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程度(精选12篇)
教育程度 篇1
近几十年来, 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在全球范围内, 教育的普遍受重视程度已获得极大提升。因此, 当多种信息通信手段在十几年间逐渐渗入各行各业之时, 教育是最早应用其成果的领域之一。而从最早的互联网到远程视频再到云计算, 教育业的智能化步伐也在不断追赶着信息通信业的潮流。
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智能教育领域正在不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细分概念, 且其细分速度愈来愈快。
场景1
远程教育
2010年5月15日下午2点, 打开电脑, 登入网页, 远在四川的藏族女孩卓玛进入了百年老店北京四中的网校, 下载最新的课件, 在网络面授班上跟着一位郭老师学习牛津英语。1个半小时后, 此次课程结束, 卓玛又在网校的在线测评系统中测评了一下自己近期的学习效果。
目前, 远程教育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据相关统计, 2009年我国网络教育类站点的各种关键指标均呈现了大幅增长趋势, 堪称综合增幅最大的站点类型。包括教育相关论坛在内, 教育类站点一日之内的整体访客规模已达3200万位以上,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中国网民总数的1/10。
可以说, 自诞生之日起, 远程教育就是教育与通信充分结合的一种特色教育手段, 即便最早的函授教育形式也是与最原始的邮政通信手段挂钩。而经过多年的发展, 互联网、宽带、多媒体、分布式计算等多种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不断添加进来, 不断丰富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形式和内涵。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 人们可以做的是将教育资料或教学录像放在网上供用户、学生下载使用。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普及, 有能力的网络教育机构装配上视频等多媒体系统, 将老师教课过程实时直播, 供异地学生同步学习。再之后,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普遍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了, 可以直接语音提问, 也可以进行消息的提交。
比如一些网络教育机构搭建起可以支持大规模人员同时并行交流的实时通信平台, 其上置入了语音视频通话、即时通信、共享文件等多种功能应用。他们会在两大固网运营商分别部署服务器, 并分别在服务器上安装自己的网络实时课堂、互动答疑等相关系统, 以这些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来承担各地学员的课堂数据交换和传递, 同时设置桥接服务器来实现两家固网运营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交换和数据中转。
据北京一所高校下属网校的老师介绍, 此类系统平台的建设使得网络教育机构实现了质的转变, 不少网络面授课堂目前已达到同时教授数千人的教学规模——远超过实体教育机构课堂的教学规模。
在一些教育专家看来, 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借助于已有的信息通信技术并不断吸收利用新的技术, 教育体系正在不断丰富, 教育面不断扩大, 教育真正变成一种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活动。
比如任何地区的学生, 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尽管这种教育有时也需要花费成百上千的资金, 但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真正进入更发达地区接受教育将花费的成本相比, 无疑更为经济。
又比如, 已经脱离传统教育体制的非学生群体, 也可以通过各种更为方便的网络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己。这就引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最重要的一项价值——每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公平、更加宽泛, 这对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场景2
个性化学习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一位学生手持一部小巧的电子产品, 手写笔在触摸屏上不断点击着——他不是在发短信或玩游戏, 而是在查看附近一所学校新开设的一门他非常感兴趣的课程, 这门课程在他的学校里并未开设。
这一区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实践:通过云计算技术, 多所学校间实现了互联互通,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为自己设定不同的学习路径, 他们既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 也可以选择其他学校的课程。
该州所采取的做法的好处还在于, 由于学生所用的终端本身基于云计算技术, 学校就不需要管理云端复杂的技术架构, 而只需要提供开放的标准, 使得其教学资源、方法、工具能够在网络上被购买支付、被使用。
教育以人为本, 新的信息技术被这样运用到教育体系中, 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人差异性, 也增强着他们的自学能力, 以及对自我的认知。
当然, 给了学生学习时的极大自主性, 相关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就需要多费一番心思。评价学生的指标应不再是学生在各科学习了多少课时, 而是相应地改变为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格。
俄亥俄州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他们创立了一套数据体系, 能够追踪该州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的成绩, 使得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可以非常容易地掌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的表现。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联网技术, 以感知度量的方式获取,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确定是否需要对学生进行额外辅导, 或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而为了推进老师之间关于教学的沟通交流, 俄亥俄州方面还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 其上设立了内容数据图书馆, 将各种课件统一收集, 使得各科老师可以很容易地在里面查询他们所需要的内容, 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帮助每个学生定制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规划;同时通过Web2.0技术的使用, 建成了老师之间的社交网络, 使老师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实践。
L INK跟踪该项目的IBM中国技术人员认为, 就中国而言, 实施类似智能教育项目实际上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概因中国教育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统一, 可以通过行政力量使众多教育机构之间展开深入协作, 对全国的教育资源进行快速实施和部署, 并建立一个统一的云计算环境来实现智能教育。
场景3
资源共享
马欧力是埃塞俄比亚季马大学商业学的一名大一学生, 入校不久的他已经习惯通过学校的公共平台来远程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 最近他主要关注的是关于欧美地区零售业新发展的资料。
季马大学是东非健康领导力高等教育联盟云计算项目的一个参与成员,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大学、坦桑尼亚的莫西比利健康与综合科学大学、乌干达的马克里尔大学以及肯尼亚的几所大学都是其中的成员, 他们与信息领域的专家们一起进行了这一项目, 通过虚拟计算实验室来拓展可供学生远程访问的教学资源。通过云计算技术, 这些参与了项目的大学的学生可以随时方便地访问最先进的教育类计算资料, 选择软件应用、计算及存储资源。
实际上, 教育资源共享是由来已久的教育体系创新, 我们前文提及的远程教育等应用, 其本质都有共享资源的意味。而现在,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 这种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正在迅速扩展, 比如在广度上, 由跨校、跨区、跨省正在向跨国甚至跨大洲共享发展。一定意义上, 这也是现代学生的福音——他们的视野比他们的前人扩展了更多。
尽管目前对于云计算, 大多行业仍在热议其落地实施细节, 而在教育行业, 现阶段通过云计算技术的使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已经较为普遍, 并渐成主流——将本地的教育资源上传至云计算平台, 转化为云服务, 这些资源将比一所学校自己所能提供和管理的资源更廉价, 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格雷汉姆小学开展了云计算项目的尝试, 使用基于云技术的终端, 该校600名师生通过连接“通用云计算服务”来获取虚拟电脑桌面, 并获取丰富的学习材料。值得一提的是, 该项目使得学生不管在教室、图书馆还是在家, 都可以访问到同一桌面, 同步信息。
而在中国, 西安交通大学在2005年就已部署相关的云计算项目, 十数所学校都使用该项目进行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已供5~6万用户使用。
一个新的动向是, 对于学校而言, 在为学生提供服务之外, 教育资源共享项目的商业价值也慢慢显现了出来。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去年打造的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验平台, 除了与前述校园云计算项目相同的功用, 它还将面向企业、政府以及开源社区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服务, 形成教科研机构IT资源的全新服务及供应模式。
摘要:智能教育的发展, 使得每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公平, 这对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教育程度 篇2
教育程度常用语A UsefulGlossary f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教育程度常用词汇)
education学历educational history学历educational background教育程度curriculum课程major主修minor副修educational highlights课程重点部分curriculum included课程包括specialized courses专门课程courses taken所学课程special training特别训练social practice社会实践part-time jobs业余工作summer jobs暑期工作vacation jobs假期工作refresher course进修课程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课外活动physical activities体育活动recreational activities娱乐活动academic activities学术活动social activities社会活动rewards奖励scholarship奖学金excellent League member优秀团员excellent leader优秀干部student council学生会off-job training脱产培训in-job training在职培训educational system学制academic year学年semester学期(美)term学期(英)supervisor论文导师pass及格fail不及格marks分数examination考试degree学位post doctorate博士后doctor(ph.D)博士master硕士bachelor学士graduate student研究生abroad student留学生abroad student留学生undergraduate大学肆业生government-supportedstudent 公费生commoner自费生extern走读生intern实习生prize fellow奖学金生boarder寄宿生graduate毕业生guest student旁听生(英)auditor旁听生(美)day-student走读生
