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任务模式

2024-07-12

全任务模式(共7篇)

全任务模式 篇1

0引言

所谓复杂学习,就是学习者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综合整体性学习,而不是单一方面的学习,它要求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加以灵活运用,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下解决实际中的问题[1]。

在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所强调的:“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是 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 战略主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那么,在《Photoshop》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任务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复杂学习行之有效。

1研究背景

1.1全任务模式(WholeTaskModel)内涵

全任务模式又称为整体任务模式,是运用整体方法系统地分析复杂的内容和任务,从最简单且有意义的层次开始教学,逐渐增加其复杂性的一种教学模式[2]。全任务模式运用的是整体论的设计思想,强调“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系统方法。全任务模式把复杂学习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复杂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各子任务之间无大小、包含之分,只有难易之分。任务序列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易而难的顺序排列,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复杂学习。

全任务模式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5种:11987年,Reiguluth提出的“精致化理论”,这是全任务模式的雏形;21993年,Schank提出的“基于目标的场景”;3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M.David Merrill,美国)提出的“首要教学 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又称为“五星教学模式”;42002年,梅里尔提出的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Pebble-in-the-pond Instructional Design);51999年,荷兰麦里 恩博尔 (Van Merrienboer)教授提出 的4C/ID模式 (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这5类教学模 式的共同 点是聚焦完整、真实的学习任务。目前,4C/ID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4C/ID模式包括4个设计要素:1学习任务(Learning tasks);2支持性信息(Supportive information);3程序性信息(Just-in-time information);4部分任务练习(Part-task practice)。笔者主要运用4C/ID模式对《Photoshop》课程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2《Photoshop》课程教学特点

《Photoshop》简称“PS”,是由Adobe Systems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其课程教学有以下4个方面特点:

(1)实践操作性强。PS实践操作课34学时,占总学时的50%,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可增强学生运用数字图像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PS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关键,它决定了学生处理图像的质量。

(2)学习任务复杂。PS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概念也比较抽象。如“图层”一章所涉及的学习任务有5个:1图层基本操作:了解图层的基本功能,了解图层的基本操作;2图层蒙版:了解图层蒙版概念,熟练使用图层蒙版控制图像的合成效果;3填充图层:掌握填充图层,掌握调整图层;4图层样式:了解图层样式的概念,熟练使用图层样式来添加特殊效果;5图层混合模式:了解图层混合模式原理,熟练使用图层混合模式控制图层间的混合效果。

(3)学习任务面向真实生活。PS的学习任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与全任务模式一致。实际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任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处理自己的照片、设计喜欢的图片等。

2全任务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笔者对全任务模式在PS课程教学 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13级教育技术学1班、2班,共54名学生。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4份,收回问卷54份,有效问卷48份。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全任务模式在PS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包括以下3点。

2.1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班的学生都表示喜欢教师运用全任务模式进行教学。66%的学生认为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其余34% 的学生认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如图1所示。因此,全任务模式在PS课程中的应用,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2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一致认为,教师对学 习任务的 安排是非 常合理的,符合学生自身的 发展特点 和认知规 律。在学习过 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随着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不断掌握,脚手架也在不断减少,这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认为全任务模式的运用对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很大,其余32% 认为有较大帮助,如图2所示。

2.3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PS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提高学习者处理图像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关键。为了更好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操作演示型、案例教学型、任务驱动型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教学,每次留给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约为10分钟, 以实现操作的熟练化。调查结果显示,41%的学生认为全任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50% 的学生认为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其余9% 认为一般,见图3。

3结语

全任务模式在PS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在图形图像处理教学过程中,应该牢牢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基础知识、工程创新能力、科学研究素养为主线,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加强开放性、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例教学,构建课内、课外互动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全任务模式是一种面向复杂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原子论的设计思想不同,它体现的是整体论的设计理念,把复杂的学习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Photoshop》是一门学习任务复杂、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应用全任务模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全任务模式,4C/ID模式,复杂学习

