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台模式

2024-07-28

全平台模式(精选10篇)

全平台模式 篇1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传播的速度呈指数式增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从广播、电视这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移动及互联网终端;接受信息的模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各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用户流失、信息传播效率低下的双重挑战, 若想保持自己的传播优势, 维护信息传播的公信力, 拓展自己的传播渠道, 应该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制播业务。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务有其特有的属性, 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我国大众传播的国情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2014年8月18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这一正式文件的颁布积极推动了全媒体制播业务的发展。

一全媒体制播业务的特点

广义的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 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 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 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 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三网融合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加之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媒介之一, 广播电视台在现有条件下开展全媒体业务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指的是利用台内全媒体制播网将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介信息, 通过多屏融合的方式传递给用户。它具有集娱乐、生活、学习、互动、SNS、自媒体传播等多功能性;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IPTV、APP等多业务模式;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多终端接收的显著特点。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 相比于传统的制播业务, 全媒体制播业务具有其新的特点:

1. 节目生产的复杂度增加

随着媒介的增多, 观众的观看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固化的节目形态。互联网海量信息收集、台网联动、观众SNS、大屏包装、虚拟植入等要素都需融入现在的节目制播体系中。

2. 节目生产的制作效率要求提升

对同一热点事件, 观众反映最强烈的往往是第一时间将消息传播的媒介。传播媒介由单纯的广播电视终端发布已经扩展到移动终端及互联网发布。

3.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用户体验要求权重增加

互联网产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而台内现有的制播体系, 观众仍然以被动接受为主, 互动性、参与度不高, 而全媒体制播所应用的互动技术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媒体间信息的交互, 观众可以通过短信、热线、微博、微信等全媒体方式参与到演播室的节目直播中, 无论场内外人员都是节目的制作者和参与者, 互动的全面性培养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对象感。

4. 制播分离带来的社会化节目制作比例上升

近年来, 制作公司发展如雨后春笋, 为社会化节目制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播电视台开始将部分制作业务进行外包。这些台外团队制作的素材、成品如何与台内的生产、制作资源共享, 就对现有台内现有封闭式的制播网提出了新的要求。

5. 高端制作的需求增加

随着显像技术的发展, 节目制作逐步向高清、超高清技术发展, 对大屏包装、舞美设计等要求也逐步提升。

基于上述新的要求, 升级现有的制播体系至全媒体制播迫在眉睫。

二全媒体制播流程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过程包括素材收集、素材的处理和加工、节目的制作、成品的输出和入库, 全媒体制播也不例外。其流程涵盖内容汇聚、融合生产、统一播出和跨屏应用四个子流程。如图1, 为全媒体制播总流程。

1. 内容汇聚流程

顾名思义, 内容汇聚即是将节目制作播出所需要的海量信息进行统一汇聚、整合, 形成台内可用或节目可用的统一素材库。这里的信息主要包括:

云素材:海量电视素材收集中心, 低码率预览, 高码率素材下载;

电视台媒资素材:对电视台已有媒资素材的上载和集中管理;

3G摄录回传素材:接收来自3G摄录系统的回传影像数据;

在线图文微博素材:对在线图文、微博、微信等进行即时素材收录;

远程视频连线:实时接收观众视频连线信号。

根据不同节目和演播室使用者的需求, 只需在系统内配置相应的工作站并安装功能适应的搜索引擎就可以获取外网的实时素材。当需要自有媒资库时, 为保证网络安全, 可以先将本地素材上载后再使用。更长远来看, 可以通过构建台内媒资私有云系统, 将检索素材和自有素材整合在统一的网络存储中。

如图2, 为内容汇聚流程。内容汇聚流程通过网络爬虫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 再经过全媒体内容整备平台进行信息的筛选、审核和发布。全媒体内容整备平台承担着全媒体内容管理和分发的角色, 包含有全媒体资源管理、内容组织与编排、业务及流程管理、内容及技术审核、数字版权及水印、数据统计与挖掘、全媒体格式转换、迁移及远程传输等业务模块, 负责频道的播出、迁移, 内容的交易, 新媒体内容的发布等。

2. 融合生产流程

融合生产流程包括:全媒体互动演播室节目生产和全媒体节目制作。

全媒体互动演播室是将节目生产需要的素材、节目播出需要的包装效果、观众希望的交互性融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策划、制作和播出。它是将云媒资、全互动、新演播、多终端等全新理念与网络传播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 能够用最快方法获取到新鲜热点的内容, 再通过内容编辑、审核、发布来整理素材, 最后把优质内容以多种包装效果、多终端展示效果呈现给用户。

如图3, 为全媒体互动演播室节目生产流程图。全媒体互动演播室节目生产流程基于演播室所建基础网络平台, 包括信源输入、中控系统、播控系统及终端四个模块。

全媒体节目制作包括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节目制作等, 包括前期节目制作和后期节目制作。前期节目制作主要是节目录制素材的搜集和整合, 后期节目制作主要是将录制完成的素材进行剪辑、加工形成成品节目推送到统一播出平台。

3. 统一播出流程

节目播出始终是广播电视台的心脏, 要求设防严密。现有的播出系统以硬盘播出为主, 通过制播网调用台内已编排好的节目, 由硬盘播出服务器来控制播出节目的时间和内容。每个播出子系统分别与总控建立联系, 采用主备播出服务器镜像备份。主备服务器分别存储本子系统近期内要播出的节目, 各子系统分别设置相应的播出矩阵、播出切换台、录像机、字幕机、台标机等设备并尽可能做到子系统内设备集中放置, 减少子系统之间信号线缆的交织和子系统内的依赖性, 便于进行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如图4, 为全媒体统一播出流程。建设全媒体的制播体系, 需要建立统一的大播出平台, 不仅包含台内传统基带信号的播出任务, 还应该扩展到网络电视台、IPTV、手机电视、APP等的媒介播出, 并留有一定的升级余地。

4. 跨屏应用流程

跨屏应用流程是指在电视机、网络终端、移动终端等不同接受媒介上开展的各项业务。对于电视机终端, 主要发展IPTV及互动电视业务;对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 主要发展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CMMB等业务;对于移动电视、地铁电视、户外大屏等移动互联终端, 主要发展移动电视、CMMB业务。

三全媒体制播云平台

现有的广播电视工艺制播网络为“ESB+EMB”双网架构, 元数据和媒体文件相互独立传输调用, 办公网、生产网、制作网、媒资网等各个业务网络系统间相互独立。采取这种网络架构带来的问题是:即便非编系统的制作手段大大丰富, 但制作效率仍不理想;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需要在制作岛内共享制作, 岛内资源浪费严重;相互独立的制作岛之间的横向协同效率较低;故障发生后系统性能下降明显, 服务的恢复时间很难保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着手构建“全媒体”及“制播云平台”的制播网2.0系统。

制播网2.0系统即:建立统一的云平台, 设置共享资源池, 各个业务系统可跨越地域、区域等限制按需分配, 按需调用, 弹性扩展。这样一种“动态工作”机制不仅使得各个网络系统的耦合度增加, 节约了台内的物理空间和逻辑资源, 更能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工作效率。

所谓云, 是通过云计算来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服务。云计算分为: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层) , Platform-as-a-Service (平台即服务, PAAS层) , Software-as-a-Service (软件即服务, SAAS层) 。IAAS层在最下端, PAAS层在中间, SAAS层在顶端。别的一些软的层可以在这些层上面添加。对于全媒体制播业务来说, 全媒体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池、虚拟化部分设置在IAAS层级;数据及服务的管理部分设置在PAAS层级;全媒体制播终端的应用服务设置在IAAS层级。

可选的全媒体云平台有三种模式:私有云平台、专有云平台、混合云平台。

1. 私有云平台

私有云平台为:由台内规划、建设、维护统一的云平台;台内资源池化;打破制作岛的概念, 建立统一制作群, 瘦终端化。如图5, 为私有云平台图。

全媒体制播私有云的建设是通过设置台内统一的交换网络来进行文件和数据的传输通信, 与公网没有直接的数据互联及通信, 也就保证了台内私有数据的相对安全, 其安全等级在三种模式中是最高的。IASS层建设数据中心作为全媒体资源的存储和计算池;PAAS层建立基于云的全台网平台;SAAS层为制作、包装、外采等终端应用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

2. 专有云平台

专有云平台为:由台内规划、建设、维护统一的专有云平台;对于台内业务资源, 整合到公有云;对于台外业务资源, 租用公有云服务;台外公有云建立云接口与台内专有云平台在IAAS和PAAS层进行数据交换, 台内私有云建立云接口与台内专有云在IAAS层进行数据交换。如图6, 为专有云平台图。

全媒体制播专有云是为了连接台内私有云和台外公有云而单独建设的服务平台, 既可使台内外数据进行灵活交互,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台内媒体资源的相对安全, 其安全等级在三种模式中属中等。

3. 混合云平台

混合云平台为:由台内规划、建设、维护统一的私有云平台;台外互联网用户的互动数据租用公有云服务, 并在IASS层和台内私有云进行数据共享。如图7, 为混合云平台图。

全媒体制播混合云的建设分为台内私有云和台外公有云两部分。台内的媒体资产和核心业务建设于私有云上;微博、微信等互动类、数据分析、社交类资源租用公有云服务, 建设在公有云上。其安全等级是三种模式中最低的。

