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绘制

2024-07-19

结构施工图绘制(精选5篇)

结构施工图绘制 篇1

一、CAD软件的概述

1. CAD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CAD也就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 通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帮助从事设计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图纸的绘制, 可以同时实现设计、修改、输出等功能。CAD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起步, 到今天已经有了跨越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当前CAD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建筑领域, 由于其操作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还将深入到建筑领域的各个环节当中。

2. CAD的工作过程及其优点

(1) CAD的工作流程描述:

通过了解CAD的工作流程可以得知从最开始输入设计要求到产品的设计以及文件的输出, 都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不断交互的过程。CAD系统能够让用户随时对文件进行修改, 直到满足需求为止。

(2) CAD在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过程中有着两个非常明显的优点, 第一, 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在CAD数据库、图形库以及程序库的支持下, 用户可以选择最负荷自身要求的软件或者其他, 整个设计过程非常快速, 调整文件图形只需要对参数进行修改就能实现;其次是提高产品质量, 人机之间不断的交互, 产品不断的调整最终得到最优成果。

二、结构施工图的定义与绘制特点

1. 结构施工图的定义。

结构施工图是建筑中关于称重构建的设置, 主要根据所用材料的的规格、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造的工程大样作为施工的依据[1]。

2. 结构施工图的影响因素。

(1) 设计规范。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必须以严格的结构设计规范以及国家规定的相关参考图集作为依据, 规范就是某种考虑到复杂因素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是国家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 (2) 建筑方案。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必须以建设的施工图作为依据, 运用专业的建筑知识完成方案的构造。 (3) 制图规范。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必须遵守制图规范, 功能布局要科学合理, 表达方式要清晰、简捷, 可读性强。

3.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特点。

结构构件配筋图一般通过详图法、梁柱表法以及平法进行表示。当前结构图使用平法的方式表示, 我国建设部门将平法制图的规则纳入到图集当中。平法具有简洁明了、直观以及图纸量少的优点, 但是同时也有图纸信息量过大、图面杂乱以及容易发生信息丢失的缺点。在使用该方法时注意把握细节, 不要出现遗漏。

三、CAD二次开发技术在结构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

1. CAD二次开发的简述。

CAD二次开发的含义是指基于已有的软件以及就够施工图绘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CAD实施再次开发。

2. CAD二次开发技术在结构施工图绘制中的必要性。

二次开发能够使应用对象的构造描述、设计规范及方法等通过约束关系的方式集成于CAD平台, 是设计对象实现智能化与集成化。

3. CAD的二次开发。针对上述的CAD软件的特点以及在工程会图中存在问题对CAD进行二次开发。

(1) 开发参数化绘图工具。开发参数化绘图工具主要是针对平法绘图中存在的图面混乱以及信息量过大的问题, 通过控制参数形成构件图形。结构施工图中的大多数构件都能够选择这样的方式进行绘图。以楼梯为例, 实施参数化的绘制与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效率。

(2) 开发辅助图库。计算机能够实现对大量设计信息与资料的管理, 可以利用计算机将设计中需要的标准样图建立出一个图库。可以随时在计算机中查找和利用。

(3) 组合命令和菜单。由于CAD软件在专业施工图的绘制中相对缺乏专业性, 操作的效能较低。并且CAD中的菜单和命令非常对, 但是并不是都会用到, 因此需要对命令与菜单实施整合开发, 将自身需要的菜单和命令进行整合, 节省绘图时间。

(4) 开发计算绘图一体式程序。计算绘图一体式程序可以让计算机实现一次性的绘图, 通过计算出绘图中需要的数据结果, 按照绘图规范选择合适的配筋完成绘制。

(5) 对标注和字库优化设计。CAD绘图过程中经常出现文字、数字标准、图形的比例不协调的现象, 需要进行优化开发。首先确保字库的完整性, 结构与建筑中使用的字库保持相同的单位;选择工程之图中推荐的字体;标注要能够选择基线, 自动判断出方向与标高符号。如若不能, 则输入基点、明确方向。

四、结束语

CAD的二次开发工作能够之间面向操作对象, 有效的提高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效率和质量, 减少由于软件和操作造成的失误。与一次开发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人力、物力成本不同, 二次开发技术难度不大, 需要的时间很短。所以二次开发技术成为结构施工图绘制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肖德明, 陈亮亮, 王建辉, 等.基于Auto CAD二次开发的管系开孔技术研究[J].中国造船, 2010, 51 (z1) :65-70.

