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灵感

2024-07-31

设计灵感(共12篇)

设计灵感 篇1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作活动中, 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形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中国古典美学关于“灵感”的命题和魏晋玄学是相联系的, 既然艺术是天才的表现, 就不否认灵感。按庄子精神解释创造过程:“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去形忘智, 沉思冥想的精神状态是从自然之“道”获取“灵感”的最好途径。除了应有的表现技巧外, 在艺术设计创意活动中, 人们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思维变化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 或因某些元素的激发突然有所领悟, 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各种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发现突然而至, 尤如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这就是灵感。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最后部分向上天做虞诚的祈祷, 祈求上天赐予人类一粒圣灵的火星, 这个火星便是人类的灵感。

波兰著名钢琴家肖邦一生创作了20多首钢琴练习曲, 其中最著名一首是《C小调 (革命) 练习曲》, 创作时, 正在赴西欧途中难以遏止的创作灵感使他在旅途辛劳中仅仅花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事实上, 萧邦早在1830年11月在国外听到华沙爆发革命起义的消息后, 心情非常激动, 创作冲动就时时撩扰着他的心灵, 而一年后, 在赴西欧途中听到华沙革命失败的消息后, 巨大的悲痛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这首钢琴曲正是他内心情感的总爆发。美国芭蕾舞蹈家邓肯在青年时代赴巴黎演出时, 就流连于卢浮宫、巴黎图书馆, 潜心研究古希腊雕塑、莫内-塞利的戏剧表演、卡里亚的绘画等影响, 并且一度专门到希腊山村中居住。倾听希腊山民演唱的古代民歌, 加上尼采的哲学、惠特曼的诗歌和贝多芬音乐的影响, 使她追求身、心、灵三者有机结合, 强调以舞蹈来展示人的生命力。世界著名的画家米开朗基罗在创作罗马教堂壁画的过程中, 为了以壮观的场面表现上帝的形象, 冥思苦想, 没有满意的构思。一天暴风雨过后, 他看到天上白云翻滚, 其中状如勇士的两朵白云飘向升起的太阳, 他顿时彻悟。突发灵感, 绘出了气势宏大的创世纪作品。灵感并不神秘, 当我们长期思索某个问题时, 头脑中便会积累大量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虽然暂时没有找到最佳方案。一旦收到某种意外信息, 就会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在认识上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忽然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是灵感在设计创意中产生火花原因所在。王国维谈到词的第三种境界时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用来描述“灵感”来临前的寻觅过程和“灵感”到来时的审美惊喜, 似乎是恰当的。钱学森认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 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在创意思维过程中, 碰撞火花的灵感会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灵感是艺术设计师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

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象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调出来使用的, 欧洲画家列宾说:“灵感不过是顽强劳动所获得的奖赏。”因此灵感的到来并不是空穴来风, 而设计师们的辛勤劳动是灵感产生的先决条件。在艺术创造中, 任何灵感的产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冥思苦想, 长期寻觅, 艰辛探索, 尤如人民常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这种茅塞顿开, 触发的灵感好象是不期而遇, 突然涌发。实际上在这之前已经有了“踏破铁鞋”作为基础和前提。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 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显然灵感并非神秘莫测, 他是艺术家长期精心构思、艰苦寻觅的精神能量在一瞬间的突然爆发, 它与无意思或潜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 艺术的灵感究竟是什么:“它不是别的, 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 如果不达到完美的艺术形态就决不罢休的那种情况”。我们艺术工作者要在不同的艺术中吸取营养,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古代画家吴道子, 迫于生计曾向民间画匠、雕工学徒、学艺, 后又向书法家张旭、贺知章等人学习书法和笔墨技巧。也自然会产生更多的灵感。《画史汇传》中说他“年未弱冠”, 却已经“穷丹青之妙”。兼收并进, 刻苦钻研, 绘画史上流传“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就是对他的赞美。

二、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对设计师产生灵感有很大的好处

心情愉快, 情绪轻松的精神状态是捕捉灵感的有利条件。对于艺术设计师而言, 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一个愉悦的精神状态, 利于设计创意个性灵感的出现, 因为兴趣会促使他们去获得知识, 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兴趣, 就会自然而然的留意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和事物。正如泰勒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 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李白斗酒诗百篇”, “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笔如云烟”生动记述了李白、张旭酒后诗如泉涌, 遏止不了自己的创作冲动。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创作活动, 为什么在“梦”和“醉”的情况下, 艺术家能突然获得创作灵感呢?这就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 艺术家的个脑皮层暂时从紧张的创造状态中得到放松, 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 突破了常规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 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过程中, 以异于平时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 获得了创造性的飞跃, 顿悟或灵感不期而至。

三、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是创造灵感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依赖于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养, 有赖于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艺术实践。人们常以固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 来对某些事物的现在做出判断, 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事物认识表现上的差异。在艺术设计创意中, 我们常常能够体会到这种由思想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创意行为引出的艺术形态, 显示在生活和设计创意中, 我们一般不太容易感受到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对创意产生的影响, 往往固执起见, 从个人习惯思维出发, 按照那种由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生活习惯和生活经验等因素所形成的思维特点, 来对新事物及艺术形态进行判断。习惯性思维把那种在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了的结论看着是设计创意的基本规律。从不反思艺术表现精神的本质含义。可见遵循规范化的表现过程, 也就是逐渐形成个人对某种艺术认识上的习惯性思维过程。如果我们不能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艺术表达, 那么在艺术表现上就会循规蹈矩, 无法施展和释放出个人在表现上的创造能力。按固有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常常会思维迟钝, 反应迟缓, 阻碍我们去寻找新事物的答案, 有人称这种习惯性思维是“将自己解决问题的大门关闭了”。在这种状态下, 我们应该打破常规, 换位思考, 这对摆脱习惯性思维很有帮助, 喜新厌旧, 也不见得完全就是坏事, 阶段性的再来考虑老问题, 可能就会产生出许多新的思路, 也许会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原型启发在捕捉灵感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也是捕捉灵感的重要途径

原型启发是从已有或类似是事物中得到启迪, 通过联想, 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很多事物都有启发作用, 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示意图、文字描述、口头说明等都可以作为原型, 都能诱发灵感的出现。达芬奇刚开始学绘画时, 老师维罗基奥让他成天画鸡蛋, 他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所画出来的鸡蛋具有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 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 他画出来的作品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我们艺术设计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 也通常从不同的角度来借鉴古今中外之文化, 提炼其中的精髓, 来达到自己的创意效果, 领悟道理来激发灵感是理性思维持续性的结果。“灵感”思维甚至以错觉, 误解的方式在闪光。

