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空心楼板

2024-09-24

混凝土空心楼板(精选10篇)

混凝土空心楼板 篇1

1 技术设计原理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 (简称GZ) 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 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 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 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 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 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 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 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 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 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 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 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 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 另外, 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 振捣时骨料下沉, 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 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 强度增长, 混凝土固化, 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 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 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 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 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 板中上浮幅度较大, 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 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 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 芯管容易上浮, 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 则芯管也会上浮, 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 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 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 每次摊铺厚度过大, 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 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 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 再浇注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泵管下料时, 冲击力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 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 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 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 造成芯管移位。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 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 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 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 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 研究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 施工浇注顺序指挥, 混凝土的振捣,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环节责任到人, 保证施工有条不紊。

3 效果及结论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对芯管加固体系、芯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 并专门设计定做一根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 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 结果上浮率都控制在3% (板厚) 以内, 平均上浮高度为6mm-9mm, 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 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社会各界的认同。

混凝土空心楼板 篇2

【關键词】超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裂缝控制技术

目前,我们在对超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空心楼板结构的浇筑面积过大,使得混凝土就内部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化热。这就使得空心楼板中的存在着温度应力,这就容易导致空心楼板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开裂的现象,让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采用相应的裂缝控制方法,来对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以满足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

一、工程实例

在某建筑工程中,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2654平方米,属于超大面积建筑结构,其地上结构主要5层,地下结构有2层。在该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考虑到该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其楼板结构进行设计时,就采用超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满足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

二、空心无梁楼盖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蒸蒸日上,人们为了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就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材料和设备应用到其中,从而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让建筑物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中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应用,首先在建筑楼盖中设置高强符合薄壁管,再在其中设置暗梁结构,其次将混凝土浆液灌注在其中,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目前我们在超大面积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空心无梁楼盖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还很好的满足了超大面积建筑物施工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对空心无梁楼盖技术进行相应的优化,让其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技术难点和施工问题

在该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让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就将其厚度设置为35cm,其高强符合薄壁管的直径为25cm,并且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将混凝土结构厚度之间的间距进行优化,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从理论角度讲,5cm的浇筑厚度,完全可保证浇筑混凝土的匀质性。但考虑两层面筋、两层底筋及预埋线管所占的空间,那么楼板现浇混凝土的最薄厚度大打折扣。如何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充满预定空间,同时避免最薄的部位砂浆富集而邻近部位石子堆积的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施工难题。

在对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其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混凝土在就很容易到混凝土空心楼板在使用时,其收缩量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进而出现混凝土空心楼板开裂收缩的现象,因此为了我们保障施工的质量,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

四、技术方案的确定

原设想采用低水灰比与小坍落度的普通混凝土、设置后浇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措施来避免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和保证现浇混凝土的匀质性。考虑上述措施的局限性,并以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为依据,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通过抗裂钢筋的设计与配置,将混凝土中可能产生的收缩应力分散,避免硬化混凝土产生较多的不规则裂缝。

2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通过混凝土内部膨胀能的有效均匀传递,补偿混凝土收缩,防止或大幅度减少超长大面积楼板的开裂现象。在本工程中,除预先留置的沉降后浇带外,每隔40m--60m左右设置一条2m宽的膨胀加强带。

3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采用5mm一20mm的小卵石级配,并要求混凝土现场人模坍落度为16cm--18cm,以充分保证不同部位现浇混凝土的匀质性。

五、主要施工措施

1在浇注混凝土前,用水将GBF高强复合薄壁管充分润湿,以保证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紧密、完好。

2浇注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人模坍落度在16cm--18cm左右,并用直径3cm的小振捣棒对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侧下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防止楼板底部与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下端相接触的部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同时应避免因混凝土过振而导致该部位砂浆富集的现象。

3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和养护工作,在浇筑完的一小段混凝土硬化后,用塑料薄膜班盖其表面;大块面积的馄凝土浇筑完毕并硬化后,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六、性能分析

国内有关专家根据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在干空中产生收缩的现象,认为膨胀剂宜用于与水接触的地下结构,但我们的工程实践认为,在建筑物不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前提下,超长大面积的混凝土楼板施工完全可成功应用UEA混凝土无缝设计与施工技术:

(1)在非冬施季节,硬化后的楼板进行了充分的饱水养护;在冬施季节,保温保湿养护的楼板在与其紧密接触的养护材料的封闭下失水很少。这为充分发挥UEA混凝土膨胀剂的性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2)现行膨胀剂的行业标准中的干空试验是在(20土3)℃、相对湿度(60土5)%的条件下测试,而国内许多地区的大部分季节特别是南方的湿度远高于(60±5)%.考虑硬化混凝土的徐变和应力松弛等因素,楼板在养护后、使用前的时间内产生的实际干缩量可能低于标准值。

(3)处于建筑物内的楼板,其温、湿度变化远小于室外,因而其温差和干燥收缩也远低于露天环境。

(4)建筑物在交付使用前,均采用墙体材料进行立面围隔,并对楼板充分润湿后进行砂浆找平、甚至装修等交工工序处理。被上述材料筱盖后的楼板基本处于保温、绝湿状态。实验表明,绝湿状态下的UEA补偿收缩混授土仍有微量的膨胀(0.1/万一0.35/万)。

七、总结和讨论

(1)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可显著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节省层高或提高净空高度,使用性能优良,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应。

(2)钢筋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中的现浇混凝土部分的收缩应力分散,避免因收缩应力不均而产生较多的无法预计的裂缝。

(3)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施工技术,可提高楼板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一缩短施工工期,并有效防止超长大面积楼板混凝土的开裂。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超大面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对超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裂缝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还进一步的满足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忠宝.超长混凝土结构楼板温度场的监测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施工 篇3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 (简称GZ) 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 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 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 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 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 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 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 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 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 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 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 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 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 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 另外, 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 振捣时骨料下沉, 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 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 强度增长, 混凝土固化, 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 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 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 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 板中上浮幅度较大, 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 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 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 芯管容易上浮, 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 则芯管也会上浮, 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 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 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 每次摊铺厚度过大, 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 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 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 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 再浇注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泵管下料时, 冲击力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 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 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 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 造成芯管移位。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两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 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 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 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 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 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 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 研究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 施工浇注顺序指挥, 混凝土的振捣,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环节责任到人, 保证施工有条不紊。

