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患病率(精选6篇)
氟斑牙患病率 篇1
地方性氟中毒是发生在特定地理区域中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氟对机体的作用是全身性的,主要作用于骨骼、牙齿等硬组织而发生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时也作用于软组织,从而对神经、肌肉、泌尿、内分泌等系统产生损害以及影响某些酶的代谢。
蚌埠市地跨淮河两岸,淮河以北部分为平原,淮河以南少部分为丘陵,农村地区群众以饮用10~30 m深的地下水为主。为准确掌握蚌埠市高氟水源的分布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2006年5-9月蚌埠市开展了一次较大范围的高氟水源筛查及病情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范围包括蚌埠市辖区的秦集、长青、李楼、长淮、雪华、燕山、吴小街、小蚌埠、曹老集、梅桥共10个乡镇的所有没有被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行政村。对各乡镇的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采集5口井水样,检测水氟含量,并向村委会调查各村户数及人口数。同时调查50名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和水氟4.0 mg/L以上的行政村成人(16岁以上)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患者。样品水氟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年版)中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或《地方性氟中毒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儿童氟斑牙诊断按照《地方性氟中毒手册》中规定的Dean法进行[1],Ⅱ度临床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GB 16396-1996)。
调查数据按统一的Excel数据库结构录入,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氟水源的分布概况
共采集175个行政村的水样875份,24份水样的水氟含量超过1.0 mg/L,分布在15个行政村,超标率为2.74%;875份水样中水氟含量最高为1.36 mg/L,最低为0.05 mg/L,平均为0.50 mg/L。以行政村为单位,水氟平均含量超标的有1个行政村,平均水氟含量为1.11 mg/L。
2.1.1 高氟水源的地理分布
从高氟水源的地理分布来看,24份超标水样中,16份分布在淮河以南,超标率为3.56%(16/450);8份分布在淮河以北,超标率为1.88%(8/425),淮河以南的高氟水源多于淮河以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3,P>0.05)。
2.1.2 高氟水源的井深分布
在采集的875份水样中,井深最浅5 m,最深43 m。在24份超标水样中,井深最浅7 m,最深18 m,平均14 m。
2.2 氟斑牙患病情况 见表1。
调查的8~12岁儿童8 750人中,检出氟斑牙可疑869人,极轻度472人,轻度54人,中度1人,患病率为6.02%,氟斑牙指数为0.11。高氟水源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无高氟水源地区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5,P>0.05);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undefined=45.850,P<0.01)。
3 讨论
调查显示,蚌埠市地下水的平均水氟含量为0.50 mg/L。最高1.36 mg/L,最低0.05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02%。根据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标准(GB 17018-1997),可以认定蚌埠市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蚌埠市高氟水源的分布和地形地貌没有关系,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和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区高氟水源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和水井深度有一定关系。蚌埠市发现的高氟水源深度在7~18 m之间,这可能与皖北地区属于平原高氟浅层地下水病区有关,高氟层分布相对较浅。
经过调查,蚌埠市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高氟水源的分布没有明确的相关,可能与蚌埠市的水氟含量普遍不高有关。水氟含量达到2.0 mg/L时,大部分人就可引起氟斑牙[1]。蚌埠市水氟最高的是1.36 mg/L,平均只有0.50 mg/L,造成了蚌埠市氟斑牙患病散发、患病率普遍不高的现状。而氟斑牙的患病率与儿童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氟斑牙患病率逐渐增高。这主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氟蓄积量逐渐增加,其危害也随之加重[2]。
摘要: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氟水源分布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为城市改水降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蚌埠市10个乡镇的所有没有被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采集饮用井水,其取样875份,检测水氟含量。通过Dean氏法调查每个行政村5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蚌埠市地下水平均水氟含量为0.50mg/L,最高1.36mg/L,最低0.05mg/L。高氟水源的井深度在7~18m之间,高氟层分布相对较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02%。结论 蚌埠市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高氟水源的分布和水井深度有一定关系。儿童氟斑牙患病高度散发,患病率与患病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氟,水污染,氟中毒,牙,患病率,儿童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编.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黑龙江: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1991:8-11.
[2]向全永,张明访,洪沛,等.总摄氟量与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2(4):254-257.
