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4-07-24

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共7篇)

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1

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文章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开发学习资源,发挥媒体作用;精心设计检测题,促进学生发展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 者:吴慧华 付军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课程 备课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2

一、强调“共性”,忽视教师的 “个性 ”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 完善的集 体智慧的 基础上 ,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 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 魅力, 但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 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 学内容进 行讨论与 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 提升和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 体现个性特色。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整合与块状设计。整合的教案中要留下一定空间, 便于执教老师作个性化的修改,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其 他教师不 必要的机 械重复,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反思、改进。这“空白”之处为教师提供了思考时间, 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 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重视“集中”,忽视平时的 “交流 ”

有的学校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规范。如,制定了“四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和固定备课内容等。每次集体备课需先 拟定讨论课题, 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让每个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确实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是,在集体交流中设立了主讲人, 无形中就设定了最好的、权威的,也就产生了大部分人是听众, 而不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和商榷者。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在争辩中“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最终择取较好的观点。

备课形式的固定, 只是其中之一。让教师把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习惯,应该放开备课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获取教科研信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并把这些带到备课组。如果只是靠集中固定的几个课时,很难把问题真正地解决。注重平时在教学空暇之余,教师共同研究讨论,确定重、难点,把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或感受倾吐出来,那么,问题也就可以及时地反馈。集体备课需要的是“集中”, 但是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 应该说“形散神聚”的散文形式是集体备课的理想状态。

三、注重“课前”,忽视课后的 “反思 ”

很多学校非常重视预先备教学重、难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 平当然是 上好一节 课的基础 。集体备课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确立教学重 、难点 ,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只有事 先搜集了 大量的资 料 ,才能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 课, 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 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课后, 教师要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些其实也是在备课。教师们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 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 年备课或 研究提供 素材 ,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反思的内容可以写这节课成功与否,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 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的依据办法,验证的效果,反馈矫正的措施等,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经验日趋丰富,触发灵感,轻松走入教研领域。

新课程提 倡教师即 研究者 , 要求教师会反思,常反思,善于反思。提倡教师一课一反思,记录课堂发生的事件, 捕捉教学细微之处。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交流教后感, 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集体备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促使其不断反思、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3

一、掌握教材大纲的前提下通读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英语备课之前教师应该充分、细致地阅读教学大纲,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理有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会更好、更明显地得到提高。因为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育工作者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教材内容,也会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考查学生的材料,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大纲的学习和钻研,彻底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去进行教材的阅读和理解,便会很容易地驾驭教材。而且当我们刚开始拿到一本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耐下心来把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通读和精读,在掌握了整体内容和要求之后,在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单元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找清它们之间的有效联系,有的放矢地设计出能够有效地攻破这些重难点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任何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练习,我们在备课是也要重视这些联系性,充分利用它们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如初中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是最令学生烦恼,教师苦恼的事情,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教材又会发现,在教材的安排中特意由浅入深地把单词的拼读和音标的规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了解这本教材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自己的英语教学课程中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在联系,就会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循环学习中,轻松地掌握字母或是字母组合的读音,知道常用的拼读规则和技巧。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单词的环节,而是根据单词的拼读规则轻松地掌握和记忆这些词汇。熟练地做到听到单词的读音就能够快速地拼读出单词来。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知识之间紧密深奥的联系。

