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2024-09-17

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共12篇)

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篇1

要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从备课上多下工夫,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英语备课应从长期备课和短期备课两方面着手。

一、长期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45分钟内把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思想理念, 用最好的策略与方法, 使最大多数的学生接受。作为一名教师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教材和确定教法, 对教材有相当强的驾驭能力, 自身素质要高。

1. 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

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外语教学法等理论便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体现, 英语教师只有学好并掌握这些理论, 才能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正确决策。有些教师教书多年,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工作中却既难以创新, 教学水平又上不了更高的层次, 关键就在于缺乏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

2. 深刻领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只有吃透大纲精神, 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并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自觉地贯彻, 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研究大纲, 只研究教材、教法, 便很难实现教学目的。

3. 拓宽知识面, 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的知识面越宽, 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 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当听课的邻校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 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 对每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 认真琢磨教学艺术,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短期备课

一堂课时间虽短, 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 是一个复杂的微观教学过程。就提高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效率而言, 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我觉得下列几点尤须注意。

1. 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 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 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 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 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 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 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工夫, 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当的安排。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 诸如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搞表演等, 采用哪些方式方法, 应予以精心安排。总之, 只有把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 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 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二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 树立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 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4. 把握好教学节奏, 处理好量、质、度三者的关系。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 但节奏过快也不行, 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 使学生无暇思考, 也来不及消化。因此, 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 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 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课时, 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 最少不得低于80%。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因材施教。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 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 因此, 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 及时掌握情况, 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 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篇2

2楼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4楼

我认为我们的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而不是一味地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的观念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是一个服务者、引领者、合作者,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拓视野,着眼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备课不要局限在一课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备课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要在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法,进行整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把课备全面,注意好备课的六个步骤。总之,只要每一位教师要把备好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历练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在教学这块园地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收获自己的成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对于备课这一环节更加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相信只要刻苦钻研我们每一位教师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教师备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照教材通读教参,了解全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编写意图,了解各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撰写全册教材分析。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以表格形式,包括:周次,主要内容,课时安排(以教学参考为依据)。

3、根据对全册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基础,进行每单元的单元备课。内容包括:单元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课时分配。便于更好的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根据单元分析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既能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进行课时备课。备课时要课时教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教学内容(××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

置、课后反思。

5、语文在备课中要体现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6、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提问要有价值,问题避免啰嗦重复,要精练。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7、每一课时要有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8、要有至少超前一周的储备课。上课的教师要主动重温教案,根据即时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再对教案进行调整,即:复备课(红笔标注)。教学学科要在复备课时将涉及到的练习题解答在教案本上。

9、课后,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分析,对教学中成功的经验、突破教学重点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记录在单线本上,便于今后对教学设计的合理调整。

不错。备大纲,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班内学生了如指掌,自己的授课内容,哪部分学生很快掌握,哪些学生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心中有数。

一、课前认真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

在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一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一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

二、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的魅力

1.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教师应进行思考:(1)能够迷住我的学生的心是什么?(心理学选择原理——兴趣);(2)我的学生需要什么?(目的论选择原理——有用);(3)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价值论选择原理——价值)。

2.在编排教材内容时,教师也要进行考虑:(1)哪些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2)哪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3)学生在哪些方面会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等等。

备课时,教师若能在明确地回答以上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再去探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生动活泼的接触点,进而去组织、编排教材„„这样,才能称为是在为学生备教材,而不是为备教材而备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了解学生,顺应学生心理。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等的确定都要适应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保证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质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板书的设计等都要精心准备,适应所教学生的接收能力。

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而不是一味地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颖: 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电教手段,使课堂气氛

更活跃,学生更乐学。

张灿: 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 要熟悉课程标和教材,吃透教材;要了解学情;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还要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更加鲜活。

乔京华: 教师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汪俊颖: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想好怎样突破难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闫素宁: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创造性地使用、备课首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教学目的,再分析重点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备课既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又是一项综合脑力劳动,更有预设之外的“生成“。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让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去揣摩,把备课真正“备好“。

刘建敏: 每一位教师要把备好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历练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在教学这块园地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收获自己的成果

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闫素宁: 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用教材。

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篇3

一、掌握教材大纲的前提下通读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英语备课之前教师应该充分、细致地阅读教学大纲,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理有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会更好、更明显地得到提高。因为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育工作者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教材内容,也会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考查学生的材料,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大纲的学习和钻研,彻底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去进行教材的阅读和理解,便会很容易地驾驭教材。而且当我们刚开始拿到一本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耐下心来把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通读和精读,在掌握了整体内容和要求之后,在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单元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找清它们之间的有效联系,有的放矢地设计出能够有效地攻破这些重难点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任何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练习,我们在备课是也要重视这些联系性,充分利用它们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如初中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是最令学生烦恼,教师苦恼的事情,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教材又会发现,在教材的安排中特意由浅入深地把单词的拼读和音标的规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了解这本教材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自己的英语教学课程中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在联系,就会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循环学习中,轻松地掌握字母或是字母组合的读音,知道常用的拼读规则和技巧。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单词的环节,而是根据单词的拼读规则轻松地掌握和记忆这些词汇。熟练地做到听到单词的读音就能够快速地拼读出单词来。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知识之间紧密深奥的联系。

