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进取

2024-08-30

拼搏进取(精选6篇)

拼搏进取 篇1

局长刘吉元

近年来, 按照市委建设法治天津的新思路、新要求, 津南区围绕建设法治津南的主要目标, 结合本地区实际, 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落实措施, 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一) 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

2012年8月, 按照市委和治市办的有关文件要求, 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成立法治津南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通知》 (南党[2012]61号) 。同时,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 报区委区政府批准, 制定了《法治津南建设实施意见》以及《法治津南建设任务分解》, 为全区各单位提供具体指导。

(二) 广泛动员, 推动有力

2012年, 全国普法办《关于推荐“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 (市、区) 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通知》文件下发后, 治区办及时向区委作了专题汇报和请示, 召开了津南区“全国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工作会议。副区长李文海就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将80条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 形成了各负其责, 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委书记李国文做了重要指示, 充分肯定了津南区“法治津南”创建工作。并对进一步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稳步推进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三) 机制健全, 运行规范

根据工作需要, 调整充实了法治津南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 区长任副组长, 10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为进一步落实责任, 强化推动, 在成立法治津南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的基础上, 结合目标任务, 成立了7个专项组, 并指定牵头单位, 分别负责7个方面创建工作的统筹实施。同时, 将“法治津南”创建工作纳入区年度目标联绩考核, 狠抓督办落实。

把握目标任务, 狠抓工作落实

(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推进党务公开。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 推行和完善全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健全和规范区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听证、党内情况通报和多层次多领域的谈心谈话制度, 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干部选拔任用做到了体系科学、程序规范、奖惩制度完善。

(二) 加强制度建设, 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通知》 (津南政办发[2011]51号) 和《关于做好有关行政强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 (津南政办发[2011]52号) , 从源头上避免了规范性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以及公布等制度, 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合法。

(三) 强化依法行政, 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重新调整设置了政府工作部门, 形成了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注重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集体会审、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等制度, 有效保证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三是明确执法职责, 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 对全区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及行政执法权进行了清理。

(四) 坚持公正司法, 着力增强司法公信力

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 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司法机关工作机制完善, 严格公正司法, 司法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无超期羁押、刑讯逼供、滥用职权等行为, 无违法采用强制措施、违法扣押、冻结、搜查等行为。区法院坚持“依法审判、公开透明、公正司法、为民司法”, 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工作水平, 依法惩治违法犯罪, 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区人民法院多次被市高院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先进法院, 荣立集体二等功。

区检察院加大法律监督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辖区3年内未发生重大影响的恶性事件, 公安分局连续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公安分局”, 2012年又被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

(五) 加强经济法治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生产、交通、环境等领域安全监控力度,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健全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 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开展了对化工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 区域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全区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开展了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反盗版专项治理活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注重食品安全, 对于假酒假烟、“地沟油”、“病猪肉”等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依法追查到底、严惩不贷, 并有效遏制了同类事件的发生。

(六) 健全群众自治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积极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把创建“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作为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的重要载体, 广泛动员, 认真实施。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报告、工作例会、村政事务重大事项登记、三级科目财务公开等制度,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发挥工会组织和职代会作用,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目前, 全区非公企业全部成立了工会, 覆盖率为100%, 为基层劳动者权益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强化流动办作用,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网络, 定期召开联席会,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使外来务工人员在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工资待遇、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七) 注重针对性实效性,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法治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 各项制度完善, 法建办专、兼职人员明确。普治工作经费足额到位, 并逐年增长。认真落实我区“五五”、“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 实现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全覆盖。

一是加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加强企事业经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四是加强农民特别是村“两委”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创新形式, 拓展渠道, 深化“法律六进”工作。

(八) 整合区域法律资源,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

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健全, 执业行为规范。通过宣传培训、搭建载体、检查考核、选树典型等措施, 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拓展法律服务领域。

深入推进政府和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法律顾问在村级组织决策、经济合同审核、矛盾纠纷调解和群体事件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切实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区法律援助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区财政每年都对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员经费及专项经费作出预算安排, 并足额拨付。认真落实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 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 开通绿色通道,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打造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九)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综治、信访、调解组织健全, 人员、场所、经费保障到位。加强社区警卫室建设, 进一步完善警防、民防和技防网。积极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打造“平安津南”、“法治津南”、“和谐津南”。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二是信访部门认真接待、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畅通群众申诉、控告渠道。三是公安津南分局通过开展专项打击和治理活动, 严惩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

(十) 健全法治监督体系, 发挥法治监督作用

一是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监督职能, 加强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二是切实加强专项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

法治津南创建活动, 使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提升, 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全区百姓的平安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拼搏进取 篇2

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网络事业创造了富裕,又延续了平等。好的想法是一分钱十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进取心是使个体具有目标指向性和适度活力的内部能源,认真而持久的工作是个体事业成功的前提,而具有进取特质的个体也就具有了职业成功的心理基石。责任心强的人常能够审时度势选择适度的`目标,并持久地自信地追求这个目标,责任心强的人事业容易成功。

自信为个体在逆境中开拓创新提供了信心和勇气,也为怀疑和批评提供了信心和勇气,自信常常使自己的好梦成真。没有信心的人会变得平庸怯懦顺从。喜欢挑战战胜失败突破逆境是自信心强的特点。虽然人的能力存在差别,但只要个体具有中等程度的智力,再加上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改进方法和策略,那么,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许多事情是能够完成的。因此,可以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努力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方法的优劣。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处,与组织环境的关系,善于调节自己的生涯规划学习时间等。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务实求变拓市场 拼搏进取促发展 篇3

北京现代的五年成长历程,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增长期,同样也经历了产能急剧放大后带来的市场调整期。短短五年,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其它产业需要几十年才能跨越的历程。

或许,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对北京现代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让更多消费者提前开上汽车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北京现代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的纪录。

2002年,北京现代当年筹建、当年开业、当年出车。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史上都没有先例。

2003年,北京现代首先引入在全球持续热销的中高级车型索纳塔。北京现代索纳塔不仅保持了与全球同步的尖端技术,而且还针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特定偏好做了相应调整;与此同时,北京现代把入世后的关税下降以及成本控制的实惠,直接反馈给消费者,一举把中高级车的性价比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索纳塔一上市,就引起车市的一片惊叹。2003年,北京现代凭借索纳塔一款车跻身中国汽车业十强。

2004年,北京现代引入了现代汽车最成功的车型——后来被誉为“中国家轿之王”的伊兰特。伊兰特在中国车市一登场,就以其标杆性的品质和配置以及强悍的性价比,令当时市场上在销的中级车型一下子黯然失色。2004年,北京现代以近乎200%的销售增长率,在成立的第二年即进入行业的前五名。到2007年,伊兰特实现40个月销售50万辆的记录,一举创下中级车在国内车坛的销售神话。

5年前,一部中级家用轿车的价格普遍在12万元以上,五年后,在伊兰特的拉动作用下,中级家用轿车如今已经进入8万元区间,五年时间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一。很多人至今还记得伊兰特上市时引发的市场震动,可以说伊兰特推倒了中级车价格下移的第一张骨牌,大大加速了汽车进入中国家庭的步伐。

