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

2025-01-17

化学发光法(精选11篇)

化学发光法 篇1

前言:

近年来Cr(VI)、Cr(III)、U(VI)、Te(III)、Co(III)、Se(VI)、Pu(III)、Hg(II)、Mn(VII)等各类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事件频发,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实现对其快速检测在应对重大突发以及应急事件中显得至关重要。目前,虽然有很多检测各类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但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2)样品制备以及处理步骤复杂繁琐;(3)选择性差;(4)检测灵敏度低;(5)现场快速检测的及时性差等。

化学发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利用化学发光测定化学发光反应以及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的方法叫做化学发光法。其原理是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态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因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光辐射现象,故称为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响应快速、仪器简单的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水污染研究等领域中已得到较多应用,但也有选择性较差的缺点,因此常与分离工具结合使用[1]。

使用化学发光法来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将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方法。本文将重点分析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应用。

1 皮革及鞣液中铬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董文宾、强西怀发现鲁米诺(5-氨基-2,3-二氢酞嗪)的化学发光反应作为测定痕量金属的常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以及仪器廉价等。在鲁米诺和过氧化氢过量存在时,来自反应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一般在若干个数量级范围内,与被测离子的浓度成正比。该实验系统研究了鲁米诺-Cr(Ⅲ)-H2O2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考察了溴和氯离子对痕量铬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作用,检测下限达到1.5×10-12g/mL,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从10-11g/mL到10-5g/mL,对于1×10-7Cr(Ⅲ)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Cl-和Br-的存在可增强Cr(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在不同的Cr(Ⅲ)浓度时,此增强作用基本保持不变,但随反应体系的pH值变化而变化。将该实验方法应用于皮革及铬鞣液样品的含铬量测定,结果满意[2,3]。

他们在试验中总结出:(1)自由Cr(Ⅲ)的化学发光法测定需在含Cr(Ⅲ)的样液中加入EDTA,可大大抑制甚至完全消除其它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2)Cr(Ⅲ)质量浓度为1×10-7mol/L,以0.1 mol/L NaHCO3-Na2CO3为缓冲介质,其pH=12时的发光强度最大;(3)Cr(Ⅲ)质量浓度从1×10-11g/mL到1×10-5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峰高)之间呈线性关系,但在Cr(Ⅲ)质量浓度高于1×10-5g/mL以上时则失去线性关系;(4)鲁米诺浓度为3.5×10-4mol/L可观测到最大化学发光强度;(5)采用4×10-2mol/L H2O2浓度可获得最大的化学发光强度;(6)在保证操作重复性良好的前提下,进样流速越快越好。

2 痕量铁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王尊本等人发现痕量铁对鲁米诺与某些氧化剂在碱性介质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这一机理,已建立了测定铁的方法。其中氧化剂采用过氧化氢的居多,也有采用溶解氧的。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时,虽然灵敏度较高,但较不稳定,而且其它离子的干扰比较严重。实验采用溶解氧作为氧化剂,在一定量的Cu2+(作为稳定剂)和铜试剂(作为增敏剂和干扰离子的掩蔽剂)的存在下,铁的检测限为1.4×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6%和2.8%,回收率为94.0%和96.5%。将此方法应用于饮用水中痕量铁的测定和含铁药物的测定,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4]。

此反应必须是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试验中提及要注意以下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使测定条件保持一致。溶液配制后应尽量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测量化学发光强度,以免造成误差。(2)重新配制试剂后应重新绘制工作曲线。

3 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血中的微量铬

铬(Ⅲ)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正常的胆固醇代谢、脂肪代谢和糖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直接关系人的正常发育生长。由于铬在人体内含量甚微,用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测定,准确率不高。夏秀花等人利用铬(Ⅲ)在碱性介质中对luminol(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的线性催化作用,以EDTA为掩蔽剂,消除其它干扰离子的影响,通过测量反应体系的发光强度确定样品中的铬含量。采用多次标准加入法测定,其回收率一般在95%~105%之间,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5,6]。

影响因素如下:(1)酸度的影响。加入3.00 mL试液pH=2.50、2.00 mL鲁米诺分析液pH=12.60,1.00 mL H2O2溶液,混合反应液的pH=10.95时,有最大发光值;(2)共存离子的影响。在EDTA介质中测定,K+、Na+、Ca2+、Mg2+、Zn2+、Cu2+、Fe2+、Al3+等40多种常见的离子无干扰,Co2+的干扰可用邻菲罗啉掩蔽消除;(3)试液的稳定性。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络合快速,与Cr3+的络合速度却很慢,应在加入EDTA 1 h之内进行测定;(4)亚硫酸的用量。加入0.5 mL 6%的H2SO3,能将微量的铬还原完全。若加入2.0 mL,过量的H2SO3煮沸即分解,对测定无任何影响。