二、备课时不要只准备出当次课的内容,要重视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初中英语教材的设计是一个单元学习一个新的句型或是语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完成一单元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因此,教学大纲就会科学地把一单元的知识拆分成几小结来讲,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有了依据和目的。但是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却也按照这个分类去一节一节地设计和安排,上一次课备一节的内容。这样讲课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初步要求,却不能够在讲课时体现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反之,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按照单元的顺序,把整个单元都一次性地备下来,就会更好地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对其中重要的知识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不但会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和精力,还会使教师清楚单元知识之间的划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学习英语句型What are you doing?答语I am doing…这节知识时,我们会重点讲解这里包含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也是单元中一小节的知识。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练习完这两个句型之后会问:“我想问他在做什么该怎么提问和回答呢?”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独立地备了这一小节的知识,就会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讲解给学生。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下一节中将会讲到,也就是句型What is she/he doing?回答He is doing…或是She is doing…但是如果教师准备了整个单元的课程,这时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适当地将下节课的知识渗透一些,既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也给学生制造了更多联系的机会,让课堂更加活泼和充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课要严格遵循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方式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它的学习和掌握技巧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英语、接受英语、应用英语的过程。学生要从最基本的词的理解,再到句子甚至是文章的理解。也就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和方式,遵照英语学科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例如,有些教师总是把一些新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写,直至能够强硬地背诵下来为止。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很孤立的,它的理解和记忆也相当机械,完全没有考虑到英语知识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应该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也就是句子或文章中去理解,新的单词要通过对旧单词的复习和巩固来引出,进行对比性的学习和记忆。这样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特点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英语知识,理解英语语言的精髓。

四、要因材施教,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实际学习状态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要脱离学生的学去单独地思考教师的教,也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而不去思量和创新教师的教。在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面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加适合学生,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切记按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安排,不去思考自己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水平。教师一定要把教师用书作为参考,真正了解自己学生情况之后再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亲自备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一定要注意备课时小的细节,遵循备课的规则,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备出更加出色和精彩的课程。

教师写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4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论文切忌言之无物,拖泥带水。一般应在第一段就提出自己的论点,让读者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题。有些论文,读了半天,不知道他要论述什么,说明什么,这样的论文很难发表。

同时应注意,论题的引出一定要巧妙,有吸引力,能抓住编辑、读者那稍纵即逝的目光。笔者在《海外文摘》杂志看到过一篇文章:美国波卡特洛市有一条规定:凡属本市居民,均不允许在公共场所愁眉苦脸或板着面孔,违者要到“欢笑检查站”学习微笑。合格后方可毕业。该市市长解释说:“这是为了鼓励市民以乐观的態度去应付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顺利环境,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社会风气”。笔者读后感慨良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感情丰富、心底纯洁的孩子,在课堂上学生的心境主要受教师情绪的影响,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会促进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需要用丰富、生动、详实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论据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典型事例、他人言论等。对大量的论据要合理安排,论证过程要逻辑严密,过渡自然,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将自己的思考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另外,还要重视文章的结尾,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消除顾虑,经常动笔。写论文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许多老师常常是看得多,写得少,时间长了就养成了眼高手低的习惯。实践出真知。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辛勤实践者,有丰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教育问题最有发言权。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学有专长,教有特色,无论从文化素质还是从教育理论素质看,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以此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教师博览群书,潜心治学,善于思考,勤于动笔,一定能够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人一般对自己的文章有偏爱,很难找出其毛病。文章写成后,应拿给同行看,让同行提出修改意见,要学会忍痛割爱。历史学家陈垣说:“一篇论文或专著,作完了不要忙着发表,要给三类人看:一是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二是和自己平行的人,三是不如自己的人。”他以为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反映,以便修改。

一般来说,文章写好后,不要急于发表,最好来个“冷处理”,先搁在抽屉里放上一段时间,看更多的材料,经过反复的自我检验,补充修改后再拿出去,才会真正有分量,减少失误。同时,要注意细节,一般不能有错别字,笔者在论文评审中常遇到有些论文写得不错,但文中一两个明显的错别字反而使文章失分很多。

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论文打印时,字要大一点,行距要宽,便于编辑阅读修改。打印好后应以信寄为好,许多人为了省事用E-mail发稿,这样编辑认真阅读的可能性较小。一般中文核心期刊都视书面文字打印稿为正式投稿,电子邮件、传真件等不作为正式投稿。另外,还需要做好发稿记录。你的稿件何时发往何处,结果如何,都要及时加以记载,以便过了录用期后,再向另外的刊物投寄。

为了写好论文,教师应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可在一节非成功或一节失败的课后写一点“教后感”,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可坚持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每年写一两篇高质量的论文。这样日积月积,坚持数年,定能取得良好的教研成果。

