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教师

2024-09-29

体校教师(共12篇)

体校教师 篇1

0前言

相对于其它职业学校, 体校的专业课教师可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首先,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教授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具体的专选科目, 如:焊接、汽车修理等。但体校的专项是由专门的教练员承担的, 专业课只是辅助训练的工具,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专项训练完全可以代替专业课教学。其次, 因为招生条件的过度开放, 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极差。例如:学校为了找到有体育天赋的运动员, 不惜降低入学限制条件。一些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学生也被允许到中职体校学习, 其它诸如“喜欢打架斗殴、坑蒙偷盗”成性的问题学生也滥竽充数。同时, 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严重流失。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再加上本身文化程度低, 专项身体条件的限制使专业理论课和技术课成为无本之木、甚至虚设的“花瓶”。文化课可以通过改变教材、降低学习难度来弥补。但是专业课 (如运动生理等) 却由于难理解而成为空中楼阁。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脚踩两只船, 即一边恶补文化基础, 一边开设实施现行的专业课程。

另一方面, 教练员本身就是学生的专业导师, 在体校运动员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教练、最尊敬的也是教练。专业课教师从事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练员的工作重复, 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干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

鉴于以上原因, 很多省份的体校已经缩减的专业课程的课时和内容。上海体校甚至全部换成了文化课。“适者生存”, 这也许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那么, 专业课教师该何去何从, 怎样自身角色定位?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与时俱进:专业课教师职能角色的转变———从言传身教到知行统一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运动员的摇篮, 建国以来体校一直担任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重任的角色, 尤其是“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加重了此种色彩。从此, 体校和广大中小学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个只重视体育成绩, 一个只重视升学率。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便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之后, 姚明和杨扬在人大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培养运动员的“体教结合”原则, 又一次把运动员培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才有后来“温总理上小学体育课”的温馨故事。但对于运动员的专业课学习并没有提出过科学合理的新要求。其实, 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没有扎实的文化课基础, 学生就不可能很好的掌握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反之, 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也会反作用于文化课学习。同时, 专业课和专项训练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体育工作者需要攻克的难题。笔者认为, 只有在文化课和训练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才能实现“体教结合、文武兼备”。显然, 这座桥就是专业课教学。这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他们不再仅仅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而且是建造这座桥梁的工程师。专业课教师职能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们不能再沉默地做“美丽的花瓶”或被动的“牺牲品”。必须主动出击, 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首先, 要做的就是编写校本教材, 或达到降低难度、缩减内容以达到少而精的标准。

其次, 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再次, 改变教法。“自由人生、便有体育”。传说中燧人氏教人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猎、神农氏教人耕作、皇帝做弩教人以射。”可见, 示范和模仿是最初的教育形式。人们通过学习劳动技能才生生不息。语言出现大大方便了交流和教育, 言传身教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方式, 而如今的信息社会,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主流。时过境迁, 我们教育的对象———人也非昔日可比。教育理念就跟应该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专业课教学更应该人性化, 使课本知识更加贴近训练实际, 让学生在“学中练, 练中学”。例如在给篮球专项的学生讲运动训练学时, 可以挑选一篇NBA比赛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用语文中分析段落, 查找主体句、信号词的方法来研究篮球技战术。在掌握训练学的概念和知识的同事, 提高阅读能力。总之, 就是把专业理论课变得更具体、形象和触手可及。为此, 学校可以开发类似“篮球生理学、足球训练康复学”的课程, 加速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最后, 专业课教师应该承担起学校体育科研的重任, 将专业理论与训练紧密结合有效提高运动成绩。为此, 可以开设运动心理、运动生理实验课, 适当培养学生的体育科研能力, 增强其职业能力。

另外, 教师必须加强服务意识,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综上所述, 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多重身份, 既是文化课教师又是教练员, 既是学者又是科研人员, 既是教师又是服务者。更重要的, 它是促成文化课和专项训练之间婚姻的鹊桥和始作俑者。

2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逆袭

体校的专业课教学境况究竟如何呢?下面以新疆某体校为例做进一步了解。

有48.2%的教师认为上课时经常有迟到、请假、旷课现象。32.4%的老师认为偶尔有以上现象。39.1%的老师在评价课堂上学生表现时认为大多数学生心不在焉, 玩手机、说悄悄话、睡觉。选择大多数学生或都能够认真听讲、练习的老师仅占21%。仅从以上出勤和课堂纪律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教学氛围的恶劣。其它体校的情况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学生, 课堂教学环境自不必说。要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是难之又难。教师欲罢不能, 被学生整的晕头转向。在这样环境中, 怎样能提高教学质量呢?当然, 老师们不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来求发展。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学历层次, 据调查新疆某体校专业课教师的学历, 本科以上的达到100%, 研究生学历仅有四位。而且, 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 教练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教师。建议, 学校提供有利条件, 帮助专业课教师提高学历。同时, 应以人才强校为宗旨, 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 学生的入口要把好关。提高招收学生的文化程度和道德品质标准。

3 建立人人信服的“教师评估体系”

不像中小学, 对教师的评价集中在分数上面。体校专业课教师评价机制 (如职称评定、奖金发放) 存在漏洞, 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制。建议加入科研成果评估及教学效果评估。

存在于文化课和训练之间的专业课多年来就像被遗弃的孩子一样正在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主观原因是它与世无争、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客观原因是我们的教师“俯首甘为孺子牛”, 因为他们做的是幕后工作。人们看不到直接效果。人们关注的是培养出全省、全国、世界冠军的教练员。他们锋芒毕露, 其光芒已经遮住了体校专业课教师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幕后工作就是浪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专业课教师或多或少地影响运动员的生涯, 也许许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它一直隐藏在成功、辉煌的背后。

参考文献

[1]罗普磷.我国竞技体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4) :4-7.

