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生活

2024-07-25

拥抱生活(精选8篇)

拥抱生活 篇1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让数学走向生活,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语,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从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点出发, 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 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引入对数的概念时可用“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 ”;引入排列的概念时可用 “五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早就被不懂数学的木工师傅在弹墨线时应用;房屋屋顶支架、自行车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会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加强整合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水池有一进水管, 单独进水需10小时把空水池注满, 有一出水管, 单独放水需12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 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

有观点认为, 像这样的数学内容无法联系实际教学, 因为这一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采用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来把水池放满的。 在现实生活中, 是否真的没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打开的情形呢? 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 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他们发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同时打开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现象:

①排队候场。 不断来排队的人和不断进场的人, 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人, 就会有等候的人。

②草场。 不断生长的草和不断被吃掉的草。

③社会人口的增减。 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 出生的人多于死亡的人时, 人口就增加;反之则减少。

… …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 在学生的理解里, 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对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 是一种多么有价值的数学体验。

数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 现实的生活并不等于现实的数学, 现实中的数学原形要经过概括, 提炼才能上升为数学模型。 现实生活要走进数学, 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必须加强整合, 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的道理。

三、结合实际生活, 提高探究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 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 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时,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 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设计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 再由设计者对自己的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 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四、用数学体验生活, 用活动实践数学

学生不仅要会把生活带进课堂, 还要懂得把数学知识带入生活, 走向社会。 如, 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作业, 让学生更留心周边的生活,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的体验。 把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点点滴滴用“周记”的形式记下来, 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影子的意识。 课堂教学要缩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离他们很近。

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 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大应用”中, 实实在在体验到数学的利用价值。 从问题中挖掘同学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教材中的找数学规律题, 笔者让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回家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如课本图示:请问照这样搭下去, 第8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第100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这次课外活动, 让学生亲身实践,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 学习因此变得有趣、生动、易懂, 充满活力。

五、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

“生活中的数学题”是中考题型之一, 此类题主要考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结合已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 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展示例题, 而是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改变教材内容, 创设情境, 充分演示了工程问题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示例:国庆期间, 学校教学楼至食堂一带要修一条路。 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进行竞标, 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 假如你是校长, 你认为该怎样招标?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 结合生活经验, 各抒己见, 精彩纷呈。 有的学生认为请甲队修得较好, 因为甲队修得快;有的学生认为给乙队修, 甲队贪快会影响施工质量;有的学生认为请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更合理, 因为国庆假期只有7天, 修路应抓紧完成, 以免影响教学……本例取材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事例, 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 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拥抱生活 篇2

印象中,琥珀般的日光总能穿过尖尖的瓦房铺洒到青石板路的尽头,道路两旁的红墙老是映着阳光透过藤蔓斑驳的光影,连绿得发黑的藤叶也因了阳光的眷恋放着耀眼的光。这儿像个被时光和拆迁办遗忘的角落,蜷缩在林立的高楼问吞吐着浅橙色的温度,仿佛在告诉所有人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巷子的西头有个卖糕的女人,小小的摊位让整条长长的老巷都浮动着甜腻的暗香,明明是极小的零嘴,却洁净精致,散发着可人的魅力。米白色的糕点带着温度送到嘴里,咬上一口,绵软香甜,随后翻涌而上的芝麻味有种让好心情荡漾的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块糕点都被细心的女人做成了花朵的模样,让人不忍下口破坏这携着满满五月芬芳的小物件,心笑这竟不知是用来吃还是用来看的了。也难怪南来北往的人们都拒绝不了这夏日的香气。

我本不喜甜食,却独爱她的糕。来往的次数多了,才迟钝地发现,女人竟长了张温婉秀丽的面庞,再配上纤细的腰肢,莫名有种江南女子特有的仙气。女人说起话来也是极柔的,仿佛西湖夏日里萦回的轻雾,笑语里有驱赶阴霾的魔力,以至我在很久很久以后,还总忆起这泛着江南水乡芬芳的笑颜。

又是暖暖的午后,街角落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雀,喳喳地叫着,整条巷子都是慵懒的节奏。拐过房头,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又唠叨着那些家长里短,脚边正卧着那只疏落毛的大花猫。聊到了那卖糕女人的往事,依稀听得她竞有个卧病在床的丈夫,再加上脑子不够清楚的儿子,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一瞬间我哽得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是了,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的,又何必因她的苦难,耽搁了日子?就像纠缠的瓜藤与豆须,你只管好好地浇灌,何苦分辨?何苦为难?

