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结构施工(精选11篇)
楼板结构施工 篇1
摘要:本文扼要阐述了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现浇空心楼板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监控和工程成果, 对空心薄壁方箱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进行了技术分析, 通过采用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 具有减轻结构自重、减少热量传递、隔音效果良好、绿色节能等优点, 符合我国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保节能的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空心楼板,薄壁方箱,质量控制,抗浮,绿色节能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万m2, 由两层地下室和两层裙楼连接东、西两座主塔楼而成。东塔楼20层、西塔楼19层, 与广州新电视塔形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电视中心, 极具时代影响力。本建筑物地下负一层、±0.00层以及裙楼二层的大部分区域均采用现浇砼空心楼板结构, 其厚度主要有350mm和500mm两种规格, 所采用的薄壁方箱尺寸为:长×宽×高=600mm×600mm×200 (或300) mm, 箱体周边采用C30混凝土包裹。本工程空心板区域总面积达到5.5万㎡。现本人结合工程实际, 阐述施工空心楼板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质量监控制。
2 主要工艺流程
薄壁方箱空心楼板结构主要工艺流程图见图1。
3 工程重点与难点
工期短、质量要求高、且空心薄壁方箱需求量大、箱体原材易损坏、浇筑混凝土时箱体容易上浮、箱体底部混凝土难振捣密实等。
4 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
4.1 材料控制
薄壁方箱内膜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楼盖空心率大小和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 所以必须严格检查控制内膜质量。
⑴箱体由快硬水泥砂浆结合高强玻璃纤维网利用模具制作而成, 出厂前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故需要提前选取优质箱体原材供应商预先生产, 避免养护时间不足。
⑵薄壁方箱到达施工现场时立即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抽检材料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重量、抗压荷载, 必要时可增加其他检验项目。
⑶根据《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175:2004) , 应按同一生产厂, 同一材料, 同一生产工艺、同一规格, 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000件为一个检验批, 当连续3批一次检验合格时, 可改为每10000件为一个检验批。对每个检验批内模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检查, 箱体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 箱体外表面不得有空洞和影响混凝土形成空腔的其他缺陷。每检验批随机抽取20件内模箱体试件尺寸检测, 合格率不少于80%, 其允许偏差值如表1。
⑷每检验批随机抽取3件薄壁方箱进行重量检验和抗压荷载试验, 检验项目要求箱体的竖向抗压荷载不应小于1000N, 侧向不少于800N。
4.2 主要工序控制
⑴空心楼板模板支撑按一般楼板支撑方案的要求布置, 先安装框架梁模板, 最后铺设空心楼板底模, 并按2‰~3‰进行双向起拱。
⑵当模板制安完成后, 在模板面上按图纸要求, 明确弹出薄壁方箱具体安放位置控制线, 然后按跳跃一个箱体为原则, 在箱体十字交叉位置对角钻穿模板, 为绑扎底部抗浮钢筋做准备。
⑶在楼板底钢筋绑扎完成后, 先做好电气管线、盒的预留、预留洞模板安装,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箱体的损坏。同时用14#或16#铁线穿过模板, 将模板与底板钢筋牢固地连在一起, 减少了模板开空数量, 是箱体抗浮的重要措施。
⑷在箱体的四角放置φ80×90mm砼预制垫块, 采用该圆形垫块具有接触面较大、易于控制箱体高度、保证箱体下方混凝土厚度的作用。
⑸在完成垫块安放后开始按图纸要求安放薄壁方箱箱体, 当排列到楼板转交和空心楼板周边位置时, 经常会出现200~550mm不等的剩余空间, 不能满足安放600mm×600mm×200 (或300) mm的标准箱体。经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各主管单位共同商议, 决定该部位采用预制φ150mm×200 mm的异型薄壁筒体, 以满足现场实际施工要求。
⑹箱体抗浮, 主要利用在箱顶设置两条Φ12抗浮钢筋, 再用14#或16#铁丝将压在箱顶的两条抗浮钢筋于板底钢筋连接, 每隔680 (700) mm锚固拉结一处。
⑺在箱体与箱体之间放置φ8钢筋制作的马凳, 按围绕箱体周边设置, 每边设置不少于两个, 位置在离开箱体边角不大于100mm处设置, 马凳绑扎固定在板底钢筋面上。同时马凳必须高于箱顶20mm, 以避免板面钢筋直接压在箱体上造成箱体破裂。
⑻当空心楼板施工至后浇带时, 先绑扎“S”型钢筋以固定上、下两层钢筋, 两边每隔500㎝设置一道, 再采用刚性金属收口网将后浇带分隔, 金属收口网用绑扎固定在“S”型钢筋上, 并在离模板底部1/3处设置橡胶止水带, 后浇带钢筋通长, 两边交叉搭接长度大于45d。
⑼由于空心楼板结构只有一次浇筑成型方可保证工程质量, 故浇筑前必须通过班组自检→责任管理人员100%自检→质量工程师100%专检→监理工程师100%专检等层层严格验收程序, 确保每个节点锚固牢固。
⑽最后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0mm之间, 骨料颗径不宜大于空心箱体之间暗肋宽度的50%和箱体与板底钢筋之间空隙的50%。混凝土浇筑前再次清理板面垃圾, 浇水湿润箱体与模板, 用模板在主梁位置铺设架空马道, 严禁将施工机具直接放置在内模上。混凝土浇筑时, 一次浇筑成型可保证工程质量, 宜顺沿箱芯或筒芯单向推进, 不宜沿垂直箱体方向做多点合围式浇筑。混凝土应均匀泵送之楼面, 避免堆积过高损坏内膜;内膜之间的肋宽较小, 可采用小型振动棒或高频振动片, 每台混凝土输送泵宜配三台振动棒, 振动棒应避免触碰内膜和定位马凳, 同时每个内膜交叉节点必需振捣。
5 结语
通过空心楼板施工技术的总结, 对薄壁方箱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在施工前的材料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作了阐述, 特别是空心楼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抗浮和箱体水平位移措施, 解决了薄壁方箱之间的定位问题, 使空心楼板薄壁方箱之间形成肋梁, 保证了空心楼板的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一致, 确保了工程质量, 加快了施工进度, 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图纸》: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9.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楼板结构施工 篇2
1)从受力计算角度,一般板厚取值为:双向板按L/40(边跨时可适当加厚)、单向板按L/35(连续板)、L/30(简支板)。
2)跨度较大的板(板跨大于4m 时)及异形板的板厚,根据周边支座情况,酌情加大(一般可加大10~20mm)。
3)当板内埋的管线比较密集时,板厚应可取120~150mm。设计考虑加强部位,如转角窗、平面收进或大开洞的相临区域,其板厚根据情况取120~150mm。屋面板不小于120mm。
4)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取180mm(按嵌固在地下室顶板考虑);不嵌固时取160mm;覆土处顶板厚度不小于250 mm。
5)悬挑板的净挑尺寸不宜大于1.5m,否则应采取梁式悬挑。注意与厚挑板的相邻板跨,其板厚应适当加厚,厚度差距不要过大(可控制在20~40mm以内)。6)异形板的配筋应专门复核,不应直接简单采用PM的计算结果。
7)温度筋:较大板块的板面无筋区域,其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应在板面设配筋率不小于0.1%的防裂构造钢筋。
8)挑板配筋:注意转角挑板配筋时的角部构造(阳角、阴角)。挑板底部构造钢筋:当悬挑长度较小、板厚较薄时可不配筋。板筋绘制
首先,对板计算参数进行调整,钢筋级别要确定,其次,根据裂缝挠度进行配筋,若不满足,需反过来调整板厚;每一层都要进行计算。
如果计算的模型中存在异形板,则计算的结果就不能参照了,必须把异形板单独拿出来计算,可采用理正计算单块异形板。
边界条件的设定:边跨为简支,中间跨为固支,楼梯旁边的板也为简支。绘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图层的设置,支座负筋与正筋需分层表示,便于查改;
2.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取板短跨的1/4,如果相邻板跨度不一样,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按跨度大的一跨取;
3.为了使图面整洁,一般对于按照构造配置的板筋,可以在图纸的文字说明里表示,图上只反映出需要计算的配筋; 4.板筋的配置选择以细而密为原则,可以控制裂缝。板筋间距可以做到多而密,不建议采用间距为200的板筋;
5.当板跨度较小时,可以把支座钢筋拉通,利于施工,节约成本; 6.当相邻板标高不一致时,支座钢筋需要断开,各自锚固在梁内,并保证锚固长度;
7.悬挑板锚入简支板内的长度应不小于挑出的长度;(?)
