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装置

2024-11-11

自移装置(精选6篇)

自移装置 篇1

全液压钻机多为分列式布置, 不能实现自我移动, 施工人员多使用手动葫芦及吊环等方式进行钻机移动, 存在劳动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为解决钻机移动的问题, 本文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生产的ZDY4000S钻机为例, 根据井下巷道具体情况, 研制钻机自移装置实现钻机的自我移动。

1 钻机自移装置总体设计

钻机自移装置包括:钻机承载架、推移油缸、承载底座、支撑油缸、支撑油缸固定架及固定钻机的固定装置组成, 如下图所示。当钻机自移装置与钻机固定后, 操作自移装置操作阀实现钻机移动, 从而达到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承载架2、推移液压缸3、承载底座4、支撑液压5、支撑油缸固定架6、固定装置

2 钻机自移装置工作原理

钻机自移装置与钻机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后, 先操作截止阀关闭钻机自身液压系统, 使液压源为钻机自移装置供油。然后操作支撑油缸操作阀使支撑液压缸的活塞伸出起从而带动钻机升起, 最后操作推移油缸操作阀使推移液压缸活塞伸出带动钻机沿承载架道轨移动, 到达施工位置后操作支撑油缸操作阀使支撑油缸活塞缩回带动钻机落至地面, 依次循环。为确保支撑液压缸活塞伸出后不因钻机自身重力而缩回必须在支撑液压缸上安装平衡阀。

3 钻机自移装置技术参数

3.1、液压系统额定压力:21-25 MPa。

3.2、承载架的承载力:3000k N。

3.3、推移油缸的推力:250k N。

3.4、推移液压缸的行程:600mm, 活塞行走速度0.5m/s。

4 钻机自移装置主要部件的结构

承载架作为钻机的承重装置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同时必须具有滑道的功能, 可以使钻机沿一定方向移动。

承载架采用10#槽钢扣在一起组合成滑道焊接而成, 为增加承载架强度在承载架四角焊接筋板。滑道上安装滑块, 为便于安装固定钻机装置在滑块上开4个φ22螺栓孔。

5 液压缸的设计与选择

液压缸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广泛应用与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液压缸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两大类;液压缸按不同的使用压力, 又可分为中低压, 中高压和高压液压缸;液压缸按结构形式的不同, 又有活塞式、柱塞式、摆动式、伸缩式等形式, 其中以活塞式液压缸应用最多。

液压缸的设计主要进行结构和技术参数及尺寸两方面工作。其设计原则是:力求使液压缸的结构简单而又满足要求, 性能良好而又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而又制造容易、维护拆修方便。

5.1、液压缸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

(1) 活塞杆运动速度

根据工况要求用单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 并在行程终了时设置缓冲。安装形式为头部尾部均有耳环, 两端铰接, 刚性导向。因工作压力高, 外形尺寸大, 额定工作压力P=25MPa, 需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恶劣的外界条件, 所以选择法兰型液压缸。

(1) 液压缸推力F:

式中:F-液压缸推力, 根据工况情况分析, F值取250k N。

P-液压缸的额定工作压力, P值取25 MPa。

D-缸筒直径。

d-活塞杆直径。

根据液压工作压力与活塞杆直径的关系, 取d=0.7D。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选择液压缸缸筒直径:D=160mm, d=110mm。

(2) 液压缸往复运动时的速度比φ:

式中:φ-根据液压缸往复速度比推荐值取2。

v1-活塞杆伸出时的速度。

v2-活塞杆回缩时的速度, 取值为0.5m/s。

A1, A2-为活塞伸出与回缩时的有效工作面积。

(2) 液压缸流量

式中:Q-液压缸内液压油流量。

v1-活塞杆运动速度。

η2-液压缸容积效率, 活塞密封为弹性密封时取1。

(1) 当活塞杆伸出时

(2) 当活塞杆缩回时

(3) 液压缸的推力和拉力

(1) 活塞推出时的理论推力:

