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患病

2024-12-03

龋齿患病(精选7篇)

龋齿患病 篇1

摘要:目的 调查张家界市儿童的乳牙龋齿患病率。方法 依据《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 (第4版) , 在张家界市的4个城区与4个农村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选取所需的8个调查点, 调查900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 并且将调查的结果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来进行仔细的比较。结果 张家界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2.45%, 龋均为3.24%, 龋齿充填率为3.12%;乳牙的患龋率与龋均在性别、地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乳牙龋齿充填率却有着性别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与以往的抽样调查的结果相比来说, 张家界市儿童乳牙的患龋率与龋均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但是龋齿的充填率却呈下降趋势 (P<0.05) 。结论 张家界市儿童乳牙的龋齿患病率相对较高, 但是龋齿的充填率却相对较低, 儿童的龋病防治方面的工作应该加强与乳牙保健相关的宣传教育, 应提高群众对乳牙龋齿充填的认识, 加强乳牙治疗。

关键词:龋病,患病率,乳牙,儿童

龋齿是严重危害儿童的口腔健康的疾病之一, 儿童的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就可能患龋齿, 龋齿病对儿童的健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乳牙患了龋齿会影响智齿与恒牙的正常发育, 而且会影响咀嚼与发音方面的功能和儿童的营养不良等疾病。关于乳牙龋齿的预防与保健显得异常重要。为了解2002年1月—2012年1月这10年张家界市儿童的乳牙的患龋情况, 调查张家界市儿童患龋齿率、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做好各方防治工作, 对900名3~6岁儿童乳牙的龋齿状况进行调查,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实践调查选择的对象均为张家界市3~6岁年龄组的儿童。选择采用等容量、随机和分层抽样等多种方法对此地儿童进行统一调查, 在调查的第一阶段, 农村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高、中、低分为三个层次, 城区按照人口的规模按大、中、小分成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随机地抽取其中的一个区;在调查的第二阶段, 每个区里随机抽取其中三个乡镇, 在调查的第三阶段, 每乡镇随机抽取其中两个居委会。抽样的时候在各个调查点需要多加15%的样本量。全市调查了3~6岁的儿童共900名。

1.2 调查方法

为了确保此次调查的质量, 在调查之前需要培训调查人员, 统一他们的认识、方法以及标准, 严格地筛选出较为合格的临床检查人员6人, Kappa值应均>0.8。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 多次对其中的10%的儿童进行重复检查, 在调查当日需要由专人对检查当日的调查数据来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编号。将此次调查的结果和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抽样的调查结果进行仔细的比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独立样本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张家界市3~6岁儿童乳牙的患龋率如表1所示。观察表l可得知, 儿童乳牙的患龋率为53.11%。由此可分析, 乳牙的患龋率在性别、地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张家界市3~6岁儿童中, 龋均>10的儿童为90名, 占受检儿童总数的10%。其中3城区的儿童一共是46名, 农村的儿童一共是44名, 龋均儿童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患龋情况的比较

各年龄组的调查数据显示, 年长的儿童的患病率较年幼儿童的要多, 特别是在3~6岁增长较快, 这种情况可能是与儿童乳牙与氟化物的接触较少, 矿化的程度较低, 抗龋的能力较弱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 乳牙暴露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患龋的儿童数也会随之而有所增加。这些的说明儿童防治龋齿的工作应当在儿童小的时候做起, 这和有效降低儿童的龋齿的发生率有非常大的关系。

3.2 儿童患龋率相对较高的原因

除了与儿童乳牙的本身相关之外, 还与儿童的口腔卫生以及饮食的习惯等有关系。例如刷牙的年龄和次数, 甜食的摄入量的情况以及儿童的父母对于口腔卫生的知晓情的况。多数儿童的家长认为儿童将要换牙, 所以乳牙的龋齿十分不重要, 但是实际上, 残损的乳龋的根基可以直接地影响到儿童恒牙的发育, 同时调查的资料还显示, 患龋齿儿童去医院的就诊率特别低, 仅仅有8.35%的儿童真正地进行过正规的填充治疗。

3.3 龋齿的分布规律

根据调查所显示, 不管是上颌还是下颌, 患龋都呈现左右对称, 这是因为左右同名牙的结构十分相似。儿童的口腔保健是儿童保健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抓起, 并加强有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进一步提高儿童家长对于儿童口腔保健重要性认知, 而且还应该尽量地提高乳牙的防龋治疗率, 使儿童可以拥有完整健康的牙列与牙齿。

