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精选12篇)
IT行业 篇1
1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IT行业
出现于2008年第三季度, 并在当年第四季度全面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这场发端于金融业的风暴同样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 而受到全球经济低迷影响而放缓发展步调的IT行业同样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和损失。
1.1 经济危机带来IT行业投资萎缩
受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企业纷纷消减预算, 而原本被认为抗风险能力不俗的IT行业也出现发展步调全面放缓的势头;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也使得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和互联网服务需求呈现增长放缓的趋势, 并因此将这种衰退蔓延至整个产业链上游, 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在2009年10月,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曾经将2009年全球IT支出预期大幅下调至下滑5.2%, 约为3.2万亿美元, 远低于此前预测的下降3.7%, 而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 2010年的预期增长将大大放缓, 该机构将2010年全球IT支出下调至增长2.4%, 为3.3万亿美元。这其中, 计算机硬件支出所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下降16.3%;通信设备支出为下降4.6%;IT服务下降5.6%;软件支出跌幅最小, 下降1.6%。与此同时, 经济危机带来的消费能力的下降也给IT消费电子行业造成消极影响。调查显示, 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下滑, 销售量和销售额增长势头都明显受挫。2008年由于上半年的良好外部环境, 在市场规模上尚有同比14%的增长率, 但随着进入危机加速蔓延的2009年, 这一增长势头将遭到前所未有的遏制, 预计市场规模同比上涨2%, 达到7060亿美元的销售量。
可以说, 在经济危机阴影的笼罩下, 整个IT业界都处于严酷的生存环境中。
1.2 IT企业的生存现状
伴随着企业IT支出削减, 需求下降、市场规模萎缩, 这样的现状必然使得IT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首当其冲的是计算机硬件, 由于消费观念和使用习惯转变, 传统的PC台式机出货量原本就处于增长缓慢的状态。由于企业对开支加以限制, 并且市场进一步向便携式电脑转移, 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 台式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7%;上网本概念的出现, 本来为PC市场注入了难得的活力———消费级便携PC作为唯一增长的PC领域, 同时期出货量同比增长44%, 但是也难以挽回PC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显示09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下滑2.4%, 销售额下滑19.1%。另一方面, PC是推动芯片销售的最主要因素, PC领域的萎靡将直接导致芯片生产商等半导体企业行业前景暗淡。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 总裁乔治-斯卡里斯 (George Scalise) 表示:由于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占到全球芯片收入的一半, 因此半导体行业的未来“与消费者在电子消费产品方面的开支关系越来越紧密。”他同时表示“现在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中超过50%是源自消费者的购买行动。”而德意志银行分析报告中宣称, 预计2009年全年全球个人电脑销售收入和无线设备销售收入均将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同时这两部分市场占到全球芯片销售的60%, 这意味着整个芯片消费市场将遭遇双重打击。
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厂商不得不调低市场预期, 纷纷减产, 关闭工厂或大幅裁员以缩减成本。芯片厂商英特尔 (Intel) 在2009年初重组公司, 关闭北美和亚洲的5座工厂, 将有数千名员工因此而受到影响, 该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34亿美元, 合每股4美分, 同比下跌90%。全球最大的硬盘生产商希捷2008年第四财政季度净亏损8100万美元, 合每股16美分, 而上年同期盈利1.6亿美元, 合每股32美分。而全球第二大PC生产商戴尔, 为优化业务模式和成本结构, 截至2009年初, 已裁员超过8900人。在下游厂商方面, 日本电器制造商索尼公司, 在2008年遭遇了14年来首次亏损, 面对困境, 该公司也实施了在全球软、硬件设计标准化方面更加深入整合, 软件开发外包给海外服务商等手段, 同时在2010年上半年将电视设计运营及相关领域的员工数量减少30%;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 (LM Ericsson) 采取降低成本措施, 决定裁员5000人。更为严重的, 一些企业甚至遭到灭顶之灾, 美国第二大电子产品零售商Circuit City直接申请破产保护。面对市场的不景气, 重组公司结构、整合业务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以至于清理库存、减产甚至裁员, 是IT企业拿出的第一方案, 也是面对危机最为本能的反应。
2 用户认知程度提升造成IT行业地位变化
可是, 这场来势迅猛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一片寒冬景象并不能完整的诠释在当前环境下IT行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窘境。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存在阶段性和周期性规律, 信息技术产业也并不例外。
2.1 用户对于IT行业的认知程度逐渐提升
IT行业在发展初期, 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震撼, 曾经的IT产业作为一个新生概念被许多人视为新鲜事物, 其根本实质和技术内涵只能被少数人所真正理解和掌握, 再通过这一小部分人将这些概念传播到广大民众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所以, 那个时期的IT行业在业界之外的人眼中, 就等同于英特尔、AMD、盖茨、IBM、乔布斯、移动通信等等这些符号化的名字, 在大众心目中, 这些就是IT行业的标志, 是这些公司、或者说这些人, 用手牵手的方式把“IT”这个概念领入普通企业、领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归根结底, IT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而那些造就了业界神话的金光闪闪的人、或者企业的名字, 就是这个概念最好的注解。IT行业通过不断发展, 在各个行业领域里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使用计算机、手机, 天天都在接触互联网, 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布局进一步扩展, 曾经笼罩在IT行业身上的神秘光环逐渐消失了, 对于IT, 人们有了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形成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 也就形成了对于IT市场各自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可以说, 当年微软宣称的“让世界每台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的宏愿已经接近于现实, 伴随着这一宏愿实现而产生的效应就是人们在IT领域的消费门槛不断降低, 人们的IT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个IT概念真正深入人心的过程, 然而, 这也是一个IT“走下神坛”的过程。
2.2 IT行业地位的变化
经历了如上所述的过程, 可以说IT行业进入了真正的被认可、被消化和广为接受的阶段。现代化办公和生活, 让IT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从无到有, 依赖程度从弱到强, 同时, 也对产品、服务有了出于不同行业和用途的个性化需求。人们已经不再迷信于那些符号化的厂商名称和CEO的名字, 客户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能带来效益和实用的功能。这样一来, 必然会造成IT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以及针对不同客户层次的市场细分。换言之, IT不再是一个可以仅仅凭借名称和符号就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产业了。
时至今日, 客户已经不再关心自己桌面上的电脑是联想还是惠普, 电脑里的芯片是英特尔还是AMD, 操作系统是Windows还是Linux, 也愈加忽视ORACLE与SAP之间的区别。在客户看来, 能带来效益的、能降低成本的、易用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就是最好的。现阶段, 不再是客户自己创造条件去适应这些IT产品, 而是IT产品要放下身段, 改变自己以适应客户。从整体上看, 也许这样是造成了IT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厂商生存环境的恶化;但是另一方面, 这也的确给客户在产品选择上带来实惠, 也为客户降低了成本。从长远角度讲, 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生产生活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这也是IT行业发展所必然经历的阶段———最终将主动权让位于客户和需求———这也许是IT厂商所不愿看到的, 但却又的确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成就。
3 IT企业发展策略调整
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和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 IT行业来到一个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 这个行业里的所有厂商需要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判断:一方面, IT行业本身发展到一个黄金时期, 全世界都需要信息技术;但另一方面, IT厂商的生存环境却难言乐观, 必须做出发展策略调整, 而稍有不慎, 就将面临被时代和市场所淘汰的境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除了一般企业在面临困境时所常用的减产、裁员等常规手段, IT厂商们也纷纷根据行业自身特点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3.1 以市场需求为先导
在推出自己的产品时, 以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 了解客户的需求, 以此作为产品设计和营销的准则, 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 这一点极为重要。前文已经提到过, 品牌的作用在客户购买时所起到的影响正在逐步淡化, 客户在选择产品时越来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而进行理性的投资。因此, 性价比、产品质量、投资收益等等成为考虑的首选因素, 这就需要厂商在提供产品时能更多的为客户着想, 而不再是倚仗技术先进, 盲目扩大产品线, 却忽略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感受, 从而造成客户购买欲望降低。
兼容性是厂商在推出产品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往往因为一个标准的改变, 造成软硬件的更新换代。诚然, 这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但其代价是让客户承受更大规模的IT投资, 因为产品不兼容, 客户手中原本的设备成为被淘汰的产品, 这样就会导致客户不得不再购买新的软硬件产品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其最终结果就是IT投资周期变短, 产品不耐用, 并且客户与产品的磨合期被压缩, 以至于刚刚了解新产品的性能、适应了其使用方法, 却发现这种产品已经被淘汰了, 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让客户为产品的无形损耗频繁买单的情形, 是对客户IT投资积极性的一个重大打击。有鉴于此, 多数厂商纷纷对自己的研发策略做出调整, 调低了对市场的预期, 不再盲目激进, 拉长战线, 而是立足于自身的核心优势, 把握市场需求, 推出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与服务, 牢牢抓住自己业已在市场上占领的阵地, 以求先度过这个经济危机的冬天。同时, 完善自己的产品线, 重视兼容性, 保持产品序列的一致性, 真正做到为客户着想。例如一度在市场上大出风头的上网本, 还有处理器制造商高通所倡导的智能本, 都是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实际需要, 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的瞄准市场空档而应运推出的产品。这些产品, 即开拓了新的市场领域, 增加了新的盈利点, 也充分把新技术融入到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中, 客观上推广了新技术的应用。
3.2 重视应用性, 充分发掘产品潜力
