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2024-11-02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精选10篇)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1

1 建设全台制播网络系统背景

与大多数电视台一样,随着济南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节目制播水平的发展,在节目生产、管理、运营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需求。如:需要提高设备档次以满足日益提升的节目制作水平的需求;需要提高节目制作运营效率和提高节目制作时效性的需求、通过定制科学合理的新的工作流,降低节目生产成本;更准确地获取节目运营数据,使得节目生产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需求,还有对系统更高安全性的需求;以及对新业务支持的需求,如:DVB数字电视、短信交互增值业务、信息资讯业务等。

为应对这些新的工作需求,随着新电视大楼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全台网建设提上了济南电视台的建设日程。经过广泛调研、考察、技术交流和关键技术测试,2006年6月,济南电视台与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总集成合同,正式开启全面建设全台网新历程,经过1年的设计、研发、建设、试运行,全台制播网络系统于2007年7月21日正式全面启用,并在2007年8月3日通过项目技术鉴定。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企业媒体总线、企业服务总线以及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等系统的技术集成,在全台业务流程整合和优化、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的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上有所创新,对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并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结合《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要求,重点介绍业务板块及网络化流程规划、存储及网络架构、总体集成架构、系统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情况。

2 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2.1 业务板块及网络化流程规划

在业务板块和系统构架上,结合济南电视台的业务战略和组织架构,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面向服务架构设计思想和总线技术,如图1所示,对业务板块和系统进行了划分。在保证各业务板块能够独立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内容搜索引擎、媒体数据交换总线和企业服务总线引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流程管理、媒体数据交换等,从而实现了网络化节目制播新型生产管理模式。

这种根据业务将电视台网划分为多个板块,使各个业务板块之间松散耦合,从而减少相互间的依赖和影响,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并通过全台总编业务管理系统和全台网主干平台(媒体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跨板块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采集收录推送流程、节目编排审核流程、节目演播流程、节目制作备播流程、媒资归档流程及媒资调用流程等。

2.2 分布式存储体系架构

为实现分布式体系架构下的网络化业务流程,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就是构建分布式存储体系架构。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对于电视台网,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存储系统,如:基于SAN架构的光纤存储系统、基于i SCSI技术的IP-SAN存储系统、Unity ISIS智能四维可扩展IP存储以及NAS存储系统等,经过济南电视台与新奥特公司组织的关键技术测试,并综合考虑系统成本、运行管理技术要求等因素,最终选择了IP-SAN存储作为济南电视台全台各业务板块的核心存储。基于iSCSI技术的IP-SAN存储,为低成本、高性能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的建设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及其存储系统自运行以来,带宽稳定、安全性好,满足了全台网络化节目制播的需求,并可根据业务发展进行逐渐建设,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2.3 总体网络架构

由于电视台网各业务板块的业务、功能、性能要求不同,通常各个业务板块之间采用相对独立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和与之相适应的总体网络架构,图2为基于IP-SAN存储体系和万兆核心以太网交换的济南电视台全台网总体网络架构。

采用万兆以太网核心交换机作为济南电视台存储和业务交换的核心,并按业务板块划分不同的VLAN,同时,将全台网主干平台企业媒体总线EMB Actor及主干平台做一个单独的VLAN,配置独立的汇聚交换机,确保媒体数据交换的带宽和安全性能,同时,在媒体交换平台与播出板块之间配置高安全设备,实现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备播节目安全传输和控制。这种方案与传统的FC加以太网模式相比,不仅简化了布线和配置,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实施和维护成本。

2.4 总体集成架构

在新电视大楼建设的过程中,济南电视台经过深入考察、对比、严格招标,最终形成了具有济南电视台特色的总体产品选型,并选择了新奥特公司作为全台网系统的总体集成,如图3所示。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选择了Sony XDCAM(专业光盘)作为外出采访的全新介质,并通过新奥特Himalaya非线性编辑系统和全台网络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数据化应用,提升了节目制作时效性。

在国内首次选择了Omneon视频服务器,配合成熟的方正无忧播控系统,并接入新奥特全台网。由新奥特Himalaya非线性编辑系统直接将审片后文件打包合成为Omneon所支持的MPEG-2 IBP播出格式,通过新奥特双核、双总线全台网引擎,按总编节目单信息要求,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的文件备播,并通过嵌入MD5实现数据完整性保障,通过基于媒体文件的质量控制软件,实现迁移到播出服务器媒体文件的自动质量审查。

选择了Avid ProTools音频工作站,构建了音频包装网络系统,通过以太网络接入新奥特全台网,由新奥特实现了音频包装任务的网络化提交,音频包装成品网络化传递,大大方便了音频包装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交互;同时新奥特Himalaya非线性编辑系统也可以接受Pro Tools音频包装工作站的遥控,使音频包装可以做到声画同步编辑。

此外,还建设了DVB数字电视系统,并接入新奥特全台网,由于Himalaya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直接编辑、打包TS流格式节目内容,并可以实现数字硬盘播出格式和DVB播出格式一次性打包合成,大大简化了数字电视系统的节目制作,提升了节目制播效率。

2.5 业务板块划分与集成架构

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各个业务板块之间松散耦合,从而减少相互间的依赖和影响,提高整体安全性。根据业务需求,将系统划分为多个业务板块,并通过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全台网主干平台实现总体集成。

在保证各业务板块能够独立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内容搜索引擎、媒体数据交换总线和企业服务总线引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流程管理、媒体数据交换等,从而实现了网络化节目制播新型生产管理模式。

根据业务将电视台网划分为多个板块,使各个业务板块之间松散耦合,从而减少相互间的依赖和影响,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并通过全台总编业务管理系统和全台网主干平台(媒体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跨板块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采集收录推送流程、节目编排审核流程、节目演播流程、节目制作备播流程、媒资归档流程及媒资调用流程等。

2.6 采用E SB和E MB“双总线”实现业务集成

图4为基于新奥特SITEMAP应用集成技术架构,Auto.ESB企业服务总线、Auto.EMB企业媒体总线以及公共服务、监控管理平台构成的济南电视台全台网双总线驱动技术实现架构。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各业务板块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适配器实现与主干平台的信息交互和连通,并在业务支撑平台的支持下,通过ESB中的调度服务,实现对企业媒体总线(EMB)中的迁移服务器的调度和控制,从而实现媒体文件的迁移、传输,最终完成业务板块与主干平台以及业务板块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其最大特点是保证业务板块之间的松散耦合、位置透明和协议无关,体现SOA设计思想,在保证业务支撑平台稳定的基础上,为节目制播等应用提供最大的业务灵活性。

图5为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全台网主干平台实际应用界面。

2.7 采用“双核驱动”实现网络化节目制播

济南电视台与新奥特在全台制播网络系统创新地采用了双核驱动全流程节目制作。以总编室节目单为核心,驱动全台节目生产,总编室系统是面向全台节目生产的流程起点,同时总编室也是节目的最终汇聚点和审核点;节目的生产流程以总编室为核心,以节目代码为主线,以节目单编排为起点,到节目送到播出中心播出结束。

总编室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主要步骤包括:总编室节目代码输出到各个制作系统;各个制作系统的节目内容输入到总编室;总编室节目内容输出到播出系统等,如图6所示。

总编室系统通过节目单和节目代码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具体包括:

(1)总编室节目代码输出到各个制作系统:系统与节目制作系统的交互是从节目代码的发出开始的。首先,总编室系统进行节目编排,然后根据节目代码规范生成各栏目节目的节目代码,然后将节目代码分别输出到新闻系统、广告系统、制作系统、高清新闻系统。

(2)各个制作系统的节目内容输入到总编室:各个节目制作系统根据接收到的节目代码,完成相关节目的制作,然后把制作好的成品节目上传到媒资系统的盘阵中,同时发送消息到总编室中,通知总编室“节目制作完毕,保存在媒资盘阵的某处,可以开始审核了”。媒资系统的盘阵也可看作总编室系统的一部分,总编室人员可以对上传到媒资盘阵的节目进行审核。

(3)总编室节目内容输出到播出系统:通过总编室审核的节目,便可以送到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其具体过程是:总编室将媒资盘阵中通过审核的节目首先发送到发布服务器,再由发布服务器将节目送至播出系统的播出缓存,同时将被播出的节目编目信息存储到全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以方便以后对节目的管理。图7所示为“总编室排单系统”界面。

2.8 系统安全保障

系统安全保障架构是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设计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系统架构层面安全、整体产品技术选型、系统站点安全部署、演播室系统安全备份、新闻播出安全技术、紧应急制作解决方案以及应急管理制度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其他文章中专门进行讨论,这里仅对整体网络系统架构和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做简单介绍。

2.8.1 系统结构方面

全台网系统采用了分布式体系架构、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松散耦合和模块化设计思路,而且还在各业务板块系统中也应用了松散耦合性的设计方式,在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已经在系统应急处理及维护方面带来直接的好处;也为今后的网络改造预留了友好的升级开发框架。

应急处理方面:在某个业务板块子系统遇到特定事件的时候,用户可以在所属业务板块中的其它稳定运行的子网中完成自己的相应业务,避免地以往子系统一旦遇到突发系统运行事件就全面停止工作的尴尬局面。

运行维护方面:可以在全台任意业务板块及任意子系统中进行24×7时间段的系统在线升级或维护,而不会影响到其它子系统内部的正常运行。

2.8.2 系统冗余设计

高稳定的系统设计带来安全可靠的保障:在整个系统中,服务器、交换机等核心部分采用了全冗余备份设计,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同时对于各个应用功能服务器,全部采用端口汇聚等技术,增加端口带宽,保证了系统高效运行。

2.8.3 网络架构安全保障

系统安全保障架构是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设计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系统架构层面安全、整体产品技术选型、系统站点安全部署、演播室系统安全备份、新闻播出安全技术、应急制作解决方案以及应急管理制度等内容,这里仅对济南电视台整体网络系统架构和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做简单介绍。

济南电视台基于以太网的交换架构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首先,核心交换机可以提供99.999%的高可靠性,同时采用冗余引擎、引擎切换技术、背板堆叠技术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其次,各个汇聚、接入交换机可以采用多个链路连接到多个核心交换机,并可利用GEC技术,实现链路捆绑,利用GLBP等协议实现冗余和负载均衡,大大提高交换架构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管理工具,实现图形化、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进一步提升网络架构的安全可靠性。另外,在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中,已经将存储、网络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与新奥特台内网监控管理平台Auto.DMS有机结合,用于实现IT基础架构的核心网络和台内网主要业务的监控,从而大大提高系统运维保障水平。

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中,制作和播出的交互是非常重要的,而播出系统的安全级别也是最高的,因此在建设网络系统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到了与播出相关的业务的安全保障。对于演播室播出系统,我们采用架构上松耦合,业务流程紧耦合的方式。即在演播室系统部署独立的数据库,并实现了包括数据库、播控、播出服务器的全冗余。这样从系统架构上实现了制播分离,通过串联单将制作系统与演播室系统进行关联,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在传输过程中我们融入了MD5的校验机制,并在演播室系统中设立预播机制,保证了节目在播出前的绝对安全。最后系统结合了磁带备播机制,为系统的安全保障又加了一层保险。

3 总结

到2008年8月5日,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已顺利上线和安全播出420天,每天播出142.2小时(8530分钟)节目,共计安全播出59724小时节目;从2007年1月1日系统制作域投入试运行以来,系统每天生产69.8小时(系统培训后)电视节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生产出32597.9小时电视节目。

全台各频道80多个栏目,300多名编辑记者已经在大量使用Himalaya网络编辑站点开始了节目的制作。全台各节目制播业务,包括总控收录、新闻综合业务、后期节目制作、媒体资产管理、演播室制播、总编业务、广告管理等实现了采、编、播、管全程数据化;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和企业媒体总线(EMB)双总线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地开发并应用了以节目单为核心的全台节目生产管理的流程驱动、以节目代码为核心的全台数字媒体内容管理驱动的双核、双总线全台网引擎架构,灵活有效地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该系统引入分布式媒资理念,采用了在线、近线和离线等存储机制,实现了新闻生产型媒资与全台资料型媒资无缝对接。同时,具备了新媒体发布和高清节目的制作能力。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为广电传媒集团信息化建设开启了电视台全面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业务流程化、管理集成化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全台网的新突破——济南电视台全台制播网[J].世界广播电视,2007(9)40-42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2