氟斑牙患病率 篇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8~12岁在校儿童,包括满洲里市东湖区新开河镇胜利社区五委第五学校(原胜利小学)、扎赉诺尔区灵泉办事处航运社区民族小学、扎赉诺尔区第五办事处建设社区海联小学等。2013—2014年监测村8~12岁在校儿童氟斑牙调查分别于各年9—11月进行,同时于监测期间在各监测村每月采集饮用水(出厂水)样本1份(共3份),进行水质监测。
1.2 方法
1.2.1氟斑牙调查
氟斑牙诊断参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6]。采用氟斑牙指数(FCI)判断满洲里市氟斑牙流行强度:氟斑牙指数0.4以下为氟斑牙阴性区,0.4~0.6为边缘线,0.6以上为氟斑牙流行区[2]。
1.2.2水氟检测
饮用水采集、保存和水氟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7],水氟含量卫生评价参照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8]。
1.3统计学分析
将氟斑牙患病情况的调查数据与对照数据(1997年满洲里市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数据)进行χ2检验,水氟含量年度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多重检验(Bonferroni法),统计学水平为0.05。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氟斑牙检查结果
2.1.1对照组的选择
通过查阅满洲里市改水前相关文献,选择1997年(饮用水工程改造前)满洲里市6所小学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作为对照[9]。未改水村检查人数为2 716人,其中可疑812人,检出率为29.90%;极轻度741人,检出率为27.28%;轻度406人,检出率为14.95%;中度60人,检出率为2.21%;重度8人,检出率为0.29%。总病例为1 215人,总检出率44.73%;氟斑牙指数为0.76。
2.1.2 2013年氟斑牙患病情况
由于2013年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改水工程部分尚未完成,将检测村分为未改水村(1个,包括扎赉诺尔区第五办事处建设社区)与已改水村(2个,包括东湖区新开河镇胜利社区、扎赉诺尔区灵泉办事处航运社区)。已改水村与未改水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05)。见表1。
2.1.3 2014年氟斑牙患病情况
2014年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改水工程基本完成,监测村均为已改水村,已改水村检查人数为323人(其中可疑106人,检出率为32.82%;极轻度58人,检出率为17.96%;轻度23人,检出率为7.12%;中度7人,检出率为2.17%;无重度病例)。总病例为88人,总检出率27.24%;氟斑牙指数为0.55。1997年与2013,2014年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5)。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2饮用水氟含量检测结果
通过查阅满洲里市改水前相关文献,选择1997年满洲里市北区、南区饮用水(9个深水井)作为对照组[9]。
1997 年未改水村[( 2. 05 ± 0. 19) mg / L]与2013 年[( 0.44±0.03) mg /L]、2014 年[( 0.42±0.06) mg /L]已改水村饮用水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75.503,P<0.05) 。2014 年已改水村与1997 年、2013 年未改水村[( 1.90±0.08) mg /L]饮用水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51.324,P<0.05) 。应用多重检验( Bonferroni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1997 年未改水村与2013 年已改水村饮用水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997 年未改水村与2014 年已改水村饮用水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3 年未改水村与2014年已改水村饮用水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3 讨论
根据满洲里市1997 年与2013 年、2014 年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情况及饮用水氟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改水工程能有效降低饮用水中的氟元素含量,与早期未改水时期的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相比,目前满洲里市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已经下降。同时,2013 年未改水村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指数为0.70,提示仍处于氟斑牙流行中; 而已改水村的8 ~12 岁儿童氟斑牙指数为0.52,已降至氟斑牙流行边缘线。说明应用改水工程防治饮水型氟中毒的方法在满洲里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虽然改水工程可明显地改善饮用水氟含量超标的问题,已改水村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相比未改水村略有下降,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是由于当地儿童曾长期接触高氟水导致检出率变化较小,短期内无法见到改水工程防治氟中毒的效果。
