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2024-12-31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通用11篇)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1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与现实有着某种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交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真实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学习者应该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因此,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出符合真实语言情景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任务型教学的活动尽可能地真实,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3、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每课时的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者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2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特点及要点

“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是基于在任务或者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概括地说, 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这样,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任务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运用了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和实践。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带来如下变化: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④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⑤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⑥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⑦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型翻译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借助完成各种任务的中介作用, 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各种学习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 提高语言理解、表达应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完成意义和语言的结合, 形成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解决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Willis的三阶段模式: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其中任务中是核心部分, 设计任务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所谓任务是指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 经过思考等过程, 得出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完成任务时后, 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笔者认为在设计任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和传递, 更是学习者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使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得到充实、丰富和改进。任务型翻译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 创设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利用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输入、输出, 合作学习、自觉主动完成任务, 以顺利实现意义建构, 提高翻译能力。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可以自由选择话题、控制话题的进展, 教师只担当辅助者。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大部分课堂时间应是他们参与各种活动, 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翻译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包括产生兴趣、接受信息、质疑、自由表达、逻辑思维、比较判断、合作学习、反馈、归纳总结等相关行为。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培养, 也是我们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性和主导性地位形成的基础。

2.坚持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强调以各种各样的任务为主线, 给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性的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感受、体验并使用语言, 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就翻译课程而言, 任务的内容主要有对比体会语言文化差异, 理解翻译理论和掌握基本的技巧, 积累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经验等。教师要以任务的完成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设计出真实的、开放式的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甚至辩论完成具体任务, 获得和积累相应翻译知识和技巧, 提高翻译能力。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而不是简单地掌握某种语言形式;所谋求的目标不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 而是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

3.创设真实性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运用语言模拟现实生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创造类似情境,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就应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完成一定的真实任务。我们的翻译知识甚至是翻译相关的理论只能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才能获得, 对翻译技巧的掌握也必须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实现。因此, 在任务型翻译教学中, 教师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 有助于学生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换言之, 教师应在设计任务时将课堂内的翻译学习与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 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通过完成任务, 学生深刻感受到翻译学习与自己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激发自主、协作学习翻译的兴趣和学好翻译的信心, 促使自己提高翻译能力。

4.突出互动性

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 甚至更加重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意义协商过程,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语言, 然后输出语言, 而是在不间断地输入—反馈—调整—再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完成意义的表达。而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 甚至相互辩论和讨论, 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共同解决问题, 从而对语言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体会与理解。同时, 学习者也可以与教师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语言的互动就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机会, 即在互动过程中, 既关注了语言的输入, 又关注了语言的输出。因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意义是两个或更多人共同努力形成的, 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对意义的建构, 即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因而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建构活动, 也是学习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

5.注意梯度性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 以适应不同能力学生在前进各阶段中的不同需要。由易到难, 重视个体差异。任务的设计应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 层层深入, 前后相连, 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使教学呈阶梯式递进。在任务型教学中, 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 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任务型翻译教学中,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先要对翻译课程的内容有宏观把握, 在任务的布置上, 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难易程度, 把握翻译分析的层次, 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的任务难度增加, 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要逐渐从感想式、经验式的体验过渡升华到本质性的翻译理论, 加深对翻译的本质认识, 更加明确处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各种语言文化障碍。

三、任务型教学在翻译课程中的应用实例探究

任务型教学法的模式繁多, 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 即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语言聚焦阶段, 或者说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和衔接。

1.前任务阶段 (Pre-task)

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兴趣爱好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学生数在4~5人, 不宜超过6人, 既能避免人数过少而造成个人任务负担过重, 又不至于人数过多而分工散乱、难以统一。另外, 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适当指导, 帮助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让学生明确任务的性质、目的和具体要求, 介绍足够的背景知识或者给出相关的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及网络查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知识保障、打好基础。

2.任务环阶段 (Task-cycle)

包括任务 (task) 、计划 (planning) 以及汇报 (reporting) 。学生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情况, 分工协作, 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 共同商讨出最佳的方案。学生执行翻译任务过程中, 教师应密切监督, 适当指导, 但不应过分主导, 鼓励以学生自主探索、协作, 以保证各小组学生自主完成翻译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完成任务后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 最终得出最终翻译版本, 并以幻灯片或打印稿等形式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

