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创作之灵感

2024-06-08

浅谈艺术创作之灵感(精选8篇)

浅谈艺术创作之灵感 篇1

关键词:灵感 灵感思维 艺术创作

摘 要: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一、引言

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灵感。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艺术构思和不停的思考探索过程中,依靠直觉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的顿悟性思维。它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运动的统一体,是灵感产生的源泉。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因持续思索,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于对艺术的热爱。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①。所以从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产生到作品的形成中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表现过程,其中创作主体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其艺术语言的锤炼,是灵感产生和化为实际艺术作品的动力源泉。

一、艺术灵感来源于不断思索和感悟

可以这样说,灵感来自与人的不断思索和人生苦修,是顿悟而得,这也是灵感启示下的艺术创作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间的获得,必须是经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苦过程。有了这种艰苦过程的磨练,才有那“蓦然”间的惊奇与喜悦。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产生虽然具有其突发性及偶然性,但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出现在艺术工作者极度的思索过程中,也只有在思索的推进中和能使灵感在某个偶然的情景之中突显出来,即使灵感有时似乎出现于无意之中,但这无意已是创作主体长期思索、探求、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思维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灵感会在何时产生,但我们的意识却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可能性,任何一种灵感都是创作主体在思索、探求中的顿悟实现,创作主体越是思索的多,感悟的多,表达欲望的程度愈强,就会愈逼近灵感出现的境界。(tang)

二、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积累

艺术灵感是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艺术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或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样,艺术工作者能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在不断的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在这一“灵感”突发的瞬间,其实凝结了艺术创作和对生活中信息的积累,是灵感产生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和准备条件。《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的诞生与冼星海20年来在音乐方面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经验密不可分。他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留学法国,师从名家,后积极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谱写了电影、话剧等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有如此丰厚的音乐沃土,怎能不结出绚丽的音乐果实呢?

三、艺术创作灵感还来源于采风

采风也是艺术创作中灵感的重要产生来源,也是现代艺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很多艺术工作者都是通过采风形式,以求得艺术创作中的灵感。著名作曲家郑秋枫曾创作《我爱你,中国》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尽管现已七十二岁高龄,但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他认为,他多年来的创作激情和艺术灵感,全都是来源于采风,来源于生活。难怪在欣赏他创作的音乐时,就像在欣赏一幅绵延不尽、饱含韵味的山水画。听他的《毛主席关怀山里人》,歌曲的前奏让人仿佛看到一座雄奇壮美的高山;听他的《颂歌献给毛主席》,仿佛就能看到奔腾恣意的汪洋大海。

四、结语

灵感作为一种宝贵的创新资源,是艺术和科技活动等的活力源泉。灵感创新应该作为一种人权来保护,开发好、利用好人民大众大脑中产生的灵感,尽可能实现其价值,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灵感是神秘的,它从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会产生,但它又经常在我们头脑中闪现,大千世界可以触发各式各样的灵感,而获得灵感并使之转化实现为艺术品的,只能属于勤奋探索、富有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们。

浅谈艺术创作之灵感 篇2

1 灵感的含义

灵感一词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 现代英文解释是:influences arousing creative activity in literature, music, art, atc (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激起创造性活力的感悟) 。中国《辞海》解释是:“谓感情突然涌现也, 天才卓绝之文艺家在创作时, 每有此种情况”。可以说, 灵感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 作者与自然、社会等诸多环境相接触, 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 深受感触而突然感悟, 创造力表现出极度活跃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认识论看, 它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 量变引起质变, 导致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心理学看, 它是错综复杂的神经联系的忽然沟通;从信息论看, 它是大脑这个信息载体对所载信息的大量释放;从系统论看, 它是诸多子系统构成更高一级新系统的最初瞬间;从耗散论看, 它是作者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发生巨涨落而使无序走向有序的阈值时刻。灵感作为一种超常规跳跃式的思维方式, 不是循序渐进地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升腾, 而是处于临界阈值时, 以爆发的方式来完成由低级向高级的飞跃, 因而表现出了速度快、时间短、来势猛的特点。人们处于某种环境之中, 感知外界的事物, 获得大量的信息, 这众多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信息系统, 贮存在人脑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 在通常的情况下, 它们是按照不同的需要, 或者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 或者对新获信息进行贮备, 都是局部的, 限定在某一系统, 至多在相邻系统中, 但是到了某种特定情况下, 由于外界某事物的刺激, 使某一系统的特定信息突然加强, 打乱了原有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 各种信息纷纷而来, 原有系统迅速崩溃, 新的系统迅速形成, 神经活动加强, 精神高度亢奋, 认识豁然开朗, 思路顿觉清晰, 思维十分活跃, 创造力非常旺盛, 也就是说, 灵感出现了。

2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特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 以大自然为蓝本, 以文化为指导, 以设计园林为目标,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思索, 突然感悟而茅塞顿开, 构思一下子形成时的那种精神状态, 它具有以下特性:

2.1 目的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区别于文艺创作灵感的, 首先在于它的目的性。文艺创作灵感完全是一种潜意识, 在灵感出现后, 发现了它的特殊价值, 促使作者产生创作的欲望, 诗歌、小说等文学艺术都是先有灵感后有创作欲望。而园林艺术则不同, 并不能有了灵感就要去造园, 而是先有建造一座园林的计划, 甚至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有了这个创作动机, 然后根据园林的要求及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挖掘灵感。它是以设计某一特定园林为目的, 继而在意识的驱动下, 深入潜意识寻找灵感, 最后在潜意识中完成。它首先必须具有创作欲望, 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2.2 突发性

虽然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带有目的性, 而灵感何时到来, 是什么样的灵感, 却是事先难以预料和控制的, 而是突如其来、稍纵即逝的。设计师在构思时, 有时虽然长时间搜肠刮肚, 苦思冥想, 仍然毫无所得, 难以下笔, 但突然间, 由于某个相关或不相关的小事物, 触发了设计师的灵感, 于是, 思维像飞流直下之瀑布, 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冲过来, 一泻千里, 势不可挡, 巧妙的构图、优美的景象、深远的意境, 皆从设计师笔下, 汹涌而出, 一挥而就。灵感来时是“突然而来”, 去时也是“稍纵即逝”, 来无影、去无踪, 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若夫应感之会, 通寒之纪, 来不可遏, 去不可止”。就是对这一特征的形象总结。因此, 我们必须珍惜灵感, 及时抓住灵感, 不要随意放弃灵感。