二、备课时不要只准备出当次课的内容,要重视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初中英语教材的设计是一个单元学习一个新的句型或是语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完成一单元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因此,教学大纲就会科学地把一单元的知识拆分成几小结来讲,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有了依据和目的。但是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却也按照这个分类去一节一节地设计和安排,上一次课备一节的内容。这样讲课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初步要求,却不能够在讲课时体现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反之,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按照单元的顺序,把整个单元都一次性地备下来,就会更好地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对其中重要的知识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不但会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和精力,还会使教师清楚单元知识之间的划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学习英语句型What are you doing?答语I am doing…这节知识时,我们会重点讲解这里包含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也是单元中一小节的知识。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练习完这两个句型之后会问:“我想问他在做什么该怎么提问和回答呢?”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独立地备了这一小节的知识,就会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讲解给学生。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下一节中将会讲到,也就是句型What is she/he doing?回答He is doing…或是She is doing…但是如果教师准备了整个单元的课程,这时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适当地将下节课的知识渗透一些,既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也给学生制造了更多联系的机会,让课堂更加活泼和充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课要严格遵循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方式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它的学习和掌握技巧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英语、接受英语、应用英语的过程。学生要从最基本的词的理解,再到句子甚至是文章的理解。也就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和方式,遵照英语学科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例如,有些教师总是把一些新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写,直至能够强硬地背诵下来为止。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很孤立的,它的理解和记忆也相当机械,完全没有考虑到英语知识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应该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也就是句子或文章中去理解,新的单词要通过对旧单词的复习和巩固来引出,进行对比性的学习和记忆。这样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特点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英语知识,理解英语语言的精髓。

四、要因材施教,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实际学习状态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要脱离学生的学去单独地思考教师的教,也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而不去思量和创新教师的教。在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面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加适合学生,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切记按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安排,不去思考自己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水平。教师一定要把教师用书作为参考,真正了解自己学生情况之后再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亲自备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一定要注意备课时小的细节,遵循备课的规则,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备出更加出色和精彩的课程。

教师集体备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篇4

一、强调“共性”,忽视教师的 “个性 ”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 完善的集 体智慧的 基础上 ,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 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 魅力, 但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 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 学内容进 行讨论与 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 提升和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 体现个性特色。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整合与块状设计。整合的教案中要留下一定空间, 便于执教老师作个性化的修改,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其 他教师不 必要的机 械重复,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反思、改进。这“空白”之处为教师提供了思考时间, 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 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重视“集中”,忽视平时的 “交流 ”

有的学校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规范。如,制定了“四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和固定备课内容等。每次集体备课需先 拟定讨论课题, 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让每个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确实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是,在集体交流中设立了主讲人, 无形中就设定了最好的、权威的,也就产生了大部分人是听众, 而不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和商榷者。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在争辩中“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最终择取较好的观点。

备课形式的固定, 只是其中之一。让教师把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习惯,应该放开备课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获取教科研信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并把这些带到备课组。如果只是靠集中固定的几个课时,很难把问题真正地解决。注重平时在教学空暇之余,教师共同研究讨论,确定重、难点,把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或感受倾吐出来,那么,问题也就可以及时地反馈。集体备课需要的是“集中”, 但是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 应该说“形散神聚”的散文形式是集体备课的理想状态。

三、注重“课前”,忽视课后的 “反思 ”

很多学校非常重视预先备教学重、难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 平当然是 上好一节 课的基础 。集体备课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确立教学重 、难点 ,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只有事 先搜集了 大量的资 料 ,才能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 课, 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 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课后, 教师要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些其实也是在备课。教师们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 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 年备课或 研究提供 素材 ,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反思的内容可以写这节课成功与否,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 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的依据办法,验证的效果,反馈矫正的措施等,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经验日趋丰富,触发灵感,轻松走入教研领域。

新课程提 倡教师即 研究者 , 要求教师会反思,常反思,善于反思。提倡教师一课一反思,记录课堂发生的事件, 捕捉教学细微之处。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交流教后感, 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集体备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促使其不断反思、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小学集体备课应注意的事项 篇5

一、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构建高效课堂,在集体备课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合作性:老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当然,在合作中提倡自主探究,把自己的见解、建议、意见、想法、困惑等摆在桌面上,让大家针对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效性:力求从实际出发,在集体研讨中注重“预设”,也就是要充分的备教材,备教法、特别是备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预设学生在本节课中将要取得的收获和知识点的提升。想学生所想,设学生所问。在集体研讨中解决老师们在个人初备时提出的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备课真正成为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

3.研究性: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这项活动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善于倾听,乐于思考,长于表达,在研究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但透过教材所了解到的信息是活的;教案是死的,但我们教师操作的过程是活的。在集体研讨形成教案的基础上,老师们的教学风格、语言习惯、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因此,要以形成的集体教案作为参照,老师们在上面进行切合实际的删改、圈划,创造性的进行使用。

三、实施步骤及方法

基本遵循“四步七环节”这一步骤实施备课过程。

“四步”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教案---构建特色”。“七环节”即

1.确定内容。教研组的组织下,主备人提前一周布置集体备课的内容。

2.研读教材。每位教师自接到备课任务之日起,要抽时间充分的了解教材,熟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标记出重点词、句、段,结合策略,把本单元的每一课的设计思路打一腹稿,所产生的困惑或建议以及设计盲点记录在“个人初备反馈表”中,对于课文的关键段落、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可以在书上标一标、划一划,并及时把反馈表交给主备人。这一环节是集体研讨是否深入、是否有效地关键环节。

3.集体研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在主备人的召集下针对“个人初备反馈汇总表”上的信息对教材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自发表建议,依照策略,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在这一环节中主备人要做好记录,对于每一位发言人所提出的好的设计建议、看法、想法都要详细记录。这一方面承载着业务检查的凭证,激励教师积极发言,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为主备人形成教案集结材料。

4.整理完善。集体交流之后,在1---2天内,主备人根据大家的讨论内容、交流信息做以梳理,形成教学文本预案,打印复印后分发到备课组每个教师手中。

5.操作实践。教师拿到集体备课的教案后,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对教案再作深入细致的推敲、斟酌、研究,对教案还可随时进行调整,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替换,鼓励教师大胆删改、创新运用,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这一方