3.语言聚焦阶段 (Language focus)

教师点评各组成员翻译中的优点和不足, 从具体的词句到篇章的总体把握上对各组翻译进行点评, 并总结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点评时应该结合翻译理论, 使学生在前阶段获得的翻译知识和技巧上升到理论层次, 巩固强化学生的翻译思维。

总之,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创设不同的任务活动, 让学生通过协作、主动完成任务学习翻译知识和技巧。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 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 让学生积极“动”起来, 让英语教学“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将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这种以过程为取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发挥自身的优势, 解决传统翻译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曦颖.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9) :97—100.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岳守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9) :364—367.

[4]刘传珠.关于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 (8) :95—99.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3

自主学习及其现状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内外,学生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自觉主动的活跃起来、参与进来。自主学习模式下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从立足教转变为研究如何教学生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少管、或者不管。相反,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种前提下,任务型教学法因为教学过程中的目的明确,步骤具体,易于激发学生参与性,控制教学进度和过程,而被众多教师作为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的首选方法。

自主学习中任务型教学法之任务设定原则

在自主学习中,一切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展开,教师只在适当且必要的时候辅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完成时间等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在使用任务性教学法时,具体任务的设定应该依循一定的原则。

1、任务的明确性。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思考,在制定任务前弄清楚本次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需掌握什么知识。教学任务的布置应该明确的体现出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同时对任务的布置不能停留在浅表层次,仅仅止步于简单创设任务情境。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泛泛的布置大体任务、大体框架,而应该具体呈现任务内容,包括任务所要达到的目的、完成任务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时间安排、步骤的具体实施办法、学生需要完成任务的形式、合作方式等细节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清楚的了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合格要求需要努力的方向。明确的任务目标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2、任务的挑战性。自主学习中任务难度的设定是比较值得探讨的。尽管自主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但过于简单或者困难的内容都是不适宜的,尤其是过于简单的内容。从心理上来说,过于简单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并且在心理上形成错觉,产生骄傲自满等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因此学习任务的设定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水平,增加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刺激他们的征服欲,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最终实现“要学好”。任务的挑战性越大,学生完成任务后得到的满足感、自豪感越强,更能激发长久的、持续的激发学习兴趣。

3、任务的可达到性。教师在设定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可达到性问题。既定的任务在多大程度上高出学生现有水平?有多少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如果在客观的评估后发现任务过于困难应该马上进行调整,毕竟自主学习的初衷决不是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让学生发现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学习,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是可以迎刃而解的。一般说来,任务的难度应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并具有一定挑战性,但不宜过高。难度系数过高的任务会让学生觉得气馁,大受打击,丧失学习兴趣和前进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要严格监控任务的难度,随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始终把任务的难度控制在—个合理的范围内。

4、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的可操作性体现在循序渐进和任务的可分解性上。一方面任务的设置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个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共同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链”。同时,这样一个完善的任务序列正好形成了一个个易于分解的小任务单元,方便学生或单独演练,或二人协同操练,或小组讨论,或全班齐练,形成多重立体交叉学习模式。此外,学生面对一个个分解后的小任务单元,也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在一步步攻克堡垒后还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迎难而上。任务的可操练形即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养成学习方法,还有利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还能加强班级团结,形成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增强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可谓一举多得。

5、任务的实用性。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上最惨痛的教训莫过于只会写不会说,开不了口的“哑巴英语”一直是中国英语教育界的心头之痛。这一教训可以推而广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人用“高分低能”来形容呢?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忽视了教学生有用的、实用的东西。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任务设定环节中我们也一定要本着“教学生有用、实用的知识”的原则。一切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有用的信息。任何知识、科学技术的讲授、传递都要符合交际功能和规律,给创造学生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去体会、学习、创新。

6、任务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设定不能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更愿意亲自参与其中,积极探讨,也更愿意动手实践。而教师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去,添加到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中去,让他们由兴趣出发、带着兴趣深入、在兴趣的帮助下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4