2005年,北京现代先后引入途胜和御翔等享誉海外的成功车型。其中,途胜开创了都市SUV的先河,它带给消费者从容应对日常出行和野外出游、收放自如的时尚驾乘体验。途胜自 上市之后的持续热销,表明其倡导的汽车文化和汽车理念,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认同;途胜上市三年后的今天,“都市SUV”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随后上市的Sonata御翔,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韩国车的既定印象,御翔已成为中高级车市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2006年,“平民车型”雅绅特的引入,进一步完善了北京现代的产品线,雅绅特与北京现代其他四款车型一道形成了产品合力,五款车型基本覆盖各层面用户的需求。

正是凭借清晰、准确的自身定位,五年来,北京现代创造了中国轿车史上最快的发展速度。北京现代在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年代里,幸运地驶上了发展和壮大的“快车道”。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北京现代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北京现代的汽车贴近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速了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进程。

可以说,刚成立的北京现代制造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鲶鱼效应”,正是北京现代这种敢于竞争、敢于迎接挑战的创业态度才推动国内车市的繁荣发展。而北京现代也以自己准确、独特的市场策略,在强手林立的国内车坛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天地。

网络构建与品牌建设双箭齐发

短短五年时间,北京现代已经构建起一个相当完善的服务网络。北京现代已经拥有350家4S店和130家特约服务站,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为每一个北京现代的用户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对一个只有五年历史的企业来说,北京现代在整体售后服务满意度方面取得的成绩是相当可观的:在全球最权威的专业消费者调研机构 J.D.Power 发布的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 (CSI) 报告中,北京现代排名和得分连续三年上升。2007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得分增长了10分,为821分,再次超越一汽丰田、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东风本田等知名品牌,居行业第四。

2007年10月,北京现代完成销售大区调整,调整后北京现代由原来的七大区域、三级管理体系,细分为九个大区、四级管理体系,此次调整使北京现代的营销网络竞争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在新的管理体系下,北京现代对区域市场服务和销售终端的管理力度增强,整体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再一次得到提高。

此外,北京现代还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等营销方式,着力塑造“时尚、信赖、亲切、进取”的品牌形象。五年来北京现代冠名赞助了“北京现代足球队”、“中超联赛”、“亚洲杯”、“皇马-北京现代对抗赛”等,2006年赞助“迷你世界杯”的中国赛事,今年北京现代赞助了在中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体育赛事大众化、团队配合、文明竞技的特点,也最大化体现了北京现代“时尚、信赖、亲切、进取”的品牌形象,随着对体育赛事的热心投入,北京现代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亲和力大幅提升。

当好企业公民 投身公益不遗余力

五年来,作为北京市重点企业,北京现代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利税180亿元,而且带动了整个北京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北京现代工厂所在地——北京顺义区,一个为北京现代配套的汽车产业园区正在兴起。北京现代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成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首都经济的龙头项目和示范工程。

五年来,北京现代还在通过各种形式回报社会: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现代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捐赠10辆高级索纳塔轿车,用来奖励在战胜“非典”病毒科技攻关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004年,与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了北京现代大学生绿色环保夏令营;2005年,赞助“触摸高科技,欢乐向未来——我是现代小记者”庆“六一”联欢活动、北京首届国际戏曲节等;2007年,北京现代还为北京市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研究中心捐助了110台电脑;作为一个新型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也同样关注着国内汽车教育的发展,几年来,累计向中国建设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院校无偿捐赠整车11 辆、发动机总成180台、变速器总成50台以及起动机总成等汽车部件 1000 多台。

风雨兼程奋力前行

今年,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北京现代进入“调整年”。经过调整后的北京现代将实现由“速度经营”向“全面精益经营”的转变,整装待发的北京现代为新一轮的腾飞做好了准备。

对北京现代影响深远的第二工厂和研发中心的建设,目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08年初,北京现代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将具备20万辆的生产能力,二期工程达到30万辆,它将成为目前国内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工艺最先进的轿车制造厂之一,其主要生产指标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作为自主研发的核心力量,北京现代研发中心工程也在加紧推进,预计将在2008年投入运行。

产能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也将进一步强化北京现代旗下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同时随着产能的扩大,北京现代将引入更多新车型,2008年,新款伊兰特的引进已排上了日程表。

在整体产业布局上,北京现代还将拓展整个产业链条。 “做强北汽福田、做大北京现代、做精北京奔驰、做专北汽有限”,在北汽控股公司规划的北京汽车产业蓝图中,北京现代的首要目标是做大,目前北京现代各项基础工作均已夯实,做大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拼搏进取 篇4

过去的五年, 是黑龙江省商务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 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全力推进“内外贸并举和三外联动”, 团结一致, 奋力拼搏, 扎实工作, 商务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保市场、惠民生、维稳定作用日益突出, 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牵动作用显著增强, 商务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新的历史节点。

(一)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内贸流通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坚持以提高全省市场运行效率、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为目标, 大胆创新流通方式,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促进省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 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5万亿元, 年均增长17.1%。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576.9亿元, 增长到2010年的1100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商品市场数量为479个, 其中年成交总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81个。“十一五”期间,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 由2006年的32.2%上升到2010年的40%。2010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流通业已经成为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 2010年流通领域实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三项税收总额153.1亿元, 税收贡献率接近13%。流通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截至2010年, 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351.1万人, 占全省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为18.7%。扩大消费政策取得明显效果。“两下乡、两换新”政策实施以来, 汽车和家电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截至2010年底, 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累计销售家电228.5万台, 销售额48.4亿元, 占同期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家电类商品销售额的40%;汽车、摩托车下乡累计销售车辆22.95万辆, 销售额57亿元, 占同期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销售额的1/10左右。在扩大消费政策的带动下,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增速达到18.7%, 城乡消费差距不断缩小。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格局和现代化流通体系逐步建立。深入开展减债脱困工程, 国有流通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和2007年, 两年内基本将全省国有流通企业具备处置条件的历史债务处置完毕, 使2000多家企业卸下历史包袱, 50多万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盘活350亿元存量资产。随着开放领域不断拓宽, 大量外资企业开始进入黑龙江省流通领域, 到2010年末, 已有20多个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在黑龙江省开设分店。在对内对外开放中, 众多民营资本也广泛进入流通领域, 为流通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2010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1.9%, 集体企业占3.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3%, 私营企业占44.2%, 混合所有制企业占39.3%。连锁经营蓬勃发展。2010年, 全省连锁企业实现经营额547.5亿元, 比2006年增长126.6%;连锁零售企业店铺数量已达4250个, 增长137.1%;连锁经营已经从零售业、餐饮业向生产资料、汽车维修等多个行业发展, 2010年黑龙江省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连锁经营销售额已经占到销售总额的10%左右, 成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主要经营模式。

城镇生活服务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积极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 已建立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14个, 覆盖13个市地和农垦、森工两大系统, 大大提高了商贸服务业的便民利民程度。在哈尔滨市开展早餐工程试点, 建成2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 建成250个标准化早餐网点, 每天能保证10万多市民吃上放心早点。积极发展家政服务, 已经建成2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培训2万多名家政服务人员。2010年全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650万吨, 回收总值达15亿元以上, 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3%。截至2010年底, 累计建设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2.2万个, 覆盖全省95%的乡镇和行政村, 并建成配送中心85个, 以城区店为龙头, 乡镇店为骨干, 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实施“双百市场”工程, 截至2010年底, 累计改造33个农产品、农贸市场, 覆盖了12个地级市, 交易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60%。