(2) 活塞缩回时的理论推力:

6 全液压坑道钻机自移装置

全液压坑道钻机自移装置通过在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煤公司九里山矿东二底抽运输巷的实际应用解决了员工施工钻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为钻机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摘要:针对煤矿全液压坑道钻机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困难的情况, 设计了全液压坑道钻机自移装置。本文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生产的ZDY4000S钻机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装置主要部件结构, 并对关键部分进行了受力分析, 使其满足井下复杂的作业环境。

关键词:瓦斯抽放,自移装置,液压缸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 (第五版) [M].化学工业出版社.

[2]姬迎春.钻机沿轨道短距离快速移动装置的研制[J].煤矿机械, 2013 (1) :181-182.

[3]王启广.液压传动[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掘进机电缆自移装置改进设计 篇2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煤矿进行井下煤巷开拓作业时多采用综掘设备。掘进机作为掘进巷道的主要设备, 其卓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煤矿井下工人的欢迎和认可。在掘进煤巷的过程中, 由于需要对空顶等进行锚护作业, 掘进机在开拓掘进过程中经常需前后移动, 掘进机电缆也一并跟着前进和后退, 但多次往复移动容易引起电缆扭曲打结及磨损, 导致意外发生。通常依靠人工抬移的方式来保护电缆, 不仅增加了工人作业时的劳动强度, 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同时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而采用掘进机电缆自移装置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掘进机电缆直接放置于巷道底板

在开拓煤巷时, 顶板、巷道壁帮等处时常有大量地下水涌出, 致使巷道底板上经常会存在大量积水及杂物。掘进机工作时电缆直接在杂物、积水中来回拖动, 由于电缆多采用塑性材料, 长时间与底板及其他杂物互相摩擦, 电缆外层护套极易磨损, 造成电缆绝缘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尖锐物体刺破电缆保护套, 易引起漏电、短路等现象, 极易危及工人的人身安全,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1.2 掘进机电缆架设于巷道顶板

为了防止掘进机电缆在底板拖行时受到挤压及磨损, 将电缆吊挂于掘进机二运皮带上方, 见图1。

1.锚杆2.钢丝绳3.电缆4.二运皮带5.机尾导轨

通过在顶板上打锚杆, 然后在锚杆之间固定一条钢丝绳, 将电缆用电缆夹固定于钢丝绳上,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二运皮带运行时煤块掉落砸伤电缆。其弊端是在掘进机往复移动的过程中, 需要电缆同步移动, 当掘进机二运转载皮带在顺槽皮带机尾轨道上来回移动时, 就需要人工将固定在顶板钢丝绳上的电缆同步拆除及安装, 以防掘进机跟机电缆被拉断, 这样将大大增强加工人作业时的劳动强度, 并且在固定拆除电缆时需要登高作业,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上述电缆架设方式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采用一种电缆自移机构, 依靠掘进机的往复运动及电缆自重来实现电缆线的自主伸缩。

2 电缆自移装置结构

电缆自移装置主要由前固定座、导杆、托轮座、后固定座、钢丝绳、吊环链、法兰螺丝等组成, 见图2。前固定座采用螺栓固定于顺槽皮带导轨上, 后固定座通过机尾滚筒座螺栓固定于机尾处。导杆采用螺栓固定在导杆上适当位置, 考虑到掘进机转载皮带的行走行程, 应将导杆固定在导轨前部, 靠近前固定座位置。托轮座则使用U型螺栓固定于掘进机二运皮带支撑小车上, 随支撑小车一起运动。吊环链采用滑轮结构, 滑轮安装在钢丝绳上部, 采用滚动摩擦形式来减少吊环链活动时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

