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板系统(精选7篇)
接骨板系统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8例,AO分型A型8例,C型10例。采用复位股骨骨折后插入Liss内固定系统,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18例患者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18例患者骨折无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断钉、断板等并发症。结论Liss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功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肯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骨折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难治骨折之一,大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特别是远端粉碎性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骨缺损、骨折粉碎、伤及股骨髁关节面及伸膝装置,术后容易发生骨不连、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新近AO研制的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综合了交锁髓内钉和生物学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满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左11例,右7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重物砸伤,车祸撞伤等。均为新鲜性移位骨折,AO分型,A型8例,C型10例。受伤时间1~10d,平均4.5d。伴有轻度颅
的时机,本组病例将胎粪是否清理放于首位,在胎儿全身娩出后,助产者应用双手紧箍新生儿胸部,置于预热辐射床取采用鼻吸位,常规气管内插管吸引,必须快速、反复吸净气管内的粘液或胎粪,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引,直至吸净后仍无呼吸予气管内插管正压人工呼吸,分秒必争,迅速有效的进行复苏,缩短缺氧时间,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缺氧状态,缩短新生儿的窒息时间,可有效提高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而把擦干放后,根据新生儿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力来评价复苏过程,随时评估复苏效果,决定下一步复苏措施,必要时予胸外心脏按压,药物治疗等措施。在国外报告的30839例新生儿复苏中仅0.12%使用了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3]。大多数学者认为,复苏时经积极处理,大部分新生儿不用药即可迅速恢复,而自动呼吸建立后很快能纠正缺氧和酸中毒,脐静脉用药多不需要.但重度窒息新生儿多并有血容量不足及酸中毒,应及时纠正,本文复苏中使用药物(应用肾上腺素或扩容剂或碳酸氢钠)者37例(45.7%),另因纠正酸中毒可提高动脉血p H值,可改善肺血液灌注,增加血红蛋白携氧量,并可促使正常呼吸开始,减轻脑组织损伤,因此纠正酸中毒是抢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及时使用碳酸氢钠,注射后患儿皮肤即可转红,出现呼吸,注意:碳酸氢钠的高渗透性和产生CO2的特性可对心肌和大脑功能有害,应在建立充分的人工呼吸和血液灌注后应用。
脑损伤1例,肋骨骨折1例,跟骨骨折1例。
1.2 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满意后,患者仰卧位,如骨折未累及关节面,先行闭合复位,C型臂透视满意后,行股骨远端外侧入路,从Gerdy结节开始向近端作一长约5cm的切口,沿肌纤维纵行分开髂胫束至骨膜,用骨膜剥离子作一骨膜与肌肉间的隧道,插入LISS接骨板透视满意后,配套锁钉锁定;如骨折累及关节面,则行髌骨前外侧入路,长约8~10cm,该切口要做到很好的显露股骨髁关节面,以利于直视下恢复关节面平整、固定,先复位髁部骨折,固定关节面,后复位髁上部分,期间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位置满意后,沿骨膜外插入LISS接骨板,如骨折严重伴骨缺损者,可取自体髂骨植骨;另外,接骨板远端要和股骨外髁贴附,透视骨折和接骨
要做好重度窒息复苏后处理,以减少存活者后遗症的发病率。预防远期后遗症以预防为主,最好送新生儿病房,以及早发现并发症和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有很大作用。4年来我院分娩新生儿11637例,发生重度窒息81例,经复苏治疗,除1例早产极低体重儿、气胸1例、膈疝1例及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度窒息儿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均治疗成功,且大部分重度窒息患儿没有或少有后遗症。
笔者认为在基层医院采用新的复苏流程,产、儿科合作,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可大大降低了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死亡率和后遗症,此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虞人杰,李黎,汤泽中,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
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8~141.
[2]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M].第4
版(中译本).卫生部妇幼保键与社区卫生司合作项目,2003:
板均满意后,螺钉锁钉。
1.3 术后
该类患者术后患肢均无需任何外固定,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d,术后第3天开始膝关节的功能锻炼,CPM机持续被动运动膝关节屈伸,一般从15°开始,逐日增加训练度数,以每日训练时膝关节感觉疼痛时的度数为最大值,3周应达到90~115°。术后4周复查X线片,对位对线好者,嘱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2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骨折对位对线好,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断钉、断板等并发症。骨痂形成时开始部分负重,逐渐完全负重锻炼。根据Kolment和Wulff(1982)的治疗评价标准[2]:优:膝关节完全伸屈>120°无疼痛无畸形;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活动>90°,无或偶有轻微疼痛,下肢缩短<2cm;可:膝关节活动度数:伸<10°,屈>60°,常有轻微疼痛,下肢缩短<3cm;差:膝关节活动度数<60°,经常出现疼痛或有持续性疼痛,畸形>10°,下肢缩短3cm以上,本组病例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
3 讨论
股骨远端骨折往往累及膝关节面,易形成伸膝装置粘连、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3],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长期制动的保守治疗已极少应用。近几年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治疗理念已经过渡到积极的手术治疗[4]。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5]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O)的新概念,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BO的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随着生物学固定技术(BO)的提出,符合微创外科原则的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应运而生-LISS,可以看作一个内固定支架,属于桥式接骨板范畴,它集锁定、加压、点接触功能于一体,其形状与股骨的解剖轮廓一致,生物学特性与骨折愈合环境符合[6]。LISS在其设计上有3个特征[1]:(1)固定器远端有多个交锁角度螺钉与固定器锁定;(2)固定物放置在骨膜外肌肉下;(3)骨干固定可经皮单皮质自钻自攻螺钉锁定。此外,由于LISS接骨板保护骨膜,因此保护了骨折断端的血运,LISS还有操作简单、对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微创的现代医学发展理念。尤其在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更加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替代其他髓内外固定物的良好器械[7]。
手术技术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C型臂透视满意后,作外侧切口,切至骨膜,插入LISS接骨板,再次透视骨折端与LISS接骨板的位置满意后,瞄准器引导按照LISS螺钉固定顺序固定各螺钉,最后还要透视一次,才可关闭切口。髁间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应行髌骨前外侧入路,即髌前正中线外2cm的直切口,切开后翻转髌骨,暴露膝关节面,直视下复位关节面,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临时可用克氏针、点状复位钳固定,然后用松质骨螺钉固定髁间骨折,Hoffa骨折应从前向后固定。其次再复位干骺端和骨干的骨折,如有骨缺损者可取自体髂骨植骨。上述骨折复位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克氏针、点状复位钳固定。但干骺端和骨干的骨折不必要求解剖复位,尽量不损伤骨膜。骨折完全复位后,透视观察正侧位,是否存在内外翻及前后成角,更应注意下肢力线和有无短缩。确定无误,插入LISS接骨板,透视观察接骨板位置,一定要使LISS接骨板与股骨远端髁部的轮廓贴附,然后按照LISS接骨板锁定顺序锁定各钉孔。透视接骨板、螺钉、骨折位置等情况,均满意后,缝合切口。
总之,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一种新的选择,在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最大限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都有其卓越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Kregor P J,ZlowodzkiM,Stannard J,et al.Submuscular p latingofthe distal femur[J].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2003,13(2):85~95.
