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缓

2024-06-14

精神发育迟缓(共9篇)

精神发育迟缓 篇1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delaed motor and mental development)主要是指患儿运动或智力发育的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1]。导致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多由围生期脑损伤引起。近年来随着治疗水平的发展,新生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婴幼儿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因为婴幼儿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不容易早发现,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严重影响到患儿的预后,因此,对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应采取跟踪观察,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显得特别重要。本院于2006年6月-2010年4月对新生儿随访中发现的80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进行了为期2年的干预治疗,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0年4月在本院就诊、随访及康复的患儿80例,所有病例均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3~25个月,平均(15.5±9.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25个月,平均(16.6±8.5)个月;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25个月,平均(17.2±8.1)个月。80例患儿中有17例在围生期发生过窒息、缺氧,10例发生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黄疸病史7例,13例早产,胎龄28~35周,15例低体重儿,18例原因不明。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本组所有婴幼儿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平均落后正常儿童2~4个月,主要表现为4个月竖头不稳,4个月不能大笑,4~5个月不能伸手取物,肌张力异常,身体松软或发硬,反应迟钝,头围异常,异常姿势如握拳、拇指内收、角弓反张等。

1.3 干预措施

两组患儿经过诊断后,对照组接受家中婴儿被动操、药物(L-赖氨酸,脑蛋白水解物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的早期干预。

1.3.1 感知觉训练

增加听觉、视觉的刺激,激发听视觉机能潜能,经常带患儿进入包含一些颜色鲜明,带有声响的环境,用颜色和声音来试探和激发小儿的视觉和听觉的发育,促进患儿的脑部发育。

1.3.2 运动疗法

做早期的婴儿被动操,抚触婴儿,依据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行走等主动运动训练,同时抑制异常姿势及异常反射,诱导正确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动作及姿势出现,配合按摩和四肢体操,调节四肢肌张力,30~60 min/d。

1.3.3 物理因子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神经损伤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脑循环治疗、经颅磁等物理治疗。10~14 d为一疗程。

1.3.4 水疗

包括普通水疗及中药泡浴。

1.3.5 其他辅助疗法

中医针灸等方法,每天半小时左右,10 d为一疗程。

1.4 运动功能评估方法与诊断标准

采用Gesell诊断量表行5个能区评估,DQ<85分诊断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2]。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治疗前,对比两组的粗大动作、精细运动、言语能力、适应性、社会交往的DQ值,两组患者的DQ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和治疗组经过1年的治疗后,两组的各项DQ值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3。

2.3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比观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我国每年约2000万新生儿出生,因围产期、新生儿期因素引起的高危儿约10%~20%[3],高危儿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约为20.3%,即我国每年新增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有46~92万人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成活率也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明显提高,如脑瘫、精神运动系统发育障碍等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这些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干预,随着小儿的成长,其健康状态将明显偏离正常方向。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精神运动系统发育的预后有坚实的依据[4]:3岁以内小儿脑部发育最快,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胶质细胞增殖活跃,是树突和突触发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刺激干预,可促使脑功能的代偿适应,包括轴突的绕行投射、树突部寻常分叉、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等[5];新生儿的脑部组织发育尚不成熟,大脑皮质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脑部功能不全所致的运动发育障碍处在早期阶段,异常的姿势及肌张力异常尚未固定化[6],早期及时干预能改善缺失的脑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和发育,促使损伤的大脑在不断健康成熟和分化,纠正发育的偏差和功能障碍,有效地改善预后。因此,越是早期,年龄越小的时候开始干预,对脑部细胞的正常发育和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干预是由多学科参与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通过各种积极的感觉刺激和综合治疗方法对精神运动发育障碍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早期治疗[7]。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智力方面的能力[8]。婴幼儿感知认知发育应在1岁以内重点培养,训练简单的思维和感受周围事物的能力,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中,经常融入一些颜色鲜明,带有声响的环境,增强患儿的对声音是感受性和颜色的观察力。通过听觉训练,提高患儿对声响的反应性,提高患儿对这些环境的适应性,适当长时间地观察声音和颜色,激发患儿的好奇心理,完善儿童健康的智能。结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及水疗等早期干预手段,疗效显著。观察组的患儿,主要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随着患儿的成长,粗动作、精细运动、言语能力、适应性、社会交往其各项DQ值有所回升,较治疗前,意义明显,但较难达到正常儿童水平。

本方案研究表明,对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方法;教育和指导家长配合治疗,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及时有效全面地干预治疗能大大提升患儿DQ值,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水平,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家庭健康指导,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措施,治疗1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动作、精细运动、言语能力、适应性、社会交往等各项指标发育商(DQ)值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组各项DQ值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及时有效地干预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的预后改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干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振寰,戴淑凤.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0.

[2]吴焕卿.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追踪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4):332-333.

[3]高建慧,施玉麒,李璟,等.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高危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16-18.

[4]柳淑芬,陈维华,廖春艳.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早期综合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170-171.