2001-11-02 15:03:08高中教育均衡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教育;因素;对策
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目前,对教育均衡的研究大都从宏观角度阐述其概念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故而不能保证影响因素具有针对性。
一、高中教育均衡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文化、决定教育。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咸阳市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例如,在老师的培训上,有较先进的教育配套设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资源。相反,经济不发达地区,简陋的校舍、匮乏的教育资源,教师基本上也没有机会去培训等,这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是教育失衡发展的根本原因。
2.教育转型因素
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教育也通过市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但也存在因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出现了功利性。伴随着中考政策的调整,中考生有对就读高中选择的余地,为了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追求高升学率,学校之间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学校对优质生源和师资的竞争,在相关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优秀学生、优秀教师都流向名校,教育的功利性和市场化导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3.教育体制因素
随着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及时改革来适应经济发展。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教师、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教师和教师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都想到待遇好的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存在激烈竞争,打生源战。生源是学校的生命,优秀的生源可以促进学校成名、教师成长,这将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高校的发展也存在不均衡发展,有“985”“211”工程学校等,这样不同的高校培养出来的教师也不一样,师资力量本身就存在不均衡性,这种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性将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
4.生源的从众心理因素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也非常重视,再加之广告宣传的影响,家长在从众的心理下,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寻找最优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大城市出国等,这样就出现了择校热,有的择校费就高达十几万,在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作用下,教育相对薄弱的学校,招不到生源,而教育资源优秀的学校生源爆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这也是导致教育失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1.竞争力的塑造
普通高中要塑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比如以咸阳三原东郊中学来讲,因其县内有南郊和北城两所重点省级高中,其高考升学率历年都居于咸阳市的前三位。但东郊中学看到高考中艺术类考生的需求,打造自己的特色,最后在艺术类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较高的升学率,成为艺术类第一的高中。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普通高中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探寻考生的需求,打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2.完善教师进修制度
虽然咸阳市的师资均衡程度较高,但本文只是针对师资数量进行了对比,对师资的质量却无涉及。目前西安、咸阳的高中在招聘教师时,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有的也吸引了大量的博士参与高中教学,但乡村的高中在招聘时一般只是针对二本师范类院校的本科生。所以要健全和鼓励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制度,努力缩减城乡教师师资质量的差异,为乡镇师资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3.适当促进优秀师资的流动
城市高中拥有较多的特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而乡镇高中教师则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要么年龄偏大,要么年纪较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的中坚力量缺失。所以可以适当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促进优秀师资进行跨校讲座和授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也为乡镇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加大国家教育扶持力度
现在阻碍优质资源流向乡镇高中的原因大都表现在教师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上,国家要对教育薄弱的地区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区域补助和教师发展机会,积极推动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久工作,国家要加强支持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青年学生要抱着积极投身教育的热情,努力促进国家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
[2]麻晓亮.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8.
教育程度 篇4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美、英等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家长受教育程度不仅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家庭教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协调性及相互配合性, 这些发达国家极力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家校联谊活动、教师公开教学、教师招聘与评价甚至于学校日常管理或决策。目前, 家长受教育状况对教育改革的潜在影响已经为广大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工作者所高度关注, 并且从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入手, 如近几年许多中小学纷纷建立的家长学校或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就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这种思路既值得肯定又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因为, 目前的改革多限于一些城市中小学, 而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管理还处于一种封闭的模式。同时, 农村家长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提高也是一个值得学界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 因为,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必定会对农村教育改革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如有人指出:“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之所以居高不下, 与城市相比, 农村家庭文化资本的贫乏应是值得考虑的因素。”鉴于此, 我们选择山西某地20余所农村中小学的近千位家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中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状况及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种种影响, 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积极的改革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法, 对山西芮城20余所农村中小学家长进行实地随机调研。整个调查问卷由我们自行设计, 并在两次实地发放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问卷涉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的反映、家长对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及改革的看法、家长对改进农村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议等四个维度共计18个问题。先由我们对运城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回收及深度访谈等方面的重点培训和指导, 然后在各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在农村实施随即发放、回收及访谈等工作。问卷共发放与回收986份, 实际有效955份。我们对问卷进行SPSS12.0软件统计处理。
三、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及反思
(一) 农村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这次被调研的家长年龄基本在30岁到45岁。具有小学学历人数为125人, 占被调研总人数的13.9%;初中学历的家长为500人, 占到总数的55.2%;高中学历毕业的家长则为255人, 占28.2%;而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数仅有25人, 占2.7%。在调研的955位家长中,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占到69.1%的比例。至于农村家长的职业教育情况, 有数据表明, 在农村45岁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在本次调查中发现30岁至45岁的农民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因此, 农村中小学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二) 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农村教育改革的种种影响