面减轻了老师的抄写负担,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能够在上课前已经走进了文本,真正了解了教材,并能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摒弃了盲目上课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6.教后反思。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在休息闲暇之余可以不刻意的交流教学情况。并把猛然间产生的教学感悟、反思记录下来,哪怕就记在课本的一角,哪怕是一句话,或几个字,只要真实、针对性强,都是非常有价值。我们不提倡套话式的反思,说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什么道理,记住了几个生字”等等庸俗、无谓的语言。

7.检查评价。教导处、教研组要对集体备课的全程进行监控,明确主备人职责,特别关注“个人初备”的反馈信息以及“集体研讨”的积极程度和热烈气氛。主备人每一次对于每一个教师的发言都要做好详细记录,特别是比较有价值的发言要做好标记,并把教师们的发言率作为评价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积极度和认真度,并相应赋分,也可作为业务检查的一项凭证。目的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研讨中来,真正的解放我们自己,真正的摆脱无效的、盲从的、劳民伤财式的抄写行为。

四、注意事项

1、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2.集体备课要注意灵活性。每个单元要重点研讨单元中的主体课文,也可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训练重点灵活制定集体备课内容,突出灵活性、实效性,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3.要做到超前备课。各备课教师在明确了每次的备课内容之后,先于一周进行个人备课,要做到“四有”,即“脑中有策略、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口中有引导”;“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预设”;“四精”即“精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思路、精心挖掘问题、精心设计作业”。

4.集体备课要防止一言堂。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全组成员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讨论的时候积极主动,集思广益,博取众长。集中讨论时,主备人要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建议,不可主备人一言定论,一人定教案。

怎样上好识字课

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系统、全面的了解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内容特点

从结构上看,《识字儿歌三百首》每首儿歌包含四个部分:标题、儿歌正文、插图、“请你认”。

从内容上看,这四个部分又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来说说标题。

《识字儿歌三百首》总共收录了328首儿歌,每首儿歌以一个重点字作为标题。作为标题的300多个汉字都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汉字。这些汉字又按类别进行划分,具体包括数字、身体器官、方位、颜色、自然天象、学习生活、植物、动物、家庭人物等16个主题,如此划分便于孩子集中了解某一类的事物,也便于幼儿园及学校开展主题教学。这些汉字作为标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儿歌当中出现的、要掌握的生字与其有字形、字音、字义上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就是母亲,诸多生字就是她的孩子。

其次来看看儿歌正文。

教材收录的300多首儿歌都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即将一组汉字按造字规律编成一首儿歌、将近2000个必备常用字按主题汇集成300多收儿歌,这些儿歌包含了儿童必备的多元文化知识。

儿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就儿歌类型来说,主要包含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谜语歌等七种。

第一步:课前激趣喜欢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次指导学生识字就给以学生强烈刺激,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利用声音、图象、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对所识生字的第一印象第二步:课中遵循规律识字。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每节课所学的字不多,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并在全班旧了交流识字方法,再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强烈、深刻。

第四步:周期复现巩固识字。在教完某一单元后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采用多种手段,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这种复现循环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三步:课后鼓励自主识字

通常情况下,一堂识字活动课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导入,儿歌识字,游戏。

第一阶段“导入”。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儿童原有的经验于当前的学习内容联结起来。

故事导入法。通过自编的故事,融入本次课相关的学习内容,巧妙的引出要学习的儿歌。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集中常用的方法。

游戏导入法。当孩子们精力不够旺盛或者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指游戏或身体游戏来加以调动

谈话导入法。

第二阶段是“儿歌识字”。从形式上讲,这个阶段包括:老师朗读儿歌、儿童指读儿歌、自由朗读儿歌、辨析生字、识记生字、组词、造句、看图说话、汉字书写等环节。从内容上讲,这个阶段是“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方法也是如此。对于不同的汉字,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来识记汉字的字形、读准汉字的字音、理解汉字的意义。

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围绕区域课改“一案五步三问”教学模式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备课组,发挥集体优势,二、制定计划

三、确定任务

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采取主讲人轮值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写好教案初稿,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四、强化参与

我们备课活动的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个案”。活动时,首先由主备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当讨论完毕后,主备人负责整理和总结,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强化管理,做好:“五、四、五”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时,我们力求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题;“五研究”:研究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作业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学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教师在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11课 《夏夜多美》 主备人:李坤老师。下面由李坤教师说课《夏夜多美》然后请参与教研的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二年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流程:

1、程美静主任宣布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

2、主持人汪春华总结前一阶段集体备课的情况

3、主持人汪春华介绍集体备课应注意的事项

4、主持人汪春华讲解:如何上好识字课

5、主备人李坤教师说课《夏夜多美》

6、参与教研的教师围绕《夏夜多美》进行研讨

农村初一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基础词汇

初一新生的英语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音标教学

学生在小学记单词完全是死记硬背,个别单词记不住读音,

就用类似的汉语标注,这种办法在小学阶段单词量较少的情况下还能暂时解决点问题,但面对初中英语的大量词汇,这种办法就失灵了。这就要求初一英语老师要从音标教起,从26个字母教起,学习26个字母的读法,比如,字母g和j,学生都读成一个音,从44个因素,到5个元音字母21个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开闭音节的知识,简单的字母组合发音规律,这样简单的系统学习之后,让学生达到看到音标能准确地读出来,根据读音能基本上写出单词来,学生在记忆单词上既节省时间又记得牢固。现在的农村英语教学现状是,好多老师觉得这一部分课本上也没有做重点强调,往往是一带而过,急着赶进度,但这样的话,学生吃了夹生饭,等老师觉得学生学得基础知识不牢固,再回头重教的时候就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了。

