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2024-09-09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共12篇)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1

摘要:中职学生构成复杂, 素质参差不齐。综合各方面因素, 分析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障碍及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障碍,对策,职业教育

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中职的学生质量相对较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那么, 对这部分学生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引导其克服种种障碍, 使其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呢?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中, 经过反复思考, 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的障碍及原因作了分析研究, 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障碍及其成因

1. 学习动机与目的不明确、不端正

为数不少的中职生, 特别是未参加中考进入中职的学生, 他们选择职业教育的动机并不明确, 自己的年龄不适合工作, 也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在这种情况下, 对自己的未来和理想从来不会做过多的考虑, 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不明确、不端正。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兴趣淡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成绩的好坏跟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兴趣高, 则学习动力大, 成绩自然优异。但是多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做如下阐述:

(1) 思想上缺乏重视

很多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等课程之后, 逐渐感觉对自身的能力要求提高, 抽象理论增多, 由于学生对此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学习开始就跟不上授课进度, 导致学习中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 成功的体验也随之减少, 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2) 缺乏坚持学习的恒心

部分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在学习中一旦遇到难题, 想到的不是克服而是退缩。长期下去, 畏难的情绪占据了学生的心理, 学习兴趣也就会随之消失。

(3) 对课程性质认识不到位

在选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职业生涯设计”, 一旦学习该课程才发现, 该课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懂, 要结合许多知识一同学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下降。

3. 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低

很多学生在初中就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进入中职后依然按照之前的学习习惯。经笔者观察, 这样的学生占多数。这种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的学生, 大多数学习不主动, 情绪波动大, 懒散, 学习没有计划, 课前不做预习, 课后也不复习,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做作业也不规范, 常常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平时努力不够, 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甚至考试中抄袭。毫无学习责任可言。

4. 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主要表现在害怕考试, 学习中出现一丁点问题就紧张焦虑, 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如《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方法》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的时候不做思考, 回答肤浅, 不深刻, 信心不足, 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则信心十足, 学习不顺则自卑消沉。这样的学生容易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二、解决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障碍的对策

心理活动是人类最基础的活动, 任何教育都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前提的。

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也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呢?笔者根据从教多年的经验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端正其学习方向, 增强其学习动机

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要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始终。在教学中让学生知晓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重要性、学习该学科的必要性, 更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其中的内容。

2. 不断根据实际变换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心理进行研究, 掌握学生的特点, 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突出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 把课堂教学的重点由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移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本身上来。

3. 注重对基础能力水平低的学生的课前和课后的个别辅导

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上应分层次, 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或实践考核, 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要善于发掘和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 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潜力和进步, 有助于他们增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美林.非智力成长因素:生涯教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01-01.

[2]田光哲, 李详伟.创新职业指导:新操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11.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2

一直以来,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着一个不是很恰当的观念——未来的事情总存在着变数,所以所谓的规划就是一种幻想而已。但自从上过这门课以后,我彻底的改正我的这种错误想法。正所谓“人无近虑必有近悠”,每个人都要未雨绸缪,树立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每一步,才可以取得成功。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只要早早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生存。80后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也即将会面临。看过《奋斗》和《裸婚时代》后更让我有了对未来的规划打算,以前只认为学习出来,肯定能找到工作,而且自己还幻想着工资会很高很高。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上完这门课后就彻底消除了。

但是在经过了老师所讲述的职业规划课程之后,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想法及未来的人生规划,在其中我认识到了自我认知于自己之后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自己。同时了解了更多职场中的能力要求,在老师组织的许多丰富且有内涵的活动中也提升了自己。

下面就来谈谈我学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我始终认为,在职业生涯中,心态决定成败。

在这个课程中,老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帮助我们认知自己,其实是想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课上老师叫我们把书上的测试表格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然后再去对比自己的职业,虽说我自己的结果与我自己的想法差很多。但是这至少是我自己第一次真正去认识我自己。认识自身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一个人在对人处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及风采,我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你在前进路上的困难,是绊脚石还是踏脚石,取决于脚的位置;而脚的位置,取决于你的心态和能力”。诚然,一个积极的心态能让绊脚石变踏脚石、助你一臂之力;而一个消极的心态能让绊脚石永远是绊脚石,无时无刻不阻碍你。

想要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定位、避免不必要的挣扎。而培养个人良好的心态,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主动去涉猎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读千卷书走万里路,只有读书多,才能更好的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铺垫。

第二,端正自我,切合自身实际,灵活规划 端正了我的就业观念。正如上面所说的,在此之前,我都是对于未来一片茫然,觉得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情都留在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再去考虑,“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上了这门课以后,我就意识到现在就应该要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各种软的或是硬的条件都去努力创造和实现。比别人早走一步就越能靠近成功近一点,晚一步就可能被人淘汰。因此从此刻开始就应该积极的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

我认为我们应该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我们的人生做一个规划,不能盲目跟风,往好的方面想,或许你选择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能够避免面临很多困难,但那终究不是你内心深处想要的生活,也许在你以后你会感到遗憾,自己经过的人生却和自己的内心需要大相径庭。往坏的方面想,或许那根本就不适合你,盲目的跟随别人的道路,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想想如果贝多芬因为别人执着于科学就专注于科学,也许我们就不会知晓这个伟大的音乐家。那么如何切合自己的需要来规划人生了。老师在课程中首先阐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然后帮助我们认知自己,清楚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的取向。然后讲述了在职业生涯中应该注意的许多事项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对于社会的迷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对其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其中最为重要的即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有根据的做下一步,接着是获悉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的特点及要求,那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得到它。得到它会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反正你能想到的都考虑进去,但要注意的是分清各个角度的优先顺序。接下来就要为自己决定的想法作出实际行动了,计划是第一步,做一个具体的规划,时刻督促我们向着目标前行,让我们在面对许多事情的时候有条不紊。注意:计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了计划,行动则是关键。成功者与无为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想到了但是否行动上。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方向性的行动其效率绝对高于盲目的行动。

除此之外,我还了很多的面试技巧。这于我们这些没有过多的接触社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针对以后的找工作来介绍在面试过程当中的一些面试技巧,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见识,提高了我们应对面试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问题 对策

200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1]。多数高校在这一要求下,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有的甚至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的。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规划课程,其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考核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并且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最好取得这方面的资格证书的。尽管国家大力提倡持证上岗制度,但《规划》课任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好转。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未有配备职业生涯教育人员,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多由政工或行政管理干部兼任,这些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缺乏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取得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证书的更是少之又少,其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职业指导技巧和科研能力整体上都难以达到水平,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学生对生涯辅导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稀少将大大制约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教育内容设置功利,缺乏全程性和全面性

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而多数高校的《规划》课并未按照此通知的规定,分年级做不同的《规划》课的设置。殊不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在大一期间开设《规划》课只能解决大一新生的迷茫和入学适应问题;到了大二,大学生们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大二是定向期,《规划》课的学习有利于大二学生找准努力方向;大三为准备期,承上启下;大四是冲刺期,《规划》课涉猎一些面试技巧和简历制作等就业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可见《规划》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系统过程,只在大一设置《职规》课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做法势必导致《职规》课效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第三,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呆板,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够

