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世界杯

2024-06-24

微博时代的世界杯(通用12篇)

微博时代的世界杯 篇1

有了新媒体搅和之后, 世界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 世界杯和新媒体接吻, 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就好像跟同一个女孩接吻四次后, 感觉也就没那么强烈了。要说起来, 还是第一次的接吻最刺激、最难忘。

所以, 我要重点说的第一次和世界杯接吻的应用, 那就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微博。

看球氛围的改变

有了微博这样的新媒体, 我们看球的环境和氛围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看球像在电影院, 大家一起看直播就像一起看电影, 100%的注意力都在那块屏幕上面。即使想发表下看法, 听众也有限, 也就是跟旁边的人交头接耳。想得到一些更多的看法也是很难的, 途径也是交头接耳。现在有了微博, 就好像一个戏园子, 不再是电影院。戏子们在上面咿咿呀呀, 我们在下面可以随意说话, 可以大声喧哗。

在以前, 新媒体也有很多形式可以发表看法, 或是BBS, 或是博客, 或是专栏, 或是新闻评论, 但他们要么不够及时, 要么不够个性化, 要么不够体现“我”, 要么找不到“我”的朋友的看法。有了微博, 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一届世界杯成为伪球迷的天堂

有了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之后, 收益最大的群体是伪球迷, 应该说, 这一届世界杯就是伪球迷的天堂。记得有个网友曾经发了条微博说“阿根廷的主教练是不是以前踢过球啊?西装革履的还能颠球颠的这么帅?”真好玩, 还有说这种话的?按我们的想象, 这家伙在微博里肯定是骂声一片。但事实却不然, 后面的评论竟然大多数是支持的声音, 即使是用调侃的语气, 比如“你眼光挺独到的, 那家伙以前真踢过球”, 比如“阿根廷主教练以前踢过球, 在江湖上也混出了一点名气, 脚法也过得去”。

以前伪球迷看球并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对于伪球迷来说, 哥看的不是行道, 哥看的是热闹。热闹在于进球, 热闹在于红牌, 热闹在于群殴, 但这些对于一场球赛来说, 都是小概率事件。即使想发表下看法, 也得不到一起看球的真球迷的响应。现在有了微博, 伪球迷们可以肆意狂欢, 有了很多互动之后, 不仅有很多真球迷可以帮助他长进很多足球知识, 而且伪球迷们之间的自娱自乐也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实际上, 球迷群体中, 真球迷还在少数, 绝大多数还是伪球迷这个群体。有了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之后, 让绝大多数的群体得到了莫大的欢乐。

N维直播

在传统的媒体理论中, 我们经常说第一落点, 第二落点, 第三落点, 第一落点就是电视, 那里有直播, 第二落点就是报纸, 那里有及时的报道, 第三落点可能就是杂志, 那里有深度报道。有了新媒体, 有了互联网, 有了微博, 现在一切都乱了, 比如说互联网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落点都可以算。

不规则的世界杯

以前我们看世界杯, 通常是球赛快开始时先跑到一个特定的地方, 可能是家里, 可能是一个酒吧。比如到了酒吧, 那就手拿着大杯的扎啤, 且看且闹。现在呢?一切都乱了, 一切都不规则起来。我们不一定非要回家, 非要去酒吧, 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就能看直播。

即使去了酒吧, 景象也大不相同。这届世界杯, 我更多是在酒吧看的。以前大家看球就是有一个大屏幕, 一人一杯啤酒边喝边看, 现在呢?每个人都是一手拿酒杯, 一手拿手机, 进球以后不是欢呼, 是发微博。即使两个人当面坐着, 也是在微博上聊感觉更好玩。一切都变成不规则起来。

虽然说中国队没有进世界杯很遗憾, 但是在微博时代, 每一个中国的球迷都变成了世界杯的一部分

这个路径应该是:他们的世界杯我们的世界杯我的世界杯。首先, 这是“他们的世界杯”, 看一群有钱人在场上拼老命, 感觉很爽。其次, 这是“我们的世界杯”, 因为互联网把我们都联系在了一起。最后, 这是“我的世界杯”, 这也是最后的落脚点, 微博这样的新应用给世界杯打下了“我”个人的深刻烙印。

我们正在拥抱的, 正是微博时代的世界杯, 正是风景独好。

微博时代的世界杯 篇2

新媒体时代下的围观

我是一名驻扎在微博已久的普通大学生,每天拿出手机看看微博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不禁会思考,微博,这个拥有5亿多用户的网络平台,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微博,顾名思义,就是迷你博客.它作为现今新媒体的代表,具有即时共享,互动性强,快捷方便等等优点.但是,最不容小觑的,却是它的传播能力.让我们假设一下,一个人有10万粉丝,每个粉丝还有自己的粉丝,那这10万粉丝背后可能就有20万“粉丝的粉丝”.1条微博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可当它乘以10万,乘以10万,10万,10万,10万,再乘以10万,它的影响力是呈几何倍数递增的.一周前,有一条微博被转发了几十万次,微博内容是关于广州城管在执行事务时,将一名买水果的女商贩的双手反绑,并掐住她的脖子,强行压上警车,这时女商贩的孩子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吓得大哭不止.微博的配图是一张孩子泪眼模糊地抱住双手被反绑的母亲,不愿母亲离开的图片.我相信在座有不少人对这件事有所耳闻.当时,这条微博一发出,就立即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首.一句“亲爱的孩子对不起,我们没能让你妈妈在你惊恐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瞬间点燃了围观群众的怒火,无数人转发微博,强烈谴责城管的暴力执法,对弱势的一方女商贩表达了深深的同情,而带V用户的转发和义正言辞的维护,更是火上添油, 群众滔天的愤怒几乎要溢出了电脑屏幕.可是,不久之后,有一位目睹了整个事件经过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城管原本是语言劝阻女商贩停止违法摆摊售卖,女商贩口头上答应了,可一转眼,她又成交了几单生意,在城管再次进行教育的时候,女商贩辱骂城管,并用水果砸向城管执法人员.两方起了冲突,于是就有了城管掐住女商贩脖子的一幕.类似的事件不算少,就拿“我爸是李刚”这件事来说吧.其实这句话的原话是:“赶紧打120!救人要紧!没关系的!我爸是李刚!”单独抽取”我爸是李刚”,和把它放进完整的一句话中去看,意义天壤之别.周立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人啊,越是知道的越模糊,愤怒就越具体.微博,仅仅140字的内容,加上作者或者媒体的片面报道和舆论引导,围观群总的愤怒总能轻易被挑起.可是,我们到底都知道了什么,才使愤怒来得这样具体呢?不过是模糊的只言片语.在城管掐脖事件中,城管当然有处理得不当的地方,但受到群众维护的商贩,她就没有过错吗?肯定是有的.微博围观,从表面上看,是人们聚集起来造成舆论压力,促使事情得到公正的解决,可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借着围观发泄压抑已久的情绪罢了.还是那句话,知道得越模糊,愤怒得越具体.围观群众无知的愤怒,往往只能给正确处理事件带来阻力,因为事情的真相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只是享受充当正义那一方的优越感.新媒体时代下,围观是一种态度.我们应当以理性为轴,以良知为称杆,既要有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又不丢失寻求真相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转型期摩擦不断的公共社会中汇聚为一股积极健康的力量.

微博时代的商业嘴仗 篇3

数月以来,网络舆论空间有几场嘴仗引人。注目,而且都发生在微博上。这一点不足为奇,基于即时的互动性,评论转发的参与性,讯息传播的病毒性和热点关注的便捷性,拥有了这些强大功能,在某种角度上微博已成为一个优质的“嘴仗平台”,是乐于此道人士的大杀器。最吸引眼球的一场是发生在电商巨鳄京东与苏宁易购之间的价格大战,另一场是发生在韩寒和方舟子之间旷日持久的代笔之争。虽然所议范畴不同,但从两个事件的发展脉络上看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浮现并印证了微博时代决定“嘴仗”胜负的法则。对这些现象进行客观归纳后的描述是,挑战者先推出一个惊人到可在公众舆论上致对方于死地的讯息,以此引爆网络空间的关注,随后陷入攻防胶着,最终,出于炒作或抹黑心理而虚构伪造信息的人败下阵来,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在微博上实现了。

现在,已经有颇多分析者在关注京东与苏宁这场绞杀战对电商乃至家电零售市场格局的影响,以及从中预测两家企业今后的发展态势。其实这场发端于网络的对撞更是一次争夺形象制高点的宣传战,本质是争夺消费者心中对本企业的有利预期,并影响资本市场据此对企业的估值。京东意在树立“永远网购价格最低”,苏宁则是要昭告“家电老大做电商也毫不逊色”。所以胜负并非完全取决于双方实力和战术运用的对比,价值也不仅是促销几个亿的销售额。而且从后期表现看来,并没有发生一场真正的价格战,至少不是上次京东让当当网图书业务大伤元气的血战。因此这是一场事关企业形象塑造的宣传战,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直接发力于对手,而应是围观者,这场混战的裁判也是同时作为消费者的围观者,他们所做的评价决定了企业的得失。很明显,刘强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传出京东老板刘强东豪言挑战苏宁的消息时,很多人以为这又是一次默契的相互炒作而已,在“注意力经济”的互联网时代,这已经屡见不鲜。但当刘强东指称“每年1000亿的销售额,25%的大家电毛利率,让不知道线上便宜的消费者每年多付出100多亿血汗钱!”时,这句火药味十足的话让人开始感觉到是来真的了,因为据统计资料显示,商战期间线上大家电的价格往往比线下要低5-10%,仅一“线”之隔竟然就如此攫取“超额利润”,相当于给苏宁扣上了为富不仁的“奸商”帽子。在中国,这对商家是毁灭性的诅咒。

8月15日,万众瞩目的大幕拉开,人们很快就发现期望中的“0毛利”“价格低于苏宁10%”灰飞烟灭了,接下来是准备不足带来的严重缺货,这是商家号称促销优惠活动时的大忌。随后根据一淘网,有道购物助手等专业比价网站的统计,京东在先涨再降,有价无货,价格暗中上浮等评价敏感点方面都最为突出,由此京东成为舆论讨伐对象。不论微博搜索“刘强东”,还是在他微博下的评论,还是在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发言中,都呈现出一边倒的批评趋势。媒体人贺江兵称其关注的八百多人和所有财经媒体无一支持他。

靠企业掌门人的数条微博,就引来了几乎所有目标消费者的眼球,网站流量也大幅上升,销售额暴涨,这种借势营销的投入收益比可谓一本万利。但现在看来,这样蔑视消费者智力的行为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如果说在传统零售业时代,商家由于跟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而赚取利润的话,那么在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价格已经变得足够透明,消费者把“货比三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成为可能。微博也为相关讯息的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比价机构则随时呈现各家商品的价格变化图,再玩改价签的游戏就成了一件危险的事情。

据相关报道,在刘强东价格战微博发出后,一名京东业务人员颇感诧异,他第一时间联系其他同事询问,但得到的答案都是,除刘总(刘强东)微博外,尚未听说京东内部要采取相关行动,而有关动作在傍晚才传达到各部门。这说明,刘强东是想声势浩大的来一把冒险。

