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2024-07-23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共9篇)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1

0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 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 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 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就业情况如下: 本校2015 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 名, 统计时间截止到9 月底为止, 综合就业人数59, 综合就业率67. 81% , 灵活就业率8% , 实际就业率为59. 81% 。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 “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 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3. 4% , 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28. 73% , 未就业率32. 18% 。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 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 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 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 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 导致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 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 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 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 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 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 是摆在所有高校, 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 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 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 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 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

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 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 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 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 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 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 打破原有班级结构, 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 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 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 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 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 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 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 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 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获得医师执业资格, 合法上岗, 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

全面优化课程结构, 提高培育精度, 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 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 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 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 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 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 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 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 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 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 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 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

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 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 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 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 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 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 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形成自己的专长, 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 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 结语

综上所述,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 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 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 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 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参考文献

[1]李皓, 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6) :741-743.

[2]牛春红, 刘斌焰, 李丽芬, 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1) :16-18.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2

毕业实践及毕业综述(专科)

网络学习伴我成长

许飞

11级秋

数控技术

学习中心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

月日

网络学习伴我成长

在接近三年的的网络学习与不断的工作中,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学会:忠诚信用,敬业守纪,团结协作,精准高效,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为人表率。企业能否实现生存价值的最大化,取决于自身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追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持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与时俱进,增创新,大力培养和实践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所以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工作的能力。

我目前在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工作。我们公司主要分成四个分厂:结构厂,涂装厂,装配一,装配二。而我所在的结构厂主要是为挖机生产结构部件。我所在的工段是加工中心工段,我们工段目前有六十一人,一名工段长,两名工位长,一部分正式工和实习生组成了我们加工中心工段。虽然我们的分工不同,但是我们相处的很融洽,因为我们都能意识到我们是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

能更好的工作。

我们加工中心工段有七台主要的设备:两台法纳克系统的卧式双面镗铣加工中心,一台生产斗杆,一台生产动臂,分工明确。两台西门子系统的卧式加工中心主要生产挖掘机的主体。机床系统都是比较先进的系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两台80摇臂钻床主要是加工主体上余下的孔和攻丝。还有一台数显机床主要是

加工一些小挖机的斗杆和动臂工作。

我们工段分工明确,工位也有两个工位:卧式双面镗铣加工工位和卧式加工中心工位。我在的卧式双面镗铣加工工位主要是对挖机的斗杆和动臂的加工。我们生产用到的程序都是技术员编制好输入机床里的,加工的时候由操作人员调取程序进行生产,严禁私自对程序修改。我们都是按步骤对工件有序的进行加工,确保工件的质量。

现如今我们徐工挖机在巴西和上海都建有分厂,我们徐州的徐工挖机基地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坚持公司综合管理方针------诚信守法 以人为本 先进可靠 及时有效 持续改进 和谐发展 打造国际知名挖掘机品牌。我们公司不断地扩大,我们工段也不断地壮大,相信我们公司的明天更美!

二、工作内容

1、生产操作流程

首先要装工件,要学会怎样使用辅助夹具,怎样指挥行车,怎样放置加工好的工件,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其次要观察操作面板,弄清楚每步程序,时刻观察道具及程序以及加工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最后要测量,检查每个工步完成后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如果有异常,要及时补修,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加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工作场地的卫生,及时清理周边的铁屑,以及机床上的铁屑,以免伤到人或工件或机床。每个工步完成后,要检查刀具是否完好,如有破损要及时更换,要保证刀库内的刀片可以使用。以避免下次使用时出现问题,装工件或卸工件时属于登高作业,一定要带好安全帽以及安全带,并穿上防砸鞋,行车作业时一定要站在安全位置,一定要按要求指挥行车,不得随意指挥,以免发生安全事

