, 即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 (编程) 来完成。软硬件一体化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单片机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 教学做一体化。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单片机的学习不再深奥难懂, 而是变得通俗易懂。教学项目的设计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 即以应用为主线, 以教学项目为载体, 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作为基础,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 在做的过程中, 学习并掌握单片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

四、“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原来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理论学习, 到一个个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项目的完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挑战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自我成就感也不断增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到学习单片机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觉得学习单片机有用, 能学好, 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2.提高了学生对于单片机系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是以工程应用为主线, 以实训项目为载体, 以典型、具体的实例操作贯穿整本教材。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相对典型的、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项目, 如延时灯的设计、99秒倒计时的设计、1602液晶的使用、时钟的设计、助学器的设计等的设计与训练, 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单片机是如何在工程技术中得到应用的, 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单片机系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极大地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对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之前, 很多教师只是抱怨传统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没想去改变它。教师采用的几乎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为主, 按知识体系来设计教学。而通过对“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参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他们逐渐感悟到, 对于我们专业教师来说, 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教材”, 而是应该用批判的视角来审视教材。教师应根据课程或教材中出现的问题, 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积极倡导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陈雅萍.单片机项目的设计与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项目—任务”模式 篇8

自1997年Nokia推出第一款手机游戏贪吃蛇以来, 手机游戏以罕见和惊人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 由于手机游戏短小和易于上手的特点, 手机游戏的市场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 从2003年到2011年的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90%。同时, 手机游戏人才需求增长明显。国家非常重视游戏人才的培养, 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游戏专业, 各高校也敏锐地洞察到手机游戏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适时地开设手机游戏的相关课程。

本文主要针对该课程, 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在项目引导下, 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Java手机游戏开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能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操作中,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此类课程一般主要学习开发环境、高级界面设计、低级界面设计、数据存储、网络和多媒体开发等内容, 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也不知道学习这些究竟自己能做什么, 对于整个系统的开发不能形成整体印象。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有很多同学放弃了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的学习。

2.学习目的盲目。学生面对此类课程, 不知道学完之后能做什么, 大多数学生都是以考试及格为目的, 机械地学习, 这样完全无法实现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3.教学学时不够。此类课程开设学时数一般为48学时, 同时包含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的学时分配很难调解, 很容易顾此失彼。

如何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实践为导向,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开发游戏的实践过程中去掌握相关知识。

三、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按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式, 转变成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实践进程中, 采用实践为导向,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对java手机游戏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优化, 构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知识体系, 选择典型的手机游戏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形成切实可行的手机游戏开发的教学方案。

1.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如何设计项目?精心设计项目是此教学方法的关键。项目的内容要涵盖手机游戏开发的绝大部分知识点,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 如何分解任务?结合学生情况和游戏项目, 提出具体任务。

(3) 如何将游戏开发的知识点和技能贯穿于一个完整的项目, 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整体掌握课程体系和项目开发的完整性?

(4) 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2.实施过程和方法

(1) 梳理教学内容, 设计项目, 提出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讲授《Java手机游戏开发入门》这门课程时, 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整合, 梳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情况, 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精心设计项目。用“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导入, 本门课程主要设计了三个经典项目, 射击类游戏——打飞机、RPG游戏——MM冒险记、经典游戏——坦克大战, 然后把每个项目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较为容易掌握的任务, 将知识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

(2) 创新学生学习组织方式, 学生分组团队化, 协作学习。

为了完成小组的“项目与任务”, 引导学生根据与本项目相关的资料和工具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相互启发, 互相促进, 以团队、小组的形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保证实践项目的顺利实施。

(3) 搭建4A网络教学平台, 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

根据课程大纲, 对网络课程内容进行规划, 设计制作了网络课件,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更灵活地进行课程的学习, 老师也可以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师生可以更好的互动, 课程可以供更多的人进行共享,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了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 评价与结论设计。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 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因此, 我们设计的教学评价方式综合考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学生自我评价。由学生本人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主要说明课题的制作背景、制作内容和方法、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次, 同学互相评比。交流展示和讨论不同的小组所完成的任务, 由同学自己评比, 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更好。

再次,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的评比进行总结性评价, 查漏补缺, 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学习的效果如何。最后给出最终结论。

(5)

指导学生参加Android应用开发挑战赛等学术竞赛。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本文所提出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 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在教学方法上, 打破了传统的按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方法, 转变成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完成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 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典型项目案例, 设计目标、分解任务,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通过课程、学生、教师、实践环节的改革,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边学边用, 知道为什么学, 掌握如何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分析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手机游戏开发课程的特点, 详细讨论了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重点研究了在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手机游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易观国际.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趋势预测.2008-2011[R].2009.

