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发育程度(共2篇)
裂缝发育程度 篇1
犁骨在胚胎时期由两侧的2个成骨中心在中线处融合并逐渐骨化形成[1],正常的犁骨与上颌骨相连接,其前上方的鼻中隔软骨沿着与犁骨之间的骨缝向前向下生长进而推动上颌骨向前下生长[2,3]。上颌骨发育不足是腭裂常见的继发或伴发畸形之一,目前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手术创伤和自身固有的组织发育缺陷。许多动物实验证明了部分或者全部切除犁骨会对上颌骨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4]。临床上,采用犁骨黏膜瓣修复硬腭缺损同样对上颌骨生长有抑制作用[5]。表明手术创伤影响到犁骨的生长发育是上颌骨后缩加重的一个原因,然而,排除手术创伤这一外因,腭裂患者犁骨的自身固有的发育程度又如何呢腭裂患者犁骨发育程度这一内因是否同样与上颌骨发育不足有关?
目前腭裂患者犁骨发育缺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犁骨与上颌骨融合情况的评价分析,二者融合程度的降低与上颌骨发育不足有一定的相关性[6]。然而却较少有文献测量腭裂患者犁骨的生长发育程度及其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的骨缝。本研究通过螺旋CT三维测量,来比较腭裂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犁骨生长发育程度,为研究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提供新的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10-01~2013-12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治疗、拍摄颌面部螺旋CT的单纯腭裂患者(CP)38例,平均年龄23.4岁。选取正常对照组(Normal)76例,平均年龄22.8岁。排除标准为:①年龄小于14岁;②已行鼻中隔偏曲矫治术;③已行正颌手术;④颌面部骨折史。2组受试者年龄分布见图1。
其中,腭裂术后患者(CP1)18例、腭裂术前的(CP2)有20例。按照腭裂手术年龄进一步分为手术年龄不大于7岁的腭裂组(CPa)、手术年龄介于7~13岁(包含13岁)的腭裂组(CPb)、手术年龄大于13岁的腭裂组(CPc)。病例组患者腭裂修复术时间年龄分布见图2。
1.2 资料获取
根据病历号于我院放射科查阅患者螺旋CT影像(层厚1.25 mm;Bright Speed 16,GE Healthcare,Buckinghamshire,UK),使用i Plan CMF(Brain LAB,Feldkirchen,Germany)软件获取其骨性鼻中隔三维重建影像并进行测量。
1.3 方法
于获得的骨性鼻中隔三维重建影像上选取标志点A、B、C(分别代表前鼻棘点、犁骨下缘最后点、蝶鞍点),获得线段AB、AC,分别测量其长度L1、L2;从B做AC的垂线,得到线段BD,测量BD长度,AC的长度代表前鼻棘到颅底的距离,AB代表犁骨下缘的前后距离,即其与上颌骨相融合的长度。以BD、DC分别作为长方形的2条边,得到位于骨性鼻中隔后下份的一个长方形CDBE;多边形ABECD代表犁骨于蝶鞍点、前鼻嵴点和犁骨下缘最后点所成平面上的投影。其面积S的大小来表示犁骨在该平面上的生长发育程度,L1的大小表示犁骨与上颌骨相融合的长度,L2表示犁骨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的骨缝长度(图3)。
于腭裂组(CP)、正常对照组(Normal)中各选取10例患者,由我院另一名熟练使用i Plan CMF测量软件的住院医师重复截取其骨性鼻中隔三维重建影像并进行测量L1、L2、S,将2次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其P值均大于0.05,表明该研究可重复性良好。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8软件,对样本分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相关。
2 结果
腭裂患者年龄为14~54岁,各年龄段患者数量分布见图2,腭裂修复年龄分布见图3。各组病例数量及测量后获得的L1、L2和S大小见表1。
腭裂患者包括腭裂术前组及腭裂术后组其L1、L2和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腭裂术后组(CP1)与腭裂术前组(CP2)相比,骨性鼻中隔面积S差异有显著性(P=0.014),L1差异无显著性(P=0.145),L2有显著性差异(P=0.044)。
a:正常对照组;b:腭裂患者a:Control group;b:Cleft palate group
手术年龄小于7岁的腭裂组(CPa)有12例、手术年龄介于7~13岁的腭裂组(CPb)有6例、手术年龄大于13岁的腭裂组(CPc)有20例,CPa组与CPc组之间骨性鼻中隔面积S、L2差异有显著性,2组与CPb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间均值差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注:括号内为P值