3 效果及结论

混凝土空心楼板 篇4

关键词:薄壁空心内模 楼板施工

0 引言

BDF高强薄壁管(筒体)是以硫铝酸盐或铁铝酸盐水泥、粉煤灰为胶凝材料,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性材料,掺入适量的砂、水、改性剂,在专业生产机械和模具的作用下复合而成。成品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易燃、成孔规范、安装薄壁空心内模目前在国内建筑工程中已有部分应用,由于现浇楼板按照一定排列规则内置了薄壁空心内模,沿布管方向的现浇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从而减轻了板结构自重,荷载减小,因此筒体空心内模楼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少,而箱体空心内模增加了肋梁的做法,配筋并未减少,但筒体内模与箱体内模楼板都降低了混凝土的用量,同时此种楼板具有一定的隔声、隔热效果,符合北京地区节能保温要求,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板综合造价有所降低。

1 建筑概况

A、B、C区联体建筑工程是集办公、演播、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8814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7736.69m2,地上建筑面积51077.4m2,框架结构,地下局部3层,地上局部5层。地下结构为一个整体,而地上则分成三栋独立的建筑物,设计选用了BDF薄壁空心内模,主要应用于本工程的-3层顶板及-2层顶板,薄壁空心内模分为筒体内模与箱体内模,内模部分的现浇板厚250mm,空心内模截面高度为150mm,筒体内模长1000m,箱体内模为尺寸500mm×500mm,楼板纵横向轴线间距均为8.1m,在框架柱间设置框架梁,梁顶与空心板板顶标高相同。内模楼板的钢筋为板内双层双向钢筋,筒体内模双层钢筋间设置拉钩,箱体内模间设置肋梁。

2 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2.1 筒体内模固定支架的设计 筒体内模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固定支架的设计。筒体内模与箱体内模不同,它的外形为一个筒体,在楼板钢筋下层铁上放置筒体内模时不容易准确定位,因此需要对其加工“固定支架”来作为辅助固定与定位的工具。如果没有设计并固定好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也容易出现筒体内模位移的现象,固定支架的设计决定了筒体内模楼板的施工质量与施工速度,在筒体内模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先决作用。因此在设计固定支架的方案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下插式支架到底部固定式支架,再到购置定型支架,最终结合施工现场设计了在现场加工的下侧固定式半圆形钢筋支架。此种钢筋支架使用施工现场10的钢筋废料,现场加工成内径与筒体内模外径相同的半圆形支架,并经过设计计算,兼做楼板中的马凳,很好地解决了筒体内模施工速度与准确定位的问题。固定支架见图1。

2.2 空心内模抗浮措施 空心内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模必然会上浮,抑制空心内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如果没有有效的抗浮措施,还易造成空心内模及楼板钢筋的整体上浮,致使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使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为了解决空心内模上浮问题,经过计算在每个抗浮点采用1根18号铁丝,由楼板上层钢筋穿至楼板模板下侧,与模板下侧支撑体系的次龙骨绑扎牢固,如遇抗浮点处没有支撑龙骨,则穿过模板的铁丝与废钢筋短料绑扎牢固并紧卡在模板底。此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出现一处内模上浮的问题。

2.3 箱体内模楼板混凝土的选用 箱体内模楼板在箱体与箱体间设置有600mm×600mm的钢筋肋梁,形成井字形交错,加之楼板钢筋交叉重叠,形成了楼板上下侧各三层钢筋的情况,肋梁交叉处多则四层钢筋重叠,浇筑混凝土时粗骨料不宜下料至楼板下侧,造成楼板下侧混凝土骨料级配不均,而影响楼板质量。

为解决此问题,将普通混凝土改为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石子粒径由5~25mm改变至最大石子粒径为16mm的细石混凝土,以解决箱体内模楼板混凝土骨料不均的问题。

3 施工工艺流程

3.1 筒体内模楼板工艺流程 在已完成楼板模板上弹楼板钢筋和筒体内模位置线→绑扎楼板底层双向钢筋→绑扎筒体内模下部固定支架→安装底层钢筋垫块→预埋水电管线→安装筒体内模→绑扎楼板上层双向钢筋→绑扎筒体内模间钢筋拉钩→固定抗浮点处铁丝→钢筋及筒体内模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3.2 箱体内模楼板工艺流程 在已完成楼板模板上弹楼板钢筋和肋梁钢筋位置线→绑扎楼板底层双向钢筋→绑扎箱体内模绑扎肋梁钢筋→安装底层钢筋垫块→预埋水电管线→安装箱体内模→绑扎楼板上层双向钢筋→固定抗浮点处铁丝→钢筋及箱体内模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4 施工操作要点

4.1 模板工程 空心内模楼板模板经过计算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多层板模板采用硬拼缝,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250mm,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间距600mm,支撑采用碗扣件支撑体系。此种支撑体系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4.2 空心内模楼板的钢筋绑扎及内模安装 按照结构楼板设计图纸及事先深化设计好的内模排布图要求,在楼板模板上放线,保证钢筋及空心内模位置准确。本工程空心楼板钢筋按设计要求采用HPB235钢筋及HRB335钢筋,空心内模楼板钢筋接头全部采用搭接,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2.1 筒体内模楼板钢筋绑扎及内模安装 ①绑扎楼板底铁及固定支架。依据位置控制线绑扎楼板底层双向钢筋,再将事先加工好的钢筋固定支架按照筒体内模位置线绑扎在底层钢筋的底铁上,固定支架在每组筒体下布置3排,再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的钢筋垫块。如图2。②预埋水电管线。水电管线的预埋为减少对楼盖断面的削弱,尽可能布置在筒体内模间隙的位置。外径在15mm以下的小直径管线也可铺设在筒模下部,但不超过一层。对局部管线密集、管径大的部位,尽可能集中布置在同一筒模跨内,在此部分换用小一规格的筒模(断面直径130mm)代替。③筒体内模安装。按照内模排布图依次将筒体内模摆放在固定好的支架上,放置平整,前后左右对齐、对正。内模安放后,注意成品保护,避免人员频繁踩踏、破坏。破损的内模,在绑扎楼板上层钢筋前及时更换。④绑扎楼板上铁及拉钩。