在危机持续蔓延, IT领域的消费群体 (包括企业和个人) 削减预算的背景下, 如何让客户购买的产品看起来更“值钱”、更具有可用性, 是一个值得IT行业好好思考的问题。充分挖掘产品的潜力, 让产品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能发挥更佳的效果, 这样的产品必然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而受到客户的青睐。例如,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 全球的电信业发展都处在一个低谷并缓慢爬坡的过程中, 广大电信运营商的投资理性了很多, 盲目投资大为减少。此时, 对市场未来走势的把握就变得极为关键了。电信运营商们不再把目光放在扩大容量、升级网络上, 这必然造成设备提供商手中的产品面临积压的危险, 如果再盲目地把研发精力投入到超大容量网络设备身上, 高估了整个产业走出低谷的步伐和市场的消化能力, 就必然会陷入技术虽然先进, 但好产品却没有市场的窘境。针对这种行业整体性低迷的局势, 很多设备提供商纷纷转型, 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 投其所好地提供相应服务, 让运营商手中业已购买的设备发挥更大效用。这个时期运营商们更为看重的是在现有承载能力上充分挖掘业务潜力, 而很多供应商也把握住了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市场命脉, 从而转型成功, 走出低谷。朗讯科技, 看到传统的电信网络设备的需求量下滑, 果断转型, 把企业网服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到2008年底, 这项业务已经取得大幅度增长。爱立信,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 把为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主要目标, 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开拓增值业务, 挖掘网络潜力, 为运营商进行网络优化, 提供电信专业服务, 从而保证了业务量和营收。相反, 传统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 由于错误的估计了市场前景, 对未来盲目乐观, 经营策略产生偏差, 一味把研发力量投入到新一轮网络升级浪潮中, 与最终的市场走向背道而驰, 最终造成了产品大量积压, 损失极大, 后期又转型不力, 导致了2009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挖掘现有产品潜力, 重视应用性, 开拓新的服务模式, 这是在经济危机中众多企业摸索出来的一条可行道路。把握市场脉搏, 合理转型, 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长, 更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兴衰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研发, 让现有产品效用最大化, 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是未来IT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3.3 整合资源, 有针对性进行合理并购
随着IT行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IT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规模经济优势,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备规模经济效应, 在成本控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就具备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对整个行业的走势也会有更大的发言权, 在标准制定、技术应用和产品推广上才会获得客户更大的认可, 从而让市场和资源进一步向自己手中集中, 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2001年惠普公司以214亿美元的天价并购康柏, 掀起了IT行业的并购风潮, 也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IT行业将迎来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
2009年堪称IT行业的“并购年”, 这一年中, 多起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发生或即将发生:4月, 甲骨文公司正式宣布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un微系统公司, 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即将向服务器领域进军, 虽然这起并购由于欧盟监管机构的干预而产生波折, 但最终的结果如何似乎并不能动摇甲骨文拓展业务领域的决心;2009年10月, 网络设备提供商思科公司宣布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视频会议和网络设备制造商Tandberg, 这次并购大大增加了思科在视频会议服务网络领域的实力, 同时, 相应地, 对原有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业务也有很好的补充促进作用;2009年11月11日, 惠普公司宣布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设备及服务提供商3Com公司, 这一收购被广泛认为是惠普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领域与思科公司正面交锋的一次布局, 也显示出其与思科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的决心。随着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信息产业和电信产业的加速融合, 越来越多的大型IT企业通过并购、联盟等多种方式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试图通过计算、网络、存储、服务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发挥整体产品线的优势, 把客户牢牢吸引在自己身边。并购, 催生了IBM、惠普等这样IT领域的寡头企业, 他们在把市场和资源进一步集中在自己手中的同时, 也不断的把整合、一站式、一体化所带来规模应用优势带给了客户。
4“一体化”布局与整合集成的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 单独的一件IT产品, 比如一台电脑、一台服务器、一台打印机, 那么不同厂家的产品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这是由IT行业技术门槛降低、发展成熟、竞争激烈后带来的产品同质化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 选择哪一个公司的产品对于企业一级的用户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成本降低和性能提升。但是, 随着IT企业通过不断整合资源、扩大业务领域、重视应用和服务, 越来越多的用户就可以体会到“一站式”购买所带来的实惠, 从过去的孤立地购买一批相同的设备, 到现在购买一家公司提供的全套设备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采购理念的改变。这标志着用户已经把关注点从过去的关注于具体的单件或同批产品转移到关注产品的应用、整合后的优势、集成应用, 产品线合理配置, 以及相互配合使之性能最大化方面上来, 也就是说, 用户更为关心的是整个系统在业务当中的作用, 而不单单再像过去一样强调某台机器的性能、网络的速度等细枝末节的方面。客观上, IT企业的发展趋势正是让用户产生这种新思路的原因。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 有的企业或由于实力不济、或由于策略失误、或由于转型不成功, 而在这轮资源重新洗牌的大潮中被吞没。而放眼在这场危机中表现稳定的IT企业, IBM、甲骨文、惠普等等, 虽然由于行业性整体的低迷而受到一些冲击, 但由于布局合理, 及早地对业务进行一体化整合, 从而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安然度过。多个领域的互相深透、互相侵蚀, 没有永远的行业霸主, 在自身的优势业务被威胁之前, 能够有先见之明地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应该是除了底蕴之外, 这些“巨头”们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结束语
发端于2008年下半年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 自金融领域掀起, 之后迅速席卷实体经济, 从而给正在转型时期的IT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应该说, 这场危机是一剂催化剂, 加速了IT行业的成熟, 也加速了IT市场的资源整合, 把一些不再适应现时行业发展的企业淘汰出市场, 把资源集中到更加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手中, 尽管这个过程对于有些企业来讲过于残酷, 但另一方面对于信息化在生产、生活中更好的应用应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
当今IT行业发展走向, 不再掌握在少数尖端个人和企业手中, 而是变成了一个多方面、全球参与的制衡与反制衡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 并非是有些企业天生占有优势, 一切都在于企业领导层对于全球经济和行业发展潮流的把握。所以, 有些企业抢先占得了先机, 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些企业则被优胜劣汰客观规律所淹没, 但是更多的企业是在领略到市场规律的无情后, 亡羊补牢, 及时修正策略, 改变固有思路, 谋求发展———戴尔公司在PC行业利润不断萎缩的境况下, 把IT服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方向;柯达公司在传统影像业务萎靡不振时不断转型———这都是在不利环境下积极改变自身的典型。他们也许能够成功, 也许最终还是会失败, 而最终的结局只能交给市场来定夺, 但无论他们成功还是失败, 这些企业的在今天所做的一切, 都可以成为中国IT企业发展的借鉴。
IT行业 篇2
网络游戏
【概述】
高获利、高成长性的网络游戏因其清晰的盈利模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网络游戏起源于早期电子游戏中的RPG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网络产业与游戏产业、信息产业与娱乐产业融合和跨越发展的产物,既是文化产业,又是信息产业。
【回顾与展望】
网络游戏在资本市场上造就的神话正在集中上演,先是在软件领域拼搏了19年的金山,以网络游戏之名成功上市;其后,曾在中国保健品行业大出风头,如今又在中国网游行业再造传奇的“奇人”史玉柱,于2007年11月1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为巨人网络敲响上市钟声,本以为已被盛大、网易、九城等先行者瓜分殆尽的网游市场,随着新生力量的迅速崛起,开始重新划分版图。加入了巨人网络、金山、网龙和完美时空的网络游戏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排名显示:盛大以游戏营收稳居第一,巨人网络、第九城市随其后。
2008年,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的厂商们将逐步从单一的运营模式转变为平台化运营模式。同时,单一品种网络游戏产品线将向全方位网络游戏产品线进军,而免费运营模式在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继续蓬勃发展。在全新的一年中,平台化、全方位化及免费模式将成为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场预测】
庞大的上网人群市场
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去年,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44亿,其中宽带上网用户9700万户。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数有望达到2亿,年均增长8%,普及率为15%。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虽然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会进入用户数增长的平台期,但是如此大的基数和用户在线时间的不断增长,都为我国网络游戏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参与群体。
网络游戏虚拟广告市场
网络游戏蕴涵巨大的广告价值空间,人群以大中城市为主,年龄集中在16岁至30岁之间,具有特定广告商所需要的巨大消费能力。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玩网络游戏,这是个品牌推广机遇,以联众游戏为例,其在每一款桌面游戏的页面上都嵌入了条形广告,每年的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500 万元。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
无线盈利模式主要是指手机网游以及手机和网游绑定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智能手机市场从前几年开始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市场渗透率也将从3%左右达到9%左右。智能手机的处理速度较普通手机有大幅提升,可以较好地支持图形化的网络游戏。因此手机网游的无线增值模式也将成为未来网游的一大趋势。
网络游戏无形产业市场
我国网络游戏比赛与职业俱乐部冠名权的开发方面,有些项目协会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游戏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体育明星,电视影视剧明星作为网络游戏代言人也日趋增加,网络游戏在观众中的影响巨大。
机遇与挑战
游戏行业需要的是个人爱好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目前在中国,多数从业者是半路出家。在坎坷的经历和在不停的奔波中,他们凭着对游戏的热爱,养成了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不
断积累知识,不断寻求进步。风风火火的网游狂潮背后,隐藏的是网游产业链的缺失。市场不够规范,专业人才缺乏,投资存在盲区等,中国网游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计算机软件
【概要】
计算机软件行业是21世纪初期人类开发高科技的核心工程,其高科技含量处于最高点,它涉及电脑程式设计技术、国际互联网技术、各种应用专业的技术、微电子技术、知识工程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电脑软件更新速度也最快,一些电脑软件的新技术开发更新的周期率一般为3-12个月。软件是电脑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表现为电脑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的文件。软件产品可以分为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两大类。像微软的文字处理,管理表格,浏览器等。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等。
【行业前景】
从平台软件的细分产品市场来看,随着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应用的增加,系统与网络管理软件市场销售额增长最快;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市场增长相对迟缓。
在中间软件市场,包括网络安全产品、协同软件和基础中间件在内的各类产品销售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网络安全产品比2003年增长48.2%。
在应用软件市场,由于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化和中小企业财务及进销存软件应用的增加,带动了管理软件市场销售增长22.5%;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家庭应用的增加使得游戏和娱乐软件销售增长了32.3%;以定制为主的行业应用软件同比增长18.5%。
【人才需求】
总体来说,当前中国软件人才状况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具体表现为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型”,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以及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而中端人才过剩。这种橄榄型的结构,已经不符合现代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级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