1.对子女上学最终目的的认识不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传统的考大学、跳农门的农村教育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如在“您对送孩子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的选择中, 尽管仍旧有近五成的小学学历的家长认为是考大学, 但拥有其他学历的家长持相同观点的人数比例却较低。而在认为上学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生存竞争能力的选择中, 学历越高的家长人数越多, 且高中及大学学历家长已经超过六成。这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巨大改变。这就使得传统的农村教育中偏重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调研中家长对孩子上学目的的认识分类统计见表1。
2.对家校合作方式方法认识上的差异
调研中, 发现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指导家庭教育或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上, 但是也有部分家长表达了期望参与管理学校事务的观点, 其中小学学历的家长占44.2%, 初中学历的家长占32.5%, 高中学历的家长占19.3%, 大学学历的家长占18.5%。而对合作目的的选择为既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又促进学校管理及决策科学化的家长虽然最高比例不到三成, 但明显表明已经有部分家长在对家庭与学校合作的互利双赢上有了新的认识, 而且这种认识具有因学历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的特点:具有小学学历的家长仅有0.4%, 初中学历的家长占到4.6%, 而高中学历的家长则占21.4%, 大学学历的家长能占到29.6%。这样看来, 初中及小学学历的家长中总共只有5%的人对家校合作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 而高中及大学学历的家长中则有51%的人有着合理科学的认识与要求。
3.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其家庭教育的观念及方式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教育观念的认识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如在对家庭教育的方式之一即少打骂、多引导以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选择中, 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学历的家长比例依次为14.6%, 24.0%, 62.6%及63.0%。对于家庭教育中应该首先培养孩子何种意识的认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4.对农村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不同
从2001年以来, 为加快素质教育的推行, 国家大力倡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几年来的试点与推广, 我国基础教育面貌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就本次实地调研来看, 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具有小学学历的家长中竟然有72.6%的人表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农村课程改革一事根本不了解。在初中及高中学历的家长中持此观点的人数也超过一半。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力度问题。但调查中也发现学历越高的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了解越多、越深入。家长受教育程度对“新课程改革”了解程度的统计见表3:
5.对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及现状的认可程度不同
学历不同的家长对农村教育管理现状的认可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在对学校管理表示基本满意的选项上, 初中及小学学历的家长中共占68.8%选择此项, 而高中及大学学历的家长仅有18.5%的人持此观点。由于应试教育及学校管理封闭化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在各学历家长的人数中都有五成左右对中小学管理现状明确表示不满意。其中有部分家长表示愿意参加中小学的日常事务管理, 如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监督学校收费、对学生进行思想及安全教育、听公开教学课、参与年终教师评价及招聘、帮助学校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给学校做义务工、参与学校政策制定及发展规划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家长渴望参与学校管理的倾向愈来愈大, 从具有小学学历到大学学历的家长比例依次为0.8%, 15.5%, 47.3%, 87%。
调研中, 我们也发现不同学历家长在一些问题上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共识。如从具有小学学历到大学学历的所有家长中几乎都有近七成的家长认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家校合作组织及活动是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 这充分说明家校间开展合作的不力现状及根源所在。再如在对家校合作的具体方式的选择上, 虽然有选择以学校为主或以家庭为主的不同学历家长, 但选择家庭与学校平等合作的各学历家长人数均已超过六成。这充分表明家校合作的方式已经具备了平等合作的现实性及迫切性。
四、几点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此, 需要尽快地提升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保障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具体思路如下:
(一) 从观念上打破农村教育的封闭管理模式, 积极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借鉴国外中小学管理中的开放理念, 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 使得家长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师招聘与评价、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与修改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及决策权。这是激发农村家长提升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逻辑起点, 因为家长在参与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才会真实地感受到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和制约了自身的参与质量, 因此会不断地产生“亟须充电”的心理需要。
(二) 从制度上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建设, 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实施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作, 如定期的家校联欢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校长接待日活动、教师与家长及学生三方对话与交流活动, 不定期的教师家访、家长校访、家长会等。这是促进农村家长尽快提升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制度保障, 因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 他 (她) 在子女上学目的认识、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就越有渴望了解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因此, 为家校合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农村家长不断产生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的现实需要。
(三) 从措施上大力倡导农村家长学校的兴办, 逐步提升广大农村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程度
如2007年, 潍坊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家庭教育农村行”活动, 邀请国内一流的百名教育和心理专家为40多万农村家长和老师作报告。这种能够促进家长素质提高的活动最好长期搞下去。如从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 在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时, 应当把农村家长学历层次的提升作为一个投资项目, 制定应有的投资、管理和监督制度;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应当把农村家长的学历提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容之一,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合校并点”后留下的教学设施办起家长学校, 可以定期学习或周六或农闲时的全日制和免费制等形式举办。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以及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实用性课程。具体的任教师资可以来自各地高师院校、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甚至于农村的优秀人才等。对于经过系统学习和考核合格后的家长可以发给相应层次的学历 (高中、专科、本科) 证明和文凭。
(四) 从舆论上加大农村教育改革的宣传与实施力度, 营造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家长关注与支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各农村中小学应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校访、家校联谊、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方式和效果。并尽可能定期举办“课改”成果展览活动及“课改”问题研讨活动以调动农村家长关注农村教育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
(五) 从课程上树立农村教育本姓“农”的观念
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三级管理原则, 努力探索地方实用课程及各校特色课程。在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同时, 培养大批的农村后备人才, 这样既能解决好部分学生的升学问题, 又考虑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及出路, 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后备军。事实上, 就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无论哪个学历阶段的家长都超过六成认为农村孩子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该多学些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这充分表明广大家长在对农村的孩子究竟应该学习什么的认识上已经有了观念上的突破和更新。这也充分表明在对农村教育应该姓“农”的认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而又迫切地解决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这个核心而又颇为敏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国华.农村“非经济性辍学”现象透视——基于文化资本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2) :96.
[2]王宪锋, 高志敏.试论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创新方向[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9) :48.
