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性葡萄胎

2024-09-09

部分性葡萄胎(通用3篇)

部分性葡萄胎 篇1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可发生在育龄期的任何阶段,多见于20岁以下与40岁以上的女性,这可能与卵巢功能不足或衰退有关,其中部分性葡萄胎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过程,需与水肿性流产及完全性葡萄胎鉴别,结合东港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2011年收检的35例部分性葡萄胎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探讨其发生、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东港区计生委服务站及东港区人民医院共送检葡萄胎刮宫标本86例, 其中病理诊断部分性葡萄胎35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年龄18~53岁,平均30岁, >50岁1人, 初产妇8人, 经产妇27人。35例部分性葡萄胎中仅有6例术前考虑为部分性葡萄胎, 仅占17.1%, 其中4例术前B超提示部分性葡萄胎,2例术前B超提示宫内孕囊变形。

1.2 方法

35例部分性葡萄胎标本全部经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抗体选用P53、p57 Kip2、CD34,采用SP法,操作步骤按S-P即用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2 结果

2.1 临床与病理

35例部分性葡萄胎占同期葡萄胎的40.7%,病变局限在宫腔内,不侵入肌层,部分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凉液体,有蒂相连,形似葡萄。镜下,部分绒毛水肿,滋养细胞局灶性轻度增生,绒毛间质可有血管,血管腔内可见胎儿的有核红细胞。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5例部分性葡萄胎P57 Kip2在滋养细胞及绒毛间质中均呈阳性表达,P53呈阳性或局灶阳性表达、CD34在绒毛间质血管呈阳性表达。

3 讨论

目前葡萄胎染色体研究表明[1],部分性葡萄胎的核型绝大多数为69XXX,或69XXY,极偶然的情况下为92XXXY。由带有母方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23X)和一个没有发生减数分裂的双倍体精子(46XY)和两个单倍体精子(23X或23Y)结合所致。

部分性葡萄胎是指部分绒毛形状像葡萄,仍然保留了部分正常的绒毛,伴或不伴胎儿或其附属器官者,肉眼观,病变局限在宫腔内,不侵入肌层。部分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了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凉液体,有蒂相连,形状像葡萄。镜下,部分绒毛水肿,滋养细胞局灶性轻度增生,有小棒状合体滋养细胞突起或花边状滋养细胞排列,绒毛间质可有血管。患者多半在妊娠的第11~25周出现症状,因胎盘绒毛水肿引起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子宫体积超出了相应月份的正常妊娠体积,滋养细胞增生,患者血或尿中绒毛膜促性激素(HCG)明显增高。伴有部分性葡萄胎的胚胎通常在妊娠的第10周死亡,故听不到胎心,亦无胎动。在刮宫或流产的组织中能够查见部分胚胎成分,其生物学行为也和完全性葡萄胎有所不同,极少演化为绒毛膜上皮癌。

随着临床不能确诊的流产及停经后流血病例不断的增加,有效区分部分性葡萄胎、水肿性流产以及完全性葡萄胎变得尤为重要,虽然有病理组织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但当送检标本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不明显时,诊断则很困难,尤其是处于妊娠6~9周的早期部分性葡萄胎,经常被误诊为水肿性流产,但水肿性流产在清宫时组织往往较少,镜下检查显示水肿性流产绒毛大小不同,滋养细胞减少,非常薄,并且紧紧覆盖在绒毛表面。同时,免疫组化P53蛋白在水肿性流产呈阴性表达,而在葡萄胎呈阳性表达[2]。

完全性葡萄胎容易发生持续或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以及绒癌的危险,需与部分性葡萄胎加以区别,完全性葡萄胎镜下见滋养细胞明显增生,绒毛间质水肿,绒毛间质无血管。对一些较难从HE切片区别的病例, 可做、P57 Kip2免疫组化染色帮助于区别两者。P57 Kip2是一种母体印迹基因, 在完全性葡萄胎滋养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中不表达或表达很低, 在部分性葡萄胎中则弥漫阳性[3]。

部分性葡萄胎患者的预后一般均好,危险性比完全性葡萄胎低得多,因此随访和监测不像完全性葡萄胎那么严格, 最近报道认为HCG自发降到无法检测的水平后将不会发生持续性病变[4]。关于部分性葡萄胎患者中持续性滋养叶细胞疾病的发生率争议很多,但确实存在部分完全性葡萄胎被误诊为部分性葡萄胎,可能造成一些研究中部分性葡萄胎后持续性滋养叶细胞疾病发生率过高,现一般认为只有极少的部分性葡萄胎患者可能有持续滋养细胞疾病或转移性病变,因此,对于子宫增长速度过快、年龄较大、尿HCG持续阳性者可以进行预防性化疗。

参考文献

[1]万小云.葡萄胎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 (1) :4-7.

[2]陈云新, 沈丹华, 顾依群, 等.p57和p53蛋白在水肿性流产及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1, 40 (10) :694-697.

[3]汪春年, 吴波, 周航波, 等.p57Kip2在完全性与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9, 16 (3) :192-194.