[2]雷玉梅.谈高职java结合手机游戏的案例式教学法[J].辽宁师专学报, 2008, (3) .

[3]张鹏.Java手机游戏实例手册[M].海洋出版社, 2006.

“项目—任务”模式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护理系2011级护生92名, 将1班 (52人) 设为对照组, 2班 (40人) 作为实验组, 均为女生, 年龄18~21岁, 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 学制三年, 入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内容、时数相同, 由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讲解、示教, 然后学生练习、操作, 学习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见习也采用传统的三段式见习模式, 即医学基础—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实验组采用“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具体为:任务驱动:以儿科护士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核心;项目导向:以儿科护士岗位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理实一体:以儿科护理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见习模式为早期接触临床, 增加见习时间。将儿童护理课程内容划分为4个模块, 临床见习按照模块划分进行安排, 基本达到与理论教学同步。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课堂教学活动

授课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共同对儿科护士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 制定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 整合教材内容,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相应的临床任务。编写校本教辅教材《儿童护理实训指导》, 统一儿童护理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技能训练, 提升个案整体护理能力。

1.2.2 临床见习活动

见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 主要任务是儿科护士职业素养的养成。第二阶段是第三学期与教学同步的临床见习。将临床见习情境划分为3个模块, 即社区儿童保健、新生儿护理、患病儿童护理。临床见习按照这3个模块分别在儿童保健机构和儿童医院进行。

1.2.3 学生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选一名学生任组长, 负责组织小组学习、讨论和操作并作记录, 在业余时间复习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1.3 评价方法

任务结束时, 对两组均进行考核, 包括理论与操作技能两项。 (1) 理论考核: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命题, 题型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5种, 满分100分, 60分及格, 教师统一评分标准。 (2) 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儿科护士职业操作标准要求和校本教辅教材《儿童护理实训指导》, 随机抽取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均按照《儿童护理实训指导》执行。满分100分, 60分及格。

1.4 统计学方法

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并作F检验。

2 结果

两组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提示该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儿童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助于提高其儿童护理操作技能 (见表1) 。

3 讨论

“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 将教学内容任务化, 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 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临床案例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设计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的自学动机,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最终胜任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我们尝试将它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中, 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3.1 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以儿童护理职业能力为依据, 以工学结合、校院合作为载体,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技能训练、临床见习等理实一体教学活动, 实现校内实训、课间见习、顶岗实习“突出式、递进式”培养, 实现学生儿童护理基本职业能力培养。此模式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儿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有机联系起来,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可培养他们独立探索的能力, 提升职业能力。同时, 通过早期接触临床, 增加临床见习机会, 缩短了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即所需, 激发了其学习热情。

表1显示, 在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方面, 两组成绩差异均有显著性,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将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3.2 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

我校传统见习模式是学生在第四学期集中到临床医院见习一周, 见习时间短, 与教学不同步, 且见习过程中以临床带教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等待带教教师的“灌”与“输”[2]。而改革后的见习模式, 第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培养职业神圣感, 增加护士角色认同感, 形成关爱生命的基本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第二阶段通过4个模块学习后到相应的医疗机构 (如儿童保健科、儿童病房等) 见习。依托院校共管的实训、见习教学平台, 校内仿真训练与临床真实训练交替进行,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职业情感, 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核心技能, 形成临床思维。

3.3 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新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做学生看”的方式, 把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时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打破书本的局限性, 掌握了操作技巧, 最终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彦丽, 孙殿凤, 张杨, 等.高职教育中《儿童护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职教论坛, 2009, 28 (7) :96-97.