4 化学发光法测定铅

李绍卿等人发现痕量Pb(II)对H2O2氧化鲁米诺-邻菲罗啉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选择条件下,Pb(II)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鲁米诺-邻菲罗啉体系直接测定Pb(II)的新方法,新方法选择性好,稳定,大多数元素不干扰。以邻菲罗啉为增强剂,Pb(II)的检出限为2.8×10-6mg/mL,工作曲线响应范围在1×10-5~1×10-3mg/mL,测定5×10-4mg/mL Pb(II)离子相对标准偏差为3.2%,化学发光法检测萤石中微量铅可获得满意结果[7,8]。

该实验进行了以下讨论:(1)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在选择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发光达到最大峰值,仅需要8 s;(2)反应介质及其酸度的影响。Pb(II)的化学发光随着介质溶液性质及其酸度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3)邻菲罗啉、鲁米诺溶液浓度的影响。邻菲罗啉溶液浓度在1.5×10-5mol/L时效果最好,鲁米诺溶液浓度为4×10-4mol/L时,化学发光峰值最高。(4)H2O2溶液浓度的影响。1 mL过氧化氢可使Pb(II)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峰值。(5)铅试样溶液酸度。pH=3时,Pb(II)的化学发光峰值最高。(6)邻菲罗啉、鲁米诺化学发光剂具有协同效应。(7)共存离子的影响。痕量Pb(II)在邻菲罗啉-鲁米诺-H2O2体系中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大多数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不干扰。

5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Mn2+和Co2+

利用Mn2+和Co2+对NaIO4-鲁米诺发光系统具有催化作用,其发光强度与Mn2+或Co2+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从而利用NaIO4-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以8-羟基喹啉掩蔽Mn2+以外的其它金属离子,柠檬酸钠掩蔽Mn2+和Co2+以外的金属离子,达到同时测定Mn2+和Co2+的目的,较其它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对水质自动化监测[9,10,11,12]。结果表明:Mn2+离子的检测限达0.194ng/mL,=0.9984,线性范围10-9~10-7g/mL,回收率88.0%~107.6%,测定RSD为1.42%。Co2+离子的检测限达1.717ng/mL,=0.9993,线性范围为10-8~10-6g/mL,加标回收率87.8%~115.5%,测定RSD为1.96%。

该实验不能采用H2O2氧化鲁米诺的发光反应,因它会产生气泡,引起测定基线不准;也不采用EDTA作为金属离子掩蔽剂,因为Co2+、Mn2+均会被掩蔽;试验中用H3PO4冲洗硅胶管后再使用,可提高测定的重现性。

6 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食品中的铝[13,14]

汪海涛、李卫华等基于铝(Ⅲ)对鲁米诺-过氧化氢-Cr(Ⅲ)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建立了一种用于食品中铝含量测定的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实验发现,较高的Cr(Ⅲ)浓度下,Al(Ⅲ)对鲁米诺-H2O2-Cr(Ⅲ)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明显降低,降低的程度与Al(Ⅲ)的浓度线性相关。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1.0×10-4~1.0×10-2mg/mL,检出限为2.29×10-5mg/mL。

论文中讨论了以下因素:(1)流速。务必要考虑到试剂的消耗量和流速的稳定性;(2)样品环长度,选择24 cm;Al(Ⅲ)溶液,选择pH为10.5;鲁米诺浓度,选择2.5×10-4mol/L;Cr(Ⅲ)质量浓度在1.0×10-3~5.0×10-2mg/mL浓度范围内时,选择1.0×10-2mg/mL;过氧化氢浓度,在8×10-4~4.8×10-2mol/L范围内时,选择8×10-3mol/L。

该方法仪器设备低廉、方法简单。由于采用较高浓度的Cr(Ⅲ),并且在样品溶液制备时通过调节酸度和过滤分离,共存离子的干扰可以消除,因此该方法的选择性较高。

7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检测废水中的铜离子

郭小明、胡涌刚等发现CE-CL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但其所用的鲁米诺-双氧水化学发光体系在仪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气泡引起毛细管堵塞。基于铜离子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有良好的催化增强效应,用铁氰化钾代替双氧水,初步探索了将该发光体系与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结合用于铜离子的检测[15,16],表明是可行的,且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讨论了:(1)金属离子电泳条件的选择。磷酸盐(Na2HPO4-NaH2PO4)无法达到基线分离,而醋酸盐(NaAc-HAc)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为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选择电泳缓冲溶液的pH值为4.8,分离电压为15 kV,进样时间为10 s;(2)化学发光条件的选择。为使化学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选择鲁米诺浓度为0.8 mmol/L,铁氰化钾的浓度为2 mmol/L,NaOH浓度为0.1 mol/L;(3)分析检测线性范围、重现性和检测限。在优化条件下,Cu(Ⅱ)的检出限为7.5×10-9mol/L,线性范围为7.5×10-8~5.0×10-5mol/L,迁移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和4.7%。

8 全固定化试剂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银

在银的许多化学发光体系中,Luminol-Ag+-S2O82-发光体系较为简洁且灵敏度高,将此体系中的发光剂Luminol、S2O82-用离子交换固定法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串入流动注射系统中。当一定量的洗脱剂被注入阴离子交换柱时,洗脱下来的Lu和S2O82-与分析物Ag+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实现对Ag+的在线检测。单次测定能在1min内完成,微型固定化试剂库可使用200次以上,简化了分析操作,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分析,特别适合于现场监测及野外作业,并且已用于印相废液中银的测定,结果满意[17,18,19]。