五、灵感的出现具有鲜明的偶发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 灵感具有稍纵即逝等特点。它不是神的恩赐, 而是创造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或形象思维形式, 灵感的出现与潜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有密切关系, 但也与自觉的显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紧密相关。朱光潜先生认为:“灵感就是潜意识中酝酿的情思涌现于意识”,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无意识或下意识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因此有创造经验的人都喜欢随时随地携带纸笔, 当灵感一出现, 马上就记录下来, 尽管有时记录下来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形象还不太成熟、或仅具有雏形, 但记下后便有了进一步的思维加工和试验的条件, 有希望获得有价值的创意结果, 灵感和他创意出来的作品, 虽然是瞬间的一个闪念和动作, 但他只产生于优秀和勤奋的大脑, 只有你不畏劳苦地学习和积累, 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索, 灵感就会来扣你的心扉, 成功就会属于你。

参考文献

[1]《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年

[2]《朱光潜美学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设计灵感 篇2

1、Behance

是创立的著名设计社区,创意设计人士可以在上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别人分享的创意作品,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评论、关注、站内短信等)。工业设计方面的作品质量也都相当高,无论是手绘、模型,还是作品集。

2、Coroflot

Coroflot 创建于,和behance类似,属于设计社区型网站,属于CORE77旗下网站。上面的设计师涵盖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时装、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方面的人士,甚至还有专业软件技术方面的3D建模和渲染设计师。

3、Yanko Design

Yanko Design是世界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在线工业设计杂志,涵盖了工业设计的各个方面,有很多前卫的概念产品设计。

4、Core 77

Core77 是美国一个专注于介绍全球工业设计行业信息的网站,创建于1995年,是一个比较权威的工业设计网站。上面发表的文章包括了工业设计作品,工业设计论文,工业设计最新动向等内容,拥有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工业设计粉丝。

5、Design Milk

Design Milk和Core77类似,偏向于工业设计的设计类网站。

6、まとめのインテリア

如何启发色彩设计灵感 篇3

一、从大自然吸取设计灵感

从宏观世界的宇宙空间到我们生活的田野、城市,从沙土、贝壳、砖木到显微摄影提供的微观世界的色彩现象,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色彩源泉,它是我们色彩设计之树常青的根本保证。著名的《国际色彩权威》曾对一组春夏季女装色彩分析为“野生花卉和芳草色彩产生的灵感,使织物染上一处大自然色调”。并曾陆续提出了以下一些色组:热带挞林色和东方色的混合色,冰激凌果子汁的混合色.沙漠、草原、海洋湖泊色,贝壳、沙土、大理石、泉水、漂流木头、雷电闪光等色。注重科学的方法从这国际流行色的预测、色名依据及色谱的组成,同样可看到强调设计师们走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色彩灵感的趋向。教学研究方法之一,借助现代科技的实验手段,使自然色彩、传统色彩为色彩设计的创新服务,是当前国际上一些专业院校及设计师正在不断探索的课题。先选择一批风景及绘画的彩色图片(如丛林小溪、街景一角、田园风光、大山岩浆、麦穗等风景图片及著名的油画、中世纪镶嵌画等图片),对这些图片的色彩加以分析后形成若干组不同色谱,然后逐个将此色谱用于多种产品的色彩设计中。教学研究方法之二不仅分析图片色彩组合关系,也同时分析其形体结构,从形、色、结构诸方面综合吸收设计灵感。如对上的一张满幅麦穗的照片,分析其色彩关系的后,就得出由米黄、中黄、黄橙、土黄、浅棕、驼灰、橄榄绿等色不同比例面积的色谱,设计时就用此色组,并以重叠交叉的色彩(如麦穗的密集)、细密短小的平行色彩(如麦芒的众多)组成一幅。大致的色调与形体感与原图片很相似,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临摹图片,而是舍弃了原图片中麦芒密集、麦穗纵横的杂乱感,以具有节奏变化韵律感的纵横、平行、交叉、放射的多种色线处理,体现了原图片本质的形式美感,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又如对一张火山岩浆照片资料,设计者是先用油画色、蜡笔等多种颜料,在亚麻布上加以临摹,局部平涂色彩,部分则厚重堆砌,乃至运用以火将画布烤焦的手法,以再现高温岩浆流动使树木枯焦的色感,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但临摹作品从色、形上已此原图片更多地精炼,然后再以此临摹稿为依据,结合自己在临摹、加工过程中对原图依稀相似但又是一幅极有新意的设计作品。综上所述,这“从大自然吸取灵感”的创作过程是:①图片(自然景色或绘画)-②分析出色彩关系的色谱,或同时分析其形式构成-③临摹图片,加以概括提炼-④进行色彩设计。这过程.既可经历①②④三个阶段,也可全过程,但显而易见.从大自然中吸取色彩创新组合的设计思想是很为明确的。

二、来自博物馆的设计灵感

国外设计师们除上述的设计创新的方法外,另一种情况也同样应引起我们注意,即他们称之为“来自博物馆的设计灵感”。就我们所见的欧洲设计师的作品而言,以不规则的形、线或三角、圆点、直线、色块分割构成,其基本形式感与一些著名的抽象派绘画作品是相通的,有的则很为相似,如有的设计是从毕加索、马蒂斯等名家绘画作品中借鉴色彩强烈对比、高纯度色的并列手法,有的规则几何形则更多地吸取线的平行、垂直分割、简练色块的蒙德里安的手法,有的就直接从某一绘画作品中借鉴其形、色,可以说,这是在这些绘画名作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康定斯基主张在绘画中以抽象的形、线、色快“构成音乐的美”。他的绘画往往用音乐作品标题,如“作品第××号”所以,国外的部分借鉴于抽象派绘画的色彩设计,有的可以说是康定斯基“音乐作品”(绘画)的“变奏曲”,或者也可说是抽象派绘画的“变奏曲”。近年在国内一些包装装潢及建筑装饰、日用品、染织设计中,同样看到了这一影响。如蒙德里安的色块分割手法等。可见,所谓“来自博物馆的设计灵感”,国外设计师们所指的是从当代抽象派画家的作品的借鉴,诸如康定斯基、米罗、克利、蒙德里安等名家作品,加以分析研究确是我们提高色彩设计创新水平所必需但是,这种借鉴应是广义性的,而给我们以启迪的是.从仰韶彩陶、楚文化彩绘到“唐三彩”,从宋元青花瓷、建筑彩绘到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同样是我们应予以借鉴的设计灵感的来源。

三、来自音乐旋律的设计灵感

“色听论”在色彩设计领域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诸如以“华尔兹”、“塔兰台拉”、“加沃特’等舞曲命名的流行色时有出现。而依靠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将其节奏、旋律、音色等诸因素以视觉的色彩形式表述,进行色彩设计,这“来自音乐的设计灵感”的创作方法,也同样是国外一些设计师所采用的。