任何一门课程的成功与否,其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尤为重要。如果方法得当,则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就会差强人意。而大多学校的任课教师在教授此课程时仍然沿袭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即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锻炼为辅。教师们从理想状态出发概述学生们应该如何规划才是最优,如何做才能避免少走弯路,而不带领学生们在实践层面上进行操作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很好的学生社团活动形成对接。这种单一、呆板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们《职规》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影响上课的积极性;而实践环节上的薄弱更让同学们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和能力上的提高,形同虚设。

第四,缺少专业的测评工具,评估考核体系也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对自身条件的充分认识和全面了解程度,即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价值观等的准确把握程度。这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成败的关键。只有准确的自我定位、深刻的自我剖析,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后才能找到最适合也最有可能成功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科学,要想对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价值观做到正确判断,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试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MBTI人职匹配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可以测兴趣,对智商和情商的准确把握更得有赖于专业的测量手段。然而多数高校对《职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花钱引进专业机构的测评工具,任课教师仅凭经验和直观感受指导学生,缺少科学依据。

此外,大学生本身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是本门课程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面对大一新生开设,课程中有对大学生的兴趣探索和专业技能的测试,学生普遍认为在专业既定的前提下,就算是测出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也于事无补。加之大一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不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专业技能测试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未起到指引大一新生努力方向的作用。

面对《职规》课程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走出去、请进来”两步走战略,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要想《职规》课质量整体有质的提升和飞跃,一支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从何而来?“走出去、请进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首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职规》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可以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专门的职业规划咨询公司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方面的培训,这些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是担任本课程的中坚力量;也可以通过校际交流、外出研讨等方式提升校内政工和管理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为《职规》课程的发展奠定厚实基础。其次、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担任本课程的课外辅导老师或者职业发展咨询顾问,定期邀请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做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他们的成功的职业规划经验一定会对在校大学生有所启发的。

第二,以学生为本,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育内容

nlc202309012252

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交友、恋爱、沟通交往,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做到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服务,尽可能地照顾到同学们方方面面的需求。而内容上的丰富多样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没有主次,恰恰相反,它更加需要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由于《职规》课是门贯穿大一到大四的系统课程,每个年级甚至每个阶段侧重点,对教育内容进行梳理、筛选是非常重要的。大一,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大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使其逐步了解职业世界和社会,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大三主要任务是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大学学习计划,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综合素质。在毕业前,重点做好就业准备,包括学习求职技巧,开展针对性的择业技巧训练。因此年级不同,教育重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教育内容设置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第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说到底《职规》课的主角是大学生,如果他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来,那么《职规》课也就有了成功的保障。《职规》原本就是一门实用性和参与性强的学科,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则有助于知识内化和思维激活。我们可以把成功人物访谈、自主创业大赛、职规大赛、项目跨校合作等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活动穿插在平时的课堂之上。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讲授与案例相结合,课堂与实际相结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同学们乐于接受同时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来。

第四,加大教学投入,逐步完善考核体系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地引进和配置课程所涉及的心理测验、能力水平测评、职业兴趣、能力测评的工具、器械;一套科学的测评工具可以帮助测评者深刻认识自己的 性格特征、兴趣特点,找出人职匹配最佳领域;了解自身智商、情商、价值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常规化、专业化,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装备必需的实验室、职业咨询室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定期开办讲座,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对一”的个人咨询服务;举办类似职规大赛、创业大赛、讲课大赛、演讲比赛等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帮助同学们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和调整工作。职业咨询室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保障条件。

第五,形成合力,做到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

仅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发展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表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2]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吸引社会中资质较高的生涯辅导机构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生涯辅导之中。政府、社区等也要积极拓展生涯辅导服务项目。高校要定期举办家长生涯辅导培训班, 让家长了解和掌握生涯辅导的知识、技巧等, 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工作, 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

第六,创新教育形式,把职业生涯规划寓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

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隐性教育,将职业规划指导渗透到专业教学、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等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充分利用飞信、微信、QQ,博客、微博、人人网、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在线咨询,打破职业规划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创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博客和论坛,定时上传励志故事和成功案例以供同学们参考和相互交流经验,做到全面指导无盲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4

高校必须创新就业渠道,努力探索新型就业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就业服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顺利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满足率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开展分类指导,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定位和发展,从观念和态度上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职场认知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并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高校就业工作评估范围。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2]

目前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已全面铺开,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重视。高校就业工作也从就业指导向就业服务发生着深刻转变。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可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提高三个阶段探索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特色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也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自我成长、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人岗匹配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课教师上课前必须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各项内容,只有明确以下四个问题后才能确保课堂讲授充满自信。

(一)明确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接到教学任务后,第一项准备工作就是熟悉参加教学的学生情况。全面分析学生现状,了解学生需求,比如了解学生的姓名、年级、专业、性别构成等基本信息,避免上课之后才发现教学对象与自己的想象存在较大出入,出现教学设计不适合教学对象的情况。职业生涯规划课开设为必修课的高校,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构成相对比较集中,任课教师可通过前期交谈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学生,必要时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全面分析学生现状和需求后,要思考如何将教学大纲与学生现状有效结合,如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式是否被学生所接受等。职业生涯规划课开设为选修课的高校,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构成相对比较分散,任课教师则可提前了解学生的年级和专业构成,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近期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学生所在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等。任课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是教师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课程和任课教师的过程。这项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任课教师上课之前要做,上课之后仍然要做。

(二)明确教学大纲

授课对象基本情况摸清之后,任课教师第二步就要熟悉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大纲和参考书,明确课程学习目标。熟悉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标是任课教师第一次课前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做的基础工作。通过浏览主要参考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动态,这是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所以必须在开课之前做,同时也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工作,所以开课之后仍要继续做。

在这项准备工作中,特别不能忽视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因为讲授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学大纲上都有明确规定。如果要求统考,则各任课教师必须统一在大纲的要求下上课,否则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到了学期末的时候就无法做到统一考试。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在教学上相对比较自由,怎么教和教什么拥有较大的空间,但必须明确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独具特色的地方,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遵循的结果。

(三)明确教学内容

在没有统一职业生涯规划课教材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任课教师设计教学内容要对课程进行整体分析,首先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性质,即本门课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其次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概况,包括教学内容和各主要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确定重点章节和难点章节。再次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确定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比例占多少,是否需要安排社会实践,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践性环节。最后确定教学进度,根据分析结果,具体分配课时内容,从而形成教学进度表。

这项准备工作必须注意的是,课时安排要留有机动和回顾总结的时间,避免上课中途出现特殊情况耽误教学进度。教师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进行仔细备课,将基本知识点、讲解的重点难点、课堂游戏环节和案例分享熟记于心。