论文写作是一个点滴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写好论文,一定要重视资料的积累。要详细记录实验、试验过程的数据和事实。要随时用笔记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突发的各种新见解。平时在阅读中要养成抄卡片、做摘要、搞剪辑的好习惯,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工程。

论文写作既是一项需要专注、需要倾注心血智慧的工作,又是一项充满艰辛、寂寞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欢乐的工作。每当收到用稿通知,抚摸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赠刊,翻阅自己发表的一篇篇文章,敝帚自珍的感情总是特别强烈,其中的精神愉悦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5

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首先是备课。每位教师都知道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然而,如果我们精心备好了每一堂课,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备课强调以学生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1)认真阅读教材,弄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有哪些,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好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难点所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设计教学过程。要注重知识点的上下关联,要用到哪些知识而学生又不知道就必须作必要的补充。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能一堂课一把抓,讲了很多知识点而学生听得头都大了,什么都没学到。一节课就重点讲懂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精讲,细讲。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考虑到这一点,这样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好。

(3)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我现在所教七年级的一个班,学生小学数学基础不好,差生较多,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学生较内向,不爱举手发言,怕答错题。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敢大胆的举手,又不会出丑,我对他们这样说:“当你们会答这个问题时,就请举起你们的右手来;如果你们不会答时,就请举起你们的左手来,这样我就不会抽你起来回答问题了”。这样说了之后,同学们上课举手的人就可多了,这样他们的思路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上课说话的就相对少了许多,精力也就更集中了。如果提的这个问题相对较简单,我就让成绩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回答;如果问题较难,我就让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答对的同学我都会说“你真棒”“你真行”等激励性的语言。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上课 备好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环节,有效的把握做课堂45分钟非常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一节课的开始引入新知识时,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的回答、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整堂课才会生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轻松而非死气沉沉的气氛中学习了。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得出答案。哪怕是错的答案,至少他思考了,知道这一种方法是错的,再引导学生去用另一种方法求解,最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解法。这样可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用一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这些图形中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并说出理由。让学生通过用一要根具体的绳子去动手实践,测量并计算,并与同学合作与交流,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二、教师课后辅导和作业处理的问题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太重视。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很多问题。这样就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了。我是这样做的,如果某一类题很多学生都错了,我就在班上统一评讲;如果只有个别学生错了我就当面给他作个别的辅导;对于一些较基础的、较简单的题学生都还出错,我就会问学生原因,是不懂还是不仔细,弄懂原因对症下药。不懂,我就给他讲解,之后并出几道相关的题让他再做,第二天交给我检查,直到他弄懂为止。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对学习也就有了信心。

对作业的处理,我的原则是要做到“及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要求学生做的作业,如果我时间上忙得过来,我一定把它批改了;如果有事确实不能及时的批改,我就不会让他们上交作业,而是及时作全班性的评讲。对做得较好的学生,我会给他打个“A”,表示“优”;做得相对差的就打个“B”表示“良”,以表示鼓励。如果是考试试题,当天考的,当天一定要把它批阅完,且第二天必须给学生评讲。这样做,才能及时的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学生对头天的答题情形也还没遗忘,老师讲评时效果更好。

暖通设备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暖通设备 安装工程 施工管理 措施

前言:暖通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管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程项目的高质高量竣工,同时更能够提高建设单位施工效率,保障工程顺利有序推进。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能够从工程实际出发,强化安装工程的细处管理,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为全面保障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管理基础。

一、暖通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 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施工项目管理的要求,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优化项目管理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 严格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程序,切实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针对诸如设计质量粗糙,设计中各专业相互矛盾,設计意图说明中表述不清晰等问题,搞好图纸会审。

(3) 强化施工方案、技术质量交底的可操作性,要结合工程实际,不要照抄规范,要认真履行方案、交底的审核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方案、交底组织实施,提高方案、交底的编制与审核审批质量。

(4) 抓好施工队伍资质、操作工人素质的评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质量水平。

2、管道管洞预留预埋施工管理

套管、孔、洞预留预埋工序决定了后期管道设备安装质量,必须重点控制。

(1) 各种预埋管、预埋件、孔、洞、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按预检记录严格实施,不得随意更改。