拥抱生活 撷取素材 篇3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生活,写起文章就觉得无话可说。要让孩子鲜活地表达,首先要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生活,处处留心,多渠道、多方面接触新鲜事物,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解决习作“源头”的问题。

生活中的某个情节、某个场面往往稍纵即逝,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四季轮回、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山水,观察校园内外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观察不同人在喜怒哀乐时的不同神情、动作等,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鲜活事物,把自己耳闻目睹到的作文素材储存到作文仓库里,习作时自然就独辟蹊径,如学生的习作《我家的马桶会“放屁”》《芦荟居然会开花》《教室的窗帘“不翼而飞”》等使人耳目一新。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作文素材,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获取第一手的习作素材。如:我看到学生们在操场上三五成群地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有的玩赛车,有的跳绳,有的玩悠悠球,有的玩陀螺,有的玩滑板车……欢声笑语不时回荡在校园上空。于是,我立即组织学生驻足观察:操场上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活动过程中大家的神情、动作怎样?活动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然后通过回忆想象,引导学生把活动的快乐场面记录下来,鼓励学生从各个思维角度切入问题,独具匠心地精构细想,出奇制胜地布局谋篇,绘声绘色地进行细节描写。

二、走进生活,捕捉素材

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异彩纷呈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做知识的容器,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鲜活的素材。正如学校里举行的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为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扣人心弦的篮球比赛、声情并茂的演讲比赛、妙趣横生的联欢会、令人难忘的大队委竞选、别开生面的旧货交易活动、发人深省的法制报告会等,都是很好的习作题材。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捕捉难忘的瞬间,而且要及时把它收藏到记忆的宝库里。当然,习作素材不单单局限在校园生活,学生的假期生活一样五彩缤纷。我发现节假日里跟随父母去郊外踏青,去游历名山大川的同学,笔下便有了大海的浩瀚、群山的巍峨、瀑布的壮观、山花的烂漫。

三、体验生活,充实素材

体验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和源泉,而现在的孩子整天与电视、电脑相伴,与考试同行,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生活单一,体验苍白。一提及写作,他们就一筹莫展。因此,我就让学生参加一些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如在阳台上种花,了解花的生长过程,体验养花的乐趣:为父母洗衣做饭,体验劳动的滋味;养小动物(蚕、狗、猫等),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体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愉悦;在风和日丽的春光中,让学生参加“阳光伙伴”趣味体育活动,去倾听观众激动人心的喝彩;在瓜果飘香的秋风里,让家长带领学生登高望远,欣赏如诗如画的山川河流;去龙脊山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去感受内心的震撼;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观看农民收割蔬菜的情景,体验劳动的艰辛;走向社会,当小记者访问各界人士……让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老师再把它们搬到习作课堂上,学生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写起文章来更是兴趣盎然,有的从大处着眼,有的从小处入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写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创造生活,丰富素材

对于生活中难以接触的事物,或者有的学生没有亲身感受过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让网络缩短我们的时空,拉近生活的距离,拓宽习作资源。如:有的学生没去过几处风景名胜,有的同学尽管去过,但印象淡薄,要让学生练习写导游词,真是勉为其难。我就借助多媒体展示,先让学生徜徉在风光迷人的张家界、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独具特色的“鸟的天堂”……让学生在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设计导游词。我意外地发现:哪怕是缺乏亲身体验的学生也能感同身受,写出脍炙人口的导游词。

我们还可从教材里的艺术空白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或相近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再创造,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丰富习作素材。跨越时空,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最后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找回自我,才能拥抱生活 篇4

6月22日, 带着自信和几年的寒窗苦读我走进了考场, 7月15日, 面前的通知单却让我的自信坠落悬崖, 跌得很深很深。那时我坚定地认为:你拼搏、努力、流血流汗, 一心只想取得某种成就, 但最后发现却是两手空空;世上的大事小事, 你做不好, 做不成, 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一分耕耘并非一分收获, 这就是事实。于是我选择了逃避, 或是自弃吧, 开始整日地游走于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要不就沉迷于网吧, 那时真的什么都不用想, 很自由, 很轻松……

8月30日, 无奈的父母帮我选择了一所国家级重点职高, 说读职高还是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读大学, 鼓励我从失落中走出来, 重新面对人生。我本以为自己很坦然, 可看到亲戚眼中的鄙视和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的炫耀, 自尊心很强的我真的受不了, 我本是每个亲戚教育自己孩子口中的榜样, 可现在却是别人看不起的职校生, 这种差异让我无所适从。