此方法中:(1)为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选择1×10-2mol/L NaOH溶液作为洗脱剂。(2)结果表明,当固定Lu、S2O82-的两种物质质量比为1∶2时,可获得最大的发光强度。(3)在最佳条件下,Ag+质量浓度在5×10-5~3×10-8g/mL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检出限为1×10-8g/mL,RSD为3.5%。

9 结语

化学发光研究发展比较迅速,作为水分析和大气监测中的一种新型手段,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而且仪器设备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分析,特别在测定皮革废水中铬含量的应用,优点颇多。同时,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流动注射设备灵敏度在不断提高,发光检测体系也在继续优化,新的高效能发光试剂和发光体系也在不断开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和其他检测技术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稳定性更好的计算机不断进行有效的联用,为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化学发光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化学发光法 篇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卡比多巴新方法

卡比多巴(Carbidopa),化学名为(-)-L-α-肼基-3,4-二羟基-α-甲基苯丙酸一水合物,是美国Merck公司开发的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仅抑制外周左旋多巴(levodopa)转化为多巴胺,使前者在循环中的量增高,藉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浓度,改善震颤麻痹症状.

作 者:汲中玲 张泾凯 李建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苏州,215123 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年,卷(期): 37(z1) 分类号:O65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篇3

【关键词】肝纤维化;化学发光;临床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64-01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肝纤维化发生时的大量细胞外基质在肝脏内的堆积,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1]。尽管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手段治疗肝硬化,但是近来,人们发现肝纤维化的发生是可以阻止的,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受到高度的重视。血清学指标因其无创、简便、便于监测病人病情而成为广泛利用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利用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联合检测的手段[2]。我们采用化学发光技术的四项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以探讨这些指标对肝病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按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排除可能因为治疗而导致标志物下降的标本,共计218例,其中男124例,女94例,年龄16 ~75岁.平均44.8岁。分急性病毒性肝炎42例,慢性肝炎轻型45例,慢性肝炎中型46例,慢性肝炎重型48例.肝硬化37例。对照组50例,为同期来我院体检者,经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且年龄与性别构成比与患者组相近。

1.2 检测方法:

LN、CⅣ采用化学发光两步双抗体夹心法,PⅢNP、HA采用化学发光间接竞争法。试剂盒均购自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郑州安图实验仪器公司LUMO发光仪检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HA、PⅢNP、LN、 CⅣ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知在急性肝炎组中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中除LN外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且三项指标均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0.01

2.2 以慢性肝炎中度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以慢性肝炎轻度组各指标的95%可信限上限为判断值,三项指标及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见表2。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病理基础。由于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大.目前常规肝功能试验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肝活检为创伤性检查,不能判断肝纤维化的活动度,且难以动态观察[3]。因此检测肝纤维化的的血清标志物对于肝纖维化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意义。从表1看,所有四项标志物随着病情的加重呈梯度升高,特别是HA、PⅢNP和CⅣ,在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意义更大,而LN则对于中度和重度纤维化的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有意义。

敏感度低是目前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的现状,但是本文采用标本排除了可能因治疗而导致标志物浓度下降的标本,从表2看,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很高,而联合联测则能获得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化学发光法是新兴技术,与传统的RIA和ELISA方法相比,有线性范围更宽,更加灵敏的特点,这对于肝纤维化诊断敏感度低的现状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浩,高春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使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7:4-9

[2]俞纯山.肝纤维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3:190-192

化学发光法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

来源为2009年至2010年来本院住院和门诊的患者,随机抽取50例血清标本。

1.2 仪器和方法

酶联免疫法使用雷勃酶标仪(MULTISKAN MK3)试剂使用上海科华。化学发光免疫法使用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仪(ADVIA Centaur XP)和配套试剂,采用吖啶酯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线性实验

将标准液按不同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结果显示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

2.2 对比实验

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血清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96,提示两法呈良好相关性,见表2。

2.3 精密度实验

用两种方法对低、中、高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重复性好于ELISA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免疫法明显优于ELISA法,见表3。

3 讨论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敏感性,又具有高度特异性[4],是公认快速、精确、重复性好且安全无毒的方法。ELISA法也以快速、简便实效而被广泛应用[5~7]。我们检测AFP结果指示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好r=0.996.通过比较显示化学发光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等方面明显优于ELISA法,因此我们认为化学发光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项目的检测[8]。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检测AFP的优缺点。方法:采用西门子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雷勃酶标仪。结果: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96)。结论:化学发光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甲胎蛋白

参考文献

[1]崔锐.肿瘤标志物在良性疾病中浓度观察[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38

[2]陶义训.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74

[3]章谷生.发光分析和发光免疫技术.余传霖.现代医学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6

[4]张丽民.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分析.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15(4)::247

[5]张强,雷清.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08;(8):1249~1250

[6]邢文革,马嵘.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临床评估.中国医药导刊,2004;(4)::208~292

[7]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17

化学发光法 篇5

在碱性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对苯二酚对此反应具有极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鲁米诺-高碘酸钾-对苯二酚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对苯二酚的方法.对苯二酚溶液浓度在1.0×10-8~1.5×10-7 mol・L-1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5×10-9mol・L-1,用于河水中对苯二酚的`测定并测得其回收率在93.4%~104.4%之间.探讨了对苯二酚的增敏机理.