(四)明确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要做到不能将个人情绪带上课堂。从踏进教室的第一步开始,就向学生传达着很多信息,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以无限的热情站上讲台,整个教学的过程面对学生,从里到外、从言行到举止保始终持良好形象。任课教师精神饱满、衣着整洁、神态自若、和蔼可亲的气场就能汇聚成一股神奇的亲和力,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眼中有学生,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任课教师备课充分,上课内容非常熟悉,不在授课过程中时常埋头看教案,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准备充分,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这项准备工作必须要注意的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法要结合课堂气氛适时发挥或创新适合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的情况。

有了以上四个方面的总体备课,任课教师便可做到心中有全局,授课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分时备课和具体讲授时,就能衔接前后,连成一体,形成系统。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兼具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的综合课程,注重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其不同于一般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课程。教育部在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训,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的核心。”[3]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任课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得以解脱,能够让学生从观念和态度层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的欲望。

(一)认真对待首次课

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也叫首次课,是整个课程的开场。首次课上任课教师的自我介绍非常重要,虽然用时不多,但作为任课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就职演说”,特别是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开设为选修课,学生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下,首次课就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首次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为学生指明本课程的学习方向和方式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课程教学的有关要求和规定。首次课准备充分讲得好,将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能为后续行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次课任课教师的自我介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决定学生对任课教师和对本门课是否感兴趣的关键,也是决定本门课行课顺利与否的关键。任课教师务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诙谐的语言,从过硬的专业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历方面对自己的任课资格加以介绍。这可以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成师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心,进而增强对本门课程学习的信心。任课教师的自我介绍除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外,更要阐明自己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态度。但必须明确的是,态度是内在立场的外在表现,不在过多语言的表白,在于自然的流露,是教师对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基本立场所决定的。

(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是教学的灵魂,不能随意变化。但任课教师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授课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1. 巧妙分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体验性和参与性极高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则表明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热情越高,本门课对学生的影响度也就越高。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以学生体验为导向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程设计原则,分组学习则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

首次课巧妙的分组安排,特别是跨专业、跨年级通过选修组成的教学班,可以将原本熟悉坐在一起的学生分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小组是相对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同学,组内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专业。合理分组后,可以确保在后期的学习和游戏过程中让喜欢结交新朋友的学生愿望得到满足,同时也可以让性格相对内向、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的学生锻炼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

但分组必须注意的是,一旦组员确定后,应让各小组自己讨论选出负责人,并赋予小组负责人相应的权力和工作职责。如负责每次课小组成员的清点、小组作业的上交和分发、课堂讨论时组内成员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协调组内外事务,确保后续的课坚持按组坐定,否则分组毫无意义。

2. 内外兼修——以良好的教态进行课堂讲授

任课教师的教态既包括外在的教学姿态,也包括内在的教学态度。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任课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从里到外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任课教师声音洪亮、严谨自信教态就能形成一股神奇的向心力,让学生情不自禁被任课教师的气场所吸引。自然的教态流露表现在任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全过程能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案,讲起课来就底气十足、从容不迫、有条不乱。只有心中有教案才能做到眼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就能形成师生的目光交流,学生在任课教师亲切的目光中,能获得启迪和鼓励,任课教师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中,同样也能感受欣慰和自信。师生在目光交流中达成默契,就能形成一种十分宝贵的思想与情感互动。

任课教师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是对学生高度的负责和平等的尊重。但任课教师必须注意的是,眼神和语言要照顾到课堂上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珍视自己的课堂参与。

3. 寓教于乐——巧妙融入游戏和案例分享

职业生涯规划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课程,而是一门依托于成功学的原理,借助心理学、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并进而规划自己一生的方法学课程,也可以说是一门生涯成功方法学课程。[4]所以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学生无须深刻透彻了解其中概念原理的来龙去脉,只要能够明白其中事理,能够书本知识为我所用就是课堂讲授的最终目的。通过课堂上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生动贴切的案例分享、易于实施的操作工具演练运用,不但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游戏互动和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传授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换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改变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状况,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互动和案例分享的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但课堂游戏的运用和案例分享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和趣味性,让学生对游戏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愿意全身心投入到互动游戏中来。案例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和内涵性,好的案例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潜能。案例教学是服务教学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选取的案例要紧贴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实践证明,选取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案例,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互动游戏和案例分享完成后,任课教师要及时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透过学生的讨论分享,任课教师要适时引出相应的理论操作工具加以说明。比如在讲授自我认知章节性格认知中的能量维度——内向和外向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先做两人一组互问互答对方三个问题的游戏,让学生分享两个人在问和答的过程中表现有何不同,然后引出MBTI性格类型能量维度内向和外向心智过程的区别,最后才提出性格的概念解释。在学生观点和工具运用的基础上,任课老师要及时总结、凝练出相应的理论概念回到课堂讲授上,让学生明白原来书本上的理论概念如此通俗易懂和易于实践运用。但这个环节必须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把控全场气氛,做到结论及时分享、课堂讨论激烈而不至于混乱。

4. 现场演练——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Engar Dale)的学习金字塔模型,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小组讨论、现场演练和实际运用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任课教师必须注意行课过程中适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这两个积极性。

知识能够在讨论中成倍增加。经过多次讨论的知识,不仅更丰富而且更深刻,参加讨论的人自身也会在讨论中得到提升。课堂讨论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无论是讲课还是听课、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真诚的参与讨论,个人知识就会成倍增加。课堂上互动游戏和案例分享的正确运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任课教师可适时抛出辩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凡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就积极起来辩论。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为各发言小组计分,计分与小组的综合成绩挂钩,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当场加分肯定,根据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期末课程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可以避免少数学生在讨论中应付、不积极思考、不认真发言的情况,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5]但这个环节必须注意的是,在课堂讨论阶段,任课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阐述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及如何统一意见得出观点的过程,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平等参与讨论的全过程,拥有均等的发言机会。

(三)乐于与学生分享

任课教师乐于与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及感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更是任课教师和学生真诚沟通的润滑剂。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向学生分发礼物,教和学是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认真对待、努力付出。任课教师在首次课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让学生无论在课堂、课间或者课后都能及时与老师分享学习心得。任课教师只有对学生感兴趣、主动走进学生世界、愿意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把学生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心甘情愿的帮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任课教师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快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是任课教师个人能力不断提高和心态年轻化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愿意为职业生涯规划课主动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强化。

三、课后及时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任课教师课后及时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的上课内容、不断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是职业生涯规划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模型CASVE循环理念在授课过程中的有力实践,也是有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质量的及时反馈。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发的灵感、一句颇有意义的话、找到一个既贴切又生动的案例都是值得记录的宝贵成果。任课教师可以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及时记录突发的体会和感想,只要坚持不断积累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一定会越讲越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和学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是源,教学是流,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工作,是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和规划的工作,做助人的工作,首先是要帮助自己。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一定要关注到自己也有需要,自我成长和修炼同样重要。[6]任课教师要坚持不断学习,贴近学生工作一线,真实了解和感知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不断积累个体指导、团体辅导的工作经验,不断丰富自己,从平时工作和教学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成长,只有不断寻找自己教学的乐趣所在,发现自己教学的价值所在才是自己愿意主动付出,并真正热爱职业生涯课程教学的不竭动力。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还可以用夸张的身体语言、真实的视频演示、图文并茂PPT课件、让学生分享实习及求职的亲身经历、课间休息时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走进学生、吸引学生。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运用正在不断深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讲授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从事这门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没有枯燥无味的课程,没有不想自我实现的学生,只要用心关爱学生,努力探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每一次课都当成第一次课一样对待,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质量就能不断提高,这门课就能变成学生真正喜欢、受益终生的精彩课程。

摘要: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逐渐转变为必修课的背景下。以实践性和体验性为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对教师以知识构建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积极创新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内在需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任课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从课前准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及时总结提高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东.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6).