作为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刘强东很多话似乎是对人们的低级“误导”,几乎只能以恶意炒作来解释,发布这些不负责任的火爆讯息,事后观感极差。再加上“打死苏宁”,“国美靠边站”,“当当网是擦皮鞋的”,有公关公司捏造苏宁高管“退出价格战”的消息,并在对方澄清后依然使用水军转发造势,这些事情让此番行动有了些商界“方舟子”的味道。与此相映照的是,这些手法方舟子全部用过,而且用的更精,然而方舟子从如日中天到声名狼藉,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京东比竞争对手在微博营销上更为熟练。据熟悉京东微博营销的人士透露,京东在微博上的营销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通过某知名公关机构,二是通过微博易,三是通过一些电商相关的微博大号。而刘强东本人在微博上也非常高调,这些都让京东在营销和价格战的发起上占据舆论优势。但最后,得到的结果成了跳得越高,跌得越重。

直至刘强东删除了部分微博,包括一条声称将在数天后上演全品类价格战的微博。

在微博时代,一些商战老招都不好使了,信息高度流动造成了言论空间相当透明,对事件表态的投票功能让围观者拥有了确认获得真相的方式,这使得单方面的自吹自擂掩耳盗铃都不再可能。在微博上,嘴仗不再是两个对话者之间的事,不是语言和信息的操控技巧决定胜负,而是自己的“真实言论”和观众的辨识力进行博弈,众多的围观者即时互动能将每个漏洞发现并进行传播,专业人士和机构的随后介入迅速降低知识门槛,围观者的辨识能力得到升级。火爆言论可能散播迅速,但只有真相和多数人认为有价值的观点能沉淀下来。微博极大的缩短了话题炒作的寿命,而急于求成连续被曝虚构讯息的一方,将失去独立意见人士和消费者的信任。也许炒作能为自己迅速带来知名度,并在短期内提升销量,但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也就在市场上失去了口碑和形象之源,为自己的发展前景盖上了天花板。

三十六计,谋略,兵法在微博时代已无用武之地,因为它们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博弈和争夺信息控制主动权,但现在,微博上中立的信息拥有和分析者可迅速介入发言并作为围观者的参考依据,不对称和主动权并不由嘴仗主角所拥有,玩弄真相者将遭到惩罚,徒然让人看着“节操碎了一地”。说真话者才会是赢家,这是科技推动社会文明以及商业文明的范例,因为社会最终需要的是“价值”,在嘴仗中,它是高诚信度的信息。

微博时代报纸对微博的运用 篇4

微博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

参与的广泛性。与传统纸媒话语权掌握在记者、编辑等少数精英人群手中不同的是, 微博零门槛的准入使“人人拥有麦克风”成为可能, 任何人都能通过注册微博账号来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所闻所想、转发或评论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等。除了字数外, 几乎没有其他限制条件, 这使得微博成为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

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传统纸媒的稿件在经历采访、编辑、审核、发版等多个环节后, 往往最快第二天才能见报, 在时效上大打折扣。而身处新闻现场的微博用户只要利用网络终端, 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将新闻事件传播出去, 无须经过任何审查等环节, 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大大增强, 真正使信息的即时传播成为可能。

传播的互动性。传统纸媒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 即“我说你听”模式, 读者处于被动接收状态, 读者的反馈渠道也限于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方式且往往周期长、效果差。而在微博的“用户—粉丝”双向传播过程中, 热点信息一经发布, 就立即被其他用户大量地转发、评论, 以滚雪球式的方式迅速传播开来。

现场感强。微博支持用户上传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 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承载了更大的信息量, 尤其是微博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 现场感极强, 往往能全方位真实再现突发事件的事故现场, 类似于新闻直播。这是以文字、图片为主打的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

报纸运用微博的方式

微博成为报纸进行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据《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中的数据显示, 去年一年发生的舆情事件中微博成为第一大信息源, 占20%以上。翻开各大报纸, 可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采用微博信源, 报纸采用微博信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 微博发布的内容作为报纸的新闻信源。一种情况是微博用户提供突发事故的新闻现场, 如“7·23”动车事故的报道。事发当晚发出的第一条信息, 就是一位新浪微博网友发出的事故微博, 随后现场目击者在微博上发布了来自事故现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报纸在跟进报道时大多采用了这些微博。再如2012年6月20日《羊城晚报》A16版刊登的《失魂小车撞飞两名大学生》一文, 由广州交警通过微博通报该起事故, 记者再对该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另一种情况是微博用户爆料公共热点事件, 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德是当下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如2012年4月9日, 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 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这条微博引发了报纸长时间对食用明胶内幕的深度报道。

另一方面, 微博本身就是报道对象, 微博本身的变动就是值得报道的新闻。这主要指政府机构或知名人物使用微博的行为本身。如《羊城晚报》2012年6月19日A13版以《政民微博互动番禺饮头啖汤》一文对广州番禺区政务微博正式上线进行了报道。报纸对微博这种新媒体本身新闻价值的关注充分证明了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

报纸针对微博言论开设专门栏目。报纸开设专门栏目对微博上发布的观点进行集纳, 主要刊登的是博友对某一热点事件的精彩点评或哲思杂谈。如《中国青年报》在A2版“青年话题”下开设的“微言快语”专栏, 《羊城晚报》A2版的“热议”栏目, 《南方周末》“评中评”版的“微观中国”栏目等都属于此类专栏。报纸开设微博专栏不仅丰富了版面, 活跃了报纸的观点言论, 同时还满足了微博网友的“求近”心理, 增强了他们对报纸的亲切感, 从而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报纸开设官方微博。传统报纸开通的官方微博又称纸媒微博, 纸媒微博是近年来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纸媒微博具有其他微博一样的信息传播优势, 极大地弥补了报纸在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的劣势。综观现在的纸媒微博, 可以发现它们主要发布以下几类信息:其一, 传统纸媒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 起到一种新闻阅读提示的作用, 这能够使对这一新闻感兴趣的博友转而翻开报纸阅读更详细更完整的报道。其二, 重大新闻事件的微博现场直播。最典型的就是两会期间许多纸媒微博都推出了“直播两会”活动, 第一时间将记者在现场捕捉到的热点信息发布出来, 鼓励网友参加微博两会互动交流, 为两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三, 利用微博进行选题的策划, 引导用户参与互动讨论, 从而集思广益, 使报纸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以及多元化的观点。其四, 直接发布粉丝@纸媒微博后的处理结果。纸媒微博出现后, 读者可以直接以@的方式向报纸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针对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向报纸求助甚至直接提供新闻线索等等。这可以看作是传统纸媒尤其是都市类报纸“记者跑腿”、“社区热线”等服务类专版在微博上的延伸。

报纸的记者、编辑开设微博。报纸记者、编辑的微博因其权威的认证身份, 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优势, 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 而那些常常在微博中记录采访趣闻轶事, 发布一些因某种原因未能见报的新闻稿件的记者, 往往成为微博中的意见领袖, 粉丝关注他们也就自然而然了解了他们所供职的报纸, 从而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这也不失为报纸品牌营销的一种策略。

《华西都市报》微博截图

报纸运用微博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对微博信源的核实。在微博用户激增的情形下, 微博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 虚假信息泛滥成为报纸运用微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普通用户是微博最大的用户群体, 然而普通微博用户身份的相对隐匿性也为报纸对微博信源的核实带来诸多不便。至今影响较大的假新闻, 当数2010年《中国新闻周刊》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的金庸去世的假消息, 这条微博一经发布就被迅即转发, 传播范围极广, 造成了重大的不良影响。报纸采用微博信源组织新闻报道时, 需要特别注意对信源的核实, 进行多源求证。

一般来说, 同一事件的信源越多, 风险越小。因此, 记者应选择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 扩大采访对象范围有助于微博信源的核实。在面对微博海量信息时, 一方面要做好把关人工作, 通过联系微博发布者、采访相关知情人与权威人士、深入实地进行采访调查等方式对微博信息进行深入核实, 去伪存真。特别是当报纸面对微博谣言时, 除了不传谣、不造谣外, 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公信力, 树立起信息权威, 针对模糊信息积极查证、主动辟谣, 纠正和引导错误的舆论, 从而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另一方面, 报纸在寻找微博信源时, 要考察微博发布者的身份, 发布者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的, 微博信源的可信度就较高。

注意对微博信源的深度加工。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字数上的限制以及发布者的媒介素养等因素影响, 通常只提供新闻事件的基本事实, 不能详细地介绍事件全貌, 甚至在叙述时常常带有情绪化、强烈的主观偏见等色彩。报纸采用微博信源的新闻报道体裁主要表现为消息。消息通常只关注新闻事件的基本事实, 对新闻背景缺乏拓展, 对新闻深度缺乏挖掘。因此报纸在运用微博信源时应该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对新闻背景进行扩展, 详细客观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平衡各方观点, 不跟风、不炒作, 用不夹杂个人情感的态度进行报道, 引导舆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那些盲目从众, 易受鼓动的微博用户来说无疑是一支镇定剂, 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理性的网民精神。

加强报纸微博建设以提升报纸的竞争力。报纸微博是报纸进入新媒体领域的桥头堡, 也是报纸应对网络竞争的重要手段。传统报纸与自己的官方微博实际上可以通过“议程的双向设置”来提升各自的竞争力。一方面, 报纸的主流议程可以及时向微博领域延伸, 使主流议程渗透到网络空间;另一方面, 报纸微博可以利用时效优势“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 先利用微博快捷的特点, 将信息及时发布出来, 预先形成网络热点话题和议题, 再通过第二天的报纸加以深度报道, 形成报纸的传播议程。

传统报纸要通过“影响力共享”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比如2011年在“5·12”汶川地震3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过程中, 《华西都市报》微博直播了“全国晚报都市报总编辑重返灾区看巨变”大型采访活动, 推出了“微博接力看四川”活动, 发起了“5·12”3周年“微博感恩”。这些活动并不完全是报纸微博自身所能完成的, 它是通过报纸的策划和启动, 将活动的影响力传递到报纸微博上, 形成影响力的共享和双赢。报纸的活动通过报纸微博的传递, 引起微博圈子的关注和发送, 让很多没有订报和读报的读者了解到这些信息, 从而进一步放大报纸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报纸微博依赖外力的推动, 借助报纸的提升, 将报纸的优质资源配置到微博平台上来。如《华西都市报》每个记者都有个人微博, 报社有官方微博, 一些品牌栏目和版面也开通微博, 这些微博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个营销平台, 一方面促进了报纸微博影响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也使传统报纸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

摘要:大众传播已进入微博时代, 微博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使得报纸通过加强对微博的运用来发展壮大自己。当下报纸运用微博的方式主要有采用微博信源、开设微博言论专栏、开设官方微博和记者编辑开设个人微博等。同时报纸对微博的运用应加强对微博信源的核实, 注意对微博信源进行深度加工, 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关键词:微博,信源,报纸,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显锋.当报纸“邂逅”微博——浅议微博时代报纸的发展[J].新闻世界, 2011 (8) .