作 者:王术皓 杜凌云 魏新庭 庄惠生 WANG Shu-hao DU Ling-yun WEI Xin-ting ZHUANG Hui-sheng 作者单位:王术皓,WANG Shu-hao(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聊城,252059;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

杜凌云,魏新庭,DU Ling-yun,WEI Xin-ting(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聊城,252059)

庄惠生,ZHUANG Hui-sheng(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

化学发光法 篇6

【关键词】 临床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02-0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标本用量较少、稳定性较高、标记物制备较容易、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主要将免疫分析与化学反光分析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发射免疫以及荧光免疫测定之后的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经常需要检测和分析表征性物质,以判断疾病以及身体病理特征[1]。通过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快速分析各种物质,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1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概况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分析系统,用于抗原、抗体、酶、激素、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检测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分析是根据免疫反应情况,待免疫反应完之后加入酶或氧化剂等发光底物,发光底物经过氧化会形成处于激发状态的中间体,通过发射光子来释放能量,以达到稳定状态。而免疫分析是在抗体或抗原之上利用标记物进行直接的标记,标记物为化学物质或酶,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会产生带有抗体免疫的复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是以化学发光剂对抗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磁颗粒性、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之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分离处于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化学发光剂,将发光促进剂加入到结合状态的部分,使其进行快速的发光反应,并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检测处于结合状态的发光强度。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系统具有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且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及试剂储存的时间较长等优点,可根据激发态分子能量的来源,将化学发光的过程分为生物发光、光照发光和化学发光。

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类别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主要分为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以及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是通过抗体或抗原在标本中发生反应之时,采用发光的酶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是采用吖啶酯对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后会产生一种复合物,加入氢氧化钠和带有双氧水的氧化剂后呈碱性,出现发光、分解等现象[2]。而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过程包括化学反光和电化学,将三丙胺作为电子供体,对抗体或抗原用三联吡啶钌进行标记,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子转移而产生发光反应。

3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分析

3.1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清学的标志物,是治疗和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诊断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抗体或抗原的表面部分是否受到感染,这样的诊断为常规酶法,但常规酶法会使低病毒含量的携带者出现漏检的情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以前的常规酶法相比,具有线性范围宽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分析,如对于已感染免疫病毒的儿童,应对其体内的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以Bowser等进行测定,检测出的灵敏度较高。

3.2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指肿瘤肿瘤在发生与增殖的过程中,通过肿瘤细胞进行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与肿瘤细胞发生反应,产生酶、激素、白质以及癌基因产物等物质。患者的细胞、血液以及组织中都会有肿瘤标志物,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难以发现的肿瘤标志物。通过对患者进行体外的辅助诊断以及术后监测,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采用Mac等诊断和监测食管癌患者的病情,如对血清中的癌胚抗原浓度、鳞状细胞癌的抗原浓度等进行检测。以Raslan和Shabin对健康孕妇德阴道液和胎膜早破中的人绒毛膜促线性激素和AFP标志物进行比较,AFP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

3.3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 在临床检验中,经常以同丁酶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定量测定。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T,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的标记物,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通过采用Dutra等将肌钙蛋白T(cTnT)的受体分子制成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早期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测,其方法较好,具有相关性,可以应用到临床中对标本进行检测。

3.4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激素 激素是细胞和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主要指散在内分泌细胞中或内分泌腺所分泌出来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和测定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通过以Vutyavanich等对血清中的促黄体生成素、睾丸素、促卵泡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进行检测,以Karlsson对患者甲状旁腺进行检测,以Gayk和Schmidt对骨代谢标志物中的降钙素进行测量,并和放射免疫法相比,其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3.5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其他物质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还可以分析细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酶以及基因等。通过Dasgupta等对血清中高辛含量进行检测,以Quan等对食物中含有的盐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为临床检验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施丽娟.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6(4):57-58.

[2] 刘爱国.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7(14):89-90.

化学发光法 篇7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IFFL-D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西安瑞科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标准液(50mg·L-1):准确称取5mg盐酸异丙肾上腺素(中国生化药物检验所)于100m L棕色容量瓶中(避光低温保存,8h内稳定)作为贮备液,使用时用水逐级稀释至所需浓度;高锰酸钾(北京化学试剂三厂):0.05 mol·L-1水溶液;甲醛(分析纯);HCl、HNO3、H2SO4、H3PO4、冰乙酸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1—盐酸混合溶液;2—KMn O4溶液;3—异丙肾上腺素溶液;C—流通池;V—进样阀;W—废液;D—检测器

1.2 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甲醛,盐酸混合溶液和KMn O4溶液分别由蠕动泵输入混合,异丙肾上腺素溶液由进样阀注入,泵速为30转·min-1,开启蠕动泵,测量发光强度,采样环体积30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学发光强度-时间曲线