英文简历写作:教育程度表达 篇5
在英文简历中,怎样表达教育程度?请看YJBYS相关报道
educational history 学历
educational background 教育程度;
curriculum 课程
major 主修;
minor 副修
educational highlights 课程重点部分;
curriculum included 课程包括
specialized courses 专门课程;
courses taken 所学课程
special training 特别训练;
social practice 社会实践
part-time jobs 业余工作;
summer jobs 暑期工作
vacation jobs 假期工作;
refresher course 进修课程
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 课外活动;
physical activities 体育活动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娱乐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学术活动
social activities 社会活动;
rewards 奖励
scholarship 奖学金;
excellent League member 优秀团员
excellent leader 优秀干部;
student council 学生会
off-job training 脱产培训;
in-job training 在职培训
educational system 学制 ;
academic year 学年
semester 学期(美);
term 学期(英)
教育程度 篇6
一项新的研究说,影响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源自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则低于父亲的影响。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这项研究报告说,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孩子未来在学习上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贫穷或底层家庭的状况往往在下一代也得不到改变的现象。报告说,父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比那些父亲没有成就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方面的成功机会要高出7.5倍。报告结果显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没有父亲那么大,受过高等教育母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学习成功概率只高3倍。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发现,在英国,教育水平低是造成贫穷家庭停留在贫困状态的最重要原因,教育程度低的人的生活贫困可能性要比教育程度高的人高几乎5倍。
专家指出,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贫困和教育程度低的恶性循环是由于贫穷家庭缺乏接受教育的意愿造成的,但是有证据显示,贫穷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不高,或者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此前已经有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关系,但是没有发现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高。慈善机构“解除儿童贫困行动组织” ( the 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 ) 的负责人称,父母收入的高低与孩子未来收入的高低有关系并不奇怪,但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和启示。endprint
教育程度 篇7
一、调查背景
在我国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两免 (教科书及学杂费) 一补 (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 政策的实施,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并针对此现状给当地群众提出谨慎和中肯的建议, 惠及农村学生及其家庭, 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地震预防等相关知识, 带到农村去, 以支教作为载体, 将我们这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下去。此次社会调研活动之后, 笔者经过对调研数据的筛选、整合, 写出这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
此次课题调查的对象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赵家庄村小学部分学生、村里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 以及赵家庄村中心小学的教师。
此次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走访法和资料搜集法三种。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共发放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6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有效率为100%。在被调查者中, 25岁以下者占9.6%, 26~45岁者占50.0%, 46~65岁者占29.8%, 65岁以上者占10.6%。问卷由实践队13名队员走访到各家庭进行发放, 其中部分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 剩余部分由调研组成员通过访谈形式把问卷题目融入到谈话内容中。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走访, 向赵家庄村中心小学的教师了解了一些关于该校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 发现赵家庄村家庭受教育程度偏低, 与国家的教育政策有些脱节, 比如中学生辍学进城务工, 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等。
根据调查数据, 笔者从以下方面客观分析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
1. 教育主体空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 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下面是我们就家庭教育主体问题所做的一个调查, 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增多, 现在农村中有些村落出现了近似空壳的现象, 农村成为妇女、儿童、老人的驻地, 这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的欠缺或空缺。上面的数据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调查中还发现, 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在外打工, 让爷爷奶奶在家带着孩子, 有的家长甚至托付给邻居, 这样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外,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 基本上满足了子女上学所需的费用。表面上看, 他们为家庭, 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贡献, 可他们也忽视了更重要的事:对子女的教育。他们片面地认为, 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求, 孩子就会好好学习, 可是孩子缺乏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 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形成的任性和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在赵家庄进行社会实践时我们看到村中有三个孩子刚上五年级已经辍学在家, 每天在村子里游玩儿。一会欺负一下这个小女孩, 一会又往行人身上投掷土块等, 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打架斗殴的恶劣行为。家长的外出打工使孩子形成毫无拘束地到处流浪的放羊式群体, 使孩子学业成绩普遍下降, 甚至有了辍学的想法。造成一种父母管不上, 爷奶隔代管不住, 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 (通过我们对这三个辍学的孩子认真的交流与沟通, 并给予很好的鼓励, 这三个孩子决定重返校园。这是我们这次下乡的重大收获,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激励, 这些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走得更好) 。
2. 教育资源有限。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 运城地区北端, 闻喜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 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令人担忧。赵家庄原有两座小学, 一座是村办小学, 另外一座是原3531子弟小学。长期以来, 村办小学由于校舍的条件差、教师责任心的涣散, 流失了大量学生而最终被解散。流失的学生一部分进入3531小学, 一部分直接辍学。经过走访调查, 村民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师的任课态度相当不满, 学校教师厚此薄彼, 对成绩较好比较听话的学生格外关心, 而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不管不顾, 任由他们自由散漫不加督促甚至“劝说”退学, 这也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退学。更加令人担忧的是, 有些村庄甚至没有小学。赵家庄东南的赵家岭, 学生们需要每天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赵家庄上学。教育资源有限, 直接限制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3. 教育过程脱节。
农村文化水平偏低, 是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根本原因。现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家长近90%是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 加上农村的贫困, 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下面是随机调查的赵家庄村不同年级60名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 家长文化程度整体偏低。这样, 其所掌握的教育知识也是极其贫乏。因此, 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 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 文化水平偏低, 思想认识偏差造成了教育过程的脱节;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是一门科学, 一门学问, 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教育知识, 不懂得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教育好孩子, 首先要了解孩子,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民主观, 父母唠叨多, 倾听少, 无法做到与孩子真心交流, 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 而把教育孩子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 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访的几个家庭中, 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不用管了, 在家也很少督促孩子学习, 只是用很唠叨的话来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 看我们这么辛苦地为你付出。”对于孩子来讲这些话根本起不到督促作用, 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 将孩子交到学校后不闻不问, 家长不到校去了解情况, 不过问孩子成绩, 更谈不上为了子女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正是这些文化水平低导致的错误认识让赵家庄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4. 教育观念滞后。