四后记

全媒体制播系统可实现台内数据、互联网数据、移动互联数据的信息互通, 为全媒体节目制作提供保证;通过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业务通道, 涵盖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的业务应用, 实现多渠道同步发布;在为受众提供了更新、更全面的新闻信息的同时, 形成了多向互动, 扩展了外缘。截至2014年底, 全媒体融合制作和播发技术方案正在逐渐成熟;同时在这一年, 互联网技术进步以及云计算技术在广电的应用, 也正推动着广播电视制播网1.0架构向2.0架构的升级。这两方面技术的实施也都从侧面推动了全媒体制播业务的实现。

首推“全平台”战略 篇2

据腾讯无线业务副总裁谢平章介绍,此次品牌发布会对腾讯和行业而言,都将有着深远意义。腾讯应用中心打破了原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各自为政”的商业模式,全新的腾讯应用中心通过与开发者、广告主共建价值链结盟,将全国数以万计的网络应用产品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应用市场联盟,全新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应用生态圈,为用户提供丰富、好玩、贴心的应用,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全平台的无限魅力。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

从谢平章的致辞中,可以看出腾讯对合作伙伴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于处在产业链上游的开发者而言,腾讯应用中心更加关注开发者的创新价值。腾讯投入大量精力维护渠道关系,拥有专业的运营支撑队伍,使开发者专注于产品研发、产品线优化和用户需求研究上;另外,腾讯应用中心日臻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全面满足广告主的投放需求。采取一站式快速推广和多渠道交叉营销,并发挥品牌联动效应,实现广告资源投放整合优化、精准投放,并逐步实现收益最大化。更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应用中心是通过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为国内移动应用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平台的海量移动应用下载服务,致力于满足年轻人群的移动下载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移动生活品质。

深谙市场,服务用户

凭借多年的移动互联网运作经验和产业链高效整合能力,腾讯应用中心已经成功成为国内应用平台的领军产品。这也足以证明腾讯应用中心以全平台引领移动互联网应用行业的发展,“做最懂用户需求的平台”的使命正在实现。腾讯公司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多创新性的领先应用,为应用开发商创造更好的全平台、提供更多优势支持,共同创造用户、合作伙伴和腾讯应用中心的三方共赢局面,促进移动互联产业链健康良性地发展。

赢在创新,引领趋势

全平台模式 篇3

前些年中国电信业重组已经把三大运营商带入全业务运营的时代, 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领域进行全业务竞争局面。运营商在获得新业务牌照以后, 已成为新业务市场竞争的积极进取力量。

除了技术本身, 业务创新是电信业的关键, 是全业务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业务创新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就需要运营商需具备创新性的业务支撑手段和业务运营策略, 以满足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客观需求。在基础网络、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各个领域, 对于各大运营商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是运营商业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营商面向政企客户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之一。为了适应全业务运营发展的需要, 目前主流运营商采用集团-省两级架构来部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向政企客户提供通信、信息和行业等应用, 实现基于固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的信息化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的接入与管理、合作伙伴管理、能力的接入与管理和客户一站式服务等功能。全业务运营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管理子系统和能力接入子系统可在物理上进行分离。其中,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管理子系统与周边IT支撑系统 (营业厅、网厅和计费结算等) 和业务平台等进行对接, 实现对业务、能力和SI等的管理, 向客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展现、推广、体验和使用。能力接入子系统主要实现协议适配和封装、业务解析和路由等功能, 可接入固定、移动、互联网和融合的能力, 对底层的通信能力进行屏蔽, 开放能力供电信运营商自有产品或者SI产品进行能力的调用。

全业务的运营必然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提出新需求, 本文将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出发, 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所支持的业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使得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得以快速、方便地为客户/用户提供服务。

2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模式

2.1 业务分类模式

为了方便对业务进行管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进行分类。

根据业务所调用的能力, 可分为移动类业务、互联网类业务、固网类业务和融合类业务。移动类业务主要调用移动通信能力 (包括:SMS、MMS、LCS和WAP等) , 例如行业短信业务;互联网类业务主要调用互联网能力 (包括:通讯录、Presence/IM和身份认证等) , 例如在线身份认业务;固网类产品主要调用固网通信能力 (包括:点击会议、CTD、网络传真、固网彩铃和视频等) , 例如网络传真业务;融合类业务混合调用固网通信能力、移动通信能力及互联网能力, 例如综合办公业务。

根据业务的实施方式, 可分为集团级业务和省级业务。集团级业务由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接入和管理, 省级业务由省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接入和管理。

2.2 业务定购模式

当今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需适应“无处不在”时代特征, 为客户/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定购渠道, 除了传统的营业厅, 还应向客户/用户提供网厅/掌厅、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网站和短信等业务定购的互联网渠道, 帮助客户/用户方便、快捷的实现业务定购。

企业客户是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客户, 具有企业客户 (以下简称客户) -企业客户成员 (即个人, 以下简称用户) 的两层结构特性, 根据企业客户和用户与业务的不同定购关系,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定购模式分为:

(1) 客户用户双定购。业务的使用一般涉及到运营商的码号资源 (例如手机号码) 。客户定购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的业务, 完成受理开通后, 各用户需再次定购的行业应用。用户定购此类行业应用时, 需得到客户的授权。

(2) 客户单定购。业务的使用一般不涉及到运营商的码号资源, 仅需由客户定购, 完成受理开通后用户无需再定购业务。例如企业邮箱业务, 企业定购该业务后, 直接分配企业邮箱账号给企业用户使用, 无需用户再定购该业务。

(3) 用户单定购。业务由个人用户进行直接定购使用, 不需客户授权。

(4) 不同的业务, 其定购生效时间也各不相同, 大致上可分为:

(5) 业务定购报竣, 使用即时生效。功能费按天计算, 当天免费, 第二天开始计费;当天定购, 当天退定, 当天免计费。

(6) 业务定购报竣, 使用即时生效。功能费按半月计算, 当半月免费, 下个半月开始计费;当半月定购, 当半月退定, 当半月免计费。

(8) 业务定购报竣, 使用即时生效。功能费按月计算, 报竣当月免费, 下月开始计费;当月定购, 当月退定, 当月免计费。

2.3 业务使用模式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支持用户通过WEB模式和客户端模式进行业务使用。

用户通过Web方式使用。用户通过Web方式登录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使用产品,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负责用户认证鉴权, 并实现与产品平台的单点登录。

用户通过客户端方式使用。用户通过登录产品客户端软件使用产品,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负责用户认证, 使用界面由产品平台负责。

2.4 业务计费模式

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 运营商需对竞争手段和差异化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能力, 尽量避免单一的价格战带来的损失甚至是双输局面, 要求运营商具有良好的业务计费支撑能力, 这对于运营商市场的拓展无疑是有利的。为此,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要满足全业务竞争的需要, 提供对市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业务计费模式, 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加载的各个不同业务在资费类型、资费策略、计费对象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撑, 业务计费模式并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

2.4.1 业务资费类型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资费构成一般包括:一次性费用、功能费、通信费和信息费。

(1) 一次性费用:是在业务定购时收取的一次性费用, 例如:车载终端的安装费。

(2) 功能费:是业务按照固定周期频率产生的固定费用, 如:月租费。功能费需实现按月、按半月或按天计费。

(3) 通信费:用户使用了占用运营商网络资源的通信服务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缴纳的费用, 如:短信、彩信、WAP和3G流量等服务。

(4) 信息费:指用户使用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如:一首歌曲的信息费。

2.4.2 业务资费策略

为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需要能够快速方便地提供各种灵活的资费策略吸引用户, 支持业务捆绑以及多业务捆绑后各种优惠等, 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制订出不同的计费策略, 计费策略包括:

(1) 按时间长度的计费策略。例如:包年/包月/包天 (在一年/月/天的时间任意使用) 、包时长 (可使用特定长的时间, 超过的时间另行计费) 和按时长 (使用特定的单价对时间长度进行计费) 等等。

(2) 按次数的计费策略。例如:包次数 (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使用特定的次数, 超过的次数另行计费) 和按次数 (使用特定的单价对次数进行计费) 等等。

(3) 按流量的计费策略。例如:包流量 (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使用特定的流量, 超过的流量另行计费) 和按流量 (使用特定的单价对流量大小进行计费) 等等。

(4) 组合计费策略。例如:包年/包月按时长 (除了按年/月收取固定费用外, 还对使用时长进行收费) 、包年/包月按次 (除了按年/月收取固定费用外, 还对使用次数进行收费) 、包年/包月按流量 (除了按年/月收取固定费用外, 还对使用流量进行收费) 等等。

(5) 不均衡的资费策略。例如:分时段按时长 (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时长进行计费) 、分时段按次 (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次数进行计费) 、分时段按流量 (在不同的流量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流量进行计费) 、分数量按次数 (在不同的数量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次数进行计费。例如, 数量在10000条之内的短信通信费是0.1元/条, 数量在10000~20000条之内的短信通信费是0.08元/条) 、分数量按流量 (在不同的数量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流量进行计费) 等等。

2.4.3 业务计费对象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业务资费结构中, 一次性费用一般都是在业务受理开通时支付, 其他费用根据业务使用情况进行计费。其中, 上行通信费一般计到个人用户、由个人用户支付, 下行通信费一般计到企业客户、由企业客户支付;而功能费和信息费, 则既可以计到个人用户、由个人用户支付, 也可以计到企业客户、由企业客户支付。所以,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计费对象有几种情况:

(1) 业务费用由个人全部支付。

(2) 业务费用由企业全部支付。

(3) 业务费用部分由个人支付、部分由企业支付。

2.4.4 业务支付方式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支付模式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