满洲里市2013 年与2014 年已改水村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与全国[10,11]相比仍然较高,2013年、2014 年已改水村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指数分别为0.61 和0.55,提示满洲里地区仍有地方性氟中毒轻微流行。可能除接触高氟水外,满洲里地区还存在其他接触高含量氟元素的途径。
满洲里市虽然已完成饮用水改造工程,通过集中式供水可有效降低接触高氟水的机会。但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8~12 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仍较高,可能还存在以下接触高氟物质的途径: ( 1) 监测村改水工程虽已完成,但集中式供水管道尚有部分未铺设完成,加之居住于监测村的人群家中一般都设有水井,受生活习惯因素影响,不能排除当地居民仍在饮用高氟水。( 2) 满洲里市的母岩为火山岩,大量的可溶性氟接触地下水时溶解其中,还可在成土过程中进入土壤[9,10]。居住于监测村的人群以农牧民居多,在生产活动中出于对经济成本的考虑,不排除使用高氟水灌溉农田和饲养家畜的情况,从而导致农牧产品中氟含量超标,因此也不能排除通过食物氟引起氟中毒[12,13]。( 3) 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对经济状况、儿童膳食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对氟斑牙患病情况有一定影响的相关报道[14,15,16,17,18,19,20,21],居住于监测村的人群以农牧民为主,不排除由于其生活方式、条件及膳食水平较低,从而使得氟斑牙检出率增高。同时,监测村也居住着一定数量的蒙古族牧民,不能排除存在饮茶型氟中毒的可能。( 4) 居住于监测村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多,不排除由其他高氟地区迁入的儿童所引起的氟斑牙检出率增高。
氟斑牙患病率 篇3
关键词:氟斑牙,烤瓷修复,电脑比色仪,比色板
烤瓷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修复技术。具有逼真色彩及层次的完美再现,耐磨性强、生物性能好,已成为目前牙体(列)缺损修复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在烤瓷修复中,比色、配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烤瓷修复体颜色的好坏,是评价修复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前牙的烤瓷修复中更为重要。电脑比色仪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比色效果的影响。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使用Shade Eye-NCC电脑比色仪,采用9分区法对89例氟斑牙瓷修复患者进行牙体比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因牙体缺损、个别牙缺失或畸形需要进行个别牙烤瓷修复的氟斑牙患者89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8例,年龄18~51岁。
(1)氟斑牙的分类确定:观察同名牙或邻牙氟斑牙表面颜色特点,并作出详细记录。轻度氟斑牙的牙面有散在的白色斑点,或白垩色条纹,或不规则散布的小不透明区;中度氟斑牙表现为牙面上有广泛着色,呈茶褐色;重度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常有牙齿形态的改变,牙面上多有群集小窝,并广泛着色,颜色可自棕色至接近黑色不等。本组轻度31例,中度47例,重度11例。这些患者患牙均无法通过常用的比色板直接比色。
(2)器材:采用日本松风公司生产的第2代电脑比色仪Shade eye-NCC,比色仪由工作头、微电脑、打印机3部分构成。工作头内配有小型准光源,比色时不受外界光线明亮程度的影响,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比色效果的干扰。
1.2 方法
(1)参照牙的选择:选择与患牙对称或邻近的牙作为参照牙比色,将被测牙唇面按最大黯龈距和最大近远距平均划分为三等分,将牙齿划分为9个区域:Ⅰ~Ⅸ,逐一进行比色测量。
(2)电脑比色仪的使用方法:比色前对电脑比色仪完全充电,先调零处理,选择在自然牙测量模式。医师手持工作头体部,让探头垂直接触被测牙的唇面测量区域,按动开关2~3次,1S后天然牙的色彩信息(色相、彩度、明度)便可记录在电脑比色仪内,并能自动转换成与之匹配的瓷粉型号。按动打印按钮,便可立即将处方打印出来。处方内容包括被测牙的色相、彩度、明度,以及技师应选用的遮色瓷、体瓷、釉瓷的颜色型号。比色由医师和技工一起采用9分区比色法进行比色,并在设计图上标明各区的颜色及形态特征(如色斑、发育沟等)。嘱咐技工注意烤瓷牙的瓷层厚度(1~2mm)。
1.3 评价标准
在自然光线条件下,参照用作比色的邻牙或对侧牙,由患者和医师各自对修复体的色泽进行主观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级。患者的评价标准[1]:(1)满意,颜色、特征性标志与参照牙非常相似,患者非常满意;(2)基本满意,颜色与参照牙略有差异,但整体效果与邻牙协调一致,患者比较满意;(3)不满意,颜色与参照牙有差异,整体效果与参照牙有差别。医师的评价标准:(1)满意颜色、特征性标志与参照牙非常相似。(2)基本满意,修复体色泽与参照牙色泽基本接近,略有差异可以通过回炉外染着色而达到满意;(3)不满意色泽与参照牙差别很大,只能返工重新制作。
2 结果
本组89例氟斑牙患者经修复后,医师与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7.5%(69/89)和80.9%(72/89),基本满意程度分别为13.0%(12/89)和14.6%(13/89),不满意满意程度分别为9.0%(8/89)和4.5%(4/89)。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高于医师。
3 讨论