安放好筒体内模后,将楼板上层钢筋绑扎牢固,最后拉好筒体内模间的拉钩。

4.2.2 箱体内模楼板钢筋绑扎及内模安装 ①绑扎楼板底铁及肋梁钢筋。依据位置控制线绑扎楼板底层双向钢筋,再绑扎600mm×600mm井字形的肋梁钢筋,最后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的钢筋垫块。②预埋水电管线。同筒体内模预埋水电管线。③箱体内模安装。按照内模排布图依次将箱体内模摆放在肋梁中间,放置平整。内模安放后,注意成品保护,避免人员频繁踩踏、破坏。破损的内模,在绑扎楼板上层钢筋前及时更换。④绑扎楼板上铁。安放好箱体内模后,将楼板上层钢筋绑扎牢固。

4.3 固定抗浮点处铁丝

4.3.1 抗浮点设计 拟采用1根18号铁丝间距1.05m×1.2m,由楼板上层钢筋穿至楼板模板下侧,与模板下侧支撑体系绑扎牢固。①选取计算单元。选取下图虚线区域为计算单元。这一部分混凝土产生的浮力由4个抗浮点来承受。如图2。②浮力计算。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计算单元内的浮力:筒体内模:F浮=ρ混凝土gV内模=2500×9.8×3.14×0.0752×6=2596.39N;箱体内模:F浮=ρ混凝土gV内模=2500×9.8×0.5×0.5×0.15×4=3675N。③应力计算。每个抗浮点采用1根18号铁丝,则铁丝截面拉应力:筒体内模:σ=F浮/4A=2596.39/(4×3.14×1.22)=143.55N/mm2;箱体内模:σ=F浮/4A=3675/(4×3.14×1.22)=203.19N/mm2。④结论:筒体内模及箱体内模设计的铁丝实际截面拉应力均小于[σ]=210N/mm2,即每个抗浮点采用1根18号铁丝是安全的,可以抵抗单元内筒体内模的上浮力。筒体内模每个单元内的抗浮点内不多于6块可抑制内模上浮,箱体内模每个单元内的抗浮点内不多于4块可抑制内模上浮。

4.3.2 抗浮点施工 每个抗浮点采用1根18号铁丝,用手枪钻(采用4钻头)在楼板底铁两侧模板打孔,铁丝从楼板上层钢筋绕过,穿过楼板下层钢筋、模板与下侧的龙骨拧紧,如遇抗浮点处没有支撑龙骨,则穿过模板的铁丝与废钢筋短料绑扎牢固并紧卡在模板底。

4.4 绑扎楼板上层钢筋 内模安装完毕后绑扎楼板上层钢筋,进行钢筋、空心内模的隐蔽工程验收。

4.5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在楼板钢筋上铺设马道,提前为布料杆搭设可周转式脚手架,此脚手架直接架立在楼板模板上,不由钢筋及空心内模承受浇筑混凝土的压力。采用石子最大粒径为16mm的细石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振捣混凝土时采用30振捣棒,避免振捣棒端触振空心内模,以免破损。布料时顺着空心内模间的空隙,必须均匀布料,并保证内模底部混凝土饱满,无积存气泡。浇筑混凝土时,安排适量的木工与钢筋工,随浇筑作业及时修补、调整内模箱体与钢筋,并对模板支架进行保护。空心楼板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空心内模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仅为15mm,因此在楼板上进行材料堆放及施工作业时要避免过大的集中荷载。

5 质量标准及验收结果

5.1 空心内模质量标准

5.1.1 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包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环境污染物检验)、氯化物和碱含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标准规定。

5.1.2 进场的空心内模现场随机抽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5.1.3 空心内模允许偏差,见表1、表2。

5.1.4 空心内模安装验收标准,见表3。

5.2 质量验收结果 筒体内模楼板及箱体内模楼板的钢筋与内模隐蔽工程全部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后经验收未发现一处上浮问题,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验收合格。

6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及施工体会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设计分析 篇5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力学理论发展

在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的初级阶段, 因材料特征和实际规律没有被人们掌握, 很多国家运用弹性理论中的允许应力为主要设计模式。允许应立法将材料作为弹性体, 使用材料力学及相应弹性力学方式进行构建或结构的计算。在使用载荷效用中产生的应力, 需要任一点的计算应力不能超过材料允许应力。实践表明, 该设计模式与实际状况存在很大不同, 不能有效反应钢筋混凝土性能的实际规律。

2空心楼板设计技术特征及主要问题

2. 1 BDF管竖向位置控制

此种楼盖体系等效为工字形截面, 为保持上下翼缘厚度, 薄壁管空心楼板 ( BDF) 管在楼板中拥有恰当位置, 该工程使用管底构建垫筋的模式进行处理这。垫筋和BDF管垂直绑扎于底板钢筋中, 各个BDF管均放入两个垫筋, 垫筋程度以通长为设置值。

2. 2 BDF管平面位置控制

为使楼板等效工字形截面腹板位置更加精准, 持续性更强, 该工程使用定位钢筋网片来控制BDF管的间距。定位钢筋网片底端与楼板底绑扎, 并固定其位置, 定位钢筋网片上部通长筋兼作抗浮钢筋, 用来解决BDF管上浮问题, 见图1。通过在顶板模板上画线和拉通线的方法控制管端之间的距离。

