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运维

2024-07-31

移动运维(精选4篇)

移动运维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东莞移动网络运维成本的特点及其现状, 提出网络运维成本优化的新方法, 即以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集中代维为核心的“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 从而实现提升成本资源使用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集中代维

一、研究背景

3G牌照发放、电信运营商重组后, 通信行业开始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 通信市场发展也趋于成熟和饱和, 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东莞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且通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东莞移动公司 (下面简称为“我司”) 为有效应对不利的环境影响, 对市场投入明显增加, 公司总体成本资源偏紧。收缓支增的背景下, 如何做好成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尤其是避免成本占比较大的网络维护费用惯性增长, 把更多资源投向市场竞争领域以保持公司市场主导地位, 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司的难题。正如李勤、曹精明 (2006) 指出, 如何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成熟期企业理财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运维成本的特点及其现状

2008年起集团公司高瞻远瞩地提出低成本高效运营的战略要求。低成本高效运营强调资源的使用效率, 尤其强调建立基于效率的业务开展模式, 因为业务开展模式基本上决定了成本发生的灵活性。当前我司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的主要问题, 在于公司业务模式的不灵活或僵化, 带来成本的刚性增长。就网络运维来说, 由于多网协同运行, 网络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网络维护工作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导致成本惯性大幅上涨。以2010年为例, 对比网络维修费、网络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当年网络维修费增长率高达19%, 而网络资产增长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却分别只有10%和1%, 网络维修费与资产及收入的增长率极不匹配。网络运维成本增长过快, 逐步挤占利润空间, 需要引起重视。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网络维护策略及提高维护模式的灵活性, 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成本的刚性扩张。

三、网络运维成本优化新方法

在对网络运维成本进行深入诊断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以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及集中代维为核心的“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成本优化策略。

(一) 精简代维

根据全球上百家大型公司关于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 按照投资项目的不同作用可将项目分为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四种。通过对项目或项目群的投资进行优先级评估, 可得出使投资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最佳财务资源组合矩阵, 矩阵中四种项目资源投入占比范围为60%-70%、10%-20%、10%-20%及2%-5%。借鉴该思路, 我们从对提升网络性能的影响程度和对保持网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组织网络线条专业人员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打分, 并依此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分类, 由此得出我司的网络运维资源投放矩阵。矩阵显示, 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项目分别占54%、10%、21%及15%。总体而言, 我司网络运维资源投放基本符合“最佳财务资源投入组合矩阵”, 但低值型项目成本占比过大并挤占战略型项目成本。尽管低值型项目是必须的, 它能弥补其他类型项目在界面衔接上的不足、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但过大的投入比例, 显然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我们应慎重考虑网络资源投放的合理性, 建立网络代维项目必要性评估体系, 在公司预算紧张时应适当减少低值型项目投入, 预算宽松时也应考虑优化资源在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分布, 以提高网络运维资源的效益。从公司收入增长缓慢及网络运维管理现状出发, 建议对低值型项目采取逐步调节、压缩措施, 初步将低值型项目占比调减至7%-10%, 此项可节约网络运维费用近千万元。

(二) 精准代维

纵观全球大电信运营商, 基站维护模式经历了撒网式维护、分级式维护及差异化维护三个阶段。撒网式维护是指不区分基站自身状态及价值等一律实行同样频次的维护, 分级式维护是指根据基站的重要性实施不同频次的维护, 差异化维护不仅考虑了基站的重要性, 也考虑了基站自身的状态, 对某些故障发生概率低且重要级别不是非常高的基站实施全封闭式维护。相比撒网式维护, 差异化维护能实现代维费用的精准、高效使用, 有效降低网络维护成本, 我们称之为精准代维。下面以基站代维为例, 阐述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等问题。