从此以后, 我开始逃课、抽烟、喝酒、上网, 并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 打架闹事, 到最后连交学费的钱都拿去花, 并索性不上课了, 天天在社会上混。因为完全自暴自弃, 打起架来不顾一切, 渐渐地没人敢惹我, 我在圈内也有了自己的“威信”, 总是带着几个“兄弟”, 成天游走在各个职业学校, 耀武扬威, 肆无忌惮。终于有一天晚上, 当我奋力厮杀于网络游戏中时, 父亲找到了我。跟在父亲的身后, 看着他的背影, 我才发现父亲老了很多, 而我的英雄气概就淹没在父亲佝偻的身影里, 那一刻父亲的沉默是对我最严厉的责骂和惩罚。回到家, 我把自己关在屋中, 坐在窗台上直到天亮……我望着窗外流动的身影:公园里小孩嬉戏的快乐, 老人打太极拳的认真, 学生们看书的专注……他们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生活, 快快乐乐地活着, 而我呢?像一个多余的人, 游离于所有人的生活之外。母亲绝望的泪光、父亲无言的沉默、曾经拥有的不得不放弃的优异学业、虚耗的青春、无望的未来……我望着自己摊开的双手, 手是空的, 心也是空的。为了那所谓的自尊, 我曾放弃了很多, 可找到的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能让自己快乐, 那么选择的活法就应该是正确的, 我不快乐, 那我一定在哪里走错了。

我把自己弄丢了, 所以我感觉不到快乐, 也感觉不到痛苦。把自己丢失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人, 没有灵魂的人是一具空壳, 是感觉不到苦乐的, 这就是症结。在十月的清晨, 我看不到光明, 我在孤独的角落落泪, 我轻轻地问:我在哪里?

一次偶然, 我在报纸上看到几篇报道:

在合肥, 一辆别克君威轿车出了毛病, 送到一家有名的大型汽车修理厂, 没想到100名修理工“会诊”了几十天, 还是没有将其修好。

深圳以超出硕士研究生的薪酬, 却招聘不到高级维修钳工。

青岛给出16万年薪的高价, 苦苦寻找高级塑料模具工。

据统计, 引领制造业潮流的数控操作工全国缺口60万。

放下报纸, 一个回校念书的想法钻进我的脑子里, 我因激动而轻轻颤抖, 可内心在不断地询问:人生真的可以退回去吗?我还能重新站起来吗?

我才20岁, 前面的路还那样长, 这是不是拯救自己的方式?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 父亲依然沉默, 不过我看到了父亲微笑的眼神, 那种眼神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放心吧, 爸, 这次我不会再让你伤心了。”我暗暗地承诺着。

学校的宽容、父母的体谅, 让我重新进入了学校, 我选择了数控专业就读。每天我努力地学习着, 虽然学起来很吃力, 但我不觉得累, 心里总是甜丝丝的, 生活变得很充实。原以为整天喝酒、打架、上网就很充实, 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可我完全错了, 此刻我才知道:天, 原来是如此的阔;地, 原来是如此的广。两年来我好像第一次张开双眼。就在各种异样的眼光向我投来的时候, 在过去的“兄弟”多次纠缠我的时候, 我要感谢你们—我的老师和同学, 是你们的信任、你们的帮助让我重新站在教室里, 谢谢你们!回想当初的无知, 我真的很后悔。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不是古惑仔时期, 不是整天喊打喊杀就可以叱咤风云的社会, 而是一个以技术、知识、经验行走天下的竞争社会。就像妈妈说过的那样:有一技之长的人永远是不会变成乞丐的。

只要我们拥有过硬的技术, 一定能立足于社会, 而不仅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大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俗话说得好,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没有汗水的付出就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蜘蛛结网未必能捕捉到虫子, 但不结网就一定捕捉不到。所以世界在前进, 技术要更新, 社会在进步, 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只有付出心血和汗水, 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经历了很多事后, 我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 为了不让父母再次失望, 为了那些关心我的人, 我必须重新站起来。于是, 钳工课、机房课上, 多了一个刻苦学习、加倍努力、埋头苦干的身影。终于考证的日子到了, 我如愿地拿到了计算机证、钳工中级证书。而在市里举办的钳工比赛中, 我获得了一等奖, 看到台下父母开心的笑容和朴实的“炫耀”—“第一名的那个就是我儿子, 很棒吧”, 我真的很激动。原来我并不是一个社会多余人, 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快乐生活。

鸟儿鸣叫着飞过天空, 风无声地穿过小树林, 远处偶尔有学生轻轻的话语与笑声传来,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现在我才明白, 一个人想要生活得好, 就要找回灵魂, 找回自我, 有了自我, 才能真正拥抱生活。

拥抱生活作文 篇5

生活,是多味的,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味道丰富。当你爱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也在爱你。

甜甜——棒棒糖

谁都爱甜,可是你是否想过,如果生活也如糖一般甜美,该多好?