2. 3抗浮体系的构建

为了处理BDF管带动楼板钢筋进行整体上浮, 在施工时可以使用下面两种方式:

( 1) 模板进行钻孔, 将底板钢筋使用扎丝绑扎固定在模板龙骨上, 绑扎扎丝时还要增加相应应力, 预防因扎丝伸长使得钢筋网片出现上浮。

( 2) 定位钢筋网片使用双扎丝, 将其固定于底板钢筋中, 以梅花状钉5号铁钉分布, 使用双扎丝将底板钢筋与5号铁钉绑扎, 使其更稳固, 还要增加一定应力, 并拧紧, 铁钉位置周围需要安放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3空心楼板设计施工技术分析

3. 1安装楼板底模板

楼层高度为6. 5 m, 因此施工方案使用扣件式满堂手脚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因楼板厚度较大, 支撑系统还需要通过计算确定立杆距离。使用胶合板模板, 板缝拼接要更加紧密, 不出现漏浆情况。因跨度大, 中间需要以2‰起拱。

3. 2楼板下层钢筋绑扎

模板通过自身检查和监理验收后, 需要绑扎钢筋, 使板钢筋、水电预埋管线、孔洞位置更准确, 要在模板上画出相关位置, 再将楼板钢筋绑扎在一起, 绑扎时要与管中心线垂直方向一致, 且根据一定距离排列BDF空心管垫筋, 垫筋在原漏板钢筋上使用钢筋绑扎进行稳固。

3. 3空心管及肋间钢筋网片安装

对BDF空心管进行铺设时, 根据支架绑扎通长垫筋, 避免空心管进行上下移动, 还可以减少楼板和空心管壁相互碰撞, 避免顺管方向纵向受力筋与空心管实际距离存在问题, 影响结构承受力。在进行下排钢筋网片绑扎时, 可以进行BDF管安装, 安装时要动作轻缓, 不能损伤BDF管。楼板下层钢筋安装时要在模板中画出BDF空心管位置, 管和管之间的位置也要通过网片进行确认, 管端和管端位置通过拉通线予以确定。

3. 4上层钢筋绑扎安装

上层钢筋的绑扎方向与下层一致, 但绑扎顺序却截然相反, 顶板绑扎完成后需要进行上下层网片间S形拉钩绑扎和构造柱插筋。上层钢筋网竖向位置利用马凳固定, 马凳的位置距离使上层钢筋网片位置更加准确。

3. 5浇筑混凝土

浇筑时要先浇筑到BDF管中上部, 利用振捣棒捣碎, 使混凝土流入空心管底部。空心管利用混凝土的浮力效用上浮到相关位置, 等到所有管都符合要求之后, 再进行大范围浇筑上部混凝土, 还要保持其平均性, 从而预防顶板模板超荷载下沉。顶板第二层浇筑混凝土使用平板振动器捣碎, 平板振动器横竖使用都可以, 压边3 cm ~ 5 cm , 表面以达到水平浆为基本标准。振捣时需要一板接一板, 不能出现漏振情况, 平板振捣器要保持速度的均衡性, 振捣不能低于两遍。接缝浇筑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以使内部结合更加紧密, 浇筑振捣要按照一定顺序完成。

3. 6混凝土保养

当混凝土浇筑收面完工之后, 运用塑料膜保护12个小时, 进行浇水保养, 使混凝土湿润长达7小时之久。混凝土强度完成设计强度的100% 之后才能进行拆模。抗浮铁钉处理顶板拆模后, 原来在底层固定钢筋的铁钉显露在顶板外面, 需要将铁钉一起顶入顶板并折断, 并涂上防锈漆, 进行保护。

4结语

该工程因施工技术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技术交底要准确到位, 注重施工过程质量, 从而保证BDF管现浇空心楼板质量和进程都能达标, 并获得相应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 2015, (7) :38-41.

[2]蒋晓燕, 肖备, 王彦理, 等.GR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裂缝分析与防治[J].施工技术, 2010, 39 (2) :83-8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 篇6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 (简称GZ) 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 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 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 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 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 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 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 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 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 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 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 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 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 另外, 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 振捣时骨料下沉, 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 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 强度增长, 混凝土固化, 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 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 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 板中上浮幅度较大, 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 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 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 芯管容易上浮, 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 则芯管也会上浮, 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 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 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 每次摊铺厚度过大, 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 再浇注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泵管下料时, 冲击力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 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 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 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 造成芯管移位。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 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 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 研究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 施工浇注顺序指挥, 混凝土的振捣,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环节责任到人, 保证施工有条不素。

3 效果及结论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对芯管加固体系、芯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 并专门设计定做一根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 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结果上浮率都控制在3% (板厚) 以内, 平均上浮高度为6ram-9mm, 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社会各界的认同。

摘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是最近几年国内发展起来的楼盖结构新技术, 它是在实心楼盖的基础上在其内部按照一定规则放置一定数量的高强薄壁管, 用高强薄壁管来取代部分混凝土, 以减少混凝土用量, 减轻结构自重。是继普通梁板、密助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楼板之后开发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新结构体系。

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的施工技术 篇7

关键词:混凝土空心楼板,薄壁方箱,质量控制,抗浮,绿色节能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万m2, 由两层地下室和两层裙楼连接东、西两座主塔楼而成。东塔楼20层、西塔楼19层, 与广州新电视塔形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电视中心, 极具时代影响力。本建筑物地下负一层、±0.00层以及裙楼二层的大部分区域均采用现浇砼空心楼板结构, 其厚度主要有350mm和500mm两种规格, 所采用的薄壁方箱尺寸为:长×宽×高=600mm×600mm×200 (或300) mm, 箱体周边采用C30混凝土包裹。本工程空心板区域总面积达到5.5万㎡。现本人结合工程实际, 阐述施工空心楼板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质量监控制。

