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蟹

2024-09-17

鱼、虾、蟹(共5篇)

鱼、虾、蟹 篇1

“蚌-鱼-虾-蟹”立体高效混养是指在主养河蚌的基础上套养部分鱼类、青虾及河蟹的新型养殖模式。青虾一般在水体周围的浅近水域及水生植物上攀附生活, 且适宜于“肥水”生长, 与蚌的生长环境相近。河蟹是偏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水生动物, 平时投放一定的饵料供虾、蟹摄食, 鱼、虾、蟹排泄物又可肥水, 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供滤食性鱼类、蚌及虾摄食。另外, 鱼的游动可促进水体的垂直循环, 有利于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同时可使表层水中较高的溶氧向底层中和。

近些年, 淡水珍珠市场价格较低, 相比之前的暴利时代已形成巨大反差, 淡水珍珠养殖已进入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 全国多地养殖面积萎缩严重。就江苏地区而言, 淡水珍珠养殖已逐步到了“边缘化产业”态势。为应对市场低迷对淡水珍珠行业的冲击, 江苏省珍珠协会与苏州市静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进行了“蚌-鱼-虾-蟹”立体高效混养试验, 以期开拓淡水珍珠蚌多种养殖模式, 增加单产效益, 带动带活淡水珍珠产业。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现将该模式的各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池塘准备

养殖池塘约50×667 m2。养蚌由于周期较长, 一般在3年以上, 套养鱼类以滤食性的白鲢、花鲢为主, 青虾1年作两茬养殖, 第1茬为1—7月, 第2茬为7—12月。

试验池塘挂养插片蚌与放养鱼、虾、蟹种之前充分干塘曝晒15 d以上, 每667 m2均匀撒放75 kg生石灰灭杀野杂鱼及致病菌, 防止混入野杂鱼争食青虾与河蟹饵料。池塘边沿具有一定的浅水坡面, 以适宜青虾栖息生长, 池塘四周建立河蟹防逃设施。所选池塘位置要进排水方便, 水域无污染, 电力、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全, 进水管口采用60~80目的尼龙绢网过滤进水, 提前培养水质至一定的肥度, 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 插片蚌、鱼种、虾种及蟹种的放养

2.1 插片蚌的挂养

50×667 m2的试验塘, 按照每667 m2挂养800只插片珍珠蚌, 共挂养40 000只。岸边打桩拉绳, 用空瓶作浮标, 初始采用网箱 (规格40 cm×40 cm×12cm) 挂养, 每个网箱挂养20只左右, 10~12个月后采用网夹挂养插片蚌, 开口朝上, 每网夹挂养2~3只。

2.2 鱼种的放养

放养鱼种以滤食性的白鲢、花鲢为主, 每667m2放养白鲢50尾, 平均规格250 g/尾;花鲢30尾, 平均规格250 g/尾, 鱼种的放养时间在4月中旬为宜。5—6月份在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鳜鱼, 体长5 cm以上规格的鳜鱼苗按5~10尾/667 m2套养。鳜鱼作为肉食性凶猛鱼类, 可有效控制混入池塘中的野杂鱼, 增加养殖效益。

2.3 虾种的放养

青虾可实现1年套养两茬的高产模式。第1茬青虾养殖从1月至7月, 第2茬从7月至12月。第1茬虾种放养在1月份, 规格为500~600尾/500 g, 每667 m2放养16~18 kg。待第1茬青虾收获后, 7月份放养第2茬虾种, 规格为7 000~8 000尾/500g, 每667 m2放养3~4 kg。

选购的虾种应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活力旺盛。虾种过秤、计数须带水操作, 不能曝晒, 否则影响成活率。操作过程中, 虾种不能堆压, 离水时间不能超过5 min, 同一池塘中放养的虾种应规格一致, 一次放足。出塘时间一般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进行, 操作要细心, 动作要轻, 切勿使虾体受伤。经过运输的虾种须暂养1 d, 剔除死虾和带伤虾体后才能放入池塘。

2.4 蟹种的放养

蟹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蟹养殖的规格及产量, 因此选购的蟹种应规格整齐、附肢齐全、爬行敏捷、指节无损伤、无附着物、体表鲜亮。蟹种放养在每年2—4月进行, 规格以60~100只/kg为宜, 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80~100只/667 m2。

