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行政毕业论文(通用4篇)
专科行政毕业论文 篇1
为各级机关、团体和组织中枢的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质应用型人才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 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全新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 以互联网、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给“以技术为手段, 强调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资源、对象等的开放”为特点的开放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四川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实践教学改革, 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相互配合, 以及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机遇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以及3G、4G技术的推进, 新媒体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新媒体的传播不仅引发了传播模式的变革, 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的新变化。这些变化, 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
(一) 新媒体为开放大学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途径多元、交互便利的新平台
当今, 随着高速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 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 实现了网络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无缝融合。因此,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既可以借助新媒体, 挖掘丰富的资源, 进行继承和创新, 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特别是移动终端设备快速、主动地传播有效的学习资源, 而无须受时空的制约, 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 从而为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提供途径多样、交互便利的新平台, 提高行政管理整体教学的数量和质量。
(二) 新媒体技术推动了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新媒体带来了海量信息, 能为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带来实时信息, 能够很快搜集到典型范例和案例, 并将其运用到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工作中, 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效率。同时, 新媒体技术实现了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 通过构建虚拟场景增强学生的情境感, 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 突破教学的难点, 掌握教学的重点。新媒体技术的这种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了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
(三) 新媒体信息的互动增强了师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网络新媒体中, 师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可以与浏览自己观点的人进行互动, 自主地吸收自己所需的知识, 在互动中接受教育, 在通畅表达中展现自己, 使师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此外, 网络让实时发生的政治事件、社会现象、身边见闻以及成千上万的人对某一问题的碰撞及时呈现在师生面前,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获得极大的参与热情,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 新媒体已经与人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新媒体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有诸多优势, 但其在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仍面临着挑战,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 海量信息分散学习注意力
很多学生上网并没有明确的目的, 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学习。网络上的信息多且杂, 极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在碎片化的学习和碎片化的知识中把知识和能力再系统化和整体化, 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传统教学模式面临转型
新媒体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也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应运而生。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将新媒体多元化的展示技术充分运用于开放大学课程实践教学当中, 是每一个开放大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应对的问题。首先, 要统一认识, 让每一位开放大学的教师都能充分感受新媒体浪潮的冲击, 意识到采用新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其次, 要对现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以便所有教学工作者都能熟练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创新。最后, 现有的教学制度需要为适应新媒体教学而进行变革创新。这些变化对现有的学生、教师及学校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可能会在各方面遇到挑战。
(三) 给教师和学生角色关系带来了挑战
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自然地将网络中呈现的事件与课程相联系, 进而质疑老师讲授的观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 同时还是信息的生产者。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原有的储备、经验等各种优势不再明显, 而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教师必做的功课。
(四) 开放大学现有教学平台亟需升级, 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及技术支持
在新媒体实践教学环境下, 各类技术平台的运用如, 虚拟实验室、网络考试平台、手机作业平台等需要相应的教学软硬件的支持, 而如何做好开放大学实践教学技术支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程。
三、新媒体时代下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探索
(一) 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
从当前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 基本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仍然很大, 而培养学生的办公技能、分析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课程却很少。四川电大调整了现行计划中政治理论性太强和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 同时强化原有计划中部分课程的专业化色彩。例如, 公共英语课《英语 (一) 》《英语 (二) 》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课程, 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单单要学习英语中理论性的部分, 更需要实用性和沟通功能。因此, 可将公共英语课改为开设《秘书实用英语会话》, 这样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这样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日常工作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工作需要, 实现开放大学职业化的教学目标。此外, 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在成人专科教学计划的学习周期应单独开设《行政管理专题实践 (一) 》和《行政管理专题实践 (二) 》两门专业实践性课程。专题实践课程既可以针对整个专业也可以针对某一课程开展实践;其实践内容灵活, 可以依据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要求开展。
(二) 利用新媒体优化课程实践教学, 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实践教学是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新媒体技术, 可以实现传统现场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等方面的改进。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该重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变革, 利用新媒体筛选具有时代感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践教学参与度。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选取最新的热点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的讨论、辩论, 将案例分析讨论延伸到课外, 使课外实践教学成为可能。在教学方式和平台上, 网络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模拟教学和网络考评。通过构建虚拟场景增强学生的情境感, 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 突破教学的难点, 掌握教学的重点。提升校内软硬件设备, 构建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比如, 利用“社保五险合一”模拟实训室, 开展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实践教学。