二、要重视基础词汇的掌握

初一的小学生,老师不应该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在掌握好单词和短语的基础上,学生会简单地翻译句子就可以了。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教法却过于简单。比如,学过的课文,领着学生翻译成汉语,读几遍,然后就是让学生去背。这当中如果老师多给学生讲解一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让学生马上改变脑子里对母语的惯性思维,然后再去记忆的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

现在的英语学习,由于授课时间的缩短,教师多数都是急着赶进度,结果是忽略了学生的口语练习与训练,导致学生对于英语是会写不会读,这种状况必须要从初一抓起,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要重视学生的书写

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写单词都是照葫芦画瓢,缺少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好多学生对字母的写法占四线格的那几格甚至也不清楚。这些问题,学生在小学多数都是稀里糊涂地凑合过来的,上了初中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对于其以后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老师要静下心来,手把手地从基础抓起。

总之,初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需要英语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切实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负责,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英语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夏侯富生.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篇7

一、主谓一致问题

谓语动词随着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主谓一致。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的句子非常之多,列举如下:

1. Between the two buildings stand a hospital.

这是一个倒装句。“between the two buildings”是介词短语,作地点状语,而主语是句末的hospital,因此,stand应改为stands。

2.Two weeks are quite short time for us finish the work.

Two weeks是由数词组成的名词词组,它表示的是一种单一概念,在形式上是复数,变作主语时却可以用单数谓语动词。因此,句中are应改为is,在quite和short之间加上a。此外,表示重量、长度、价值等的名词,如:ten pounds,five miles等,如果作整体待,动词也可用单数形式。

二、终止性动词问题

1.英语的动词有延续性和终止性之分。有一些动词表示的动作可以延续而有些动词表示的动作则是短暂的。这类动词被称为非延续性动词或终止性动词(如:close,open等)。当这类动词用于现在完成时态时,怎样使用才是正确的呢?试比较:

误:She has caught a bad cold for a week.

正:She has had a bad cold for a week.

这里catch是终止性动词,have是持续性动词。终止性动词在现在完成时的肯定句里,不能用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来修饰它们,也就是说不能用for短语(表示时间长度),或since短语词(或从句),也不能用在how long引起的疑问句中。

2.终止性动词可以用于“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这种概念的现在完成时中,说明某个动作的结果还存在,不跟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但可用already,yet,before,just,ever,now,today等时间状语。如:

I have already posted the photos.

Have you seen the film before?

三、反意疑问句问题

反意疑问句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陈述句,后一部分是简短的问句。在运用反意疑问句时,往往在简短问句这部分容易出错,下面作一归纳。

1.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名词时,简短问句的主语用人称代词来代替。如:

The teacher had a long talk with you,did't he?

2.主语若是指示代词this或that时,简单问句的主语用it,指示代词若是these或those时,简单问句的主语用they。如:

This is a useful book,isn't it?

Those aren't desks,are they?

3.陈述句部分主谓是“I am…”时,简单问句用aren't I。如:

I am older than you,aren't I?

4.第一部分陈述句是“there be”句型时,提问部分须保留there。如:

There are some apples in the basket,ardn't there?

定意义的词时,简单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如: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it,is there?

Few people went to the exhibition,did the?

He can hardly answer this question,can he?

5.陈述句中若有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否定意义的词,仍作肯定句处理,因此简短问句一般仍用否定形式。如:

The cloth is useless,isn't it?

Kate dislikes the book,doesn't she?

6.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everyone,everyboby,someone,somebody,anyone,anybody,no one,nobody及none等,简短问句部分的主语一般用they。如:

Nobody can work it out,can they?

None of the students went there,did they?

但是,必须指出,在反意疑问句中,无论在陈述句部分,还是在简短问句中,everything,nothing,something,anything等总是用单数动词。如:

Everything has gone wrong today,hasn't it?

Nothing was right,was it?

7.当陈述句中有had better时,简短问句一般用shouldn't或hadn't.如:

You'd better do it by yourself,should't you?/hadn't you?

四、宾语从句问题

宾语从句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语法之一,是综合练习中出现较多的语法现象,自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内容。所以在自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些方面。

1.与主句的时态呼应

(1)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现在或将来时态时,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可以和主句的谓语动词时态不一致,就是说可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的时态。如:

I hear he'll be back in a week.

I hear Mr.Evans lives in Boston.

(2)当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和过去相关的时态,可以是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等。如:

She said she hoped to be back soon.

She said they were having a meeting.

(3)在“Could you tell us…请告诉我们……好吗?”这种表示请求的疑问句中,用could比用can较为委婉客气一些,但could不表示过去时,所以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时态可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的时态。如:

Could you tell us if(whether)Kate's father works in that hospital?

2.从句部分的语序

宾语从句的语序和一般陈述句相同,即主谓次序不颠倒。因此,由连接代词(who,whose,what和which等)、连接副词(where,when,why和how)或连词if(或whether)引导的疑问句,改成宾语从句时,语序需要改变。如:

Do you know where Mary lives?

Nobody knows what they fought about.

但是,当连接代词在宾语从句中作主语时,从句的语序与以疑问代词作主语的特殊疑问句的语序相同。如:

He asked which picture was John's.

3.否定转移

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think,believe,suppose,imagine等,后面的宾语从句中的否定必须转移到主句中去。如:

We believe that he can finish it in time.We don't believe that he can finish it in time.