2.3 随机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到来也是随机的, 它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异。在创作实践中, 某个设计师常常会因某种偶然的机遇而得到感悟, 触发了灵感。不同的设计师的触发点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设计师, 时间不同, 环境不同, 情绪不同, 所能引起触发的机遇也不一样。人们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 虽然储存在人脑中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 但当它们还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时, 灵感是不会光临的, 只有当它们布列成阵、豁然贯通的情况下, 人们才会感到茅塞顿开, 大彻大悟。在园林艺术创作中, 必须摒弃坐等灵感光临的荒唐幻想, 而要创造条件, 产生灵感, 随时准备迎接灵感的到来。

2.4 必然性

园林艺术创作灵感虽然带有随机性、偶然性, 但同时也存在合理性、必然性, 是蓄积已久, 势不可遏, 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灵感是一种思维方式, 园林设计师长期投身自然, 并进行苦苦思索, 偶遇某事物突然触发, 唤起他的兴奋, 全部心血都活跃起来, 把自己的心境、爱好、欢乐与大自然结合起来, 并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融合, 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 突破有限, 通过无限, 进行丰富的想象, 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这样就产生了灵感。可见, 灵感的产生与所激发的事物, 园林创作的要求, 当时的社会背景, 当地的自然条件, 作者的文化程度、阅历、好恶、情绪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必然会产生特定的灵感。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 往往也能产生相同的灵感, 这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他们同样发现了这种联系, 所谓“天人合一”, 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 我们要破除对灵感的神秘观念, 科学对待灵感, 充分利用灵感, 设计出优美的园林。

3 培养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途径

灵感在园林艺术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灵感, 想设计出优美的园林是不可能的。郑板桥说:“作文勉强为, 荆棘塞喉齿, 仍兴勃发处, 烟云拂满纸”。园林设计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但是, 灵感也不是天生的, 设计师只有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 长期地深入生活, 进行艰苦的艺术探索, 献身于园林事业, 才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 召唤灵感的到来。

3.1 投身自然, 体会自然真谛

园林是大自然的浓缩和再现, 把名山大川、小桥流水、田园风光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 达到使人们“不出城廓而得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获林泉高致”的效果。园林是天然山水、树木花草、假山叠石等自然界物质材料构成的, 大自然的许多事物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 诸如山的壮丽、水的明洁、泉的风流、瀑的潇洒、松的挺拔、竹的飘逸、藤的缠绵、花的骄矜, 都能给予设计师丰富的内涵。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 园林艺术也各异。杭州园林巧借西湖之景, 徽州园林喜与田野村舍结合, 岭南园林常表现庭院特色, 苏州、扬州自然景观少, 就人工叠山理水, 创造景观。园林设计源于自然, 师法自然, 创作灵感当然也是来自于自然。园林设计者必须抱有最大的热忱, 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内在奥秘, 凝神静思大自然的生命实质, 深切领会到大自然的真谛, 设计的园林才能有自然之真景, 有辽阔的视野, 有深远的意境。

3.2 遍游园林, 借鉴百家之长

园林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各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诸如北京皇家园林庄严豪华, 苏州园林自然质朴, 扬州园林小巧玲珑, 川西园林清新典雅, 徽州园林亲切纯朴, 杭州园林淡丽柔和, 岭南园林简洁隽秀等, 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值得我们借鉴。园林设计者应该遍游园林, 饱读各地、各时代的园林书籍, 借鉴百家之长, 在脑海中形成深深的印象, 通过游园、品园、分析、理解和升华, 把各地大量园林艺术的共性和个性都埋藏到意识和潜意识之中, 到要设计园林时, 灵感就会飘然而至。

3.3 钻研绘画, 加强美术基础

园林素有“立体山水画”之称, 园林布局与山水画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西洋的纯粹风景画所采取的视点, 多为平视的一点或二点透视, 主要为静态空间构图, 因而西洋园林总是采取中轴线贯穿全园, 设计严格的对称、精确的比例和严整的几何形图案式景观, 一看便尽收眼底。而中国山水画采取散点透视, 运用鸟瞰动态连续风景构图的表现手法, 因而中国的园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 游人从进园开始, 随着游览路线渐渐深入, 一步一景, 移步换景, 有隐有显, 有虚有实, 这种一景接一景连续出现的风景布局, 也就是连续风景构图, 与中国画是一致的。作为园林设计者, 首先必须学会绘画, 精通画理, 要博览古今名画, 研究和借鉴画论, 把园林布局与绘画构图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灵感, 创作出具有“画意”的园林, 达到如画般的境界。

3.4 饱读诗文, 增加文学修养

园林艺术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园林不仅要具有画意, 还要具有诗情, 有诗一般的情感和意境, 表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色, 借景抒情, 达到“片山有致, 寸石生情”的境界。园林中还须题点景名, 题写对联, 好的景名、对联, 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扩大和延伸园林本身所不能达到的意境, 提高园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并有助于游客更好地欣赏, 甚至还能产生设计时作者尚未想到的艺术效果。园林设计者一定要饱读诗文, 增加文学修养, 灵感才能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 设计出具有“诗情”的园林, 配以精彩的景名和对联, 引导游客与设计者产生共鸣, 领略到园林的真趣、神韵和意境, 陶醉于优美的景色之中。

3.5 加强美育, 提高美学素质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 而美是艺术的根本属性, 离开了美, 园林也就失去了生命。园林创作不是自然的简单模拟或无机凑合, 而是美的再创造, 是把客观物象即自然界美景变成设计者的审美意象, 再由其审美意象转化成为艺术形象即园林。显而易见, 园林设计总是在美学指导下进行的。西方崇尚人工美, 设计的园林就是规则形的图案, 使人一览无余, 表现了人类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中国崇尚自然美, 设计的园林就是描绘自然界美丽的“形”, 表现自然界气势的“神”, 寄寓设计者超然的“情”, 使客观山水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设计者一定要加强美育, 提高自身的美学素质, 才能激发出美的灵感, 设计出美的园林, 凝聚起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操和审美理想, 输送给游客, 诱发游客的审美机制, 引导游客的审美活动。