结构施工图绘制 篇2

1、异型箍筋

功 能:此命令用于绘制各种形式外包箍筋。

大家看上图就明白,点取CAD快捷键命令后在对话框中选择箍筋形式,选择偏移方向、是否加钩,点击圆形箍筋,命令行提示:

选取平面圆柱〈退出X 在屏幕上点取圆作为外轮廓线,圆形箍筋按指定形式绘制在屏幕上。点击其他异型箍筋,命令行提示:

点取矩形柱的第一角点〈退出X

点取第二角点〈退出X 在屏幕上点取矩形的两个对角点,异型箍筋绘制在屏幕上。使用自定义箍筋绘制,命令行提示:

点取自定义箍筋的第一点〈退出X 点击第一点

点取下一点^结束^: 依次点取箍筋的角点,直到满意。

2、绘组钢筋

功 能:此命令用于绘制一组钢筋,

点取此命令,命令行提示:

请输入钢筋的起点: 点击起点

请输入钢筋的终点: 点击终点

钢筋弯钩的类型有四种选择:无钩、直钩、斜钩、弯钩,间距值可选择也可输入,

设置后,命令行提示:

请拖动决定这些组钢筋的根数:

随鼠标拖动,钢筋按指定间距阵列显示,在合适的位置和根数处点击鼠标即可绘制, 也可以用鼠标控制绘制方向,输入钢筋的根数,绘制结果所示。

3、绘钢筋网

点取绘钢筋网命令后,命令行会提示:

请输入钢筋的起点:钢筋网的起点

在屏幕上点击钢筋网的起点,弹出对话框。钢筋弯钩的类型有四种选择:无钩、直钩、斜钩、弯钩,钢筋的行间距和列间距都可输入,钢筋出头值也可输入,设置后,命令行提示:

结构施工图绘制 篇3

ChemWindow主要功能是绘出各种结构和形状的化学分子结构式及化学装置, 其主要功能分为以下4个模块。

(1) 分子结构绘制:化学键绘制、环结构绘制、化学反应方程式绘制、化学反应机理表示、相应文字说明、电子云表示等功能。

(2) 化学实验装置图绘制:常见实验装置组装。

(3) 化工工艺流程图绘制:化工设备链接。

(4) 复杂分子结构通用模板应用。

2 ChemWindow的启动与界面

2.1 启动

Chemwindow的启动方式:开始→所有程序→Bio-Rad Laboatories→Chemwindow, 或者直接从桌面上双击Chemwindow图标。

2.2 界面

ChemWindow的界面主要是由“工具栏”和“编辑窗口”组成。其中工具栏是由常见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化学键、化学分子轨道、环状结构等构成, 主要分为键工具、轨道工具、环工具等。Chemwindow的基本界面如图1。

3 ChemWindow的常见功能应用[2]

ChemWindow中的操作绝大部分由鼠标完成。与Windows画笔类似, 编辑前先用鼠标选中所需要的工具, 然后再将鼠标移到编辑窗口内, 当光标显示“+”时, 便可在相应的位置上单击左键, 进行绘制。

下面将以间硝基苯甲酸的结构绘制及常见的酯化反应为例, 介绍ChemWindow中常见的分子结构绘制的常规操作。

3.1 化学分子式的绘制

以间硝基苯甲酸结构式为例:

(1) 选择图标, 在编辑窗口内点击一下, 便可出现苯环。

(2) 选择单键图标, 将鼠标移到苯环的一个碳的位置上, 在该碳上显示黑色实心方点 () 时, 单击鼠标左键, 出现单键, 显示。

(3) 选择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单键预编辑的一端碳上, 显示黑色实心方点 () 时, 单击鼠标左键, 出现光标, 直接输入C O O H, 显示。

(4) 选择单键图标, 将鼠标移到的间位碳上, 显示黑色实心方点时, 单击鼠标左键, 显示。

(5) 选择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间位单键预编辑的一端碳上, 显示黑色实心方点时, 单击鼠标左键, 出现光标, 直接输入NO2。