[3](美)科拉夫兹格,(美)本克,(美)斯拉姆著,韩宏志译,Enterprise SOA中文版——面向服务架构的最佳实战(ISBN:9787302130291),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7-1

[4]李军.传媒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与建设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Science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2007(10).43-45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2

第一篇电视节目制作及播控技术基础了解

1、彩色光的三个基本参量和色度的定义

2、电视信号的亮度公式

3、各国使用的电视信号制式,以及PAL电视信号常用的参数

4、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

5、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定义

6、视频压缩中常需用的基本概念

7、数字电视的定义、分类及标准

8、全电视信号的组成,以及复合消隐脉冲的组成

9、HDTV高清晰度的显示格式

10、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11、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12、数字载波调制的基本方式

13、电视播出的分类 第二篇摄录编技术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摄像与摄像机技术

一、掌握

数字摄像机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二、了解

1、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2、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方式

3、数字摄像机的构成

4、摄像机光学系统组成和主要作用

5、摄像机黑、白平衡的调整方法

6、摄像机镜头后焦距调整方法

7、摄像机的使用 第三章磁带录像机 了解

1、磁带录像机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磁性录放的基本原理

3、视频信号的特点及录像机视频录放原理

4、录像机中调频信号的特点

5、录像机输出信号的分类及作用

6、磁带录像机的声音录放系统及特点

7、录像机伺服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8、录像机的工作原理

9、分量录像机、数字录像机特点

10、分量录像机、数字录像机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如失落补偿、结露、成帧、时基误差、伪时基校正、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11、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过程

12、数码压缩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13、常用的数字录像机格式

14、录像机的使用 第四章电子编辑 了解

1、电子编辑需具备的技术条件

2、电子编辑的分类及各自应用情况

3、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的概念

4、成帧及成帧的几种方式

5、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概念 第五章电视特技 了解

1、切换台特技与数字特技的区别

2、切换台特技的分类,键控特技的概念及分类

3、数字特技编程要点 第六章非线性编辑系统 了解

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定义

2、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线性编辑系统相比具有的优势

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

4、各种压缩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5、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6、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视音频处理卡作用

7、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通常采用的方法

8、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特点

9、非编网络系统总体组成

10、非编网络系统中编辑工作站的分类 第七章电视演播系统一、掌握

电视演播室系统的组成

二、了解

1、电视演播室发展历史和用途

2、演播室控制作区划分

3、电视演播室系统的信号源以及需要监视内容

4、电视演播室视频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设备

5、电视演播室同步系统的组成

6、电视演播室通话系统的类型 7、4:3分量电视信号数字化后的码率以及接口SDI

8、虚拟演播室的分类与用途

9、电视转播车分类与用途 第三篇音频技术

一、掌握

1、听觉器官可以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及声音三要素

2、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传声器灵敏度、频率带宽基本概念

3、无线传声器的系统由那些部份构成及其工作那些频段

4、磁带录音机消磁、录音、放音原理

二、了解

1、声源、波阵面、点声源、球面波的定义

2、按箱体结构音箱分类和音箱特性灵敏度

3、调音台通常分类方式,由那些功能模块组成及其传声器和线路接口电平

4、时间码在录音中的作用和MP3的特点

5、压缩器的工作原理,延时的作用,混响器的分类 第四篇播控技术

一、掌握

全硬盘播出、边上载边播出、延时播出、盘带结合播出、全磁带播出的含义 了解

1、播出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画出播出系统的方框图

2、总控系统的组成以及信号的切换与处理

3、总控在建立全台统一的同步系统、监测系统、全台通话系统中的作用

4、总控矩阵的控制

5、数字播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播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6、播出切换台的切换方式及三条母线,熟悉播出切换台故障时的应急切换

7、放像机的种类,放像系统的工作方式

8、自动播出系统,画出自动播出系统示意图

9、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受控设备

10、常规播出系统的设计及其优缺点

11、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优点

12、上载、播出、存储集群的工作,以及节目单编辑工作站的功能

13、在数字播出系统中采用音频嵌入视频的方式

14、自动播出系统的设备

15、在自动播出系统中,播控工作站与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主备方式的机理

16、视频服务器的主要特性,以及常用的压缩方式

17、M-JPEG、MPEG-2的主要特点,I帧、B帧、P帧的定义

18、R AID含义,RAID3与RAID5区别以及广电行业采用的主流RAID技术

19、F C全称以及FC的主要技术特点,FC网的主要使用场合 20、视频服务器支持的控制协议

21、视频服务器的组成部分

22、视频服务器的通道含义及其采取的关键技术

23、视频服务器的存储系统采用的硬盘接口,及采用的操作系统

24、视频服务器在电视台的应用方式

25、硬盘播出系统的播出工作模式

26、硬盘播出系统的软件功能组件,以框图形式说明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工作流程

27、自动播控软件的播出节目类型

28、自动播控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29、播出工作站与上载工作站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作用 第五篇影视灯光照明技术

1、影视照明和电视照明存在的差异

2、影视照明人员须具备的素质

3、影视灯光照明基本知识

4、影视灯光照明工作常用的色度学知识

5、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别、明度、饱和度

6、色彩的选择

7、色温

8、影视照明对光源色温的划定

9、显色指数及其在电视照明中的作用

10、摄像机的白平衡

11、自然光源、人工光源

12、影视照明人员在使用卤钨光源时的注意事项

13、气体放电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4、影视照明灯具分类

15、内景灯的分类

16、电影回光灯、电影聚光灯、新闻碘钨灯、三基色冷光灯

17、三基色冷光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8、影视照明工必须掌握的用电常识

19、影视照明工在布灯中常见的故障排除 20、影视照明基本方法

21、作用于物体上的光分类

22、相对于被摄体所处位置或方向的光分类

23、影视照明的应用

24、常见的照明效果分类

25、影视照明技巧 第六篇电视美术

1、视觉文化,审美判断的基本概念

2、电视美术的基础概念

3、美术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及基本设计阶段

4、制图、制景的基本步骤以及道具制作的工艺

5、场景造型三种语言,造型状貌的三个层次,场景建构的原则,场景构成的方法等的

基础概念

6、片头和字幕的概念 中级

(报考中级的考生请注意:除掌握以下内容外,还需掌握初级大纲的内容 第一篇电视节目制作及播控技术基础

一、掌握

1、抽样定理

2、视频压缩中常需用的基本概念

3、像素信息同时传输和顺序传输制的工作原理

4、各种检错、纠错方式的定义及特点

二、了解

1、均匀间隔量化的优缺点

2、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图

3、视觉惰性的定义

4、各国电视信号常用的制式和参数,以及电视广播的工作频段

5、格雷码特点

6、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以及ATSC、DVB、ISDB标准

7、HDTV的定义,了解奇偶监督码的定义

8、信道编码的基本要求

9、数字载波调制的指标

10、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11、彩色全电视信号组成,以及数字视频编码的方式 第二篇摄录编技术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摄像与摄像机技术

一、掌握

1、数字摄像机的构成

2、摄像机光学系统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3、数字摄像机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4、摄像机黑、白平衡的调整方法

5、摄像机镜头后焦距调整方法

6、CCD的类型和特点

二、了解

1、数字摄像机自动拐点技术

2、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流程

3、评价摄像机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4、数字摄像机的主要数字处理技术

5、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第三章磁带录像机

一、掌握

1、模数转换过程

2、分量录像机、数字录像机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如张力、失落补偿、结露、成帧、时基

误差、伪时基校正、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等

二、了解

1、磁带录像机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作用

2、磁性录放基本原理

3、视频信号的特点及录像机视频录放原理

4、录像机采用的调频信号

5、视频录放系统的主要电路及作用

6、录像机输出信号分类及作用

7、声音录放系统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工作原理

8、录像机的伺服系统

9、录像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10、分量、数字录像机的特点

11、数码压缩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12、数字录像机格式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电子编辑

一、掌握

1、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的概念

2、成帧及成帧的方式

3、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概念

二、了解

电子编辑的方式、技术条件及应用范围 第五章电视特技 了解

1、切换台特技与数字特技区别

2、切换台特技、键控特技

3、数字特技编程要点

4、电视特技工作原理 第六章非线性编辑系统一、掌握

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流程

2、NAS、SAN存储系统特点

3、双网结构特点

二、了解

1、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所使用的压缩技术

2、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使用的视音频处理卡

3、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所采用的SCSI接口技术, RAID硬盘管理技术

4、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接口

5、大洋、索贝、新奥特的非编软件

6、常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第三方软件作用

7、媒资系统的5大核心功能

8、媒资系统在海量存储系统中为解决系统性能和成本的平衡问题采用的存储方式

第七章电视演播系统一、掌握

1、电视演播室发展历史和用途,了解电视演播室的划分

2、电视演播室系统组成及作用

3、电视演播室同步系统组成,了解其作用与主要参数

4、虚拟演播室的分类

5、电视转播车分类与用途

二、了解

1、电视演播室控制作区组成及作用

2、提示TALLY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3、演播室数字主要视音频设备的功能与用途

4、初步了解数字视频信号的参数

5、虚拟演播室里摄像机参数以及跟踪方式

6、转播车车体的机构以及系统构成 第三篇音频技术

一、掌握

1、声源前进中遇到凹界面和凸界面声源,声波产生的现象

2、纵波、行波、驻波、拍频、声波的衍射、主观音的定义

3、听觉掩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双耳效应的定义

4、动圈式传声器、铝带传声器、电容式传声器、驻极体话筒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5、传声器指向性和界面传声器的特点

6、调音台的基本系统、主要功能、输人模块的主要作用

7、调音台的接口跨接

8、初始磁化曲线和超声频交流信号在模拟录音机中的作用

9、录音过程达到良好消磁效果的损耗及工作偏磁的调整

二、了解

1、延时器种类及其构造原理

2、音箱指向性的两种表示方法

3、调音台的输人放大器、幻象供电以及信号电平的指示仪表

4、CD-R与CD的区别,MPEG-1音频标准的基本原理及MP3采用的音频压缩模式

5、压缩器、数字式电子混响器的工作参量

6、均衡器不同频段信号成分的主观感受及作用

7、专业中常用的箱体结构音箱及其特点 第四篇播控技术

一、掌握

1、播出系统的方框图,并简述信号流程

2、自动播出系统示意图

3、全硬盘播出、边上载边播出、延时播出、盘带结合播出、全磁带播出的含义

二、了解

1、自动播出系统的控制方式

2、总控系统的组成,以及总控系统的主要周边设备

3、总控系统对外来信号的处理,矩阵中帧同步机实现共享的方法

4、全台统一的同步系统的建立

5、总控系统对数字视音频信号进行的监看和监听

6、总控矩阵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7、数字播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技术要求,以及播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8、播出切换台的切换方式及三条母线,熟悉播出切换台故障时的应急切换

9、播出切换台的输入信号要求时间、相位、幅度统一的含义

10、视频均衡分配放大器、视频处理放大器的功能

11、采用机械手装带时,对节目磁带的要求

12、放像值机人员的工作任务

13、数字录像机的主要格式

14、在模拟播出系统或硬盘播出系统中,放像系统的工作方式

15、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

16、常规播出系统与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优点

17、上载、播出、存储集群专门负责的工作,以及节目单编辑工作站的功能

18、数字播出系统的视频信号采用的格式,19、获得电视播出系统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20、在播出系统中采用音频嵌入视频的基本内容

21、自动播出系统包括的设备

22、播出的主备工作站与主备数据库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23、视频服务器的主要特性,以及常用的压缩方式

24、M PEG-2的主要特点及含义及广电行业主要采用MPEG-2的类级

25、R AID含义,RAID3与RAID5区别以及广电行业采用的主流RAID技术

26、F C的全称以及FC的主要技术特点

27、由视频服务器通过FC组成的网络的主要用途

28、视频服务器支持的控制协议

29、视频服务器的几大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功能 30、视频服务器的存储系统采用的硬盘接口及操作系统

31、视频服务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与普通计算机服务器的主要区别

32、硬盘播出系统的播出工作模式

33、硬盘播出系统的软件功能组件,以框图形式说明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工作流程