会展经济效果明显, 黑龙江省产品市场形象不断提升。几年来, 我们组织企业参加“西洽会”、“西博会”、“食品博览会”等全国性展会, 为宣传和推销黑龙江省品牌企业产品提供展销平台。为充分利用北京“首都经济”平台优势, 扩大黑龙江省产品的影响和销售市场, 2010年9月, 在北京成功举办“黑龙江商品大集”活动。组织黑龙江省72家企业600余种名优特色生态产品及加工产品参加展销, 参展商品受到北京市民和采购商的热烈追捧, 现场销售火爆, 累计实现销售额414.5万元, 签订销售合同1.87亿元。第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南昌博览会期间, 我们积极创新办展思路, 以“一会一品”为特色, 以宣传“生态魅力龙江, 绿色安全消费”为主题, 集中宣传、展示、推介五常大米, 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常市优选了19家大米企业参加博览会, 共签订销售协议和合同金额达11.6亿元。

保障市场供应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目前, 监测样本企业总数已近425家, 涵盖批发、零售、餐饮等21个流通行业及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7种零售业态, 监测商品品种59个。进一步加强应急调控体系。建立了省级猪肉储备制度, 储备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冻储肉总量达到2600吨, 生猪活体储备达到2400吨。积极争取黑龙江省承担25000吨国家乳粉储备任务, 有力地支持了全省乳业发展。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及保证市场供应方面, 应急调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应对2005年11月和2010年7月两次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 掌控饮用水生产供应批量, 科学调度货源, 保障松花江沿线城市瓶 (桶) 装饮用水供应, 维护市场稳定。2010年6月下旬, 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后, 商务厅昼夜兼程, 分两批次向扑火前线运送应急物资, 为取得扑火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针对主要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问题, 商务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稳定市场价格, 保障市场供应,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之中, 千方百计维护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市场经营秩序持续改善。出台了《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开展生猪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组织开展酒类专项整治行动, 推进商务领域诚信建设, 努力扩大居民信用销售,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推动特种行业健康发展, 开展商务执法, 依法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有效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省有9个市地、10个县 (市) 被列入全国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市 (县) , 并分别成立了执法支队和大队。

(二)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对外贸易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坚持挖掘外贸资源, 优化贸易结构, 夯实发展基础, 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大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 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

进出口规模实现新跨越。“十一五”前三年, 全省进出口年均增长33.8%, 连续突破100亿、150亿和200亿美元大关。2009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俄罗斯外贸政策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当年进出口下降29%。2010年年初以来, 经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 对外贸易走出低谷, 实现强劲增长。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5亿美元, 比“十五”期末增长1.5倍。外贸进出口对全省税收的贡献超过20%。“十一五”期间, 全省外贸依存度由2005年的14.2%上升到2010年20%, 提高了5.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运行质量有所提升。贸易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 全省登记注册的外经贸企业达到4245家, 比“十五”期间新增1402家。2010年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42家, 超过5000万美元以上的46家, 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203家。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 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147.5亿美元和14.9亿美元, 年均分别增长36.1%和14.1%, 占五年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25.7%。地产品五年累计出口115亿美元, 年均增长10%, 占五年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20%, 比“十五”期间提高4.5个百分点。五年全省累计进口原油成品油1477.8万吨、铁矿砂771.4万吨、木材4008万立方米, 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4.7倍、16.9倍和10.6%。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明显。全省对非洲和大洋洲进出口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7.1倍和3.8倍。出口品牌培育稳步推进。评定了哈药、哈飞、完达山乳业等一批“黑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提升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 黑龙江省已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 比“十五”期间新增43个。服务贸易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 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82.73亿美元, 年均增长11.5%, 是“十五”期间的1.7倍。“十一五”期间, 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3万多人。

对俄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 对俄贸易额累计实现440.6亿美元, 年均增长23.3%, 成为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十一五”期末, 黑龙江省在俄设立木材加工企业164个, 总投资13.86亿美元。《中俄林业二期合作规划》中确定的犹太州下列宁斯阔耶木材加工园区和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建设等林业合作项目、图瓦铅锌多金属矿产开发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中俄边界架设了4条跨境国际输电线路, 累计购俄电42.7亿度。五年间全省对俄农产品出口额累计达到29.3亿美元, 占全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的47.6%, 在俄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累计开发土地640万亩。19个边境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2010年佳木斯市成功举办了“中俄 (佳木斯) 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 签订各类贸易合同13项, 金额达10亿美元;牡丹江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俄 (东宁) 机电产品展销会, 两地举办的机电产品展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在中俄两国总理会晤期间, 温总理亲自向俄罗斯各界推介两个专项展会。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高起点启动、高效率推进、高水平发展, 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牵动作用日益突出。区域内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会展中心建设成果显著。启动建设面积118平方公里, 投放资金超过400亿元。18个园区共入驻上千个项目, 可口可乐、江苏雨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后, 各项建设全面展开, 已有20多家境内外企业确定入区投资。该区域将成为带动全省对俄经贸合作加快发展的引擎, 成为深化中俄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 成为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沿边开放的示范区。

(三)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的时期。我们坚持创新招商方式, 拓宽外资渠道, 强化大项目招商牵引, 在挑战中寻找招商引资新机遇,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

利用外来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 全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26项, 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113亿美元, 年均增长11.2%, 是“十五”期间1.04倍;全省五年累计吸收省外投资项目9790项, 累计实际吸收省外投资总额3471.2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19.78%, 是“十五”期间的3.8倍。招商引资大项目增多。“十一五”期间, 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332个, 累计实际使用超千万美元以上的资金84.75亿美元, 占全省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的75%, 比“十五”时期增加40亿美元;投资总额超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342个, 累计吸收省外超亿元以上的资金1785.2亿元人民币, 占全省五年累计吸收省外资金总额的51.42%。“十一五”期间, 全省利用域外资金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3.8%。

利用外来资金的质量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 全省利用域外资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十五”期间的18.9%提高到39.2%。目前, 已有36家全球500强企业在黑龙江省投资52个项目。中石油、中石化、中航科等一大批央企和伊力、蒙牛、大亚科技集团等行业龙头纷纷投资黑龙江省优势产业。英国糖业公司地区总部成功落户黑龙江省, 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投资总部零的突破。

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凸显。“十一五”期间, 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取得了较好成效。连续五届“哈尔滨国际经贸合作洽谈会”累计签约经贸合作项目共计1253项, 引进外资总金额48.4亿美元, 引进省外资金总金额1997.4亿元人民币。成功举办四届“黑龙江冬季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 成为又一个黑龙江省经贸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大型经贸活动, 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先后在香港、韩国举办“黑龙江活动周”, 共签订合作项目127项, 总签约额58.83亿美元。先后赴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经贸合作交流会、经贸互助合作恳谈会和招商推介会等活动10余次。先后20余次组织有关市地和项目企业赴“长三角”、“珠三角”等省份进行专项对接。积极组织各市地参加“厦投会”、“中博会”等国家级招商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 为市地寻找新的投资伙伴、建立新的客户联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力推动了全省招商工作发展。