[2]KolmentL,Wulff K.Ep ido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J].Acta Orthop Scand,1982,53(6):57.
[3]田勇,卡索.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612(12):936~937.
[4]黄长明,胡喜春,王剑敏,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8):1373~1375.
[5]Gerber C,Mast JW,Ganz R.Biological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J].Arch OrthopTrauma Surg,1990,109:295~303.
[6]任高宏,沈开金,林昂如.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246~247.
[7]Schutz M,Muller M,Regazzoni P,et al.Use of the less invasivestabilization system(LISS)in patients with distal femoral(AO33)fracture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Arch Orthop TraumaSurg,2005,125(2):102.
股骨髁锁定接骨板断裂的因素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 男25例, 女5例;年龄24~50岁, 平均38岁;交通伤25例, 坠落伤5例, 第一次为开放性骨折6例, 闭合性骨折24例;均为AO分型的C3型骨折, 来诊时间大部分第一次手术后6个月~1年, 平均8个月。
1.2 治疗方法
(1)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尽量取原来手术刀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 沿股外侧肌及股直肌肌间隙进入, 纵向劈开股中间肌, 沿髌韧带外侧缘切开关节囊, 暴露骨折端, 尽量减少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必要时行股四头肌成形, 清理膝关节周围及髌上囊粘连组织, 取出原内固定接骨板。清理折端增生组织, 试行复位满意后, 选择合适的股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固定, 保持轻微外翻, 透视显示骨折端正侧位位线良好, 若内侧有骨缺损, 必要时取髂骨充分植骨, 应用髂骨板桥接远近折端, 保证内侧有骨质支撑, 必要时考虑内侧或前侧再辅助接骨板固定。 (2) 术后处理:术后均抬高患肢, 常规应用抗生素, 常规留置负压引流, 引流管术后24~48h拔出, 术后即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及髋关节踝关节活动, 创伤反应结束后, 开始在CPM机辅助下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 按照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 在床上练习关节功能, 复查X线片显示内侧骨质有愈合趋势后, 再考虑负重下床, 大部分3~4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 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锻炼及行走, 12~14周后可弃拐活动及行走。
2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 切口均一期愈合, 经3~24个月, 平均10.2个月随访, 30例术后3~5个月骨性愈合, 按Karlstrom等[1]标准评定, 优20例, 良7例, 中3例, 优良率为90%, 无骨不连或钢板再折断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股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应以良好的复位, 有效的内固定为准则, 随着股骨髁解剖接骨板的研发和应用, 也被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接受。股骨髁解剖接骨板分左右型, 有不同长度规格, 并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 相对于其它内固定, 股骨远端解剖接骨板操作的可重复性和内固定强度优势明显。
但是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接骨板断裂。接骨板植入体内后, 早期的作用是辅助骨折愈合, 在骨质愈合前若出现接骨板的疲劳, 就有可能出现接骨板的断裂。对于接骨板的断裂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患者的因素、接骨板的问题、手术技术问题。患者的因素主要有骨质是否疏松, 患者术后康复活动过早等因素, 想要解决此种问题, 主要是选择好适应症, 做好术前宣教及术后指导。必要时一定要一期植骨, 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接骨板的因素和手术技术的问题是需要外科医师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对所用接骨板的特性和要求了解越多, 在应用中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锁定接骨板的优点, 才能在临床应用中避免更多的错误。锁定接骨板具有如下特点: (1) 与传统接骨板相比, 锁定接骨板螺钉与接骨板形成锁扣固定, 内固定的稳定性不再需要接骨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和预应力, 而更多的是依赖于锁定螺钉一锁定接骨板组合的成角稳定性。Wangner[3]认为锁定接骨板是一种类似于外固定支架的体内夹板。 (2) 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 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使本来条件差的两个骨折端能够尽量少的受到进一步破坏, 这样就成为手术中不需切开剥离, 骨膜的完整性不受到破坏, 这种类似于外固定支架的体内夹板固定骨折, 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 这与目前学者们认为骨折治疗原则应由以往强调骨折的精确复位与坚强内固定转变为尽可能地保护创伤后骨骼与软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包括精细的操作与弹性固定以刺激骨痂形成的观点相吻合, 实现所谓的二次骨愈合[4]。 (3) 螺钉与接骨板形成锁扣固定为锁定板在骨量正常的情况下提供了单皮质固定的可靠性。
按照接骨板的特性, 手术的时候, 尽量减少骨质周围血供的破坏, 在复位的时候不能一味强调精准的复位, 只有保留良好的血供, 骨折端才好愈合, 只有在接骨板疲劳断裂之前, 骨折牢靠愈合, 接骨板才不至于断裂。分析本组病例, 大部分是由于创伤太重, 先前手术时剥离太过广泛。因为锁定接骨板是类似于外固定支架的体内夹板, 具有一定的弹性, 随着活动量的增加, 术后会出现折端附近接骨板的应力遮挡。若手术时出现骨膜剥离严重, 影响愈合时间, 或者原折端粉碎, 出现延迟愈合, 就会出现接骨板的断裂, 此种接骨板的断裂多不是由于强大的暴力, 多是轻微暴力就可致接骨板的断裂。所以骨折端及接骨板的移位多不严重。所以在再次手术时, 在复位固定的同时, 植骨一定要充分。在复位固定后的早期是接骨板在辅助折端的稳定, 而到后期再次骨折端的稳定来保证接骨板不出现断裂。
通过本组病例, 我们发现应用锁定接骨板在固定骨折端时, 一定要尽量减少软组织损伤, 必要时一期植骨,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接骨板的断裂。
参考文献
[1]Karlstrom O.Ipsilateral fra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1[J].J Bone Joint Sury (Am) , 1997, 59 (2) :240-243.