[4]Wolfberg AJ, Growdon WB, Feltmate CM, et al.Low risk of relapse af-ter achieving undetectable HCG levels in women with partial molarpregnancy[J].Obstet Gyne-co, 2006, 108:393-396.

部分性葡萄胎 篇2

患者, 23岁, 因停经84天, 阴道少量流血伴腹痛1月于2012年2月7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为2011年11月15日, 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停经40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1月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暗红色, 伴间断性下腹及腰骶部胀痛, 自服中药治疗无好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T 36. 7 ℃, P 76/min, R 20 / min, BP 100 /70 mm Hg,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部平软, 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 宫颈光滑, 有轻微举摆痛, 子宫前位, 丰满, 质软, 无压痛, 右侧附件区增厚、压痛, 未扪及包块, 左侧附件区无压痛。血 β-HCG 3273 U/L, 孕酮7. 22 nmol/L。B超检查示: 宫内混合性团块 ( 24 mm×16 mm) , 边界不清, 回声不均匀; 右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 ( 45 mm×32 mm) , 边界不清晰, 回声不均匀, 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 略呈“蜂窝状”: 异位妊娠待排, 滋养细胞疾病待排; 盆腔少量积液 ( 20 mm) 。MRI检查示: 子宫右侧方混杂信号占位, 考虑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宫腔内异常信号影。入院诊断: 1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滋养细胞疾病待排; 2不全流产? 入院后于2月8日复查血 β-HCG 2772 U/L。2月10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经腹行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切开取胚术。术中见: 子宫正常大小, 表面光滑, 右侧输卵管间质部膨大约40 mm×30 mm×30 mm, 紫蓝色, 浆膜菲薄, 无破口, 切开后见血块及少许绒毛样组织, 左侧卵巢及输卵管、右侧卵巢无异常。术后第3天复查血 β-HCG 207 U/L, 术后第4天复查B超提示宫内有少许混合性团块, 即行诊刮术, 术中刮出5 g内膜样组织。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右侧输卵管内容物: 大部分绒毛水肿, 可见中央池形成, 滋养层细胞形成合体滋养细胞指状突起, 考虑为部分性葡萄胎, 胎盘滋养层细胞轻度增生 ( 见图1) 。子宫腔内组织: 血块中破碎的子宫内膜及少许蜕变的胎盘绒毛 ( 见图2) 。术后第6天复查血 β-HCG 155 U/L, 出院后监测血 β-HCG降至正常, 患者随访至今。

2讨论

宫内外复合妊娠临床上少见, 其发病率约占自然妊娠的1 /30000[1], 其中98% 为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2]。输卵管葡萄胎临床罕见, 发病率极低, 其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极似异位妊娠, 宫内妊娠同时合并输卵管葡萄胎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宫内外复合妊娠容易漏诊及误诊, 临床上常根据病史、妇科检查、血 β-HCG和超声检查等做出宫内、宫外妊娠的鉴别, 但是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表现兼有宫内妊娠及异位妊娠的特点, 单凭病史及妇科检查鉴别困难, 而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鉴别也比较困难, 仅约10% 的患者能够在术前明确诊断。本例患者入院时诊断异位妊娠、不全流产可能, 但因附件区包块提示妊娠及滋养叶细胞疾病可能, 故行手术治疗。开腹手术中明确妊娠部位在输卵管, 忽略了同时合并有宫内妊娠存在可能, 未能在术中及时进行清宫术。本例患者术后第3天血 β-HCG下降了95% , 但术后第4天复查B超, 发现宫内团块变小, 但未消失, 考虑存在宫内病变, 行诊刮术, 病理检查提示蜕变的胎盘绒毛组织, 才证实同时合并宫内妊娠不全流产。异位妊娠患者的子宫内膜常发生蜕膜样改变, 当血 β-HCG下降时, 子宫内的蜕膜脱落, 混合血液亦可形成占位包块, 与不全流产难以区别。宫内外复合妊娠少见, 但对存在宫内团块的患者, 在异位妊娠术后要严密监测血 β-HCG下降情况, 必要时复查B超了解宫内团块变化。

输卵管葡萄胎为异位葡萄胎的一种类型, 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 部分患者可以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症状, 与输卵管部位的异位妊娠极为相似。

对于不典型的异位妊娠诊断无单一的确诊指标, 需要动态监测血清标记物 β-HCG, 要重视B超及MRI等影像学检测手段, 尽可能在术前了解妊娠的具体部位、性质, 为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本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如未提示右侧输卵管滋养细胞疾病可能, MRI未确定病变在间质部, 入院后其血 β-HCG发生下降, 有可能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这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右侧输卵管葡萄胎。对停经时间长, 阴道持续流血, B超检查提示有附件区包块, 有滋养叶细胞疾病可能, 应尽量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明确诊断并治疗。手术中应仔细检查妊娠部位是否有绒毛组织, 发现有无葡萄状改变, 必要时术中送病理冰冻切片检查。输卵管葡萄胎的手术以切除病侧输卵管为宜, 以免残留病变的滋养细胞。本例患者自行要求开腹手术, 术中发现妊娠部位在间质部, 见绒毛样组织, 未发现葡萄样组织, 而术后病理检查确定为部分性葡萄胎, 故术中未做输卵管切除。输卵管葡萄胎术前确诊困难, 确诊有赖于手术切除病灶组织作病理检查, 术后按葡萄胎的随访原则, 定期检测血 β-HCG, 严密随访2年, 该病预后良好。