4 捕捉园林艺术创作灵感的条件

灵感的内容往往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它具有实现于意识的可能性, 但不一定就能变成现实。在潜意识之中完成的灵感内容, 如果你不及时捕捉住, 它就可能被潜意识中的其它活动所冲淡, 甚至淹没, 再也不会浮现。因此, 我们必须及时抓住灵感, 使灵感内容由实现于意识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在园林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1 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

要捕捉园林艺术创作灵感, 首先必须适时放松紧张的构思和排除其它心理活动的干扰。因为在园林设计紧张的构思过程中, 存在着神经过程负诱导规律的作用, 使构思兴奋中心周围的神经活动受到抑制, 必然导致思路的狭窄, 而在现有的思路之内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这时就应该放松紧张的构思, 通过诱导规律, 帮助周围抑制状态的神经区域恢复兴奋, 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更多的相关记忆表象在潜意识中活动, 为灵感提供原料, 很多灵感都是在园林设计师停止构思、宽心休息时出现的。排除其它心理活动的干扰也非常重要, 因为潜意识活动缺泛意志的推动, 没有意识的监督, 而且灵感也是在黑暗王国里发出的成功信息, 透过潜意识的黑幕已经变得很微弱, 所以稍有干扰都有可能把它“惊吓而退”而不再出现, 许多灵感都是在园林设计师心平气和甚至睡梦中降临, 就是这个道理。

4.2 保持敏锐的捕捉意识

要全面捕捉到园林艺术创作灵感, 还必须时刻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 随时准备接受来自潜意识中的信息, 努力形成一个反应的“警戒点”, 无论什么时候, 只要有了信息就立即接收,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有经验的园林艺术家都清楚这一点, 他们表面上在玩, 在笑, 可是那一颗捕捉灵感之心却始终在留着神, 保持高度的敏锐, 密切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时刻准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今天正处于突飞猛进的时代, 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 园林艺术自然不能停滞不前, 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认真研究灵感, 大力挖掘灵感, 充分利用灵感, 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 敢于立非常之境, 善于造惊人之势, 开创一代新风, 促进园林事业蒸蒸日上。

摘要:本文论述了灵感的含义, 探讨了园林艺术创作灵感具有目的性、突发性、随机性、必然性等方面特征, 提出了园林设计者必须通过投身自然、遍游园林、钻研绘画、饱读诗文、加强美育等途径逐步培养灵感, 并要保持宁静的心理状态和敏锐的捕捉意识, 及时抓住灵感, 充分利用灵感, 敢于立非常之境, 善于造惊人之势, 开创园林艺术一代新风。

关键词:灵感,园林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建留宝.美学通论.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170-368.

[2]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115-293.

[3]韩步阳.建筑与园林专业的美术教育.美术, 1989 (, 1) :25.

[4]韩步阳.园林美学教育浅见.中国园林, 1991 (, 1) :13-16.

浅谈艺术创作之灵感 篇3

【关键词】设计;设计理念;灵感;创意

灵感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所谓创新必须无前例,也就表示着灵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教学中要结合灵感的新颖独特的特点,培养学生大胆进行创新思维,经常进行意想训练。只有大胆地、长期地创新思维才会产生灵感。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是设计的需要

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要想做好设计,需要的是什么,然后,要想清楚怎样才能让自己具备所需要的东西,最后,在学生做设计时,能把他们所具备的东西在设计中完美的展现出来。具体的过程如下:

(1)在做设计时,需要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是设计者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然而设计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理念,然后根据各方面的因素,穿插起来,达到自己理想的概念。做设计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2)有了理念以后,学生就要有灵感,有了灵感,学生才能从中汲取他们设计的东西。也就是说,有了设计的第一步。但是灵感不是你凭空想象就能有的东西,它需要你有很多的阅历,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你可以置身与大自然中,对于自然生物的形态来汲取你的灵感;你也可以在生活中,对于人们生活中的状态和未来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向往来汲取你的灵感;你也可以在影视剧中的某个场景和某个画面,你印象很深刻的地方,汲取你的灵感。灵感有很多,你得自己不断地去发现和观察。

(3)有了灵感之后,学生还要有创意,要让你设计的东西不断地去创新,不断的根深蒂固。它不是你永远在别人的设计上东改改西抄抄,然后成为你自己的设计,它需要你自己想到的东西,你自己的思维创作,这样你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长。

二、加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方法

学校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1.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不断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不断的问为什么,同时让他们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時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的和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2.加强学生视觉的刺激

刺激分为平面化法和三维设计。一是平面化法,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如下:把一个班的人按进行实验,一组采用不完整的纸张进行绘画设计,另一组采用矩形的纸张进行绘画设计,结果显而易见,利用不完整纸张的同学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绘制的作业相比之下要精致许多,另外残缺的部分完全成为了发挥想象力的指挥棒,有接近70%的同学可以利用残缺边缘,那就是在立体的物体上进行创作,如同清朝时期的鼻烟壶一样。我们找来一次的形态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残缺纸张增加了视觉刺激,开阔了思维的空间。二是三维设计。看到题目就很容易想象到这个方法的原理性的纸杯、鸡蛋壳、木盒等随处可见的“垃圾”来,只要能在上面着色都可以是我们利用的工具。把材料发给同学们作为设计的载体,同学们看到手中的绘画材料后,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设计才能把一个蛋壳一个杯子变得更美丽、各有特色。这样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复合材料的创作来。并且我发现在绘制作业的时候大家都极为小心,生怕把蛋壳、杯子等物品弄碎,所以在绘制时很小心,注意力也加强了,虽然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有所很长,但是在大家对作业的兴趣非常浓厚,从中还练就了耐心和稳定的手法,可谓一箭三雕。

3.加强学生听觉的刺激

听觉的刺激是声音。声音是空气的振动,但最后的一个阶段变为液体的波动。声波的波动越大,其声音越强,波动越小,声音越弱。从最强到最弱之间可分辨的声音非常多。振动越快或音波越短声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人在传达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听觉进行的。如谈话的语言、门铃声、电话铃声、钟声等。利用声音传达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进行交流,如果在相距很远的地方,也可以让别人传达口信或使用电话间接地进行传达,所传达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再次整理就得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