8.异形板不管配筋是否按计算,最好把钢筋的布置方式画出来,这样施工时不会放错钢筋;
9.楼梯在楼层处的板筋需要与楼层处的板筋对应起来; 10.对于一些形状不正的结构,钢筋线的方向不要搞反;11.卫生间盥洗室处板钢筋双层通长布置。
对于钢筋间距,一般板底钢筋的间距一般控制在150mm及以下,板顶钢筋控制200mm及以下的,对于支座有高差的,板支座高差小于等于30mm时,钢筋可以拉通,大于等于50mm,不宜拉通。楼梯间平台板配筋(注意)
对楼层平台板,其配筋见楼层板配筋,其板厚与楼层板一致;对半平台板,其板厚根据楼梯样式而定,若为BT或CT或DT型板式楼梯,平台板最好与梯段板一致,但是若为AT型楼梯,则平台板与梯板没有必然联系,一般厚度取为100, 8@200双层双向配筋。结构两端板由于受到较大扭转作用,其配筋最好双层双向拉通布置,在江苏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塑性计算方法,塑性系数(支座弯矩与跨中弯矩之比)β=1.4比较合理。板钢筋为一级钢时,为弯钩,二、三级钢时为斜钩。设弹性板并做整体分析 板的经济配筋率一般是0.3%~1%。9 最小配筋率及配筋面积(采用三级钢)
板厚100时,As=0.2%*100*1000=200mm2,采用8@200=251mm2; 板厚120时,As=0.2%*120*1000=240mm2,采用8@200=251mm2;板厚150时,As=0.2%*150*1000=300mm2,采用8@150=335mm2。卧置在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最小配筋率0.15%,因板虽受弯矩,但板下有土作为支撑,受弯更有利;所以筏板基础中的筏板配筋,条基中的底板配筋,单独柱基础的底板配筋都应满足最小配筋率0.15%。降板时常见做法
a 板两边标高差小于等于30mm,两边板按连续计算,配筋取两边计算的大值,钢筋长度按大板跨度的1/4取,实际施工时钢筋是连通的。
b 板两边高差较大,已超出板厚的情况,比如卫生间沉板处,相连处支座定义为简支,钢筋长度按各自板块跨度大小的1/4取,构造配。
c 板两边高差在板厚范围内时,支座定义为固支,两边板按连续计算,配筋取两边计算的大值,钢筋长度按大板跨度的1/4取,施工时钢筋是断开的,但要求锚入梁内不少于La,梁考虑受扭。
》楼板计算跨度
板的计算跨度是指在计算弯矩时所应取用的跨度长度。对于弹性力学理论,计算跨度取两支座反力之间的距离;对于塑性力学理论,计算跨度由塑性铰位置确定。一般在实际设计时简化处理,偏安全地直接取支座中心线间距l。
》板设计绘图主要流程 1 估计板厚 整理荷载(恒荷载、活荷载、等效均布荷载)3 理正或PKPM计算 4 根据计算结果绘图
》PMCAD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PMCAD一般的双向板计算结果和理正等其他软件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2 单向板时长边配筋计算结果有误 3 异形板计算结果不是非常准确
》只要满足跨中弯矩加上支座弯矩之总弯矩大于ql2/8,就都是合理的,因为板内弯矩的分配是按照钢筋极度分布的,钢筋集中使用在支座,那么支座就会相应的多些承担弯矩,跨中相应少一些。》挑板板厚的经验确定
挑板板厚的确定,一般经验为净挑跨度的1/12~1/10,后者用于轻挑板,这是针对荷载标准值为15KN/m2左右的取值。
挑板在一般民用荷载下,最大净挑尺寸不宜超过1.5m。
注意:悬挑构件的安全储备比常规构件要大些,所以要对计算结果乘以足够大的放大系数,配筋配大些。
挑板的板厚一旦确定后,与其相邻的作为支座的板块板厚,应尽量与之相同或接近,不宜厚度小很多,否则挑板相邻的支座板块与挑板相接处,要构造加腋以平衡内外的负弯矩,同时也避免了挑板支座梁受扭或剪力墙的平面外受弯矩,现在一般内外板厚均取相同的板厚。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监控要点 篇3
【关键词】 楼板裂缝 产生原因 防治方法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中砼强度等级越来越高,施工进度越来越快,现浇砼楼板出现的裂缝也越来越多,无论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架、剪力墙还是砖混结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位置和形状各异的裂缝,这些裂缝的产生成为这几年来用户投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开发商的信誉,因此鉴别裂缝、分析裂缝、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裂缝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为了尽可能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减少后续及其他工程楼板裂缝的出现,首先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确定主要原因。
1.1裂缝类型及特点:
1.1.1塑性收缩裂缝,多发生于新浇砼的板面,裂缝形状很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
1.1.2干缩裂缝,多发生于砼终凝前后,表面裂缝宽度0.05-0.2mm,个别情况也有大于0.2nn的,多沿板短方向分布。
1.1.3电线管处裂缝,贯穿性裂缝垂直或呈30-45度角。
1.1.4受力裂缝,平行于板的短边裂缝。
1.1.5温度变化裂缝,沿建筑物横向,中间宽两头窄裂缝,主要分布在地下室顶板。
1.1.6其它裂缝,主要沿楼板内预埋电线管方向裂缝,较长的达到2m。
1.2实际工程中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电线管处裂缝为主要裂缝质量缺陷。虽然现浇砼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出现的状况各式各样,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人、机、料、法、环、其它。
1.2.1人的因素: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事先未做浇筑方案。操作人员培训不够,未撑握好操作方法。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强是造成砼楼板裂缝的主观原因。
1.2.2机械设备的因素:振捣器振捣力不够,备用机械不足。机械设备故障及备用不足造成楼板裂缝的间接原因
1.2.3材料及砼配比的因素:砼配合比不合理,坍落度过大,砼水灰比过大,未加粉煤灰;碎石级配不合理,碎石粒径过小;水泥安定性不良。砼配合比、原材料控制不好是造成砼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1.2.4施工方法因素:振捣不均匀、不密实,养护不及时,振捣时间掌握不好,搓麻抹压不及时。砼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养护不及时,是造成砼楼板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1.2.5环境因素:施工荷载较大,温度变化—电气焊接管预埋件温度、砼内外温差超标,钢筋锈蚀。楼板受内外力过早,温度变化较大时是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1.2.6其它因素:影响砼强度产生变形,楼板模板的钢度和稳定性不足;预埋电线管和钢筋部位砼保护层过小。地基沉降不均匀,是造成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砼保护层过小,楼板模板刚度、稳定性不足是造成楼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2. 根据以上原因,监理要采取以下措施。
2.1要求施工单位举办专业培训讲课,认真进行砼岗前技术交底。
在砼浇筑前,要求施工单位组织全体砼班组人员进行“砼操作振捣手五要”培训,五要为:(1)要懂得用振捣器振捣砼的原理。(2)要事先对浇筑砼做出方案,把主要问题考虑周到。(3)要在临浇砼前对结构“侦察”一遍,弄清哪些钢筋密,密到什么程度。做到下棒心里有数。(4)要正确掌握好振捣时间,在一个部位振捣时间应不小于10秒,控制标准如下;①粗细骨料不再下沉。②水泥浆已泛上表面。③被振部位大致水平。④拌和物中的气泡不再冒出来。(5)要振捣棒避免直接振动钢筋模板和埋件。通过培训后,浇筑工人了解并掌握了砼浇筑工艺要求。
2.2要求施工单位设专人对搅拌机提前维修管理,砼振捣设备每班备用3套。
2.3要求施工单位现场砂石含水率进行调整,合理得出施工配合比,进场砂石外加剂等材料专人把关,不合格材料拒绝接收。
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只是理论配合比,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找出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可以采用自拌式泵送砼施工,拌制砼前试验室配比如每立方砼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子:碎石:水为306::718:1153:180,经实测后可能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为1%,进行调整,调整后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为306:792:1090:180。搅拌出的砼和易性较好。试块强度时候满足设计要求。
坍落度较大达到160mm,浇筑完砼容易有表面裂缝,要求施工单位调整坍落度控制到130-150mm,楼板裂缝就会明显减少。
碎石粒径的控制:石子选用级配良好的花岗岩碎石,粒径为5-31.5mm之间,其含泥量不大于1%,在保证砼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
2.4砼养护的控制:在砼初凝前,即砼浇筑完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设专人每天3次,连续养护7天,在炎热或低温情况下,对浇筑完的砼进行覆盖塑料布、草帘保湿、保温,并设专人测温。减少砼表面与内部的相对体积变化的差异,对裸露的表面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对高温大风天气施工的砼及时抹压,防止裂缝继续发生,对电气焊拉管等预埋件施工焊时,采取分段分层施焊,使預埋管件达到常温再浇砼,防止局部砼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缝。
2.5要求施工单位砼搅拌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砼振捣时间不少于10S,必须振捣密实均匀,及时加强抹压、养护,防止裂缝连续发生。注意下振动棒的间隔距离,使砼不至于漏振,间距控制标准为振动棒作用半径(300-400mm)的1.5倍。振捣孔的排列系用梅花式布孔要均匀,不能漏孔。掌握好插入的深浅,插入深度使上下层间结合良好。
2.6要求施工单位设专人看护,砼强度不达到1.2N/mm2不许上人上料。浇筑砼前模板上浇水。更不能安装模板支架。避免砼楼板不受内伤产生裂缝现象。
2.7为加强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使垫块间距控制在1m之内,做砼垫块模具,用与楼板同强度等级的砼打垫块,垫块要提前28天做出。用于控制楼板盖筋保护层。
2.8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认真勘测地基,充分掌握地基土质特征,保证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2.9如板内预埋电线管过粗或过多,要及时找设计进行局部加厚楼板措施,加强隐蔽验收,保证砼钢筋垫块间距在1m内。楼板模板厚度和支撑水平拉结经准确计算后确定。
楼板结构施工 篇4
在砖混结构现浇楼板施工中, 若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当, 不仅会对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还会导致厨房、卫生间等处出现漏水现象。对施工缝的设计, 首先应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现浇板结构计算的力学假定, 确保结构安全;其次要方便施工。现浇楼板施工缝的留置, 应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如果其位置不妥或处理不当, 就会改变原设计的受力状态, 从而产生质量问题, 轻则开裂渗漏,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重则造成结构隐患, 危及结构安全, 直接影响使用, 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多年来的施工经验, 笔者总结出以下一些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置做法。
1 施工缝留置的时间界定
在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由于施工技术要求或劳动力组织方面的原因, 或者是考虑分段流水施工, 而不能连续地将每层楼的现浇板整体浇注完成。当间歇时间预计会超过规定允许的时间时, 就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留置施工缝。
2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的楼层现浇板大多数是双向板, 从目前的调查统计情况来看, 在大多数的图纸中并未单独注明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及现浇板施工缝的具体施工要求, 施工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留置方法。
2.1 沿横向留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