深圳市住宅全装修的现状及任务 篇2

一、深圳市住宅全装修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建设,深圳市基本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问题。到2007年为止,深圳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达28.9平方米,居全国前列。截止到2007年底,在深圳市主管部门注册的住宅开发商600多家,其中有像万科、招商地产这样全国闻名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有几十、上百人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包揽了深圳市的所有开发项目。据统计,这些企业仅在2007年开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深圳市现有140多家登记在册的家装公司,但具有装修资质的公司不多,大部分为装修游击队。据深圳市装修协会根据各家装公司自行上报的数据统计,2007年深圳市装修企业产值为6.7亿元,而实际产值估计约20多亿元。装修游击队占到市场份额的70%左右。深圳市现有140多家登记在册的家装公司,但具有装修资质的公司不多,大部分为装修游击队。据深圳市装修协会根据各家装公司自行上报的数据统计,2007年深圳市装修企业产值为6.7亿元,而实际产值估计约20多亿元。装修游击队占到市场份额的70%左右。出于对开发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深圳市大多数开发商对向市场提供全装修住宅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大开发商提供全装修房。根据对2008年秋交会参展楼盘的调查发现:参展楼盘共72处,其中全装修楼盘为19处,所占比例为26.4%;全部参展楼盘建筑面积约为1235万平方米,实行全装修面积约为325万平方米,所占比例为26.3%(据了解,省会城市广州已达到85%以上)。消费者也由于长期习惯于毛坯房的消费,对全装修住宅性质、特点、优势缺乏认识。很多人对全装修质量不放心、还认为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的全装修房不能满足个性需求,大部分住宅都是购房者自己在毛坯房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其实也谈不上是设计,就是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他的,觉得可以就行,或进行简单修改)、自购材料、自行验收、承包给游击队式装修队施工的“三自一包”方式进行装修的。总体来讲,深圳市住宅装修的现状是:全装修比例低,开发商积极性不高,消费者认识不充分。

二、“三自一包”式二次装修的危害和弊端

自行设计、自购材料、自行验收、承包给游击队式装修队施工的“三自一包”的装修方式的危害和弊端,是有目共睹的,我概括了一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消耗小业主大量的精力

(因为小业主要自行设计、自购材料、自行验收,有时还要与施工队“扯皮”)。

(二)可能破坏结构安全,

造成安全事故(因为参与人员均非专业人员,随意拆、凿、砸结构构件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浪费材料、

增加成本(因为小规模采购,材料需有富余量;另外材料的零售价肯定比规模批发价高)。

三、推行住宅全装修的任务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了住宅二次装修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市场和企业开发和建设全装修住宅,力求改变我国特有的出售毛坯房为主的市场现状。原国家建设部2002年7月颁发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同时,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配套出台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材料、部品技术要点》,要求到2010年基本消灭“毛坯房”。今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住宅全装修。各地政府如上海、北京、青岛、大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标准,加强推进的力度。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份,市政府颁布了深府[2008]42号文件,推出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和9个配套行动方案,其中《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行动方案》提出:“20 1 0年内,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完成2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建设,并逐步推广和实施工业化生产模式”。同时,“强力推进住宅一次性装修,力争20 10年底前,实现全装修住宅销售率100%”。“2010年底前实现全装修住宅销售率100%”就是这几年我们推行住宅全装修的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赋予给我们艰巨任务。

四、为实现目标的措施

针对深圳市目前住宅全装修的现状和目标,我们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完成《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经验,全力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具体措施是:

(一)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必须进行全装修。对于这项工作,2007年,我们已经在两宗土地上完成了试点,接下来,我们将修改土地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将住宅全装修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写进去,力争在2010年后所有新出让土地的合同中规定住宅全装修达到100%。

(二)在政府投资兴建的住房实行全装修。对于政府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两限房”必须全装修。

(三)建立激励机制。首先考虑改进和出台相应的装修税收程序和标准,鼓励开发商和消费者选择全装修。目前全装修房的征税过高,各项税费加起来达9%以上,如果把转包给装饰公司的税负计算在内,还要增加约3.5%的税负,总的税费超过12%。这样的税制不利于全装修住宅的推广,我们正在抓紧制订《深圳市住宅产业化若干规定》,将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通过《深圳市住宅产业化若干规定》实现这些激励机制。

(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尽快出台深圳市住宅部品标准,大力推行科技成果新型建材、装饰材料在住宅装修的应用。加强结构和内装修分离技术体系(SI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等新型装修理念和技术。

全任务模式 篇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学,任务,要求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 也被称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 在之后的90年代逐渐被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所认可和接受。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完成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与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不同, 该教学法要求学习者在这一任务过程中更多地参与、感知和体验。同时, 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也被要求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 调动他们语言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充分利用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目的语资源, 在具体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和应用目的语, 达到源语和目的语的自由切换, 最终完成外语学习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 让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任务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

一、任务的基本内容和环节设计

语言学者Will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语言课堂中任务型教学的三个关键概念:前任务 (pre-task) 、任务环 (task-cycle) 和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前任务指的是在课堂特定任务执行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一些方法。任务环是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来达到学习目的的一些步骤。语言聚焦指的是在完成任务之后, 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这三个关键概念构成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完整流程, 在统一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标中形成闭合式的课程结构。