(2) 各种埋件、孔、洞预埋前各专业对图纸要认真核对。

(3) 预留预埋的坐标、标高、型号、规格、数量要准确,误差符合规范规定。

(4) 要明确掌握预留部位、用途及后期的封闭要求,如穿越伸缩缝、沉降缝、施工缝、厕浴间、屋面、管道井、普通房间的墙、板和防火分区的墙、板都有不同的用途和填塞封闭要求。

3、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要点

(1)管道及配件安装控制要点

①立管上的阀门安装要考虑便于开启和维修;下供式立管上的阀门,当设计未标明高度时,应安装在地坪上 300ram处,且阀柄应朝向操作者的右侧并与墙面形成 45o夹角处,阀门后侧必须安装可拆装的连接件。

②多层及高层建筑,应每隔一层在立管上安装一个活接头。

③管道上阀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出口方向应符合介质流向,对于安装时有方向位置要求的阀门。

④ 水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界面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外表面的净距为10-30mm,水表前应安装有阀门,两边与管道连接应有活接头,水表安装应牢固平整,不得歪斜,水表底部应设托架。

(2)给水设备安装管理措施

①水箱安装施工管理要点

水箱管网压力进水时,要安装液压水位控制阀或浮球阀,水箱出水管上应安装闸阀,不允许安装阻力大的截止阀,止回阀要采用阻力小的旋启式止回阀,且标高低于水箱最低水位1m。

泄水管从止回阀最低处接出,可与溢水管相连,但不能与排水系统直接连接,溢水管安装时不得安装阀门,不得在通气管上安装阀门和水封。

②水泵试运转控制要点

A--泵启动前,泵的入口阀门应全开;出口阀门、离心泵全闭;其余泵全开。

B--试运转结束后,应关闭泵的出人口阀门和附属系统的阀门,放尽泵内和管内的积水,防止生锈和冻裂。

4、供暖方面的管理措施

在高层建筑内,如采用热水供暖系统,则由于下层散热器只能承受一定的水静压力,因而限制了供暖系统的高度。这就使高层建筑内的热水供暖系统必须沿垂直方向的压力等级分区。

在建筑物的低层部分,供暖系统与热水热力管网直接连接,混合设备可用混水器,也可用水泵。在高层部分,供暖系统则通过水一水加热器与热水热力管网间接连接,用这种方法把上、下两个系统分开,使最下面的散热器所承受的水静压力与上层系统无关。

通常将供暖设备、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和电气设备等的机房设备间均放在同一层楼内,它可占去这一层楼的大部分面积,这一层楼就叫做设备层。研究资料发现,设备层比标准层高,其高度大约是标准层的 1.6倍。

二、暖通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强化措施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措施

(1)提高原材料的入场检验力度

在暖通工程中,材料的供给不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施工单位采购该种情况下原材料由施工单位自己采购并组织人员施工;

二是施工单位只负责施工材料由业主方采购;

三是业主方指定品牌施工方具体负责采购。

不管哪一种材料供给方式在实际材料检验过程中都必须有专人负责,对入场的原材料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且检测结果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

(2) 提高原材料的关键部件检查验收工作力度

暖通工程中涉及的材料比较多,但最为重要材料是各种阀门、管材、管件、散热器等核心零部件,这些原材料对整个暖通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检查验收这些材料时检验人员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还要检查这些产品是否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是否有本产品的检验报告,以及这种材料的型号、规格和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能够满足本工程的要求。

这一验收过程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施工单位给予高度重视,一旦验收出现问题,势必造成材料质量不能够达到标准,从而造成运行后的质量差异,严重将有可能导致返工,给工程建设造成巨大影响。

2、管道和散热器的刷漆质量控制

为了保护暖通设备提高其实用寿命依据有关规定应在暖通工程施工将要结束时对干、支管路以及散热器进行涂漆。大量工程实践都显示肖管道和散热器安装好后,很难将紧贴墙一面油漆均匀,这样的结果是从外面看这些管道和散热器保护得很好都涂了漆胆是紧贴墙壁的一面依然会生锈。