[2]李强.基于职业生涯辅导的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3]余子牛,曹昊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证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2).

[4]方伟,王少浪.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8.

[5]丁翠玲.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2).

职业生涯规划第3课 篇5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个人特点和社会需要及三者在职业发展上的契合点。

教学难点:

认识自我,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价值能调整,习惯能改善”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

第一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案例故事

以花为伴——小于的花样年华

问题:

1.在小于的职业中,有哪些属于园艺专业毕业生横向发展即转岗的职业,有哪些属于园艺专业毕业生纵向发展,即晋升的职业?

2.小于取得过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她为什么能够把自己的园艺公司经营成功? 3.小于的经历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人生启迪:

一个人一生职业转换的可能性很大,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职业岗位会有变化,每个人都要有重新选择职业的思想准备。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求职、转岗、晋升以及创业中有重要作用。小于的成功,与她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进取精神是分不开的。

想一想:

我们学校设置了哪些专业?你目前所学的专业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你认为学习这个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一、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查一查:

上 或上网找一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查一查你所学专业术语哪个大类?有哪些专门化方向?相关专业有哪些?

(1)专业设置的依据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

判断:我们学校的专业是根据校长的想法设置的。

中职学校课程:分为公共课和公共专业课。

公共课是中职生职业素质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

(3)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专业和职业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

联系:专业为职业服务,职业对专业起导向作用。

区别:专业是学校设置的,而职业是社会上存在 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专业要比职业涉及面宽(一个专业面向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职业群)

2.中职生面对的两类职业群

对于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两类:适合中职生横向发展的职业群和适合中职生纵向发展的职业群。

(1)适合中职生横向发展的职业群

只要体现为首次就业时择业面的拓展或今后可能转岗的职业。

清理十余自己横向发展的职业群,不但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且能开拓我们的思路,使我们在这一职业群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护理、助产职业岗位群:医疗机构、母婴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医疗事故鉴定、法院法医、基因鉴定、美容机构、老年康复等等

(2)适合中职生纵向发展的职业群

适合中职生纵向发展的职业群主要体现为技术等级和职务的提升,是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在的岗位。

要做到纵向发展,首先要学好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其次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最后,每个人对于自身的职业盛宴发展,应该有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明确的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想一想:

节首案例“以花为伴——小于的花样年华”,揭示小于的纵向发展的职业群 :

插花师——初级花卉园艺师——花卉种植园艺经理——园林景观设计师

说一说:

护理人员技术等级的纵向发展: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

每个职业都有各自横向和纵向发展的路线,中职生应该从自己所学专业出发,分析适合自己横向和纵向发展的职业。展望未来,只在千里,是每个青年人应有的胸怀。

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

说一说:

企业中什么样的员工受欢迎?

名人名言: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爱因斯坦

故事:套票的后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留学,很快发现德国地铁和公交系统有了“漏洞”,无人值守,完全靠自觉投币。他见到后很高兴。从此,他坐地铁就不投币,虽然偶尔也有工作人员查票,但在德国4年他只被抽查到3次未购票,而且每次罚款不过几欧元。毕业后,他开始奔波找工作,他学的是热门电气专业,成绩优秀,专业技能高,却一直未找到工作。一次他到一个100多人的公司应聘,市场主管看了他的简历后非常满意,因为公司正想找一个熟悉本土文化市场的年轻人,开拓中国市场。此时,一位主管人力资源部门的人进来递了一张纸条给市场主管,主管看后,耸了耸肩,对他说:“很抱歉,我们非常赏识你的才能,但基于更多的考虑,暂时找不到适合你的职务,请回吧!”他听后,气愤地对主管说:“你们德国人有种族歧视!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一个信服的理由,为什么不录用我!”

人力主管悄悄地对他说:“不,先生,你是足够优秀,但您在德国有三次逃票记录。”主管又

徐徐道来,“我们查过你的资料,第一次逃票是在来德国第一个月,我们能够理解你还不熟悉自动售票系统!第二次是你在德国的第二年,按你的知识层面,不可能不会使用这个系统吧!第三次是在前两个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你是故意在利用我们机制的漏洞来逃票。你是知道的,票务系统人员每年只在有限的站点,抽查两三次票,要知道,逃票率只有万分之

三。因此,今后你在德国、欧盟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希望你能理解。我们欧洲人也认为,每个制度有漏洞,制度本身不是完美的,它的完美要我们每个人去维护。如果我们派你到亚太地区工作,那公司对你的约束力非常小,假如每个员工都有这样的行为,公司的管理成本是多么的巨大呀,甚至每个公司都这样,那我们国家的文明将荡然无存……”他顿然无语,失落地回到公寓,正如那位主管预言,他在德国、整个欧盟都没有找到喜欢的工作,一年后,他回国……

(一)职业素质的概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的具体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素质是一个统一整体。期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重点,身体心理素质是载体。有这些素质构成的职业素质,在职业活动中又集中表现为从业者巨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请看动画:

他求职为什么能马到成功?(点击)

(一)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中,中职生的优势不是学历,而是实践能力,证明这一优势的重要凭证是职业资格证书。

首先,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

其次,职业资格证书是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

再次,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

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不但能扩大择业面,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能大大提高择业过程中的主动性,是自己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具备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取证既需要投资,有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多取证不等于乱取证,中职生应分2步决定自己的取证种类和级别:

1、确定应取的证书种类,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进行选择。

2、确定每种证书的级别。

(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

区别:

1、不同的证明

2、颁发的部门不同。

判断:学历高的人能力就强,学历低的人能力也弱。()

(三)与中职生就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 与中职生就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三大系列:P35

(四)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P37

请看动画——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1、中职生能成才

2、各行各业里人才辈出

课后练习

1、P40计划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希腊、古罗马时代,但它真正成为一种教学方法被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1]目前,案例教学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案例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设身处地的从创设的案例情景出发,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接受了职业生涯教育。同时学生的表达、沟通技能得到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案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选取不恰当,案例运用不合适

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除了引用教材现有的案例之外,大部分需要从课外选取。案例的选取要求要有方向性、启发性、时代性等特征。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完全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案例还很缺乏,教师在查找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案例选取时会出现选取不当的情况。