蟹种放养宜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 一般气温不低于0℃且不高于10℃为宜, 切忌在冰冷天气放养, 以防冻伤冻残蟹种。下塘前用0.3%~0.4%的食盐水消毒5 min, 防止将致病菌一同带入, 同一批选购的蟹种要放入同一养殖池塘中。

3 饲养管理

3.1 养蚌池塘须定期投放肥料肥水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且投放前充分发酵, 防止致病菌混入池塘。有机肥的投放以堆积在池塘四角为佳, 用密网围住防止四处漂散, 春夏季每隔2周投放1次, 秋冬季每隔4周投放1次或略减。

3.2 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

充足的钙质是珍珠及虾蟹类生长必需的物质, 也是改善水质的通用调水剂, 可有效中和由于饵料及粪便腐败变质导致的水质弱酸性。通常春夏高温季节, 每隔2周全池均匀泼洒生石灰水, 每667 m2用生石灰20~25 kg, 秋冬季少施或不施。

3.3 青虾投喂

1月份放养虾种之后, 待水温逐渐升高后至10℃以上时选用粗蛋白含量35%~40%的配合颗粒饲料投喂青虾, 此时放养的青虾养殖以颗粒沉性饲料投喂为主, 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之后可用其他饲料如酒糟、豆腐渣、豆饼、蚕蛹、蚌肉、麦粉、鱼肉粉、大米饭、螺蛳等也可以。池塘底部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的尸体、固着藻类、多种丝状藻类、有机碎屑、植物碎片等也能成为青虾摄食的对象。青虾的消化道直而短, 因而常常不停地进食, 在极度饥饿时, 还会出现同类相残食的情况。

7月份, 待第1茬青虾收获完毕, 放第2茬青虾种之后, 每日每667 m2泼洒黄豆浆1.0~1.5 kg, 具体投喂量还要根据池塘水质、天气变化和青虾的摄食情况, 灵活掌握。青虾幼体变态结束, 随着虾体的成长, 可逐渐改投颗粒饲料, 终止豆浆泼洒。9月份, 长成的青虾又会抱卵孵化, 使池塘增加大量幼虾。这些幼虾当年难以达到上市规格, 致使年底起捕青虾时规格极不整齐。为防止当年幼虾过量地无效增殖, 可采用提前挑选抱卵母虾, 提前孵苗。

3.4 河蟹投喂

河蟹的投喂基本与青虾一致, 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之一。每年4月初, 向池塘内投放一定量优质螺蛳, 不仅能为河蟹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河蟹品质。螺蛳因为能够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对防止水质过肥及净化水质有一定作用, 因此对于主养珍珠蚌的肥水池塘投放螺蛳不能过多, 可按30~40 kg/667 m2一次性投入, 也可以分次投入, 4月初按10~20 kg/667 m2投放, 5—8月每月再按5 kg/667 m2投放。螺蛳价格低廉, 来源广泛, 营养丰富, 螺蛳的投放是仅次于水草对促进河蟹生长极为有利的另一关键条件。

3.5 每日坚持早晚巡塘

巡塘主要是观察池中蚌、鱼、虾及蟹的活动情况, 水质变化情况, 敌害侵袭情况等, 巡塘要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发现死蚌要及时捞出并深埋处理。

池塘安装2台叶轮式增氧机, 遇闷热天气及时加开增氧机, 防止蚌、鱼、虾缺氧。对于青虾养殖而言, 池水溶氧量是关键。青虾不耐低氧环境, 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都比一般养殖种类高, 当池塘缺氧时, 青虾会最先浮头, 最先死亡, 夏季高温期间, 要适当增加增氧的时间, 尤其是凌晨要长时间持续增氧, 遇雷雨闷热天气时更要提高警惕。

4 收获

鱼可每年年底拉网一次捕捞出售, 青虾在每茬结束之季用地笼诱捕适时出售, 河蟹自10月份开始用地笼诱捕适时出售。通过试验, 珍珠蚌池塘套养鱼类、青虾及河蟹, 亩产效益显著, 珍珠蚌所产珍珠颗粒大且光泽极佳, 年667 m2产白鲢61 kg、花鲢54 kg、鳜鱼6 kg、两茬青虾56 kg、河蟹18 kg。经过该混养试验, 这种模式对水体生态环境和饵料的利用率较单养珍珠要高, 年亩产经济效益比单养珍珠多收入约3 000元。