图2是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甲醛-异丙肾上腺素体系化学发光的强度-时间曲线。由图可看出,该体系能产生强的化学发光信号。从反应开始到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约为0.3s,并很快衰减,知此体系为快发光体系。本文以发光信号的峰高来定量测定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2.0μg·L-1;HCl:1.0 mol·L-1;formaldehyde:5.0%;KMn O4:2.0×10-3mol·L-1

2.2 反应介质的选择及其影响研究

固定异丙肾上腺素溶液浓度为2.0μg·L-1、KMn O42.0×10-3mol·L-1和甲醛溶液浓度为5.0%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HCl、HNO3、H2SO4、H3PO4、冰乙酸为介质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发光强度最大,故在本文研究中均选择HCl作为反应介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HCl浓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随着HCl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加,在浓度为2.0 mol·L-1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此后发光强度急剧降低。为了获得最佳发光强度,本文中选用2.0 mol·L-1HCl作为反应介质。

2.3 高锰酸钾浓度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考察了不同高锰酸钾浓度在0.5×10-3~3.0×10-3mol·L-1范围内对化学发光的影响(图4)。随着高锰酸钾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加,在浓度为2.0×10-3mol·L-1时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小。因此,选择高锰酸钾浓度为2.0×10-3mol·L-1。

2.4 甲醛浓度的影响

甲醛是该发光体系的增敏剂,对发光强度有显著影响,试验考察了加入不同甲醛浓度时的发光强度如图5所示,可见,选用甲醛的浓度为5.0%时达到峰值,之后发光强度逐渐减少,故选用甲醛的浓度为5.0%。与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的发光强度相比较,加入5.0%甲醛后,发光强度由151.6增加至592.3,增敏近4倍。

2.5 工作曲线

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化学发光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异丙肾上腺素在0.1~10.0μg·L-1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

检出限为0.02μg·L-1。对2.0μg·L-1的异丙肾上腺素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平行测得值的RSD为2.7%。根据IUPAC建议[7],DL=KSb/S,K取3,Sb为空白溶液测得值(n=11)的标准偏差,S为工作曲线的斜率,求得检出限为0.02μg·L-1。

2.6 共存物质的影响

在选定条件下,对与异丙肾上腺素可能共存的部分物质进行干扰实验。2.0μg·L-1的异丙肾上腺素溶液中,当干扰水平为±5%时,1000倍的K+、Na+、Ca2+、Mg2+,500倍的葡萄糖、果糖;50倍的L-组氨酸、L-谷氨酸、甘氨酸无干扰,但VC干扰严重。

2.7 样品分析

优化条件下,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标示量1mg/2m L)进行了加标回收测定,将针剂样品稀释至2.0μg·L-1,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结果可知,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摘要: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能氧化异丙肾上腺素产生化学发光,而甲醛能够显著增强该体系的发光强度。据此建立简单快速测定异丙肾上腺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并且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异丙肾上腺素在0.1~10.0μg·L-1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是0.02μg·L-1。对2.0μg·L-1的异丙肾上腺素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平行测得值的RSD为2.7%。将本法用于针剂中甲异丙肾上腺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流动注射,化学发光,高锰酸钾

参考文献

[1]田兆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的含量[J].中国药业,2009,18(6):33-34.

[2]J.A.Clements,K.Hasson,G.Smith.Determination of isoprenaline by ion-pair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0,189(2):272-275.

[3]乔善宝.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2005,22(4):737-739.

[4]Nagaraja P,Vasantha R A Sunitha K R.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estimation of catechol derivative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J].Talanta,2001,55(6):1039-1046.

[5]李霞,马心英.聚谷氨酸修饰电极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21(8):1195-1198.

[6]Viviane G.Bonifácio,Luiz H.Marcolino Jr.,Marcos F.S.Teixeira,Orlando Fatibello-Filho.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soprenaline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using a copper(II)hexacyanoferrate(III)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J].2004,78(1):55-59.

化学发光法 篇8

化学发光分析法是一种高灵敏的微量及痕量分析法, 具有仪器设备简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易与其他技术联用和实现自动化显著等优点, 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植物激素作为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植物的生长发展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其测定方法受到国内外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化学发光分析法以高灵敏痕量分析优势在植物激素分析测定中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介绍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 并综述了化学发光分析法植物激素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1 化学发光分析

化学发光分析法是依据某一时刻化学发光反应产生的辐射光强来确定参与反应的相应组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化学发光体系是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前提和基础。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化学发光体系的选择和使用是建立满意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关键。随着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的成熟及其与其他技术的联用迅速发展, 人们已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学发光体系, 目前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有: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高锰酸钾发光体系、Ce (IV) 发光体系、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发光体系等。

2 化学发光法在植物激素分析的应用

3 研究展望

随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日益广泛, 化学发光分析法与流动注射系统、免疫技术、液相色谱等技术的联用必将拓宽化学发光分析法在植物激素分析中的应用, 从而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综述了近年来化学发光分析在植物激素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化学发光分析,植物激素,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1]张冬敏, 李亮, 钟凤林.吲哚乙酸在蔬菜上的应用[M].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204-205.