[摘 要]:本文阐述了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六个原则:全面性、目的性、真实性、创新性、延展性、多样性,初步探讨了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方法途径。

[关键词]: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全面性、目的性、真实性、创新性、延展性、多样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让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做好下列几个方面:

一、“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全面性

活动要有全面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而不仅是让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有目的性

首先,教师安排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要求,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达到运用和理解、感知某个知识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感知和运用。其次,学生在活动前对活动的任务要求有整体感知,要知道自己在活动中要做什么,要学什么内容,要通过怎样的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活动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有真实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可能真实,让学生有胆量、有热情地去参加活动。如:Book Ⅲ Unit 8,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怎样庆祝圣诞节Christmas Day.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引入到我国最重要的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从而可安排这样的一个活动。首先,让学生描述春节的盛况,然后设计一个欢度春节的热闹场面。My grandfather cleans the room.My grandmother and my mother do the looking ,and look the best food for us.My father is ready for festval.I wear the most beautiful clothes„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家,每家5-6人,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等角色,表演出他们在大年三十各自的表情动情,最后小组总结发言。

这样,在亲身体验过的节日中,理解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四、“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创新性

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一段话:“教师只有多思考,才能出新意,才能真正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你的课堂才不至于嘘唏、遗憾„”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别出心裁,将书本中静的东西变成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人真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定会产生浓厚得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如Book 3 Unit 9.What’s it made of时,这一单元主要掌握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具体掌握的句型是:It’s made of„,It’s made in „,笔者在教完Lesson 33之后,便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每个同学看看自己家里的电器哪儿制造,并有意识地观察其构成,第二天来校汇报,学生兴趣极浓。在汇报中,非常流利地回答:My TV set is made in Shanghai.It’s made of plastic.My washing machine is made in Japan.It’s made of metal„

五、“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延展性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不应拘泥于课堂,而是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天地,通过自己的实践,建构知识,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

例如:Book 2A Unit 5.Shall we go to the zoo? 这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我们把Lesson 17 的内容放在真正的动物园中去实践。在去之前,分组安排任务。在动物园中,看到某个动物园,老师分别教给学生它们的名字,了解其性格、外形特点。如:老虎tiger,It’s very dangerous.蛇 snake,It has no legs… 并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如:I like monkey best.It is very lovely.We give fruits to them„ 教师适时地指导、纠正。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在玩乐中掌握了知识。

六、“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多样性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1、表演式

如 stop doing sth 与 stop to do sth。这两个句型学生非常难掌握,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学生听老师的口令表演,Stop to read!Stop reading!Stop to stand up!

2、竞赛式

通过分组完成某一任务,进行比赛。

3、游戏式

如A同学说中文,B同学用英文说,然后反之。

4、采访式

可采用同桌之间相互采访,也可向同年级其他班同学采访和向高年级学生采访。

5、制作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有两大宝,双手和大脑”。学生可根据所学内容制作实物、图片等,如学了被动句,我安排这样的活动,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制作一件小东西,带到学校来。第二天,学生带来了纸飞机,便有这样的句型:What did you made? I made a plane.Is it made by you? Is it made of paper?„

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运用了已学的知识进行交际,提高了自己。

参考文献:

[1]《TBL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年

[2]高歌 孙平华 《把课堂的时间、空间与自由给学生》——TBL课堂教学活动的理念、设计与运作

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5

Lao She Teahouse(听说课)(八年级上)

(注: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

1.导课(2m)首先我会用老舍的几篇课文来引导大家进入本课主题。我打算列举老舍的《猫》,《济南的秋天》和《养花》等课文,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些课文的印象

理由: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学的课文还有印象,所以我选择这种方式导课。

2.作者简介(3m)用ppt展示老舍先生的生平以及它的主要作品,在学生看的时候我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ppt内容,便于学生迅速对老舍先生有整体的印象。

理由:介绍作品之前介绍作者,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作品。

3.图片展示(3m)展示几幅关于老舍的茶馆的图片,并且在下面配有英文标签,标签上主要设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然后带着他们一边看一边读