蟹、虾、鱼池塘无公害混养技术 篇2

一、材料与方法

1. 池塘条件与基础设施

①池塘条件。试验塘口面积为2公顷,东西走向,深约2.8米。池塘周边挖有宽8米、深1.2米的环沟;中央设有占池塘面积1/2的平台,蓄水深度近1米,整体成“回”字形。进排水系统完整,使用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

②防逃设施。池塘周围选用钙塑板建防逃墙,钙塑板埋入土内15厘米,上部高出塘埂约60厘米,四角做成圆弧形。

③增氧设施。采用底部微孔增氧设备,试验塘口配置功率7.5千瓦的罗茨鼓风机1台,平均每公顷水面铺设1350米微孔管道置于池底上方15~20厘米处。

2. 养殖准备

①池塘清整。上年底捕捞结束后进行干塘、暴晒、清淤,用生石灰1800~2250千克/公顷进行彻底消毒,改良池底,杀灭有害病原菌。消毒数天后,投施发酵后的有机肥料2250~3000千克/公顷,再翻耕平整。7天后注水50~70厘米深,以培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放养苗种提供生物饵料。

②水草种植。试验种植了3种水草,以轮叶黑藻为主,辅以伊乐藻、黄丝藻,种植密度近3000千克/公顷。

③水质培育。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向池塘加注新水,逐步提高水位。蟹、虾苗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色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一般使用光合细菌112.5~150千克/公顷,以营造适宜的水体环境。

④螺蛳投放。试验池塘采取一年多次投放螺蛳,总投放量为5250千克/公顷,其中3月投放螺蛳2250千克/公顷,6月投放1500千克/公顷,余下的8月再投放,基本保持每平方米有几十个螺螄。

3. 苗种放养

2月20日,选择体色鲜亮、外形粗壮、无断肢、活力强的“太湖一号”青虾苗进行放养,规格为2800只/千克,投放量为112.5千克/公顷。试验池塘蟹种来自长江水系的幼蟹,规格为160只/千克。2月28日先将蟹种放入暂养区内集中培育,视水草长势再放入池塘饲养,密度为1.2万只/公顷。6月上旬放养体长4~5厘米的鳜鱼种225尾/公顷,另投放规格为250~350克/尾的鳙鱼种150尾/公顷,蟹、虾、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左右。

4. 养殖管理

①饲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但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除投放的螺狮和栽种的水草外,每天投喂以河蟹硬颗粒专用饲料为主,辅以自配料。日投喂量早期为蟹体重的1%~3%;5月水温逐渐升高,增加到蟹体重的3%~5%;7月后相应增加到蟹体重的8%以上。自配料有小鲜鱼、菜籽饼、豆类、玉米等,投喂量按河蟹日吃食量的多少进行增减。养殖后期动物性饲料可占50%。试验池塘还投放了一些绿浮萍,以增加可口的植物性饲料。

②水质调控。养殖水体保持pH值为7~8,透明度为25~30厘米,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具体措施:一是定期给水体泼洒生石灰、光合细菌,每15~20天交替使用1次;二是春末夏初,每10~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养殖水体的1/3;三是6~8月每7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水体的1/3~2/3,且定时开启微孔增氧设备,防止水体缺氧和池底氧债。

③水草养护。水草不仅能供河蟹食用,还能为河蟹提供攀爬、栖息、隐蔽和蜕壳的场所,其养护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水体环境的优劣。水草覆盖面积不宜超过池塘面积的50%,在7月水温较高时要割草头1次,将水草控制在水面下20~30厘米处,割除和死亡的水草要及时捞除,以免腐败分解破坏水质。

④病害防治。以防为主,达到防重于治的目的。主要措施是调控水质,可轮换使用生石灰和光合细菌。在水体悬浮物较多时,试验池塘使用“纤虫净”(主要成分为硫酸锌)杀灭水体的纤毛虫,防止寄生于虾、蟹体上。试验池塘整个养殖周期基本没有使用药物,这给养殖品种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⑤其他管理。坚持每日巡塘,记好池塘养殖日志。