软件测试人才缺口30万~40万人。中国目前软件人才匮乏,有关专家估计缺少软件开发人员高达30万~40万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缺少更多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而根据有关职位统计资料显示,在国外大多数软件公司,1个软件开发工程师就需要配有1~2个软件测试工程师。目前,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在中国则刚刚被少数业内专家所认知,而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更是凤毛麟角。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软件产业目前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40万人以上。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人才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80万人,据预测到2006年这一目标将发展成120万人。而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从业人数仅为59万,软件人才的缺口很大。
计算机硬件
【概要】
计算机硬件业主要包括从材料﹑芯片﹑板卡﹑显示﹑存储到整机产品等各方面的的研发﹑生产和制造。
我国计算机硬件行业的优势主要在于整机组装以及部分外设的生产方面,目前我国计算机硬件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产生了联想、方正这样在整个亚太地区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的整个计算机硬件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都是在竞争中长大的2004年,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态势,销量实现1681.5万台,同比增长17.7%;销售收入实现1226.3亿元,同比增长8.6%。随IT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普遍低于销量的增长,这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从细分产品市场来看,RISC服务器和UNIX工作站的增长相对缓慢,而笔记本电脑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27.2%。
在计算机外围设备市场.除了扫描仪和打印机的销售收入出现下滑之外,其他主要外设产品均保持了增长。其中磁盘存储系统、多功能一体机和投影机销量的增长幅度均在45%以上;而UPS和光存储设备的增长相对缓慢。
【就业分析】
从宏观上看,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行业人才总体上供大于求,激烈的职场竞争必将引发入职门槛的抬高,部分知名企业已经打出了非硕士生不要的条件,还有许多有名的外企也开始在招聘的时候降低了薪酬水平。
据相关数据统计,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行业目前招聘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技术类职位,但因为该职位从业人员多,且每年不断有新人涌入,普通技术类职位“才市”饱和,且薪资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与技术类职位相比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行业对市场销售类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加大,整个行业的复苏是其对市场人员需求加大的背景,而由于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原因,企业在经过吸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后,亟待加强自身赢利能力,而市场人员正是其不可缺少的。随着计算机硬件行业由新兴行业渐变为传统行业,其招聘的职位将脱离单一的“技术”需求,转而多元化。预计该行业对市场类职位的需求还将扩大,有广告、传媒公司工作经验的“市场人”不妨考虑到计算机硬件行业谋求发展。
【就业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硬件行业也是人事变革风暴不断。牛气十足的IBM、西门子、惠普的中国公司纷纷裁员,不禁让很多职场人士芒刺在背。尽管部分知名企业出现重大人事调整,但是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行业职位数仍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外商独资企业仍占求贤数量首位,其次是民营企业。
【人才需求】
IBM公司曾经透露:“IBM的紧缺职位首先是高级业务主管;其次是更多了解客户的高级专业代表;第三是项目管理经理,尤其是能做大而复杂的管理的人是我们需要的关键人才,也是目前我们缺少的;第四是系统架构师,或者是客户应用架构师;第五是高级顾问。”
传统行业怎样与IT对接? 篇3
嘉和一品董事长刘京京:传统行业是最传统、最大众化的,竞争也是极其惨烈的,如果靠传统创新可能很难有超强的竞争力。管理创新我觉得信息化手段是最好的利器,它可以让你跟传统行业的嫁接产生1+1>2的效果。
久奈(天津)健康用品董事长李弘:我们是做安全套的,在我看来,信息化是两点:第一,我们的业务需求能够运用到IT,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第二,我们的目标顾客都是深受信息化影响,我们需要去分析、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用信息化的方式来推广我们的产品。
一嗨租车副总裁蔡礼洪:我觉得一嗨租车最大的特点是我们创业团队原来都是IT背景,我们对IT的感觉在行业中是有点优势的,因为毕竟我们是从IT的角度切入传统行业。很多传统行业里的竞争说到最后一个是创新,一嗨租车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第一个,比如说送车上门、车童的概念是我们在行业里第一个想到的。
友商网总经理冯颉:关于企业信息化,我做了2007年到2010年的比较,2007年的时候安全放在第一位,到今天安全已经降低了,因为大家对云计算已经很了解了。现在的业务需求是随时随地能够管控终端,这是很多老板最关注的,不管是资金、库存还是营销,他要随时随地能够看到。他在做这个模式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IT系统支撑就很难完成。
保险行业的IT治理 篇4
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 从最初的投保、服务、理赔到最后的服务支持等各个环节, 都需要依赖IT。近年来, 保险信息化在支持业务快速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拓展服务、防范各类风险、增强行业整体实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作用, 保险信息化已经成为支撑和促进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保险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 IT治理结构不断优化
IT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保险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水平决定着各个公司对信息化活动和资源管理利用的能力。保监会在“十一五”的时候专门出台了保险行业的“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 在这个规划当中首先提到了IT治理这方面的一些要求。随着保险公司对IT治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得到有效的加强。
IT治理的意识得到增强。近年来我们在保险公司的一些管理层当中加强了组织建设, 信息化引导机构建设以来, 各个公司都建立了高管层次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已有五分之一的公司建立了CL制度, CL直接参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与决策, 从而促进了信息化与业务发展的规划相融合。从公司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 这样有利于提升信息化工作的地位和管理水平。
强化了集团管控能力和信息化标准建设。金融集团化的运作下, 各公司按照集团化发展的战略在信息化领域统一规划, 资源共享, 协同发展, 有力推进了各子公司信息化和业务的发展。集团优势非常明显, 这方面国内几大保险集团做得都很不错, 比如平安等, 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了管控力度。
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与业务的规划相融合。为了统筹信息化工作, 保险公司结合业务发展战略开展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规划工作, 明确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步骤和目标, 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协调、统一, 从而解决了IT与业务相脱离的现状。
IT绩效研究与考核机制逐步开展。2010年, 我们利用保险标准化机会, 专门对IT绩效进行了课题研究, 许多公司也针对信息化工作开展了绩效考评机制, 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及其科学性、规范性。此外, 信息化投入也逐年增加, 投入结构也趋于合理, 2008年全行业信息化直接投入近60亿, 比2007年增加了30%。软件、服务、硬件各方面趋于合理, 同时也加快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 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方面是网络平台覆盖面不断增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公司网络平台逐步延伸, 从总公司到分公司, 再到营销服务部, 都有网络覆盖。同时三农保险也都纳入了网络平台当中, 这是纵向覆盖面。横向覆盖包括支持保险机构、银行、证券等的连接, 而且行业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 保标委也出台了标准, 这些标准出台会对我们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换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集中建设统一高效的数据中心和后连中心。近年来一批新的后台处理基地已经开始启动。同时, 我们也要求各保险公司在今后几年做好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工作, 现在又有一批新的备份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三) IT与业务的融合度增强
首先是体现在系统的覆盖面, 由于保险业务非常复杂, 产品众多, 各保险公司紧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保险业务融合度进一步提高, 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信息化在业务流程和整合再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是保险公司逐步从以保单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转变, 提高了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再次, 数据综合利用水平有所加强, 各保险公司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加强了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利用, 这些应用在科学审计、保险产品、加强核保、核赔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IT成为推动保险企业科学发展、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保险业务服务创新创造了条件, 保险服务业务的拓展也带来了保险信息化的深入开展, 各个公司依托统一集中的数据中心, 加强了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
(四) 监管信息化体系初具规模
近年来保险电子商务和网上保险发生了迅猛变化, 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248亿, 比上一年增长了57%。监管信息化体系初具规模, 保监会非常重视监管信息化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覆盖现场和非现场两大体系的监管信息化的工作, 包括行政审批、机构高管、人员管理一直到偿付能力的监管、统计信息报送等环节。在现场与非现场的信息系统之外, 还开发了现场集合软件, 这个软件从2004年开始开发, 今年进行了第2次升级, 对公司的监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 在政务公开方面, 加快了服务型机关的建设, 保监会利用几年时间加强了销售管理, 人们可以网上查询和电话查询销售情况。
保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当前, 技术发展非常快, 这给我们进一步支持保险业务系统和业务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另外,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经济发展和保障需求进一步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也推动了保险信息化的发展。
保险发展从粗放式发展迈向节约化发展, 这要求保险信息化工作能够支持业务的发展和改革。一是竞争主体的增加, 竞争更加激烈, 增长方式从原来粗放式规模化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化。二是保险的功能、覆盖面向纵深发展, 品种越来越多, 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
此外, 国际化程度加深, 外部关联性增强也都为保险信息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要求信息化在为企业的管理扁平化、产品的创新、服务创新方面, 做出更多的贡献。
保险信息化发展今后的特点
(一) 进一步优化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和基础架构。在保险行业完成数据大集中之后, 管理业务和流程变化进一步优化, 这就要求保险企业在战略协同、业务协同方面进一步加强营销渠道和营销资源的整合, 客户后台支持体系也需要大力提升。
(二) 强化战略管理, 推进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金融创新对保险集团强化战略管理, 推进资源整合, 加强业务协作, 实现战略协同, 建设大型保险集团提供了可能。