4 结论

本次的调查是采用多样的方法对张家界市3~6岁儿童进行调查, 并全面地考虑到了性别、调查点、样本含量的选择以及其他的影响因素等。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 900名3~6岁儿童乳牙的患龋率为53.11%, 龋均为3.24%;低于全国3~6岁儿童的平均患龋水平 (患龋率为56%, 龋均为3.6%) 。为了了解张家界市近年来3~6岁儿童的乳牙的患龋趋势, 此次调查与全国第二次有关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中湖南省3~6岁儿童乳牙的患龋率与龋均的结果相比较发现, 张家界市3~6岁儿童的乳牙的患龋率与龋均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但是农村区域儿童的乳牙的龋均却呈上升的趋势, 这有可能是口腔卫生的保健措施没有跟上, 致使乳牙的龋坏情况不断加重。在张家界市3~6岁儿童乳牙的患龋人群里, 龋均>10的人口占所有受检儿童的10%, 其中城区儿童为9.8%, 农村为10.23%, 对于这部分已患有严重的龋病的儿童人群应该给予他们特别关注, 并将他们作为要进行重点保健的人群

全市3~6岁儿童乳牙的龋齿充填率仅仅为2.42%, 城区3~6岁儿童乳牙的充填率仅为4.85%, 农村为0.26%, 可见城区3~6岁儿童乳牙的充填情况要远远优于农村, 这些情况的发生可能与城区居民有更好的有关口腔保健方面的意识, 同时也与享有更好的口腔保健服务条件相关。

此次调查显示:乳牙的龋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 会严重影响儿童正常咀嚼消化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会对儿童的恒牙列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 张家界市3~6岁儿童乳牙龋坏的状况极其令人担忧, 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儿童, 应该积极地开展与乳牙的保健的口腔卫生方面有关的宣传教育, 并通过不断地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口腔保健工作, 还应特别注意对于农村的儿童与其家长的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儿童乳牙的充填率相对较低的状况, 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其儿童乳牙的龋充填重要性的深刻认知, 从而促进儿童乳牙的治疗。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提高对儿童得龋齿的重视程度, 做到早预防, 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克增, 李雪, 胡德渝, 等.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 2008 (1) :75-77.

[2]戚金岭.儿童刷牙早晚与乳牙龋齿的关系[J].临床医学, 2008 (8) :93-94.

[3]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6-77.

[4]刘淑杰.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危险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6 (2) :94-96.

[5]陈志强.喂养方式与儿童龋病关系的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2 (7) :23.

[6]梁茂萍, 李美清, 李文珍, 等.茂名市幼儿园3~5岁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29) :75-76.

南京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以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5所小学1 937名6~12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获得有效样本1 846名 (男生878名, 女生968名) 。

1.2 方法

根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要求[1]检查, 结果按上、下、左、右颌位在牙列式上进行登记。

本次调查小学生处于替牙期, 乳牙的自然脱落对龋失牙数统计有影响, 由于不能确定因龋而失和自然脱落而失, 因此在统计龋齿数时未将“失”牙数计入, 儿童龋齿数是龋牙数和龋补数之和。即:龋均=龋、补牙之和/受检人数;患龋率= (有龋、补牙的人数/受检人数) ×100%。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双份输入, 核对、纠错后形成数据库。采用Stata 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的患龋率、龋均以及性别差异

见表1。患龋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6, P=0.545) , 总龋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75, P=0.411) 。

2.2 各年龄组儿童的患龋率与龋均

见表2。随着年龄增长, 患龋率和龋均都逐渐降低, 各年龄组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5.273 5, P=0.000) , 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3.585 7, P=0.000) 。

2.3 儿童患龋牙的分布情况

2.3.1 乳龋牙的分布

乳龋以第二乳磨牙患龋最多, 其次为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 中切牙患龋齿最少, 上下颌牙列患龋牙出现频率都呈中间低两侧高的现象。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将上牙列左右两侧对应牙位、下牙列左右两侧对应牙位、右侧上下颌对应牙位、左侧上下颌对应牙位的龋、补牙率进行比较, 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上下颌牙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可见在乳牙中, 中切牙、侧切牙和乳尖牙是上颌比下颌好发龋齿;而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是下颌比上颌好发。

2.3.2 恒牙患龋牙的分布

恒牙中第一磨牙患龋齿最多, 其次为第二前磨牙, 中切牙和侧切牙患龋齿最少。见表4。

左右、上下对应牙位的龋患牙数比较, 右上7与左上7, 右上7与右下7, 右上6与右下6, 左上5与左下5, 左上6与左下6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990, 4.993, 43.895, 3.895和44.346, P值均<0.05) 。