34、自动播控软件的播出节目类型

35、完整的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36、硬盘播出系统中广告播出的方式

37、自动播控软件中的在线编辑的含义和作用,节目单编辑模块的主要功能 第五篇影视灯光照明技术 了解

1、影视照明和电视照明存在的差异

2、影视照明人员须具备的素质

3、导演、摄像(影的镜头语言、服装

4、镜头光圈的作用、光圈的处理

5、影视灯光照明基本知识

6、影视灯光照明工作常用的色度学知识

7、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别、明度、饱和度

8、色彩的选择

9、色温、光源的色温及影视照明对光源色温的划定

10、光源色温在影视照明中的应用

11、显色指数、光源显色指数对影视灯光照明的影响及显色指数的检测在电视照明中的

作用

12、光源色温和显色指数的参考参数

13、摄像机的白平衡

14、自然光源、人工光源

15、影视照明灯具、影视舞台效果灯具、辅助灯光效果的设备器材

16、影视照明工必须掌握的用电常识

17、影视照明基本方法

18、作用于物体上的光(使用注意参考除外

19、相对于被摄体所处位置或方向的光(性能特点除外 20、基本照明布光构思

21、拍摄中、近景时光线的协调

22、布光难题的处理

23、影视照明的应用

24、演播室照明特点

25、演播室被摄主体布光修饰 第六篇电视美术

一、掌握

1、美术设计的基本流程的设定及基本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

2、制图的步骤及相关要求,场景的基本要素,制景工艺的要素以及基本流程,道具的

制作

3、场景造型的语言,造型状貌的层级,场景建构的原则,场景构成的方法的基本内容

4、视觉文化的构成要素

二、理解 电视美术的特征

三、了解

1、导向意识,编导意识和创作意识光效意识,画面意识和屏幕意识

2、审美判断的特点

3、电视美术的结构与功能,4、片头的作用以及片头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工艺美术的基本法则

5、字幕的规范化 高级

(报考高级的考生请注意:除掌握以下内容外,还需掌握初、中级大纲的内容 第一篇电视节目制作及播控技术基础

一、掌握

1、三基色定理

2、经验公式计算水平分辨率的方法

3、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4、视频压缩中常需用的基本概念

5、FSK数字相干解调电路方框图

6、鉴相器原理

7、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框图

8、数字电视的三个标准并能进行比较

9、HDTV清晰度等级不同的三种显示格式

10、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

11、声音广播系统的组成图

12、最小码距条件

二、了解

1、误码控制的分类

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3、变换编码的基本思想 第二篇摄录编技术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摄像与摄像机技术

一、掌握

1、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方式

2、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流程

3、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式

4、数字摄像机的构成

5、摄像机光学系统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6、数字摄像机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7、评价摄像机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8、数字摄像机的主要数字处理技术

9、CCD的类型和特点

二、了解

1、数字摄像机中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2、电子快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3、摄像机常用的调整 第三章磁带录像机

一、掌握

1、视频信号的特点及视频录放原理

2、录像机采用的调频信号

3、录像机输出信号分类及作用

4、声音录放系统的各种方式

5、录像机的伺服系统

6、各种录像机的工作原理

7、分量、数字录像机的特点

8、分量录像机、数字录像机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如张力、失落补偿、结露、成帧、时基

误差、伪时基校正、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等

9、模数转换过程

10、数码压缩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11、数字录像机格式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了解

1、磁带录像机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作用

2、磁性录放的基本原理

3、视频录放系统主要电路及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电子编辑 掌握

1、电子编辑的方式、技术条件及应用范围

2、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的概念

3、成帧及成帧的方式

4、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概念 第五章电视特技 掌握

1、切换台特技与数字特技区别

2、切换台特技、键控特技

3、数字特技编程要点

4、电视特技工作原理 第六章非线性编辑系统一、掌握

1、非线性编辑系统相对于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2、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各种压缩技术

3、数据库在非编网络结构中的作用

二、了解

1、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非编网络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网络结构

3、典型的媒资管理系统通常由几个部分构成

4、媒体资产管理控制台作用 第七章电视演播系统一、掌握

1、演播室视频切换台组成、功能与用途

2、弄清演播室系统中信号源同步的含义

3、电视演播室同步系统组成、作用与参数

4、能够绘制简单的视频系统的框图

5、数字视频信号的参数

6、视频系统主要设备的作用,掌握演播室摄像机系统组成

7、虚拟演播室的分类与特点,8、演播室传统色键的工作原理

9、虚拟演播室里摄像机参数以及跟踪方式

10、转播车车体的机构和系统构成

二、了解

1、视频切换台里数字特技的功能

2、如何演播室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编辑系统

3、虚拟演播室的基本原理

4、演播室通话系统的作用,以及二线制通话系统的特点 第三篇音频技术

一、掌握

1、声线、虚声源、声波干涉、相干声波、相干声源、倍频程等概念

2、传声器动态范围上限和下限指的定义

3、倒相式音箱结构特点

4、功放与音箱功率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5、长距离传送、广播传送、录音演播室中的连接方式

二、了解

1、高质量的调音台的采用的输人方式及特点

2、传声器瞬态响应意义

3、频谱分析及其横纵坐标的作用

4、DAT录音机的录音和放音原理

5、CD-R从工作原理人类

6、M0和MD的录音原理

7、压缩器时间参量的调整,延时器的参量

8、使用均衡器和混响器的注意事项

9、声级差定位的拾音技术

10、X Y和MS立体声拾音制式 第四篇播控技术

一、掌握

1、播出系统的方框图,并简述信号流程

2、总控矩阵中帧同步机实现共享的方法及原理图

3、总控视频系统框图

4、播出切换台故障时的应急切换

5、播控视频系统图

6、数字视频切换开关的标清播出系统,调整同步锁相方法

7、在硬盘播出系统中,放像值机人员的工作任务

8、自动播出系统示意图及控制方式

9、常规播出系统视频通路和音频通路框图

10、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特点及系统框图

11、自动播出系统包括的设备及控制系统框图

12、电视播出标准时间系统的示意图

13、视频服务器在电视台最常用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框图和主要工作原理

14、视频服务器基于的关键技术

15、自动播控软件中各节目类型的具体含义

16、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工作流程框图

17、H OLD、TAKE操作

二、了解

1、总控系统的组成,总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总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2、在总控系统中对输入信号的处理过程

3、全台统一的同步系统的建立

4、总控系统对数字视音频信号进行的监看和监听

5、总控矩阵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6、数字播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技术要求,以及播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7、播出切换台的切换方式及三条母线,播出切换台上键控器的作用

8、播出切换台的输入信号要求时间、相位、幅度统一的含义 9、625和525的SDI信号场逆程切换点、切换时间宽度,及切换行不对可能出现的问

10、标清(SD与高清(HD格式的码率范围

11、对正式播出节目带的片头片尾信号的技术要求

12、数字录像机各种格式的取样结构、压缩方式、压缩比及码率

13、自动播出系统的任务及三个发展阶段

14、上载、播出、存储集群的工作,以及节目单编辑工作站的功能

15、数字播出系统的视频信号采用的格式及获得电视播出系统标准时间的方法

16、播出系统中采用音频嵌入视频的基本内容

17、播出的主备工作站与主备数据库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18、视频服务器的技术特征、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19、视频服务器常用的压缩方式,并指出它们的主要特征

20、M PEG-2的主要技术特征,MPEG-2的类与级,在相同压缩码率下,GOP的长短与图

像质量的关系

21、R AID的含义,RAID3与RAID5的特点

22、视频服务器采用RAID技术的原因

23、目前广电行业硬盘阵列采用的主流RAID技术的特点和安全性

24、F C的全称及特点,视频服务器采用FC组网的原因

25、视频服务器支持的控制协议,及这些协议的主要区别

26、视频服务器LOUTH的控制协议基于的物理接口和主要特点

27、视频服务器的通道与编/解码器之间的关系

28、视频服务器采用编码压缩技术的原因

29、视频服务器中通道的主要作用与主要类型 30、视频服务器存储系统的硬盘接口的要求和类型

31、视频服务器主机采用的操作系统和主要部件

32、视频服务器与普通计算机服务器的主要区别

33、R S422的物理电气接口各芯脚的定义

34、硬盘播出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

35、自动播控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36、硬盘播出系统中主要的工作站,及它们的主要作用

37、硬盘播出系统中节目唯一性的实现方法

38、完整的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构成模块,以及这些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39、硬盘播出系统中广告采取的播出方式

40、硬盘播出系统的自动播控软件控制的设备,及采用的方式

41、全硬盘播出、全磁带播出、边上载边播出、延时播出的含义

42、定时、顺序、触发节目播出方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五篇影视灯光照明技术 了解

1、影视照明是一种艺术

2、电影照明和电视照明存在的差异

3、影视照明员的自身素质要求

4、影视照明相关的艺术和技术

5、影视灯光照明基本知识

6、影视灯光照明工作常用的色度学知识

7、光源、灯具

8、影视照明工必须掌握的用电常识

9、影视照明基本方法

10、作用于物体上的光

11、相对于被摄体所处位置或方向的光

12、影视照明基本的照明布光方法

13、实施布光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和难题处理

14、影视照明的应用

15、演播室照明 第六篇电视美术

一、了解

1、视觉文化与其它形态文化的关系

2、视觉主体与客体,主体的创作行为与接受行为等的关系

3、构思设计阶段,基本设计阶段,指导实施阶段,整理资料阶段

4、可视性构想可视性的核心

5、片头设计的创作形式和创作过程,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节奏、变化与

统一等的形式变化法则掌握屏幕用字规范化的要求

二、掌握

掌握方案的表达方式,平台的功能和类别,立景的制作,图纸在制景中的作用,制景基本流程,效果制作,拼景,道具制作工艺

技师

(报考技师的考生请注意:除掌握以下内容外,还需掌握初、中、高级大纲的内容 第一篇电视节目制作及播控技术基础 掌握

1、分辨率隔行扫描的理论公式并会计算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

2、逐行扫描时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计算方法

3、NTSC、PAL、SECAM制电视信号特点,以及彩色全电视信号特点

4、HD数字电视信号基带码率的计算方法

5、奇偶较验法

6、CRC较验包括生成多项式和校验码等

7、各种检错、纠错方式的定义及特点

8、尼奎斯特(Nyquist定理

9、汉明码

10、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11、视频信息获取流程并画出流程框图

12、视频信号获取器的工作原理

13、M PEG和JPEG编码 第二篇摄录编技术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摄像与摄像机技术 掌握

1、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方式

2、电视节目前期、后期制作流程

3、电视节目播出工作流程

4、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式

5、数字摄像机的构成

6、摄像机的光学系统的组成

7、数字摄像机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8、摄像机常规调整

9、评价摄像机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10、数字摄像机的主要数字处理技术

11、C CD的类型和特点

12、数字摄像机中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3、电子快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14、数字摄像机宽高比变换方法

15、数字轮廓校正与模拟轮廓校正的特点 第三章磁带录像机 掌握

1、磁带录像机的构成

2、磁性录放基本原理

3、视频信号的特点

4、录像机输出信号的分类及作用

5、声音录放系统的几种方式及工作原理

6、录像机的伺服系统

7、录像机的类别

8、分量录像机、数字录像机特点

9、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概念及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过程

10、数码压缩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11、常用的几种数字录像机格式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电子编辑 掌握

1、电子编辑的方式、技术条件及应用范围

2、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的概念

3、成帧及成帧的方式

4、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概念 第五章电视特技 掌握

1、切换台特技与数字特技区别

2、切换台特技、键控特技

3、数字特技编程要点

4、电视特技工作原理 第六章非线性编辑系统 掌握

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各种压缩技术的优缺点

2、以CPU+GPU+IO构架为核心的非编软件工作原理

3、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4、双网结构并能画出其拓朴图

5、SAN和NAS存储系统并能画出其框图

6、媒资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 第七章电视演播系统 掌握

1、演播室视频切换台组成以及功能与用途,演播室数字切换台选型原则

2、演播室中视频系统主要设备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数字演播室系统的基本结构,对数字演播室发展有自己的见解