1.固定座2.法兰螺丝3.钢丝绳4.导杆5.吊环链6.托轮座7.后固定座

3 电缆自移装置安装工作过程

安装时先将前、后固定座、导杆、托轮座用螺栓固定在顺槽皮带导轨上, 再将钢丝绳绕过导杆及托轮座滑轮分别固定在后固定座及前固定座法兰螺丝上, 通过使用法兰螺丝来调节钢丝绳松紧。电缆使用专用夹具固定在导杆和托轮座上, 然后再通过吊环链将电缆固定并吊挂在二运皮带上方。掘进机开拓前进时, 拖动二运皮带支撑小车一起向后运动, 由于托轮座与小车固定在一起, 则托轮座同时后移, 钢丝绳通过滑轮导向运动至上部, 使导杆与托轮座间距增大, 电缆在托轮座拉紧的作用下随吊环链一起移动。掘进机后退时, 托轮座随二运皮带一起后退, 电缆依靠其重力作用拉动吊环链后退, 实现了电缆的自主收缩。从而很好地满足了掘进机工作时电缆的自动前进或后退。同时在安装架设电缆时, 应保留一定的富余量, 防止电缆受拉力过大导致损伤。

4 结语

掘进机电缆自移装置自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实现了无人看护, 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 并且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掘进机的掘进速度。

2) 避免了电缆保护层磨损破裂, 减少了弯曲打结现象, 有效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摘要:随着煤矿综掘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对掘进机电缆的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有架设的工艺弊端也逐渐暴露, 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对电缆架设工艺的研究、改进, 采用电缆自移装置大大提高了掘进机的掘进效率。

关键词:电缆,自移装置,设计

参考文献

[1]苏海.掘进机随机电缆自移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33) :227-228.

[2]马志强.掘进机跟机电缆自移拖缆装置的革新[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9 (24) :39-40.

自移装置 篇3

随着煤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功率综掘机等设备的投入使用, 煤矿掘进巷道进尺不断加快, 巷道用于拉各种材料车的拉车工具——绞车的移动频率也相应变得频繁, 由于绞车不能够及时移动而影响拉车及物料运输将直接制约掘进巷道的进度。原有的绞车移动方法是作业人员利用起重机等工具将绞车移动到事先准备好的硐室内然后用4根锚杆将绞车基础固定在巷道底板上, 然后使用。需要移动时再将锚杆锯断利用起重机起吊移动, 这种方法即浪费人力、材料又不安全, 且移动速度缓慢, 影响掘进巷道进尺。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矿井工作面接续工作, 其制约煤矿原煤生产并且影响经济效益。经过反复实践在铁煤集团大兴煤矿设计研究出一种能够自行移动绞车的装置, 此装置在大兴煤矿N1-902巷道掘进过程中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保证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达到了预期目的。

1.1具体组成及作用

采用油泵提供的液压油为动力源, 通过一个三位四通换向阀控制千斤顶动作使装有绞车的自移装置移动, 达到掘进巷道拉车用绞车位置变更要求的方法。

应用油泵提供的液压油为动力源, 压力为20MPA, 通过换向阀控制使千斤顶动作。V 在换向阀与千斤顶之间设有一个液压锁, 提高千斤顶动作的稳定性, 以保证其动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将自移装置分成两个部分, 两部分之间用液压千斤顶连接, 通过液压千斤顶伸缩动作使自移装置沿铁道方向移动, 从而带动固定在自移装置上的绞车移动。

在自移装置两部分各安装能够锁紧铁道的卡具, 通过两部分卡具动作使自移装置移动。

自移装置卡具间用液压千斤顶连接, 通过液压千斤顶伸缩动作完成卡具加紧和松开铁道, 为装置移动创造条件。

将自移装置一端卡具卡住铁道, 另一端卡具松开, 操作操纵阀使连接在自移装置两部分之间的液压千斤顶伸出, 使自移装置一部分向巷道方向移动, 待液压千斤顶全部伸出后将卡住铁道的卡具松开, 松开一端的卡具卡住铁道, 再操作操纵阀使伸缩千斤顶收回, 完成一次自移装置移动, 周而复始完成自移装置移动。

