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联户(通用4篇)
包村联户 篇1
引言
2009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项目采取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 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成效, 现经调研, 浅谈看法和建议, 仅供参考。
1 影响包村联户工作成效的主要问题
随着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近年包村联户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但总体水平依然低下, 发展进程缓慢。经过调研、分析、总结, 笔者认为影响项目实施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人们的认识因素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工业化的迅猛扩张, 以及商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日益发达, 经济高速发展, 农业的产业地位急剧下降, 农民的思想在市场经济冲击下, 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已不再是农村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的萎缩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成效。
1.1.1 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你为什么要出去打工?”“外面比家里挣钱容易。”“那家里的田地怎么办?”“能种就种或给别人种”“那过年回来吃什么?”“粮食不就2元钱左右1斤嘛。”这是对青壮年劳动力的调查结果。针对毕业学生工作意向调查:“你毕业后愿意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吗?”现在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95%以上都是否定的。农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投入与其经济收益在行业对比中严重失衡, 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发展, 影响了项目的深入推进。
1.1.2 人们对农业技术的认识。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实施者, 农业技术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的认识所决定的。农业技术缺乏合适的渠道传播到农民手中, 导致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显、经济收益增长缓慢, 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包村联户工作的开展。
1.2 农村劳动力因素
目前,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 留守在家乡的绝大多数是老、弱、幼、病等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弱势群体, 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人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农民, 有的甚至近80岁。这些劳动者体力、智力、思想相对有一定局限性, 习惯于传统耕作方法, 对农业生产新方法、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这也给包村联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项目实施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1.3 土地的经营方式
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发展。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 不利于平整土地、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 不利于统一种植结构和调整种植方式, 不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 不利于耕作、田间管理及收获, 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利于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不利于解决水涝、干旱、害虫的危害等等。因此, 项目实施效果受限。
1.4 工作的不对等性
首先, 认识上的不对等。包村联户工作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而农民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不高, 对农业技术的获取方式任其自然, 甚至认为服务是多余, 耽误了其他“正事”。其次是时间上的不对等。推广农业技术、提供技术服务是包村联户的日常工作, 而农民对技术需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季节性, 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产业中, 不在技术需求上, 影响了项目实施成效。
1.5 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问题
1.5.1 农业的产业地位
农业的产业地位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待遇不高、职称晋升和聘任困难、工作岗位艰苦、办公设备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攀高枝”、自然减员、聘任制度不完善、农业院校招生困难等因素造成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青黄不接, 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影响队伍建设。
1.5.2 基层农技站所管理体制问题
有的是“条块结合, 以条为主”, 有的是“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无论是哪种模式, 由于诸多原因, 经费难以保障。技术服务、推广、改进、收集反馈问题、拟定初步方案等等, 都需要经费支持。基层农技人员往往苦于经费问题, 只能望题兴叹。
2 深化包村联户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呈上升趋势, 人力劳动成本及其他相关成本的增大, 农业的经济效益下降趋势严重, 农业生产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关系到农业的稳定与发展, 深化包村联户工作, 对提振产业信心、改进作业方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现根据近年来包村联户工作的实践加以整理, 提出一点见解、建议。
2.1 转变思维, 增强危机意识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农业的产业状况短时间内很难改观, 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人口众多, 耕地有限,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 关系国计民生。可以预测, 如果农业生产这样发展下去, 再过15~20年时间, 将面对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 包村联户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针对目前的土地抛荒、弃置、改变用途现象, 要加强粮食安全宣传, 增强人们粮食危机意识, 为改变局面提供软件支持;一方面要重视农业成果研发和农业技术改进, 完备技术服务手段, 实现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收益的目标。
2.2 转变模式, 提升服务效率
现行的包村联户工作是“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按照考评细则要求,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采取的是主动服务模式, 就像一个医生, 按照一个人可能会发生哪些疾病, 开出一堆药方, 到生病的时候, 又要从药方中寻找对症的药方。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 不利于农民接受。笔者认为可以把目前的主动服务转变为以被动服务占主导地位、适时适情进行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 把包村联户工作落到实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除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农业公共服务之外, 还应对技术理论进行简化, 使之易懂易学, 便于操作。以农民需要为原则, 对症下药, 因势引导, 开展包村联户工作, 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这样既容易为农民接受, 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3 稳定队伍, 加速技术革新
基层农技人员基本上都是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实践经验丰富, 有能力将接触到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 提出初步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基层农技人员面临的诸多困难, 要切实从改善生活办公环境、提高社会地位、稳定人员队伍入手,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鼓励他们为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献言献策。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纽带作用, 让他们在开展包村联户工作的同时, 对农业技术、农业成果进行推广宣传、实施应用。收集应用过程中的不足、经验与建议, 对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梳理、汇总, 为改进提升提供第一手资料, 促进更高层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创新成果, 加速研发革新, 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4 实验示范, 促进技术服务