牙齿颜色测量的方法主要有采用比色板的视觉测量法和采用仪器(如分光光度计,色差计,电脑比色仪等)测色法。比色板的视觉测量法主要依靠医生肉眼观察和形容词描绘把牙齿的颜色信息传递给技师,这种方法快速、简便、成本少,但易受到观察者年龄、视觉疲劳、个体生理心理、及光线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颜色信息[2]。仪器测色法相对于视觉分析具有快速、稳定及指标量化的优点,其结果更值得信赖。Shade eye-NCC电脑比色仪是松风公司根据表色系统的原理和光学原理,将天然牙表面的色彩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并能客观、准确地记录在微电脑中。该测色仪自带标准的D65光源,回避视觉易受干扰的局限性。Shade eye-NCC电脑比色仪有四个测量模式,分别为Tooth (自然牙)模式、Porcelain (瓷牙)模式、Bleach(漂白牙)模式和Analysis(分析)模式。本次实验中的氟斑牙采用Tooth模式下进行测色,经过软件的转换,可以优选出与之相匹配的最佳瓷粉型号。
瓷修复体的颜色是各瓷层色和底层色的混合色,并非各种颜色的简单迭加。特殊色前牙常具有个性化的着色斑纹,技工必须掌握较高的配色技能,结合使用内染和外染两种手法,精工细作才能予以体现。临床实践中四环素牙的染色效果明显优于氟班牙,这是因为四环素牙的着色斑纹大多较均匀,面积较大,易于模拟;而氟斑牙的白色斑纹是较深的底色上密布细小的、不均匀的白色斑点形成,很难模拟。瓷修复体的唇面形态对颜色有一定的影响。特殊色前牙由于釉质发育不良,唇面常有凹凸不平会影响入射光在牙面上的反射,从而影响牙冠的亮度、色度和饱和度,因此比色和制作时应录和模拟邻牙的唇面形态特征。
本组病例使用电脑比色仪采用九分区比色法对89例氟斑牙患者行瓷修复,但仍有失败病例,原因如下:(1)国外这类患牙比较少,修复时使用的进口瓷粉和配套产品可能存在缺陷;(2)医生和技工对天然牙色彩及形态特征的把握不够;(3)比色时参照的牙唇面有色斑,如白噩色斑块、烟斑、茶垢等;(4)参照比色的牙颜色层次分明,近牙颈部1/2颜色深,而切端颜色浅且透明度大。
另外,牙体预备是修复的基础,也是再现氟斑牙颜色特点的关键环节之一。若切削量不足,制作时体瓷及釉质瓷不能达到应有的厚度,从而使遮色层颜色透出,明度增大,彩度下降,难以实现氟斑牙的特殊染色。因此,基牙预备时适当增加预留修复材料空间对金瓷修复体美观效果的改善是有效的[3]。另外,一般常规比色时将牙齿分为9个部分,并用图表将这9个部分的颜色记录下来,但氟斑牙的染色比较特殊,因此最好让制作者到临床仔细观察病人的染色情况,并详细画出其染色的部位、形态、颜色,为制作出逼真的修复体提供依据。但人眼对颜色感觉力随不同的观察者或不同观察时间变化而差异较大,因此许多学者采用量化颜色和色差技术,使比色更为精确[4]。
参考文献
[1] 高承志.烤瓷修复中色彩相关问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316
[2] Fondriest J.Shade matching in restorative denitstry:the science and strategies.Int[J].Peir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3;(5) :467 ~ 479
[3] Douglas RD,Przybybaka M.Predicting poroelarn thichkness required for dental shade matches J.Prosthet Dent,1999;82:143~149
氟斑牙患病率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口腔科门诊中重度氟斑牙患者80人, 男34人, 女46人, 共1 452颗需要粘接托槽的患牙, 年龄在13~20岁。
1.2 方法
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组, 每组20例, 分别为京津釉质粘合剂组 (A组) 、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组 (B组) 、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组 (C组) 、牙齿表面复合树脂贴面组 (D组) , 在托槽粘接后的4、8、12周记录各组托槽脱落情况, 计算各组托槽脱落率, 对不同组间脱落率的差别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80例患者共计1 452颗需粘接托槽的患牙, 患牙的托槽在4、8、12周的脱落情况见表1。
注:分别与其他各组比较, (1) P<0.01;与C、D比较, (2) P<0.01;与D组比较, (3) P>0.05
由表1可知:各组托槽在4、8、12周总脱落率分别为:A组54.17%、B组17.39%、C组2.47%、D组1.39%。经χ2检验后, B、C、D组与A组脱落率之间比较, C、D组与B组脱落率之间比较, 均为P<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与D组之间比较, 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氟斑牙是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由于体内含氟量过高, 导致牙胚成釉细胞破坏, 牙釉质的柱间质矿化不良, 形成氟磷灰石晶体, 其抗酸能力强, 影响酸蚀效果造成粘接强度低于正常牙, 致使氟斑牙患者正畸治疗时托槽脱落率较高。回宏伟等[2]的研究结果证实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托槽的效果明显优于京津釉质粘合剂。本实验结果也证实氟斑牙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托槽的效果优于京津釉质粘合剂, 可以降低托槽脱落率, 提高矫治效率。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 釉质局部磨除法和树脂贴面法均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粘接法。