对于我们来说,甜的时候,无非就是家长发零花钱和考试成绩好的时候。

就这次即将迎来的期中考试来说,每一次期中考试过后,我们班都会召开一次表扬大会,看到那些被表扬的同学笑得那样开心,我想他们心里一定甜死了,希望这次我也能出现在他们的行列中。

在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学会爱生活。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生活最终会给你一个大大的“熊抱”。

酸酸——老陈醋

有甜就有酸。在生活中,你经常会感到酸酸的。

有时,生活就是与你作对。就最近来说吧,我常常背书到深夜12点多,但每天听写就是通不过,我一看到黑板的“光荣榜”上没有我的名字,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再想想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心里真是酸楚极了。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为什么别人听写能通过,而我不能,那是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于是,我加倍努力,现在我一周听写通过三次。

学会与生活拥抱,生活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结果。

苦苦——中药汤

有酸就有苦。有时,一向乐观的我也会认为,生活还有坏的一面。

每天,我都会想:“学习是为了什么”?脑海中浮现了千百个答案,“生活、未来、前程……”苦,苦得很,但一想起历史老师说的话:“努力,换回80年的幸福。”值,值得很。

或许苦不可以改变,但如果你努力了,前一秒暴雨狂风,后一秒彩虹横显,生活不会辜负你。

战胜自我 拥抱生活 篇6

小强,男孩,10周岁,汉族,小学四年级,他个子高高的,身材偏胖,看起来像六年级的孩子。小强家里一共四口人:外婆、爸爸、妈妈和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附近工厂做工人,外婆是小强的主要陪伴人,而且格外疼爱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时刻保护他。

【个人自述】

今天,我看见五年级的一个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就想教育他,没想到我俩打了一架,但那个被他欺负的小同学不仅没有来帮助我,还嘲笑我,我很伤心。在学校里,大家都瞧不起我;在家里,妈妈又不相信我说的话,所以,今天我不想上学了。

【咨询师的现场观察】

小强因为被家长强行拉入学校,此时正非常委屈地哭泣,小脸涨得通红,双手揪着衣服角,不时偷看我一眼,显得紧张、焦虑,但咨询过程比较合作,有强烈的求助欲望。

【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

在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分为:受欢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受忽视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往往表现为退缩、安静、依赖。尤其是四年级的孩子变得有些敏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渴望和伙伴友好相处。

2.社会原因

从成长环境来看,小强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缺乏亲情关爱。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又太忙,处理问题方法简单,而外婆的传统教育完全跟不上学校教育。每当遇到人际交往困难时,小强都显得彷徨又无助。

3.心理原因

小强性格内向,缺乏独立,遇事不能自己解决,但又希望别人能听从他的意见。另一方面,因为内心缺乏自信,尤其自己的体形偏胖,总觉得同学不喜欢他、欺负他,甚至觉得妈妈也不信任他。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上,拒绝上学成为了他逃避问题的一种方式。今天是第四次拒绝上学。

【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 摄入性谈话,制定目标

首次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这不仅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面对强烈渴望他人的安慰和倾听的小强,我尝试和他拉近距离。我请小强坐下,用热毛巾为他擦去满脸的汗水和泪水,帮他整理好衣服,然后开始耐心地倾听他的讲述,时而点头示意,时而和他眼神交流,以此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了解完本次事件的经过。我轻声问道:“今天,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的帮助?”“希望妈妈相信我!”“你可以给妈妈一个机会,让她再听你说一次事情的经过吗?”“可以!”

于是,我请来了孩子的妈妈,先和她进行了沟通,然后请她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小强对妈妈详细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妈妈在一旁耐心倾听,时而为孩子擦眼泪,时而点头表示相信。渐渐地,小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家长走后,小强表示还希望我帮助他解决和那个大同学的矛盾,我欣然答应。我先找到当时在现场的其他几个孩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请来那个大同学进行了调解,最后两个孩子误会消除并彼此拥抱,小强也进了教室。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事实并不像小强所说的那样,同学没有欺负他,也没有嘲笑他,但小强把对自己的不自信投射成了别人对他的不信任和瞧不起。他的错误认知来自于自己的不自信。

基于以上的观察和分析,经过和小强的协商,我为他制订了辅导目标:1.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2.降低焦虑和自卑情绪;3.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

咨询结束前,我给小强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每天晚上睡觉前学会腹式呼吸,每天做5次吸和呼,并且告诉小强,假如遇到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就可以这样做。我尝试用这个方法让孩子自己学会缓解情绪,并让他学会自己帮助自己的具体方法。

第二次辅导 走进意象,寻找根源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和纠正来访者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从错误的认知向正确的认知转变。因此,我尝试运用意象对话治疗技术,在意象对话中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

首先,初次进行意象对话,咨询师一般都会让来访者看意象中的路,意象中的路正是来访者现实生活中所走的那条路的写照。

……

师:现在,请你在想象中走出这个房间,出了大门,看到了一条小路,它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路的两边有些什么?(我提醒他,在想象中,无论什么样的意象和感受都允许出现。)

强:一条很宽阔的、黄色的泥土路,路的两边有茂盛的大树和五颜六色的小花。

师: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有一座房子,在房子的外面,你看到了什么?