(三) 迎合网络时代发展趋势, 各级构建安全高效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 新的产品、新的营销渠道都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保监会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要求, 比如, 参保的话可以在保险公司网站上查询自己投保的情况。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服务的平台。
IT行业合同 篇5
职 工(乙方):有限公司 地 址(甲方):广州市天河区软件园建中路66号东座三楼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使 用 说 明
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时,应认真阅读本合同书。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亲自签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
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清楚;不需填写的空栏,请打上“/”。
四、乙方的工作岗位应当参照国家规定的职业分类和技能标准明确约定,也可在本合同第十二条中约定变更岗位的范围及条件。
五、工时制度分为标准、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如经批准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当在第十二条中约定其具体内容。
六、本合同的未尽事宜,请在第十二条中列明,或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另行签订的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七、本合同书用钢笔填写,必须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并不得擅自涂改。
IT让传统行业更精彩 篇6
人们称赞艾柯卡,甚至是崇拜和迷恋他,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管理艺术,让克莱斯勒起死回生,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商。而现在,不管是从传统的葡萄酒酿造到疾驰的F1,各行各业对于IT的崇拜,不亚于克莱斯勒人对于艾克卡的崇拜。IT已经成为促进、改革甚至是拯救传统行业发展的“大英雄”。
F1赛场上的特殊赛手
有一群人,每年里有九个月要每隔两个星期从一个城市迁往另一个城市,一年下来就要环游世界19个城市,而这些城市中不乏蒙特卡洛、迪拜、上海、新加坡这样的大都会,他们是谁,超级富翁还是电影明星?都不是,他们就是F1车队的IT经理。
Peter Furrer曾经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宝马索伯车队退出F1比赛前,他是车队的IT主管,“以前在赛道上很少见到IT人员的身影,我们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作区域,没几台笔记本电脑,网络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是零,而现在IT系统已经是各个车队的核心系统之一。”
Peter Furrer和他的团队,在每一站F1比赛前,都要搭好车队的庞大IT系统——其规模不亚于中型企业的系统,一星期后再把它们全部打包,运到下一个目的地,从头开始搭建。
“对于在赛车跑道上以300公里时速奔驰的赛车,以及驾驭它们的赛车手来说,这些系统太至关重要了。连续四天的比赛日中,它们和赛车、赛手、车队经理一样,是这顶级赛车运动中的重要一员。要是IT系统出了故障,赛车手们的性命不但会命悬一线,车队的巨额投入也会‘打水漂’。”Peter Furrer说。
按照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的规定,每辆F1赛车在关键的数据采集位置装有大约100个传感器,比赛期间需要把多达20GB的数据发回到维修区。按规定,赛车手在赛场上飞驰时,后勤维修人员和车队管理层不可以将数据直接发送给赛车手,但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控制面板,建议赛车手作出哪些改变,而这些改变可能就事关最后的冠军归属。
Peter Furrer说: “我们每圈要收集4 MB到6 MB的数据。具体多少取决于赛道布局和电视报道质量,我们还要把约70%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车库或维修区。”
当年宝马索伯车队的IT系统的重量接近3200公斤,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32台服务器,Peter Furrer曾经考虑采用虚拟化技术,让服务器数量尽可能减少,他的目标是最后把服务器数量减少到个位数。“之所以要改用虚拟化技术,是因为我希望所有设备重量能够减轻一半,这样运输起来也更省力,运营费用也能节省下一大笔开支。”
雷诺车队的信息系统主管Graeme Hackland也表示,由于各个车队把越来越多的设备塞入到车队后勤保障区域,因此大家都加大了虚拟化技术和远程服务的运用。
“雷诺车队还在考虑使用固态硬盘,不但是为了提高可靠性和性能,而且一旦服务器也安装了固态硬盘,能够更好地应对赛道周围恶劣的环境条件。”Hackland说。
一旦数据收集上来了,每个车队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参考及对照,同时还要分析工程数据、FIA规定以及包括对手分析在内的策略数据,以便为自己的车手提供最准确的参考信息。
红牛车队的赛道基础架构工程师Graeme Hackland解释: “比赛期间,管理人员、赛车工程师和赛事策略师都在维修区指挥台,做出停站策略方面的重要决定。维修区控制墙直接连接到了车库局域网,以接收源源不断的遥测、策略和计时方面的数据,并与车库、赛车控制、甚至远在英国的作战指挥室取得联系。作战指挥室实际上就是赛场的延伸,在那里也有一群赛车专家,他们不断与赛道上的工程师联系,接收所有数据,分析实时赛况,并做出相应的决断。”
F1赛车在赛道上飞奔,同时大量的数据在赛车和车队间传递,网络通信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多数车队在赛道上有车库局域网,在总部有工厂局域网,赛道车库与工厂之间有广域网,赛道到车站还有主办方提供的MPLS网络。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只传输关键数据,赛车回到维修区后,通过以太网连接进行数据的完全下载,所有数据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发送给工程师(常常远在车队总部)来分析和处理,网络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威廉姆斯车队的IT主管Chris Taylor解释: “车库网络通过局域网,把赛车、工程师、机修工和支持人员与服务器、存储系统和必要的应用软件连接起来。这个局域网使用了增强型虚拟专用网(eVPN),连接至工厂局域网; 而eVPN是直接的专用连接,而不是互联网VPN。2010年该连接的速度已经达到了12Mbps。正是有了广域网加速功能,让广域网连接的速度几乎能达到局域网速度。这样在每次比赛期间,就可以发送必要的架构数据、部件维修数据和遥测文件给总部的工程师,以便他们做出最快速和准确的赛车诊断。”
虽然F1车队的IT经理们也许无法与赛车手、赛车和车队经理一起抛头露面,但他们面临的压力却一样不小。在举行比赛的九个月间,每个比赛日都要确保IT系统一切运行正常,他们无疑为精彩的F1赛事提供了牢靠的保障。
IT让酿酒业历久弥香
澳大利亚被认为是酿酒领域的“新生代”,其酿酒工艺技术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澳大利亚已迅速成为全球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国,2009年产值达到23亿美元,出口量达到了7.64亿公升。
在酿酒商们的收获季节,一些较小的澳大利亚葡萄园采用手工采摘葡萄,这不是为了秉承传统工艺,而是为了满足特别的酿制需要。比较大的酿酒商会结合采用软件和机器,确认最好、最成熟的穗轴(带葡萄的茎干),会使用集成化地图,确定葡萄园深处某个葡萄品种的方位。现在,技术对酿酒商来说不可或缺,特别是要是没有了IT技术,就不会有产自边远地区的许多佳酿了。
在南澳大利亚州,由于地势平坦,精密葡萄栽培术派上了用场。Wynns葡萄园母公司福斯特集团(Foster`s)现在能够识别出所有旗下葡萄园在地理环境条件方面的细微差异。不要小看这些细微差别,它事关未来这些葡萄酿成的是100美元一瓶的葡萄酒,还是20美元一瓶的葡萄酒。
福斯特联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为所有葡萄园(面积总计9000公顷)开发了一套系统,可识别光照、湿度和土壤类型方面的差异,确定酿造某个葡萄品种所需的最佳位置。系统的空中监测部分还能够记录下某个葡萄园上空光谱的细微变化,结合先进的自动化遥测灌水系统,就能营造出某个葡萄酒品种所需的最佳生长条件。
福斯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葡萄酒生产主管Stuart McNab说: “IT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把人眼察觉不到的光谱和土壤条件与产量结合起来,这意味着通过技术,我们能够管理及改善葡萄树的生长。”
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探头可检测出土壤湿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而控制滴灌系统启动,并提示葡萄栽培师要为特定的葡萄树施加哪些具体的覆盖料和肥料。McNab说: “这意味着我们能轻松酿出100美元一瓶和50美元一瓶的酒,巧妙使用技术意味着可产出更好的酒并且保证一贯的口味,也就能赚更多的钱。”
德宝利酒庄(De Bortoli)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里弗赖纳和亨特谷以及维多利亚州亚拉谷地区的三个葡萄园也广泛部署了SCADA网络。该系统可以监测土壤条件,了解湿度和化学成分。获得的信息会传送给首席葡萄栽培师和酿酒师,然后他们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应的决定,比如结合天气形势和疾病防治情况,决定是否要启动灌水系统。
德宝利酒庄的IT经理Bill Robertson说: “酿酒师的经验是很难自动化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根据IT系统提供的数据,作出明智而合理的决定。”
德宝利酒庄还使用自动化采样器,它可以穿梭于葡萄园,评估葡萄的酸度和波美度(含糖量)。数据通过一个新模块传送到酒庄自己的ERP系统中,这些数据会用于在实验室培育新品种。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大葡萄园。德宝利酒庄就在使用集成化地图系统和GPS坐标,确定葡萄园的边界、特定葡萄品种的位置以及具体的环境条件。“许多行业在采用技术方面似乎显得很保守,而新生代酿酒厂一向非常开放,对我们而言,拥有开放的IT架构会带来更多的帮助。”Robertson说
GIS技术也在为福斯特集团的葡萄采摘工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例如它可以告诉采摘车司机在某个时段该进入哪个葡萄品种的区域进行采摘。“我们制定了采摘计划,每个区域按质量分成多批葡萄,坐在车上的采摘工可以准确找到优质葡萄品种的位置。”McNab说,采摘工还与采摘篮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确保用于酿造上等好酒的葡萄没有与其他相对劣质葡萄混在一起。公司的GIS系统可以将各种最新信息下载到员工手中的黑莓智能手机上,确保葡萄栽培师和酿酒师获得最新的数据。
有了好原料还不能保证酿出最好的酒,酿酒厂还需要精确控制温度、酸度和酵母生长等数据,以保证产出好酒。
Harmans Ridge Estate酿酒厂出产Howling Wolves和Mootown品牌的葡萄酒,酒厂的首席酿酒师Allan Waters针对酿酒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采用了定制的控制手段,他记录了每种葡萄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酿酒厂地窖记录),并上传到酒厂数据库。
Allan Waters使用SCADA系统来监测及控制发酵条件和酵母的生长及停止,专门针对每种佳酿设定相应温度,从而酿造出口味更丰富的红葡萄酒和更清爽的白葡萄酒。
在巴罗莎谷的Wolf Blass酿酒厂,高级酿酒师Matt O’Leary表示,酒厂年产的2300桶酒中,有许多用SCADA系统来监测。O’Leary表示,“从葡萄到酒杯”的每个记录都记入在酒厂数据库管理系统中,Wolf Blass不久前刚把该系统换成一个专门定制的模块。45吨葡萄送入到酿酒厂之前,通过检查瑕疵、波美度和酸度情况后,各项数据传入数据中心,并与葡萄栽培师和实验室技术员提供的记录进行比对。“IT技术在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酿酒厂是世界上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现代供应链管理系统根本满足不了它们的要求。酿酒厂的整个过程包括从种植葡萄、采摘、搬运、压榨、加工、装瓶、仓储到运输,大多数大型酿酒厂甚至控制直接来酿酒厂买酒的客户数量。
Robertson说: “这对酿酒厂来说是根本问题,因为酿酒厂的供应商实际上就是自己,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公司使用的供应链系统不如一些酿酒厂使用的系统来得复杂。”
那么,酿酒厂如何建立处理种植到销售整个环节的IT系统呢?在一定程度上,澳大利亚的这些酿酒厂采用的是自行构建。
Robertson专门定制了ERP需求模块,其优点是完全根据酿酒厂的要求来定制。由于该系统与来自遥测系统、SCADA系统和Vine Access葡萄栽培系统的数据高度集成起来,因而能准确预测需求。每季采摘后贮藏起来的1.5亿公升葡萄酒也有助于缓解供应的压力。
Robertson说: “由于建立葡萄园与种植所需葡萄需要一段漫长的筹备时间,酿酒厂在规划向市场投放新品种和新口味的葡萄酒时,常常需要提前几年做出决定。葡萄酒行业的性质鼓励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性目标,这非常适用于IT,因为实施大型IT项目也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
Wolf Blass的装瓶和仓储基地设在南澳大利亚州的巴罗莎谷,这个造价上亿美元的基地里面的设备会自动接收、运送、分拣、包装及贮藏装葡萄酒的托盘。工人负责卡车卸货,偶尔检查有无差错。该基地每年可出产1500万箱酒,其中约85%用于出口,44000平方米的场地上堆放着约23000个托盘。
一旦客户向Wolf Blass酒厂的ERP系统下了订单,系统会发送所需的货。到了晚上,自动化存贮和检索系统照常运行,但会自我“整理”,让托盘进行分拣,以便堆放次序更合理。管理Lindemans Karadoc仓库的是自动叉车,它们使用激光制导系统来确定及搬运存货,不需要人来帮助。电量不足时,这些自动化机器甚至还会自己更换电池。无线网络指示机器检索及分拣托盘,而紧密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负责为所有存货核算从种植、酿酒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
酿酒艺术不会很快就会摈弃传统工艺,爱酒人士应该感谢酿酒师的丰富经验和兢业态度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好酒。IT技术弥补了这个行业人员较少的不足,让酿酒大师们得以酿造出品质更好的酒。
7-Eleven的IT财神爷
很多时候,灵活性往往被IT经理人所强调,因为这样便于充分利用IT系统,让其能够提供“让生意保持不断”的能力,同时还具有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
每年7-Eleven澳大利亚公司(下称7-Eleven)在澳大利亚要卖掉660万瓶思乐冰饮料(Slurpee),当然三300多家加盟店绝不会单单卖思乐冰饮料。7-Eleven的商店系统经理Tam McQuinlan表示,对于7-Eleven而言,如何利用包括IT在内的先进技术,让7-Eleven保持便捷性的同时更具竞争力才是关键。
从2009年开始,7-Eleven开始运用电子服务来提高其经营水平。他们与Touch Networks公司共同实施了“条形码库”,这样所有7-Eleven的商店都可以提供印有统一条形码的代金券。McQuinlan说: “我们会对产品做许多分析报告,搞清楚顾客买东西时到底买了哪些产品,以及赠送代金券对销售会有怎样的影响。所以,商业智能软件现在被广泛用来评估促销活动的成效。”
