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2024-11-02

锐意进取(精选12篇)

锐意进取 篇1

2 0 1 1年辽宁农经工作实现高起点开局, 各地深刻领会省农委对“十二五”时期农经工作形势与任务的分析和部署, 充分结合本地区实际, 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开创亮点, 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取得突出成绩。2012年农经工作还有很多重点任务, 要精诚团结, 努力拼搏, 锐意进取, 推动农经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一、辽宁农经工作2011年成绩显著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截至2011年末,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15090个, 比上年同期增长20.42%, 继续稳居全国前10位。农民社员90万人 (1户1人) , 带动农户144万户, 相当于全省有1/3的农户通过合作社联合起来闯市场。全省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38.55亿元, 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45.77亿元, 通过按交易量返还和按股份分配盈余16.19亿元。各地高度重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沈阳、本溪、丹东等市制定了市级示范社标准, 有效推动了示范社建设, 有1532家合作社被国家、省、市评为示范社, 比上年增长16.95%。各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力度不断加大, 省、市、县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达到7922万元, 比上年增加44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全省有1373家合作社取得注册商标, 609家合作社的产品通过质量以证。

2.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流转规模有一定提高, 全省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45个, 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60个;全年土地流转面积418.4万亩, 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8%,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 作用凸显, 全省建立仲裁委员会71个, 比上年增加12个;通过培训、考试, 有1400余人获得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资格证书, 受聘正式任仲裁员1091人;各级仲裁调解机构全年受理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11211件, 调解7174件, 仲裁1176件, 调处率达74.48%, 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清原县、新民市、东港市作为国家和省试点县,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 积极开展登记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3. 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强

各地区把减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 坚持检查监督、信访查处、负担监测等相关制度, 积极探索建立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2011年全省共召开减负工作会议153次, 出台减负文件87件, 组织负担检查136次;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76件, 涉及金额752.67万元, 返还农民252.37万元, 追究1名县处级干部、1名乡科级干部、74名村干部违法违纪责任。通过各地的有效工作, 连续2年实现农民负担问题到省农委零上访, 连续20年没有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 (事) 件。各地区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体系, 严格使用村民筹资筹劳申报表, 规范了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严格按照县政府申报、市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并执行了筹资筹劳上限标准, 切实加强了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推动下, 2011年全省5955个村开展了一事一议工作, 筹资6.1亿元, 筹劳4360.1万个工日, 财政奖补项目总投资49.9亿元, 财政奖补资金19.8亿元。

4. 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和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省政府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 下发了4个政策文件;各市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并下发了实施意见, 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出安排部署。阜新市各级投入1000多万元, 在65个乡镇和一个城区办全部建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起到示范作用。目前, 全省乡镇“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覆盖率30%以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取得新突破, 目前, 有36个县成立专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1214人。全年共审计单位7707个, 涉及金额140.2亿元, 其中, 查处违纪单位78个, 违纪金额84.4万元。为增强审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从2011年开始, 全省组织开展了15个乡镇191个村的重点审计工作, 审计资产总额4.49亿元, 其中债权1.46亿、债务1898.36万元, 征地补偿费1.1亿元。发现违纪金额16.88万元, 相关责任人都得到处理。

二、扎实做好2012年农经工作

1. 总体目标

第一, 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力争使规范合作社达到60%;新评定各级示范社500家, 各级示范社总数超过2000家;培训、考试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400人;组建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第二, 力争全省土地流转率比上年提高五个百分点, 达到13%;实现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乡村全覆盖;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委员会实现全覆盖。

第三, 确保农民负担持续有效减轻, 不反弹;省至少开展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督检查1次, 市、县至少开展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督检查各1次。

第四, 开展“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检查验收;探索搭建辽宁省“三资”监管平台, 实现全省联网;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对村转移支付资金、合作社财务、土地补偿费、乡镇农经站的专项审计。

2. 主要任务

第一,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地的各项权利。一是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各试点单位要在年底前基本完成试点任务。目前, 国家已经下达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经费, 相关单位要管好、用好试点经费, 确保完成试点任务。二是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适度开展土地流转规范化试点, 着重探索建立承租主体农业经营能力审核备案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加强调研, 积极探索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检查督查, 坚决纠正强迫流转、随意调整收回农民承包地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突出问题。三是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农业部正争取将土地承包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规划, 各地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 抓紧健全仲裁体系, 加强仲裁员培训, 有效开展调解仲裁工作。

第二, 抓规范促发展, 全面提升合作社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抓好2012年省级示范社评选和扶持工作,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重点要抓好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 省农委继续抓好第二批400名辅导员培训;各市、县对合作社辅导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 提高县、乡扶持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的业务能力, 促进规范化发展。三是抓好“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工作, 提升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 要与省服务委合作共同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促进合作社与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 (供) 销衔接。要开展“农社对接”试点。辽宁省列入农业部试点的4个城市, 省里将协助地方农业部门取得政府支持, 制定试点方案, 积极开展对接, 及时反馈进展情况。没有纳入试点的城市也要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在集贸市场或公益菜场开设直销点, 在城市社区建直销店或连锁店。四是要筹建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为基层合作社提供生产、销售、加工等各项服务。

第三, 拓宽农民负担监管领域, 规范筹资筹劳。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 主要抓好3项工作。一是积极研究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的工作措施, 建立健全涉及农民负担政策文件会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核等制度。二是切实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 规范操作程序, 规范筹资筹劳限额标准, 提出控制以资代劳的具体措施。制定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规程, 推进规范化建设。要组织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项检查, 加强市、县自查和省里重点抽查, 纠正平摊以资代劳款和以自愿名义平摊捐资等违规问题。要推进一事一议信息化试点, 逐步建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信息化网络平台。三是要继续深入有效监管农民负担, 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组织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 坚持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

第四,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一是继续推进“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检查验收, 促进“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继续争取“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资金, 补助验收合格乡镇, 搭建全省“三资”监管平台, 开展“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二是抓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 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监察部《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审计监督。在常规审计基础上, 重点开展对村转移支付资金、合作社财务、土地补偿费、乡镇农经站的专项审计。开展审计员培训, 建立审计员档案, 推行审计证年检。

第五, 立足工作需要和各地实际, 有序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2012年全国农经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农经信息化工作, 全省农经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农业部会议精神上来,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经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经过多年发展, 辽宁省农经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但与先进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12年主要抓好3项工作:一是逐级搞好建设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 积极对本地区农经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布局, 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分步实施, 为构建全省农经系统综合业务平台创造条件。二是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要结合“金农工程”和农经业务专项, 在业务经费和项目资金安排上向农经信息化倾斜;要加强农经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加快农经业务数据库开发, 促进数据集成与共享。三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结合实际, 利用已有技术和条件, 以县乡两级为重点抓紧试点试验, 采取先易后难、先单项再综合等办法, 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农经信息化。

锐意进取 篇2

---武汉市黄陂区疾控中心申报全国疾控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以北,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2万,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型城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疾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区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区疾控工作者,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实现了疾控事业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了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先进区、湖北省疾控文明号、湖北省计量认证先进集体,并连续11年被武汉市卫生计生委评为“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综合能力跻身湖北省区县疾控机构前列。

一、以公卫服务为平台,树立疾控为民形象

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医改目标之一。近年来,为推动我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有序进行,我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片包干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整理、解决基层单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问题,中心实行了分片包干制度,即分管主任分片管理、科室主任包点管理,每个基层单位保证有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对接,既进行业务指导,也收集基层需求,做到技术指导的良性互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明白卡 在全省首家向辖区居民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明白卡,将政府向人民群众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使辖区居民明明白白知道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并从中得到实惠,人民网、长江日报、汉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基本公共卫生签约式服务 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区--街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居民三级签约服务,指导辖区1000余名村医(社区医生)以户为单位与25万余户城乡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书。乡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主动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责任、权益、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监督考核机制。使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规范全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益,有了政策和机制的保障。

二、以创建为抓手,提升疾控综合能力

近年来,我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锻炼队伍,提升疾病防控能力。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促进规范化建设 从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协调机制、规范内部监督、规范基本保障、规范文化建设、规范项目管理、规范信息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原有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的修订和完善,汇编成册,进一步明确了科室、岗位各自职责,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建设网站、加强疾病防控知识,政策法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同时公布单位服务监督投诉电话,加强公众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了职后学历教育和在职专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人员整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个一”工程,强化卫生应急体系 通过加强组织体系、指挥协调、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社会动员等8个方面的建设,健全了卫生应急领导组织体系,完善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了卫生应急处置核心能力,加强了信息沟通管理和联防联控,完善了应急资金和应急物质保障体系,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近三年来,全区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乙类、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通过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了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开展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形成和完善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部门支撑、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控格局。群众性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慢性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高危人群得到及时干预,慢性病患者纳入规范管理。根据地域优势打造了健康旅游和健康饮食两项特色并将地方特色和全民健康行动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了我区慢病防控能力。2014年7月通过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考核验收。

三、以试点为契机,打造疾控优质品牌

2013年10月,在省、市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全面启动了健康管理工作,将健康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健康管理工程。2014年2月,区人民政府批准区疾控中心挂牌区健康管理中心,完成五部二十三科设置。经过前期的工作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两个健康管理联合体为依托,实施“四方管理”(政府主导、专业机构直管、单位社区协管、家庭个人自管),落实“五项服务”(保健服务、高危干预服务、疾病管理服务、康复疗养服务、需求管理服务)的健康管理工作模式。