[5]鲍秀兰.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02-240.

[6]刘蓓,范晓华.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2005,20(4):224-225.

[7]叶雯,余建敏,吴文略,等.婴幼儿精神运动发育障碍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3,8(6):376+392.

[8]谢欲晓.认知康复的新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5.

为什么乳房发育迟缓 篇2

乳房主要是胃经经脉循行通过的区域。孩子的胃不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太凉了胃疼,太热了又容易上火,所以孩子的胃口不好,只能吃很清淡的食物,加上现代女性,生怕自己吃多了会出现肥胖,都有意无意的少吃点,而人体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出了问题,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了障碍,人身整体的气血相对不足,这个时候人体只能把能量首先提供给主要脏器,以维持机体的运行,而乳房并不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所以在胃经经脉循行的乳房区域,气血能量也不足,所以乳房发育就会出现迟缓。

我问她的妈妈,孩子是不是小时候经常感冒,扁桃体发炎,经常上医院吃消炎药,打消炎针?她的母亲连连点头,就连现在也是经常容易“上火”,一有问题就跑医院消炎治疗。

听到这里,我连连摇头,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就去打针消炎,导致寒邪无法正常排出来,进入脏腑。其实很多时候的发热咳嗽都是人体正气抵御外来邪气或内生邪气的正常反应,但做父母的看见孩子一点儿不舒服就及时处理,也许是现在的父母亲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这也许是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所以每个独生子女都成了父母的心头肉,做父母的不知道像这样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有时候这种伤害还是致命的。

其实面对这样的疾病,通过传统中医药疗法,首先调理脾胃,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了, 乳房发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对这样的疾病,作为中医师,要能看到疾病的本质,我们不从她的乳房入手,不从她的月经量少入手,而是从调理脾胃入手,从整体观念入手,看上去绕了一圈,似迂而反捷,其实这才是治本之道。

3~6岁语言发育迟缓个案研究 篇3

语言发育迟缓是言语障碍分支中的一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正常发育水平的情况。

目前国际社会大多将研究方向制定为言语障碍儿童的研究,多将目光聚焦于构音障碍、语畅障碍等的研究,具体关注语言发育迟缓的专业人士较少,系统性提出解决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论文资料等数目较少。就中国知网数据表明从1980 年至今以语言发育迟缓为研究主题的已发表文献只有819 篇,其中自2006 年来每年的发表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每年只有近50 篇的数量,可见业内人士对于语言发育迟缓这一具体领域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目前我国有大量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有待治疗,虽然近年来我国康复中心数量增加,专业人员数量也有所增多。但这些条件和设施分配不均,发达地区数量多,不发达地区数量少,且这些康复机构同时承担多类特殊儿童的干预工作,没有专门的针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干预及治疗。目前我国语言发育迟缓治疗师特别缺少。社会需求明显不满足,为加强对语言发育迟缓这一具体领域的研究,传递更多相应知识,满足相应人群需求,我组就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使特殊儿童在研究中得到发展,使社会各层人士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积累研究者的教学经验,以免因无知伤害此类学生。

(三)有利于提升家庭幸福感,逐渐缩小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可使家庭成员减少心理压力,提升信心。

(四)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待在家中。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结合研究理论和对个案的干预实践,找出能够有效缓解语言发育迟缓学生症状的问题,同时通过数据的研究与整合,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在对个案干预手段的探索过程中,可在方式上进行创新与发展。

(二)实践意义

本次调查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对被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训练,缓解甚至改变被试语音发音状况,增强被试学习的积极性。

对研究者——本课题的研究者为大学生,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扩大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的研究探索,研究者可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自身素质素养。

对个案学校——通过对个案的有效干预,缓解了个案所在学校的压力,并为学校今后应对类似状况提供经验。

对于被试家庭——改善被试相关问题现状,缓解被试家庭的压力,并使家庭成员看到未来希望。

四、个案研究的采取具体方式、个训结果及反思

(一)1号个案

研究对象:

小鱼(化名)

困难的方面:

发音困难、不准。

干预手段:

1.识别训练、视觉训练、发音训练(认读卡片、认色、涂色)

2.唇齿训练,以糖果为激励。

训练情况:

1.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个训项目需不断更换。

2.在语音训练方面,幼儿能积极回应教师并能模仿教师语腔语调。

3.上课前期配合程度高,但学生情绪易受外界干扰。

4.基本上能完成训练项目。

效果及反思:

教师很有信心与耐心,能与幼儿产生较强情感连接,面对突发情况,能机智应对,课堂内容充实,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二)2号个案

研究对象:

小明(化名)

基本情况:

1.对学习的关注度低,学习自主性差。

2.家长可能更加注重对弟弟的培养,造成了对该儿童内心的伤害,加之在幼儿园内的被孤立,自闭现象更为严重。

方法:

1.发音练习与呼吸训练:拼音训练、学会发音、认识拼音、进行跟读;吹纸练习。

2.卡片训练:卡片读记。

成果:

1.发音练习与呼吸训练:可发出六个韵母;会急促、短暂地吹气。

2.卡片练习:接受能力较强,基本可以全认识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不认识的也可以通过。

反思:

在言语发展迅速的儿童时期,如果不能帮助障碍儿童及时解决问题,将会使障碍儿童长大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语言的障碍会导致儿童的孤僻、自闭。

幼儿进步较大。我们利用儿童言语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另外,语言障碍的学生受家庭影响较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家庭内部工作解决问题的有力法宝。

(三)3号个案

研究对象:

安安(化名)

困难的方面:

基本发言音不准,受方言影响大。

干预手段:

1.简单口腔运动。如嘟嘴,撅嘴,咧嘴,股腮帮子。

2.各种相关的游戏:吐气吹泡泡,吹乒乓球等来训练他的气息。

3.利用食物的诱惑,对舌头卷曲、拉伸等方面进行训练。

4.按照图片上的字母,跟读,模仿老师的发言音。

训练情况:

1.刚开始时排斥训练,各训练项目都不配合。

2.大约一个星期后,能配合训练。

3.一个多月后,能正确跟读“ɑ”“o”“e”“i”“u”“b”,而且发音较为准确。

4.在这之后,学习“p”的发言音,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情况也正逐步改善。

反思:

每一类特殊儿童,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通过适当方法的训练,一定可以提高。

(四)4号个案

研究对象:

宾宾(化名)

基本情况:

精神发育迟缓,典型的语音发音障碍儿童幼儿尚未接受语音发音训练时的状况:

1.拒绝和个训教师交流。

2.只能发出带有尖锐刺耳声音的基本音节,例如恩、啊、呀等。

3.声带控制较为薄弱,气流微弱。

4.难以进入训练状态,拒绝接受相关训练。

5.缺乏专注度与好奇心。

训练方法:

1.识读卡片。

2.语音训练:教师示范使幼儿跟随发出简单音节,以音素为主;教幼儿辨别韵母发音,纠正偏颇音;四音调学习。

3.唇训练:弹动唇部,增加唇部力量,加强发音装置的动力。如用手拍打唇部等。

4.呼吸气流训练:用吸管吹动乒乓球、吹纸片等。训练幼儿气息的平稳,加强发音时气流的有效控制度。

5.语音发音训练:近似音辨别及训练例如bɑ bɑo等。

6.加强对于bɑbɑ 此音的训练频率,同时反复出现mɑmɑ音。

7.听声辨音训练:通过音频使幼儿听取简单词汇发音,辨析各单词发音不同情况。

幼儿的进步:

1.简单的音节发音较为清晰。

2.唇部动力装置较之前力量加强,

3.气流平稳,可较好完成吹乒乓球训练。

4.发音依然较为尖锐。

5.可以辨析地发出一些单音节,例如在bɑ 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发bɑo。

6.发音意愿比来时加强很多,经常重复发个别单音。

7. 在独自游戏时间单独第一次发出mɑmɑ 的音,准确且清晰。

幼儿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1.无意识发音情况剧增。在课堂45 分钟内发bɑbɑ 音的次数达20 次以上,且皆为无意识发音。

2.音意出现泛化。以前只对爸爸说bɑbɑ,目前扩大到对任何男性说bɑbɑ。

3.双音节词语发音不清晰。

教师所遇问题:

1.难以找到小孩除了卡片之外其他喜欢的事物,不能较好地吸引其注意力。

2.小孩对父母依赖性较大,在父母走后要花较长时间抚慰其情绪。

3.小孩只能发出简单声音,难以理解与沟通。

4.其情绪起伏较大。

5.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特点、习惯等以及与其家人进行沟通的方式深入了解语言发育迟缓的特殊儿童,分析其个体的不同问题,并依靠系统的识别训练、视觉训练、发音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唇齿训练等训练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教育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明显发现孩子们的情况有所改善,耐心和鼓励是教育干预不可缺少的。幼儿的语音发育迟缓问题在个训下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家庭教育手段也深刻影响幼儿的语音发育,幼儿与父母有更长的相处时间,家长的积极配合对改善幼儿发音情况有重要作用。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和探究,希望能在改善幼儿语言障碍情况上做出一定成效。

摘要: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语言发育迟缓若不及早加以有效干预,则对儿童后期的智力发展形成阻碍,有效性的训练可以在练习中缓解上述问题。研究经费由SRT项目提供。

关键词:发育迟缓,个案,嘉兴,特殊儿童

参考文献

[1]周姊毓.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特殊儿童的预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4).

[2]朱楠,王雁.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11(5).