2、学生参与不积极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对教师产生了比较大的依赖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开放的教学模式,一时间学生很难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师所提出的教学问题学生很难完成,也不主动查找资料解决相关问题,一味的等待教师给出解决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讨论“冷场”,学生发言不积极,也不能较好的表达观点、分析案例,这样使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3、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出现了认识误区

在案例教学中,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虽然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都使用“案例”,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二者在教学地位、进行的主体、运用的目的、涵盖的范围都有不同[2]。还有人认为,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用的越多越好,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用的教学方法,就应该运用得越多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介,但案例用的过多,教学就会演变成“讲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案例的情节上,而不是案例所要反映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参与不进去,起不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有了案例教学法就应该摒弃其他的教学方式,这种认识也很片面。案例教学法虽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也不能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案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为了使案例教学能更好的运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第一,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方向性,但完全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案例比较缺乏,教师在查找和选取时比较困难。对此,要更好的调动起备课组的力量来开发和收集案例,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典型的案例收集起来,并不断的更新整理,以备教师的查找和运用。

第二,要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3]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顶峰时期自尊心都比较强,如果他的观点教师总是给予否定的答复,会挫伤他的自信心,打击他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成就中获得自信,有了自信自然积极性也就会增强。

第三,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目前,最好的教学状态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4]所以,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使學生积极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密切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当前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案例教学被广泛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所固有的特征和知识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运用更直观、更便捷。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2]杨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3]于慧娟.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7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实践

当前, 按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各大高校都开设起来。作为高校中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职业生涯规划课对高职新生如何规划好大学生活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 职业生涯规划课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求职、如何面试等。但是, 从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来看, 这门课程并不尽人意。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但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上课, 上课内容枯燥, 形式单调, 导致学生对此课程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授课方法必须改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此情形下, 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较多一线教师的关注。

1 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学习方式, 力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自我实现、不断发现、独立创造、参与合作的快乐, 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 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优化[1]。

2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开展的背景

2.1 部分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信心

对于大部分高职生而言, 高考的失败让他们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 即自己是个失败者。这使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职业前景失去了信心, 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实习、求职中异常消极、被动, 有的高职生甚至破罐破摔, 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把自己大量的宝贵时光用于玩网游、玩手机、娱乐中, 或者为了消磨时间、因为空虚寂寞而谈恋爱。

2.2 部分高职生对专业不感兴趣

由于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缺乏, 许多高职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 在选专业时由父母、亲戚或老师代选, 而入学后发现对自己专业提不起兴趣, 却又找不到感兴趣的事情。于是, 上课不愿意听讲, 下课大量的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 往往沉溺于网络游戏、娱乐或恋爱中, 导致大量时间浪费, 虚度了大学美好时光。

2.3 部分高职生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部分高职生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一方面, 相对本科生而言, 在就业竞争中高职生不具备学历优势;另一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职业技能不够重视, 在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少, 导致高职生在职业技能这方面不够过硬, 而当前很多企业迫切需求能快速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 导致高职生逐渐失去了与本科生的比较优势。

2.4 部分高职生缺乏求职技巧

求职是一门艺术, 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高职生在入大学前,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中, 缺乏对职场的了解, 更不用说求职技巧。大部分高职生对于如何搜集招聘信息、如何设计个人简历、如何准备笔试和面试以及相应的职场礼仪缺乏相应的了解, 导致在求职中缺乏自信、较为被动。

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开展

3.1 明确教学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主要的目标是在加深学生对自我能力了解的基础上, 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潜能和职业意向, 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个人的职业素质, 从而找到与其能力、兴趣相匹配的职业, 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3.2 设计教学情景, 细化教学手段

体验式教学不适合所有科目, 知识点多而杂, 情景因素不占主导的内容不适合此法[2]。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因而适于开展体验式教学。根据课堂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课可以使用的教学手段较多, 如情景模拟、视频播放、案例讨论、分组发言、情景剧表演等。如笔者为让学生体验到面试的情景, 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模拟面试”,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一部分学生充当面试官, 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面试者, 模拟面试情景,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面试的情景, 学生分享担任角色的感受, 教师最后予以点评。

3.3 实施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教学要开展的充满活力, 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设计的教学应重点突出, 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不必面面俱到, 为教而教或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有时为让学生体验到求职中的两难问题, 可以引入一个案例, 让学生开展充分的讨论, 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 让他们体验到讨论、交流的乐趣, 从而产生深刻的感受。在做分享发言时, 才能够较为深入, 并引起学生共鸣。

3.4 效果评估

评估一门课程的效果可以用问卷法、调查法、访谈法等, 可以单独使用某一方法, 也可结合使用。笔者使用的是问卷法, 即在每一个主题结束后, 让学生写下学完这个主题的感受, 主要是收获, 并提出教师应该改进的地方, 以利于不断提高。

4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成效

4.1 增强了学生对自身的了解, 提高了自信

部分高职生由于高考的失利, 入学后充满了自卑的情绪, 他们只看到自身的不足, 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体验式教学设计, 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价值, 全面的了解自己, 提高了自信心。通过“优点轰炸”这个活动, 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却从未引起自己关注的优点, 从而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 肯定了自我。

4.2 明确了职业前景, 激发了对专业的兴趣

高职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前景以及从事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有目的地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为将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分组讨论和职业倾向测试, 很多高职生逐渐清楚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前景, 并激发了对本专业的兴趣。因而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4.3 提升了求职技巧, 为求职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求职是一门艺术, 有许多的技巧需要高职生学习。通过“模拟面试”、“上班第一天”等情景剧的表演, 让学生体验到面试时的技巧和必须的一些准备。也让他们意识到就职时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 从而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5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具备的环境条件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具备的环境包括:一个拥有多媒体的教室、可以移动的桌椅以及一块可以供开展活动用的场地。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室进行一定的装饰, 使教室富有温馨感。

5.2 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 大胆尝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需要授课教师转变观念, 大胆尝试。用体验式教学法上课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 还必须有相关学科的广博知识。同时, 还得有深刻的觉察力、敏感性, 能在课堂上做到随机应变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 相对传统讲授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需要上课老师不断更新观念, 付出更多的精力, 不断进行尝试, 才能逐渐领悟、把握体验式教学的精髓。

5.3 体验式教学的班级气氛营造非常重要

体能式教学理念下的课堂, 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需要他们的高度参与, 需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想学习, 因此, 营造积极、活泼、团结向上的班级气氛非常重要。在这种气氛下, 学生才敢于尝试, 勇于尝试, 才敢于在同学们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说出真心话, 分享真实的感受。因此, 教师在开始的几堂课, 最主要的目标不是进行课程,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设计来增加班级同学的熟悉度, 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营造一种轻松、团结的氛围, 以便于后面课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倪海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6-9.