故。

①安全方面:每个工位中都有各自的安全规程,在本岗位中最基本的安全规则就是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耳塞,安全带等。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培训,学习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急救常识,安全标示,操作规程等等。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我明白了安全时时注意的重要性,明白怎样去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设备。②文件填写方面:每天早上来到第一件事就是对量具和机床个部位进行点检,填写好数控卧式镗铣床日常维护点检表和计量器点检表。在填写计量器点检表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量具是否损坏并进行校正。在填写数控卧式镗铣床点检表时一定要先检查各部位工作良好后在打对号,接下来要把前一天的工作成果填到加工中心生产情况表上,并把产品型号输入电脑内。工作过程中每干完一件活要填写徐工挖机自检纪录表,在填写徐工挖机记录点检表时,一定要严格测量尺寸,确保检验准确保证质量合格,工作结束后要填写工作时间表,要注意周五要周保养,所以工作时长和保养时长同前四天不同。不管填写任何表都要严谨,认真。这样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工厂的效益。

③刀具方面:目前所加工的工件是挖机的斗杆,所用的刀片有镗孔刀,面铣刀,阶梯镗刀,飞镖镗刀等刀具。各类刀片都有各自的特点,φ80的粗镗孔刀的圆弧半径为0.8,mm,精镗刀的圆弧半径为0.4mm, φ90的也是这样。φ80的阶梯镗刀的圆弧半径都是0.8mm, 但粗镗刀片上有菱形图案,半精镗刀片上是心形图案,精镗刀片要比前两个要小。在刀片盒子上PR代表粗镗刀片,PM代表半精镗,PF代表精镗刀。在加工中用到的刀具有很多,我学习了很多的认识刀片的知识,但我还有很多的没有掌握,我一定好好的努力。

2、遇到的问题

①对程序中的一些指令还不太熟悉,对加工工件的程序还不能独立的编写和修改,②对工序顺序的安排不太理解,这样的安排加工顺序有什么用意。③对各种刀片还不够熟悉,不能完全准确快速的判定出各种刀片的用途。④对一些需要自己刃磨的刀具,例如:麻花钻,白钢刀等还不能熟练掌握它的刃磨方法和技巧。⑤对机床的各种设备,各种电气设备,润滑系统等等还不够了解。⑥因为对程序的不大精通,所以很难提出什么改善措施。⑦不积极参加集团活动,不想挑战自己,不想面对困难,更不想战胜困难,不清楚该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该怎样定位自己,又该怎样提升自己,特别是该怎样搞好与上下级的关系,让上级知道自己的存在并发现自己的才能。⑧不能够静下心来,理一下自己应该从何学起,应该怎样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懂得及时记录,不够勤快,知道一些杂货的存在,但有时无视它,总是想着闲着偷懒。

3、解决措施

①对程序中的难点逐个攻破,虚心的向老师傅们请教,并利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其它图形的编写,逐步掌握各类零件的编程。②对工序不了解可以问师兄或老师傅,或编写工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弄懂,才能提高加工质量,才能为自己安排工序、加工方法等打好基础。③对刀片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进行梳理,而且平时要多关注,多更换刀片,多区分各类刀片。④对于刀具的刃磨一定不能因为脏或累放弃自己的学习机会,要勤动手,勤摸索,才能成为一个全技能的人才。⑤对机床的构造可以查阅书籍或请教师傅或上网查找。如果有师傅修理机床更要虚心学习,也许有一天自己的机床没人修,自己也可以进行修理。⑥熟悉加工程序,进行分析梳理才能发现更好的编程方法。要勤学善思,注意观察,注意各种细节善于发现,发现更好的辅助工具或其他方面。⑦要要积极参加公司活动,自己不尝试一下,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极限有多大,而且参加活动还能展现自己,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勇于挑战自己,活得更精彩!

三、总结及体会

1、通过网络学习联系实际工作,我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纵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在产品的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3.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机床操作能力,使我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4.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进步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3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各类卫生学校升级转型,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少, 专科毕业生逐渐成为主流群体。护理专科主要有普通高考专科、三校生升学专科和成人高考专科。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专科生就业意向, 结合医疗卫生就业市场需求, 使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针对近年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 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就业特点, 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针对各学校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 共调查538人, 其中男生62人, 女生476人。

2.2 工具

2.2.1 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自编问卷, 共发放问卷538份, 收回538份, 均为有效问卷。

2.2.2 调查问卷内容分类统计表

调查问卷共设置21个问题。收回问卷后按照就业准备、就业选择、就业信息途径3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并绘制成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就业准备 (见表1)