黄陂区疾控中心开设“三高”、戒烟两个高危干预示范门诊,新建黄陂健康馆、开通黄陂健康管理网、黄陂健康管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健康管理基线调查并编撰《黄陂区2013居民健康状况白皮书》,对外出返乡人员、中小学生、流动人员、职业人群健康管理以及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社区等健康创建活动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近一年的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黄陂区健康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由传统的疾病防控向健康管理的转变,我区健康管理工作得到国家、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我区疾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距离,我们将在国家、省、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在省、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为建设文明、健康、幸福黄陂作出更大贡献!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篇3

虽然译林出版社底子薄,基础差,但是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译林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奋起直追,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了飞跃,增长为原先的两倍多,而2012年又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长了30%。2013年,译林出版社的输出图书则在质上和量上都实现了飞跃,全年完成向非华语地区的输出项目共计30种,比2012年上涨了130%。

译林出版社近三年的版权输出数量列表如下:

由于译林出版社在版权工作上所取得的瞩目进步,2013年年底,译林出版社特别收到了来自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表扬信》。

回顾一路不易的业务拓展,译林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思路开展:

一、深度参与国际出版项目业务

虽然译林出版社在前几年成功打造出了曾被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两次报道的《符号中国》项目,并输出英、法、韩等多个语种,但是我们深知,“得一鱼不如得以渔”,要更好地摸索成功走到海外市场的经验,必须深度地参与国际出版业务。

在这一方面,译林社与日本、韩国出版社合作的项目《“祈愿和平”绘本丛书》是一个开创性的、深度合作的例子。 《“祈愿和平”绘本丛书》由中日韩三国共12名画家共同创作,由中国的译林出版社、日本的童心出版社和韩国的四季出版社,采用“合作出版”的方式,在三个国家分别以中文、日文、韩文三种语言共同推出这一套12本图书,并进一步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日韩三国出版社从选题立项的一开始、选题研发的过程中、对图书选题的编辑全程中以及出版后全球营销方案的部署等出版全程都展开了紧密而深入的合作。合作中,合作方资源共享,费用均摊,形成了出版“合力”,相较于传统的版权引进或者输出,达到了“1+1+1〉3”的效果。

“‘祈愿和平’中日韩绘本系列”作为全国首例“合作出版”项目,荣获国务院新闻办颁发的“国际合作出版特别奖”(第一届的唯一获奖者)。该系列图书创新的合作方式、优秀的图书品质和良好的国际影响被国内新华社、日本《朝日新闻》 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这种共同开发选题,共同编辑设计的“合作出版”模式有利于出版真正外国读者“愿意看”的图书,增强“外向型图书”的实际效用;同时,也节约中国出版社的各种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互补与双赢。

二、主动出击邀约海外专家撰稿

在“合作出版”的基础上,译林出版社利用多年积累的良好的海外渠道,多次实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号召的“海外约稿”方式。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尝试。该书以外国专家为联合作者,以外国出版社为依托,从外国读者的角度策划选题,真正实现了为国际市场量身打造,成为贴近国际阅读习惯和趣味的图书。这样的出版方式有利于宣传中国的图书,使其真正为海外读者接受,实现良好的“走出去”效果,真正产生文化影响力。该书精心择取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基因和标志意义、最具历史价值和当代活力的元素,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尊重,因此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13年,译林出版社加大力度,特别邀请到了三位来自英美的知名博物馆学者完全从海外专家和读者的角度撰写《中国博物馆》。为此,译林出版社专门提供经费,邀约三位作者来华,专程又游览访问了诸多重点的博物馆。该书直接用英语写就,作者走进上百家博物馆,以西方学者的视角捕捉中国博物馆的勃勃生机,又将这一切反馈给世界。该书的英文版权由国际著名艺术出版商SCALA购得。2013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将此书作为介绍中国博物馆的官方出版物,带至巴西参加国际博协大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交流作用。

三、树立品牌,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译林出版社以多年的国际口碑和海外渠道,一直谋求战略合作,终于在相关负责人访问国际著名的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时,与西蒙&舒斯特的高层进行了接触,构建了一个创新性的合作平台。双方在2013年10月法兰克福书展上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一举翻译引进译林社20本中国文化和文学社科作品,其中包括吴敬琏教授的《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之路》和叶兆言、苏童、鲁敏这几位江苏作家的几部重量级作品。

此次合作受到西蒙&舒斯特高层的重视,由该集团总裁卡罗琳·里迪女士亲自出席签约,更将由主编苏珊娜·多纳休女士亲自负责编辑出版,所有英文版的元素,包括封面设计、文案设计、版式设计都由该出版社资深的专业人士负责,以适合英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该次合作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国际出版业第一大媒体《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率先深度报道了此事,并评价此次合作为“前所未有的(unprecedented)”;《人民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北京青年报》、新浪网、凤凰网以及中国对外推广计划官方网站纷纷追踪报道,对此次合作的重要性和突破性给予高度评价。

锐意进取 篇4

2014,有一种美好名曰微笑。这一年,福州公交以市民需求为出发点,优化完善城乡公交线网,竭力让各地居民得享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公交,率先在全省引入纯电动公交车试点运营,全力践行“节能减排,公交先行”的承诺。如今,两千余部川流不息的公交车已钩织起一张四通八达的福州交通运行图,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公交车让我们城市的天更蓝、树更绿、空气更清新,“线路越来越多了,车辆越来越‘高大上’了!”谈论起福州公交的变化乘客笑着如是说。

2014,有一种美好称为正能量。公交车司机担负着全车乘客的安危,看似平凡的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10路驾驶员胡明华11年安全行车26万公里,以优异的工作表现成为今年福建公交行业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公交司机;1 17路驾驶员吴斐楠果断将昏倒的女乘客送医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65路驾驶员许必强拾获装有贵重黄金首饰的手提包后,完璧归还失主。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最可爱的公交人,是公交正能量。

2014,有一种美好唤作奋进。这一年,福州公交集团迎来了十周岁生日,站在新起点,福州公交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企业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规范企业流程管控,积极参与“让人民满意”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不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培养锐意进取精神 篇5

关键词:班主任 示范 班集体 锐意进取

中小学教育正在经历一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不但为中小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勇于打破传统模式,进行新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和探索,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管理好班级呢?我30多年来所任的高年级班主任的经历,使我充分认识到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首先要使这个班集体有一股锐意进取的精神,有了这股精神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培养学生一股锐意进取的精神,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班主任要做好示范作用。一个班的班主任,可以说在班内起到灵魂的作用,班主任以身作则、锐意进取的精神,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管理好一个班,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起到身教胜于言传的示范作用。为了使自己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我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工作:(1)认真研究教材和备考资料,把握好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与考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备好每一门课,上好每一节课,从而赢得学生尊重与信任;(2)从勤奋方面下功夫,我从开学第一天

起,每天的早、午、晚三个时段内,都是提前到班,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也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形成不迟到、不早退的良好习惯;(3)自己做好一切细节工作。例如值日生没有把清洁工具摆放整齐,我先把它摆放整齐后,再要求学生在下次做好;再如,当讲课桌上有灰尘时,我就用手指抹一下,让学生看清楚后,再把课桌抹干净,给学生做一个示范作用;此外,班主任还要抓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从各方面抓好班内纪律促进锐意进取精神的形成。要抓好一个班的纪律,不但要落实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从严要求,才能使一个班集体形成铁的纪律。为了抓好班上的纪律,我在平时主要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着手:(1)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制订的作息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2)从接受一个新的班集体开始,我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班内学生的情况,组建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集体,使其在各方面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内事务;(3)充分动员学生,使学生明白“纪律是学习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这一道理,进而发挥全班同学的集体力量,鼓励全班同学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坚决同违纪现象进行斗争,使违纪现象在班内无立足之地;(4)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例如不定期对班级所包卫生区、教室卫生、个人卫生、各科作业进行检查。督其积极参与,认真做好。

3、通过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努力拚搏、锐意进取精神。为了使班内形成一股努力拚搏、锐意进取的班风,我主要从四方面着手:(1)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明白不但要在班内竞争,还要在学校与学校竞争中胜出;(2)在每次考试后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表彰,例如发奖品、出黑板报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表彰,在班内形成了一股人人上进、个个争先的风气;(3)在班内成立学习小组,计算出每科每个小组成立时的成绩,然后在每次考试后再计算该小组的成绩进行比较,把各组的成绩在班内进行通报,从而激励每一个小组的合作意识与上进精神;(4)在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带着“为班争光”的信念参加竞赛,使学生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4、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使学生锐意进取的保障。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关爱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我尽力在班内树立起一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班风,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了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对学生的关爱主要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我自己对学生关爱。从组建新班开始,我就认真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学生谈心,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班主任身上感受到了温暖,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2)引导全班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为了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我还做好全班同学的工作,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了一股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风气。例如,班上有学生生病,同学主动为生病的学生买药,护送回家。

5、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农村学校与学生家长接触机会多,我常利用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和学生家长聊天,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从而使班任工作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6、抓好学生的学习。在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精神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学习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我积极研究探索新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同提高,使学生既学会知识有得到了应用,使整个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锐意进取潘孝贞 篇6

认识潘孝贞已经有几年了,他给我的感觉一直是非常“硬”,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金属气质。2010年的一天,潘总电话不期而至,邀我到厦门长谈。在金牌橱柜业已竣工的300余亩工业园,我深刻体会到金牌成功的高端品牌定位与宏大的行业构思。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高度,我真切地感受到潘孝贞身上那种坚定的信念与强大的意志力。

记者:潘总,您以前是做房地产的,什么原因使您从房地产行业转到橱柜行业?