7-Eleven在2009年推出的另一项重要服务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自家商店内销售彩票,7-Eleven现在正在考虑在其他州开展类似的销售。有了这样的服务,这就要求McQuinlan及团队更新销售点电子转账平台,为这个平台增添额外功能,以满足彩票销售的要求。“我们从几个方面改进了电子转账系统,其中一点就是将触摸屏和非接触读取器集成起来。” McQuinlan说。
有了非接触支付,顾客就不需要往支付读取器里面插入各种银行卡了。它使用EMV智能卡标准以及Visa Wave或Mastercard PayPass等服务——顾客只要在读取器前面挥一下自己的符合上述标准或服务的各种银行卡,无线射频(RF)信号就会传输支付信息。对于30美元以下的交易,客户只要将卡轻轻拍一下密码输入器,输入器就会处理其余操作。顾客不用签名、不用输入密码,因为银行能够为交易提供案例保障。从7-Eleven的角度来看,这简化了电子转账交易; 而从顾客的角度来看,这大大加快了交易速度。
2012年IT行业十大战略技术 篇7
据Gartner公司称, 表示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业务或IT中断的高度可能性, 大笔资金投入的需要和推迟采用的风险。该公司表示, 战略技术可以是一种已有技术的成熟或可能逐渐适合更广泛的用途, 它也可能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为早期采用者提供的一个业务战略优势的机会, 最后, 战略技术很可能在接下来的5年里明显地颠覆市场, 会影响企业长期的规划、项目和方案。
Gartner公司副总裁兼著名分析师David Cearley表示:“这十大技术对于绝大多数组织机构来说都具有战略意义, 通过评估这些技术, IT领袖应该将这十项技术纳入其战略规划, 并审慎这些技术如何能适应其预期的业务需求。”表1对比了近3年Gartner评选的十大战略技术, 红色表示2012年出榜技术, 绿色表示2012年新上榜技术。
1) 媒体平板及更多 (Media Tablets and Beyond) 。当涉及到移动计算, 用户能够在多种外形规格中进行选择。直到2015年以前, 没有单一的平台、外形规格或技术将主导, 而企业则期望有智能客户端来管理多样化的环境。技术方面也需要解决另外的问题, 诸如访问企业信息系统的界面 (API) 的外观和管理问题, 与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整合问题, 通过应用商店交付以及与各种合作伙伴的整合形成社交网络的问题以及更多。
点评:到2015年, 多媒体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达到笔记本出货量的50%, Windows 8操作系统可能会排名安卓和苹果之后, 位列第三。这意味着个人计算机市场被Windows操作系统独霸天下的时代将被后个人计算机时代所取代, Windows只是各种需要支持的应用环境中的一种。在智能手机领域, 2012年入门级智能手机的价格会降至75美元, 且这样的手机还配备了双核甚至四核的处理器, 屏幕更大更亮, 分辨率更高, 同时还兼有3D、HD视频和传感技术。而由此带来的跨平台交互、兼容性以及网络问题, 亟待解决。
2) 移动设备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和界面 (Mobile-Centric Applications and Interfaces) 。带有窗口、图标、菜单和指针的用户界面会被利用触摸、手势、搜索、声音和视频的以移动设备为中心的界面所替代。应用程序可能会转向更为专注与简单, 然而它们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解决方案。据Gartner公司称, 这种演变会驱动新界面设计技能的需求。
点评:20多年来一直维持不变的用户界面 (UI) 模式开始出现变化, 触摸、手势、声音和搜索都将改变移动应用软件未来工作的方式。建立来自众多厂商的跨多种设备类型的应用程序用户界面, 需要对组成部件和能够为每台设备组装成优化内容的可适应编程结构有所了解。移动消费应用平台工具和移动企业平台工具不断涌现, 使得跨平台开发变得更加容易。HTML5也将提供一个长期的模式来解决一些跨平台的问题。
3) 文本内容和社交用户体验 (Contextual and Social User Experience) 。内容敏感的计算会获得终端用户或目标的环境、连接、喜好和活动等信息, 以提高交互性。一个文本内容敏感的系统能预计用户的需要并主动提供适当的服务和定制的内容。社交信息正迅速地成为文本内容信息的一种关键来源, 以提高搜索结果的交付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
点评:交互式计算使用的是有关最终用户或者目标环境的信息来提高最终用户或者目标互动的质量。交互式系统预料到用户的需求, 然后事先提供最适合的定制内容、产品或者服务。到2015年, 世界上40%的智能手机用户将选择让交互式服务提供商来追踪他们的活动, 诺基亚和苹果持续不断地记录活动和数字习惯的用户将占到世界人口的10%。
4)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传感器、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 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点评: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 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 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 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 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 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 不断更新数据。其次, 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 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 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 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 形成了海量信息, 在传输过程中, 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另外, 不断进步的智能设备造成了隐私的问题, 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5) 应用商店和市场 (App Stores and Marketplaces) 。Gartner公司预测, 到2014年, 每年会有超过700亿的移动应用程序是从应用商店下载的。企业应用商店将IT的角色从一种集中式的规划者转向一种市场管理者, 为用户提供管理和经纪服务, 以及以一种潜在的生态系统来支持创业者。
点评:苹果和Android的应用商店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应用, 供移动用户下载和使用。市场的主体潮流将是从仅消费者现象转变为企业关注。有了企业应用商店, IT的角色也将从集中式规划者转变为市场管理者, 并为用户提供管理和经纪服务, 甚至可能为企业家提供生态系统支持。企业应妥善规划, 根据风险与价值选择合适的应用。
6) 下一代分析 (Next-Generation Analytics) 。Gartner公司认为分析将从传统的离线分析转向在线嵌入式分析。该公司还看到一种趋势, 从分析历史数据来解释发生了什么, 到对历史和来自多种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以模拟和预测未来。最后, Gartner公司预测在未来3年中, 分析会在第三维度上成熟, 从由个别进行的结构简单的数据分析转向对来自众多系统多种类型的复杂信息的分析。
点评:无需历史业务数据, 通过模拟模型仿真来预测未来, 对企业中采取的每项行动进行模拟。除了数据中心, 移动设备也可以使用数据并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自行进行分析, 从而实现应用和模拟的优化。此外, 分析正开始向云迁移, 并挖掘云资源以实现高性能和网格计算。分析将不断提升对决策和协同的专注。主要是提供模拟、预测、优化及其他分析, 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提供, 以保证决策更具弹性。比如谷歌推出的“谷歌流感趋势”预测项目, 通过收集用户搜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的结果比专业医疗机构的数据提前2周左右, 且精度远高于后者。
7) 大数据 (Big Data) 。许多新的、潜在的颠覆性技术正逐渐形成以应对当今数据的规模、复杂格式和交付速度。Gartner公司预测, 当用户不能把所有有用的信息放入一种单一数据仓库时, 逻辑数据仓库会从多个需要的数据源中把信息聚集在一起。
点评:数据作为IT管理者一项很重要的挑战快速涌现, 尽管这个词只是在2009年才开始流行。到2011年2月, 谷歌有关“大数据”的搜索词条已达290万, 而厂商现在都宣传自己的产品可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企业必须意识到他们无法存储所有信息。ApacheHadoop技术可以处理极限数据值, 但是企业也要开发出新技能才能有效使用这些技术。
8) 内存计算 (In-Memory Computing) 。所谓内存计算是指CPU直接从内存, 而不是从硬盘上读取数据, 并进行计算、分析。相对于磁盘, 内存的数据读写速度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直接读取, 比传统的从磁盘上访问可以极大地提高应用的性能。据Gartner公司称, 快闪记忆体 (即闪存) 、消费设备、娱乐设备和其他嵌入式IT系统中的闪存将会增加。该公司还认为内存计算提供了一种分级存储器的体系, 让服务器有许多关键优势, 包括空间、散热、性能和强度。
点评:闪存能为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提供新的分级存储器体系, 这是个关键优势。与随机存储器、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的内存不同, 闪存是比较持久的, 甚至断电了也是如此。从这方面来看, 它更像是我们在断电和重启时必须存储信息的硬盘, 同时闪存能大大提高内存的速度, 速度也比硬盘要快得多。用户和IT提供商应该将内存计算作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的长期技术趋势进行关注。
9) 超低能耗服务器 (Extreme Low-Energy Servers) 。建立在低能耗之上的处理器通常使用在移动设备中, 在比当前的服务器方法能耗更低的情况下, 低能耗的服务器有可能在一个特定的服务器单元中提供30倍或更多的处理器。
点评:建立在多个超低能耗服务器设备单元的基础之上, 这种新方法非常适合特定的非运算密集任务, 例如map/reduce工作量或对网站传送static object。然而, 大部分应用将需要更高的处理能力, 而低能耗服务器模型也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使这种方法的普及受到限制。
10)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具备为多数行业带来广泛长期影响的潜力。尽管市场在2011年和2012年还处于初级阶段, 仍可看到很多大型企业提供商已全面介入云, 为客户提供建立云环境和提供云服务的方案。甲骨文、IBM和SAP都已拥有大型计划, 争取在接下来2年提供广泛的云服务。随着微软不断拓展其云产品以及这些传统的企业扩大产品供应, 竞争将加剧, 企业级的云服务将提升其IT产品的竞争力。
点评:这个趋势从前2年的排名第1变成了今年的排名第10, 但是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云计算将成为谷歌和亚马逊这类企业下一代争夺的阵地。展望未来, 企业IT将把重点放在研发私有云/公有云应用软件和提高安全和监管能力上。
IT行业的七种武器 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消费习惯的逐步转移,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产品正在迅速蚕食着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市场, 全球计算机业已进入“后PC”时代, 惠普如今面临的困境, 也正是当前全球传统PC业低迷的缩影。不过, 危机也是转机。虽然当前PC业低迷, 但PC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面对新的形势, 传统PC制造商不应该再沿用企业战略, 而应该聚焦在用户体验、便携性、应用性、行业解决方案上,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 给客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创新型应用。
古龙有一部小说叫做《七种武器》, 通过江湖中常用的七种武器来引喻成功人士的七种品质——从容、信心、诚实、执着、专注、冷静、团结。每个成功的IT企业都不是偶然的, 它们身上一定有独门武器, 并且能把武器发挥到极致, 从而笑傲江湖、所向披靡。下面就用IT行业的“七种武器”来拨开惠普裁员的迷雾, 深度思考IT行业“战略和发展”的需求。
第一种武器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
机会多不见得就是好事, 想抓住所有的机会, 其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产品种类多多益善, 企业为客户提供越多的产品选择越好。不曾想过长的产品线拖垮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大而全的企业变得大而不强, 就象分析家对惠普的评价, “它虽参与了许多的市场, 但并不是市场的领导者, 它从未被看作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核心。”目前的惠普正处在转型的前期, 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要看它是否有苹果和IBM那样的勇气和执行力。历史证明, 让一家企业转型是很难的, 可以说只有IBM和苹果成功了。苹果将旗下的350款产品压缩到10款, IBM把PC业务“甩给”联想, 通过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 一步步的起死回生, 达到了傲视群雄的顶峰。
第二种武器极致:没有更好, 只有最好
在这个似乎无所不能的时代里, 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改变的东西, 结果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而正是由于专注和极致的铺垫才使这些改变成为可能。IT产业是一个以销售业绩、用户口碑说话的行业。在互联网时代, 信息的传播速度惊人, 只要你把自己打造得足够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说, IT企业只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事情中, 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以改变一切的细节上, 尽最大的能力去做, 做到极致, 就一定会得到惊人的回报。想变得卓越其实并不困难, 有些困难看起来难以克服, 但只要不断地探索和坚持下去,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跃。当你战胜困难的时候, 会发现, 你已然卓越。
第三种武器简约:简单包容复杂, 孕育成功