[2]朱百顺.对运动员文化学习心态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5 (3) :79-80.

[3]付贵.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的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

体校教师 篇2

高校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食堂的运作、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立足于为全校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大学生的利益,决不允许经营者为谋取更大的利润而随意提高价格。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监督首先管住价格,对大众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价。

2、严格学生食堂的餐饮准入制度。

对学生食堂经营着,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制度,各有关方面(包括学生)均应有代表参加招标工作,防止暗箱操作及其他不正当之风。

3、学校与经营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签订契约,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方法,不符合条件坚决取消其经营资格。

4、严把食堂卫生准入关

对食堂的卫生状况加以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请校、系学生生

活部的学生干部共同参与食堂管理与监督,由生活部收集同学们对食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定期召开生活委员会,及时处理和改进同学们对食堂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这个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食堂内部也要加强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要求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加工,此外,加强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不符合卫生食品法坚决抵制。

体校“问题”学生现状分析 篇3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入了新阶段,对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体校是黄石市唯一一所以教学和训练相结合的特殊学校。现有的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让学生承受过重压力,成为了问题学生,呼唤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一、体校学生的问题形成背景

1、体校学生在专业训练上比一般普通在校学生承受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和大强度的训练压力。学生在没有进入体育专业队后,又面临升学高考的压力。一系列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担和影响;父母“望子成龙”过分地施压,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自暴自弃。这些足以表明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并不是一天形成,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那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才能与时俱进。金牌毕竟是少数,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应该做的。培养新世纪人才,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2、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一种复杂得多的生活方式。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要求未来的一代具有比现在一代更加高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具有更加灵活的心理调节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多方面的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能成为一位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新世纪人才。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目前的学生现状呼唤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引导。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心肝宝贝,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经受不了任何挫折。再加上多元文化相继涌入校园,追星族、讲名牌的不良风气日益增长,加之学生青春期,自控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很容易就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而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犯罪,同时,它也影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

1“问题学生”学生,心理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问题学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论是发达国家合适发展中国家,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问题学生存在。而且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教育民主的一种检验。因为教育民主是根本的一种平等,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每一个问题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特别局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与同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具有普遍性,但多数学生身上的问题只要自己意识到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问题学生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也是无力解决的,必须要有他人的帮助。

2、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是指根据问题学生的表现,利用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寻求转化的措施、策略,使有问题的学生成为一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得学生,使学生由非正常转化为正常。

三、问题学生分析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也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2、多元智能力理论

霍华德的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3、行为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的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他的这一理论为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4、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5、心理健康理论

比之其他理论,心理健康理论因其涵盖了有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个侧面,因此,与问题学生转化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对转化的具体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1、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以科学地指导问题学生转化工作3、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设定问题学生转换的目标,合理地选择问题学生转化所需的教育内容。

体校教师 篇4

关键词:业余体校,普通高级中学,联合办学,教师队伍整合

质量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关键,在从事学校教学中,重视教育质量、保证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当前高等教学质量的不断深化发展,如何保证高等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已引起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以及其它方面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业余体校与普通高级中学联合办学情况, 通过联合办学,可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可有利于促进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1 联合办学的实施背景

1 . 1体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校作为一所体育特长学校,主要表现在: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体育老师;培养出不少优秀的运动人才;曾为社会全民健身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单独体校的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时代的需要,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在其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业余体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差。因体校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资源,并未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加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体育竞技中,较少关注文化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一些业余体校学生的文化课程几乎全部荒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就比较少。若文化水平低,不仅会影响业余体校学生在体育竞技中迈向更高水平,也对他们的生活品质产生较大影响。(2) 业余体校学生未来就业局限性较大。业余体校学生因其技能单一, 对社会适应力较差,不能较好与社会接轨,未来就业发展受到较大局限性影响。竞技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多数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 但在当前的社会体制大环境下,运动与文化教育之间不能相互作用,这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业余体校学生在结束体育竞技后不能在进行深一步的文化教育;甚至一些省队、国家队退役的学生因文化知识的欠缺,而寻求不到合适的工作。据相关调查研究分析表明,业余体校学生的就业局势较为严峻,这种情况在各个业余体校均有体现,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业余体校未来发展艰辛。业余体校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但现在越来越多学生家长认为文化教育才是关键,他们关注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认为业余体校的未来就业不佳,纷纷选择普通院校学习,这导致业余体校招不到学生、学生难留、就业难等情况。