4、弄清演播室系统中信号源同步的含义电视演播室同步系统组成、作用与参数

5、如何在演播室系统基础上构建复杂编辑系统

6、数字视频信号的格式和接口标准,并能够简单计算

7、知道怎样为演播室选择合适的数字摄像机

8、能够绘制简单的视频系统的框图

9、演播室通话系统的作用,以及二线制、四线制通话系统的特点

10、虚拟演播室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特点

11、虚拟演播室里摄像机参数以及跟踪有几种方式

12、转播车车体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系统的作用

第三篇 音频技术

一、掌握 模拟录音机磁带消磁,磁带速度,双声道录音机和 16 或 24 声道使用的磁带宽度

二、了解

1、声音广播基本概念及其系统通常的组成

2、前后期录音定义,3、声音传播的主要传声介质,4、人耳听觉器官组成

5、传声器的声电转换,6、传声器图形符号,高中低源阻杭的划分

7、传声器的分类及电动式扬声的类型

8、音圈与放大器输入电路阻抗相匹配器件,9、消除音圈交流声信号的方法及铝带传声器最基本知识

10、散音箱按使用场合、放音频率、用途不同的分类

11、音箱阻抗和声音失真的基本知识

12、调音台主要功能掌握 XLR—3 型接插件接法

13、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特性曲线,磁感应强度,磁滞回线基本概念

14、散型 DAT 数字磁带录音机的磁头方式,15、可录一次光盘,可改写盘(可抹可录光盘)最基本知识

16、压缩器、均衡器、均衡器基本知识

17、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那些波形复合而成 第四篇 播控技术

一、掌握

1、播出系统的方框图及信号流程

2、总控矩阵中帧同步机实现共享的方法及原理图

3、总控视频系统框图

4、频道的播控视频系统图

5、数字视频切换开关的标清播出系统及同步锁相的方法

6、在硬盘播出系统中,放像值机人员的工作任务

7、自动播出系统示意图,了解自动播出系统的控制方式

8、常规播出系统视频通路及音频通路框图

9、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特点及系统框图

10、自动播出系统包括的设备及控制系统框图

11、电视播出标准时间系统的示意图

12、MPEG-2 的类与级的定义,广电行业采用 MPEG-2 的类级,GOP 的长短与图像质量的 关系服务器采用 FC 组网的目的和作用

13、视频服务器做延时播出设备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14、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工作流程

15、完整的自动播控系统软件的模块

16、HOLD、TAKE

17、定时、顺序、触发节目播出方式的含义和区别

18、主备同步操作与主备倒换操作的含义及其区别

19、九种节目播出方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了解

1、总控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

2、总控系统中对输入信号的处理

3、全台统一的同步系统的建立

4、总控系统对数字视音频信号进行的监看和监听

5、总控矩阵是如何进行控制的,以及总控矩阵的调度6、625 和 525 的 SDI 信号场逆程切换点、切换时间宽度及切换行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7、标清(SD)与高清(HD)格式的码率范围

8、对正式播出节目带的片头片尾信号的技术要求

9、数字播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技术要求,以及播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10、播出切换台的切换方式及三条母线,播出切换台上键控器的作用及故障时的应急切 换

11、播出切换台的输入信号要求时间、相位、幅度统一的含义

12、数字录像机各种格式的取样结构、压缩方式、压缩比及码率

13、自动播出系统的任务,电视自

动播出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

14、上载、播出、存储集群负责的工作,以及节目单编辑工作站的功能

15、数字播出系统的视频信号采用的格式以及获得电视播出系统标准时间的方法

16、播出系统中音频嵌入视频的基本内容

17、播出的主备工作站与主备数据库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18、M-JPEG 与 MPEG-2 的主要特点

19、视频服务器的组成部分,及其技术特点和功能作用 20、视频服务器常用的压缩方式,并指出它们的主要特征

21、MPEG-2 的主要技术特征,并简明解释 I 帧、B 帧、P 帧的含义

22、视频服务器在以太网络和 FC 网中的功能

23、视频服务器支持的控制协议

24、LOUTH 控制协议基于的物理接口及技术特点

25、视频服务器通道的含义及类型

26、视频服务器采用编码压缩技术的原因

27、RAID 的含义,RAID3 与 RAID5 的主要特点视频服务器采用 RAID 技术的原因

28、广电行业硬盘阵列采用的主流 RAID 的技术特点和安全性

29、FC(光纤通道)技术的主要要点,并指出 FC 适合的各种传输介质及其应用场合,视频 30、视频服务器的锁相功能

31、视频服务器存储系统的硬盘接口要求及类型

32、视频服务器主机主要采用的操作系统,主机的主要部件

33、RS422 的物理电气接口各芯脚的定义

34、RS422 双向传输数据的工作原理

35、视频服务器基于的关键技术,以及这些关键技术的主要内容

36、硬盘播出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

37、自动播控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38、自动播控软件中各节目类型的具体含义

39、硬盘播出系统中主要的工作站,以及它们的主要作用 40、节目打包功能的用处

41、硬盘播出系统中广告采取的播出方式

42、硬盘播出系统自动播控软件控制的设备及采用的方式

43、全硬盘播出、全磁带播出、边上载边播出、延时播出的含义

44、自动播控系统中提供的日志

45、自动播控软件中的在线编辑的含义和作用

46、播控软件模块具备的紧急处理功能

47、双路同时上载的功能 第五篇 影视灯光照明技术 掌握

1、影视照明是一种艺术

2、电影照明和电视照明存在差异

3、影视照明员的自身素质要求

4、影视照明相关的艺术和技术

5、影视灯光照明基本知识

6、影视灯光照明工作常用的色度学知识

7、光源、灯具

8、影视照明工必须的用电常识

9、影视照明基本方法

10、作用于物体上的光

11、相对于被摄体所处位置或方向的光

12、影视照明基本的照明布光方法

13、实施布光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和难题处理

14、影视照明的应用

15、演播室照明 第六篇 电视美术

一、掌握

1、构思设计与

基本设计阶段的流程

2、制作全套完整图纸的步骤及要求场景中的基本要素图纸在制景中的作用平面图、制 作图作图的步骤,制作图的要素,制定工艺的原则制景工艺的流程景片制作的标准 道具制作的工艺及材料

3、电视屏幕用字的规范化的几条要求

4、电视美术的综合性的三个层面的意义

5、理解和分析美术设计和美术工程以及美术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了解

1、具象、意象和抽象形象、形式、形态可视性、可行性、规定性积木化、集约化、系 列化导向意识、编导意识、创作意识光效意识、画面意识、屏幕意识

2、工艺美术设计中经常运用的几种形式变化在电视美术片头设计中的应用

后制播分离时代电视何去何从? 篇3

制播分离频道数量猛增之后的及时雨

在“四级办电视、四级办广播、四级混合覆盖”的大背景下,我国电视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十几年的时间内,电视观众能收看到的频道数量从四五个猛增到上千个。频道数量的猛增。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296座,承载着298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全国城乡居民每户平均收看到的频道数达到了40.6个,这个数字必将会随着数字电视普及而进一步高速增长。

如此多的频道让电视媒体之间对广告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一方面,广告商最为看重的受众“眼球资源”并不会随着频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频道的增加实际上稀释了受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各个电视台的人力资源规模也没有随着频道数量的增加而同步扩大,各个电视台尤其是省市级电视台,难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满足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电视播出的内容資源就出现了短缺。于是,争取更多的受众注意力和填充播出时间就使得“制播分离”模式浮出了水面。

实际上,制播分离在我国电视产业中实践得最早也是最彻底的领域,是电视剧领域。在电视台经营行为的推动下,电视剧成为电视台制播分离的典型。社会上独立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生产电视剧,形成卖方市场;电视台购买电视剧播出,形成买方市场。在大众传媒之中,电视是接触人群最广、最为强调娱乐功能的媒体,电视剧则是电视娱乐功能的主要表现。根据《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8》的数据,2007年电视剧占到全国电视市场收视份额的31.9%,具体到省级卫视,电视剧的收视贡献则高达48.9%,“省级卫视收视明显倚重于电视剧”。而拍摄电视剧的投资比拍摄电视新闻节目和电视娱乐节目的投资大很多,并且电视台购买电视剧播出比自己投资拍摄电视剧要简单实用许多,风险也降低许多。

“独播剧”敲响后制播分离时代

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电视台之间依靠播出平台资源,各电视台之间剧目趋于同质化还能生存,这可能得益于我国巨大的市场。根据《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8》,2007年电视广告投放总额达2454亿元,占全国各传统媒体广告投放总额的79%,如此规模巨大、利益诱人的市场分得一小杯羹就能得到可观的利润。而电视频道的爆发式增长,使电视台渠道资源的稀缺性弱化,如果电视台继续坚持制播分离的模式,就会出现各个电视台节目内容的同质化。频道数量的猛增,又必然会引起电视台之间对于广告资源的争夺,而不以内容为基础竞争是低水平的竞争,也不利于我国电视产业的长远发展。如果“内容为王”依旧是新闻媒介发展的永恒规律的话,我国的电视产业必然要走出制播分离的窠臼,走向后制播分离时代,具体到电视剧领域,就是电视剧的“独播”时代。

我国目前的精品电视剧的首播多采用“4+1”模式,即四家省级卫视加一家地面频道首播,首轮播出之后其他电视台第二轮、第三轮跟进播出,《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采用这一模式。有资料显示,2005年浙江卫视首创了购买电视剧的“4+1”模式,当时是为了提高购买资金的使用效率。“浙江卫视提出‘4+1’的联合购片模式,就是希望让手里的钞票发挥最大的价值。4家卫视同时上星,是现行政策的极限,再加上1家地面频道,5家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购片费用,同时享有更好的电视剧资源”。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电视产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剧的购买价格也在“飞速发展”,引得各家卫视恶战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每集就买到了100万的天价,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四家卫视联合购买。而这部43集电视剧的总投资为4000余万,也就是说,首轮播出之后,制作方第二轮、第三轮的收益皆为拍摄方的“纯赚”。

其他地区的模式值得借鉴

实际上,纵观电视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不是各个电视公司依靠独立投拍独播大剧相互竞争的。在美国,FOX独立拍摄了《越狱》、《豪斯医生》、《辛普森家族》、《x档案》、《24小时》等经典电视剧;ABC则以《实习医生格蕾》、《成长的烦恼》、《迷失》《丑女贝蒂》等剧加以制衡;CBS的一部《犯罪现场调查》,从2000年拍摄至今,成绩一直可圈可点;NBc则投拍了被奉为经典的《老友记》。在台湾,以影响最大的台湾电视剧品种“偶像剧”为例,实力雄厚的中视(中国电视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就推出了《恶作剧2吻》、《翻滚吧!蛋炒饭》、《转角·遇到爱》、《18禁不禁》、《公主小妹》等电视剧。台视(台湾电视公司)则推出了《斗牛·要不要》、《爱情魔发师》、《格斗天王》等同期八点档电视剧来竞争收视率。当然,由于实力有限,台湾的电视公司也会购买一些包括美国和中国大陆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电视剧,但是不会出现中国大陆这样几个电视台同时播出一部电视剧的局面。在韩国,65%的电视剧是由韩国的三大广播公司,即KBS(韩国广播公司)、MBC(文化广播公司)、SBS(首尔广播公司)及其子公司制作而成的。韩国也存在独立电视剧制作公司,不过电视剧的多数拍摄费用和播出渠道是由电视台提供的,所以韩国电视剧的制播分离程度也比较低,那些在我国被奉为经典的“韩剧”同样是各个广播公司的独播大剧。比如,《浪漫满屋》、《冬季恋歌》是金钟学公司和KBS公司联合制作的,《我的嫂子19岁》和《爱在哈佛》是JSPicNres与SBS合作制作的。

可以看到,上述列举的三个国家都是电视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国家,规模优势可以让这些电视公司集中资源拍摄精品剧目,各电视公司之间在电视剧领域的竞争就是电视剧剧目之间的竞争,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观众也能够观看更加丰富多彩的电视剧。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4

1 业务功能模块

1.1 新闻文稿系统

采用了Infoshare新闻业务管理系统, 是典型的基于J2EE平台三层架构的B/S系统。Infoshare新闻业务管理系统采取业务流程与执行对象相分离的模式, 由业务系统统一负责任务的分发、调度执行及接收状态反馈, 在整个制作域过程当中全面充当业务监管的重要角色。