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知识能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改变命运, 认为自己就应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 是“一辈子劳累的命”。有些家长对孩子继续受教育的态度模棱两可, 部分家长根据周围孩子是否上学来决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继续上学。调查中, 一个孩子在上初中时辍学, 原因只是他的小伙伴们都辍学了。教育观念滞后, 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上重视知识轻能力。“你对孩子着重于哪方面的培养”这项问卷中, 家长把“能力”放在首位的占3.2%, 把学业放在首位的占45.1%, 把健康放在首位的占40.6%。有的家庭认为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考试分数越高能力越强。所以, 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做习题比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更有价值。另外, 由于家长思想意识不到位, 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论”, 甚至还有一种“读书赔本论”的错误认识。认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 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 初中毕业也一样是打工挣钱, 念大学投入了那么多钱, 而且毕业后工作又不好找, 何时挣够本钱还不得而知, 不如趁早出来打工挣钱合算。这种思想导致忽略教育、拜金主义的产生, 也造成了很多学生过早辍学的严重后果。因此赵家庄村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很低, 高中升大学的升学率更低, 从而使一大批初中生早早地就踏入了社会的门槛。
5. 家长教育角色不当。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充当监督、敦促、启发、鼓励的角色,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对这一角色把握不到位。首先, 我们必须肯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上进, 只要孩子愿意继续读书不管怎样也会支持下去。但是家长们普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 至于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那是他们自己的造化。因此, 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显得漠不关心, 家长与孩子, 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 对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不甚了解, 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其次, 孩子上初中时就要到县城, 远离父母, 如果家长不能积极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那么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形同虚设, 多数家长不能有效敦促孩子完成学业。例如, 走访中一位父亲告诉我们, 他的孩子刚上小学, 却特别喜欢看电视, 作为家长他也曾劝说孩子少看电视, 但孩子不听, 因此也就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赵家庄不少家庭中购买了电脑, 孩子们可以自由上网, 但是网络的利用率不高。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普遍有自己的QQ号, 我们担心长时间的上网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游戏, 不仅影响到孩子学业, 更影响到他们身体健康。再次, 面对网络的大量不良信息和电脑游戏, 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 像那位父亲对孩子放任自流, 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 当学生产生厌学辍学心理时, 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家长在孩子想辍学时没有多方阻拦, 只是稍加劝说, 一旦孩子执意辍学, 则任由其回家。总之, 家长的教育角色不当, 使教育发展孤掌难鸣。
综合上述来看, 该地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原因不是独立的。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得教育信息不能及时散布, 家长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家长关于教育的消极态度、守旧观念势必导致孩子渐渐形成安于现状的思维, 而一旦学生不思进取, 那么一切教育手段形同虚设。上进心是人们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理意愿, 是人们勇于开拓、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是人们坚持理想、追求作为的思想信念, 是引领人们不断谋求发展的精神导向与动力源泉。无法否认, 经济水平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改变教育现状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试想, 孩子愿意学习, 家长鼓励孩子学习, 人们渴求知识不是因为攀比趋同, 而是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 赢得更加美好的生活, 那么我们农村的辍学情况就不会令人担忧了。
参考文献
[1].栾江, 李强.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
[2].张勇成.当前农村教育中的潜在矛盾、症结及对策
教育程度 篇8
一、职业分割的出现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 我们将职业性质划分为8类, 分别是:固定工, 长期合同工, 短期合同工, 无合同的临时工, 不领工资的家庭帮工, 自我经营者, 零工, 其他。其中固定工的稳定性最强, 收入较高,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均非常完备, 晋升机制成熟, 同时具有相对内部性, 这类工作符合传统意义上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描述 (Piore, 1973) , 也是每一位劳动者竞相追求的“好工作”。随着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改革, 尤其是人事代理制度的推行①, 长期合同工也相对其他性质的职业稳定, 而其他6类职业 (除自我经营者另当别论) 就成为人们心目中退而求其次的“差工作”。从职业种类来看, 同样可以分成8类, 依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军人,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好工作”与“差工作”就在这种制度和现实的差异中出现, 并逐渐演化为一种职业分割。
在计划经济时代, 劳动力资源配置通过国家计划实施, 所有劳动力被分成三类“干部”、“工人”和“农民”, 由于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 农民除了当兵入伍提拔成“干部”或是考上大学分配工作成为“干部”这两条途径, 几乎没有可能改变身份。城镇劳动力则是依据初次就业单位性质来划分身份, 而且这种划分是一次定终身。虽然身份不一样, “干部”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工人”, 但是他们的收入差异不大, 按各自身份的级别获得工资, 其他形式的报酬和收入也几乎没有, 并且他们都同样享受终身雇佣和社会福利, 都是“铁饭碗”。但在市场经济推行了近20年并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今天, 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尽管近些年来人事代理制度在努力改变过去给劳动者的身份划分, 要取消“干部”一说, 可是只要是大专院校毕业生 (即有高等教育的学历) 就能接受地方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事管理, 其人事档案自动定为“干部”, 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辖。反之, 没有大学学历的劳动者就由地方劳动力市场部门管理, 他们基本上没有档案, 身份定义非常模糊, 城镇户籍的定义为“工人”, 农村户籍的被定义为“农民工”, 属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辖。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方面。
第一, 固定工、长期合同工这两种性质的“好工作”在高学历和低学历者中都是比例最高的, 2007年、2008年都超过了20%, 但具有大学学历的高学历劳动者比例均显著高于低学历劳动者, 尤其是高学历劳动者固定工的比重两年都保持在40% 左右, 而低学历劳动者成为固定工就业的人数比重仅在25%左右。由于市场化改革的变化, 固定工岗位增加同比减少, 不同学历者进入固定工的比例也都下降, 但低学历者下降更快;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期合同工比例增加, 可以看出来高学历者上升的更快。说明高等教育学历背景对劳动者进入“好工作”的机会仍在增长而不是随着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减弱。
第二, 自我经营者的比例近年来都在增加, 这跟国家鼓励劳动者创业是有密切联系的。一方面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也鼓励其他劳动者加入创业者的队伍, 创业带动更多的就业。低学历者自我创业的比例相对高学历者而言比较高, 并且增加的速度也更快。
第三, 除上述三类性质的职业以外, 高学历者在不稳定的“差工作”岗位的比例都要低于低学历者, 而且前者比例在下降, 后者却有几类这样的职业比例在上升, 如“无合同临时”和“打零工”。这也说明, 高等教育学历给不同劳动者带来的职业分割越来越明显。
表2列出了2007年和2008年城镇劳动者分职业种类的平均年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固定工和长期合同工占本职业种类总人数的比重情况。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以下三方面的趋势。