采用托槽粘接部位牙釉质局部磨除后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托槽, 或将氟斑牙唇面釉质表层从牙颈部到牙尖均匀磨除后再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将氟斑牙唇面全部覆盖, 然后粘接托槽, 这2种方法均增大了釉质表面的粘接面积, 从而增加了粘接强度, 并且托槽底部树脂不直接承受咬合力, 明显降低了托槽脱落率, 同时恢复了牙体外形和牙齿颜色, 达到了美学效果。但是由于贴面操作时间过长、不良贴面会影响牙周健康, 部分患者或家长很难接受大面积磨除牙面,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可采用釉质局部磨除法。树脂贴面法另一缺点是当矫治完成去除托槽时, 托槽底部的树脂常随托槽一起部分脱落, 需重新贴面,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操作复杂化, 明显增加了就诊时间, 因此对此类患者可以先采用釉质局部磨除法粘接托槽, 待矫治完成后再贴面修复。托槽的脱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 尽可能使托槽脱落降低到最低水平, 减少患者复诊次数, 从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及矫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4-105.
氟斑牙患病率 篇5
1 方法
1.1 品管圈的成立
2014年4月由门诊的3名护士及做正畸的2名医生组成5人品管圈小组, 评选出圈长1名, 圈长必须具有主管护师资格, 熟知品管圈相关知识, 掌握品管圈活动特点和工作方法, 负责对该品管圈活动的组织策划;科室主任为督导员, 负责对品管圈的实施进行全程把控;1名护士为文秘, 负责该品管圈活动有关文书方面的登记统计。
1.2 品管圈主题的确定
在品管圈圈会上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 集体讨论确定圈名为“护齿圈”, 圈徽图案意喻为“通过小小的牙刷, 人人拥有洁白坚固的牙齿”。通过圈员查找文献, 列出科室正畸氟斑牙青少年治疗过程中口腔清洁存在的问题, 根据“治疗效果、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四要素, 最终确定以“提高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口腔清洁依从性”为活动主题。
1.3 现状调查
抽取2013年10月以来的氟斑牙正畸青少年, 按照Deans’6级分类法和《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 (WS/T208-2001) 诊断氟斑牙, 共计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12.3岁~15.8岁。护士自行设计口腔清洁习惯调查问卷, 共7个条目, 采用评分方法:每次都能做到得3分, 经常能做到得2分, 偶尔能做到得1分。问卷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877, 问卷效度测试, 将7个条目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其Kaiser-Meyer-Olkin (KMO) 检验统计量为0.708, Bartlett的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为190.038 (自由度为21) ,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各条目之间共同性较好。30例青少年中仅3例 (10%) 的青少年在口腔清洁习惯中按医嘱做到每天3餐后10 min刷牙, 每次3min, 3餐后漱口。分析口腔清洁依从性差的原因, 根据80/20原则, 得出最主要原因是口腔清洁知识缺乏, 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了解口腔清洁对正畸治疗效果重要性;青少年做事无常性, 自觉性与主动性欠佳。故将以上3项列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重点, 具体见表1。
1.4 观察指标
正畸医生记录牙面菌斑指数 (PLI) 及牙龈指数 (GI) 。PLI:根据菌斑的量和厚度计分, 0分:在近龈缘处的牙面上无菌斑;1分:在近龈缘处的牙面上有薄的菌斑, 但肉眼看不到, 只有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时才能发现;2分:在龈缘区或牙邻面有肉眼可见的中等量菌斑;3分:在龈沟内和 (或) 龈缘区及邻近牙面有大量软垢。GI:根据牙龈病变的程度分为0级~3级, 0级:正常牙龈;1级:牙龈轻度炎症及水肿, 探诊不出血;2级:牙龈中度炎症, 牙龈发红、水肿, 探诊出血;3级:牙龈重度炎症, 牙龈明显红肿、水肿、溃疡, 有自发性出血的倾向。
1.5 品管圈目标的制定
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口腔清洁依从性进行目标值设定。改善重点为口腔清洁知识缺乏, 刷牙方法不正确 (40.74%) 和不了解口腔清洁对正畸治疗效果重要性 (29.63%) 以及青少年做事无常性, 自觉性与主动性欠佳 (18.52%) 的累计百分比88.89%, 经过改善教育方法有把握使90%的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依从性提高90%, 即90%×88.89%×90%=72%, 那么依从性理论值可提高到10%+72%=82%,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为82%。
1.6 品管圈要因的确认
确定目标后圈员通过现场讨论, 确立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知识缺乏, 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了解口腔清洁对正畸治疗效果重要性及青少年做事无常性, 自觉性与主动性欠佳的主要原因: (1) 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 教育方法简单, 不实用; (2) 缺少统一、标准的健康宣教材料; (3) 正畸医生交代正畸注意事项不明确; (4) 缺乏对青少年口腔清洁的监督, 家长没有发挥作用; (5) 缺少正畸治疗口腔清洁健康教育流程。