简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惠普的CEO惠特曼深有感触, “我们因为庞大的规模而挣扎。我们需要恢复健康的平衡, 成为一家不断增长、繁荣发展、带来创新的行业领袖。裁员只是一系列复杂工作的一部分, 通过消除复杂性, 使业务更流畅, 并降低多个领域的成本, 我们看到了很多机会。”的确, 追求简约, 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去探讨事物的本质。企业的流程、产品、管理越简化, 就会越明智、越高效, 成本也越低。追求简约容易, 但要达到简约, 就必须拿掉一切影响用户体验的东西, 不管是产品设计、网站导航还是营销广告。有些花哨的产品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但很快就会让人觉得厌烦, 只有那些风格简约的产品才能赢得人们永久的青睐。越朴实无华越有内在的芳香, 做企业、做产品和做人一样, 越简单越易成功。
第四种武器快速:高调做事, 高效成事
在互联网时代,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IT行业, 没有紧迫感和高效的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小米科技的雷军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有时候, 快就是一种力量。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 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风险往往是最小的, 一旦慢下来, 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IT行业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显得真切, 就连中国IT业首富李彦宏, 也经常忧心忡忡提醒员工: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可以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变化的本质就是发展。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 当企业在占有这个优势时, 必须争取主动, 再占据下一个优势, 这就需要企业具有前瞻的决断力和快速的执行力。对于企业或员工, 无论忙碌、奔波还是疲惫, 其实都是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外现, 感受生活、体会成长、无暇空虚才是内在的真实。
第五种武器合作:多赢才是赢
如今的IT行业已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 从产品代工到战略联盟再到兼并重组, 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企业间寻求合作的影子。只有广泛的企业合作, 才能打破企业间的界限, 使得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同时, 创新的边界不断扩展, 让许多充满想象力的产品成为现实, 最终在战线企业间形成一条长长的价值链, 每个企业都将自己最好的资源贡献出来, 使得产品汇集百家所长, 具备市场竞争力。同时, 参与的企业作为产品零部件的供应商, 都可以分到一杯羹, 形成多赢的局面。所以说善于多赢的企业能出其不意地与其他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不管是在销售模式还是在合作模式上都大胆创新, 在日益复杂的技术竞争背景下得到更多同盟者的支持, 奠定领先者的地位。
第六种武器洞察人性:从事物的表象看透本质
大凡领袖级的IT企业, 靠的不是一种技术导向, 而是基于深度理解“人性”后的殊途同归, 是一种基于“人”的竞争力, 即抓住了本质。洞察人性、洞察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从而生产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其实, 洞察事物的本质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每个问题的产生, 都有其内在原因, 只要抓住了内在的原因, 就能将问题一一解决。例如, 苹果产品都是以革命性、改变世界为目标的, 其实很多人、很多公司也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但是却都没有做到,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洞察事物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是利益, 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 有“利”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只有透过真假难辨的表象, 才能看透真实的本质。
第七种武器超前思维:没有挑战, 就没有改变
在市场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 思维方式越来越重要。这个世界没有过时的科技, 只有落后的思维。对一个企业来说, 超前思维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超前的思维说到底就是战略思维, 像惠普这样一个航母式的企业, 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和策略, 可能依旧会在转型中跌跌撞撞。企业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挑战和创新, 没有挑战就没有超越, 没有挑战就没有改变。创新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策略, 也是区分领袖与追随者的准则。可以模仿, 但却很难超越, 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了, 别人明白的时候他行动了, 别人行动的时候他成功了, 别人成功的时候他富有了。这就是超前思维, 先见之明!
金融行业的IT项目管理 篇9
1 IT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 在中国入世、金融证券业向外资开放的巨大压力面前, 通过顶级的网络管理实现竞争手段与国际金融机构同步升级成为必然的选择。纵观国内金融业界, 无论是大型银行, 还是保险公司, 或 者是证券行业, 在这些机构内, IT成为有具体目标、为其业务需求服务的战略工具。比如, 花旗银行IT部门, 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IT部门, 而是一个向整个银 行业务提供业务管理与解决方案的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业务运行, 实现资源调配, 实现业务变革。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金融业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金融机构启动、规划、开发的IT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项目复杂度和管理难度随之不断提高, 项目团队能否有效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影响项目效果的关键。但是, IT在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之面对巨大的风险。
2 金融行业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行业实施IT项目开发管理的过程中, 项目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例如, 因某些技术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开发环境管理不善, 造成项目前期资料和工作成果遗失, 出现IT项目中断或宣告失败, 或者某IT项目未按计划完成而不得不追加投资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
(1) 对IT项目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更多地是关注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而IT运营方面除非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否则高级管理层极少触及。因此, 对高级管理层而言, IT运营风险相对于其它风险来说要疏远得多。存在的误区包括:认为在IT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信息技术风险所造成的威胁也不大;信息技术风险基本上是小概率事件, 因此可以认为不会发生;建立质量最好的IT基础设施就可以防范风险等。
(2) 缺乏应急机制。
金融业IT系统大都是全国性集中的大型应用系统, 对设备、通信、电力、技术高度依赖,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连续性、关联性。当有IT系统危机。或事故发生时, 仅仅依靠单个金融机构自身力量处置往往是不够的。
但是,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 IT系统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 很多是在套用上级机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本业务的具体情况;从形式上看, 现行的应急注重内部应急机制建设, 对外部因素估计不足;IT系统应急有别于公共应急,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许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以及在人员、设备、流程等方面的考虑只盯住了单位内部, 对外来的硬件、软件、非本单位管理的外部基础设施等问题考虑不够;风险评估机制、安全策略评估机制不健全, 不能为IT系统的运行提供有效预测、预警, 不能支持应急处理。
3 金融行业中IT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
IT信息管理与金融企业业务开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对业务开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IT系统建设和管理中, 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外, 还必须有一套规范、可管理的IT服务管理流程。
(1) IT项目管理需要将IT技术与企业目标的整合, 并满足客户对IT服务品质和服务体验的要求。即在提供IT服务的时候, 首先应该考虑客户的业务需求, 根据业务需求来确定IT需求。
(2) IT只是银行运营业务流程的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IT服务管理必须强调根据客户的需求对IT进行“量身定做”式的管理,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IT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金融IT服务管理在实施每个管理流程时都应该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
(3) IT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如何通过强化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IT系统的效率, 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一项重要的工作。
(4) IT部门要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覆盖了IT基础设施管理的所有方面, 包括识别业务需求、实施和部署、对基础设施进行支持和维护等活动。通过良好IT基础架构管理, 可以在确保IT基础架构稳定可靠的同时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和支撑业务运作。
4 金融行业如何进行IT项目管理
(1) 建立IT应急协作机制。
突发事件影响金融机构的案例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而且, 金融业 IT系统大都是技术复杂的大型 IT系统 , 要依赖多家厂商、集成商、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 有极强的专业性。在灾害、事故发生的紧急情况下, 金融机构依靠自身力量往往无法完成对所有故障节点的控制。因此, 加IT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提高应急响应、处理和故障恢复能力, 确保IT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2) 通过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引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金融信息安全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 对金融信息化项目实施临理, 有助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业务、安全及技术标准, 符合国家和金融企业的根本利益。金融企业可以利用监理单位技术与管理经验, 依托国家规范, 强化系统集成软件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 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变更等问题的出现。而且, 有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可以力求实现以担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明确和保护各方利益, 规范项目操作, 区分各方责任, 进而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3) 对IT项目进行问题管理。
在金融机构中的IT项目团队能否有效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重要, 因此, 在金融机构实施 IT项目的实践活动中, 有必要结合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对问题管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管理机制, 快速提高项目团队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IT项目管理水平和组织工作效率, 提高IT项目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实现成功的项目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IT项目在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和创新方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现在, 金融业务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依附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 加强IT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进一步加强IT项目管理工作, 提高应急响应、处理和故障恢复能力, 确保IT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金融行业,IT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彭涛.IT项目问题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 2005, (8) .
[2]Nigel Knight.让IT投资获取更大回报[N].科技智囊, 2005.
[3]周晓燕.IT系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计算机安全, 2007, (2) .