理由:由于是听说课,所以要以这种方式导入单词,既节约时间,又达到单词学习和口语训练的目的了

4.观看视频(8m)观看一段老舍《茶馆》的简短视频,并设计与视频有关的几个小问题,例如“what kind of things and people do you see in the video?”“what are these people doing ?”在这个环节,我会先做一个示范,然后再叫一两个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尝试,接着再找程度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来尝试。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我会尽量少关注语法错误,而是更多地关注内容,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持 理由:观看视频是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积极地思考,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观看;另外这里设计这个问题也是给学生机会使用自己学过的语言去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我之所以较少地关注语法而是关注内容,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完成一定的任务的能力,只要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5.听录音,给单词标上序号(3m)播放课文录音材料,然后让学生按照听到的单词出现的先后顺序给单词排序。这里的单词主要是本课的重点单词。理由: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首先对课文有了简单的整体感知,对本课重点单词也进一步熟悉了;另外作为初中听力来说,这是听力环节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环节,由这个环节开始,我会循序渐进加大难度 6.听录音,给段落选择恰当的标题(4m)在这个环节,我会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材料,选择每一段的标题,主要有“Lao She ”“Lao She Teahouse”“The story of Teahouse”三个选项,每段话与选项紧密联系,只要学生简单判断就可以选择出来

理由:在这个环节,要完成任务需要学生在听录音时对每段大意进行迅速的总结,以便于在选择时能迅速作出判断

7.听录音,然后完成时间表(6m)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仔细听录音,关注那些时间点以及在各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事件,并做简单的听力笔记,然后根据笔记补充成完整的句子,从而完成任务

理由: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只关注时间点,是让学生在听听力时要有目的地听,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听的时候做一些速记能提高听力的效率;让学生根据笔记来补充成完整的句子,也是考验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或者说是语感

8.听录音,完成填空(4m)在这个环节,我会给出一篇介绍文章大意的短文,挖去其中的关键词,然后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来填

理由: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文章内容会有更深刻的感知,基本可以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基本达到可以复述的程度,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9.听录音,回答问题(10m)这是听力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初中英语里比较高级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我也会根据问题难度选择相应的学生来回答。当然,我让他们回答之前,我会给出几分钟让他们讨论,两两一组,然后我会选择几个小组代表来回答,假如本小组成员回答不完整,另一位可以替他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

理由:由于这个任务比较难,我会给他们时间讨论,这也是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一种途径;另外这个环节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

“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及案例 篇6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1)让学生谈论他们所了解的农场;(2)谈论中美农场的区别;(3)辩论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差别与优劣。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谈论农场,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扮成一个从美国来的农场主(farm owner)。由于大多学生居住在城市,对农场的生活知道得并不多,这就为学生谈论农场设置了障碍。为什么教师要扮成从美国来的农场主呢?因为学生对中国的农场也了解得不多,更何况外国的呢?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个美国的大农场通过大屏幕介绍给同学们,这为学生下一步谈论农场作好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语言知识目标①掌握描述农场的词汇、句子等;②掌握、巩固、运用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③使学生学会比较中、美农场的不同、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二)语言技能目标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 Two Farms 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用英语自如地谈论、描述农场,自己未来的农场,中美农场的不同,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差别等。

(三)情感态度目标①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的知识,把中国的农场建设得更好;②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珍惜果实;[!--empirenews.page--]③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呈现教师扮成一个刚从美国来的农场主,说明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份关于中美农场的报告。由于他不了解中国农场的情况,他专程来寻求中国学生的帮助。这样同学们就明确了这一课的任务,为下一步介绍中国农场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操练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有关这篇课文内容的问题叫学生来回答,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叫学生进行操练,直到熟练为止。

(三)讨论学生们在美国农场主的带领下已经参观了美国的农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农场的词汇、信息。在参观了Ji Wei’s farm和John’s farm后,他们渴望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这时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完成谈论中国农场的任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四)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想像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在讨论中国农场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中国农场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叫学生去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未来农场,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辩论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辩论自己喜欢城市还是农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人才。[!--empirenews.page--]