在欧洲,正如抽象派绘画对现代设计产生较大影响样,青年中流行的迪斯科音乐,同样也对视觉艺术的色彩设计产生了 定影响。有的设计师就是通过对迪斯科音乐的感觉,由其引起设计构思,然后创作。用于纺织品或服装及其他设计品。它是以各种强烈的对比色构成的,以对比色为色块或色线而组成图形,色块是抽象的形.色线是颤抖、扭曲的,形与色的组合给人以刺眼炫目和强烈的动感,它安全摒弃了古典美学的“秩序、和谐’的色彩调和原则,正如迪斯科音乐是古典音乐的逆反样。

四、用电脑分析色彩

为了从大自然这丰富的创作源泉中吸取营养,分析借鉴其中变幻无穷的色彩组合,国外已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色彩分析。如:将一幅人物、风景或绘画的彩色图片,通过电脑进行色彩的综合分析,进行类似色的归纳后得出深浅、艳灰、不同色相的21只色,这些色每只色均呈方形,按图片中各色面积形成大小不同的方形并组成的一个正方形色彩图(这一构成是按照勒?柯布耶奇发现的黄金尺分割正方形原理),组合各色,然后,学生分别用同类色、对比色、不同的色调、冷暖倾向等进行配色,衍变出十多种不同色调倾向的正方形色彩图。这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掌握自然色彩的组合色谱,并熟悉变换成多种色调的方法。原方形图有21只色,按此变换10张方形图,就可熟悉掌握11种本色色谱计232只众多的色。这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吸取色彩灵感的方法,给专业工作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常新的色彩组合,其揭示的分析手段与本色换调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吸取、借鉴的。

从艺术中找寻景观设计的灵感 篇4

艺术与景观设计从其概念上来讲, 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极其广泛的。现代艺术所涵盖的范畴涉及到绘画、雕塑、电影、文学、行为、观念、装置等多个领域, 似乎只要是开动大脑进行创作、表达一定想法的, 都可称为艺术。景观设计对应于国际上通称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 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与艺术。所以, 景观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需要依据科学原理进行设计, 又是一门艺术, 设计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遵循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巴西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 (Roberto Burle Marx) 的名言“我画我的园林” (I paint my gardens) , 一语便道出了景观设计和艺术具有相通性, 两者的差别仅仅是在创作使用的工具有所不同而已。

实际上, 景观是一门特殊的艺术。这是因为景观是为大众服务的, 设计者进行创作时必须考虑其功能性、实用性, 使所服务的大众能够接受和认同。同时, 艺术是景观设计的沃土, 景观设计需要从艺术中不断汲取创作的灵感, 使得景观设计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这一点从下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讨论中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二、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首先, 我们从景观设计的发展脉络来梳理一下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而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1。中国古典园林致力于营造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 由此决定了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而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规则式园林、英国的写实主义自然风景园为代表的欧洲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 最终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 而古埃及的园林是从对农业景观的模仿开始的2。但在发展过程中, 造园家不断地探索形式的变化, 提升其思想艺术性, 尤其是英国自然风景园。英国风景园学派的创始人肯特 (William Kent) 和布朗 (Lancelot Brown) 在其园林景观设计中用各种曲线形式取代直线, 无疑是受到了英国著名风景画家荷加斯有关线条形式美研究的启发和促进。可以说, 如果没有风景画派的发展就很可能不会有英国景观学派的诞生3。

中西园林由于文化和思想的不同从而造就了两大不同风格形式的园林艺术类型。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被认为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属于世界园林艺术, 并共同受到各自艺术观念的影响。

2.20世纪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19世纪并未创立一种新的造园风格, 园林或以自然式为主, 或以几何式为主, 停滞在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 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4。直到20世纪初, 积极进取的艺术家们掀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先锋的景观设计师注意到了现代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 并借此生成一种全新的设计语言。自此, 景观设计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

(1) 绘画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由于绘画自身的特征, 其线条、色彩、块面、肌理、质感等容易转化为景观设计平面图的语言和设计用材, 绘画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比较容易实现。在现代主义之初, 便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影响。

1938年英国的唐纳德 (Christopher Tunnard) 在《现代景观中的园林》 (Garden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一书中提到, 设计应遵循功能的、移情的、艺术的原则, 他吸取了同时代的艺术和建筑思想, 尤其强调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绘画和雕塑的手法, 前卫的抽象艺术和超现实主义在他的景观作品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5。杰弗里·杰里科 (Geoffery Jellicoe) 深受保罗·克利 (Paul Klee) 的影响, 他作品中神秘的气息、鱼形的水面和小岛、随意的线条, 似乎是在潜意识里所作的无意创作。借鉴克利的绘画, 杰里科将规则的花坛转化为不规则的曲线花坛 (图1) , 充分体现了其创作的随意性与绘画艺术的美感性。

巴西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是画家出身, 在熟悉植物知识和景观设计理论的基础上, 他扩展了古老的花坛形式, 开发了热带植物的园林价值。受出身影响, 其更注重于材料的整体色彩和质感, 擅长通过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设计表达形式如绘画般, 用大量同种植物形成大面积的色彩区域, 如同是在大地上作画;所设计的平面图就像一幅现代主义的抽象画, 鲜亮的色彩和曲线形状是对米罗、克利和康定斯基等现代大师的模仿3。但其作品绝不是平面的, 受立体主义影响, 也较为注重对空间的营造。布雷·马克斯将绘画艺术的思想、方法融入到了景观设计之中, 这种探索实践实现了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 为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设计语言, 是景观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 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雕塑曾经只被视作是园林里的装饰物。20世纪下半叶, 当雕塑走向抽象、走出画廊、扩大尺度, 开始使用自然的材料的时候, 与景观作品相比较, 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无太大的区别, 这两种艺术的融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6。尤其是罗伯特·史密森 (Robert Smithson) 、安迪·戈德斯沃斯 (Andy Goldsworthy) 、安拉·桑菲斯特 (Alan Sonfist) 等人的大地艺术、环境艺术作品出现之后, 这些巨大尺度的艺术品使人们感到艺术与环境、艺术与景观真正联系起来了7。

日裔美籍雕塑家野口勇 (Isamu Xoguchi) 曾说:“我喜欢想像把园林当作空间的雕塑。”他致力于用雕塑的方法塑造室外空间场地, 将东方的空间美学融入西方的现代理性之中, 架起东西方沟通的桥梁。他的作品如“加州剧本”将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意境表达出来了, 隐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试图唤起观众对场地的联想。女艺术家塔哈 (Athena Tacha) 20多年来一直从事“特定场地的建筑性雕塑”的创作, 产生了独特的室外雕塑与景观结合的作品6。1959年, 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默 (Ernst Cramer) 设计了“诗人的花园”, 利用三维抽象几何形体构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空间。草地上金字塔和圆锥有韵律地分布于平静水池的周围, 更像是大地上塑造的雕塑。