请注意:当主句中的谓语动词为hope时,则不用否定转移。只说:

I hope he won't be ill.(我希望他不要生病。)

总之,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在运用中掌握语言。切记在教学语法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分强调,如果把语法当作知识来教,有可能会使学生学成哑巴英语或是文盲英语,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既要让学生们在一定交际情境中提高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

参考文献

[1]Carrel P L.Introduction: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7.

[2]Nuttall,Christin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82:4-7.

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弯下腰来, 走到学生中间, 尊重每个学生, 做他们的朋友。 特别是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更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 并对他们在学习当中的每一个闪光点都给予奖励和鼓舞, 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要特别注意那些看似调皮的学生, 实际上他们更爱参与, 只是在知识不足时会显得拘谨和逃避, 时间久了, 就会成为英语学困生。 所以要多给他们参与游戏和互动的机会, 做到主动肯定, 让他们不至于成为英语学困生。

2.注意学生之间情绪的相互影响

学生之间的学习情绪具有相互“感染性”, 可能是积极情绪的“感染”, 也可能是相反的情况。 教师要及时捕捉情绪的信息来源, 优选积极的情绪并加以扩散, 而对消极情绪进行控制, 使课堂处于适宜的气氛中。 例如, 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加以赞扬;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 采用集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集体的形式助长学习情绪的高涨。 又如对学习涣散的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使之振作精神; 对纪律松散的学生运用暗示的手法; 对骄傲自满两不大注意听讲的学生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等。

3.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教学

目前英语学科有很多Flash制作的课件, 它们侧重于有声动画的制作, 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 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 增强学生的视觉、 听觉等感官效果, 使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强化, 同时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文章或对话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动物名称及其数量关系时, 笔者用Power Point制作了My Pet和On the Farm等课件, 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 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 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其意。 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 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 提高学习效率, 活跃课堂气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外,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 笔者还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 学习它们的名称, 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 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会特别感兴趣。 如教文具的名称时,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 教师先拿出一支钢笔, 用英语说pen, 然后拿出两支钢笔说two pens, 反复说几遍, 让学生也拿着钢笔跟老师说, 很容易就把钢笔这一单词记住了。又如在书包里拜访铅笔盒, 各种颜色的铅笔, 各种书本, 小刀等, 实物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做消除了学生认为英语难学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熟记所学内容, 教学效果良好。 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吃的喝的东西的单词套用句型, 然后让学生分组到台上进行表演, 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 这样表演了数遍之后,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句型。 再如, 学习打电话、问路、购物等日常交际用语时, 都尽量用情景教学。 这样做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形成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如遇到教学不易带进课堂的物体, 如plane, train等, 可采用图画或模型进行教学。

4.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 可以滋生动力。 如何才能做到“趣”呢? 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策略, 包括:导课新颖, 引起兴趣;明确目的, 产生兴趣;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动手操作, 促进兴趣;寻求规律, 发展兴趣;巧设练习, 增添兴趣;利用手段, 激发兴趣;通过表演, 激发兴趣;通过比赛, 巩固兴趣, 充分利用好英语教材, 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点。 在教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时, 笔者总是喜欢走到学生们中间, 轻轻摸摸学生的头, 捏捏学生的鼻子、耳朵或指指自己的眼睛等, 让学生明白, 我们所有的身体部位都可用English表达。 他们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 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从而自然地想说英语, 想学英语。 例如, 组织课前活动, 笔者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 利用课前几分钟, 开展听说训练活动,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采用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教材如 “The English Language”, “A Great Inventor” 等内在的教育因素, 见缝插针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熏陶, 从而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不断进步。 此外, 我们还可以举办一些必要的英语竞赛 (如词汇过关竞赛、故事讲演比赛、听力竞赛、语法基础知识竞赛、阅读理解竞赛等) 和“英语园地”, 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生活, 增添学习情趣。

5.小学英语老师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理解信息技术的术语, 熟练操作信息技术常用设备及排除简单故障, 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相关信息。 具体包括: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1) 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具备多媒体写作能力及网页制作能力。 (3) 会浏览互联网, 掌握网上图文资料下载的方法, 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等。 (4) 能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编辑, 具备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并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等。

6.巧妙利用游戏

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9

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 集多种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于一体, 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 交互地传递, 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当中, 不仅体验到了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魅力, 同时也发现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硬件设施要适合英语课教学

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 就是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媒体设备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应用事先制作的软件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 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的硬件设施要求非常严格。

(1) 选择的教室要大小适宜, 周边相对安静。外语教学的课件对于声音的播放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如果教室太大, 产生回音, 或者周边环境嘈杂, 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2) 选择的电脑及其软件应该符合教学要求。电脑及其系统、软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必备工具, 但电脑及其软件的迅速更新换代又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如果电脑的系统、软件与课件不相匹配, 就会给教学造成障碍。因此, 在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之前, 有必要事先检验一下电脑。

(3) 教室里的音响及投影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设备。英语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显示课件的文字内容, 还经常会出现听说、听写, 或朗读等一系列环节。而且外语教学又不同与其他汉语授课的教学, 它多播放的是学生们不太熟悉的语言, 这无疑对教室的音响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音响效果不好, 影响学生听的效果, 就会严重打击学生们听懂得信心。而投影仪的清晰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所看内容的接收程度。

因此, 各种教学硬件与教学内容的配套是英语多媒体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硬件环境才会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材内容应涵盖多种语言技能的培养