(三) 利用新媒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由于电大专科层次的学生受到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 使社会实践 (调查) 很难落到实处, 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而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质量又难以控制, 社会调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社会实践这一环节, 指导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监管、评价、协调等作用,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使社会实践成为一种真正的实践教学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实践。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和各地学生的特点, 利用便捷的通讯方式,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比如, 向学生推荐“数据星”网站开展问卷调查, 或者通过微博等发起相关调查研究, 编制问卷、收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 将课程上所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落实到社会实践当中, 形成实质成果。
(四) 利用网络互动平台, 全程指导毕业作业环节
考虑到电大专科学生的在职学习时间紧迫、理论基础较弱等特点, 可以将毕业作业与课程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进行深度融合, 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例如, 四川电大尝试采用“四个一”模块进行考核。即, 一门课程综述、一次案例分析、一项制度评述、一种思想流派介绍。作业采用教学平台和指导教师微博同步发布, 每一个模块均有指导教师的具体讲解和要求, 师生可以通过微博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完成过程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和总结, 反馈效率高, 最后学生形成纸质的成果。
(五) 提升教师素质, 整合教师资源, 搭建网络教师团队
新媒体的发展, 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更新教学理念, 提升网络素养。教师向“组织者”“促进者”“反思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顺应社会的变化, 关心学生的需求,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开通微博、微信订阅账号等方式, 将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并搬上交流平台, 与学生一起互动学习。在社会实践和毕业作业环节, 指导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的引路人, 所以加强相关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政策支持等非常重要。
此外, 利用新媒体, 可以整合开放大学系统的优势, 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团队, 定期召开行政管理教师团队双向视频会议, 将各地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进行整合, 并进行教材编写, 或探讨考试改革。
(六)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采用目标考核和过程监控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能力训练, 加强过程管理。例如, 对学生的课程考核, 不能仅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考核依据, 而应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各阶段完成情况等给予平时成绩, 使成绩考核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3 (4) :5-10.
[2]古小华.关于电大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123-125.
[3]严冰.实践教学:老生常谈与求新图变[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2 (4) :18-22.
[4]刘莉, 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教学一线的探索与反思:第三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2 (4) :5-15.
专科行政毕业论文 篇2
试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
分校(站、点):福州电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写作提纲 绪论:
我国于1994年3月8日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为公务员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
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200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我国人事部联合印发《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以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为依据的 对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标准、程序 结果使用及相关事宜作了全面规定
这样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备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体系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应发现在公务员考核中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本论:
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
我国对干部的考核 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对公务员的考核方向、重点均不相同 这样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 没有对比性
无法准确判断以往考核是否科学 不能高效地将考核制度及内容完善
2、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 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
但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
甚至个别单位至今还没有制定岗位责任制 这就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难度 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
这是导致考核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的重要原因
3、方法简单化
我国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地方和单位不重视考核方法的选择和把握 轻视平时考核 只重年终考核
甚至只重年终评优;不看工作好坏
一律按部门按比例四舍五入分配优秀名额;重点性考核 轻定量考核等就是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突出表现 也直接导致了考核中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内容摘要】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中得出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形成的原因
以及杜绝公务员考核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全文三大方面的阐述
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
那就是--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 考核 管理 制度 制度化
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公务人员 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行使行政职权
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1] 自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宣布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至今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
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在这里我想就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中枢” 它是公务员录用、晋升、工资福利、奖惩等的基础和依据 同时又可为人事决策的科学化和改进人事制度提供指导 客观公正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 保证廉洁
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事行政的重要一环
是发现、选拔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国自1994年3月8日
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
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但同时我们也应发现