强:一群开心的人们正在唱歌跳舞,小鸟为人们欢唱,小花也很快乐。我觉得人们很善良,很温柔,很快乐,我的心情突然变好了。

小强意象中的路两边有树有花,和后面意象的人们正在唱歌跳舞相对应,这些意象是小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明他的内心还是积极向上的。

接着,咨询师会带来访者去看路尽头的房子的结构,因为房子是自我结构、心房的象征。

师:现在,请你看一看,房子有大门吗?开着还是锁着?

强:有,开着,完全打开。

师:有窗户吗?

强:三扇,不大,但光线很亮。

小强意象中的房子,大门完全打开,说明他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感,打开了心门。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有窗户但是不大,说明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压抑。

然后,咨询师会带着来访者去看房子里的布置,从布置可以看出来访者内心的情结。

师:你还看到什么吗?

强:树木,很大的一段,但是皮被剥开了,白色的。

师:墙上呢?

强:挂着图片,是树木被锯断,动物们痛苦的画面。

nlc202309040407

在小强的意象中,多次出现树木,高大、茂盛的树木就像家人一样,让人心安。可是又有一段被剥皮的树和锯断的树木,就像孩子没有穿衣服,这些都表明小强的情绪是紧张和焦虑的。是谁破坏了这协调的画面?

强:一群邪恶的人正在说话:“大哥,我今天有好吃的东西了!”(小强的面部肌肉颤动,眼睛似乎很难受。)

师:你很难受吗?还可以继续吗?

强:我很想哭,非常害怕,想跑,可是门锁了,他们正在向我逼近。(孩子开始有哭声。)

师: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就好了。(等待,然后小强的表情逐渐正常。)别怕,大声问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做?

强:因为他们要找吃的。后来,下面那群快乐的人来了,他们就溜走了。

当小强看到这群邪恶的人,躯体产生了一定的反应。在咨询师的共情下,小强很勇敢,也很想面对,没有从意象对话中走出来。可是,面对邪恶的人群,他最终选择让邪恶的人溜走。其实,此时出现的邪恶人群,正是他对那个不自信的自己的定义,自卑的情结就像邪恶的人一样可怕,时刻骚扰着他,他当然是紧张、焦虑的。

本次的家庭作业,我要求孩子主动和家长商量,休息日参加一项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并尝试在活动中学会交朋友,他就能慢慢地建立自信。

第三次辅导 正确面对,完善自我

这次辅导,我准备继续带孩子去看房子,重点去看右边的卧室,去面对那些他在意象对话中看到的所谓的邪恶的人,如果可能的话,去挑战他们,从而在意象对话中接纳自己,建立自信,达到治疗效果。

……

师:你说,左边房间,床上的那些动物的照片很漂亮,你能具体说说它们如何漂亮吗?

强:狮子背上的毛很温暖,颈毛多,牙齿锋利、很健壮,也很温柔,它是一头雄狮。老虎披着一件橙色的大衣,眼睛闭着,牙齿合拢,耳朵小,没有什么表情,睡觉的姿态很美。兔子长长的耳朵,温柔、善于分享,正拿着萝卜和大家一起吃。骏马颜色美,有黑色的,有白色的,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师:还有什么吗?

强:床上有被子,还有一个小男娃娃的玩具,是一个外国男孩,高高的、胖胖的,穿着西装,披肩和裤子是黑色的,上衣是白色的,他正在开心地笑。

师:外国男孩给你带来了什么?

强:阳光、开朗、坚强。

师: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这样?

强:和小伙伴踢球时,我感到很开心,也很坚强,跌倒了会快速爬起来继续踢。

师:是的,我也能感受到你的开心!接着,我们再去看看右边的房间。

(小强开始蠕动身子)

师:我注意到,你刚刚在动,是不想继续呆在房子里,还是不想走进右边的房间呢?

强:我有些吃力,不想走进右边的房间。

师: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强:我很难受,胸口有些闷。

师:嗯,我能感觉到你的难受。现在你尝试把注意力关注在你的呼吸上。来,我们一起做深呼吸,就像你每天晚上做的一样——吸气,腹部凸起;呼气,腹部凹下去,就这样,慢慢地,自然地做几个深呼吸,直到胸口不再感到闷为止。

师:(看到孩子的面部表情放松了)现在心情如何?