大地艺术是将雕塑与景观融合的四维空间艺术8, 大地艺术的发展使得雕塑与景观形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9。景观中的大地艺术作品如米尔溪土地工程、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巴塞罗那北站广场等拓展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 他们重新认识和组织景观素材, 艺术化地进行地形塑造, 涌现出了理查德·哈格 (Richard Haag) 、彼得·拉兹 (Peter Latz) 、乔治·哈格里夫斯 (George Hargreaves) 等新一代景观设计师。这些景观设计师受大地艺术影响, 寻找到了对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的途径。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西雅图煤气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园、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拜斯比公园等。

三、艺术给景观设计创作的启示

综上所述, 艺术中的绘画与雕塑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景观的构思设计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作为艺术的景观设计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景观设计形式的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其它艺术形式作为先导。除却绘画与雕塑, 景观设计还可以从文学、电影、摄影、建筑、造型等相关艺术领域中获取设计灵感。

景观设计师从绘画艺术中寻找到了平面形式的设计语言, 体会到了色彩构成对景观的意义, 从雕塑艺术中学会了艺术化地形塑造的手法, 成功地进行了废弃地的改造。景观设计依然可以从其他学科汲取不同的营养, 如建筑学、生态学、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等, 所以, 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从建筑学中领会空间的处理手法, 建筑师擅用光影做文章很值得景观设计学习。从生态学中体会自然之道, 景观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从行为科学中掌握人的心理需求, 设计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至于城市设计, 佐佐木英夫 (Sasaki) 大力推动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结合, 他认为景观设计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 为城市设计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 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景观设计师大有可为。

景观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不仅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 景观设计需要设计师面临复杂问题时综合考虑, 多目标的解决问题, 为审美需要, 也要考虑社会需求、功能要求、技术支持。关注相关学科发展, 建构系统化设计思想, 建立集约化设计方法, 朝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景观环境为目标不断发展。

注释

11 .聂晓玲.诗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河北林果研究, 2006 (1) :109-110.

22 .林箐, 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 2005 (6) :16-24.

33 .钟旭东, 汤斗斗.艺术——现代景观设计的沃土[J].电影评介, 2006 (9) :92-94.

44 .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5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66 .王向荣, 林箐.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J].世界建筑, 2002 (7) :70-76.

77 .杨豪中.景观的双重艺术属性[J].风景园林, 2010 (1) :122-123.

88 .沈守云.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超现实的灵感设计 篇5

宋茜

1992年8月出生于重庆

接触水彩3年,学习绘画13年

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广告设计与设计专业。大学时无意间接触到饰品设计,十分喜爱超写实,透过自学有了自己的思想。在我心里,自然界的所有都是我最好的灵感来源,自然界的万物之美收入眼中,打动你我,铭刻于璀璨饰品之间,呈现永恒之美,让我深陷。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随后到中国地质大学饰品学院学习饰品设计手绘,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绘画方式来表达或宣泄自己的思想。

★ 灵感名言

★ 生活的灵感

★ 创作灵感哪里找

★ 《成功》创新教学设计

★ 《〈论语〉》创新教学设计

★ 写灵感的作文

★ 有关灵感的初一作文

★ 灵感具体有什么含义

★ 大脑的灵感从何而来

挥洒灵感创意名片设计 篇6

在“点雅”(http://www.deyey.com/)网站上查看页面下端,进入到“会员登记/登入”标签页,在此输入基本用户信息等选项,直至成功注册。此后自动载入到“点雅”的个人首页,在此选择导航菜单“制作名片”,下面将在Flash制作工具中设计我们的个人名片。它采用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在页面左侧是工具面板,在页面中央是制作主界面,可根据提示的步骤亦步亦趋地操作,在页面右侧是素材选择区域。

步骤1:加入背景。当前默认的设计界面为名片的正面(反面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制作),可选择上传本地硬盘中的图片(支持JPG、PNG及GIF格式),也可以选择“点雅”提供的背景图片或颜色:

步骤2:加入标志。如果是商务名片,可选择上传本公司的LOGO;如果是自由职业者,可设计一个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个性化标识;此外还可以采用网站提供的标志图片。添加至名片设计界面中的标志,可进行调节大小、位置、颜色等编辑操作;

步骤3:添加文字。在该界面中先输入文字(支持中文),再选择字号、字体、文字分类(姓名、电话、地址等)与颜色等属性,之后点击“加入文字”即可。可按此方法添加所有需在名片中展示的个人信息;

试析广告创意设计灵感乍现的来源 篇7

所谓灵感, 是人们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 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简而言之, 灵感就是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新想法。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 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 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 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广告创意灵感是设计师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认知, 在设计过程中, 对设计主题、设计素材、广告创意的诸多因素进行仔细的推敲、揣摩。可以说, 创意灵感是创意人艰苦劳动的奖赏。

许多伟大的创意都是在创意人灵光乍现的一刹那产生的, 这个瞬间也是许多创意人梦寐以求的。而作为广告创意的基础与主体的设计师, 必须具有雄厚的知识积累与素养、一定的认知能力、社会环境与市场变换的因素, 这些是设计师灵感产生的多重来源。

一、知识的因素是灵感来源的基础

广告设计师的知识素养是创意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设计师的受教育程度与专业知识, 以及培养的思维方式、文化品位都决定着设计师的创意水平。

(一) 专业知识

现代广告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 延伸交叉的理论学科层面丰富, 不仅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等众多学科。此外,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规范性与科学性, 广告学本身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许多分支学科。例如, 广告策划学、广告媒介学、广告心理学、广告美学、广告语言学、广告设计学等。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 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 所以作为广告创意人本身还要灵活掌握市场中实战的广告创意策略与相关理论。

在专业的技术与技能知识层面, 新世纪创意经济环境下的广告行业, 是一种服务性的高新技术产业, 要求广告创意人要能够对广告的新工艺、新材料、新媒体、新技术以及广告成品的制作流程及操作程序等等, 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如各类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各类输出与印刷技术的掌握, 都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现代高技术含量的广告创意实践, 需要具有运用专门技术和技能的广告人, 这样才能使更好的广告创意得以艺术的表现, 呈现在人们眼前。现今, 广告人都试图不断挖掘更新的媒介形式来承载广告信息, 从而吸引消费者去寻找新鲜的特点。许多新生媒体都不乏创新性, 比如:楼宇广告、电影院广告、门票广告、交通工具广告, 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譬如:某求职网站的车体广告, 不是在车体的侧面, 而是在车体顶部的外表面以大字体书写:“Don’t Jump.careerbuilder.com”视角从高空或高楼窗户俯瞰, 初看, 以为是劝阻那些绝望, 对生活没信心的人, 其实目标受众非常广泛。

(二) 社会文化知识

广告要符合大众文化的口味, 引领时尚潮流, 所以广告创意人才要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作为一个广告创意人才应对文化习俗、历史、宗教、艺术等知识系统有所了解, 尊重受众的文化习惯, 历史信仰;了解消费者的动向、社会最新的审美潮流, 才能激发新思想, 做出有效的创意广告。