本系统立足于综合节目制播的业务管理, 涵盖新闻前期信息汇总、业务管理以及节目制播生产执行的关键功能单元, 以线索、选题、采访计划、文稿、串联单编排为业务生产主线, 通过业务流程驱动, 以强任务流的方式, 建立与制播域的业务协作关系。另外, InfoShare还通过和制作、演播的信息交互, 实现新闻业务全流程化的协同平台。此系统共分为线索管理、选题管理、文稿管理、工作区、播出调整管理六大模块。

1.2 节目制作系统

采用新一代Nova7.6节目制作系统, 构筑在高性能的高标清非线性图文视频编辑引擎之上, 是全新的高清时代的产品, 在效率、功能、细节、创新上有了较大提高;可进行快速灵活的新闻节目编辑, 同时具备完备的制作能力, 易操作、更稳定, 是NewStar新闻网络系统的核心组成单元。整个系统具有全开放式的系统构架, 采用基于第二代CPU+GPU+I/O技术的Nova非线性编辑软件。除了具有Nova强大的节目制作和包装功能之外, 还支持VTR、XDCAM、P2等常用电视台设备。此系统主要包括高码率编辑工作站 (含上下载功能) 、低码率编辑工作站、配音工作站、审片工作站组成。

1.3 演播室播出系统

该系统为演播室提供了网络化节目播出, 与文稿系统、节目制作系统无缝连接。演播室在直播节目类节目中是至关重要部分, 我们在设计演播室播出系统也充分考虑其安全性。系统采用了主备服务器双机联动播出, 防止因1台服务器或控制工作站故障导致节目不能播出, 也支持在网络或数据库中断的情况下, 继续播出。另外, 我们特别提供第三备视频服务器, 新闻演播室配置了一套MSV555EX播出服务器作为演播室主服务MSV-4211P的第三备服务器, 已达到在演播室主备服务器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通过MSV555EX应急播出, 形成演播室的第三应急处理, 提高安全播出。

播出控制更加灵活方便。依据串联单自动准备下一条节目顺序播出, 在有导语的串联单中, 自动停止在当前节目尾帧或下一条导语首帧。播出调整配合串联单播出, 当播出调整终端对在播串联单调整后, 播控终端支持自动更新和通过按钮手动更新。在播出的同时可以预览待播节目, 并可以修改待播节目出点, 方便调整播出时长。提供倒计时报警功能, 即当前条目播到最后10秒, 进行闪烁报警。

1.4 新闻3G直播系统

3G直播系统[2]从整体设计到实现都秉承了高可用、高稳定、结构简单、可扩展的原则。全面采用3G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任何有3G网络的地方即可进行直播, 无拘无束。可支持现在市场主流的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两种标准。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工方式, 码片速率为3.84Mcps, 可在5 M (W C D M A) /1.2 5 M H z (CDMA2000) 的载波带宽内, 提供理论最高上限值2Mb/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提供了支持最多4卡的同时传输, 可以有效地保证有足够带宽来进行现场节目的制播传输效率。采用H.264高性能的视频编码技术。H.264压缩技术在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还拥有高质量流畅的图像。使拍摄的节目可以直接进行播放, 无需编辑转换。

1.5 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承担用户账号管理、权限分配、设置迁移策略、存储空间管理、设置日常参数、日常维护、进行网内工作站监控和调整用户任务状态等工作。不同部门、不同用户群有不同的账户和权限来防止误操作, 这样保障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1.6 新闻媒资系统

该模块以媒体资源管理为核心, 能够实现媒体资源的管理与共享, 提供编目、归档、检索、回迁等功能。新闻串联单、文稿等多种对象可以关联归档和统一检索。提供流媒体方式的画面浏览, 并支持打点下载。兼容高/标清、多制式、多格式及多码率的节目。

2 后台服务模块

2.1 数据库设计

2.1.1 数据库软件架构

数据库承担了整个新闻制播网络的对资料访问、用户权限验

证等方面的请求处理。我们采用基于软件中间件技术实现的三层架构, 做到系统主题业务及数据体系和应用系统框架无关性, 系统可灵活构成三层C/S结构或B/S结构, 可最大程度上减轻用户对系统的维护负担, 提高系统访问安全性和对具体业务的支持能力。

2.1.2 数据库平台

本系统采用了Oracle StandardEdition 10Gr2标准版数据库平台。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元数据信息管理, 保存了大量的记录信息。本系统采用三层软件架构, 包括主要负责检索业务流程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业务中间件服务, 以及数据库中间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主备方式, 配合NEC ClusterExpress X2.0 for Windows的软件技术, 实现数据库业务的双机互备, 确保数据库服务的冗余性, 提供持续的业务运行保证。

2.2 存储设计

2.2.1 系统存储架构

系统整体存储架构采用在线与近线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磁盘阵列与数据流磁带库结合的方式实现媒体文件的分级存储。在线存储由磁盘阵列构成, 用于保存需要进行在线编辑的素材、正在编辑中的节目、日常的新闻素材等需要实时访问的媒体文件。对于需要保存较长时间, 但暂时尚未准备归档到媒资系统的素材, 则迁移到近线数据流磁带库中, 当需要时, 再将素材从磁带库中回迁到盘阵上。

2.2.2 存储管理

存储的安全与高效是整个视频网络应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本系统配置了两台FiShare存储管理服务器, 为FC网卡工作站或者服务器提供光纤磁盘阵列访问验证, 安装FiShare服务器端软件, 保证一旦一台存储管理服务器宕机, 另外一台可以自动接管磁盘阵列的共享管理工作。

随着唐山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正式启用,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运行稳定、总体情况良好, 极大地提高了《直播五十分》、《唐山新闻》等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效率, 为唐山广电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关于新闻制播网络系统资料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5

摘 要:在如今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上,民营资本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在众多的民营影视公司中,既有诸如华谊这样的大型公司,也有主攻制作、发行等具体环节的小型工作室,它们都是现今电视剧市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此笔者希望对这些民营公司在电视剧制播模式上做一次大致的分类,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些民营力量。

关键词:民营公司;电视剧制播;分类

纵观如今的电视剧市场,既有传统电视剧在“一剧两星”政策下的夺人眼球,也有电视台自制剧的大红大紫,更有网络剧的风生水起,丰富了大众的视野,也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而在这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当中,我们发现民营公司或民营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制播分离的理念持续深入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民营影视公司投入到了电视剧市场中去,也为其自身带来了全新的操作方式和盈利模式。而在这诸多的公司之中,我们可以做以下大致的分类:

第一种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下辖电影、综艺、艺人经纪等各种部门的大型公司,而电视剧只是它的一块业务,这类公司的代表就是华谊兄弟。

第二种是专业的电视剧投资和制作公司。例如,华策、海润、唐人以及鑫宝源等都是在电视剧制作方面成绩十分突出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公司虽然不具有出品资格,但是它们通过与其他公司的项目合作、技术参与等形式,也在从事着电视剧的制作,并在电视剧产业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目前我国真正具有投资实力的民营影视公司还非常少,倒是这类民营影视公司还多一些,包括一些私人工作室。它们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通常专营一个具体环节,从而形成产业链中的各自分工,如剧本创作、后期加工,甚至专门为电视剧制作字幕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然,在制播分离的实践越来越盛行的形势下,民营影视公司才得以在电视剧市场上大放光彩。在目前以电视台为主要播出渠道的背景下,根据民营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程度及方式的不同,其在电视剧领域的制播模式也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独立制作模式。民营影视公司独立完成电视剧的制作、包装、发行、经营等环节,然后把电视剧出售给电视台,由电视台负责终审和播出,自负盈亏。例如,光线传媒就是采用这个模式。然而,在电视台还是目前主要播出平台的前提下,独立制作模式下的民营公司需要和电视台保持沟通,加强双方合作,充分考虑电视台的需要。当然还是要找准电视剧的目标受众和市场定位,准确把握社会变化和时代特色,实现产品向电视台或其他渠道的成功销售。

第二种是合作制播模式。与电视台直接合作的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模式。相比较而言,这种模式的风险和压力都较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由民营影视公司承担电视台自制剧的一些具体环节的生产制作,从而赚取一定的加工费以及提供剧本或演职团队等形式。民营影视公司作为电视台的补充,可以充分发挥其资金和人才优势,提供专业化和高质量的电视剧精品。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双方可以发挥各自特长,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当然这种模式对双方的协作要求较高。

第三种是与电视台内部公司合作模式。在我国传媒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传媒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电视台不得不将制播分离纳入实质化的轨道,真正将除新闻以外的其他电视节目制作推向市场,因此成立了相对独立于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这类制作公司虽然已经从电视台分离出来,但仍享受着电视台提供的许多优惠政策。然而,由于一些机构和体制上的顽疾,这些制作公司还是在电视剧制作、发行等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与此相比,民营影视公司憑借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都可以弥补电视台内部公司的不足。因此,与民营影视公司合作是电视台内部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而通过与电视台内部公司合作,民营影视公司也能加强与电视台的合作,深化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这种合作方式在省、市一级的电视台中被较被广泛地采用,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大型传媒集团的地方尤其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影视公司在这些模式下的努力成果也十分显著。仅以2014年上半年的电视业为例,在电视剧的播出渠道策略中,播出量最多的华策影视,其卫视投放渠道多达13个;而2014年上半年表现较为突出的新丽传媒,其卫视投放渠道达到11个之多。在卫视频道的选择上,各大电视剧制作公司也都有其重点合作的对象。例如,华策影视在上半年投放渠道最多的是山东卫视,投放3部电视剧;本山传媒分别在辽宁卫视和黑龙江卫视投放3部电视剧;海润影视的重点合作电视台则是东方卫视,半年内在该台投放2部电视剧。以上4个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卫视频道播出电视剧市场份额占比将近25%。

此外,根据大众接触和欣赏水平的不同,民营影视公司也会针对具体受众定制风格迥异的电视剧种,并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推出仅在网站播出的网络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欢迎,在这里不做赘述。

在当前民营电视业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这些电视剧制播模式仍将存在并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然而,在电视政策收窄,综艺节目热播和网络剧崛起“三重大山”的压迫下,真正留给电视剧的市场份额并不多。根据艺恩咨询方面的数据统计,2014年1月~6月,民营电视剧公司制作的电视剧在卫视频道播出量为1.2万集左右,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下降9%,较201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6%。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民营影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电视剧产量偏多,精品少,产业环境依然是平台竞争,市场因素导致了题材类型过于集中;电视剧在视频网站上盗版猖獗,民营电视剧在新媒体版权中获益的权利难以保障;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民营影视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从而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格局,整个传媒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势也会因此而放缓。

总之,作为我国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影视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民营影视公司的运营与发展将大大增加行业竞争力,提高行业水平,对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电视剧项目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作为制播分离的实践者,将加快广电改革的进程,促使相关政策的完善,提高民众的满意度,最终增加文化产业竞争力,使文化市场更加繁荣。这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希望民营影视公司能在电视剧行业中不断提升实力,带领中国电视行业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 胡俊超.现行政策下中国民营电视公司发展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1.

[2] 张晓楠.民营影视公司已成国产电视剧创作主力[N].中国文化报,2009-03-13(006).

[3] 赵宇杰. 2014半年报电视业大数据全析[DB/OL].艺恩网,2014-09-10.