利用外来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十一五”期间, 境外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黑龙江省投资。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新加坡、英国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外资来源地。通过推动黑龙江省企业境外上市, 提高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持续融资能力。现代服务业招商成效显著。哈尔滨市和大庆市被批准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积极开发热电联产、风力发电、煤层气等利用清洁能源项目开展碳汇交易, 推动了新型能源产业项目招商。

(四) “十一五”时期是“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时期。我们坚持努力开拓合作领域, 创新合作方式, 积极组织和推动企业立足亚洲市场、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发展非洲市场, 开展国际化经营, 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增长速度日益加快, 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13.9亿美元, 是“十五”时期的1.5倍, 分布在36个国家和地区。344家黑龙江省设立的境外企业投资总额累计36.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05年的3.2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0.1亿美元, 年均增长超过20%, 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37.1亿美元, 是“十五”时期的3.5倍。对外劳务合作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截至2010年底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万人, 201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万人, 比“十五”期末增加3000人。

方式日趋多样, 领域日益拓展。跨国并购成为新亮点,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并购了德国凯师集团, 开创了黑龙江省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先河。对外承包工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哈飞集团通过技术转让在马来西亚、中东设立了装配厂和生产线;哈电站集团先后承建了伊朗麦洛维电站、越南高岸电站、苏丹吉利电站等大型电站交钥匙工程,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哈电站集团、哈飞、一重等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经营的发电设备、连铸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迅速走向国际市场, 成为带动成套设备、产品和技术出口、劳务输出的重要载体;哈电站集团所属哈动股份公司与民营企业黑龙江天狼星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俄罗斯特罗依茨克三大主机供货合同, 实现了电站成套设备向原技术输出国的出口。对外投资方向由最初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步向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拓展。通过龙港合作促进会等组织机制建立了稳固而深厚的对外合作关系。

(五) “十一五”时期是园区建设和口岸功能发挥作用最凸显的时期, 我们坚持“园区、口岸率先发展”战略, 不断加强园区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优化环境, 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促进口岸提档升级。

开发区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增长的重要力量。截止“十一五”期末, 全省共有9个国家级开发区, 26家省级开发区, 20家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示范基地, 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达到55家。“十一五”期间, 全省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实现区内生产总值4133亿元, 年均增长35%, 区内就业累计达240多万人。目前, 开发区内有34个世界500强企业和165个大型跨国集团和投资公司投资建厂。全省开发区用不足全省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 创造了全省12%的GDP, 14%的财政收入, 45%的进出口额, 吸引了22%的实际外商投资, 创造了53.9万人的就业岗位。开发区成为拉动黑龙江省进出口增长的有生力量, 成为黑龙江省利用外资重要载体, 进出口贸易的主体, 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示范基地。境内外园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 全省形成了境内、跨境、境外园区和产业基地相结合的口岸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了以俄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境内产业园区和以对俄出口为重点的工业生产加工基地。中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商务部批准的8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 目前,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已有来自浙江、福建和黑龙江省的近20家企业进入合作区开展生产经营,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额达到7亿多元人民币, 为俄方创造就业岗位数百个, 习近平副主席对该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口岸建设功能不断提升。截止“十一五”期末, 全省已开通了25个国家级口岸, 其中有15个边境口岸。边境口岸的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运能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 全省口岸累计货运量4579万吨, 年均20%的速度递增, 出入境人员1771万人次, 口岸货运、客运量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1010.1万吨、356.6万人。开辟了在全国边境口岸中独具特色的冰封期冰上汽车运输、明水期轮渡汽车运输、流冰期气垫船运输、季节性直升飞机运输, 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等方式, 同江口岸东港还建设了一条长1200米, 宽9米的中俄跨江浮箱固冰通道, 使口岸批量过货时间延长了3个月, 开创了国内口岸运输新方式。口岸建设和发展使黑龙江省成为了中俄两国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平台和通道。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这一年是全省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付出心血和汗水最多的一年, 也是全省商务事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发展质量最好的一年、取得成果最多的一年。一年来, 全省商贸流通快速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00亿元大关, 增长幅度超过19%, 增幅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高于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对外贸易快速回升, 结构层次不断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255亿美元, 同比增长57.2%, 增幅在全国排名前5位之内, 进出口额排名在前12位之内, 列中西部地区前2位, 比“双一”规划目标净增15亿美元, 增长幅度高出规划目标近10个百分点。对俄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对俄贸易完成75亿美元, 同比增长35%以上, 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比重达到31.3%, 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比重达到14%, 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招商引资创新发展, 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新批准外资项目147项,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5亿美元, 同比增长12.2%,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到位资金额高出2005年12亿美元。批准省外投资项目2332项, 全年吸收省外资金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 高于2005年1000多亿元人民币。全省利用域外资金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对外经济合作显著突破,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加强与中石油的沟通联系, 跟踪落实中俄漠大线管道原油进口合作项目成果, 有力地支持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建设。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等一批对俄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哈电站9个境外电站合作项目、龙建路桥2个境外路桥工程项目、大庆石油国际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完成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 派出劳务人员3000多人次。园区、口岸建设提档升级, 载体平台功能不断放大。预计实现开发区内生产总值1059亿元, 同比增长26%;实现税收138.6亿元, 同比增长50%;实现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 同比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 同比增长18%。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功能不断提升。全年全省口岸货运量完成885.9万吨, 同比增长8.4%;出入境人员347.3万人次, 同比增长26.7%。

回顾和总结五年来的工作, 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 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是商务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政治保障。吉炳轩书记到任后, 先后多次深入到边境口岸、重点企业进行调研, 听取工作汇报, 针对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实际, 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沿边开放的意见, 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边境贸易和旅游工作会议、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 为全省对外开放和商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王宪魁省长高度重视商务工作的发展, 亲自检查市场供应并多次专门听取商务工作汇报, 对商务工作快速发展做出重要批示;杜家毫副省长高度重视商务工作, 亲自部署落实国家对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 部署主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工作;孙尧副省长、杨爱武副秘书长亲力亲为, 不辞辛苦, 靠前指挥, 明确部署, 既跑部进京, 为商务事业争取政策支持, 协调中省直有关部门为商务事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现场办公, 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同志也亲自参与商务活动, 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商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视察、考察和调研, 献计献策, 为商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 各级商务部门勇挑重担, 开拓创新, 是商务事业取得新跨越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商务战线应对危机、攻坚破难、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保障和推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五年里, 我们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 善打硬仗, 能打胜仗, 攻坚克难的商务工作队伍。目前, 全省13个地市和农垦、森工两大系统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商务 (招商) 工作机构, 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增幅回落, 特别是国内市场供应出现异常波动等重大困难时, 全省各级商务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定信心, 扎实工作, 逐月对指标、撵进度, 想方设法开拓新的增长点, 保证如期实现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同时, 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 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 中省直部门通力协作, 积极配合, 是保证商务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的重要条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商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税务、外汇、银行等部门在改善通关环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加快外汇核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外经贸的健康发展。省发改委、工信委、农委、科技厅、统计局等有关部门, 在发展规划、项目开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并对商务领域给予倾斜, 为商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财政厅积极落实外贸发展金管理使用办法, 及时拨付各类专项资金, 为商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实践证明, 没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离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商务工作就没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2011年商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