1.7品管圈整改措施的实施
圈员们针对以上要因, 通过头脑风暴法积极寻找整改措施, 就整改对策的可行性、重要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按80/20原则共制定6条整改措施。 (1) 查找文献及口腔专业书籍, 制作正畸治疗口腔清洁的健康宣教材料, 包括口腔清洁在正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挑选菌斑及牙龈炎严重的照片放在宣传册中;刷牙的正确方法, 如Bass刷牙法的步骤;各种漱口液的特点, 适用对象;正畸治疗的流程, 正畸治疗期间的饮食要求, 科室、正畸医生及护士联系电话等。 (2) 固定健康教育场所及健康教育的时间, 将科室现有的半封闭候诊区作为教育场所, 每例正畸治疗的青少年前3次就诊为健康教育的关键时间。 (3) 将青少年的家长也列入到健康教育的对象中, 要求家长在家做好提醒与监督工作, 同时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 使青少年能够持久的重视口腔清洁工作。 (4) 依据青少年的好胜心理, 从第2次就诊开始就评选当月的最佳护齿明星, 礼品为正畸用的牙刷、齿间刷、牙线与防龋牙膏。 (5) 制定科室的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健康教育流程, 明确护士与正畸医生的职责。第1次健康教育的内容为正畸治疗中口腔清洁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领取健康宣教材料, 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包括横刷法、竖刷法、改良Bass法) ;第2次的内容为解释正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检查刷牙方法的掌握情况。第3次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发放根据宣教材料自制的调查表, 有针对性的讲解, 正畸医生治疗前评估其牙菌指数与牙龈指数, 告知青少年口腔清洁与菌斑及牙龈炎之间的关系。 (6) 改变健康教育的方法, 由单纯说教改为通过牙齿模型示范, 青少年病人当场练习, 并且青少年间互相考评直至掌握要点为止。
1.8 品管圈活动的评价
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2013年10月—2014年3月) 后 (2014年5月—2014年11月) 的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口腔清洁依从性及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口腔清洁依从性提高到83.33%。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氟斑牙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的依从性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口腔清洁依从性比实施前提高了72%, 牙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比实施前明显降低, 说明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正畸治疗口腔清洁依从性控制管理中, 能有效提高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依从性, 提高口腔清洁健康教育的效果。Alstad等[7]的研究认为, 如果病人在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那么牙周组织不会出现明显的破坏。朱辛奕等[8]认为, 口腔卫生在矫治中与牙周组织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可见, 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治疗中的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牙周健康。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 正畸青少年的口腔清洁状况一直欠佳, 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一直不能使正畸医生满意, 通过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正畸青少年的口腔清洁健康教育管理活动中, 依托品管圈的归因理论寻找影响口腔清洁依从性的原因与对策, 使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口腔清洁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方法更加合理、规范、有效, 青少年的口腔清洁依从性由实施前的10.00%提高到83.33%, 达到了预期82%的目标。