小儿发育迟缓的症状 篇4

想要了解孩子是不是真正属于发育迟缓的现象,那么就应该对比一下,他是否出现下面所表现的状态,如果这些状态都符合的话,那么家长们就应该注重了,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发育迟缓的表现。

1、生儿或3月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

2、哭声尖锐,或呈尖叫。

3、哭声无力,无音调变化。

4、厌乳和睡眠困难。

5、早期喂养困难,有流涎。

6、对噪声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7、在3月大时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

8、握拳,4月仍拇指内收,手不张开。

9、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10、5月后见物体仍不会伸手去抓。

11、生后4-6周仍不会笑,不认人,反应迟钝。

12、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僵硬。

13、不喜欢洗澡,好打挺,双侧肢体运动不对称。

14、过早发育,翻身呈反射性,不是节段性翻身。

15、爬行意识差,无手支撑爬,无分离动作。

16、多睡,无目的多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42例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例资料42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孕妇年龄在22~41岁, 孕周期为37~42周, 初产妇32例 (76.19%) , 经产妇10例 (23.81%) , 顺产30例 (71.43%) , 剖宫产12例 (28.57%) , 城镇居民19例 (45.24%) , 农民23例 (54.76%) , 并随机选取同期80例正常分娩胎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即孕37周后胎儿出生后的体质量<2500 g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质量的两个标准差。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采用χ2检验, 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42例产妇中, 妊高征有11例 (26.19%) , 脐带缠绕7例 (16.67%) , 臀位5例 (11.90%) , 多胎3例 (7.14%) , 胎盘异常6例 (14.29%) , 羊水过少4例 (9.52%) ;对照组80例产妇中:妊高征有6例 (7.50%) , 脐带缠绕11例 (13.75%) , 臀位8例 (10.00%) , 多胎1例 (1.25%) , 胎盘异常1例 (1.25%) , 羊水过少1例 (1.25%) 。当上述病症常同时存在, 严重威胁围生儿的生命。研究组在妊高征、脐带缠绕、多胎、臀位、胎盘异常及羊水过少等情况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两组胎儿病死率比较:研究组胎儿室内窘迫8例 (19.05%) , 围生儿死亡9例, 病死率高达21.43%, 其中死胎2例, 死产1例, 新生儿死亡5例。对照组胎儿室内窘迫10例 (12.50%) , 围生儿死亡2例, 病死率为2.50%, 两组在胎儿室内窘迫、病死率方面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IUGR是一种胎儿处于慢性宫内窘迫的状态, 其病因复杂且比较多, 定期的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 今早治疗妊娠期合并症, 是预防IUGR发生的关键[3]。妊高征是导致IUGR的重要因素, 本次研究也显示, 妊高征导致IUGR的发生率为26.19%, 在发病因素中居首位。这表明妊高征与IUGR密切相关。据有关研究表明[4], 妊高征导致IUGR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当孕妇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时, 脐带的血流量会快速降低, 从而影响了胎儿对营养物质和氧的摄取量, 进而阻碍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防止IUGR的发生, 可采用经母体向胎儿输入营养物质的方法来改善胎儿的预后。脐带因素居发病因素第二位 (16.67%) , 当脐带扭转或打结时, 会阻碍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血液循环, 导致胎儿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影响了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研究组中双胎发生率也比较高, 主要是因为孕妇多胎妊娠时, 其血容量需求要更大, 同时对铁、蛋白质和叶酸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是比单胎更多, 加之孕期期间孕妇对叶酸的吸收利用能力有所下降, 所以孕妇常常会发生贫血。导致胎儿宫内血红蛋白量减少, 胎盘供氧与营养不足, 从而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综上, 引起IUGR的因素众多, 我们首先要定期做好产前检查, 积极预治妊娠合并症, 减少其发病率, 从而降低胎儿病死率, 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各种病因进行探讨, 旨在研究其防治措施,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例资料42例作为研究组, 并随机选取同期80例正常分娩胎儿作为对照组, 比较相关数据, 分析发病原因。结果研究组在妊高征、脐带缠绕、多胎、臀位、胎盘异常及羊水过少等情况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胎儿室内窘迫8例 (19.05%) , 围生儿死亡9例 (21.43%) , 对照组胎儿室内窘迫10例 (12.50%) , 围生儿死亡2例 (2.50%) , 两组比较 (P<0.05) 。妊高征、脐带异常、前置胎盘及多胎等等, 都是引起胎儿发育畸形、死亡, 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其他疾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原因较多, 需要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加强孕妇孕期管理与防治妊高征是关键。

关键词:胎儿,发育迟缓,围生儿

参考文献

[1]包春艳, 邓贞霞.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产前预测[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6) :60-61.

[2]王琦.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时孕妇及胎儿心钠素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6) :56-57.

[3]刘春艳.产前预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8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6) :50-51.

[4]龚兰艳.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6) :205-206.