[2]周琦.报纸采用微博信源的实证研究[D].www.cnki.com.cn.2011年11月1日硕士学位论文库.

[3]余习惠.微博兴起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影响[J].新闻业务, 2011 (1) .

[4]彭剑.纸媒微博:对报纸新闻生产机制及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新闻与写作, 2011 (9) .

微博时代的世界杯 篇5

近年来,越来越多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让现代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自2010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就在不知不觉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被打上了“微”烙印。悄然来临的 “微时代”影响和改变着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给传统的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与管理带来挑战和机遇。

一、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班级量和人数的增多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班级量和班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 而高校思政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调,尤是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远远低于生人数的增长,这样导致辅导员日常事性的工作负荷过重,班级管理的效率低,效果不明显

2.班级集体归属感不高

目前“90” 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青年学生更加强调自我价值、个人奋斗和个发展,更加注重竞争与参与、追求民主等,更加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获取息能力非常强。大学单一的传统班级管方式,大家缺少交流,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是少之又少, “90” 后普遍感觉到班级没归属感,班级集体归属感不高,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

3.信息传递交流单一化

高校传统的班级信息传递模式为:学校学生工作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一是信息传达不通畅,信息在多层次的口头传达之后,时效性和准确性都遭到了消弱;二是学生之间缺少交流环节,大学课堂多数是上一二百人的大合堂,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同学所修课程也不尽相同,这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和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

4.校园各种不良倾向对班级集体建设的冲击

在大学校园中,盲目追求恋爱使许多学生已经不依据自己的精力、年龄等条件,带有依赖性、炫耀性、刺激性地寻找异性伴侣。不但影响了学习,而且参加班级活动减少,班集体意识淡化,给班集体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让很多大学生无心学业,成绩亮“红灯”,还对大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促使很多大学生远离同学、远离班级,逃避社会。“同乡会”等非正式群体集合让学生中老乡观念升温,班级意识淡化,这些给班级的管理确实带来很大的冲击。

5.实施学分制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学分制实施以后,学生选课各不相同,学生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不一致,造成了班级同学之间相互联系弱化,大大削弱了班级的作用。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多了,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纪律松弛,缺乏监督和相互感召,不利于优良班风、学风的营造。

二、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提升“微”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探索管理新法

“微时代”的兴起,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宽广、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监控越来越困难。同时,它弱化了传统辅导员在学生信息传播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融入“微时代”,转变思想观念,掌握信息技术,拓展交流方式。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班级管理与建设的实施者必须牢固树立“微时代”意识,以开放的心态直面“微时代”的到来,促进观念更新,正视“微博”效力,积极树立探索、利用“微博”进行政治传播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理念,主动认识到“微博”作为信息的承载体对高校工作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良性互动、适时引导,捕捉学生“微言”中的鲜活价值内涵,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探索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

2.紧跟“微”潮流,拓展教育渠道,强化班级认同

2.1 建立班级微博。通过开设以班级名称的微博,发动全体同学“微参与”,与班级微博互相关注,互为粉丝,发挥大学生的“微动力”,把班级同学、辅导员甚至专业教师都“微”在一起。首先,微博强大的即时性、交互性特点为高校辅导员掌控班级学生思想动态架起一座桥梁。传统面对面形式的思政教育使许多被教育者不敢或者不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微博“背对面”的形式则给予了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勇气。微博虽“微”,却包含了最真实的学生生活。高校辅导员可以合理利用班级微博集中“放大”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再透过学生微博对某些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关注其即时状态,分析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因材施教,减少消极、不确定因素的萌芽。其次,在班级微博的引领下,班级同学之间也能从学生个人的“微文”中,克服场地、时间、背景的障碍,加强沟通,增进彼此理解,找到自己的不一般的“微蜜”。再者,班级微博的实时发布,可以发布班级资讯,展示班级风采,发布考试信息,转发学生会微博以及各项校园通知等,不仅带来记录的便利,而且增加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老师对班级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应该让学生看到,并且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采用博客日志,能为班级建设长期积累数字化资料、数据和素材,加上方便跟踪和检索,对于实现科学化的自主管理是十分有效的。另外,任何成员都可以在班级微博里面留下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为班集体留下具有珍藏和纪念意义的素材。毕业后也将会成为同学们联系沟通,互相了解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这种交互性可以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2 互动家长微博。90后大学生的家长主要是70后,这一代人中大部分都接受过中学教育,亲历了网络快速发展对生活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也玩QQ,刷微博。借助微博互动,可以让家长会和家访随时存在,推动家校之间的联系,家长通过关注辅导员或者班级微博,自然会了解到班级的动态,家长不再是被动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学校情况,甚至不再是一无所知。另外,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在班级微博中相互关注,分享子女教育方面的的经验教训;家长还可以关注或者是说参与到一些教育微群,了解更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知识。由此建立起新型的家——师——生合作关系,利于促进班级同学间的学习帮助,拓宽教师的助学面,促进助学形式和良好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从而提高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明晰“微”特性,增强舆情监管,营造优良班风

首先,应用“微”技术,促进班级管理,使日常管理事务流程化和规范化,同时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学生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课程学习资料共享,班级财务网络公开,在“微”环境下的主题班会 师生同参与的互动班会和开设班级精神家园网站等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促进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成员间的精神生活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协作力,活跃了班级气氛,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建设。第二,微博具有很强的跟随性,引导大学生理性“跟随”优秀博主是“微时代”下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辅导员可充分挖掘身边资源,立足校园,邀请知名校友、校园达人等开通微博与同学互动,利用明星效应、朋辈认同感,在学生群体中展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形成支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责任感,构建班级精神。第三,辅导员要结合3G网络信息科学技术,开展一系列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时代性的网上班级文化活动,组织网络知识竞赛,发起网上微调查,征集微小说、微电影等,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处于 “微时代” 下的大学生拥有正确的 “微态度”,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创新创意的“微文化”氛围。亦可通过微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教育形式,从而获得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

班级管理工作烦琐而重要,它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及其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应用微博等现在网络技术优化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是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促进,是“微时代”班级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董俊杰 仲倩 3G 信息时代的高校班级管理 科技创新导报 2012.4 2.杨威.“微时代” 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3.汤 松 赵东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新课程研究,2012.6

微时代的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让现代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自2010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就在不知不觉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被打上了“微”烙印。悄然来临的 “微时代”影响和改变着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给传统的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与管理带来挑战和机遇。

一、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班级量和人数的增多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班级量和班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 而高校思政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调,尤是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远远低于生人数的增长,这样导致辅导员日常事性的工作负荷过重,班级管理的效率低,效果不明显

2.班级集体归属感不高

目前“90” 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青年学生更加强调自我价值、个人奋斗和个发展,更加注重竞争与参与、追求民主等,更加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获取息能力非常强。大学单一的传统班级管方式,大家缺少交流,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是少之又少, “90” 后普遍感觉到班级没归属感,班级集体归属感不高,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

3.信息传递交流单一化

高校传统的班级信息传递模式为:学校学生工作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一是信息传达不通畅,信息在多层次的口头传达之后,时效性和准确性都遭到了消弱;二是学生之间缺少交流环节,大学课堂多数是上一二百人的大合堂,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同学所修课程也不尽相同,这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和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

4.校园各种不良倾向对班级集体建设的冲击

在大学校园中,盲目追求恋爱使许多学生已经不依据自己的精力、年龄等条件,带有依赖性、炫耀性、刺激性地寻找异性伴侣。不但影响了学习,而且参加班级活动减少,班集体意识淡化,给班集体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让很多大学生无心学业,成绩亮“红灯”,还对大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促使很多大学生远离同学、远离班级,逃避社会。“同乡会”等非正式群体集合让学生中老乡观念升温,班级意识淡化,这些给班级的管理确实带来很大的冲击。

5.实施学分制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学分制实施以后,学生选课各不相同,学生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不一致,造成了班级同学之间相互联系弱化,大大削弱了班级的作用。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多了,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纪律松弛,缺乏监督和相互感召,不利于优良班风、学风的营造。

二、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提升“微”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探索管理新法

“微时代”的兴起,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宽广、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监控越来越困难。同时,它弱化了传统辅导员在学生信息传播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融入“微时代”,转变思想观念,掌握信息技术,拓展交流方式。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班级管理与建设的实施者必须牢固树立“微时代”意识,以开放的心态直面“微时代”的到来,促进观念更新,正视“微博”效力,积极树立探索、利用“微博”进行政治传播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理念,主动认识到“微博”作为信息的承载体对高校工作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良性互动、适时引导,捕捉学生“微言”中的鲜活价值内涵,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探索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

2.紧跟“微”潮流,拓展教育渠道,强化班级认同

2.1 建立班级微博。通过开设以班级名称的微博,发动全体同学“微参与”,与班级微博互相关注,互为粉丝,发挥大学生的“微动力”,把班级同学、辅导员甚至专业教师都“微”在一起。首先,微博强大的即时性、交互性特点为高校辅导员掌控班级学生思想动态架起一座桥梁。传统面对面形式的思政教育使许多被教育者不敢或者不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微博“背对面”的形式则给予了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勇气。微博虽“微”,却包含了最真实的学生生活。高校辅导员可以合理利用班级微博集中“放大”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再透过学生微博对某些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关注其即时状态,分析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因材施教,减少消极、不确定因素的萌芽。其次,在班级微博的引领下,班级同学之间也能从学生个人的“微文”中,克服场地、时间、背景的障碍,加强沟通,增进彼此理解,找到自己的不一般的“微蜜”。再者,班级微博的实时发布,可以发布班级资讯,展示班级风采,发布考试信息,转发学生会微博以及各项校园通知等,不仅带来记录的便利,而且增加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老师对班级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应该让学生看到,并且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采用博客日志,能为班级建设长期积累数字化资料、数据和素材,加上方便跟踪和检索,对于实现科学化的自主管理是十分有效的。另外,任何成员都可以在班级微博里面留下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为班集体留下具有珍藏和纪念意义的素材。毕业后也将会成为同学们联系沟通,互相了解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这种交互性可以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2 互动家长微博。90后大学生的家长主要是70后,这一代人中大部分都接受过中学教育,亲历了网络快速发展对生活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也玩QQ,刷微博。借助微博互动,可以让家长会和家访随时存在,推动家校之间的联系,家长通过关注辅导员或者班级微博,自然会了解到班级的动态,家长不再是被动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学校情况,甚至不再是一无所知。另外,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在班级微博中相互关注,分享子女教育方面的的经验教训;家长还可以关注或者是说参与到一些教育微群,了解更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知识。由此建立起新型的家——师——生合作关系,利于促进班级同学间的学习帮助,拓宽教师的助学面,促进助学形式和良好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从而提高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明晰“微”特性,增强舆情监管,营造优良班风