2.4 各年龄组龋齿充填情况

各年龄组儿童均是乳龋充填率高于恒龋充填率。见表5。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在龋齿的流行病学调查中, 龋齿数的计算是龋、失、补之和。本次调查样本是6~12岁儿童, 处于替牙期, 由于现场条件限制, 调查中无法准确追溯失牙是因龋而失还是替牙期自然脱落而失;同时由于临床上儿童因龋而致使残冠、残根都不存在的情况十分罕见;因此在统计龋齿数时未将“失”牙数计入, 龋齿数是龋牙数与龋补数之和。这使得本次调查计算的患龋率和龋均比实际情况偏低, 影响本次调查结果与其他资料的可比性, 但这种单向性的系统误差是可以估计的。另一方面, 未计入“失”, 去除了不确定因素, 把握度会提高。

本次调查儿童总患龋率为59.2%, 龋均为1.9。为了能够与其他资料比较, 按照“小学生龋齿”为检索词,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出1995年至今96篇文章, 大致按东北、西北、北方、南方分地区, 从中选择样本年龄与本调查一致、患龋率在同类地区最高的10个资料[2,3,4,5,6,7,8,9,10,11], 与本调查结果比较。结果是南京市小学生的患龋率高于其中6个资料[2,3,4,5,9,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12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为37.2%, 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 (28.9%) ;龋均为0.7, 龋患严重程度等级为“很低”, 但还是高于国内一些地区调查结果[12,13]。说明南京市小学生的龋齿患病率较高, 而且在没有计算“失”的情况下。

患龋率和龋均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调查发现, 男女患龋率存在差异[14,15], 可能与男女学生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同有关。总龋均和患龋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这与国内调查结果[2,5,7,9,11]一致。

对患龋牙位进行分析显示, 乳牙以第二乳磨牙患龋最多, 其次为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 中切牙患龋最少, 考虑原因是牙齿形态结构不同。上下颌比较, 第一、第二乳磨牙下颌比上颌好发, 原因是下颌牙承重负荷大、自洁作用差、食物沉积多于上颌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是上颌比下颌好发, 考虑是“奶瓶龋”特点的原因。左、右侧牙患龋未见有差异。恒牙以第一磨牙患龋最多, 其次为第二前磨牙, 中切牙和侧切牙患龋齿最少, 其原因同乳牙。上下颌比较, 左、右第一磨牙, 右侧第二磨牙, 左侧第二前磨牙都是下颌比上颌好发, 原因也同乳牙, 其中第一磨牙于6岁左右萌出, 在口腔中存留时间最长, 使用频率高, 因此患龋齿最多。左右侧比较, 左上第二磨牙患龋多于右上第二磨牙, 这种现象没有查到同类结果, 原因不清。

儿童龋患引起的牙体缺损应尽早修复, 以减少由于咀嚼效能下降引起的消化和吸收障碍。6~12岁年龄组儿童的混合龋齿充填率在30.31~55.69%, 12岁组儿童的龋齿充填率为34.17%, 乳龋充填率平均47.95%, 恒龋更低, 说明大部分龋齿都没有得到治疗。

龋齿患病 篇3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武威市凉州城区6所幼儿园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 148名,其中男童1 143名,女童1 005名。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 中的龋齿调查标准,由流行病学专家和经过培训的保健医生进行调查和记录。在室内充足的光线下,儿童端坐、面向采光面接受检查。凡有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明显色、形、 质的改变,依据诊断标准诊断为龋齿;乳牙龋、失和补均作龋齿统计。同时,自行设计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由老师发放给家长填写,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儿童卫生习惯及家庭影响三方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龋齿患病率与性别关系

在受检的2 148名儿童中,患龋齿837人,患龋率为39.0%,龋均2.75。其中男孩451名,患龋率为39.5%,女孩386名,患龋率为38.4%,学龄前儿童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9),见表1。

2.2龋齿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00),见表2。

2.3龋齿充填率的调查情况

在2 148名儿童中,有龋齿2 300颗,充填治疗1 168颗,充填率为50.78%,随着年龄的增加,充填率不断升高,各年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χ2=14.48,P=0.002),见表3。

2.4龋齿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喜吃甜食或零食、口腔检查、母亲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8个相关因素是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见表4。