目前在公务员的考核中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探讨如何改进考核制、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这对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中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实话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首先通过全面考核
激发了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使机关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公务员普遍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
促进了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其次通过全面考核
详细了解了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 及时发现了大批优秀人才 促进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应发现在公务员的考核中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考核中流于形式和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同时并存 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加考核的人员包括考核者(单位领导 考核小组成员
上级主管领导同执法监督人员 舆论工作者)和被考核者
考核人员中有的认为“考核年年搞 哪有精力搞” 考核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
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情面观念重 你好我好大家好
怕得罪人影响自己的宝座;有的不具备考核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素质低下
难以胜任此项工作 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而被考核者素质不高 敷衍了事
表现为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 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考核工作认识不深 宣传不力
许多人缺乏参与意识
把公务员考核等同于过去的年终评先进 优秀等次实行轮流坐庄 搞平衡
搞照顾或者搞论资排辈
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 但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而是个人说了算 凭个人的好恶搞内定
结果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部分单位领导碍于情面 怕得罪人
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无记名投票表决
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 相反
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 没有真正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二)、考核结果等次偏少 而且不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
致使公务员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都规定: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 按照公务员考核实施暂行办法
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本部门参加考核人数的10%左右 最多不能超过15% 为了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 一般单位的作法是 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 将名额分配下去 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 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 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 有指标就可评优
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 反而比人数多的部门多 称职等级较容易确定
这其中既包括相当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 也包括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比较差的公务员 然而
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待遇 没有任何差别
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2]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不当 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
而对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似乎又太重 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的公务员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 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 如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但如果某一公务员在五年考核中分别被确定为优秀、优秀、称职、优秀、优秀 那么
按照此规定也只能晋升一级
与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的没有什么差别 显然起不到激励先进的作用 同时
对考核中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重于受行政处分的公务员
因为根据规定: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要予以降职 而降职通常相应地还将降低级别和工资档次 若“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按规定将予以辞退 ”相反
对那些因严重违犯公务员纪律而受到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人员 在受处分期限内 只是不确定考核等次
即在一定时期内(最多不超过两年)影响晋级增资而已 显然有点不公平 以上种种现象
不仅会直接挫伤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 而且由于考核不公平
会对公务员制度本身带来一定破坏作用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其作用在于: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保证公务员素质优良
适应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事务的需要
2、促进政府依法管理 公务员依法行政
3、促进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4、保证政府管理高效能 如果考核不公平
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公务员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就起不到奖优罚劣的作用;用这种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依据 则难以选出优秀人才
其后果不见得比领导干部凭个人印象、好恶选人的方式更好;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 还不能客观评价公务员的行为
依此树立的典型则不仅无法起积极示范作用 甚至会起不好的导向作用 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当前不少单位存在一种不良现象 就是好的不香 坏的不臭 彼此浑浑噩噩 混一天算一天
这种社会风气的出现 与不公平考核不无关系
同时不公平的考核既无法帮助行政首长发现机关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也不能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 并及时改进和补救
更不能鼓励公务员之间相互比较 公平竞争 提高工作效率 所有这些
都无益于公务员制度作用的发挥 如果任其发展
不仅公务员制本身权威性会受到损害 而且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二、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一)、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 我国对干部的考核
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时期 叫做“审查” 考核内容侧重考审干部对党和革命的忠诚程度、工作能力和弱点
在审查中特别注意干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过去历史上的问题;建国后 普遍实行干部鉴定制度;十年**时期 干部考核工作遭到破坏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干部考核工作才逐渐恢复并得到新的发展
1979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 提出干部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要对干部进行定期的全面的考核
以往干部考核制度是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对纯洁和壮大干部队伍
保证革命战争胜利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后的考核制度继承了过去干部考核制度许多优点 但也沿袭了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公务员考核实际的内容 如考核内容定性成分多 定量成分少 追求全面性 重点不突出等
这些内容作为对公务员的要求 是正确和必要的
但作为考核标准却显得过于笼统 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 可比性差
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的人 很难分出优劣
(二)、一些岗位忙闲不均
公务员职位分类法要求每一等级中的职位虽然工作性质可以不同 但其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 所需资格条件要大致相似 所得报酬待遇也相同