对于预付费, 可以为电信运营商更有效的规避风险、带来更高的收益、更有效的吸引客户和降低综合成本, 是移动业务的重要付费方式, 支持互联网经营, 符合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需要, 符合产业的发展趋势。要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与在线支付系统实现对接, 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提供预付费的充值和扣费等功能。

对于后付费, 根据业务受理地和业务收费地的不同, 对应于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集团-省两级架构, 可分为:

(1) 集团一点受理、集团一点收费。集团公司一点受理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由集团公司负责向客户收费。

(2) 集团一点受理、代理省收费。集团一点受理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由集团公司指定的代理省向客户收费。

(3) 集团受理、分省收费。集团一点受理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各省向本省客户收费。

(4) 省受理、省收费。各省受理省内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各省负责向本省客户收费。

2.5 业务结算模式

2.5.1 合作伙伴结算

加载到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 如果是运营商自有的业务, 无需与合作伙伴 (即SI) 进行分成结算;如果是合作伙伴的业务, 则需与合作伙伴进行一点结算。在业务资费结构中, 参与合作伙伴结算的资费主要是功能费和信息费, 而通信费是业务使用过程中占用运营商网络资源而产生的费用, 一般不与合作伙伴进行结算。

合作伙伴的结算值包括按比例结算、按固定值结算、分阶梯按比例结算和分阶梯按固定值结算。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合作伙伴结算需支持:

(1) 不同SI有不同的结算规则。

(2) 不同产品/销售品有不同结算规则。

(3) 不同费用类型有不同的结算规则。

(4) 多SI结算。

(5) 同一个SI的结算单合并。

2.5.2 省间分摊结算

对于采用集团-省两级架构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在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加载的SI业务, 可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 集团和各省的客户都可以进行业务定购使用。其中, 各省业务收入需要按照SI结算规则上缴集团公司, 用于集团公司与SI的一点结算, 各省上缴集团的业务收入数据形成省间分摊结算表 (各省上缴集团) ;而集团公司向客户直接收取的业务费用, 由于财务上的需要, 可能需要集团公司把该业务收入下拨到各省, 下拨给各省的业务收入数据形成省间分摊结算表 (集团下拨各省) 。省间分摊结算的资金流向如图2所示:

2.5.3 业务能力开放模式

根据业务发展需求,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接入各种各样的能力, 包括:

运营商自有能力。例如:短信、彩信、定位、WAP PUSH、网络传真、点击会议和点击拨号等等;

第三方能力。例如:Map、即时通信和通讯录能力等等。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接入的各种能力, 采用统一的能力开放接口开放给各方使用者进行能力调用。能力的使用者包括运营商、客户、SI和主导型合作伙伴等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能力开放如下图3所示。

3 结束语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是电信运营商业务网络中至关重要的平台, 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全业务的运营必然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提出新需求, 其支撑的业务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使得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得以快速、方便地为客户/用户提供服务, 以满足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客观需求。

摘要:全业务运营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基于固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的信息化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的接入与管理、合作伙伴管理、能力的接入与管理和客户一站式服务等功能。从业务分类、业务定购、业务使用、业务计费、业务结算和业务能力开放等方面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全平台模式 篇4

“Babytree,oh Babytree,带着我们的爱和梦起飞,长高一点,长大一岁,幸福成长快乐相随。”

打开宝宝树网站,这首站歌瞬间响起。

自2007年成立以来,宝宝树网站经过将近6年的打磨成长,至今已具有1000万的注册用户,月独立访问数量达到2700万,表明其在业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地位。“宝宝树网站90%的内容是由用户贡献的,我们更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为家庭提供交流消费的平台。”宝宝树全国销售总监许惟涵在谈到宝宝树定位时说。

为将宝宝树建设成为全面、完善的全媒体家庭类SNS平台,针对时下80后妈妈的多角色定位,宝宝树从不同纬度满足用户四大需求:

交流交友:我的小家+新鲜事呈现

每个宝宝树用户都会有自己的小家,作为一种私密式SNS方式,用户能够在小家里分享心情,参与活动,串门交友等活动。同时,通过查看好友新鲜事,能够更快了解好友动态,增强彼此之间互动与影响,实现交友交流目的。

知识获取:多角度满足妈妈需求

在宝宝树网站上,有多种方式可满足妈妈获取知识的目的。育儿百事通提供丰富海量的知识库;育儿周刊针对不同年龄段宝宝提供精准问答;宝树风向标聚焦社会热点话题,每周一专题促进用户交流;育儿问答,妈妈在线育儿经验分享与答疑;超妈问答大赛,调动妈妈热情,让妈妈帮助妈妈。

生活记录:记录宝宝成长,分享育儿生活

宝宝树现有家庭照片存储量达到2.2亿,并以每天20万张速度增长,同时拥有用户上传家庭日记2000万,每天增长速度达1万篇。通过宝宝照片、日记微博撰写,记录下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点滴。

母婴消费:品牌进驻宝宝树

根据AC尼尔森对中国研究报告显示:7成女性主导家庭消费决策。针对80后全面主导的母婴时代,宝宝树提供给品牌进驻机会,为用户提供一些消费品牌选择,帮助妈妈更好地实现家庭消费。

如今,宝宝树网站用自己的认真、细心、真挚的态度获得了多数用户认可,具有较好的品牌形象。而致力于打造家庭类社交SNS媒体平台的宝宝树,合作企业除母婴行业外,已经开始涉及包括数码、家电、医药、化妆品等其他领域。

不同于微博的弱关系形式,宝宝树用户关注内容、角色定位更为相似,它能够为品牌提供更为精准的用户群。同时,品牌可以以用户身份进驻宝宝树品牌小家,通过活动植入、版块嫁接方式,弱化广告形式,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形成潜移默化影响,达到品牌传播效果。同时,宝宝树网站会控制广告投放量,在维护用户感受同时,提高投放品牌广告价值,实现印象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宝宝树顺势而出,也开始在这块领域有所行动。为更好地方便80后妈妈育儿需求,结合网站发展,宝宝树采用APP切入移动互联方式,解决用户碎片时间使用问题。目前,宝宝树正在开发管道内的手机应用共计20余款,涉及在线家庭生活的记录成长、社区交流、育儿知识、本地生活、早教亲子五大重要领域。

如今,已经上线了育儿问答APP具有接近30万下载量,每天提问用户达到1000条。它通过将手机问答和线上的问答数据打通,方便妈妈随时进行提问或回答别人问题。另一款上线的快乐孕期APP,透过每周孕期知识Tips,帮助那些准备怀孕和孕期妈妈,能够更好地和“过来人”交流经验。

米卡成长天地:定制化早教套餐

作为一名年轻妈妈,你知道怎么教1岁多的孩子表达上厕所的需求吗?怎样更好的抓住早教的第一步呢?这些米卡会来告诉你。

米卡从1-2岁宝宝版和2-3岁幼幼版在2011年9月上市,至今已经一岁了。从宝宝树用户调查及NPS指数调查可知,用户满意度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也说明这个小恐龙还是很受妈妈和孩子的喜爱的。米卡成长天地总经理姜巍认为,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因为米卡用心做品牌,真心为孩子着想的心意得到了很好的传达。

“米卡的初衷,是真正想要为中国的下一代做一些事情。”随着母婴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母婴产品被推出。然而,和一些企业针对市场做产品,或是将国外产品内容照搬国内的做法不同,米卡作为从传统领域向互联网领域涉足新尝试,它拥有一套完整紧凑的执行流程。在米卡的制作过程中,从内容策划、故事编辑、动画视频的脚本设计、以及后期的拍摄制作,环环紧扣,形成了完整生产链。同时,米卡为在内容方面更为贴切用户需求。为了了解孩子想要上厕所的真实感受,编辑甚至“驻扎”厕所前,通过不同人想法收集,进行内容制作。而且,米卡的内容并不只做一个版本,它会根据用户反馈信息,对产品内容不断进行打磨,进行再次投放。通过对内容进行苛刻的要求,米卡力求实现完美。

作为孩子的伙伴,米卡成长天地希望在米卡这只可爱小恐龙的陪伴下,宝宝能够自信快乐的成长。“米卡不仅仅注重孩子的智商培养,更注重情商的教育。”在米卡各年龄段早教包中,根据孩子认知和发育需求的不同,米卡会设计一些特有的道德教育,以及一些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孩子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快乐自信地成长,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在米卡内容的设置上,它具有国学和英语两大优势。为帮助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所领悟,米卡认为在新一代孩子教育方面,爱国主义以及中华文化的浸润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内容设计时,米卡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自然嵌入其中,通过编辑成歌曲、故事形式,让孩子感受中国的古诗、汉字、习俗、礼仪、传统艺术的美感,寓教于乐。另外,伴随着儿童成长的需要,米卡较早的帮助孩子开始英文的浸润。通过这种浸润式的律动英文,帮助孩子建立幼儿的英语语感,在优美的音乐、欢快的律动中培养孩子从小对英文学习的兴趣。

米卡的内容不仅仅能够让孩子理解,也能够很好的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从而更好的对孩子的教育形成认知,帮助孩子更为快乐地成长。

【小贴士】

米卡成长天地六大特色

《米卡成长天地》是包含DVD、游戏书、玩具、绘本、父母手册等内容的综合产品。它是宝宝树专业早教团队自主研发的、面向中国80后父母家庭的多媒体育儿早教包,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分龄按月设计

适龄、科学的早教内容学习体系,循序渐进体现多元智能儿童早教发展科学理念。

2.良好性格养成

可爱的小恐龙米卡既是宝宝的小伙伴,又是榜样和偶像,宝宝在米卡的陪伴和影响下自信快乐地成长。

3.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有趣的故事、动听的歌曲,帮宝宝在快乐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米卡每月生活习惯主题,情景教学,引人入胜。

4.中华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流传千年的早教精华。米卡植根中国、拥抱中华文化,在教育内容里自然嵌入中国元素,弘扬中华文明。

5.英语语感启蒙

通过浸润式的律动英文建立幼儿的英语语感,在优美的音乐、欢快的律动中培养宝宝从小对英文学习的兴趣。

6.亲子互动和谐家庭

DVD、玩具、游戏书、故事绘本、手工包,构建科学育儿指导。亲子互动、游戏伴读,密切家庭和谐气氛。

BabyBox计划:大数据 大战略

如果你是一位母婴企业主,宝宝树告诉你,有10万名孕期妈妈将在2012年10月生出宝宝,并帮助品牌将产品精准地递送到她们家中,让她们一开始就使用你的产品。你是否会对此感兴趣?