2 主要工艺流程

薄壁方箱空心楼板结构主要工艺流程图见图1。

3 工程重点与难点

工期短、质量要求高、且空心薄壁方箱需求量大、箱体原材易损坏、浇筑混凝土时箱体容易上浮、箱体底部混凝土难振捣密实等。

4 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

4.1 材料控制

薄壁方箱内膜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楼盖空心率大小和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 所以必须严格检查控制内膜质量。

⑴箱体由快硬水泥砂浆结合高强玻璃纤维网利用模具制作而成, 出厂前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故需要提前选取优质箱体原材供应商预先生产, 避免养护时间不足。

⑵薄壁方箱到达施工现场时立即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抽检材料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重量、抗压荷载, 必要时可增加其他检验项目。

⑶根据《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175:2004) , 应按同一生产厂, 同一材料, 同一生产工艺、同一规格, 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000件为一个检验批, 当连续3批一次检验合格时, 可改为每10000件为一个检验批。对每个检验批内模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检查, 箱体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 箱体外表面不得有空洞和影响混凝土形成空腔的其他缺陷。每检验批随机抽取20件内模箱体试件尺寸检测, 合格率不少于80%, 其允许偏差值如表1。

⑷每检验批随机抽取3件薄壁方箱进行重量检验和抗压荷载试验, 检验项目要求箱体的竖向抗压荷载不应小于1000N, 侧向不少于800N。

4.2 主要工序控制

⑴空心楼板模板支撑按一般楼板支撑方案的要求布置, 先安装框架梁模板, 最后铺设空心楼板底模, 并按2‰~3‰进行双向起拱。

⑵当模板制安完成后, 在模板面上按图纸要求, 明确弹出薄壁方箱具体安放位置控制线, 然后按跳跃一个箱体为原则, 在箱体十字交叉位置对角钻穿模板, 为绑扎底部抗浮钢筋做准备。

⑶在楼板底钢筋绑扎完成后, 先做好电气管线、盒的预留、预留洞模板安装,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箱体的损坏。同时用14#或16#铁线穿过模板, 将模板与底板钢筋牢固地连在一起, 减少了模板开空数量, 是箱体抗浮的重要措施。

⑷在箱体的四角放置φ80×90mm砼预制垫块, 采用该圆形垫块具有接触面较大、易于控制箱体高度、保证箱体下方混凝土厚度的作用。

⑸在完成垫块安放后开始按图纸要求安放薄壁方箱箱体, 当排列到楼板转交和空心楼板周边位置时, 经常会出现200~550mm不等的剩余空间, 不能满足安放600mm×600mm×200 (或300) mm的标准箱体。经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各主管单位共同商议, 决定该部位采用预制φ150mm×200 mm的异型薄壁筒体, 以满足现场实际施工要求。

⑹箱体抗浮, 主要利用在箱顶设置两条Φ12抗浮钢筋, 再用14#或16#铁丝将压在箱顶的两条抗浮钢筋于板底钢筋连接, 每隔680 (700) mm锚固拉结一处。

⑺在箱体与箱体之间放置φ8钢筋制作的马凳, 按围绕箱体周边设置, 每边设置不少于两个, 位置在离开箱体边角不大于100mm处设置, 马凳绑扎固定在板底钢筋面上。同时马凳必须高于箱顶20mm, 以避免板面钢筋直接压在箱体上造成箱体破裂。

⑻当空心楼板施工至后浇带时, 先绑扎“S”型钢筋以固定上、下两层钢筋, 两边每隔500㎝设置一道, 再采用刚性金属收口网将后浇带分隔, 金属收口网用绑扎固定在“S”型钢筋上, 并在离模板底部1/3处设置橡胶止水带, 后浇带钢筋通长, 两边交叉搭接长度大于45d。

⑼由于空心楼板结构只有一次浇筑成型方可保证工程质量, 故浇筑前必须通过班组自检→责任管理人员100%自检→质量工程师100%专检→监理工程师100%专检等层层严格验收程序, 确保每个节点锚固牢固。

⑽最后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0mm之间, 骨料颗径不宜大于空心箱体之间暗肋宽度的50%和箱体与板底钢筋之间空隙的50%。混凝土浇筑前再次清理板面垃圾, 浇水湿润箱体与模板, 用模板在主梁位置铺设架空马道, 严禁将施工机具直接放置在内模上。混凝土浇筑时, 一次浇筑成型可保证工程质量, 宜顺沿箱芯或筒芯单向推进, 不宜沿垂直箱体方向做多点合围式浇筑。混凝土应均匀泵送之楼面, 避免堆积过高损坏内膜;内膜之间的肋宽较小, 可采用小型振动棒或高频振动片, 每台混凝土输送泵宜配三台振动棒, 振动棒应避免触碰内膜和定位马凳, 同时每个内膜交叉节点必需振捣。

5 结语

通过空心楼板施工技术的总结, 对薄壁方箱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在施工前的材料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作了阐述, 特别是空心楼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抗浮和箱体水平位移措施, 解决了薄壁方箱之间的定位问题, 使空心楼板薄壁方箱之间形成肋梁, 保证了空心楼板的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一致, 确保了工程质量, 加快了施工进度, 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图纸》: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9.