[2]张韶虹, 郗娟, 何治柯.Ru (phen) 32+-Ce (Ⅳ) 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吲哚乙酸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5, 4 (21) :387-389.

[3]Xi ZJ, Zhang ZJ, Sun YH, Shi ZL, Tian W.Determination of indole-3-acetic acid and indole-3-butyric acid in mung bean sprouts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immobilized Ru (bpy) 32+-KMn O4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Talanta, 2009, 79 (2) :216-221.

[4]Neves A I P, Albert-García J R, Calatayud J M.Chemilumin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pesticide3-indolyl acetic acid by a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assembly.Talanta, 2007, 71 (1) :318-323.

[5]刘丽珍, 韩素琴.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吲哚乙酸[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74-77.

[6]米娟, 周敏, 丁兰, 李玉杰, 刘彩云, 马永钧, 陈慧.固相萃取-化学发光法测定植物中的吲哚乙酸.分析试验室.2011 (8) :44-47.

[7]马桂贤, 赵守苗, 王会丽, 赵盼, 韩素琴.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吲哚-3-乙酸[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63-65.

[8]Han S.Chemilumin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indole derivatives in human body fluids and soil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using potassium permanganate.Microchim.Acta, 2010, 168 (1) :169-175.

化学发光法 篇9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9月—10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结果745例,男320例,女425例,年龄3岁~76岁。均空腹抽血,离心后提取血清备用。

1.2 仪器

MP28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泰格科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剂

北京泰格科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法配套试剂,批号20110810。

对所有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各自的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判断标准

HBsAg定量分析,测定浓度值≥1.0 ng/mL时判为阳性,排列为1;抗-HBs定量分析,测定浓度值≥10.0 m IU/mL时判为阳性,排列为2;HBeAg以被测发光值与CUT OFF(阴性发光值×2.1)之比(S/Co)为单位,结果≥1.0时判为阳性,排列为3;抗-HBe以被测发光值与CUT OFF(阴性发光值×0.3)之比(S/Co)为单位,结果≥1.0时判为阳性,排列为4;抗-HBc以被测发光值与CUT OFF(阴性发光值×0.3)之比(S/Co)为单位,结果≥1.0时判为阳性,排列为5。

结果表述:乙肝“两对半”中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分别以1,2,3,4,5代表,并以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如某患者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则该模式代码为“135”,以此类推。

2 结果

一般认为,慢性乙肝患者常见模式主要有135模式、145模式和15模式三种[1]。笔者对745例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化学发光法测值最低值为0.01,而阳性结果可达几百以上,结果呈现梯度变化,要找出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化规律,作统计学处理时需要取常用对数[2],但因许多阴性结果小于1,取对数后为负值,再平方处理不符合统计要求,因而需要进行数据变换。笔者对所有数据进行幂函数处理,将5项数据分别作×100×10-2处理,使其整数部分大于等于1,即﹡﹡﹡×10-2,如0.12记为12×10-2;123记为12 300×10-2,然后用整数部分取对数,可以进行均值、标准差以及进行t检验等。处理后数据按135模式、145模式、15模式分类筛选,分别计算例数n、均值Log X、总和(∑Log X)、平方和(∑Log X),再对2135模式与145模式、135模式与15模式、145模式与15模式进行t检验,均值(X)的计算,要对Log X取反对数,再除去幂函数还原为原数字。745例标本筛选出135模式99例,145模式70例,15模式45例,均符合t检验要求。结果见表1。

注:t1为135/145模式对应项目比较值;t2为145/15模式对应项目比较值;t3为135/15模式对应项目比较值。

3 讨论

从数据中了解到乙肝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HBeAg、抗-HBe、抗-HBc三种常见类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滴度变化能够说明乙肝的进展情况。通过数据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由135模式转为15模式,再转为145模式,其滴度变化过程表现为HBsAg由88.9—110.8—98.4,其间略有升高,135与15间略有差异(<0.05),而整个过程却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能否判断乙肝变化过程有待探讨。抗-HBs在带毒期间变化不大,由1.51—1.3—1.5,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它是乙肝好转的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乙肝的康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HBeAg由19.05—0.2—0.15,说明E抗原的消失是在早期,乙肝的恢复首先表现出E抗原的变化。抗-HBe由0.04—0.15—19.4,两两比较始终是P<0.01,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E抗体的变化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它的滴度变化标志着乙肝逐渐康复。抗-HBc由26.5—28.9—41.4,HBeAg消失前滴度变化不大,P>0.05;HBeAg消失后抗-HBc会有明显变化,P<0.01,说明抗-HBc的滴度升高,标志着乙肝由15模式向145模式转变即预示患者正在康复。定量结果明显发现两对半的滴度变化规律,能明确HBeAg向抗-HBe转换的过程中,表现为HBeAg均值下降和抗-HBe均值升高;HBsAg和抗-HBs在不同类型中变化不大,能否判断乙肝变化过程有待探讨。