[2]Whittle AP.Fractures of lower extremity[M]//Cansle ST ed.Co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Ninth ed.Mosby-Year Book.Inc, 1998:2042.
[3]Wagner M.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linical IISe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2) :B31-42.
接骨板系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2 例, 男30 例, 女12 例;年龄15~42 岁, 平均25.6 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直接暴力伤7 例, 间接暴力伤35 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8 例, 颅脑、胸腹脏器损伤6 例, 脊柱、四肢其他部位骨折9 例, 无合并损伤19 例。骨折按Robinson分类[2], 2A2型10 例, 2B1型23 例, 2B2型9 例。手术时间6 h~17 d, 平均3.5 d。均采用重建接骨板桥接固定, 重建钢板18 例, 重建钛板24 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体位, 肩部垫软枕。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下缘切开皮肤。向两侧牵开皮瓣后在远、近骨折端表面切开少许骨膜, 稍做剥离, 不剥掉附着于骨块上的软组织。复位骨折, 将塑形后的重建板安置于锁骨上缘, 骨折两端分别以2~3枚螺钉跨过骨折部位桥接固定骨折远近段。
1.3 术后处理
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消肿等常规治疗。术后3~4周内患侧上肢三角巾悬吊固定, 进行手部和肘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限制肩关节的过多旋转及屈伸活动。3~4周后撤除外固定, 加强功能锻炼。
1.4 评价标准
本组采用Constant和Murley评分方法[3]评定肩关节功能。评分主要包括患侧肩部是否有疼痛 (15分) , 日常活动情况20分 (包括是否能进行全部工作、娱乐, 睡眠是否受影响, 共10分;患侧手能达到的位置, 共10分) , 患侧肩关节外展功能10分, 前屈功能10分, 外旋功能10分, 内旋功能10分, 力量25分, 总分100分。分数越高, 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2 结 果
手术时间28~75 min, 平均40 min;失血30~90 mL。骨折均符合功能复位要求, 部分病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对位,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6~35个月, 平均1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5周 (9~16周) , 无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 无一例感染, 无接骨板、螺钉断裂, 畸形愈合未发生。Constant和Murley评分86~100分, 平均92.6分。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 讨 论
3.1 锁骨骨折的分型
锁骨骨折的分型方法很多, 其中以Robinson等[2]在1998年提出的分类方法临床意义较大, 可用来预测锁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风险。具体分类方法如下:1型为锁骨内侧1/5 (从锁骨内端至第一肋中心向上所做的垂直线之间的锁骨) 骨折;2型为中部3/5的锁骨干骨折;3型为锁骨外侧1/5 (从锁骨外端至喙突基底中心向上所做的垂直线之间的锁骨, 通常在锥状结节处) 骨折。每一种骨折根据骨折段移位小于100%为A亚型, 大于100%为B亚型。1A和1B型骨折再被细分为关节外骨折 (1A1, 1B1) 和关节内骨折 (1A2, 1B2) 。2A型骨折均有残留的骨接触, 分为2个亚型:无移位 (2A1) 和成角 (2A2) ;2B亚型主折段之间无残留的骨接触, 均有明显的不同程度骨短缩, 分为2个亚型:单纯或楔形粉碎性骨折 (2B1) 和孤立的或粉碎性节段性骨折 (2B2) ;3A和3B型骨折也可再被细分为关节外骨折 (3A1, 3B1) 和关节内骨折 (3A2, 3B2) , 3B型骨折的移位有特征性的模式, 即锁骨干部骨折段抬高向后移位, 骨折线呈单纯斜行或伴有下方撕脱的骨折片。
3.2 锁骨骨折的保守治疗
中段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多采用保守治疗, 一般很少影响功能和美观。主要采用8字绷带固定或简单的三角巾悬吊。其优点是费用低廉, 操作简单, 且无麻醉风险, 无骨髓炎、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但移位易加重。Robinson等[2]随访了1 000 例采取保守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 发现2B型骨折中3.2%延迟愈合, 5.8%不愈合, 且未愈合的患者只有1 例没有症状, 其他均需手术治疗。McKee等[4]认为, 保守治疗多年后出现的一些症状, 如肩部疼痛、乏力、易疲劳等均因骨折畸形愈合所致。Nowak等[5]随访了208 例采取保守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 时间为9~10年, 骨折不愈合率7%, 只有54%患者完全恢复, 而46%患者仍有后遗症状, 包括休息或活动时疼痛以及局部隆起、外观不雅等。说明锁骨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率并不低,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满足于骨折愈合, 应该更注重患者的后遗症状。
3.3 锁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
3.3.1 手术指征
目前推荐的手术指征包括:a) 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或骨折有明显移位, 短缩超过2 cm;b) 骨折移位分离较大, 闭合复位失败疑三角肌或斜方肌嵌插;c) 严重的成角畸形引起潜在皮肤溃破;d) 不能忍受长时间制动 (如伴发帕金森病、癫痫等) ;e) 骨折移位压迫邻近血管神经 (如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 ;f) 开放性锁骨骨折;g) 伴有多发性损伤, 尤其是伴发同侧上肢创伤或移位的锁骨骨折、伴发同侧肩胛颈骨折 (浮肩损伤) 的锁骨骨折;h) 锁骨骨折骨不连;i) 年轻女性不能接受的可能畸形愈合所致局部隆起而影响美观, 要求手术治疗。