虽然这种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 但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 即不能完全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再加上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长期的荷载作用, 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 甚至会出现贯通性裂缝将地板砖拉裂, 不仅影响美观, 而且一旦渗水还会引起钢筋锈蚀, 严重时危及结构安全, 影响楼房的使用寿命。
这种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过大, 限制了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 其实质是由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过大引起的。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 由于该截面上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力差, 结合不牢固, 首先会在现浇板的施工缝处产生裂缝, 并且框架柱相对于砖墙来讲柔性较大、刚度较小, 因而这种非自由收缩不像框架结构楼房现浇板那样自由。此外, 由同一种材料 (钢筋混凝土) 的柱、梁、板构成的框架结构楼房整体上基本是各向同性的, 因此, 框架结构楼房现浇板的施工缝即使设在跨中1/3范围内, 只要按规范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裂缝。
这种留置现浇板施工缝的方法的施工难度较大, 且施工缝的处理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注混凝土时, 已浇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1.2 MPa, 而且需要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 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并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24 h。在浇注混凝土前, 宜先铺1层10~15 mm厚的水泥砂浆,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
2.2 留置在承重横墙上的中线处
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的施工缝留置在剪力较小处的要求, 可避免施工缝留置在跨中1/3范围内时一旦处理不当引起的裂缝。
(1) 先在承重横墙上中线位置留置通长的垫木或钢管, 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 二是可以作为浇注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支撑, 还可以作为浇注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
(2) 浇注混凝土完成后,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时, 将中心线处多余浇注的混凝土剔凿掉。
(3) 剔凿至中心线处的密实混凝土时, 需要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并且保持湿润24 h以上, 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
(4) 铺设1层10~15 mm厚的水泥砂浆,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
(5) 二次浇注现浇板混凝土。
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 符合结构设计时的力学假定, 说明能够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反之, 如果通过精心组织施工也很难保证原设计效果的话, 就应当改变原设计力学计算模型的假定。
3 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施工缝的方法, 是在综合考虑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施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楼层现浇板设计施工缝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改变预留施工缝的支座支承形式, 将其改为简支支座, 断开负筋, 调整板底筋 (配筋量增大) 和负筋 (配筋量减小) 。这种方法改变了楼板的受力状态, 应重新进行设计计算, 并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 降低标高, 降低的高度为1个现浇板的厚度。由于楼房水平方向依靠圈梁拉结, 竖向依靠构造柱拉结, 因而这种调整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
(3) 施工缝处浇注混凝土时, 可先浇注圈梁混凝土, 后浇注现浇板混凝土, 直接在截面处留置现浇板的垂直侧模, 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 设计施工缝留置间距的确定。对大面积的楼层进行结构设计时, 应当沿纵向每隔20 m左右留置1条施工缝, 这样做既能保证原设计的力学假定, 又能消除现浇板的收缩裂缝, 同时还可以防止屋面现浇板由于热胀冷缩在顶层窗洞口处引起的八字缝。
楼板结构施工 篇5
关键词:楼板裂缝;预防措施;结构加固
最近,住宅楼浇楼板裂缝问题成为社会住宅质量投拆热点。在处理投诉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虽然,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泵送条件,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二)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四)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五)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三)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四)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五)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
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一)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二)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三)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楼板结构施工 篇6
目前我国提出了一套利用轻质高强薄壁管作为混凝土空心楼盖填充构件的体系,它具有较高的空心率和显著的结构优越性。20世纪60—80年代,应用于房屋建筑的空心板基本上都是预制构件,预制空心板在受力性能、抗震、节点设计及构造措施等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最早主要应用于桥梁结构,而且是单向板。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对空心板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开展。我国许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受力性能、设计、施工、应用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论述,在设计方法方面相继提出了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算法,可以利用现有的设计程序(如TAT、TBSA等)进行计算配筋,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相关类似结构体系的试验工作也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
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技术
2.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可按图1来确定。
内模在运输、装卸及堆放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严禁甩扔,临时堆放场地要平整,地面最好用细砂作垫层,内模堆放应水平放置,且高度不应超过8层,内模安装前在工地现场焊接制作专用吊装内模的垂直运输吊篮。吊篮应符合内模的尺寸要求,一般建议吊篮的尺寸为1.5m×2.2m或2.0m×4.2m,吊篮四周要封闭焊接,以免吊篮变形挤压内模,造成人为破损。
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内模安装位置准确和整体顺直牢固,并符合下列规定:
(1)内模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图纸未具体注明的,应满足平行管方向和顺管方向的水平间距5mm~10mm;
(2)区格内板周边和柱周围混凝土实心部分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图纸未具体注明时,应满足距梁边和柱边的水平尺寸在50mm~150mm之内,不应超出此范围;
(3)内模的固定方法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另由厂家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具体方案技术交底现场确定。
施工中筒芯需要接长时,可将筒芯直接对接;对需要截断的筒芯,截断后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内模损坏。对板面钢筋安装之前损坏的内模,应予以更换;对板面钢筋安装之后损坏的内模,应采取有效的修补措施封堵。
内模应采取抗浮技术措施,防止内模和楼板钢筋整体上浮,楼板底部钢筋每隔1m用铁丝与底部模板进行牢固拉接。
施工过程中,预留、预埋设施(水平管线、电线盒等)的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预应力筋铺设、内模安装等工序交叉进行。
预留、预埋设施宜布置在楼板结构的楼板实心区域、肋宽范围内。当预留、预埋设施无法避开内模时,可对内模采取断开或锯缺口等措施,但事后应封堵。预埋管线应集中布置在内模之间的实心肋内,安装内模前应提前做好集中管线安放位置的确定,严禁管线随意交叉布置,以免影响内模的安放。另外在管线集中处,可采取换用小尺寸内模等措施避让。
在浇筑混凝土前,除对钢筋、预应力筋和预留、预埋设施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外,还应按表1的规定对内模安装进行检查验收。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有吸水性的内模应浇水湿润。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根据内模形式和混凝土浇筑要求确定,不宜大于空心楼板肋宽的1/2和板底厚度的1/2,且不得大于31.5mm。
在内模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架空马道,严禁将施工机具直接旋转在内模上。施工操作人员不得直接踩踏内模。
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内模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泵送施工,并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宜小于160mm。振捣棒应选用30mm直径,在内模肋间插入振捣,振捣棒应避免触碰内模,以免把内模弄破,然后用平板振捣器在浇筑好的混凝土上面振平即可。浇筑混凝土时宜沿顺筒方向推进,应严格避免出现漏振部位,防止出现拆模板后出现蜂窝和孔洞现象。
2.2 质量控制
图1列出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的主要工序,图中“采取抗浮技术措施”与“板面钢筋安装”可先后进行,也可同时进行(为利用板面钢筋采取整体抗浮措施的情况)。与普通楼板施工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内模安装、对内模采取抗浮措施、预留预埋设施处理以及混凝土浇筑时的特殊要求。施工时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本节的规定执行。
当在内模间肋宽范围内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为了有效控制预应力筋的位置,便于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筋张拉,可将预应力筋并束绑扎,并在张拉端或锚固端将预应力筋分散布置。预应力筋张拉端采用穴模有利于锚具的封闭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内模应免受撞击和挤压。在运输、堆放以及吊运时,均应小心轻放,禁止甩扔。宜使用专用吊篮吊运内模,以防止损坏。