(6) 完成间硝基苯甲酸的结构编辑, 显示。

在上述对化学分子式简单的基本绘制的基础上, ChemWindow在绘制复杂分子结构式时, 存在一些技巧[3]: (1) 利用复制、水平或垂直翻转等操作可绘出对称协调的分子结构式图形; (2) 对分子图形可进行组合, 分块处埋, 即可将许多物体结合成一个物体 (Ctrl+G) 进行处理, 或将一个物体分解成许多部分 (Ctrl+U) ; (3) 对整体分于图形既可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 也能对局部进行精确微调。

3.2 反应方程式的绘制

在掌握分子结构基本编辑的基础之上, 以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例, 介绍反应方程式的绘制操作。

(1) 选择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 单击左键, 出现光标, 直接输入分子式CH3COOH。

(2) 选择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CH3COOH后侧, 单击左键。

(3) 同 (1) 法, 编辑CH3CH2OH。

(4) 选择反应式工具中的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CH3CH2OH后侧, 单击左键; (可选择图标, 单击左键, 选定, 对可逆符号进行长短设置) 。

(5) 选择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上方, 单击左键, 出现光标, 输入浓H2SO4, 其中H2SO4的编辑方法同 (1) 。

(6) 选择图标, 将鼠标移至编辑窗口下方, 单击左键。

(7) 同 (1) 、 (2) 法, 编辑

CH3COOCH2CH3H2O。

(8) 选中 (1) ~ (7) 编辑的内容, 按住Ctrl+G, 将 (1) ~ (7) 编辑的内容合为整体图片:

OCH2CH3 H2O, 该图片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至Power Point的幻灯片中或者Microsoft Word文档中进行运用。

在绘制化学反应方程式时, 如果遇到反应式较长时, 分子式、反应符号等各部分之间又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可以采取一定的技巧[3], 对其进行编辑: (1) 用选择工具选取该反应式; (2) 从Arrange下拉菜单中选择Align Object命令, 出现一对话框, 选水平排序。

ChemWindow在化学分子式方面强大的绘制功能, 与Power Point的幻灯片中或者Microsoft Word文档连用[4,5], 可以为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带来方便。

摘要:本文介绍了实用化学专业绘图软件ChemWindow的主要功能、启动方式与界面, 通过对具体分子式和方程式的绘制操作, 介绍了ChemWindow在分子结构绘制编辑功能方面的常见基本操作方法, 并补充了相关操作技巧。

关键词:ChemWindow,分子结构式,绘制

参考文献

[1]李梦龙, 王智猛, 姜林, 等.化学软件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石蔚云.化学绘图软件——ChemWindow的应用研究[J].安阳大学学报, 2003, 2:35.

[3]刘劲刚, 吴宗仁, 倪诗圣.介绍一个实用的化学软件——ChemWindow[J].大学化学, 12 (5) :33.

[4]陈翔, 王昌栋.Chemwindow化学结构式的编辑与文件格式转换[J].广东药学, 2004, 14 (4) :8.

结构施工图绘制 篇4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采区车场施工图是井下巷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地质、技术等条件的影响, 井下车场形式种类繁多, 即使在同一生产系统中, 设计工程人员也需根据现场条件绘制多种采区车场施工图。由于采用手工绘制, 计算任务繁重, 绘图精度不高, 费时、费力[1,2]。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车场线路计算、车场线路绘制、道岔特征表、车场硐室等均可以由相应的程序模块来完成, 设计人员只需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车场施工图, 提高了工作效率。

1 开发语言

Visual LISP语言的前身是Auto LISP语言, Auto LISP是嵌套于AutoCAD内部的一种解释性语言, 是AutoCAD与LISP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3]。Visual LISP语言是为了适应编程语言发展的需要, 在Auto LISP的基础上添加了对ActiveX对象模型的支持而形成的具有面向对象功能的编程语言, 集Auto LISP语法和ActiveX对象模型于一体, 功能更为强大[4]。