作为一个广告创意工作者要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习俗有较深的了解, 只有这样, 广告创意人的创意灵感才能有依可寻。众所周知, “龙”是中国的图腾, 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是体现中华民族尊严的形象符号, 特有的“中国元素”。而2008年可口可乐的贺新春广告创意中, 加入了特有的中国元素:“生肖”“中国红”“贺新春”等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在商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广告创意人员要深刻体察社会的最新动态, 社会最新的审美趋势, 以准确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在具体的创意过程中, 广告的主题应力求准确, 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好感度, 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潮流。

广告创意人的偶然灵动闪烁, 一个好点子的迸发, 都以“灵感”的面貌出现, 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来自创意人专业与非专业的知识积淀, 是灵感来源的基础环节。

二、社会环境因素是灵感来源的动力

生活是艺术创造最大的温床, 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最终都来自生活, 烙印于生活。这种来自生活的灵动, 表面上似乎是灵光乍现, 设计灵感偶然所得, 但实际如果没有设计师对生活深厚的积淀, 没有凝结着对生活的感受, 灵感是不可能闪现的。它作用于设计师并不是突发性的意识形态, 而是潜移默化地逐渐影响的过程。

生活孕育了一切, 设计师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等基本素质, 都是对生活的细致、体味、感悟凝结而成的, 它们也决定着设计师的创造力与灵感深层次的文化内涵。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以其不同凡响的阵势震慑了全球人的眼球。其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凝集了浓重的中国文化韵味。“中国印”这一创意灵感来源于作者生活在中国北京这一特定的生活环境。印的主要图形是以中国汉字“京”为原形, 字体笔画处理的线条潇洒飘逸, 不失凝劲张力的人物造型, 寓意深刻。将中国元素的传统印章、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的精神巧妙融合。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神韵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这种由生活环境影响迸发的灵感创意, 让来自国外的设计师彼得·卡莫舒斯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主任) 感到震撼。他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图形设计, 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 就会知道这就是中国, 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之上的现代感。”

三、市场因素指引灵感来源的方向

设计师的设计活动与广告创意人的创意来源都离不开市场, 没有广告委托客户、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做引导, 广告实践活动就无法进行实施。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也是广告活动的天地, 产品市场是十分宽广的, 任何一种产品, 不可能完全适合整个市场的需要。以儿童用品为例, 它的目标是儿童市场, 但是儿童市场购买力基本上由家长实现。因此, 我们的广告创意中就要针对年轻父母盼望子女迅速成长的心情, 有的放矢地进行广告创意策略。

在高端市场中, 高档名贵手表, 高级化妆品或款式新颖的服装等却是以中青年人为主要销售对象, 它的目标是中青年市场, 而中青年人特别是年轻人购买动机多属于冲动型, 对于这类产品的创意策略和灵感, 就要重视树立产品的名贵和时尚感, 以满足中青年人的心理需求, 使产品能够满足这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 达到较好的销售业绩。如:美国品牌李维斯 (Levi’s) 牛仔裤的广告创意就是大肆宣扬其最为性感的品牌信息, 把牛仔裤的性感演绎得出神入化, 我们看到了美丽少女因为穿了李维斯后臀部曲线优美而更显性感。又如:瑞士Swatch手表广告创意一贯以时尚、新潮、多变的个性吸引中青年消费者, 他们喜欢新鲜的刺激、新奇的理念、多变的色彩口味、新颖的造型变化。广告创意人巧妙地找到了产品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吻合点, 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真正的广告实战中, 市场因素对广告创意灵感来源的引导是多方面的, 是需要广告创意人进行有效的洞察与分析获得的, 是在艰苦的广告实战中不断地磨练所得。

这样的案例很多, 许多没有大制作、大创意的广告反而给市场销售业绩带来了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随着时代的更新, 创意已经不再是个人主观意识的表现和发挥, 而是一种信息传播, 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以市场为目标, 以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引导, 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需要设计师能动地处理、把握、选择, 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进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

广告创意的灵感乍现, 最终会以艺术形式得以再现, 是发挥创意的一种传播艺术。广告创意人才最基本的素质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负责精神。在专业上要求创意人具有前瞻的眼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过硬的本领。广告创意灵感是创作欲望、创作经验、创作技巧和诱发情景的综合产物, 灵感不会降临到没有创作意识及创作准备的人头上, 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意素质、丰富创意经验和娴熟创意技能的人, 才能点燃灵感的火花, 点亮创意的明灯。

参考文献

[1]舒咏平.广告创意思维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黄军.激发与推演.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年.

[3]赵洁.广告创意与表现.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设计灵感 篇8

以《海底总动员》为例, 当时导演兼编剧安德鲁·史丹顿带领故事部门约15位人员实地考察。剧组成员练习潜水, 在水底世界观察海中生物的一举一动、光线与色泽的变化。有了真实的一手感受后, 再展开剧本构思。甚至, 为了拍好《海底总动员》多莉和尼莫的爸爸钻进鲸鱼肚子的场景, 皮克斯的美工和动画师还钻到真的鲸鱼肚子里观察。

分享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包容性扩展和自身素养提高的最佳方法。动画设计不缺乏好的创意, 缺乏的是健康、良态的设计师生态圈的发展。国内的动画设计相对于国外而言, 还处于初级水平, 设计师可以多和国外的优秀设计师相互交流, 学习最新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技术。

一、通过展览学习设计

2011年9月28日至10月17日, 为期二十天的“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在中国博物馆开展。为了开拓学生视野, 艺术设计学院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到国家博物馆观看展览。

此次展览汇集了4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一流设计师的2000余件精彩作品, 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 代表了当代国际设计的最高水准和最新潮流。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仁:设计的善意”, 整个展览由创意联合、知“竹”、理智设计情感、混合现实、可能的世界五个分主题展组成。在整个观展过程中, 艺设学子用镜头将美丽的艺术作品定格, 用纸笔记录下这集聚艺术气息和艺术灵感的新亮点同时还不忘驻足思考, 那仔细认真的态度和搜寻灵感瞬间迸发的足迹是对艺术的崇敬, 是对艺术设计学科的热爱与追求。

通过参观学习, 学生明白了要细致地观察和切实地体会周边生活, 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善意的艺术创作, 同时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灵感在艺设学子心中绽放绚丽的光彩。

二、在生活中寻找中国元素

如何确立风格、体现中国元素, 及如何打造产业链、实现产业化运作, 是动漫节讨论的焦点。上世纪中期拍摄的《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动画片, 至今仍然能让人们看到中国动漫惊人的创造力和感染力。“中国元素”依然是中国动漫发展的法宝。

当然, “中国元素”不应简单等同于固守传统, “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一味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题材。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 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展中的中国, 展现平常人的生活, 这应该是中国元素极为重要的一种表达内容。