1 . 2体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水平仍需不断进步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水平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一些普通高级中学开始重点深入开展一些特色学校的兴办工作,培养了一批体育特长生,但在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改进: (1)固定单一的办学模式,不能充分给予体育特产生优质的体育资源,不利于其特长水平的发展;(2)体育特长生训练项目固定单一, 不能多方面发展;(3)缺乏完善的体育特产生训练设施,场地狭窄, 设备落后,这些均局限体育特长生的特长水平发展。

2 联合办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1)一些教师认为将文化课学习与体育训练结合在一起具有矛盾性;(2)一些教师认为对两所学校的教师队伍进行必要整合是相当重要的;(3)一些教师认为两所学校的激励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4)一些体育特长生认为体育训练以及文化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针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对业余体校与普通高校中学联合办学进行研究分析,规划研究课题,推动联合办校的发展。

3 联合办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借鉴价值

业余体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办学中的教师队伍整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及较大的借鉴价值。(1)实施联合办学可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发展,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业余体校学生的素质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有利于业余体校学生的未来发展;(2)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提高办学的质量以及水平,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以及生存能力,努力办成一个特色、多样化的学校,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多方面发展;(3)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并建立完善、有效的规划发展,联合办学,有利于学校的未来长远发展。

4 国内外联合办学的现状、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4 . 1国外联合办学的现状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主张将体育与学校教育的文化课程共同结合,并坚持以小学—中学—大学—俱乐部或职业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培养。他们认为,青少年运动员是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应在上课时间学习,并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小学、中学时期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之后在大学对运动员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且若想在大学进入到体育总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必须及格,且应该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否则不能参加。西方国家培养的原则为,普通学生与运动员获得信息以及机会是平等的,这样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条件而对未来前途发展做出准确的评价以及调整,不会因单方面失衡而影响到未来就业问题。同时,西方国家在进行运动员选拔时,会同时考虑到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若文化素质水平未达标,是不符合运动竞赛的参赛标准的。

4 . 2国内体育与教育联合办学现状以及教师队伍整合现状

4.2.1国内体育与教育联合办学现状

当前在我国体育以及教育联合办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联合办学所体现的优势不断被社会所认可。当前一些学校开展联合办学。陕西省一些普通中小学与业余体校联合办学,集中了2所院校的共同优点,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4.2.2联合办学教师队伍整合现状

实施联合办校,则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应进行改变,通过对2所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促进两所院校师资力量的壮大, 改善管理水平能力。分别在不同科室分由两所院校的领导担任,各司其职,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教师队伍的管理能力。实施“两校一制”的管理模式,对教学质量采用双向考核,激发老师们共同参与管理的热情,增进学校的凝聚力。实施联合办学后,体育老师仍应坚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同时文化老师应督促学生掌握学习的时间以及秩序,但两者之间会产生矛盾,一方面只关注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只关注学习成绩,未切实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学生的时间较难进行调和。若推迟训练时间,则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针对所产生的问题,联合办学应制定相应的体育特长班评估,紧密结合体育训练以及文化课学习情况,两者成绩共同进步才是教育的目标,从两方面入手,推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

4.2.3缩小体育特长生与普通文化生之间的教学差异

实施联合教学后,在共同协商达成一致,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教学内容进行规范,缩小与文化生之间的教学差异,明确不同群体的不同目标。因体育特长生主要以体育竞技为主,未曾感受过升学压力,且他们主要面对的学生都是学习基础差、着重训练的学生,因此他们对课堂的教学水平无较高的要求,并未认识到文化课学习的重视性。应对体育生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体育特长生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5 结语

体校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是党委的信任,使我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让一个游离在门外的孩子终于有了家的归属,让我为党的体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更加坚定。通过干部网络教育350小时的学习,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了解了国情国策、理解了法律法规,树立了与时俱进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通过学习,让我懂得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是在执着中坚持、在平凡中奉献!

从事体育工作30年,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30年。能够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体教结合工作过程中,提升了个人的大局观,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既办成了事情,又结交了朋友,还延伸了道路,体现了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工作能力的进步。

竞赛训练科的工作,就是常规管理工作。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必须符合接受与被接受的要求,所以,强制的硬性管理与到位的服务与早期的警示提醒之间,我们选择的是后者。督促教练员养成良好的师德,塑造教练员良好的师德风范,使他们专心带训、管好队伍、提高训练质量,输送更多后备人才,这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给运动员一杯水,教练员本身就应该拥有一桶水。在运动员的眼中,教练员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是最可信赖的、最值得信服的人。所以,我们日常的督查工作、检查教案、收集计划与总结,也是时时刻刻在提示教练员严于律己,做好运动员的表率。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生和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如果说在训练常规检查过程中有些苛刻,那只能说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应该更加严格,因为师德不单单是一个教练员的学识水平问题,而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塑造。