3.3.2 髓内固定
髓内固定具有切口小、骨膜剥离少及操作简单等优点。缺点是稳定性稍差而固定强度不及钢板、髓内装置漂移或断裂及固定物尾端顶破皮肤等。克氏针最为常用, 其不能有效控制旋转, 因为肩部的运动造成克氏针固定容易出现松动, 所以存在固定不确切、需辅助外固定、易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针尾穿破皮肤致局部或针道感染、皮肤刺激、针尾滑囊炎形成、克氏针松动游走造成周边组织损伤等缺点[6]。
3.3.3 髓外固定
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 固定强度达到生物力学要求, 且应力遮挡小, 弹性模量与骨相近, 有利于骨折愈合, 比较适用于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但对骨折周围血运损伤较大, 与现代骨科主张生物学固定不相符。其原始形状固定, 塑形困难, 与锁骨不帖服, 而且取出困难。
外固定支架适用于开放性和严重移位的闭合性锁骨中段骨折伴有表皮损伤等患者。钉道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 而且给穿衣等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拆除外固定之前影响美观, 故临床应用有限。
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方法, 它不仅具有张力带力学功能, 固定可靠, 可防旋转, 且无髓内固定迁移引起的重要组织结构损伤的缺点。常用的钢板有3.5 mm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重建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等。半管形钢板因缺少足够的强度而被淘汰。重建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中有独特优点, 其塑形较容易, 可折弯成相应的弧度而不折断。闫军等[7]推荐使用重建板固定, 能够依据锁骨形状塑形, 与锁骨有良好的帖服, 坚强固定。锁定钢板有防止单根螺钉拔出的效果[8],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止并发症。对非骨质疏松患者, 没有必要使用锁定钢板, 因为此时与传统钢板相比无明显优点, 且价格昂贵[9]。
3.3.4 重建板桥接固定的优势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AO学者提出了生物学固定的新概念, 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 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其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重建钢板板桥接式固定基于微循环保护和非坚强内固定原则, 提供尽可能少受干扰的自然愈合环境, 减少了骨折部位的显露以保留局部成骨因子, 降低了植骨需求, 并发症减少。重建钢板板加压固定为静力固定, 而桥接固定后骨折部位存在微动, 可以激发原始骨痂反应, 有利于骨痂快速生长, 快速形成骨痂增加的力学强度可以弥补桥接固定的不足[10], 从而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 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桥接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操作, 减小了手术创伤。我们认为恢复锁骨的对位、对线关系依靠重建接骨板的精确塑形, 但勿反复预弯致强度降低。
孙文建等[11]报告桥接固定与加压固定比较, 前者在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指数及骨痂生长方面均优于加压固定。重建接骨板桥接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在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3.5 注意事项
我们认为, 为达到理想恢复, 应注意:a) 骨膜外剥离, 尽量减少骨膜损伤, 防止骨不连发生, 附着在游离骨块上的软组织, 一定不要剥掉。b) 骨折粉碎严重, 重建板桥接固定时一般在每侧骨折段仅固定2枚螺钉, 少部分情况下置入3枚, 均能起到防旋转作用, 故需良好的螺钉置入质量, 严格按照钻孔和攻丝的步骤进行, 准确测量螺钉长度, 螺钉应穿过对侧皮质, 并经攻丝拧紧, 防止因肢体重力造成剪力使螺钉拔出。谨慎操作, 一次成功, 避免反复钻孔、置钉降低固定强度, 重建板长度应使两侧固定2~3枚螺钉。c) 骨折下缘有骨质缺损时应植骨, 以消除肢体重力的剪力, 防止螺钉拔出。d) 钻孔时使用保护套筒, 根据锁骨厚度控制钻头露在外面的长度, 避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和神经, 螺钉长度以刚穿过对侧骨皮质为宜。e) 术后早期辅助三角巾悬吊固定, 同时适当减少肩关节活动。手术后制定严密的功能锻炼计划, 总的原则是早期三角巾悬吊外固定辅助, 限制肩关节过多活动;进行肘和腕关节的主动练习促进血液循环;3~4周后骨痂己经开始形成, 可以承受肩关节的适度活动, 通过活动产生微小创伤反应激发骨痂生长, 同时可以减少肩关节长期制动造成的黏连、僵硬。
重建板桥接式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手术简便、骨折愈合快的优点, 减少了手术风险,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术中勿反复预弯重建板而致强度下降, 置入螺钉质量良好, 置钉一次成功, 勿剥掉骨块附着软组织, 以最大限度保护粉碎骨块的局部血供。术后早期需要以三角巾悬吊外固定辅助维持稳定, 适度限制肩关节过多活动, 功能锻炼的时机与强度应根据患者的骨质情祝以及术中内固定稳定情况逐步进行, 避免再次受伤,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更应加强术后外固定保护。所有这些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否则将致内固定物并发症, 直接导致骨不愈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22.
[2]Robinson CM.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 in the adult epidemiology and classification[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8, 80 (5) :476-484.
[3]Constant CR, 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7, (214) :160-164.