二、结果

测产验收结果表明,产出商品蟹1775千克/公顷,青虾940千克/公顷,鳜鱼150千克/公顷和鳙鱼320千克/公顷。按河蟹100元/千克、虾80元/千克、鳜鱼60元/千克、鳙鱼11元/千克计算,总产值530 440元,总投入185 530元,总利润344 910元,平均产值265 220元/公顷,平均利润172 455元/公顷。

三、分析与讨论

1. 2014年池塘养蟹试验示范基地成功获得了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说明蟹、虾、鱼混养模式是健康养殖模式,产品质量也是安全的。

2. 水草的种植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各种水草不仅是河蟹的饵料,也是其隐蔽和栖息场所;其次,水草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调节pH值、溶解氧,降低有害物质,但水草覆盖面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50%,覆盖面过大影响水体的垂直光照和水体的流动。再次,沉水性水草以不露出水面为宜,盛夏季节以水面下20~30厘米处为佳,因高温时水面表层温度近40℃,水草因高温易引起腐烂,从而败坏水质。

3. 早期投螺的主要目的是繁殖小螺蛳,投放量不要太大,便于为幼蟹提供最佳的饵料。

4. 试验池塘适当套养鳜鱼是有好处的,它能吃去当年近亲繁殖的劣质小虾,达到节省饲料和降低池塘负载量的目的,而且还能提高成虾规格和养殖效益。

5. 试验池塘选用“太湖1号”青虾进行混养,在春茬成虾捕捞时留一部分成虾做亲虾,从捕捞结果来看,商品虾规格基本都在140~160尾/千克,与报道的“太湖1号”青虾品种F1代与F2代的生长性状无差异相符合,但池塘混养青虾,以选择太湖1号”F1代苗为佳。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46001)

鱼、虾、蟹 篇3

1 方法与材料

1.1 藕田的选择

试验藕田距离县内的主要淡水河流——善后河只有2 km, 周围河沟纵横, 田块相对低洼, 东面是连片的稻麦两田, 西边是村庄, 南边是伊芦山, 北边是一条乡村公路, 此地交通方便, 安静幽僻、光照适中、无噪音;藕田的水源是善后河水, 经检测:浮游植物的含量8.03 mg/L, 浮游动物的含量为1.75 mg/L, 溶解氧为5.20 mg/L以上, 善后河水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 藕田养殖用水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伊芦乡是水产大乡, 群众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特种水产养殖的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 在此处进行藕田套养龙虾生产试验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推广作用。

1.2 藕田改造

藕田呈南北向的长方形, 四边和中间开挖成“田”字型的储水沟, 沟深1.0 m, 上口宽3.2 m, 下底宽1.6 m, 挖出的泥土全都运到四周形成“口”字型的堤堆。藕田的四周设置防逃网 (按照防河蟹逃逸标准设置) , 高出水面0.6 m, 网衣向藕田一侧倾斜成60°。灌排水一般用柴油机泵, 根据需要随灌随排。

1.3 放养前的准备

(1) 清塘除害。

2007年9月, 本试验的藕田第一次放养龙虾前, 田沟全都是新开挖的, 底质没有什么污染, 进水前仅用生石灰泼洒一次, 用量为8 kg/hm2化成浆水后均匀泼洒。田沟进水时用孔径为0.5 cm的聚乙稀袖网过滤, 防止敌害进入。

(2) 移植水草。

本试验选择的藕田是连续种植多年的成熟藕池, 上年采藕时漏采之藕即成为下年度的藕种, 因此, 在放养龙虾前不需要考虑种藕事宜。根据养殖品种龙虾和河蟹的需要, 需在放养田沟中移植水草, 品种以水花生为主, 兼栽一定量的苦草、轮叶黑藻, 水草量占整个田沟水面的60%~70%。

(3) 投放螺蛳。

在投放龙虾的翌年清明节后, 向田沟中投放螺蛳, 投放量为25 kg/667 m2 (按33.33 hm2面积计算) , 以保证河蟹正常生长所需的食物。

1.4 龙虾放养及品种搭配

(1) 品种搭配。

本试验的主养品种为龙虾, 搭配品是河蟹和白鲢, 河蟹稀放粗养、个体较大、价位较高;白鲢滤食兼起调节水质的作用。

(2) 放养时间。

龙虾, 河蟹, 白鲢的放养时间分别为:2007年9月9日、2008年4月25日、2008年3月13日。河蟹的放养时间避开了龙虾繁殖盛期, 尽量减少河蟹对龙虾苗的残食。