内模的位置准确和整体顺直与否,对于是否满足设计条件非常重要,应严格要求。这里所指的位置包括内模的绝对位置和内模与相邻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内模竖向位置的过大偏差将导致板顶厚度、板底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板的承载能力将受到影响,或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内模横向位置的过大偏差将导致空心板肋间混凝土的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板的实际截面尺寸将不符合设计条件。
在施工中筒芯可能需要接长或截短使用。接长时可将筒芯直接对接或截断后对接;截短时可将筒芯截断,并进行封堵。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内模损坏。板面钢筋绑扎之后,对发生损坏的内模,应采取填充麻袋、粘贴胶带纸或其他有效的封堵措施,以保证内模形状及密封。
在混凝土浇筑时,空心楼板中的内模受到浮力和振捣作用,可能发生内模上移甚至楼板局部上移,如不采取可靠的抗浮技术措施,将严重影响楼板的施工质量。
防止内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的技术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单个内模与楼板底模均应采取经实践检验的抗浮技术措施。在采取抗浮技术措施之前,应保证内模底部设计标高的准确性,并检查确认内模位置、间距以及区格板周边和柱周围混凝土实心部分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管线的预留、预埋应与钢筋和内模的安装互相配合,交叉进行。在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此应有明确规定和措施,避免在钢筋和内模安装后再进行预留、预埋施工,造成施工困难。
楼板实心区域是指区格板周边的混凝土实心带和柱周围的混凝土实心部分。预留、预埋施工时,水平管线、电线盒等原则上应避开内模。当无法避开时,可采用规定的避让措施。及时封堵因避让而造成的内模破损,以免混凝土浇筑时进入内模空腔内。在管线集中处换用小尺寸内模可有效避让管线,也不致造成楼板断面发生较大变化。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对钢筋、预留、预埋设施的安装质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外,尚应对内模安装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内模的隐蔽工程验收可反映内模安装施工的综合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验收是为了确认内模的规格、数量、位置、定位和抗浮技术措施等是否满足要求,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前楼板的综合施工质量。
内模安装的检查验收通常可与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安装的检查验收同时进行,检验批的划分与模板安装相同。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有吸水性的内模浇水湿润,是为了降低内模的继续吸水能力,避免影响结构混凝土的质量。
空心楼板中,内模之间肋宽和板底厚度相对较小,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粗骨料的粒径不宜过大。
施工人员直接踩踏内模或施工机具直接放置在内模上,可能造成内模破损,影响结构构件成型质量,故应避免。
浇筑混凝土时,内模在混凝土上浮力和振捣作用下,可能出现上浮、位置偏移或破损等情况。为避免事故和缺陷,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内模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的要求。
施工经验表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采用泵送施工并一次浇筑成型可保证工程质量。一次浇筑成型指楼板厚度方向不采用二次浇筑方法。混凝土卸料应均匀,避免因堆积过高而损坏内模。内模之间的肋宽一般较小,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可采用小型振动棒或高频振动片,并避免触碰内模、预应力筋和定位马凳。
3 结语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选埋设特制的非抽芯BDF高强薄壁成孔空心管,然后与钢筋混凝土浇筑为一体,从而形成现浇空心钢筋混凝土楼板,其孔洞率可达25%~45%左右。该结构刚度大、强度高,减轻了建筑物自重,建筑设计简单,功能灵活多样,施工简单易行,它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一经推广立即被建筑部门广泛采用,成为一种崭新而成功实用的现浇混凝土新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朱炳寅.无梁楼盖结构计算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1999,(8).
[2]余安东.升板结构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赵西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朱伯龙,董振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
楼板结构施工 篇7
关键词:施工,中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楼板开裂,对策
1 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开裂常见的处理方法
本文中研究的中高层住宅楼为两栋框剪结构建筑物, 地下室2层, 地上26层, 标准层面积为122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37100平方米。其中1号楼施工到第十层时在混凝土养护一个月并拆除梁板模后, 施工人员在楼板位置发现了局部裂缝问题, 还存在多处大面积的裂缝问题, 该位置在浇水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漏水现象。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十分复杂, 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楼板位置的温度变化异常、材料质量不合理以及施工工艺不完善等。虽然部分中高层建筑楼板开裂不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太大危害, 但是, 裂缝会降低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 导致建筑物整体耐久性和整体质量降低。图1是框剪结构建筑物示意图。
施工单位对楼板位置产生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之后发现:楼板位置裂缝问题不具有发展性, 裂缝基本保持稳定。为此, 研究人员针对实际施工状况对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开裂的处理方法做了总结:第一, 宽度在0.03mm以内的非贯穿裂缝, 对框剪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持久性不会产生影响, 该类裂缝通常不需要后期处理;第二, 如果裂缝的宽度在0.03mm以上, 该类非贯穿裂缝会直接引发钢筋锈蚀等问题, 在降低框剪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同时, 还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通常采用表面防水聚酯砂浆对裂缝位置进行封闭处理;第三, 如果裂缝呈不成片、分散形态分布, 该类贯穿性裂缝会引发钢筋腐蚀等问题, 通常利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第四, 如果楼板裂缝成片存在, 施工人员必须凿除混凝土重新浇筑。
2 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
2.1 施工不当
施工不当对住宅楼板质量控制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施工不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混凝土振捣不合理。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 充分合理的振捣施工可以保证水泥砂浆和骨料在模板中得到紧密的排列, 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密实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振捣不严实, 会导致骨料和水泥砂浆排列不严实, 楼板表面会出现砂浆层, 楼板表面砂浆水分蒸发后, 导致表面裂缝问题产生;如果振捣不均匀, 楼板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明显块状和凹凸不平等问题, 楼板位置将出现裂缝问题。
第二, 模板施工不合理。建筑物模板必须具有较强的支撑性能和刚度, 如果模板支撑性能较差或者刚度不够, 当楼板受较大外力作用时, 很容易引发楼板变形和开裂等问题。如果施工时间比较紧迫, 混凝土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就拆除了模板和底模, 楼面在承受较大荷载后会造成楼面结构扭曲或者开裂等问题。
第三, 施工安排不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 必须保障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才能实施下道工序施工, 如果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就很容易引发楼板裂缝问题;在混凝土初凝的过程中, 如果混凝土表面承受了较大的荷载力作用, 也容易导致楼板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第四,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混凝土施工中一次性浇筑的面积通常比较大, 混凝土表面和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因此较大,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非常快, 水泥缺少水化热作用后引发混凝土表面迅速收缩等问题;混凝土养护过程中, 如果混凝土表面保湿隔热工作不完善也会导致楼板开裂。
2.2 材料配合比不科学
合理的材料配合比在控制建筑物质量控制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配合过程中存在计量不准确、粉煤灰掺量不合理、含砂量大以及砂子过细等问题, 将会直接导致材料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的变化情况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值, 在实际配合过程中, 如果水泥和掺合材料、水以及外加剂溶液的配合量计量工作出现较大误差, 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强度将明显降低, 导致楼板位置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配置过程中, 如果出现粉煤灰掺量过大、含砂量大以及砂子过细等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将受到严重削弱,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塑性收缩从而导致裂缝问题;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施工需要泵送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材料在泵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凝土砂浆过多和骨料少等问题, 导致楼板位置产生裂缝。
2.3 设计不周全
设计不周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平面布局长度超出设计要求并呈现不规则现象, 导致后浇带和伸缩带位置设置不符合实际要求;第二, 楼板设计厚度不合理。实际厚度只能满足设计要求, 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影像因素;第三, 楼板中预埋线管数量偏多, 导致楼板位置混凝土厚度偏薄;第四, 楼板位置使用单层钢筋, 在支座处配置的钢筋间距偏大。
3 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 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影响因素很多, 除了常见的施工工艺不当、材料比配合不合理以及设计不周全以外, 环境和使用不合理等也会对楼板位置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影响。笔者对该工程进行了实际考察后, 针对施工不当、材料比配合不合理以及设计不周全等问题对相关预防和处理办法做了研究介绍。
3.1 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措施