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有ELISA法、放射免疫技术、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它们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实验室结果互认提供了依据。其中ELISA法适用于人群初筛,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于肝炎患者疗效判断更有价值[3]。国内常用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进行两对半定性测定,是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其灵敏度和重复性不及发光法,易造成漏检和假阳性,再加上酶的纯度和反应过程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结果稳定性不佳[4,5]。对ELISA法检测为阴性的部分样本中,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表明其为低浓度样本。因此,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可以减少漏检,这对一些低浓度HBsAg携带者,特别是一些群体如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家属等的检测,具有早期预防的现实意义[6]。放射免疫技术需要射线防护,试剂每月更换。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技术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该法避免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操作简便,试剂有效期较长。

血中HBV-DNA存在是HBV感染最为直接、灵敏和特异的指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断言病毒基因检测可取代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基因检测所显示的优越性也恰恰是它的缺陷之所在,我们只能通过其来判断病原体的有无和量的多少,至于病原体进入体内之后的反应,感染后抗-HBs滴度高低,判断被感染者病情、治疗反应、预后、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都需要进行两对半定量检测。客观地讲,基因检测和免疫学定量检测在目前应当互补共存,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缺一不可。

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定量检测能明确HBeAg向抗-HBe转换的时期,即表现为HBeAg浓度下降和抗-HBe浓度升高的过程。高浓度的HBeAg还可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高浓度的抗-HBe一方面提示病情好转,而在某些时候(如肝功能指标很差)则可能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有关。抗-HBc浓度的高低,可随乙肝的发展而变化,同样可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在乙肝治疗过程中HBsAg的高低对用药影响不大,但它的高低不能说明没有治疗效果,一定要参考其他指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准确性佳、检测快速、无放射性危害等优点,对于可疑的低值血清、少见模式的检测更具优势,应积极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为了解慢性乙肝患者表面抗原消失前体内乙肝标志物定量数据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两对半的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利用统计学标准,处理几种常见慢性乙肝类型的数据结构,寻找乙肝标志物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数据中了解到乙肝标志物变化过程中,HBeAg、抗-HBe、抗-HBc的重要性,三种常见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定量结果可见HBeAg均值下降和抗-HBe均值升高;HbsAg、HBsAb在不同类型中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能否判断慢性乙肝的变化规律有待探讨。结论 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以间接反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跃程度,掌握病情是否进入好转的变化规律,对药物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肝标志物,化学发光法,常用对数,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胡彦予.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6):1664.

[2]马斌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3.

[3]杨凡,单咏梅,周宏,等.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J].检验医学,2010,25(9):723-726.

[4]刘灿,陈静,李雯.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测定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2):1680-1681.

[5]郑黎明.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指标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1):96.

化学发光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人血清标本来自于本院2011年8~9月经体检无疾病的健康人群,共1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标本来源为本院结核科2011年5~9月经过临床确诊并住院患者的首次采血血清标本,共260例。

1.2 检测仪器

恒温孵育箱、DM-3全自动洗板机、KPS-KM型微孔板发光分析仪。

1.3 检测试剂及方法

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分别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试剂盒对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活动性肺结核组中,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71.2%(185/260),ELISA检测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58.5%(152/2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P<0.05);健康人群组检测中,两者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9.0%(89/100)和93.0%(93/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

3 讨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机体内会产生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体内抗结核抗体是发现结核病的有效手段。胶金体法虽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其灵敏度较低,只适用于定性检测。经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还可用于半定量检测,但对于低抗体水平标本表现欠佳。化学发光法对于标本的检测限达到了0.06 ng/mL[6]灵敏度,远高于传统ELISA法1 ng/mL的灵敏度,该方法在其他疾病检测领域己见相关报道,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8],但国内尚未见其用于结核抗体检测方面的报道。由于发学发光法检测灵敏度高,本试验中应用CLIA法检测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的阳性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ELISA法,对于普通ELISA法检测中的“灰区”部分可进行有效区分,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且CLIA法在明显提升阳性标本检出率的同时,假阳性率升高不明显。在本实验中CLIA法检测试剂盒较普通ELISA法检测试剂盒在阳性检出率提高了12.69%的同时,假阳性发生率只提高了4.0%,提示其适合用于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

摘要: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两种抗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CLIA和ELISA检测试剂盒对360例血清标本中的抗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LIA和ELISA两种检测试剂盒对2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标本的检出率分别为71.2%(185/260)和58.5%(15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中两种试剂盒检测的阴性例数分别为89例和93例,两种试剂盒的特异性分别为89.0%和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核抗体检测中CLIA检测试剂盒与ELISA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别,CLIA检测试剂盒灵敏度显著高于ELISA检测试剂盒。

关键词:结核,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我国结核病人数全球第二[N].公益时报.2011-03-22.

[2]Xueqiong W,Yourong Y,Junxian Z,et al.Comparison of antibody re-sponses to seventeen antigens fro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Clinica Chimica Acta,2010,411(19-20):1520-1528.

[3]王林,张国平.应用ELISA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梅毒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233.

[4]李芳秋,周万青,史利宁,等.检测抗烟曲霉分泌蛋白抗体的ELISA法及其诊断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0,28(02):107-109.