4.加强学生行为刺激

当人们看到美味可口的标牌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感到饥饿。在盛夏看到有卖冰棒、冰水时,你就会想去买,在看到风景优美的地方的时候,你就会想去走一走,看一看。这都是一种行为的刺激,而要让你产生这种刺激,都是人们设计出来的,不是靠你自己去凭空想象的。

5.要提供学生的空间

在进行设计时,我们需要笔、纸、颜料、计算机和一个适当的空间。看看现代的平面设计的特征:“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课程又与别的课程不一样,它不是你只要呆在教室里,认真看着书,并且熟记知识点就可以的。它需要一个空间,让你去想,去创作,老师应该让你们更多的走出校园,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新事物,让你们去找寻灵感。

6.要不断让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

设计是需要思想的,思维的。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不时的播放有关设计的影视或者图片给学生看,并且讲解。通过别人的设计,了解别人是怎样做的,别人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抓住那个点,会在这个点上,做怎样的设计。老师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拿一些物品给学生展示,问学生能够想到什么,并从这些东西中汲取灵感,去做一些创作。这样不断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去打开他们的思维,在以后的创作时,也会萌生出许多想法。

7.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设计是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而现在90%的平面设计都是由电脑来完成,如果基本的电脑常识都不熟练,那就不要谈什么设计了。所以单单有了设计的思路,没有过硬的基础能力也是空想。在教学中,多开设一些电脑教程,把一些设计的软件教授给学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尽量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而且使学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对比,迁移、构思,从大胆的奇思妙想中进行设计的整合,从具体的动手实践中体验设计理论的含义,才能加深对图像的理解。

8.加强提高老师的教学素质能力

一是要提高教学素质,老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明显的不同特征,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按部就班。当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时。老师不应该去打击他们想法的不切实际,要做好引导作用,更要不断的去鼓励他们的想法,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信任你,有想法了就会和你一起交流。这样,他们才有好的创作灵感。

二是要不断扩展知识面。老师在学生心中是具有引导力的,不管是从知识传授上还是从思维引领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做设计最初的时候老师就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学生从老师身上学习怎样来做设计,所以他们要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原地踏步。这样不仅能丰富老师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同样也让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也受到一个知识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建平.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

关于创作灵感的意思和造句 篇4

2、这件事触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在创作时,张承志常常被笔下的人物感动,创作灵感随之而来,他曾表示:“剧作者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

4、国际设计大师在品尝完广州的“白切鸡”后,突发创作灵感,一只“鲜活白切鸡又呈现在眼前,令人捧腹。

5、对于我来说,当那炙热的创作灵感慢慢冷下来,沉淀成一种富有逻辑的结晶,结果就是一种奇迹。

6、高其佩认为画笔阻碍了他的艺术创作灵感,因此他直接使用手指和指甲沾墨在纸张或绢素上作画。

7、从国际化妆师的专业技巧和场中获得创作灵感,兰蔻创造了全新亮丽彩妆锦盒.