3 讨论
在青春期左右,绝大多数青少年的鼻中隔不再有明显变化,但许多研究发现鼻中隔的软骨部分在逐渐钙化成骨,相应骨性鼻中隔面积在逐渐增大[7]。Kim等[8,9]使用颌面部螺旋CT测量了不同年龄段鼻中隔各部分结构的大小,统计归纳各结构矢状面面积大小变化,证实犁骨与筛骨垂直板的骨缝以及犁骨与上颌骨鼻嵴的骨缝在青春期左右达到稳定,其大小及位置基本固定不变;骨性鼻中隔面积的增大主要是筛骨垂直板向前向下的扩张;并且犁骨占整个鼻中隔面积的比例在青春期以后保持稳定。因此,在不能排除年龄这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本研究选择年龄大于14岁的患者,来比较犁骨的生长发育情况。
常用的鼻中隔测量评价方法有尸体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方法[1,8,9,10,11]。尸体解剖测量能获得准确直观的数据,但样本量相对较少[1,13,14]。Akgüner等[10]使用头影测量比较11~17岁青少年鼻部生长发育情况,其结果只能单纯显示鼻部框架结构的生长发育。相较于头影测量,CT测量可以更精确完整地显示解剖结构,避免了重影以及截取不到所需结构的风险。Kim等[8,9]利用鼻中隔无偏曲受试者的CT矢状截面测量鼻中隔各部分面积,相较于头影测量,能够详细测量鼻中隔软骨、犁骨及筛骨垂直板的面积,并比较各结构随年龄的变化。然而,唇腭裂患者鼻中隔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偏曲,单一的CT矢状截面并不能显示整个鼻中隔的形态,前鼻棘点、犁骨下缘最后点和蝶鞍点往往并不在同一个矢状面上;而且其测量方法中定点较多,操作复杂。Kim[11]利用MRI矢状截面测量鼻中隔软骨面积和整个鼻中隔总面积,虽然MRI成像较CT更为精细,但其成本较高,且同样要求受试者鼻中隔无偏曲。
本研究采用三维CT测量犁骨的发育程度。该方法定点精确,可重复性良好(P<0.05),在三维重建影像上能够清楚显示犁骨结构,且定点较少,利于大样本的数据采集。唇腭裂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其犁骨形态在三维空间上是一个曲面,本研究测量的面积为犁骨在前鼻棘点、犁骨下缘最后点、蝶鞍点这三点所成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近似面积,虽然不是实际面积,但其大小表示了犁骨在此方向上的生长发育程度。
本研究比较了犁骨不同方向固有的生长发育程度,及各个方向生长受手术创伤影响的情况。腭裂患者的L1、L2和S也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证实了腭裂患者其犁骨的生长发育存在缺陷。发育不足一方面为犁骨与上颌骨融合程度的降低,腭裂患者的L1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Yamanishi[12]发现犁骨与上颌骨部分融合的腭裂患者其上颌骨生长发育程度好于犁骨与上颌骨完全脱离的患者。Ren[6]进一步证实了腭隐裂患者其上颌骨发育程度与犁骨上颌骨缝长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均提示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自身固有原因之一为犁骨与上颌骨接触程度的降低。另一方面,腭裂术前组患者的L2、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表明了腭裂患者犁骨的另一发育不足之处为其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的骨缝变短,该结构的发育缺陷却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然而部分学者认为鼻中隔软骨正是沿着该骨缝向前向下生长进而推动上颌骨生长[2,15]。手术创伤形成的瘢痕被认为是影响上颌骨生长发育的主要的后天性原因[15]。腭裂术前组与腭裂术后组相比其L1无明显差异,表明手术对犁骨上颌骨融合程度无显著影响。而腭裂术后组与腭裂术前组相比其L2、S均变小提示犁骨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的骨缝对于手术创伤具有敏感性,会被手术创伤明显加重,且手术年龄相对越早,L2越小。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自身固有原因可能为犁骨与鼻中隔软骨之间骨缝过短,影响了鼻中隔软骨继续向前向下生长,且这一发育不足对手术创伤较敏感。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病史资料的缺失,无法探究腭裂手术患者所采用的术式;另外,本研究没有评价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发育情况,无法探讨犁骨生长发育程度是否与上颌骨生长发育程度存在一致性。这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这也为研究上颌骨生长发育自身固有缺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4 总结