精神发育迟缓 篇6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及处理的过程。眼、鼻、口、耳、 皮肤等各个感觉通道作为人体的感受器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中枢神经传递至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中,然后这些特定的感觉区域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指示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各个感觉通道所传入的信息是单一且互不干扰的,但事实上人体对于同时传入却又类别相异的信息,进行了联合的完整反馈。 这说明传入的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了整理和组织,大脑中可能存在某一机制对于各种感觉信息进行了比较、选择、联系、增强或者抑制,然后做出综合的判断,形成反馈指令,这种能力就是感觉统合的能力。由此可见,感觉统合能力作为一种较任何单一感觉能力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能力,影响着个体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研究表明,在特殊儿童中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较高,87.5% 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而3-6岁的正常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为29.4%,正常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5.9%。解决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刻不容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已有研究证实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苯丙酮尿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对象

欢欢(化名),女,四岁半,主要障碍为发育迟缓,存在明显的感觉统合失调。家庭条件优越,母亲生产时为高龄产妇,顺产,足月分娩,出生时体重偏重。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健康状况良好。个案一岁时因发高烧未及时送医, 导致抽搐,影响脑部发育,造成发育迟缓。

二、感觉统合训练实施过程

本次的干预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前期评估:在训练之前完成评估工作,以评估的结果作为制定训练目标及训练方案的依据。2. 实施训练:以一个半月为训练周期,其中每周训练一次,每次训练2个小时。在训练项目安排上,每单次训练中会依次增加1-2项新的训练项目,改进1-2项原有的训练项目,既保持训练总的时长不变,同时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递进性。训练中以前庭觉及本体觉的训练为主,兼有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3. 训练后评估:在训练计划实施完成后,再次进行评估工作,检测训练成果并进行反馈。

经过近两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个案在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如下:

(一)运动技能方面

各个项目的整体训练情况较好,配合度较高。在接球训练中,可以接到短距离,力量较轻的球,但是对于接高远球仍然有难度,对于球的方向变化不是特别敏感,这会是以后的训练重点。在抛球训练中,仍然只能抛出距离较短,高度较低的球,在对于抛球力量的掌握上需要加强训练。在跪爬步档认读卡片训练中,可以顺利爬过步档、跪立直走也基本没有问题。花式蹦跳训练中,最大的进步是撤销了训练人员助举,可以独立完成蹦跳活动。平衡木训练中,可以独立走过平衡木,但步调仍然紊乱,有左右摇晃的现象。

由上述各项训练项目的结果来看,个体的本体觉和前庭觉表现提高,在动作的使用和计划上有所进步。

(二)在语言沟通方面

在训练初期,个案只和母亲、个训老师等极少数已建立依恋关系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在进行初次评估时,个案与训练人员不仅没有眼神交流,甚至呼喊名字时,存在没有反应或者反应延迟的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训练,个案在语言沟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 对话时开始有眼神接触,虽然可能是无功能性的眼神接触。2. 会主动发起对话,可以理解部分反语与玩笑语。3. 性格更加开朗活泼。4. 在语言方面,发音更加清晰,韵母和声母的正确发音数量增多;可以说出简单的完整句,减少电报句的出现频率。同时词汇量增多,对话内容更加丰富。

三、讨论

(一)强化物的运用应当加以重视

由于训练对象的特殊性,选择适合儿童的强化物在训练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强化物使用得当,训练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强化物使用的频率和时机,避免让儿童将获得强化物作为训练目标, 同时强化物过于频繁的使用容易造成儿童的惰性,助长了逃避训练的行为。所以树立正确的强化理念,把握强化的时机是关键。

在本次的训练中需要改正的一点是强化物的使用过于单一。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训练中,强化物仅仅局限于卡片和几种零食。毋庸置疑,长久的使用同一类物质强化,不仅强化效果会持续下降,而且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儿童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发展,延缓了心理成熟过程中的“断奶”进程。

(二)训练人员的语言应当清晰简明

在实际的训练活动中,训练人员首次引入新项目时最常用的介绍方法是口语,在发布指令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口语, 在进行精神强化时最常用的也是口头表扬,所以训练人员的语言更应当迎合特殊儿童的需求,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句式简洁,为训练目标的快速达成而服务。从本次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1. 训练人员在发布指令时应当有意识的进行简化,同时在确保个案理解指令的基础上,给予更多反应和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辅以示范、手势等视觉通道加深个案对于指令的理解程度,以减少复杂且无意义的词汇对于个案获取有效信息的干扰;2. 在进行语言的辅助时, 则应尽量避免过多过杂的提示语,可以酌情要求个案进行复述或者语言反馈,以保证信息交换的通畅性。

(三)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应当及时调整

人机能的成熟、功能的完善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发展过程,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安排也应由符合儿童生理发展的水平,逐渐从单一领域的专项训练发展到多个领域的整合训练,逐步提高受训儿童各感觉通道之间信息交流和统整,以及感觉与动作间的协调与反馈。

(四)机构训练和家庭干预应当紧密结合

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婴幼儿最大依赖于父母亲,其生存环境主要是家庭系统。学龄前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与父母共度的,仅凭每周2-3小时的感统训练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父母参与训练并在家庭中实施训练是本次个案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首先,父母与儿童之间已建立信赖关系,父母的训练方式更易为儿童接受,训练效率更高。其次,父母参与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将学到的技能泛化到日常生活情景中,真正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常见的生活用品代替专业器具,既降低了儿童对于训练的抵触心理,拉长了训练时长, 也让儿童和家长看到了训练的效果,增强了训练的信心。

摘要:近十年来,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广泛传播,成为干预特殊儿童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一位发育迟缓儿童为个案,在感觉统合理念指导下,制定以感觉统合训练为核心,融入语言治疗和行为疗法的训练方案,旨在改善个案认知、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个案在动作的运用与计划、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意识方面等均有进步。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发育迟缓,感统失调

参考文献

[1]石晓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12(4):5-8.