8、白航至今仍坚持诗歌创作,灵感一来就随手在本子上写下。

9、春夏系列以摩洛哥马拉喀什为创作灵感,小羊皮手工编织的流苏花边,金属质感蛇纹印花配以铜质搭扣点缀,与同款鞋履相得益彰。

浅谈绘画艺术创作 篇5

浅谈绘画艺术创作

摘 要:绘画艺术创作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的,因为历史年代的不同,其内容形式反映的思想、文化和时代背景也不同,艺术随时代而嬗变,才能使艺术源远流长。同时,绘画艺术创作还需要有好的素材,激发出灵感进行巧妙构思,才能赋予绘画作品之精髓、生命、风采、感情,来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文化素养,从而折射出大千世界社会文化的多彩多姿。关键词:绘画艺术创作;继承性与革新;素材、灵感和构思;艺术欣赏;审美体验 创作一副绘画艺术精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色彩和意境,都必须要求其艺术性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有了好的素材和灵感后,还需要掌握牢固的绘画技能和创新意念。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绘画艺术精品呢?下面我就此谈一点关于绘画艺术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和浅薄的见解: 1 绘画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 艺术活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是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但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性和创新性既不搁浅从前,也不一成不变,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艺术源远流长。作为绘画艺术,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所使用的基本技巧和手段,都是继承了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来进行创作的,然而,我们今天在绘画创作时,只能继承性地去学习古人的绘画技巧与方法,而不是照搬的去模仿。因历史年代的不同,其作品也都会局限在特定的思想、文化和时代背景里,故其作品有长处也有不足,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学古不泥古,用古不僵化,在绘画创作的承师过程当中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克服死板硬套的教条主义。齐白石就是习得芥子园的传统程式,习得中国诗、书、画、印传统程式而不入牢笼的辉煌例证。艺术随时代而嬗变,我们在纵观艺术的发展史时,最突出的印象应该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正如刘勰所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格诸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欧洲中世纪绘画艺术最有代表性的,像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著名的画家,他们的绘画作品是那个时代精神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的艺术形式。从写实到抽象或变异及后来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作品风格演变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时代演变的轨迹。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书画未必尽师古,文章贵在能通今”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绘画创作当中要不断创新,其内容和形式都应当反映当今时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背景。要标新立异,不能重复古人,更不能重复自己,“重复代表生命的完结”,画家毕加索之说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是他有从来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艺术个性。因此,我们只有在继承中去革新创造,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一片艺术蓝天。2 绘画艺术创作中的素材、灵感与构思 素材是社会和大自然中人或事物的具体形象,是作者进行创作的源泉;而灵感则是艺术生命的闪光点,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觉的顿悟,是一种突然发现的心灵奇迹。素材和灵感在绘画创作中缺一不可。例如,山水画是表现画家对山水的气象、色彩、光影等具有特殊的敏感,从而引发起特定的情感而在头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的图画。如果画家不到大自然中搜集素材,不了解山水的结构和气势,不被大自然中山水所呈现出的一幅幅或壮观或秀美,或雄浑,或恬淡的景色给打动,又怎么会有在头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的图画这种创作灵感呢?山水画是这样,其他人物画、花鸟画也是如此。我们要创作出绘画精品就要到大自然中和社会各阶层中,去搜集素材,寻找灵感。现代知名画家贾又福不就是为此,十年登十九次太行山吗?在家闭门造车,有什么灵感可言,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创作。在有了素材和灵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还要求创作者有一个好的构思,才能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构思,顾名思义就是创造者对将要进行的绘画作品中要表达什么意念、思想情感或趣味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中心思想。也就是说当我们拿起画笔进行绘画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这幅画作品的题材,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要对其造型特点、色彩关系、意趣与结构的关系,还有构图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创作一幅作品,思想上、艺术上的构思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构思是个纲、纲举目张。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成型与构思,展现于笔端,这是关键的一步。构思艺术形象要善于表“情”达“意”展现事物的“内心世界”。例如,人物画是直接表达人物的各种形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花鸟画、山水画等,是靠赋“形”写“意”、借“体”发挥,以它形之体,藏人心之魂,婉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这是绘画艺术构思的要领。也就是说创作者通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而赋予绘画作品之精髓、生命、风采、感情,这就如同展现人物的表情和内心一样来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文化素养,从而折射出大千世界社会文化的多彩多姿。3 创作中的艺术欣赏与审美体验 艺术欣赏的提高与丰富的审美体验,是绘画创作中另一条途径。艺术欣赏之说以被称为再创造,是因为它和艺术创作同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活。艺术创作不仅生产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欣赏者最终又实现着艺术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的总体程序则有对作品的审美观照,把握物态化意象,转形为和创作者心灵化意象相重合又相移位的再造性心灵意象,在审美心胸经受震荡和净化的过程中,回返自然。这一欣赏过程的完成,也是精神上一次飞升和自我超越过程的完成。因此,艺术欣赏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所能达到的审美认识、审美体验和精神状态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所以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会使自己在创作上更上一个台阶。绘画艺术,通过艺术的特定材料,凝聚着艺术家对自然现实中美的发现,传达其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唤起创作的欲望。法国十九世纪中叶的农民画家、现实主义巨子米勒,以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体验,才创作出了《拾穗者》《倚锄男子》等作品再现法国农村田园生活的美丽图画。其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诗意和艺术家心中淡淡的哀愁。因此,对社会生活,大自然中物象的审美体验丰富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提高。绘画艺术创作是一种高层次、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实现的过程。由于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的不同,在其制约和影响下的创作过程也不同。此外,由于艺术家的先天禀赋、个性气质智能心理结构、人生阅历和文化素质以及才能技巧的不同,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自然会千差万别。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油画风景写生的地域性因素 ――云南、吉林油画风景为例石小花(曲靖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地域性是影响油画风景写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油画风景写生中的地域性问题,从地域性人文因素和地域性自然因素对油画风景写生的影响入手,分析油画风景写生中的地域性因素。全文共分两部分:首先,地域性的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对油画风景写生的影响。其次,从绘画题材、绘画语言、绘画风格三个方面分析油画风景写生的地域性因素。从而得出地域性的因素决定我们对艺术的感受不同,作品中形成的画面题材、绘画风格,画面语言也就存在差异性。关键词:油画风景;地域性;创作风格 1 绘画语言与地域性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少数民族美术特征具有象征性、装饰性、主观表现性。象征性如云南原始岩画、甲马、剪纸中的人、动物、植物形象。麻栗坡大王崖岩画的两个主体巨像通体都是黑色,采用白线勾边,背景用赤铁矿粉颜料涂成储红色。在当地人心中,这个图像是他们祖先和民族英雄的形象。同样,基诺族传统挎包上的五彩太阳花纹,底色为天蓝色布,象征着太阳所在的天空。装饰性: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刺绣的制作。色彩通常强调补色对比、纯度对比,色彩呈现平面的装饰效果。其中色相对比是最常见的,如丽江纳西族壁画采用了色相对比而取得饱满亮丽的色彩效果。主观表现性特征是指创作主体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它追求主观情感的自发性。我们观察云南少数民族的服装,可以发现各种色调的都有,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色彩氛围,具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性。少数民族的这种色彩语言,正是我们在风景创作中值得借鉴的。风景创作中除了对景写生外,更离不开画家的主观情感的表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地画家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姚钟华,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红土高原上特殊的人文内涵,在传统艺术、民族艺术中上下求索,找到装饰性、表现性民族色彩语言。还有曾晓蜂的《在高山之巅》以响亮明快的色彩及装饰性线条表现出独特的风格。2 绘画题材与地域性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和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云南风景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创作源泉。在这里聚集了丰富的地貌地形,如波状起伏的高原,大面积土地高低参差不齐,纵横起伏。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在 5000 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还有喀斯特地貌,曲靖的石林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彩的民族风情,云南的民族多,民族节庆更多,为广大画家心驰神往的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纳西族“三朵节”、苗族的“花山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哈尼族的“长龙宴”等已成为云南风景画家的重要题材。红土高原质朴雄浑,博大精深;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原生态村落。石林大糯黑彝族村落位于石林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石林县阿诗玛民族文化旅游生态试点村之一,2007年被评为首届“昆明市文化旅游特色村镇”。大糯黑村世世代代以山上的层石搭屋建房。这些青石层层叠叠地垒在一起,颜色深深浅浅,或朴素或沧桑,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撒尼人的生活变迁。独特的石头景观为糯黑村赢得了“石头凝固成的村寨”“石中精灵”等美誉,深受画家、摄影家及众多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一年四季到这里采风的文化人士络绎不绝。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翁丁村,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原生态佤族村落。近年来,翁丁村充分挖掘传统特色习俗,开展拉木鼓表演、佤族歌舞表演、佤族祭祀典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旅游项目并展示悠久的佤族文化,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这一切都是油画风景创作最好题材。3 绘画风格与地域性 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由于艺术家所受的文化和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和差异性也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在这里本人用云南油画家苏新宏和东北油画家李泰铉的油画作品做比较,分析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的原因。苏新宏作为云南风景画家的代表之一,作品表现出红土高原本的面貌,画面中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很强、笔触的运用,透着画家的激情与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画家本人作画时的一种感受,作品中的线条呈现一种力量。油画作品《土地》,画面中大面积的红色,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很好的表现了云南红土高原的特征。李泰铉东北风景画家代表之一,作品大多表现东北山村题材,油画作品《春》描写的是延边朝鲜族人民早村耕种的场景。画面中的构图,很好地体现出东北平原的辽阔和黑土地的肥沃。油画作品《秋之韵》画面中使用的色彩绚丽斑斓,这与东北的自然环境有关,在东北四季分明,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红色的枫叶,给画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地域性因素是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历史传统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基础。生长在这个地域的人不自觉地就会具备地域赋予他的个性,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无形中规定了你的认识、行为和思想。参考文献: [1] 把艺术做旧――与画家苏新宏对话[Z].[2] 杨一江.方言语境与地域文化[Z].[3] 周文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M].云南美术出版社.[4] 张胜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哲学研究[M].民族出版社.[5] 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6] 宋文翔.地域性因素在云南美术发展中的主导性[J].