(3) 放养规格和比例。

龙虾的亲虾要求选择个体大、体质壮、活力强, 规格整齐, 颜色暗红和黑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这种虾产卵率高, 抗病力强, 规格为25~28尾/kg, 投放量为20 kg/667 m2, 雌雄比例掌握3:1, 亲虾下池前用4%的食盐水浸泡5 min;扣蟹要求附肢齐全、体格健壮、色质新鲜, 规格为100只/kg左右, 投放量为80只/667 m2, 扣蟹下池前用4%的食盐水或3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min;白鲢规格为4尾/kg, 投放量为15尾/667 m2, 鱼种下池前用6~8 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

1.5 日常管理

(1) 藕田施肥。

①基肥:每年的3月初, 向藕田中施基肥,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辅以无机肥, 操作时先施入腐熟的猪粪或鸡粪1 000 kg/667 m2、磷肥40 kg/667 m2、尿素40 kg/667 m2, 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中, 再单独施入草木灰50 kg/667m2, 以增加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②追肥:做法是每年追肥2次, 一次是催叶肥, 在5月份, 施用20 kg/667 m2的尿素;第二次是催藕肥, 时间在立秋前后的终止叶出现时, 施用25 kg/667 m2的尿素, 施肥应在晴天的中午进行, 将化肥对水泼洒, 但需注意不要将肥水直接倒入鱼沟中, 以免对鱼虾造成伤害。

(2) 水位的调节。

藕田的水位控制应遵从“两头低、中间高”的原则, 即藕的生长旺季叶満 (7~8月份) 前后水位控制在30 cm上下, 春季3~5月份和秋后9月份水位控制在10~15 cm。因为7~8月份正好是龙虾的主要生长期, 水深控制在30 cm左右最适合, 如水体过深, 当高温季节水中缺氧时, 龙虾因不能及时爬上水面,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容易造成窒息死亡;另外, 龙虾的生长是靠脱壳来完成的, 而龙虾脱壳时喜欢在水位较浅, 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 因浅水水压低, 安静可避免惊忧, 这样就有利于脱壳。

(3) 藕田除虫。

每年4月20日前后, 藕田内都有大量的地俎发生, 这是浅水藕的天敌, 此时, 必须放干藕田水, (藕田平地面无水, 田沟中仍要保持60~80 cm的水位) , 用40%的毒死毙用水稀释成1/1 000浓度喷杀 (农药不能喷到田沟中) , 3 d后, 再加注新水, 并在当时换水30 cm, 然后加水保持原有的藕田水位。

(4) 虾、蟹、鱼的病害防治和水质调控。

pH值保持在7.5~8.5之间, 透明度控制在25~35 cm之间, 溶解氧控制在3.0 mg/L以上;在6~8月份每隔20 d泼洒生石灰一次, 浓度为15 mg/L。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第一个生产周期看, 没有浅水藕和水生动物的疾病发生。

1.6 采藕, 龙虾轮捕及河蟹、白鲢的捕捞

采藕一般在中秋节前进行。龙虾一个生产周期内捕捞两茬, 性成熟的龙虾于当年的9月初大量掘洞, 频繁交配, 10月中旬以后陆续产卵, 因此, 10月下旬开始, 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份, 用地笼及时捕出产后亲虾;第二次捕捞龙虾是在6~8月, 6月和7月是捕大留小, 8月中下旬起不分大小全部捕获上市, 捕捞方法同上, 捕完为止。河蟹在10~11月份用地笼捕捞。白鲢在春节前用丝网捕捞。以此循环, 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

2 结果

(见表1、表2)