[4] 王洁.对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现状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7(11).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6

1 功能定位及业务边界

安徽台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主要面向卫视频道播出的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播出,如新闻联播、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等,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业务环节包括新闻选题、文稿编辑、素材采集、视音频编辑、多级审核以及演播室播出和录制等新闻制播业务的整个流程。为满足时政新闻节目制作的高要求,节目生产流程应做到灵活配置,能够满足新闻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能够实现用户、设备、资源以及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除了新闻节目制作之外,同时也需要满足部分专题节目深度制作的需求。系统要支持流程化和非流程化的设计模式,新闻节目采用新闻节目制作固定的业务流程模型,从节目选题、文稿制作、串联单编辑、节目编辑、配音、审核到最后成品入库都受到新闻节目制作严格的审核流程限制[1,2];专题类节目可根据需要采用非流程化的制作工具集合的设计模式,节目制作没有固定的业务流程模型,系统在各子模块之间不受类似于新闻制播模式的流程限制,仅在成品入库时受到审核状态的限制。主要功能为编辑、字幕、配音、审核、采集整理、资源管理、文稿、演播室等。扩展功能为合成、转码等。主要输入为原始素材、收录素材、媒资素材、演播室内部信号等。主要输出为成品节目、素材、小片、直播信号等。

2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功能的定位和业务需求的梳理,整个系统从业务逻辑上划分为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

1)数据层:为上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基本环境的支撑。主要分为数据库和媒体文件存储、交换设备和计算机平台等基本网络环境。

2)中间层:为上层应用提供后台支撑服务,完全透明于系统业务模块。

3)应用层:指所有的上层应用模块。

系统的应用架构划分如图1所示。

3 业务流程分析

经过详细调研,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选题主要来源方式有记者报题和编前会讨论(制片人和部门主任)派发选题两种。

2)采访/拍摄:根据节目的详细策划,记者和摄像外出采访拍摄。

3)文稿编辑:记者根据采访和拍摄内容,按照节目策划案,进行文稿编辑。

4)视音频素材采集:素材上载到在线存储,上载时可同时生成高低码率两种格式。

5)视音频编辑:编辑人员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剪辑和精编;可将相对应的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以及新闻文稿做关联,非编软件中可直接调用文稿系统生成的文稿。

6)节目配音:可仅按照文稿或口播词进行前期配音,也可按照口播词对应编辑好的故事板/时间线进行后期配音。

7)节目审核:视音频编辑完成后,直接在非编上或通过专业审核软件进行故事板/时间线审核,支持多级审核。

8)节目打包:网内编辑审核通过的故事板/时间线,在后台打包服务器生成成片。

9)串联单编辑:根据编辑完成的文稿以及对应的条目成片,进行串联单编辑。编辑完成的串联单需要通过审核后提交演播室。

10)提交演播室:当串联单审核通过以后,系统将串联单的结构和其中条目的信息发送到演播室系统。然后将串联单上的条目及所打包好的条目素材迁移至演播室播出服务器。串联单发送界面能显示当前各条目的发送状态。

11)演播室播出:串联单以及文件迁移完成后,由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控制视频服务器进行条目文件的播出。

12)对于直播类节目,演播室播出信号直接送至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对于录播类节目,通过介质提交至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播出。

13)演播室信号录制:在演播室播出的同时,通过演播室信号录制工作站进行播出信号的回采,直接采集为文件保存至非编网中,供再编辑和节目归档使用。

4 功能模块设计

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功能模块至少应包括新闻文稿模块、节目采集模块、视音频编辑模块、节目配音模块、节目审核模块。

4.1 新闻文稿模块

主要用于新闻条目的制作和播出,串联单的编排及审核,具备以下功能:

1)线索录入功能。

2)新闻稿件的编写;编写的同时可浏览视音频文件和字幕模板;支持审核流程;完成的稿件对应成片可以向演播室迁移。

3)实现串联单的编辑;可通过MOS协议,将修改的结果同步到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播出字幕机、提词器等演播室设备;可从演播室系统实时回调播后单,进行串联单复核。

4)提供CS或BS模式。

5)多栏目多流程的应用方式。

6)选题编辑时提交设备申请和收录申请。

7)多人同时编辑串联单。

8)有打分、统计和查询等辅助模块,自定义打印模板。

4.2 节目采集模块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节目上载:一是通过蓝光驱动器、P2卡等文件化设备直接导入媒体文件;二是通过录像机采集磁带信号。具备以下功能:

1)自动场景检测。

2)采集掩膜,允许用户在采集时对输入信号进行边缘的裁剪,并且还可以多区域进行模糊或者马赛克处理。

3)在素材上载的同时,可对画面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进行实时调整,并可以对每一路音频单独进行幅度调整。

4)同时采集多码率素材。

5)支持LTC时码。

6)剩余空间提示。

7)可以同时输出一路高清信号和一路下变换后的标清信号。

8)多路音频的采集/输出。

4.3 视音频编辑模块

负责节目的剪辑、精编、特技和字幕编辑等。

1)基于64位Windows 7操作系统,支持大内存。

2)丰富、便捷的编辑制作功能。

3)支持高标清DVCPRO HD,XDCAM HD,DV,MPEG-2 I Frame,MPEG-2 IBP,MP4 无压缩格式等多格式混合编辑。

4)支持多层视频实时播放。

5)支持轨内转场和Trim修剪。

6)支持智能合成。

4.4 节目配音模块

用于为系统内的节目进行网络配音。

1)配音时间灵活:支持后期配音及前期配音;配音音量实时可调;可直接对声音进行打点、预听、逐帧编辑;具备调音台功能。

2)配音方式灵活:提供多音轨同步剪辑功能;实现多轨录音、音频帧精度调节、多轨混音、多轨音频合成等多种功能;提供输入/输出、特技、编辑、控制、资源管理等功能。

3)功能丰富的配音工具和音频特效调整。

4.5 节目审核模块

节目审核模块集多种审片方式于一体。在统一的审核平台上,审片任务由审片策略服务统一管理和分发。

1)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展示故事板/时间线。

2)以新闻稿件的形式呈现,支持文稿和条目成片的关联审核。可以直接选取单条文稿进行审片,也可以根据串联单,专门审核串联单上的条目。

3)可自定义的多级审核流程。

4)支持任务筛选。

5)详细的审核记录。

6)完善的审核意见填写系统。

7)支持显示审片任务时码。

4.6 文件资料柜(新闻媒资)模块

文件资料柜(新闻媒资)模块包括归档、发布、资料柜管理等功能。负责保存、管理新闻文稿、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串联单和成片等节目文件,便于快速检索回调。

1)兼容高/标清、多制式、多格式及多码率节目。

2)支持对文稿、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串联单和成品节目的归档保存。

3)具备初级编目功能,包括节目的基本信息,如名称、作者、时间等。

4)全文检索,根据编目信息可快速定位所需节目文件。

5)能够设定合理的权限查询和调用功能。

6)节目上载入库、下载出库等全程智能化。

7)存储内容管理,主要包括索引类管理、人员管理与数据访问控制、资源管理等。

5 系统接口设计

作为全台高清制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整个全台高清制播平台体现出一种松散耦合的关系,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采、编、播完整的节目生产制作,也可以通过主干平台与收录、媒资及其他节目制播系统进行互联和数据交互。对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系统接口方案。

1)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高清中心媒资系统:本系统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节目入库服务,完成成品节目的入库归档;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BS检索服务,进行节目检索和下载申请,下载申请审核通过后,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出库服务,完成节目的下载。

2)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收录系统:本系统通过收录系统的BS预约单服务,完成收录预约单的编辑;收录系统根据节目预约单完成节目收录采集,采集完成后调用主干平台的迁移服务,完成收录素材向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推送;本系统内用户可登录收录的资源发布界面,根据用户权限设置,支持检索浏览,下载相关节目资源。

3)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高清综合制作子系统:综合制作系统内部演播室可供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使用,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节目可在综合制作系统演播室完成节目录制,并采用文件推送或介质导出的方式提交至时政新闻制播系统。

6演播室设计

演播室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1)编辑完成的文稿及节目串联单,经审核后提交到演播室播出环节。

2)根据审核通过的串联单,对非线性编辑完成的节目进行打包,并迁移到演播室的视频播出服务器上。

3)经过新闻和播出的MOS网关,将审核通过的串联单同步至演播室播出的数据库、提词器、字幕播出控制工作站。

4)播控人员根据播出串联单控制视频服务器的视频内容依次播出。

5)直播信号给总控播出系统直接播出;录播信号通过演播室的信号回采,并接入到高清中心媒资系统完成播后节目归档的工作。

7 系统安全设计

确保高清时政新闻制作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是设计和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DJ037—2011)[3]、《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GDJ038—2011)[4]的相关要求,将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定为三级系统,并按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设计和建设。

7.1 网络安全

由于新中心电视技术系统的生产制作域与办公域完全隔离,本系统中不存在外来攻击和入侵等安全威胁,主要在于病毒防护处理,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系统内配置防病毒服务器,定期进行整个系统的病毒查杀,及时清除病毒并防止扩散;

2)外来资源的导入,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层防护措施,实现外来病毒的彻底隔断。

7.2 数据安全

1)元数据安全:数据库数据采取主、备+实时第三备+异步第四备的多重备份机制;网络链路实现完全的交叉冗余备份;服务器单机本地RAID镜像或双控制器备份。

2)媒体数据安全:配置主备存储体,所有业务站点均以双读双写模式进行编辑工作,可实现所有媒体文件的实时主备存储;支持可自定义的多备份策略。

3)节目质量安全:基于节目质量的安全体系采用全程控制,从节目的采集直至审核送播,通过自动技审和人工审核严格控制节目质量安全。

7.3 设备安全

杜绝单故障崩溃点的存在,通过对网络负载进行平衡以及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等方法,从理论上消除局部故障导致全局瘫痪的可能性。

1)服务器的安全:关键应用服务器均采用双机或负载均衡集群工作方式;服务器都集成RAID控制器,系统硬盘采用RAID方式;域控制器采用集群技术。

2)工作站的安全:系统中所有编辑工作站主机均采用高配置的图形工作站,自动保存全部操作过程。

7.4 账户安全

1)建立统一用户认证,必须经过授权才能登录相应的业务模块。

2)通过对记录级权限的控制,能够保证用户只能看到其被授权看到的资源。对于可见资源,可以进一步设置其是否可修改、删除、管理等操作。

3)通过和Windows的域策略结合,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只能运行指定的程序,而不能访问未授权的磁盘和应用程序。

7.5 应急措施应对

由于新闻生产的高时效性要求,对于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数据库故障、存储体故障、网络链路故障等提前分析并制定出快速恢复的应急措施。并针对系统瘫痪、原因不明或无法立即恢复的情况,建立最小化应急系统,实现紧急节目的制作。

8 系统建设完成情况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采用光纤、以太双网架构,配置了2台共200 Tbyte的高性能存储、40 台有卡精编工作站、20 台无卡精编工作站、4 台高清配音工作站、5 台审片工作站,每个演播室配置2台Omneon播出服务器、1台第三播出服务器、1台应急播出工作站、2台录制服务器。所有板卡均要支持高标清输入、输出,高清音频输出具备5.1声道,实现了高清100 Mbit/s文件4层以上的实时音视频编辑,网络、存储的带宽也充分考虑高清文件的传输能力,所有软件都支持AFD值的嵌入。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于2013年6 月基本建成,7 月投入试运行,8 月正式运行,与原有新闻时政制播系统并行进行节目生产制作,10 月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和等级保护测评,于10月22日完成新、旧系统的切换工作,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全程全高清的流程化节目生产制作。到目前为止,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运行稳定,已基本实现设计目标,通过实践证明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成功。

摘要: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的建设,围绕理念先进、安全可靠、架构合理的建设目标,从系统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演播室系统、安全设计等对涉及系统建设的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目前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设计目标。

电视台制播一体化网络管理与维护 篇7

1、组建制播系统的原则

电视台要在充分利用本台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考虑组建制播系统, 该系统即要满足当前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要求, 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一般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刚:

1.1 安全性

一是要采用成熟的技术和高质量的设备;二是对网络的关键设备要考虑容错及备份措施。

1.2 先进性

系统要具有各种控制模式, 可满足不同的要求, 视音频通道指标应达到GY/T107-92《电视中心播控系统维护规程》甲级标准。

1.3 扩展性

根据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系统控制应以计算机控制为主, 模块化设计, 网络采用100M FC-以太网 (或以太网) , 这样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1.4 灵活性

节目利用网络传输, 实现大部分节目无带化播出;同时播出系统还能兼容磁带播出, 使一部分节目 (如电视剧等) 可以在录像机上播出。系统对这两种播出设备可以统一控制, 操作灵活方便, 具有应急措施。