[4]McKee MD, Wild LM, Schemitsch EH.Midshaft malunions of the clavicle[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3, 85 (5) :790-797.
[5]Nowak J, Holgersson M, Larsson S.Can we predict long-term sequelae after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 based on initial findings-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nine to ten years of follow-up[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4, 13 (5) :479-486.
[6]韩琦, 谭仁林, 王照卿.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7) :523-524.
[7]闫军, 胡波, 朱淑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8, 14 (9) :573-574.
[8]Kloen P.Bilateral clavicle non-unions treated with anteroinferio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ing (LCP) :A case report[J].Acta Orthop Belg, 2004, 70 (6) :609-611.
[9]Jeray KJ.Acute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J].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7, 15 (4) :239-248.
[10]Perren SM.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long bone fractures.The scientific basis of biological in-ternal fixation:Choosing a new balance between sta-bility and biology[J].J Bone Joint Surg (Br) , 2002, 84 (8) :1093.
接骨板系统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骨折患者, 根据患者治疗的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 男性患者42例, 女性患者42例, 年龄39~84岁, 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41例, 女性患者43例, 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47.8岁。患者入院后, 医师对患者均进行入院检查, 患者检查结果均符合乙肝等相关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患者住院后, 医师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 对于高龄或患有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 进行必要的肺功能、CT、彩超等检查进行诊断, 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协助治疗内科疾病, 且待内科疾病稳定后, 尽快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 医师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麻醉起效后,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骨折部位为中心, 在骨折处做10 cm左右长的纵形切口, 逐层进行分离, 直达骨折部;将骨折处进行复位, 后用持骨器对骨折部位进行暂时固定, 复位理想后用钢板并进行固定。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利用近年来使用较多的微创接骨板技术[2], 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在胫骨远端内侧, 以骨折部位为中心, 做长约5 cm左右的纵形切口, 逐层进行分离, 直达骨折部, 将骨折进行复位;如为粉碎性骨折, 必要时可用1~2枚克氏针固定粉碎骨折块;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接骨板插入皮下组织隧道, 并用螺钉固定 (一般采用4枚螺钉进行固定) 。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来我骨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时, 对患者手术时的相关数据,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方法,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临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在临床上诱因较多,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骨结构出现完全或部分断裂, 造成患者出现骨骼和软组织损伤。如果患者一旦发生骨折, 将会导致出现骨折部位出血, 患肢出现肿胀等症状,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进一步引起限制患者的四肢活动。
目前, 对于此病的治疗不仅是进行简单的骨折复位和愈合, 更重要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 能恢复患者的四肢功能。因此,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成为了其治疗的首要方法。虽然常规的接骨手术能够缓解患者病情, 有效的改善患者四肢功能, 但是采用这种接骨方法时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 会使出现骨血运遭到严重破坏, 严重者会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给其日常生活带来困难[3]。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医疗技术也随之发展速度, 微创接骨板技术孕育而生, 并在四肢骨科疾病中广泛使用。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接骨方法, 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骨折局部血运, 降低接骨后的并发症, 且患者骨折处放入钢板后不会压迫骨面, 这样能够避免对骨血运的破坏, 降低了骨质疏松等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 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这种手术后只要把螺钉和钢板之间固定后就行, 并且手术后稳定性也较好, 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4]。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的优势较多, 手术时间要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且低于对照组。可见, 微创接骨技术在四肢骨科疾病中的效果和优势。
综上所述, 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患者, 采用微创接骨技术效果最好,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 (56.2±5.6) 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 (60.5±4.8) m L、手术后住院时间 (8.9±2.7) d, 对照组手术时间 (91.2±1.9) 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 (200.6±4.7) m L、手术后住院时间 (8.9±2.7) d,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临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方法较多, 但是微创接骨技术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创接骨板技术,四肢骨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 韦智乐.微创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108.
[2]乔金环, 董巍, 吴建伟, 等.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3) :218-220.