随着社交网络、移动计算和传感器等新的渠道和技术不断涌现,人们通过接触这些技术和渠道进而产生了大量新型数据,多样化的数据形态、海量化的数据存储、速度化的数据增长,成就了“大数据”时代。在此趋势下,宝宝树近期成立了家庭数据营销中心,推出其核心业务BabyBox项目。

BabyBox的推出,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惊喜。因为这个大盒子里所有的内容都是宝宝树携手众多品牌免费赠送的,只要你是宝宝树网站注册会员,就有机会得到这个大礼包。宝宝树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孕妇期至宝宝6岁年龄期间,预测出不同年龄段妈妈们普遍在某一时间段会产生的服务需求,然后会把相关丰富的育儿及女性用品、保健品、家庭用品等产品和相关服务放到这个盒子里,帮助解决用户育儿疑问,带给用户宝宝树的问候与关怀。

而对于合作品牌来说,BabyBox则给了它们抓住消费者第一次体验的机会。

对于母婴企业来说,品牌与用户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宝宝一旦认准某个品牌,极有可能成为品牌的持续用户,尤其在今天以80后妈妈为主导的母婴市场,由于用户自我主张的增强,越来越多用户开始主动选择品牌,因而品牌要影响用户,需要更为主动适应用户需求,进行情感营销。

宝宝树现有注册用户1000万,月独立访问用户2700万,这对于品牌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消费市场。BabyBox的推出依托宝宝树网站用户群,通过宝宝树独有用户行为分析工具MumTracker,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把握妈妈们每一个阶段需求的时间节点,从而提前将需求对应的品类产品派发到她们手中,精准、快速把握妈妈对品牌第一印象,培养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感情。同时,品牌通过网站建设品牌小家,让品牌走出办公楼,走进宝宝树社区之中,缩短与用户距离。

作为家庭类SNS平台的宝宝树,经过近6年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用户信赖度和品牌知名度,它所推出的BabyBox计划,将众多品牌集结到一起,直接将产品送到用户家中,带给用户更为强烈的品牌体验。同时,在BabyBox体验箱中,会有一份用户开箱报告需要用户填写,并需要反馈给宝宝树网站。宝宝树全国销售总监许惟涵表示:“我们的用户反馈率基本达到100%,妈妈愿意把她们的开心喜悦分享给大家,而宝宝树会把每一封开封体验报告放到网站上面。”基于SNS社交营销模式,用户通过“体验报告+网络点评”推荐,将正面的口碑点评上传到线上,从而影响好友的消费决策和购买导向。

全平台模式 篇5

1 系统总体架构

扬州广电新闻协同生产平台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整个系统包含线索、稿件、串联单、管理等众多的模块, 采用文稿作为整个节目制作流程的主线, 以满足新闻资讯类节目从线索收集汇聚、文稿管理、播出分发、归档、考核管理等传统电视和新媒体业务的需要。

2“两全其美”——新闻生产的全媒体、全流程

新闻线索即素材的收集是新闻生产的前沿环节, 随着互联网终端的移动化, 传统的电话报料、手工登记、被动等待的线索采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融合通信技术和协议接口支持, 在新的协同生产平台上, 线索的采集和汇聚具有海量、丰富和快速的特点。受众的热线电话、文字短信、彩信、EMAIL、微博、微信, 专业机构的气象、股票信息, 新华社等同行的外电……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接口进入生产平台, 构成“新闻大餐”丰富多彩的原材料。采集后的线索通过多种输出接口协议, 可以多种方式输出, 责编或制片人挑选其中的有用信息, 通过线索的派发, 生成记者的任务和选题, 通过手机短信提醒进入新闻生产的下一个环节。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新的新闻协同生产平台, 我们实现了线索的快速采集、分类、筛选, 采访任务的快速派发和资源的快速协调, 充分满足了新闻节目对时效性的高度要求。

稿件审核后进入制作环节, 本平台全面支持MOS协议, 根据文稿中不同的段落标识, 平台可以直接将编辑好的字幕文字发送至字幕机和在线包装工作站, 将导语口播直接发送给提词器, 将串联单发送给演播室工作站。编辑记者在文稿中进行标题字幕的制作时, 也可直接调出预存好的字幕模板, 用标题字幕内容替换模板当中的文字, 并且可以在文稿系统中直接对输出效果进行预览。在新闻直播时, 如有实时更新, 系统可随时将修改的内容发送至相关设备, 突发、紧急信息也可以通过MOS通用消息机制, 发送给演播室以视频和滚动新闻的方式播出, 真正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实时互联互通。

播出后的串联单和稿件与视频文件关联, 通过台内网主干和数字内容管理平台, 进行及时归档, 方便这些新闻资源的复用。利用文稿的串联单作为主线, 直接提交不同的新媒体分发目标, 后台打包自动生成H.264、WMV、MKV等新媒体业务的格式素材, 通过新媒体发布平台, 在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上进行发布, 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了节目资源的再利用, 使扬州广电集团下的各个传播介质形成合力, 即全媒体、全介质的新闻产品生产力, 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

3 协同、高效——全面覆盖、深层互动的新闻增值平台

新闻频道有时事、民生、网络等数个不同的栏目, 各自有鲜明的栏目特色和侧重, 由于新闻业务多样化的趋势, 协同应用成为新闻生产平台的重点, 通过门户、效用计算等技术手段, 将新闻生产、播出、管理考核等全面整合, 充分发挥效率。

不同的栏目有着不同的流程需求, 本平台能为各类新闻咨询类节目提供差异化支持和量身定制, 流程设置灵活方便。通过矩阵式的权限设定, 可实现栏目制采编一体或大部制采编分离两种模式。平台支持一稿多投或指定提交, 方便记者为不同栏目提供稿件, 同时平台具有通稿功能, 既避免重复劳动, 又能满足不同栏目再加工的节目制作需求。

协同, 顾名思义, 就是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任务。我们的新闻制作是内容的生产, 需要多人的参与协作, 才能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整体效率。平台通过流程的并行化处理、任务自动推送、分组同时编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了协同的效率。

4 移动、安全——News Everywhere的网络平台

新闻无处不在, 我们的新闻记者也在四处奔波, 因此, 我们的新闻协同生产平台必须延伸至外网, 延伸至各个角落。传统的VPN接入加装客户端的解决办法, 速度慢、操作繁琐, 且登陆后无法同时使用外网资源, 一直得不到节目人员的认可, 难以推广。新的协同生产平台启用后, 我们采用ARUBA无线接入, RADIUS统一认证分配权限, 在任何一台可以连接INTERNET的终端 (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 都可以采用BS方式进入新闻协同生产平台, 并实现协同工作, 就像在同一间虚拟的办公室一样, 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制作的效率。

同时, 作为这样一个与节目生产密切相关, 全天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系统而言, 安全性尤为重要。此外, 我们的新闻协同生产平台面对互联网, 在资源极大丰富的同时, 也会带来更多的病毒、入侵等网络安全问题。为应对安全性的挑战, 杜绝“开天窗”情况的发生, 我们采用了多项技术手段: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物理分离,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于高安全级别的制作网内部, 并采用双机热备, 同时定时冷备至第三台服务器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两台应用服务器部署于台内主干, 一台提供办公网服务, 使用安全性远高于WINDOWS系统的LINUX操作系统, 另一台服务器提供制作网内的BS文稿服务, 通过防火墙路由和策略的设置保证安全。因制作网内的文稿应用主要集中为CS端, 当办公网BS应用服务器故障时, 可通过主干防火墙的映射设置, 只需数秒即可快速将办公网的BS文稿服务切换至制作网应用服务器。对办公网内客户端, 我们采用64位的WIN7系统+IE9浏览器, 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和进程、策略限制, 在保证访问速度的同时最大化地屏蔽各类病毒、木马等有害信息。

除了上述几点主要特点外, 我们的新闻协同生产平台还具有其他一些亮点和创新之处, 如采用多种优化技术提高数据表的访问速度和查询效率, 实现BS端的快速存取;根据扬州广电自身新闻栏目的特点和原方正的使用习惯, 创建了独特的用户资源数和策略;采用分摄像、撰稿、编辑等诸多角色的多级考核评分体系及稿件和串联单的即时灵活统计和打印模板等。当然, 任何一个平台或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新闻2号网的建设继续完善和推广我们的新闻协同生产平台。

摘要:从最初的纸笔和磁带并用完成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到方正新闻采编实现文稿的信息化, 再到制播一体网实现编辑和播出的文件化, 我们已经实现了数个飞跃。在今天这个媒介融合、内容为王的时代,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泛网络化的协同工作的新闻生产平台, 实现新闻资源整合、编辑制作、审核和发布的高效运作。