大学生情感生活之灵感篇 篇6

好几天没有好好看电影了,享受科幻电影的时候总是很欢愉的!一部《恋爱通告》放在“娱乐世界”(电脑E盘名),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了,因为总有我喜欢的电影,而且一直没有看爱情题材电影的习惯,所以···所以···所以···呵呵,闲置!!

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就双击了一下她,之后···之后就好好的欣赏了一番!我只会看电影,不懂电影的表现手法,不懂演员的好坏,不懂电影是否成功,这所有的一切我都不懂,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懂感觉!我知道我所接收的信息能够触动我,仅此而已。

“这是我的人生,我要选择我想要的生活!”这是“杜明汉”的台词,一句可以触动很多人的台词,这正好与我最近在思考的东西不谋而合,或许,如果我早早地看了这部电影,这句话就没有现在的效果了。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一句话,如果能正好说中你的所想,那才是最成功的!所以这部电影看得很合时宜。I want choose my life!在看电影的同时,有一种想奔跑的冲动,以前确实很喜欢跑,just running,I do not understand where I wanna go ,but I just like running running!

电影用蝴蝶来穿针引线,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我比较喜欢蝴蝶),我不管这用的好不好,总之感觉不错就好,再一次唤醒了我把《蝴蝶谷》写下去的激情!古人总是赋诗明月、寄情山水,在我看来,蝴蝶也是很好的精神寄托,值得神交!

电影的主题当然是爱情,这,我不想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呵呵,我想说的是《伯牙绝弦》,一边听着一边来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知音难遇更难求”,苦求知音是一个感情的浓重点,所以只要轻描淡写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浓墨重彩有时候反倒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里“音乐”是最直接最普通的描写方式!知音不是找到的,知音是遇到的;知音可以是任何人,知音也可以不是人;知音其实很简单,她的一颦一笑都会让你《牵挂》,(人影寥寥灯影残,凭栏倚柱望孤环。不见嬖人拍肩问,挥手辞别月欣然!),这牵挂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知音懂我”,所以:

当有人问你:“我怎样才能懂你!”

你就可以回答:“知音懂我!”

对于自己的知音而言,自己并不难懂,知音之间心有灵犀!

接下来,是不是该谈谈这次的主题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我跑题了呢?题目明明是“大学生情感生活之灵感篇”,可是半天也没有一句关于灵感的!呵呵,艺术手法,老师告诉我们,为了作文不跑题,最后一定要记得点题,嗯嗯,现在来点题!

喜欢感性创作的“灵感派” 篇7

【本科】工业设计、风景园林,号观荦,景观建筑设计,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媒体创意、音乐学、绘画,雕塑,导演,服装设计与工程,编辑出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等,

【专科】观光农业,建筑设计技术,园艺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汉语、广告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等,

就业方向

指各种能够发挥灵感、具有创造性的职业,如编辑、作家、摄影师、画家、服装设计师、媒体工作者、景观设计师等。毕业生可在电视台、出版社、厂告媒体工作室、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园林景观单位、建筑设计企业等相关领域就业。32业设计

专业描述

工业设计是属于工学学科门类机械类下属专业,光看这里的字面意思,想必你也猜出来它有着一定的。力度”,这里所谓的“力度”是与其扎实的工程背景相关。

该专业要求学生在未来必须具备较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此外还应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这些无一不体现了它的“力度”,并均与“工业”二字息患相关。而真美则完全体现在“设计”二字身上,“设计”这一特色要求学生在未来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具有新严品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而这些则无一不体现了同学们的感r生创作思维。小小的头脑风暴,便能对人类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进行“艺术”设计。使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度。

课程设置

想要学好这门专业,在大学四年里,围绕著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我们将要展开对以下课程的“围剿”: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汁、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同时,同学们还要进行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谍程设计等实践内容。

就业方向

从目前来看,我国工业设计人才较为紧缺。毕业后,该专业的同学可从事与工业挂上钩的所有工业设计方面的工作,可在汽车工业设计企业、专业机械设计单位、科研机构等领域就业。

实力院校

获得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国家建设点的高校

中央高校: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地方高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

风景园林

专业描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这样一句话这边风景独好。瞧那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城市中的广场设计,居民区或单位绿化设计,处处彰显着时代与自然的完美契合,让人如沐春风,沉浸在艺术美的视觉世界中。而带给我们这些美的享受的就是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的学子们。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该专业要求同学们掌握小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的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和种植的设计,以及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由此匣可看出,在大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涉及土地利用的、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的、农业区域变迁与发展的、大地生态保护的、城镇和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设计知识都要熟练掌握。如此可见,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避成了这门专业的特色。

课程设置

在这四年里。学生除了要学习美术、园林树木学、设计表现、生态学、园林史、风景园林艺术原理外,还要学习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等工程课程。在学习这些澡程中,同学们还要学习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等内容。

就业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而近年处处热火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而这些与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紧密联系的行业。热火。正需要风景园林专业的学子去加油创造与设计。

因此,从就业前景采看,风景园林将会成为又一个人才进口的专业。攻读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园林局、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辱相关单位就业。

实力院校

获得风景园林特色专业国家建设点的高校

中央高校:北京林业大学☆;

地方高校:(无)。

景观学

景观学是一门研究景观的地理学分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血用学科,它与风景园林专业注重园林设计不同,它的研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该专业要求学生了解土地与环境知识;了解艺术史和艺术原理、景观美学;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地质、水文、气象与气候、植被、土壤、自然区划;了解人文地理学知识;掌握生态学基础,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与区域生态学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学知识,包括植物、动物等生物学基础;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知识,了解经济学基础;了解测量学和地图学等重要内容。