具体任务的内容和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根据语言知识技能的发展顺序和结构来安排的,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了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 在此基础上, 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和连贯性, 我们可以将教学发展序列分成几个环节。一般来说, 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的教学程序可分为四个部分:复习导入、主题学习、强化巩固和总结拓展。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 任务便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明确的内容。具体来说, 任务环节设计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内容。

1、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 这不仅是指基于语法的听说和读写的能力, 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语篇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 和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

2、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是指为了辅助学生完成所设计的具体任务所要具备的资料。内容输入的资料多种多样, 最直接和容易获得的资料即为所要教授的课本内容, 此外还包括报刊杂志、学生作品、影视作品、歌曲、其他的一些多媒体资料等。

3、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包括教师布置任务、作出指导和学生了解任务、合作执行。任务型教学中的活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协作自主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练习, 因为练习仅注重问题答案的确定。

4、角色扮演:

任务型教学中的角色包括教师和学生两者。学生是交际者, 其主要任务是沟通, 即接收、传递和反馈信息, 具有学习的自主性, 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互助活动。而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 教师应扮演促进者 (facilitator) 、组织者 (organizer) 和监控者 (monitor) 的角色, 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 (partner) 。

5、环境布置:

环境布置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具体包括任务的选择、任务完成的方式和任务时间的分配。这种环境的外延还包括课外活动等。

二、任务的特征要求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 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执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一预期效果, 教师必须能够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吻合的、与实际运用相关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状态, 才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这样的核心目的就对任务设计提出了种种要求。

1、任务的可操作性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就应该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 要设计出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去完成的任务, 不能一味提高任务难度。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 同时给予自学方法上的指导。

例如, 在教授一篇题为“Internet”的课文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任务:what are the mai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using internet?

这一任务的要求比较简单, 同时该主题为学生们熟悉, 因而具备了可操作性, 能够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完成对该任务的理解之后就能够迅速地罗列出任务的几点核心内容, 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考范围基本覆盖了课文的内容, 这就使接下来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2、任务具备延伸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之间在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 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设计一些交际性和创造性都能够体现出不同层次和能力需求的任务, 如角色扮演、调查、讨论、辩论、采访等, 使不同的学生能够面对适合自身水平的任务。

例如, 在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学习中,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比较简单, 培养学生纯粹的课文认知能力的任务:Make a discussion abo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this passage.中等难度, 有利于建立学生扩散性思维模型的任务:How do you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y is it the main idea?难度较大, 能够形成学生的深度、全面思考模式的任务:Is there any other idea o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ssage?Could you tell us the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3、任务体现创造性

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思维的绝对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例如:在教授一篇题为“Business Talk”的文章时, 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罗列出一些与商务谈判相关的词汇, 播放一小段商务谈判的视频。然后提出任务要求:How many kinds of business talk are often taken in practice?What kind of business talk is most effective?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 用推理、比较、归纳等手段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真实场景下, 以明确目标为向导, 以语言任务为载体来促进语言交流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方向的语言学习模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 运用语言, 发现问题, 找出规律, 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 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 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 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 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要求下,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主线, 重视体验参与, 重视语言运用, 倡导过程激励。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任务设计的内容以及一些特点和要求, 才能真正发挥将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的作用,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 《外语界》, 2005 (3) 。

[2]李耸:《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全任务模式 篇4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意义,教学任务设计原则

1.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和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现。然而我国口语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如“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等问题, 此外课堂教学也存在以下问题: (1) 气氛压抑。学习者不习惯在课堂用英语表达;担心出错, 受批评、失面子; (2) 无话可说。学习者缺少兴趣和动机, 抱怨对话题没什么可谈; (3) 不平等的参与。在课堂上只听到一、两个人交谈;大多数人是旁听者, 他们很少开口或根本不开口; (4) 母语的使用。因为用母语能更容易地表达自己, 增加了学习者的依赖性和惰性, 这样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可以有效解决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口语的实际交际能力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在英语口语课中应用的意义

2.1 任务语言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能力是发展的, 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即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构是建立在对原有经验 (已知的语言, 概念和活动) 的改造和重组上的。在英语学习中, 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 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 挖掘他们运用语言的潜力, 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TBLT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语言能力, 强调通过口语或书面语交际的训练掌握语言技能, 非常适合口语教学。此外, TBLT对设计的任务不仅要求意义完整, 可作为交际行为独成一体, 还应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 既要突出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 也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和语言数据的真实性。操练时着眼于“意义的交流”, 把学习者的注意力放在思想内容的准确表达上,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可以任意组合, 自由发问, 师生平等, 属于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2.2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口语课中应用的意义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任务型教学, 有利于学生在一种自然和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能使学习者创造性地利用学习材料和一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适当的学习和交流方法以完成目标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 协作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任务型教学的引入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事先需要学生自主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多种手段, 增加趣味性,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创设语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关键是理解, 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知识的关系, 形成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口语, 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 教学任务的设计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人认为以下三原则有利于实现优化口语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的目的。同时, 学生的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课堂交际环境中得以应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最终达到了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