社会的发展永远都会给动漫创作者提出新的主题和内容。如何提升动漫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是中国的动漫创作者们应该着重关注的话题。由于文化的差异, 很多亚洲动漫很难进入欧美国家的主流市场, 反响平平。而由于亚洲各国文化传承基本接近, 因此, 首先在亚洲各国之间进行动漫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可能是一条更为实际而有效的道路。同时, 目前亚洲大部分国家的动漫水平比较接近, 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显得更可行。

三、丰富的想象力和色彩制作

1、丰富的想象力

独创性意识和想象力是动画设计师的翅膀, 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 技能再好也只能称为工匠, 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师。设计的本质是创造, 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创新、独特之意。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我们身边的装饰器物、丰富的民族和民俗题材, 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甚至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设计灵感。一个多世纪以来, 动画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由于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的精神才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宝贵财富。在东西方动画设计史上, 那些备受瞩目的署名动画设计师们均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设计上出其巧思。特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 其丰富的想象力及形象幽默、大胆别致的设计风格备受推崇。

2、对色彩的掌握

色彩是动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动画角色的色彩变化与色彩对比是设计中最醒目的部分。角色的色彩最容易表达设计者的情怀, 同时易于被“读者”接受。火热的红、爽朗的黄、沉静的蓝、圣洁的白、平实的灰、坚硬的黑, 角色身上的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象征, 给人以丰富的内涵联想。除此之外, 色彩还有轻重、强弱、冷暖和软硬之感等, 当然, 色彩还可以让我们在味觉和嗅觉上浮想联翩。也给人视觉冲击。

四、修养与创新

1、多领域的修养

学设计与做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作业题目包括污染, 城市变化, 爵士乐宣传, 未来建筑的趋势, 水的问题等等。通常都在题目里选择一个角度, 然后做出有说服力的视觉作品。要想表达好自己的观点, 必须先搜集很多的相关资料, 对题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现, 但是想法必须是有形的, 有根据的。学设计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到处寻找资料, 研究以及消化它们, 然后再试着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自己想表达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某个问题时, 是不可能有效地表达它的。

2、创新

设计从总体修养来看, 是不分专业的, 在众多的设计大师中, 他们的艺术修养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无论是时装设计还是地板设计, 无论是动画设计还是舞台灯光组合设计, 都需要设计充分发挥的自己的想象力, 发挥的所学, 从艺术修养的高度来统领着整体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孙珊珊, 谈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创新[J], 美术大观, 2007, (03) 。

[2]王琛、张彦辉, 动画美术设计的民族化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 电影评介, 2008, (22) 。

设计灵感 篇9

1、灵感在医学用语上也叫灵感思维, 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灵感, 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 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 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 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 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 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2、设计师在大学生活中就不断锻炼自己, 对各种环境的事物产生思考, 它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 与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联。老师会启发我们让灵感来的更快, 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是新颖, 甚至是独特的。

二、创造空间

1、简而言之, 创造看字面意思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了。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因此, 创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

2、老师启发我们在不同的空间中寻找灵感, 运用我们超强的想象力、创造力来给室内空间增添新的活力。

3、创造力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 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 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 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心, 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 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 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 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创造个性品质,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 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 创造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 首先是现代的, 同时是中国的, 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 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 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巴黎拉·维勒特现代公园, 运用现代设计手法, 完全打破过去的以自然景观为内容的公园设计框框, 同时恰如其分地与巴黎这座现代城市有机地融合一起, 既反映时代特征, 又有强烈的地域感。

三、室内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人而不是为物, 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考虑了这一点?

我们的行为规律、生活需求是室内设计的根本参照, 这是由人与外在环境的非确定关系决定的, (即自然界没有为提供现成的生存条件, 而是人通过自己的改变来使环境为自己服务, 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对外在世界必然的超越性)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对自己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要求, 新的创造和新的享受, 这样才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室内设计在满足建筑的功能需要的同时要更多研究人的心理需求, 如空间设计上的心理空间、心理尺度的掌握和其他如人对于环境格调、气氛、色彩的光感觉方面的心理特征, 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心理感受价值, 这就是所谓从人的心理、精神需求出发的软环境概念。

四、灵感与创造力的结合体现

室内设计的创造,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社会时尚的变化。掌握这种社会文化发展的动态特征, 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设计构思, 提高设计在社会竞争中的成功率。

(1) 空间:空间组合形式应有新意, 能打破一般空间环境关系的陈套.这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和新结构形式的采用。如巴黎罗浮宫扩建中央大厅, 金字塔域透明顶盖使室内空间形式出现突破性变化, 室内外环境通过透明顶盖连成一体。德方斯大拱门, 一个大尺度的透空立方体, 和一般建筑空间的形成迥然不同, 立方体中间插入金属构架和观光电梯以及塑料蓬盖, 形成内部空间极为独特的划分, 表现了空间设计的创造性, 他的灵感来源于埃及金字塔。

(2) 材料:室内建筑材料是加强空间效果的重要元素, 也是设计创造的一个突破口, 若干新型材料和不同肌理材料的组织, 对改善空间条件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很多公共建筑空间, 运用层次更加鲜明, 上述仿石、仿金属涂料的运用, 使这类材料加工更加容易, 使金属和石材在室内使用的范围扩大, 为室内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3) 色彩:现代建筑室内色彩构成一般趋于鲜明, 构图更加大胆, 甚至大面积采用元色, 如很多幼儿园, 大型浮雕壁画等, 我们不妨在色彩运用上打破过去的框框, 作一些大胆的尝试, 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设计灵感、创造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我们现有设计水平的提高, 我们应当强化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意识观念, 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 更好的发挥我们想象中的东西, 创造出更多新的, 具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韦恩-W-戴尔, 《灵感》, 群言出版社, 2007。

[2]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年。

设计灵感 篇10

本届时装周特辟了“院校发布”板块, 此举旨在扶持优秀青年设计师成长,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才华, 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此次有国内6所知名时装专业院校的近200位优秀毕业生参加了作品展示。除了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此前多次参与时装周发布外,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是首次参加。这个借助时装周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为大学生搭建的“发现灵感, 孕育希望”的舞台的活动, 受到高等院校师生的普遍欢迎。

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发布会:龙行天下国际互联

3月29日, 中国国际时装周院校发布的主力军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发布会在北京饭店举办。活动现场评出了2012“北服·SEVEN DAYS”优秀毕业设计的各项大奖.并邀请台湾实践大学, 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 (MOD’ART) 来共同打造一场最潮流、最时尚、最前卫、最振奋的饕餮盛宴。