[3]刘玉芬, 黄志嫦.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3) :380-381.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3~51岁。损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3例,暴力伤2例,砸伤3例。闭合骨折17例。按AO分类:A型4例,B型10例,C型3例.开放骨折13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6例,ⅢA型5例。其中胫腓骨双骨折占90%。骨折部位:胫骨上段4例,中段10例,中下段16例。本组患者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2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根据胫腓骨骨折情况决定手术顺序。如果腓骨骨折简单或粉碎不严重,则先经小腿外侧切口,将腓骨骨折进行复位并用1/3管形或重建接骨板内固定;如果腓骨呈严重粉碎骨折,估计无法做到正确复位并维持正常的长度,则先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然后再固定腓骨骨折.固定胫骨远端骨折时,自内踝最突出点向上做纵向切口,长约4cm,显露胫骨远端内侧面,用骨膜剥离器沿胫骨内侧面向近端潜行剥离,在骨膜及皮下组织之间形成一隧道。用间接复位技术进行复位,如果骨折无法达到满意的位置,则可于骨折部位做小切口辅助复位。对干骺端存在压缩或关节面有塌陷的骨折,先行撬拨复位,在关节面恢复平整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证实位线良好后根据需要植骨。根据胫骨远端的形态预弯接骨板后自内踝切口向近端插入,在接骨板近端做3~4cm长的切口,显露近端部分钉孔。在骨折远、近端各用一枚普通螺钉固定,使接骨板与胫骨内侧面贴合良好,C臂机透视证实骨折及良好后在锁定螺钉导向器的帮助下钻孔、测深,拧入锁定螺钉,一般在骨折远近端各需三枚以上的固定螺钉。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抬高患肢,给予抗炎、止血及消肿治疗。一般术后48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 d即鼓励患者进行足趾伸屈及小腿肌肉的舒缩活动,第3d进行踝、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每2个月摄片一次,按照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行走的时间。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中有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并发症有:在开放性骨折中,有4例伤口出现红肿,经用酒精湿敷、抬高患肢、脱水、加强抗炎治疗,伤口愈合,感染未进一步发展为骨髓炎。近端锁钉断钉1例,膝关节有轻度疼痛3例,无锁定接骨板弯曲现象,骨痂生长良好,无膝、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及骨不连发生.按Jonher-Wruh评分标准[1]:优19例,良3例,中3例,差0例。
3 讨论
胫腓骨远端骨折,无论采用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支架固定,还是用跟骨牵引治疗,甚至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均无法同时达到稳定固定骨折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这两个目的,且每种治疗方法还有各自不同的缺陷,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LCP是新一代接骨板螺钉系统,其螺钉头和接骨板上的钉孔均有螺纹,两者拧紧锁定后能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另外与接骨板锁定后螺钉的朝向各不相同,提高了内植物的抗拔出力,因此特别适用于普通接骨板无法确实固定的骨端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固定。LCP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工具.目前常用于胫骨远端骨折的LCP主要有:4.5mm干髓端锁定接骨板、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及三叶草锁定接骨板。4.5mm干髓端锁定接骨板为直板,近端锁定螺钉直径4.5mm,远端锁定螺钉直径为3.5mm,适用于远侧骨折端比较完整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胫骨远段骨折。三叶草锁定接骨板较薄,可置于胫骨内侧面或前面,远近端均用直径为3.5mm的锁定螺钉。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较三叶草锁定接骨板略厚,只能置于胫骨内侧面,也全部采用直径为3.5mm的锁定螺钉。两者均可用于远侧骨折增长度较短的关节外骨折以及部分或完全关节内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时由于在胫骨皮质内下行的滋养动脉常常发生断裂,且胫骨下端无肌肉附着,其内侧面更是只有皮肤及皮下组织覆盖,缘于骨膜的血供存在不足,因此较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我们在术中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技术进行复位,经骨折远端小切口插入接骨板至骨折近端,这样做能有效地保护骨折端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胫腓骨骨折后,胫骨的张力侧在内侧,在此置入接骨板符合张力带原则且操作方便。但由于胫骨远端周围软组织比较薄弱,造成骨折的暴力常引起皮肤的挫伤,再加上骨折后的肿胀及接骨板的植入使切口边缘皮肤张力过大,局部缺血。因此容易引起皮缘坏死,骨折端及接骨板外露,进而导致切口感染,甚至骨髓炎的严重后果,对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手术宜选择在骨折局部无严重肿胀时进行,为此,可在骨折发生后肿胀尚不明显时行急症手术,如果就诊时肿胀已经比较严重,可先行跟骨牵引,并配合抬高患肢、肌肉舒缩锻炼及药物消肿等治疗,待肿胀消退,局部皮肤出现皱纹后再行手术。术中除采用闭合复位,经小切口插入接骨板的技术外,根据内踝的形态特点对接骨板进行塑形,并用普通螺钉先行固定,使接骨板与胫骨内侧皮质密切贴合,将有助于减轻接骨板及螺钉对切口皮肤的压迫,降低感染率。术后同样需要辅以各种消肿的治疗措施。采用4.5mmLCP固定时,由于其远端数孔方向朝向踝关节,为了避免螺钉进入关节腔,钻孔时钻头穿过第一层皮质后,如果再次出现阻力增大说明钻头遇到较坚硬的软骨下骨,此时测深所确定的螺钉将不会进入关节腔。
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昂贵。很多骨折并不须使用锁定钢板。为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锁定钢板更难使用.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钢板,它们只有锁定孔,在行钢板固定前必须进行骨折复位。一旦锁定螺钉通过钢板拧入骨质,这个节段的骨折端就不能通过拧入额外的螺钉或通过使用加压器械进行复位。这使得螺钉的拧入顺序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骨折复位不良。使用锁定钢板的外科医生须使用各种复位技术,如“无手”牵引、股骨牵开器和经皮复位钳[2]。外科医生必须牢记,尽管锁定钢板的技术很先进,但它们不能改善骨折复位,也不能帮助复位不良的骨折得到愈合。假如最后骨折固定得很坚强,尤其当使用桥接技术时。可能会发生骨不连接。坚强的钢板、坚强的螺钉和骨折端分离这三者结合起来就会导致骨不连接。
大多数须手术治疗的骨折都不须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只要按照手术原则进行操作,大多数骨折使用普通钢板和髓内钉都能达到愈合.然而,有些特殊类型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钢板螺钉松动发生骨不连接的风险更高.它们常常被称为“未解决”或“有问题”骨折。包括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折块的骨折和骨质缺乏性骨折。这些损伤的类型是使用锁定钢板的典型适应证。使用锁定钢板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3]:①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②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③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髓端的关节外骨折;④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髓端关节内骨折。锁定钢板技术为骨量减少性骨折和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提供了较好的固定方法。与普通非锁定固定技术相比,锁定螺钉增加的稳定性推动了微创骨折固定技术的运用,例如桥接钢板系统和经皮骨折内固定技术。使用锁定钢板在某种程度上要比使用普通钢板难度更大。使用锁定钢板常常要求间接复位骨折块,锁定螺钉必须沿着螺孔的轴线小心地拧入螺钉孔,并确保已拧紧,钢板的长度也要仔细选择。尽管须掌握这些技术,但是随着老年患者脆性骨折和年轻患者严重创伤后高能量骨折的增加,锁定钢板的使用很可能变得越来越广泛。虽然已经有大量生物力学和动物数据发表,但关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的长期优点的报道还不多。虽然看似失败越来越多,但对不同骨折类型的初步研究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我们必须仔细地寻找文献报道案例和个人实践中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使我们从错误中获得真知,提高技术。
摘要:目的总结锁定接骨板对胫腓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胫腓骨骨折,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3例,并有25例骨折病人进行了6~18个月随访。分析采用Jonher-Wruh评分标准.结果所有骨折患者中愈合优为19例,良3例,中3例,差0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有1例出现近端锁钉断裂,但未影响骨折愈合,无锁定接骨板弯曲及断裂,未出现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无术后感染.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胫腓骨骨折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Johner R,Wruh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 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ol fixation.Clin Orthop.1983,178:7.