潘孝贞:我199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管理专业,在厦门一家国有地产企业就职。当时的地产行业多是国有企业,自己的某些想法在企业国有的特质下无法实现。恰巧在那段时间我接触了一家台湾橱柜企业。我发现橱柜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空间比较符合自身的创业条件和想法,于是做了一家台湾橱柜品牌的代理,直至创出自己的品牌。

记者:目前橱柜行业是什么样的格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潘孝贞:行业格局初步显现,模式已具雏形,但还处于品牌混战期。

中国橱柜行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开始初步走向成熟,品牌格局正在形成,未来的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几大品牌可能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并有两极分化趋势,小规模和大规模都会比较好发展,而中等规模的企业生存比较艰难。从目前行业发展模式发现,橱柜品牌地域性转变明显,由较早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逐步向福建、南京、合肥等二线城市转移。

记者: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在哪里々金牌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与举动?

潘孝贞:中国橱柜行业受益于强大的市场,发展速度快,十几年走过了欧美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但相比起来还是落后了许多。无论是德国橱柜的严谨、强大内在功能,还是意大利橱柜奔放时尚的设计,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中国橱柜行业可以抄袭别人的样式,但内在的精髓并非一时可以学到。

金牌聘请了德国技术专家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德国专家带来的是确确实实的国际水准的技术和标准体系,这不仅是金牌橱柜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更能够大大推动国内橱柜行业标;隹化的进程。精细化、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是金牌橱柜制定的新战略。全部三期工程完工后,金牌橱柜的生产规模不仅领先国内,还将位列国际橱柜行业前茅,其所带动的橱柜产业集群将会成为继德国汉诺威、意大利博尔多侬内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橱柜产业集群。

记者:金牌要做高端,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潘孝贞:2005年,在亚洲规模最大的首届中国厦门国际橱柜展上,金牌橱柜与香港兴佳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由其代理金牌橱柜在美国的销售。金牌橱柜打破原有国内OEM等零星出口形式,在中国业内首次以自有品牌打八美国高端市场。

金牌橱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管理和机制。在全国各地我们都有店,从销售、测量、设计到下单、物流配送、安装、售后服务,环环相扣。我们的管理和内控优势体现在:第一,我们的控制体系应该是行业里做得最好的之一。第二,我们是行业里唯一做直营市场的。我们有13个城市在做直营,从北到南,差不多有六七十家专卖店,这些都是我们的直营店。第三,信息化。没有两套厨房的要求是一样的,每个厨房可能有几百个数字,每套橱柜在公司要走十几道流程,每个月有几千个订单。因为整个流程比较长,从接到单子到出货安装,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巨大的数据有序流转,就是靠信息化技术。橱柜是定制化行业,定制化行业对信息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在橱柜行业里,我们公司的信息化又是最高的之一。

为使客户享受最优化的产品,金牌将“厨房艺术大师”的核心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整个橱柜系统中,产品、艺术、外观,必须都是最经典最完美的,产品的内在必须是最棒的,同时,金牌更深层次地关注整体厨房与生活方式的关联。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金牌也做出了实际的行动。在结合国内外流行家居装修风格的基础上,从“风格美、色彩美、细节美、空间美”等一系列美学剖析出发,提供与家居匹配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打造出经典与隽永的厨中极品。如今,金牌橱柜已摆脱拿来主义的模仿阶段,转向高水准的强型自主研发阶段。今年,金牌自主研发的“罗马时光”、“西曼蒂克II”,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业内产生了很大影响。

记者:每一个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瓶颈。只有能够打破行业瓶颈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领袖。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两大职能就是营销与技术创新。橱柜行业目前的最大行业瓶颈是什么?金牌是如何解决的?

潘孝贞:定制化是制约橱柜行业无法像其他行业那样飞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不同的厨房结构,需要橱柜企业为每家消费者量体定做,不但增加了生产环节,增大了人力成本,还使其无法大规模生产。

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定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路径。谁占据了IT平台优势,谁就占据了制高点。国内橱柜企业都在尝试,但谁都没有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金牌橱柜和大学的科研机构已经承揽下国家“863计划”中这一技术项目。信息化平台的打造,无疑会更好地支持定制化生产,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课题,在行业中做成一个典范。

记者:金牌在众多橱柜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尤其是在中高档品牌中已经独占鳌头。您的品牌理念是什么?

潘孝贞:个人都有缺点,团队却可以完美。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就能使品牌趋于完美。强调厨房功能需求,创造高品质的厨房生活,让消费者体验从购买到安装再到使用整个过程所带来的舒适和满足;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布局、收纳等,让厨房的艰辛劳作变成一种享受。

记者:房地产与橱柜行业是唇齿相依的。作为一个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的橱柜企业老总,您应当有着双重的洞察力。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新政对橱柜行业的影响如何?橱柜行业如何完成这种配合?

潘孝贞:作为高级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价师,福建省橱柜同业公会会长,全国工商联橱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我的言论应当是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房地产新政以后,房地产受到影响,但对橱柜影响非常有限。炒房客是不装修的,我们的消费只跟硬性需求有关。不管什么时候,这种需求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释放出来或者破网的时间问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房第一次装修给予恰当的批量精装,应该是符合发展潮流的,所以市场上精装房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但是橱柜的终极方向是零售。一套房子,一个建筑,它的生命周期有50年、70年,甚至更长,装修一次通常使用8~10年,第一次装修,开发商会帮你统一做精装,当你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N次装修的时候,就只能自己装修了,这

个时候一定是零售了。

房地产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对国产高性价比橱柜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因为在房地产形势大好时,开发商不会考虑给消费者提供这样一个价值,他更多需要的是涨价的理由。这时候,中高端的房地产项目往往选择进口品牌,无所谓多花点钱,他只是要“进口”这个概念为他的房产涨价去提供一个理由。当房地产市场形势不好时,开发商会冷静下来,真正思考怎么给客户创造价值,怎么去提供性价比最好的产品,怎么样去控制他的成本。这个机会有利于我们这些立志做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品牌的发展。

记者:橱柜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延伸到家电、厨房用品甚至刀具、作料盒等。金牌如果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如何整合这些资源?

潘孝贞:产业链发展水平决定着行业的整体水平。在产业化上,金牌橱柜积极寻求国外合作商,让企业从一开始就站在一定的高度,同时重点扶持国内优质供应商,让他们在金牌厨柜生产基地附近建厂,推动产业供应链的成熟与发展。在金牌工业园二期工程上,我们追加规划100亩地,用于整合橱柜上下游供应链,使企业具备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

记者:低碳生活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词汇。许多企业也都在打低碳生活的旗号。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橱柜领军企业,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抱负,做了哪些努力?

潘孝贞:橱柜行业本身就是低碳的。与钢筋水泥、塑料这些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木材更环保、更低碳,因为木材是可以快速再生的一种资源。另外,橱柜用的是人造板,所谓人造板,实际上就是用木料的枝桠和废旧边角料做成的,不需要砍很好的原木。把低附加值的边角料加工成高品质的人造板,本身就是一个低碳、环保的事情。在整个行业里,我们因为倡导这种理念,所以又是最低碳的。我们的橱柜用同样多的板材,但是精心设计、工艺更好,一套橱柜一般可能用5~8年,而金牌橱柜能延长为10~15年,使用寿命长1倍,这就是低碳。低碳无所不在,关键是你怎么用它。

记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营销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管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橱柜行业的竞争加剧,品牌开始洗牌,金牌影响力却一天天加强。您最大的管理心得是什么?

潘孝贞:管理的本质就是取舍。因此,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就成了对企业达到目标的有效控制。对品牌的定位,对风格的选择,对人才的甄别,都是为了对企业发展的有效控制。

记者:您最崇拜的企业家是谁?为什么?