1. 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

并非所有基站都可以取消或减少维护次数, 比如超重点基站, 因为其所承载的话务量及战略性质等, 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导致基站退服。我们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确定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一般用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衡量。我司按照“基站如果退服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程度”所作出的“一般、重点、超重点基站”的传统分类方法仅考虑了风险的影响程度, 缺少对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为了量化风险, 我们引入了“故障年发生次数”作为基站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根据对全网近4年间曾经发生过故障的基站的风险测评结果, 我们得出了“基站风险评估矩阵” (见图1) , 其中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占比为89.43%。由于可接受风险不会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 因此, 我们可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实施精准代维策略。

2. 精准代维的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

公司现行的维护模式为“季度巡检+抢修”, 从精准代维的成本节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我们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 采取取消巡检、仅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抢修的维护方式。原有模式下, 基站代维的定价属于包干定价, 即不区分基站状态及上门次数, 统一规定每类基站每月维护包干费用。与原有模式相比, 精准代维取消巡检, 整体代维工作量将减少, 代维商的人财物投入也相应减少, 因此有必要重新确定计价模式。为体现更为合理的价量对应关系, 建议采取按照代维商提供服务次数进行计价的方式, 单次费用可参考“历史代维费/历史上门总次数 (故障抢修次数+巡检次数) ”进行调整定价。经测算, 在该定价模式下, 只要基站的年故障次数≤5次, 则精准代维模式的年维护费用将较包干型费用较低;而根据历史故障次数统计结果, 年故障次数为3次及以下、4次以下、5次以下的基站占比分别为85%、93%和99%。由此可见, 如果采取精准代维模式及按次计价方式, 相比传统包干定价方式更具有成本节约优势, 预计每年至少可节省成本500万元。

(三) 高效代维

将运维工作外包能有效解决公司自有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和维护工作不断增加的矛盾。通过运维外包, 推进低端设备维护工作社会化, 将现有的维护力量集中到高层次的网络维护和优化调整等工作, 实现进一步提高公司网络质量的目的。理论而言, 在网络维护规模达到一定临界点后, 代维外包的成本投入将少于自维的成本投入, 从而产生外包效益。

基于上述原理, 在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及业务增长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新技术及新业务对传统网络维护不断带来冲击的时候, 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行和维护工作纷纷采取了专业化、低成本的外包模式, 网络运维外包发展迅速。纵观电信运营商的运维外包, 有自维、自维+代维、全网运维外包三种模式, 且三种模式各有优劣。目前我司的网络运维模式采用部分代维与部分自维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度控制人力资源规模, 尤其是控制低端重复劳动人员, 提升单位人员工作效率, 降低运营总成本, 同时有利于储配关键技术运维人才;其缺点在于外部成本仍然较高。近年, 我司越来越重视加大核心层自维力量的比例, 提高核心运维能力, 同时也希望借此降低代维成本, 但这过程也碰到一些问题, 如代维与自维工作内容的界定欠清晰、模式转变后维护成本未能下降等。高效代维旨在针对自维与代维的优缺点,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提出进一步合理地提高自维比例、降低运维成本的优化思路。例如, 网络部门对年度内计划开展的45个网络维护外包项目进行梳理, 从维护内容和掌控核心技术的角度, 成功梳理出13个可提高自维比例的运维项目。但并非所有能够从代维转自维的项目都具有成本效益, 为从效益量化的角度评估网络维护项目代维转自维的可行性, 我们对上述13个项目在不同运维模式下资源投放的差异进行了测算, 结果显示只有10个项目在转变维护模式后可节约网络维护成本, 每年可节约成本约400万;其他3个转变模式后没有节约效应的项目则继续维持代维模式。

(四) 集中代维

规模经济效益理论认为, 随着规模的扩大, 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 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 即“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面对我公司不断扩大的网络资产规模, 我们是否可通过集中化管理的方式, 将分散、有限的网络运维成本进行跨专业的统筹使用,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带着疑问, 我们深入对比“分工作类型外包、分专业综合外包及跨专业综合外包”三种逐步深化的运维外包模式, 对比分析发现, 随着集中程度的不断深化, 跨专业综合代维更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达到电信运营商和网络维护供应商双赢的效果。