[2]Pallisterl,Iorwerth A.Indirect reduction using a simple quadrilateral frame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stal tibial LCP—technical tips[J]. Injury.2005;36:1138-42.
接骨板系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7例患者,年龄16~59岁,平均32.1岁;男18例,女9例。致伤原因:车祸外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3例。参照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标准[2],Ⅱ型15例,Ⅲ型12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4例,合并腓骨骨折21例。急诊手术19例,择期手术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 h~10 d。
1.2 方法
骨折常规使用石膏临时外固定制动,术前常规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胫腓骨正侧位片,必要时行踝关节CT及三维重建,观察骨折碎片移位的情况。择期手术患者行跟骨牵引或骨折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布朗架抬高患肢给予消肿治疗,开放性骨折静脉注射抗生素,待肿胀消退后手术,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及骨折分型决定手术方案。
手术时首先行腓骨骨折的固定,准确复位,以起到恢复长度、支撑的作用。取腓骨下端后外侧切口,复位后采用1/3管形钢板或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合并下胫腓关节脱位者行下胫腓关节复位并拉力螺钉固定。腓骨复位固定以后,采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弧形切口,近端位于胫骨后缘向远端弯向内踝前侧,下缘超过胫距关节,保证与腓骨切口之间有6~7 cm的距离。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小腿横韧带,将胫前肌腱牵向内侧骨膜外,进行有限剥离,显露骨折端,切开胫距关节囊,显露胫骨下端关节面骨折,以距骨关节面的弧度作为“模板”整复胫骨关节面,复位顺序由后向前、自外向内。胫骨前外侧骨折块多与腓骨通过前胫腓韧带相连,后唇骨折块通过后下胫腓韧带和深横韧带连于外踝,可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提供参考。对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要有适当的“过度”,直视下可通过骨窗或用克氏针对关节面骨块撬拨复位并临时固定,克氏针避开放置钢板处,必要时用螺钉固定较大的骨块,复位时应尽量保护与骨块相连的骨膜及软组织,以自体或者异体骨填充干骺端骨缺损,植骨应充分。C型臂X线机透视并调整复位克氏针固定,复位满意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皮肤软组织条件,采用胫骨远端锁定接骨钢板内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予以防治感染、消肿治疗4~7 d。术后48 h即行足趾及踝的主动及被动活动,早期避免负重,待骨折端骨痂生长良好后逐渐负重锻炼,一般在术后8~12周。
1.3 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参照Mazur评价标准[3]。优:大于92分,踝关节无肿痛,步态正常,活动自如;良:87~92分,踝关节轻微肿痛,正常步态,活动度可达正常的75%;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正常步态;差:小于65分,行走或静息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跛行,踝关节肿胀。
2 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8.1个月)。本组患者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48%。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皮肤坏死2例,行旋转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术愈合。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3 讨论
Pilon骨折的典型特征是踝关节胫骨远端负重面不同程度的碎裂,而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的关节,如果出现骨折复位不良,将导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僵直等后遗症。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是作用力通过距骨到达胫距关节顶部的轴向挤压力,同时也有旋转作用引起的剪切力[4]。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一致认为,Pilon骨折应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如皮肤坏死、骨质及钢板外露、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仍一直存在着争论。本组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愈合良好,按Mazur评分法评估后,优良率达81.48%,临床结果确切可靠。
胫骨远端血供差,软组织覆盖较少,不能提供良好的血运及保护,且PilonⅡ、Ⅲ型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在受伤当时较难判断。手术将进一步加重软组织损伤,使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几率增大,因此先行清创,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抬高患肢,消肿治疗,待消肿后再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避免术后感染[5]。本组出现2例切口坏死,行旋转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术愈合,经改变治疗方案后未再出现皮肤坏死。
Pilon骨折手术应遵循四项治疗原则:(1)腓骨长度的恢复;(2)胫骨关节面的解剖重建;(3)干骺端骨缺损植骨;(4)胫骨支持内固定[6]。同时应注意保护骨和软组织活力[7]。在治疗伴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中,腓骨的固定非常重要,不仅能恢复下肢长度,阻止距骨外侧半脱位造成的踝关节不稳(后者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下胫腓韧带对胫骨骨折端的牵引作用,利于术中对胫骨关节面的复位。本组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均首先行腓骨对位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是螺钉与钢板锁定后形成稳定角度,通过螺钉接骨板整体的稳定对骨折进行固定,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其形状类似解剖钢板,无需再次塑形,无需接触骨面,减少软组织剥离,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微环境;锁定钢板可以对抗载荷应力,保证早期功能锻炼不发生骨折面的短缩,减少胫骨高度的丢失。本组结果无骨不连及急性愈合出现,与先前江正康[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锁定接骨板有助于Pilon骨折的解剖复位和踝关节稳定,可减少临床并发症,本组临床病例不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elfet DL,Suk M.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J].Instr Conrse Lect,2004,53(12):471-475.
[2]Ruedi TPAllgower M.Fractur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tibia into the ankle joint[J].Injury,1969,(1):92-99.
[3]Mazur JM,Schwartz E,Simon SR.Ankle arthrodesis:long term follow up with gait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79,61(7):964-975.
[4]杨伟兵,张成泉,周新立.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87-789.
[5]樊洁,刘斌,王燕伟.28例Pilon骨折微创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75-176.
[6]Boer PD,Metcalfe R.Pilon fractures of the tibia[J].Current Orthopaedics,2003,17(2):190-199.
[7]Watson JT,Moed BR,Karges DE,et al.Pilon frac-tures treatment protocol based on severity of soft tissue injur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75):78-90.