在自移装置一侧安装能够伸缩的支撑腿, 以适应巷道底板变化的要求, 保证绞车平稳。

移动完毕将绞车调平, 4个卡具卡住铁道, 上好二次保险链及顶柱, 关闭油泵, 等待绞车拉车作业。

1.2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将绞车10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自移装置上, 需要移动时启动油泵8, 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9控制将后移动部的后锁紧缸2收回, 后卡具1夹住铁道, 然后将前移动部上的前锁紧缸4伸出, 使前卡具3与铁道分开, 然后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9控制将伸缩缸5伸出, 利用伸缩缸5推动前移动部前移, 待伸缩缸5完全伸出后再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9控制将前移动部上的前锁紧缸4收回, 使前移动部上的前卡具3夹住铁道, 然后将后移动部的后锁紧缸2伸出, 使后卡具1松开铁道, 然后再操纵三位四通换向阀9控制伸缩缸5收回, 使伸缩缸5带动后移动部向前移动部移动, 直到伸缩缸5完全收回完成一次自移装置移动作业, 周而复始使自移装置沿铁道向工作面方向移动, 从而带动绞车移动, 直到到达预订位置, 当到达预订位置后再将后锁紧缸2和前锁紧缸4全部收回, 使后卡具1和前卡具3全部卡住铁道, 然后再操纵三位四通换向阀9将调平支撑缸6伸出, 带动与调平支撑缸6连接的支撑腿动作将自移装置调平, 之后打好支柱, 上好二次防护链后就可以使用绞车运输物料。

附图:

1.3优点及效果

该装置采用液压传动与机械动作共同完成作业的方式, 通过液压千斤顶动作带动自移装置移动完成绞车移动, 由一人操作, 操作简单, 运行平稳, 移动速度快。同时节省人力及材料, 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提高工作效率。

该装置具体优点如下:操作简单, 不用人员起吊操作, 利于安全生产;减少人员投入, 一人可操作, 不用打锚杆固定, 提高工时利用率;操作快捷、移动速度快, 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材料投入, 节支降耗意义重大;不用开硐室, 减少工作量。

2.1具体应用效果

该装置在铁煤集团大兴煤矿N1-902工作面巷道掘进过程中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绞车移动速度, 节省人力, 减轻劳动强度。原有移动方法每天需要4~5人首先将固定绞车用的锚索剪断, 然后用起重机将绞车吊起, 一步一步向前移动, 到位后还需要用锚杆机打锚杆将绞车固定, 每次作业都需要一个班, 应用绞车自移装置后只需要一人作业3个小时内就可将绞车移动到指定位置, 且安全, 节省锚杆等材料, 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节省了材料费用的支出, 益处多多。

2.2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 要保证有稳定的动力源;操作前先检查自移装置周围环境, 有无卡劲现象;操作前先检查液压系统管路连接是否正确, U型销是否齐全可靠;操作时要时刻注意装置运行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操作;日常检查各处结构件状态是否完好, 连接是否可靠;定期检查卡具磨损状态, 发现磨损严重及时更换。

结束语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安全生产方针, 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同时, 各企业也特别重视矿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该绞车自移装置自移方法既能保证人身安全, 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节支降耗且可以随时移动, 移动及时等优点, 因此, 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摘要:介绍一种新型煤矿井下巷道内拉料用绞车自行移动装置, 该装置可实现煤矿井下巷道内所使用绞车自行移动, 从而取消了煤矿井下巷道内绞车移动时需要人力用起重机搬运的历史, 减轻了煤矿井下工人劳动强度, 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提高煤矿井下巷道用绞车移动速度, 有效地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自行移动,安全,快速

参考文献

[1]胡国桢.化工密封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2]雷天觉.新编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3]张群生.液压与气压传动[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自移装置 篇4