3讨论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引起患儿严重的疼痛,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而且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治疗。学龄前儿童的牙列主要由乳牙构成,然而,乳牙的解剖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特点导致抗龋能力较弱,容易发生龋齿。本次调查6所幼儿园3~6岁儿童2 148名,患龋率为39.0%,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城市乳牙患龋率79.53%比较,明显减少[3]。陈志斌[4]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彭阳县辖区4所幼儿园2 277名3~6岁的儿童中,共检查出龋齿患儿901名,患病率为39.57%,与本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男孩患龋率为39.5%,女孩患龋率为38.4%,男、女患龋率比较无差异,这与余荣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次调查还发现,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大多数乳牙从萌出到6岁的成长期间,经历了比较长的龋蚀时间;另外,由于颌弓的发育,在乳牙列后期,牙列齿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导致食物容易残留,导致细菌的生长繁殖[6]。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充填率仅为50.78%,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虽然充填率也有所升高,但6岁年龄组仍然仅为53.51%。这可能与家长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家长认为,在幼儿不断成长后,由恒牙替换掉乳牙,龋齿自然就会痊愈,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治疗。然而,乳牙龋病与恒牙龋病呈比较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幼儿的龋齿应及早进行防治,可以使得整个人群的患龋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可以有效地预防龋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含氟牙膏使用、餐后漱口、开始刷牙的年龄、每日刷牙的次数、吃甜食或零食和口腔检查等均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向家长积极地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小儿正确刷牙,使用防龋牙膏,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由于甜食和零食中含有较高的糖,以变形链球菌为主的致龋微生物可以利用糖,形成粘性菌斑基质,不仅对于微生物的粘着十分有利,还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使牙齿脱矿[7],因此,应当改变儿童吃含糖食品以及零食的习惯。另外,还要对儿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较多的研究证实,儿童的龋齿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8,9]。由于母亲对看护及教育儿童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母亲的口腔健康防护知识的宣传工作。总之,应当加大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和普查普治工作,提高家长的认识以及儿童的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龋齿的发病率。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在学龄前儿童中开展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城区6所幼儿园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由流行病学专家及经过培训的保健医生完成儿童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工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共2 148名儿童,患龋率为39.0%,龋均2.7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率为50.78%(1 168/2 300),充填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发现,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喜吃甜食或零食、口腔检查、母亲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8个相关因素是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该城区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加强家长龋齿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龋齿患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县辖学田乡中学、六户镇中学、永安镇小学、杜尔基镇小学,突泉县第二中学、突泉县三街小学共计6所学校,共调查7~16岁学生3378人。其中男1690人,女1688人;城镇1542人,乡村1836人;中学1578人,小学1800人。其中12岁组为当地出生并长期居住,凡由外地迁入或出生后在外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再转回者不作为调查对象。12岁组做单独统计。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即根据各地的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健服务和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学校。检查方法和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方法》和卫生部《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方案》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人员由从事口腔技术的业务人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组成。影响因素选择《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列举的有关项目,以调查表或问卷形式进行。在调查和答卷之前由专人讲解调查表及问卷的项目和要求,以便统一方法、统一尺度,避免误差。

2 结果

2.1 龋齿患病率与龋均

对3378例受检者进行检查,共检出龋齿患者1576人,总龋患率为46.65%,其中中学生41.38%,小学生51.28%;龋均1.17,其中中学生0.98,小学生1.33。患者龋均2.50。见表1。

2.2 性别、年龄与龋患的关系

统计结果看出男性龋患率43.85%(表2),低于女性49.47%(χ2=10.72,P<0.05)。从年龄上看,中学生龋患率41.38%(表1),低于小学生51.28%(χ2=33.09,P<0.05);中学生龋均0.98低于小学生1.33。12岁学生受检401人,龋患133人,龋患率33.17%,龋均1.19,患者龋均3.36。

2.3 城镇、乡村龋患的关系

城镇学生龋患率为40.24%,低于乡村学生51.91%(χ2=46.130,P<0.05)。

2.4 影响因素调查

以口腔保健知晓率、有效刷牙率、氟牙膏使用率、龋失补充填比率为评价指标。其中有效刷牙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属于三者之一即视为有效刷牙。具体统计结果详见表4。统计结果表明,除含氟牙膏使用率以外,其它评价指标的率,中学生全部高于小学生,城镇学生全部高于乡村学生,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有显著意义(χ2=87.74,230.17,160.99,402.92,12.74,91.03,P<0.01)。4项指标率均未达到《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指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突泉县近年来中小学生龋病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纵向看,中小学生总龋患率比2005年的57.48%、龋均比2005年的1.72有明显下降[1]。但从国家要求的12岁儿童恒牙龋均达到1.1以下的指标来看,还有一定距离。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龋患依然很高,被调查学生总龋患率达到46.65%,龋均达到1.1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学生龋患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小学生龋患率明显高于中学生,女性龋患率高于男性(即乡女>乡男),与全国调查结果相吻合[2]。这一结论说明城镇学生家长对龋患的重视程度和学生本人的认知程度较高,城镇学校的健康教育开课情况、口腔卫生保健措施的落实情况都好于基层乡镇学校。女性龋患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生较男生喜吃甜食和零食有关。