过去的五年, 全省商务战线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保持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考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总的看,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商务事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 但由于刺激政策的支撑力度和有效性减弱, 主权债务和金融体系风险远未消除, 经济复苏动力不强,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为引领的增长点短期内难以形成。各国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 更加重视扩大出口,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 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 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会引起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 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从国内看,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极, 消费政策的完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但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 保障市场供应, 抑制通胀预期任务十分繁重。受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促进消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 进一步扩大消费任务依然艰巨。外经贸发展制约因素较多, 人民币汇率对扩大出口和“走出去”影响较大。从黑龙江省看, 2010年, 黑龙江省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有了一个好的发展势头, 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人民群众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总的看, 黑龙江省发展趋势向好, 机遇大于挑战。目前, 国家正在全面推动新一轮沿边开放, 俄罗斯正在加快远东开发, 中俄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为黑龙江省加快构建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区集中, 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 为黑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黑龙江省的资源和基础优势看, 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现代服务业和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 找到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部署, 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凝聚,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形成了好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因此, 商务工作必须围绕全省中心工作,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把潜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

三、2011年商务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建党90周年。我们应把握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商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全省商务工作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招商引资跨越发展, 加快“走出去”国际合作步伐, 在内外两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在内外两种资源中集成新的发展要素, 在内外两个市场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以商务事业的新跨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全省商务发展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00亿元, 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完成27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0亿美元, 同比增长15%以上。

(一) 加强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建设,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的总体要求, 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政策, 加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 努力实现市场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一是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面, 增加农资店的比重, 鼓励发展直营店。探索在“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电子支付网络, 拓展小额信贷功能。抓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 推进大型粮食、木材等市场建设。整合省内及俄罗斯进口资源, 建设黑龙江省木材大市场, 支持穆棱建设俄罗斯进口木材批发大市场。开展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提升现有商服网点的服务功能。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工作, 及时足额兑付补贴。依托家电、汽车下乡, 支持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加强城乡市场运行监测, 保证市场供应。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信息直报系统, 积极推进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把保证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做好猪肉等主要副食品的供应工作, 确保不断档、不脱销, 提升商务部门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 促进市场持续繁荣和和谐发展。要充分利用全省市场监测三级网络平台,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扩大生猪储备规模, 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 制定油、菜、肉、禽、蛋等重要商品供应专项预案, 加快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 加快推进“农超对接”, 积极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 拟在哈尔滨市、大庆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费用, 深入推进稳物价、安民生活动, 组织大型流通企业开展让利销售, 确保商品供应和市场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和服务业。以构建和谐社会, 方便居民生活为出发点, 引导零售、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企业进驻社区, 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开展“早餐工程”试点, 发展大众餐饮业。抓住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机遇, 积极引导汽车、家电等高端商品消费和文化消费、教育消费、健康消费、休闲消费等, 培育城镇居民消费新热点, 适度培育预期消费, 推动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扩大城市消费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的网络销售平台, 推动传统商业企业开展网络销售。四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循环消费,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实现可持续消费。以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为依托, 推进旧货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 积极培育回收拆解骨干企业。继续推进哈尔滨、佳木斯市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 推进再生资源区域性加工基地建设。争取牡丹江、齐齐哈尔成为第三批全国再生资源试点城市。五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活动, 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的作用。全面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在试点的引领和带动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商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优化商贸流通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各市地及重点县 (市) 12312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

(二)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提高对外贸易运行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以“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为支撑, 按照“出口抓加工, 进口抓落地”的思路, 充分发挥外贸资源优势,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一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保持服装、农副产品出口增势的基础上, 结合黑龙江省发展新兴产业, 进一步加大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 加大木材、原油、化肥、纸浆、钢材、铁矿砂、电力等国内短缺的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 提高加工比重, 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探索建立境外营销促进中心, 强化与当地营销网络的对接, 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突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出口平台建设, 着力促进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持续发展。二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出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增强研发能力, 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 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 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采用国际标准认证。重点扶持列入国家出口品牌的企业, 培植和发展省级出口品牌产品。三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资源和地缘优势, 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扩大加工贸易规模, 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增强配套能力, 促进产业升级。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集中、向边境地区聚集。加快推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企业入区, 充分发挥其保税及物流功能。四是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日、韩、欧、美传统市场, 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市场格局。重点加强与黑龙江省建立友好省 (州、道) 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促进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深入开展“龙港”、“龙澳”合作。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有利时机, 全面推动黑龙江省与台湾地区经贸交流与合作。研究自贸区相关规定, 引导黑龙江省企业用好用足自贸区优惠政策, 推动黑龙江省与东盟等贸协区的经贸合作, 加快实施对这些国家贸易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 提高黑龙江省同自贸区内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水平。积极参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纲领》中明确的各领域合作, 深化黑龙江省与澳门及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积极做好第二十二届哈洽会各项商务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 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品牌商品美、欧展”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和各类国际国内经贸活动。五是创新开发区发展和管理模式。抓住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 引进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开发区和各类出口加工园区, 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 发展黑龙江省能源、石化、装备、医药、食品和森工等基础产业, 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尽快形成一批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不断扩大地产品出口比重, 提升黑龙江省基础产业外向度, 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模式。加快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大黑瞎子岛经济贸易示范区。2011年, 力争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 并研究制定《黑龙江省开发区管理条例》。六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大力支持文化、技术、信息、金融和商贸流通等领域的服务出口。全力打造服务出口品牌, 推出一批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品牌, 在市场开拓、跨国经营、信息服务等环节予以重点扶持, 逐步做大做强“龙江服务”。积极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 主动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推动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

(三) 全力推进内外资并重策略,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

以“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产业”为引资招商重点,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拓宽利用域外资金渠道, 努力实现总量与质量协调统一。一是围绕产业项目定点定向招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重组的机遇, 围绕省政府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 以各类开发区为载体, 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煤化工、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黑龙江省十大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研究制定《推进十大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将十大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力争十大产业招商项目实际利用内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域外资金的70%以上。二是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加大对欧、美、韩、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吸引大企业、大公司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来黑龙江省投资,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广泛开展与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 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吸引域外资本参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三是围绕载体平台建设开展专业园区招商。加快全省省级以上各类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放示范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工业示范基地发展建设和管理创新, 加快专业园区和县级园区建设, 完善园区和产业布局。四是围绕政策、服务开展环境招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切实为投资者提供政策支持, 精简流程、压缩时限, 建立投资项目审批直通车和绿色通道, 为投资主体提供一流的审批服务。