首先,应用“微”技术,促进班级管理,使日常管理事务流程化和规范化,同时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学生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课程学习资料共享,班级财务网络公开,在“微”环境下的主题班会 师生同参与的互动班会和开设班级精神家园网站等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促进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成员间的精神生活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协作力,活跃了班级气氛,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建设。第二,微博具有很强的跟随性,引导大学生理性“跟随”优秀博主是“微时代”下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辅导员可充分挖掘身边资源,立足校园,邀请知名校友、校园达人等开通微博与同学互动,利用明星效应、朋辈认同感,在学生群体中展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形成支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责任感,构建班级精神。第三,辅导员要结合3G网络信息科学技术,开展一系列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时代性的网上班级文化活动,组织网络知识竞赛,发起网上微调查,征集微小说、微电影等,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处于 “微时代” 下的大学生拥有正确的 “微态度”,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创新创意的“微文化”氛围。亦可通过微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教育形式,从而获得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

班级管理工作烦琐而重要,它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及其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应用微博等现在网络技术优化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是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促进,是“微时代”班级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

首先,利用微博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和微博中超媒体的形式,建立特色典型微博客课堂,链接网站、图片、音乐、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载体,提供思想政治学习材料,吸引学生关注,并通过已有“粉丝”邀请其他同学,组成链式网络,形成一个拥有大量学生群体的班级微博教育平台,打造班级精品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活,使 “微文化” 渗透校园环境,将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辅导员通过利用微直播、微公益等,融日常的管理、教育于 “微言”“微行”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同时,学生辅导员可根据各类组织建构,开辟如院系微博、班级微博、党员先锋岗微博、团委学生会微博、社团微博等,聚集有相同标签的 “微民”,开展符合他们特点的线上活动、网络讨论,引起他们的共鸣,分类管理、引导不同特色的微博对象。2.3 倡导微形式教学。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微型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成为可能。如今,“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逐渐融合,利用手机、文曲星、电子记事本、掌上学习机、移动电视等载体,具有“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优点,并与当前“速食社会”特点相适应,满足大学生实用、多变、可移动的要求。思政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开发移动教学网络系统,联合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技术攻坚发展微型媒体,通过制作思政电子书、专题动画视频、教育意义小游戏等,试点 “移动教育”。但必须指出,“微型学习”是非正式的学习方式,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的注意力无法长久集中,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为学习者设计微型学习目标,提供微型学习内容,支持学习者的 “碎片式学习经验” 并且使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社会性交互[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 “微博”平台,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与“微博”的使用有效对接和融合,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的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动动态。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入学教育,从校园生活、学习考试、校风校纪以及大学生文化等方面为学生传送相关信息;通过“微博”宣传国家和学校政策,校规校纪,同时收纳学生各方面意见建议,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完善和改进学校日常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尝试建立班级微博社区,提供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积累学习资源,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借力使力,探索社会多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的工作新方法,开创。监控分析校园舆情,抑制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腐蚀,树立坚实的“防火墙”,为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指路前行,始终保持“微态度”,通过开设个人微博、开展“微调查”等形式,了解潮流资讯、新鲜事物,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将网络热点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入学生班级活动中。

单一枯燥的传统思政教育形式不符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已经无法在 “微时代” 的社会洪流中立足。因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潮流,开辟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阵地,将 “微时代”带来的挑战转变为机遇,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

如导入 “微博话两会”专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以网络红人王金永的成功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 “龅牙哥”、“茫然帝”的爆红网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公民行为意识,以 “咆哮体” 的一夜蹿红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的理性宣泄等。同时,各高校应加强培养教师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素养,通过集中的学习培训,构建一支专业、专门的具有过硬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进行舆情监控,经营微博阵地,主动营造健康、积极、主流文化的舆论场。浙江省众多高校校长 “织围脖” 的成功实践表明,关注、参与 学生的 “微生活”,将帮助思政工作者快速打入大学生内部,也使利用微博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 思想行为特点成为可能。

传统主流媒体受到冲击,“碎片式” 网络文化将有可能腐蚀传统思维模式、阅读模式、生活方式等。“微时代”的思考理念在求时效、求简洁的同时,将可能导致浅层思考,缺乏深入挖掘的风气。同时,高度话语权及“自媒体”倾向将使信息监管、舆论导向工作日益艰巨使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辅导员开设微博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直面 “微时代” 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微博,在动员大学生 “微参与” 的基础上,发挥大学生的 “微动力”; 利用微直播、微公益等,融日常的管理、教育于 “微言”“微行”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1.班集体活动形式有所变化,班集体活动更难组织,且活动量有所减少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增进内部成员和谐关系的活动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开班会、运动会、聚餐等活动形式,班集体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建立除却以上传统的活动形式外,还包括户外娱乐(酒会、旅游、KTV等)及团体拓展等活动形式。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新时期高校中,我们研究时发现,班集体成员中个人电脑拥有率日渐增多,其比率已达到90%以上。班集体活动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班集体成员的热情度降低所致,导致班集体成员对于集体活动热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即是多数成员反映参加活动不如在宿舍玩电脑。因此,网络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在进行建设班级成员和谐关系时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

2、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目标的共同认识日趋涣散

大学生刚入校时,经过入学教育、军训等强化性集体活动,集体观念最强。而年级越高,反而越视集体活动、规章制度为赘疣,追求我行我素,没有羁绊的自由生活。随着年级的增高和时间的推移,班集体存在的意义和在班级成员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渐削弱。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目标的共同认识日趋涣散则已经成为所有高校中班集体建设中面临的同样问题,且该问题可谓已成顽疾。导致这样现象的出现与班集体活动随着年级增高逐渐减少有着直接的联系,活动的减少使班集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逐渐淡化,团队之间的集体意识逐渐淡漠。

3、班级构造和功能不合理

在访谈中发现,部分班集体的班干部岗位面临空缺,原因是“无人问津”,无人想做。要么就是班主任直接任命,这样一来,任命的班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就造成了班集体缺乏强有力的凝聚核心,导致班集体功能的萎缩。同时,由于大学生活相对中学时期“自由”了,大学的班集体往往成为班集体成员集体出游、玩乐的“旅游团”或“欢乐派对”。在新时期高校中,班集体原有行政职能出现萎缩和障碍。譬如,随着年级的增高,班集体参加学校组织运动会的人数日趋减少,且执行力日趋困难。更甚者出现一个班级只有运动员参加,却无人观赛,更不用说为其加油喝彩。

三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博可以点对点 点对面形式交流 它具有内容短小精悍 易操作 交流快速方便 及时性 互动性好 操作方式多样 成本低 覆盖面广等特点 满足了人们众多需求 所以微博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 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从调查发现 认为微博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的占 其中使自己了解最新动态的占 扩充知识的占 扩大人际交往圈的占 认为微博以消极影响为主的占从学生的角度看 大学生对微博评价还是肯定的 但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 我们将从辩证发展角度对微博正负 面影响进行科学合理分析 一 微博对大学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 微博上丰富的讯息能够开拓视野 增长大学生见识 从社会网络角度来看 微博中的信息分享和流动模式虽然是单向的 不对称人际关系 但恰恰是这样造就微博独特的几何式信息传播和信息流动模式 使信息以几何倍数迅速攀升 不仅可以吸收更多听众还可以关注到更多人信息 由于信息来源广而多 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讯有利于大学生记录生活 表达自我 微博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多的互动功能 形成一个崭新活跃信息链 调查显示 在微博发布的信息中 原创内容为主的占 从其信息内容看 多以个人为主导 排在前三位的发布内容分别是 记录每日心情的 表达兴趣爱好的 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新闻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用微博记录生活 可以更好更及时地让大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激励和反思有利于大学生宣泄情绪 娱乐心情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当前的在校生以 后 为主 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比较强 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挫折易使他们产生困惑 焦虑情绪 而又缺乏通畅的交流渠道来缓解内心压力 通过微博互动 发表观点和看法 展开交流和沟通 较好地满足大学生情感体验和宣泄需求 在微博的使用上 大学生还更多集中在娱乐范畴 在明星 娱乐 游戏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度 以此来娱乐心情 二 微博对大学生消极的影响

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紊乱 在微博所构建的网络社会中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缺乏现实生活中的正确指导者和把关者 相对应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真假难辨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博传播一些不健康和低俗的内容 调查显示 大学生虽然有一定是非辨别力 对微博发布信息的真实度判断比较理性 先求证在判断的学生的占 但是毕竟部分大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还不是很清晰 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甚至有些大学生处于猎奇和自我表现心理 故意传播这些不健康和低俗内容 造成比较差的影响 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易削弱大学生理性思考能力 微博环境下 大学生通过微博的超链接功能 接触到的信息可以无以复加地增长加之微博上传信息被去中心化 容易造成网络中虚假信息泛滥 很多博主不加查实考证 随意书写所见所闻 甚至通过歪曲事实乃至杜撰 新闻 来博取高点击率 这样不负责任微博发布状况增添大学生青年辨别真伪的难度 信息的超速增长使大学生根本来不及做出理性的筛选和思考 信息已超过他们能处理能力承受的极限 批判和筛选的能力也必将日渐消退易出现大学生人际交往异化现象 部分大学生过度 沉溺微博 出现人际交往异化的问题 部分大学生由于自制能力比较差 再加上微博本身方便快捷性 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成为 微博控 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微博 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寝室 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要登录微博 甚至上课的时候都要用手机登录微博 过度沉溺微博 就会影响现实中正常的学生生活 甚至有少数大学生在现实中很少与人交往 不愿意与人交往 只沉溺于微博中的 关注 和 被关注 出现了 人际交往上的异化现象易促生大学生自我中心主义膨胀 微博中 每个人都是主体 是这个空间的主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甚至还会 有一群簇拥者和跟随着 这就使本来处于青春期 人格成熟期 自我意识较强年轻人容易自我欲望过渡膨胀 容易变得更加叛逆 不负责任 自私自大 出现所谓的道德相对主义甚至引起道德堕落 走向网络犯罪深渊 若是跟随者较多这种膨胀的自我中心主义容易左右跟随着的思想和信念形成较大的负面效应 造成不良影响从整体而言 大学生使用微博具有两面性 有利有弊需用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这个现象 微博强大功能和特性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新挑战 新机遇 高校要借助微博这个平台的优势 结合大学生特点 开展与时俱进有效大学生思想教育

班级是构成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学校基层组织 是学校各项教育 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承载体与落脚点 班级虽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 但从学校全局来看 旧的班级解体了 又会建立新的班级 班级总量相对保持平衡 这个动态过程的每一环都是学生工作所不能忽视的 因此笔者认为 要适应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 需要 大学应该重视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特别是在强调高校的教育质量 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 更应该把班级建设与管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一 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班级管理严重缺位

目前 各高校学生管理中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如辅导员或班任配备不齐 精力或责任心不够 经验不足等 有时一名辅导员要管理数百名学生 而有些学校连一名专职辅导员都没有 更没有健全的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组织 如果仅靠学生干部来管理班级 那教育的缺位与缺失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工作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便捷化 很多学校 院系以及班级不愿意开班会 使得班级的概念模糊了 而且在班级管理上 很多班主任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 可以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这种班级管理认识上的偏差 导致了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直接干预班级的管理工作 也导致了班级自我建设的松散 班级内部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 他们的思想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 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多困惑和矛盾 一方面他们有极大的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学生也形成了拜金意识 享乐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 尤其是 后 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价值多元的思想状况日益突出 家庭经济困难群体 心理问题群体等特殊群体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 大学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重视班级管理