经过近几十年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移设备列车开始采用回柱绞车牵引或下放, 发展到现在部分煤矿企业使用液压卡规装置移设备列车, 但此方法只适用于设备列车处于平巷方可实行。

我国对移设备列车的历经“人工搬运”、“回柱绞车牵引或移动”、“液压卡规装置移车法”等, 这些移设备列车方法虽然在一个阶段解决了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移设备列车问题, 但移设备列车效率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工人作业安全等根本性的问题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因此, 系统研究这些移设备列车技术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特殊条件下的综采 (综放) 移设备列车的关键技术, 不论是对矿井安全率和技术经济综合效益提高,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还是拓展我国乃至世界移设备列车研究与技术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 项目的提出

一八一八煤矿综采工作面设备列车长、重、巷道坡度大、工作面过拐弯段, 矿井至投产以来一直采用30t绞车牵引和30t绞车下放设备列车。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30t绞车的安装, 预制及打压柱, 且30t绞车随着设备列车移动, 30t绞车需不断前移, 在前移30t绞车期间, 设备列车的防跑车固定较困难。

由于设备列车处于巷道上、下坡段, 30t绞车在牵引或下放时需使用单体柱配合, 人员操作时安全系数低。

使用30t绞车移设备列车可分为班班移车和定期移车:班班移车, 主要存在问题:每班移完设备列车后, 还需移30t绞车。且30t绞车的四压柱两戗柱的压柱比较笨重, 人员操作时安全系数低, 工效低, 每班至少延长移车时间两小时左右。定期移车:定期移车除了存在以上问题外, 每月至少影响四至五个班的产量。

经济效益:每个班生产1200t~1800t原煤, 按以上方法移设备列车每月影响原煤产量4800t~9400t原煤产量, 每吨原煤按300元计算, 4800-9400×300=144万元-2 8 2万元。

2 井下煤矿设备布置和构成

2.1 1818煤矿设备布置

2.2 支撑迈步式设备列车自移装置的选材

“支撑迈步式移设备列车承载装置”选用加工材料:3m×1.5m平板车两辆、缸径250mm、缸长1.5m、行程1.3m液压缸一颗、缸径250mm、缸长2.5m、行程2m液压缸八颗 (因矿区没有2.5m的液压缸, 现使用八颗4.5m单体柱代替) 、φ6弹簧32条、11#工字钢6根、30mm钢板 (400×300) 8块、KJR10-40/10m高压胶管4根。

2.3 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一八一八矿井北翼一采区, 采区15123综采工作面沿走向布置, 煤层赋存主要受褶曲影响较大, 中部走向起伏变化较大, 回采期间应加强顶板管理, 工作面走向长为2150m, 平均倾向长为145m。

工作面运输顺槽:15123运输巷采用斜梯形断面, 锚网支护, 下帮净高2.7m, 净宽4.4m, 净断面S=12.4m2。

工作面回风顺槽:该工作面15123回风巷采用斜梯形断面, 锚网支护, 下帮净高2.8m, 净宽3.5m, 净断面S=11.6m2。

采煤面切眼:工作面开切眼为伪仰斜5°布置, 采用矩形断面, 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净高3m, 净宽8m, 净断面S=24m2, 整个巷道见顶留底。

3 迈步式设备列车自移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受力分析

3.1 工作原理

将设计加工的移车装置与设备列车连接, 移车装置两辆车之间装一根液压缸。将第一辆车四颗单体柱卸载, 操作片阀将液压缸向前移一个行程 (第一辆车行走一个行程) , 然后向第一辆车四颗单体柱注液, 在将第二辆车四颗单体柱卸载, 然后操作片阀前移移车装置后所有设备一个行程, 在向第二辆车四颗单体柱注液, 第一辆车四颗单体柱卸载, 同理循环作业移动设备列车。在这期间要求每颗单体柱的初撑力达90k N[4~5]。