[2]冯丹娃, 郝文斌.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1) :162-164.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从2007年兴起以来, 不少教育机构及高校都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书市上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籍也是琳琅满目, 不胜枚举, 但是笔者查阅研究了几乎所有各种版本和类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或相关辅导书, 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的教学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笔者曾有幸去兄弟院校参加各种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培训与教学听课活动, 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 对职业生涯规范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界定各高职院校千差万别, 以至于不同高职院的授课课时和教学进度安排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 笔者认为, 学术界应该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规范, 应尽早构建适用于高校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 在笔者开来, 高职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生涯、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等几个基本概念要跟学生讲解清楚, 让学生完完全全、明明白白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同时在讲授概念的时候可以穿插讲授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职业规划的原则包括可行性原则、胜任原则、特长原则、发展原则、灵活原则等, 方法要重点给学生介绍5W分析法、SWOT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等内容, 一点要设法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三种方法, 任课老师可以用举例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跟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这一部分内容不能忽略, 任课老师应该要跟学生讲授职业规划按照采用的方法分类有哪些类型, 按照时间的长短分类有哪些类型, 这些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到。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

课堂上任课老师要跟学生讲授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包括哪些环节, 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具体操作要特别注意哪些细节。一般来说, 做职业生涯规划至少要包括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选择、行动计划或实施策略、评估与修正等基本步骤。

五、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编写

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如何来做一个适合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可以将一些历年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职业规划大赛的优秀作品或作品模板展示给学生欣赏, 并重点讲解《个人职业规划书》在制作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编写要求。

六、职业心理测评

职业心理测评的内容非常重要, 它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具体包括职业心理测评的定义、职业心理测评的作用、职业心理测评的方法、职业心理测评的内容、职业心理测评工具等五大部分。心理测评方法有作业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心理投射法、笔试法、面试法、情景模拟等方法。测评的内容一是认知能力测评, 测评的手段有感知觉能力测验、语言与逻辑推理能力测验、心理运动能力测验、机械能力测验等;二是职业兴趣测评, 最著名的测验手段就是霍兰德 (Holand) 职业兴趣测验, 这个测验方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三是职业人格测评, 包括大五人格测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 要教会学生熟悉掌握做MBTI职业兴趣测试以及看懂MBTI职业性格测试报告;四是职业气质测评,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要向学生讲授清楚, 让学生懂得不同职业气质类型的人在性格表征方面有什么不同。任课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做职业心理测评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 只有做好了职业心理测评, 才能完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在这个前提下做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才不会脱离实际, 偏离方向。

七、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相关理论

与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相关理论很多, 有的理论非常复杂和高深, 不适合高职生的课堂教学, 但以下几种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笔者认为应该要列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容之一:帕森斯人职匹配论、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类型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等。

参考文献

[1]刘海春.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9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

体验即亲身经历, 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认识。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知、体会和领悟新知识, 从而构建并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经验, 其理论依据是“教学双主体论”[1], 它是一种使学生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教学方法[2]。 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体验,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不再是中心, 他们只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的设计者, 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活动组织、问题回答及知识梳理, 发挥着推进教学进程的作用。体验式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2.以体验为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多数以课堂教学为主, 辅之一定的教学活动, 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式教学模式, 学生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 然而, 体验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体验为教学模式, 不是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 突出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体验、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有学者将体验式教学模式概括为“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3]。

3.以活动为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主要围绕活动来组织和开展, 教师在课前需要围绕课程设计以社会实践、角色扮演、课堂游戏、调查访谈等为主要形式的探索活动, 并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解决或完成一定的任务, 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目标。

4.以直接经验为教学主要内容[4]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对应, 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之中或他人之处获取的知识, 直接经验则是通过亲身经历或参与实践获取的知识。 体验式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获取知识途径的不同, 它突出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开展学习, 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现状

自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之后, 各高校根据要求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先后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 并努力将它们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过程中。 目前, 国内高校已全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同, 同时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 与从无到有的开设初期相比, 该课程已取得较好发展, 但也存在一定不足。

1.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据了解, 很多高校将该门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 一般由学生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授课教师。 在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同时, 呈现出学科背景多样化、课程知识储备零碎化及教学经验不足等特点。 另外, 缺少专门的教研团队也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不足, 仅靠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及行政人员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该门课程的长远发展。

2.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该课程自2008年开始全面铺开, 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仍然是一门新课, 而且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即时性成效不显著, 学习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是非显性的, 它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之中;相比之下, 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通常通过一次考试或测验就能显现出来。 因此, 该门课程在学生中没有得到必修课应有的重视。

3.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

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偏重于生涯规划知识与方法的理论介绍; 加之授课教师缺乏系统化的专业知识, 把握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联系实际不够紧密, 教学案例不够贴近实际等客观原因, 导致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课堂教学不生动, 甚至所授内容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执行不够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文件要求, 该门课程应该“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但是, 据了解, 很多高校仅在学生入学第一年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在三年级或毕业班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制订后永不变化, 而是应该随着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的。 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应该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而不应该仅在新生入学阶段重点强调。

5.课程教材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广泛普及和不断发展, 学生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工作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目前, 市场上正式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类教材琳琅满目, 品种繁多, 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 但侧重点不尽相同;而且, 教材普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 针对性和操作性均有待提高。 因此, 高校应加大课程教材建设力度, 组织专家和授课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 编写优质教材, 服务于课堂教学, 服务于课程建设。

三、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和对现场的把控

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及时转变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体验式活动的主体。 但是, 并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随之任之, 而是要求教师参与其中。 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穿插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及为学生解惑答疑, 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活动现场的把握和调控, 从而保证活动有效开展。

2.体验式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

高效的课堂来自于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成败。 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即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场地、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等方案的提前设定, 还应包括课前活动氛围的营造及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和活动方案的提前预习, 避免盲目性地参与和对活动一知半解, 确保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关注和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学习的需要

事物的存在是因为它有被需要的价值, 同样,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价值也是因为被需要。 学生职业生涯学习的需要是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原动力。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 了解他们在职业生涯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同时, 要关注他们的学习需要, 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设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体验式活动。

4.正确处理体验式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体验式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载体, 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验式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其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体验式活动的范围更广泛, 可以以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为活动形式。 但是, 并非所有的活动都属于体验式活动, 临时性的、短暂性的实践活动或者以文体娱乐为主题的课外活动等均不属于体验式活动。 因此,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不能将体验式教学活动等同于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大学生活动, 它还包括案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体验、人物访谈等其他形式;也不能简单地以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大学生活动取代体验式教学活动。

5.注重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的探究与思考

有学者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概括为 “前期准备—情景实践—教学评价”三个重要阶段[5], 或者将其概括为“情境引导—活动参与体验—讨论分析与成果展示—生涯经验统整”[6]。 不论是哪种模式,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思想碰撞,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是活动成效的关键, 也是体验式活动的宗旨。 因此, 教师在组织体验式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的探究与思考, 更好地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 同时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内化与升华。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运用体验式教学法,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兴趣及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重点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现状及实施体验式生涯教学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沈艳华, 任国升.试论体验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12 (4) :103.