“项目—任务”模式 篇10

现有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对“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各个开课学校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现阶段主要有三类教学模式: (1)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 西安工业大学采用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化教学”, 精心选择理论内容和设计实践项目, 以及通过开放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辅导。该教学方法适合学生主动性很强和理论基础扎实的本科院校教学, 并不适于高职院校。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3) 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后两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 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均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例如,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地质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 采用其中一种教学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力求以任务驱动, 以某个实例为先导, 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有利于单一课程的教学, 但采用的都是成熟的案例、任务, 无法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如果没有好的组织形式, 难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项目引导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产品) 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 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看得到的产品。它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如下页图1所示) 。该方法适合拥有产品设计经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相关项目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 该教学法将流于形式。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将两种概念简单地叠加, 而是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对象、教育目的等方面, 对课程体系中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知识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以及项目引导教学模式的优点, 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及高职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课程的整体设置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引导型的项目, 主要解决知识体系目标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为专业目标建设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自主开展项目, 务必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 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项目里的知识部分,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方法和流程。另外, 为使任务能够顺利开展, 避免因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导致任务流于形式, 应采用传统的知识讲解, 使学生增加适当的知识储备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行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项目的选择和设计, 注重引导探索,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之前, 必须先理清一个思路, 就是项目设计理念、项目设计类型、项目运行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一) 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所属专业的地位, 突出对学生传感器和自动检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将职业资格融入到课程教学,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为指导,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 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二) 项目任务特点及设计原则

为避免陷入形而上学 (机械、孤立、静止) 的“任务观”, 任务的类型需要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出发而设计。驱动性任务是每个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完成的任务, 通常有原型和成熟的任务。引导型项目一般需要每个学生小组共同探讨完成, 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及任务主题, 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两者之间的区别如表1所示。

项目和任务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标, 具有实际意义、富有趣味性、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同时还必须具备完整性、可操作性、可行性。项目设计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三)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定项目任务, 同时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 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 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其大体涉及的知识, 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 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利用, 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任务关系如表2所示。

研究实践基础

在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一方面, 通过聘请电子信息行业专家、相关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 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结构进行论证并不断调整, 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 通过行业协会和专业委员会对本课程进行行业实际情况和岗位调查, 并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本课程情境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如下页图4所示。

根据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 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教学氛围尽量模拟企业环境, 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如下页图5所示。同时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培养目的, 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特点。

在情景内容的选取上, 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均设置不同的引导型项目和驱动型任务, 包括了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驱动型任务、引导型项目。例如, 温度量的检测与处理学习子领域中, 我们设置了“基于热电偶传感器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的驱动型任务, 旨在让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在温度量检测中的知识融合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设计了引导型项目“温度量的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如图6所示。

在学习领域确定后, 我们以现场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确定了“温度量的检测与处理”等6个学习情境, 开发部分学习情境资料。然后以这些现场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实施方案, 包括项目任务书、实施规划、工艺流程、考核标准等等。在安排上, 遵循以项目为载体、以同类物理量为对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按照感知、学习、应用、提高等层次式发展, 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 (各学习情境知识内容分类见表3) 。

我们在每个学习情境中确立了三大教学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 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 (1) 基本理论传授, 采用集中授课、集中实验模式。目的是通过集中教学, 使学生掌握不同物理量的检测与处理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数据分析、简单故障处理等。 (2) 驱动型任务, 采用固定成熟的任务驱动, 学生在完成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 教师假设与现场应用紧密结合的检测任务, 引导学生在理论上完成本项目的设计。 (3) 引导型项目, 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利用分散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 自行设计和制作完成相关检测环节,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切实提高学生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选用以及小型检测系统的组建能力。

结语

实行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在“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同时, 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 汲取传统理论教学、任务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优点, 整合提炼出具有高职特色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了教学效率。

摘要:通过分析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 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设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培养自动检测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

参考文献

[1]章振周, 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6) .

[2]张宇驰.《检测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

[3]严光宇.谈《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的教学[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4) .

[4]孙晓荣, 刘翠玲, 苏维均.《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2) .

[5]刘金桂, 王梅, 王晓静.“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成功 (教育版) , 2011 (7) .

[6]刘永顺.传感器原理课改革初探[J].物理与工程, 2009 (4) .

[7]曾春霞, 汤光华.“任务引领”模块式教学法在《检测仪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 (高教) , 2009 (8) .

任务引领的CAD项目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任务引领;CAD;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86-02

计算机辅助绘图(CAD设计)是《机械制图》课程中绘图及读图能力训练的延展和深化,在现代制造业企业中,计算机绘图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必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开展项目教学,通过企业真实任务产品图样的绘制,以实现教学目标,凸显专业教学特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一、围绕教学,设计项目