浅析体校的科学管理 篇6

一、选择领导权目标管理

体校的工作是以训练为主的工作,但又不仅仅只限于训练工作的本身,还涉及到策划者指挥。因一切规模较大的活动,都需要有统筹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体校属体育职能部门,专业知识比较强,必须要有懂得体育专业并熟悉少儿训练工作的特点,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来主持日常教学训练、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适应当今现代发展潮流的具有较强的组织才能,社会活动能力的优秀科学管理人才。在实施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要着眼于目标管理,并以此作为全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上级对办校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提出总体目标。还要对学校教育教学、训练工作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目标,学校各部门要根据总体目标制订出年度、月、周工作计划,并通过大家一起操作,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作为管理工作的起点,应以目标引起学校中的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和组织,使他们处于完整的管理体系中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同时确立学校中每个教师、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训练目标中的责任,并以目标作为对每个教职员在工作中所作贡献进行评价的标尺。同时也是对每个人各项工作尺度的检验。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各部门的每个教职员工才能在规划自身本部门科学活动程序,推动各项工作,以成功地实现学校目标作为科学管理的终结。

二、加强教练员的管理

体育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指挥者有一定的組织才能,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术知识、懂得业务训练的特点,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学历。在训练中,教练员是整个运动队(员)的核心,要抓好运动队(员)的管理教育,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就要求教练员必须具备热爱训练、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1.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体校要严格制订上、下班制度,在上班时间要督促教练员加深业务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要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教研活动,要鼓励和奖励教练员自学或进修学习,积极参加上一级举办的各类和自己相关的业务学习班、培训班,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好先进经验,改进落后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训练工作不断创新,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2.提出对教练员的要求

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指挥者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术知识、懂得业务训练的特点,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学历。这样,就必须具备热爱训练、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加强对教练员的思想教育。

教练员是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在教学训练中起主导作用和表率作用。因此,教练员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严守“教练员守则”,体校要规定出“政法思想学习日”,以加强教练员自身的管理和建设。

三、加强学生的管理

对体校来说,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其他学校相比较除有共性外,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训练消极,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没有责任感;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遇事时而激动、时而焦虑、时而兴奋;性心理认识缺乏,时而消极、时而好奇,无法控制自己不良情绪;人际关系不和谐;人格不健全;耐挫折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和突发事件,消极悲观,不敢面对事实,不能自拔,失去信心等。种种不良心理症状极易形成一些负面效应。

四、强化训练工作的管理

训练工作是体校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训练工作的好坏,表现在出成绩、出人才,能不能出成绩、出人才的关键是教练员,从学校训练管理部门来说,抓好了教练就抓住了关键。这点应从两方面入手:

1.强化训练管理体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实行目标责任制。从组织系统上提出任务和目标,制订奖惩条例,注意充分发挥管理部门人员职能,做到职责明确、任务落实、方法得当、提高管理效率。

2.对训练工作提出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教练员聘任制,教练员岗位责任制。技术档案制度,政治学习,业务进修制度,考勤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训练工作正常运转。

体校教师 篇7

一、走输送路线, 培养专业运动员

体校作为向上一级优秀运动队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特殊学校, 笔者认为各级体校应该把输送优秀运动员作为体校工作的重点, 但在输送过程中应注意几下几点:

1、专项不符合, 应直接输送。

由于各类体校的经费和条件不同, 在招生中, 考生所受专业限制很多, 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 但没有对应专业的考生, 体校不应该局限在本校专业中, 这样会使运动员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中训练学习, 很难取得好成绩, 从而影响其发展, 造成资源浪费, 进而无法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而在毕业后因运动成绩一般而无法找到好的出路。为此在遇到此类考生时, 不应盲目接收并安排在其他专项中, 应在此类学员没有进行专项训练前, 学校或教练员出面联系其他体校的相关专业, 让学生能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项目, 进而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并输送到上级专业队中。这样防止好的运动苗子, 因训练和学习的错误直接断送其运动生命。

2、条件不允许, 应间接输送。

基层体校因各种条件的限制, 很多好的运动员在训练中提高幅度不大, 很多运动员在输送到上级体校后, 运动成绩增长较快。借此, 当本专业的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后, 尽量与上级体校联系输送, 借助上级体校优秀的训练环境、设施、方法来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水平, 使优秀运动员能够得以突破, 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命, 让他们有能力考入自己喜欢的专业队中。

3、专业不适合, 应改项输送。

由于体校所招收的运动员年龄都在14岁左右,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为此, 在进入体校后, 身体各项素质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 如果发现运动员不适合现在的运动项目, 应及时给予改项, 并寻求对其适应的项目输送到其他运动队中, 从而让运动员发挥更好的体育潜能。

二、进行单招考试, 进一步深造

对于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 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走输送的路子。但毕竟这类学员不是很多, 大多数学员在进入体校后运动成绩一般, 无法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那么笔者认为此类

想感情。

3.《汇流》系俞逊发于1977年年在加拿大看到世界上最大的尼亚加拉瀑布, 为它的壮观而惊讶, 顿悟而作。

4.《第一笛子协奏曲》又名《梆笛协奏曲》, 由台湾马水龙先生创作。

全曲用竹笛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协奏形式、以复式三段体的结构, 运用主题音乐的变奏发展而成, 描述了中华民族历史久远与伟大。