3.1.1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实际施工过程中, 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人员在明确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后, 必须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间, 为混凝土能够在初凝之前完成浇筑和振捣工作提供时间保障;住宅楼板混凝土振捣施工应该综合使用平板振动器, 为提高振捣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 施工人员还要确保混凝土在最终凝结之前对楼板板面进行抹面处理, 抹面施工结束后, 施工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楼板表面, 冬季施工时还应考虑增加保温材料的覆盖, 以对楼板进行养护处理。
3.1.2 材料的吊运和模板的施工
要想有效预防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裂缝等难题, 施工人员还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吊运和模板的施工质量控制。材料在吊运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吊轻放的次数;材料的堆放位置必须做好模板垫层处理, 尽量与楼板跨中部位保持一定距离;合理控制吊运荷载对楼板产生的冲击;模板材料的选用和支撑体系的支设材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 还应该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吊装荷载与模板体系稳定性和安全性和控制, 在模板支撑体系立杆以下位置铺垫合适厚度的垫层;楼板拆模的过程中, 楼板混凝土和养护试块满足了设计质量要求后, 施工人员才能拆除支撑模板。
3.1.3 材料比方面的预防措施
第一, 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设计要求提高配合比计量的准确性。材料比配合过程中, 在合理控制水灰比例的同时, 还应该合理控制搅拌时间;结合施工现场砂含水量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必须保持一致;第二, 混凝土骨料用量通常占总体积的75%左右, 选用粗细程度适中的石子进行材料配合, 石子的含泥量在1%以下;砂子选用中、粗砂, 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
3.1.4 设计方面的预防措施
第一, 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强度要求, 并对楼板可能出现裂缝状况进行计算;第二, 在楼板每隔25m左右的位置设置合理的后浇带, 结合实际施工状况在楼板中间墙体设置一条宽度适中的伸缩带;在楼板死角位置设置双向钢筋。
3.2 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处理措施
3.2.1 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要求施工人员在确定楼板位置裂缝的实际状况后, 在表面涂抹和粘贴相关材料控制裂缝的危害性。表面涂抹的范围通常有严格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 楼板位置出现大面积的裂缝问题会直接采用贴补法, 减少楼面渗漏等问题。
3.2.2 填充法
填充法通常运用于裂缝宽度超过0.03mm的楼板裂缝位置。楼板位置出现0.03mm以上裂缝通常会引发钢筋材料腐蚀和渗漏等问题, 施工人员可以在裂缝表面使用防水聚酯砂浆封闭法对裂缝进行处理, 通过直接填充裂缝的方法减少实际使用中楼板渗水等问题。
3.2.3 灌浆法
灌浆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如果楼板裂缝不成片或者分散分布, 施工人员应该及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对楼板裂缝进行处理, 为提高楼板的使用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结构补强法处理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裂缝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和后期养护, 为减少和控制楼板混凝土裂缝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有效解决中高层矿建结构住宅楼板开裂问题, 首先应该从建筑物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着手, 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 如果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处理, 受长时间风吹日晒的作用, 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后, 将产生严重的收缩问题, 中高层建筑物楼板位置收缩值明显高于其他位置, 在加大楼板拉应力的同时, 还会加快楼板位置混凝土上水分蒸发速度, 导致楼板开裂问题。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综合各项影响因素, 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长辉, 张吉良.浅谈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和处理[J].科技资讯, 2010 (08) :65.
[2]吴绪志, 李志刚.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 2011 (06) :127.
[3]杨懿昕.某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的裂缝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4) :88-89.
[4]蔡建东.浅谈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裂缝原因及防治[J].门窗, 2013 (02) :346, 350.
楼板结构裂缝成因鉴定 篇8
关键词:鉴定,楼板,结构裂缝
近些年来, 许多新建房屋出现楼板结构裂缝, 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 结构裂缝对工程结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对楼板结构裂缝成因的鉴定非常重要。只有找出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出现的真实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进行可靠的加固, 并在今后的施工中有效预防, 保证结构安全。
1 楼板结构裂缝形成原因
1.1 裂缝成因分类
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另一类是施工方法不当。
1.2 裂缝成因形式
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的具体原因主要有: (1)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量不足 (表现为钢筋间距过大) ; (2) 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楼板实际厚度比设计厚度小, 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 (3)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强度偏低) ; (4)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负弯矩区受拉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 (表现为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对于设计要求偏大的程度较大) ; (5) 施工方法不当 (如楼板过早地承受较大荷载或模板拆除过早) 。
2 鉴定内容及过程
2.1 鉴定内容
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较多, 但主要成因与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及间距、施工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有关。因此, 楼板结构裂缝成因的鉴定应主要针对施工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 为明确裂缝的实际成因, 需对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及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进行鉴定。
2.2 鉴定过程
在鉴定过程中, 先对楼板厚度、楼板混凝土强度及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进行鉴定, 如果这三项内容均符合规范要求, 再对该建筑是否改变原有结构用途、施工是否符合规范 (根据相关的施工验收资料) 进行鉴定。鉴定分析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2.1 对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的鉴定
对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的鉴定包括对楼板受力筋、分布筋水平间距及垂直位置进行鉴定。对钢筋间距及位置检测通常采用非破损的方法, 使用钢筋定位测试仪进行测量。钢筋混凝土楼板受力筋、分布筋位置检测方法为平行扫描法, 平行扫描法是指先在与上层钢筋设计方向垂直的方向扫描两条相互平行的测线a1、a2;确定钢箍筋的准确位置和走向。沿间距较大的上层钢筋中间位置扫描两条相互平行的测线b1、b2, 确定下层钢筋的准确位置和走向, (如图2和图3所示) 避免出现误判。
在检测工作中, 首先使用钢筋定位测试仪随机检测出1 m楼板受力筋或分布筋位置;其次用钢卷尺测出每两根相邻钢筋的间距, 根据规范中楼板钢筋间距偏差允许限值, 对每两根相邻钢筋间距值一一进行判断钢筋是否合格。
2.2.2 楼板混凝土强度的鉴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回弹法;另一种为取芯法。其中, 取芯法结果更为准确, 但取芯时会对原结构造成破坏, 影响结构安全, 降低结构承载力。因此个人认为采取现场回弹法, 虽然这种方法检测楼板混凝土强度不够准确, 但这种检测方法不会对原结构造成损伤。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对各测区的回弹值进行换算得到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参照竣工图中强度设计值得出鉴定结论。
2.2.3 对楼板厚度的鉴定
按规范要求随机抽取时活荷载较大和跨度较大的楼面板。根据验收规范的要求一定数量的点进行检验。楼板厚度的检测采用非破损的方法, 采用楼板厚度测试仪进行检测 (以DDL-A型楼板厚度测试仪为例, 如图4所示) 。
测量时, 发射探头表面贴紧被测楼板底面, 接收探头紧贴被测楼板的另一相对面 (即顶面) , 如图5所示。接收探头沿板面移动, 接收探头显示数值最小的位置 (见图6) , 楼板厚度值即是该最小值。对选定的楼板, 应检测5个点, 测点位置如图7所示, 根据验收规范 (2010年版) 对所测数据是否合格进行判定。
2.2.4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鉴定
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点主要为负弯矩最大处和正弯矩最大外, 即板底跨中和板面支座处。根据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板类构件应抽取一定数量构件进行检测;当有悬挑构件时, 应抽取一定比例的悬挑板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定位测试仪进行检测, 随机抽查有代表性的6根。按规范操作要求进行检测, 将仪器自动记录的保护层厚度与规范规定的合格区间一一对比, 并算出合格率。如合格率未达到90%以上, 则需要重新抽取同样数量的楼板进行一一检测, 并求出两次检测的所有数据的合格率达到90%方可, 同时所检测数据中不能出现超出允许偏差1.5倍的数值。
2.3 鉴定注意事项
(1) 鉴定中通过仪器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 并注意正确读数。
(2) 在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分析时, 由于建筑工程市场中大多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都由建筑承包商承包给一些专门从事资料工作的个人来完成, 资料与现场的施工情况不符合, 因此鉴定应主要参考设计资料进行并辅以工程经验。
3 结论
楼板结构裂缝成因鉴定工作中, 先应结合竣工图对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鉴定, 从鉴定内容中分析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因素;再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鉴定, 找出不当的施工方法, 特别注意竣工验收资料中各工序的时间先后关系。其中, 对施工方法鉴定时, 以资料为辅, 以施工经验及验收规范为主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晶.商品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预控措施[J].安徽建筑, 2006 (2) .