3.2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中的PLI和GI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正畸青少年的PLI和GI有明显差异 (P<0.05) , 说明将品管圈运用到氟斑牙青少年正畸治疗口腔清洁健康教育管理中, 有利于降低正畸青少年的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品管圈活动实行问题管理, 运用持续不断提出问题的方法, 循序渐进解决问题[9]。正畸治疗初期即佩戴矫治器3个月以内, 由于佩矫治器会使口腔内微态环境发生变化, 有利于软垢和菌斑的堆积, 牙周组织常出现菌斑的堆积, 牙龈出血、牙龈炎, 还会产生釉质脱矿、龋齿, 影响正畸的治疗效果[10]。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正畸青少年不明白牙菌斑与牙龈炎是如何形成的, 医护人员将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状况差, 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高的缺陷集中在病人身上, 而引入品管圈活动后, 品管圈小组成员重点查找医护健康教育中的缺陷, 进行归因分析, 从而找出“口腔清洁知识缺乏, 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了解口腔清洁对正畸治疗效果重要性”;“青少年做事无常性, 自觉性与主动性欠佳”的真正原因, 通过制作正畸治疗健康宣传材料, 制定健康教育规范流程, 改变教育形式, 实施激励政策等措施, 使正畸青少年口腔清洁目标明确, 方法有人指导, 结果有人奖励, 家长监督提醒有章可循, 使正畸青少年在家出现问题时随时可以得到解决, 口腔清洁依从性提高, 口腔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得到降低。
3.3 品管圈活动增加了护士参与正畸治疗的积极性, 密切了医护、护患关系
氟斑牙患病率 篇6
注:与改水病区相比,a:χ2=34.80, P<0.005;b:χ2=25.13, P<0.005;c:χ2=145.29, P<0.005;d:χ2=30.66, P<0.005;e:χ2=339.51, P<0.005
注:与病区相比,a:χ2=5.61, P<0.05;b:χ2=0.148, P>0.5;c:χ2=21.68, P<0.00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泸沽镇的改水病区居名900人,非病区的冕宁县城区居民600人。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改水病区、非病区抽取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构成样本。
1.2.2 问卷调查
对样本中的每个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情况、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信息来源等。问卷有调查对象自行填写,文盲者由其口述,调查人员帮助完成填写[3]。
1.2.3 口腔检查
根据Dean氟斑牙分类标准,对进行问卷调查的对象中于当地出生并在当地生活居住的调查对象进行氟牙症诊断和分度。
1.2.4 质量控制
调查前由一名专业口腔医师对拟参加检查的调查组成员进行培训。
1.2.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主要方法为χ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47份,获得有效样本1431份,无效资料16份(因拒访、填表不完整或错误),调查有效率98.89%。其中男性占40.81%,女性占59.19%;年龄以10~18岁居多,占44.83%;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占34.62%。见表1。
2.2 氟斑牙患病情况
改水病区检查725人,检出氟斑牙442例,检出率60.97%,氟牙症指数为1.58;非病区检查421人,检出氟斑牙24例,检出率5.70%,氟牙症指数为0.11。改水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仍明显高于非病区(P<0.005),且非病区的居民的各度氟斑牙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改水病区(P<0.005)。见表2。
2.3 氟斑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
被调查的氟斑牙患者中有43.99%的人认为氟斑牙对生活无影响,认为氟斑牙影响到了美观的占41.42%,认为氟斑牙影响了饮食习惯的占7.94%,认为氟斑牙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的占2.15%,认为氟斑牙在其他方面造成了影响的占4.51%。
2.4
总体调查对象中,地氟病病因知晓率为35.78%,知道氟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的比例为35.36%,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知晓率为32.01%,其中病区调查对象的病因知晓率略高于非病区(χ2=5.61, P<0.05);病区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则低于非病区(χ2=21.68, P<0.005)。见表3。
2.5 饮水型氟中毒知识获得途径
病区调查对象主要靠有关部门的宣传及居民间的相互交流得知地氟病相关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39.13%、38.89%。非病区调查对象大多从电视广播等传媒获取地氟病知识,所占比例为50.74%。见表4。
3 讨论
氟斑牙是地氟病全身性氟中毒的特异性早期表现,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标志和多源性氟中毒病的重要指征[4],是反映病情情况的有价值的指标[5]。调查结果中,改水病区的氟斑牙调查对象的氟斑牙检出率为60.97%,氟牙症指数为1.58,非病区的检出率仅为5.70%,氟牙症指数为0.11。结果显示改水病区氟斑牙检出率仍明显高于非病区(P<0.005),在非病区同样也可出现一些氟牙症病例,但多为极轻度或轻度改变。非病区氟斑牙出现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即使在较低的氟化物环境下,也可出现氟斑牙[2],其次可能为个人对氟化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此外个人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用酥油茶、砖茶等也是原因之一。改水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仍较高,与改水工程未能正常运行有关,据了解,改水管道不能正常供水,居民或饮用自家井水或饮用引流到自家的山沟水[1]。建议有关部门能及时帮助病区居民寻找水质达标水量充足的水源,同时注重改水工程的维护,以保障改水工程的正常运转,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对氟斑牙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1.42%的患者因氟斑牙影响美观而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扰,但有43.99%的患者都认为氟斑牙对生活无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病区氟斑牙患病率较高,多数人都患有氟斑牙,且信息来源单一闭塞,造成当地患病居民未意识到自己牙齿的斑点样改变为病变表现。