潘孝贞:鲁冠球。作为企业界的常青树,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D0家公司中,仅8家董事长始终未变,其中一个就是鲁冠球。企业做大需要魄力,做强需要实力,做久则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战胜自己,才能将企业做久。鲁冠球作为改革开放后企业界的一面旗帜,无论东风还是西风,无论城头大旗怎么换,始终屹立不倒。战胜时间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人。

记者: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锐意进取 篇7

过去的五年, 是黑龙江省商务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 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全力推进“内外贸并举和三外联动”, 团结一致, 奋力拼搏, 扎实工作, 商务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保市场、惠民生、维稳定作用日益突出, 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牵动作用显著增强, 商务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新的历史节点。

(一)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内贸流通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坚持以提高全省市场运行效率、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为目标, 大胆创新流通方式,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促进省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 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5万亿元, 年均增长17.1%。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576.9亿元, 增长到2010年的1100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商品市场数量为479个, 其中年成交总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81个。“十一五”期间,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 由2006年的32.2%上升到2010年的40%。2010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流通业已经成为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 2010年流通领域实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三项税收总额153.1亿元, 税收贡献率接近13%。流通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截至2010年, 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351.1万人, 占全省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为18.7%。扩大消费政策取得明显效果。“两下乡、两换新”政策实施以来, 汽车和家电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截至2010年底, 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累计销售家电228.5万台, 销售额48.4亿元, 占同期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家电类商品销售额的40%;汽车、摩托车下乡累计销售车辆22.95万辆, 销售额57亿元, 占同期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销售额的1/10左右。在扩大消费政策的带动下,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增速达到18.7%, 城乡消费差距不断缩小。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格局和现代化流通体系逐步建立。深入开展减债脱困工程, 国有流通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和2007年, 两年内基本将全省国有流通企业具备处置条件的历史债务处置完毕, 使2000多家企业卸下历史包袱, 50多万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盘活350亿元存量资产。随着开放领域不断拓宽, 大量外资企业开始进入黑龙江省流通领域, 到2010年末, 已有20多个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在黑龙江省开设分店。在对内对外开放中, 众多民营资本也广泛进入流通领域, 为流通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2010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1.9%, 集体企业占3.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3%, 私营企业占44.2%, 混合所有制企业占39.3%。连锁经营蓬勃发展。2010年, 全省连锁企业实现经营额547.5亿元, 比2006年增长126.6%;连锁零售企业店铺数量已达4250个, 增长137.1%;连锁经营已经从零售业、餐饮业向生产资料、汽车维修等多个行业发展, 2010年黑龙江省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连锁经营销售额已经占到销售总额的10%左右, 成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主要经营模式。

城镇生活服务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积极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 已建立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14个, 覆盖13个市地和农垦、森工两大系统, 大大提高了商贸服务业的便民利民程度。在哈尔滨市开展早餐工程试点, 建成2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 建成250个标准化早餐网点, 每天能保证10万多市民吃上放心早点。积极发展家政服务, 已经建成2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培训2万多名家政服务人员。2010年全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650万吨, 回收总值达15亿元以上, 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3%。截至2010年底, 累计建设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2.2万个, 覆盖全省95%的乡镇和行政村, 并建成配送中心85个, 以城区店为龙头, 乡镇店为骨干, 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实施“双百市场”工程, 截至2010年底, 累计改造33个农产品、农贸市场, 覆盖了12个地级市, 交易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60%。

会展经济效果明显, 黑龙江省产品市场形象不断提升。几年来, 我们组织企业参加“西洽会”、“西博会”、“食品博览会”等全国性展会, 为宣传和推销黑龙江省品牌企业产品提供展销平台。为充分利用北京“首都经济”平台优势, 扩大黑龙江省产品的影响和销售市场, 2010年9月, 在北京成功举办“黑龙江商品大集”活动。组织黑龙江省72家企业600余种名优特色生态产品及加工产品参加展销, 参展商品受到北京市民和采购商的热烈追捧, 现场销售火爆, 累计实现销售额414.5万元, 签订销售合同1.87亿元。第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南昌博览会期间, 我们积极创新办展思路, 以“一会一品”为特色, 以宣传“生态魅力龙江, 绿色安全消费”为主题, 集中宣传、展示、推介五常大米, 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常市优选了19家大米企业参加博览会, 共签订销售协议和合同金额达11.6亿元。

保障市场供应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目前, 监测样本企业总数已近425家, 涵盖批发、零售、餐饮等21个流通行业及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7种零售业态, 监测商品品种59个。进一步加强应急调控体系。建立了省级猪肉储备制度, 储备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冻储肉总量达到2600吨, 生猪活体储备达到2400吨。积极争取黑龙江省承担25000吨国家乳粉储备任务, 有力地支持了全省乳业发展。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及保证市场供应方面, 应急调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应对2005年11月和2010年7月两次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 掌控饮用水生产供应批量, 科学调度货源, 保障松花江沿线城市瓶 (桶) 装饮用水供应, 维护市场稳定。2010年6月下旬, 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后, 商务厅昼夜兼程, 分两批次向扑火前线运送应急物资, 为取得扑火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针对主要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问题, 商务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稳定市场价格, 保障市场供应,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之中, 千方百计维护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市场经营秩序持续改善。出台了《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开展生猪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组织开展酒类专项整治行动, 推进商务领域诚信建设, 努力扩大居民信用销售,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推动特种行业健康发展, 开展商务执法, 依法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有效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省有9个市地、10个县 (市) 被列入全国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市 (县) , 并分别成立了执法支队和大队。

(二)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对外贸易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坚持挖掘外贸资源, 优化贸易结构, 夯实发展基础, 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大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 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

进出口规模实现新跨越。“十一五”前三年, 全省进出口年均增长33.8%, 连续突破100亿、150亿和200亿美元大关。2009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俄罗斯外贸政策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当年进出口下降29%。2010年年初以来, 经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 对外贸易走出低谷, 实现强劲增长。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5亿美元, 比“十五”期末增长1.5倍。外贸进出口对全省税收的贡献超过20%。“十一五”期间, 全省外贸依存度由2005年的14.2%上升到2010年20%, 提高了5.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运行质量有所提升。贸易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 全省登记注册的外经贸企业达到4245家, 比“十五”期间新增1402家。2010年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42家, 超过5000万美元以上的46家, 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203家。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 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147.5亿美元和14.9亿美元, 年均分别增长36.1%和14.1%, 占五年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25.7%。地产品五年累计出口115亿美元, 年均增长10%, 占五年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20%, 比“十五”期间提高4.5个百分点。五年全省累计进口原油成品油1477.8万吨、铁矿砂771.4万吨、木材4008万立方米, 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4.7倍、16.9倍和10.6%。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明显。全省对非洲和大洋洲进出口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7.1倍和3.8倍。出口品牌培育稳步推进。评定了哈药、哈飞、完达山乳业等一批“黑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提升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 黑龙江省已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 比“十五”期间新增43个。服务贸易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 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82.73亿美元, 年均增长11.5%, 是“十五”期间的1.7倍。“十一五”期间, 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3万多人。

对俄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 对俄贸易额累计实现440.6亿美元, 年均增长23.3%, 成为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十一五”期末, 黑龙江省在俄设立木材加工企业164个, 总投资13.86亿美元。《中俄林业二期合作规划》中确定的犹太州下列宁斯阔耶木材加工园区和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建设等林业合作项目、图瓦铅锌多金属矿产开发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中俄边界架设了4条跨境国际输电线路, 累计购俄电42.7亿度。五年间全省对俄农产品出口额累计达到29.3亿美元, 占全国对俄农产品出口的47.6%, 在俄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累计开发土地640万亩。19个边境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2010年佳木斯市成功举办了“中俄 (佳木斯) 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 签订各类贸易合同13项, 金额达10亿美元;牡丹江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俄 (东宁) 机电产品展销会, 两地举办的机电产品展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在中俄两国总理会晤期间, 温总理亲自向俄罗斯各界推介两个专项展会。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高起点启动、高效率推进、高水平发展, 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牵动作用日益突出。区域内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会展中心建设成果显著。启动建设面积118平方公里, 投放资金超过400亿元。18个园区共入驻上千个项目, 可口可乐、江苏雨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后, 各项建设全面展开, 已有20多家境内外企业确定入区投资。该区域将成为带动全省对俄经贸合作加快发展的引擎, 成为深化中俄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 成为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沿边开放的示范区。

(三)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的时期。我们坚持创新招商方式, 拓宽外资渠道, 强化大项目招商牵引, 在挑战中寻找招商引资新机遇,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

利用外来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 全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26项, 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113亿美元, 年均增长11.2%, 是“十五”期间1.04倍;全省五年累计吸收省外投资项目9790项, 累计实际吸收省外投资总额3471.2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19.78%, 是“十五”期间的3.8倍。招商引资大项目增多。“十一五”期间, 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332个, 累计实际使用超千万美元以上的资金84.75亿美元, 占全省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的75%, 比“十五”时期增加40亿美元;投资总额超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342个, 累计吸收省外超亿元以上的资金1785.2亿元人民币, 占全省五年累计吸收省外资金总额的51.42%。“十一五”期间, 全省利用域外资金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3.8%。

利用外来资金的质量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 全省利用域外资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十五”期间的18.9%提高到39.2%。目前, 已有36家全球500强企业在黑龙江省投资52个项目。中石油、中石化、中航科等一大批央企和伊力、蒙牛、大亚科技集团等行业龙头纷纷投资黑龙江省优势产业。英国糖业公司地区总部成功落户黑龙江省, 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投资总部零的突破。

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凸显。“十一五”期间, 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取得了较好成效。连续五届“哈尔滨国际经贸合作洽谈会”累计签约经贸合作项目共计1253项, 引进外资总金额48.4亿美元, 引进省外资金总金额1997.4亿元人民币。成功举办四届“黑龙江冬季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 成为又一个黑龙江省经贸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大型经贸活动, 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先后在香港、韩国举办“黑龙江活动周”, 共签订合作项目127项, 总签约额58.83亿美元。先后赴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经贸合作交流会、经贸互助合作恳谈会和招商推介会等活动10余次。先后20余次组织有关市地和项目企业赴“长三角”、“珠三角”等省份进行专项对接。积极组织各市地参加“厦投会”、“中博会”等国家级招商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 为市地寻找新的投资伙伴、建立新的客户联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力推动了全省招商工作发展。

