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测试(精选3篇)
多模式测试 篇1
一、概述
随着WCDMA网络发展, 话务增长很快, 很多小区出现了较高的语音话务量和数据流量。为了提高网络容量, 对部分话务量大的区域插花开通了多载波, 这样多载波边界区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的重选和切换成为了优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多载波边界区域的优化提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利用该方法能够快速的定位问题, 提高异频切换性能, 提升用户感知。
二、多载波组网方式及切换策略
以双载波为例, F1/F2都支持R99+HSPA业务。用户空闲驻留在F1小区, F1主要进行R99业务, F2主要进行HSPA业务, 如图1所示。
1空闲态控制策略
空闲态用户在F1小区倾向驻留, 用户不在F2驻留, 且不进行F1至F2的异频小区重选。如果有用户在F2小区接入, 通过设置异频重选偏置参数, 使用户很容易的从F2重选至F1小区。
2接入态控制策略
两载波基于业务分层, R99用户优先在F1接入, HSPA用户优先在F2接入。两载波的R99业务优先级相同。HSPA在F2的优先级高于F1的优先级。当F2的HSPA业务超过最大用户数时, 在F1接入HSPA业务。
3相应的邻区优化策略
F1&F2各自配置双向同频邻区, 配置F1到F2的单向盲切换邻区;F1&F2都配置相应的GSM邻区, GSM只配置F1邻区;F2的覆盖边缘配置外围方向F1的单向异频邻区。
三、测试新方法
对双载波边界区域的DT测试一般会进行语音和数据H业务的验证, 语音测试发现的问题为双载波区域的F1和非双载波区域的F1邻区关系和切换参数问题;数据业务测试发现的问题为双载波区域的F2和非双载波区域的F1邻区关系和切换参数问题;但是, 语音业务占用双载波区域的F2和非双载波区域的F1的切换参数问题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无法测试出来。
结合DT测试终端、测试软件的性能和日常投诉的处理, 本文创新性的找到如下方法能够较直接的发现“组合业务”在双载波边界区域的切换问题:
1测试终端:N85;
2测试软件:鼎力;
3测试方法:测试过程中, 先用N85上网占用到二载波频点, 再开始连接设备进行语音业务测试, 语音业务也会占用到二载波, 这时对双载波边界区域进行DT测试。
五、边界区域问题优化案例
1问题现象
用户反映在某路段使用IPHONE手机通话时掉话并出现脱网现象。
2现场测试分析
该路段3G基站一直连续覆盖, 按道理不存在手机出现脱网现象。分析发现该路段路为RNC8双载波和RNC5非双载波的边界区域。
(1) 传统测试方案测试
如图2所示, RSCP和EC/IO质量良好, 传统测试方法没有发现问题。
(2) 新测试方案测试
使用本测试方法, 让手机先上网占用的第二载波, 再进行连接呼叫, 让语音也占用的第二载波, 然后对该区域进行DT测试, 结果发现:
手机占用WB崂山宝丽华大酒店_1小区的第二载波10688由西向东行驶, WB崂山宝丽华大酒店_1小区ECIO逐渐变差, 手机上报2D事件启动压缩模式, 对异频进行测量手机切换至WB崂山海洋大学经管楼_D3小区二载波10688。
手机切换至二载波10688之后手机一直驻留在二载波上, 由西向东行驶至二载波边缘基站WB崂山麦岛英派斯时, 手机占用WB崂山麦岛英派斯_D1小区 (二载波) , 再向东行驶, WB崂山麦岛英派斯_D1小区RSCP为-105dbm左右, 手机没能切换到一载波区域的WB香港东路和海川路路口_3小区上, 而WB崂山麦岛家园14号楼 (工) _D1小区RSCP为-95dbm左右, 手机切换至WB崂山麦岛家园14号楼 (工) _D1小区, WB崂山麦岛家园14号楼 (工) _D1距离较远该位置较远, 该位置没有可切换至一载波的邻区, 手机信号一直变差, 最终导致手机无信号“脱网”, 复现了用户反映的问题, 如图3所示。
3问题解决方案
(1) 将边界区域的F2小区起压模设置:原来设置2d/2f=-95/-92d Bm, 修改为2d/2f=-85/-82d Bm。
(2) F2小区异频邻区补充, 具体见附件, 这样保证起压模后测量f1邻区并能及时切换到f1邻区。
通过上述调整, 问题得到解决, 如图4所示。
结语
对多载波边界区域进行单传统方法测试时, 会较片面地发现语音和数据单独存在的问题, 而本文提出这种新测试方法, 能够从语音和数据两个方面综合的测试, 更好地模拟出用户智能终端的行为, 为多载波边界区域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测试方法。
摘要:本文创新发现了WCDMA网络多载波边界区域一种新的测试方案, 这种测试方案更加贴近网络用户真实的使用情况, 能够快速地发现边界区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WCDMA网络,多载波测试,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长港, 等.WCDMA无线网络规划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2]于澄, 等.WCDMA系统物理层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张新程, 等.WCDMA切换技术原理与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姜波.WCDMA关键技术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5]Peter Rysavy.Mobile Broadband:EDGE, HSPA, LTE, 2006.