Visual LISP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由程序代码编辑器、跟踪窗口、控制台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等组成。图1为利用Visual LISP开发中部甩车场 (双侧双道斜面线路二次回转甩入平巷式) 的编制程序的界面。在Visual LISP集成环境下可以便捷、高效地开发Auto LISP, 可以得到运行效率更高、代码更加紧凑、源代码受到保护的应用程序。Visual LISP的用户界面良好, 用过Microsoft软件的用户只需很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它。在Visual LISP中, 用户可以在单个环境中完成绝大多数必要的操作, 其中包括文本编辑、程序调试以及与AutoCAD和其它应用程序的交互等。

2 系统结构

基于Auto 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根据绘制矿图的实际需要, 本着简单实用、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 将系统分为7个模块:系统主界面、绘图环境设置、采区上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中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绘制、交岔点施工图绘制模块,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1) 系统主界面模块:

系统主界面采用AutoCAD的传统模式, 即下拉菜单的控制模式, 由采区上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中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绘制、交岔点施工图绘制5个下拉菜单组成。系统安装后, 系统下拉菜单取代AutoCAD自带菜单, 用户通过选择需要绘制的施工图即可快速完成制图。

(2) 绘图环境设置模块:

该部分包括系统变量、图层、线形及颜色的设置, 绘图比例及注记字体大小的设定, 常用函数和工具的定义等。

(3) 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

分析各类采区车场的结构, 建立采区车场设计模型, 构造采区车场结构参数表, 进行轨道线路计算, 编制了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中部车场和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的绘制程序, 达到了施工设计的深度。采区上部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可以完成单、双道顺向平车场, 单、双道起坡逆向平车场, 上部单、双侧甩车场等7种车场形式的施工图自动绘制。采区中部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可以完成单、双道起坡, 斜面线路一次、二次回转, 甩入平巷、石门、绕道式等12中车场形式的施工图自动绘制。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可以完成大巷装车、石门装车、绕道装车式, 顶、底板绕道, 立式、卧式、斜式等12种下部车场形式的施工图自动绘制。

(4) 巷道断面施工图绘制模块:

根据煤矿生产实际巷道特征, 可以绘制圆弧拱、半圆拱、三心拱形拱、矩形和梯形等比较常用的巷道断面施工图, 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5) 交岔点施工图绘制模块:

通过对煤矿施工中常见的9种类型交岔点的结构分析, 进行交岔点平面尺寸计算, 构造相关参数表, 建立道岔尺寸数据库, 准确绘制交岔点施工图。

3 软件设计

3.1 基本思路

根据采区车场的设计要求和图形的结构特点, 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5]。车场施工图的几个主要程序模块包括主程序控制模块、参数输入模块、轨道线路计算模块、车场外廓绘制模块、道岔特征表绘制模块、巷道断面图模块、联络巷道模块、车场构件 (硐室) 模块等。

(1) 主程序控制模块:

由于采区车场的结构不同, 其输入参数也不同, 车场的轨道线路计算也大不相同。因此, 该模块根据用户选择的车场类型参数, 选择相应的输入参数结构, 确定车场轨道线路的计算模式[6]。

(2) 参数输入模块:

该模块采用对话框的形式, 提示用户输入车场绘制的各类参数, 其对话框界面如图3所示。

(3) 轨道线路计算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来计算线路连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构造轨道线路的参数表, 从中优化出最佳设计方案。根据计算的参数绘制采区车场的轨道线路平面图。

(4) 车场外廓绘制模块:

根据车场轨道线路的连接情况, 结合交岔点的外廓设计模式, 进行巷道扩帮计算, 绘制车场巷道的外廓形状。

(5) 道岔特征表绘制模块:

道岔特征数据是车场线路中必不可少的数据, 该模块根据车场施工图的实际需求, 通过读取外部道岔特征表数据库, 将相关道岔的参数导入程序中, 自动生成道岔特征表。

3.2 模块程序流程

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4 系统特点

(1) 采用模块化结构和层次结构, 各程序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便于对系统进行修改和扩充。

(2) 界面友好, 在设计过程中, 可随时进行人机

对话和人工干预, 全部汉字化菜单提示, 操作简单, 易于采矿设计人员接受和使用。

(3) 具有查错、排错和容错处理功能, 当工程设计人员输入所有参数后, 模块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进行判断。如果出现错误, 通过对话框提示错误信息, 模块跳转到参数输入口, 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直到输入正确或用户确定退出。

(4) 采用通用的系统管理模式, 使交互式和程控有机融为一体, 使系统运行速度快、绘图精度高、安全可靠。

5 结语

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参数化的设计方法, 实现了采区车场施工图、交岔点施工图和巷道断面施工图的自动绘制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而且使矿图设计规范化、标准化,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琨, 康全玉, 原东方, 等.矿图设计、绘制与管理信息系统[R].焦作:焦作工学院, 2001.