全媒体播控平台系统 篇6

三个网络发展到今天, 逐渐向一个IT化、多屏化、无线化的方向在发展, 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媒体业务。我们在打造全媒体的业务中, 会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跨平台、跨网络的应用, 使得我们必须寻求更高效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同时新的业务模式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 让我们有机会打造更多的跨网络的新品牌, 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新的惊喜。

以下是引用的一些国外的资料:

2013年, 75%的TV内容将“随处可见”。在去年的美国视频广告峰会上, Disney, Comcast, Turner等美国传媒巨头的高管一致同意, 在线和移动设备内容提供仅需两年就会覆盖TV内容的75%。

渠道不可知论, 这也是国外主流媒体提出的, 我们生产出来的内容不再单属于电视了, 可能更多地倾向于手机和未来发展出来的终端的模式, 他们认为内容是主要的资产。

新的三网融合需要更多的内容为新的终端而准备, 发布到更新的终端上, 我们广电事业不再是单纯的广播电视的管理者, 可能会成为其他平台的内容供应者, 需要我们提供更具娱乐性、互动性、大众化的内容, 我们需要具备更高的反应速度, 以适应新的用户的行为。

以英国电信为例, 为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应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BBC也把生产的管理的系统进行了改造, 加速了新媒体的内容的生产, 以适应更多的终端用户的需求。

现在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从传统的电视的媒体到全媒体的转型, 从单一的内容和媒体转向不同终端用户的全平台的销售推广。我们广播电视同“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结合进行跨平台的服务。同时, 我们也可以为自身的媒体平台进行增值的服务, 在保留现有成熟的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进行差异化的补充, 比如说适时增加网络视频的信息, 带动现有的成熟的服务, 创造更大的价值。

图1是时代华睿公司做的全媒体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

●内容制作与集成播控的全媒体平台;

●统一管理的全终端自适应的平台, 一套系统可以覆盖PC, 移动设备, 电视等终端;

●提供完整的传统与新媒体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 满足从现有传统系统到全媒体系统的升级改造, 也可以单独地快速构建具备新媒体特性的新平台;

●可通过轻便的手持型、单兵型设备迅速采集现场信息, 以直播流或文件的形式回传回总部, 营造新颖的节目制播模式;

●通过API整合集成其他第三方传统广播电视系统和设备;

●针对突发的, 需要快速报道的节目内容。可以制定一整套的快速工作流处理;

●把传统包装与基于IP的新媒体包装系统相结合, 完整地进行整体节目的跨平台包装。

我们的解决方案的系统流程图如图2, 首先是生产采集部分的。我们生产采集支持的各种信号采集, 包括基带信号的采集:摄像机、录像机、视频服务器等;文件和媒体流采集:连接编转码器, 也可以连接媒资系统和CMS系统;P2、XDCAM数据采集, 可以从数据卡中导入信息, 通过简单易用的图形界面操作, 可以支持内容预览, 关键帧提取, 元数据提取等功能。

TVU Pack的便携传输系统,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大规模应用, 它可以把多个3G/4G等传输通道混合绑定传输的系统设备, 目前国内测试, 多张3G上网卡, 在网络覆盖较好地区, 已经可以传输2Mbps~4Mbps的传输带宽, 可以实现H.264的标清广播级视频传输。

另外还有一种快速便携的采集手段, 我们称为Reporter, 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终端 (APPLE、Android) , 通过他们自带的摄像头采集数据后, 进行实时的编码压缩, 然后进行直播或文件上载。

除了以上传统采集和便携采集模式之外, 系统也可以和其他互联网数据相连, 采集更多新媒体业务数据, 比如UGC视频网站的业务数据, 比如时下最流行的微博数据等。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内容制作和内容包装的元素上传到全媒体的媒体资产平台上。

然后, 我们介绍一下平台的管理部分。首先要提到的是, 我们的媒资平台支持渐进式、分布式的搭建。可以做到从桌面化的小型Mini媒资做到跨国式的分布式大型媒资。因为考虑到一些重大的赛事或演出活动, 需要在场外搭建一些便于携带的小型化媒资。可以单独运作, 在有网络连接后, 也可以和中心媒资同步更新。对于一些有多个海外分站点的媒体机构, 分布式架构, 也便于中心平台与各海外分台的管理和运营。

媒体管理, 可查看文件各个参数。元数据、关键帧、媒体文件信息、DRM版权信息等等。

搜索, 在媒体数据范围内的搜索, 支持对所有元数据的元素信息的搜索功能, 可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同时支持根据多个搜索条件的混合搜索方式, 并可发布报表, 方便运营管理人员制定管理策略。

元数据, 全媒体平台的元数据, 不仅针对于视频数据制作本身的描述, 更多的会加入以市场应用目的考虑的素材描述, 包括数据应用平台, 数据关注人群, 节目应用区域等, 便于节目发到各发布平台后, 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快速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视频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API与平台的所有的子系统进行整合, 也可以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整合, 包括基本的内容管理的系统, 文稿系统、剪辑包装、分发系统等等。

编辑与包装的部分, 包括内部的基于新媒体的快速编辑, 以及嵌入式外部传统编辑, 同时还支持在线包装。这是实时性的时间线的编辑, 编辑可以在新媒体系统中添加图形化的展示的工具, 可以通过时间来定义嵌入和嵌出, 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做出不同的效果, 在不同的屏幕上出现不同的效果。

包装系统, 一个好的包装系统是吸引眼球的, 尤其是新媒体的业务很多是年轻的受众群体, 好的包装可以增加用户人群, 同时也引入更多的广告元素增加一些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从互联网搜索新数据, 同时把数据作为包装的信息和演播室进行互动。实时的演播室的现场晚会, 我们加入了更多的微博的图片和评论, 加强了跟观众的互动性。

管理检测的部分, 包括最基本的基于编转码的管理, 可以通过API调用第三方的编转码的设备。

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 任务的列表等等。

视音频码流分析报警, 这是针对媒体流的报警系统, 除了传统的视音频的监测报警:包括黑场、静音等等, 还有TS流层面和网络层面的报警, 因为新媒体传输的过程更多的是应用于网络, 会出现TS流层、视音频层都是好的, 但是网络传输会出问题, 我们会增加一些MDI媒体传输指标检测, 主要是网络的延时和抖动的检测, 这样“三层报警”更能够满足对安全性的检测。

多画面大屏输出时, 如果有某一个流出现问题之后, 会把出现问题的情况比如说静音、黑场会显示出来, 比如说哪个层面有问题, 可以便于立即检测和排查故障。这是基于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监测, 新媒体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的设备, 更多的会涉及到服务器设备和网络交换的设备。有可能一个业务断掉的原因就是服务器死机或者网络阻塞, 所以说加入了更多此类的检测。

如图3, 分发的部分支持多平台的内容的分发, 包括IPTV的业务, 承载专属的网络的业务, 连接到专属国家播控平台, 通过机顶盒加电视的方式进行传输。互联网业务, Internet TV, 基于公共网络的OTT架构, 通过互联网电视机和机顶盒设备进行接收数据的。门户网站, 通过CMS系统进行构建, 通过CDN分发, 用户终端包括PC电脑和智能终端。手机视频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的业务模式, 它可以承载于专属的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 也可以用开放的APP的架构进行传输, 主要是手机和PAD这些移动终端。

我们的平台可以支持全平台的业务, 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的视频终端, 我们包括支持PC、手机、PAD之类, 同一类型终端但不同型号、不同的品牌都有不同的适配的方式, 有不同的分辨率、编码率、封装格式等, 我们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访问终端的类型, 可以平滑对接进行发布。我们适配的格式包括视频的格式也包括页面访问的格式, 视频格式是转码, 视频业务访问格式是适应终端的大小进行重新的排版, 以上的适配方式保证基于市面上流通的主流媒体终端和媒体电脑。对新出的终端会定期进行更新。

互联网内容发布系统, 国内称为CMS系统, 我们的CMS系统可以与广电的传统的系统进行无缝的连接, 我们可以轻松将目前的广电媒体的制作的内容发布到网上, 适应三网融合与数字媒体发布所需要的要求。在互联网内容发布的时候包括有文字的编辑、图像、视频、文档和稿件预览, 我们可以在其中适时嵌入传统的图片的编辑系统, 新闻的文稿系统, 传统的媒资系统, 编辑系统等。这样可以实时实现传统的广电到CMS架构的完美的升级改造。

如图4, 互联网发布的流程, 当编辑得到要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 首先在CMS建立发布的页面, 调取传统媒资的视频的内容, 然后传统的媒资会把原数据提供给我们的CMS系统, 同时把视频的文件提供给全媒体的媒资系统里, 记者可以通CMS系统与全媒体系统进行交互, 把现有的视频进行剪辑和包装适应新媒体终端的发布, 之后全媒体系统把视频进行转码提供给CDN, 用户可以点击建立好的门户的界面上链接来进行观看。

我们的系统支持统一的品牌的包装, 通过模板化的管理让整个发布系统统一, 可以让网络电视台和手机台的风格, 沿袭传统的广播电视的风格, 在任意终端上让用户感觉到品牌的影响力。

我们与模块化的键处理的方式进行文稿和图片上的编辑, 使得网页的修改和调整上非常方便、灵活, 同时可以把所有编辑好的模板存档, 形成品牌化的包装, 应用到任何发布系统上。