强:好多了。

师:那你现在可以走进房间了吗?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和我手拉手一起走进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进去,我尊重你的选择。

强:(沉默)(舒一口气)好的,我愿意和你手拉手一起走进去。

师:现在你看到什么?

强:邪恶的人友好地朝我们招招手。

师:他们有什么表示吗?

强:他们似乎和我很熟悉,像朋友似的。

师:为什么不敢肯定?是惊讶他们原来不是坏人,还是惊讶你和他们是朋友?

强:(沉默)惊讶我和他们是朋友。

师:你一直认为他们是邪恶的人,所以你不愿意看到他们,甚至害怕他们,害怕自己和他们一样邪恶。当你看到他们对你并不凶恶,反而很友善,你很惊讶,是吗?

强:是的。

师:现在你觉得他们邪恶吗?

强:好像不了。

师:你可以用行动告诉我你此时的感觉吗?

强:我和他们说话,他们一直笑着看我,有的和我说话,有的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

这次面对“邪恶”的人,孩子在短暂的调整之后,选择了面对——走进房间,又进行了挑战——走近他们,和他们聊天。结果,就有了惊喜的发现——“邪恶”的人们竟然是他的朋友!在这一系列面对和挑战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逐渐强大了,自信心也得到了成长,由逃避到面对,这是孩子自卑情结态度的转变,也是本阶段辅导的一个重大突破。

另外,在这次的辅导过程中,我还感觉到孩子的其他两个转变:

1.孩子内心环境的转变。孩子这次看到了健壮又很温柔的雄狮子、睡姿优雅的老虎、善于分享的兔子等,这些动物是如此的美好,是不是预示着孩子内心的力量逐渐变得强大了呢?!是否逐渐强大的力量让内心的冲突消失了呢?!

2.孩子自我象征的转变。在这次的意象对话中,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外国男孩,正在开心地笑,并感受到对方的开朗、乐观和坚强,说明小强逐步回到了现实中,因此幻想出的外国男孩和平时孩子的原型差不多。另外,小强关注的是那个外国男孩开心的情绪,而不是关注“是否善良、是否邪恶”这种道德评价,这预示着孩子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自卑、害怕的情结会逐渐消失。

本次的家庭作业,我请小强在班上和饭堂各采访10名同学:问问他们对自己的印象,是否愿意和自己交朋友,并记录下来。我试图让孩子从意象对话中走出来,在生活中检验意象对话中得到的新认知,从而为改变过去的认知打下好的伏笔。

nlc202309040407

第四次辅导 改变认知,强化自信

通过前三次的辅导,小强已经基本消除焦虑的情绪,遇到困难能做好情绪处理。为了让他更清楚地明白,能帮助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请小强谈谈对前三次咨询的看法。

首先小强肯定了深呼吸的作用。接着,小强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有时候自己想的和事实不一定相同!”说着,他拿出自己的小记录本说:“我采访了20个同学,只有一个人觉得我稍胖,一个人认为我有时小气,一个人认为我有时冲动,但是没有人看不起我,也没有人说不想和我交朋友。”

“是呀,有时你觉得别人怎样,那是你自己的感受,不代表就是别人的;再说,我们可以用很直接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错误,比如调查法。所以,当遇到事情时,我们别急着判断,多观察,勤思考,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一看,也许会有不同的发现!当然,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那你很可能就是怎样的,比如说你认为自己是很棒的,那么你就是很棒的哦!”

“也就是说假如我认为自己很胖很难看,那就会真的很丑;假如我认为自己很帅,那一定是很帅的啰!是这样吗?”

“当然!相由心生!”我脱口而出并拥抱了孩子。

作为最后一次家庭作业,我提出了两点要求:1.试着和班上的同学交朋友,并简单地记下交往过程。2.如果再次产生了拒绝上学的想法,但自己又让这一想法消失了,要记下发生的时间、原因,以及自己的做法。这次家庭作业旨在让孩子有意识地学习交朋友,而记下战胜自我的事例,就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并在记录中强化自信。这样一来,孩子的紧张、焦虑就会逐渐地消失,自信心就越来越强,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咨询效果的评估】

1.小强的自评:现在,我不再担心别人瞧不起我了,因为我也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我学会了交朋友,遇到困难,我还会积极想办法去克服。

2.家长的评价:孩子在家发脾气的次数比以前少了,遇到困难能和家人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假日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也没有发生拒绝上学的现象。

3.老师的评价: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平时也能主动帮助老师做事,被评选为小组长,两年内没有出现拒绝上学的现象。

4.同学的评价:很少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了,课间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当大家发生矛盾时,他有时会自己解决,有时会请老师帮忙。

5.咨询师的评价:该学生不再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有了一定的自信,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适当的缓解,同学间的交往得到改善,并能正常学习。