[2]陈少发.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0) .
[3]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JGJ/T 23-2011.
楼板结构施工 篇9
关键词:砖混结构,楼板结构,裂缝,检测,原因分析
1 前 言
砖混结构主体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墙体、楼板等部位易开裂,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效果和正常使用, 有些关键裂缝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减少砖混结构住宅的裂缝, 提高结构耐久性需从多方面入手, 抓好结构施工管理固然重要, 而做好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施工图审查, 完善各种结构构造措施更是提高结构耐久性、实现投资最大效益的必要前提。
2 工程概况
湖南永州某住宅小区, 部分建筑为六层加阁楼砖混结构, 建筑物每个结构单元长度为44.4 m, 层高3.0 m, 总高度21.3 m (包括阁楼高度在内) , 结构平面尺寸及屋顶结构布置见图1和图2。六层顶局部加阁楼, 阁楼北部为上人屋面, 详见图1、图3。平屋面构造做法为40 mm厚钢筋混凝土防水层, 下设60 mm厚水泥珍珠岩保温层兼作找坡层;阁楼坡屋面构造做法为浇结波形瓦, 下设40 mm厚聚氯乙烯保温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自防水;外墙为240 mm厚砖墙, 外墙及屋面未做节能设计。
本住宅按6度地震设防, 场地东部为粘土地基, 覆盖层较厚;西部为石灰岩地基,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 设计单位进行了地基处理。本住宅设计为纵横墙混合承重结构,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体采用MU10烧结标准砖, 混合砂浆, 一、二层砂浆标号为M10, 三、六层及阁楼为M7.5, 四、五层为M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每层设圈梁, 构造柱设置满足规定, 基础及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阁楼北墙C轴上设计墙梁, 见图4。屋顶混凝土浇筑时间为2004年11月下旬, 工程2005年2月竣工, 2005年9月发现钢筋混凝土屋面楼板开裂, 之后有关单位进行了裂缝观察、检测和分析。
3 裂缝观察及检测结果
该裂缝空间上分布在每个结构单元的顶层屋面板, 由于该裂缝的产生, 造成六层局部横向墙体及阁楼C轴外纵墙开裂, 可见裂缝集中分布在每个结构单元端部, 在结构平面上基本对称, 见本文图1、图2、图3, 详细检测结果如下:
1) 每个结构单元顶板主要裂缝有2条, 分布在结构单元端部B-1板, 该房间基本呈方形, 裂缝沿板块的对角线走向, 见图2, 缝宽0.4 mm~0.5 mm。开裂部位已经漏水, 加铺SBS柔性防水处理, 起到一定效果, 但是季节变化时, 重新渗漏, 初步分析裂缝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此板三面支承在砖墙上, 南侧支承在C轴墙梁的连梁上。
2) C轴阁楼墙体开裂, 裂缝沿窗台水平方向向两端延伸, 集中在结构单元的两端, 缝宽0.2 mm~0.3 mm。A轴沿窗台分布有八字形裂缝, 宽度较小。
3) 有关方面重新复核施工图, 原设计屋面板、顶层墙体及阁楼墙体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检查原始资料, 屋面混凝土强度报告、砖及砂浆强度报告满足要求, 施工管理基本符合有关规定。
4) 通过现场解剖检查, 屋面板裂缝完全贯通;阁楼墙体水平裂缝沿着砖的水平灰缝延伸, 在构造柱部位裂缝消灭或断开, A轴斜裂缝沿砌体的齿缝走向。经过一年多观察, 发现屋面顶板裂缝受温度影响而变化, 夏季和冬季裂缝有明显的变化。在常温下, 裂缝基本稳定, 结构单元中部未发现裂缝。
4 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 五层及以下各层墙体相应部位未发现裂缝, 说明地基基础没有产生较大变形及质量隐患, 且不是形成上述裂缝的主要因素, 根据裂缝分布位置及特点, 分析原因如下:
4.1 温度作用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 阁楼顶板受阳光辐射, 夏季屋面表面温度达到50 ℃以上, 虽然设计有保温层, 但是, 阁楼屋面板温度达到40 ℃, 阁楼墙体温度相比略低, 平均达到30 ℃。由于相对温差的存在, 造成顶板与墙体接触面产生剪应力, 墙体产生较小的拉应力。当顶板变形较大, 通过摩擦阻力使墙内产生的主拉应力达到一定值时, 便引起主拉应力或剪应力水平裂缝。温度应力作用下主要沿窗台等断面薄弱部位首先开裂。墙内产生的最大温度应力可以采用下式进行简化计算:
undefined
其中参数undefined
式中, β为计算参数;Cx为混凝土板与砖砌体之间的水平阻力系数;α1为砖砌体线膨胀系数;α2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t为墙厚;b为板的计算宽度;h为板厚;Ec为顶板混凝土弹性模量;L为墙体长度;T1、T2分别墙体温差、顶板温差。在本例中, 取Cx=0.3N/mm3;α1=5.0×10-6;α2=1.0×10-5;t=240mm;Ec=2.55×104MPa;h=100mm;b为阁楼宽度的一半2 800 mm;L为结构单元长度44.4m。假设初始温度为14 ℃, 夏季屋面板最高温度达到40 ℃, 墙体最高温度达到30 ℃。计算得到C轴纵墙内最大剪应力τmax为0.525MPa。上式计算所得为弹性剪应力, 考虑应力松弛系数0.7后, 砖砌体的徐变剪应力τ1max=τmax×0.7=0.367MPa, 而砖砌体修正后的抗剪强度值为0.156MPa, 显然, 温度变化产生的剪应力值大于砌体抗剪强度, 此应力沿C轴外墙向下传递, 在窗间墙处首先开裂。
4.2 局部结构布置不合理, 内纵墙开洞率较大, 应力集中
由图1及图4可以看出, 该住宅的C轴结构布置不合理, 顶层以下内纵墙开洞率达到67%, 在六层顶, 该部位墙体受温度应力和重力应力综合作用, 受力复杂, 其中温度应力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墙体反复受力, 墙体薄弱处首先开裂。从图2、图3可见, 在C轴纵墙上下不连续, 应力集中, 墙体易开裂。阁楼墙体承受较大温度作用向下传递, 引起六层墙体变形, 六层C轴内纵墙很少, 顶板在平面内刚度较大, 墙体变形引起顶板被动变形, 最终在顶板内产生水平方向剪应力。通过进行简化计算表明, 屋面水平板在承受水平温度作用时剪应力较大, 受剪截面尺寸不足, 局部开裂。
4.3 顶层梁板设计存在构造缺陷
在顶层C轴设计的WL-2实际是墙梁的托梁, 施工图设计不能满足有关构造要求。根据现行设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 与墙梁的托梁连接的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 托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墙梁中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 托梁跨中截面纵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6%。施工图中这些构造要求未满足。同时该墙梁上部设计有窗洞, 托梁受力更复杂。
4.4 顶层及阁楼抗震构造措施薄弱
该建筑位于6度设防地区, 虽然每层设置圈梁, 但圈梁断面偏小, 圈梁纵向钢筋4ϕ10、箍筋ϕ6@250, 仅满足最低抗震构造要求。顶层及阁楼受力复杂, 此部位构造柱应适当加密, 配筋加强, 实际结构未采取措施。
4.5 结构单元端部纵向刚度偏于薄弱
分析图1、图2可知, 结构的B、C轴内纵墙与山墙不能直接相连, 设计有屋顶连梁受力, 端部形成大房间, 纵向刚度差。局部为纵横墙混合承重, 应力比较复杂, 内纵墙局部荷载集中、墙体比较薄弱处极易产生裂缝。
4.6 屋面及外墙节能设计未考虑
该住宅所处地区根据国家规定应进行节能设计, 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应提高, 外墙应按节能要求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以降低温差, 减少屋面与外墙的裂缝, 实际未采取措施。
5 防止结构开裂的措施分析
1) 合理布置竖向构件。
顶层的结构布置受建筑平面布置及其他层结构布置的控制和影响, 结构平面布置应保持平面内刚度均匀, 纵向、横向刚度对称, 可防止局部薄弱部位开裂。竖向受力构件设计合理, 竖向传力明确, 结构竖向受力构件空间均匀分布, 防止层间刚度突变。屋顶和端部墙体应避免刚度突变, 减少较大跨度墙梁使用, 防止应力集中。
2) 适当提高顶层构件的刚度和配筋。
加强屋面板的纵向刚度, 同时保持屋面板平面内纵向、横向刚度对称, 适当提高顶层屋面板的配筋率, 在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 现浇板配筋宜采用细筋密布的原则选择钢筋, 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增强墙体配筋, 在顶层门窗洞口边宜设计钢筋混凝土小型构造柱, 防止墙体开裂, 提高抗剪能力, 在抗震设防施工方便、防水透气等耐久性能好、节能效果显著、无污染,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屋顶建筑造型设计与屋面防水适当结合。
为了提高屋顶及整个建筑的整体造型, 建筑师习惯在屋面上设计阁楼, 建议阁楼设计为坡屋面, 布满整个屋顶, 既解决整体造型, 又有利于防水, 同时结构构造简单, 便于施工, 防止温度作用下局部首先扭转变形。
4) 加强构造、节能设计, 控制伸缩缝长度, 提高外墙及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伸缩缝位置严格按规范设计, 建议纵向长度大于40m的砖混住宅屋面板设计后浇带, 消除混凝土收缩应力。在季节变化温差较大的地区, 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节能型承重空心砖外墙, 或同时采取外墙及屋面保温隔热技术, 减少建筑物墙体及屋面板温差, 降低温度作用带来的附加应力, 提高结构耐久性。
5) 顶部构造措施加强。
适当提高顶部1层~2层结构的混凝土及砂浆强度, 增加圈梁高度, 顶层构造柱加密设置, 提高顶层圈梁及构造柱配筋率。减少结构单元长度, 减少结构单元长度, 减少温度应力。端部开间屋面板适当加厚, 屋面设计为双层双向钢筋, 提高板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提高防水能力, 有利于降低结构的正常维护费用。
6)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选择有利季节施工。