3.1 趣味性和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内容上要创设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 较真实的交际情景,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联系社会生活设计真实的任务情景, 旨在刺激学生输出与课文有关的目标语, 所以趣味性和真实性是首要因素。根据任务教学法的原则, 任务设置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用L o n g (1 9 8 5) 的话来说, “‘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人们每天在工作、生活、娱乐中所做的事, 而这些人并不是应用语言学家。”因而, 在确定学生喜欢的话题后, 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将话题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学生“所做的事”上。

3.2 小组合作性原则

大量的小组活动被认为是TBLT的特点之一。设计任务时, 不仅要有独立完成的任务, 还应有更多的小组活动。小组讨论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团结互助以求最大化他们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模式。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 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研究, 互相探讨的机会, 使得学生能够以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经常以4至5人为一组在课上进行讨论, 组员轮流作主持人, 或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编写对话, 表演话剧, 进行竞赛等活动。为了使讨论得以顺畅地进行, 教师可事先将主持人用语及讨论中的交际用语印发给学生。在讨论中, 学生们纷纷以事先准备的材料为辩论依据, 各种新的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又相继产生。最后,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做主题发言, 总结小组观点, 并接受同学的提问。通过这样的合作,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学会理智地协调相互合作的关系, 达到学习与做人两丰收的双重目的。

3.3 时尚性和多样性原则

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教材单一, 教法死板, 学生参与性不高, 有时候口语课竟成了教师独自训练口语的课堂。口语教学也应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使口语教学时尚化和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动态的网络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的口语任务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口语教学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即时、多样, 语言使用环境真实, 语言输入系统化、标准化, 语言训练全方位、高强度, 语言输出准确性和流利性兼顾等特点。因为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任务。媒体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的优势, 特别是动画技术的使用, 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拓展了教学空间, 它使课堂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得以实现。如, 多媒体课件能模拟出三维的动态交际环境, 创造逼真的言语交际环境, 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激发了学生的言语交际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 由“让我说”变成“我要说”, 加强了实践的机会, 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另外,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利用其容量大的特点, 提供大量变换的人物动态的交际场景, 带给学生新鲜感。并且, 教师还可以变换形式, 让学生与画面上的人物进行对话, 让学生为画面配音乐等。活泼多样的形式, 将学与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形式有效地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

4. 结语

全任务模式 篇5

●“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以情境创设、问题解决为中心。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并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然后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在“尝试体验”环节, 通过让学生阅读、模仿、操作等方式, 使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一系列任务。同时, 在“认同领悟”环节, 教师作为促进者, 帮助学生梳理已经建构的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 完成教学目标。“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从以上框架图可知, “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包括了五个模块: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尝试体验;认同领悟;总结、拓展提升。

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高中生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设定一个现实生活中呈现问题或发现问题的事件或环境。此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问题内容要生动、具体, 描述要详细、明确, 体现认知冲突。学生在体验情境环节应由被动体验转变为主动思考, 能根据教学情境发散思维, 发现问题, 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2.任务设计:教师根据问题情境, 设置解决该问题的“任务链”, 此“任务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是该模式的主要部分。“任务链”中各任务的难度可以是平行的或者递进的。解决任务的过程包括“尝试体验”、“认同领悟”两个环节, 即每个任务都包含有“尝试体验”、“认同领悟”两个模块。

3.尝试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 通过阅读材料、模仿教师操作、自主或协作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此模块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任务。通过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在“尝试体验”中教师不宜设计能轻松进入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做一做”、“想一想”完成。在“尝试体验”环节, 教师应注意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流程, 力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

4.认同领悟:此模块的内容可以贯穿尝试体验模块中, 或者是以总结提升的形式出现在单个任务完成后。此模块包括评价、教师总结提升等内容, 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易简不易繁;教师总结主要是归纳、梳理学生所构建的知识点, 起到“穿珠子”的作用。