早前已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力手段。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总体对地氟病病因知晓率为35.78%,防治措施知晓率为32.01%,地氟病症状知晓率为35.36%,但从调查结果无论是病区还是非病区居民对地氟病知识的知晓度都较低,加强该地区地氟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很有必要,通过对地氟病知识有所了解的居民做进一步的信息来源途径调查了解到,病区居民主要通过政府的宣传与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了解到地氟病相关知识,非病区居民则主要依靠电视、广播等传媒而获得地氟病知识,由于本次调查的饮水性氟中毒病区为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电视、广播等传媒在该地区的普及度不够,信息较闭塞,也就造成该地区居民的地氟病知识大多依靠居民间的交流与有关部门在该地区进行的专门的宣传而获得。
本次调查的各项内容显示,冕宁县居民的地氟病知晓率普遍较低,迫切需要加强地氟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宣传教育应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时采取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大众传播手段[3],以有效提高该地区居民对地氟病的知晓率,使当地居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及配合控制当地地氟病的流行。
摘要:目的 了解冕宁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改水病区病情现状及当地居民的饮水型中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为更好地控制地氟病在该地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冕宁县泸沽镇的改水病区随机抽取900人, 非病区的冕宁县城区随机抽取600人, 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地方性氟中毒相关知识、知识来源途径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对其中于当地出生并在当地生活居住的调查对象按Dean法进行氟斑牙诊断和分度。结果 改水病区调查对象的氟斑牙检出率为60.97%, 远大于非病区的5.70% (P<0.005) , 改水病区调查对象的各度氟斑牙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病区 (P<0.005) , 改水病区与非病区的氟牙指数分别为1.58、0.11。氟斑牙患者中认为氟斑牙对生活造成了影响的比例为56.01%, 其中41.42%的患者认为氟斑牙严重影响了美观。总体调查对象中, 当地地氟病病因知晓率为35.78%, 氟中毒的症状知晓率为35.36%, 饮水性氟中毒的防治措施知晓率为32.01%, 改水病区调查对象获得地氟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有关部门的宣传 (39.13%) 与居民间的相互交流 (38.89%) , 而非病区的主要途径则为电视、广播 (50.74%) 。结论 改水病区的氟中毒病情仍然严重, 需保障改水工程的正常运转, 才能真正控制当地地氟病的流行。冕宁地区居民的地氟病知识知晓率较低, 迫切需要加大对该地区地氟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并加强该地区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关键词:饮水性氟中毒,氟斑牙,知晓率
参考文献
[1]周强.四川省冕宁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0, 26 (7) :543-545.
[2]黄长青, 王成海, 张秀丽, 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儿童氟斑牙表现及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5, 24 (1) :64-66.
[3]姚霜, 范群, 肖义泽, 等.云南省高氟区居民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2) :124-126.
[4]林焕彩, 卢展民, 杨军英.口腔流行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氟斑牙患病率】推荐阅读:
肺结核患病率10-22
患病情况05-14
患病趋势08-12
龋齿患病12-03
患病后心理特点06-27
肺结核患病09-03
动物患病原因及防控10-23
患病捐款倡议书经典10-25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策略06-10
患病解除劳动合同需知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