(四) 扩大境外投资合作领域,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 力求在空间和区位上寻求新的突破, 加速剩余产能转移, 是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有效方式。要在创新对外经济合作方式上下功夫, 支持黑龙江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培育黑龙江省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立足于黑龙江省优势, 推进经济技术合作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以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为载体, 鼓励黑龙江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股境外资源开发企业, 推进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使其逐步成为境外投资合作的主体。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 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跨国资源开发集团。积极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吸引战略投资者联手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二是提高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质量。加快建立以“便利化”为核心的服务机制, 转移省内剩余产能, 带动成套设备等优势产品和技术出口及劳务输出。重点支持哈电站、省火电三公司、龙建路桥公司、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等企业承揽电站、输电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油田钻井服务工程承包项目。三是推动境外投资办厂和境外加工贸易。支持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培育和形成一批“走出去”主体,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其他信贷资金, 大力支持哈电集团、哈航集团、哈量集团、一重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开拓境外投资, 通过参股、并购等通行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

(五) 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

抓住国家重点推进沿边开放的战略机遇, 积极推进新一轮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一是推进沿边开放带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及境外加工贸易园区的作用, 将单一的贸易形态提升为商品、服务、技术、旅游、加工、相互投资等多种类型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突出产业特色, 以出口加工园区建设为基础, 构建对俄出口加工贸易平台。重点支持对俄服装、轻工、果蔬、木材、机电、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整合市场资源, 努力形成立足龙江, 服务全国, 辐射欧亚、通往世界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密切与俄有关地方政府友好关系, 充分利用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和有关部门协作互动机制, 不断探索对俄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新方式。二是重点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围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产业项目定点定向招商, 吸引先进要素向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聚集。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依托进口原料开展精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产品附加值, 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三是推进“大通道”建设。集中财力、物力打造绥芬河、同江、黑河为核心的通关便捷、货畅其流、信息畅通的三大沿边物流平台。四是加大油气、矿产、林木等领域的对俄合作。“出口抓加工, 进口抓落地”, 把增加值和就业留在省内。继续跟进1500万吨管道俄油进口服务和在黑龙江省销售服务, 为近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地加工500万吨原油创造条件。紧紧抓住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的机遇, 扩大油气资源进口规模, 拓宽能源合作领域。紧紧抓住俄罗斯2011年举办APEC会议、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世界杯的契机, 积极参与俄罗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环保、通信和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与俄腹地的合作。推进在莫斯科市设立黑龙江名优商品展示中心, 集中展示黑龙江地产名优商品和国内品牌商品, 扩大地产品出口规模。组织大型企业深入俄腹地, 开展投资合作, 并依托这些企业在莫斯科建立黑龙江商会, 跟踪对俄经贸合作项目进程, 为黑龙江省企业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六) 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和谐商务, 努力形成新的商务工作推进体制和机制。

积极推动和谐商务建设。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营造有利于商务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诚信环境和商务事业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强和改进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健全商务工作的组织推进机构, 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沿边开放, 为推进黑龙江省商务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引导中介机构完善现有工作机制, 按照分工协调、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原则, 推进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之间的沟通, 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务实开拓、勤政廉政的复合型商务人才队伍。按照省政府推进十大产业建设的总体部署, 商务厅承担了十大产业中的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两项专题推进工作任务。前一阶段, 我们的专题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宪魁省长和孙尧副省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两大产业的推进工作。

(七) 编制和实施好商务领域“十二五”规划。

拼搏进取的名言 篇5

1、不是所有的拼搏都会成功,我们不能盲目的拼搏,必须带上我们的智慧,将属于我们的机会牢牢抓住,才会多一份成功。

2、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我未尝踌躇。——拿破仑

3、一分钟的成功,付出的代价却是好些年的失败。——勃郎宁

4、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孙中山

5、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了成功的代价。——莫扎特

6、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爱因斯坦

7、人生是战场,需要冲次,需要拼搏,处处布满陷井,一不小心就会中埋伏,就会遭遇失败,永无翻身之日,但我们拼搏一定要方向明确,有目标性拼搏,才会成功,幸福才会属于你。

8、人贫困不是错,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拼搏,仍然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命运,走向成功!

9、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10、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迈克尔·法拉第11、要想成功,你必须自己制造机会,绝不能愚蠢地坐在路边,等待有人经过,邀请你同往财富与幸福之路。——歌夫

12、成功的快乐在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肯定,而不在于长久满足于某件事情的完成。——罗兰

13、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柏拉图

14、成功——功与过的试金石。——拜伦

15、钱虽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不能的,一切美好都必须以金钱作保障,金钱来源于拼搏,没有拼搏精神,就是富裕也会变贫穷,坐吃山空,及使有金山银山,到最后也会变成穷光蛋,就是做个守财奴,想保持原财产不动,都还需拼搏才行。

16、许多次失败总会造就一次成功。——佚名

17、人的命运只有两个结果。第一就是穷困,处处都受环境限制,感觉无法展现自己,第二就富裕,可以轻松自如地用钱为自己开路,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

18、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19、一个目标达到之后,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这是成功的人生模式。——姚乐丝·卡耐基

20、成功的最佳捷径是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你的成功符合他们的利益。——拉布吕耶尔

21、人生我们要做个强者,要有足够的拼搏精神,幸福才属于我们!

22、现实是很残酷的,就像战场一样,败者为寇,胜者为王。

23、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

24、想要生活稳定,想要过得幸福,又谈何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下苦功夫才行,在拼搏的同时,别忘了正确掌握方向与目标,加上足够的信心与智慧,才会成功,才有幸福的生活。

25、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26、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维龙

27、我们不说为功名利禄而拼搏,最起码也该为自己的将来奋斗,所以我们一定要富有拼搏精神。

28、什么是成功的秘诀?“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29、人生在世,萎缩不前,就只能贫困过一生,又何谈幸福,现实是经济社会,连喝一杯白开水都可能要钱,没有钱就只能过风雨飘摇的日子!连平淡都谈不上。

30、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莎士比亚

31、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32、失败带给我的经验与收获,在于我已经知道这样做不会成功的证明,下一次我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了。——爱迪生

33、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当你进入某个沙龙时,你必须让你的虚荣心向别人的虚荣心致敬。——让莉斯夫人。

34、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佚名

35、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36、要改变命运,必须有顽强的拼搏才会成功,现实是残酷的,就像战场一样,我们必须时刻高度警惕,才不会被刺中要害,才不会倒下。

37、如果你们问我的人生如何,我要告诉你们,我还是个穷书生,不过,我正在拼搏中,就像上战场一样英勇奋斗,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但是,只要我努力拼搏过,我的心是快乐的,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38、人生如战场,遇到劲敌或长久不能取胜时,就必须用智取,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某些关键时候,就必须用计,智慧永远是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39、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40、成功是陡峭的阶梯,两手插在裤袋里爬不上去。——佚名

41、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42、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冼星海

43、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又一次使青春的容颜蒙上哀愁,但也使人类生活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成功都无法办到的。——梭罗

44、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朱尔·勒纳尔

45、不会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他的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佚名

46、人生如战场,两军对垒,光有皮夫之勇是不行的,必须有计谋,有一定安排与计划才可以,做任何事,都要仔细思考,不能盲目去奋斗,以免去不必要的浪费与失败。

47、我们听说过多少“即将成功的人物”!他们究竟都去了何方?——何瑟·平内罗

48、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

49、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歌德

50、荣誉妒忌成功,而成功却以为自己就是荣誉。——让·罗斯唐

51、知识、辨别力、正直、学问和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主要条件,仅次于兴趣和机遇。——佚名