从影响因素上看,口腔保健知晓率、有效刷牙率、含氟牙膏使用率、龋失补充填比率均达不到国家规划的要求指标。但龋失补充填比率明显高于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这与当地卫生部门集中组织龋患学生填补龋齿或缺齿有关。

综上所述,被调查地中小学生龋患防治有一定成效,但目前的龋患现状仍不容乐观,要坚持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把《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落到实处,把重点放到农村和城镇小学当中。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健康教育授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口腔卫生的工作重点。集中组织龋患学生进行窝沟封闭防龋或预防性树脂充填等[4]。

参考文献

[1]曹宏.城乡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增刊):51.

[2]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14.

[3]张博学.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年鉴社,2008:6.

龋齿患病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14年3—9月抽取邢台地区24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检测和调查,其中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各12所,共检测和调查儿童4 320人, 有效完成人数为4 286人, 有效率为99.21%。 男童2 181人,女童2 105人;城市儿童2 164人,农村儿童2 122人;小班1 421人、中班1 436、大班1 429人。

1.2方法

1.2.1龋齿检查方法参照我国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4],由经过专门培训的2名儿童保健科医生进行检查,受检儿童取对光坐位( 自然光线下) , 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进行检查。 诊断标准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凡是牙齿表面或窝沟有色、形和质改变者即确诊为龋齿[6]。两名医生检查结果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大于0.75。

1.2.2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检查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1社会学方面:年龄、性别、居住地、班级、民族、照顾者、父母文化程度及收入等;2饮食情况:出生半年内喂养情况、睡前吃甜食情况、喝饮料情况、吃糖果或巧克力情况等;3口腔卫生情况:开始刷牙年龄、刷牙次数、 是否用含氟牙膏等。 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hronbach’sα 系数为0.78,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所有检查及调查内容均向幼儿家长进行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统计学分析建立Epi Data3.0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并核对,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邢台市地区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共检查4 286名幼儿, 患龋齿儿童有2 269人, 患龋齿牙有13 316颗,龋均为3.11,龋齿患病率为52.94%;男童患龋率为53.32%( 1 163/2 181) , 女童患龋率为52.54% ( 1 106/2105) , 男童和女童患龋率差异无比统计学意义( χ2=0.263,P>0.05); 小、 中、 大班龋齿患病率分别为40.96%、52.86%和64.94%,χ2趋势检验表明,随着班级的由低到高,患龋逐渐增高( χ2=64.465,P<0.01)。 见表1。

2.2不同社会学特征和饮食卫生习惯的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儿童龋齿的患病率与居住地、不同照顾者、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吃糖果或巧克力情况、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开始刷牙时间及每天刷牙次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民族、不同喂养方式及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比较, 其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a出生半年内的喂养方式。

2.3儿童龋齿患病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患龋齿为因变量, 将上述社会学特征和饮食卫生习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变量( 居住地、不同照顾者、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吃糖果或巧克力情况、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开始刷牙时间及每天刷牙次数) 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父母文化程度”的哑变量以“ 小学及以下”为参照, “ 吃糖果或巧克力情况” 的哑变量以“ 很少” 为参照标准,“ 睡前吃甜食” 的哑变量以“ 从不”为参照标准,“ 喝饮料” 的哑变量以“ 很少”为参照标准;变量入选以0.05为标准,排除以0.10为标准。 结果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农村幼儿、睡前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及3岁后刷牙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龋齿患病率越低。 见表3。

3讨论

龋齿是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幼儿龋齿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本次调查表明,邢台幼儿园龋齿患病率为52.94%,与重庆市调查结果一致[7],但较广州市患龋率高[8],与广州市经济较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邢台,更加关注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有一定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强龋齿的防治工作,降低儿童患龋率。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童龋齿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这与李玲等[9]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与幼儿时期男女童的饮食习惯尚未形成明显差异, 其口腔卫生基本相似,所以龋齿患病尚无性别差异。 本调查揭示随着班级的升高,幼儿龋齿患病率增加,年级越高,年龄越大, 接触致病因素越多,而乳牙冠大颈小,较难清洗干净, 有利于滋生病原菌,更易形成龋齿,由此可见预防龋齿重点关注的人群应为儿童。