[2]温俊红.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3]卢莉颖,梁旗,陈卫宏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3):125.

[4]宗尽炎.改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情绪问题的个案报告[J].内江科技,2012(12).

精神发育迟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婴儿期脑瘫患儿共50例,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 年龄6~11个月, 平均年龄 (8.5±2.5) 个月;病程为0~11个月, 平均病程 (5.5±5.5) 月。治疗组男14例, 女11例;年龄5~11.5个月, 平均年龄 (8.25±3.25) 个月;病程0~11.5个月, 平均病程 (5.75±5.75) 个月。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 并表示愿意配合。诊断依据:多存在高危因素;发育神经学异常, 即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发育异常;可有影像学检查异常;脑损伤或发育缺陷为非进行性;运动障碍为中枢性;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认知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 可有继发性骨骼肌系统损伤。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捏脊疗法+运动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运动疗法。

1.2.1 捏脊疗法

参照中医药《推拿学》[1], 取脊、夹脊、命门、脾俞、肾俞穴, 捏脊术者以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 指端着力于大椎穴上, 从大椎推至尾椎, 一般推5~10次。手法宜轻柔, 力度均匀沉稳, 不能偏移。再以双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 指端着力于两侧膀胱经上, 从颈肩部一直推到腰骶部, 一般推5~10次。点按双侧夹脊穴和背上膀胱经上的穴位, 术者用两拇指指端着力按压于小儿脊背上的夹脊穴, 带动着力点皮下组织做回旋揉动, 一般每个穴位按揉5~15次, 然后再施术于膀胱经上的背俞穴。揉背术者以全掌吸定在小儿背部, 带动背上的皮下组织做回旋揉动, 一般由上至下揉3~5次。捏脊小儿取俯卧位, 施术者用拇指螺纹面顶住小儿长强处的皮肤, 往前推起, 食、中两指在前按, 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 两手交替向前推动, 边推边提, 每捏3次就向上捏拿1次, 一直捏到大椎。背部皮肤 (主要是命门、脾俞、肾俞处) 稍用力下压, 同时做快速直线往返运动, 使施术部位发热, 一般速度为120次/min。拿肩井穴, 点按肺俞、风门穴, 术者以两手拇指和食中指二指放于小儿肩井穴的前后肌肉, 三指同时相对用力, 做一松一紧的捏拿动作, 一般拿5~10次。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4个疗程, 用滑石粉做介质。

1.2.2 运动疗法

参照《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2], Bobath疗法主张利用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RIP, 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 后通过头、肩甲、骨盆等关键点引出平衡、翻正、防护等反应。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88) 由医师评定, 以0~3分为等级分数。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计算公式: (尼莫地平法) 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临床指数>90%;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60%<临床指数<9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30%<临床指数<60%;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临床指数<30%。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GMFM-88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儿GMFM-88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 (P<0.05) , 且治疗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重量、食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重量、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儿重量、食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 (P<0.05) , 且治疗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表4。

(±s)

(±s)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岁内, 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已成为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且随着新生儿急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较多的低级体重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患儿被抢救成功, 加之室内环境的弱磁物理辐射、房间装修化学因素等对胎儿的损害, 增加了脑瘫的发病率, 目前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5‰[4]。脑瘫的病因较多, 脑损害的范围较弥散, 康复治疗涉及面广、内容较多、病情复杂、康复困难、治疗周期长、花费大、难度高、治愈率低, 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最大程度地减少功能障碍, 最大限度地恢复患儿健康。

《人体发育学》[5]认为脑发育存在关键期, 多为2岁内, 脑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 易受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中枢神经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婴儿期在关键期内, 协同运用有效的康复手段对于脑瘫的治疗非常关键。小儿神经发育疗法是现代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有效手段。捏脊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特有疗法, 《小儿推拿学》[6]认为:“脑为髓海”, “督通于脑”, 小儿为“纯阳之体”, 在捏脊时, 不仅捏拿了脊柱正中的督脉, 而且捏拿了脊柱两旁的膀胱经以及旁开督脉的夹脊穴和背俞穴, 可以沟通人体表里、内外, 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 振奋小儿全身阳气, 协调脏腑之间的功能, 促进机体功能活动, 达到通督强脑、促进运动发育、恢复运动的目的。捏脊运动疗法是在小儿脑瘫现代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 凸显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 综合运用小儿捏脊手法、小儿神经发育疗法进行临床康复治疗, 是二者有效的结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GMFM-88量表评分、疗效评价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捏脊运动疗法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对婴儿期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42-143.