调查显示, 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准备存在差异, 3种类型专科毕业生对于就业都充满期待, 已做好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毕业生都希望得到就业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考虑继续提高学历的比例都相对较低, 反映其对于现状的满足。其中, 普通高考专科和三校生升学专科的学校, 对于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重视程度高于成人高考专科院校, 对毕业生就业帮助更大, 说明这些院校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很重视。但总体来说, 各类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需要加强[1]。

3.2 就业选择意向 (见表2)

调查显示, 3种类型毕业生对目前护理专业就业市场均有足够了解, 期望就业以所学专业为主,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医疗单位就业, 对职业充满期待, 对就业充满信心。普通高考专科毕业生对就业医院级别期望值较高, 主要定位为三级医院, 而三校生升学专科和成人高考专科毕业生定位为二级医院, 符合目前就业市场现状。毕业生更愿意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区就业, 更多选择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岗位工作, 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对于职业有更高要求, 希望有机会从事管理岗位工作, 或参加公务员考试。普通高考专科毕业生不愿意选择落后地区、部队医院基层卫生院就业, 更不愿选择私立医院就业, 这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说明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等问题[2]。

3.3 就业信息途径 (见表3)

调查显示, 3种类型毕业生中大多数人高度关注就业, 并采取各种途径了解就业相关信息。总体就业难度较大, 成人高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较多, 但主要依靠自己和家长,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很少, 说明学校在就业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信息不畅等问题。

4 讨论

4.1 学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 护理专科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做好职业规划是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 结合就业市场需求, 通过教育产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医疗改革需要的人才。

(2) 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社会要进步, 个人要发展, 目前基层、社区卫生院以及私立医院、落后地区都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 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更容易生存和发展, 更有机会取得成就, 更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应鼓励毕业生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4.2 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准备

4.2.1 职业素质准备

就业的先决条件就是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这也是学校教学的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临床实习, 促使毕业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达到护理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就业和职业生涯打好基础[3]。

4.2.2 心理准备

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便尽快适应工作。步入社会的心理教育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就业指导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工作。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心理学教师, 或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定期集中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工作, 对于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有计划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4]。

4.2.3 就业信息获取

学校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医护人才缺乏和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之间存在矛盾的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医院之间沟通不畅。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 安排专人, 收集各类医院的招聘信息, 这样既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 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收集、甄别、归类就业信息, 并以一定形式公布, 使学生和家长获得更多、更好、更准确的就业信息, 更好地做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就业选择。

4.3 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学校应和各类医疗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建立通畅的人才流通信息渠道, 建立人才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要充分利用医院实习环节, 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直通车, 建立公平的就业平台[5]。同时, 加大与医疗相关行业的沟通与交流, 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当前医疗机构护理人才严重缺乏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在办学层次、教学质量等方面, 要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要, 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 为其就业打好基础[6]。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 拓宽就业渠道, 搭建就业平台, 解决医院需求不足与学校培养过剩之间的矛盾, 从而促进卫生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8) :84-85.

[2]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30-31.

[3]郭盈, 范宇莹.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J].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 (3) :677-679.

[4]陈艳琛, 杨小芹.护理专科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辅导对策[J].当代护士, 2009 (9) :81-83.

[5]潘颖.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9) :130.

专科毕业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践中去为自己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进入大学以后,我认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要追求上进,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地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在校期间,我经常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在陶冶情操、阅读他人成败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来完善自己的思想。

在校期间,曾接受过课外组织的房地产评估学课程培训,在整个培训期间能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工作,虚心请教,踏实认真,掌握了房地产评估的就基本知识和技能,最终拿到了相关证书。

对待工作积极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能够从一而终,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 能够积极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生活方面质朴节俭,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态度,平易近人,诚实守信,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性格坚韧,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于法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冷思考 篇5

一、社会原因

1、大学连年高速扩招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2007年, 全国应届毕业生495万人, 相比1999年的101万人, 毕业生总数增长了4倍多。自1999年全国大规模扩招八年时间里, 大学毕业生总量以几何速度增长, 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如此, 但每年报考法学专业的学生不减反增, 招收法学专业的院校遍地开花。据统计, 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数增长了448倍。2001年, 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292所, 2005增长到559所, 2007年全国已有603所法学院系, 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数十万。法学是个专业性及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学科, 不同学校的学科发展程度, 师资水平有差别, 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也参差不齐。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 质量参差不齐, 竞争激烈, 这就导致处于法学专业教育学历底层的法学专科毕业生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陷入困境。