从根本上讲,没有真正起到保护暖通系统的目的。根据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应该科学地安排好施工工序,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法,在管道没有安装以前先刷一遍防腐漆,再涂一遍面漆,当安装好后油于局部会受到损坏,所以可以再涂一遍面漆,虽然增加了劳动量,但是可以真正有效地保护管道和散热器。

3、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问题

一些功能较全的大型建筑物的吊顶净空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层高本来就比较低,预留给暖通系统、电路系统、给排水、消防系统等工程的施工空间就更加有限了。如果各种工种都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施工势必会对整个工程的协调性和科学性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必须加强各工种之间的协调,不能各自为战,要尽量做到协调统一。

结语:综上所述,暖通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论述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到,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工程建设施工的强有力保障,针对于暖通设备安装施工而言,强化施工管理就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全面入手,并深入细致的进行细部管理,将施工管理落实到施工全过程中,同时更要强化对于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监控,实现施工管理的由内而外加强,以最终实现暖通设备安装工程的高品质,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有序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定高.结合规范谈暖通设计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材,2009,(1).

[2] 钟远来.暖通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07,(1).

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7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设计不分层次,提问对象局限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集体回答是大多数老师偏爱的方式,这样即节省时间,也可以保证教学顺利的进行,但是不利于考查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没有予以鼓励,而是一味采取点名的方式,但是提问对象也只局限于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长此以往,会造成很多学生大脑不会积极主动思考,参与不到课堂中来。从提问中,没有看出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区别地设计和安排所问问题。而会出现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难度不够,个别学生又对回答的问题力不从心的情况,这样大大降低了提问的效率。

(2)教师评价单一

教师普遍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过于简单,使用的词语基本局限在“Good”、“Right”和“wonderful”上。很少有对不同的个体有针对性的表扬、称赞或者鼓励。学生因而没有回答正确后应有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反而因为答错问题受到教师的指责而懊恼,自尊心受到伤害。

(3)候答时间过短

尽管教师多数问题都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待答时则普遍偏短。普遍情况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待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秒钟,如果学生在短暂的1秒内不能足够快地思考且形成一个答案,那么教师会变换问题或重述、或点答另外一个学生。对较难的问题来说,这一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这种现象在赶进度的高年级教学中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就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害怕回答,不愿回答,拒绝思考,形成恶性循环。

2、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1)精心准备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要避免课堂上的随意提问,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是备课时精心设计和准备好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提问的原因、期待的效果等,教师应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有思想准备,即要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做预测,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给出的答案,不要出现教师拼命地把学生的答案往自己预想的答案当中带的情况,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有些答案也是可以接受或可行的。

(2)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

英语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集体回答问题不但教师不能准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来,乐学,乐于思考,积极回答:①教师要以友好、温柔,鼓励式地口吻提出问题。②提问时采用微笑,眼神接触等方式鼓励学生。③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或者不能回答问题,教师要欣然接受,而不是批评学生。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对其提供帮助。

(3)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进行反馈

对于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要给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表扬应该具体,要具体指出学生好在哪,哪里值得表扬。这样学生就容易有成就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让每一位站起来的学生尽可能圆满地回答问题,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转问可以在两种情形下使用:第一是当第一个被提问者回答问题出现了困难,经鼓励或提示后依然不能进行下去的时候,为了避免拖延时问造成课堂结构的松散和教学气氛的沉闷,教师可以转问。第二是当第一个被提问者给出了答案,但是教师还想知道其他学生的见解时,于是转问,这样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精心备课,备学生,控制好侯答时间

在课堂提问,所有的问题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就算是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需要时间来组织语言,以圆满回答问题。其次,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准确掌握候答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所提问题有个精心的准备,对于问题的类型、层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大概的候答时间。难度高的,需要学生回忆、猜想、联系和组织语言等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另外,如果题目简单,候答时间就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再者,候答时间的长短还要依不同的提问对象而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应速度、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学生需要不同长度的候答时间,教师要对教学对象的各方面差异十分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3、结语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模拟预测题下一篇:四字并列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