另外还可以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 以分钟为单位, 我们可以知道每个访问我们网站的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以上是整个全媒体的解决方案架构, 现在又回到最开始的, 我们说内容是主要的资产, 我们除了传统的信源外, 未来全媒体平台中会增加更多的采集手段, 包括网络的元素, UGC视频、博客等等, 还有便携式的采集的设备等。我们最后再详细介绍一下这些便携式采集设备。

手机等便携式采集设备的应用, 如CNN采用我们的设备, 创建了“iReporter”的系统, 普通百姓可在App Store下载该客户端, 拍摄自己周边的内容, 上传到CNN的服务器, CNN进行审核, 通过了审核CNN就可以播出了。同时把稿费通过运营商返还给拍摄的民众。形成一个草根记者的拍摄形态, 提供给CNN最贴近百姓、最实效的新闻素材。卡扎非最后一个月被抓捕拍摄的视频就是“iReporter”拍摄的。

“TVU Pack”是全网络的传输系统, 除了最基本的3G、4G传输, 也支持有线、WiFi, 甚至是ASI传输, 同时支持各种接口的协议, 可以存储高质量的视频。还有一个“TVU Mini”这是具备TVU Pack大部分功能的小型化的产品, 它最大的特点是设计小巧, 仅有一公斤即两磅左右, 功耗是20W, 这个“TVU Mini”5月底6月初就可以正式进入中国。

TVU接收端也进行了升级和改造, 我们更多地加入网络的应用, 我们输出IP流媒体, 直接给网络电视台使用, 也可以生成文件给媒资系统进行收录。

图5是TVU的重大技术更新, 包括和Sony的系统平台进行的集成, 通过流程图可以看到, 通过把原数据上传到摄像机中, 摄像机把实时拍摄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给了TVU, TVU背包把原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整合, 通过3G和4G的网络传输的接收端, 把原数据和视频在接收端进行观看, 便于看到准确的视频的定位。

TUV和JVC的合作, 制定了“超轻式一体化新闻采集传输系统”, 使用的就是TVU Mini。

图6是TVU和SNG车的集成方案。我们在TVU的传输链路中增加一路ASI的传输, 可以通过SNG车的DVB-S通道加上现有的3G/4G/WiFi等混合传输数据。比如, 我们早期的SD-SNG, 可以传输6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 在结合3G的2Mbps~5Mbps传输带宽, 可以合并成为一个近10Mbps的传输带宽。可以传输1080i或720p的高清节目了。使得SD的SNG微博车升级为高清的传输系统。

最后介绍几个TVU去年应用的经典案例, 如CCTV使用TVU Pack进行“神八”和“天宫一”卫星的对接现场直播。TVU Pack传输“渭南观测站”的一路信号给CCTV演播室做现场直播。作为演播室的外来信号。除了国内, 目前CCTV还在纽约的海外分站也配备TVU Pack。用于纽约当地的新闻采访使用。

北京台使用TVU的案例:2012年4月的时候, 同一天晚上CBA的北京金隅和中超的北京国安同时进行总决赛, 北京台用了6个TVU背包进行直播, 实现了类似于6台SNG车的直播任务, 对于人力、物力的需求远低于前者的成本, 同时还拍摄了很多赛后, 体育场周围、街道上很多球迷的欢庆活动, 在如此密集的人流中跟踪做直播, 也是SNG车无法完成的。

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的构建 篇7

在国家“三网融合”和“宽带中国”的战略下,各种业务形态的新媒体正在迅猛发展。传统广电的传播影响力受到挑战,传统媒体内部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广电已经进入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目前国内各地广电正在积极面向全媒体转型,在业务上依托全媒体融合进行机构改革,在技术上尝试全媒体融合平台建设,构建全媒体融合协同生产与互动立体传播体系。

温州广播电视全媒体融合新闻中心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用而生。这个平台具备多种媒体渠道交互功能,能支持电视、电台与新兴媒体如微博(社交网络)、博客、微信、论坛、网站、移动终端等等交互。此外本系统采用开放性设计,支持后续新兴终端的引入。

1 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平台

平台(图1)整体上主要由全媒体汇聚平台、融合资源库CRE、管理指挥调度系统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涵盖了全媒体下的新闻应用、制作应用、指挥调度以及审片应用。通过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将集团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东海网的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互通。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视频报道格局不断完善,视频发稿量大幅增加,节目生产对自采素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全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对视频素材需求激增。为了提高集团的全媒体信息采集能力,融合生产平台构建了功能强大的全媒体信息汇聚中心,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采集渠道。

2 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台在制作节目时的信息获取来源越来越多,有来自互联网的信息,有来自通讯设备的,有来自其他机构的。目前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在电视台内是分散的,在使用和管理上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不能统一查询同一主题的相关信息,不能将需要的信息快速导入到节目制作体系中应用。新建的全媒体信息汇聚中心就能解决这诸多问题,它是一个集数据收集、信息筛选和信息应用于一体的系统。可以接收短信、微信、微博、新闻网站、外电、手机爆料等多种来源的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主题分类并在统一界面展示。用户可以在信息汇聚系统中查找相应的信息,并能够将找到的信息推送到节目制作体系中。

2.1 汇聚系统功能说明

全媒体信息汇聚系统具有信息汇聚、展现、推送、管理等功能。各种渠道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平台接口,汇聚到全媒体汇聚平台,去重后统一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在汇聚平台进行整合分类。用户通过汇聚平台,可以方便的搜索各项信息,挑选自己所需的线索资源至融合资源库,并且可以发起流程将资源传送到指定的生产系统中。如图2所示。

2.1.1 信息接收部分

短信接收:短信接收由第三方生产的短信猫完成,接收到的信息写入连接短信猫的工作站的数据库中。

微信收发:支持对指定微信公众号信息的接收,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接收到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临时存储在硬盘上,通过文件扫描的方式将信息文件迁移并入库。

微博抓取:通过服务端对微博信息的抓取,能够抓取设定的微博帐号及其关注帐号的所有微博内容。

网页抓取:通过服务端对所需网站指定模块的所有信息进行采集,采集到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上,最后通过文件扫描的方式将信息文件迁移并入库。

手机爆料:手机安装APP后,就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音频信息传输到接收服务器上。接收服务器将收到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上,然后通过文件扫描的方式将信息文件迁移并入库。

外电转换:通过扫描外电文件存储的固定区域,再将所需的外电文件迁移入库。

电话录音:通过对电话录音工作站的相关操作,将录音完成后的音频文件和描述信息写入信息汇聚系统的存储和数据库。

2.1.2 信息处理及展现

对信息的处理及展现分为数据迁移、入库服务、分类展示、自动主题、信息查找、信息预览、推送演播室、推送生产系统。

数据迁移:将各信息源接收到的数据迁移到全媒体信息汇聚的存储体上。

自动主题:软件会根据信息的来源、内容等,自动判断信息是否为新的主题,根据判断结果生成主题文件夹。

分类展示:全媒体信息汇聚的信息可以按照来源和主题的方式进行展现,方便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

入库服务:提供信息入库的服务接口,所有的信息将被分析、分类,识别是否是垃圾信息、无效信息,然后写入全媒体信息汇聚数据库。

推送生产系统:选中的信息可以发送到CRE融合资源库或是非编制作等系统,发送信息时直接调用系统服务,直接入库。

推送演播室:选中的信息可以发送到多个演播室系统,发送的信息以文件的方式写入指定路径,演播室系统通过对指定目录的扫描,发现文件后自动接收。

信息查找:信息检索采用全文关键字的查找方式。

信息预览:显示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信息的详细内容。

2.2 汇聚系统总体架构

如图3所示,全媒体信息汇聚系统是以CRE融合资源库和全媒体信息汇聚为核心。

通过交换机与网络安全设备,连接办公网、东海网、广播电台及现有主干网。

CRE融合资源库:直连现有全台网主干,通过全台网主干完成对非编制作网、中心媒资、播出媒资等系统的对接,以实现相互间的资源共享。

全媒体信息汇聚:通过现有高安全区连接CRE融合资源库,以实现全媒体信息汇聚到CRE融合资源库的信息推送。

办公网、东海网、广播电台:通过2台UTM安全网关再经过高安全区连接CRE融合资源库,以实现办公网、东海网与广播电台对CRE融合资源库资源的访问。

数据库:采用高端LINUX服务器平台下的双机RAC的数据库模式,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

中心存储:配备48T的NAS存储,满足节目部门对CRE资源库容量的需求。

2.3 汇聚系统功能构架

如图4所示全媒体信息汇聚系统采用典型的三层架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完成业务功能的操作;中间层为系统提供服务,完成信息的接收、汇聚及系统内部流程的数据传递;数据层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功能。

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信息收发模块:包括微信、微博、网页、短信等数据收取和采集服务,主要解决各种信息源数据获得的问题。

信息处理模块:主要包括信息迁移、信息整理、信息入库,将汇聚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存储到数据库。

信息展示模块:主要指软件的应用界面,展示汇聚的信息,供用户浏览、查找。

信息发布模块:实际上指的是选中信息发起业务流程,调用的各种接口。包括发布到新闻、发布到演播室等。

配置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权限配置、流程配置、数据管理配置、数据清理等,主要实现后台的配置和管理。

监控审核模块:包括各种发布任务的审核,以及任务执行状态的监看和处理。

2.4 汇聚平台业务流程

汇聚平台对信息源的采集主要有两种:抓取和收录。如图5所示。

汇聚系统通过用户订阅方式发起汇聚任务,再由系统将用户需要订阅的汇聚任务指派给抓取引擎和收录接口,通过它们抓取新兴媒体中用户所感兴趣的特定信息,并在汇聚系统内通过入库应用服务器把收集到的信息打包成文件格式入汇聚线索库,用户可对汇聚到线索库的汇聚内容进行加工或推送至融合资源库进行后期编制。

2.5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系统设计中我们把网络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关键设备都做了冗余,如融合平台核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管理及门户服务器等。在各个子系统间配置网络安全隔离设备。在服务器跟工作站上安装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尽量做到集高可用、高保密与高安全为一身的综合性信息汇聚平台。

3 结束语

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来源纷繁复杂。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用户被动的接受新闻信息,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的建设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个性化、自主化的新闻信息获取方式。用户可以依靠各类新兴媒体如手机、PAD和PC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收发信息,快捷、准确地获取海量新闻信息。通过汇聚中心,使得各项媒体的信息达到资源无缝共享,解决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素材共享效率低下的问题,使集团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工、使用,提高了集团的信息共享能力,加快了信息在不同的媒体渠道之间流转和协同生产的效率,对提高业务效率,提高节目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1,2]。

参考文献

[1]王海欢.全媒体内容共享平台的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10):30-33.