第一, 固定工这种稳定的“好工作”在职业种类里面分布最高的是国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军人, 均超过六成, 军人比较特殊, 而国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好工作”的典型代表, 虽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从2007年到2008年, 这类职业的固定工和长期合同工比例仍保持上升, 尽管改革, 却改不到公务员的头上, “好工作”仍是“好工作”, 这用来作为解释当今国家公务考试为何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的原因之一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反之, 商业、服务业人员中固定工的比例就非常低, 2007年该职业种类有一成以上固定工, 仅一年之后, 就下降到7.76。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流传的传统观念“有出息便不伺候人”, 在此也有或多或少的印证。
第二, 不同职业种类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2007年职业的最高年平均收入为39894元, 最低为19809元, 前者是后者的2.01倍, 2008年相应的数据为47613元、21854元、2.18倍。最高收入的职业一直都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最低收入的职业始终是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一方面, 收入在增加, 另一方面, 收入差距也在增加, “好工作”与“差工作”不仅存在, 二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2007年、2008 年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 (CHIP) ②。
第三, 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差异。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7年到2008年在8类职业的变化是, 前3类明显提高, 后5类或者微弱提高或者没有提高, 甚至下降;与之对应的职业平均收入都在增加。前3类职业分别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是社会公认的“好工作”, 这些职业所吸纳的高学历劳动者较多, 后4类 (除军人比较特殊暂不分析以外) 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逐渐次之的差一些的工作, 吸纳的低学历劳动者更多, 这也就说明, 教育投资回报率在“好工作”的职业部门有显著的正效应, 而在“差工作”的职业部门正效应不显著, 甚至呈现负效应。
二、职业分割的特点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可以分为强分割、弱分割和无分割三类。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的实证研究结果更支持弱分割:在中国, 无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 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与劳动者的收入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主要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的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作用要大于次要劳动力市场③。20世纪90年代, 随着劳动力市场改革, 雇佣方式由从前的统一的国有企业“铁饭碗”逐渐丰富, 不同的雇佣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分割。掌握更多社会资源且拥有更高收入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职业对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 国家建立了一系列技术证书制度, 如注册会计师证、律师资格证、报关员证等, 具备这些证书也成为相关行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而获得这些证书是以接受过较高层次教育为基础 (李强, 2004) 。当今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或国企、央企招聘正式员工都以大学本科为投简历的基本条件, 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很多部门、岗位最低要求受教育程度为博士研究生。这些典型的“好工作”、“金饭碗”均是收入较高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职业, 它们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要求的提高, 使得职业层面的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平均受教育水平差距拉大, 反过来让学历带来的分割也更为明显。
高考制度带来的高等教育学历分割也体现在职业分割中。通常的情况是, “好工作”雇佣方式稳定、连续, 晋升机制成熟, 晋升机会多, 并且对应着高收入、高社会保险和福利。现在的“好工作”更多都由有大学文凭的人获得, 低学历劳动者甚至连机会都没有。现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和承认的一种观点是:就业单位最好的是政府机关, 其次是事业单位, 再次就是企业, 企业里面以国有的央企、国企为“好工作”典型代表, 再便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外企或经济实力很强的一些民企和私企, 除此之外, 其余的企业或者个体经营那都是不稳定的“差工作”, 好的部门里面最好的是固定工, 其次是长期合同工, 那些在好部门从事临时性工作的照样是“差工作”。社会普遍对“好工作”和“差工作”的清晰认可以及这两类工作回报与福利的差异和流动障碍, 也就实际形成了一个劳动力市场上高学历就业岗位和低学历就业岗位的职业分割。
首先, 一般来说, 劳动合同关系越稳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时间越长, 越是“好工作”, 反之, 则是“差工作”, 同时, 好工作还对应着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晋升机会。从表3和表4不难发现高学历劳动者无论从事哪种职业, 即使是流动性较强的商业、服务业和收入较差的农林牧渔水利业, 他们占据各个职业固定工或长期合同工岗位的比重都非常高, 2008年最低水平都达到了72.38%。而在职业收入高、工作稳定性强的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高学历人员以固定工身份或长期合同工身份入职的比例更是高的惊人, 两年均在90% 以上, 且从2007年到2008年该比值还在提升。
其次, 从收入上来看, 高学历劳动者虽然收入高, 其收入差距却要比低学历劳动者小。以2008年为例, 高学历劳动者平均年收入最高为52199.63元, 最低为28082.82, 前者是后者的1.86倍, 收入基尼系数为0.11300;同年低学历劳动者平均收入最高为40113.33, 最低为19858.51, 前者是后者的2.02倍, 收入基尼系数为0.11490 (见表5) 。同时, 低学历劳动者在各个职业种类上的年平均收入均低于高学历劳动者, 这其中有显著贡献的是教育水平, 如比较特殊的军人, 2008年高学历军人平均收入是低学历军人的2倍, 两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4年多, 而且低学历军人雇佣方式为短期工或临时工的劳动者占比高达50.03%, 这说明高等教育学历虽然不排斥低学历劳动者进入好的职业种类, 但是却更多的把他们排斥在好的雇佣方式外, 短期工或临时工对应的是低收入、低社会福利和少的晋升机会。
再者,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2008年城镇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31年, 低学历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0.26年, 表4显示出在各类职业中就业的低学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为10.96年, 低于整体平均水平, 更远低于高学历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其结果低学历劳动者只能在“差工作”就业。
另外, 低学历劳动者在商业、服务业这类职业上分布的短期工或临时工也相对较多。无论是哪一类职业, 其进入本身不存在绝对的学历歧视或分割, 是由于每一类职业尚有“内部”与“外部”之分, 比如国家公务人员, 内部人员设定定编定岗, 编内人员与工作单位是最强的雇佣关系, 也就是固定工; 次强的是长期合同工, 由于编制限制或是学历原因无法将劳动者纳入内部, 但是保持长期雇用, 基本不会解聘, 甚至有机会还能“转正”;最弱是短期工或临时工, 他们与单位关系很弱, 并不属于这个单位的正式员工, 很多属于一次行雇用关系, 他们的人事档案不由该单位管理, 甚至很多人根本没有人事档案, 工作待遇较之固定工也有很大差别。而如此差别很显然的形成了一种劳动力市场上的分割, 强关系的属于单位内部人, 处于主要劳动力市场, 弱关系的属于单位外部人, 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 这种分割有一个基本的区分来自大学学历, 不是有大学学历的人都能进入内部, 但至少有准入资格, 而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准入资格都没有。
三、结论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转轨的关键时期,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不利于劳动者生产效率的发挥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尽管学历和文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成的收入差异是符合并体现了教育投资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求的, 然后它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生产效率的收入报酬等差异, 从而形成了该视角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方面应继续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 提升市场效率对劳动者就业和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影响, 而非一味要求文凭;另一方面从教育的视角, 对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应在一段时间内仍持肯定的态度, 继续优化和提升全体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摘要:目前, 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各种形式的分割, 且程度各异。认为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职业分割, 采用2007年和2008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入户调查数据进行观察和验证, 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教育程度,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分割
参考文献
[1]郭丛斌.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4) .
[2]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005.
[3]李实, 马欣欣.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分割的经验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6 (5) .
[4]吴愈晓.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流动与城市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 2011 (1) .
[5]姚本安.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过程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10) .
[6]陈立文.论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J].中国市场, 2013 (35) .