多模式测试 篇2
A、吃泡面、吃零食、吃吃吃!
B、放音乐听,边跟着唱边看书,
C、先小睡一会,待会儿再继续“啃”书。
D、心神不宁,不知所措。
选A:你适应现实的能力很强,有过人一等的判断力,相信你在工作上能有不错的表现,
选B:对于世间的事物,你习惯以乐观、单纯的心态来面对。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人际关系往往令你最为烦恼。如你是女性,最好找个好老板,否则快些找个好老公。
选C:你是个极端的人,不是完全投降,就是加足马力,拼搏到底。然而,拥有乐观和自信的性格已是成功的开始。
电池多参数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 篇3
一些电池生产企业会对下线后的电池抽样, 并定期对样本进行性能测试, 方便日后的电池品质追溯。而目前国内的电池抽样检测设备主要为电池检测仪人工进行测量记录数据。为提高这类电池企业对电池样本检测的工作效率, 研制了一套新型的电池自动测试系统。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本系统中采用了可编程智能仪表HIOKI BT3562, 仪表可进行高精度高速的Ω (内阻) 、V (电压) 和ΩV (电压内阻) 测量, 它除电源开关之外的所有功能均可通过RS-232接口 (或者GP-IB接口) 与外部I/O端子实现, 且配备了丰富的信息指令便于接口控制[1], 适合于构建电池自动测试系统, 缩短了系统研发周期。
1 测试系统功能及组成
1.1 系统功能
测试系统能够对多种型号的圆柱形电池进行测试, 测试参数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内阻和负载电压。进行测试时, 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测试参数进行单独测量或者组合测量, 并能够实时显示并保存结果;可以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编辑, 如取消某一个电池的测试结果或重新测试某一个电池;可以随时查看统计信息;测试数据以固定报表形式保存, 报表包括电池的基本信息, 以及测试结果的统计信息和测试数据, 计算机作为人机交互平台完成整个系统的操控。系统为每种型号的电池配备了专门的电池测量盘和装电池纸盒 (LR20/R20型5×4颗, LR6/R6型10×6颗, LR03/R03型10×6颗, LR14/R14型5×4颗) , 以一个纸盒为单位进行测试。
1.2 系统硬件组成
测试系统硬件由机械装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上位机 (计算机) 三部分组成。机械装置模块包括伺服放大器、伺服电机、电池测量平台、测试探针等, 其中电池测量平台实现XY方向平面运动, 由伺服电机驱动以实现电池的定位。数据采集模块包括PLC、HIOKI BT3562仪表等, PLC型号为欧姆龙CP1H-XA, 它带有四路A/D输入模块, 具有处理速度快、性价比高的优点, PLC除了对整个系统运动过程和参数检测过程控制外, 还实现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负载电压参数的采集。BT3562仪表实现对电池开路电压、内阻参数的采集。计算机通过串口与PLC以及通过串口与BT3562仪表通信, 实现对整个测试系统的控制和检测。系统硬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1.3 电池参数测量电路
电池参数的测量原理如图2所示。
继电器KA2闭合后, KA1再闭合使仪表的TRIG端子与ISO_COM端子形成短路从而触发仪表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或内阻。继电器KA4闭合时, 0.01Ω小电阻的电压经过放大, 由PLC的A/D模块进行采样再通过运算得到电池的短路电流。继电器KA3闭合, 3.9Ω电阻的电压由PLC的A/D模块采样直接得到负载电压。测试时, 由PLC控制各测量回路上的继电器分时闭合, 从而实现各参数的分时测量。继电器KA1、KA2、KA3采用OMRON公司的MY2NJ继电器, KA4则采用MDI/30NO-24DH型水银继电器。
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包括上位机软件设计和PLC程序设计两部分。上位机软件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平台, 结合数据库技术编写而成, 主要实现一些具体的控制命令和监测。PLC程序由欧姆龙的编程软件CX-ONE编写, 根据上位机的控制命令实现对系统运动控制和参数检测。
2.1 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软件由多个画面组成, 可分为基本信息输入界面, 参数检测界面以及查询统计界面三类。
基本信息输入界面, 输入包括电池的型号、工厂、生产日期、测试日期等基本信息, 通过Delphi建立与外部Access数据库的连接将这些信息存入数据库。参数检测界面, 包括测试参数的选择、操作模式的选择等, 显示通信状态以及PLC的工作状态, 实时显示参数测试结果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 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编辑包括取消和恢复。系统提供了自动、手动和重测三种操作模式, 自动模式是主要模式, 即按下自动按钮系统自动测试完一整盒电池, 也可以方便地切换到手动和重测, 手动模式可以选择一盒电池中任意位置的电池进行测试, 重测模式则是可以选择任意测试过的电池再测一遍。查询统计界面, 包括根据电池基本信息选项对数据库查询出电池参数的测试结果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偏差等的统计和输出固定格式的报表。其中, 报表是通过Delphi中的Excel控件, 调用事先做好的Excel报表模版, 再将查询得到的数据动态填入Excel模版中实现[2]。上位机软件参数检测界面如图3所示。