利用外来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十一五”期间, 境外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黑龙江省投资。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新加坡、英国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外资来源地。通过推动黑龙江省企业境外上市, 提高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持续融资能力。现代服务业招商成效显著。哈尔滨市和大庆市被批准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积极开发热电联产、风力发电、煤层气等利用清洁能源项目开展碳汇交易, 推动了新型能源产业项目招商。

(四) “十一五”时期是“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时期。我们坚持努力开拓合作领域, 创新合作方式, 积极组织和推动企业立足亚洲市场、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发展非洲市场, 开展国际化经营, 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增长速度日益加快, 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13.9亿美元, 是“十五”时期的1.5倍, 分布在36个国家和地区。344家黑龙江省设立的境外企业投资总额累计36.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05年的3.2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0.1亿美元, 年均增长超过20%, 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37.1亿美元, 是“十五”时期的3.5倍。对外劳务合作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截至2010年底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万人, 201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万人, 比“十五”期末增加3000人。

方式日趋多样, 领域日益拓展。跨国并购成为新亮点,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并购了德国凯师集团, 开创了黑龙江省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先河。对外承包工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哈飞集团通过技术转让在马来西亚、中东设立了装配厂和生产线;哈电站集团先后承建了伊朗麦洛维电站、越南高岸电站、苏丹吉利电站等大型电站交钥匙工程,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哈电站集团、哈飞、一重等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经营的发电设备、连铸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迅速走向国际市场, 成为带动成套设备、产品和技术出口、劳务输出的重要载体;哈电站集团所属哈动股份公司与民营企业黑龙江天狼星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俄罗斯特罗依茨克三大主机供货合同, 实现了电站成套设备向原技术输出国的出口。对外投资方向由最初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步向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拓展。通过龙港合作促进会等组织机制建立了稳固而深厚的对外合作关系。

(五) “十一五”时期是园区建设和口岸功能发挥作用最凸显的时期, 我们坚持“园区、口岸率先发展”战略, 不断加强园区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优化环境, 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促进口岸提档升级。

开发区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增长的重要力量。截止“十一五”期末, 全省共有9个国家级开发区, 26家省级开发区, 20家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示范基地, 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达到55家。“十一五”期间, 全省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实现区内生产总值4133亿元, 年均增长35%, 区内就业累计达240多万人。目前, 开发区内有34个世界500强企业和165个大型跨国集团和投资公司投资建厂。全省开发区用不足全省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 创造了全省12%的GDP, 14%的财政收入, 45%的进出口额, 吸引了22%的实际外商投资, 创造了53.9万人的就业岗位。开发区成为拉动黑龙江省进出口增长的有生力量, 成为黑龙江省利用外资重要载体, 进出口贸易的主体, 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示范基地。境内外园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 全省形成了境内、跨境、境外园区和产业基地相结合的口岸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了以俄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境内产业园区和以对俄出口为重点的工业生产加工基地。中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商务部批准的8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 目前,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已有来自浙江、福建和黑龙江省的近20家企业进入合作区开展生产经营,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额达到7亿多元人民币, 为俄方创造就业岗位数百个, 习近平副主席对该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口岸建设功能不断提升。截止“十一五”期末, 全省已开通了25个国家级口岸, 其中有15个边境口岸。边境口岸的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运能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 全省口岸累计货运量4579万吨, 年均20%的速度递增, 出入境人员1771万人次, 口岸货运、客运量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1010.1万吨、356.6万人。开辟了在全国边境口岸中独具特色的冰封期冰上汽车运输、明水期轮渡汽车运输、流冰期气垫船运输、季节性直升飞机运输, 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等方式, 同江口岸东港还建设了一条长1200米, 宽9米的中俄跨江浮箱固冰通道, 使口岸批量过货时间延长了3个月, 开创了国内口岸运输新方式。口岸建设和发展使黑龙江省成为了中俄两国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平台和通道。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这一年是全省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付出心血和汗水最多的一年, 也是全省商务事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发展质量最好的一年、取得成果最多的一年。一年来, 全省商贸流通快速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00亿元大关, 增长幅度超过19%, 增幅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高于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对外贸易快速回升, 结构层次不断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255亿美元, 同比增长57.2%, 增幅在全国排名前5位之内, 进出口额排名在前12位之内, 列中西部地区前2位, 比“双一”规划目标净增15亿美元, 增长幅度高出规划目标近10个百分点。对俄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对俄贸易完成75亿美元, 同比增长35%以上, 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比重达到31.3%, 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比重达到14%, 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招商引资创新发展, 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新批准外资项目147项,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5亿美元, 同比增长12.2%,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到位资金额高出2005年12亿美元。批准省外投资项目2332项, 全年吸收省外资金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 高于2005年1000多亿元人民币。全省利用域外资金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对外经济合作显著突破,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加强与中石油的沟通联系, 跟踪落实中俄漠大线管道原油进口合作项目成果, 有力地支持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建设。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等一批对俄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哈电站9个境外电站合作项目、龙建路桥2个境外路桥工程项目、大庆石油国际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完成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 派出劳务人员3000多人次。园区、口岸建设提档升级, 载体平台功能不断放大。预计实现开发区内生产总值1059亿元, 同比增长26%;实现税收138.6亿元, 同比增长50%;实现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 同比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 同比增长18%。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功能不断提升。全年全省口岸货运量完成885.9万吨, 同比增长8.4%;出入境人员347.3万人次, 同比增长26.7%。

回顾和总结五年来的工作, 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 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是商务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政治保障。吉炳轩书记到任后, 先后多次深入到边境口岸、重点企业进行调研, 听取工作汇报, 针对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实际, 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沿边开放的意见, 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边境贸易和旅游工作会议、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 为全省对外开放和商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王宪魁省长高度重视商务工作的发展, 亲自检查市场供应并多次专门听取商务工作汇报, 对商务工作快速发展做出重要批示;杜家毫副省长高度重视商务工作, 亲自部署落实国家对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 部署主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工作;孙尧副省长、杨爱武副秘书长亲力亲为, 不辞辛苦, 靠前指挥, 明确部署, 既跑部进京, 为商务事业争取政策支持, 协调中省直有关部门为商务事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现场办公, 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同志也亲自参与商务活动, 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商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视察、考察和调研, 献计献策, 为商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 各级商务部门勇挑重担, 开拓创新, 是商务事业取得新跨越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商务战线应对危机、攻坚破难、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保障和推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五年里, 我们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 善打硬仗, 能打胜仗, 攻坚克难的商务工作队伍。目前, 全省13个地市和农垦、森工两大系统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商务 (招商) 工作机构, 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增幅回落, 特别是国内市场供应出现异常波动等重大困难时, 全省各级商务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定信心, 扎实工作, 逐月对指标、撵进度, 想方设法开拓新的增长点, 保证如期实现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同时, 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 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 中省直部门通力协作, 积极配合, 是保证商务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的重要条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商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税务、外汇、银行等部门在改善通关环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加快外汇核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外经贸的健康发展。省发改委、工信委、农委、科技厅、统计局等有关部门, 在发展规划、项目开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并对商务领域给予倾斜, 为商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财政厅积极落实外贸发展金管理使用办法, 及时拨付各类专项资金, 为商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实践证明, 没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离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商务工作就没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2011年商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

过去的五年, 全省商务战线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保持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考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总的看,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商务事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 但由于刺激政策的支撑力度和有效性减弱, 主权债务和金融体系风险远未消除, 经济复苏动力不强,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为引领的增长点短期内难以形成。各国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 更加重视扩大出口,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 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 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会引起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 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从国内看,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极, 消费政策的完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但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 保障市场供应, 抑制通胀预期任务十分繁重。受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促进消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 进一步扩大消费任务依然艰巨。外经贸发展制约因素较多, 人民币汇率对扩大出口和“走出去”影响较大。从黑龙江省看, 2010年, 黑龙江省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有了一个好的发展势头, 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人民群众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总的看, 黑龙江省发展趋势向好, 机遇大于挑战。目前, 国家正在全面推动新一轮沿边开放, 俄罗斯正在加快远东开发, 中俄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为黑龙江省加快构建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区集中, 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 为黑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黑龙江省的资源和基础优势看, 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现代服务业和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 找到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部署, 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凝聚,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形成了好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因此, 商务工作必须围绕全省中心工作,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把潜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

三、2011年商务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建党90周年。我们应把握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商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全省商务工作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招商引资跨越发展, 加快“走出去”国际合作步伐, 在内外两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在内外两种资源中集成新的发展要素, 在内外两个市场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以商务事业的新跨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全省商务发展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00亿元, 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完成27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0亿美元, 同比增长15%以上。