五、教学媒体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让学生了解有关农场的词汇、短语、句型,大量生动的图片和画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农村、中国与美国农场的区别,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同时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使学生设计的农场迅速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受到启发。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7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 情境原则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 影响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情境, 任务情境将直接影响任务的确立, 恰当的任务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理解任务、分析任务, 任务情境关系到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恰当的任务情境成为了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前提条件。任务情境应注意与现实生活相适应、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与教学目标相联系。

(二) 反应原则

任务要包含处理信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反应、协商、争论等。让学生面对一个真实复杂的任务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 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任务驱动应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认知反应。

(三) 交际原则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要有真实的交际机会和行为。例如, 就任务交换意见、策划方案、选择方案、选择方法、寻找信息等。在教师的帮助下, 学生主动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提取出抽象的、为了整体目的创造的而具有创新性的任务, 根据这个目标任务的大小、难度决定是否分化目标任务 (保障知识的结构性) , 确立可行性阶段任务, 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 为了完成任务, 搜集有关任务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探究新的知识, 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

(四) 复杂原则

任务要有难度, 学生不能一下子完成任务, 也就是这样的任务完成并不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而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由于“学生常常因为缺乏某种经验 (某种其他领域或当下学不到的事实性知识、某种操作、某种策略) 及经验的良好组织而导致问题解决受阻”, 即学生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适宜经验结构, 出现新的认知障碍时, 教师就要提供线索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把经验组织起来, 形成解决问题的适宜结构, 使学习者在问题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及时的支撑。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特点

在以上任务设计原则的指导下, 具体而言, 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

(一) 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也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所在, 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就要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们的任务设计同样应该注重趣味性, 让学生能够被任务中的趣味所吸引, 快乐地接受挑战性任务。

例如, 苏教版国标教材三年级下册“分类统计”一课 (教材第94页) ,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 由此教材创设的“动物运动会”情境学生就感到特别有趣, 尽管这样的情境是虚拟的, 但学生会把动物运动会想象成人的运动会来解读, 所以这样的虚拟情境不仅具有趣味, 同时也具有人味。

不过, 这样的情境尚够不上任务, 因为学生统计的动因仍然出自教师的要求, 而不是学生为了解决一个生活问题而自发的需求, 也就是说, 这样的趣味情境只是为学生提供了素材, 还算不上为学生设计了任务。

要让上述指令式教学成为任务驱动式教学, 我们可以再附加设计这样的情境:“举办运动会, 如果你是裁判长, 那么你需要知道什么?如果你是厨师, 那么你需要知道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按运动项目和动物种类的分类统计, 从中让学生明白:“完成的任务不同, 分类的标准不同。”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情有理, 而且有根有据。这样的情境才是任务情境, 依然具有趣味性。

(二) 真实性

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和研究真实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价值, 从而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应用情境, 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知识, 从而掌握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学习。实践证明,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真实的实际任务越多, 学生应用现实生活知识的机会也就越多,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例如, 苏教版国标教材五年级下册“倒推”一课, 教材上的两个例题还不属于实际生活的真实性问题, 而属于数学研究的构造性问题,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 对已经发生的事件, 大多是已知起始状态, 像例题中求“原来”有多少属于人为要求, 是为了倒推而倒推。所以, 例题中的问题还达不到任务设计的要求。

那么, 怎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成为任务情境?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什么情形下真的需要用到倒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 我们就不难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真实例子, 比如在计划行程的时候, 应该最迟什么时间出发, 人们经常采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任务就是真实可靠的, 真实的任务学生才有强烈的需求。

(三) 适切性

任务设计除了要考虑情境的真实性, 还要考虑情境的适切性。任务反映的事情, 学生应该感到比较熟悉, 而不是离学生实际比较遥远, 并且任务反映的事理, 应该是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另外, 如果有多种任务设计方案,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佳方案。

例如, 苏教版国标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一课, 例题中的求和问题只是为了框数这一操作方式而设计的, 没有实际的意义。怎样让框数这一行为变得有实际意义呢?