[2]刘振寰, 戴淑凤.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39-15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4]李晓捷.人体发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17.

精神发育迟缓 篇8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TH) 为妊娠期特有且常见并发症之一[1], 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病, 在我国平均发病率为10.41%, 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产儿死亡率为17.8‰~21.2‰,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子痫围产儿死亡率可高达33.9‰~58.6‰[2]。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 疾病发生时会产生高血压、蛋白尿, 严重时会抽搐、昏迷并导致孕妇和围生儿死亡, 妊娠结束好转。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预防非常关键[3]。笔者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150例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 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150例在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50例, 均符合PTH的诊断标准[4]。年龄23~34岁, 平均26.96岁;孕龄35~40周。初产妇116例, 经产妇34例;血压145~200/95~120 mm Hg;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和水肿。先兆子痫11例, 子痫4例 (均为产前) 。临床方面, 轻者症状不明显或轻度头晕, 血压、蛋白尿增高不明显;重者头痛、恶心、呕吐等, 血压、蛋白尿增高明显, 部分产生抽搐、昏迷。选取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2~35岁, 平均27.98岁;孕龄35~40周。初产妇109例, 经产妇41例;血压115~135/75~90 mm Hg。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经腹B超检查, 通过B超诊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IUGR) 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它可来自患儿母亲的子宫、胎盘和胎儿本身。常用多指标探测来反映胎儿宫内情况, 以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如BPD、HC、AC、FL、Hc/Ac等, 其临床两种类型与声像图表现有密切关系[5]。均称型IUGR, 胎儿各部分, 包括头颅、躯体、四肢的生长按比例地减少, 通常由于胎儿生长从早期妊娠就开始受到影响。BPD、HC、AC、FL均低于平均数的两个标准差, HC/AC比值正常。不匀称型IUGR, 胎儿各部分生长是不匀称的、不成比例的。如BPD、FL可正常范围, HC/AC比值增加, 说明躯体软组织尤其是肝和腹部脂肪的影响很大。对临床拟诊为IUGR时, 应进一步测定胎儿——胎盘的功能, 这不仅有助于更进一步提供诊断IUGR的依据, 而且还有利于治疗[6]。主要项目有E2、E/C比值、甲胎蛋白、胎盘生乳素、特异性B-糖蛋白、胎动、胎儿呼吸样运动、胎心率监护、元应激试验、子宫应激试验、阿托品试验、B超胎盘分级及胎肺成熟度等检查。

1.2.2 治疗方法

对于确诊为IUGR的患者给予解痉、降压与镇静治疗。具体如下:解痉药物采用25%硫酸镁20 m L+5%葡萄糖250 m L, 静滴, 保持1 h注完。然后25%硫酸镁60 m L+5%葡萄糖1000 m L, 静滴 (1~2 g/h) , 持续8 h注完, 观察膝反射。降压采用盐酸拉贝洛50~100 mg+5%葡萄糖50 m L, 微量泵泵入 (2~10 m L/h) , 分娩改用硝普钠。镇静采用安定10 mg肌注10 g, 然后20 g+葡萄糖500 m L静滴 (<50 mg/次) [7]。利尿、扩容、终止妊娠水肿明显选择白蛋白扩容, 扩容基础上利尿。根据病情, 对于符合终止妊娠的终止妊娠[8]。

1.3 观察组指标

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的IUGR发生率, 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IUGR发生率的影响, 发育迟缓程度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行×列的X2检验, 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发育迟缓儿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迟缓儿的发生率为59.33% (89例) , 对照组中的迟缓儿的发生率仅为9.33% (14例) , 观察组迟缓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字2=83.16, P<0.05) 。

2.2 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程度与发育迟缓比率

妊娠高血压的程度分为轻度 (血压140~160/90~99 mm Hg) , 中度 (血压160~180/100~110 mm Hg) , 重度 (血压>180/>110 mm Hg) 。轻度出现发育迟缓比率为36.21% (21/58) , 中度为64.29% (36/56) , 重度为88.89% (32/36) 。随着血压程度的增高, 出现发育迟缓比率显著升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6.46, P<0.05) 。

2.3 观察组发育迟缓程度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随访观察组对象至出生, 新生儿体重<2000 g的新生儿中出现发育迟缓比率73.91% (34/46) ;体重2000~2500 g的新生儿中出现发育迟缓比率55.93% (33/59) ;体重>2500 g的新生儿中出现比率为48.89% (22/45) , 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 出现发育迟缓的比率显著降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导致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可能是由患者的免疫子宫胎盘缺血、血浆内皮素N0缺钙和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失调引起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对提高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诊断40年代应用于临床, 50年代初B型超声仪问世, 使其成为妇产科疾病诊断的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9]。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近20年来相继推出了多普勒超声、彩色血流成像技术、腔内超声、超声造影、三维超声立体成像等先进便捷的超声技术, 它能为妇产科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更确切的信息[10]。