5.《竹迹》系谭盾先生为举办现代作品音乐会而作的一首无伴奏的独奏曲, 特意写给俞逊发演奏的。

曲名取足迹的谐音, 意在用竹笛来表现人的足迹。

6. 节选自曲广义、树蓬编订的《笛子教学曲精选.上册》第2页。

参考文献

[1]邢野.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运动员可以考虑寻求单招考试的方向。

单招考试, 对于一般体校运动员来说, 毕竟是通过层层选拔后进入体校的, 所以术科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单招考试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二级运动员水平, 体校学员普遍都能达到, 只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 就可以轻松考入自己喜欢的大学, 从而继续深造, 不至于中专毕业后很难寻求出路。

三、重点培养体育理论学习

国家的体育人才是以金字塔的方式排列, 塔尖上的优秀运动员毕竟是少数, 对于塔底的基层体校学员, 为了谋求发展, 就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笔者认为由于运动员重训练比赛轻文化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 基层体校应该在教学方面寻找突破。不能单单局限于普通文化课的学习, 应冲破传统, 寻找新思路。把重点放在传授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上来。例如各类运动的裁判方法, 各类运动的简单技能。使运动员除了本专业外了解并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后考取二级裁判员证书, 为今后谋求发展铺路。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对体校运动员的教学训练中, 笔者认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毕竟学员在考入体校时的年龄只有14岁左右, 其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熟, 我们要对运动员多做思想工作, 使他们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经常向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传授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拼搏进取精神, 使小运动员们从小树立为中国体育事业争光的信心和决心, 让运动员们从心底里抒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在他们毕业后继续保持这种精神, 使他们能够在各行各业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从而改变大家对体育运动员素质低的偏见。

五、分析形势, 走联合办学之路

对于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 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再适合做运动员的学员, 笔者认为不应该让这方面的学员自暴自弃, 除了培养他们体育理论的学习外, 应该与其他中等技术学校沟通, 根据学员的兴趣找寻相关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 使这方面的学员能够多学一门知识, 多一条出路。

为了能让体校的事业良性循环, 保证生源是前提, 只有让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有好的出路, 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奔到我们的学校中来。体校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大胆创新, 改变观念, 认真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 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事业继续下去,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2]贾德义.山西二人台传统剧目全编[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5.[3]贾德义.二人台[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0.4

[4]邬满栋.谈“二人台”音乐的竹笛演奏[J].北京:中国竹笛杂志,

[5]霍伟.冯子存弟子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

[6]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1.[7]俞逊发, 许国屏, 周大成.笛子考级问答[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探索体校英语分层教学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因训练或比赛经常耽误上课, 学习时间也相对较少, 文化课基础很薄弱, 英语基本功极不扎实。传统的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 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 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不能取得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这种现状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教学,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被激发起潜能和兴趣,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习效果,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最近几年, 笔者对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这可被看做分层教学的前身。所谓因材施教, 即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 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 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不同的教育, 这与分层教育本质是一致的。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依据这一理论, 在同一班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给他们创造不同的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条件, 给他们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 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 他们就都会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层次性原理。层次性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 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 元素层次, 命题层次, 模式层次。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 即师生必须有共同的语言”。为了与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 教师必须用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交流, 分层次教学即符合这一原理。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测试, 然后按测试成绩, 学习主动性及思维灵敏度分为A、B、C三层。A层为拔高层, 该层学生学习基础好, 求知欲望强, 接受新知识比较快,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B层为提高层, 该层学生学习基础一般, 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不够强, 思维灵敏度也一般。C层为基础层, 该层学生英语基础差, 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能力较低, 学习方法也不当。

三、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备课过程中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分层教学的特点。做到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确定三个层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他们多做自主性的英语练习。B层侧重培养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潜能。C层着重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夯实基础知识。

四、课堂教学中的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以B层学生为主, 兼顾A、C层。对A层学生精讲多练, 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问他们需要综合分析, 周密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B层学生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提问他们理解性的不需点拨即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对C层学生降低要求, 让他们弄清基本概念, 多对他们进行基本知识的训练, 提问一些记忆类的在书上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学生回答上来问题后, 就会增强学习信心,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分层作业, 分层评价

在布置作业时, A层学生做综合运用的作业, 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B层学生作难度一般的必做题,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C层学生做基础性作业, 作业量适宜, 如抄写单词和课文, 让他们学有所乐, 逐渐积累。分层作业也要分层评价, 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进他们不断超越。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为他们指出存在的不足, 指出努力的方向, 促进他们不断努力。对C层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发现其闪光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分层

在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上, 彻底改变以前由期末考试决定一切的方式, 将期末总成绩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如书面考试成绩, 口试, 平时测试, 学生上课态度, 发言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等结合起来,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一学期的成绩。

七、分层教学的实验效果

分层教学后, 每个层次的学生水平基本相同, A层的学生在同一水平上学习没有了优越感, 增强了竞争意识。B层的学生也学有所得, 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C层的学生从原来不被重视, 也体验到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感, 消除了自卑心理, 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并且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大面积的提高了学习成绩。