现阶段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育人的有效性 探讨班级建设的各种有效途径 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 班级活动的凝聚 班级制度的约束 提高班级的有效作用力 培养出全面发展 符合祖国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重视班级管理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 领导者 管理者和教育者 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因此 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既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 为此 必须重视辅导员的专职培训 不断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素质 第二 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是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 实行制度管理 既可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又可以促使全班学生理智 自觉地遵守纪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效地限制少数学生的无组织 无纪律和懒散行为 第三 要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 班主任或班导师为配角 学生干部为补充的班级学生管理体系 同时 要创造有利于班级履行管理职能的 软 硬 条件按照近距离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理念和 缩小管理单元 下移管理重心 激活管理活力 提高管理效能 的思路 努力构建系院 班级 学生的教育 管理系统 这样才能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参与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强化班级团学组织建设共青团是党的助手 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在系 院 建设的基础上 增强班级团学组织的活力 对于提高管理水平营造优良学风 增强管理效能 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不断加强班级团学组织的建设 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坚定性 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 加强班级团学组织建设 应注重思想建设 首先解决好 入脑 问题 另外还要提高团学干部的素质 要完善组织内部的机制和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深化服务理念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其次 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充分发挥党 团员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避免流于形式和不切实际的工作 保持思想观念和行动的一致性 最后 我们应该构建系 院 年级 班级三级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以精简系 院 级团学组织干部为核心 增强他们的宏观管理能力 增加年级团总支这一基层组织 达到提高系 院级团学工作的执行力 强化年级辅导员与班级团学组织的沟通协调和管理的目的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夯实基础任何一个班级建设的意图都要依靠班级干部的传达 贯彻 组织实施 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 以身示范 因此 在确定班级建设的目标之后 首要任务就是认真选拔和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要把那些品行好 学习好 能力强 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人选拔出来 担任班干部 而且 班干部要有明确的分工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各尽其能 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班干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要通过传 帮 带的方式 精心栽培他们 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班委的

微博时代的绿色情商 篇6

然而,银行家们在作出此项决定时并没有考虑到韦斯·斯特雷汀(Wes Streeting)的反应。韦斯是剑桥大学学生会的副主席,他被汇丰银行这一举动激怒之后便在Facebook上面开通了一个网页,叫做“汇丰银行,停止诈骗学生行为!”看到这个网页的学生们转而又去提醒他们的朋友。这个消息就像电波一样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没过几天,数千名学生加入了这一反抗活动。他们迅速将其他银行不会收取滞纳金的消息传播开来,并公开威胁要断绝与汇丰银行的一切交易。他们开始组织抗议活动,计划9月到这家历史悠久的银行总部大楼前举行游行示威。

在意识到此次网上客户抗议活动的严重性后,汇丰银行担心再次发生公开的抗议活动,因此在斯特雷汀发帖后仅仅几个星期内,汇丰银行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因为当初汇丰银行怎么也想不到,客户的不满情绪会通过网络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影响日益扩大,而且组织有序。

这个发生在汇丰银行身上的故事充分表明了降低信息成本与信息共享的双重市场力量。它所产生的放大效果意味着一个人人共享信息的网络可以填充信息鸿沟,消除信息不对称。纽约大学社会计算学教授克雷·舍基(Clay Shirky)认为,汇丰银行的故事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据他观察,数字革命催生了新型的信息共享形式,而且如今的网络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传播范围都更广泛,覆盖面积都更广阔。

消费者群体不再是由彼此孤立、沉默不语的独立个体组成。自由分享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集体意识,而这种意识可以引起协调一致的反应。消费者可以一起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商家,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诸如微博之类的即时通信工具可以让消费者在漫步于超市中时就能将自己的想法群发给好友。这也意味着消费者之间的连锁反应可以从某个不满的(或是满意的)消费者那里开始。在第七章中,我曾提到过的“好导购”软件(同时也提到了绝对透明体系)内在的最强大的市场力量也许正是其内置的通信能力——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将一件产品的评级信息群发给网上好友。群中的任何一个人又能将这一信息发送给其他好友,同样也是点击即可,就这样一直传播下去。

我有一个朋友叫比尔·乔治(Bill George),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我曾向他提起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建立一个网站,让消费者可以登录后查询某件产品的具体信息。比尔曾任美敦力医疗科技公司CEO,现在是塔吉特百货集团的董事会成员之一。无论在哪个公司,比尔都一直大力提倡合乎道德的领导方式和经营方式。比尔听到我这个想法后马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首先我想问你,对产品进行评级的人们动力何在?网站运营的动力又是什么?网站的经营模式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可以信任这个网站?”

我将这些疑问和反对的声音告诉了“好导购”公司的达拉·奥罗克。他给出了这样的回复:“我做这一切的动机很简单,那就是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家长,作为一个公民,一个消费者,我想为大家提供这些信息,这样一来,像我一样的家长就可以为自己和家人作出更好的选择。”

至于商业模式,“好导购”公司尚未确定。目前该公司的运营依靠创业基金支持。和许多刚起步的企业一样,该公司的员工一心只想将业务建立并运转起来,而不是考虑日后的钱从何而来。“我们只想将这些信息传播给消费者,而且完全免费。”达拉说,“我们的确需要找到赢利方法,但这不是我们现阶段要考虑的事情。”

说到将复杂信息简化和保留其详尽性之间的矛盾,达拉解释说,他们将设置两种风格不同的登录模式,“第一种模式清晰易懂,第二种模式信息详细”。

微博时代的来临

变革的来临并非仅仅因为新技术的诞生,只有当新技术广泛引发全新行为时才算变革。因此,绝对透明体系只有在初具规模之后,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市场力量,广大消费者才能基于其提供的信息作出个人决定。随着“好导购”之类的软件的出现,消费者获取商家提供的信息之外的额外信息的成本大幅下降。

由于社交网络的发展,现在一位普通消费者对某件产品的反应也有可能形成一股力量,甚至可能引起公众对该产品的联合抵制或集体追捧。舍基告诉我:“这些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播,这种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商家所收到的许多负面反馈都来源于用户群。如果有人想到其他消费者和自己一样气愤,就有可能代表数百位消费者采取行动。网络论坛里关于你的品牌的直接讨论会使你不快,而消费者之间的谈论和抱怨广泛传播开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到愤愤不平。”

现在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与上一代人不同,他们要依靠彼此来获取可靠的信息,同时对于上一代人所依赖的资源不屑一顾。因此,一旦消费者——尤其是日后的消费者——对透明体系所提供的产品信息感到喜悦或不满,他们会立即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人,并传播出去。

达拉猜测,青少年会觉得“好导购”这个系统很酷,可以成为提升自己人气的一种工具,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知道哪种滑板或者电子游戏机更加环保,令朋友们刮目相看,或者让朋友们得知他们一直钟爱的某件产品其实危害很大,从而大吃一惊。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斯坦福商学院的“病毒营销”课程的两个学生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个学生团队为Facebook设计了两个应用软件,一个是“性感发送”,可以让用户在自己的Facebook好友中选出10位最性感的朋友;另外一个是“亲吻我”,可以向好友发送虚拟的吻。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两个应用软件就以每天大约10万人的速度被上百万用户安装,“性感发送”的用户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达到了200万。

“好导购”系统的一个明确目标就是为各个有共同兴趣并聚集在一起利用信息来促进改变的群体充当催化剂。“活跃的顾客可以到YouTube之类的网站上去,发帖告诉大家:‘我们是反对使用邻苯二甲酸盐的妈妈’,”达拉·奥罗克说,“或者某个品牌的忠实顾客可以告诉商家:‘我十分喜爱你们的产品,并且希望继续使用,但其中为什么会含有可疑的致癌物质呢?’”

阿肯是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也是市场透明及其影响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认为,第一代透明市场是被动公布信息的产物,例如与知情权有关的法律允许公民从政府获取信息;第二代透明市场也出于强制,政府规定公司必须公布产品的难以察觉的风险或益处,例如越野车的安全性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或者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或过敏原。

第三代透明市场超越了自愿或政府强制性的信息公开,是由警觉性极高且积极活跃的消费者所推动的“绝对透明”。汇丰银行及可口可乐公司的案例表明了公众共享信息如何引发了市场内的良性变化。现如今,网页及博主所披露的市场信息也经常会导致某个公司针对消费者的意见作出改变。这些由顾客推动的商业改变并不会引发敌意。阿肯教授认为,第三代透明市场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协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全面。先进的公司应当有条不紊地接受顾客的反馈信息,并将这些顾客的关切纳入公司政策之内,从而使研发工作或者供应链管理的重心与顾客利益一致。

从这个网站上可以查询到大约60家大型公司的评级信息,这些公司的范围涵盖了服装、食品及家居和电器行业。和“好导购”评级系统类似,这些公司也会根据“红、黄、绿”三色等级系统进行评定,并针对公司在减排方面的表现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在每一家公司的评分主页上都有一个可发送顾客评价的链接。

这个酸奶瓶盖最让我感兴趣的地方在于,生态信息透明的实现并不是某个活动团体发起的运动,而是作为一种可为产品加分的宣传手段出现在产品上。一家企业利用对其他企业生态影响的评估,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

对于消费者而言,即将到来的实现生态透明的数字时代意义深远。正如舍基所说的,“虽然它会干扰你的生活,但有了它以后你就能作出更有益的选择。如果你告诉我,食品之狮超市比克罗格超市更注重环保,我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购物地点,同时市场压力将转移到克罗格超市身上,促使它按照这些思路进行竞争”。

更多内容请见《绿色情商》原著

[作者简介]

丹尼尔・戈尔曼

微博时代的“微”招聘 篇7

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 只言片语的“微”信息, 通过“围观”或“关注” (@某人) , 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 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 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 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 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 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微言”玩出花样

“从事零售行业的亲们, 还在为上晚班的事情、挤不出时间学习、实现自我增值而烦恼吗?加入我们吧, 烦恼有木有?公司因发展需要, 诚聘店面销售员:热情好学、勤奋、有上进心, 工资 (底薪+提成, 视能力1500~4000元/月不等) ……”

这是一则“微招聘”启事, 新颖、独特的网络用语, 使其具有感召力、亲和力, 这正是“微招聘”的主要特色。在“快餐时代”的今天, 招聘单位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 一些中小企业在提高应聘者的关注度上卯足了劲儿。短短140字的微博招聘信息, 需要用人单位将所要表达的想法,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缩短至最少字数。既要表明招聘要素, 又要引人注意, 增加亮点, 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可读性。