在对近四年网络运维项目深入梳理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集中代维整合的基本思路, 即按专业集中、按供应商集中和按维护对象集中。以维护对象集中为例, 新的基站集中代维项目涵盖了以往三个项目的维护内容:基站主设备及配套设备代维、网络测试代维、无线网优硬件调整。对比集中代维前后的成本变化, 单位基站维护费用降低15%以上, 可见集中代维对于控制单位基站维护成本方面有明显效果, 而且通过对比集中代维前后掉话率及基站退服率等指标, 发现集中代维模式对网络质量没有影响。无论对我司还是对代维供应商, 集中代维都是一个新课题, 集中代维模式要求我司对网络线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提高对集中代维项目管理协同性;同时也需培育集中代维市场, 始终把握集中代维整合模式的话语权, 引导代维供应商进行代维服务模式转变。

四、结束语

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构建, 是网络代维模式的一次创新,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所提出的精简、精准、高效、集中的代维管理方法, 通过精细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 达到改变业务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灵活性的效果。经测算, 按照整合型代维模式对我司代维工作进行管理优化, 在网络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 年节约成本近两千万元, 这为我司有效应对环境挑战、解决资源困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作为前瞻性的网络运维管理模式, 具有易于理解、容易复制的特点, 可在系统内进行推广, 实现网络运维管理精细化及效益突破, 这将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勤, 曹精明.基于企业成熟期的理财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 2006 (05) 下:80-81.

[2]杨崇豪, 石岩, 孙垦.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量化方法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 (06) :85-87.

[3]刘璇.规模经济理论与厂商规模无关论[J].经济问题探索, 2005 (12) :133-135.

移动运维 篇2

从2014年国内三大运营商财报分析中可以看出, 三大运营商的主要收入由语音转向数据。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受到OTT的激烈竞争, 逐渐被管道化。财报显示, 2014年, 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090亿元, 减少467亿元;数据业务收入2531亿元, 增加462亿元, 增长22.3%;其中, 中国移动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15.1%, 收入同比增长42.9%。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流量收入341亿元, 增长50%。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收入1058亿元, 增长17.9%。

传统语音、短信业务收入急速下滑, 数据业务的增长未能填平语音业务的亏欠, 这是运营商营收减少的重要原因, 而支撑数据流量高速增长的网络投资和管理网络的成本不断增加, 运营商遭遇“增量不增收”。

面临互联网业务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 传统电信运营商受到原有竞争对手 (运营商之间) 和新的市场竞争对手 (如OTT厂商) 的双重挤压。运营商如何在变革中致胜?

如何让管道“变现”

互联网时代, 运营商目前最重要的是抢占数据业务服务质量的制高点, 控制管道, 按质定价, 利益共享。首先是保障, 一张高质量高性能的网络是运营商数据业务运营的基础, 在此之上实现对移动互联网各种OTT应用的质量和用户业务体验的可视、可管、可控;其次是合作, 与OTT企业、内容提供商合作发展, 创造竞争环境, 鼓励高带宽、大流量应用迅速发展, 提高管道的核心地位, 让行业各类玩家意识到业务质量的重要性;第三是转变, 主动进行运营模式革新, 从以网络性能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同时挖掘管道中的数据价值。

对于面临转型的电信运营商, 中兴通讯提供下一代运维服务理念。如图所示, 它是以商业价值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的自顶向下运维体系, 可实现网络运维智能化, 提升提升网络运维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提升网络运维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同时可实现用户业务体验的可视、可管、可控。该体系包括四层:智能运维、业务运维、体验运维和价值运维。对应两大方案:智能运维管理服务方案和业务运维管理方案。

智能运维管理服务强调一体化

中兴通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是集组织变革、业务流程演进、工具改造等服务方案要素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组织架构上要实现扁平化和集约化, 依托完善和规范的运维支撑系统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集中化运作, 进行全程全网的调度和管理, 改变“各自为政”的建设和维护模式, 逐步实现网络资源和网管支撑系统的合理分布。