2012“北服·SEVEN DAYS”三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的主题是“辰”。2012年是壬辰龙年, 龙年伊始, 北服就以“龙行天下、国际互联”的姿态, 将国际领先院校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成果与专业气氛引入中国国际时装周, 彰显了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在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 北服承办的2012BIFT-ITAA国际联合研讨会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举行。北京服装学院+台湾实践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的三校联展以及国际高端的专业学术会议, 让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院校舞台更具国际化和开放性。北服的时尚舞台愈益开放、互联、交融, 也彰显了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届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实验性, 探索性, 当代性

4月1日下午, 作为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届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在北京798艺术区D.PARK第一车间举行。

本次发布的55件作品, 出自服装专业22位本科毕业生之手。同学们通过新兴材料的尝试和独特造型手法的使用, 诠释了他们对于当代社会形态的洞察和反思。当自由的艺术热情结合了理性的思考, 一台颇具实验性、探索性和当代性的发布会便呈现在观众面前。发布会既是同学们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 也是他们走出学校、迈向行业和社会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发布会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首秀中国国际时装周

2012年4月1日, 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现场,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隆重举行。

该校学生作品秀以“切·合De-”为主题, 分成四个系列, 分别为“逆旅、小丑的魔术、触、异空间”, 共有100余套服装。这些入选作品都是从2012届服装专业毕业生作品中挑选出的优秀作品。校园准设计师们打破固有的美学标准, 将面料、图案、色彩等各种元素进行艺术化拼接与混搭设计, 实现了厚重与轻盈、收敛与外放、密实与透明和谐统一。在发布会的T台上, 该校冠军模特充满自信的表演, 让人们感受到了未来名模的强大魅力。第十七届新思路模特大赛冠军钟阳阳, 2010年中国内衣模特大赛冠军张恩, 2010年新塘牛仔模特冠军张莹, 第十八届新思路模特大赛湖北赛区冠军朱薇等, 在自己的大学毕业之际, 踏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 在中国最高端的时尚舞台上, 用精彩的演绎为自己的大学时光画上完美的句号。第五十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季军、中国总冠军袁思怡;第三十六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冠军庞盼盼, 第三十五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冠军陈爱家等, 将作品的美学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时尚大餐。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发布会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4月1日,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发布会在751D·PARK中央大厅举行。本场发布会作品是服装设计专业08级毕业生部分优秀作品, 共百余套, 主要为高级成衣系列。设计以时尚、创新、商品化为原则, 设计理念从中国传统文化到街头即时文化, 注重现代文化思潮多元化的融合渗透。设计元素以解构性无序、破缺的重组切入作为作品主要表现形式。面料上采用织花绒、平绒、棉绒、皮革、针织、麻类等织物材料;色彩上运用黑、白、灰、红常用色及相应的时尚色;款式造型强调结构及局部细节的原创性, 设计形式表现别具特色。

整场作品发布通过造型结构、面料材质、装饰工艺的创造性运用及作品表现尺度的把握, 较好地体现了高级成衣设计的内涵品质。发布的作品不仅反映出学生们具有开拓性探索精神, 也显示出学生们已较好掌握了服装的专业技术技能, 同时给各个院校提供了交流的学术平台, 为企业提供了院校与社会的有效链接。这次设计作品的展演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自信心。

同时, 时装周期间举行了“汉帛奖”第20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决赛, 大赛主题设定为“跨越”, 要求参赛选手为出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影视明星设计晚礼服, 让跨越的设计理念在晚礼服中得以华丽呈现, 本次设计大赛是一次跨国界的沟通, 诠释国际化的时尚概念。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08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陈龙的设计作品《女主角》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银奖。

在服装周期间, “浩沙杯”第一届中国健身服饰设计大赛决赛于3月29日举行。大赛的主题为“自然之语”, 要求设计师运用“自然的语言”来传达瑜伽这种运动形式的独特性。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08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田澍的瑜伽服装设计作品《灵悟》作品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金奖。

与时尚对话的新生语言: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12届服装毕业设计展演

4月1日下午, 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院校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专场, 在北京751D·PARK中央大厅隆重举行。

中国美院2012届服装毕业设计参加本次展演的作品有15位同学8个系列共46套服装, 由两位青年教师吴碧波、李艾虹指导。设计题材丰富, 汇聚了学生在时尚领域不断创新的精神, 对生活新观念的挖掘, 体味生活态度的开拓和设计个性的演绎, 与时尚对话的新生语言。每个系列都充分展现了学生青涩却大胆的想象力:对材质与色彩的尝试, 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语言来表达对时装常规语言的挑战;对时装空间结构语言的深入研究, 注重简约与内涵的结构创新;甚至突破服装视觉、触觉的外在表达, 尝试嗅觉、味觉领域的创新和试验。作为未来的新生代设计师, 同学们通过毕业作品作出了对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着装的未来观念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设想和思考。

在本次时装周, 设计艺术学院2012届服装设计毕业生黄椒椒、张婧两位同学的作品荣获“绮丽杯”新人奖, 设计艺术学院获得“育人奖”荣誉称号。该奖项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绮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他们的设计理念注重现代文化思潮的多元性融合渗透, 运用了设计元素的结构性切入以及对面料、图案、色彩等各种元素进行艺术化拼接与混搭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法;大学生们希望通过打破固有的美学标准, 实现独具特质的创意。

对成长的感悟, 对美的追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精彩亮相

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大学生日活动的大连工大服装学院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19套参展系列服装, 是历经学院初评、复评、三评及大连时装周终评展演等环节的多次筛选, 从数百套毕业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新生代设计师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成长的感悟, 对美的追求, 对创造与创新的渴望。其中《暮木》、《拾荒的不死鸟》等十套系列作品被评为服装学院2012届十佳优秀毕业设计, 并进行了现场颁奖。

捕捉汽车设计师的灵感 篇11

概念车的梦幻与现实

概念车(Concept Car)可以理解为未来汽车,汽车设计师利用概念车向人们展示其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反映了人类对先进汽车的梦想与追求。概念车往往只是处在创意、试验阶段,也许永不投产。与大批量生产的商品车不同,每一辆概念车都可以摆脱生产制造工艺的束缚,尽情地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概念车已经从高科技、强动力走向低耗能、求环保,例如标榜零消耗、零污染的概念车。它们捕捉的是设计师的灵感,最终将创意设计具体化。

国际知名的车展上,最引人注目的通常都是概念车。不仅因为它们充满想象力的设计足够吸引眼球,也因为它们预示着车坛今后的发展趋势。

概念车的世界大致可分为两大走向:一种是能跑的真正汽车,另一种是设计概念模型。第一种比较接近于量产车,其先进技术已步入试验并逐步走向实用化,一般大约5年后可成为公司投产的新产品;第二种汽车虽是更为超前的设计,但因环境、科研水平、成本等原因,只是未来发展的研究构想。

北京车展已经成为国内车迷了解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在这次北京车展上,各大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概念车,其中的许多设计或许在数年后就将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公路上。