英语多媒体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最好是涵盖多项语言技能训练的教材。这样就能避免传统的“讲座式”的教学模式, 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 使英语教学真正变得生动活泼, 令学生回味无穷。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 其《读写教程》中既含有传统教材中的精读内容, 注重单词和词组的掌握, 又兼顾了听、说、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的开始, 都由文字和音频材料引入本单元将要讲述的内容, 为学生在进入正式课文学习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每单元的B篇课文之前, 还有有阅读技巧的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写作项目, 这一部分不仅总结全篇文章的写作结构, 更是以典型段落为例讲解写作技巧, 然后由浅入深地提供配套写作练习题。经过这样的写作训练, 学生不仅能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 同时还掌握了写作技巧, 令文章生动鲜活。另外, 在文章的注释中还提供了可查找详尽资料的网址, 这极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材的《视听说教程》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不仅有真实生动的音频资料, 还有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 这些都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不仅能使教师的授课更加精彩,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而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授课, 这些精彩的内容则能更充分、更生动地展现出来。

3 课件的制作应实用、有效

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是先进的电子技术, 通过文字、声音、影像及动画等多种手段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电脑软件应用方法,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一些文字信息, 只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搬到屏幕上, 这势必会减少现代科技对学生的吸引力,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任何作用。

Power Point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课件制作方法。它不仅可以展示文字内容, 还可以展示声音、图片以及动画效果, 为英语授课增色不少。教师除了可以自己制作的课件外, 还可以实用教材自带的课件光盘。但在这些课件的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 课件的文字是否适合在屏幕展示。无论是字体、字号还是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 课件的内容是否与课本一致。有时由于光盘制作与课本印制不同期, 光盘上会出现与课本内容相异的情况;或由于课件制作仓促, 光盘内容上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3) 教师演示的课件内容应与学生课本配套光盘的内容有所差异。教师的课件应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展示和知识信息的延伸。如果教师的课件和学生的光盘内容是一样的, 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光盘来自学, 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多种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眼球的同时应注意到, 过于花哨的PPT课件背景、动画、声音等会喧宾夺主地吸引学生们过多的注意力, 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语言知识。因此,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各种媒体手段搭配合理适当。

4 班级规模和学生水平的制约

必须注意到这样以种错误意识, 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 (或某种电子设备) 将光盘或课件内容展示在屏幕上, 让学生看看屏幕, 这就是教学的全过程了。事实上, 语言教学是绝对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有效的互动交流, 而只有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才可根据课堂的教学状况随机对学生发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因此, 要实施有效的语言教学, 30人左右的小班型才是语言教学的理想班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有些有条件的学校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 安排了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时间, 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 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替代正常的班级教学活动。

另外, 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制约多媒体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水平来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手段、提供适当的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教学任务。

5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已经基本普及, 但在整个语言教学的大环境中, 它仍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高校英语教师, 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过程中, 应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 同时避免它对于英语教学的不利影响, 逐步积累经验, 让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服务。

摘要:通过论述英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4个问题, 强调要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手段, 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姚丽, 曹盈, 王善江.中国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25) .

[2]李郁.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探索.黑龙省高教研究, 2003, 4.

[3]孙晓虹.浅诫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屏幕设计.当代教育科学, 2003, 5.

高职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0

一、注意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是高考失利无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而选择去高职院校就读的。但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普遍不如普高, 耳濡目染学生自然也会存在这样的想法, 导致学生慢慢懒散起来, 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开始觉得上高职院校就是为了混日子, 混个文凭就结束了。再加上家里人的失望、老师的冷眼旁观、同龄人也看不起他们, 让学生越发的失去了自信心。除此之外, 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他们觉得以后工作基本不可能出国, 根本没有什么地方会用到英语,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使英语教学根本没有办法很好地开展, 教育改革难以深化。

歌德曾经说过:“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 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要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要片面地注重学生的个人英语素质。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让其知道高职院校并不是完全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学校, 理论知识也同样重要, 教师教得并不比普通高等院校差, 以此来改变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歧视。另外,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 若学生测验成绩不好或者英语素质偏低, 教师千万不要对学生放弃, 不要延续初中和高中的严厉式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心智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教师越是严格, 学生反而会不屑一顾, 最终会导致学生从根本上放弃了学习, 因此, 教师需要学会用爱来教育学生, 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品德, 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二、注意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思想

众所周知, 人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与外国人进行正常交流, 方便沟通。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应用型英语人才。然而, 现阶段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却逐渐偏离了这一轨道, 基本不看重学生的英语应用实践能力, 反而更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能力。受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影响, 学生以应付考试为最终目的, 对英语单词死记硬背, 在书桌上奋笔疾书, 基本没有想过将英语用在实际生活中, 甚至有些学生的初衷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名次来夺得奖学金, 这在根本上就和教育的目的相背离, 也与高职教育改革的目的相背离, 使学生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记忆工具, 没有思想可言, 更没有实践, 这样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皮萨列夫曾经说过:“思想上的错误会引起语言上的错误, 言论上的错误会引起行动上的错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身的教学思想, 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枷锁, 创新英语教学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为主, 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英语应用型人才。理论知识固然重要, 但口语才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教师需要多增加口语教学的内容, 在课堂上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亦可设置情景对话, 让学生分组上讲台来相互交流对话。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 口语交流被评为最好的可奖励一些小礼物, 口语能力差的小组教师也要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 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逐渐形成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英语教学思想, 贯彻落实高职教育改革。