3 小 结

本试验龙虾的放养量只有20 kg/667 m2, 如果投放量加大, 或者说要追求更高的产量, 建议在苗种繁育的盛期, 即龙虾苗大量出现的时候, 适当投入一些幼体的颗粒饲料, 因龙虾的食量大、生长快、须避免因饵料不足, 投饵不匀引起的龙虾大小不齐, 互相残杀现象。龙虾的生长旺季在7~9月, 销售旺季在7~8月份, 这时的价格在全年属于最低, 一般在11月份以后, 价格是7~8月份的两倍, 可能的情况下, 建小型水泥池进行暂养, 实行反季节销售。藕叶遮荫, 客观上为龙虾营造了立体的栖息隐蔽环境, 这是提高龙虾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龙虾的繁殖盛期在春天, 6~8月份虽然也有亲虾抱卵繁殖的, 但是数量很少, 形不成生产规模。

鱼、虾、蟹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投苗前准备工作

清塘:在农历1月初, 在上年度的梭子蟹及贝类捉干净后, 排干池塘水, 曝晒数日, 用生石灰撒遍全池, 用量2250 kg/hm2。投饵平台、沟底等污泥多的地方需要多撒拌匀, 以中和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贝类埕畦准备:期间进行贝类埕畦的翻耕整畦工作。其中, 蚶埕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外平台滩面上, 面积0.3 hm2;养殖期间水层浅, 阳光充足, 有利于繁殖底栖硅藻。由于泥蚶有迁移的习性, 以及为了避免被梭子蟹摄食, 需在蚶埕四周插杆围网两道。蛏埕主要设在内平台滩面上, 面积约1 hm2, 蛏畦宽2 m, 各畦间距4~5 m, 保障缢蛏有充足的摄食水体。蛤埕面积约0.3 hm2, 可在池内、外平台分布, 有利于池内水质净化。蛤埕畦宽不超过4 m, 四周插杆网目2.5 cm的围网。

培养基础饲料:经过浸泡清洗后, 再进水淹过平台, 施复合有机肥150 kg/hm2培养基础饲料。

1.2苗种投放

虾苗投放:每年农历1月底, 虾塘经过10d多的基础饵料培养后, 第1茬可投放日本对虾虾苗;到5月中旬日本对虾收得差不多了, 放入第2茬抗病力强的短沟对虾虾苗;短沟对虾虾苗可预先在池内网箱中暂养至2.0~2.5 cm后放开养殖;第3茬在7月中旬短沟对虾养殖2个月后, 提前投放刀额新对虾或南美白对虾虾苗 (表1) 。

贝类苗种投放:每年农历2月初, 投放泥蚶种, 密度为660 kg/hm2。农历3月初, 投放缢蛏苗, 密度为600 kg/hm2。农历4月, 投放花蛤苗, 密度为12 000 kg/hm2 (表2) 。

梭子蟹苗投放:蟹苗主要选择海捕蟹苗, 成活率高。投苗时间从农历5月中旬至10月份, 投苗规格从体长为1 cm左右的400只/kg~6只/kg。前期, 体长为1 cm左右的梭子蟹苗可投放60 000只, 密度为17 000只/hm2左右, 养殖过程中根据成活率进行补充。

1.3养殖管理

饵料管理:养殖前期1个月内可以不投饵, 一般虾苗体长在5 cm内以摄食虾塘中的浮游生物为主。这个阶段以培养水色为主, 虾塘水色由绿转为黄褐色为好, 如果虾塘水太瘦, 可施复合有机肥45~75 kg/hm2。晚上用手电照水体, 浮游生物越聚越多说明水体饵料充足。虾苗体长在3 cm以上若发现饵料不足, 可3~5 d投入黄豆粉15 kg, 既可当日本对虾的饵料, 又可培养浮游生物。水体天然饵料充足, 对虾长得快不易生病。蟹苗投放后, 若饵料不足, 易自相残食或捕食贝类, 此时投饵以蟹为主。每天的投饵量以500 kg蟹投50 kg鲜活小杂鱼、小虾或者250 kg乌鲶为准, 根据潮水每天投饵1次。在有条件的海区, 蟹的饵料多使用贝类活饵, 因为贝类饵料富含矿物质, 可以促进蟹的脱壳, 提高生长速度。

在生态混养的虾塘中, 贝类 (花蛤、泥蚶、缢蛏) 的饵料主要是利用虾蟹的残饵、粪便所形成的有机碎屑及后者继续分解所培养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单胞藻类。因此, 调节好养殖虾、蟹、贝类之间的合适比例, 掌握好养殖虾蟹的投饵量及做好水质管理就可以满足贝类生长需要。

