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患病原因及防控

2024-10-23

动物患病原因及防控(共3篇)

动物患病原因及防控 篇1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残留, 简称药残。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兽药的使用范围及用量不断增加, 药物的应用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的同时, 引起了极为严重的中兽药残留问题, 特别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超量使用或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常常导致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危及人体健康, 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三致作用 (致癌、致畸、致突变) 以及激素作用等, 也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 是目前乃至今后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绿色、健康、无残留的动物及产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为此, 了解动物产品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

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1 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有些药物容易残留在动物可食组织中, 而且残留期长、对人体危害大, 因而我国规定禁止用于食用动物。但有些饲养者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 往往造成残留, 如使用β-兴奋剂 (如瘦肉精) 、类固醇激 (如烯雌酚) 、镇静剂 (如氯丙嗪) 等违禁药品。

1.2 不执行休药期

休药期的长短是根据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与消除过程的快慢而制定的。即使同一种药物用法不同体药期长短也不相同, 休药期的长短还与用药剂量有很大关系。饲养者未按规定遵守休药期的兽药及饲料含药物添加剂, 未按规定遵守休药期就将产品出售, 这是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1.3 超量使用

由于耐药菌的存在, 目前, 在动物养殖中普遍存在任意加大药物用量, 有时将治疗量当成添加量长期使用。

1.4 滥用药物

动物的疫病极为复杂, 为获得经济利益, 对动物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是必然的。但动物发生疾病时滥用抗生素, 随意使用兽药或高效抗生素, 而且任意使用复合制剂, 或大量使用人用药物, 均可造成药物残留。

1.5 饲料污染

饲料厂制造空白饲料 (未加药饲料) 时, 饲料生产系统中交叉污染到药物;或者用盛放过药物的容器贮藏饲料, 或使用盛过药物而未经充分清洗干净的贮藏器, 都会造成饲料加工过程中兽药污染。

1.6 用法不当

在用药剂量、给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 常造成药物残留。另外, 由于没有用药记录而重复用药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1.7 环境污染

由于大量使用兽药, 动物未能完全吸收和代谢, 则可通过粪尿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此外, 使用消毒剂对厩舍、饲养场和器具等进行消毒, 也可造成环境的污染。环境中的药物又会污染饲料、饮水, 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 引起动物性食品的兽药残留和再污染。

1.8 其他原因

如未按动物用药品标示 (标签及说明书) 内容正确使用, 造成残留;养殖者购用品质不良、来历不明或不合法动物药品或药物添加剂;畜禽经投药或注射治疗后, 未做明显记号或隔离处理即行一起出售;饲料厂或自配饲料户未按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规定合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物等。此外, 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的药物残留监测工作有所忽略, 也可造成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2 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

规范用药和加强兽药残留监控是防止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超标、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竞争能力、跨越“绿色壁垒”的根本措施。

2.1 严格执行法规

近几年,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兽药典》、《兽药规范》, 《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法律法规。农业部还颁布了一系列无公害食品标准和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公布了明令禁止使用的兽药及化合物范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的公告。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犯罪活动, 都将追究刑事责任。因此, 必须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抓好兽药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 切实履行好兽药行业管理职责, 把规范用药已纳入法制轨道。

2.2 加强用药管理

2.2.1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的动物不同生长阶段,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 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防止疾病发生, 减少用药机会。

2.2.2 坚持预防为主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方法。搞好消毒、驱虫等工作。

2.2.3 疾病监控

建立疾病监控预警系统, 一旦动物发病, 要及早淘汰患病动物。发生传染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以防止疫情扩散。

2.2.4 科学用药

凡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所用兽药必须符合国家兽药质量标准相关规定, 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 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在防治疾病时, 要做到合理、科学用药, 坚持因畜制宜、对症适度用药的原则。

2.2.5 按处方用药

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 处方中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 用药要有详细的记录。要了解使用兽药的常识, 认识掌握畜禽病情、病因, 准确用药, 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

2.2.6 合理使用添加剂

要按动物种类、生长阶段的不同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不得将成药或原药直接拌料使用, 或在饲料中自行添加药物。

2.2.7 严格遵守休药期

在使用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物时要严格遵守兽药标准规定的休药期。

2.2.8 推广利用中草药

中草药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激素、无耐药性、药源广、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不仅能抗菌、消炎、抗病毒、驱虫害虫, 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 可广泛用于动物无公害养殖中。

2.2.9 正确使用兽用生物药品

在动物无公害养殖中, 需要正确使用疫 (菌) 苗、类毒素、抗菌血清、抗毒素等生物制品。

2.2.10 研制开发安全药物

积极研究和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

2.3 适时出栏安全上市

饲养畜禽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方可出栏, 在休药期未到时, 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到:畜禽免疫注射死苗7天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 免疫注射活苗21天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应用抗生素、磺胺药治疗疾病的畜禽, 其肉、奶在停药3天以上才能食用, 如喂含砷饲料其肉、奶要停喂5天以上才可食用。

2.4 开展药残检测

完善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特别是快速筛选和确认的方法, 加大筛选兽药残留的立法和方法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使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与国际接轨。地方药残监控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 依照国际标准, 建立和完善药物残留监控体系, 做好药物残留的监控工作。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控制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严格规定药物的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 对药物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设计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 引进新药及重新评价一些原有的化学药物。

动物患病原因及防控 篇2

1 兽药残留的原因

按照正常的饲养程序合理用药, 动物性产品中不会产生药物残留, 产生药物残留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1 忽视休药期

休药期是从停止给畜禽用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许可上市的阶段。某些农户为获得经济利益而在休药期还未结束时就将畜禽进行屠宰, 因此导致药物的残留量超标。