但不少部门确实存在同一等级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大小、工作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的情况 如都完成了工作任务 其他表现也差不多
那么谁可在考核中评为优秀呢?有时往往是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同志没有评为优秀
而工作量不够饱满的岗位的同志却被确定为优秀等级
(三)、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 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
我国推行岗位责任制已经很多年了 在政府机关
每一个职位有一定职责应是十分明晰的 但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
甚至个别单位至今也没有制定岗位责任制 这就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难度 事先未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 考核就没有了标准和依据
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
这是导致考核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个别领导干部不负责任 甚至带有私心杂念
在考核工作中
领导干部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
但有的领导干部因不愿意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 不敢坚持标准;有的甚至自己想获得优秀等次 或希望将与自己亲近的人评为优秀 因此不想按原则按标准办
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出现考核不公平的直接原因 尤其是后者
其副作用比大锅饭更大 大锅饭是干好干坏都一样
而在主管领导存在私心杂念情况下进行的考核 则效果正相反
很可能与领导亲近者 即使干得一般也能评上 与领导疏远者
即使干得再好也评不上
这种由于领导者自身作风不正 对有些下属抱有偏见 不能实事求是一碗水端平而造成的人为不公平
还会在群众中造成人际矛盾 甚至形成派性
亲近领导者与疏远领导者会形成对立 不仅严重挫伤下属积极性 还会使群体凝聚力下降 排斥力上升 对群众而言
可能容易谅解领导者能力方面的缺陷 却无法忍受领导者的不公正
从而对领导行为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五)、考核方法简单化
我国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地方和单位不重视考核方法的选择和把握 轻视平时考核 只重年终考核
甚至只重年终评优;不看工作好坏
一律按部门按比例四舍五入分配优秀名额;重定性考核 轻定量考核等
就是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突出表现 也直接导致了考核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三、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澄清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近年来
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与考核者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工作失误、领导不力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深化考核
突破解决考核中的难题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考核工作提高到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地位
只有把对考核的重视提高到推动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来认识 考核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为此首先要加强考核者的再教育
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考核者任职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对被考核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考核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和前途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配合考核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
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 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 并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
(二)、要提高认识
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考核
对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 做到功过、是非分明
既是识人、用人的基础和依据 也能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 所以 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工作 加强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要把考核与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 在实行目标化管理过程中
根据公务员岗位目标完成的情况来确定考核的等次
转
(三)、考核标准要合适 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在公务员考核中
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为关键 为此
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 做到四者有机统一
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以利于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 其次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
最好是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
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几条;再次要数量化 可参照其他国家计分考核方法
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配合适分值 为体现重点考绩原则
宜将考绩分值比例适当提高;为反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 德、能两个方面可实行按等级计分的办法 若“能力”一项在总分中占20分 可以定为若干等级
获得一等可得18-20分 二等可得16-18分 依此类推
当然每一等级还要有具体标准;而对勤、绩两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方面
则可以将各岗位公务员的工作或服务态度、出勤率、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和贡献等各方面明确分值 考核标准量化以后 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 又便于分出高低
就可以避免单凭主观意愿或随大流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了
(四)、提高考核的功用
充分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是与其升、降、奖、惩紧密挂钩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励竞争的功用
但如果我们只是出于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需要 出于对公务员的工作及其行为控制的需要 把考核的功用仅用于这些方面 为考核而考核
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 使考核流于形式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中人
他既追求经济价值又追求社会价值;既有低层次的物质需求 又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因此
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 把公务中的潜能开发
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
即把考核结果公开用于满足公务员个人需要的各个方面 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功用
通过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可以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每一个公务员的素质水平
因为公务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务水平纵观中外历史发展的轨迹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政府是没有希望的政府
而一个仅有文化而不能使之化为力量的政府同样是没有前途的政府 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 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徐颂陶.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第2版.1页
2、庄垂生.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竞争机制[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3期
3、金太军.公务员制度与政府廉政建设[J].《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
4、金太军主编.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第64页
5、江泽民.关于讲政治.人民网.1996年3月3日
6、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M].国务院.1993年8月
7、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M].人事部.1994年1月
8、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M].人事部.?? ?? ?? ??