(一) 加强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建设,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的总体要求, 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政策, 加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 努力实现市场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一是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面, 增加农资店的比重, 鼓励发展直营店。探索在“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电子支付网络, 拓展小额信贷功能。抓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 推进大型粮食、木材等市场建设。整合省内及俄罗斯进口资源, 建设黑龙江省木材大市场, 支持穆棱建设俄罗斯进口木材批发大市场。开展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提升现有商服网点的服务功能。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工作, 及时足额兑付补贴。依托家电、汽车下乡, 支持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加强城乡市场运行监测, 保证市场供应。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信息直报系统, 积极推进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把保证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做好猪肉等主要副食品的供应工作, 确保不断档、不脱销, 提升商务部门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 促进市场持续繁荣和和谐发展。要充分利用全省市场监测三级网络平台,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扩大生猪储备规模, 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 制定油、菜、肉、禽、蛋等重要商品供应专项预案, 加快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 加快推进“农超对接”, 积极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 拟在哈尔滨市、大庆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费用, 深入推进稳物价、安民生活动, 组织大型流通企业开展让利销售, 确保商品供应和市场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和服务业。以构建和谐社会, 方便居民生活为出发点, 引导零售、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企业进驻社区, 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开展“早餐工程”试点, 发展大众餐饮业。抓住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机遇, 积极引导汽车、家电等高端商品消费和文化消费、教育消费、健康消费、休闲消费等, 培育城镇居民消费新热点, 适度培育预期消费, 推动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扩大城市消费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的网络销售平台, 推动传统商业企业开展网络销售。四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循环消费,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实现可持续消费。以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为依托, 推进旧货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 积极培育回收拆解骨干企业。继续推进哈尔滨、佳木斯市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 推进再生资源区域性加工基地建设。争取牡丹江、齐齐哈尔成为第三批全国再生资源试点城市。五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活动, 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的作用。全面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在试点的引领和带动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商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优化商贸流通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各市地及重点县 (市) 12312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

(二)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提高对外贸易运行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以“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为支撑, 按照“出口抓加工, 进口抓落地”的思路, 充分发挥外贸资源优势,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一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保持服装、农副产品出口增势的基础上, 结合黑龙江省发展新兴产业, 进一步加大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 加大木材、原油、化肥、纸浆、钢材、铁矿砂、电力等国内短缺的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 提高加工比重, 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探索建立境外营销促进中心, 强化与当地营销网络的对接, 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突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出口平台建设, 着力促进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持续发展。二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出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增强研发能力, 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 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 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采用国际标准认证。重点扶持列入国家出口品牌的企业, 培植和发展省级出口品牌产品。三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资源和地缘优势, 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扩大加工贸易规模, 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增强配套能力, 促进产业升级。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集中、向边境地区聚集。加快推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企业入区, 充分发挥其保税及物流功能。四是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日、韩、欧、美传统市场, 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市场格局。重点加强与黑龙江省建立友好省 (州、道) 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促进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深入开展“龙港”、“龙澳”合作。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有利时机, 全面推动黑龙江省与台湾地区经贸交流与合作。研究自贸区相关规定, 引导黑龙江省企业用好用足自贸区优惠政策, 推动黑龙江省与东盟等贸协区的经贸合作, 加快实施对这些国家贸易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 提高黑龙江省同自贸区内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水平。积极参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纲领》中明确的各领域合作, 深化黑龙江省与澳门及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积极做好第二十二届哈洽会各项商务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 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品牌商品美、欧展”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和各类国际国内经贸活动。五是创新开发区发展和管理模式。抓住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 引进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开发区和各类出口加工园区, 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 发展黑龙江省能源、石化、装备、医药、食品和森工等基础产业, 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尽快形成一批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不断扩大地产品出口比重, 提升黑龙江省基础产业外向度, 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模式。加快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大黑瞎子岛经济贸易示范区。2011年, 力争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 并研究制定《黑龙江省开发区管理条例》。六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大力支持文化、技术、信息、金融和商贸流通等领域的服务出口。全力打造服务出口品牌, 推出一批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品牌, 在市场开拓、跨国经营、信息服务等环节予以重点扶持, 逐步做大做强“龙江服务”。积极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 主动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推动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

(三) 全力推进内外资并重策略,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

以“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产业”为引资招商重点,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拓宽利用域外资金渠道, 努力实现总量与质量协调统一。一是围绕产业项目定点定向招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重组的机遇, 围绕省政府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 以各类开发区为载体, 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煤化工、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黑龙江省十大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研究制定《推进十大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将十大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力争十大产业招商项目实际利用内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域外资金的70%以上。二是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加大对欧、美、韩、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吸引大企业、大公司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来黑龙江省投资,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广泛开展与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 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吸引域外资本参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三是围绕载体平台建设开展专业园区招商。加快全省省级以上各类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放示范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工业示范基地发展建设和管理创新, 加快专业园区和县级园区建设, 完善园区和产业布局。四是围绕政策、服务开展环境招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切实为投资者提供政策支持, 精简流程、压缩时限, 建立投资项目审批直通车和绿色通道, 为投资主体提供一流的审批服务。

(四) 扩大境外投资合作领域,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 力求在空间和区位上寻求新的突破, 加速剩余产能转移, 是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有效方式。要在创新对外经济合作方式上下功夫, 支持黑龙江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培育黑龙江省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立足于黑龙江省优势, 推进经济技术合作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以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为载体, 鼓励黑龙江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股境外资源开发企业, 推进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使其逐步成为境外投资合作的主体。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 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跨国资源开发集团。积极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吸引战略投资者联手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二是提高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质量。加快建立以“便利化”为核心的服务机制, 转移省内剩余产能, 带动成套设备等优势产品和技术出口及劳务输出。重点支持哈电站、省火电三公司、龙建路桥公司、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等企业承揽电站、输电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油田钻井服务工程承包项目。三是推动境外投资办厂和境外加工贸易。支持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培育和形成一批“走出去”主体,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其他信贷资金, 大力支持哈电集团、哈航集团、哈量集团、一重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开拓境外投资, 通过参股、并购等通行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

(五) 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

抓住国家重点推进沿边开放的战略机遇, 积极推进新一轮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一是推进沿边开放带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及境外加工贸易园区的作用, 将单一的贸易形态提升为商品、服务、技术、旅游、加工、相互投资等多种类型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突出产业特色, 以出口加工园区建设为基础, 构建对俄出口加工贸易平台。重点支持对俄服装、轻工、果蔬、木材、机电、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整合市场资源, 努力形成立足龙江, 服务全国, 辐射欧亚、通往世界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密切与俄有关地方政府友好关系, 充分利用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和有关部门协作互动机制, 不断探索对俄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新方式。二是重点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围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产业项目定点定向招商, 吸引先进要素向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聚集。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依托进口原料开展精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产品附加值, 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三是推进“大通道”建设。集中财力、物力打造绥芬河、同江、黑河为核心的通关便捷、货畅其流、信息畅通的三大沿边物流平台。四是加大油气、矿产、林木等领域的对俄合作。“出口抓加工, 进口抓落地”, 把增加值和就业留在省内。继续跟进1500万吨管道俄油进口服务和在黑龙江省销售服务, 为近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地加工500万吨原油创造条件。紧紧抓住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的机遇, 扩大油气资源进口规模, 拓宽能源合作领域。紧紧抓住俄罗斯2011年举办APEC会议、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世界杯的契机, 积极参与俄罗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环保、通信和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与俄腹地的合作。推进在莫斯科市设立黑龙江名优商品展示中心, 集中展示黑龙江地产名优商品和国内品牌商品, 扩大地产品出口规模。组织大型企业深入俄腹地, 开展投资合作, 并依托这些企业在莫斯科建立黑龙江商会, 跟踪对俄经贸合作项目进程, 为黑龙江省企业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六) 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和谐商务, 努力形成新的商务工作推进体制和机制。

积极推动和谐商务建设。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营造有利于商务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诚信环境和商务事业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强和改进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健全商务工作的组织推进机构, 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沿边开放, 为推进黑龙江省商务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引导中介机构完善现有工作机制, 按照分工协调、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原则, 推进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之间的沟通, 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务实开拓、勤政廉政的复合型商务人才队伍。按照省政府推进十大产业建设的总体部署, 商务厅承担了十大产业中的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两项专题推进工作任务。前一阶段, 我们的专题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宪魁省长和孙尧副省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两大产业的推进工作。

(七) 编制和实施好商务领域“十二五”规划。

锐意进取 篇8

一、青年人自觉树立积极进取意识

1、学生自身怕困难, 比困难本身更可怕

大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都不能沉着因对, 畏惧困难, 这源于自身对未知的恐惧, 极少数的人能够克服恐惧, 解决困难。也许是害怕失败, 所以不敢尝试解决困难。但是所有的失败都会帮助我们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让我们知道哪些方法行不通, 哪些方法能够解决。每当遇到困难时, 不想着如何解决问题, 只是一味的逃避, 只能离解决问题的道路越来越远。其实学生自身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我能解决困难, 困难并不可怕。不要害怕失败畏惧困难,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起来, 记住解决困难的方法总比困难多。要有一个辨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 正是失败本身才是最终造就了成功。