乍眼一看,这些需要了解的内容或许会让同学们觉得这与喜欢感性创作的兴趣不相匹配,其实不然。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需要极大的艺术思考和创造能力。再看这门学科的培养目标,四年后,同学们应具备良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景册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从这些培养目标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看。不难看出在学习期间,同学们要不断学习景观利用、景观生态设计、景观保护和塑造的专业知识,然后才能运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和艺术观对相应的人文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

课程设置

从以上的专业介绍中,想必你也大致知道了该门学科在大学里将学习的主要课程: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学概论、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资源学、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学、景观植物、景劝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自然保护规划、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及业务工作范围还是较为觅泛的。可在景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规划设计机构从事业务、设计

等相关工作;可在政府有关部门、土地综合利用和市场服务机构,以及项目策划、决策与工程等部门从事咨询、设计等相关工作;可在建设、国土、环保、旅游、文化等部门从事设计、教育、研究等相关工作。

开设院校

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大学、合吧工业大学等。

观光农业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喧嚣环境、赠杂局面已被越采越多的人所。避忌“。城市的高耸建筑、匆忙生活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紧紧地压迫着每一个人。因此,在短暂的周末时光,人们总喜欢到郊外,到附近的农家休闲屡日,享受自然的魅力,缓解一身的疲乏。而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直接或间接导致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如此可见,学习观光农业的学子,在未来将会掌握观光农业生产、开发推广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将观光农业的规划、种植、养护、经营管理运用于生产,能够从事观光农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些都是我们将农家、农业生产、农村环境理念揉合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

课程设置

由于与。农业。二字沾边,因此必不可少要涉及对农业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该专业又与“观光。紧贴,固然必不可少对美学有所触及。观光农业要研习的主要课程有:农业生态学、植物生长与环境、测量学、美术基础、建筑制图、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室内植物装饰与应用、草坪技术、企业经营管理。

从这些主要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门集观光、园艺、农业为一体的学科。在三年的理论学习外,我们还有市场调研、美术基础技能训练、观赏植物栽培技能训练、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导游业务实习等实践课程。在努力弄懂农业生产、农村环境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发散思维,从头脑中折射出对农业观光园区、生态示范区的设计与构架,而这些都是自然与生活在头脑中的碰撞激发出来的。

就业方向

通过专科三年的学习与实践训练。该专业的毕业生已拥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可成为各个旅行社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可直接去生产线指导农民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开展农业园、生态园、植物园、森林公园、果园、中草药园等观光与采擒旅游等。结合当下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该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深造,报考相近专业的本科,例如:园艺。

开设院校

河北农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

建筑设计技术

鸟巢、水立方、世贸大厦,这些宏伟奇特的建筑,展示在人们眼前时,无一不抓住我们的眼球,纠缠住我们的口舌。支配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对其。指指点点“。或叹为观止、或评头论足,这些都是学习建筑设计技术的人才给予我们的‘生活乐子。。

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如此看来,这门专业也非常适合我们喜欢感性创作的人去学习,该专业的教育理念是建筑设计——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建筑教育则是理工与人文的结合,它的学科构成则是建筑设计、区域规划学和室内设计三位一体。当然,由于该专业涉及的是建筑,必不可少要对建筑教学有

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这些看似比较理论的知识外,我们顶多只是个会。纸上谈兵。的人,要想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这门专业还会教我们绘制建筑图纸,把我们的想法付诸实践,呈现在纸张上。由此,便可看出这是一门将“脑内”的东西真正的具象化的专业。

课程设置

这门专业的

大特点便是其谍程设置是以建筑设计为主、区域规划为辅。主要课程涉及建筑绘画(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绘画写生等专业课程。

设计设计,定是要观犀之后才能在脑子里构成想法,然后绘制出图画,再付诸实践,最终才能证明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因此,学习该专业学生还要不断地实践,例如在大学最后一学年,同学们可以到地区进行实地观摩、到设计单位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制作实习等。

就业方向

建筑设计技术作为建筑类专业中的专科专业,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为建筑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就业机会。毕业生适合在市政管理gB门、

’景观设计公司和工作室、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装饰装修公司及艺术设计公司从事建筑景观设计及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巧用童谣,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篇8

发现特点仿童谣

要想让学生了解童谣、仿编童谣,就必须引导他们搜集童谣,发现特点,才能试着仿编。在这一模块中,笔者采取了仿编童谣“四步走”的策略。

展示师生收集的童谣 首先,笔者让孩子们出示自己收集的童谣,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收集的有《小老鼠上灯台》《拉锯》《小板凳,洼洼腰》等,其中有些版本还不一样,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就有几个版本。但笔者发现孩子收集的大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童谣,于是就引导他们想想游戏里的童谣。思路打开了,一首首欢快的童谣“流”了出来。笔者在给予肯定之后,出示了自己收集的不同风格的一首现代童谣:“熊爸爸睡觉,呼噜噜,呼噜噜;熊妈妈睡觉,呼噜噜,呼噜噜;熊孩子睡觉,呼噜噜,呼噜噜,吓跑一只大老虎。”学生们特感兴趣,笔者紧接着又出示了一首:“左手拉爸爸,右手拉妈妈,我的小小手,拉住一个家。”学生一听笔者是从《红蜻蜓》书上收集的,一下子高兴起来,有学生小声嘀咕道:“我们订的有啊,怎么没想到从书上找呢!”笔者适时地说道:“没关系,这些童谣都是别人创编的,我们可以自己编呀!”学生们一听,兴趣更浓了。

引导学生发现童谣特点 学生兴趣正浓,更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童谣的特点。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发现童谣押韵的特点,还积极地说出每首童谣的韵脚。接下来笔者让他们观察童谣每一行的字数,孩子们发现,童谣每行三个字、七个字的居多,也有五个字的,但字数是奇数的多,偶数的少。孩子们的这一发现很喜人,再深入下去,就要引导他们走进童谣的内容,看看作者对内容的巧妙安排。通过观察、对比,孩子们发现童谣一般在前半部设疑,后半部揭谜。最后一句往往是点睛之笔。学生们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笔者在兴奋之余,及时跟进童谣《打伞》:“下雨啦,妈妈打大伞,像一棵大树;下雨啦,小娃娃打小伞,像树下的小蘑菇。”通过这个童谣,他们知道,童谣和童话一样,喜欢运用比喻手法,让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指导学生仿编童谣 “光说不练假把式”,学生们了解了一些童谣的特点后,编写的心情跃跃欲试。很快的,他们写了不少。可能是篇幅短小的缘故吧,他们没有在字数上“讨价还价”,写得很投入。题材也很宽泛:有的写看到的,有的写听到的,还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从孩子喜形于色的神态看,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还挺满意。