专科行政毕业论文 篇3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各类卫生学校升级转型,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少, 专科毕业生逐渐成为主流群体。护理专科主要有普通高考专科、三校生升学专科和成人高考专科。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专科生就业意向, 结合医疗卫生就业市场需求, 使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针对近年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 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就业特点, 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针对各学校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 共调查538人, 其中男生62人, 女生476人。
2.2 工具
2.2.1 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自编问卷, 共发放问卷538份, 收回538份, 均为有效问卷。
2.2.2 调查问卷内容分类统计表
调查问卷共设置21个问题。收回问卷后按照就业准备、就业选择、就业信息途径3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并绘制成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就业准备 (见表1)
调查显示, 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准备存在差异, 3种类型专科毕业生对于就业都充满期待, 已做好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毕业生都希望得到就业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考虑继续提高学历的比例都相对较低, 反映其对于现状的满足。其中, 普通高考专科和三校生升学专科的学校, 对于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重视程度高于成人高考专科院校, 对毕业生就业帮助更大, 说明这些院校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很重视。但总体来说, 各类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需要加强[1]。
3.2 就业选择意向 (见表2)
调查显示, 3种类型毕业生对目前护理专业就业市场均有足够了解, 期望就业以所学专业为主,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医疗单位就业, 对职业充满期待, 对就业充满信心。普通高考专科毕业生对就业医院级别期望值较高, 主要定位为三级医院, 而三校生升学专科和成人高考专科毕业生定位为二级医院, 符合目前就业市场现状。毕业生更愿意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区就业, 更多选择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岗位工作, 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对于职业有更高要求, 希望有机会从事管理岗位工作, 或参加公务员考试。普通高考专科毕业生不愿意选择落后地区、部队医院基层卫生院就业, 更不愿选择私立医院就业, 这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说明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等问题[2]。
3.3 就业信息途径 (见表3)
调查显示, 3种类型毕业生中大多数人高度关注就业, 并采取各种途径了解就业相关信息。总体就业难度较大, 成人高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较多, 但主要依靠自己和家长,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很少, 说明学校在就业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信息不畅等问题。
4 讨论
4.1 学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 护理专科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做好职业规划是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 结合就业市场需求, 通过教育产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医疗改革需要的人才。
(2) 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社会要进步, 个人要发展, 目前基层、社区卫生院以及私立医院、落后地区都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 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更容易生存和发展, 更有机会取得成就, 更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应鼓励毕业生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4.2 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准备
4.2.1 职业素质准备
就业的先决条件就是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这也是学校教学的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临床实习, 促使毕业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达到护理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就业和职业生涯打好基础[3]。
4.2.2 心理准备
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便尽快适应工作。步入社会的心理教育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就业指导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工作。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心理学教师, 或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定期集中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工作, 对于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有计划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4]。
4.2.3 就业信息获取
学校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医护人才缺乏和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之间存在矛盾的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医院之间沟通不畅。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 安排专人, 收集各类医院的招聘信息, 这样既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 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收集、甄别、归类就业信息, 并以一定形式公布, 使学生和家长获得更多、更好、更准确的就业信息, 更好地做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就业选择。
4.3 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学校应和各类医疗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建立通畅的人才流通信息渠道, 建立人才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要充分利用医院实习环节, 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直通车, 建立公平的就业平台[5]。同时, 加大与医疗相关行业的沟通与交流, 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当前医疗机构护理人才严重缺乏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在办学层次、教学质量等方面, 要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要, 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 为其就业打好基础[6]。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 拓宽就业渠道, 搭建就业平台, 解决医院需求不足与学校培养过剩之间的矛盾, 从而促进卫生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8) :84-85.