●在业务流程上面, 立足新时期网络运维特点和智能化运维支撑系统服务优势, 以服务品质为核心建立并管理好基于Etom、ITIL国际标准框架下的运维流程。

●在系统和工具支撑方面, 适时引入创新运维平台、融合多厂商、多制式的智能维护工具, 并采取新时期网络和服务需求相适应移动、准确、主动为特点智能运维模式。

业务运维管理服务强调用户体验

中兴通讯业务运维管理服务, 以工具和流程为基础, 为运营商提供跨越业务层、用户层到商务层的管理服务支撑。

●全面且精准的业务质量管理

丰富的业务质量KQI建模经验, 可对各类热点业务 (网页浏览、在线视频、应用下载、即时通讯等) 建立多维监控模型, 实时掌握业务质量情况。

六种定界定位分析方法, 跨越业务层、网络层的多维钻取分析, 实现用户投诉自动定界至问题网元 (终端、基站、SP、无线、有线) 。

●零距离感知终端用户的真实业务体验

丰富的用户体验CEI建模经验, 准确评估、实时发现并处理用户体验问题。

用户投诉与用户流失趋势预测, 预测准确性达70%。

网络NPS管理模型, 结合流程、工具和组织提高网络NPS。

●价值运维, 科学方法论支撑市场运作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终端分析和精细化运维/运营策略, 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更为合理的网络价值和网络成熟度评估办法, 网络管理有的放矢。

150个

移动运维 篇3

运营支撑系统 (简称OSS) 是一个综合的电信网和电信业务的运营管理平台, 同时也是真正融合了传统IP数据业务与移动增值业务所需的支持平台。

OSS是实现一体化的电信运营商、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持系统, 其组成部分为网络维护、系统管理、服务计费、账务管理、客服等。运营支持系统下子系统间通过统一有效的总线进行通信。它是电信运营商在开通业务、业务保障、资源优化和网络管理的重要依据。对电信各大运营商运营的质量管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 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 (PM) 顾名思义对项目进行管理。它是对项目相关的全部工作进程在有效的资源环境下, 利用系统的方法、观点和理论进行管理。即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指挥、调用、控制和评价, 从而达到项目的最终目标。这套技术方法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通常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有:微软的Project、Primavera公司的P6等。为系统软件的开发提供提供了一套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案。

3 项目管理在移动OSS维护实施的应用研究

3.1 实施范围及实施步骤

在移动OSS运维项目的实施决策模型中, 实施范围及实施步骤应用研究, 以X省为例, 利用项目管理中的九大知识体系整理出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项目管理的软件工具使用微软公司的Preject 2010。首先, 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 分析各个决策的影响因素, 包括国际运维的发展情况、X省网络运维的发展情况及集团公司的运维思路。然后审核运维过程中的技术层、监控层、维护层是否统一化, 确定实施方案。集中化后提高实施的工作质量。

项目方案的实施包括对过程、时间、质量、人力资源、风险的管理等。项目小组成立后, 及落实人员的配置, 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以及项目设施、流程、基础资料着手准备, 制订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实施过程通过测试点, 了解各标准局、总线等;继续优化管理制度及实施流程并在关键阶段设立里程碑。各项管理内容可通过project细化并绘制甘特图, 一步一步得进行, 直到整个过程基本实施完成。

3.2 在移动OSS运维的应用研究

运营支撑系统运维质量的好坏直接和运营支撑的手段密切相关, 它能为各个部分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指标 (网络质量、效率、反应速度等) 。OSS共有三个面向客户的端到端的服务管理层:客户服务层、业务管理层、网络及系统管理层。目前, 电信运营商的运维支撑系统由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每年运营商的运维支撑系统的项目众多, 由于各个合作伙伴的不同, 针对现有的OS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其开发过程中各大子系统间的接口多样化, 很难实现统一的接口;再者, 由于各厂商由于自身有自己的技术标准, 对电信行业提出的新行业技术标准OSS 2.0还不能达到共识, 实现不了统一的标准等难点, 所以就必须要有统一接口规范, 制定行业标准及系统的总体规划, 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通过项目管理知识, 能为多个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根据X省公司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特点, 把项目周期划分以下5个阶段:前期研究、可行性分析、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进行过程、项目收尾与结束。项目管理应用于运营支撑系统运维中应用可归纳为:

1.为公司层面构建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的框架支持, 增强了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管理意识, 统一对项目管理的认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标准细化了项目的流程及规章制度。

2.在项目规划过程中, 能依靠项目管理的模板, 快速制定工作分解、时间进度、资源使用、成本预算、工程质量计划等。同时, 在执行项目时, 能参照其模板, 对拟建、在建的项目的完成指标进行统计。

3.项目验收后, 能为项目的实际效益进行评估分析, 对每一步的项目审计过程进行勘查。

4 结束语

移动运维 篇4

1.1 变电运维数据应用现状

设备数据是电力行业应用得最广泛深入的数据类别, 包括在线监测、状态评价、风险评估等。对于变电部门来说, 设备的台账、状态、缺陷报告等数据最值得关心。但目前而言依然存在设备台账不准确, 两票记录不能自动转化为设备维护周期, 维护工作记录不详细、不规范的情况, 这些都造成了数据意义上的“无效录入”。

1.2 设备主人制概述

1.2.1 定义

当前, 变电运行班组模式主要有有人值班变电站和巡维中心两种, 设备主人又称为一站一主人, 即在运行班组中选取有经验、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一个或多个变电站的设备主人, 设备主人负责变电站的设备跟踪, 包括缺陷问题有无按时处理, 设备有无按周期定期检修试验、图纸资料是否齐全准确等。

1.2.2 设备异常记录管理

从2014年开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推行变电站设备主人机制, 为配合设备主人机制的推进, 江门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成立巡视班, 试行变电站第三方检查监督机制对变电站进行巡视, 发现设备缺陷时通知属地巡维中心在4A系统 (MIS系统) 上填报, 对于未达到缺陷标准的异常、隐患及其他管理性问题, 以变电站为单位建立变电站问题汇总表。汇总表将问题分层分区落实到不同专业分部的相关责任人, 由巡维中心设备主人负责跟踪, 并由此形成巡维中心自主管理模式, 到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当前存在的使用问题是巡视班发现的问题都记录在内部网络服务器的EXCEL表中, 数据容易被篡改, 缺乏规范性, 不便于日后查询。随着记录问题越来越多, EXCEL表越发显得臃肿, 打开十分缓慢, 加之网络受限, 录入与查阅调取都有困难, 修编更新时容易因多人同时编辑而导致数据互相覆盖丢失。

1.2.3 设备维护周期管理

设备主人需要跟进的除了综合类问题以外, 还包括设备是否按维护周期进行维护。目前MIS系统可通过工作票模块、设备维护记录模块来查询设备的维护记录, 但不能系统导出, 也不具备到期提醒功能。设备主人还需要自己记录上次维护时间, 对照设备周期来核对未来的年计划、月计划中是否有对该设备的维护计划, 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

1.3 系统的空白

目前,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MIS) 及差异化运维系统等都对设备缺陷分析这一块有系统的记录与分析, 但对那些未达到缺陷定级标准的异常记录还是简单在交接班中记录, 查找统计不便。而对于维护周期, 依然需要专业班组人工录入, 并没有导出分析和提醒功能。因此建立一个大数据分享及分析平台, 同时填补这两方面空白, 为运行人员跟踪、处理问题时提供有力依据,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 B/S结构简介

B/S结构全称为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结构。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性非常容易, 只要能上网, 并且能兼容扩展手机端。

BS架构可以直接放在广域网上, 通过一定的权限控制实现多客户访问的目的, 交互性较强。在这种结构下, 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 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 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

对于B/S结构的软件来讲, 由于其数据集中存放于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 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 也无需进行什么数据同步。对于B/S结构的软件来讲, 其数据是集中存放的, 客户端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单据都直接进入到中央数据库, 不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3 系统设计