3.2 受力分析

设备在井下主要受重力、轨道给设备列车的摩擦力, 以及液压挺住与煤层之间的摩擦力, 设备在静止时不下滑的条件为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Gx (以轨道为横坐标) 小于等于轨道给设备列车的摩擦力和液压挺住与煤层之间的摩擦力的两者之和Gx, 如图2, 即Gx≤f。

采用“三角形形法则”计算移车装置的牵引力及工作阻力:15123回风巷最大坡度5°, 则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Gx的值为sin5°×91.5t=7.98t, 根据现在使用的材料计算:移车装置承载力每辆平板车四颗单体柱, 每颗单体柱与煤层的摩擦力为90k N, 四颗共360k N, 约为35t;通以上方法计算此移车装车装置的摩擦力是设备水平方向的分力Gx的四倍, 完全满足移设备列车要求。

3.3 模型验证

研究了煤层走向、巷道布置, 在移设备列车过程中设备列车运行状态、“移车装置-设备列车”相互作用原理、移车装置在移设备列车过程中的稳定性、设备列车的阻力及移车装置的支撑强度, 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措施。

研究确定了移车装置, 在巷道起伏不同条件下移车装置所受工作阻力系数和载荷及顶底板变化特征的稳定性关系以及防跑车措施, 结果表明:每辆车的阻力是设备列车牵引力的2倍。

4 结语

通过模型验证和实际生产, 在1890煤矿的15123工作面使用了本文所设计的迈步式设备列车自移装置, 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获得以下结论。

该设备是采用单位的废旧材料, 将其加工制造成成品, 已在现场实验、运行, 现在正在使用, 且使用效果非常好。

通过理论分析、模型验证和实际实验验证, 表明本设计是可行的, 在实际中能够解决设备列车跑车和移车。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 迈步式设备列车自移装置优于已有的相关设备。

该移设备列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效、改善了作业环境, 试验以来, 未发生设备列车跑车事故, 为类似条件移设备列车安全高效创出了一条新路, 获得了现场操作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洪聪, 李炳文, 黄虎.回柱绞车中双联齿轮的有限元分析[J].煤矿机械, 2010, 31 (4) :73~75.

[2]张文康, 赵祥站.论设备列车在岩巷作业线上的应用[J].现代商业工业应用, 2011, 1:284.

[3]陈峤鹰, 黄继强, 张晓君.煤矿用回柱绞车安全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 2008, 13 (6) :70~71.

[4]张颖, 李淑娟, 徐斌.JH2—5型回柱绞车过桥齿轮改造措施[J].煤矿机械, 2010, 31 (6) :165.

[4]王国法.液压支架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自移装置 篇5

1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特征

型号说明:

主要技术特征:

2 主要组成及部件结构

ZY2700型自移装置主要由组合基架、小车、液控系统等组成。

2.1 组合基架

组合基架主要由浮动托辊、头端架、阀架、前基架、左联接座、右联接座、左盖板、右盖板、后基架、尾端架、刮煤板、滑架、200滚筒、630滚筒、左联接架、右联接架、固定销、注油装置等组成。组合基架与小车组装后, 是转载机机头的主要支撑体, 是完成调高、调偏和自移功能的基础部件, 全部滚筒均采用稀油润滑, 浮动机械密封, 远程注油。

1) 头端架部分:头端架和刮煤板等。

头端架包括四个主要结构件:头端架体、活动架、固定架、和垂直托辊。分别通过销实现联接:立缸与活动架和固定架;固定架与头端架体;活动架与滑座;滑座与水平缸, 水平缸与滑架固定在一起, 实现头端架部分的调高和侧移。头端架前部装有一组托辊, 实现上、下胶带的支撑导向。刮煤板联接在头端架上, 作用是清除下胶带上表面的煤尘等杂物。