浅谈广电行业“IT云”建设 篇10
一 云计算介绍
云计算是在2007年IT界出现的一个定义, 根据WiKi的词条解释, 以及目前主流厂商的定位, 云计算描述了一种IT资源的使用模式, 在云计算描述中的关键词有“集中的资源池、虚拟化环境、标准化服务、按需自动化供应、按使用计费和多租户支持”。见图1。
通过云计算技术, 对于IT资源 (即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应用软件) 的使用者来说, 将获得更加灵活、快速的资源获取方式, 登录云服务WEB门户, 自助化选择, 审批后自动化获取的方式得到计算资源, 从传统的冗长的资源申请流程中解脱出来。
对于IT资源的管理者来说, 从被动式的响应最终用户需求, 变成主动分析用户的需求范围, 需求特点, 并组织和规划后台资源布局, 设定标准化服务内容和级别, 并监控和批复最终用户的资源需求, 变资源管理者为服务提供者。
云计算在建设的方式上, 和服务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区分, 目前主流的区分方式有以下几种。
建设方式区分:根据建设的方式上, 分为私有云、共有云和混合云。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建设时对收费方式、客户对象和最终客户接入方式来区分的。私有云通常代指建设者定制化的服务可以满足自身信息化的需求, 不进行收费, 其网络访问方式通常为局域网、专网或者VPN。共有云的建设者通常定制化标准服务来满足外部用户的信息化需求, 根据用户的使用进行收费, 其网络访问方式通常为广域网或VPN。混合云的建设者建设的云平台, 一部分服务用于满足内部用户使用, 另一部分服务用于满足外部客户使用, 既有收费部分也有不收费部分。
服务内容区分:在云服务的内容上, 也分为基础架构及服务 (IAAS) 、平台及服务 (PAAS) 和软件及服务 (SAAS) 。这三种服务的区别是提供的计算资源不同而区分的, IAAS提供的计算资源包括存储、服务器、网络以及操作系统, 用户需要自行安装自己需要的应用软件和支撑平台。PAAS提供的计算资源主要为数据库、中间件等平台, 用户无需关心平台之下的基础架构部分, 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应用部署到平台上。SAAS提供的服务直接是应用软件, 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软件服务, 来运行自己的业务。
二 广电用户使用或提供云服务的基础:建设私有云
1. 私有云定义
私有云是广电建设云计算平台时最经常采用的建设方式, 通过私有云平台的建设, 对传统的数据中心 (机房) 进行改造, 提升信息系统的服务水平, 促进媒体行业用户内部的业务整合发展, 总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几步进行实现 (见图2) 。
第一、梳理广电用户业务, 将同类或者相似应用合并, 采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数据中心进行平台整合。比如电视台里的不同频道素材的转码工作交给大集中统一平台的转码中心处理;各个子网的存储设备也可以整合为大存储空间再统一分配资源。除了硬件需要整合外, 应用软件也是一种资源。
第二、虚拟化数据中心, 将梳理完的业务流程合理化, 各个部门重叠业务整合, 统一管理所有IT软硬件资源, 实现管理自动化。
第三、迈向私有云, 除了实现数据中心虚拟化外, 还需要考虑到法规遵从, 安全 (入侵、病毒等) 以及业务连续性, 这些也是需要在构建私有云时考虑的方面。
2. 私有云建设方式
从现有数据中心 (机房) 到私有云, 是一个IT架构转型之旅, 从广电用户投资和收益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降低IT投资成本, 提高信息化效能, 降低信息化风险和整体优化。
降低IT投资成本:目前广电用户已经拥有物理的数据中心 (机房) , 实现了计算资源, 包括服务器, 网络, 存储等的物理集中, 实现了集中的以太网络建设和存储网络建设。但是在物理数据中心之中, 各个应用系统依然是互相孤立, 并不能共享计算资源, 每个应用独占单台或多台计算设备。应用系统, 以及其运行的平台和系统都与物理资源密不可分, 对物理资源进行的操作将影响到应用的运行和稳定。
从物理的数据中心向私有云迈进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虚拟化数据中心 (Virtual Data Center) 的建设。
虚拟化数据中心当中包含了全面虚拟化的虚拟化平台, 对虚拟化中心的一体化管理, 虚拟化中心的自动化运维, 虚拟化中心的安全和备份。虚拟化数据中心也可以称为“Cloud Ready”数据中心, 是实现私有云的必要条件和基石。
根据Baclays Capital公司在2010做的一项CIO的调查统计表显示, 目前有90%的用户都已经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虚拟化实践, 并且有近50%的用户已经通过虚拟化获得了业务上的利益, 会在将来继续扩张这一需求。在虚拟化数据中心阶段, 用户完成数据中心计算资源的全面虚拟化工作, 形成计算、网络、存储等IT基础架构资源池, 应用被部署在逻辑的IT资源上。
虚拟化数据中心的管理平台包括了对基础架构中各种硬件的集中管理和虚拟化资源的集中管理, 能够实现监控、配置、变更、部署等各种管理工作, 帮助管理员降低复杂环境中的管理难度, 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 是整个虚拟化数据中心之中的操作手。
虚拟化数据中心的运维平台主要从运行监控和IT运维流程的角度确定保证交付和支持有效的虚拟化资源的正常运行的技术能力。因此, 为了简化运维管理工作, 降低运维管理的复杂性, 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运维管理质量, 必须要建立对虚拟化环境的运维管理系统, 建立集中管理系统, 实现设备性能监控、故障告警、配置管理和软件管理等功能, 简化运维管理工作、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的自动化手段。所有的IT运维流程可以自动化完成, 动态响应业务的请求。在虚拟化数据中心阶段, 客户可以获得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 同时还可以让信息系统运行的更加高效和稳定。
虚拟化数据中心安全从硬件加固, 访问控制, 虚拟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 配置变更安全控制和审计5个方面来确保数据中心运行中的应用、数据和管理的安全性。
虚拟化数据中心备份为数据中心的数据和系统保护提供了一体化的备份系统, 并且拥有针对虚拟化环境和物理环境对备份要求的不同, 在资源占用、备份接口、数据消重等多个方面针对性优化。
提升IT效能:当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完成之后, 用户将可以快速的进行私有云的搭建。通过标准化服务的定义, 将数据中心的各种计算资源分别定义为不同基础架构服务 (IaaS) , 平台服务 (PaaS) 和应用服务 (SaaS) , 业务用户可以通过自助化服务模式进行计算资源的请求和获得。虚拟化数据中心作为私有云的计算资源可以被云使用, 同时。
在新的服务模式中, IT是业务部门的服务提供者, 这样既实现了云计算的优势, 又不会牺牲安全性和控制力。用户将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而IT部门则通过更高程度的整合、任务自动化和简化管理而得以降低成本。
●用户只需点击一下按钮即可部署预先配置好或已定制的服务, 即可提高业务灵活性。
●利用基于策略的用户控制技术和安全技术, 可以保持多租户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以虚拟数据中心的形式向内部组织高效地提供资源以提高整合率并简化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
●以渐进方式实现云计算—利用现有投资和开放标准, 以保证云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应用程序可移植性。
降低业务风险:当服务可以通过自动化交付, 用户私有云完成之后, 需要确保私有云平台的稳定和可靠。通过对业务连续性方面的建设, 可以让私有云的计算资源来自多个数据中心, 应用可以在同城数据中心之间进行灵活的资源调度, 同时在灾难来临时, 进行同城或者异地的容灾。
通过云安全方面的建设, 业务系统在底层资源共享的同时, 也具有相对的逻辑独立和隔离, 确保各个应用系统的不同安全服务级别要求。
法规遵从方面的建设要求来自于云计算环境下与传统数据中心资源使用模式的区别, 云服务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 申请、批复、创建、变更和回收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合规操作。
通过IT标准服务目录和服务门户的建立, 用户的信息中心将从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成主动服务模式, 通过建设更新的IT服务进行自我转化, 从成本中心变成帮助业务发展的创新中心。
三广电行业私有云建设路径分析
广电行业用户通过近几年来围绕数据中心管理所进行的IT服务管理领域的持续建设, 已经对提供IT服务的流程、IT的组织结构和IT管理工具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梳理, 通过不断的建设和积累, 广电行业用户的IT部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提供IT服务过程的标准化, 而这正是云服务的重要基础。
因为只有标准化的服务, 才可以方便的进行组合与提供, 才可以准确进行计量与计费, 而做到了这两点, 也就具备了云计算的两个重要特征, 即IT服务的“自助式供给”和“云计费”, 真正实现用户内部各部门之间独立结算。当然, 要想真正做到这两点, 还必须建设相应的IT服务提供门户和计费系统进行支撑, 当IT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已经较高时, 这一切将是容易实现和水到渠成的。
目前来看, 绝大部分广电行业用户仍应将云计算应用的重点放在自身私有云的建设上, 在技术上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桌面系统虚拟化等手段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提供IT服务的标准化程度, 对提供IT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可以按需部署和精确监控, 深化量化管理的程度和层次;同时, 在整个用户内部逐步推进IT服务提供与使用的新模式, 建立IT部门与传统业务部门的新兴合作模式, 真正让IT部门变成IT服务的提供者参与到用户的核心价值创造过程中来, 在此基础上, 通过开放云门户和云计费功能, 逐步实现属于用户自己的私有云, 实现各部门独立核算。
私有云不但在广电行业可行, 而且将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 不仅是内部业务的整合, 也实现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受制于现有的发布流程、业务归口、频率分割等诸多限制, 而在云计算时代, 复杂的内容分发与多媒体呈现, 复杂的用户订制与广告细分等都将在“云端”处理, 在“IT云”中媒体将更加融洽、更加智能。
《IT行业网吧导购图》发行实录 篇11
齐齐哈尔发行实录:县级市场踏实发行中心城市全面覆盖
为了将《网吧导购图》在齐齐哈尔地区发行好,切实服务于当地的IT行业、网吧行业,《电脑商情报》社销售经理付国徽、采编尹宏伟二位同事亲自将《网吧导购图》送抵齐齐哈尔发行商手中。
《网吧导购图》在齐齐哈尔地区先发行到了渠道经销商手中,凡是做网吧行业经营的IT经销商都在第一时间接到了《网吧世界》、《电脑商情报》社赠阅的《网吧导购图》。因为从来没有类似产品面市,齐齐哈尔当地IT行业对《网吧导购图》关注度很高,并对这一新产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经销商王先生认为:“《网吧导购图》对于齐齐哈尔当地网吧进行电话询价,具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帮助IT企业获得更多的网吧客户。”经销商孙女士表示:“如果在齐齐哈尔地区持续发行这种《网吧导购图》,我们都会参与到宣传中来,建议能把这些《网吧导购图》发到县乡级市场,这样那里的网吧也能看着图进行采购了。”
IT行业对于《网吧导购图》提出的建议非常好,考虑到IT行业经营者希望开拓县乡级网吧市场的需求,销售经理付国徽、采编尹宏伟马上动身前往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龙江县等地发行《网吧导购图》。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是一个国内著名的风景区,全区网吧近40家,网吧经济非常繁荣,当地信宏网吧接到了我们赠阅的《网吧导购图》,网吧负责人非常兴奋,他说:“从来也没有接到过这样的产品,这个《网吧导购图》对于我们网吧进行采购实在是太方便了。”
富拉尔基区网吧60家,当地配置高的网吧不亚于哈尔滨高端网吧的配置,沙发、雅座、高性能配件;当地配置低的网吧,还在使用3年前的配置,网吧业主向我们表示:“正在考虑进行采购,你们就送来了这么好的工具图,真是太感谢了!因为网吧还是使用三年前的配置,所以迫切需要更新设备。你们的《网吧导购图》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齐齐哈尔市内网吧200余家,网吧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由于齐齐哈尔城市规模较大,给《网吧导购图》在齐齐哈尔市区内的发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齐齐哈尔智博科技负责《网吧导购图》在当地的发行,在公司总经理吕广超的亲自带动下,发行员穿街走巷,将《网吧导购图》送到了每个网吧经营者的手中。齐齐哈尔智博科技是当地规模最大的监控器材经营企业,同时经营网吧硬件产品。齐齐哈尔智博科技作为《网吧导购图》的发行商扩大了《网吧导购图》的发行效果,在向当地网吧提供了《网吧导购图》的工具服务后,为齐齐哈尔当地网吧提供专业的监控资讯、安装服务,为齐齐哈尔当地网吧提供安防服务。