八、结束语

体校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数学,体校,分层教学,运动员

1. 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使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体校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 个体的学习、理解、领悟能力及学习自觉性都有较大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很难照顾到全部学生, 这就造成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中等的学生“吃不好”、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了”。久而久之,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得非常好, 无需再用功, 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无法学会教师教的知识, 无法赶上其他学生, 易自暴自弃、厌学、弃学;而中游的学生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导致惰性增加。因此, 在统一要求、同一教法授课的模式下往往出现“优生不优, ‘差生’更差”的局面。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 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全体学生上, 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给予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合讲分练, 摆脱那些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 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实现教学中的真正平等。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 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做到因材施教, 分层提高, 使尖子生冒出来, 使中等生迈大步, 使后进生不落伍,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 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不是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 而是使教学活动更有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 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 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以及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交流等途径, 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B层——中等水平的学生, C层——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进则上, 退则下”, 采取动态管理。由于体校学生流动性大, 因训练比赛治疗等需要, 导致部分学生只能间断性地学习, 教师还要考虑这些因素, 对学生进行大致分层, 为了防止优生自满, “差生”自卑, 应采取隐性分层, 不对外公布。

2.2 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 可分为五个层次: (1) 识记; (2) 领会; (3) 简单应用; (4) 简单综合应用; (5) 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 (1) — (5) ;B组学生达到 (1) — (4) ;C组学生达到 (1) — (3) 。例如:在《圆柱表面积计算》这一节新课教学目标设定:对C层的学生要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的方法的由来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对B层的学生要能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简单地应用;对A层的学生能尝试计算具体圆柱事物的表面积, 自己去测量需要的数据, 并计算其表面积。

2.3 讲授分层

在授课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要着眼于B层的中等学生, 同时兼顾A、C两层。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 既有面向整体的“合”, 又有兼顾各层次的“分”, 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 让他们独立学习,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 重视双基教学, 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放低要求, 放低起点, 浅讲多练, 查漏补缺,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4 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 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提问时应分层对待, 从各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对A组学生提出需综合分析、归纳概括, 有一定逻辑性、灵活性的问题;对B组学生可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 以锻炼他们的思维, 巩固基础知识;对C组学生提出基础的、容易理解的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通过操作, 可让C组学生回答: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条边, ③拼成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几倍;让B组学生回答:①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让A组学生回答: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这样提问既有启发性, 又有层次性, 让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答得出问题, 既能保护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5 作业分层

作业是课堂教育的延伸, 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数学,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层次性,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和布置多梯度、多层次,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可把作业类型分为三类:1.必做题, 每位学生必须完成, 以巩固当日所学的知识。2.选做题, 允许部分C层学生不做 (避免不思考而抄作业的现象) , 以深化当日所学的知识。3.思考题, 让A层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以培养学生思维。

2.6 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 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班级整体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在分层学教中应重视分层辅导,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2.6.1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 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 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 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生和“差生”, 分别给他们“吃小灶”。

2.6.2 实行学生逐级对口“扶贫”, 发挥优生的领头雁作用。

即由A层学生辅导B层或C层学生, 由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这样, 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 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又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2.7 评价分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 评价不是终极目的, 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手段, 评价标准的确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 要以学生的纵向评价为主, 减少横向比较。对C层学生,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对B层学生, 应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 应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

3. 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从本人所带班级实施分层教学情况看, 实施分层教学后每位学生的成绩较以前都有所进步, 他们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自觉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我约束、自我开发能力得到加强, 学习品质有所改善。学生成绩的普遍提高, 证明了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学生实际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启示我们积极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提高成绩的关系, 促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入到每一堂课。

同时,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这便增加了教师讲课的跨度和深度, 备课层面拉宽、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 同时更要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吃透新课程目标, 方能自如驾驭课堂。

4. 结语

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 挖掘学生潜能,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体校学生数学水平差异普遍存在并有扩大化的趋势,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当面对全体学生, 让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不是选择学生, 而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共同提高。所以, 实施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薛玲余, 刘卫强.新课标下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理科教学探索, 2007, 12B:38-40.

[3]李焕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 2007.7, 第4卷, (7) :89-90.

[4]王利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教育现代化, 2005, 7:82.

如何提高体校教学水平 篇10

首先,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在学期前, 要根据要求, 结合本学校的学生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第二, 教务科领导要依据他们的计划, 经常下班听课, 实行灵活抽查和集中检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第三, 教师每期要有明确的课改试验计划。并且教务科领导要下班了解学生, 落实各教师的课改实况。第四, 教务科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档案, 储管教师每期的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育、教学论文, 记录各教师的校本、校外培训、网上培训、实践活动、考核评估等材料。第五, 完善齐全的教师日常考勤登记。每天教务科必须派领导检查记录。教务科领导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 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课改实况进行详细地了解、督促和落实。

二、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领导要切实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做到真抓实管, 严抓细管, 敢抓善举。要求教师备好课, 周前写好教案, 课中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好课, 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师主导性的作用, 课中注重各1/3时间的分配, 即是教师讲1/3, 学生说1/3, 学生做1/3, 课堂上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积极性, 师生要互相和谐合作, 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教务科要健全教师的考评制度, 正确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就要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 详细、具体的考核细则, 进行量化管理。在期终或年终对教学工作, 特别对教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评选优秀, 学校给与奖励, 从而得到大力弘扬先进, 推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暗示, 少批评