三、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学生普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虽然高职教育改革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 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中根深蒂固, 一时间很难彻底改变过去, 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把教师当作教学的中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通常都是教师一个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在讲台下听着, 整个教室就好像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一味地讲解句型、语法、英语写作格式, 极少和学生进行互动, 本来英语学习就是极为枯燥的, 这样一来学生更是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也就是一些学生在老师讲课时经常睡觉的原因。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比较强, 整节课都能够听教师讲下来。这种传统的单一英语教学方式, 根本无法适应现阶段高职英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明白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 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言传身授固然重要, 但是这也是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 学生根本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英语中各种句式、语法的含义, 更难以进行实际应用。只有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交流互动中才能够对各种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积累宝贵的经验, 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并进一步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方式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要努力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中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是否够强,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整个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优秀的英语教师,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就容易受到歧视, 因此, 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师宁可去普通高中当英语教师也不愿意去高职院校。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参差不齐, 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少之又少, 再加上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中普遍敷衍了事。本身自身教学水平就不高, 也不去想着如何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 助长了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歪风邪气, 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下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记住, 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生的教育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要想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改革,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必须要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够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不思进取、懒散的英语教师, 教出的学生也是懒惰的;有上进心、积极乐观的英语教师,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够养成有上进心、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因此,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培养内部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个人素质, 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 在引进教师时, 要严格把关, 筛选出具有优秀的个人素质的英语教师;最后, 鼓励教师外出进修,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进修完成后回来向校内教师分享进修学习的经验内容, 让教师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对自身教学有用的东西, 并加以利用, 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五、注意对高职英语教材进行创新

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内容枯燥乏味, 里面大多是篇幅较长的英语文章, 而且练习题居多, 缺少趣味性, 学生对教材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要知道, 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只有教师才能传授知识, 英语教材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高职英语教材缺乏创新, 内容老套滞后, 缺少新意, 编制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 很少有口语实践交流的内容。这样的教材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散思维, 逐渐使学生养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也许学生对这种语句已经理解了, 但是碰到另一种语句就会又不懂了, 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 不仅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还造成了学生口语交流能力低下, 严重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库法耶夫曾经说过:“书不仅是生活, 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可见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推动高职教育改革。首先, 对传统教材, 教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吸取能够延续下去, 并且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发展性的教材内容;其次, 融入创新英语教学内容, 添加趣味性教学活动模块, 并增加口语交流在教材中的比重;最后, 在教材内加入英语生活情景模块, 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对话, 所学的语法内容进行充分的应用, 增加学生的实践交流体验, 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另外, 教师可以多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 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 在网上搜索教材资源, 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六、总结

高职英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英语, 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和个人素质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提高, 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共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加快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文革.谈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教育, 2014 (11) :238.

[2]李志丹.高职英语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大众科技, 2006 (1) :146-147.

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篇11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设计不分层次,提问对象局限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集体回答是大多数老师偏爱的方式,这样即节省时间,也可以保证教学顺利的进行,但是不利于考查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没有予以鼓励,而是一味采取点名的方式,但是提问对象也只局限于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长此以往,会造成很多学生大脑不会积极主动思考,参与不到课堂中来。从提问中,没有看出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区别地设计和安排所问问题。而会出现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难度不够,个别学生又对回答的问题力不从心的情况,这样大大降低了提问的效率。

(2)教师评价单一

教师普遍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过于简单,使用的词语基本局限在“Good”、“Right”和“wonderful”上。很少有对不同的个体有针对性的表扬、称赞或者鼓励。学生因而没有回答正确后应有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反而因为答错问题受到教师的指责而懊恼,自尊心受到伤害。

(3)候答时间过短

尽管教师多数问题都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待答时则普遍偏短。普遍情况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待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秒钟,如果学生在短暂的1秒内不能足够快地思考且形成一个答案,那么教师会变换问题或重述、或点答另外一个学生。对较难的问题来说,这一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这种现象在赶进度的高年级教学中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就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害怕回答,不愿回答,拒绝思考,形成恶性循环。

2、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1)精心准备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要避免课堂上的随意提问,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是备课时精心设计和准备好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提问的原因、期待的效果等,教师应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有思想准备,即要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做预测,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给出的答案,不要出现教师拼命地把学生的答案往自己预想的答案当中带的情况,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有些答案也是可以接受或可行的。

(2)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

英语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集体回答问题不但教师不能准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来,乐学,乐于思考,积极回答:①教师要以友好、温柔,鼓励式地口吻提出问题。②提问时采用微笑,眼神接触等方式鼓励学生。③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或者不能回答问题,教师要欣然接受,而不是批评学生。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对其提供帮助。

(3)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进行反馈

对于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要给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表扬应该具体,要具体指出学生好在哪,哪里值得表扬。这样学生就容易有成就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让每一位站起来的学生尽可能圆满地回答问题,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转问可以在两种情形下使用:第一是当第一个被提问者回答问题出现了困难,经鼓励或提示后依然不能进行下去的时候,为了避免拖延时问造成课堂结构的松散和教学气氛的沉闷,教师可以转问。第二是当第一个被提问者给出了答案,但是教师还想知道其他学生的见解时,于是转问,这样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精心备课,备学生,控制好侯答时间

在课堂提问,所有的问题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就算是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需要时间来组织语言,以圆满回答问题。其次,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准确掌握候答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所提问题有个精心的准备,对于问题的类型、层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大概的候答时间。难度高的,需要学生回忆、猜想、联系和组织语言等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另外,如果题目简单,候答时间就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再者,候答时间的长短还要依不同的提问对象而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应速度、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学生需要不同长度的候答时间,教师要对教学对象的各方面差异十分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3、结语

英语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篇12

关键词: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学记》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不是教师教会学生一定量的语言知识或掌握某些技能, 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进行语言实践, 从而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提高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 优势互补, 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在课堂中滥用、错用现象严重。教学公开课, 教学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许多地方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许多教师在日常课堂中也非用合作学习方式不可。可以这么说, 如今课堂上不是缺少合作学习的形式, 而是缺少有效的合作学习。从一些听课活动和平时教学来看, 不能不感叹,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本文试图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合作学习实效的一些因素作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1. 合作与独立——个体的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与独立是一种辩证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做到合作与独立并重。独立是合作的基础, 合作是独立的深化。