2、丰富的阅历成就进取精神其实克服“畏难”并不难, 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它, 其实不用担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在自己遇到了诸多问题后, 多想解决办法, 慢慢在历练中才能从容淡定, 不慌不忙。任何事情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 懂得了才会去改变, 改变不了的再去适应。生活中的困难其实就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把未来的道路铺垫的更完整。比如同学A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困难, 认为这是自己的短板, 从而消极对待。当偶然一次他发现的了学习英语的窍门, 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后得到老师的嘉奖, 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其实当学生自己面对了困难之后才发现困难并不难, 看你如何面对它。受他人或自己以往失败的影响, 大多数人容易受别人的情绪以及言语所控制。尤其是学生, 当他们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 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其实学生自身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 自己认为能听的听取, 不能听的屏蔽。毕竟自身和他人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 尽量按照自己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 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3、努力建立良好的心态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且努力的坚持自己的爱好。在成长过程中, 要有自己的目标, 为目标而奋斗。生活中, 坚持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中华优良品德。多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保持乐观心态, 只有有良好心态的人, 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惟其艰难, 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 才弥足珍贵。”要有昂扬的斗志, 积极的态度, 进取的精神, 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坚定信念, 勇于迎接挑战, 挑战一定能转化为发展的机遇, 我们的发展一定能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水平。始终保持朝气蓬勃, 坚韧不拔, 奋发有为的精神,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在攻坚克难中求实效。从自身来说, 积累各方面的、更多的知识, 做到心里有底。尝试在不同场合发言, 而不是只和自己谈的来的朋友才有话题。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计划, 将计划与理想相结合, 以坚定的毅力实现它。

二、为青年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

1、塑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法规, 或者与各个单位联合组织定期“父母课堂”, 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水平与能力。父母必须率先树立培养子女进取精神的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畏惧困难的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家庭。如果父母能够积极与孩子交流, 聆听孩子的意见, 也许问题会更好解决。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如果父母能够悉心教导, 把当初自己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方法分享给孩子, 我相信会事半功倍。但是父母也不要过度约束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面对不同的孩子, 面对不同的问题, 父母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家长从小培养、鼓励孩子自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有自己的事自己完成的意识。让孩子从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 帮助他坚持下去, 从侧面增加孩子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对于孩子谢绝宠爱过度、溺爱, 对于金钱方面要有适当的控制, 不要无所顾忌的给予。父母从小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环境。其次,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生活中, 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面对困难时, 我们应该去勇敢的面对。家庭面临困难时, 父母主动争取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适时积极参与进来, 真正让孩子慢慢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体会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逐渐建立责任感与自豪感, 建立拼搏、进取、竞争意识。

2、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

在学校, 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其实朋友的忠告还是很重要的, 大多数意志不坚定的同学容易听到同学、朋友的话从而动摇。遇到困难时, 可以向朋友倾诉:倾诉遭受的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后的打算, 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 以求身心轻松, 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我认为朋友就是遇到困难时, 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分担忧愁的。“畏难情绪”太重时就可以找老师, 同学, 朋友倾诉, 即使无法解决, 也是宣泄坏情绪的一个过程。面对问题的积极性也取决于环境。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 受到周围的人感染, 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 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大部分事情你对自己满意了, 别人就会对你满意, 你越在乎外界你越觉得离真实的自己好远。老师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 不再拘谨于只是课堂教育;注重以小见大, 不再只是光注重宏观类的事情, 注重细节的培养;注重德智全方位的培养。从学校来说, 首先经常鼓励学生、并且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校园内京城进行立志教育, 讲座、海报宣传或演出等形式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学习优秀真实人物的先进事迹。

给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 把学生定期推向社会。社会各个单位积极配合各大学, 为他们跨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每周组织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锻炼心智、积累经验。规定大学生每周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活动, 四年大学必须修够学分。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身心受到有益的熏陶, 培养出一批批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有志青年。

摘要:为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目标做好人才储备, 本论文从青年人本身和社会教育环境方面深入探索, 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当代河北青年人锐意进取的具体措施, 以期为河北人才的打造贡献绵薄之力。

锐意进取 篇9

让病房变得清新让患者感觉温馨

产品名:天然植物艾香抗菌条

主要成分:艾叶, 苍术, 石菖蒲, 挥发油等中药植物。作用:消毒、灭菌、净化空气。

检验依据: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检验结论:

对实验用白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衰亡率各次均大于99.90%;

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均值为88.86%;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物;

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符合GB15979-2002规定要求;

稳定性实验结果符合GB15979-2002规定要求。适应范围:

家庭、学校、医院病房、办公室、卫生间、宾馆、酒店、集体宿舍、娱乐包房、新装修房屋等场所。“艾香”与其他空气消毒产品的比较:

1、纯天然植物, 不含化学成分, 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环保型新型空气消毒产品。

2、香纯、持久、有益健康。

3、使用方便, 能有效抑制交叉感染。卫生、安全, 更适合医院、家庭等室内场所的空气消毒。研究与应用:

锐意进取 篇10

改革开放,决定着当代中国的命运。2012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选择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他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此后,习总书记围绕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龙岗区作为城市副中心、深莞惠地理几何中心和深圳辐射粤东、联系海西的战略基点,当前正处于经济、城市、社会转型期,正在由常规发展阶段迈入跨越发展阶段,担负着打造特区改革发展新标杆的历史使命。

随着全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拉开,龙岗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紧紧围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平台”改革主攻方向,把改革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强力手段和制胜法宝,坚持抓早、抓实、抓领导,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和年度改革计划,从区级、部门和街道、社会各界三个层面强力推动改革,积极探索“高质化目标、市场化方式、法治化思维、社会化参与、科技化手段”的“五化”改革路径,最大限度抢抓改革机遇、破解发展瓶颈、释放改革红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龙岗区现有1项改革被列为全国试点、2项被列为省试点、4项被列为市试点。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8.8亿元、同比增长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54亿元、同比增长32.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区中均名列前茅。

以“高质化目标”牵引改革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龙岗作为深圳的后发展地区,既有世界500强的企业——华为,也存在大量落后产业,在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和效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龙岗必须摆脱由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打造“深圳质量”的要求,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创新制度机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集聚高等院校、高端企业、高级人才、创新平台“三高一平台”资源,以改革的思路把后发优势转化为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方面,我们面向国际集聚高端资源。融合国际化元素,探索新型合作办学模式,以国际化高等教育集聚智力资源,打造“东部智谷”,为更长时间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正式开学,深圳特色学院集中校园将于今年年内动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还有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正在洽谈引进,一批国际一流大学正在龙岗大运新城集聚,深圳东部国际大学城雏形初显。

另一方面,我们着力营造综合创新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介”一体化的平台,打造创新沃土。现已引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试基地、中科院技术转移南方中心等一批技术先进、共享度高的创新平台,2014年上半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963件,同比增长12.9%,共有13个片区、89.6平方公里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划,面积占全市近1/4,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市场化方式”撬动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龙岗区经过大运会的洗礼,城市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目前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成率还比较低,与特区一体化标准和目标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群众对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要求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但是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在发挥好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缓解政府有限财力与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传统做法,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的通道,发挥市场在提供高端优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在这方面,龙岗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政府资助型学校”改革试点,构建“社会建、政府养、社会办”的办学新模式,与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达成合作意向。在文体方面,我们以社会融资为主渠道,开展旧改项目配套文体设施改革试点,以BOT、BTO、ROT等多种融资模式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区科技馆、青少年馆、公共艺术馆已经开工建设,布吉文体中心力争今年年底动工。

以“法治化思维”谋划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转型发展中的龙岗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健全制度机制、树立法制权威,更多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工作、化解矛盾、保障安全。例如,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方面,我们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清单之外无权力”的理念,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一致的“权责清单”及运行流程图。省纪委专题通报了龙岗区的“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并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又如,在提升信访法治化水平方面,我们在横岗街道试点,整合调解、行政、司法资源,搭建信访诉求调处平台,探索了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给信访调解盖上一枚“法律章”,增加一道法律约束。既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又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将在全省推广。

以“社会化参与”推动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龙岗区的实际管理人口近400万,其中户籍人口仅43万,90%左右是流动人口,人口结构严重倒挂,而且居住在龙岗、工作在原特区内的“钟摆人群”不断增多,社会管理和服务事项庞杂,基层管理服务面临着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呈现出“小马拉大车”的不利局面,基层治理水平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创新基层治理成为龙岗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关键着力点。我们将社区基层治理改革与社区股份公司改革、聘员管理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厘清社区综合党委、工作站、居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的职责,试点制定社区工作站权责清单,探索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通过“减员、整合、增薪、提效”整合基层资源,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又如,在转移政府职能方面,我们着力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培育扶持、诚信自律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按照“一年破冰、两年推广、三年铺开”的思路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出台了政府向社会转移的22项职能目录、政府部门购买的180项服务目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100家社会组织目录,将部分管理服务事项交由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来承担,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长效机制。全区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现有社会组织1077家(含备案),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多元共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龙岗区也被民政部确认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此外,针对区内居住类历史违建安全稳定隐患突出、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缺乏等难题,我们选择南湾街道开展试点,先行探索综合整治路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为开发商、社区、业主搭建沟通平台,引导业主成立投资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建立协商自治机制,监督物业公司改进管理、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形成了各方联动、共建共治格局,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试点期间社区信访量下降50%,撬动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投入超亿元资金,参与安全及基本民生设施整治工作,现已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并于今年年内在全区推广。

以“科技化手段”助力改革

当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创新和优化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龙岗区结合“织网工程”、智慧城区建设等工作,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服务管理模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社会投资重大项目备案等事项上,龙岗区向电商服务学习,试点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快递收送件的智慧化服务新模式,为管理服务对象提供足不出户办成事的“网购式”体验。

对于暂时不能全流程网上办理的事项,实行行政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并联办理、资料共享、统一送达”的联合办理模式,让数据在后台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免跑路。

马云:锐意进取还是江郎才尽? 篇11

2011年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马云来说,虽然风生水起,曝光率极高,但坎坷丛生,举步维艰。从支付宝迷局、收购雅虎遭挫到淘宝商城“暴动”,这一个个极其争议的事件让马云和他的商务帝国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人们的视线。我们不难看到,网店投资正处于极速发展中的大蜕变阶段,正经历着一次刻骨铭心的洗礼。虽然随着马云的被迫妥协,淘宝商城事件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此次事件的发生,更让人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电子商务运行体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贵刊236期封面文章《围攻淘宝商城》真实而深入地演绎和剖析了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网络群体事件,它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呢?对马云而言,是锐意进取还是江郎才尽?