“我们需要工作起来比杜甫还忙……我们没有超过行业标准的待遇, 也没有很轻松的工作环境, 我们有的只是家人一样的包容和严厉……”这是一向被炒得火热的范冰冰工作室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微博招聘语。工作室宣传总监杨小姐说, “不到一天的时间, 我们已经收到了五百多封邮件, 没想到大家这么积极。”

微博招聘的零成本、互动性强、传播力强、多角度了解求职者背景信息等优势, 受到了大多数网民、特别是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微博招聘方便快捷, 我对这个职位感兴趣就可以直接@招聘者进行沟通, 不用跑招聘会海投。”应聘者王妍说道。

方便、快捷, 是“微招聘”的最大特点。周锦增是互联网产品的资深运营师, 他创建的微群, “微招聘”已近10万人加入。

“在微博招聘上, 有时晚上22点发的招聘信息, 24点就会收到应聘者@的微简历, 并且进行了电话面试, 确定录用, 十分快捷方便。”在周锦增看来, 这是传统招聘不能比拟的。

“高效率”的“微”招聘

左小潘, 2011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2011年7月, 他通过“微招聘”找到了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左小潘通过“微招聘”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州一家从事旅游的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在学校时就经常玩微博, 他通过微博找工作的过程相当顺利。

“这是一家创业型公司, 当时谈到的薪资为2800 (底薪) 元, 这个薪资在当时的公司并不算高, 是所有应届生的统一薪酬标准。”而基于对这个行业的了解, 作为应届生, 左小潘的期待薪值为3800 (底薪) 元。

有了第一次微博应聘的经验, 2012年2月他通过微博招聘成功跳槽到深圳某移动互联网公司产品部, 任产品助理一职, 工资底薪在4000~5000元之间。“还是蛮快的, 从投简历到拿到offer我大概只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

“在传统的网络招聘平台发招聘信息, 投递简历的匹配率非常低。”左小潘说道, “当时我在公司的后台查阅过发布职位与应聘者的匹配率, 根据公司发布的职位, 在众多的网投者里, 大概每一百份简历中, 只有一两个比较匹配, 会被公司约见面试。但是微博招聘就会比较精准些, 有相同兴趣的人会形成一个团体, 方便沟通。”

申晨是新浪微博的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对此, 他也谈到, 传统求职中, 招聘方想在海量简历里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并不容易, 而微博的匹配率则更加精准。除此之外, 微博传播性比较强, 相同兴趣的人们会形成专业的圈子传播。比如一位IT求职者发表一篇与IT相关的言论, @某位自己圈子内的IT朋友, 这位朋友会回复, 或者转发, 并且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会带有这位IT人士的名字。那么如果某家招聘单位的HR正好需要这样的人才时, 可以直接和他联系, 更加精准而快捷。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 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 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比如个人的兴趣点在互联网方面, 往往平时就会特别留意一些互联网方面的信息, 通过相关的微群进行交流。无形中就会有效过滤很多无用信息, 更加节省时间成本。

亮出你的简历

在微博应聘中, 求职者最关心的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抓住HR的目光。2012年, 申晨在做校园巡讲时, 每天会有三个人筛选简历, 每人每天至少需要看上千份简历。对于HR来说, 面对如山的简历, 工作量庞大, 时间非常紧张。大概每个HR在简历上停留的时间只有5~8秒。“如果不能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吸引我的眼球, 那么你的简历就失败了。”那么短的简历, 怎么写才合适呢?申晨介绍说:“建议在简历的最上面写上你的微博, 并且把你跟这个岗位最匹配、最合适、最能说服我的理由用140字写上去。”

在这浓缩的140字之内, 要吸引招聘方的眼球, 是否有什么小窍门呢?作为资深HR, 申晨给出的建议只有两个字:“符合!”申晨进一步解释:“例如, 写出与岗位的最佳切合点, 以及在行业中认可的奖项等等。”

而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别出心裁的“打油诗体”、“凡客体”、“三字经体”等, 是否能真正吸引招聘方的眼球呢?

“这些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和招聘职位来看, 如果选择一个十分‘open’的岗位, 这些‘创新文体’就契合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时要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招聘职位是否真正需要这种‘创新文体’, 关键还是要符合。”申晨说。

质疑与担忧

然而, 对于如火如荼的微博招聘, 相关招聘网站却并不看好。截至记者发稿前, 作为大型招聘网站的智联招聘的“粉丝”数虽然已超过十万, 但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智联招聘的官方微博并不作为微博招聘的主要方式, 即使有粉丝@智联招聘, 公司也是不接收的。“智联招聘的官方微博只是作为一个发布的平台, 我们会建议求职者去智联招聘的网站注册, 发布应聘信息。”

在调查中, 记者发现, 企业通过微博招聘人才在国内属于新鲜事物, 在关于“微招聘”这个新生事物上, 出现了一边冷、一边热的状况。目前使用微博招聘的, 基本上还是IT、传媒、金融和房地产、娱乐和广告等行业。其中, 受益于“微招聘”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大赞“微招聘”改变生活以及带来的人脉、资源、方便和快捷。而一些传统招聘网站、制造业、传统行业、国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私企对“微招聘”并不看好。

微博时代的娱乐节目互动 篇8

在广播节目当中, 主持人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已经成为节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广播节目传统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随着传播手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媒体行业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 微博这一新型媒介迅速兴起, 其在节目互动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和传播的平台, 用户可以即时分享和更新信息, 其便捷性和广泛传播性日益受到用户的认可。随着微博用户的迅速增加, 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微博的互动也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微博与普通节目互动方式的区别

微博, 即微博客的简称, 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新闻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件即时分享和更新140字左右的文字信息。与普通节目互动方式相比, 主要有以下区别:

1.费用方面

与传统的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相比, 微博涉及到的费用无疑要低廉不少。传统的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互动都要收取通讯费或信息费, 且这些费用一般比较高, 而使用微博虽然也需要上网流量费用, 但这项成本并不完全是由于微博而产生的, 用户开通家庭宽带或者手机流量主要是为了上网, 上网可以浏览的内容非常多, 相比之下。微博占用的成本非常低廉。此外, 不少场所都提供了免费WIFI, 在此情况下微博互动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互动方面

与传播互动方式相比, 微博的互动性要强得多。由于节目时间限制等原因, 主持人很难接听到所有播打节目热线的听众的电话, 也难以与所有互动短信真正进行互动, 更提不上深入交流。通过微博, 所有听众都可以参与到节目的互动当中, 共同进行话题的深入讨论, 且在节目结束后还能与主持人以及感兴趣的其他用户继续进行交流, 从而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此外, 听众在微博上关注节目或主持人以后, 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料和以往的微博内容来更好地了解节目内容和主持人, 从而更好地进行互动。

3.技术手段方面

传统的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只需要一台普通的手机就可以操作, 特别是热线电话, 听众甚至只需要一台公用电话就可以与主持人实现互动, 技术含量较低。而微博必须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进行操作, 目前对于一些中老年听众而言, 在操作上可能难以实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这一问题虽然正在逐步改善, 但在短期内让所有听众学会使用微博进行互动仍然难以实现。

4.传播内容方面

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互动方式, 主持人可以事先对传播内容进行筛选。尤其是对于短信的内容, 主持人可以进行筛选和过滤, 有选择地进行播出。但在微博互动中, 网友之间可以互相看到彼此发表的内容并且进行交流, 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 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虚假消息和不法言论的传播等负面作用。

主持人使用微博所产生的几种效应

1.互动效应

通过微博, 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听众的互动。首先, 广播与微博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凝聚听众, 使听众可以即时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其次, 微博的信息内容可以通过听众的转发形成多级传播, 从而扩大广播的传播面, 使更多的听众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再次, 微博打破了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的局限, 使听众可以通过更快捷、更低廉的方式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最后, 微博本身的互动功能可以使主持人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听众进行密集度更强的信息交换, 更好地提升节目品质、丰富节目内容。

2.公益效应

主持人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一些公益项目, 比如寻人启示、爱心捐款、爱心救助等, 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的广泛传播性使更多的用户关注公益、参与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广播节目的受关注程度, 为节目和广播主持人本身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

3.即时效应

通过微博一方面可以实现突发事情的即时报道, 比如对一些大雪、大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即时播报, 对大家关注的一些案件或者热门话题即时进行更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主持人实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比如对于实时路况的播报, 可以通过与其他微博用户及粉丝的互动, 即时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更好地达到服务听众的目的。

如何使微博更好地服务于广播节目

1.适时更新, 提高时效性

为了保持听众的参与和关注热情, 主持人微博要注意适时更新, 既可以发布一些即时新闻、天气等情况, 又可以对最近的一些热门话题、节目内容进行讨论, 从而使微博内容更具时效性, 提高听众的关注度。同时, 为了使微博内容更受听众的欢迎,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发布一些可读、可看、可听、可体验的信息, 比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适时反应, 提高互动性

微博作为一个虚拟的信息发布平台, 其信息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证。一旦出现负面新闻, 很容易因为传播过快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后果。主持人一方面应当与听众进行互动, 关注听众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保持自身的亲和力;另一方面还要多运用微博检索工具, 对与节目相关的话题进行关注, 与听众一起互动, 一旦遭遇负面信息, 应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听众进行联系, 从而防止负面信息的过度扩散。

3.设置主题, 提高参与性

为了提高听众的参与度, 主持人可以在微博上发起一些主题活动, 吸引听众参与。提高听众和微博用户的讨论和响应程度, 通过用户转发促进信息的传播, 扩大受众范围。在讨论主题的设置上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微博主题与节目相融合。主持人可以在每期节目结束后设置下一期的讨论话题, 听众可在微博上进行回复和转发, 在下一期节目中, 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 同时在微博上与听众即时讨论这些话题, 从而使话题的讨论更为深入, 吸引更多的听众持续性地关注节目。二是微博主题与节目内容相关联。主持人可以在播完节目后, 在微博上就本期的主要内容开设相关的主题, 让听众对节目中未完全展开的、听众感兴趣的相关内容继续进行讨论, 无形中也扩大了对节目的宣传度。

4.整合传播, 提高关注度

微博时代信息失真的思考 篇9

1.微博的内涵

微博也就是微型博客, 简称微博客, 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都可以“叽歪”, “叽歪”的内容基本不受任何限制, 符合大众心理的“叽歪”还会在短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 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2.微博发展史

2007年校内网的创始人王兴从校内网离职后创办了饭否网, 成为国内挖微博第一桶金的人;紧接着迈入微博先驱者行列的便是叽歪网;接下来就是腾讯的“滔滔”、MySpace的“9911”、嘀咕网、做啥网、忙啥网等。2010年中国版twitter正式进入大众网民的视野, 2011年微博三分天下:京派、沪帮和蜀系。据权威机构预测, 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3.微博时代信息失真的内涵

微博时代的信息失真指由于微博的撰写者不了解事物的真相或者某些团体、个人出于炒作的目的, 某些事物的真实特性被扭曲。

二、微博时代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微博的特性导致信息失真

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微博主要采取的传播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点对点的交流, 一种是一点对多点的跟随倾听方式。微博的首页经常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微博信息, 一种是听众比较多的博主撰写的博客, 一种是微博用户最新发表的微博, 博客的收听者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博话题, 双方建立互相关注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朋友也逐渐地成为自己关注的对象, 如此推理下去, 只要微博的朋友圈中任何一个人发表微博, 他们都可以收听到。