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技术研究 篇8

航电全数字仿真在航电系统性能的确认及验证 (V&V) 流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航电设计的早期阶段, 通过模型及仿真的方式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验证, 有助于进行早期评估以优化所有资源的使用, 能在短时间内检验构型变化, 从而减少开发时间。

本文所研究的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主要包括主仿真系统和上位机仿真监控软件、建模相关软件等。在数字仿真阶段, 模型之间通过反射内存网或以太网交换数据, 各仿真节点可自由配置航电模型。考虑后续向半物理仿真测试的要求, 主仿真系统要具备高度可复用性, 预留与前端设备的数据接口, 并且在不修改已开发的仿真模型基础上, 顺利实现全数字仿真向半物理仿真的过渡。上位机软件提供程控开关, 实现模型和配线的同时切换, 便于真实设备接入仿真网络。

1 系统整体网络拓扑结构

航电全数字仿真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形式。上位机主要运行仿真建模及仿真试验的应用软件, 如Rhapsody、实时仿真过程的监控软件、数据模型管理平台等。上位机采用普通PC机, Windows操作系统。下位机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 PCI总线形式。在实时内核的调度下运行多任务的航电系统的仿真模型, 通过反射内存网或以太网模拟各分系统间的数据链路, 并响应上位机的命令, 实现数据上传与下载。仿真监控计算机与实时仿真节点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 它们之间的通讯是通过TCP/IP协议, 仿真监控计算机与实时仿真节点通过以太网主要是传输监控软件发给实时节点的指令;实时仿真节点之间的数据通讯是通过反射内存网或以太网, 模拟航电系统各模块间的数据通讯, 仿真监控计算机对反射内存网上传输的数据进行监控。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2 系统工作流程图

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的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数据模型管理平台导入系统ICD数据, 设计仿真网络和硬件信息, 导出Rhapsody模型的ICD数据和打包、解包算法。Rhapsody设计航电系统的状态图, 进行全数字仿真。在数据模型管理平台描述航电系统数据的实际物理形式。最后导出航电系统的实时仿真Rhapsody模型。实时模型与全数字模型融合生成, 最终的实时仿真模型。通过Rhapsody将导出Rhapsody模型编译为可执行仿真程序。监控软件下载实时仿真模型, 并且监控运在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模型的变量。同时监控软件可以将实时仿真的模型的数据保存到本地数据库中, 仿真结束后可以解析回放记录的数据。

3 实时系统设计

实时操作系统Vx Works开发是整个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的基础和核心。Vx Works镜像的制作和Vx Works应用程序的开发是下位机实时系统的主要工作。

3.1 Vx Works镜像制作

Vx Works镜像成生可以通过Tornado建立一个bootable工程, 并对Vx Works的内核进行裁减, 裁剪过程如图3所示。裁剪结束后需要对rom Init.s、rom Start.c、sys Alib.s、sys Lib.c等文件进行修改, 满足场景要求。

3.2 Vx Works应用程序的开发

Vx Works应用程序开发包括检测下位机PCI设备、下位机IP地址配置、PCI板卡驱动程序设计等, 本文以PCI板卡驱动程序设计为例说明开发过程。在Vx Works中以太网、串行设备的驱动开发与普通的PCI板卡的开发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的开发过程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的软硬件实现, 并利用研究成果搭建了航电系统全数字仿真平台, 该全数字仿真平台可以用于航电系统设计早期对航电系统的需求进行确认, 以期在航电系统设计早期尽早对系统的可用性和完整性进行测试, 减少开发时间, 符合确认及验证 (V&V) 流程。

摘要:航电全数字仿真在航电系统性能的确认及验证 (V&V) 流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进行早期评估以优化所有资源的使用, 减少开发时间。研究了航电全数字仿真平台的软硬件实现, 并利用研究成果搭建了航电系统全数字仿真平台, 该平台可用于对航电系统需求进行确认。

关键词:全数字仿真,航电系统,需求确认

参考文献

[1]余修端, 孙秀霞, 秦硕.全数字通用飞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8, 34 (17) :263-265.

[2]敖情波, 杨志勇, 杜明鲜, 等.一种通用的仿真平台的设计[J].中国集成电路, 2009.11 (126) :45-50.

[3]郭晓燕, 汪亚杰.航电全数字仿真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0.

[4]王金波.基于故障注入的嵌入式软件安全性测试框架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 29 (8) :2994-2295.

全平台模式 篇9

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马上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勇良。陈勇良透露,马上游早已对全域旅游开展了前瞻性研究,并即将推出“旅游共创共享平台”,它将成为全域旅游模式变革中的有效切入点。

Q:现在各地都在讲“全域旅游”,你对这一模式的认识与理解是怎样的?

A:全域旅游的提出与中国旅游发展阶段是相匹配的,实质上它是共享经济的一种,要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比如说在三亚,一方面是酒店客房一房难求;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为农民盖的大量别墅却闲置着,那么如果让这些别墅的主人参与到旅游市场,那就可以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也解决了供给侧问题,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另外,从旅游的期望值上来说,传统的观光游越来越显得落伍,现在的游客去一个地方希望能够不仅看看景点,还希望有更好玩,更有特色一点的东西,希望有深度体验的东西。这也需要当地的老百姓,尤其是旅游达人加入进来。他们对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美食和其他特色了解的会更多、更有趣,这有利于增强旅行产品的丰富度和吸引力。

当然,这种共享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的工具是互联网。我们在几年前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互联网+旅游目的地”战略,现在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的旅游共创共享平台。

Q:先前看到一些资料有介绍到这个平台,看分析确实能对全域旅游可以提供很好的路径,毕竟国内很多地方还没有找到相应的方法。你是怎样想到要用共享经济理念去实现全域旅游的呢?

A:这件事情在马上游内部已经酝酿了快一年时间了。“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是当今全世界的一个潮流,在各行各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比如共享经济的代表Airbnb等。我去年曾专门去美国体验研究Airbnb的运作,当时呆了20多天,每天都通过Airbnb住到不同人家中,那种体验感觉非常好。现在欧美的年轻人出门就是通过Airbnb找到住宿,如果说再去住酒店就感觉OUT了。既然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于是我就想,在中国的旅游行业,如何才能发展共享经济?

后来就想到这个方法,就是运用共享经济理念,创建一个平台,以此发动和聚集目的地的老百姓为游客提供更多特色的服务,来匹配游客端的需求。

Q:中国目前的互联网产品很多,创意也很多,但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并不多。你讲的这个平台初衷听起来“很美”,但怎样才能保证它的实际运作效果呢?

A:确实有你说的这种实际情况,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在公司内部酝酿了很长时间,不停地论证。比如,怎么找到当地的人,发动大家来做“创客”,我们纠结了很久,后来决定先期与目的地合作,通过创客基地的形式来发起,这样更能切中具体目的地实际,平台初期也能更稳健地发展下去。

这样还可以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线上就是我们的互联网平台,线下有旅游创客基地,这对于创客的召集、审核、培训、服务等也都会有较高质量的保证。这个基地的门槛不会那么高,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去。

目前,我们已将创客平台的设想与很多目的地进行了沟通,无论是核心旅游景区、政府还是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欢迎,无一例外地都表示要尽快推进合作。对于政府而言,他们觉得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就业问题、旅游扶贫问题、供给侧改革等问题;对于核心景区而言,他们也在思变,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改变门票经济,做成产业经济;当地老百姓呢,本来应当是靠山吃山,靠旅游吃旅游,但以前的参与度很低,游客买个门票进景区了,普通老百姓却受惠很少。

初步设想,我们可能会拿10个左右的旅游目的地作为试点,比如都江堰、三亚、大理、张家界、扬州等,也会包括山东、陕西、安徽、福建的一些地方。试点顺利的话,我们会择机宣布在全国所有目的地开放这个平台。但早期合作的目的地,肯定可以得到更广泛、更深度的平台效应。

Q:今年一个热词是“供给侧”改革,马上游作为国内领先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商,在这一方面有哪些思考?