现浇混凝土箱式空心楼板施工方法 篇8

在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中, 对于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技术一般都是以空心楼板和普通的楼板技术为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现浇混凝土的结构体系。这种技术的应用是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楼盖的结构施工中, 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 在其内部进行添置内模, 然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空心的楼板, 这种施工手法的特点是可以将建筑物的使用空间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利用这种技术手段施工后的建筑, 有着很好的隔音隔热效果。

1 现浇混凝土箱式空心楼板施工

1.1 施工工艺流程

搭没梁、板模板支撑系统一安装梁、板模板一模板上放线, 对箱体及预埋水电线管盒等定位一梁底层钢筋、勒钢筋安装, 预埋水电线管及竖向穿板套管→底层梁肋钢筋验收→安装箱体→安装面层抗裂钢筋→抗浮固定→搭设施工架空便道→薄壁箱体安装隐蔽验收并记录一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混凝土浇筑, 随浇筑随修补调整箱体、钢筋一养护楼盖混凝土, 达到强度要求后拆模。

1.2 施工难点及主要措施

这种新型的楼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是在现行浇筑的楼板内放置了一个箱体, 这样的做法可以减轻楼板的负载, 并且节省了造价。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箱体的密度相对于流体的混凝土来说比较小, 那么在对其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发生上浮的现象, 这是在施工中对于箱体在控制方面的一个难点。在施工中, 混凝土中的骨料因为重量的原因会发生下沉, 而箱体由于密度较小就会上浮, 这是导致整个的箱体上移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施工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可以利用模板的支撑体系来对箱体进行加固, 对于混凝土的厚度和浇筑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掌握, 并且在混凝土的振捣方式上进行合理的控制, 通过以上做法来对箱体中的混凝土在流态上进行掌握, 从而对箱体的上浮进行控制。

1.3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3.1 模板支模体系

13.1.1根据楼盖的总厚度, 暗梁的宽度与平面具体位置作恒载取值, 进行竖向和侧向稳定计算, 设计模板、龙骨与支撑, 立杆间距取值为900mm。模板下木方间距取150mm。

1.3.1.2立管应尽量采用通长杆, 端部扣件至杆件的边缘不得少于100mm。模板按照设计要求板跨中按3/1000起拱。且不<20mm, 混凝土需达100%设计强度时, 方可拆除模板。

1.3.2 划线定位

将轴线位置和标高从设定的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 在底模板上进行梁、勒、及箱体位置线, 以便埋设箱体及管线安装。

1.4 箱体安装固定

在对箱体进行安放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的保证其在位置上的准确性, 在箱体空心上下板之间的混凝土, 要对其尺寸进行合理的掌握。

1.4.1 在底板上的暗梁和在下边的钢筋进行绑扎完毕之后, 要

对箱体进行固定摆放。对于箱体的摆放也有着一定的规定, 要按照底部模板的位置从梁的两边逐步的向中间的位置进行摆放, 充分的保证箱体和它旁边的梁和墙之间的距离, 一定要符合设计的要求, 与此同时, 将箱体进行固定。

1.4.2 利用五十毫米长宽, 高度在七十五毫米的水泥块垫在箱

体的底部, 使箱体在上部处于同一高度, 这样的话可以提高箱体的固定性, 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在箱体和抗裂钢筋之间采用五十毫米长宽, 高度四十毫米的水泥砂块在四个角上进行垫固, 同时用钢筋对其进行绑扎, 防止砂块发生位移, 这样的话, 可以阻止箱体的上

1.4.3 为了防止箱体的水平位移, 保证箱体间距为150 mm, 采

用在勒箍筋两侧上下各绑扎一道50mm×50mm×10mm的1:2水泥砂浆垫块。

1.5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段按后浇带划分, 砼的浇筑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平行推进。

1.5.1 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空鼓、麻面等现象, 模板和箱体不能

大量吸收水份, 所以在对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模板和箱体充分进行湿润。

1.5.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分二次进行, 第一次浇至板肋1/2

处, 采用直径30mm振动棒振实, 振点间距250mm, 第二次浇至板顶设计标高, 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纵横向振平;梁内混凝土则与其他地方不同, 应采用50mm棒振捣, 同时还要注意第二次浇筑的时间, 这时间应选择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1.5.3 混凝土浇筑时部分施工需要同时进行的, 如布料与振捣。

且每肋均要振捣密实, 砼施工先梁后板, 震动棒采用直径30mm的小棒和50mm棒配合浇捣, 同时在振捣时, 要振捣充分均匀, 不能振捣箱体, 且要确保箱体底被充填饱满, 砼浇筑不设施工缝。浇筑时可以通过箱体中心的圆孔观察箱体下部砼是否振捣密实;并利用圆孔在浇筑时, 箱体下部混凝土排气, 浇筑完成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2 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2.1 在混凝土施工中, 在混凝土中加入其它成分, 来控制水量,

提升稳定性, 达到最佳的塑性效果, 转变混凝土的状态, 提升流动状态, 减少水热化的不利因素, 缓解热冲突, 科学布置施工顺序, 分步骤分面积进行浇筑, 使得热量不会堆积, 并且留给变形余地, 在材料中加入冷水或冷气管道, 分散热量, 缓和内部的温度差异, 对温度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控制, 推动冷却效果的实现, 提升砼养护的效果, 浇筑工艺完成应当快速布置湿润的草席和麻袋作为遮挡物, 通过不断洒水来保持湿度, 使混凝土的状态得到维护, 而低温时节, 加强温度保护, 帮助度过温度低谷。

2.2 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裂缝, 在施工中应通过观察

和比较, 系统分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各种原因, 进行伸缩缝的空间预留;提升水泥土的状态, 灰和水的比率增加, 少用水泥;控制配筋率, 掌握伸缩缝的位置分布, 要平均, 杜绝裂缝的集中出现, 重视养护作用, 不可随心减少养护时间;可使用外加剂来提升保护效果;另一方面, 施工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裂缝, 应积极采取相应预防和综合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提高工程设施的质量和人员安全。

2.3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 应当在12小时内, 对浇筑完成

的混凝土加以覆盖, 并浇水养护。常温状态下的混凝土, 拆模强度应大于1.2MPa, 在混凝土施工时掺入了防冻剂的情况下, 必须在强度达到4MPa时方可拆模。拆模时, 要注意混凝土不粘模、不掉角、不产生裂缝, 如果出现缺损, 要及时进行修整。拆模后, 还需要对混凝土喷水养护, 常温时, 混凝土养护期不能少于7天, 浇水次数应根据混凝土温润状态确定, 以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两种空心楼板芯模在工程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空心楼板;芯模;GBF薄壁空心管;GZ组合芯模;施工工艺