一般地说, 尽可能选择有利于降低温差的季节施工主体结构, 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添加外加剂, 增强屋面结构的弹性, 提高抗裂能力, 屋面结构施工完成后应特别重视养护, 达到足够强度后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防止屋面结构在阳光下曝晒, 减少收缩应力产生, 增强混凝土及砖砌体综合质量, 提高砖混结构的耐久性能。
6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六层加阁楼砖混结构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裂缝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 并对原设计施工图重新做了分析审查, 论证了该砖混结构建筑平面、顶层水平和竖向受力构造的不合理布置及保温隔热构造措施不完善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同时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结构裂缝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卫军等.砌体结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楼板结构施工 篇10
关键词:板面裂缝;裂缝分析;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38-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已成为了一种质量通病,特别是现在的商品房对工期要求比较紧的裂缝出现的情况更为普遍。裂缝的出现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结构是否安全,其次是影响美观。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裂缝起主要影响有: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裂缝虽对承载力无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从而间接的影响结构安全。因此我们应该足够重视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文章就商品房中裂缝作简单的讨论。
1 裂缝产生的部位
从本院已大量施工的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来看主要集中在板的支座部位,板的阳角处及异形板中;在一些矩形大板中偶尔也会产生裂缝,但相对比较少;当建筑的长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在房屋的端部开间内也会产生裂缝。另外屋面板出现裂缝的情况也比较多。
2 裂缝形成的原因
裂缝形成的主要是由荷载超过设计范围、结构计算模型简化误差、混凝土结构材料收缩、温度、基础沉降不均以及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从技术角度来分为:设计、施工、原材料不合格等方面问题,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原因
①楼板板厚不足。现在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基本上都是C30,就其材料强度来说不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因此楼板的刚度不够主要是板的设计板厚不够,在我们楼板跨比较大或是异形板中过分相信我们的计算软件,而且忽略了挠度计算值,从而把板的厚度取得比较薄,虽然我们的板配筋足够了,但是由于挠度过大板也会开裂。
②楼板配筋设计不合理。现在大多数设计人员在配板钢筋的时候支座负弯矩筋长度一律按板短跨的1/4来取,而在板跨比较大的时候还应根据板的受力应力图来确定支座钢筋的长度。因此板负弯矩筋长度不足也是容易引起板支座开裂。其次现在我们的板钢筋强度都很高一般采用的是冷轧带肋钢筋或三级钢,在计算中没有考虑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或是把钢筋间距设计过大从而造成板的开裂。
③板的温度应力。温度对局部板的影响主要是异形板和跨度比较大的板较为明显,在大板和异形板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设计人员只配置一定长度的负弯矩钢筋而不设置温度应力筋,当温差较大时板往往就会开裂。
④板内管线过于集中。现在人们对住房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主要的强电和弱电线主要从板内的管线内通到各个房间,而高层住宅中线路是分别从电井里引向各套住宅。因此在电井周围班内管线就比较多,由于设计的板厚不够或在管线的上面没有设置钢丝网就容易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⑤加载过早。当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施工单位把材料堆放在楼板上造成板开裂。
2.2 施工原因
①施工技术原因。现在我国正大跃进式的发展房地产,就其要求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施工员,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从而我们的施工队伍技术参差不齐,施工处的成品质量也比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时模板未固定好,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模板移动出现局部爆模从而影响板的平整度和厚度,直接影响了板的荷载承受能力。板保护层厚度过大造成板钢筋骨架的有效高度不够,从现场来看主要是板顶面保护层厚度过大而部分地面保护层又过小甚至局部地方钢筋直接与模板接触了,从而减小了板的截面有效高度直接减小了板的承载力。
其次,支座钢筋的影响。在施工时很多施工单位都不在板支座附近设置铁马凳在现场人员的走动下经常把板负筋踩踏而浇筑混凝土时又不把钢筋拉起来,相当于此支座处没有设置负弯矩筋从而使支座处经常出现裂缝。此裂缝的形成原裂缝整治中经常找不到原因,为我们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应该引起我们设计、施工及监理等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②养护时间不足。为了赶工期现在我们的商品房一个月可以施工5~8层左右,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钢筋上面,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很少去养护,养护的次数明显不够,特别是夏天影响更为明显。养护的水量和次数不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而下一道工序又是接着在该层上施工,荷载早早的加在上面板就极易开裂了。
③水化热的影响。水化热主要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影响较为显著(如转换层的梁板柱)。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选择水化热小的水泥、合理的施工方法以及后期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3 防治裂缝的主要技术措施
我们分析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也主要是从设计、施工及原材料几个方面来实施,其主要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设计控制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一般不大于C30;当混凝土强度较高时应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如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或适当提高板的配筋率以及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等。现在板钢筋一般采用高强度钢筋,从计算要求来说钢筋间距可以做到250 mm或300 mm;但考虑到现行的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mm。
分布钢筋的影响:现在部分设计人员忽视分布钢筋的作用,分布钢筋除了固定受力钢筋外还起着分担一部分板荷载,以及抵抗温度变形的作用。分布钢筋设置不合理也有可能造成板开裂,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分布钢筋的设计。
负弯矩筋长度影响:现在我们的设计主要是依靠设计软件来完成,由于设计水平的不同,部分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过于依赖设计软件,不注重规范和结构概念设计,设计软件计算的是多少设计图上就画多少而不去看我们的设计内力包络图。在板跨度比较大或板荷载比较大的情况下负弯矩筋有可能就不止我们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的1/4板跨。因此笔者建议在板跨度较大、异形板及荷载较大的重要结构板宜双层双向配筋,适当提高板的配筋率或适当加长负弯矩筋的长度。
3.2 加强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规范化措施
除了减少设计方面产生的裂缝外,加强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规范化要求也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首先施工应有专业的施工技术员,施工员应能够完全读懂设计图纸,懂得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以及懂得必备的结构专业的构造措施。其次施工人员应有专业素养及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在施工过程中加工出来的成品应尽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是脆性材料,而只有钢筋和混凝土有效的结合才能保证结构的合理受力,因此钢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现就在结构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钢筋问题分析如下: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受拉或受压,承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混凝土板受力主要是要保证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因素为板的上下面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控制,但纵横向的垫块间距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垫块间距过大很难保证垫块之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因此垫块应尽量采用混凝土预制垫块且尺寸不宜过大,尽量把垫块间距缩小以保证截面的有效高度从而保证板不至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板开裂。