2、网络的运行及管理

2.1 用户权限管理

根据电视台的工作管理模式, 管理好各类用户对系统资源使用、素材上载及管理、串联单编辑、播出控制等的权限, 使整个系统有条不紊协同工作。运行在系统管理服务器上的系统管理软件, 采用用户帐号和密码组合式权限管理机制, 合理地设置了用户的级别及类别, 依次为频道、部门、各具体用户。每个用户要通过三级权限认证才能使用本系统:首先是Windows NT的权限认证, 未通过认证的用户将无法访问硬盘上节目素材等信息。其次是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的权限认证, 未通过认证的用户将无法访问数据库中串联单等信息。第三是应用软件本身的权限认证, 未通过认证的用户将无法使用应用软件的相关功能, 如不能入库、不能修改串联单、不能进行播出等。特别防止待播节目被误删除。

2.2 播出工作流程管理

从运行规律看, 制播网络是一套流程化、自动化、网络化、软硬件结合、人机交互共同运作的播控系统, 播出工作流程管理体现在:制作中心将完成的新闻、专题、广告等节目传入数据库, 总编室工作人员在审看电视剧及外来节目的同时, 在上载工作站上完成节目入出点关键帧时码序列和长度审查后将节目采集发送到数据库, 同时提示播控中心工作人员在硬盘播出工作站打开串联单将节目一一上载到硬盘播出机的库中, 硬盘工作站自动完成节目播出控制, 整个流程安全可靠、稳定有序、高效地运行。

2.3 串联单编辑管理

总编室串联单编辑工作站编辑的串联单是播控中心的核心信息, 串联单编辑软件提供了便捷实用的节目预播程序库和一周 (周一到周日) 7个串联单模板, 支持编辑、添加、删除、插入、修改、移动、复制等操作, 串联单中具备频道、节目名称及编号、入出点及长度、开播时间、报警提示等信息, 播出时间自动推算和自动纠错。审查通过后的串联单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 供各相关工作站通过网络进行共享。

2.4 节目上载管理

对节目上载的管理, 总编室工作人员在开始采集前需要对视频质量、视频来源、节目类型、文件名称等内容进行设置。手动设定上载节目素材的MPEC-2压缩码率, 在不同的压缩比下, 节目的数据率不同, 因而所占的硬盘空间也不同。压缩比越小, 画面质量越高, 所占的硬盘空间也越大。上载软件支持手动、自动和定时上载、可直接进行卫星DVB/MPEC-2数据传输流 (TS) 上载, 3台上载工作站互为备份, 可相互共享或接管对方的工作, 每台上载工作站通过距阵切换器连接多路录像机信号或线路信号。通过交换机与服务器相连。

2.5 节目素材管理及审看

对节目素材的管理, 体现在既要求能够便捷地共享, 又要求有明确的权限控制, 可按新闻、广告、专题、电视剧、频道等对节目素材数据库进行分门别类的集中管理。刚刚上载的节目素材自动添加在节目审查及素材管理工作站的未审查素材栏中, 节目审查及素材管理人员按照审看权限可以对节目素材进行检索、浏览、审查、编辑和管理, 经审查后的节目素材自动添加到该工作站的已审查素材栏中, 并归入节目素材数据库中。

2.6 入库和播出值机模式

播控中心对入库和播出值机人员采取谁入库谁播出的原则, 先将3天内要播出的节目素材从服务器中调出并入库到硬盘播出机中, 可对串联单进行添加、插入、修改等操作, 在入出点及长度、开播时间等基础上, 添加播出所需的部分参数, 如信号源、定时播出、顺序播出、触发播出、跳播等属性, 产生供播出用的串联单。硬盘播出机中始终存有两天的待播节目和一天的在播节目, 播出人员负责节目的实时播出。

3、结语

科技的发展给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电视台网络硬盘的应用也使得媒体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对于地方电视台, 新科技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航标。利用制播一体网络技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 在应用过程中肯定有些问题出现, 对这些问题, 我们边工作边改进, 现在已基本成熟, 对一些不足的地方,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共同努力, 把这一新生事物做好。

参考文献

[1]刘恒志, 周亚明.中小电视台制播网的维护与管理[J].中国有线电视, 2007, (08) .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8

而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的评价标准就是要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保证传输信号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以及完整性。一旦其中的任何一个标准遭到干扰和破坏, 都会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 也就导致了不安全播出, 这样不仅会影响用户的观感, 还无法传达出正确的节目内容, 甚至严重的会影响到运行中的设备的安全。

1 制播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和防范手段

第一种, 使用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拷贝第三方素材, 导制制播网络的设备受到病毒的侵袭, 这样就会使得广播电视传播的途径受到威胁。因为计算机病毒非常容易通过这些电子制品和电子设备进行传播, 所以一旦这些病毒进入相关的节目播放的系统, 就很难清除。一些病毒可能在传播之后就爆发, 但是还有一些病毒会隐藏一段时间后再爆发, 这样不仅不利于及时的发现, 还会给后续的节目播放埋下安全隐患, 所以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为一旦病毒发作, 就会造成整个制播网络全部瘫痪,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技术方式进行预防:

首先, 将制播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隔断互联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病毒源;其次, 技术人员要对各种网络播放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查, 并针对目前比较活跃的病毒种类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 可以有效的规避一些病毒的感染风险;再次, 在节目播放之前, 要对待播放的节目进行备份处理, 一旦在播放的过程中受到异常干扰, 不至于损毁节目原件, 能够在排除干扰后正常的播出。

第二种, 工作人员导致的节目安全隐患。由于我国的大部分的电视节目采取的是制播的形式, 所以如果一些工作人员在对节目进行非法的访问和调用时, 就会导致制播网络的安全登录系统遭到破坏, 从而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功能的实现。所以要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避免由于操作问题导致的系统安全隐患。

第三种, 要充分认识灾害性天气可能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造成的严重影响, 把防汛防灾作为确保安全播出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度重视灾害预防工作, 制定、完善针对强降雨、大风、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

2 广播电视制播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

2.1 保证应用系统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要实现应用系统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必须要建立、建全严格的安全制播出网络使用与管理制度;对各工作站进行安全策略管理;设置严格的用户使用权限, 隐藏桌面图标并取消鼠标右键功能, 防止操作人员由于误操作或误删除可能会对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屏蔽光驱、USB接口, 防止非法安装或拷贝软件、素材, 同时也防止病毒的进入感染播出系统;注意保持机房环境清洁、干燥、通风、滤尘。

2.2 保证网络安全性, 尤其是重点保护服务器的安全、稳定

对于硬盘播出系统来说, 数据库服务器是其核心设备, 各种重要的播出数据都在数据库中, 数据库系统在动在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导致数据丢失, 数据丢失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数据库要常备份数据库结构文件, 否则一旦数据库瘫痪必然导致整个硬盘播出系统的崩溃。

2.3 保证非编、上载、播出工作站安全、稳定

杜绝人为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死机现象。要求编辑人员、上载人员、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同时必须及时地建立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维护制度, 一切都按照制度要求去做, 避免了因不规范操作出现的人为差错。要按“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的要求, 对相关设备、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和检修, 排除各种故障和隐患, 并及时做好维护检修记录。定期进行保养维护。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使设备高质量、高稳定地工作。

3 建立健全安全制作播出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所以为了保证播出的顺利进行, 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执行规范, 以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由于现代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加, 实行管理规范不仅可以优化播出过程, 还能够加强各个部门的有效协作。

4 完善相关的播出管理制度

1)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提供高机房值班安全管理水平。值班机房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所以任何个人和部门在对机房进行使用的过程中, 应该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范。有关管理部门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对现有的值班机房的管理进行制度上的完善, 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此外, 还要对值班机房的各种使用情况做好监管和记录, 以便在发现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追责;

2)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也就是说要保证各种运行中的设备能够满足安全播放的要求, 避免由于设备自身的运行问题导致的播出状况。设备的运行必须要从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入手, 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有的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检修, 并及时的对存在异常情况的设备进行问题汇报, 避免由于潜在隐患导致的播出事故;

3) 制定相关的监督措施, 促进各种规范的落实情况。也就是说在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措施和规程后, 必须要认真的做好落实, 没有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再完善和具体的规范都无法起到作用。这种情况下, 要求管理部门应该组建专门的监管队伍, 对现行的各种规范的落实情况进行反馈;

4) 实行责任负责制度,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要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入手, 避免各种由于人为的疏忽导致的播出事故。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对各个环节的播出都进行责任的落实, 根据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不同程度的奖惩。

5 加强对相关队伍的业务培训

电视广播设备的应用归根到底是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务的, 所以要想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还是要从人员的管理上入手。

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训。也就是说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水平, 使其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并以此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感;

2) 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设备和仪器, 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仪器和设备, 保证仪器和设备的功能的正常的发挥。另外, 学习正确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式, 还可以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 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仪器伤害;

3) 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培训。也就是说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 预测和预防这种突发状况, 并做好应急预案, 在实践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

6 完善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广播电视应急机制里很重要的一部分。突发事件发生以后, 只有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 才可以做进一步的救灾部署。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和安全调度系统, 可以瞬间启动所有应急措施。另外,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还突出了高科技、自动化, 为我国广播电视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 经历了冰雪、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的考验, 我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系统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应付发展到主动应对, 应该说, 这种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是一个质的飞跃。

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广电总局, 各个电台、电视台对安全播出要求非常高, 要求零秒停播, 特别是重大事件安全播出期间要求更高, 这使得设备和人员方面压力都非常大。一直以来, 播出单位都是通过增加人员值班, 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方式保障安全播出, 但很多事故是突发的, 设备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广电总局对各个播出单位的监测要求至少要对三点进行监测。

第一是对节目的输入信号监测;第二是对输出信号监测;第三是播出以后受众接收端接收的监测, 这是对播出单位的最低要求。除了要对自身播出的节目进行监测, 还要逐步对所有播出设备进行集中监测, 这种全面监测对于帮助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 判断故障点, 进行快速处置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和稳定的播出不仅影响着用户的观感, 还对电视广播媒体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广播电视媒体播出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管理。

摘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是每一位值班人员的主要任务。文章探讨了计算机硬盘播出网络的安全播出与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如何按照规程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

关键词:安全播出,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制播网络

参考文献

[1]杨宝峰.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7) .

[2]吕剑.新技术时代下的电视制作现状探析[J].科技风, 2010 (16) .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9

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原来老旧的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和需要。过去靠磁带对编的模式以及采、制、编、播各自独立的网络构架样式的工作模式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数字化视音频技术、网络共享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基于光纤和千兆ENT网络的共享技术还有多磁盘集成的大容量盘阵技术都给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这些新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制作和播出效率。因此,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建设全自动制播一体化网络成为了必须。全台制播一体化网络包括:新闻节目制作系统、广告专题节目制作系统、演播室收录系统、二频道播出系统。整个系统工程可以采用二期分步实施方案,在技术上确保了前后二期的系统和设备能无缝应用到全台一体化网络系统内,实现了全网的互联互通。

全台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的特点是全台一体化,全数字化流程,没有数字到模拟转换,无须二次下载,实时全网共享,整个网络没有人工干预环节,最大程度的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安全。

一期工程主要是搭建一部分的制作系统。系统配置主要是四台DELL服务器,其中两台DELL860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划分成主备服务器互为备份,可以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存储管理服务器由两台DELL2950服务器组成,两台存储管理服务器负责管理磁盘阵列的两个区通过网络映射分配给编辑机房的有卡、无卡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两台服务器通过光纤模块与一台DFT2016磁盘阵列相连接,该阵列为16盘位存储阵列,每块盘750G,均为工程级高转速硬盘。该阵列采用raid5+spare,因为raid5磁盘阵列本身就有一块热备盘,用于防止由于阵列中磁盘的老化损坏而带来的数据丢失。raid5+spare就是在raid5磁盘阵列的基础上增加一块全局热备磁盘。这样只要阵列中的磁盘不同时坏掉两块就不会发生磁盘阵列崩盘的情况。这种技术极大的保证了台内视频资料的安全性。磁盘阵列分为两个分区,映射到两台存储管理服务器由权限管理软件分配给各个生产部门。这种软件可以有效的管理每个账户的存储空间,使有限的存储空间得到合理规范的管理。用户端由12台hp7700低码率工作站和5台hp xw8400workstation组成,负责所有节目的采集和制作。其中有10台hp7700作为低码率节目制作工作站,两台hp7700作为配音工作站,hp xw8400workstation中配备MG1000采集卡,可输入输出复合、分量等模拟信号还能通过SDI接口输入输出嵌入式音频的数字信号。其中,有3台8400工作站分配到三个综合演播室,通过前期采集设备直接将演播室中录制的节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机房的磁盘阵列中;还有两台hp xw8400workstation用于原有传统设备的素材上载工作。所有工作站及后台服务器都与千兆交换机相连接达到了数据共享和集中管理的目的。至此,在节目的编辑制作方面用先进的非线性编辑代替了原有老旧的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进行比较。所谓线性编辑,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台式编辑机将母带上的素材剪接成第二版的完成带。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所以无法随意修改,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全得重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线性编辑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往往为了一个小细节前功尽弃,要不然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以牺牲节目质量为代价省去从头再编辑的麻烦。而非线性编辑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始广泛使用,通过一块非线性编辑卡将视频信号源如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视频文件)并储存在硬盘或光盘当中,再用编辑软件进一步处理.因为数字化的硬盘,光盘记录信息的方式都是非线性的(可以理解为由许多线段链接而成)。非线性编辑又是基于文件的操作,所以在非编系统内部,对视频文件的操作非常简单,完全是在指定的时间轴上进行文件编辑。只要没有最后生成影片输出或保存,对这些文件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和时间长度的修改都是随意的,不再受到存储顺序的限制,故称之为非线性编辑。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 篇10