可以说,深刻理解中国国情,这是昔日的淘宝做得非常成功的地方。淘宝不仅全面激活了中国互联网购物市场,创造了数量巨大的就业机会和GDP,还在中国市场全面抵御并战胜了跨国网络购物巨头eBay。淘宝间接地推动中国快递物流企业的崛起,令国际快递巨头DHL于今年年初宣布退出国内快递市场。淘宝还使支付宝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PayPal的在线支付系统。

扁平化是未来的趋势,淘宝等网络购物的崛起,直接挤压了传统的商品分销模式。不仅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比较商品和完成购物带来便利和乐趣,而且可以享受因供销渠道扁平化带来的高效和低价。当淘宝发展到现今的规模,如何提高淘宝网平台电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就成为摆在马云前面的问题。过去开店的低门槛导致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局面很难扭转。提高门槛,逼迫低素质电商离场,最终扁平化改造淘宝网络购物环境,就摆上了马云的议事日程。这里有一个前提,在欧美这类信用社会,经济发达,人口相对少,所以网络电商已经度过了鱼龙混杂期,总体进入了信用与品质的阶段;而中国由于整体上供给过剩严重,社会信用根基薄弱,所以想要等待这个沉淀自然发生,但时间却遥遥无期。明白这点,应该可以理解马云心中的焦急。在中国网络营商环境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马云毅然采取经济手段强行加速电商淘汰过程。这是险招。

我也是淘宝网的长期买家,总体而言,我个人的购物体验是越来越好。这种自然而然发生的电商经营环境的进步与改善一直在发生,可能没有马云期望的那样快。为何我们总是希望用主观意识去加速某个事物的成长呢?结果只能是揠苗助长。

马云江郎才尽了吗?在我看来马云其实有更关键的事该立即全力去做。支付宝已经具有巨大的品牌声誉、用户群体和交易量。伴随着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非现金支付的全新时代。支付宝已经在中国处于起跑绝佳的位置。想想怎么把移动支付和支付宝强化吧!这里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需要极多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有的这些都比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揠苗助长的蠢事意义大多了。

——田锋(深圳)

锐意进取 篇12

一、建立税收政策法规库是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

1. 从系统内依法行政状况上看, 税务人员在征收管

理工作中, 遇到问题查找、查看法律文件时, 因信息渠道和平台少, 查阅与引用税收政策费时费力, 不及时、不便捷, 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有的税务执法人员执法依据不完备, 执法程序随意, 执法不懂法, 给税务机关的执法带来隐患。

2. 从纳税人对依法行政需求上看, 纳税人在座谈会

上和税务稽查中, 普遍反映税收政策公布不及时, 他们说, 不是对税务执法不理解, 而是对税收政策不理解;不是故意违背税法, 而是对税法不了解。希望税务部门提供公开透明、可随时查看的税收法律法规咨询平台。

3. 从依法行政实施手段上看, 以往税收政策发布宣

传, 主要以下发小册子, 写在纸上、钉在墙上, 以会议落实会议, 以文件落实文件为主。由于发布形式手段滞后、信息渠道不畅等原因, 税收政策发布不及时、不规范。缺少针对性、有效性的税收政策宣传服务, 使征纳双方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税收政策。信息社会、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既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技术支撑, 又迫使我们拿出具体行动与之适应。

二、坚持三性, 积极创建高效快捷的税收政策法规库

1. 坚持思维前瞻性, 把创建税收政策法规库, 放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去考量、去认识。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搭建一个政策全面、时效性强、查询快捷的政策服务平台, 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公平地提供税收政策查询、解读服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需求、不同水平的人, 对税法各取所需的学习与运用, 从而引导、激励税务干部与纳税人积极学习税法, 自觉提高运用税法的能力与水平。

2. 坚持设计科学性, 科学编制政策法规库软件, 是构建税收政策法规库的关键。

针对互联网上众多法规库查得慢、查不全、查不着等弊端, 在政策法规库软件设计时, 坚持质量与效率至上的原则, 选择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网络开发语言jsp和html静态页面生成算法作为技术支撑, 听取了市局业务处、基层局业务骨干、纳税人代表对软件功能的需求意见, 借鉴了互联网上各类政策法规库的既有功能与不足, 反复试验, 不断探索, 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 自主开发出了集简便化、快捷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税收政策法规库系统。简便化, 使操作界面简洁, 一看即会;文件录入、修改、废止操作简单;快捷化, 使文件查询迅速高效;人性化, 关键字套红显示, 废止失效文件套红标注, 文件自主管理等, 使不同水平的用户都可以方便地查到自己所需的文件;智能化, 使系统自动判断文中带有到期字样的文件已到期, 并将其转入失效文件库, 根据点击的次数自动将文件在常用文件栏排序, 减少常用文件的检索等。

3. 坚持整理使用规范性。

全面梳理、归集、录入文件是构建税收政策法规库的重要环节。为此, 一是确立了文件清理与归集的依据及时间范围。依据《国家局现行有效、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和《省局现行有效失效废止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 对国家、省级、市级文件进行清理与归集, 时间范围从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颁布至今。二是要求各业务部门指定一名业务全面的人员专门负责本部门各类文件的归集, 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归集的文件进行复核, 确保文件归集全面、准确。三是从基层局抽取6名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专门负责文件的录入, 各业务部门的文件归集人员对录入的文件进行复核, 确保录入质量。2011年5月上旬, 文件归集、录入工作结束, 共录入现行有效的各级税收文件1931个, 其中国家级1465个, 省级348个, 市级118个。

三、实现三个满足, 税收政策法规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税收政策法规库, 从2011年6月1日在内网上线, 至12月在外网成功上线, 经过10个多月的运行, 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充分展示。

1. 技术先进的检索方式,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税收政策法规库充分显示了检索速度快、针对性强, 省时省力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序递进式的类别检索, 可以让用户随心所欲层层深入地逼近检索目标。系统设计的“年份”、“级别”、“税种”、“类别”、“行业”五大检索属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意点击, 直到找到同时满足所需要的属性的文件为止。二是关键字“套红”检索, 可以让用户无一遗漏地快速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件。不论用户是否熟悉税法, 只要在关键字搜索框中录入要查询内容的关键字, 点击搜索, 系统即可在几毫秒内检索出数据库中所有标题或正文中含有关键字的政策。关键字的“套红”处理又进一步为筛选文件提供了便捷。三是高级检索既可以按字号精准检索, 也可以按各种类别属性与关键字综合检索, 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2. 文件的定期更新、动态管理方式, 满足了征纳双方依法行政对税收政策的需求。

一是政策支持功能日渐显现。新文件每周录入一次, 确保了文件入库的及时性;失效文件自动废止与人工定期清理相结合, 确保了文件的有效性。目前, 政策法规库已收录文件2117个, 其中有效文件2071个, 失效废止文件46个。至今, 内网上线16个月, 点击量已达110922人次;外网上线10个月, 点击量已达235911人次。二是税收政策得到及时梳理。2011年, 市局相关处室依托政策法规库, 对涉及各税种的减免税文件535个进行了梳理, 制订了《备案类减免税项目与标准公告》, 规范了减免税的管理;货物和劳务税处依托政策法规库, 对400余个营业税文件进行了梳理, 制订了10个行业管理文件, 细化了税种管理, 为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提供了方便。

3. 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方式, 满足了广大税务干部和纳税人的业务需求。

一是目前税务干部已养成在学习、工作中利用税收政策法规库, 查询税收政策的习惯。为房土两税普查、纳税评估、纳税咨询、业务竞赛、科 (所) 长大讲堂等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查询支持;为信息化指导下的“执法服务型”稽查, 为严厉查处涉税违法大案要案,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供了政策基础支持。二是成为政务公开的有效平台。增强了透明度, 优化了纳税服务, 促进了税收公平、公正。税收政策法规库内外网同步, 并且接入各办税服务厅的触摸屏, 让税法在阳光下运行, 既维护了纳税人的知情权, 又促进了税收公平、公正。

实现税收法治化任重而道远。作为税收执法机关,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坚持税收法治精神, 创新税收工作机制, 发扬成绩, 克服不足, 大胆探索, 以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不断推动税务机关依法行政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鞍山市地方税务局)

责任编辑:张永辉

摘要:依法行政, 是税收工作的灵魂, 是税收工作的永恒主题。鞍山市地方税务局不断探索促进征纳双方知法、用法的有效形式, 创建了税收政策法规库。这一举措不但提高了征纳税双方依法适用税收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而且进一步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上一篇:提升情感下一篇: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