2、公检法公务员系统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司法考试的限制导致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此系统工作

在法学专业毕业生看来, 学习法律就是为了能进公检法系统;另一方面公检法单位工作稳定, 待遇较丰, 社会地位较高为人们所羡慕。许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宁愿放弃其他适合的工作, 只求能捧上公检法这个“金饭碗”。但是自从实行了司法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后, 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要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 必须既通过公务考试又要通过司法考试, 而且, 要担任法官、检察官等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司法考试报名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这样法学专科毕业生要进入工作, 必须要再深造。

3、律师行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毕业生去律师事务所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自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 律所招聘大多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这让毕业生望而却步。而且, 我国目前的律所大都是合伙制, 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效用人机制, 没有人才储备的积极性。专科毕业生进去工作, 大多是做律师助理或做些贷款合同签订等文书工作, 发展空间少, 薪酬待遇较低。

4、企事业单位对法律人才的认识不一导致毕业生未能大批量地就业

一方面, 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 使用法律人才属于高消费, 毕竟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 考虑到成本问题, 不愿意供养一名法律人才。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面对庞大的毕业生市场, 学历歧视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庞大的毕业生就业队伍以及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刺激了用人单位的选人胃口, 使得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 能用本科生的招研究生, 能用专科生的招本科生, 这种情况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能做到人尽其用。片面追求高学历, 不顾学生个人能力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专科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也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浪费。

5、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让毕业生无所适从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 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 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在教学过程中, 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 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却忽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 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二、毕业生自身原因

1、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 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 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 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 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 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 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 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根据调查显示, 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其次是国有事业单位, 对小公司, 小企业看不上。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 缺少吃苦耐劳精神, 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极少。大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对找工作比较盲目, “一窝蜂”现象严重。其实, 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 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 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 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 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 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2、毕业生就业“扎堆”现象严重

据2007年就业调查显示, 全国法律毕业生流向的地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55%, 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3 7%,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6%,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2%。大多数学生是“孔雀东南飞”。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流向依次是:省会城市43%, 地级城市31%, 直辖市26%。广东法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而广大基层单位需要大量的法学人才, 尤其是市县以下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法律人才需求非常大, 却无人问津。这就导致一个表面过剩和实质缺乏的结构性矛盾。学生选择就业地区的集中性造成了原本能就业而主动失业的情况。

综上所述, 为缓解法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 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 用人单位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只懂法律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学校应当鼓励法学学生跨学科, 跨专业学习,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尤其要督促学生, 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有计划地去培养自己的“第二专业”。在相关“法律”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 不要去挤独木桥, 而是独辟蹊径, 在金融、保险等其他行业领域任职, 积极调整自我认识, , 面对现实, 务实地寻找就业机会。第二,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必须考虑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择己所爱, 择人所需, 调整就业期望值, 认识到不是每个毕业生都适合去做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 这样才能在职业选择中少走弯路, 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中国还存在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 中小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 中小企业都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 一些山区县市的检察院、法院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 法律毕业生要改变就业期望, 积极投身到山区的法治建设中去。另外, 法律专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自学考试或参加全日制专科插班生考试提高自身学历,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 国家和社会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公务员加分, 生活补贴, 户口档案迁转, 社会保障, 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让毕业生无后顾之忧地到中西部、基层地区就业, 发挥才能, 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红霞.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 :18—19

[2] 王倩.论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J].教育探索.2007 (7) :129—130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6

1 调查对象与内容

1.1 调查对象

以2006年以后毕业生为主, 分别对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等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和医德医风的评价;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 (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 (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理论水平的评价; (6) 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意见和建议; (8) 毕业生就业后更重视的素质和能力; (9) 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0) 毕业生结合工作实际, 对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小组对近300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3份, 有效回收率为27.67%, 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比较认可, 无论各项细分指标, 还是总体指标,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认为我校毕业生表现良好 (8~9分) , 毕业生工作岗位专业对口率较高, 达90%以上。其中, 9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高, 医德医风好;近9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工作态度端正、爱岗敬业, 有团队协作能力;8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岗位技能和临床操作能力强, 服务意识好, 但创新能力一般, 也有个别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交际能力不足;7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评价为合格 (6~7分) ;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 有一定专业基础;个别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外语水平偏差, 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2.2 走访调查情况