一位教师设计了“体育彩票问题”作为任务情境导入——“在开出的一组数字中选对两个连续的数字, 可以中五等奖”。此时, 框数就成了一种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行为。用“彩票问题”作为一种探究任务, 可以驱动学生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研究其中蕴藏的数学问题。不过, “体育彩票开奖”的生活问题不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 特别是农村孩子, 所以把“体育彩票开奖”设计成任务情境不是十分理想, 因为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

(四) 挑战性

任务挑战性的实质在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 通过思维活动促进外部知识与内部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 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挑战性任务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学习方式引起挑战, 并引起学生一定的“焦虑性”心理反应。

例如, 上述“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一课, 有一位教师设计了“电影票问题”作为任务情境导入———“在100张电影票中选择两张连号票, 一共有多少种选法”?结果学生凭借直觉一下子说出了正确答案, 其原因是这样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还有一位教师设计了“旅游问题”作为任务情境导入———“小明一家准备在今年暑假组织一次五日游, 在安排日程时, 小明一家能有多少种选择”?这样的任务情境比较理想, 一是“旅游问题”比“彩票问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是“五日游”比“两张连号票”更具有挑战性, 对此学生会主动采用化难为易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较少的一组日期数 (例如1~10十个数) 、每次框较少的数 (例如每次框两个数) 开始研究, 从中寻找规律, 然后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知识, 还知道了知识有什么用, 并知道了用什么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 不仅显示了规律本身的实用价值, 而且突出了“找规律”的过程价值。

(五) 应用性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 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 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如果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于生活, 那么我们也可以围绕学以致用来设计任务情境。不过, 有时候生活情境还不一定构成任务情境, 包含任务的生活情境应该凸显知识的生活应用。

例如, 苏教版国标教材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 (教材第92页) , 教材创设了“套圈比赛”的生活情境, 如果我们给它加上比赛目的———“如果要选出优胜组, 如果你是教练, 会怎么选”?这样更符合生活了, 因为有意图才算是真正的任务——生活中常见的选拔任务。此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想到看哪一组套得准一些, 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组织学生探究比较方法———求平均数。从知识任务看, 求出平均数比出优胜组后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从选拔任务看, 这还不够, 教师最后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实际选拔的时候, 除了看选手的整体平均水平, 还要看选手整体水平的稳定性, 两者综合之后才可能作出选择, 这是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才会产生如此的延伸功能, 它让学生的视野从“就题论题”的解题拓展到了“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 让学生对“套得准”有了更为完整和正确的理解。

(六) 开放性

开放性强调在任务设计时, 要给学生以发挥的余地。要设计任务中的“可扩展点”, 使任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使学生有创造的机会。任务的完成只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完成任务之后,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 可以由任务中的“可扩展点”作进一步的发挥与完善。

例如, 在“认识钟表”正式教学之前, 我们可以在学期初就在教室前面挂一只钟, 每天问学生:“现在是什么时间啦?”因为老师每天都会问, 特别有同学已经会的时候, 学生会自发地揽下这一学看钟表的任务。此时他们学习的渠道是开放的, 可能会求教于父母, 也可能会求教于同学, 也可能会凭自己的能力慢慢琢磨明白。

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是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之一, 它认为教学要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从而使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要让任务成为“锚”, 及时“锚定”学生并驱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为完成任务的知识学习之中, 我们就要重视任务设计的两个显著特性———真实性和挑战性,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具有感染力, 吸引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

摘要: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设计任务, 因为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挑战性任务时, 应遵循任务设计的原则和考虑任务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任务设计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管国贤, 严育洪.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 2012 (8) .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探索 篇8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会尽量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应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以切实提高学生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3、阶梯型任务原则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有机会自主地选择、决定学习的最有利时机、内容及学习方式。