本研究采用三维CT测量的方法比较了腭裂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犁骨发育程度。腭裂患者的犁骨发育程度较差,其发育不足一方面在于犁骨与上颌骨融合程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在于犁骨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骨缝长度的变短,且后者受手术创伤影响较大。
摘要:目的:评价腭裂及其修复对犁骨生长发育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维CT测量的方法测量38例大龄腭裂患者(年龄大于14岁,平均23.4岁)和正常对照组76例(平均22.8岁)的犁骨生长发育程度,选取以下3个指标:犁骨的下缘长度L1,前鼻棘到蝶鞍点的距离L2,犁骨近似面积S,将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腭裂患者包括腭裂术前及术后患者其L1、L2和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腭裂术后组(CP1)与腭裂术前组(CP2)相比犁骨面积S差异有显著性(P=0.014),L1差异无显著性(P=0.145),L2差异有显著性(P=0.044)。结论:腭裂患者的犁骨发育程度较差,与上颌骨融合程度降低,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骨缝长度变短,后者受手术创伤影响较大。
关键词:腭裂,犁骨,三维CT测量,上颌发育不足
裂缝发育程度 篇2
宝宝双臂的力量增强了不少,喜欢打球的宝宝不仅可以传球,还可以投篮了。如果宝宝投出去的球应声入网,家长们可别忘记称赞宝宝哦。宝宝手和眼的配合变得愈发协调,不论是翻页看书,还是玩积木,都比以往做得更棒。妈妈也许还会发现,宝宝开始更倾向于使用一只手,这一习惯是先天的,不必强行纠正。
1岁-3岁宝宝智力发育标准
13—14个月:能独走,弯腰拾东西;会把小东西装进小瓶,用笔在纸上乱涂。称呼两个大人,当成人问宝宝几岁时会竖起食指表示“1”。认识图片或图画书上的物品。对陌生人害羞或不安。会用勺盛饭放进嘴里,会将帽子放在头上。
15—17个月:能蹲着玩,扶栏杆上楼梯。叠2块方积木或棋子,会翻页,用蜡笔乱画。能叫出物品名称,学动物叫声,会指出3—4处身体部位,指出10张图片或图画书中的物品。会模仿大人拍娃娃、给娃娃喂饭等。能用拇指和食指拿食物吃,自己端杯喝水。
1岁半—2岁:会倒退着走,用脚尖走几步。有目标地扔皮球,手的动作更准确,能把瓶里的水倒入碗内,学着画垂直线和圆圈。能说2—3个字组成的句子。认识红色,认识照片中的亲人,认识几种交通工具,知道代词“我”。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会表示大小便,会模仿大人擦桌子、扫地,会脱松紧带裤子,会穿袜子,会用手绢擦鼻涕。
2岁—2岁半:会跑、会踢球、会双脚离地跳,双脚交替上楼梯,从末级台阶往下跳。会用6块积木或棋子搭高楼,学画圆形。会背整首儿歌,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妈妈的姓名。能说出几种水果名称,说出常用物品的用途,背数到5,能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分清5个手指和手心、手背,知道性别。开始与小朋友一起玩,喜欢藏起来让别人找。会自己洗手。
2岁半—3岁:能双脚交替下楼,单脚站10秒钟,会骑小三轮车。能系扣、折纸、穿珠子,学画十字。会说4—5个字的句子,会唱歌,会说“你、他”,听故事时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反义词。点数到3,分清上、下,知道大、小,认识圆形、方形等形状,认识3种颜色。随音乐节奏拍手、敲鼓。能自己上厕所,会穿鞋、穿短裤等简单衣服,能记住家里门牌号。
宝宝1岁10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生长指标:
男童:体重9.4-14.7kg,身长80.2-91.9cm,头围48.2cm,胸围49.4cm。
女童:体重8.7-14.3kg,身长78.4-90.8cm,头围47.1cm,胸围48.2cm。
能力指标:
语言能力:
1、理解与联想。宝宝开始理解妈妈的语言,产生联想并做出相应动作。
2、看图说话。宝宝会看着图画书讲故事,其实更接近看图编故事。
3、接受标准语言。宝宝喜欢父母一字一句,语音清晰。
4、声情并茂地使用语言。
5、词汇量。大多数宝宝掌握了200-300个词汇,有一半宝宝会使用300个以上词汇,有大约半数宝宝会使用3-5个字词组成的句子。
运动能力:
1、喜欢爬高,会借助不同高度的物体爬向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