调查小组还走访了5家用人单位, 邀请10家用人单位到我校, 以咨询、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 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 特别是对我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素养, 以及一般工作技能和素质都给予了较高评价。从调查情况来看,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毕业生政治素质高, 医德医风好, 业务能力强, 不但能“下得去, 用得上”, 还“留得住”, 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 勤学好问, 上进心强, 一般都是一线岗位的业务骨干, 但尚存在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综合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有限等方面。用人单位强调, 随着就业竞争不断加剧, 用人单位不仅注重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 更重视毕业生的政治素质;不仅重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 更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学校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强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强化仿真临床实训、模拟场景实训, 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等, 使毕业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而且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

注:10分为优秀, 8~9分为良好, 6~7分为合格, 6分以下为差

2.3 毕业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交流情况来看, 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 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 应用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应加强“三基”教学, 增强毕业生心理健康素质, 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2) 毕业时掌握的就业信息不多, 且不及时。 (3) 缺乏更深入的临床学习, 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4) 与病人沟通不够细心, 贴心服务有所欠缺。 (5) 临床应变能力不足。 (6) 缺乏职业规划。

3 对策及建议

3.1 要以全局观念认识就业工作

学生就业工作只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重视远远不够, 各部门、院系应以全局观念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 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宣传和就业跟踪服务,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3.2 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学校要积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使学生在医疗卫生环境中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3.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同时实习能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直接联系起来, 有利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全面考察, 实现双方的相互选择。

3.4 加强学生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培养,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会学生做人, 使其认识到在工作中服务意识好、工作认真的毕业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5 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调查显示,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我校主动与其联系是一个双赢、互惠互利的举措, 并愿意与我校签订合作协议, 希望以后加强联系, 互递信息。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 邀请成功人士来我校作报告, 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等, 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开设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邀请用人单位专家到我校兼职授课, 借助校外人力资源, 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 帮助毕业生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 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丰富教育内容,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3.6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工程, 必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中。首先, 要不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专业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 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 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医学相结合,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着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教育, 培养学生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课程教学, 使学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3.7 精心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 又有赖于其自身具备的内外修养。事实表明, 各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 融素质教育和专业培养于活动中;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优势, 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受益。

3.8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7

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 到教师教育岗位就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

有关数据表明,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 说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育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大多都是需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范毕业生。这样,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路便越走越狭窄, 不得不寻求其他就业出路。

2. 专升本考试招生受限制,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少。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不再打算报考专升本, 而是希望立即就业, 在工作过程当中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学历。

3. 到公司企业就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

这一变化足以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就业压力的增大,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到公司企业已经成为实现其就业的主要途径。

4. 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

基层、西部和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 那里急需人才, 是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认识到这一广阔的就业天地, 渐渐对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有了新的认识, 思想上有了认同感, 并且能够走出这一步, 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应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要实现广泛就业, 就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勇于走出师范狭隘, 到西部、基层、农村, 先就业, 后择业,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1. 走出师范狭隘, 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广大师范毕业生在校期间, 就应该及早做好准备, 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多能, 以便选择各种行业和岗位。

2. 树立“骑驴找马”的就业观。

据某晚报一篇文章报道, 去年某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 毕业时一直希望能够到一个知名大公司去工作, 但结果却屡屡碰壁。在多次“折戟沉沙”后, 他决定“从小做起”, 应聘到一家小公司工作, 月薪600元, 工作也很辛苦。半年后, 由于他表现出色, 工资涨到了1000元。这时候, 他凭借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 终于应聘到他理想中的那个知名大公司, 底薪就有1200元。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广大毕业生, 想一下子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只有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锻炼、积累一段时期之后, 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心态。

3. 准确定位,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精英, 应认识到自己仅仅是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一部分。因此, 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社会职位要求, 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需求中有客观的定位, 如果毕业生自我定位准确, 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 并且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越简单, 求职将越容易实现。反之, 条件越多、越高, 实现起来越难。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狭窄, 因此就更需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 调整就业期望值,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4. 到基层、西部、农村去就业。

基层、西部和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 那里缺少更多的人才, 是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