教育程度 篇9
关键词:抑郁,症状和体征,教育,随访研究,学生
近几年,中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趋于严重,在中国已逐渐成为心理、教育及其他社会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之一[1,2]。国外研究证实,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密切,低SES的中学生罹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显著高于高SES中学生[3,4,5]。中学生SES常用评价指标包括父母职业类型、父母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前两者相比,父母受教育程度是一个相对客观稳定的指标,易于准确测量。本研究采用父母受教育程度评价中学生SES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对南京中学生进行了1 a追踪随访,预测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学业加重,中学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罹患抑郁的持续影响,为有针对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于2009年9-10月随机选取南京市5所中学(初中3所、高中2所)为抽样学校,每所初中抽取所有初一年级,每所高中抽取所有高一年级,合计53个班级2 202名中学生进行基线调查,于2010年9-10月针对同一样本人群进行1 a随访调查。基线共调查2 160名中学生,调查率为98.1%,其中男生1 100名(50.9%),女生1 060名(49.1%);初中生1 096名(50.7%),高中生1 064名(49.3%)。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分别为493名(22.8%)、925名(42.8%)、742名(34.4%),600名(27.8%)、1 007名(46.6%)、553名(25.6%)。1 a后随访共调查2 118名中学生,随访率为98.1%,其中男生1 058名(50.0%),女生1 060名(50.0%);初中生1 095名(51.7%),高中生1 023名(48.3%)。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教师的配合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学生集体填写问卷,均匿名,经检查无漏项后当场收回问卷。采用同一调查问卷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
1.2.2 调查问卷
包括:(1)一般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及其父母的社会人口学信息,调查对象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生活事件、健康危险行为及身高、体重测量。(2)抑郁症状。采用美国Zung教授1965年编制的SD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进行中学生抑郁症状评估。量表共包括的2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被试者最近1周的感受分进行4级评分,评定抑郁出现的频度。其中10个条目正性词陈述,按反向评分;10个条目负性词陈述,按正向评分。累积20个条目得分为SDS总粗分(raw score,X),分值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总粗分×1.25,取其整数部分即得标准总分(index score,Y)[7]。SDS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3,分半信度为0.738。
1.2.3 分类标准
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3类;根据中国常模[8],SDS标准总分在50分以下为无抑郁,50~59为轻度抑郁,60~69为中度抑郁,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SDS量表标准总分以undefined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中学生抑郁检出率采用χ2检验,以优势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评价危险度大小,采并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2 结果
2.1 随访前后SDS标准总分比较 随访调查中学生SDS标准分由(48.51±9.77)升高至(49.20±1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P=0.026);初中生由(47.02±9.40)升高至(48.48±1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01);高中生由(50.05±9.92)下降至(49.97±10.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861)。其中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中学生随访调查SDS分也高于基线调查(t=2.596,P=0.010);父亲为初中及以下的中学生SDS分高于父亲为大专及以上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6,P=0.013)。按初、高中分层,父亲为初中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母亲为大专及以上的初中生随访调查Y值均显著高于基线调查。基线和随访调查,父母为初中及以下的初中生Y值均最高。见表1。
2.3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 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随访调查2 118名中学生中检出抑郁症状974人,检出率为46.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29.4%,13.4%和3.3%。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3.2%和48.0%,且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也较高;但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初、高中分层,父亲受教育程度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中学生抑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随访调查中学生是否抑郁为因变量,父母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父母为初中及以下的中学生1 a后罹患抑郁的风险明显高于父母为大专及以上的中学生;但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初、高中分层分析,结果与总人群相似。见表3。
注:多因素调整因素,年龄、性别、初高中、BMI分组、学习成绩、中等强度动频次、睡眠时间、与家人朋友关系、与同学关系、基线调查抑郁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以大专及以上为参照组。
3 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低SES的青少年易出现孤僻、自卑、冷漠等症状,导致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3,4,5]。青少年SES指标中父母经济收入是个人隐私性问题,调查对象往往不愿告知,测量误差较大。父母职业类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常不稳定,信息收集不准确。而父母受教育水平则是一个相对客观稳定的指标,早年确定就很少发生改变,通常能较好反映青少年的SES水平。
本随访研究发现,同一中学生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增高,SDS标准总分呈现增高的趋势,且父母受教育程度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父母为初中及以下的中学生SDS标准总分、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最高,且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也较高。按初、高中分层,父亲受教育程度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而母亲受教育程度与抑郁症状无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与抑郁症状呈负关联,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父母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亲受教育程度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与相关研究一致[9,10]。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若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对子女的期望也就更高,父母可以用拥有的知识影响和教育子女,同时在学习上也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在子女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有研究表明[9],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对子女多拒绝、多敌意、多批评、缺乏关注和情感的温暖等教育方式,子女更易产生抑郁症状。
本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随访人群和随访年限不足,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使研究结果更具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陈桂存,黄莹,李燕,等.昆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4):511-512.
[2]黄莹,李燕,胡安艳,等.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241-242.
[3]GOODMAN E,SLAP GB,HUANG B.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socioeconomic status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obesity[J].Am JPublic Health,2003,3(11):1844-1850.
[4]GOODMAN E,HUANG B.Socioeconomic status,depressive symp-toms,and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2,156(5):448-453.
[5]PIKóB,LUSZCZYNSKA A.Social inequalities in adolescent depres-sion:Social support and optimism as mediators[J].Psychiatr Hung,2010,25(3):233-242.
[6]ZUNG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7]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42.
[8]王春芳,蔡则环,徐清.抑郁自评量表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7-268.
[9]王宏,刘家洁,李雷雷,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075-2077.
教育程度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1999 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按入院顺序排列, 单数设为对照组, 双数设为试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5部分: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原则;如何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每日能吃的食物的种类;食物的数量;吃水果的原则。调查表由患者入院时填写收回。然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饮食教育方式, 2周后重新让患者填写调查表后再次收回评分。住院不足2周的患者, 于出院前让患者填写调查表后收回评分。 (1) 常规饮食教育。患者入院2~3 d病情稳定即进行语言文字教育, 同时发放糖尿病饮食治疗手册。内容包括每日计算所需热量的计算方法, 饮食治疗的目标, 三餐的比例分配, 三大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在食物中的比例, 水果如何吃等。 (2) 个体化饮食教育。患者入院2~3 d病情稳定后开始个体化饮食指导, 按食品交换法, 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身高、体重、年龄活动强度等为其计算全日所需的总能量, 确定餐次及能量分配比例后, 设计1天的食谱, 并教会患者如何按食品交换法变化食物种类, 使饮食多样化。
1.3 评价标准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填写调查表, 评分分为3个标准。正确的为10分, 错误的为0分, 介于正确与错误之间的为5分, 总分为140分。设定121~140分为优秀;91~120分为良好;60~9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较差。优良率= (优秀例数+良好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接受饮食教育前, 两组对饮食治疗的认知优良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接受不同的饮食教育后, 两组对饮食治疗的认知优良率都有所提高, 其中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认知优良率提高更为显著 (P<0.05) , 见表1。
注:与教育后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3 讨论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都必不可少的措施, 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最常问护士的问题就是我能吃什么, 不能吃什么, 甚至在饮食教育之后仍对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及实际操作方法不清楚, 这使饮食治疗的实施行为受到严重影响。可见, 糖尿病饮食干预非常必要。糖尿病饮食个体化教育针对性强, 改变以往笼统的饮食粗算法教育, 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系统的施教, 开出每位患者的饮食处方, 让患者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让患者及家属对饮食治疗的可行性及操作性更有指导性意义。
由于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临床中由于护士编制不足, 再加上工作量大, 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每个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教育。另外, 护理人员未受过专业的营养知识培训, 对饮食教育指导的方法及内容掌握不全面。因此, 医院急需培养一批糖尿病专科护士, 既能全面掌握糖尿病的理论知识, 又掌握糖尿病的饮食教育知识, 能够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的饮食指导, 从而提高患者的饮食控制能力及技巧。
同时要注重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营养知识的教育, 因为和患者共同居住进餐的家人是患者不良行为矫正的强化因素, 其态度和支持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2]。
我院于2009年成立了糖尿病兴趣小组, 由内分泌专科护士为组长及副组长, 成员由各科选派一名护理骨干组成, 定期组织学习及培训, 带动全院护理人员主动地、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糖尿病知识, 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细致的健康指导, 让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发挥更积极作用。
营养学最新进展强调糖尿病患者应当接受个体化的营养治疗作为整体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教育方式明显好于常规的饮食教育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排列, 单数设为对照组, 双数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教育方式, 试验组采用个体化的饮食教育方式。用自制的饮食认知情况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对饮食治疗的认知情况。结果 个体化饮食教育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程度的影响优于常规的饮食教育方式 (P<0.05) 。结论 应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容易接受, 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饮食教育,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范秀珍.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8.