(作者单位:如皋市安定小学江苏南通 2265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拥抱生活 篇7

一、把环保教育引入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明白人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环境,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历史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尊重、热爱与保护自然, 进而激发爱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结合课堂教学, 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 是环境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历史教材注重的是史实, 很少有明确的对环境问题内容的叙述。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 找到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 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1.教师以身作则。

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比如不抽烟, 不随地吐痰, 将粉笔头放在专用的盒子里, 而不是随意乱抛。当看到学生乱扔纸张时, 及时提醒他们, 必要时可以将废弃物捡至纸篓, 起到表率作用。另外, 在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中, 教师更要注意以身作则, 例如准备好专门的垃圾袋, 用来清理个人生活垃圾。若我们能从日常小事做起, 久而久之, 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多少会形成环保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甚至可能成为一名环保者。

2.对比教育。

(1) 利用教材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进行教育。

保护环境正面教材, 如汉武帝治黄后, 80多年里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使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变成良田。破坏环境的反面教材:如楼兰、党项等民族的衰亡;秦末暴政、大兴土木等都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讲古代都城时, 让学生体会其宏伟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破坏基础之上的。

(2) 历史知识的古今对比, 借古论今进行教育。

学习中国古代史时, 提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就诞生在黄河两岸。我介绍了古代黄河的一些情况, 如先秦时期, 黄河上游沿岸森林覆盖率50%, 那时的黄河清澈、晶莹, 也较温顺。虽然每到夏季来临, 暴雨成灾, 河水暴涨, 淹没一些农舍田庄, 但它没有像今天这样暴戾。如今黄河为什么会这样暴戾?黄河的暴戾有多种原因, 主要原因是环境被严重破坏, 提高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我们要想完全改善黄河现状, 必须停止对黄河沿岸的自然资源的破坏, 加紧沿岸的绿化造林工作, 逐步减少水土流失,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黄河泛滥造成的灾害。在古今对比中, 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

3.挖掘教材隐性知识, 渗透科学发展观。

当讲到战国时期儒家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时, 我给学生补充了史料“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告诉学生这是孟子提出的主张, 让学生知道早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 无不对环境产生影响, 近代工业的发展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时, 工厂日益增多, 人类对自然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 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释放。地球上种种危机开始产生:水土流失、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等不断加剧;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不断出现, 严峻的现实逼迫我们觉醒, 要求我们今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讲“张骞出使西域”一课时, 我介绍到西汉初年, 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在讲到“玄奘和鉴真”时, 讲玄奘西游天竺经过20几个国家, 终于到达印度。我补充,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 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是“朝贡不绝, 商旅相继”, “沃野千里, 仓稼殷积, 人民炽盛, 牛马千里”, 更有“七里十万家”的繁华城市。然而, 昔日鼎盛繁华的西域诸国, 早已堕入了历史的烟云。这一带如今是“四望黄沙, 城垣倾颓”, 森林毁灭, “黄龙”肆虐, 文明一个个被黄沙湮没。其原因有很多,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环境, 大自然的报复, 使这一带变成了戈壁沙漠。而且这一地区沙漠化的进程至今仍未停止, 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沙漠的面积扩大了一倍。直到国家进行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 才在部分地区控制了沙漠的扩展。

4.正确看待课本内容, 寻找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

(1) 人口问题。

中国古代人口问题, 经常被用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政局稳定、社会繁荣的最重要依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能源消耗, 资源枯竭, 人口膨胀, 粮食短缺, 环境污染, 这些都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经常以大都市的人口数量作为反映一个国家一段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人口多代表经济繁荣, 要让学生联想到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 人们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 这样自然环境就会随之改变;使学生认识到人口与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口资源比例失调, 就必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 殖民掠夺对环境的破坏。

新航路开辟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殖民掠夺在利益的驱动下步伐大大加快。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 他们在中国贷款、筑路、开矿和办厂, 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 还肆意开采, 滥掘乱挖, 伐木砍树, 掠夺有限的资源, 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的同时存在大量堆放的矿渣, 污染了的水源和水土流失, 严重破坏了环境。后来日本侵华期间, 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包括森林的砍伐、植被的毁坏、煤铁的采掘、石油的滥炼和其他矿产的毁灭性冶炼、攫取, 触目惊心, 令人发指。

(3) 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退化。

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 然而, 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一度令人们陷入两难境地。如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反映了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 但高耸的烟囱, 如山的矿渣, 飞扬的粉尘, 如墨的污水, 轰隆的机器却打破了大自然的静谧、祥和, 使天空污浊, 鱼鸟远逝, 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灭顶之灾。五十年代出现的伦敦烟雾事件曾使12000多人痛苦地死去, 还有人不少留下了终生受难的后遗症,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和吸取。目前我国经济日渐发展, 环境却日益严峻:水流污染、洪涝灾害、沙尘暴、森林锐减、西南藏羚羊哀鸣。痛定思痛之后, 我们要真正认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深远意义。