5. 放远眼光, 脚踏实地, 着眼未来。

看待一份工作, 不能只看起初的工资待遇, 更要看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是否具有成长性。如果一开始就过于挑剔, 只会错失发展机会。

三、学校以就业为指导调整专业设置

师范专科学校不应该在就业工作上处于被动位置, 要有信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难问题, 关键是提高毕业生质量,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竞争意识, 增加竞争能力。就业部门应采取措施调动学校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鼓励实施招生与就业相挂钩的政策, 促进学生就业;加强院系就业情况通报, 鼓励外校保研,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而大量的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 学历不再是制约就业的唯一因素。传统形式的应试教育只能解决学生的学历却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 书面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导致了“人找岗, 岗也在找人”的局面。用人单位已从原来的唯学历观转变为学历与技能并重的理性择才方式。

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一些需要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的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 学校应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开设非师范教育特色班, 以就业为导向, 注重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 培养上岗就上手的实用型基础人才。学校在完成传统学历教育的同时, 还要引进企业先进的技能培训课程, 直接针对企业的需求, 重点传授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知识与实践操作。

综上所述, 在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下, 作为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 要想顺利就业, 首先就要认清就业形势和现状, 转变就业观念, 与时俱进, 学校则要以就业为指导调整专业设置,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就业, 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此环境下, 如何转变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以及学校以就业为指导调整专业设置已成为解决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敏.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压力及对策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2]大学生就业步入“大众化”时代—2004年就业形势——与特点[N].中国教育报, 2004.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8

1 当前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和社会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槛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 专科毕业生的特点

在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学生较本科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专科毕业生理论水平相对较弱。由于本身先天入学时的成绩和后期学校教育方向,专科生在理论学习上较本科生相对较弱。其次,专科毕业生自信心相对较弱。由于历史条件,往往会让专科毕业生在同本科毕业生一起找工作时,缺乏自信心,面对众多工作不敢去勇敢尝试。第三,专科毕业生就业素养缺乏。由于专科学生学制时间较短,在校期间磨炼的机会较少,在个人素养和就业素养方面较本科生缺乏,特别是在面试期间往往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第四,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由于自信心、就业素养缺乏等原因,导致专科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不明确,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错失就业的良好时机。

3 如何做好专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专科毕业生的特点,结合笔者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做好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3.1 提前就业指导

针对专科生学制短的特点,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提前进行。结合笔者工作的软件学院,学生学制为两年。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开始,我们便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让他们也认识到社会中的就业现状,从入学开始,就带着就业的目标来学习,有的放矢,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3.2 就业指导细致化、个性化

由于专科毕业生缺乏自信,就业素养低,同时较本科生个性会更加突出,面对他们这些特点,在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特别对他们就业指导做到细致化和个性化。在就业指导中,要多传授他们就业技巧,比如指导他们制作简历、面试注意事项等众多细致的知识,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强就业模拟指导,增加就业经验。

3.3 与专业技能结合加强就业指导

专科毕业生的一大优势是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针对他们这方面的优势,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多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在就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

3.4 校企联合,加快就业

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大部分都会有一定的实训期,专科院系或者高校往往会有些合作的实训基地或公司。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良好的优势,加强校企联合,在学生实训期间便在企业工作,一方面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在学习的工作中体验实际工作。更有条件,校方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学生学习的工作中,联合培养,毕业后即就业。

4 结论

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专科毕业生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一些用人单位便是看中他们专业技能高,要求不高的特点,对于一些岗位专门招聘专科生。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给学生树立自信,在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多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

摘要: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严重,而高校中的专科毕业生在当前这种严峻形势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几点对该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专科毕业生,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忠华.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2]崔海涛.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5).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篇9

1 就业形势分析

1.1 社会就业大背景制约中医、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 我国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377.47万人, 比上年增加70.68万人, 增长23.04%[1]。可以预计, 随着大学生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1.2 就业能力影响中医、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

在“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 毕业生自身表现出来的就业能力对其能否顺利就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调查显示,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具有多元化倾向, 学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 对自身未来发展比较迷茫, 信心不足;在就业倾向上, 虽然将理想与现实结合, 认可农村基层单位, 认同社会平均月薪, 接受先就业再择业, 但受多元化因素影响, 所占比重仅为42.1%;从就业途径来看就业能力, 有28.7%的学生选择通过亲友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来就业。多元化的心理倾向导致学生自我定位不准, 影响就业。