调查结果显示,龋齿的发生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有关。 农村儿童龋齿发生率高于城市儿童,有研究表明,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卫生和饮食及看牙医有关[10],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孩子零食和甜食摄入量也不断增加,而农村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处于较低水平, 父母大多数认为乳牙将要被换掉,很少就医,从而导致农村儿童龋齿患病率明显升高。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龋齿患病率则越低,这与李曼煜等[11]调查结果一致,父母文化程度高,从外界摄取知识的途径越广泛, 对口腔卫生保健了解越多, 更加注重子女口腔健康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睡前经常吃甜食和喜欢喝饮料是龋齿的危险因素,这与文献[8,11-12]报道的结果类似,甜食有利于细菌生长,尤其经常睡前食用,而无睡前刷牙习惯或者刷牙不彻底更容易使细菌大量繁殖, 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使牙釉质脱矿导致龋齿;而饮料大多数含糖且p H值偏酸性,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3岁前开始刷牙的儿童龋齿患病率明显低于3岁后才开始刷牙的儿童, 这与有人研究开始刷牙时间越早,患龋率越低一致[13],因此,应提倡孩子尽早开始刷牙。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邢台地区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应该加强预防和治疗。 龋齿的发生与居住地有关,农村高发,应重点关注农村儿童,加强农村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儿童的饮食习惯,限制儿童喝饮料,避免儿童睡前吃甜食,尽早督促孩子形成刷牙的习惯,减少幼儿龋齿发生。

龋齿患病 篇6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龋齿系因身体内外多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牙组织进行性缺损病变,严重者将诱发全身性疾病[1,2]。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龋齿仍然是严重困扰全球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极易被人群所忽视,而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工作重点在于主动预防为主、及时治疗为辅[3,4]。我国早在1989年将每年的9月20日设立为“爱牙日”,于1992年颁布的《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治疗方案》规范了龋齿的相关防治措施[5]。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官网上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高达66%[6]。呼和浩特位于我国华北,是我国重要的内陆城市之一,其人群反映的口腔问题在内蒙古地区较有代表意义,但当地可靠的龋齿患病情况调查数据仅能追溯至1995年[7]。本文旨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中小学生龋患现状,并与1995年当地和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龋患情况进行比较,为内蒙古中小学生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呼和浩特地区包括4个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新城区)和5个旗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林格尔县、土默特左旗),于2015年3—7月,在每个区域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中学,总计36所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的汉族学生组成本次调查的中小学生样本。根据云妙仙等[7]报道的1995年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生总龋患率为57.48%,检验水准(第一类错误概率)α设为0.05,允许误差δ设为1~2%,根据,其中n代表样本含量,δ代表允许误差,P代表总体率的估计值,Za/2代表检验水准对应的Z值。计算得出理论样本含量为2 395~9 487人。

1.2 方法

1.2.1 对比资料来源

选择云妙仙等[7]报道的1995年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生龋患调查数据和季成叶[8]报道的2005年我国中小学生龋患调查数据作为本次对比研究的资料。

1.2.2 诊断标准

参照《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 26343-2010)[9]中龋齿部分的相关内容。主要调查指标:乳牙、恒牙龋失补牙数(分别以d,m,f及D,M,F表示);龋患率(%)、乳牙及恒牙龋失补牙数构成比(%);乳牙、恒牙龋均(龋失补总牙数/受检人数)。

1.3 统计学分析

根据往年文献记载呼和浩特地区龋患率计算调查样本含量,以保证抽样真实性,采用PASS 11计算样本含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不同属性条件计算龋患率并与往年资料数据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龋齿患病现况

本次实际受检7 888人,龋患2 514人(其中乳牙龋患1 472人,恒牙龋患896人,乳、恒牙龋患146人),总龋患率为31.87%(男生为30.58%,女生为33.29%);龋失补总牙数5 674颗,总龋均0.72。见表1。

注:()内数字为患病率/%。

2.1.1 乳牙龋患现况

从总体来看,城乡男女群体龋患率主要表现为城市男生>乡镇男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按年龄层分组排列后发现7,8岁年龄段城市男生龋患率明显高于城市女生,并且在8岁左右时,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镇男生和乡镇女生龋患率基本达到峰值,分别为76.74%,57.37%,62.75%和59.38%。除6,12岁年龄段城市男生龋患率略低于城市女生外,其他各年龄段城市男生均略高于城市女生。7,8和10岁年龄段城市男生龋患率明显高于乡镇男生。

乳牙龋失补(dmf)构成方面显示,不论城乡男女生,其乳牙龋失(m)构成比普遍偏高,按年龄分层后最高乳牙龋失(m)构成比高达44.44%(12岁乡镇男生组);同时,其乳牙龋补(f)构成比普遍偏低,按年龄分层后最低乳龋补(f)构成比不足1%,乡镇乳龋补率低下表现尤为严重。乳牙龋均方面,6~9岁各年龄段都处于较高水平,最高者达2.53(6岁城市女生组);但随着年龄增长、乳牙脱落,龋均下降较为明显。见表2。