5.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寻找结合点, 强化环保教育。

从历史到现实, 从中国到世界, 在环保教育这个主题下, 有许多政、史、地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有待我们探索。为何古代养蚕缫丝非常发达的北方, 到现代早已凋零?为何曾以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今日竟被视为“中国的忧患”?这些问题深刻说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要加强历史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环保教育这个主题下,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以下认识:铭记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绝不能急功近利, 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一时发展;必须禁止盲目开荒和乱砍滥伐, 努力植树造林;树立环保意识和观念, 探求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客观联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各类工业;加强法制建设和素质教育;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6.利用活动课、社会实践等机会积极拓展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如结合现今的“雾霾”现象举办小型活动课, 依托相关史料了解南京地区古代与近现代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使学生从中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反思历史, 审视现实。

社会实践活动中碰到人们随意破坏花草树木、森林植被, 以及现如今越来越严峻的滥杀乱捕野生动物的现象, 可以回顾历史, 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律》中统治者对滥捕野生动物行为就有明文规定并予以查禁, 反映了古代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视, 即使是猎狩活动, 也有一定的区域和范围的限定。尽管封建时代禁捕止杀的目的与现代社会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至少在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是值得称道的。

7.改革教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环保教育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教育教学更强调注重学生主体性,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环境问题教育,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这就更需以学生参与为基本前提。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多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等直观教具教学。变“说教式”为“讨论式”;变“背结论”为“重过程”;变“一言谈”为“群言谈”;变“教师讲”为“学生说”, 激发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让学生做评论者、评判者、模拟决策者,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能够丰富与拓展历史教学。为了保护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 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穿环保知识, 非常有必要。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雾霾”现象的不断涌现, 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职责, 也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历史教材中蕴含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 教学中应注意捕捉环境与教育的结合点, 向学生渗透、拓展、深化环境教育, 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在多样结合中拥抱生活 篇8

一、“自在”与“自觉”结合

按照人类自觉意识的发展程度,初中思品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自在的道德教育”与“自觉的道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初中思品教学向生活回归的两大支线。“自在的道德教育”强调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由人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而成,不易被人察觉,更不会有强制感;而“自觉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目的明确、计划清晰、组织有序的道德教育方式,传统的思品课堂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自在的道德教育”缺乏体系,而“自觉的道德教育”则容易与生活世界产生隔离。因此,教师要注重两者的横向关联和有机结合。如在教学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一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在”和“自觉”设计两条主线:(1)“自在”——我的人际圈:请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按亲密程度分层次描绘出自己的交往状况;(2)“自觉”——续编故事:请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续编方平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生活与课堂不同角度将两条主线相交融,让学生明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是获得友谊的重要途径。

二、引导与建构结合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初中思品课堂回归生活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教师不是道德权威,而应充当好道德“探索者”角色,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且生活气息浓郁的课堂氛围,用充满期待和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种个性化差异只有放置于道德生活的现实场景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引导与学生建构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二课《理解老师——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介绍现代社会歌颂先进教师、表彰先进事迹的事例,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尊师热情;然后创设几种不尊师的情境(如给老师起不礼貌的绰号等),让学生进行道德讨论,由引导向建构过渡;最后让学生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或最崇敬的一位老师,从切身经历出发,形成理解和尊敬老师的自觉行为。

三、手段与方法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思品课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和整合,根据环境、时间等诸多因素,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思品课堂,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如教学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上册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一战胜挫折》时,教师可搜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视频片段《永不停跳的舞步》,制作视频短片《折翅“天鹅”李月的故事》,并指导学生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名人事例,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积极作用,将学生的视角从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更充分地领悟到:挫折无处不在,要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四、家校与社会结合

虽然学生的生活主场是学校,但是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初中思品课堂回归生活要建立在这“三个生活”统一的基础上。道德教育不同于智育,它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互相配合和协同作用,德行的养成必须置于完整的生活体验当中。教师要保持与学生生活全面、紧密的联系,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构建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课《走进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着眼,让学生结合自身在家里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然后,将社会生活投影到课堂中来,呈现当代孝子的典型事迹,让学生说出今后自己的行动;最后再回归课堂,创设几种不同场景(如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不必要的贵重物品等),让学生探究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使其真正形成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

初中思品课堂向生活回归,本质在于让道德教育积极主动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德行的养成能够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初中思品教师应努力探索在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德育环境中获得道德熏陶。

上一篇:速算技巧下一篇:新能源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