[2]张金华, 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6) :144.

[3]胡尚峰, 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 2003 (11) :49-51.

[4]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4) :55.

[5]廖志丹,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探索[J].思想工作探索, 2009 (4) :60.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10

时间: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上午10:00-10:45

地点:B楼406教室

执教者:德育教研室朱承

执教对象:2015级高职护理2班全体学生

执教内容:话题十一“就业准备”

使用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教材出版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版本

编写者: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材编写组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及过程:

(一)课前小调查

1.求职者就业前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2.学生根据调查情况汇报、讨论。

(二)求职定位

1.端正就业观念。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定位。

4.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就业机遇。

5.视频案例分析讨论。

(三)课堂小结

二、听课评析

(一)主要优点

1.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职业学校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担。朱承老师能自觉地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他能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这节课中,不仅对就业前应该做的准备方面的知识讲解透彻,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对学生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紧扣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贪图安乐和追求高薪的就业观念和求职心态,教育学生端正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求职心态,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好技能,做一个优秀的职校毕业生。

2.朱承老师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就业准备方面的内容交待得清楚、分析透彻,学生能从他的讲授中获得新知。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朱老师课前精心备课,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讲“就业准备”内容时,对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析到位,尤其对学生的就业观和求职心态把握较为准确和全面,对护理专业毕业时一些不良心态和错误的就业观等分析得透彻,使同学们心悦诚服。

3.在实际教学中,德育课往往表现为教育空洞乏味、说理苍白无力。朱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师生双边教学互动活动,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让学生开展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上通过精心选择对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深化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又紧密联系了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德育课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不足之处

1.我们要打破“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中要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让学生去推理,让学生去做结论。反过来,也要提倡让学生提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去分析解决。这种“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2.朱承老师在讲授“把握就业机遇”内容时,稍显抽象。虽然举了例子,但是事例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讲完事例后又没有紧扣要点分析和总结,没有很好地突出“就业机遇应该如何把握”这一主要内容。在联系实际、列举案例时,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案例,最好是能够贴近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方面的案例,不可随意,不可太多太杂,重点是分析有价值的案例,以说明要点。

三、课后反思

(一)德育渗透强素质

柯尔伯格说:“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因此,人必须利用智慧达到对道德的内在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合乎理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因此,道德不仅能教而且必须通过教才能习得。”“作为社会的道德总是自律的,否则与行政手段、法律控制等没有区别。但作为个体的道德,则总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个体都是通过社会教化而接受社会道德的,当个体被‘教化’了,外来的教育就成为自身的需要,他律就转化为自律了。”显然,德育过程实施、运作的基本媒介就是师生间的教育性交往。

要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涉及学生的择业观问题,而择业观的实质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样,就业必然要涉及德育问题。因此,就业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指择业者对择业问题的看法、信念和态度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也就是择业者认识和处理择业问题的指导思想。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社会活动的影响和约束下个体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高职阶段是一个人由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职业观念形成的起步阶段。择业观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就业方向、领域、具体业务,也直接关系到其求职的成功率。相较于大学生而言,职校生由于年龄较小和社会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了解甚少,因而,常常出现自我评价过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和定位自己。

就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从业观。面对近些年来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德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有自主意识并合理定位,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应只关注工资薪酬待遇,树立正确的从业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就业教育中应该教育学生在谋得职业后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树立正确的职业角色观念,维持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正视职业压力,克服职业倦怠,在自我管理中完善自己。同时,教师还应做好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并尽可能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案例引领活课堂

柯尔伯格曾说过:“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选择内容和方法。”“好的德育内容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进而转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生成则源于案例资源的遴选加工和教学情境的创设铺垫。其实,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诚然,案例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案例而案例。所选的案例要做到取之有理,取之有趣,取之有意。案例教学能贴切德育的特点,将原则性与具体性、抽象性与生动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德育的深入浅出,案例教学能培养学习者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案例教学,既是道德认知的一种形式,也是道德实践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能在启发式原则的指导下,“激活”讲解、讨论、辩论、调查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

一堂活力绽放的德育课,既有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也有循序渐进、动静相生的过程优化,更有人性关怀、寓教于乐的角色转换。道德不完全是一种知识,它更是一种修养和实践。它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一般学科的认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实践性是道德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如智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案例教学作为最经济实用的“调味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学生走进德育课堂,走向身心愉悦的殿堂。案例教学法适应了当前新形势下德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可以使学生从个别事件导出一般原理,从而掌握道德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选择案例时,既要兼顾德育课程的特点和育人宗旨,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所学专业和已有基础,注重针对性与生动性,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

四、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这门课是职业学校的必修课,我省对中职的学生作为省统考课程之一,以示重视。但是,一些教师在给学生上这门课时,却完完全全为了拿分数,教师押题,学生做题、背题,完全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效果。所以,本人认为,要真正上好这门课,首先可以取消统考,然后采用多种形式,上课、讨论、演讲、调查研究、对从业成功者进行访谈或请成功人士讲座等多种方式,以使学生在生涯规划、择业观、从业观、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摘要:高职院校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担。因而如何保证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尤显重要。通过督导听课,剖析一节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优缺点,反思高职院校德育课的有效教学方式:德育渗透强素质,案例引领活课堂。

关键词:高职生,德育,案例,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志伟,李华娟.道德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冯文全.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64,174,221.

[3]李建伟,袁耘毅.谈谈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确立[J].思想战线,2000(4):14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216.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6.

[6]刘有为,冯文全.案例教学:德育中不容忽视的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7]龚慕霞.新时期高校德育案例教学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规划“富翁型”职业生涯 篇11

陈天桥成为互联网首富,唐峻获得巨大成功,资本和身价迅速蹿升,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利用资本运作和市场经济下的职场规律,而掌握方法和规律是走向成功的捷径。那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富翁们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规划里,我们把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叫做“富翁型”职业生涯。

何谓“富翁型”职业生涯

所谓“富翁型”职业生涯即懂得现行市场经济中资本运作规律的职业人,在相应迅速扩张、发展的企业中,主动谋求的一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这些职业人大多受过海外教育,见识过资本运作的市场发展规律,能够在资本运作的企业中或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找到成就自己职业发展的机会点。他们都是被职业生涯理念激发和开化过的,有意识地主动去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富翁型”职业生涯者是职业生涯中的先进者,因为这些职业人深刻地明白,市场经济和个人职业发展密不可分。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是怎样的,会造就给我个人一个什么样的契机。他们不是关起门来想,我要做好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老板认可我,然后我要怎么样去做。虽然这也是有职业生涯理念的人,但这属于稍低一个层次。高一个层次的人,他能将个人的小命运嫁接到时代大命运上。

这是网络化的时代,大众消费需求娱乐化,盛大正是将自己的娱乐帝国同新浪在门户网站上的优势相加,强强联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够预料到盛大这样的资本运作大手笔,并从中找到自己发展契机的职业人,能够迅速上升并使身价翻番。就像现在盛大和新浪的职业经理人,都是这次资本运作的最终获益者。