2.1.2恒牙龋患现况

如表3所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恒牙的不断萌出和生长,恒牙龋患率逐渐上升,小学升入中学后变化尤为明显。整体上,恒牙龋患率城市女生>城市男生,乡镇女生>乡镇男生,不同性别随着年龄变化表现的差异较为明显。按年龄层分组排列,12岁前男女生龋患情况差异不大;12岁后城市男女生龋患情况差异较为明显,普遍表现为各年龄段城市女生>城市男生,乡镇女生>乡镇男生。到18岁时,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镇男生和乡镇女生龋患率分别为21.43%,33.58%,17.24%和22.76%。同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城乡差异主要集中表现于女生龋患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恒牙龋补(F)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但从整体来看,恒牙龋补(F)构成最高仅占34.10%(城市女生总恒龋补构成),而恒牙龋失(M)构成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恒牙龋均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龋均不断上升,并且女生高于男生,最高达到0.67(18岁城市女生组)。

注:城乡比较,*P<0.05,**P<0.01;性别比较,#P<0.05,##P<0.01;()内数字为龋患率/%。

注:城乡比较,*P<0.05,**P<0.01;性别比较,#P<0.05,##P<0.01;()内数字为龋患率/%。

2.2 呼和浩特市小学生龋齿患病与其他研究比较

2.2.1 与1995年呼和浩特龋患比较

由于呼和浩特地区可靠的中小学生龋患调查资料有限,故仅对性别、居住地总龋患情况进行比较。从整体来看,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生龋患情况较20年前有明显下降。男生总龋患率由1995年的54.96%下降至30.58%(χ2=229.440,P=0.000),龋均由1.68下降至0.69;女生总龋患率由1995年的60.02%下降至33.29%(χ2=260.295,P=0.000),龋均由1.75下降至0.75。城市学生总龋患率由1995年的59.87%下降至34.99%(χ2=29.179,P=0.000),龋均由1.75下降至0.81;乡镇学生总龋患率由1995年的55.21%下降至28.13%(χ2=12.016,P=0.000),龋均由1.69下降至0.61。

2.2.2 与2005年全国龋患比较

本文引用的季成叶教授[8]相关调查资料乳牙龋患所列年龄段分别为7,9,12岁,恒牙为7,9,12,14,17岁,故本文亦抽取相应年龄段资料与之比较。与2005年全国乳牙龋患资料相比,7,9岁年龄段城市男生龋患率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12岁年龄段城市女生、乡镇男生及乡镇女生龋患率同样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与2005年全国恒牙龋患资料相比,7岁年龄段城市女生和乡镇男生均未检出恒龋,仅12岁年龄段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龋患率较全国水平低,其他年龄段城乡男女生与2005年差异不大。见表4~5。

注:与2005年比较,*P<0.05,**P<0.01。

注:与2005年比较,*P<0.05,**P<0.01。

3 讨论

与1995年相比,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总体龋患率和龋均的下降预示着龋齿在呼和浩特地区得到了一定控制,群体龋患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但当地龋齿流行情况仍然有以下特征及成因:(1)乳牙龋患率反映的龋齿流行范围和龋均反映的龋患严重程度均高于恒牙。(2)女生龋齿流行情况较男生严重,在我国其他地区[10,11,12]亦有类似情况发生,可能由于女生较男生更喜食甜食,其对牙齿健康的不良影响十分明确,国内外均有诸多报道[13,14,15]。(3)乳龋患病情况较恒龋严重,其原因在于部分家长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所替换,忽略了乳牙的健康情况。(4)城乡龋齿流行情况差别并不明显,呼和浩特地区城乡往来交通十分便利,并且已经开始出现城乡融合的现象。

与2005年全国资料相比,龋患情况差异不大。提示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生龋患情况仍然十分严峻。值得注意的是乳牙龋患部分年龄段明显高于2005年全国水平,特别是12岁,2005年全国龋患率在10%以下,而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仍处于20%以上的较高水平。可能与当地儿童发育迟缓、乳牙脱落较晚有关。

窝沟封闭[16]和龋齿填充[17,18]是预防和治疗龋齿发生和发展最为有效的手段,早期的窝沟封闭可以极好地预防龋齿的发生,龋齿填充则可控制龋齿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应用乳牙、恒牙龋失补构成比反映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生口腔保健水平,发现:(1)乡镇“乳牙龋补”和“恒牙龋补”构成比均低于城市,“乳牙龋补”构成比尤其低下。我国中西部地区“龋补”构成比低下的现象十分普遍,与人群对龋齿防治知识和手段的不了解有关[8,19]。西方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的龋患率和龋均都高于我国,但发达国家的龋补率均达到90%以上[20],这对控制人群龋齿的流行至关重要。(2)“恒牙龋补”构成比高于“乳龋补”,但“恒牙龋失”构成比仍然在较高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样在于人们对口腔健康的不关注,疏忽了日常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导致龋齿复发,甚至缺损脱落。