(二) 微博的盈利目的导致信息失真

微博和其他的网络应用一样, 其运营分为发展期与盈利期, 在发展期间各大微博平台使出浑身的招数, 以最大的牺牲来吸引“粉丝”, 具体而言此阶段的微博的运营涉及四个关键性词语:关注、粉丝、话题和转发, 即你想看谁的140个字?谁看了你的140个字?看看最近都在讨论什么?把“他的”分享转发给“我的”粉丝。在盈利期, 微博平台更是将大众的求新求异心理捉摸得透透彻彻, 他们对于涉及大众关注的微博话题的限制比较少, 甚至会动用名人和各行业精英的力量发布一些能够吸引粉丝的微博, 在转播人数较多的相关页面上植入广告, 放入游戏链接, 实现盈利。

(三) 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力, 在这一法律的有效保护下, 微博的粉丝们在微博上畅所欲言, 微博平台聘请的名人以及各行业的精英都在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发布“权威性”微博, 微博平台出于盈利的目的会对能够产生“蝴蝶效应”的微博内容推波助澜, 而我国的网络监督部门出于微博言论自由的考虑, 只要其内容不涉及反党反国家, 就不会对其进行干预。

(四) 微博用户缺乏必要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对周围事物、他人的行为或思想、自己的行为或已完成的思维过程等重新审视进行的批判性回顾、分析、检查和再思考。通过反思可以提炼经验、总结教训, 使认识逐步深化或得到新的思考问题的起点, 并达到调整已有认知结构。微博的粉丝们每一次被当做无价的有效传播工具之后, 根本就不会去反思自己之所以轻信虚假信息并且转播虚假信息的原因, 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会改变, 认知结构不会优化, 以后的日子里一旦失真的信息吸引了自己的眼球, 那么他还会成为无价的失真信息的转播者。

三、微博时代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弘扬诚信之风, 加强诚信社会建设

就我国的整体情况而言, 弘扬诚信之风、加强诚信社会建设,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微博时代, 微博顾客的忠诚得以建立的关键因素是顾客对其产品或者服务的信赖以及微博平台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 各大微博平台要严于律己, 不要因为一时的利润, 而操作所谓的“新奇鲜”。微博时代每一个人既是“主人”也是“客人”, 作为“客人”他们是微博的忠诚顾客, 作为“主人”理应在发布微博之前反思自己的行为, 审视自己的微博内容, 保障自身微博内容的真实性, 保证以诚待人, 从而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诚信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 加大对失真信息的监管打击力度

各大微博平台基本都设置了信息监管措施, 例如新浪微博建有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及微博辟谣的官方账号。但众所周知新浪的专区位置并不显著, 一般用户知之甚少, 而且所曝光的失真信息量甚少, 打击力度更是小得可怜。从有效打击失真信息这方面考虑, 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防范与处罚措施, 适当地加大惩处力度。微博用户也要从自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 一是保障自身所发布微博信息的真实性, 二是就自己所关注的微博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审视。

小结

微博时代任何人都需要利用微博进行交流, 进行思维的碰撞, 如果能够恰当地把握微博的运用方式和运用目的, 微博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臣, 反之, 虚假失真信息泛滥, 微博就会失去自身发展的空间, 微博用户也会深受其害, 所以, 不管是微博平台、还是微博用户、还是政府机构, 都应审慎对待每个微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骆燕玲.以“人民微博”为例浅析微博传播优势[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0 (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 (01)

微博——数字时代的营销新平台 篇10

伴随着微博的日益升温和火爆, 它的出现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也改变了市场的游戏规则, 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新的平台,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微博来实现与顾客、尤其是数字牛仔们的互动与交流, 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因此, 如何利用好微博助企业营销一臂之力, 做好与数字牛仔的沟通与交流, 打造与数字一代的黏性营销, 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课。

一、微博

微博, 即微型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SNS (Social Network Site) 形式,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零门槛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无论明星还是草根, 都能够利用简单的140字的微博, 实现情感宣泄, 与好友分享生活点滴, 分享与传播信息。

二、微博营销优势

微博这种新兴的网络应用模式由于其操作简便以及多平台并存的特性, 使之成为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IM等四大产品优势之大成者。较之传统网络营销模式, 具有如下优势

1. 成本低廉。

成本低廉是微博营销较之其他营销模式最显著的一个优势, 无论是媒体广告, 还是市场推介活动, 都需要企业支付高昂的成本, 而微博营销, 使企业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企业不需建立与顾客沟通的平台, 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企业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不需要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 而是以“One To N To N×N”的模式, 让消费者自愿地以口碑传播方式实现信息传播的几何级放大, 从而有效提升营销效果, 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同时企业还能快速而又容易得到关于营销活动的直接反馈, 并对营销活动进行监测和调控, 从而进一步节省了时间成本。

2. 传播性强。

对于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的用户, 无论是在餐厅、地铁还是在咖啡厅, 微博控们可以轻松的完成微博的发布, 因此, 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十分强大。当突发事件或引起关注度高的大事件发生时, 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 其即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 都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媒体。当年流行音乐天王麦克·杰克逊猝逝的消息, 早在全球电子与平面媒体还未来得及处理这则特大爆炸性新闻时, 微博鼻祖Twitter就已拥进上万条相关资讯, 迅速让这令全球粉丝心碎的逝讯传播至世界各地。

3. 交互性强。

在微博平台上, 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 又是受众, 两种角色相互交错, 极大地提升了多方交流的互动性, 而且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交互性, 增强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一种超越买卖关系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同时也促进了口碑传播。微博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同所有粉丝或被关注的人进行即时互动, 而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 使得微博用户的黏性越来越强, 使企业更容易和目标公众形成有效互动, 营销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4. 精准性强。

由于只有对企业感兴趣的用户才会关注企业的微博, 因此受众都是企业的相关用户, 企业可以对有潜在消费能力的用户进行关注, 观察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同时, 企业在微博上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也能引来对企业感兴趣的用户的关注, 成为企业的粉丝。而这些人都是企业最直接的目标顾客, 企业与他们在线互动沟通, 就是对市场最直接的了解和掌握, 无论是收集市场信息, 还是品牌传播, 面对的都是最精准的目标消费群体。

三、微博的商业价值

1. 企业发布信息的平台。

微博之与企业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海量用户和海量信息的平台, 可以成为任何企业的新闻、产品、文化、形象等各方面信息的宣传和推广的平台, 还可以成为为顾客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及反馈的平台, 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对外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途径。拥有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一直是互联网巨头Google的野心和梦想, Google开发安卓系统就是为了实现能够拥有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的目的, 而诸如Twitter、Facebook等微博的出现, 轻而易举的便实现了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 这让Google始料未及, 于是Google不惜耗巨资搭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 推出了Google+。赢得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是微博等社交媒体之外的其他媒体无法实现的事情, 而一旦拥有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 企业便可实现信息催发信息、用户催发用户的效果, 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以打造企业及品牌的知名度。

2. 利用意见领袖增强信息影响力。

微博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信息传播权利在下放、分散的同时也在加剧信息传播权的进一步集中, 特别是名人微博实名认证制, 造成微博成为意见领袖的群英会, 加V认证的博主, 成为粉丝竞相追逐、关注的对象, 进一步加剧了微博信息传播的中心化, 微博信息和意见流日益为微博意见领袖所掌控和引领的倾向。微博意见领袖的粉丝圈和关注圈既有不知名的草根网民, 又有颇具影响力的其他意见领袖, 而且意见领袖间的关系密切、互动频繁, 意见领袖的信息和意见很容易为其他意见领袖所转发、评论。因而, 容易造成信息更大范围的扩散传播。企业如能利用好意见领袖掌握第一手或独家的信息, 处于舆论源头的位置的便利条件, 发布关于企业动态的各种正面评论和见解, 比企业官方发布消息更能得到公众的信任, 可以起到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的形成就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更深。

在微博上进行信息传播, 用户利用自身关系链的影响会辐射到更多的受众, 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广更深。在社交化媒体出现之前, 以往的信息传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都是单向而一步即止的。而社会化媒体的关系链打通了人际传播的快捷渠道, 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转播按钮就可以快速将信息转发或分享给周围的朋友, 如果他们感兴趣, 便会再一次转发、分享和关注……如此继续下去, 经过无限次“转发、分享或关注”后, 所波及的人数越来越多。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如同原子核裂变一般, 由一个人传播给一群人, 再由一群人中的一个人传播给另外一群人, 信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无疑, 微博的这种蒲公英式传播, 空前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正是微博的这种蒲公英式传播成为企业官方微博的重要营销手段, 企业可以有效利用微博的这一特性, 让自己成为蒲公英式传播的信息源头, 利用整体优势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信息可以多次到达用户, 形成持续的影响, 加深用户印象。

4. 创意征集的平台。

微博对企业而言, 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品牌推广渠道, 微博用户的力量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如何设计产品, 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让产品的销路更好呢?微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企业通过微博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 用微博征集消费者对产品的建议, 让粉丝成为产品的设计师, 贡献给力的创意。然而, 由于消费者的使用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企业的研发中心, 从而导致产品设计和消费者需求背道而驰的现象仍旧屡见不鲜。现在微软操作系统为什么每次开发出来都会提供下载链接让众多用户下载试用, 然后反馈给微软及时改进, 从而开发出用户体验度极高的系统软件, 而对于苹果而言, 操作系统总是藏在深闺之中, 生怕看见生人, 所以苹果系统的受众就要低得多, 所以和用户交流对于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而如今的微博营销就能够让企业和用户之间搭起瞬间沟通桥梁, 帮助企业获得第一手的用户反馈信息, 征集创意, 正确制定产品研发方向和企业发展方向。

5. 消费者沟通和服务的平台。

营销的本质就是和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 把信息有效传递给消费者, 而沟通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接触到消费者, 如果消费者正在看电视, 我们就必须出现在电视上, 如果消费者在等地铁, 我们就要出现在地铁站, 同理, 如果消费者在使用微博, 并且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其上并成为微博控, 我们就要学会使用微博作为和他们接触的沟通的工具。如果我们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甚至都没有和消费者出现在一个平台上, 那么所谓的沟通与服务将会成为镜花水月。因此, 企业应该通过微博互动, 能够了解微博上真实的声音, 帮助企业迅速接触到消费者心理、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 获取市场动态, 及时搜索并掌握这些信息, 使微博成为与消费者沟通和服务的平台。

6. 成为企业危机公关工具。

数字时代, 微博为企业的公关增加了新途径。无论任何企业和品牌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 对于企业来说, 通过恰当的处理很容易将这些负面信息转化成正面信息, 特别是一些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所发布出来的负面信息, 可以通过公关手段, 通过辟谣, 用正面信息的反击来达到将这些有害信息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而微博传播的即时性和快速反馈机制, 注定了微博在危机控制中以“及时性反应”制胜, 能够有效的降低负面信息所带来的风险, 成为危机公关的重要工具。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 谁第一时间发言, 谁就能抢到发言权, 藏着掖着只会把事情越描越黑, 同时会降低公信力, 而一旦公信力受到了质疑, 那么即使再好的危机公关也难以挽回声誉。诚然, 微博只是一种工具, 但运用得当, 就能顺利和目标公众沟通, 让公众乐意接受, 化危为安。

结束语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数字一代消费者, 传统的营销方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微博的出现不是一时的流行,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和平台, 这就要求每一位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正视并参与到微博营销中来, 做好与消费者的即时沟通与交流, 抢占数字时代的营销新平台, 否则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参考文献

[1]姚正凡.微博——企业形象宣传的利器[J].商场现代化, 2011, (3) .