概念车,调节法律与汽车美学的冲突

从日内瓦到东京,再到北京,车展上各品牌的汽车走遍了全世界。可在设计师眼中,这些身材、外观看上去似乎无可挑剔的汽车,其实依然还有各种设计上的“瑕疵”。造成这些设计“瑕疵”的并非设计师的疏漏,而是各国的法律。

每个国家对于汽车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一辆车在设计时迁就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法律要求,它自然无法实现完美。此次北京车展上的概念车们的一大突破,就是在遵守各国法律的同时,创造概念中的完美。

“当我们开始设计的时候,总是需要猜测法律条文的确切意思。”保时捷设计工作室的Michael Mauer说,“有时想做出两全的设计十分困难,这样就只好重新开始。”举例来说,有关行人安全的规定要求在引擎盖与引擎之间留有一定的可变形空间,这一规定对设计师们所追求的光滑引擎盖产生了致命的冲击。“这项规定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凯迪拉克的设计总监Clay Dean无奈地说,“那牛鼻子一样的引擎盖、降低高度的保险杠,都为了满足这项规定。”

由于车后方视野的相关规定也越来越严苛,汽车也需要更大的后视镜。但是这样做将会增加车辆的空气阻力,从而增加燃料的消耗。

汽车设计师们热爱狭窄的车窗玻璃,因为它们能使汽车外形整体看起来十分圆润。但是北美的一项法律规定了汽车挡风玻璃与车顶交界处的最小高度,这与欧洲的相关法规产生了冲突。

“最苛刻的莫过于汽车内饰的头部碰撞法规。这一法规意味着我们必须将内饰的材料换成柔软的材料,但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内饰设计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印象,一旦妥协,这些印象都将不复存在。”凯迪拉克的Dean说。欧洲正在酝酿六星级碰撞试验,这意味着如果汽车厂商只能拿到五星级,仍将被视为不可靠。

而在此次车展上,各品牌针对上述法律与汽车美学之间的冲突,推出各自两全其美的概念车。

概念中的汽车内饰

本届北京车展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内饰设计,各品牌新推出的概念车将为未来的汽车内饰制定出遥远的规划。

车内装饰被华丽的驼色皮革和巴西玫瑰木包裹着,在中控面板的位置上,半透明的速度计和转速表被安置在仪表板上一个10英寸的显示屏上,屏幕上可实时显示驾驶者所在地的3D渲染地图,同时还会显示从车前摄像头传输过来的影像。这是凯迪拉克Elmiraj概念车亮向我们展示的未来汽车的内饰,美学与科技将在车内得到更好的结合。

而为了给2014款马自达3配备更加现代化的车内设计,马自达的美国设计总监Derek Jenkins表示,他希望设计出一款较前代更加纤巧、轻薄的触屏仪表板。在主流的汽车领域,由于触摸屏大多有半英尺厚的硬件隐藏在屏幕后方,往往给人留下笨重的印象。Derek Jenkins认为,通过切断屏幕与硬件设备的联系,将屏幕设置于仪表板上方而非嵌在仪表板之中的方式,可以解决仪表板看起来笨重的问题。此外,设计师们也在思考着如何让驾驶者和乘客更方便地控制汽车的各种功能,与显示在仪表板和上的各项信息进行互动。

在以下各品牌的概念车中,你会发现汽车的内饰美学不再仅仅倾向于奢华、高端,更多科技的元素将与美观、舒适融为一体。

“我们相信,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i系列正在帮助宝马公司开拓新的设计理念,这一新理念的其中一部分在于,一辆汽车的内在和外表都应当看起来非常简洁干净。”

—宝马设计总监Adrianvan Hooydonk。

宝马i3:后轮驱动单厢电动车,五门,使用碳素纤维材料制造车身,外部线条很少。拥有后铰链后门,没有车门中柱。前座和后座的车场看起来是合并在一起的。当然,i3有着宝马汽车标志性的护栅,但由于电动车不需要冷空气流入降温,所以这护栅是无法打开的。宝马i8:没有以往宝马跑车那种巨大的制动系统、宽轮胎和排气管,拥有比i3更大的中央控制台。与i3一样,车身线条简洁干净,其制造原料多为可回收材料。

“无论汽车还是其他消费品,其对颜色和材料使用的流行趋势都将是我们创意的源泉。”

—福特色彩与材质首席设计师Susan Lampinen

Lampinen认为,在经历了银色和灰色多年的主宰之后,汽车的颜色会逐渐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接受度的提高,如同苹果公司的Iphone5C一样,汽车的颜色也将变得更加多彩。除此之外,汽车的材料也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可回收材料,变得更加环保。同时,这位多才的美女设计师还担任林肯MKC概念车的色彩设计师。

“任何不理想的设计都将被剔除。只要我们做出了令人称奇的设计,消费者们都将支持它——尽管它们也可以通用于其他车型。”

—丰田全球设计总监Tokuo Fukuichi

尽管凭借其优异的表现,丰田已经四度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汽车造型设计仍可说是他们的短板。对此,丰田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重新调整设计流程、采取模块化管理开发战略等。而他们现在的重头则放在了提升零部件通用性上——通过将无法从外部看到的零部件统一化从而节约设计成本和时间。Tokuo Fukuichi认为,只要将一些标准化的重要部件固定下来,他的设计师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和打磨汽车的整体设计。

追寻1%的灵感 篇12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拥有一技之长以傍身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最大期许,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观念之一。在现代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急功近利。当下, 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充斥在孩子的周围, 且其招生对象越来越低龄化, 而家长总是乐此不疲地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之间, 往往自以为是地替孩子编织着美好的未来。家长总是习惯性地观察孩子在兴趣班上的表现, 不是看孩子快不快乐, 而是把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在这些兴趣班中, 孩子们得到的往往只是技巧与手艺的训练, 而非心灵的沟通。要知道, 莫扎特是个天才, 可他从来没有上过兴趣班;达·芬奇是个大师, 可实际上他从未画过鸡蛋。

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名言, 激励了无数人, 但谁又曾想过这句话的下文“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家长们往往迷信于99%的汗水一定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天才, 因此, 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 崇尚“书山有路勤为径, 书海无涯苦作舟”。

因此, 看时下孩子的生活, 机械、单调、乏味、平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压抑了自己的个性, 日复一日地练习着相同的内容, 忽视了内心深处的真正需要。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们能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泰戈尔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莫扎特、肖邦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康德、尼采、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与达·芬奇、凡·高、毕加索展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他们看似生活在诗歌、音乐、哲学、绘画的世界中, 但实际上, 他们只是体验了它们的表面生活, 远未涉及它们的内核, 他们的生活在实质上是没有真正的诗歌、音乐、哲学与绘画的, 因为他们日日所练习与追求的, 只不过是那自我安慰的99%的汗水, 远没有触及那1%的灵感。

上一篇:种植特点下一篇:移动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