1.2 随意用药

一些养殖户在预防或治疗疾病期间, 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来进行用药, 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另一方面, 动物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 也会导致药物残留。

1.3 饲养管理不当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饲养员如果没有一定的药物残留与休药期方面的知识, 任意制定饲养方法, 重复使用污染药物的废水、废弃物及动物内脏, 没有按时更换垫料及食盆, 动物接触厩舍粪尿池中含有药物的废水和排泄物等, 都有可能导致药物残留。

1.4 兽药质量低

使用伪劣的兽药不仅会影响动物疾病的治疗, 也会导致药物残留。当前市场中有一些兽药在标签上没有药品的化学名称及相应含量, 因此往往会出现误用情况。

1.5 屠宰前临时用药

当前有一些养殖户为逃避宰前检查, 会在屠宰动物前利用药物将动物的临床症状消除, 进而导致药物残留。

1.6 利用废弃物

利用畜禽废弃物饲喂动物能够降低成本, 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在利用前, 必须对其进行相关的实验及研究, 避免在食品动物中产生残留物。

1.7 环境污染

重金属、杀虫剂及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如果通过食物链蓄积在动物体内, 就会导致药物残留。

2 兽药残留的危害

2.1 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虽然可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 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可是相对的会在动物源食品中产生抗生素残留, 残留的抗生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产生毒副作用。

2.2 毒性作用

人们如果长期摄入含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就会逐渐将药物进行蓄积, 在蓄积到一定浓度后, 就会给人体造成相应的毒性作用。如磺胺药物会对泌尿系统造成损害, 链霉素会对视听神经造成损害, 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耳聋, 氯霉素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 四环素类会影响幼儿的牙齿发育及骨骼生长情况。

2.3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过敏反应, 是一种急性变态反应。当前多数的抗菌药物都会对敏感机体造成过敏反应。轻者会出现麻疹、发热、关节肿痛及蜂窝织炎等症状, 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或死亡等症状。

2.4 细菌耐药性

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某些菌株产生耐药性, 期间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人与生态系统的细菌中传播, 人们一旦患有此类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的难度十分大, 治疗过程中极难成功。

2.5 菌群失调

如果人们长期食用含有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会抑制或杀灭其中的敏感菌, 导致耐药菌及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 进而破坏微生态平衡, 出现胃肠炎、全身感染、维生素缺乏等症状。

2.6 三致反应

三致反应是指致癌、致畸、致突变。如果人们长期食用含有三致反应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其中的残留物就会在体内产生毒害作用。当前, 多数的添加剂都存在三致反应。

2.7 发育毒性

如果在畜牧业生产中大量利用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埋植于动物皮下, 会使畜禽产品产生激素残留, 一旦被人摄入就会导致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

2.8 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动物排泄物中的一些抗微生物药物及耐药菌株在释放后仍然有着一定的活性, 会污染环境、水源, 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3 防控措施

3.1 合理使用药物和饲料添加剂

在使用药物及饲料添加剂时, 应按照相应的使用说明及指导, 合理的进行使用, 一定不能使用违禁或未经批准的药物, 尽量避免使用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或具有三致反应及过敏反应的药物。

3.2 加强监督检测

相关的监督检查部门一定要严格做好对肉品及饲料的检验与检查工作, 并加强对药物残留方面的监督与检查工作, 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检查标准与检测制度, 以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同时应加强当前的检测技术水平, 研究开发出更为快捷、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另一方面, 应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品, 做好对新兽药安全性毒理学方面的评价工作, 将兽药残留进行一定的控制。

3.3 积极推广天然药物和制剂

动物患病原因及防控 篇3

1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1.1自然因素

1.1.1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由于近些年来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已经超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致使野生动物和水禽出现大量迁徙,病原微生物随之带入,从而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1.1.2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随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恶劣的气候,如高温少雨或暴雨成灾,环境的突然改变降低了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1.1.3受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各种病原在不同物种之间来回传播,最终导致宿主特异性病原生产而引发新的动物疫病。

1.1.4病毒的变异、毒力的增强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不断进化,基因变异和重组等,加快了病毒的变异、毒力的增强,大大提高了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概率。

1.1.5传播媒介的活跃

由于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媒介昆虫、蚊类大量滋生、繁殖,活动增强,易于传播动物疫病。

1.2社会因素

1.2.1人流、物流的快速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不断增大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量,加大了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机率。

1.2.2疫苗和药物使用不当

抗生素和疫苗(随意注射头份)的滥用导致动物疫病发生变异,动物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出现大量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1.2.3养殖环节受到污染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水源、饲喂工具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1.2.4饲养环境受到污染

如果对病死动物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那么病源微生物通过空气和污染物传播到养殖厂(户)而发生流行。

1.2.5饲养管理不当

如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的突然改变,转群并群,意外惊吓而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而发病。

2防控对策

2.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

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动物生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以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只要做好平时的管理工作,很多传染病都可以避免发生。

2.2制订合理的免疫计划,保障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根据当地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科学制订免疫计划,以保障动物机体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

2.3定期对养殖环境的清理,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通过定期对动物养殖环境的清理,做好灭鼠、杀虫、灭蚊工作,为动物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2.4消毒灭源,减少养殖环境的病源微生物

定期对动物厩舍及其周围进行定期的消毒灭源工作,以减少养殖环境的病源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每隔3d带动物消毒1次,每隔7d对养殖周围进行消毒1次。

2.5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通过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患病动物隔离观察,严禁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2.6严把引入关,防止病原的输入

对引进的种用动物不仅要查验引入地的检疫证、检测报告,而且还要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抽检,确定所引种用动物健康才可进行种用,以防止病原的带入。

上一篇:模式划分下一篇:《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