包村联户工作思路是以点引线、以线结网, 包村联户技术服务工作也应从实验示范开始。人们对“第一次”总是既渴望又害怕, 患得患失, 一旦有人成功, 效仿的人蜂拥而至, 遇到失败, 则“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不相信任何宣传。“喊破嗓子, 不如甩开膀子”, 基层农技人员要充分认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引进先进的、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农业技术、农业成果, 选择区域 (尽量为示范基地) 进行实验示范, 让农民参与到技术应用中来, 切身感受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从亲身实践中看到成效、看到收益, 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农业技术对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的现实意义。开展好一处农业技术推广实验示范, 就能提升一片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促进农技推广工作, 拓展技术服务空间。霍山县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已有了成功的典范。
2.5 群中择优, 培养职业农民
所谓职业农民, 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和主要经济来源的人。职业农民是改变目前农业产业低迷状况, 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随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深入推进, 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如何把此项工作延续、深入、发展下去,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笔者认为, 基层农技服务工作可以转变工作重心, 对近年来包村联户工作中收集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料进行梳理分析, 找寻合适对象, 重点培养, 使之成为职业农民。为职业农民提供技术平台, 实现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 享受经营成果, 改善行业之间收益不均衡的局面, 研究农业技术人员与职业农民相结合的方式, 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各尽所能, 保障农业生产, 促进农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农业科技的改进与发展。
摘要:2009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 取得了卓著成效, 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诸多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 弥补不足, 以更好地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 充分发挥包村联户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建议。
关键词:包村联户,实践,思考
包村联户 篇2
长清区人口计生局
1月6日,全区包村联户走访慰问动员会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对包村联户走访工作进行了研究布署,并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利用9日—13日的5天时间,为127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25400元,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让贫困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圆满完成了包村联户走访慰问工作。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包村联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区包村联户走访慰问动员会后,我局立即组织召开了局长办公会,通过传达全区会议内容,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使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包村联户工作的认识。一是包村联户工作是真正体现“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工作,是我们各级党委、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有效举措,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二是包村联户工作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精心组织,立即行动,积极开展包村联户走访慰问工作11、包村联户走访慰问情况。我局所包村是马山镇崮头村,通过与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的座谈,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深入了解了崮头村7户贫困户的具体困难,给予每户200元慰问金,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亲自送到贫困户手中。局班子领导成员每人联系一户,共为6户贫困户每户送去慰问金200元,并根据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了帮扶救助措施,开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致富帮扶,争取帮助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
2、计生贫困户走访慰问情况。通过层层上报和调查了解,共确定全区11个乡镇、街道计生贫困户75户,每户给予了200元的慰问金。1月12日,局领导走访慰问了三位贫困母亲,为她们送去了花生油、面粉等慰问品。走访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还看望了43户破产企业的计生干部及下岗职工,对她们在下岗失业的情况下还坚守计生工作岗位表示感谢和慰问,为她们每人带去200元慰问金。
怀宁县:为“包村联户”点个赞 篇3
近日, 安徽省怀宁县积极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 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结成对, 让每一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有指定的专业农技人员进行跟踪式服务。
“包村联户”让农技人员与农民面对面交流, 手把手指导, 形成“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技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状况经常进村入户, 指导农业生产, 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 与农民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更深的接触。这种“保姆”式的服务增进了农技人员与农民的情感, 让农技人员真心为农, 倾心为民, 更加接地气。 (汪胜)
包村联户 篇4
为拓展深化全县干部“包村联户”暨“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做好今年“包村联户”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入户走访加强调查研究
1、深化入户走访,吃透村情民意。干部驻村后,要逐户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制作悬挂公示牌,公开联系电话,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谈心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到党员群众中开展村情民意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清所驻村人口、资源、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党员群众需求等情况,撰写村情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
2、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走访调研情况,会同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研究讨论,围绕制约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两年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充分体现扶贫工作“五通十有”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有”目标要求。逐项建立台账,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上报备案。驻村两年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要征求村“两委”干部、群众和所在镇街党(工)委的意见,经工作队审核后,在所驻村进行公示。由本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县下派办备案,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二、落实干部联系农户制度
4、建立市县乡三级干部联户网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要求,确定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重点联系户,分级分类建立干部联系农户工作台帐,明确每名干部的联系户,逐一登记造册,以工作队为单位建立覆盖本镇街所有行政村农户的数据库,并报县下派办备案。一个行政村有多个层次干部联系的,按市、县、乡干部顺序依次确定,确保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联系人。镇街党(工)委负责本镇街范围内的联户工作,做好各级机关干部重点联系户的确定、对接、协调工作。
5、进一步扩大联系农户的主体。在干部驻村、百警联村的基础上,扩大联户的主体,县教育、卫生、经信等部门要制定方案,动员组织本系统人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联系农户工作,打造我县联户工作的新亮点。教师义务联系一定数量的困难学生家庭,在空余时间多到他们家里走访,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千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医护工作者重点联系一些因病致贫户,在日常保健、健康咨询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企业家重点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两代表一委员”(即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人至少确定5个重点联系户,每月通过走访、接访、约访收集社情民意。