随着空心楼板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愈加广泛,楼板施工工艺以及芯模材料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传统施工工艺中所使用的GBF薄壁空心管已经无法全面满足建筑楼板工程的施工要求,应时而生的GZ高分子组合芯模开始大量推广,成为了新形势下空心楼板工程施工的主流发展趋势。下面,笔者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对施工中所应用到的GBF薄壁空心管和GZ组合芯模两种芯模的特点作详细论述。

一、空心楼板的施工优势

空心楼板是一种继普通梁板、密助梁板以及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施工技术之后,在新时代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现浇结构体系,也是一种新型的楼板施工技术。它的施工原理是,采用埋芯成孔工艺,在现浇筑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楼盖中结构中放置上楼板,随后在楼板中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上一些形状有圆、有方的异形空心管或者芯模,然后连同楼板一起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工后所形成的结构便是一些空心的、类似于无数小工字型空心板。这便是所谓的空心楼板。

现代建筑施工中,空心楼板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施工技术,尤其是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空心楼板的应用十分普遍。相比于普通梁板结构的施工,空心楼板施工更加简便,不仅施工速度快,而且施工效果良好。前者施工速度快是因为空心楼板在施工总过程中省去了梁结构的支模工序,节省下了一定的施工时间,所以施工速度快;后者施工效果好则是因为空心楼板施工很节约材料,既可有效减少模板的裁损,又能节省施工机械耗能,所以效果良好。总的来说,空心楼板及空心楼板施工技术在现代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都是很广泛的,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两种空心楼板芯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比较

1、工程案例分析

(1)某城有一书城,名A,地址位于该城中心区,占地总面积达到了43985平方米。A书城在施工建设选用了现浇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空间构造上,施工人员将书城入口处夹板层设置为GBF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暗梁与柱交接处周边600范围内为实心混凝土,GBF管离肋梁边净距不小于30mm,GBF薄壁空心管主要采用直径为200mm及280mm两种规格标准管,长度1000mm。

(2)某城内施工建设一个居民住宅小区B,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27790.6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514450.68平方米。实际施工时,该小区同样采用了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作建筑主体结构,地下室结构建设中,除了室内顶板塔楼部分外,其余结构均采用空心无梁板结构进行施工。梁板厚度控制在380mm,施工所选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空心板结构则由GZ高分子组合芯模构成。下面是B小区建设施工中所选用的GZ高分子芯模管材规格示意图,详细见图1。

2、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探讨

A书城与B小区的建筑类型不同,施工时所采用的了空心楼板芯模类型也不同,但由于施工所选择的空心楼板芯模都属于预埋构件,所以在实际施工时,两个工程项目中关于空心楼板这部分的施工工艺是大致相同的,都需要遵循以下这一套施工工艺流程:

支设梁、楼板模板→绑扎梁钢筋→在楼板模板上标出预留预埋位置线、芯模肋间钢筋网片位置线、楼板底排钢筋位置线→绑扎楼板底排钢筋→预留、预埋……浇筑剩余部位混凝土→混凝土找平、抹面→混凝土养护。

3、两种空心楼板施工技术的比较

3.1GBF薄壁空心管的优点

GBF薄壁空心管在施工应用中具有的最大优点是管材强度高,空心管道在安装施工完成后不需要铺设模板便可直接当做施工通道,并在施工通道上直接绑扎面筋。再加上空心管材的外观形状是圆管,所以施工时能很好的保障管间间距。下图2为GBF薄壁空心管构造图。

3.2缺点

缺点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10kg/m左右),运输困难,这不仅体现在从厂家运输至现场,更体现在现场堆放区运至作业层;破损后修补困难,如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发生管材破损,仅可采用填塞的方法进行封堵,且填塞物固定不牢固,如管材破损面积较大,则只能丢弃,造成浪费。

3.3GZ高分子组合芯模的优点

GZ高分子组合芯模的最大优点是便于运输,半成品芯模为上下两半,厂家运输较为便利,且减少了现场堆放面积,半成品芯模运至现场后进行组装,成品芯模总重约2.5kg/m,运至作业层可采用网兜吊运,较为便利;下图3是GZ高分子组合芯模的构造图。

3.4缺点

强度偏低、材质脆,现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芯模内侧加劲肋较小,管壁较薄,造成芯模强度偏低,受外力挤压易变形或脆裂;芯模管间间距排布应考虑到芯模两侧肋条,芯模两侧肋条为固定上下两半芯模所留,宽度1cm,这即造成如设计上要求顺管方向管间间距为5cm,安装完成后,芯模管间间距仅剩3cm,混凝土振捣较困难。

三、结束语

本文以A书城和B小区的建设为例,对两项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应用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空心楼板芯模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两种芯模在工程施工中的优缺点,指出在当前,GZ高分子组合芯模空心楼板施工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普遍而广泛的应用,甚至实现了产业化。在以后的空心楼板建筑施工中,完全可采用GZ高分子组合芯模空心楼板来进行施工,利用空心楼板所具有的施工便捷、快速,效果良好等优点來切实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昱溥.浅谈建筑工程中现浇空心楼盖技术的运用[J].四川建材,2009(03)

[2]黄发佳,李孔政,许建锋.空心楼板在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中的应用[J].广州建筑,2011(03)

[3]侯建青,钱惠敏,钟麟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设计与施工[J].施工技术,2004(07)

混凝土空心楼板 篇10

1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为:模板支设———绘制薄壁管布置图、测量放线———并自检验收垫铁、垫块、暗梁钢筋、板底钢筋、板肋钢筋的安装, 预埋板底水电线管盒———薄壁管的制作、检查和修补、薄壁管的安装、验收———板面钢筋的安装、验收及预埋水电线———浇筑混凝土, 达强度要求后拆模。

2 施工技术

2.1 薄壁空心楼盖的模板与钢筋施工执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2 模板、支撑、龙骨的设计必须根据楼板

总数厚度、暗梁的宽度与平面的具体位置做恒载截取值后进行竖向和侧向稳定计算。

2.3 龙骨支撑的布置宜考虑兼薄壁管抗浮锚定的要求, 模板应双向起拱2.