龋齿患病 篇7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兰州市2002-2007年8所幼儿园年龄为3~6岁的2 612名儿童进行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其中男童1 333例,女童1 279例。

1.2 方法

口腔科医师按照WHO推荐的《口腔健康检查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按班级逐班进行视诊探诊。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牙面点、隙、裂、沟及光滑面有色、形和质的改变,探针能准确地插入损害处即诊断为龋齿[4]。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和Excel 2007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X2检验及Pearson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为α=0.05。

1.4 质量控制

调查表由培训的调查员填写,填写后由专人审核,并随机抽取10%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核实,以减少信息录入误差。

2 结果

2.1 龋患率与性别的关系

如表1所示,查体儿童2 612人,患龋病儿童402人,龋患率为15.39%。其中男童的龋患率为15.38%,女童的龋患率为15.40%,经统计学处理,男女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注:X2=0.000,P=0.987。

2.2 龋患率与年龄的关系

如表2所示,不同年龄组的乳牙龋患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87.784,P=0.000),且与年龄存在正相关(r=0.994,P=0.006),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也增长,其增长速度为87.84%。6~岁组的龋患率最高,为23.53%,3~岁组最低,为3.55%。受检龋均也与年龄呈正相关,其增长速度为88.99%。

注:X2=87.784,P=0.000;“-”为未检测出数据。

2.3 乳牙龋齿患病情况的变化趋势

如表3所示,2002-2007年龋患率、受检者龋均与年份不存在相关性(r=-0.509,P=0.303;r=-0.731,P=0.099),6年间乳牙龋齿患者龋均与年份存在相关性(r=-0.893,P=0.017),即随着年份的增长患者龋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7.23%。6年中,2002年的龋患率、受检者龋均和患龋者龋均均最高,分别为24.61%、0.65颗和2.64颗。龋患率在2004年最低,为11.93%。受检者龋均在2007年最低,为0.24颗。患龋者龋均在2007年最低,为1.81颗。

注:“-”为未检测出数据。

3 讨论

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引发牙齿根尖周围炎症等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龋齿疼痛影响儿童进食,严重者甚至影响恒牙生长,对儿童的发音及容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5]。

3.1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3~6岁儿童的龋患率为15.39%,患者龋均为2.25颗。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龋均为3.50颗。2009年冯靳秋等[6]对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情况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上海市5岁儿童龋患率为66.37%,龋均为3.10颗。2005年广东省5岁人群乳牙龋病状况报道,龋患率为67.78%,龋均为4.10颗[7]。提示兰州市的龋患率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上海市和广东省的水平。其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兰州市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生活水平较低。另外一部分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龋患与性别的关系

有调查报道,小学生男女间龋患率有显著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8]。2009年杨旭等[9]对漯河市的小学生调查发现,女童与男童相比龋患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童的龋患率略高于男童,但是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情况下,由于女童牙齿萌出较早,牙齿与口腔环境接触时间相对较长,感染龋齿的几率随之增加,故女童患龋率高于男童[10]。

3.3 儿童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

龋齿发生的四个必要因素有细菌、食物、牙齿和时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前三种因素,时间就成为龋齿发生的至关重要因素[11]。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和龋均呈增长的趋势,与相关报道一致[11],可能的原因是年长儿童可吃的食物较多,其食物的质地也较硬,所以牙齿被感染或损伤的危险性较年幼儿童大,使发生乳牙龋齿的机会增多[12]。提示乳牙龋齿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低年龄段,从孩子2岁时就应培养其饭后用鼓漱法漱口,早晚刷牙。晚上刷牙是更重要的良好口腔习惯,6岁以下儿童每天需要家长帮助其刷牙一次[12],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的龋患率较2002年下降了46.97%,患者龋均的下降速度为7.23%。石青玲[13]对青海省平安县2002-2006年的儿童龋患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较2002年下降了40.12%。本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可能的原因是与该地进行的一些干预措施有关,比如幼儿在入园之前进行体检,学校将结果反馈给家长,建议家长督促、指导儿童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漱口、刷牙,对已患龋齿的儿童及时带到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以保证乳牙、恒牙的健康。

综上所述,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防龋应从小抓起,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应及时治疗,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上一篇: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下一篇:特色课程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