楼面上层钢筋网位置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为:板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因此要求在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铁马凳或其它固定工具。一般来说铁马凳的数量1m2内不少于3个,且应绑扎在上下层钢筋之间。在人流走动较大的部位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加强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现有被踩踏的钢筋应及时复位。
3.3 防治预埋线管处裂缝的措施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因此在管线比较密集的地方应该附加细钢丝网。
3.4 材料堆放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单位又要急着下一层施工,各种原材料集中堆放在楼面上,而这个时候混凝土板还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板会应为承载力不足而开裂。
对于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5 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混凝土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尤其是在夏天应特别注意浇水养护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达到各个阶段的强度值。
4 结 语
总之,裂缝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设计、施工及原材料等各个环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综合预控,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的探讨 篇11
一、房建结构楼板裂缝的主要类型
一般而言,楼板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纵向裂缝,即沿着房屋纵向产生裂缝,此种裂缝在房屋楼板裂缝中最常见。横向裂缝,即沿着房屋的横向产生裂缝。不规则裂缝,即房屋产生的裂缝无任何规则。角部裂缝,即在房屋的角部产生的裂缝。楼板根本的横向裂缝,即楼板层之交汇处产生的裂缝。顺埋电线管方向所产生的裂缝,不过此种楼板裂缝并不常见。
二、房建结构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
虽然在房屋开工建设之前,会进行科学设计与论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房屋承重是难以在房屋建设结束之前给予准确衡量与估算,导致在设计过程中,房屋设计者往往为了能够增加住房的使用面积,常常将安全储备功能进行设计过小,以及配筋不足,如此制作的房屋梁板的刚度比较差,它的整体挠度也偏大。在此条件下,房屋比较容易产生四角裂缝。另外,如果房屋建的比较长,但是房屋设计者却未设置伸缩缝,如此一来在薄弱的环节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由此导致纵向裂缝以及横向裂缝。如果房屋设计不够合理,则会引起楼板受力不够均匀,从而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2、混泥土浇灌原因
大部分的房屋都是运用混凝土进行浇灌而成。因此,要高度意识到房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水泥保质期不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降低其质量。如果使用不合格的水泥,则会严重影响到房屋混泥土的各种质量指标,比如强度与硬度等指标,这样就容易产生楼板裂缝的问题。另外,运用含泥量比较多的粉砂进行配制的房屋混凝土,其收缩性比较大,其抗拉的强度比较低,则也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3、施工或养护过程中原因
依据房建施工的有关规范及要求,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要使用苫盖并给予浇水,可是市场上的苫盖材料并不多见,这样施工人员就不使用苫盖并进行混泥土浇水,如此一来所制作的混凝土之强度与硬度,甚至拉伸度均难以符合房屋建筑设计的有关要求。使用这样的混凝就容易导致房屋产生裂缝。另外,如果拆模过早、所使用的模板的刚度不大、保护层太厚以及承载力有所降低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楼板裂缝。
三、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技术措施
1、设计方面
房屋设计者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清楚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房屋产生裂缝的各种处理措施。施工人员在房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此些处理措施。假如施工人员采用的是直径比较小的钢筋,此时钢筋之总拉伸力是难以达到房屋建筑设计的有关要求,就容易产生裂缝,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应适当将配筋率给予提高,适当增加使用钢筋的数目,以增强混凝土的拉伸力。另外,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房屋角部的负筋应该进行双向配置,即使使用单向板也要给予四面都要配置负筋,也可以适当将钢筋的间距进行缩小,以提高浇注板之抗裂的能力。
2、混凝土方面
施工单位应注意水泥的保存方法,水泥应该存贮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如果运用罐式方法存贮水泥,则要确保存贮罐必须密封不能漏水。同时要注意水泥是不容易长期进行存贮的,一般都是在确保房屋施工的进度条件下,采用一边使用一边购买的方式。房屋混凝土的搅拌必须依照有关设计要求进行,如果将其运至施工现场发现了离析的现象,则应进行二次搅拌,另外要确保“水泥、砂石料、水”三者之间的混合配比的比例符合有关施工要求,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做关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抗折等多个性能的测试,以确保房屋混凝土达到施工的有关要求。目前,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减缩剂,如果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结合需要给予掺入一定量的减缩剂,有益于减少楼板的收缩缝。
3、施工方面
在施工方面,现浇板设置一定的伸缩缝具有重要的意义。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大约在14厘米,抑或依据房屋的实际单元给予纵向长度进行设计,在楼板的支座处可以控制在10厘米左右。在房屋的伸缩缝之内均要加上灌软体的材料,以确保混凝土之骨断筋连。在楼板浇注的过程中,使用钢筋进行绑扎时,应该确保绑扎间距大小一样,同时绑扎应该结实,防止脱落的现象的发生。在楼板浇注的过程中,还要不能让钢筋产生移位,同时施工人员也不要将负筋给予踩住。在对房屋预埋一些电线管之时,应该在电线管的下面安装一些钢丝网,且电线管的预埋方向应该保持跟钢筋受力方向一致。按照有关施工要求,运用覆盖和浇水的方式进行养护混凝土,浇注以后要给予及时浇水,运用草垫的方式或其它方式进行覆盖,同时水干之后要让水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补充,确保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以实现养护的目的。
综上,要彻底解决好房屋楼板的裂缝问题,关键是要施工人员认真、严格依据房屋施工的具有要求进行施工,不能偷工减料,不能盲目进行施工,同时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举措及新技术。
摘要:房屋建筑近几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房建结构楼板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房屋的质量以及用户的日常生活。应该高度重视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措施。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了房建结构楼板裂缝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对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房建结构,楼板裂缝,施工,养护
参考文献
[1]高丹盈,赵军,朱海堂.纤维混凝土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楼板结构施工】推荐阅读:
楼板结构07-23
空心楼板施工08-17
楼板加固施工方案11-15
现浇砼楼板施工08-12
最新新中科楼板裂缝处理施工方案09-30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施工方案09-1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施工合同书10-06
楼板裂缝环氧树脂注浆及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案07-16
楼板加固06-02
楼板振动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