[5]王文,王锦红,缪晓辉,等.ELISA方法检测肝癌血清标志物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3):307-309.

[6]肖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进展[J].分析试验室,2011,30(1):111-122.

[7]张卫国,吴国球.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3、T4和TSH的评价[J].现代医学,2005,33(2):111-113.

化学发光法 篇1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是基于化学反应形成的辐射光强度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项分析方法。凭借其有着仪器简单、操作便捷、分析迅速、高灵敏度、非放射性、线性范围宽、无需任何激发光源等一系列优势,现阶段已然转变成一项十分有效的分析方法,并于药物分析、环境分析、生命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1]。

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2.1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流动注射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其有效消除了溶液化学分析平衡原理的制约,达成了非平衡前提下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应用覆盖面十分广泛,涵盖了相关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但失稳的反应,生物发光、化学发光反应等,换言之该项技术可提供均匀、平衡体系难以获取的大量信息。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有着诸多优点,包括装置小规模化、操作便捷、分析迅速、灵敏度高、自动化水平强以及检测限低等[2]。伴随现阶段对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要求的愈来愈严苛,此项技术实现了更深入的发展,能够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达成对其应用空间的扩宽,从而促进其应用范围的进一步广泛。

2.2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是指一类通过化反应形成的光辐射现象。化学发光法则是以分子发光强度、被测物含量相互关系为前提构建而成的一种分析方法。该项方法现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一项高灵敏度的痕量元素分析技术。伴随近些年越来越多化学物质被发现有着对化学发光进行增强活抑制的功效,再结合其他相关技术,促使化学发光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就化学发光法而言,发光体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体包括四方面种类:(1)无机离子催化-氧化剂-化学发光剂;(2)无机离子-化学发光剂;(3)无机元素离子催化有机物的氧化-化学发光体系;(4)一系列乳化剂-化学发光体系[3]。

2.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早期应用于相关一般离子的定量检测,伴随研究的不断推进,其应用范围得以逐步扩大,陆续应用于测定复杂体系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分析化学中一项科学有效的微量、痕量分析手段,进一发展成分析化学的一个全新领域[4]。

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曲马多

3.1 实验部分

3.1.1 设备与试剂。

设备选取IFFM-D型微弱发光分析仪,荧光光谱选取F-2500荧光光谱仪记录;紫外吸收光谱选取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曲马多标准溶液,采用0.05g盐酸曲马多标准品于25m L容器中,选取少量水进行溶解并转至100m L容器中加水定容,于冰箱内保存。亚硫酸钠储备液1.0×10-2mol/L、KMn O4储备液0.01mol/L,配置于暗处保存。

3.1.2 实验方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盐酸曲马多分析,其中,a管道连接曲马多溶液、b管道连接亚硫酸钠溶液、c管道连接水、d管道连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选取适量1.0mg/m L盐酸曲马多储备液,稀释至不同浓度的工作液,开展化学发光检测。

3.2 结果

化学发光反应速度属于化学发光体系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样为设计流动注射系统的一项重要参数。待曲马多浓度为0.4μg/m L,高锰酸钾浓度为1.0×10-4mol/L,硫酸浓度为0.08mol/L,Na2SO3浓度为3.0×10-3mol/L时,选取静态注射法对曲马多-高锰酸钾-亚硫酸钠体系动力学曲线进行记录。

3.3 讨论

大量研究报道支出,亚硫酸钠与KMn O4反应形成化学发光信号,对应发射体为激发态二氧化硫,发射光谱通常在450~600nm之间。即便这一体系发光信号较为微弱,然而部分有着荧光、非荧光结构的有机物能够使得发光信号得到强化。前一种结构的有机物发光机理为能量转移;后一种结构的有机物对这一体系增敏机理存在一定差异,不过曾敏剂3-环乙氨基异丙磺酸被普遍指出为分子中有环已基环。

即便曲马多为荧光分子,然而曲马多的荧光光谱相较于其化学发光光谱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排除能量转移机理。经对KMn O4-H2SO4、KMn O4-H2SO4-曲马多溶液紫外吸收光谱开展检测,如图3所示。图中可见KMn O4吸收峰于524nm、545nm存在强烈吸收,一经添加曲马多,KMn O4吸收峰一定程度降低,且与曲马多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流动性化学发光法应用范围逐步扩宽,流动注射仪器灵敏度的强化,发光测定体系的完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与相关测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此项技术势必能够有效满足药物分析中不断严苛的要求,进一步说明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凭借自身仪器简单、操作便捷、分析迅速、高灵敏度、非放射性、线性范围宽、无需任何激发光源等一系列优势,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章通过阐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曲马多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有效应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药物分析,盐酸曲马多

参考文献

[1]赵燕芳,张诺,魏琴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9):2512-2517.

[2]陈冠林,邓晓婷,黄莹偲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食物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395-399.

[3]张广彬,陈宪民,李海燕等.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含巯基药物的含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01):125-128.

[4]王晓洁.药物分析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与微透析采样技术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6,(01):162-163.

上一篇:教学队伍建设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