对于此类特殊病例极易漏诊, 故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提高对少见病、罕见病诊治水平, 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春霞, 徐大宝.胚胎移植后宫内双胎合并异位妊娠一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7) :490-491.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的护理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8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 年龄25岁~45岁, 平均年龄39岁。已育女性16例, 未育女性2例。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 妊娠呕吐, 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病理镜下见滋养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绒毛间质水肿呈水泡样, 间质内血管稀少或消失。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行MAC方案 (5%葡萄糖+更生霉素和生理盐水+环磷酰胺静滴×5 d, 甲氨蝶呤肌注×5 d) 化疗, 辅以止吐、护胃、保肝药静滴。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护理, 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住院护理和出院指导与化疗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如下护理干预。

1.2.1 用药护理

准确测量患者体重, 计算化疗药物剂量, 配制药物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双人核对, 严格无菌操作, 药液现用现配。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 有些药物极易代谢, 要求床旁化药, 短时间静脉注射。更生霉素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生物合成而引起肿瘤细胞死亡, 遇光易分解降低疗效, 使用留置针静脉用药。更生霉素、甲氨蝶呤均为高刺激性、高浓度、高分子药物, 对局部血管刺激较大, 引起局部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留置针外套管韧性大, 不易损伤血管, 其渗漏率较低;静脉留置针可适当弯曲, 有效解决患者活动中药物外渗。根据医嘱正确用药, 输注更生霉素时应避光, 严格控制化疗药物的输液速度, 使用电脑输液泵控制化疗药物的输注。输液泵主要利用弹力收缩作用控制化疗药物的进药浓度, 持续输注化疗药物, 通过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加抗癌活性, 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肌注甲氨蝶呤时应选择细长针头左右臀部交替注射, 同时每晚可热敷注射部位, 促进药物吸收, 减少硬结产生。

1.2.2 静脉穿刺护理

由于化疗药物的特殊性, 所以输注时要注意药液外渗。穿刺时一般从远端血管开始, 有计划地穿刺以保护血管, 穿刺成功后先输注生理盐水, 等确认针头在血管中, 再配以化疗药物。用药期间定时巡视, 观察药物反应、输液通畅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 并做好记录。如发生或怀疑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局部硫酸镁冷湿敷以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防止局部组织坏死, 24 h后辅以喜辽妥药膏外涂。

1.2.3 不良反应的护理

(1) 胃肠道症状, 一般患者可有轻度胃肠道症状, 在化疗前可预防性使用止吐药, 呕吐严重者可给予补液。指导患者深呼吸, 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 少食多餐, 禁食过甜过油腻食物, 并保持进餐环境整洁舒适;患者发生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 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 化疗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口腔护理宣教, 讲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 应用淡盐水漱口;避免生、冷、硬食物, 饭后漱口, 溃疡严重时局部涂冰硼散或锡类散;每日晨间护理时护士检查患者口腔黏膜和牙龈, 如果发现口腔黏膜溃疡出现, 指导患者多饮水、勤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 (3) 随着化疗的进行, 患者会出现皮疹和脱发等现象, 嘱咐家属用清水和柔软毛巾擦洗, 穿宽松柔软衣服, 不可用肥皂水和粗糙毛巾擦洗皮肤并且不可搔抓皮疹处。告知患者是治疗后的正常反应, 停药后会有新生头发长出, 这段时间可选择戴假发、帽子。 (4) 造血系统反应是化疗中最严重的毒副反应,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板减少, 容易发生感染、出血。化疗期间应常规每2 d复查1次血象, 了解骨髓抑制情况, 如已出现骨髓抑制, 必要时需要每天复查血象。若白细胞<4×109/L及时给予使用促白细胞升高的药物;若白细胞<3.0×109/L及时停药;低于1.0×109/L要注意保护性隔离[1]。

1.2.4 病情观察

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阴道出血、腹痛、咳嗽、咯血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定期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情况, 及时了解药物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通过系统化的护理干预, 本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同时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 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其能较为顺利地度过化疗期, 获得满意疗效,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用药效果, 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定期随访, 清宫后测HCG每周1次, 直至正常, 3个月内每周1次, 如一直呈阴性, 改为每半月1次共3个月, 如连续阴性, 改为每月检查1次持续半年, 第2年起每半年1次, 共随访2年。随访期间应避孕, 若出现异常, 随时就诊。

摘要: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18例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用药、静脉穿刺、不良反应等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化疗, 细心全面的护理, 可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故障的维修下一篇:体育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