本项目搭建的平台包含一个基础大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是windows, 配置运行环境为:windows+IIS7.5+Mysql+PHP, 开通80端口方便手机微信端与站点关联。

在智能手机和微信客户端已经普及的今天, 应用微信公众号作为移动平台入口非常方便, 用户使用手机号码即可认证登录, 特别方便于在变电站现场的应用环境。平时的数据传输流量不会很大, 不怕因带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保证快速实现各种功能。

基础数据库包含用户、组织 (班站) 、变电站、设备信息 (名称、编号、类型、型号、厂家、生产投运日期) , 以此作为数据关键字段。基于同一数据库, 平台包含有三个模块——问题自主管理模块、设备维护管理模块和设备主人模块。

3.1 问题自主管理模块

用户使用网页或手机微信公众号对数据进行编辑记录, 用户发现问题后可以即时录入, 描述问题、归类并拍照片上传, 不再受制于有电脑时才能上报的瓶颈。所属上级班站长利用图片快速审核 (可批量审核) 后, 平台自动发送到后台固化的关联巡维中心或班组责任人员。责任人手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快速获得提醒, 并填写维护处理计划, 在问题处理后由巡维中心人员拍照并回填处理结果闭环。

使用移动端上传的图片自动压缩到200K之内, 最多可实现3张批量上传, 保证清晰度的同时减轻服务器存储负担, 也保证了用户加载时的体验。

责任人需要处理的问题采用“红绿灯”指示, 未到处理期限的绿灯显示、即将到期的 (7天后到期) 的黄灯显示、超过期限未处理的红灯显示。超期计划将持续有突出标记出现在责任人平台上, 持续提醒其尽快处理。

系统具备报表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以班组、变电站乃至责任人员为单位进行查阅, 查询整改数、消缺率、存量问题、不规范记录等, 也可以以设备厂家、型号为类别查询统计缺陷与经验, 还可生成变电站状态排序和班组横向比较, 实现最直观快捷的看板管理。

3.2 设备维护管理模块

利用已有的数据构架搭建变电设备库, 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A类检修、B类检修、预防性试验及二次设备定检周期。该模块包含2个内容:专业班组录入设备的维护记录及设备主人对设备维护的跟踪, 流程如图1所示。

专业班组按期维护, 在本模块记录时间后, 系统自动更新最新一次的维护时间并生成下次维护时间。维护管理模块还具备扩展功能, 用户可根据需要录入处理要点和生成处理经验等。

系统会根据下次维护时间对同一变电站的设备进行逆向排列, 专业班组和设备主人可以随时查看即将到期的设备, 方便跟踪。

3.3 设备主人模块

设备主人模块嵌套在上述两个模块之中, 当满足下列两种条件之一时, 系统会自动推送到设备主人的账号, 提醒其进行跟踪, 并可在系统中发送提醒催促相关的责任班组。

(1) 责任变电站设备距离下次维护日期30天;

(2) 责任变电站存在的异常问题距离处理期限7天。

系统有效减少设备主人的记忆量和出错几率, 更准确地保证设备得到及时维护和消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搭建的变电运维大数据系统字段丰富, 结构简单, 人机界面清晰简洁, 基层员工能快速上手。本系统的应用可以快速推进变电专业自主管理的进程, 数据库维护者无需再在月底进行大量复杂的统计工作, 释放大量劳动力。依托设备主人、自主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大潮流, 该平台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变电站运维数据的不断激增, 生产管理者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数据的记录与存储, 更需要能随时随地将数据综合运用。本文将搭建一个基于B/S结构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将一切重复性的流程固定化、自动化、智能化, 降低人工调用数据的出错率, 同时为系统开放移动端入口, 使得运维人员不必被电脑束缚, 能在现场迅速准确调用需要的数据, 保障安全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变电运维,大数据,B/S结构,移动终端

参考文献

[1]吴卓文.基于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钟勇发.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数据仓库系统研究与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 2004.

上一篇:设计灵感下一篇:通风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