放手让学生修改童谣 好童谣是改出来的。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了。笔者先出示了一首学生作品:“小鱼儿,追妈妈,一下子摔个仰八叉。”这首童谣趣味性很强,特别是“仰八叉”三个字更是妙趣横生,但也正是这个“仰八叉”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鱼儿没有脚,怎能摔得四脚朝天呢?这似乎不太合乎实际,怎么改呢?这时,笔者观察到学生们很兴奋,看来自己能解决,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很快就有了主意。有的说改开头,把“小鱼儿”换成“小娃娃”;有的说改结尾,把“摔个仰八叉”改成“碰个小王八”。两种意见分别说明了理由,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二种改法尽管很押韵,但语言有点粗俗,趣味性也不突出。经过笔者地正确引导,他们全部认可了第一种改法。为了体现小娃娃的憨态可掬,他们又增加了两行。童谣改好了:“小娃娃,会走啦!急忙忙,追妈妈,一下摔个仰八叉。”同学们读着笑着,可能是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学走路的样子吧。

有些同学的作品语句顺序颠倒了。童谣刚一露面,同学们就很快地调整了顺序。王一仁的一首《下雪啦》是这样写的:“下雪啦,下雪啦,小朋友乐得笑哈哈。堆雪人,打雪仗,小小铁锹手中拿。”童谣展示出来后,同学们立即发现顺序有问题,王一仁也立即会意,赶紧把那句“小朋友乐得笑哈哈”和“小小铁锹手中拿”进行了调换。

为了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笔者把自己即兴编写的童谣《站岗》读出来,请他们评一评。内容很短:“小松树,站两旁。剃个小平头,为马路站岗。”这是笔者联想到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创编的。当时,笔者还担心学生由于这是老师的作品而不敢说真话呢。可没想到,姚可莹一语惊人:“单老师,把‘马路’改为‘祖国’更好。”真是“点睛”之笔啊!看来是笔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们的掌声把笔者从思绪中拉了回来。与此同时,笔者握了握姚可莹的手,夸赞道:“你真是我的‘两字’之师啊!”顿时,课堂内掌声再起响起。

在这样的情境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创编童谣的兴趣渐浓——乐写;修改文章的能力逐渐提升——乐改;好的作品越来越多——乐创。他们的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课文瘦身变童谣

只要细留心,生活处处皆童谣。但往往因为选材宽泛,学生好像无从下笔。于是笔者有了一点想法:如果给孩子一个范围,会不会更有利于他们创编童谣呢?很自然地,笔者就想到了课本,把课本中的文章瘦瘦身,改编成童谣不失为一个创编童谣的好路径。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笔者大胆地开始了创新实践。

上课伊始,笔者出示了自己改编的两首童谣,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两首童谣分别是《探月》和《小夜莺》。

学生们一看,可乐坏了。杨忠辉喊道:“单老师,这童谣是用我们学过的课文改编的呀!”

姚可莹接着说:“可不是嘛,第一首写的是《猴子捞月亮》,第二首写的是《夜莺的歌声》。”

笔者连忙追问道:“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

“写童谣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王柱喜答道。

“那我们写童谣的题材可就多了!”李晨乐滋滋地说。

“可不是,我也要给课文减肥变成童谣。”周朔很兴奋。

笔者一看时机成熟,就赶紧鼓励他们编写。有了课文作题材,孩子们似乎一下子找准了目标,有的翻着书陷入了思索,有的在回忆过去学过的课文,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学生写字的沙沙声。

很快地,作品就出炉了。孩子们把手举得高高,生怕老师看不到。李帅先站起来了:“我是以《邯郸学步》改编的:寿陵有个年轻人,一心想着学别人。跑到邯郸学步忙,学你学他总不像。如何走路已忘光,只好爬着回家乡。”哈,写得真不错!笔者还没点评呢,周朔倒是忙开了,“单老师,听我的:大拇指,身子粗,按抵扳压最辛苦;小食指,解扣子,主人是个大肚子;美中指,相貌好,看去好似功劳高;无名指,小拇指,体态秀丽戴戒指。这是我根据丰子恺的《手指》一文编的。”笔者本想提示其他学生此处应该有掌声,可话还没有说出来,孩子们好像懂得老师的心思似的,掌声雷动。

课后,有的学生还提议,动画片里的故事也可以改编成童谣。李帅还顺口溜了一段:“熊大和熊二,保护森林出手快,合力对付光头强,不让他把树木害。”聪明的孩子都能举一反三了!

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低估。你送他们一份鼓励,他们就能还你一份惊喜。

丰满童谣变美文

仿写童谣、改编童谣提升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训练了学生概括表达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利用童谣练表达,笔者让学生把同伴的童谣扩编成文章。

于是,笔者精心选出了学生编写的童谣——《高跟鞋》和《丫屋》,让他们有个选择。《高跟鞋》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一首童谣,趣味性很强;而《丫屋》描述的是一个可爱的小狗形象,深得男孩子的喜爱。笔者先出示童谣,引导学生讨论扩编的方法,然后指导写作。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们发现《高跟鞋》要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丫屋》则应该抓住“搞怪”一词扩写体现小狗丫屋的机灵可爱。“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指导让学生下起笔来轻松多了。在笔尖的沙沙声中,孩子们完成了“大作”。同桌之间互评,小组之间推荐,最后孩子们推出了两篇佳作在全班展示,乐在其中。

通过巧妙地利用童谣开展课堂教学,学生逐渐与童谣交上了朋友。在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以彰显。在充满着智慧的童谣作品中,他们欣赏、改编、创新、扩写。学生的书卷气息变浓了,学习习惯日趋良好,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地改观。

总之,通过巧借童谣,再加上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那么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三年级上期期末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女人年龄成谜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