6、落实联系农户各项工作要求。联系人要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经常保持与重点联系户的直接联系,全面了解重点联系户的情况,做到“三知四清”:即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认真宣传政策,传递信息,提供咨询,收集村情民意,对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及时写出专题报告;力所能及地帮助重点联系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在村内主要街道和明显位置公开自己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并与村里所有农户建立直接联系,经常上门走访,确保户户到、人人见。
三、突出抓好“五个一”工程
7、实施一项基础工程。立足群众需要,发挥部门优势,通过协调和争取项目等方式,帮助所在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电、水、广电、网络“五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没有达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帮助建设一处活动场所,规范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对村内道路硬化落后的村,年内完成村级公路及20户以上住户街巷硬化;对文化设施落后的村,帮助建设1处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室);对水利设施落后的村,重点帮助建设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实施村居环境提升工程,同步推进亮化、绿化、美化,使所包村达到环境整治和绿化示范村标准。
8、落实一个致富项目。把富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认清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年”活动,帮助所驻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有机大蒜种植面积,发展畜牧、瓜菜、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产业。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争取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土地流转,引导更多农民进入产业化生产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应用技术、务工经商、创业就业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年内至少为帮扶村落实1个惠及多数村民的致富项目。
9、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群众就业、就医、上学、保障、救助等方面的现实困难,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抓住市里构建民生保障“十大体系”的重大机遇,协调落实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险提标扩面,让更多群众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因病因灾因祸致贫的家庭,千方百计帮扶救助。引导群众组建专门的文体活动队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促进政策的落实。
10、化解一批矛盾纠纷。经常到联系的农户家中走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反映群众合理诉求,对不合理要求做好政策宣讲、情绪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记好民情日记和两个台账,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做好重点信访户的思想工作,实现帮扶村无越级访、集体访、信访积案。指导所驻村进一步落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实现村级管理的规范化。帮助村里完善治安防控机制,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11、建设一个好班子。围绕农村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五有”要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好“两增一扶”措施,帮助解决村集体收入短缺、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村班子带动致富、服务群众的能力。全面推行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对农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优秀青年的选拔和培养,帮助所包村每年至少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和2名后备干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对排查出的落后村、难点村,抓好集中整顿,实现转化升级。结合开展“城乡联建创五好”活动,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村党建水平有明显提升。
四、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12、现场推进。根据县委工作部署和阶段性工作安排,适时召开全县深化大规模驻村入户活动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部署工作,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13、例会座谈。县下派办每月召开一次工作队队长例会,各工作队每周召开一次工作组组长例会,听取情况汇报,掌握工作进展,研究分析问题,部署安排工作,特别是选树推广一批驻村工作突出的“第一书记”典型。
14、观摩学习。由各工作队推荐,选择驻村工作成效明显的县直部门单位驻村点和农村党建示范点,相互进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推动工作,重点推广一批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先进典型。
五、健全下派工作管理制度
15、“第一书记”培训制度。举办全县“第一书记”培训班,对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拟邀请往年的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授课。
16、驻村工作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县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规章制度,对驻村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作出具体规定,切实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
17、月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县下派办围绕县里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时间将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安排。各工作队根据安排,做好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县下派办将不定期对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每月进行主题活动典型评选并宣传推介。
18、“下访活动日”制度。每月1日和15日为驻村干部“下访活动日”,下访到村入户开展民情沟通活动,与村民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诉求愿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办理并反馈。注重“下访活动日”活动实效,健全事前征集活动主题,事中围绕主题活动,事后落实反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19、检查通报制度。采取电话调度、暗访检查、督导考核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岗在位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对机关干部联系农户工作成效进行调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考核奖惩制度。修订完善下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部门单位和驻村干部工作责任,对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扬,对不履行工作职责、违反工作纪律的通报批评,直至责令原单位“召回”并重新选派。县下派办将委托第三方,对干部包村联户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并适时通报。
21、信息报送制度。各镇街工作队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负责上下信息联络。“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及时逐级上报驻村工作信息,反映工作情况和有关问题。重要的社会动态、社情民意和本地工作经验做法及好的意见、建议要及时上报。信息宣传列入下派工作考核内容,对信息上报情况进行一季度一通报。
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22、发挥好简报的交流指导作用。做好简报的编发工作,提高质量、增大容量,把握导向、扩大影响,更好地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推动驻村工作开展。
【包村联户】推荐阅读:
包村联户制度10-02
包村联户工作总结06-21
李冬梅包村联户心得体会06-28
潍坊外国语学校包村联户活动实施方案05-26
如何做好包村工作08-12
包村县领导情况08-25
包村干部心得体会05-14
包村工作述职报告09-24
联村联户报告05-18
农村联户沼气工程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