1、目光暗示

我们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目光暗示”为体育教学服务。比如, 对正在演示的学生, 教师不能用怀疑的目光看学生, 而应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 这样,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感, 使其充满信心, 大胆展示。当学生动作错误时, 教师不能显得很不耐烦, 而应用期待、专注的目光, 使学生用心思索, 力求完成动作。

2、动作暗示

准确、有力而得体的动作, 如同画龙点睛, 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顿时生辉。如果动作太少, 则显得死板, 缺少生气和感染力;太多则显得琐碎零乱, 使得动作与内容脱节, 既不利于内容的表达, 也有失稳重;太奇, 则易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每个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当然, 举止也不能做做, 或过于随便, 这会给学生意相反的暗示效果。

3、手势暗示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 教师要认真掌握运用手势或“手语”技巧。手势在体育教学的运用, 可以使教师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 使有声语言更能传情达意, 使学生透过是绝活的具体形象, 增强美感。手势具有不同的含义, 加以选择使用。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管理

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加上学生的基础、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同, 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动机, 让他们发挥积极性并参与管理, 实现自我, 满足要求, 这样学生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体育训练, 加上教师应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 正确采用科学教学方法, 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内容, 完成学习任务, 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加强引导式、激励式教学

体育教学目标为教师指明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预期成果, 使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它也为学生的学习指引了方向, 使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与预定目标的差距, 学习目标的不断实现会使学生受到鼓舞, 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会使学生受到鞭策。教学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六、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体育教学

教师要学会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降低教学难度, 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电化教育正是利用了现代化的媒体, 通过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的感官刺激, 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想象的空间, 有效地感知更多的知识信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对事物只要有了兴趣, 就会积极思考和探索, 电化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将电化教育科学地运用于体育室内课教学,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 更有利、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不是让学生仅仅感到新奇、好玩。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说的那样:“从忍受不顺心的事情中得到的训练, 几乎远不如从兴致勃勃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得到的训练多。”

摘要:目前, 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入改革, 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 这是时势的迫切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体育运动学校同样要紧跟教改形势, 立足体育特色, 深入教学改革,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体校学生特点及管理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体校  学生特点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71-01

教育部曾经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针对高等院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定,“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体育学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竞技项目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体育学校的发展,体育专业的学生占学生的主体,是具有为国家体育事业发现、培养以及输送体育人才的功能的培训地,因此体育大学应本着“以体育教育为中心,教育教学为基础”的原则,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体育学校的学生特点学生竞技水平高、文化水平欠缺、自我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等,抓好体育学校的管理,可以维护学校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该文针对体校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1 体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1.1 竞技水平高,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高

体育大学的学生主体是体育专业的学生,经过大量的体育训练以及入学前的体育特长选拔,使得体育学校的学生竞技整体水平较高。由于体育学校的学生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以及竞技能力,因此在学校举行各类文体活动时,这些学生都是文体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也很享受在文体活动中受到赞扬、得到认可的感觉。另外,体育学校的学生喜欢参加一些社团,愿意主动组织一些校园活动,例如篮球友谊赛、足球比赛等活动,这些体育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活动中组织、参与,并依靠特长推动活动的进行,保证活动的成功举办,由此可见,体校学生依靠自己的竞技水平较高,参加文体活动积极性高的特点,在活动中起到推动的作用。

1.2 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体育大学的学生主要生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小就开始接受体育教育,对体育项目有着很大的兴趣,最终通过体育专项选拔考试,进入体育学校;另一方面,在初中或是高中学习中,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是学习兴趣欠缺,转学体育项目,通过短时间的训练,提高体育竞技能力,从而入选体育学校。这两方面的学生都有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欠缺,最终导致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另外,学习体育专项的学生体育训练任务较重,学习时间、精力有限,

这也是体校学生文化水平欠缺的一个原因。

1.3 体育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体育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学习上,体校学生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对自己的要求低,缺乏奋斗的目标,甚至体校学生普遍厌烦学习,对文化课成绩漠不关心。再有,在日常行为习惯上,体校学生普遍存在纪律性差、个性较强,组织观念欠缺的特点;还有法律意识较差,遇事不能三思而后行,做事走极端,甚至脑子里总有武力可以解决一切事情的观念。另外,自我情绪把控能力差,体育生喜欢挑战,冲劲足,但对于事情认识片面,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正是由于这样的急性子,很容易将事情或人际关系处理的更糟。

2 针对体校学生的管理策略

2.1 注重体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

德育工作的管理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对于体育学校也不例外,注重加强德育工作的管理不经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指引正确的道路。首先,体校的管理者以及老师应当了解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计划,并结合合理的方式去实践。要为学生树立爱国观,强化其组织纪律性,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再有,学校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召开德育教育演讲会以及组织德育教育文艺活动等形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观念强的事例,针对体育生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教育。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是非观和日常行为规范,老师可以进行细心地讲述,帮助学生分辨事情的对错,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还可以采用班会,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保证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纪律性。