接骨板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 男59例, 女17例;年龄34~63岁, 平均46.4岁, 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 Ⅰ型15例, Ⅱ型27例, Ⅲ型18例, Ⅳ型8例, Ⅴ型5例, Ⅵ型3例。均为单侧受伤, 左侧48例, 右侧2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1例, 高处坠落伤22例 (建筑工地干活坠落20例, 其他坠落2例) , 打伤、摔倒致伤13例。合并头颅、胸腹伤15例, 其中三处或三处以上骨折14例, 两处骨折21例, 其余为单纯胫骨平台骨折或伴其他部位软组织轻度损伤, 伴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33例, 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受伤距手术时间3~37 d, 平均12.5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53例, 全身麻醉23例, 麻醉生效后, 取患者仰卧位, 取膝外侧弧形切口, 双髁骨折采用内外侧双切口, 两个切口间皮肤保留一定的宽度 (不小于7.0 cm) 。术中将半月板向上撬起, 充分显露胫骨平台, 于外髁外侧缘下方1.5~2.5 cm处开一骨窗, 通过该骨窗用骨膜剥离子进入压缩的关节面下方松质骨区, 将塌陷的关节软骨面抬高至正常水平, 取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充分填充, 适当加压以保证充分植骨, 使撬起的关节面略高于原关节面1~2 mm。对胫骨平台骨折Ⅰ、Ⅱ、Ⅳ型者, 术中将骨折块前侧打开, 撬拨复位塌陷的关节面, 缺损区植骨;Ⅲ型者在平台下1.5~2.5 cm开窗撬拨复位, 窗内植骨。单侧外侧髁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 内侧平台用“T”型或“L”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 尽可能贴近胫骨, 保持对平台的良好支撑, 拧入自攻锁定钉。25例半月板边缘撕裂用丝线缝合修补, 3例半月板前后角断裂予以修整或切除, 尽可能保存半月板的功能。1例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用丝线固定, 探查未见侧副韧带损伤, 术中内固定在术后行侧方应力试验, 膝关节稳定。术毕均常规放置引流管48~72 h, 抗生素应用5~7 d。术后在床上指导功能锻炼, 结合理疗康复、促进骨折愈合、积极抗骨质疏松等治疗。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126 min, 平均55 min, 失血量50~800mL, 平均1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7~54个月, 平均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5~11个月, 平均5.2个月。无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的关节僵硬、膝关节炎等, 无膝内翻、接骨板断裂、螺钉切割或退出、再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 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30分, 20分或20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含优、良) , 20分以下为不满意结果 (含可、差) 。优:大于等于27分;良:20~26分;可:10~19分;差:6~9分。依上述标准, 本组76例, 优44例, 良26例, 可5例, 差1例, 总优良率92.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 骨折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接触关系发生了变化。当塌陷或移位超出一定程度, 就会造成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坏, 关节内单位面积的应力就会升高。有专家指出如果关节内应力超出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 就会造成创伤后关节炎, 关节对线不良或关节不稳会加速这种退化过程。早期解剖复位及稳定固定关节内骨折块, 改善了关节润滑及软骨的营养, 减少了关节软骨的纤维化, 可为关节软骨的再生、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提供条件。而对位不良和不稳定则易使关节软骨退变, 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2]。因此,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必须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外形, 治疗目的是获得稳定、对线、功能良好及无痛的关节, 以减少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
锁定加压接骨板是基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钢板, 具有锁定固定与加压固定双重功能, 具有角稳定与轴向稳定的锁定螺钉可以防止应力作用下的复位丢失。锁定钢板如同内置的外固定架对骨折进行桥接, 减少为了内固定植入所需的软组织剥离, 保护了骨膜的血运, 缩短了手术时间, 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固定效果好, 手术创伤小, 术后功能恢复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3]。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具有解剖型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和适应证广泛的临床应用优点[4]。
胫骨髁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 一些作者主张应行保守治疗。另一些认为骨折应解剖复位, 修复损伤的结构, 如半月板和韧带等, 以利关节功能的恢复, 防止畸形和维持关节稳定性。最终功能应达到膝能完全伸展, 屈曲至少达120°的活动范围[5]。
功能锻炼可通过自身运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黏连和骨质疏松等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应尽可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 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性, 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鼓励早期开始康复治疗, 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防止并发症。笔者在临床上多次遇到患者因自作主张而导致再骨折、内固定断裂等情况, 同时, 锻炼时应思想集中, 重视非负重下关节屈伸活动, 既要避免动作不到位影响功能锻炼的效果, 又要防止因用力过度、剧烈、不当等导致骨折移位、再骨折、内固定失效等。
本组病例全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 术中剥离组织少、出血少、操作简便, 缩短了手术时间, 且固定牢靠。术后各期逐渐、适当功能锻炼, 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断裂、螺钉退出等, 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2.1%。同时我们认为:a) 由于该类骨折部分患者年老体衰且伴有内科疾病 (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或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 ,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以及术后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b) 在恢复胫骨关节面平整、牢固固定的前提下, 利用锁定接骨板钉板间建立的锁定框架结构, 骨折达到功能对位即可, 不必要因骨折粉碎难以达到解剖对位而延误时间、增加损伤和出血等, 加大手术风险[6]。
参考文献
[1]顾立强.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323-327.
[2]冯传冯,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52.
[3]张旭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32 (5) :725-727.
[4]李学军, 李路平, 何耀文.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 24 (1) :42-43.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00.
【接骨板系统】推荐阅读:
XPS板外墙保温系统10-02
直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08-28
ubuntu系统怎么修改系统语言?10-21
医院信息系统灾备系统07-21
税务系统灾备系统设计10-08
强行卸载文件系统Windows系统06-04
生态系统系统的稳定性08-31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文件系统01-23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07-14
JQ正本-系统简介《居民健康档案系统》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