2.2 PLC程序设计
PLC程序主要包括不同电池型号下伺服电机的定位控制以及电池参数测量程序, 控制方式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根据各个逻辑位的组合以及设备状态实现不同的控制策略, 控制电机和继电器, 完成系统的流程工作。手动控制通过上位机按钮实现各电池的单独测试。
欧姆龙PLC提供四组脉冲输出, 在伺服电机的定位控制程序中, 先通过SPED指令设定X轴和Y轴电机对应的脉冲输出端口的脉冲频率, 通过PULS指令设定电机移动的脉冲量, 再控制相应软元件的状态向伺服单元输出SPED指令和PULS指令, 进而实现对X方向和Y方向伺服电机的控制[3]。在短路电流、负载电压测量子程序中, PLC首先对模拟量输入单元先进行量程设定, 设置生效后, 模拟量输入单元才能进行A/D转换, 转换结束, 然后再通过MOV指令把测量值存储在DM数据寄存器。开路电压和内阻的测量程序则是PLC直接控制其回路的继电器闭合触发仪表进行测量。本系统中, 电池参数的检测按照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负载电压-内阻的顺序来进行, 在每个参数检测开始前以及完成后的程序中都给出状态标志, 供上位机查询。当上位机设定某个参数不测量时, 那么PLC执行检测程序时就跳过此参数的测量程序进行下一个参数的测试。在PLC程序设计中, 用一些内部辅助继电器作为电池型号、控制模式、测试参数、测量状态等的标志位, 上位机通过对这些标志位的读写, 实现测试功能的选择以及设备状态的监控。
3 系统通信的实现
系统工作时, 上位机通过串口与PLC以及通过串口与BT3562仪表通信, 实现对整个测试系统的控制和检测, 因此, 通信程序的开发是测试系统开发中的重点。
3.1 BT3562仪表的工作方式
BT3562仪表的工作方式根据计算机发送的测量条件来设置, 测量条件包括:仪表的功能设定、量程设定、采样设定、触发设定等, 各测量条件组合使得仪表有多种工作状态。上位机取得仪表的测量数据的指令也根据测量条件而不同, 具体如表1所示。
在本系统中, 仪表的测量受到外电路所连继电器的控制, 因而仪表的测量条件设定为:外部触发、连续测量状态为OFF。仪表的工作方式则是先通过计算机向仪表发送“:READ?”指令使仪表处于等待触发状态, 再由PLC控制仪表外部端子所接的继电器闭合触发一次测量。
3.2 通信实现
本系统中, 每次通信都是由计算机先发出命令, PLC以及仪表再响应, 因此时序配合尤为重要[4]。在上位机向PLC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后, 用定时器定时地读取PLC的测量状态, 再根据状态的不同, 进一步向仪表发送控制其测量的“:READ?”指令以及向PLC发送读取DM区测量值的指令。为避免上位机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产生冲突, 当接收到数据时, 立即停止定时器, 将数据处理完毕之后再开启定时器。上位机与BT3562仪表以及与PLC的通信流程图如图4所示。
Delphi的串口通 信这里采 用第三方 通信套件Comport Library进行设计[5]。通信过程中, 遵循“一问一答”的方式。在TCom Data Packe的On Packet串口接收事件中判断收到的状态再发送相关的命令, 即接收事件里的数据形式为接收-发送-接收。以测量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参数为例, PLC和BT3562串口接收数据的程序如下:
4 结束语
研制的电池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基于计算机和PLC共同控制下电池参数的自动测试与数据保存, 克服了电池抽样检测中需要人工测试以及记录数据的不足, 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 且系统可以测试多种型号的电池。经过测试和试用, 已在实际中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摘要:针对电池抽样检测设备需人工进行测量记录数据的现状, 研制了一套新型的电池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CP1H-XA型PLC作为测量与控制核心, 使用智能仪表HIOKI BT3562采集内阻与开路电压参数, 通过建立PLC与计算机以及HIOKI BT3562与计算机的串行通信网络, 系统可以实现电池参数的自动采集、动态显示和保存。实际应用表明, 测试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且运行稳定可靠性良好。
关键词: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PLC,HIOKI BT3562,串行通信
参考文献
[1]BT3562电池测试仪[M].系统手册, 2013.
[2]李存斌, 汪兵, 等.Delphi深度编程及其项目应用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3]霍罡, 樊晓兵, 等.欧姆龙CP1H PLC应用基础与编程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4]王永华, 郑安平.基于PLC和智能仪表的下位机群与上位机通讯的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 2002, 24 (9) :9-13.
【多模式测试】推荐阅读:
写作测试新模式06-21
赢利模式要测试可行性05-13
内部审计的主流模式探讨课后测试12-04
多终端测试平台07-23
多传感器测试09-24
法规测试多选题答案01-15
多模式网络01-18
多模式控制06-12
多模式公交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