4、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二、任务的类型

1、日常生活型任务

日常生活型学习任务是学生耳熟能见的任务,学生对完成任务方式熟悉,操作起来非常容易把握,操练起自然会得心应手,学习劲头自然会高涨。例如:在学习有关食物的内容时,学习内容为water,milk,iuice,Coke,coffee和tea六个单词,以及名句型Can I have some iuice?Ok.Here you are.Thank you.等。教师除了认真准备好各种饮料外,还要创设一个任务,去操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的机会。我在教学中课堂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一个学生扮演成一个外国朋友到我家做客,我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喝各种各样的饮料。并布置了一个要求每个小组学生都表演一个内几个外国朋友到家做客,去热情款待的客人的场面。在热情的表演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既开心有趣,又真实用,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学习,营造了一个综合运用英语的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到群体合作所带来的乐趣,更让学生充分明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礼仪之邦。

2、列举型任务

这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说出与题目有关的事项并列成清单。列进型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归纳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增强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在学习新课时设计一个列举型的任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以前所学的有关内容,扩大词汇量。比如,在学习运动名称时可以结合学习运动会的情况列举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

3、比较型任务

通过让学生对不同的输入材料进行对比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归纳能力和批评性思维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学习节日后,让学生比较Mid-autumn Day和Thanks givingDay的异同。在学习了有关天气的内容后,让学生比较the weather in China/the US.A/England/Australia.同时让学生比较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your hometown.这类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性方面作用尤其突出。像中外在称呼和寒暄用语、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就餐礼仪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都可以设计成这一类的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得到有关文化差异的知识,比单纯从课本或教师哪里获取有关知识更容易转换成实际应用的能力。

4、分享个人经历型任务

这类任务模仿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互相交流信息、观点和意见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沟通分享各种信息,包括有关各自家庭、学习、爱好、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情况。比如来到一个新的班级,请同学们互相做个介绍:开学第一节课,让同学们互通假期见闻等。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使用,能够体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5、项目型任务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9

【中文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法。本文针对口语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了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取得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具体特征,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模式,分析了任务教学法分别在初、中、高三个阶段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并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论文的最后提出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的口语教材编写原则及建议。

【英文摘要】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in the 1980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in ora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the application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The task-based teaching research in our English teach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foreign Chinese oral English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principle and model, analyzes the task-based approach in the junior high three stages

respectively in oral English class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a more objective evaluation.The final paper is put forward to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mainly spoken textbooks principles and suggestion.【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对外汉语 口语教学 任务设计

【英文关键词】task-based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task design

【目录】任务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3-4Abstract

4绪论8-1

2中文摘要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1010-1

2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章 关于任务教学法12-19

12-1

3第一节 任务教学法的产生和定义13-1614-1

5第二节 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任务教学法

一、互动理论13-1

4三、系统功能语言学15-16的研究16-1916-1717-19式19-30

一、针对英语教学的任务教学法研究

二、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第二章 任务型口语教学法的交际任务、原则及教学模第一节 语言交际任务及交际大纲19-2

3二、交际任务的划分等级

一、交际大纲的确定及举例19-

2121-23原则23-24则24-2525-26模式26-27第二节 任务型口语教学原则23-26

二、实用性原则2

4四、互动性原则2

5一、真实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

五、意义优先的原则

一、Ellis 第三节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模式26-30

二、对外汉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27-30

第第三章 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30-43一节 任务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30-34语口语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30-31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语课的教学34-3734-3636-3737-4037-3838-40

31-3

4一、初级汉

二、初级汉语口语课的第二节 任务教学法在中级汉语口

一、中级汉语口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二、中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第三节 任务教学法在高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

一、高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二、高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第四节 任务型口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40-

41第五节 对任务型口语教学的评价41-43教材编写的一些建议编写原则43-47

三、趣味性44-4545-47

43-49

第四章 对任务型口语

第一节 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教材

二、实用性43-4

4五、现代性

一、以交际任务为

一、针对性

43四、科学性45第二节 教材编写建议47-49主线编排课文47

二、词表丰富化,课文示范化47-48

结语

三、围绕交际任务设计活动应贯穿教材始终48-49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潜力,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要了解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掌握任务型教学的模式和步骤,遵循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才能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中获得乐趣,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悟、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学习,是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该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原则