[2]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30-31.
[3]郭盈, 范宇莹.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J].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 (3) :677-679.
[4]陈艳琛, 杨小芹.护理专科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辅导对策[J].当代护士, 2009 (9) :81-83.
[5]潘颖.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9) :130.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 篇4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索
9、政策问题构建的实证分析
10、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1、政策终结的模式比较分析
1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探析
13、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发展的现状探索
14、中美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比较分析
15、充分发挥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应有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1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1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18、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1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2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2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24、试论行政法制化
25、试论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试论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27、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28、政府部门战略管理
29、非营利组织改革与发展
30、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31、治理秘书腐败的制度建设研究
32、新世纪行政组织变革方式的选择
33、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
34、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35、论现代行政组织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与方式
36、论行政组织的目标及其目标管理
3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38、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及对策
39、乡镇行政组织改革探讨
40、行政组织与环境关系分析
41、论依法行政的组织环境42、44论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43、我国县级市行政组织的效能分析
44、论行政组织的创新
45、我国基层行政组织的管理误区探讨
46、论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创新
47、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与思考
48、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49、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50、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
51、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
52、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53、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54、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
55、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
56、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57、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58、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59、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
60、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1、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62、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63、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
64、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65、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66、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
67、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
68、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69、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70、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71、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
72、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73、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7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7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76、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77、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78、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79、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
80、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
81、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
82、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83、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84、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8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86、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87、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88、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89、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90、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91、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92、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
93、德治与法治比较研究
94、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
95、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96、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97、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
98、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99、当前我国政府机构优化研究
100、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具体专业问题及其对策
二、选题参考范围(大致的研究领域,论文的具体题目还需另行拟定。)
政治制度、政治发展
1.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2.行政区划研究
3.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4.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6.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7.选举制度研究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府改革、政府职能
9.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10.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11.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12.论地方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选择
1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之探讨县级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就问题及其改善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14.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6.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17.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
18.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19.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变革
20.WTO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
公务员制度
23.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24.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25.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6.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7.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28.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29.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30.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31.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32.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33.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4.论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35.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37.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公共政策
38.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
39.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40.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41.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42.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4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44.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45.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46.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47.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治理腐败
48.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49.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50.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51.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52.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53.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54.舆论监督研究
电子政务、行政文化
55.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56.行政文化研究
57.行政伦理研究
58.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59.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村民自治、社区管理
60.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1.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6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3.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4.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5.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66.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67.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68.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
69.教育政策研究
70.住房政策研究
71.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研究
72.保护妇女权益政策研究
73.就业政策研究
74.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75.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6.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77.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78.论民工潮的疏导和管理
79.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80.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81.转型期农民的社会心理困境与对策
82.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83.当前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研究
84.西部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分析
85.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8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7.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88.西部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
二、相关说明
1、以上选题只是大致的研究领域,论文的具体题目还需另行拟定。
2、以上列举的选题是不完全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领域,必须与行政管理专业密切相关。
请同学参考选题:注意
1、论文题目不要出现“中国”的、“我省”等大而无当的题目,确定好要得到张老师的确
定;
2、千万注意格式----见共享,不按格式写的一律不看内容,直接重写;
3、收集资料、独立完成,戒抄袭;
4、规定时间发到我的邮箱里,文件加上自己的姓名,并短信通知我----给我的短信统一加上
自己的姓名;
【专科行政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开放行政专科毕业论文06-07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05-28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10-10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10-13
行政专科调查报告11-15
行政管理专科大作业11-03
行政专科社会实践写作要求07-26
安徽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 集中实践环节毕业作业指导规范11-04
2022行政管理专科秘书学案例分析题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