52、成功之道无他,惟悉力从事你的工作,而不消存沽名钓誉之心。——朗费罗

拼搏进取 篇6

主要做法

这次演练规格高、 涉及范围广、观摩人员多、 社会影响大, 为确保此次演练获得圆满成功, 河东市场监管局上下克服困难、 团结协作, 高标准完成了演练各项准备、 彩排、 保障及现场演练等任务。

(一) 思想重视, 组织严密

一是思想统一, 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市委、 市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迫切要求, 是适应天津市场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是检验和锻炼监管队伍、 提高协调联动整体监管水平的现实需要。 这次演练, 国家食药监总局、 天津市政府, 以及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和河东区政府都非常重视。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杨振林主任、 河东区李连仲区长多次召开会议、深入现场, 对完成好应急演练任务提出要求、 做出部署, 对具体细节严格把关, 逐一落实。 河东局自2015年6月领受任务后, 局多次召开党委会、 局长办公会, 专题研究部署。 为确保在面临繁重任务情况下全体人员能够深刻认识、 高度重视、 全力以赴, 局先后两次召开应急演练动员部署会, 进行动员, 布置任务。 局领导还积极协调区委、 区政府及相关部门, 汇报情况, 协调参与演练任务。 由于工作细致, 参与各方均对演练任务高度重视, 积极参与, 确保了演练任务在面临诸多困难情况下圆满完成。

二是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演练组织领导, 确保演练工作顺利进行, 成立了河东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指挥部, 河东区副区长、区食安委主任李连仲, 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杨振林任总指挥, 市市场监管委应急处、 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 区食安办、 天津电视台、 区卫生局、 公安河东分局、 河东交警支队、 区政府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为副总指挥, 河东市场监管局其他局领导为应急演练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按照演练要求, 结合河东区实际, 制定了《河东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明确了演练任务、 目标、 时限、 要求等, 对演练任务逐项细化、 分解, 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明确分工, 厘清责任。 应急演练指挥部下设统筹策划组、 现场演练组、 技术保障组、 会务保障组、 后勤保障 (安全保卫) 组、 新闻宣传组等6个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组成员、 职责、 任务、 完成时限、 工作标准等, 每个组、 每项任务都指定了负责人。各参演部门和领导小组都按照要求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 精选人员、 分工确责, 将具体工作定人、 定位、 定责、 定奖惩, 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 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二) 克服困难, 团结协作

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在面临刚刚完成三局合一, 各项工作尚在整合、 融合过程中等诸多不利因素情况下, 领导班子把完成好此次任务当作市市场监管委对河东局的信任, 当作对河东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一次实战锻炼, 当作对新成立的河东市场局凝心聚力、 团结融合的一次难得机遇, 全局上下思想统一, 提高认识, 克服困难, 团结协作, 全力完成好此次任务。

一是班子间团结一致, 协作配合。按照演练方案要求, 班子每位成员都承担了不同的任务。 在任务面前大家不分你我, 不计轻重, 站在高标准完成好演练任务、 为局争光的高度, 积极建言、 主动进位、 勇于承担, 带领所属人员加班加点, 高标准完成承担的演练任务。

二是任务上不分你我, 勇挑重担。由于此次演练不仅局里要完成演练的脚本创作、 前期摄制、 彩排合练、 现场演练等演练任务, 还要完成演练的会场会务、 领导及外省市观摩人员接待、 现场保障以及会后各项材料报送等任务, 任务环节多、 标准高、 压力大, 全体参演人员及保障人员按照局领导要求和方案任务部署, 对分给的工作任务, 认真对待, 专题研究, 提出细化方案, 狠抓落实, 确保了各项任务高质量、 高水平完成。

三是干部们互相补台, 支持配合。此次演练是河东市场监管局完成三局合一后首次承担如此重大任务。 在任务面前, 原三局同志团结一致、 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即建言献策, 想办法出实招, 又互相补台、 主动进位, 无论分配什么任务、 无论与谁配合, 都能以任务为重、 以大局为重, 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 使这次大型演练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同时在演练中又增进了三局同志间的了解, 促进了感情融合, 促进了原三局干部真正融合。

(三)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为高质量、 高标准完成好首次承办的应急演练任务, 全局同志对各自承担的任务从每个环节、 每个细节上都坚持精益求精、 精雕细刻, 从而为演练赢得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好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演练准备精雕细刻。 演练任务下达后, 在局主要领导带领下, 选定人员, 由一名副局长牵头, 成立了前期筹备小组。 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食药总局和市市场监管委下达任务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规程 ( 试行) 》 等法律法规及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 突发事件处置等有关要求, 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 掌握事件应急响应的工作内容和应急响应流程。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 《河东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III级应急演练方案》 和 《河东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III级应急演练方案》, 对演练的目的意义、 内容设置、 演练原则、 演练流程、 组织领导与保障、 预期成果和有关要求等进行明确, 对任务逐一细化, 对责任人员逐一明确, 对时间倒排工期, 确保演练有条不紊推进。

二是演练脚本精雕细刻。 前期筹备工作小组在领受任务后, 认真学习应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 按照国家食药总局要求和市市场监管委部署, 结合天津及河东实际, 潜心起草演练脚本。 脚本质量如何决定着演练的成败。为此, 孙景春、 刘仕清、 黄涛、 贾蕊、翁良等同志克服身体不好、 家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等困难, 放弃多个双休日和十一长假, 加班加点, 反复研究, 多方听取、 征求意见建议。 为确保演练体现天津水平, 先后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的应急管理专家、 国家食药总局应急处领导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出修改意见。 区食安办、 局法规科、 食品科等从业务角度给予具体指导。 之后又征求委食品、 法制等业务处室意见建议, 进行指导、 把关。 经过数易其稿, 反复修改完善, 使脚本精益求精, 在报送国家食药总局审定后, 得到充分肯定。

三是前期录制精雕细刻。 此次演练部分内容需要前期录制。 前期录制启动后, 黄涛、 翁良、 孙景春等同志按照任务要求, 精心准备, 积极协调电视台、 拍摄场地、 市场监管所以及公安、 卫生、 市疾病控制中心等各个环节、 部门, 做好拍摄准备。 涉及的大王庄街、 直沽街、 向阳楼街、 上杭路街、 唐口街等各个市场监管所和稽查大队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 对于抽调人员、 布置的协助前期拍摄任务等毫无怨言、 全力支持配合。 参加前期拍摄的干部按照导演和脚本要求, 台下反复练习、 准备。 大王庄街所和稽察大队等部门参演人员多, 干部们在拍摄中认真、 负责, 听从指挥。 对于需要重拍的镜头, 不厌其烦, 直到拍摄满意为止。 大家的努力, 使前期拍摄在一周内圆满完成, 为大演练成功举行开了好头, 打下基础。