妊娠高血压疾病多发生于初产妇、多胎妊娠、水过多、贫血或伴有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的孕妇[11], 临床上产生高血压、蛋白尿、水肿, 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联系[12],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受到影响, 外渗的血管内蛋白和液体激活凝血系统, 同时血管舒张因子减少, 造成血管收缩因子占过多, 引发血管痉挛, 产生PIH, 可以说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生是多因素综合造成的[13]。

IUGR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4]。B超参数是IUGR诊断的主要依据, 一般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胸围、腹围等均小于同孕龄第10百分位数, 若36孕周前, 胎头双顶径每两周增长少于2 mm, 则为IUGR[15]。动态观察BPD每周增长小于2 mm (正常胎儿36孕周前BPD增长较快, 每周增长大于3.4 mm) ;FL增长低于正常, 孕周前平均每周增长2 mm, 36孕周后平均每周增长1 mm。胎儿头围与腹围比值异常[16]。正常胎儿32周前HC/AC≥1, 36周以上HC/AC<1。IUGR:FL/AC高于正常平均值上限, 正常值: (FIJAC) ×100为 (22±2) , 非匀称型IUGR>24, 匀称型在正常范围[17]。

精神发育迟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岁以下婴幼儿, 均为地级玉林市管辖的容县、北流市、博白县、陆川县、兴业县、玉州区、福绵区7县 (市、区) 3岁以下婴幼儿。

1.2 监测方法

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监测2009年1月1月-2012年6月30日出生的3岁以下婴幼儿, 共监测295170名婴幼儿健康体检情况, 其中男161143名, 女134027名;城市45540名, 农村249630名。

1.3 发育迟缓统计标准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制定的标准或称WHO标准作为参考人群的标准, 被测婴幼儿的身长﹤中位数-2个标准差, 诊断为身长发育迟缓。被测婴幼儿的体质量﹤中位数-2个标准差, 诊断为体质量发育迟缓。

2 结 果

2.1 3岁以下婴幼儿身长发育迟缓状况

3岁以下婴幼儿共监测身长295170名, 评价身长发育迟缓共47167名, 占总数的15.98%;其中身长发育迟缓率女性12.71% (17030/134027) 低于男性18.70% (30137/1611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59.07, P<0.01) ;城市13.18% (6001/45540) 低于农村16.49% (41166/2496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4.93, P<0.01) 。见表1及图1。

2.2 3岁以下婴幼儿体质量发育迟缓状况

3岁以下婴幼儿共监测体质量295170名, 评价体质量发育迟缓共29244名, 占总数的9.91%;其中体质量发育迟缓率女性7.85% (10524/134027) 低于男性11.62% (18720/1611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1.92, P<0.01) ;城市9.84% (4482/45540) 略低于

农村9.92% (24762/24963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4, P>0.05) 。见表2及图2。

3 讨 论

本统计表明, 玉林市3岁以下婴幼儿身长发育迟缓率女性低于男性, 城市低于农村。体质量发育迟缓率女性低于男性, 城市略低于农村。身长与体质量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玉林市3岁以下婴幼儿身长体质量发育女性好于男性, 说明女性在这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较男性快, 城乡日渐一体化, 城市与农村差距不大。国内文献张瑞娟等[1]报道, 以WHO推荐标准为参照人群, 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中、重度低体质量、发育迟缓、消瘦分别为 14.40%、23.83%、6.83%。

婴幼儿身长体质量发育与喂养方式密切相关, 据刘琳[2]报道, 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值均大于混合喂养或牛羊乳类的婴幼儿, 添加5种辅食及以上的婴幼儿体质量、身长值均高于未添加或只添加1~2种和3~4种的婴幼儿。据王贺茹等[3]报道, 根据新生儿出生后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 测量身长、体质量结果显示, 3月龄时体质量和年龄别体质量标准差评分, 身长别体质量标准差评分, 母乳喂养组均高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 (P<0.05) 。玉林市母乳喂养率高达95.72% (73427/76712) , 其中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为87.43%, 较高母乳喂养率, 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4]。此次调查表明, 玉林市3岁以下婴幼儿身长与体质量发育良好, 身长与体质量发育迟缓男女有别, 城市与农村差距不大, 强化监测后发育迟缓婴幼儿干预措施,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瑞娟, 王振林, 王小娟, 等.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2, 17 (4) :50-51.

[2]刘琳.2008年重庆市南岸区0~6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研究[D].导师:王润华.重庆医科大学, 2010.

[3]王贺茹, 吕岩玉, 宋文红, 等.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11) :1301-1302.

上一篇:杨树丰产林栽培下一篇:第三次经济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