[2]石丹.PPTV陶闯:更好沟通更好管[J].商学院, 2011, (10) .

微博时代的公义救赎 篇11

周文彬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国土资源局胡集中心所原所长,一个芝麻大的基层官员。他说的“艰难的决定”乃是指“到亳州市纪委自首并检举受贿人”。他另类在于,以微博为媒介,将自首与检举的全过程向公众直播。

4月13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周文彬踏上自首之路。亳州市纪委受理了他的举报,却举重若轻,将此淡化为“很正常地反映问题”。等他离开亳州市纪委,记者多次拨打其手机,始终无人接听。联系起此前他的预言,“无论如何我都不得善终”,看来早有思想准备。

随后,反击战打响。利辛县国土资源局称,周文彬曾因生活问题被免去职务,他不服此决定,多次向上级反映而无果。亳州市纪委副书记程效光对媒体表示,周文彬的行为有“作秀”的成分,委婉一些的批评,则称周文彬的举措为“行为艺术”。

作秀也好,行为艺术也罢,只是一个形式,就像一袭长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里面包裹了千姿百态的鲜艳生命。周文彬如此抉择,近乎迫不得已。之前他数次举报,皆无功而返,无奈只能行此下策,事先高调张扬,背负作秀之恶名,拉上无以计数的公众陪绑,与他一同走入亳州市纪委的公堂,一来可以壮大此事的声势和影响力,二来,待他名声大了,他所检举的官员对他的打击报复行动也许会有所顾忌和收敛。作秀因此成為一种与公权力博弈的手段。

有评论认为,在一个法治精神得不到基本保障的社会,每一起冲突最终都将沦为赤裸裸的权力博弈,沦为受害者与公权力锱铢必较的艰苦谈判。因为在权力之剑的残酷凌虐之下,所有的规则和程序必将支离破碎,法律就像沿街叫卖的白菜南瓜,被视为功利主义的筹码。绿豆一般的普通事件,只要经过渲染、炒作,扩大化、政治化,即可要挟政府,与之议价。在此语境之中,作秀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在“政治菜市场”讨价还价之际,故意高扬的嗓门。

说白了,作秀与举报,乃至与维权、与慈善的关系,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它们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作一场举报的秀,重心应在举报,而非作秀。

周文彬必须感谢他所置身的网络时代。倒不必说倒退五百年,五十年,就是倒退五年,他这场举报秀,恐怕断难践行。

那时,中国还处于博客时代;如今,则高歌猛进,飞入微博时代。

博客与BBS曾作为求助、揭黑的举报平台而风行一时,然而,相比微博,前者实如老牛破车。江湖有言,千破万破,唯“快”不破。微博的“快”,不仅指信息更新与传播的速度,还指向信息交流的最大化,以及声应气求的最公开化。公开与公正,某些时刻,可将一字之差变成一步之遥。

试想,假如周文彬在新浪博客,而不是新浪微博,直播其自首与检举过程,能够激起多大的风浪?博客的意义,更多在于见证与记录;微博则以其标志性的互动精神,弥合了公众与当事人的空间距离,促成公众直接参与貌似遥不可及的新闻生产。当然,若能把这二者联系起来,以微博的便捷配合博客的厚重,犹如倚天剑撞击屠龙刀,政治吸星大法加上三尸脑神丸,则神功大成,无往而不利。

微博时代的口号是“围观改变中国”。改变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尽管我们不能担保,这改变只朝向光明的一面,而拒绝黑暗的一面;只朝向正义的一面,而拒绝混乱的一面。微博的使用者,从最初的媒体人与公共知识分子,扩展到高官与草民,扩展到广告商与像周文彬这样的举报者。若无微博,周文彬的举报之路必将是他前两年的悲剧延伸;借用他的话,正是微博直播,改变了他后半生的路向——且不说那是不是捷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举报模式。如论者所言,微博自首是一场“围观时代”的自我救赎,我们只希望这不仅是周文彬个人的救赎,还是这个国家的公义救赎。

微博引导的“自媒体”时代 篇12

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曾准确地概括出媒体变迁过程: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丹·吉尔默所说的旧媒体,指的是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随着网络出现,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逐渐向电脑、手机等新科技工具转移,这就是新媒体[1]。然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并没有太大改变,仍然维持少数媒体向多数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自媒体时代,个体成为活跃的发布者与接收者,自媒体网络平台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新、旧媒体下的受众通过媒介形式的更新被解放出来,成为信息接收、生产、传播、共享的共同体。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变为“点到点”的传播[1]。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受众最终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出现多数媒体向多数受众传播的模式。每个网络个体都能成为一个媒体,独自从泛滥的网络信息中获取资讯,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公之于众。例如在SNS类网站、视频空间,以及当下最为流行的微博中,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浏览某人的信息空间,作为个体的网民就可以在网络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主流媒体都会从个体网民中获取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加以传播。自媒体时代的新兴媒介让每个人都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

微博,这个2006年新生的网络技术吸引了人们眼球和众人的参与,它成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它提供了一个广阔庞杂的信息空间,里面有爆炸性新闻、无人问津的小新闻、交通状况、天气预报、商场打折、饭店预订、个人心情、呓语……对比门户热点新闻,这里无数的信息就像一条跟在热点新闻后面的长长的“尾巴”,这里总有能搜索到的信息。旧网络媒体时代,80%的人关注着20%的热点新闻,新网络媒体时代,80%中的人慢慢分化出来浏览80%的非热点信息,微博这样的自媒体似乎打破了传统的“28法则”。人们越来越关注热点新闻之外与自己生活兴趣相关的其他新闻。这就是《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的:“观众们正在转向另一些东西,一些纷乱而又模糊的东西……它们是除热门之外的‘其他东西’。”微博提供了人们转向个性化信息的可能。

基于自由开放即时的基本框架,微博展示了几个新网络媒体时代的特性。

1 便捷性将平民与精英拉到了一条线上

在微博上,有140字内容输入限制的规则,这样激发了更多以前只浏览不发言的受众开始传播自己的想法,爆发性地产生出更多的原创内容。新、旧媒体下只能接受意见的“沉默的大多数”通过微博这种新兴媒介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每个人的传播欲望在浩瀚的微博广场上得到满足。尽管信息高度碎片化,但是微博中不间断的信息交流能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报道和传播。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微博成了个人生活记录者,时间缩小到按分钟记录。用手机短息或电脑来随时留言或回复,增加了用户间的互动。在新浪微博中加“V”可以被认为是某领域的意见领袖,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加“V”,这意味着普通的民众有了同意见精英们共同发布重要信息的可能。

2 即时性展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趋势

印度孟买恐怖袭击、四川汶川大地震、伊朗总统大选、纽约哈德孙河撞机事故……这些重大新闻并没率先出现在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而是从微博无数不起眼的信息中冒出,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途径现在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博客中国网CEO方兴东在出席“2009中国第二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时提出了“即时时代”,由于电脑不好随身携带,传播始终有一定时滞。方兴东预言,未来三到五年,互联网将步入即时网络时代,即以手机为媒介,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通过手机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订购商品,与网络、他人做到实时互动[2]。从现在的微博功能看来,它可以成为“即时时代”的先锋,发生在微博中的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微博成为发布者的个人即时广播,易操作性、便捷性和即想即发的特点,让个人信息更加快速地传播到有网络的地方,并且信息具有最广泛的传播场所。依靠即时的特点,微博围绕个人形成了信息、观点、评论、讨论为一体的意见群落,加速了公众事件的传播效果,增强了意见领袖的地位功能。比起发展多年的即时通讯,更完善的微博能完成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新媒介微博让网络传播环境变得立体起来。实时搜索成为各个网络巨头的发展的重点,交通实况信息、酒店预订、商场打折、电影预告等生活信息,地震、恐怖袭击、飞机失事等突发新闻,人们不满足于事后回顾,而要每时每刻地追踪,实时搜索迎合了现代人随时获取信息的需求。虽然海量的信息中如何搜索到用户需要的关联性信息正在困扰着技术人员,但新媒介已经把人们带入“即时时代”。信息获取速度的加快,会提高人们的效率,从而可能缩短事件历经的时间,相对于信息传递缓慢的时代,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数量会增加。

3 意见领袖地位加强,数量增加

有人说微博意味着全民意见领袖,微博只是提供了一种让普通人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微博形成了更多的人际圈,让意见领袖的数量增加,多了许多草根意见领袖。博客用户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写出来的内容其传播受众并不确定;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关注”,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明星效应的传播更加巩固。在微博中所有名人不断地更新状态,追随者每时每刻接受着“熏陶”,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拉近了意见领袖与追随者的距离。虽然大部分名人对于追随者的留言都不回复,但是他们不断更新的夹杂任何观点的生活状态都影响着浏览者。语录体形式编成的《论语》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的文献,精妙平实的短语亦可包含精神广博的思想,微博发布者同样需要思考如何将思考后思想转化成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微博就为人们提供了即时即刻表达智慧火花的平台,让发言者能随时与任何参与讨论者互动。

麦克卢汉在“后视镜”观点中说:“如果看后视镜的时间太长,只看新媒介和旧媒介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会迎头撞上没有看见的、难以逆料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死死地盯着前方不动,眼睛里看不到、脑子里想不到我们来自何方、曾经去过何方,我们就不可能知道正在向什么方向前进。”他暗示对于媒介的发展,要把握好利用历史与规划未来的尺度,过犹不及。质疑者认为微博存在许多致命问题,如何盈利、无用内容过多无法管理、安全难以保障等。在一次美国旧金山举行的Web2.0峰会上,Twitter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回避了许多人关心的关于盈利模式的问题,不过他说:“我们认为,Twitter有许多赚钱的法子,从广告到为企业用户提供专业服务都行。但我们今天97%的精力是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实在的回答预示着微博必能完成一种新媒介创造一种新环境的使命。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发言平台,每个“自媒体”都将信息细化,传统媒体不能再在新闻领域“只手遮天”。“自媒体”的突出代表就是“微博”,微博用户在自己营造的碎片化空间内互相传播信息,信息量增加和传播速度呈几何化发展,“自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罗斌.网络传播中的自媒体研究[J].新闻世界2009,(2):85.

上一篇:AlN下一篇:多决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