5.总结、拓展提升:此模块的内容同样包含了评价、教师总结等内容, 但是与“认同领悟”不同的是, “认同领悟”只是单个任务的评价、总结, 而此模块是对整节课的评价、总结。此模块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总结以整节课的知识点为基础并提出一些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思考、探索或延伸训练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不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必须在网络平台上才能发挥其优势, 在教学准备中教师需设计一个与本节课对应的主题网站, 把教学模式流程及五个模块以菜单的形式设计在主题网站中, 整个教学活动及学习活动的开展都以主题网站为平台。

●“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此模式的突出特点为“两个突出”、“两个体现”和“两个继承”。

“两个突出”指的是突出技能的培养, 突出应用实效。在问题情境环节中, 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情境, 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核心部分任务设计及尝试体验两个模块中, 通过合理的“任务链”设计, 让学生带着“任务”饶有兴趣地进入尝试体验环节中。此“任务链”中任务环环相扣, 既能让学生产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感觉, 又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渴望。学生始终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一步步运用已有的知识, 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两个体现”指的是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体现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思想。在“情境-任务-探究”教学模式中的“尝试体验”环节, 教师为帮助学生按照既定程序较好地完成任务, 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流程, 学生为达成设定的任务而进行阅读、模仿、操作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系列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点, 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 进一步梳理知识点, 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点拨、指导、交流、评价学生作品, 展开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组内评价、组间的评价开展学习活动。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始终是互动、合作的关系。

建立Wiki任务型学习模式 篇6

●借助Wiki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个学习任务, 而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Wiki可以为这种教学法提供一个很好的脚手架。

学生基于Wiki的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的模式设计思路如下页图所示。

1.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学习知识的背景和兴趣度有一个总体了解。本课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兴趣较高。另一方面, 我所授两个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网络学习交流的能力较强。

2. 创设情境

创设学生熟悉的登山, 感兴趣的地震救援、城市建设、旅游探险等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搭建学习脚手架

充分利用Wiki平台的简单、方便、开放的特点, 在课前, 预先给学生布置创建《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Wiki专题网站的任务, 要求在网站上添加、编辑、修改“海拔、相对高度、地形分类、地形特点、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及识别方法”等词条。而教师则浏览学生创建的的词条, 及时修改、订正、添补。这样, 通过师生共建完善Wiki专题网站, 一方面, 学生在创建、添加Wiki词条的过程中, 进行预习和自学,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初步掌握该主题知识的程度, 便于设计学习任务。

4. 精设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地设计若干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任务。任务是否恰当决定了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中, 我按认识→模仿→了解→理解→迁移运用的认知规律, 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

5. Wiki辅助学生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

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 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进行师生、生生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 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 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6. 学习评价

可借助Wiki中的维吧评论、在线修改等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具体有: (1) 自主学习能力; (2)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 (3)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反思

1.教师工作量大

Wiki专题教学开展前期工作量很大。课前要准备大量的有关资料数据, 共建主题网站, 会花费比传统方式备课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2.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的传授教学方式的影响, 不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弱, 自主能力也较差, 因此, 在网上交流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天马行空, 给教师引导和驾御课堂带来了很多挑战。

3.拖延教学进度

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词条的建立和补充, 需要大量时间搜索、筛选、整理信息, 而且结果也不能尽如人意, 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4.Wiki自身的局限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篇7

一、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 是20世纪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指出, 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包括前期任务 (Pre-task) 、任务环 (task-cycle) 和语言点 (language focus) 三个部分。在前期任务阶段, 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 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任务环阶段, 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任务 (task) 、构想 (planning和汇报 (report) 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点阶段, 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语言学习材料和媒体基本要素构成。一种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的模式和教师的模式的有机结合, 形成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 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传授新句型、新词汇, 指导学生练习, 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 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 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任务情景,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

2. 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设计原则。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因此,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 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 产生亲切感,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程

1. 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 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这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 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 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 此时, 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 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 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 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 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前, 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由师生共同合作, 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采访等活动, 这就是“师生合作、巩固新知”环节。

4. 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 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 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 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兴趣会更浓, 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 学习效果特别明显。因此,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 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 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 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 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 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必须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进行相应的成绩记载, 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 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四、任务型教学示例

任务:打电话

目标:学习和巩固用英语打电话, 使学生感受到中英文化的不同,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材料:两个玩具电话, 一段准备好的录像。

语言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语言知识:useful expressions for making telephone calls, thanks and apologies.

情感态度:在交流中了解异国文化的不同。

文化意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电话用语和学校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操作过程:播放一段录像, 内容为一个英国学生邀请一位好朋友来参加她的生日晚会;学生说出一些打电话用语;两人以上为一组进行活动, 一个为老师, 一个为家长, 其他的由学生自己编排。老师邀请。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上一篇:养生养老地产下一篇:对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