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标准或教学大纲,在标准和大纲中规定了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时数、采用方法等纲要性规范,是教学必须执行的文件。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教学,必须要有清晰的设计,采取科学的教学组织,开展与学生实际相吻合的,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CAD课程作为一体化教学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其项目设计显得非常重要。项目设计要突出真实、涵盖完整内容、可操作性等。比如,课程前期教学内容是知识与技能入门阶段,主要学习内容是对CAD界面,绘图命令、修改命令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图层的设置等。笔者以企业图样的主要内容和格式要求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倍感兴致。包括图框绘制、标题栏绘制等,都是很具体的项目,学生充当工程师,要设计一张图样,首先就要绘制图框、标题栏等内容,然后才是图样。设计这些项目,全部采纳企业真实图样和国家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兴致异常浓厚。

二、围绕项目,设计内容

比如在设计“绘制图框、标题栏”的任务时,会应用到直线命令、图层设置、偏移命令,修剪命令等,根据学生实际,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每一个命令的使用中来。这样教学内容就更真实,更有用,学生乐学,自然就好学。在对内容的含量上,要准确把握,比如安排2节连堂,这样在学习的量上应科学考虑,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要恰到好处。图1是一张图纸真实标题栏,其内容包括画粗实线、细实线、文字等,通过应用偏移、修剪等命令可快速完成,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安排计划内完全可以百分之百掌握,达到实现教学目的。

三、围绕内容,布置任务

当教学任务确定后,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适中,主要考核学生哪方面技能的掌握要把握准确,由于学生制图技能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巩固机械制图的知识点,实现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任务是真实的,也是可实现的,任务的结果是作品形式的,是可以评价的。笔者在教学内容上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应用绘图技巧,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等,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给予这方面的指导与点评。图2是一件模具模板,绘图包含了极轴、镜像等命令的使用,学生在完成该绘图任务时,往往采用传统方法,效率底下,任务中包含上述技巧和国标要求,可以达到训练目标。

四、围绕任务,强化训练

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因此,训练的目的性应十分明确。训练在于学生的亲手操作,在于反复地操作,在于对计算机的熟练与应用。在教学中,笔者还因材施训,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难度更大、技巧更强、数量更多的训练任务,突出榜样力量,实施分层教学,同时引导班级同学,互帮互助,促进共同进步。

五、围绕训练,加强指导

在学生训练过程中,笔者特别加强了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和错误方法。有些同学结果正确,但是不符合绘图规范等,可以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并予以纠正。CAD的绘图方法非常多,同样的结果可以有各种途径,对学生的指导还在于不断要求学生另辟蹊径,寻找最简易和最科学的方法,并在全班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使得这部分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学生得到褒扬。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科学构建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图样库,以充实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尽管如此,仍然有少数学生因关联课程知识掌握不甚好,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加考虑,比如,在内容设计上要更有广泛性,在教学实施上还需分层次,在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上还需全面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 篇12

一、“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

(1) “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

1.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 突出实践性, 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 但需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 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2.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 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

3.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要注重把握能力的重点、层次和定位, 不要面面俱到。突出技能性, 加强实践环节。

4.根据企业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 拓展培养学生的就业面, 注重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5.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 关注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 以满足继续学习的需要。

(2) “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举例

二、“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的目的是学会工作。学生只有亲自完成过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后才有可能学会工作, 也就是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所谓工作过程, 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实施中, 让学生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结构要完整, 工作要涉及工作过程的所有要素;二是组织实施的过程要完整, 符合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1. 工作过程的结构

(1) 分析产品任务说明, 讨论和评价其使用价值, 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 (“任务描述”部分)

(2) 制定工作计划, 包括分工、所需工具和材料, 选择最佳方案, 优化计划; (项目的任务1、2、3、4、5、6部分)

(3) 按照计划生产产品 (项目1的任务7部分;项目2的任务6、7、8、9部分) ;

(4) 对产品功能进行检验, 必要时进行改善, 展示产品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评价产品和解决途径, 发现可能的革新之处。形成创新能力和质量意识。 (“知识拓展总结思考”部分)

2. 工作过程的组织实施

(1) 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负责制;

(2) 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 通过行动来学习, 学生尽量进行自我控制行动和独立思考;

(3) 学生倒班参与车间工作, 为今后在典型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作准备;

(4) 先进行CAD/CAM模拟工作, 验证后付诸实操;

(5) 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员工, 组长是班组长, 教师是车间技术主任;

3.“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整体时间安排

(1) 时间:在第二、三学期 (一年中) 进行完。

(2) 整个教学过程共5个大项目:①制造手锤;②制造变速箱;③摩擦压力机制造;④家用提升机设计制造;⑤假肢的模具虚拟制造。

(3) 在每个项目里分成若干任务, 这些任务为完成项目任务。

上一篇:以能力为本下一篇:图书馆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