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形式。要尽量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教师要善于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有关冬天的单词时,我制作了幻灯片,雪人,雪花,冰„„用“the winter is coming!”的句型来介绍。再如:教授“after school,I buy a book.”将book替换成pen,pencil,pencil case,bike„„通过反复练习使其掌握。用学生们较熟悉的日常生活这种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英语学习要注意形式和功能结合。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具备听、说、读、写、唱、画的基本素质,创设适合的各种情境,通过这些情境,使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使英语技能、英语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在交际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渗透。这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功能,并在交际中进一步强化。

三、趣味性原则

此原则的动机来源于兴趣。教师可设计小品,英语短剧,英语知识竞赛,歌曲联唱,单词猜谜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有趣活动的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使学习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四、循序渐进原则

设计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的过程,形成了“任务链”。使学生在不断完成教师教给的任务同时,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遵循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原则,考虑任务的难度、单词的数量,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把握好任务形式、难度和内容。

五、挑战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语言和思维的积极探索者,如果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挑战性和冒险性,则会影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的会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因此,任务设计要有新颖性,趣味性,内容的设计应该由浅及深,要有创意。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篇11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口语教学 真实性 连贯性 趣味性

一、引言

对于我国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一直是他们学习英语中的一个大难题,而口语教学也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生活场景中语言交流能力差,以及思辨能力差两方面。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Prabhu在班尔加罗中学进行的强交际法理论的实验,其理论基础是前苏联的Vygostky的语言和学习理论。

1987年,Prabhu将任务定义为“一个活动,它要求学习者根据所给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达到一定的结果,它允许教师对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Nunan将交际任务定义为“一件在课堂上做的事,它涉及学习者应用目的语进行的理解、处理、表达、互动,在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任务应该有完整性,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交际行动。” 2003年,Ellis提出,“任务是一个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为达到某个目标而使用语言,并在使用中把重点放在意义上,选择该任务是为了给师生提供有助于他们学习的信息。”

总而言之,任务教学法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了解语言的意义,习得语言,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如何设计口语教学任务应该是使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关键之处。

三、口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情景真实性原则。在口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之中时,他们才能够将任务与具体的交际语言联系起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应对手段的实际交际能力。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商务谈判的技巧,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商务谈判的情景。将学生划分小组,每两组代表谈判双方,将合同条款中的关键词,谈判中要使用的语言交给各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确定自己小组在谈判中要采用的语言、方法、手段等。之后,教师和学生将课堂布置成为谈判会场,每两个小组分别到会场上进行谈判。教师在学生的准备阶段要关注学生,提供最及时有效的帮助,在谈判过程中,教师不要参与谈判过程,而是客观地记录学生谈判中存在的问题。谈判后,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观察结果做出反馈。通过反馈,帮学生改正交际中的错误,巩固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2.任务连贯性原则。任务教学法并非是一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在教学中穿插一个活动,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形成一个任务链,逐步帮学生深化知识,提高能力。这就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口语任务时,要考虑到任务的连贯性与难度的递增性。

以谈论体育话题的一堂口语课为例。教师在这次课中,可以设计几个连贯的任务。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简单的口语问答题让学生回答,如:你喜欢运动吗?你喜欢哪些运动?你为什么喜欢这种运动而不喜欢那种运动?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思考与回答过程,问题的难度也是从不用仔细思考的yes,no到列举体育项目,再到深层次的解释原因。接着,教师为学生设定场景,要求学生就体育这一话题进行对话或者role-play,在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会应用到问答阶段的一些句子,同时,又需要他们使用一些交际语言。最后,让学生准备一个Oral Prensentation,通过图片,声音,视频,PPT等现代化手段展示自己对于运动,对于奥运会,甚至是对运动精神的更深一步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实现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谈论体育以及体育赛事的交际目的,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链,各个任务相互连贯,难度递增。这种任务设计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趣味性原则。在进行口语任务的设计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设计过于枯燥的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教师设计的任务感兴趣,就会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达到锻炼目的。而如果任务设计过于枯燥,学生就会本能的抗拒这一任务,不会投入太大的热情,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除了以上原则外,在口语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还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语言的功能性等。

四、结语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任务教学法日趋成熟,它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薄弱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且,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其与现下比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微课,翻转课堂等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方面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Ellis.Rod.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上一篇:六年级治班理念下一篇:党务公开制度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