佳木斯发行实录:地方包围城市多点开花
佳木斯当地最著名的IT企业——新东方网络与《电脑商情报》合作进行了(《网吧导购图》的发行,新东方网络主要是面向网吧行业经营。其麾下网吧系统产品有:网维大师、锐起、强者、网吧游戏管理更新系统:VND无盘、MZD无盘,DOL魔盘、锐起无盘等网吧软件;网吧电影影视系统;电子竞技游戏平台;网吧专业网络安全产品等。
由于对网吧行业非常了解,新东方网络总经理刘明华先生决定:《网吧导购图》在佳木斯当地的发行应该从周边城市开始,并且以佳木斯为中心向鹤岗等地辐射发行。
2008年5月22日,《网吧导购图》送抵佳木斯,刘明华总经理马上亲自将网吧地图送达鹤岗市萝北县,走访了当地所有网吧。刘明华告诉记者:“萝北地区网吧行业采购量很大,《网吧导购图》的出现可以解决当地网吧行业的采购困惑。萝北地区到鹤岗和佳木斯的交通都很便利,不过当地网吧行业到鹤岗、佳木斯进行采购的过程中,比较价格非常麻烦,采购环节往往增加了网吧的成本。看到《网吧导购图》网吧业主觉得,这是一个电话采购的好工具,通过电话采购,可以降低网吧的采购成本。”
鹤岗市和佳木斯市比邻,根据新东方网络刘明华总经理的要求,我们增印了《网吧导购图》——佳木斯地图,因为,在鹤岗市的各个行业中都有去佳木斯市采购IT产品的习惯,而在鹤岗当地,也有一些IT经销商从佳木斯调货,做起了佳木斯分销平台的渠道伙伴。鉴于这种情况,刘明华认为,将《网吧导购图》——佳木斯图辐射到鹤岗市非常必要。的确,鹤岗当地的网吧业主接到了《网吧导购图》后,他们认为:“《网吧导购图》中既有哈尔滨主流分销商的联系方式、又有佳木斯当地经销商的联系方式,这样网吧行业采购贵重的大件儿的时候可以在哈尔滨、佳木斯两地比价;在采购急需的产品时,可以直接通过电话和佳木斯当地的经销商进行联系,紧急调货,利于网吧的经营,并帮助网吧行业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佳木斯市区内的网吧不多,网吧不足200家。为了将《网吧导购图》发行的效果最大化,刘明华选择最后发行佳木斯地区,每张地图他都亲自送到网吧业主的手中,刘明华这样认为:“对于网吧行业,服务的越多,收获就越大。《网吧导购图》刚刚面市,需要我们主动走向网吧,去教会网吧如何使用,这次我们发行《网吧导购图》下了很多功夫,我们希望,明年《网吧导购图》会给佳木斯当地的网吧行业带来更多的服务。”
浅谈IT行业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篇12
我们知道成功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基础之上的, 而高质量的需求则来源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当用户有一个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解决, 而开发人员开始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 沟通就开始了。而需求获取阶段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活动。对需求的获取往往有错误的认识:用户知道需求是什么,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交谈从他们那里得到需求, 只要把相关问题问到, 了解到什么样的软件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就可以了, 但是实际上需求获取并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
正确的需求调研之路我认为应首先要定义获取问题的范围, 即准确定位用户需要什么, 用户要通过我们的软件, 我们的系统实现什么, 最终通过输入输出获取什么样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界线。系统的边界往往是很难明确的, 而用户往往又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我们具体技术实现的细节, 这样如果我们的调研人员自身再忽略相关界限问题, 就很容易造成系统目标的混淆, 从而导致最后我们的软件开发出来之后和用户想象的差别很大。
其次是对问题的理解, 目前国内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限制可以说还是缺乏了解的, 很多用户只知道自己需要的系统, 而不知道系统的整体情况, 他们不知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怎么样工作效率更好, 也不太清楚哪些工作可以交给软件完成, 他们不清楚需求是什么, 或者说如何以一种精确的方式来描述需求, 他们需要开发人员的协助和指导, 但是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很容易出现障碍, 忽略了那些被认为是“很明显”的信息。最终对我们的软件开发出来的成果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和伤害。
最后是需求的确认, 因为需求的不稳定性, 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会不断产生新的变动和新的需求, 使之难以确认。在软件开发的后期, 甚至实施阶段, 随着信息化项目的应用及开展, 对用户实际业务操作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入, 用户必将不断有新的业务需求提出。开发人员常常有应接不暇的感觉。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必须有组织地执行需求的获取及确认活动。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与客户沟通应掌握如下技巧:
1. 在与客户完全沟通前, 做好充分相关准备
软件系统的需求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业务需求说明了提供给用户新系统的最初利益, 反映了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产品最基本的目标要求, 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用户需求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在使用实例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 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 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是用户对系统良好运作提出的期望, 包括了易用性、反应速度、容错性、健壮性等质量属性。需求获取就是根据系统业务需求去获得系统用户需求, 然后通过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我们在与客户进行沟通前, 应围绕系统的业务需求及用户需求准备相关详细的项目视图、范围文档及方案脚本。在初步的沟通中, 为用户提供明确的软件功能界限、项目功能规划。
2. 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问题、理解问题
通常用户和开发人员不自觉地都有一种“我们和他们”的想法, 产生一种对立关系, 把彼此放在对立面, 每一方都定义自己的“边界”, 只想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对方的想法。他们通过对话、谈判来沟通, 而不是作为一个合作的整体去识别和确定需求完成任务。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不会给双方带来一点益处, 良好的沟通关系没有建立, 会导致误解和忽略重要的信息。只有当双方参与者都明白要成功自己需要什么, 同时也知道要成功对方需要什么时, 才能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
为了建立合作关系通常采取一种组队的方式来获取需求, 建立一个由用户代表和开发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作为需求获取的核心队伍。联合小组将负责识别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和协商分歧, 小组成员可以采用会议、电子邮件、综合办公系统等方式进行交流, 但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原则:小组会议用户和开发人员都要参加;交流预先要确定准备和参与的规则;议题要明确并覆盖所有关键点, 但信息来源应该自由;交流目标要明确, 并告知所有的成员。记得我在一家公司时, 单位主要从事县级供电局营销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Mis) 的开发, 项目调研开始阶段, 因为没有对调研内容、沟通方式等进行充分准备, 项目调研人员到达现场后, 一直存在着与客户的对立局面。客户因长期从事基层手工用电营销工作, 已习惯手工计算、存储及信息交流方式, 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太认可也不相信。部分业务操作人员甚至存在消极抵触情绪。在充分认识到沟通的必要性后, 我方现场调研人员主动深入一线与相关用户接触, 并通过windows使用技巧介绍、office操作培训等方式与用户建立了较为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 通过操作系统、常用办公系统软件的培训、介绍和推广, 让用户充分认识到了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取代以往手工方式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最终让用户接受了该套营销管理软件的管理方式, 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调研工作。
3. 需求的检查、确认及重用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常常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随着信息化系统的逐步普及, 以及客户在系统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过程中, 对电脑应用知识、操作水平的提高, 必然会对原始提出的需求, 有新增或者是反复要求。还是以上面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Mis软件为例, 现场调研结束后, 我们的团队转入开发, 当时分了三个比较大的模块, 因开发力量有限, 三个模块没有并行开始, 而是采用先后开发的顺序完成。这样在第一个模块开发及内部测试完成后, 第二个模块转入开发过程中, 第一个模块已经开始交付客户试运行。当时想着没有太大问题, 项目组的主要核心力量也都集中在公司本部进行第二模块的开发工作, 只安排了几个人员去用户现场实施。但很快, 整个情况就发生了较大的逆转:现场实施人员除了有少量系统BUG修改外, 不断有大量的用户新需求及二次开发任务反馈, 造成项目后期, 项目组的大部分人员都在疲于解决第一模块的更新替代工作, 项目的后续模块工期严重滞后, 给整个项目的实施与完成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之后我们进行了分析, 最终得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还是需求调研中与客户的沟通问题。项目初步启动时, 用户方受环境、业务操作习惯等客观因素影响, 对整个信息化乃至计算机处于启蒙阶段。对于希望能够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目标、完成状况, 由于受到对整个电脑、网络知识欠缺的制约, 需求的提出和实际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现场调研人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 在将用户的调研情况转变为信息系统的需求时存在着严重的缩水。开发出来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及熟悉后, 用户势必会提出来更多更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对于用户而言是无可厚非, 但最终造成了上述问题, 后期开发所有项目组人员都在疲于奔命解决这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工期。
认识到上述问题后, 在第二阶段的需求调研过程中, 我们着重要求了现场调研人员对上述问题的重视。在与客户的沟通中, 着力加强了需求信息的统计、归总及检查确认工作。其中确认工作必须有纸质文件及调研双方人员签字认可。有效的界定了项目开发的范围, 对后期的变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在项目开发、内部测试及试运行准备过程中, 仍不断与客户沟通, 随时获取最新的变化动态与资料。保证开发始终是在一条有利于双方的正轨上进行。按照上述方法, 项目第二阶段的几大模块均顺利得到了实施, 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 谈一下需求信息的重用, 这个重用, 不仅仅是对客户要求、软件实现功能的重用。更为重要的, 则是现场调研人员与各阶层客户、相关业务操作者、利益管理者等进行有效沟通的实践经验的重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虫师.软件的需求分析如何做?http://www.ltesting.net, 2012-1-20
[3]如何能够读懂需求?http://www.ltesting.net, 2012-2-23
【IT行业】推荐阅读:
IT行业物流05-30
it行业面试10-17
it行业实习总结05-12
it行业就业趋势分析08-27
it行业的自我评价06-26
IT行业就业形势分析08-03
it行业员工管理制度07-03
IT推动汽车行业转型08-24
it行业的新技术09-24
IT行业的学生自我评价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