A:现在老百姓手里有了些钱,要出去游玩、购物,旅游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十分旺盛。但在整个旅游供给侧,做的不是太好,即使有几万家旅行社,还有携程、去哪儿等,但是大家的投诉抱怨还是非常多,存在着“假票”、“假房”这样的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还有“天价房”“天价虾”“天价鱼”“黑导游”等恶性事件,这都是旅游供应链出现的问题。中国旅游业要想发展与提升,这一块是必须要改变的。

但是,中国的线上旅游几家大公司,最主要的还是卖机票,卖酒店,卖线路,一直是在“卖”,而后面的“硬骨头”——供给侧的事,一直做的不多。马上游是一家后起之秀,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如果也像其他巨头一样单纯地拼销售,那是没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定位是打造区别于传统旅行社和传统OTA之外的“旅游服务第三极”,并于去年成功登陆新三板。我们做的其实是一些“苦活儿”,把整个目的地的品质、体验等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让整个旅游工作变得更为流畅,尤其是我们推出旅游共创共享平台之后,就可以更好地解决供给侧和全域旅游的问题。这个是我们“马上游”选择做这些事情的大背景。

总的来说,全域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一大目标;共享经济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理念;而我们的旅游共创共享平台,就是实现共享经济与全域旅游的有效路径。这就是我关于全域旅游的“理念与方法”。

陈勇良

曾就职于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历任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2010年6月,在镇江创立江苏物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改名为马上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被评为“中国物联网产业领军人物”、“中国十大新媒体人物”“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特聘专家等。

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趋势与实践 篇10

大众报业集团传统的采编技术平台于1999年开始试点使用,截至2010年,已10年有余,也初具规模。目前共有采编用户约1200个,涉及集团各主要媒体。极大的提高了集团采编业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了集团采编业务的灵活重构。

回首10年应用,收获颇丰,但也有不足,归纳如下:

不足之一:各媒体之间没有统一的系统标准

目前集团内采编技术平台各媒体之间没有统一的系统标准,还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平台系统,稿件信息无法很好的进行交互,也无法很好的进行共享协作。这种状况造成:

1)各媒体各自为战,不能很好的互通有无;

2) 新闻信息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3) 各媒体的舆论导向无法实时了解。

不足之二:各子系统间不能很好的交互

同一媒体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也不能很好的交互。举例有四:

例一:新闻采编系统与网络组版系统虽然可以交互,但不能确保两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从而造成各种基于出版数据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或者需要大量人力做些重复性的工作。

例二:网络组版系统无法与历史资料库交互,从而导致历史资料无法正常进入历史资料库,因此查阅非常不便,更无从谈及深度开发与利用。

例三:正式见报出版数据无法与后期的考评系统以及大众新闻评奖系统交互,从而导致这些数据需要大量人工重复的工作,而且效率不高。

例四:正式见报出版数据无法与网站发布系统交互,从而导致网站需要安排专人每天值夜班处理这些数据。

不足之三:不能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

当前,新媒体已伴随着新兴传媒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一方面新媒体在开创着自己的媒体市场,另一方面也在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蛋糕。发展新媒体也是集团的一项工作重点。而目前集团现有的采编技术平台还不能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比如多媒体数据格式的采集、编辑以及发布等均很不完善。

不足之四:业务平台不够开放

新闻行业的激烈竞争,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要求报道内容要实时采集、实时发送、实时编辑、实时把关、实时发布等。由于集团子媒体越来越多,办公区域也不断增加,因此对不同区域媒体内容的统一审核把关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满足新闻报道的实时要求和跨地域发展的要求,可以采用各类无线网络以及多种智能终端及应用的解决方案。但现有的新闻采编技术平台却无法与这些系统进行集成整合。

发展趋势

我们曾在2009年1 1月-2010年6月对国内部分采编技术平台的供应商进行了考察和跟踪,他们大都根据当前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开发出了相关产品。

方正电子公司提出了“畅想数字报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以及经营管理平台。这两个平台均基于数据库实现。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基于全媒体内容数据库,经营管理平台基于统一客户数据库。同时使用EIP统一信息门户将基于数据库的应用进行集成,形成整合一体的报业信息门户。在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之上,构建支持纸质报纸、数字报刊、手机报刊、电子杂志、网站、手持阅读器、户外屏幕以及个性化定制的应用系统。根据全媒体业务流程,制定“多渠道采集、多媒体编辑、多通道发布”的策略。

华光照排公司根据报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全媒体复合出版解决方案”。根据当前全媒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全媒体基础数据平台”为中心的完整解决方案。该套解决方案主要以满足Unicode等国际标准为基础,逐步扩展,满足报业应用需求。

紫光新华公司基于IBM和Autonomy最新技术与产品,推出了报业“全媒体资源库整合平台”的整套解决方案。新闻产品的生产,可以面向多个出口,覆盖报纸采编、手机报及互联网终端。同时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包括:新闻搜索、热点发现、新闻追踪、同城报纸比对、媒体版面及独家性分析等。

TRS公司在其最新的内容协作平台中提供了大规模集群部署、云计算模式融合以及全媒体一体化管理等新的亮点。其全媒体技术可分别对内容资源和子网站的业务进行整合,并且能够实现统一的内容采集、加工、存储、发布、营销、再利用,从而帮助用户实现资源整合,实现内容资产的一次生产、多渠道发布、多次利用。

美科互动公司的“移动采编系统”则是针对媒体行业开发的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系统。Web管理平台集成实现了记者用手机随时随地发稿、稿件到达提醒、稿件编辑处理、稿件发布等功能。而伴随着3G通信技术的商用化,移动互联网的逐步应用更使得移动采编系统的应用如虎添翼。

综合上述来看,国内采编技术平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点发展支持全媒体的业务平台;

2)重视出版安全的管理与监控,

3)重视发展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4)重视报业经营管理的深耕细作;

5)重视对报业集团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

实践尝试

大众报业集团在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又稳妥的实践尝试。为备战奥运会报道,于2007年底开始筹划建设稿件共享平台。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的全媒体报道的需要,对各类媒体报道形式予以支持。稿件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后于2008年8月奥运会报道中首次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备战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于2009年8月在稿件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完善,建设成全媒体稿件共享平台(如图1所示),并于十一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时就开始投入使用。在此次报道中,该平台共开通了14个部门单位的337个账户。共上传了1731篇组稿,合计4102篇稿件。

当然,这些尝试还是初步的。在尝试中既体会到技术平台带来的实效,也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

问题之一:稿件投送效率比以往大大提高,但跟新华社相比,则慢了许多。比如2009年10月28日全运会闭幕式报道中,我们是在20:29:54接收到新华社第1篇现场图片稿件,即开幕式开始约半小时。而我们共享平台中是在23:03:15才接收到集团记者投送的第1篇现场图片稿件,大约晚2个半小时还多。类似的情况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普遍存在。

问题之二:由于集团各媒体的采编系统标准不统一,该平台无法与部分媒体的采编系统集成。目前能够将平台中稿件与采编系统统一使用的只有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青年记者(新闻研究所)、城色、大众网等媒体,而其他媒体则无法使用这一便捷功能。

这些问题的发现,为下一步的建设发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建设设想

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应该以现有传统采编技术平台为基础,采用逐步扩展并有效集成的方法进行。其中需要考虑的几个核心技术问题大体如下:

问题之一:设计统一的新闻信息处理标准

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新闻信息数据标准,导致了各应用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媒体之间的数据信息难以交互,也阻碍了报业集团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

目前由新华社牵头,国内部分新闻单位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制的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CNML)和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这两个标准已由国家于2006年颁布实施。在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遵循标准的规范并选取标准子集,设计一套满足实际需求的统一新闻信息处理标准来解决目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二:开发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处理系统

目前在重大事件报道过程中,稿件采集后的回传时效性较低,且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文字、图片等媒体形式。大众报业集团在2008年的奥运报道与2009年的全国十一运会报道过程中,使用了全媒体稿件平台,使稿件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共享。但该平台还仅限于在有线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因此时效性虽有提高但还不太理想。

目前国内3G通信网络已经开始商用,其无线网络传输速率比传统的2G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各类移动通信终端(集成文本处理功能、照相功能、摄像功能的3G手机)、信息处理终端产品(上网本、平板电脑、mini笔记本)等具有多功能的移动便携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外部环境已经基本具备。

在内部需求强烈,外部网络环境允许,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今天,开发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处理系统以成为可能。

问题之三:构建分布式跨地域统一全媒体处理系统

随着集团事业的不断发展,成员单位不断增加,办公地点也不集中,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以及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特别是子报在异地创办地方版时,现有系统更显得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采编技术平台上,需要一个可以跨越地域限制的统一平台,同时可以支持当前最新的全媒体报道手段。因此借助统一网络平台建设一个分布式跨地域统一全媒体处理系统非常必要。

问题之四:创建统一的数字出版管理系统

数字出版已逐渐由热点概念逐步转向产业化发展。从硬件厂商到移动网络供应商,再到网络文学网站,再到出版、报业等文化内容制造商,都紧紧盯着这块肥肉。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公司开发的Kindle手持阅读器与出版商合作开创了数字出版的新盈利模式。苹果公司也紧跟其后,于2010年初发布了其手持平板电脑,引起业界的轩然大波。在国内,业界闻名的OCR厂商汉王也在大张旗鼓、铺天盖地的推广其电子书阅读器,并跟众多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报社等合作推进数字出版产业。中国移动作为国内无线移动网络的强势供应商,将其浙江省分公司,做为数字出版的试点,也意欲加入数字出版市场的竞争,为数字出版的数据传输提供网络。国内知名的盛大网络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作为国内一家互联网企业,更是在创造着国内网络文学领域里新的赢利模式。国内国外的数字出版在经历了几年的沉寂之后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因此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报业集团,在数字出版领域也可以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下一篇:课堂上的发展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