近年来, 国内电视台节目制播业务的全面网络化成为趋势, 文件替代磁带作为制作、传输、交换、播出的载体, 大规模、集约化、流程化工作模式形成节目生产流程的突出特征。

在此背景下, 北京电视台新台址制播业务的网络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标清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的建设, 从2004年底开始、于2009年初完成, 覆盖BTV-1、2、3、4、6、8共六个标清频道。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系统框架基础上进行的高清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一期建设,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于2010年底完成, 覆盖BTV-1、2两个高清频道。目前处于第三阶段即高清二期建设, 作为高清一期建设的延续, 从2011年初开始、预计于2012年底前完成, 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再覆盖三个高清频道, 并实现台内高标清业务的全面融合, 以及针对技术资源和业务实现的深度优化。

现阶段该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在系统、业务方面的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无论从系统配置、流程覆盖率、业务规模、技术复杂度还是资料保有量, 均在国内外同类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该网络化体系在正式启用后的近三年时间里, 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其间虽然经历了业务层面的需求、负载变化, 以及技术层面的大规模改造过程, 也发生过一些局部故障和异常, 但在历次重大制播任务的考验面前总体上交出了一份比较圆满的答卷。与此同时,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 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例如系统运行稳定度与确保安全播出的日趋严格要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业务流程实现的适配度和方便性需要与节目形态进一步磨合和适配、用户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和方式需要研究解决等。

2011年初, 台研发部通过台内调研提供了各节目中心、部门反映技术系统使用问题的列表, 其中也包括针对网络化制播业务的部分。对此, 技术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2011年5月, 在台技术年会上, 各技术部门自身也提出了很多针对制播网络发展的建议。在此基础上, 从解决现存问题、跟随技术进步和顺应节目发展的综合角度, 通过对业务、技术层面生产数据的分析和研讨, 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路和设想, 总体来说就是通过改造、适配和优化, 力图在系统安全、运行效率和用户方便性三个方面做到实质性提升。这些都将融入目前正在进行的高清二期规划和建设阶段进程。技术与业务之间的磨合是长期的, 通过磨合达到的契合程度将给双方发展带来机遇。

2 关于节目制播业务网络化发展方向技术层面的思考

2.1 总体规划目标

1. 提升网络化业务应用效果:

在技术条件具备、业务规则允许的前提下, 通过流程设置、参数配置、操作方式的调整和重构, 使节目制播业务在更顺畅、更便捷的环境中运转, 充分发挥网络化的作用。

2.提高系统管理维护能力:

突出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程度, 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网络管理维护保驾, 提高系统运行水平, 为节目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环境。

3.促进系统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

加强综合性成本核算意识, 统筹考虑建设和运行因素, 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成本, 通过技术资源的整合奠定业务融合的基础。

4.开展新媒体交互数据服务:

向外部新媒体系统提供内部生产业务数据, 同时将外部新媒体数据引入内部生产系统, 实现新媒体双向数据交互, 谋求内部制播网络与外部新媒体系统的协作双赢。

2.2 总体规划原则

1. 以保障系统运行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为基本目标:

系统运行安全是业务连续性的基础, 业务连续性是系统运行安全的目标, 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有时为了保障关键业务的持续运行, 可能不得不暂时适当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级别;有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整体安全、及时消除严重隐患、更好的为业务连续性服务, 可能不得不使一些局部一般性业务暂时中断。两者辩证关系的确立, 将为技术系统建设和维护, 以及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协调指明方向。

2. 为业务应用、业务管理和技术维护、技术管理提供多方位服务:

网络化应用初期, 更多关注业务应用和技术维护这一对基础性目标。随着应用的深入, 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管理性需求日趋强烈, 甚至成为步入信息化阶段的判定条件。管理和应用本身同等重要, 应用的合理、有序、适度、可控, 需要从管理角度控制和保障。

3.顺应IT发展和业务融合潮流、切实引进创新理念和技术:

IT化趋势不可阻挡, 业务融合成为潮流, 新型理念和技术是推动上述发展的原始动力, 其积极应用及相应的风险规避是系统建设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2.3 网络化发展方向

1.总体层面

促进从网络化到信息化阶段的转变, 突出特征是关注点从存储文件化、网络互连化、业务流程化等实现形式, 逐步转向寻求操作使用、系统运行、业务流转、管理秩序、技术维护状态的合理化目标。从节目制播角度, 技术资源使用和节目流程运转的全面合理化, 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2. 技术层面

1) 促进业务配置包括流程、资源、规则、权限等的适配度和合理化, 使网络化真正为业务发展服务。

2) 整合技术资源、实现动态分配, 使网络化系统成为具备一定业务负载波动适应能力的制播体系。

3) 提升制播体系的业务覆盖程度, 通过建立位于办公域、利用安全交换区与制播域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综合性生产业务支撑平台 (见图1) , 促进技术手段与业务需求的信息化融合。

2.4 新技术应用

1.云计算模式

1) 简要说明:是一个非常大的资源共享平台、一种新的基础架构和管理方法, 能够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 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 统一提供服务。

2) 应用性质:以资源整合、服务封装, 应对负载变化。

3) 应用方向:从技术实现成熟度和改造对现行业务影响的角度看, 暂不具备大规模直接和全面实施条件, 但考虑对其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局部尝试。

2.分布式处理技术

1) 简要说明:是一种并行处理形式, 将位于不同地点、具有不同功能、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 在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下, 协同完成信息处理任务。

2) 应用性质:以任务分配、执行细粒化, 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任务执行效率。

3) 应用方向:拟作为重点任务, 以媒体处理 (合成、转码、分析等) 作为主要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主干、媒资、简单编辑、审片等媒体处理密集型系统。

3.虚拟化技术

1) 简要说明:是指计算机元件在虚拟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 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 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

2) 应用性质:以物理与逻辑层面的映射和转换, 提高资源利用深度。

3) 应用方向:拟作为重点任务, 以服务器、存储、共享服务作为主要应用对象, 主要应用于主干、媒资等软硬件资源密集型系统。

2.5 新理念引入

1.关于核算:

关注资源使用效率、流程运行效率、任务执行成功率、设备使用故障率等指标, 引入成本理念为系统和业务优化提供对比数据。

2.关于管理:

从系统、业务、资源、用户等运行状态数据统计入手, 应用技术手段为综合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关于整合:

通过系统、流程、资源、信息、安全、服务等多层面的整合, 以技术整合为业务融合创造条件。

3 关于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技术层面改进措施的设想

根据前述对北京台制播业务网络化发展方向的思考结果, 在技术层面从功能性、维护性和展现性需求三个角度考虑了以下落实措施。为方便理解, 部分技术措施采用了示意图的直观方式。需要说明的是, 技术措施的应用是极为缜密、严谨、慎重的过程, 不仅要以业务数据作为依据, 深入讨论和验证可行性和必要性, 还将认真衡量现行业务承受力的因素。

3.1 功能性需求的落实

1.高标清业务兼容:

通过主干平台融合 (见图2) 、总编室编播系统融合 (见图3) 和制作系统接口重构, 提升高标清业务兼容度, 使得不同类型业务可以在制播体系内部运行畅通无阻。

2.业务流程优化

通过审片业务在技术环节配置层面的整合, 以及在环节执行顺序上的相应调整, 并提供基于栏目的灵活配置手段, 提高流程运行的方便度和效率 (见图4) 。

3. 人机效率提升:

通过应用智能分析技术、采取“自动技审+人工复核”替代“纯人工”的工作模式, 降低人工审片压力 (见图5) ;通过应用分布式处理机制, 提高后台服务环节的任务执行效率 (见图6) ;通过推广代理编辑格式, 降低网络带宽压力和设备配置档次, 适应业务负载变化 (见图7) ;通过资料域与制作域之间数据交换的字幕分离, 方便资料的循环利用 (见图8) 。

4.内外服务拓展:

通过重构和加固数据安全交换区, 应对生产网与办公网之间不同类型的业务交互需求 (见图9) ;通过建设综合性生产业务支撑平台, 增强专业化业务支持力度并开展新媒体交互 (见图10) 。

3.2 维护性需求的落实

1.系统可用性:

通过对总编室编播等系统关键业务服务冗余方式的改进, 提高服务可用性;通过主干、总编室系统融合, 降低维护压力;通过新闻演播模块分离加固, 应对新闻频道改革、保障直播安全 (见图11) 。

2.数据有效性:

通过建立媒资数据在完整生命周期内的冗余、校验和复查机制, 以及介质异地存放和管理手段, 初步满足资料容灾需求 (见图12) 。

3.资源整合:

通过对媒资、总编室等共享服务型系统低码率存储设备的整合, 和媒资等存储密集型系统高质量存储的虚拟化管理, 以及建立整个制播网络范围内的公共资源共享池, 初步实现系统资源与业务需求之间的动态适配。

4. 业务监控:

通过实现在流程状态呈现基础上的智能化处理和异常报警功能 (见图13) , 促使系统维护从被动向主动方式转变。

5. 运行数据统计:

通过对业务、系统层面基础生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为系统管理、网络维护、业务管理提供依据 (见图14) 。

6. 安全等级保护:

通过建立等保体系, 达到保证措施合规、控制业务影响、突出实用功能、整合安全服务的目的, 在信息安全角度给予充分保证。

3.3 展现性需求的落实

1.运行状态发布:

通过机房外挂信息展示屏等多种途径, 将系统、业务的状态直观展现出来, 增加网络运行透明程度、促进技术资源的合理规范使用 (见图15) 。

2.整体推广和互动:

通过大力宣传、推广和引导绿色网络操作理念 (见图16) , 力争在应用软件规范操作、存储空间合理分配、技术资源节约使用等方面取得进展;通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连续使用技能培训推广、与节目部门就系统应用情况组织定期交流互动等活动, 使整个网络化制播体系更加开放和包容。

4 结束语

以上对北京台节目制播业务网络化的运行概况, 以及关于技术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的一些思考和设想作了阐述。以网络化阶段逐步积累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经验为基础, 寻求迈向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 促使各种资源在网络化环境下的合理配置和应用, 应当成为最重要的工作方向。总之, 未来技术和业务之间日趋紧密的融合发展, 将成为电视节目整体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技术手段的创新, 将为业务实现拓展空间和舞台;业务需求在应用过程中的进一步明确, 又将为技术实现指明后续发展方向。作为网络化向信息化阶段迈进的关键性阶段, 通过沟通、分析、研究, 突出技术为业务服务的原则, 落实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措施, 从而促进这两者的协调进步, 为电视台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

摘要:国内电视台制播业务的全面网络化成为趋势, 在此基础上, 未来技术和业务层面之间日趋紧密的融合发展, 将成为电视节目整体进步的核心驱动力。高清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将以此为基本依据, 促进这两者的协调进步和应用层次的逐步深入, 为电视台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本文以北京电视台近年来节目制播业务网络化的持续深入实践为背景, 从业务发展概况、技术发展方向和具体落实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上一篇:锐意进取下一篇:省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