2.2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落实

科学合理的体校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学生管理的保障,首先,体校学生既从属于体育教练,又从属于文化课教师,以及教育科等多方面管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查找责任时,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这样就会形成教育管理的盲区,针对这样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再有,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更应该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学校中可以采取树立表扬榜和批评榜,将日常行为规范、组织纪律性较强以及学习成绩、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公布在表扬榜上,为其他学生树立正面的教育榜样,将违纪学生公布批评榜上,并严格处理,不能因其体育成绩优异就姑息,为学生树立反面教材。

2.3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一般体育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资源欠缺,选班主任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学生的管理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寻找教师资源便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体校可以适当提高待遇,积极寻找教师,以及加强教师上岗前培训工作,从而来提高体校学生的管理。再有,对于体育学校,应该建立以教练为主,以文化課教师为辅的教育管理模式,体校教练决定了学生的成才和输送,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教练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也比较听从教练的管理。但是,在学生管理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统一教师管理观念,加强教师和教练的沟通与交流,定期开展教练和教师联谊会,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和体育训练情况反馈出来,进而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

3 结语

学生管理成为当下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体育学校也不例外,加强体校学生的管理,对为国家体育事业输送人才,维护学校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体校学生竞技水平高、文化水平欠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注重体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等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体校物理课怎样教 篇12

一、激发求知欲, 调动积极性

体校的物理学为基础文化课, 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1. 结合教材, 介绍富于创造性的趣事以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奥秘的好奇, 从而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教自由落体运动时, 介绍16世纪末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通过登上54米高的比萨斜塔, 证明了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 总是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再如:“杠杆”一课, 教师将一根胡萝卜放在手指上, 使之沿水平方向平衡。这时胡萝卜与手指的接触点就应该是胡萝卜重心所在的位置。如果就在此处将胡萝卜截成两段, 把它们放在天平的两盘中, 那么天平是否平衡?胡萝卜既然在手指上是平衡的, 那么在天平上也应当能够平衡。但结果出人意料, 天平的一头更重些。何以至此?学生看后, 在脑中形成若干“问号”, 再让学生们想一下生活中“上粗下细”的手杖, 扫地用的笤帚, 分吃甘蔗等事例。这样, 不仅使学生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2. 面向生活实际出观察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重视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以及体育当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水泥公路上有些空隙?为什么会发生闪电现象?在比赛计时时, 是以听到声音为准还是以看到冒烟为准?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从实际出发, 切实打好基础

体校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 而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 恰当确定教材的深广度, 充分体现物理学的基础性。这就必须:

1.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从体校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 对差生采用低起点、慢开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 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 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一步或几步逐渐达到大纲要求。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 既不能过高, 增加教学难度, 加重学生负担, 使学生消化不良, 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 降低大纲要求, 过分放慢教学进度, 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识“最接近发展区域”, 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 重视讲练, 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如果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 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 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 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同时采用“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讲练练”的形式, 使他们能动口、动手、动脑, 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更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 使学生各有所得。

3. 严格要求, 坚持完成教学任务。

在保质、保量完成课本上规定的练习题、习题的同时, 对于优等生, 设计一些拔尖提高题;对于中等生, 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对于差等生, 适当降低练习题难度, 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 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 切实减轻了差生课业负担, 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4. 做好补缺、补差, 使大面积得到提高。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我们应该有的放矢,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 个别补和集体补的方法;另一方面, 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兴趣、爱好, 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从而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要民主化

由于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种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变“传道解惑”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伦理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在情感上与学生相互理解和尊重, 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至少做到三点:其一, 公平地对待学生, 不厚此薄彼, 实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将每一位学生吸引到物理学习活动中来。其二, 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 包括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和创新的自由。改变“一言堂”, 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学习的愉快, 感受到个性发挥的满足和心灵成长的幸福。其三, 完善教师个性, 提升教育艺术, 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成为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使物理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学科。

四、理论应用于实际, 为专业课服务

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时, 有些章节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学得也比较枯燥, 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 学生在学了物理概念和计算方法后, 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教师若能及时将物理知识贯穿于体育运动技术学习和训练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原理、练习技术的同时, 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训练当中去, 这不但再次检验了物理理论的正确性, 而且由于学生自己解决了实际问题, 因而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原地推铅球“出手角度”这一重要内容时, 教师可以结合“斜上抛”的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讲解, 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理性地学习和掌握。铅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能够明白铅球的水平位移计算公式的原理, 也会明白从理论上讲, 当出手角度是45°时, 铅球推得最远, 但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 39°是最适宜的角度的道理。在教机械能守恒定理时, 要强调撑竿跳高运动员必须尽最大可能加快助跑, 使他在起跳时具有最大的速度, 而且必须在撑竿已经不弯曲的时候, 不抖动地放掉撑竿,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成绩;在介绍重心时, 要让学生理解在跳高时虽然人体重心的轨迹相同, 但由于身体姿势的不同, 身体进而距离横杆高度也不相同, 因此跳过的高度显然是不同的。所以, 背跃式比上跨式的成绩好。

上一篇:密植高产下一篇:公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