[2]张顺心, 曹东兴, 张建军.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曾刚, 江东.AutoLISP编程技巧与实用程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

[4]李长勋.AutoCAD Visual LISP程序开发技术——AutoCAD应用程序开发系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5]王小平, 林在康, 李向阳.煤矿采掘工程图形CAD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1996.

结构施工图绘制 篇5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 最常用的描述施工进度的工具就是横道图 (Ganntt Charts) , 最早由Henrry L.Ganntt于1917年提出的。[2]所以在施工进度控制中, 对流水施工原理的理解, 绘制Ganntt Charts进度计划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

1 流水施工原理的介绍

流水施工原理从本质上讲就两句话:“同一施工过程在个各个施工段上实现连续施工, 相邻施工过程实现最大限度的搭接。”如果没有特殊要求, 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是连续施工的, 通常采用前后搭接关系, 即前者全部结束后者才可能开始。[3]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前后两个施工段“搭接”或“等待”的情况。对于“相邻施工过程实现最大限度搭接”而言, 即尽我们的最大努力, 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前后两个施工过程实现“搭接”。这时“搭接”Dki-j有三种情况:DMi-j>0;DMi-j=0DMi-j<0。如下图所示:

Di-j>0

Di-j=0

Di-j<0

(DMi-j表示第i个施工过程与第j个施工过程在第M个施工段的搭接) 。

可见实现最大限度搭接, 可能真正搭接了 (Di-j>0) ;可能前后正好衔接上 (Di-j=0) ;可能中间有时间间隔 (Di-j<0) 也就是“间歇”。

2 无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无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 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也不完全相等的流水施工方式。

2.1 特点

(1) 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持续时间不完全相等也不成倍数关系;

(2) 不同施工过程之间各施工段上持续时间不完全相等也不成倍数关系;

(3) 每个施工过程均由一个专业施工班组独立完成工作, 即专业班组N等于施工过程数n。

(4) 各专业施工班组能够连续作业, 施工段可能有闲置。

2.2 基本要求

各施工班组尽可能在各施工段上连续施工, 这也是流水施工的基本要求;满足工艺要求不允许出现工艺顺序颠倒的现象。

3 非节奏流水施工原理介绍

3.1 潘特考夫斯基原理简介

利用潘特考夫斯基方法, 关键是确定非节奏流水施工中的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先后进入第一个施工段开始施工的时间间隔, 即他们之间的流水步距。

3.2 潘特考夫斯基法的表达

用一句话概括为:“累计相加, 错位相减, 取最大值”。具体表示3步骤:

(1) “累计相加”。依据各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 把每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的持续时间累计相加, 形成一数列。例如:如果有m个施工段, 这一专业队所对应数列有m个元素组成, 每个元素一次是把流水节拍相加得到的。

(2) “错位相减”。根据施工顺序把相邻两个施工过程各自形成的数列列成算术竖式, 使两个数列相互错开一位 (空位用0补齐) (详见下面例题) 。然后对两个新数列元素对应相减, 形成一新的数列。

(3) “取最大值”。对由上一步骤形成的新数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 取最大值即为这两个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 (实现Di-j=0或Di-j<0) 。

3.3 潘特考夫斯基法的基本原理介绍

总述:在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下 (组织间歇、技术间歇或搭接等) , 满足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连续, 相邻施工过程在各相应施工段上至少有一个施工段上连续, 而在其他相应施工段上不存在搭接等现象。

案例:××工程项目有A、B、C、D四个施工过程组成, 在平面上划分为四个施工段, 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见下表1所示。试编制该工程流水施工方案。

通过本案例找其中规律。

先看A、B两个施工过程:

B1过程:满足A、B施工过程在 (1)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满足“真正连续”;

B2过程:满足A、B施工过程在 (2)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有搭接, 没有实现“真正连续”; (否掉)

B3过程:满足A、B施工过程在 (3)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 (2)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均有搭接, 没有实现“真正连续”; (否掉)

B4过程:满足A、B施工过程在 (4)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 (3)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均有搭接, 没有实现“真正连续”; (否掉)

可见:由A、B施工过程的分析过程发现:我们首先分四种情况考虑 (m个施工段就有m个情况) , 分别单独满足 (1) 、 (2) 、 (3) 、 (4) 各施工段正好连续施工;再把满足某一施工段连续, 而其他施工段有搭接的情况否掉;剩下的那一种情况就是满足要求的情况 (至少有一施工段上两施工过程恰好实现连续, 其他施工段上两施工过程没有搭接) 。

整个过程就是“累计相加, 错位相减, 取最大值”。错位相减后所得到的新的数列, 最后一元素为负, 其他全为正。为正值的元素从左到右分别表示仅实现第1、2……m施工段恰好连续时, 相邻两施工过程进入同一施工过程的时间间隔。取最大值就表示这一时间间隔恰能实现至少有一施工段上两施工过程恰好实现连续, 其他施工段上两施工过程没有搭接理想情况。

同样的道理分析其他施工过程如下。

B、C施工过程:

C1过程:满足B、C施工过程在 (1)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B、C施工过程之间满足“真正连续”;

C2过程:满足B、C施工过程在 (2)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有搭接, 没有实现“真正连续”; (否掉)

C3过程:满足B、C施工过程在 (3)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均有搭接, 没有实现“真正连续”; (否掉)

C4过程:满足B、C施工过程在 (4)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 (2) 、 (3) 、 (4) 施工段在B、C施工过程之间均无搭接, 实现“真正连续”;

可见:C1过程、C4过程均满足条件, 而且两种过程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流水步距为5天。

C、D施工过程:

D1过程:满足C、D施工过程在 (1)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C、D施工过程之间满足“真正连续”;

D2过程:满足C、D施工过程在 (2)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C、D施工过程之间无搭接;

D3过程:满足C、D施工过程在 (3)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施工段在A、B施工过程之间均有搭接, 没有实现“真正连续”; (否掉)

D4过程:满足C、D施工过程在 (4) 施工段对应连续;

(1) 、 (2) 、 (3) 、 (4) 施工段在C、D施工过程之间均无搭接;

可见:D1过程、D2过程、D4过程看似均满足条件。

但是对于D1过程而言 (2) 、 (4) 施工段有搭接, 否掉;对于D2过程而言 (4) 施工段有搭接, 否掉。对于D4过程而言, (4) 施工段恰好实现连续施工, (1) 、 (2) 、 (3) 施工段有一定时间间隔。所以只有D4过程满足流水施工的要求, 可以接受 (详见横道图4) 。

以上的探索过程正好印证了: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连续, 相邻施工过程实现最大限度搭接的本质思想。

上面的例题利用潘特考夫斯基法完成如下:

解:由潘特考夫斯基原理进行如下安排:

(1) 求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累加数列:

(2) 错位相加, 取差中最大值:

注:如果有特殊要求 (例如:组织间歇等) , 另行调整。

所以:KA-B=4天、KB-C=5天、KC-D=7天

不考虑特殊的要求, 所绘制的进度计划横道图如下:

4 结论:

以上介绍了非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 通过案例具体分析了潘特考夫斯基的基本原理, 对“累计相加, 错位相减, 取最大值”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由相邻两个施工过程的分析不难得出, 对分别单独满足每一施工段在相邻两个施工过程搭接为0时, 分别对应单独一流水步距, 从m个施工段对应的m个流水步距中取最大值, 就是相邻两个施工过程之间实现真正流水施工的流水步距。

得到n个施工过程的n-1个流水步距, 先把第一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依次画出 (前后各施工段正好连续) , 再根据得到的流水步距画出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1]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叶平.异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的直接绘制[J].山西建筑, 2009 (34) :225-226.

上一篇:《又来了下一篇:股票指数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