水质管理:养殖前期 (农历1月—5月) 基本不换水, 保持一定水色, 以黄褐色为好, 透明度在30~40 cm。如果水色太浓, 换水5%~10%加以调节。5月中旬蟹苗投放后, 每天换水量30%~50%, 每半个月大潮时要大换水1次, 透明度控制在40~50 cm。结合大换水将蚶埕平台露出晾晒, 有助于培养底栖硅藻。养殖期间要注意观察监测水质, 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节, 如投放生石灰、注入新水等办法, 保持池内水生环境的稳定。大官坂垦区的海水密度常年为1.015~1.017Vg/cm3, 有利于梭子蟹的脱壳, 从而生长快, 因此适合进行梭子蟹的养殖。

其他措施:在贝类生长过程中, 特别是前期虾塘的透明度不高, 埕畦上会有大量青苔生长, 要及时做好青苔的扒除工作, 以防覆盖, 造成贝类减产。梭子蟹的养殖前期, 公蟹长得快, 不仅争饵料而且攻击脱壳母蟹, 影响收成。在梭子蟹长到40~60只/kg后可用流刺网收捕公蟹, 母蟹仍放回养殖。池内梭子蟹公母比例尽量调节在1公5母。

2结果

对虾用插陷网收捕, 日本对虾4月底开始, 收到5月中旬。短沟对虾养殖80~90 d后, 达到100~120尾/kg时收捕上市;刀额新对虾养殖100 d后, 达到100~120尾/kg时一边收一边养。对虾合计产量可达50 kg/hm2。缢蛏到5月中旬投蟹苗前还不能达到70粒/kg内上市规格的, 继续养殖要盖网, 养到8—9月收成。泥蚶要达到180粒/kg的上市规格时收成, 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1日左右。蚶埕事先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外平台滩面上, 收成时只要将虾塘水位降到滩面以上15~20 cm就可以了, 带水耙蚶不影响其他品种的养殖。花蛤的上市规格为200~230粒/kg, 收获时间也在10月1日左右。贝类合计产量可达5 430 kg/hm2左右。梭子蟹可用流刺网收捕。10月1日左右, 梭子蟹4~5只/kg, 开始大批交配, 基本完成后主要收捕公蟹。农历8月中旬以后, 母蟹性腺逐渐成熟, 红膏开始丰满, 可陆续收捕红膏丰满的母蟹, 在农历1月上旬收捕完毕。梭子蟹全年产量可达1 430 kg/hm2左右。

参考文献

[1]苏仰源.刀额新对虾与缢蛏混养技术探讨[J].齐鲁渔业, 2007, 24 (4) :28-29.

[2]王丽珍, 汤瑜瑛.低盐度虾蟹混养高产高效技术初探[J].水产养殖, 2005, (2) :36.

[3]林建民, 费普明, 叶兴明.虾贝混养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J].渔业现代化, 2003 (6) :17-18.

[4]刘祖祥.对虾池立体混养贝类的养殖技术[J].海洋科学, 1991 (4) :8-10.

鱼、虾、蟹 篇5

为了掌握蛛雪蟹如何与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所使用的传统沿海虾拖网的滚轮式沉纲装置组件之间的互动, 采用安装在拖网上的摄像机进行了观察。摄录下了蛛雪蟹个体与不同类型的沉纲装置组件的互动情况, 并对包括蛛雪蟹所处的方位、反应行为 (如逃离方向) 及其与渔具遭遇的具体情况等事项做了评价。分析显示, 蛛雪蟹很快就被不断接近的拖网追上了, 所观察到的蛛雪蟹中有54%遇上了沉纲装置 (滚动圆片或者隔环/贴底链) 。研究还揭示, 观察到的蛛雪蟹中的大多数似乎觉察到了拖网并能积极回应, 以及/或者对正在接近的威胁作反应。文中讨论了拖虾作业对蛛雪蟹资源的影响, 为了更更好好地地了了解解蛛雪蟹与底拖网之间的互动, 以及为降低该影响而可能存在的渔具改进等, 需要对此作进一步步的的研研究究。。

(《Fisheries Research》Vol. 156)

上一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下一篇:心肌缺血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