所以说,“富翁型”职业生涯强调的是在资本运作的企业中获得职业成功,而不是通过创业或投资致富。也就是说,今天要想在商业格局中成为职业富翁的人,一定是在资本运作的企业中工作的人。以现在的盛大公司CEO唐峻为例,最初唐峻在微软公司,即使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他也成不了富翁。但是当他去了盛大后,才能有机会成为“时代新富”。他现在身价上亿,如果在微软,年薪也就是百万。打工打出富翁,关键点是自己的股权和企业股权架构是一致的,而这只能在资本迅速注入和扩张的企业里实现。

这和目前的职场现状也是有联系的。年轻的职业人,只有在资本运作的企业里,资金的迅速注入和扩张,才更需要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才有可能给你超乎市场同比的职位和薪资。职业人到超出市场常规发展N倍发展速度的企业里去工作,将是成为富翁的捷径。当然只有在企业资金迅速注入的时候,职业人才能拿到这些钱。在风险企业中去谋求到自身的股份或者一个迅速攀升点,在迅速成长型的企业中通过某个环节拿到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点。

“富翁型”职业生涯成功关键

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编织“富翁型”职业生涯梦想的,那些自身处于迅速扩张的资本型企业里的职业人,也并不是个个都获得了成功。据可锐职业顾问的调查显示,仍然有7成人没有攀升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理清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这类职业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资质准备,积极把握历史现状,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职业经理人可能没看准宏观环境,就会错失发展的机会。比如职业经理人工作一年后发现企业有点不妙,匆忙离开,而过了一段时间,很可能企业发展欣欣向荣,他就错失一个发展机会,所以,中国第一批此类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没有赚到钱。

更糟糕的是,在早期的发展中,很多职业经理人没有为自身的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时,企业发展并不壮大,他们从企业带出来的不是一个好口碑,职业生涯过程中没有口碑建立,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到了哪里,也不能证明什么。到最后他们是钱和专业素质一样也没有得到。

其次,职业人有没有资源通道去接近人脉资源和机会资源也是成功的关键。有些职业经理人不知道在快速扩张型企业中有哪些关键点和机会点可以提高职业素质身价。迅速成长型企业中,关键的职责和职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产品研发,一个是市场管理。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总裁助理在公司里可能是总裁身边的红人,但是他是否能因此提高职业身价却未可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个人盲目地认为,到总裁身边工作是惟一在迅速发展企业拿到快速增长的机会点,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事实,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站在这个楼台上。虽然是近水了,但没有站到楼台上,也是不能得到“月”的。靠近总裁身边要做的是关键事,总裁助理未必是承担总裁所托付的关键事。衡量关键事的标准是关键职责和职能,承担关键职责才能让你的身价上升。

再次,职业经理人有没有做长期规划,能否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下去。一个发展型企业,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很大,但风险和变数也很大。什么时候要离开它,什么时候要坚决跟它共存亡,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个人对企业核心发展趋势的研究能力。在发展型企业中谋求个人发展迅速攀升的关键是,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成为老板的“外脑”,争取进入“外脑层”,是发展的惟一通道。如果不是“外脑”,那职业经理人在这里面就没有机会。

最接近成功的人是最知道内部核心发展机密的人,也是参与决策的人。参与决策的人才可能分享企业发展利益。由于这样几个点没有搞清楚,很多人的事业功败垂成。

因此,把握了几个关键点之后,理清其中的连带关系,你就可以自己评估一下,到底适不适合做“富翁型”职业生涯规划。

“富翁型”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的核心启发是不要太在意个人职业与企业挂钩,而是要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挂钩。做好适合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对人、事、角色、方法,无论是要成为大富翁,还是瞄准小富翁,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将自己的股权和企业股权架构紧密结合在一起,靠股票来获取财富。

职业生涯规划课论文 篇12

一、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和理论解读

(一)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发现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类未曾知晓的事物或领域, 还包括人们用头脑获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维的一切形式。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可以成为主动地发现概念、范畴、规律的研究活动。以人为本的研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兴趣培养等为根本目标进行研究式教学, 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研究意识、创新能力等。[1]

(二)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的理论解读。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正面价值, 关注人的自我实现, 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罗杰斯认为, 人类天生就拥有自我实现的心理动机, 学习活动过程就体现着这种自我实现的心理动机。因而,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自我实现。就高校教学而言, 教师要通过研究式教学、探索性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参与者。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活动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借教师或同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学生是意义、知识、概念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要通过情境、会话、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让学生收集资料, 验证假设, 实现意义建构。

二、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对高校职业规划教学的意义

(一) 研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传统高校职业规划课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是研究性的“教”与研究性的“学”的有机结合, 所谓研究性的“教”是指教师的教学要有科研含量, 能够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并作出理论性的解答。所谓研究性的“学”是指学生能够边学习、边思考, 能够创造性地研究所学问题。显然, 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教师改变“填鸭式”教学法, 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问题意识等。这些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理念,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

(二) 研究式教学有助于推进高校职业规划教学改革。高校职业规划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认识和就业观念,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但是高校职业规划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 仍存在问题与困难, 比如, 许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不够, 将职业规划简单地看成职业选择, 认为学不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不大。将研究式教学运用于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之中, 有助于破解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让学生充分融入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之中, 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2]

三、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在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中, 可以通过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丰富高校职业生涯教学理论, 创新高校职业规划教学实践, 提高高校职业生涯教学的有效性。

(一) 运用问题研究式教学方式。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式教学法, 最初是由教育家马赫穆托福提出的, 后来, 国内学者对马赫穆托福的教育理论进一步完善, 形成了以生为本的问题研究教学法。问题研究教学法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方法。在高校职业规划课上, 问题研究式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创造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创造问题情境, 将职业生涯愿景、职业倾向、就业竞争力、自我评估等具体问题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开展尝试性研究。在诱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问题意识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文献资料,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等, 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性和激励性评价。三是开展研究式讨论。在学生对教学问题有所了解和认知后, 可以组织学生就学习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二) 运用案例研究式教学方法。案例研究式教学法是研究教学案例, 体验案例情境, 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掌握案例所表达思想观点的教学方法。在高职职业规划教学中, 案例研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新颖、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以提高研究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分析教学案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具体案例, 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自身的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分析案例, 探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三是总结案例研究过程。在学生得出案例研究结论后,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研究结果, 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4]

(三) 运用互研性讲授式教学方式。互研性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指将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在研究互动中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解决传统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高职职业规划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互研式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在“当前就业形势”教学中,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等, 探究“在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如何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这样有利于学生清晰认识就业问题。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因而, 应积极探索研究式教学在高校职业规划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更好地提高职业规划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欢, 陈敏.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拟面授课为例[J].高教研究, 2009, 3

[2]魏淑慧.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5

[3]吴师伟, 冯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上一篇: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识图下一篇: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