在对中医药专科学生的专业水平调查中发现, 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仍有欠缺。表现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中医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各有侧重, 未能满足他们参加国家中医类执业资格理论考试的知识要求。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受入学时自身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制约, 中医药专科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把握上有欠缺, 不少学生对就业单位组织的就业考核或考试没有信心, 认可自己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仅占全部学生的33.6%。通过对就业单位的访谈了解到, 就业单位对中药类毕业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认可度高, 而有37.5%的中医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极大地提高, 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调查发现, 就业单位相关领导对中医药专科学生在个人素质与公关能力方面的评价为基本满意, 部分为不太满意, 仅少数评价为很满意。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到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与接纳。

1.3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医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医药市场, 中医药市场的大小及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对中医药专科毕业生的吸引力与接纳数量。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社会普遍认可中医药的作用与价值, 但对中医药的现状及前景心存疑虑。88%的社会人士能接受中医药专科毕业生为其服务, 不清楚的为8%, 仅有4%的表示拒绝, 拒绝的理由为专科生水平有限或对中医药不认同。56.4%认为中医药专业和其它专业进行综合比较无明显优势或劣势, 15.8%认为中医药专业不如其他同级专业, 另有24.2%表示对这类专业不了解。对中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的看法上, 41.2%认为不容乐观、不断改进、会有突破, 28.7%认为市场小、生存艰难, 18.3%表示不清楚。也正是基于这些认识, 当被问及“如果自己儿女去读专科, 是否支持其选择中医药专业和选择中医药行业”时, 30.2%表示支持, 41.7%表示不清楚, 28.1%表示不支持。访谈对象多利用所在地的中医药部门和现代医药部门进行比较来佐证其观点。可以看出, 中医药的实际发展状况尤其是行业收入状况左右着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 决定着专业对社会的吸引力。

2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 客观原因与对策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转型, 社会上富余劳动力充斥, 毕业生人数增加, 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就业信息不畅和就业指导欠缺, 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对自我的定位。这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帮助, 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的方针政策, 了解市场, 收集信息资料, 准确自我定位, 调整就业期望值, 明确就业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适应程度不够, 导致中医药专科学生在执业证书与实践工作中的知识需求未能协调, 以及由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制约, 客观上影响到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在目前形势下, 这需要学校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在保证专业特色的同时保证专业基础知识满足就业执业的需要;另外, 可借助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实践机会, 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 增强动手能力, 最终真正成为理论知识够用, 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目前中医院临床应用中医药的比例减少, 中医药产品创新不足。出现了中医阵地的严重萎缩和乏人乏术的困境, 中医医院和中医人员严重“西化”, 中医特色优势淡化。从中医药占医药卫生市场的份额来看, 2006年全国中医药统计表明:中医事业费仅相当卫生事业费的6.68%;中医 (综合) 医院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为6.23万元, 不足综合医院13.79万元的1/2。这既需要中医药行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增加就业岗位的质与量, 更需要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专业思想巩固方面加强教育引导。《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 到2010年, 我国将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特色突出的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可通过邀请中医药专业人士讲学、参观访问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等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2.2 主观原因与对策分析

调查显示, 在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 专科生源质量较扩招前降低。少部分中医药专科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偏颇, 主观上存在功利性较强, 就业期望值过高, 盲目跟风, 缺乏正确的自我规划, 影响和制约了就业;一部分学生思想上对自我要求过低, 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培养与提高, 自身素质大打折扣, 缺少了主流社会所需要的责任心、进取心、主动性、忍耐性、独立性及社交场合需要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性等, 就业单位难以录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具体操作上, 方法较多, 比如运用体育劳动等培养学生的韧性, 提高身体素质, 利用第二课堂、专项兴趣活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同时,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问题不容忽视, 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影响,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2]。面对就业压力,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学生应和家庭成员一道及时认清形势, 不断充实自己, 锤炼自己, 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及早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转变就业观念, 先就业再择业, 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3 结语

中医药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有国家良好的政策支持,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将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能力较强和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促进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 2007-06-07.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产业下一篇:爱与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