5-5.0%。薄壁管间肋钢筋安装前宜点焊成钢筋网片。

2.4 薄壁管安装过程中采用调整对线的方法以保证薄壁管及预埋管暗梁、梁柱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5 在薄壁管安装过程中, 将管垫至设计

标高后, 应在每段管距离管两端头的1/4管长处至少1点作抗浮锚定脚手架支架上, 不得利用底层钢筋作抗浮锚定。

2.6 宜在楼盖的一定范围内利用钢筋作板厚和薄壁管标高控制标识, 以保证后续混凝土施工符合要求。

2.7 混凝土浇筑宜沿薄壁管纵轴单向进行。不宜沿垂直薄壁管方向作多点围合式浇筑。

2.8 混凝土塌落度为15-18cm, 且布料与

振捣同时进行保证薄壁管底部被混凝土充满、无存气囊、气泡。

3 施工质量控制

GB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体系所用新型建材GBF高强薄壁管, 是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为受拉材料, 用超高强胶结料及添加剂为主要胶凝材料, 以活化漂珠及外加剂为外掺料制成的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高强薄壁管。

3.1 薄壁管进场验收标准:

薄壁管进场后应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检查, 符合标准的方可使用。

3.2 模板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应对暗

梁、薄壁管、预埋管盒、预留孔等进行放线定位,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 暗梁钢筋、楼盖底层钢筋及薄壁管肋

间钢筋安装完毕必须进行验收, 在确定钢筋垫块完整安装可靠后方可铺设薄壁管。

3.4 壁管的吊装用特制的钢筋笼。

薄壁管在被吊装至安装楼层前, 须对其外观完好程度做逐根检查。管壁及管端堵头被损不应超过规定标准, 否则需要进行处理后方可入模。缺损严重超标者不允许使用。薄壁管的局部破损修补可用塑料布、编织布及封口胶带等。孔洞较大时可先在孔洞内塞麻袋、塑料布等材料, 以浇筑混泥土时水泥砂浆不会进入管内为准。

3.5 在薄壁管的安装过程中, 水电线管盒

的预留、预埋应尽量减少对楼盖断面的削弱, 使管线盒尽可能在管间肋处预埋管, 宜采用KBG管竖向板穿板采取先埋法兰盘。必要时可以将薄壁断开或将薄壁管锯开, 以让出管线的位置管线预埋情况。

3.6 安装薄壁管过程中, 应随安随在管顶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板薄壁管。

3.7 在混凝土施工中应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原送混凝土的水平管转向接头。

布料口支座或运送混泥土的小车通道, 禁止将施工机器直接压在薄壁管上。

3.8 浇筑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校正钢筋与薄壁管的位置, 并对施工时导致缺损的薄壁管进行修补。

3.9 楼盖面层钢筋安装完成后, 应按现行

钢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合格后方可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

3.1 0 为防止薄壁管在浇筑混凝上时因两

侧压力不平衡造成薄壁管位置的移动, 除在薄壁管之间用横向“U”型短钢筋作控制定位外还可使用木锲在管间作临时固定。以保证管间肋宽准确。但木锲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拔出。

3.1 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最易出现整体上浮的部位是在接近收尾部分。

因此应特别注意, 布料应在薄壁管上, 然后往下振捣, 切忌由管下往前赶。如果出现整体上浮现象, 应将已浇筑部分的混凝土全部掏净, 整修好钢筋、薄壁管的位置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4 施工难点

4.1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4.1.1 混凝土水泥:选用大厂生产的优质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在425级以上。

4.1.2 骨料:

选择级配良好、洁净的河砂及卵石。粗骨料选择5-30mm的河卵石, 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河砂) , 细度模数2.3-3.0, 含泥量小于1.0%。

4.1.3 配合比:

优化配合比设计, 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凝土, 对混凝土拌和物的泌水性、坍落度进行检查, 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4.1.4 搅拌与振捣:

采用机械搅拌、振捣。振捣必须及时, 应均匀振捣, 赶出混凝土中气泡, 防止蜂窝麻面。振捣时派专人跟踪看模及振捣情况。

4.1.5 外掺剂:

为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 不能采用增加用水量的方法, 可使用一定量的减水剂。为抵抗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收缩, 选用U型膨胀剂。如果工作面过大, 施工缝的搭接时间可能会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中还需掺入适量的缓凝剂。

4.2 GBF管上浮及位移

4.2.1 薄壁管肋间的钢筋先点焊为成型网片。

4.2.2 在铺设薄壁管前, 布置焊接钢筋网架

之后, 按每米2个点的间距, 将18号铁丝向下穿过底板钢筋, 向上斜向两边搭于钢筋网架上, 布管以后, 将其固定于管上。布完面筋之后, 按每平方米4个点的间距, 用12号铁丝, 从上穿过面筋、钢筋网片、底筋, 最后固定于模板底部支承钢管上。

4.3 GBF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4.3.1 薄壁管在装卸、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

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 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 不宜再叠层堆放。

4.3.2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

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如管端损坏用编织袋包好后用12号铁丝扭紧。

4.3.3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4.3.4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

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5 结论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是最近几年国内发展起来的楼盖结构新技术, 它是在实心楼盖的基础上在其内部按照一定规则放置一定数量的高强薄壁管, 用高强薄壁管来取代部分混凝土, 以减少混凝土用量, 减轻结构自重。是继普通梁板、密助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楼盖之后开发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新结构体系。

摘要:阐述了空心无梁楼板在过程中的应用, 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供一些资料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空心无梁楼板,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金建.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空心板工作性能的实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余景良.现浇空心楼盖GBF管施工的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 2006.

[3]徐永亮.现浇混凝土空心 (GBF高强薄壁管) 无梁楼盖施工技术及应用[D].工程硕士论文, 2004, 9.

上一篇:股价同步性下一篇:新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