教育程度 篇11
【摘要】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例患者进行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肝硬化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 ,主要集中在对专家的信赖、疾病知识的需求、对治疗疾病相关因素的需求、对护理专业知识的需求、患者希望接受口头、书面、讲座等方式的健康教育。结论: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相关常识了解不全面,应加强系统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肝硬化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肝硬化;认知程度;健康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我国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多见,肝炎后肝硬化发病率高、 病程长、并发症多,且难以治愈,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方法,做好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的康复极为重要。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发展,护士角色从单纯的患者照顾者,转变为患者身心的施护者和健康教育者[1]。对2010年 6月 - 2013年 8月在我院反复治疗的肝硬化病人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 6月 - 2013年 8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病人,有明确的慢性肝病史和 /或慢性肝病体征;B超或 CT检查符合肝硬化表现。符合标准的 200例病人中男 122例 ,女 78例;年龄 28岁 ~65岁;高中及中专以上147例,以下53例。病程2~8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病人对治疗疾病相关因素的需求、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等。问卷项目按 Linker 4点评分法打分,不需要 1分,一般需要 2分,需要 3分,非常需要 4分。向病人讲解解清楚问卷中各项内容及填表要求,以自愿的原则填表收回有效问卷192例,有效率96%。
2 结果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治疗效果期望很高;肝硬化由于病程长、病情迁延、并发症多,病人希望得到先进的治疗和最新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用药知识需求也很高,希望通过坚持长期用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如何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例如服用利尿剂 应观察尿量,如出现软弱无力、食欲缺乏、心悸症状时 、应监测电解质;对知名专家的 期望值也很高,期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对健康教育的方法多选择了专职讲解,表现了对我们医务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讲解示范是最受肝硬化患者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病人的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为基础,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心理护理,肝硬化病人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期治病影响家庭生活,经济负担沉重,病人失去治疗信心,心理抑郁,顾虑重重,悲观失望[2]。护士要掌握语言交流技巧,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言,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给予安抚性语言等[3];做好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坚持长期治疗,正确实施自我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除住院期间与患者进行个别交流和指导外,医院还应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深入社区和家庭以专题讲座、发放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及社区护理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保证治疗方案进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陈红宇,倪利蓉,刘桃英,等.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0.
[2] 匡丽佳,任彩玉. 肝硬化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 [ J ]. 护理研究, 2004, 18 (12 B) : 2190.
教育程度 篇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就某种程度而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的协调程度,对地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有关人员能够针对问题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根据实践证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地区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并且对教育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经济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决定着教育规模、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首先,经济发展是我国教育深入开展的物质保障,较高的经济水平可以为高等教育学院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推动教育发展;其次,经济发展对教育规模、结构等方面有决定性作用;再次,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影响,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最后,教育制度体制等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决定。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高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提高社会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活动能够加快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力;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消费,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
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化分析
对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性问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主要遵循以下步骤而开展。首先,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实施活动的不同层次而进行指标划分。其次,确立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并确立综合评价系统。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S型分析方法,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对教育以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陕西、广东、云南等地区的分析可知,在2010 年和2015 年的综合评价值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不论从2010 年看,还是从2015 年来看,陕西省的经济综合评价值相对较低,而教育评价值较高,表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要高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经济综合评价值较高,而教育综合评价值较低,表明高等教育未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云南省的经济综合评价值与教育综合评价值差别较小,表明二者的协调程度相对较高。
为进一步了解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问题,研究者特此对该问题进行测度分析。首先,建立协调函数。目前,测度分析主要包括相对测度和绝对测度两种,后者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所以,研究者必须对探究问题而加强绝对测度分析。在分析中,选择样本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其次,对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通过对陕西、广东、云南三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度测度分析,其结果如表2 所示。
研究者在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将我国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划分为五种,即强度协调(0.8-1.0)、协调(0.6-0.8)、较为协调(0.4-0.6)、不协调(0.2-0.4)、强度不协调(0-0.2)。陕西省属于不协调类型,协调指数为0.34,广东省属于强度不协调类型,协调指数为0.17,云南省属于协调类型,协调指数为0.71。
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二者协调的地区发展对策
就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良好的地区代表——云南而言,其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虽然在全国各地区中处于劣势,但对该地区进行综合评价时,其协调度良好,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状态中,对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不良影响。对此,有关人员应针对该地区发展状况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就原因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该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未能对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阻碍高等教育发展;最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
为提升该地区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相关人员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使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和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等,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等。最后,充分挖掘地区特色教育资源,以开展特色化教育活动,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彰显地区教育资源优势。
2、前者优越于后者的地区发展对策
教育优越于经济发展的地区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陕西省,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相对较大,且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该省拥有诸多高等教育学院,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然而,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虽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该地区的教育与经济之间呈现严重不协调状态。造成该现状的原因相对较多,如高等教育学校规模盲目扩大,未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降低教学质量,不利于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地区人才外流问题较为严重,对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相关人员应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首先,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过程中,应把握好“度”,使教育规模扩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进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其次,对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给予大力支持,重视民办院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作用,有助于在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陕西省应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预留机制、人才薪酬制度等,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以吸引人才的眼球,不仅能够防止人才外流,而且能够吸引外来人才,对推动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前者落后于后者的地区发展对策
就广东省而言,高等教育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但是,通过对该地区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整体水平来看,高等教育规模和人均经济收入等指标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准。之所以说广东省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且前者落后于后者,其原因相对较多。首先,广东省外来人口相对较多,使该地区虽然培养人才,却未能留住人才。因而广东省必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其次,该地区高等教育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未能协调布局。最后,高等教育的结构设置与经济产业结构设置不相匹配,导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未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此,相关人员有必要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建议。首先,制定合理的地区发展战略,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其次,为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相结合。例如:加强高等教育与其它地区科研机构等部门的联系,使之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机遇,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地区人才的素质能力水平。最后,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使之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层次相适应,能够使高校为地区企业输送一批批合格的人才。基于此,广东省能够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前者对后者有推动性作用,后者对前者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地区差异。就我国陕西、广东、云南等地区而言,分别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不同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地区差异的分析研究,能够为地区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玉平,夏焰.区域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01:40-45.
[2]马鹏媛,米红.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1-6.
[3]张文耀.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01-106.
[4]许玲.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研究--基于2004年和2011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01:24-29.
[5]赵国春,梁勇.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58-64.
[6]张文耀.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分析[J].财政研究,2013,05:25-29.
[7]常文磊,齐晋杰.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47-50.
【教育程度】推荐阅读:
员工受教育程度05-10
父母受教育程度09-29
高等教育普及程度07-02
管理层受教育程度06-13
英文求职信:教育程度常用语09-25
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紧急通知10-10
感染程度10-17
结合程度05-09
污染程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