2) 前、后基架:前、后基架是小车的运行轨道, 两端各用四个Φ74销分别与头端架、尾端架联接。

3) 尾端架部分:尾端架、200滚筒、630滚筒、滚筒铲煤板和注油装置等。

尾端架包括尾后架体、前架体、活动架、固定架、盖板、铲煤板等。分别通过销和螺栓实现联接:立缸与活动架和固定架;固定架与前架体;活动架与滑座;滑座与水平缸, 水平缸与滑架固定在一起, 实现尾端架部分的调高和侧移。铲煤板与尾后架体螺栓连接, 作用是清除630滚筒表面的煤尘等杂物, 尾后架体与前架体通过实现联接。全部滚筒均采用稀油润滑, 浮动机械密封, 远程注油。

4) 浮动托辊主要由托辊架、铰接梁及提升油缸组成。铰接梁及提升油缸等分别通过销与头端架相联, 通过提升油缸的收缩动作来改变浮动托辊的高低, 以便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应皮带机的高度变化, 减少煤的外泄, 扩大自移装置的适用性。

2.2 小车

小车主要由前车架、后车架、铰接架、桥架、轮架、压板、车轮等组成。

转载机机头与小车上的两层铰接桥架用固定环联接, 可满足转载机三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 还可有效地解决转载机传动部的偏重问题。将带式输送机的胶带饶过630滚筒折返, 然后用200滚筒进行压带, 使皮带平稳地在压板与前车架的间隙中运行。

小车的四个车轮骑在基架的轨道上, 可沿轨道前后移动, 行程最大可达到2700mm。

2.3 液控系统

液控系统由4个调高立缸、2个侧移水平缸、2个推移缸、2个千斤顶、共10个液控换向阀、4个液控单向阀、2个液控双向锁、8个安全阀和高压胶管等组成。以乳化液泵站作为动力源, 供液压力为31.4MPa。4个调高立缸进液回路 (升起基架) 设有液控单向阀和安全阀, 以保证基架在升起后维持所要求的状态稳定, 而不致在自移装置的自重和转载机机头重量作用下自行下落。两个侧移水平缸缸体与滑架用压板联接, 其活塞杆端通过销轴及滑块与调高立缸相铰接, 以实现机架侧向移动, 进而带动转载机机头与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侧向移动, 最大侧移量200mm。推移缸安装在基架两侧, 分别通过4个Φ80mm销与小车、前基架相联, 构成自移装置的拉移系统, 最大行程2700mm。双缸推移, 推力较大, 结构简单, 便于维护。

3 结语

ZY2700/1200型皮带机尾自移装置不仅满足工作面高进尺、快速推进的需要, 而且具有胶带跑偏调整、转载机推移方向校直和自行前移等功能, 保证了巷道运输转载的通畅。对提高综采机械化程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煤矿综采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的理想配套设备。

摘要:ZY2700/1200型自移装置是目前最先进的皮带机尾自移设备, 是工作面顺槽运输设备桥式转载机与带式输送机的中间衔接装置。可实现工作面回采期间皮带机尾的前移, 能满足快速推进的需要。同时, 具有皮带跑偏调整、桥式转载机推移方向校正和自行前移等功能, 保证顺槽运输转载的通畅和良好衔接。

关键词:皮带,自移装置,引进

参考文献

[1]ZY2700/1200型自移装置使用说明书.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张利平.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自移装置 篇6

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张要展迈步自移式液压抬棚装置于2013年6月26日获得国家专利, 该装置在传统Π型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打“一梁三柱”抬棚方法基础上, 借鉴综采面端头滑移支架及转载机滑移梁优点, 把Π型钢梁和油缸支柱用销子固定连接成一体, 从而以迈步自移抬棚装置自身为载体, 作业人员通过操作手把阀组, 控制Π型钢梁上油缸伸缩行程及下端4个支腿油缸的升降, 从而实现滑移抬棚装置的迈步自移。该装置只需2个作业人员即可操作, 在综采工作面安装液压支架过程中实现支架自动、快速、安全前移, 缩短安装支架时间, 提高了劳动效率。

上一篇:蛛网膜下腔阻滞下一篇:命运轮回