四是彩排演练精雕细刻。 此次演练立足于真兵实演, 参演人员都是各单位、 部门的领导、 干部, 大家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 抽出时间确保彩排。 同志们对脚本认真熟悉、 掌握, 在彩排中积极配合, 反复排练, 对各个细节严格要求、 精益求精。黄涛、 赵俊林等同志认真组织、 协调、 保障前期彩排, 确保了演练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水平。 刘博、 李东、田晓军、 马峥、 胡静雅等同志反复练习、 磨合, 最终在正式演练中配合默契, 自然大方。 赵婷、 赵博、 崔跃等同志负责配合导演组完成现场演练大屏内容制作、 舆情监控网页制作和会场座位布局图等任务, 这些同志精心研究、 认真完成, 为演练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

五是会务保障精雕细刻。 按照演练方案要求, 会务、 保障等各组同志, 在局领导带领下, 都各自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任务、 责任人和时限、 标准等。 会务组马宝莉、 田倩带领会务组同志认真绘制现场图, 组织对会场桌椅全部进行清洁, 打印、 准备座位签、桌牌、 茶具等, 完成会务材料的设计、分装等, 连续几天加班到晚上十点多。贾蕊同志还承担了会议脚本撰写、 观摩手册编写、 流程图绘制等演练前期准备任务。 人事科干部王斯斯精心设计车辆通行证、 工作证、 代表证、 出席证及资料袋。 会务组多是女同志, 大家将孩子交给老人带, 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会务保障中去, 确保了会务保障高质量。 演练当天每名同志分别负责一个区县片和贵宾室、 主席台的服务, 热心、 周到、 礼貌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区县同志的广泛好评。 办公室主任孙军带领干部很好地完成了引领观摩领导到贵宾室的服务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组赵国良、 刘乐强、 李树山、 聂爱军带领干部超前预想、 精心计划, 起早贪黑, 周到细致, 圆满完成了外省市来津观摩嘉宾的接送及住宿、 观摩引领等任务, 受到外省市嘉宾高度赞扬。 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活跃演练现场氛围, 监察科科长张志铭, 积极与委办公室、 应急处协调设计展板、 条幅、 大屏幕滚动播出内容。 同时, 带领干部圆满完成了现场安全保卫任务。

六是演练总结精雕细刻。 对于第一次组织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尽管取得了圆满成功, 但演练组领导和同志们成绩面前不自满、 不骄傲, 演练结束后, 立即按照市场监管委和区局领导要求, 转入到演练工作总结上来。 相关人员认真撰写总结报告, 起草了演练表彰通报。 对演练所有资料进行汇总、 整理、 归档, 协调天津电视台编辑演练光盘。 下一步, 还将组织参演人员和相关专家, 进行专题总结研讨, 总结经验, 发现不足, 完善相关预案, 健全工作机制, 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 着眼实战, 注重实效

为了增强演练效果, 这次演练着力在 “紧贴实际、 依法依规、 务实管用、 着眼长远、 确保安全” 上下功夫, 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紧贴实际、 依法依规。 这次演练紧紧抓住 《食品安全法》 修订新机遇, 紧贴天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新形势, 着眼天津食品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新特点, 按照国家食药总局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规程》 和河东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处置程序进行, 综合演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全流程, 体现了应急演练的科学性、 实战性, 对今后更好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真人实演、 锻炼队伍。 按照委杨振林主任一再强调的 “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 实地、 实景、 实情、 实兵、 实装、 实战, 真实开展应急演练”要求, 此次突出真人实演、 着眼锻炼队伍, 一切从练为战出发。 演练课目设置紧贴天津发展特色, 以大型展会为背景, 以餐厅、 厨房、 采购、 批发、贮存等食品安全各环节为现场, 以天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新模式为依托, 全面演练、 检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全流程。 所有角色突出真人实演, 参演人员都是本职岗位的同志, 涉及的单位、 部门领导, 包括区长在内, 都是亲自上场演练, 在模拟演练中体验突发事件的真实处置。 通过以真实的演练, 收到锻炼队伍、 提升能力、 完善机制的效果。

三是注重实效、 务实管用。 此次演练, 紧紧着眼适应天津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新形势, 着眼磨合、 检验、 锻炼市场监管队伍, 着眼提升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多部门、 跨区域、 全流程协调联动整体水平, 紧贴实际, 注重实效, 模拟演练整个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 通过演练, 检验应急预案、 指挥体制、 部门配合、 队伍能力, 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着眼长远、 完善机制。 通过演练, 进一步检验、 完善应急预案, 使预案更加科学严谨、 务实管用; 进一步磨合、 锻炼食品安全应急反应队伍, 使队伍更加职责清晰、 反应迅速、处置得当; 进一步整合、 提升指挥体系, 使应急指挥更加娴熟流畅、 默契高效; 进一步健全、 深化应急反应机制, 使应急反应机制更加契合实际、科学完善, 进而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组织指挥、 协调配合、高效处置能力, 为确保食品安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取得成效

通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项目的实施, 实现以下预期成果:

一是增强应急意识。 通过演练, 使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进一步认识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不断增强使命意识、 责任意识、 担当意识, 立足本职、 履职尽责, 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夯实思想基础。

二是检验完善预案。 以此次实战演练为契机, 检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查找问题, 发现不足, 修订完善, 使预案更加务实、 管用、 有效。

三是锻炼应急队伍。 紧紧着眼“练为战”, 通过贴近实战、 真人实演, 使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和工作人员, 能够真正熟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部门职责、 工作流程、 协同配合等, 适应突发环境, 预判突发问题, 掌握处置方法, 提高应对能力。

四是磨合工作机制。 通过演练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明确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和人员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部门角色、 职责定位, 理顺关系、 有序对接, 完善各司其职、 主动进位、 协同配合机制以及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 为今后有效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形成工作指南。 演练结束后, 及时组织各参演部门、 演练人员和有关专家对演练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评估, 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在完善应急预案、 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 将在演练中形成的应急处置方法、 协同配合机制、 复杂情况处置模式等, 编成工作指南, 印发基层。

六是固化研究成果。 此次演练, 对今后有效应对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遇到的突发问题、 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演练结束后, 将继续深入研究、 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为今后更好的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确保食品安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几点启示

尽管此次应急演练圆满完成, 完善了预案, 磨合了机制, 锻炼了队伍, 增强了应急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应急演练有些细节熟练程度不够、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应急演练保障能力建设上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演练, 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 也是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的着力点。

启示一: 必须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意识, 做到未雨绸缪。 应急, 顾名思义, 就是突然发生、 紧急处置、 快速有效。 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必须未雨绸缪, 时刻做好准备。 因此, 要在日常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应急处置队伍思想认识, 强化居安思危意识, 真正做到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要加强日常应急演练, 不断完善预案, 磨合机制、 锻炼队伍, 使应急处置工作有组织、 有准备,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才能做到不慌、 不乱, 处置及时, 快速有效。

启示二: 必须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毕竟是突然的、 被动的, 加强日常监管, 有效防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在源头上消除隐患, 是最好的 “应急处置”。 因此, 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积极做好防范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尽最大努力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启示三: 必须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建。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食品安全牵涉面广、 涉及人员多、 影响面大。 在我国现有社会条件下, 仅仅依靠执法队伍监管, 还难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因此, 必须加强社会宣传, 营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督促企业依法、 尽责, 引导群众加强监督。 同时, 要加大食品安全处罚力度, 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通过社会共建,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上一篇:内科护理效果下一篇:民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