一般情况下,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 互相启发, 达到优势互补, 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 参与探究, 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 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 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 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 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不少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布置学生一个任务, 马上分组讨论, 几分钟后, 马上让各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这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学习之前必须给学生一个准备期, 让他们对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独立思考。有了想法, 才会有表达的愿望, 才会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通过合作讨论, 他们的思想、探索结果就会由不清晰到清晰, 由不全面到全面, 由浅层到深层。

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 走走过场而已。

2. 合作与技能——社交技能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合作是人际交往必需的能力, 是社会生活的必备素质。学会合作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合作即人际互动, 学会合作就要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 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技能。常用的人际交往技能主要有:请求发言、遵循指导, 称赞他人, 澄清观念、表示疑义, 提出建议、帮助同伴, 求助他人等等。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它为什么是有用的, 它是如何展开的, 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 如尊重对方, 理解对方, 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 要等对方说完, 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 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 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 要心平气和, 学会反思, 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 这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 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 潜移默化。

例如, 在学习Book 1 Unit 14的对话课时, 利用合作学习的成果, Ways of expressing one’s intention:

设计了请求发言, 澄清观点等的技能训练。各组选定一个话题。如Plans for the weekend/A spring outing/A football match等应用以上语言形式告诉同伴What does heor she want to do?/Why will he or she dothat?/What are his or her suggestions?等, 要求表达清楚, 语言得体。

3. 合作与时机——把握时机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许多老师的阅读课堂教学中, 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而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结果收效甚微。如: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 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 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由于时机不当, 教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准备不足, 无从下手, 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所以, 虽然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但是, 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

那么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当课堂有下面情况时最适合:当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答案多样化,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从多角度地去思考时, 这时采取合作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有些活动是每人都要经历时, 如收集信息, 或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 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必要的。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兴趣的话题、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时合作学习的优势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外, 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探究性。要设计好哪些内容要合作学习, 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比如, 在上关于保护麋鹿这一珍稀动物这篇课文时, 许多教师教完课文后都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比如, 有的教师让学生讨论“How can we protect wild animals?”由于这个话题过大, 学生也只能根据课文, 回答出“collect money”和“build nature parks”, 缺乏新意, 小组活动效果不理想。教师可先提出一些问题作为铺垫, 比如, Have you ever hunted wild an-imals?Have you ever eaten wild animals?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go on hunting or eating wild ani-mals?等, 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必会有话可说。另外, 选择的话题还要具有开放性, 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 能开拓学生思维。

4. 合作与过程——充分的时间是有效合作的保证。

现实中的合作学习多数情况是蜻蜓点水、匆忙过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 害怕学生的讨论话题超出了教材内容而难以收拢评判, 还怕学生东拉西扯耽误教学时间。合作过程不充分会带来种种弊端, 其一:学生来不及形成完整的答案, 合作缺乏质量。其二:会造成思维活动反应比较快的学生热衷于抢答问题的局面。由于缺乏基本的思考时间, 许多回答往往是在不假思索的状态下脱口而出, 也就容易犯片面性错误, 长此以往, 后患无穷。其三:肯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惰性, 反正轮不到我, 还是乐得逍遥。所以, 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合作过程, 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两三分钟讨论, 问题提出后, 下面是一阵嗡嗡声, 教师迅速地喊“停”, “某某小组你们说说你们的观点”, 说完之后, 这一堂课的小组合作到此结束。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而只是东施效颦。因此, 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必须信任学生, 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讨论, 交流甚至争论。

总之, 要保证学生合作的充分性, 关键是充分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 特别是给性格内向的学生表现机会, 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机会。让每位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发现, 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获取大量的信息, 积极与他人的思想发生碰撞, 促成共识。

5. 合作与指导——教师指导是有效合作的条件。

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 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如要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 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 能进行辨别、分析, 并对学生进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 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 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 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 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 让学生会探索, 会发现, 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从实践上看,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 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尽可能对各个合作小组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 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有效的指导。比如: (1) 对学习任务不明确时, 给予再次说明。 (2) 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以便及时有效采取相应措施。 (3) 对合作不顺利的小组, 给予指导性帮助。 (4) 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5) 合作过程开展顺利予以及时表扬。 (6) 检验各小组是否正确完成学习任务。

6. 合作与评价——全面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笔者认为,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 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力, 它讲求的是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因此, 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要侧重于集体评价。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而防止出现个人英雄主义, 小组歧视现象, 让他们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有一个适当的评价, 如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 通过这样在组内树立一个榜样, 激发小组内的竞争, 以此来调动其他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以免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的思想。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就可以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 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赞扬, 以及其他同学的欣赏是每位同学共同的心理特征。

三是优化评价内容和方式。在评价内容方面, 要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框架。这样学生合作就有了一个目标导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这样学习者就会明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时, 主要应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 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 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应从小组合作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与别人合作学习的好与坏、思维的创新性等。评价方式上要以激励为主。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合理地评价他们的成绩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 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错误地评价或是一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会使学生灰心丧气, 走入误区。因此, 在一些?“role?play”?和“pair?work”中, 笔者常常对学生们的表现予以肯定, 表扬他们的优点, 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语言活动,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为“成功者”,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当然, 影响合作学习实效的因素还很多, 比如, 学生情感, 教师能力, 分组形式, 合作与竞争, 合作学习后的反思等等, 都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是否有效。要使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 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 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袁爱清.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6, 8.

[2]田丰.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 4.

[3]郝深根.合作学习理论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5, (10) .

[4]陈启德.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当代教育科学.2006, (10) .

[5]段洁.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J].品牌 (理论月刊) .2010, (22) .

上一篇:电力巡检系统下一篇:三维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